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2024-07-10

配送中心管理系统(共11篇)(共11篇)

1.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一

配送中心员工管理制度

目的:为使本配送中心员工管理有所遵循,特定本制度.一、本配送中心员工管理,在遵照政府有关法令同时,还要遵守本规则。本配送中心所称员工,系指在本配送中心从业人员。

二、员工上班须着公司规定的工装。在工作时间内经常使用文明用语“你好!谢谢!请问,别客气!让您久等了!再见!欢迎再来”等等。对待客人态度要自然、大方、热情、稳重、有礼。

三、增强勤俭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保持工作区域内清洁卫生,不得随意堆放杂物。在办公室内用餐的,餐后请及时清理桌面、地面,不能有剩余饭菜,不得堆积足以发生异味或有碍卫生之垃圾、污垢或碎屑。

四、采购人员上班时间为,理货员上班时间为。日工作7小时。但因特殊情况或工作未完成自动延长工作时间。

五、员工除完成每日蔬菜配送的各环节基本工作外,还要完成保证本中心正常运转的相关工作。

六、员工每天要按照工作流程认真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学会沟通,勤于沟通,确保工作流程和谐顺畅,保证配送货品的时间要求及质量要求。

七、员工要做到尽忠职守,服从管理,有责任心,有爱心,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以达到工作上的精益求精,提高工作效率。

八、遵守本中心的其他制度。

2.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二

南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拥有总值接近10亿元的医疗设备,均由设备器材科进行维修、保养和管理。2007年,设备器材科对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流程进行改造,成立了24h呼叫配送中心。本文针对呼叫配送中心全新的工作流程,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医疗设备呼叫配送中心管理系统,取代了原有的人工记录统计管理方法,经过半年多的实施应用和功能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背景

1.1 科室流程改造

南方医院设备器材科的呼叫配送中心配备了医院内部专线电话,每天24h专人值班。临床科室只需要通过电话,就能够进行医疗设备的租用、报修和查询。中心人员会根据科室工程师的工作职责范围来进行任务分配和电话通知,要求工程师需在30min内到达现场处理,缩短了维修服务响应时间,为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1.2 急救设备租用制度

南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急救设备使用率不一样。设备器材科建立急救设备仓库,拥有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和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近100台。通过租用制度,临床科室就不必购置大量的急救设备,只需租用急救设备,提高了急救设备的使用率,而且为医院和临床科室节省医疗设备成本。

1.3 医疗设备配送中心

南方医院设备器材科离住院楼较远,医疗设备在维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故障设备进行搬运。某些医疗设备比较贵重,在搬运的过程中需要防震和特殊的搬运设备。成立医疗设备配送中心,培训专门的配送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搬运工作,避免了医疗设备在搬运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故障扩大,保证了医疗设备的安全[1]。

1.4 信息化管理

呼叫配送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使用人工记录和统计管理。配送人员需要每天手工填写大量的工单,值班工程师需要手工统计急救设备的库存量,而且每月底都需要进行配送人员的工作量统计和急救设备的盘点。在填写工单及统计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人为的填写错误,无法对工单的填写进行规范化管理。随着急救设备数量和日均医疗设备配送量的增加,急需一个与呼叫配送中心工作流程紧密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高效和规范化管理。

2 系统分析与实现

2.1 实现工具

本系统利用UML建模方法分析需求,采用C/S架构、面对对象VC++编程语言和Microsoft SQLServer2000[2,10]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开发。

2.2 UML用例图分析

利用UML用例图分析需求,可以体现出系统需要的高级功能[3,4]。呼叫配送中心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⑴设备租用流程接听电话后,确认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然后填写并打印设备租用工单、设备配送工单,配送人员把设备送达临床科室,结束工作流程。

⑵设备归还流程接听电话后,确认科室需要归还设备,在系统中调出设备租用工单信息,填写工单中设备归还的信息,打印设备配送工单,配送人员将设备取回配送中心,结束工作流程。

⑶设备维修流程接听电话后,填写并打印设备维修工单、设备配送工单,配送人员把故障设备送达设备器材科,结束工作流程。

⑷租用统计每天交班时,值班工程师需要对仓库设备进行盘点。每个月底,值班工程师需要进行设备租用时间统计,然后上报医院。

⑸工作量统计每个月底统计配送中心人员工作量,进行量化考评。

通过分析呼叫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可以初步确定如图1中的核心用例。

2.3 系统类图

面对对象中类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关系也就是继承关系,横向关系包括了依赖、关联、聚合和组合四种[3,4]。通过上面UML用例图,进行静态类设计,系统需要的主要静态类如图2所示。工单对象和用户对象是依赖关系,每个用户对象都可以生成多张工单对象。工单对象拥有医疗设备对象和临床科室对象,它们之间是聚合的关系。用户对象派生出不同类型的用户对象,工单对象派生出不同类型的工单对象,它们之间是继承关系。数据查询对象主要用于产生各种报表和数据统计,响应用户对象的各种数据汇总请求,它与用户对象之间是依赖关系。

2.4 功能模块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下面进行各功能模块的分析。

2.4.1 来电管理。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改善已有的医疗设备报修流程,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每一个报修电话的来电时间和对应的部门,并且对电话进行录音,方便工程师了解故障的详细情况。USB接口是一种可以连接多个不同的设备,而且支持热插拔,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2Mb/s的计算机接口技术[5]。利用USB接口的语音采集卡来进行电话录音,采用PCM编码,采样的速度可达8000次/s,完全满足系统的需要。该语音卡支持ADPCM编码[6],可以对录音文件进行压缩处理,减少磁盘的存储空间。本系统采用的是32kbps的ADPCM压缩编码对电话进行录音和放音。

2.4.2 工单管理。

包括对急救设备租用工单、医疗设备配送工单、医疗设备维修工单进行管理。条形码扫描技术采用激光扫描,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强、效率高和成本低等特点[7]。本系统利用条形码扫描技术,中心人员只需要扫描条形码,即可完成医疗设备信息的输入,填写完整相应责任工程师的信息后,就可以进行各种工单的存储和打印,替代了以往使用人工填单的方式。

2.4.3 汇总报表。

利用图表直观地体现出来每台急救设备的租用状态,并且同时显示其租用的信息。值班工程师和配送人员可按照急救设备、科室来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对急救设备进行每天的库存盘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工单,可以完成配送人员工作量的统计,急救设备使用率与医疗设备故障率的统计分析,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

2.4.4 系统维护。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维护模块对设备信息、用户信息、工程师信息和科室信息进行维护,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利用数据备份功能,也可以对系统的录音数据、工单数据进行光盘刻录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

3 结果

该系统实施半年多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均30台次医疗设备配送过程中,利用条形码完成医疗设备信息的录入,降低了人为错误因素的影响。日均打印60份工单,减少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手写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租单和工单的填写规范化。对日均40个电话进行录音,工程师可以轻松地了解医疗设备的故障情况,避免重复给临床科室打电话。值班工程师每月完成5万多个小时的急救设备租用统计记录,替代了以前手工进行统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论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设备器材科都有自己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但是基本上都只是对医疗设备的库存进行管理[7]。国内很多应用于呼叫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大部分都针对特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定制开发[8]。本系统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采用语音采集卡对所有来电进行录音,利用条形码技术加快了工单数据录入,与呼叫配送中心的实际工作流紧密结合,提高了医疗设备维修服务质量,同时对医疗设备租用和维修进行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峰,刘曼芳,许明强,等.成立急救设备配送及维修中心的必要性[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8):70-71.

