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2024-10-21

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13篇)

1.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篇一

学校关于建立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方案

根据《XX市职业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年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进行国家示范校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优秀教师梯队建设,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建设重点专业名师工作室数个,一、指导思想

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为原则以名师为引领以课程为纽带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创新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推进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数控、机电、计算机、幼师 四个专业选聘优秀教师以技能竞赛项目 组建“名师工作室”制定和完善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激励名师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搭建有利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使名师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示范、凝聚的核心、辐射的窗口。

三、名师工作室的性质:

名师工作室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担任主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它以首席名师姓名或专业特色命名、吸

引同一领域骨干教师和文化课转岗教师参与组成,具备先进教育思想并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是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名师工作室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引领学科教学健康发展。

四、名师工作室的组建

数控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 4个,机电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5个,计算机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6个,幼师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3个,原则上要求每个工作室以名师姓名或者专业特色命名,工作室设名师主持一人,要求名师主持思想素质过硬,业务一流,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每个工作室选拔一名相同或相近业务骨干教师和两名文化课转岗教师参与学习研修,研修员要求工作积极,业务能力强,肯钻研,要求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法改革、论文编写、学术交流等,尽快成长尽快取得良好成绩。

五、工作室首席名师的职责

⑴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等,制订每学年工作计划,完成和任期工作总结。制订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⑵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研修员共同成长。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作室研修员的理论学习及研讨,实行双向听课制度当好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每学年在校内进行1次以上公开教育教学展示,在名师论坛做1个专题讲座。组织

并参与工作室研修员的听课、评课活动指导研修员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的方法、经验、模式。⑶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解决办法。指导研修员确定研究课题或指导研修员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三年内完成1项以上科研课题。每学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研究论文1篇以上,任期结束时要有工作室成果汇编。⑷建立研修员档案,定时向主管部门总结汇报工作情况,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评估、考核和终结性考评。

六、名师工作室及各类人员职责

⑴建好一支团队。引领进入名师工作室的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名师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研修员进行培养。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应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⑵抓好一项研究。以首席名师的学术专长为基础以参研教师的共同志向、共同研究方向、共同研究愿望为依托确定并开展教育教学项目研究。任期内要完成立项课题的研究。⑶做好一次展示。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学术研究引领学科建设每年举办一次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向全校辐射、示范。任期末要办好本室任期学术成果汇报展示活动。⑷出好一批成果。工作室教育

教学、教学研究、管理等成果应以论文、课题报告、专著等形式向外输出。在市级、省级技能大赛上优异成绩,力争进入过赛并取得较好成绩。⑸建好一个网页。依托学校教育信息中心网,建立名师工作室专栏,实现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经验成果共享,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在线解答本县教师的学科教学问题。⑹完成县学校交办的其他教学教研任务。

七、名师工作室名师及研修员的权利

名师及研修员有资格优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按正常工作量量化,成绩优秀的名师,优先评先树优,教学期间的研修活动按额外工作课时计入总工作量。

八、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与管理

1、名师工作室由专业部具体管理。

2、教导处协管,检查,考核。负责审查名师及研修员资格,负责落实经费,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提供保障。

3、学校给予名师工作室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办公经费、课题研究、专题研究经费聘请专家的授课费及其他用于开展活动的相关经费。

2.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篇二

1、所在单位概况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学院信息化工作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 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深入开展空间建设及创新应用, 在信息化实践应用取得了较突出成绩。信息化全面融入教育、学习、管理、服务各环节, 推进了学院教育教学和治理服务的全面变革。学院拥有一支理论与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团队, 能实时监控、统计、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网络数据, 适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难题。

2、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语文教师武娜, 女,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近年来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研究, 积极建设空间课程, 努力探索空间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并取得一定成果。建设了《大学语文》、《应用写作》两门空间课程和《魅力口才》主题特色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广受好评;在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14年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在2014年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论文评选活动中, 论文《基于世界大学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空间培训课程立体化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荣获“特等奖”。项目负责人在空间课程的建设与运用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多次受邀在省内外进行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 并在湖南省高中校长、教学名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做典型发言。

二、实施内容

1、目标、内容和期限

(1) 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名师空间课堂”建设, 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式与评价方式, 构建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打造“在线教学、在线自测”的互动课堂, 提高网络课程选修率, 扩大课程的影响力, 加强试点成果推广, 产生示范带动效益。

(2) 内容

①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建设《大学语文》空间课程, 同时提供满足学生学习所需的无产权纠纷的教学资源, 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导学、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辅助资源、测试题库等。

②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 提供在线辅导、在线答疑、在线测试、交流讨论等, 将学生空间互动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将空间课程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③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重构课程体系, 促进同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课程的影响力, 提高网络课程选修率, 真正使空间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产生革命性影响。

(3) 期限

期限为一年, 即2014年5月—2015年5月。

2、组织与管理

由学院教务处、信息处牵头, 项目建设团队共同负责具体的建设实施。定期自查自评,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严格进行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及时展示建设过程、建设成果, 定期向省教育厅汇报建设情况及进度, 主动接受省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实施阶段和任务

(1) 调研阶段

工作时间:2014年5月—2014年6月

工作任务:成立调研团队, 深入调研, 收集一手资料。对《大学语文》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等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研;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深入了解《大学语文》空间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

(2) 建设阶段

工作时间:2014年6月—2014年10月

工作任务:建设团队成员根据项目建设的整体框架及任务分工, 进行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视频录制, 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建立《大学语文》空间课程, 及时展示建设过程、建设成果, 接受省教育厅中期检查。

(3) 实践阶段

工作时间:2014年10月—2015年4月

工作任务:将建设完成的空间课程, 在校内学生和网络选修者中试点应用, 教务处、信息处负责监控、指导。通过实践应用, 自评自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召开研讨会议, 商定解决措施, 不断修改完善。

(4) 总结阶段

工作时间:2015年4月—2015年5月

工作任务:总结项目建设及应用成果, 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填写《项目验收申请表》, 资料上网, 接受省教育厅终期检查。通过《大学语文》空间课程, 结合讲座、研讨、培训等专题活动, 并发表相关论文等, 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其他职业院校、其他专业进行成果推广。

4、实施模式、技术分析和经费预算

(1) 实施模式

本项目以应用向导、协同创新、动态调整、辐射带动为原则, 采用应用型实施模式。基本实施过程是:发现问题→在行动中探究、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与推广。

(2) 技术分析

项目团队群策群力, 制定专门的运行维护制度, 制订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应用与推广实施方案, 使建成后的《大学语文》名师空间课堂能真正服务于教学, 发挥信息化项目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

(3) 经费预算

5、保障措施

(1) 政策保障

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制定颁布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和《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关于申报2014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 (湘教通[2014]165号) 等相关政策制度,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 从人力、设备等各方面予以保证。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保驾护航, 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 机制保障

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健全监控机制, 教务处、信息处对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建设质量负责, 拥有决策权。建立考核措施, 实行奖惩制度。

(3) 经费保障

省级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建立省级专项资金账户, 设置单独账簿核算, 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学院自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学院承诺配套项目建设资金, 严格经费使用审批制度, 发挥项目经费的效用。

(4) 技术保障

学院设有信息处, 负责全院信息化硬件设备的维护。项目单位有影视工作室, 专门进行软件的后期操作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6、成果应用推广

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整体联动的推进机制, 促进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关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成功经验、可行模式和实践指导。

应用对象:

(1) 项目开发的适用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 为中高职、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2) 试点中形成的课程开发、运用模式为中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推广路径与方式

1、校内推广。率先对校内师生进行推广, 将空间课程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提炼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2、面向其他院校推广。利用世界大学城构建《大学语文》空间课程教学平台, 在网上向其他院校推广, 项目团队“走出去”, 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 向省内外其他院校进行推广, 引导其他院校学生登录学习, 指导其他院校教师开发出高质量的《大学语文》空间课程并灵活运用于教学。

3、社会推广。通过《大学语文》空间课程教学平台, 向社会人员进行推广, 引导社会人员登录学习, 为社会人员提供泛在、互动的自主学习平台。

四、效益分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化教学改革, 促使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突破, 形成线上与线下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省内外相关院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产生示范带动效益。

2、带动职业院校更加注重提升内涵、办出特色,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职业院校自身竞争力, 率先抢占教育市场, 产生示范带动效益。

3、将空间课程在社会上进行推广, 为社会人员提供泛在、互动的自主学习平台, 产生实际的社会效益。

摘要:信息化全面融入教育、学习、管理、服务各环节, 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提炼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积极建设空间课程, 努力探索空间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并取得一定成果。将空间课程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名师空间,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肖艳红.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 2013.

[2]纪安玲.当下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教育对策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

[3]杨立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 2010 (3) .

[4]马建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多维度考察[J].教育探索, 2013 (2) .

[5]滕远杰.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2 (9) .

3.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篇三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学院党委工作要点和学院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工作计划以及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所承接的任务,按照《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启动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陕高教生【2017】9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增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目前制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求各系(中心)在10月底前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研究室,即辅导员工作室,形成初步的框架,并在今年内按照学院制定的辅导员工作室标准正式启动建设计划。

一、建设依据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陕高教生【2017】9号附件1)、《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教育部第43号令)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等。

二、建设目标

学院每个系(中心)一年内至少建成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学院按照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符合标准者,命名为院级 辅导员工作室(挂牌)。在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立项申报。

三、建设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6人以上。主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原则上为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

2.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等。

辅导员工作室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要把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作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工作难题经常开展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培养团队、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和职业能力大赛研究等。特别是能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以学生为“实验田”,积极破解各种难题,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一套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产生良好的育人实效。

四、建设保障 1.经费保障 学院给各系(中心)按照每名成员3000元经费标准给予启动和活动经费保障,一年后,经评审达到院级标准,授予院级辅导员工作室,挂牌后,按照每名成员5000元年经费标准予以支持。申报立项为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后,除省委高教工委每年给予3万元经费资助外,学院再配套3万元支持,同时,不少于院级工作室的正常经费支持。

经费主要用于工作研究、工作论坛与讲座、图书资料购置、网站建设以及外出学习考察等,由主持人按照财务制度支配使用,接受学院审计。2.场所保障

各系和学院要给工作室提供单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学院网站首页要搭建辅导员工作室特色网页。

五、管理与考核

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要把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抓手,负责院级辅导员工作室的管理与考核,起草制定建设考核标准,负责择优推荐省级辅导工作室立项申报,各系(中心)党政负责本系辅导员工作室的管理、建设与考核。

凡是被评为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授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名师”称号,享受院级名师待遇。成员中成绩突出者,授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骨干辅导员”称号,享受骨干教师待遇。附件: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辅导员工作室考核标准 1.主持人为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

2.有工作计划和半年工作总结;每周开展至少一次学生工作研究,能形成合力,解决学生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成员所带班级学生积极向上、学风好、讲文明礼仪,能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集体活动,并获得奖励。

3.至少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一项,并能积极申报。4.能发挥成员集体智慧,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至少完成一项院级及以上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有可操作性,可在学院范围内复制推广;人均发表学生工作论文一篇。

5.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案例集,并能积极参加院级及以上评比活动。

6.成员能积极参加系、院、省各级组织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并有获奖者。

4.杨霞名师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2013年6月--2016年6月)

为了确保本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城子河区教育局关于组建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方案》、《城子河区名师工作室的规章制度》,切实提高本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特制定杨霞名师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以工作室为基地,提升本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努力成长为带动本区域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知名教师队伍。

2.形成具有独具特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风格,逐步带动身边的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成长。

3.课题研究带动工作室成员的活动,每年有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教学刊物上发表。

二、工作措施

1.工作室成员要制定本周期个人成长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本人在这周期达到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2.通过网络传送本工作室工作动态,成立QQ群和博客,与本区域的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发展,适当时机参加我省知名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活动。

3.加强围绕我市教育局提出的尝试教学法和构建高效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力争每都有研究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4.加强理论学习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适当时机交流读书学习心得。

5.每月集中研究一次,包括理论上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每工作室成员向全区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一次。