[2]刘晓华.SQL 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Bernd Oestereich.软件开发方式-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李肇庆,廖峰,刘建存.USB接口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6]吴家安.语音编码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韦元华,舟子.条形码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8]吴向阳,张超群,杭建金,等.基于C/S模式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3):36-38.

[9]林海,武波.基于B/S架构的呼叫中心业务系统框架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8):202-205.

3.S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优化研究 篇三

【关键词】 配送中心;物流系统优化;流程重组

配送是一项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运动,作为实现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方式,显得比任何时候尤为重要。2000年我国全社会流通费用为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能够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资金178.8亿元。如此大的利润空间,的确令人神往,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企业都在关注成本控制、经营效率、改善顾客服务,都在于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统。

一、S配送中心的背景

S配送中心是深圳市的S(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S配送中心目前主要面向集团内部的各家商场、超市和集团外的商业批发零售企业或个人提供配送服务。中心于2005年成立,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70余名,每月销售额超过3000多万元,2005年全年销售额预计超过4亿元。S配送中心不仅处理自己企业的家电类和日百类商品,其中家电类商品在业务量和交易金额方面都占据主要地位。还接受其他的企业的外包给他们的种种业务,涉及商品达到数十个品牌,共计2800多种,所有商品分散放置在其属的15个仓库中,这15个仓库主要分布在深圳市内。

由于S集团的产品市场比较稳定,品牌知名度比较高,产品质量过硬,所以客户群比较稳定,客户忠诚度比较高,S集团将全国销售区域划分为7个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由若干业务员分别负责,定期到客户走访,了解客户需求,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动态。客户一般采取电话和传真等传统通信方式与S配送中心联系并下定单,销售模式大多采用分销模式,所有产品面向国内市场,销往全国各地。产品覆盖除西藏、港澳台外所有省区直辖市,比较稳定的客户有大约1300多家,地域分布比较分散。

二、 S配送中心存在的物流问题

1.物流配送设施不匹配,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国外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作业面积大,配有自动分拣机、电动升降机、自动传送带等机械设备,并采用自动化管理,充分表现了其快速、准确的配送服务。S配送中心设施设备比较陈旧,70%是普通平房仓库,普通车辆占70%以上,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斗及特种运输车辆很少。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日常事务的管理,内部数据采集、外部接口系统等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影响了配送质量和速度。

2.统一配送率低,规模效益不明显

S配送中心对各分店经营的所有商品没有实行完全的统一配送,原因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统一配送制度,S集团供货不及时,运输部门不及时送货或配送中心不按要求送货,使分店不愿统一配送,还有管理上的问题,这些都导致统一配送率偏低,由于配送率低,造成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偏高因而就无法收获规模效益。

3.S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流程不合理

一个配送中心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进货和商检功能;保管和库存控制功能;受理订货功能;出库(分拣、配货、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送货功能;信息处理功能。而S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流程不合理,“配”与“送”未能形成有机的结合。目前的商品配送,因其大都脱胎于送货上门,又因配送设备设施、配送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造成“配”与“送”的相互脱节。一方面大部分的物资配送只是以送为主,而考虑分货、配货、配载、配装的则很少;另一方面有的虽然做到了分货、配货,但又因缺乏必要的运输车辆而无法做到送货上门。

4.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

S配送中心物流专业人员不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

三、 S配送中心物流系统优化的对策

1.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建设

在硬件设置上,要加快配送设施建设,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拆零商品电子化。在软件建设上,引进GPS、EOS与ECR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华联超市与上海捷强集团公司以及宝洁公司建立了自动补货系统(ECR),将“连锁超市补货”转变为“供货商补货”。这一举措开创此模式在连锁超市中运作之先河,削减了整体成本、库存与有形的资产的投资。引进GPS、EOS与ECR等先进的物流技术,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准确性,降低票据处理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库存控制成本,实现配送过程的无纸化。

2.贯彻执行统一配送制度和共同配送制度

S集团与配送中心之间、配送中心内部、配送中心与各分店之间的配送制度要高度统一,实现配送时间与配送商品种类的无缝衔接。近年来, 配送中心不断涌现和高速发展,对配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同化配送已成为必然趋势。共同化配送可以提高物流的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率,还能够使分散经营的分店分享到“第三利润源泉”。

3.配送中心作业流程重组

对原有的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出现有流程中增加了物流成本的主要原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到工作效率的各种原因。可以根据市场对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对定单处理、入库作业、配货作业与出库作业等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新定位和重新排序,使配送中心充分地适应客户们对产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来夺取更大的客户市场。

仅用定单处理流程的优化来说明作业流程重组的重要性。(如下图为原S配送中心的定单处理流程图)。

原流程存在的问题:

(1)接受客户订货的方式为传统的人工下单、接单方式。

(2)对定单的确认只是对品项数量及日期的确认,只检查品名、数量、送货日期等是否有遗漏、笔误或不符公司要求的情形。而缺乏对客户信用度的确认,不论订单由何种方式传至配送中心,配销系统的第一步骤即要查核客户的财务状况,以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该件订单之账款。

(3)原流程过于简单,缺乏与信息系统接口的流程环节。在结合原流程存在的问题和利用流程数据统计表等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后,得到了新的定单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优化后的“定单处理”流程图中还增加了存货查询、依订单分配存货、排定出货时程三个环节。利用EDI订货系统大大缩减了客户的等待时间,也增加了几个新的环节,使配送中心的“定单处理”的流程更为科学,更保证了配送中心的服务质量,总流程时间从原来的“3.5天又35分钟”变成了“102分钟”。

(4)重视物流配送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配送中心能否发挥其各种功能、作用并完成其承担的任务,人才配置是关键。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得现代物流的专业人才,使物流配送水平更趋合理,提高整体效益。配送中心所需的人才可以采用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培训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参考文献

[1]赵家俊,于宝琴.现代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路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物流配送中心设备管理办法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管理工作,提高技术装备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保障企业设备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及《广东烟草商业系统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结合阳江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设备是企业在设计、试验、生产、运营等领域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装置、仪表仪器和机具等固定资产。

第二章 设备管理的机构设置

第三条 物流中心综合部,主要职责围绕物流经营目标制订设备管理计划,负责实施对设备物资的全面监督管理;设备使用部门设专(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运行的日常管理。

第三章 部门设备管理的职责

第四条 物流中心设备管理职责

根据上级有关设备的管理规定,结合物流中心实际,制定设备管理工作目标和计划指标。坚持设备使用与保养相结合,坚持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设备管理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人定责,责任到人,以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设备台账和设备卡片,各类设备要铭牌编号,用“完好、待修、报废”三种状态来标识生产设备状况,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设备管理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设备的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设备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条 设备管理员的职责

严格执行物流中心的有关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做好设备运行、使用、维护日常管理工作。按物流中心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物流中心设备技术档案、台账和卡片,做到设备账、卡、物相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做好有关记录工作。

第四章 物流设备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第六条 仓库设施使用养护管理制度

一、仓库检测器具管理规定 1.目的

确保物流配送中心仓库及各配送站使用的温湿度仪器正常使用,并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精确度及测试能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组织和监督对服务质量有影响的测量仪器的送检、校准。

3.职责

3.1 仓储部负责组织和监督中心仓库及各配送站使用的温湿度仪器的送检和校准。

3.2 仓库设备管理员负责温湿度仪器的使用和保管,对无需送检的设备负责进行自检。

4.引用文件

4.1 GB/T19001-2000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4.2 广东烟草阳江市有限公司《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7.6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5.工作内容