三、工作室成员

本工作室成员共7名:

负责人:杨霞

成员:赵丽娟(正阳学校)

王辉(东海学校)

罗世敏(立新小学)

陈丽莉(树英小学)

王俊波(永胜小学)

吴彩霞(树英小学)

四、其他说明

1.本工作室成员严格遵守城子河区教育局制定的《名师工作室规章制度。

2.适时发展新工作室成员。

5.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篇五

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工作室的建设搭建,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名师领衔人自我提升,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的示范地和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的孵化地,促进学院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年度发展目标 第一年:

1、组建工作室,选拔工作室成员,制定和论证工作室工作方案。

2、完善配备设施(包括工作制度等),指导工作室成员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工作室网页等。

3、适时组织成员到省、市名师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

4、申报一个市级以上课题,以课题促进成员研究能力的提升。

第二年:

1、检查指导课题研究情况,确保顺利进行课题研究内容,部分成员能独立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2、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并在公开刊物发表 3、提升个人教学理念、特色,完成学习记录及总结等。

4、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站。利用网站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在线解答教师的有关教学问题。

第三年:

1、完成工作室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务求在科研、实践上对全院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提交研究的成果材料和工作室总结材料,接受学院的评估。培3、养出一定数量的名师、优秀骨干教师。部分成员成为院级以上 的骨干教师。在优秀教师成长的每一阶段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公认的知名教师。

二、工作室组建

(一)领衔人简介 女、大学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从 1987 年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在学校培养和本人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6 年 7 月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2005 年被常州市教育局评为“常州市师德模范”、“常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二)成员名单 序号 姓

名 单位(部门)

职称 1 朱平(大)

土木工程系 教学副主任 副教授 2 刘顺传 土木工程系 学工副主任 讲师 3 耿兴军 土木工程系建工教研室主任 讲师 4 张永强 土木工程系 专业教师 助讲 5 唐柏杰 土木工程系 专业教师 无 6 徐燕娟 土木工程系 行政秘书 助理研究员 7 郭小刚 常州中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张棋霖 建工 1531 班 学生 9 饶帅 建工 1531 班 学生 10 李全力 建工 1531 班 学生(三)成员分工 项

目 负 责 人 具体工作 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朱平调研、论文撰写 刘顺传 负责研讨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管理 耿兴军 负责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衔接研究 张永强 负责研讨中高职衔接的班级管理 唐柏杰 负责研讨中高职衔接班的课堂管理、网站的建立 徐燕娟 课题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郭小刚 提供企业对建工专业学生的需求和岗位要求(四)研究方向 本课题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相关教育文件精神和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为切入点,以“解读内涵、理论借鉴、分析现状、反思问题、建构策略、总结展望”为研究思路,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从中微观层面入手,探寻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问题的方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家颁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类相关资料,通过研读文献、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结构框架搭建提供思路。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学院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

(2)访谈调查法:对部分中等、高等职业院校发放调查表进行调研,了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同时通过对教师、学生走访、座谈,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3)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中期,将比较其他地区或其他专业的成功案例,邀请建筑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参与分析,吸取他们的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原则、方法。

三、运行机制

本工作室以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采取以下运行机制:

1、导师领衔制:本工作室实行导师领衔制,导师主要在责任与创新上下功夫;在热情与参与上下功夫;在合作与指导上下功夫。

2、课题推进制:以工作室全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围绕课题开展研究,力争研究过程清晰,研究成果显著。

3、成果辐射制:在三年工作周期内,工作室的相关成果以论文、研讨会、报告会、公开教学、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院范围内介绍、推广。

4、岗位淘汰制:在三年工作周期内,成员未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工作效果较差,经考核不合格的自动淘汰。

四、主要措施

1、专家讲座引领。针对成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亟需解决的共同问题聘请专家讲课,进行理论指导。引领进入工作室的成学员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根据成员的自身特点制定成长计划,使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

3、定期研讨。定期举行交流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会、研讨,将成员的研究成果付之实践,同时,提炼和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4、考察学习。外出观摩考察学习,并通过汇报学习收获,互相启发。

5、展示交流: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展示。

五、预期成果

1、重点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工作室教科研能力 完成一个以上市级以上课题并结题,2、工作室成员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人均不低于 1 篇/年;1 个工作周期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1篇,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5篇; 3、参加(含指导学生)省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不少于 1 项,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不少于 1 项,或出版专著、主编教材不少于 1 部。

4、每学年工作室领衔人作院级以上教师培训讲座 1 次,或在院级以上论坛(报告会、研讨会)主题交流 1 次;工作室成员每人开 1次汇报课。

5、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站。利用网站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在线解答各类教学问题,把网站建成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成果分享站。

6、成果辐射。工作室在教学、教研方面的成果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引领全院专业改革,促进全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6.名师工作站的职能及建设探究 篇六

一、名师工作站的概念

名师工作站的建立实现了将过去以学校为主体,分散自发的“师徒结对”行为变为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制度保障、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教师教育新途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所谓名师工作站,就是在区域内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依托、由学科领域的骨干人才组成的具有较高水平教研和创新能力,有明确活动内容,旨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教研组织机构。其工作性质、职能及其组织形式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的鲜明特征,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组织开展活动,在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示范辐射是名师工作站工作的基本职能

名师工作站的示范辐射就是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成果、经验,通过工作站名师及其成员的示范活动向相关学科的教师推广或影响,这既是名师工作站的基本职能,也是其合理存在的基本价值体现。

在某一个地区,名师和骨干教师并没有集中于一所学校,即使校校有名师,那也是各自为政,在区域内并不能自发地使优质的教育和教师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发挥优质师资的最大效用。而名师工作站的建立,能很好地整合区域内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才能、交流合作和发挥作用的平台,这种辐射引领职能必将对名师工作站效能的释放发挥积极的作用。名师工作站将已获得的某种成果或持有的某个先进理念推广至某个领域的特定对象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从另一方面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的均衡和高效发展。其示范辐射职能的发挥,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送教下乡、示范课、传帮结对、讲座、青年教学新秀擂台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一方面带动一个以追求专业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教师群体,并以此改变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培育积极的职业热情。另一方面就通过名校的名师们带领师资薄弱学校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水平,从而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科研先导是名师工作站发展的重要依托