5.1 温湿度仪器的采购、验收 5.2 温湿度仪器的检定

中心仓库和各配送站负责所辖范围温湿度仪器的管理,由专人负责,记录温湿度仪器的原始资料,内容包括: — 温湿度仪器编号; — 温湿度仪器名称; — 生产厂家;

— 温湿度仪器技术特征(测量范围)— 温湿度仪器使用部门或人员。

5.3 温湿度仪器由仓库设备管理员在校准有效期期满前报仓储部主任,并由仓储部组织送往国家认可的校准机构进行校准。

5.4 仓库设备管理员将校准结果记录在《仓库设备检查记录表》中,仓储部保存校准记录,包括校准机构出具的校准证书。

5.5 根据校准结果,应对温湿度仪器的校准结果进行标识,包括:

— 对校准合格的,应在温湿度仪器上粘贴“合格证”,并注明校准有效期。

— 对校准结果不合格且超出测量范围的,不能使用该温湿度仪器,并按“不合格品”放置和处理。

6.温湿度仪器的使用和日常维护

6.1 使用者负责所使用的温湿度仪器的日常维护,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并检查器具是否完好。

6.2 使用者在使用器具的过程中,应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6.3 对损坏或送检确定为不合格的温湿度仪器,由使用人员填写《资产报废/遗失申请表》报部门主管验核,并经主管领导审核送分管业务经理批准,必要时总经理批准后报废。

6.4 温湿度仪器报废后,仓库设备管理员应在《温湿度仪器管理台帐》上注明。

6.5 监管温湿度仪器不合格的处理

对公司监管的温湿度仪器,发现不合格后通知退回。

二、卷烟仓库电梯使用维护管理办法

为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升降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安全 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电梯的安全使用

1.1 运送货物不能超过轿厢额定载重量。1.2 严禁装运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1.3 严禁以检修速度有载荷运行。

1.4 保持厢内整洁,禁止在轿厢内乱扔废弃物。1.5 操作电梯时,禁止用手指以外的身体部位或物体(如笔、钥匙等棒状物或某些物品的边角)敲击按钮。

2.升降电梯设备维护管理交有资格部门定期维护 2.1 负责电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每月一次自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禁止设备带病运行。当涉及设备安全而管理员又无法处理时,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2.2 监督保养单位在维护保养设备时,应仔细检查每个易出故障点。

2.3 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市公司办公室向阳江市技术监督局提出定期检验申请。

三、仓库线路、电器管理制度

1.库区、库房内电器线路必须按有关规范安装,不得随意敷设电器线路。

2.库房内供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不得使用60W以上白炽灯或其它高温灯具。

3.电器开关应安装在库房外,并有断电指示灯。4.电器设施及使用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要求。

5.库区应设置独立的变(配)电室,并与库房保持安全距离。

6.电器及其他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发现隐患必须及时整改,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电器及机械设施设备。

7.每月检查一次机电设备,并做好相关记录。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七条 分拣设施使用养护管理制度

一、分拣线及相关设备管理制度

为保障卷烟自动分拣线能够正常工作,配货工作顺畅进行,经研究,特制定阳江烟草卷烟自动分拣线管理制度,请配货部及相关维修、保养人员遵照执行。

1.机械部分

1.1 立式分发机(GF31L)(1)运转时是否有振动,异响。(每周检查一次)(2)检查减速电机减速箱的油面高度,是否在规定的油位线之内。(每个月检查一次,齿轮油每3-5年更换一次)(3)检查分拣线通道拨烟块镙丝是否松动。(一个季度一次)1.2 带式输送机(SD131)(1)检查减速机的运行情况,有无异常声响。(每日一次)(2)检查输送带的磨损情况。(每星期一次)(3)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情况。(每月一次)(4)运行20000小时后,检查电机碳刷、电机及轴承润滑。

主要润滑部位及润滑周期:

(1)减速机:润滑点数1个。每6个月用齿轮油润滑一次。备注:运行30000小时内仅需根据油位高低加油。(2)驱动装置轴承、被动装置轴承:润滑点数4个。每3个月用润滑脂润滑一次。

(3)张紧装轴承、改向托辊轴承:润滑点数8个。每3个月用润滑脂润滑一次。1.3 带式输送机(SD151)(共三台)(1)检查减速机的运行情况,有无异响、振动。(每日一次)(2)输送带的磨损情况。(每星期一次)(3)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情况。(每星期一次)(4)运行20000小时后,检查电机碳刷、电机及轴承润滑。

主要润滑部位及润滑周期:

(1)主传动轴轴承:润滑点数1个,每3个月用润滑脂润滑一次。

(2)减速机:润滑点数1个,每6个月用齿轮油润滑一次。备注:运行30000小时内仅需根据油位高低加油。

(3)张紧装置轴承:润滑点数2个,每3个月用润滑脂润滑一次。

1.4 摆动带式输送机(GZ333)(1)检查减速机的运行情况,有无异响、振动。(每日一次)(2)检查输送带的磨损情况。(每星期一次)(3)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情况。(每月一次)(4)运行20000小时后,检查电机碳刷、电机及轴承润滑。

主要润滑部位及润滑周期:

(1)主传动轴轴承:润滑点数1个,每3个月用润滑脂润滑一次。

(2)摆动装置支轴轴承:润滑点数2个,每3个月用润滑脂润滑一次。

(3)减速机:润滑点数2个,每6个月用齿轮油润滑一次。备注:运行30000小时内仅需根据油位高低加油。

1.5 辊道输送机(SG23L)(共二台)(1)检查减速机的运行情况,有无异响、振动。(每日一次)(2)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情况。(每月一次)(3)检查六角带和圆带的涨紧情况。(每月一次)(4)检查六角带和圆带的磨损情况。(每月一次)(5)更换磨损严重或损坏的辊筒。(每月检查一次)(6)更换磨损严重或损坏的六角带和圆带。(每月检查

一次)1.6 链板输送机(SL215)(1)输送板的表面光滑度。(每月一次)(2)调整链板的长度。(每月一次)(3)清结传感器表面的尘污。(每月一次)(4)检查链板的接头是否出现脱落、裂纹等现象。(每月一次)(5)在导轨表面涂石蜡。(每月一次)1.7 重力式货架

检查螺丝有无松动。(每月一次)1.8 发电机

(1)为保障发电机的良好工作性能,定期发电。(每半月发电一次)(2)发电机清洁、保养工作。2.清洁部分

2.1配货部分拣员不得在分拣线乱涂、乱画、乱贴,保证分拣线外观清洁。

2.2 每日交接班或配货完毕,配货部需对分拣线周围区域进行清扫,保证分拣场清洁。

2.3 机械维修、保养人员每月对分拣线传送带、通道链条、皮带机、顶部调屏及周围区域进行彻底清扫。

3.相关责任人

3.1 机械部分维修、保养及分拣线内部清洁部分

责任人: 3.2 分拣线外部、分拣场清洁部分

责任人:

4.检查办法

4.1 每月不定期抽查相关痕迹工作记录是否齐备。4.2 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入《物流中心痕迹记录管理表》,相关责任人签名确认,作为每月月度和年度考核依据。

二、分拣器材安全管理规定

1.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定,开机前作好检查准备工作。

2.电脑控制系统及出口电脑标签打印系统实行定人定岗,未经培训不得随意操作。

3.分拣线电控系统由经培训专人定岗开、关及日常维护操作。

4.定期检查设备和清洁维护。

5.每班做好《工作日记表》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排除和报告配货部主任,并做好记录。