名师工作站的存在是为教育朝着更好、更快方向发展而服务的,因此教育科研必然是名师工作站的又一重要职能,也是名师工作站生存的重要依托。名师工作站的教育科研课题应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具有教育研究的前瞻性和宏观视野,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代表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同时,课题的选择应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待解决的、带有普遍适用性的问题。这样,研究成果才能有助于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或困惑。名师工作站的课题研究,在形式上应以校本教研为基本依托,研究者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工作站的统一部署下集中研究、分散调研,既要有教学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和理论归纳的基本方法,也要采用课程改革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手段。另外,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是名师工作站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工作站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保证工作站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也只有将研究成果付诸于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教育研究的价值,也必将使研究成果直接地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四、专业引领是名师工作站活动的重要使命

所谓的专业引领,是指由具备学科先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家或专业人才,对某个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开展理论指导、技能示范,从而达到全员提高、行业发展的目的。对于名师工作站而言,专业引领决定着名师工作站的先进性与学科品位。

名师工作站可以通过学科权威的先进理念传播、理论指导和高水平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师的专业技能示范、帮扶等形式。在统一工作站的基础上,各校设立名师工作室,通过一位名师主持人,一位专家顾问,和几名培养对象的形式同研共读,同课异构,主题研修,课题引领,成果共享,从而达到成员发展的目的。以名师和专家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先进技能通过示范和帮扶,引领教师业务技能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也可以通过导师培养制、项目领衔制、成果辐射制、考核激励制等多种形式运行和发展。不论采用怎样的模式,在这里要强调的就是名师工作站专业引领的效果应具有敏锐的可预见性。因为专业引领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作用极其重要。缺乏目的、计划和有序实施步骤的“引领”不会是“专业”的,工作站所有的专业引领活动开展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科学合理的计划以及有节奏的实施过程,其结果应该是可预见的或符合预期的。

五、评价体系是名师工作站发展的重要保证

评价体系是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探索名师工作站的长效评价体系,既是名师获得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也是工作站成员成长为名师的学习实践过程扎实有效的重要保证。

名师工作站的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教师队伍建设内容的特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层面。因此,名师工作站必须对名师的师德师风、专业素养、教育思想、科研实践、教学成绩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考察,制定严格的“出站”和“进站”要求和程序,让“进站”的教师既有很高的学识水平,又有很好的个人修养。名师不仅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一种自觉的反思和研究的意识。面对既得荣誉和成就,他们并不满足。所以,名师工作站的评价体系建设应不遗余力地为名师成长过程中的业务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7.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意见 篇七

名师工作室是由具有主持人资格的名师和若干相近学科或领域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育教学专业团队,是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研共同体。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等各类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滕州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滕办发〔2018〕3号)和《滕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滕教字〔2018〕63号)精神,就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特制订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按照建梯队、育名师、出成果的建设思路,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教学研究攻关平台和教学改革示范平台,推动城乡间、校际间教师协同成长,力争培养一批市内公认、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型教学名师,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创新能力突出、教学风格独特、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分级建设,上下联动。名师工作室分市、镇街、学校三级,相互关联,形成整体。市教育局、镇街学区(联区)和学校按照分工负责原则,实施本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做到与上下层级名师队伍培养有效对接。

(二)统筹兼顾,促进均衡。名师工作室建设兼顾学校质量和规模,兼顾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兼顾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兼顾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适当倾斜薄弱学科。

(三)注重质量,动态管理。名师工作室建设要严格建设标准,规范主持人和其他成员选拔程序,注重过程培养,突出作用发挥,加强考核评价,确保建设质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形成公平竞争、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动态调整管理体制。

三、建设标准

(一)硬件设施

名师工作室设在主持人所在学校,依托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工作。学校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按3-5人规模配置必要办公设备,包括桌椅、书柜、专业书籍资料、计算机、宽带网络等。

(二)人员组成

名师工作室包括主持人、核心教师和成员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教、研、训等业务工作。主持人原则上是历届滕州教学名师。

核心教师2-4人,从主持人所在学校或校外选聘,实行动态管理,接受主持人工作安排,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核心教师必须具有滕州市教学能手及以上教学荣誉称号。

成员教师10-20人,主要是本校同学科或相近学科骨干教师,旨在驻工作室接受培训(市级驻城名师工作室要吸纳农村学校教师作为成员,不少于5人)。

四、工作任务

(一)健全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制度。围绕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市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等重点工作,制定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 报市教育局备案,经市教育局审定后执行。

(二)领航成员教师成长。依托名师所在学校学习型组织和资源,建立合作学习与协同研究共同体,搭建支持服务平台。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成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每月集中开展1次交流研讨活动。其中,主持人每学期主持开展2次以上的交流研讨活动。通过开展理论探究、实践探索等活动,指导核心教师和成员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凝练教育思想,引领核心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学名师,引领成员教师成长为市级名师。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教学诊断、研课磨课、示范指导等活动,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其中,主持人每学期开展教学诊断等示范引领活动2次以上。建立网上工作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在线研讨、答疑等活动。定期编印工作室成员活动简报。

(四)开展应用课题研究。依据全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要求,结合市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等重点工作,确定建设周期内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通过协同攻关,探究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成富有理论指导意义、实践创新价值的改革试验成果,在相关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发表。

(五)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名师工作室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利用名师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动态、活动安排和研究成果,上传课例课件、教学反思、教学素材等课程资源,不断更新、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实现成果推广和资源共享。

(六)建立工作室业务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工作室主持 人及成员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方面的各种过程性资料,建立名师工作室日常管理档案。

(七)完成教育部门交办的其他研训任务。

五、管理与考核

(一)加强领导

市教育局负责名师工作室建设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教研室。按照“遴选、培养、使用、管理”一体化要求,统筹做好指导、管理和考核等工作。主持人、核心教师、成员教师所在学区、学校应指派一名领导协调相关事务。