6.关机时应彻底切断相关电源,工具、工件收拾整齐,妥善保管。

7.做好分拣场所清洁工作,确保通道无杂物,卷烟堆放整齐,进出有序。

第八条 其他设施及配电房管理制度

一、其他设施管理及养护制度

1.根据气候特点、供电规律,合理安排各种养护设备的使用时间,保证各类养护制度措施的落实。

2.认真检查和维护空调,吸潮设备,加强库房的清扫、通风、灭鼠等工作,清洗温湿度计,并送有关部门进行检验校正,使其完成率达100%。

3.每月检查一次机电设备和消防设备设施,并做好相关记录。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不能维修的须及时告知有关部门修理,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要定期清洗、保养、维修、确保设备使用正常。

二、配电房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1.配电房内严禁堆放杂物及易燃品。2.定期检修配电设备。3.定期检查防火器材。

4.配电房内应注意严格防鼠,防止因老鼠咬损电器造成短路。

5.配电房要有专人管理。

6.电源合闸时如受雷电影响跳闸,要等雷区过后方可合上。

7.安全操作

7.1 断电源处必须有明显的断路点(如刀开关、火熔丝等),处于分离状态的空气开关、接触器等均不作为明显断路点。

7.2 维修作业时,应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提示牌。7.3 作业时应使用验证良好的电笔(如有电空性负载等设备或线路需放电结束后方可验电)

7.4 维修作业时,邻近如有带电或在运行的设备,应做临时遮拦。

8.低压带电作业安全制度

8.1 一般情况下均应停电作业,在万不得已无法停电的情况下才允许带电作业,但必须按章操作。

8.2 低压带电操作必须有两人以上,其中有经验的师傅作监护;操作必须使用绝缘良好工具,穿戴好长袖衣、手套、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严禁使用无绝缘的金属类工具。

8.3 应采取单相接地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相同短路。8.4 必须逐相操作,不得同时接触两根线头。8.5 断路操作应先数相线,后断中性线,搭线操作顺序与之相反。

三、高压配电房管理制度

1.高压配电房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烟草行业的有关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保证安全距离。

2.非本单位的专职电工不得进入高压配电房。3.高压配电房每天必须安排专职电工值班,负责对电力设施的检测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配电的正常运作。

4.高压配电房必须配备有效的安全用具和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更换失效的用具和设备。

5.高压配电房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无关的物品。6.高压配电房必须保持整洁卫生,定期清扫,防止粉尘的积聚和各类事故隐患发生。

7.配送站使用民用照明用电。

第五章 附则

5.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五

尊敬的领导:

2011年,**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在省局(公司)物流管理处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局(公司)目标任务和“创先争优”工作方案,把“7S”现场管理作为物流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坚持“自我管理、标示清晰、责任到人、持续改善”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美化环境、安全操作、提升素养,持续改进等方面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强化现场管理效果,使物流配送中心的现场管理工作得到不断优化和深化,从而推动//**现代物流建设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持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下面,将今年以来的现场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理清思路,明确现场管理的目标

在今年的全国**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实现中国**物流的不可替代性”,对**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配送现场管理要上水平,就必须要着眼于提升物流配送的服务形象和整体运营水平。为此,物流配送中心明确提出把“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 全保障、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作为7S现场管理的目标,紧紧围绕“人、机、料、法、环”等现场管理的要素,认真制定《7S现场管理实施方案》,并且成立现场管理推行工作小组,由中心负责人负责现场管理的全面推行,进一步明确中心、部门、个人三级现场管理的分工,确定办公室、仓库、车间、车辆、设备、运行、安全等6个检查重点,层层落实,点点举刀,不留死角。

二、宣传发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作业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中心组织全体物流人员多层次开展 “7S”现场管理知识内容的培训学习,了解7S现场管理意义, 明确每一个方面的操作要求,坚决消除应付检查、做表面工作的浮躁心理,让“7S”标准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不断增强学习7S管理标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落实现场管理的思想认识。在推行过程中,各部门利用班前会对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针对实践操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7S相关内容的重点学习,帮助员工掌握好操作要领,并积极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的积极采纳,不对的予以正确引导;中心还利用简报宣传现场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保证员工的思想稳定,更加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章立制,使现场管理有据可查

规章制度是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的依据。物流配送中心结合质量体系、安全管理和未来发展组织编写了《现场管理制度》,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具体内容和考核标准,重点从质量管理、文明生产、**配送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工具管理、节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员工素养、安全管理、培训学习等十一个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现场管理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员工在开始工作前,通过学习规章制度能够清楚怎么做、如何做;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制度能够保证工作质量;在出现问题后,对照制度能够清楚错误、承担责任、积极改正,保证以后工作得更好。通过建章立制,学习应用,每个员工都能熟悉制度、了解制度、懂得制度,并形成自觉按章程办事,按规范操作的良好意识,杜绝习惯性违章,进一步减少停机、停运事故的发生。

四、明确方法,强化现场管理的实效

在7S的推行过程中,我们一是做好定置管理,大到一个托盘、小到一张标签纸的放置位置,人流、物流的活动范围和行动路线,都有明确规定,使现场每样物品、每个人、每辆车都有具体的位置。并将工作场所按区域划分,责任到人,使定置定位管理真正得到贯彻执行,确保现场整洁干净,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二是推行标准化作业,加强流程管理,用标准控制流程运行。物流中心涉及到**的入库、出库、分拣、配送等许多流程,各个流程之间相互配合、衔接,如果一个流程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到几个流程的运行。中心对生产操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用标准加以规定,做到量化、准确,使员工从怎么工作转变为怎样有效工作,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活用目视管理,加强现场管理效果。对各个操作区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区域线、警示线、提示牌、告示板、生产管理板等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四是实行绩效挂钩,加强效率和成本考核。各部门主管每周定期检查督导点评,遵照PDCA的管理思路用好正负激励,并体现在当月的绩效中。中心结合实际两次设计7S检查表,重点抓好7S管理的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工作,工作重心放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等薄弱环节,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在下次巡查中验证效果。五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持续推动现场管理水平。中心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安排,把现场管理与岗位练兵深度结合,把现场管理列入岗位练兵内容,让先进典型介绍现场管理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他们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积极营造出现场管理工作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五、注重安全,保障现场管理质量

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此,中心结合安全管理内容着重在人员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 全及现场原辅材料管理安全等方面内容制定相关制度,加强现场管理,保障运营安全。一是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以爱护职工的身心健康为安全目标,加强岗位安全知识培训,尤其是生产操作一线的人员,不断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工作环境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强安全事故预防处置能力;三是加强机器设备、车辆的保养,组织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填写养护记录,确保生产工具始终处于功能正常良好状态;四是加强**及生产辅助材料的定置管理,要求做到物料定位放置且满足保管条件,危险品、残次品隔离放置,杜绝安全隐患。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物流配送开展7S现场管理以来,通过制定制度,完善标准,实施激励机制,调动了广大员工积极性,也对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持饱满精神状态、确保任务的完成、增强员工信心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但在有些方面只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从效果上来看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加强,持续改进。

一是工作现场与 “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漏” 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配送过程中还有坏损**流出现象,服务的质量意识不足;二是在现场管理推进过程中,有些员工意识、态度 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还没有被动变主动,养成良好习惯;三是绩效考核与现场管理结合还不够紧密,存在奖惩力度不足的问题。

6.配送中心冷冻库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六

冷冻库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冷冻库及保鲜库保持整洁无杂物、无水迹,物品摆放整齐;

二、冷冻库及保鲜库四周墙壁、地面、货架要经常洗刷打扫,做到“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

三、放入冷冻库的物品必须封包好保鲜膜,写上日期放入食品

容器,再分类放置在货架上,分别按标识牌摆放,做到“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冻品与天然冰隔离;

四、冷冻库及保鲜库必须保持每天下班前彻底清扫一次,以保

持库内卫生整洁;

五、冷冻库及保鲜库内食品储存应做到分类存放,先入先出,定期检查,及时清理,食品出入库要填写出入库登记表;

六、冷冻库及保鲜库内不得存放任何过期、变质、腐烂物品,由各部门配合管理员每周定期盘点库存情况,发现过期或变质物品要及时汇报上级部门,并妥善处理;

七、冷冻库及保鲜库每天做完卫生后,由管理员对冷冻库进行

安检,门、灯关好后方可下班;

八、冷冻库及保鲜库只存放厨房用烹饪原料、调料及其盛器,不得存入其他杂物;职工私人物品一律不得存入其内;

九、冷冻库及保鲜库温度的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经常检查,保持冷冻库达到规定的温度(冷冻库温度-5℃——-20℃、保鲜库温度0℃——6℃),如发现温度偏差,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与工程部联系解决, 不得自行修理;

7.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七

现有的配送中心管理系统通过了解、分析仓库的存储状态、能力与局限,使用科学的预测模型、计划原则、操作方法,对物流进行合理的安排调度,其有效的实施势必能够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但是现有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信息基本上都是靠人工输入的,不仅采集效率低、有一定的延时,而且误差的产生难以完全避免,尤其是一些隐式的错误,势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造成不能实时地确定仓库、货品的情况,故不能很好地实现物流的管理,实时调度的效果也不明显。要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就是要找到管理系统与物理环境之间紧密的信息集成方法和有效的信息监控机制。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自动实时采集方式,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解决途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配送中心管理系统,使其可以自动实时、准确详细地获取仓库的运作情况,提高运作效率。

1 RFID技术概述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的电磁场),实现非接触的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来达到目标识别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和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领域。

一个最基本的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2]。标签(Tag):由射频耦合元件与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或嵌入物体内部)标识目标对象;天线(Antenna):发射射频电波,接收标签传递回来的射频信号;阅读器(Reader):通过天线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将射频信号解码,供上层控制计算机查询调取。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标签进入天线的工作范围内,就可以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内置的射频耦合元件凭借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获得能量激活内置芯片,最后将存储在芯片内的编码信息以射频信号的形式发回给阅读器(Passive Tag,无源标签);也有另外一种类型的芯片带有电源,以主动的方式发送某一频率的射频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供上层控制计算机调取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

由此可见,射频识别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无线、非接触,不局限于视线的范围,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故其识别性能比一般的光学系统要好,更是大大优于接触式识别系统。整个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同时还具有对高速运动物体的识别,以及多标签的同时识别等特点。因此,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配送中心的仓库管理上,有着其它技术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现实意义。

2 基于RFID的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设计

针对零售物流行业配送中心普遍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货品进出库管理混乱等一些问题,在充分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独特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RFID技术为支撑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在原有配送中心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是基于RFID技术的较为完整的自动信息收集、实时监控管理的技术方案。

2.1 系统架构的设计

基于RFID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RFID硬件、控制网络和数据中心[2]。(如图1所示)其中,RFID硬件部分包括RFID电子标签、置于各个位置的RFID天线和阅读器(包括含有RFID阅读器的无线手持终端)。控制网络主要包括一个覆盖整个配送中心库房区的无线局域网络、路由器等网络相关设备以及RFID系统控制电脑。其主要功能就是汇总、过滤各处阅读器所收集的RFID信息,以供数据中心调用[6]。数据中心主要用于RFID数据存储和交换,与仓储和配送业务管理、空间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以及提供外部访问入口。由于设计方案遵循RFID领域的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标准[3],所以未来可以进一步进行扩展,与EPC物联网络对接,用于构建基于EPC物联网的EPC信息存储服务器(EPC-IS),打通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

2.2 系统功能设计

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改进,关键在于体现RFID识别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系统功能的设计正是充分地考虑到这一要求。

2.2.1 叉车动态位置管理

叉车是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工具,涉及货品上下架、搬运等作业,其作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配送中心的运行效率。系统的叉车上安装有包含两个天线的RFID识别单元及RFID数据预处理单元:置于前端叉头的天线负责检测托盘与货架上货位的标签;底部天线负责检测地面位置及分货区货位标签;车载电脑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与后台信息系统交换数据。同时在整个仓库通行区的地面上,按1m×1m网格进行划分,在每一个网格线的交点上都铺设有RFID标签,其编码信息与实际所处的仓库位置坐标(x,y)进行关联(如图2所示)。由此在叉车行进过程中,叉车底部的天线能够检测到地面的定位标签,实时获取叉车的实际位置。还可以了解叉车的行走轨迹,利用“叉车平面轨迹与指令轨迹偏差分析、警告系统”模块,能提供优化的行车路线给叉车操作员,或者产生及时的出错警告。

2.2.2 托盘管理

在托盘的适当位置埋藏RFID标签,该标签标识了该托盘的ID。在叉车叉取托盘时,叉车天线就能够读取托盘ID,自动地收集托盘信息,从而有效地管理配送中心的数量庞大的托盘。

2.2.3 仓库货位管理

与托盘管理相类似,分货区以及仓储区货架上的每一个货位也都采用RFID标签进行标识。(如图2所示)当叉车进入分货区域,或者叉车叉头沿着货架上下移动时,置于叉车上的天线就可以检测到货位上的标签,自动获取该货位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分货区平面货位管理和仓储区立体货位管理。

2.2.4 RFID控制软件与WMS系统的应用集成

上述的三个管理功能需要与原有WMS系统中相关数据和业务的集成,才能发挥RFID系统的最大效果。其中,仓库货位管理和托盘管理在原有的WMS系统中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模块,只需要在其基础上加入支持RFID系统的接口。而叉车动态位置管理,是采用RFID系统后所新增的功能,故需要完整地开发这一模块并与WMS实现系统集成。

2.3 基于RFID的系统业务流程

由于采用了RFID技术,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比传统流程更加简单、高效,所需人工参与的作业也大为减少。下面将通过仓贮过程中最主要的四个业务流程进行说明[2,4,5]。

2.3.1 货品入库业务

一般来说,货品入库业务都必须包含进货单确认、验货、搬运上架、更新货架信息等四个主要环节。传统的管理手段在这四个方面都必须要有人工进行干预监控,尤其在后两个方面,一旦出错往往无法被及时纠正。而基于RFID技术的系统,对流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使后两个环节可以达到自动监控,更新货架信息这个环节更是无需人工参与,保证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大大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其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① 进货单的确认:

库房管理员利用无线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口,录入货品的条形码信息。后台的系统根据条形码信息,返回该批货品的详细信息(货品名称、编码、预计到货数量、堆放规格、生产日期等)作为库房管理员验货的依据。

② 验货与分拣:

在库房管理员验货完毕之后,在手持终端上输入确认的货品数量。系统依据实际货品数量进行分货计算,即根据该货品堆放规格确定需要多少个托盘,每个托盘放多少货品。搬运分拣工根据系统的分配将货品搬运至不同的托盘上,库房管理员通过手持终端上的RFID阅读器读入托盘标签,将托盘ID与其上的货品进行一对一的关联。

③ 库位分配:

关联完毕之后,系统将根据关联信息以及货品的属性、货位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上架计算,即产生诸如将000003号托盘放入货架上的AB-001-A-1号位的命令。然后,将该组命令传给库房管理员(使用RFID手持终端)、叉车操作员(使用RFID和车载电脑)等相关人员。

④ RFID监控下的货品搬运:

当叉车操作员叉取托盘时,根据叉车上RFID天线读取到的信息,系统将立即返回该托盘计划放入的货位信息,以及最优的行车路线供叉车操作员参考,叉车操作员根据这些提示信息进行货品的搬运。如果叉车的实际行车路线与最优路线的偏差超过一定的阈值,车载电脑会据此发出提示信号,提醒操作员修正路线。

⑤ RFID监控下的货品上架:

上架时叉车上的天线将读取到正在上架的货位标签,系统根据之前确定的库位分配信息来确认托盘(即货品)是否放入正确的货位,如有错误及时发出警告。

⑥ 货架库存信息的更新:

在正确上架之后,车载电脑提示操作员该作业完成,同时向系统发出确认,系统自动更新数据库确认货品入库。至此货品入库业务流程结束。

2.3.2 货品出库业务

货品出库业务是入库业务的逆过程,一般包含出货通知、下架、搬运分拣、更新货架信息等四个主要环节,其业务流程如下:①出库单的下达:系统根据出货通知生成出库单,并根据货品关联信息,产生诸如从货架AB-001-A-1号货位上取下000003号托盘搬运至分货区的命令,传给库房管理员、叉车操作员等相关人员。②RFID监控下的货品下架与搬运:同入库业务的货品上架、搬运操作相类似,利用RFID系统,检查托盘与货位信息、叉车行车路线,判断是否有错误操作。③货品分拣:搬运分拣工在分货区根据要求将货品拆分、打包、装车。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托盘上的货品并不是一次性出库的情况,管理员需要利用手持设备重新关联托盘。 ④货架库存信息的更新:在正确出库之后,管理员向系统发出确认,系统自动更新数据库确认货品出库。至此货品出库业务流程结束。

2.3.3 库存盘点业务

传统的库存盘点作业不仅需要人工的录入,而且盘点报告需要等到所有盘点操作结束、信息汇总之后才能产生,这对需要动态管理、不间断运营的配送中心管理十分不利。利用RFID技术,盘点人员只需携带手持终端进入盘点区,依次将货位与相应托盘(货品)的RFID标签逐一读入,通过无线网络将后台WMS系统的数据库中相应的信息下载下来作为其盘点的依据。盘点完成之后,只需回复一个确认信息,即可产生当前的盘点报告,如有问题即刻就能在现场发现、解决。当所有的盘点作业结束之后,WMS系统再形成一份最终的盘点报告确认库存。

2.3.4 补货业务

补货是指当货架的底层出现空位时,将高层的货品移入底层货位,以方便日后的货品下架以及库存盘点。其操作实质上是货品出库的下架过程与货品入库的上架过程的有机结合,具体流程可参考货品出、入库的相关步骤。

3 系统的研发与实施

该管理系统主要是以上海百联集团配送公司作为项目的应用单位,提供配送中心仓库作为原型系统研究与应用场地。

3.1 硬件测试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RFID标签、天线以及阅读器进行调研、选型及性能进行测试。标签采用EPC CLASS1 GEN2标准的无源标签,存储容量96位(bit)。根据通用标识符(GID-96) EPC标签数据标准进行定义[3]:前8位为标头(Header),统一使用0x35(十六进制)表示。接下来28位为厂商识别代码(General Manager Number):是由EPC统一分配的企业代码,目前暂时借用VERISIGN公司提供测试的标签代码0x0024ABD。紧接的24位为对象分类代码(Object Class):目前在系统中有三种对象需要区分——地面定位(Floor ID)、货位标签(Rack ID)和托盘(Pallet ID),分别以0x000065、0x000066和0x000067进行表示。最后36位为序列号(Serial Number):其中前8位自行定义为配送中心代码(最大可用数量256),其余各位段根据定义对象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定义(如表1所示)。故当阅读器读到一张标签的数据为0x35,0024ABD,000065,01,01,XXXXX时,就可以确认为其是一张贴于01号配送中心01号库房的XXXXX号地面定位标签。

由于金属对无线射频信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故不同的天线安装位置、摆放角度对RFID标签的阅读范围影响较大。在系统中要求置于车头的天线在货品上下架时,需要能够同时读到托盘上以及货架上货位的标签;叉车底部的天线也要获得较大的阅读范围,以尽量避免漏读定位标签的问题。为了保证上述要求,就需要进行反复的实地测试,分析对比大量的实验数据,以取得最佳的安装位置。同时,在该阶段还遇到过叉车空间不足,无法安置天线的问题,需要对天线及叉车作一定程度的改装;以及叉车电源(50V)不能直接向阅读器(48V)供电,需要添加变压器等一系列工程上的问题。

3.2 软件开发阶段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软件的开发阶段与硬件测试阶段是并行实施的。软件方面对于原WMS系统来说,需要新增三个功能:基于RFID的托盘、货位的实时管理;叉车位置的动态管理与查询;以及手持、车载终端相应功能的应用。

原WMS系统已经含有对托盘、货位管理的功能模块,故在这方面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开发RFID控制系统,借鉴原WMS系统的相应模块功能的运作方式,进行基于RFID的模块开发。由于在原WMS系统中,对托盘的管理及其他模块对托盘的相关操作均是采用临时分配的虚拟托盘号(VPID),对实际中的托盘不作区分。而新系统增加了对实际托盘的识别,从而需要添加实际托盘的PID与WMS系统处理过程中的VPID实时动态的映射关系表;对于货位标号的处理,则较为简单,因为RID的编码方案就是根据WMS系统中对货位的编码所确定的,RID各位段的定义直接与货位的编码相对应。

在先期的开发过程中,比较大的技术难点是软件与RFID阅读设备的通信调试问题。针对该问题,Cisco公司提供了带有新型面向应用的网络AON(Application-Oriented Networking)功能模块的路由器协助研发。该路由器搭载的是针对RFID阅读器消息的处理而开发的AON模块,集成了常见RFID阅读设备的通信接口。同时与传统路由设备相比较,加装了AON模块的设备能够识别数据包中的协议和数据结构,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实际上整个对托盘、货位管理的软件功能模块均运行于该路由器AON模块上,无需专门的服务器。该AON模块负责处理所有的RFID事件,进行与托盘与货位相关的分货计算与上架计算,监控业务流程,完全取代WMS系统中的相应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对于因为采用RFID技术所带来的新功能—叉车位置的动态管理,则充分利用了AON模块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叉车天线经过的地面定位标签数据库,托盘、货架关联数据库,以及地面定位标签数据库进行开发。同时还附带叉车实时状态查询以及叉车上下架差错率等简单分析报表功能。

手持、车载终端的主要功能是货品、托盘及地面信息的采集器与系统消息的显示器,复杂运算均交由后台处理。以车载终端为例,其功能主要有:将读取的货品、托盘及地面信息传送给路由器的AON模块;根据AON模块传回的消息,进行操作提示、差错警告等的相关显示。

3.3 完整系统实施阶段

在硬件的叉车设备安装定型之后,于小规模试验区进行地面、货架的标签埋设,及无线局域网的覆盖与控制网络的搭建。配合软件方面的托盘、货位管理模块,进行模拟的入库上架作业,及实现简单的定位功能。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对业务流程进行验证,以及测试软件、网络与硬件之间的衔接,及时发现不足,完善软、硬件功能。在小区域试验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已基本解决,软件方面的行车路线优化模块的大范围独立测试也已完成之后,进行整个系统的总体测试运行。在采用传统作业的同时,并行展开整套系统的试验运行,以及进行系统应用效果的分析总结,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4 实施成果