(二)强化管理

强化建设过程和质量管理。建立跟踪指导制度,实行跟踪、指导、改进,促使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地。实行目标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对活动开展不力、责令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将撤销该工作室,不再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对工作显著、贡献较大的,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三)完善评价

名师工作室以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市教育局制定工作室建设考核实施细则,采取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验收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现场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审核等多种方式,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工作室建设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和表彰的依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按每年校级名师工作室3000元、镇街级5000元、市级1万元提供经费支持,分别由各级财政列支,用于培训、专题调研等,保障工作室业务活动开展。规范资助经费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创设培养环境。市教育局、镇街学区(联区)、学校要创设优化培养环境,支持开展高端培养和常态研修活动。主持人、核心教师和成员教师所在学校应予配合,积极创设合作学习和协同研究条件,支持名师工作室开展常态活动。

七、其他

8.名师工作室建设之我见 篇八

一、建立名师工作室的必要性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领跑,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打造区域内高层次的教师团队,带动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展示才能、开拓创新的平台,是研究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高地,是教师成长的高地。

二、如何组建名师工作室

(一)工作室首席名师(或主持人)内涵

首席名师是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人物,是引领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工作的“引擎”。他(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整个名师工作室的灵魂。首席名师应该是名师中的名师,应该满足如下条件或者要求:

高尚的人格。著名教育家丰子凯认为,名师健全的人格应该是求真、至善、达美。名师的人格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是集责任感、进取心、创造力、宽容心为一体的新型人格。

科学的教育思想。名师教育信念是名师在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名师总是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发展、自我教育意识开启、终身学习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合理的知识结构。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比只具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名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层次组成的网络系统,其构成要素不仅包括教师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那些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辅助知识,如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如方法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相互支撑、渗透和有机整合,构成 了名师知识结构的多层复合性。这种知识结构是名师劳动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的坚实基础和必备条件。

卓越的能力。名师的能力,是名师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能出色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观条件。首席名师的能力结构,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

(二)名师工作室及首席名师的产生流程

首先,由省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制定发布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及选拔首席名师相关文件通知,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自愿申报,上报有关表册与资料,逐级报批。其次,经领导和专家团审查、听取申报人的工作室工作设想与陈述,并进行综合评估和答辩,确立拟组建的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室主持人。第三,由工作室首席名师招聘工作室的协作名师和研修人员,成立工作室并举行挂牌仪式。(见图示一)

(三)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及章程制度

1. 构成

名师工作室由首席名师、专家顾问和协助名师以及研修人员几部分构成。它是以名师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是同一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集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见图示二)2. 职责

工作室的职责与工作任务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和改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方法。②培养青年教师(研修人员),打造一支科(研)教(学)协同、创新强教的教师队伍。③产生一批成果,包括教学成果、竞赛成果、科研成果等。④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作用和社会辐射作用。

首席名师职责是:主持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定管理细则;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督促和指导研修人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提交研修总结,并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考评;当好教学示范者与指导者,对工作室学员进行全方位指导。

专家顾问和协助名师的职责是: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撑与业务指导,为名师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配合首席名师共同完成工作室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研修学员是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者、研究者,是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对其要求是: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向名师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在名师的引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承担公开课任务,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年专业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活动记录;刻苦学习,努力提升教育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水平。

3.理念

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是工作室的灵魂。它是一面旗帜,指引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共同体,实现理念与行动的统一。

4.章程制度

名师工作室的章程应明确规定其宗旨、职能、目标定位和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措施,包括听课评课交流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规划,预期效果等等。

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学研制度、培训和考核制度、经费制度等。主要是要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研修人员个人发展规划(三年);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个人可以不再续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工作室学员的工作态度,保证工作室正常运转。

三、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为目标,围绕“课题研究——研修学员——学员所带实验班”三者开展工作。工作室将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团队文化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培训、合作与交流实现对教师内驱力的点燃、唤醒、激活,使他们克服职业倦怠,在反思中成长,不断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自我超越。

案例一:2013年10月,笔者有幸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七位省骨干教师进入深圳外国语学校唐锐光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我们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名师,聆听了他们的科研讲座。有唐锐光老师的《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郭慧清老师的《元的思想》,康达军老师的《教学的艺术》,戴佳珉先生的《关于必修模块教学顺序的分析和思考》等等。还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与深圳实验中学进行了交流。我们的人生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数学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熏陶,教育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可以说,唐锐光名师工作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观景台,使我们七位弟子登高望远,顿时“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收获了教育生涯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极致美景。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跟岗学习结业典礼上的发言》

(一)课题开发

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科研与教学,其实就是理念与行动的两个方面。我们许多教师都是传授型、经验型教师,只有行动,为教而教,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这样的课堂难以取得深度与广度的突破,难以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质的飞跃。名师工作室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把困惑点、疑难点作为主要研究点,采取“主题研讨”的研究策略,围绕课题确定不同时段的研讨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同读共研活动。

工作室主题研讨活动分四步:晾晒(个人的思想)——碰撞(彼此的思维)——沉淀(自己的思考)——构建(新的工作思路)。同时鼓励读 书和撰写读书笔记。由名师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引导学员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学员边教学边思考、边实践边研究,在教学中研究,直至把教学当成研究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的目的。

案例二:我们进入了唐锐光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唐锐光的正式弟子。唐老师最令人折服的地方是他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唐老师的哲学功底深厚,人文素养极高。他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技巧微不足道,技巧是数学的敌人。要通过数学思想引领教学,回归概念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和策略的渗透。我们平时注重做,可是对于思考,大抵不够深刻,所以未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未能像他一样,站得高,看得远。唐老师说:一堂好课的核心是要有灵性。为了追求好的课堂,他花费的心思是同行们的几倍,因此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他的专题讲座《数学对话及其误区》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我们心中的许多困惑。至今唐老师仍然保持着备课、上课和创作的激情,难怪能收获那样多的灵感,写出那么多的文章,让我们深深佩服。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名师工作室的二十天随笔》

(二)同课异构

选定课题后,工作室学员一般要经历“同课异构,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的研修过程。每个人既是课堂展示老师,又是评课专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种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在课例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将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促进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群体互动的交流与研修,超越了结对子“一对一”的局限,有助于分享多人智慧,实现群体提升。