在上海百联配送有限公司仓库现场(6000平方米),开发完成导航实用化系统——仓库内的叉车、托盘动态跟踪系统;开发完成基于上述成果并结合现有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基于RFID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共利用3个无线接入点,实现了6000平方米仓库平面的定位、3500个货架货位的识别、2500个货品托盘的定位。其中上述的移动物体对象在仓库操作平面上移动时,跟踪定位精度为1米。

基于对市场供给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预测,及现场运行测试表明,采用该系统之后配送中心的收发货能力将提高一倍以上。据初步统计,仅在仓库费用方面,一幢6000平方米仓库的建设、管理费用每年就可以减少200万元以上。

5 结束语

针对目前物流行业中配送中心存在的查找货位信息时间长、仓储操作错误多、工作效率低等各种问题,在充分掌握RFID的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基于RFID的配送中心自动管理系统。系统通过自动识别RFID电子标签获取配送中心仓库的位置和货位信息、仓库作业等信息,并且与WMS系统实现信息集成,从而达到配送中心的空间管理,全过程货品自动识别与跟踪,以及配送中心中物流操作与WMS系统信息自动实时同步等功能要求。这将大大提高配送中心仓库运作的效率及自动化管理的程度。

当然,现阶段的RFID技术还仅仅应用于配送中心仓库的内部,其标签的应用也只达到了托盘级,RFID技术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展露出来。今后研究重点是,打通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将RFID技术应用推广到货箱级乃至单品级,通过RFID技术实现从生产厂家到零售店完整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与管理自动化。

摘要:传统的配送中心管理系统难以满足配送中心对信息实时采集、作业自动化管理的要求,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式、多目标自动识别的技术优势。在成熟仓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简要介绍了系统的基本作业环节,包括货品入库业务、货品出库业务、库存盘点及补货等业务流程。基于一个实际系统的研发与实施案例,论述了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软、硬件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并分析了该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成果。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配送中心管理系统,仓库作业流程

参考文献

[1]Weinstein R.RFID:A technical overview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n-terprise[J].ITProfessional,2005,7(3):27- 33.

[2]游战清,刘克胜,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规划与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EPCglobal tag data standard TDS version 1.3[EB/OL].EPCglobalInc.,http://www.epcglobalinc.org/standards/EPCglobal_Tag_Data_Standard_TDS_Version_1.3.pdf,2006.

[4]孙红.基于RFID技术的配送中心管理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6,2(3):134 -135.

[5]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国外盛行的九类配送中心 篇八

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专业配送中心第二个含义是指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

二、柔性配送中心

这种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向能随时变化,对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向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三、供应配送中心

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例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

四、销售配送中心

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又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第二种是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五、城市配送中心

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

六、区域配送中心

以较强的幅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七、储存型配送中心

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瑞士GIBA-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拥有世界上规模居于前列的储存库,可储存4万个托盘。

八、流通型配送中心

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

九、加工配送中心

9.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九

1 引言

伴随着20世纪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迅速蔓延,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发展对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乃至政府的职能以及社会的法律制度等带来巨大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变革。

而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和基础,更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所在。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信息交换、商流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资金流支付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作为伴随着整个物流过程的配送活动,是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而物流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配送中心系统能否良好地运行。

2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2.1 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

在我国,当前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发展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由此产生了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没有一个高效率的企业或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商品的转移提供低成本、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而且配送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买方最为不满的问题。1]

2.2 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的迫切性

在2002年末至2003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挑战,促使大家反思惯常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以前,无论BtoB还是BtoC,电子商务总也做不大,做不好。而电子商务做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子商务实现中存在物流瓶颈问题——也即如何实现商品的最终配送。“非典”疫情的出现,将电子商务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征程。“非典”时期许多电子商务网站业务量大增,如主营图书的卓越网,“非典”时期图书销量比平时增加了50%。苏宁连锁店“五一”期间电话和网上咨询量比春节期间增长了40%,成交率也比平时上升了30%以上。虽然如此,对于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来说,都存在着商流和物流相互脱节的问题,往往是解决了商流的问题后,商品的最终配送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2.3 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的途径

如何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提高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最终实现电子商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必然有一段持久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基于这种认识,作者认为在当前的城市发展状况下,由于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发展不平衡,首先要解决好在城市范围内的电子商务良好运行问题,在此基础上向更大范围推进。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城市物流配送瓶颈,首先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例如合理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

3 合理构建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理论依据

3.1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的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既有电子商务本身的电子化、信息化等特点,还具有城市物流配送本身的一些特点。因此,其除了具有前文所说的城市物流配送特点以外,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2]

3.1.1物流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配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3.1.2物流配送自动化。如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3.1.3物流配送网络化。主要指物流配送体系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组织网络化,以及所谓的企业内部网络化Intranet。物流配送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3.1.4 物流配送智能化。物流配送作业运用大量的运筹和决策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

3.1.5 物流配送柔性化。物流配送柔性化即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多批次、短周期”等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实现配送活动的柔性化。

3.2构建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目的和功能

构建科学合理、运行良好的配送中心系统,首先要对新建配送中心的位置、规模、形式,从供货时间、有无缺货、错误率、畅销与滞销品信息以及新产品的信息和样品提供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由于这些要求不一样,因此建立的物流配送中心也不一样,其构成的配送中心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也会不尽相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具备的集货、储存、分拣、发货、送达等功能外,还应该包含电子商务所需要满足的一些功能特点。[3]

首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需要具有实现电子商务运行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配送过程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其他高科技设备通过全球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动态互动系统。要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必须实现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检索和输出等环节的良好运行,达到配送作业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

其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除了配备现代化的配送设施外,还应配置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包括具有专业知识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而且还需要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3.3构建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行业的需要而构建的配送中心系统,虽然配送中心的作业内容、设备型号、营业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些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原则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将出现一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综合型配送中心。为了降低成本,合理利用资金,使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最大化作用,并及时收回投资,我们必须对新建配送中心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置。在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中心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3.3.1系统工程原则

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收验货、搬运、储存、装卸、分拣、配货、送货、信息处理以及与供应商、连锁商场等店铺的连接,如何使它们之间均衡、协调运转,对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功能的实现极其重要。因此,对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应根据系统工程的原则,做好配送量的分析和预测,满足配送流程的合理化。[4]

3.3.2价值工程原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配送活动的及时性和服务优质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商务服务高质量的同时,又必须考虑物流成本的最小化。尤其是配送中心的建造,不管是从企业个体还是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求最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3.3.3满足工艺、设备、管理科学化的原则

为了使配送中心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加速商品流转,实现电子商务的配送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配送中心应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合理地选择、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机械化、自动化设备。3.3.4满足配送活动柔性化的原则

在进行现代化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时,要求所构建的配送中心根据消费者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做到系统内的设备、工艺管理科学、合理,而且灵活、多样,满足配送活动的柔性化要求。3.3.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规划、构建配送中心系统时,无论是配送中心地址的选择、建筑物的设计、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还是机械设备的选择,都要考虑到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配送量扩大、经营范围的拓展。

4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框架和步骤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基本框架和步骤。