工作室学员通过同课异构不断探索智慧课堂的真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此促使学员实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

案例三:2014年4月28-30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深圳红岭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深圳红岭中学优秀教师屠 云松、江苏省数学名师潘建明两位老师上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同课异构示范课。屠老师的课堂充满青春、活泼、合作、互动的灵性,把听课者和学生带进了数学“欢乐谷”。而潘老师的课堂,则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提问的严谨、思维的灵动、点拨的精巧、成果分享的多维生成。两节课后,自己对数学教学设计的感悟又加深了许多,教改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碰撞和点燃„„

——摘自笔者《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感悟》

(三)成果辐射

工作室以名师引领为主,通过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鼓励学员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成果分享,获得同行认可与关注。建立学员成长电子档案,不断促进工作室发展及学员的专业成长。在工作周期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并定期招募新的成员。

工作室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向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展示工作室工作成果,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名师工作室网页,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活动,实现成果和效应的辐射。名师工作室网站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四、结束语

名师工作室并不依靠行政指令完成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首席名师与学员之间,属于自我约束的师徒协作、帮扶关系,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名师工作室可以看作思想与理念的相互交融、碰撞,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社会性学术研究团体。其示范、培优作用和科研效果远远超过教研组或者备课组。

9.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篇九

一、名师引领,领衔团队

名师就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能够获得同行的认可与肯定的教师。名师也是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同行认可的教师。在专业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中,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非常明显,通过打造一个名师,将形成一个团队,推动一个专业的发展。

1. 师引领,打造团队

要成为一位名师,必须对职业教育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必须在专业上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他们身上这种德技双馨的品质就是一种正能量,在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示范、传递、感染的作用。在教师培养中,以名师为主体,通过师徒结对、组建名师工作室、合作指导学生比赛等形式,让名师身上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老师,从而形成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团队。以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全国名师杨明辉为例,在他的影响下学校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的优秀团队。(见表1)

2005年,杨明辉老师的到来给电子专业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电子专业从曾经的三位教师且以理论教学为主,发展到今天这个具有超强战斗力的专业教师团队,名师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相当明显。在我们学校,目前全国名师有2人,技能大师有2人,网络名师4人,省双师型教师1人,省专业带头人7人,市专业带头人9人,市骨干教师4人,形成了一支名师引领、骨干职称、新秀紧追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他们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2. 名师引领,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塑造教学能手

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对教学具有独到见解。他们认为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做好教学,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场所,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和总结经验,明白人生的道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具有较强的能力,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如我校电子专业,曾经是书本从头教到尾,全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但名师参与专业教学后,电子专业从曾经的3个班到现在的28个班,从简单的插座进教室,到12个实训室的建成,到省级精品专业建设的验收,到今天的重点专业建设群立项,这种发展变化是立足在他要让学生学到实用知识的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与他到德国学习后回来大力推广项目式教学改革有关的,更是与他主动更新知识结构、苦练专业技能的好学精神分不开。2015年,杨明辉带着他的徒弟张定国一起参加全国中职组电梯维修与保养赛项,两人历时三天经过理论考试、教学设计、实践操作、说课比赛和教学答辩5个环节,在全国2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两位老师还分别获得了“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称号。2016年,杨明辉与工作室成员钟求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在“计算机数据检测与恢复”项目中获得金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名师的指点与指导,将会提升教师发展的速度与高度,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前进。

二、内行管理,建设专业

职业学校整体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20世纪由普通中学演变而来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设置在发生变化,课程开设在不断更新,实训课时比例在不断增加,实训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含的内涵很多,职业学校如何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如何制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培养理论教学兼具实践操作的复合型老师,如何迎接工业4.0时代的到来,这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把这些专业的问题处理好,就必须有专业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尝试采用内行管理,实行专业组长负责制,由专业教师领衔专业建设。以我校对专业负责制的尝试看,它有存在的理由,也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见表2)。

1. 实施内行管理的缘由

从2005年我校行政管理团队构成看,当时学校的中层行政包括校级领导大部分均是文化课教师,专业教师参与很少,而且都不直接参与专业教学管理。这时正好长沙高新区接管我校,各个专业在实验室建设、教师发展、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均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学校领导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凭着相信专业教师、倚重专业教师的理念,果断实施专业管理改革,探索专业组长负责制,由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师担任起专业组长,带领专业教师团队开展专业建设。

2. 实施内行管理的成效

学校在探索专业组长负责制的过程中,挖掘并培养了一批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掌握专业就业市场、熟悉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教师,并由他们主导专业建设,教师的积极性、办事效率、办事效果均有较大提高。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专业组内部自觉探讨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如何优化专业实训设备。例如,电子专业自制置物架,将实验室器材分类整理。机械专业自制工具柜,既提供给学生实训的机会,又给学校节约了成本。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自主开展技能兴趣班、实训周实训日等,既充分利用设备,又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内行管理专业主要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专业的调整。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就是市场的需要。市场需求的变化倒逼专业的调整。20世纪末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基本上各个学校都有开设,而今天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并成为现代办公的重要工具。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在不断的变化,作为专业老师,尤其是专业组长对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需求的敏锐度要求是相当高的,对专业发展方向把握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计算机专业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如何做好新的定位,均是专业组长带领专业骨干通过企业调研而做的决定。

(2)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室建设是职业学校硬件建设的一个指标,是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好坏的一个方面,在很多的项目建设验收中也是一个必检项目。从浅表层次看,就是有多少个实验室、有多少设备甚至是价值是多少。但从深层次看,这种实训室要不要建、怎样建,能不能满足实训的需要,能不能代表前沿技术等,则是内行人才能看得清楚的,这种能不能或要不要的问题由专业负责人发声才是最有发言权、也最有决定权的。如2016年立项的300万数字化模拟车间项目,学校要求专业组长对市场调研后,就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专项汇报后集体决定,专业组的意见对项目的建设影响相当大。

(3)专业课程的开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是采用“2+1”的模式,即在校学习时间2年,顶岗实习时间1年。教育部为确保教学质量,对各个专业均制定了教学大纲,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做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我们怎么对待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呢?全盘按要求来我们肯定是完不成任务的,因为大纲没有考虑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就比如我们有实训周、实训日、活动日等,而且大纲的课程设置也缺少地方特色。如何将专业的规定核心课程与学校甚至地方的特色经济结合起来,这个重要的任务也是需要由专业组长来完成。我们设置“电梯维修与保养”这门选修课程,就是与地方经济崇友电梯企业的需求结合在一起的。

(4)专业教师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发展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教学要求是专业课与文化科的比例要达到6:4,因此中职学校基本上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教师师资严重紧缺。他们不仅要承担课务,还有实验室的管理、学生管理、顶岗实习跟踪服务、技能竞赛等方面的任务。根据这种状况,各专业组根据教师的数量和各自的擅长领域,将课程分成模块,有计划地培养、有步骤地锻炼,让教师的教学领域相对稳定又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在专业课程更新的变化中有条不紊地提升。

三、内涵建设,整体提升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的要素。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基准,课程体系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灵魂,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这一系列建设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依据学生、倚重教师”,尤其倚重的是专业教师。通过专业教师的探索,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推进。

以机械加工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将专业建设立足长沙高新园区,依托企业,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导师”作用。学生在校进行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企业实训则由企业能工巧匠进行技术指导。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培训,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对接。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切实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这种“双导师,六对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对市场的充分了解,对职业教育的充分认识,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对企业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是在充分领悟专业建设的内涵后总结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有一些收获,但与教育部长陈宝生给我们学校的寄语“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融入学生血液”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将专业与产业紧密结合,如何推进现代学徒制,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技能训练等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开拓思路,锐意进取,将专业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

摘要:中职学校发展专业建设是核心。在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岗位更新的背景下,如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做好专业建设这个系统工程,实践名师引领专业团队、内行管理专业发展、内涵建设专业内容,对创新专业建设模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0.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篇十

一、工作室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为充分发挥本地区优秀音乐教师资源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推动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有效成长,促进当地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提升,特设立本名师工作室。

本工作室以名师(或名师培养人)为引领,以音乐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打造一支在全学区、全县乃至全市教育领域中有成就、有影响的高层次教师团队。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需承担教学、教研、科研任务,以研训、教科研一体化的方式开展活动,使每位工作室成员都做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二、具体目标:

1、尝试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和专业成长的三个方面入手,为我县培养一批县市级以上的音乐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以科研为抓手,以我校的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实现有效教学为追求,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我县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并具推广价值的有效教学模式。

3、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主持人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多种方式传播先进的教育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我县音乐教师整体教研水平。

三、工作思路及要求:

1、明确本工作室的主要职责与具体任务,明确整体工作目标及各阶段工作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团队成员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建立成长档案。

2、实行双向听课制度,团队骨干每月听其工作室成员课2-4节;学员参与名师团队骨干听课每月不少于1节。学员教师要积极参加“工作室”和各级音乐学科的研讨活动,认真学习,活学活用。

3、规范日常管理,工作室每月举行一次网络研讨例会,总结上月活动,布置下月工作,固定每周一次集中研讨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有主题,有准备,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力求高效。

4、定期举办参与面至少覆盖全区的读书会、名师讲堂,专题研讨等活动,每学年邀请名师作一次送教送研活动,团队骨干每学年承担一次校本培训任务。

5、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名师及团队骨干结对辅导2-3名区内音乐学科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使其在打磨中迅速成长。

6、建立健全的工作室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好档案资料。四、三年工作规划:

1、培养1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2名教学能手,2名教坛新秀。

2、建立2所小学音乐“新体系”实验教学基地。

3、汇编名师工作室成员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4、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古礼燕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网站”。

五、工作室机构组成: 名 师:古礼燕

顾 问:薛晖(省音乐教研员)、黎薇(黎薇名师音乐工作室首席名师)团队骨干:黄瑛(新城学校)李窕芳(新城学校)古李霞(新城学校)唐苗苗(新城学校)吴魏松(城北学校)杨立(汉昌学校)黄彦芳(思源实验学校)谢菊蕾(城北学校)

学员:秦明(新城学校)邵冬梅(官塘小学)刘朝霞(官塘小学)易璐(长田小学)刘瑛璋(长寿镇小)曾郁(板江小学)钟蓉(栗山小学)凌如春(大坪小学)易芳(张市中学)胡江流(将军希望小学)张双双(龙门镇小)

11.名师工作室启动会活动方案 篇十一

活动方案

根据六盘水教通(2014)

218、(2015)11、12、13、54和55号文件精神,六盘水市小学英语陈菊名师工作室于2015年三月正式挂牌成立,上学期陆续开展了中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送课下乡、凉都小学英语教研联席会、暑期英语教师培训及外语教学沙龙交流活动,根据六盘水市教育局关于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管理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历经数月准备,陈菊名师工作室于本学期正式独立专设办公室,学校为工作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特此,六盘水市小学英语陈菊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结合本期课题研究工作,特举行六盘水市小学英语陈菊名师工作室启动会暨课题开题报告会。

一、活动时间:2015年9月17日下午2:30至4:30.二、活动地点:六枝特区第二小学五楼多功能媒体室

三、活动参与人员:

1.名师工作室分管领导:蔡 琼、张兴惠、汪华、蒋兴科、张桂菊 2.工作室全体成员(陈菊、周龙慧、吴婕、张雪、邓春艳、张云丽、许麒麟)及特区二小所有英语教师

3.历年来获得特区级以上英语优质课比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4.刘代娟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 5.第九协作区成员单位的英语教师 6.特区级以上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

7、特邀嘉宾:敖国维、付艳、朱妍、杨会、龚忠艳、黄珊

四、活动流程:

1、主持人敖国维介绍到会领导、名师及骨干教师

2、六枝特区第二小学校长蒋兴科致欢迎辞

3、名师工作室成员邓春艳宣读陈菊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4、教研室主任蔡琼发言

5.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菊做《关于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策略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6.名师工作室成员张雪宣布《六枝特区小学英语毕业复习资料汇编策划方案》