4.1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框架

首先,需要阐述电子商务活动的业务流程。电子商务的实质是企业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除了支持在网上交易中购销的活动外,更强调交易流程的整体效率与效益的提升。这里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提出由包含本企业和相邻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完整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5]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要实现电子商务的功能,不仅要在企业内部满足物流配送的需求,而且还应该考虑企业上下游的物流需求。[6]

根据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对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作者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框架,如图2所示。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包含备货子系统、储存子系统、分拣及配货子系统、配装子系统、送货子系统等,软件系统包含配送中心配送作业信息子系统和管理信息子系统。4.2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步骤和内容 4.2.1 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的立项

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投资相当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出建设一个配送中心的决策项目的立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经过明确目标、决定系统范围、研究经济技术可行性、编制实施计划和研究整个物流系统等步骤。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的立项,是电子商务企业及其它连锁商业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2确定配送中心总体规模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中心系统的总体设计是在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配送中心具有收货验货、库存保管、拣选分拣、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送达用户以及采购组织货源等多种功能,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首先要确定总体规模。进行总体设计时,要根据业务量、业务性质、内容和作业要求等方面来确定其总体规模,同时,也应考虑到以后业务的发展。4.2.3配送中心的选址

在确定了上述前提条件后,应该对配送中心的位置即选址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划,而且要符合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商品储存安全的要求,适应商品的合理流向,交通便利,并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区域环境和地形、地质条件,具备给、排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的配送中心,应具备大型集装箱车辆进出的条件,包括附近的桥梁、道路。对于配送中心的选址,可以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求解成本最低的运输规划问题。4.2.4配送中心内部布局的设计

配送中心系统的构建,除了要求具有与装卸、搬运、保管等与产品活动完全适应的作业性质和功能,还必须满足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作业量的变化和商品形状变化能灵活适应等要求。配送中心的内部布局要做到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科学计算、合理布置。4.2.5配送中心内部设施的构造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中心内部设施的构造要考虑建筑物结构、地面负荷强度、天花板高度、立柱间隔距离、建筑物的通道、卡车停车场等因素,满足各个子系统的要求。

4.2.6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

根据配送中心的业务展开,可以将信息系统划分为采购入库管理系统、销售出库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运营成绩管理系统等四大主管理系统,每个主管理系统之下又有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能实现许多功能。正是由于这些功能齐全的管理软件和各种相应的物流设备相配合,才能使一个现代化的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高效有序的运行。

5 结 语

可以说,合理地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系统,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实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代理制与配送制相结合,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其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国内外连锁企业的经验,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是自建、改建、联建和代建等方式。在配送中心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并且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来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体系的要求。

10.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obacco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of tobacco commercial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3/8/24 【实施日期】2013/9/1 【修订日期】2013/8/24 【中国标准分类号】X89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6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 5768.2,GB/T 11651,GB/T 18354-2006,GB/T 28001,AQ/T 9002,YC/T 261-2008,YC/T 323-2009,YC/T 384.1-2011,YC/T 384.2-2011,YC/T 438-2012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安全基础管理、专项安全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等技术内容。

11.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十一

关键词:镇江;船舶;配套设备;物流配送

1 建立镇江船舶配套设备物流配送中心的背景

(1)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表现在经济增长变缓、出口减小、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些因素使国际航运市场受挫颇深,进而对造船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港口吞吐量增幅连续下滑,海运价格大幅下跌。 标志着海运晴雨表的波罗的海运价指数,最高点是去年5月25日的11793点,到去年的11月份,最低点跌破了700点,跌幅超过9成。而中国船企的订单量基本可维持几年生产,短期利润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从长期来看,需求的下降将减少造船业未来新增订单,资金的紧张可能导致单方面取消合同或推迟合同,而且金融机构对船舶相关企业的贷款变得谨慎,造船业的冬天逐渐来临,甚至部分实力较弱、技术含量较低的造船厂已经被市场抛弃。

(2)两会。

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国家将从信贷、税收、船舶报废更新等五大方面支持国内造船业的发展。国家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如表1所示,中国虽然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新接订单量上面与去年同比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的船舶工业还是保持着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较好的发展趋势,且造船三大指标已全面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所以在这个时候更要发挥出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协助中国船舶行业多元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注:表中中国三大指标为我国统计数据,世界三大指标为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数据。计算中国所占份额时对数据做了同口径处理。

(3)南通、大连、舟山船舶配套基地。

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是南通建设世界船舶修造基地的重要承载平台,是江苏省重点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六大船舶配套产业:一是船舶动力和电力设备产业。二是甲板机械和舱室机械制造产业。三是泵阀件和铁舾件产业。四是船舶钢结构件和船舶重加工产业。五是船舶国际品牌产业。六是船舶商贸物流产业。

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适宜投资、超大规模的 , 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船舶配套企业集中示范区,为国外船舶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和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提供优越的发展平台,并致力于成为船舶配套企业集中发展的产业孵化基地。

在舟山市生产的船舶中,市内船舶配套企业可供的产品仅占14%左右,大部分船用配件依靠外地。舟山船舶配套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较低,主要生产船用涂料、螺旋桨、船用液压器、舱盖、船用齿轮箱、锚链等产品。

2 建立镇江船舶配套设备物流配送中心的可行性

2.1 镇江船舶配套工业发展现状

镇江船舶工业起步较早,但和省内其他船舶工业优势城市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其中,相对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有:镇江船厂公司、镇江索普船舶修造公司、镇江市丹徒永平船厂。

镇江已经成为江苏重要的船舶配套业基地之一。镇江船舶配套业主要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镇江船用柴油机厂)等为骨干企业,另外,镇江船舶电器有限责任公司、镇江市黄墟锚链厂等地方企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镇江船舶配套业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中速柴油机、螺旋桨、柴油发电机组、锚链等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降放装置、齿轮箱、船舶管状电加热器、配电板、充电器等也有一定的产业规模。

2.2 丰富而稀缺的岸线资源

在江苏省地图上,长江是一条线,把我省分成江南江北,线的两旁分列着八座城市,镇江是狭长的一块,城市面积最小,沿江线路最长。

狭长的城市区域并不利于城市纵深扩张,狭长的长江岸线却是依托黄金水道的黄金线。据测算,镇江市长江岸线在江苏省堪称豪华。全市共有269.7公里长江岸线,其中,一等岸线43.5公里,二等岸线53.7公里,三等岸线172.5公里。

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无疑是镇江市长期以来推进工业和港口开发的最宝贵的财富;而且,时至今日,大环境和小气候的双重效应,使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包括江苏沿江地区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提出以发展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更高发展要求,需要重新定位岸线利用方向,规划好岸线开发布局,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国家对长江-12.5米深水航道的加快整治,给港口岸线的高附加值开发带来更大机遇。机遇不等人,形势却逼人,镇江也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目标,其中,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便是长江岸线的利用和开发。

2.3 丰富的人才资源

镇江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优势。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每年为镇江和外地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镇江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全市有各类职业学校近40所,担负着为本地和外地企业培育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拥有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等级的技术性人才达21万;拥有6家博士后工作站、29个博士点、127个硕士点;各级、各类科研开发机构421个,其中市级以上专业科研开发机构2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而对于船舶工业发展最具推动力的江苏科技大学也坐落于镇江,江苏科技大学是国内唯一一个以船舶制造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船舶人才,直接的支持了镇江乃至全国的船舶工业发展。依靠上述单位及机构,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镇江可以快速的建立船舶设计中心(公司)、技术服务中心等科研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船舶研发能力,为镇江及其他城市提供专门的船舶研发服务。

2.4 镇江交通状况

上一篇:Win或XP密码丢失的恢复方法!下一篇:写给我家婷婷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