五、活动要求及责任人

1、参会人员须提前10分钟到场签到。

2、陈菊名师工作室成员在9月30日之前提交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电子版到群里,邓春艳老师负责归档。

六、活动筹备组及工作职责

长:张兴惠(负责活动通知下发和活动指导)副组长:陈

菊(负责方案制定及活动组织和协调)成员:敖国维(负责会议主持)

婕(负责摄像及简报制作)张云丽(设制签到册并负责签到工作)周龙慧(负责领导坐签打印)

许麒麟(负责信息上传六枝英语教研网)张雪、沈红艳 刘念(负责会务用品采购)邓春艳(负责会议资料、信息归档)

(工作室全体成员及二小英语教师负责会场布置和善后工作)

七、活动经费:由六盘水市小学英语陈菊名师工作室承担。

经费预算:1000元,用于购买会议用水及资料打印。

六枝特区教育局

六盘水市小学英语陈菊名师工作室

12.学校名师队伍建设工作活动总结 篇十二

二、以培养名师为导向,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致力于加强对教师的精神和形象的塑造,一直要求老师以“爱岗敬业、品德高尚”为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自己的教学。让每位老师认识到学生眼中的名师就是自己喜欢的老师。通过教师个人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定期进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敢于做名师,争取做名师”。学校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常去悦读小站,多读读拓宽视野的书、读学生喜欢的书。学校为教师订阅多种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要求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随笔、论文等。本学期学校老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达100多篇,在年底将会对这些老师都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老师积级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本学期学校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已经立项三个省“十 二五”课题和一个市级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张锦州主任、王沛主任申报的两个省 “十二五”2019年课题已通过市级初审。学校经常组织优秀老师参加省内外名校公开教学活动。

三、搭建平台,展示名校风采

学校要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手,搭建广阔平台,依托有力载体,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便会日益凸显。为检验“6543”和“三微课堂”模式改革成果,学校在三月份组织了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上展示课活动,在五月份组织中层以上干部上研究课。骨干教师不仅当校内青蓝结对的师傅,而且做县内其它三星、四星高中青蓝结对的师傅,承担培养校内外青年教师的任务。张锦洲、蒋守培等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县内外其他学校做讲座、上示范课,蒋守培等老师经常参加市统考命题工作。

四、植根校本教研,发挥团队优势作用

学校有组织地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相应的系列教研活动。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制定教师学习计划。并且中层以上干部、备课组长等全程参与各项教研活动,每节课要进行听课后的评课,由于教学领导的广泛参与,此项活动做的非常具体和实效。平时教学工作中,学校狠抓校本培训,采取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课堂探索与课外学习,集体研讨与个体反思等形式,利用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着眼于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

13.学校名师工作室方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作室为载体、平台及辐射源,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实用的教研成果,通过工作室成员渗透、辐射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园地,资源辐射的中心,师生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前沿,人才成长的基地。通过两年探索及引领,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扎实教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尊重学科特色,展示深刻、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及理念,发挥骨干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二、工作目标

1。长期目标

建设高水平名师工作室,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创编精品课程,创建网络平台,打造骨干团队,进而提高科研能力,推进课程改革,扩大资源共享,促进专业成长。到10月乃至今后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学理念、厚实专业素养、教育创新能力、开阔国际视野,在宝鸡市、陕西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教师、名牌教师、教育家。

2。中期目标

(1)经过两年努力,使本工作室在省、市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省、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工作室两年内培养出一定数量、较高级别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特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名牌教师,并使之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排头兵。

(3)在网络平台形成一套精品课程。

(4)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学科研究课题。

(5)工作室成员工作目标:

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每年在校内进行2次以上教学展示,在市级以上活动中,工作室成员至少上一节公开课、研究课或开展一次报告会、名师论坛、专题讲座等活动;

②努力提升教育科学素养,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有读书笔记;

③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改进办法;每年至少参与一项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专题研究,力争每年参与完成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

④帮助维护名师工作室网站。积极参与在线互动式研讨,为工作室网站提供教育教学信息、教育教学资源;

⑤协助负责人及时整理工作室活动记录、成果业绩档案资料。

(6)汇编成果。截至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将自己及成员的教研成果(主要是已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成册。

3。近期目标

(1)12月开始筹备名师工作室。

(2)201月——7月

①网络学习“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相关内容及工作经验,思考及制定工作室活动计划、工作室管理制度;

②选拔工作室成员,建立相关业务档案;

③组织指导校内外省级教学能手及学科带头人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3)年8月——12月

①建立教育博客及三网合一平台;

②修订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研究课题;

③召开首次工作室全体成员会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及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宣布工作室成员考评办法;

④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公开课活动,互相听课、说课、评课,并写出反思感想;

⑤工作室主持人至少举行一次教研专题讲座;

⑥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指导;

⑦检查科研课题研究的落实情况;收集学员读书笔记,开展理论研究;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和今后的改进意见;

三、工作要求

1。丰富理论,提升素养。工作室每周一次工作例会,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每人每年完成5000字读书笔记。

2。认真反思,提高教学。工作室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全年至少完成6篇。

3。重视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能力。团队成员必须主持或参与一个省级课题研究,承担一项研究任务。

4。勤反思、多交流,推广教研成果。团队成员每月在研修网站上传一篇文章,每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四、工作措施

1。建立网站。建立研修网站,使优质资源共享。

2。校本研修。工作站每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培训学习。

3。承担课题。站内成员应积极承担课题,丰富自身、提高教学。

4。送教下乡。有计划地组织送教下乡,推广教学成果,促使教育均衡发展。

5。教师教育。发挥团队作用,引领示范、赤诚帮带,带领一批教师促进成长。

6。资源开发。组织室内成员,开发一套精品课程。

五、保障条件

1。经费保障。用省教育厅为每位名师工作室拨付的工作经费作为添置图书资料、课题调研、专题研究、网站建设、外出指导及参观考察等项目的开支,专款专用,并接受上级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上一篇:申论真题2013年山东a下一篇:美术班合作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