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财政局调查报告)

2024-07-08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财政局调查报告)(精选3篇)

1.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财政局调查报告) 篇一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台儿庄区财政局

近年来,台儿庄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合理安排支出,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为主线,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保证了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资金安全,财政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措施

牢固树立“安全为本”思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财政改革、狠抓财政监督检查等措施深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科学规范地安排各项财政资金,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都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办理。

一是完善财政资金监管规章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财政资金管理全过程,先后制订了《台儿庄区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台儿庄区财政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台儿庄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0余项管理制度,为推进依法行政、科学理财,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按照“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通过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五项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以改革促监管,努力探索建立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上,全面推行规范的部门预算改革,并根据财力增长状况,逐步推行完全部门预算改革;在预算执行上,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力度,提高政府采购规模,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国库单一帐户管理体系。今年1-11月,区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100万元,节约资金90多万元,资金节约率为8.2%,其中,公开招标采购支出62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的56%;在预算监督上,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督网络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财政”,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设立了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完成了全区87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据的录入工作,初步实现了对资产购置、处置的动态管理,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是认真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完成对 “小金库”专项治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预算收入质量、收支 两条线等财政检查工作。配合区纪委完成了对工程建设领域专 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的检查,配合市财政监督局开展新农合 及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检查。

另外,我区财政部门正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 价考核、健全投资监管评审体系等长效机制和有效手段,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区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未形成合力,存在“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现象;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相对较小,乡镇还没有实行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不够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相对滞后,完全部门预算覆盖面不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约束力有待加强等现象。因此,针对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深化改革,严格预算约束,加强监督部门协作配合,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机制。

(一)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强化对财政违法违纪和浪费财政资金行为的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健全处罚机制。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加强部门财务管理等,重申财政资金管理各流程、各环节的操作规范。

(二)积极推进各项财政制度改革,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规范财政收支工作。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决算实施全过程的监控,有效防止建设项目违反程序、规避招标、决算超投资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禁止侵占和违规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责任 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

(三)健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检查和

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监督机制,使监察、审计工作成为督促改进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建立日常财务报表制度,规范财务行为。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每月5日前同时向区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报送上月财务收入活动报表,以便随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时发现不当收支,加强日常监督,规范财务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010年12月2日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财政局调查报告) 篇二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理财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财政工作中去。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壮大财政实力。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多种调控手段,加强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

要发挥财政在风险担保和风险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中得到及时反映,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为民理财的公共保障能力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用之于民”,财政收支的安排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规范财政供给范围。

首先,要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三农问题”可以说是当前社会中最不和谐的音符,它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缺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人均拥有量较低;农村科技教育经费短缺,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低下,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范围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除少量的民政救济外,大部分农民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质恶化,生活饮用水水质普遍降低,生活垃圾几乎无处理措施等等。

要解决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需要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资体制、融资体制、公共决策制度;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比例;进一步调整现有的国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从根本上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基本制度和模式,加快推进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城乡统一、均衡、公平、公正、平等的新型现代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制度;坚持城乡供给的统筹为原则,对城乡供给逐步实行统一筹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待遇,并按照公共产品的类别、层次,确定城乡各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科学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边界、职责和义务范围,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应提供哪些公共产品,尤其是农村公共产品。

其次,要充分发挥财政分配职能作用,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的重点一直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国家从财力上给予了东部地区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支持,而西部却相对较少,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的分配职能作用,调节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实现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

最后,要通过完善税收政策,缩小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税收可以调节社会分配,它是再分配环节中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手段。但目前我国税收制度还存在很多漏洞,税收征管力度不够,税收体系仍不够完善,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中,工薪阶层的工资性收入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目前已占到全部个人所得税的60以上;而高收入阶层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却不足40。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税收体系刻不容缓。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为800元,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标准,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已经增长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这样的低起点显然与我们当今的收入水平格格不入。

二是在适度提高免征额的同时,还应减少级次、扩大级距并降低税率,特别是对月薪3000-5000元这一中等收入区间内的收入,采取低税率政策,从而刺激中层阶级的消费增长。

三是个人所得

税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综合纳税人的生计、赡养、社会保障、子女开支等实际生活情况,并将这些因素纳入税前扣除项目考虑。

四是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监控制度,对高收入个人建立档案、追踪管理;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实施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体现出高收入多纳税,低收入少纳税或不纳税的原则。

五是在改革个人

所得税的同时,尽快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六是要适时出台社会保障税,发挥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作用。另外,要实行鼓励就业、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加强职工技能和创业培训,同时加强对城乡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体的补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达到“人与人的真正和谐”。

当然,以上所有方面实现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即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所以,财政还要采取各种手段,推动环保投资的市场化改革,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保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环保投资效益,发展生态经济,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强化统筹兼顾,着力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步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要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植现代农业,促进龙头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要加快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依法保证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植力度,加强村镇的基层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稳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四、深化管理改革,着力提高科学理财的能力

要以科学安排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为核心目标,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财政预算决策机制。整合财力资源,增强事前核算意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要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快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步伐,完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要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发挥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作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要扎实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整合基础数据、资料,夯实财政基础工作,做到政策清、情况明、数字准。积极开展财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3.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财政局调查报告) 篇三

近日,省财政厅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传达贯彻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和省政府第九次全体会议精神,重点就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专题研讨。会上,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作了中心发言,厅农业处、企业处、财政科学研究所主要负责同志作了重点发言。

陈先森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扎实推进全省经济工作的战略导向,是全面做好财政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改革主线。

陈先森要求,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主动理财、主动作为,积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文章、下功夫、做贡献。

一、坚持科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适应财政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特别是要用力学的原理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握好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切实以科学理念指引发展方向,探索新思路、完善新举措、实现新突破。

二、拓宽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关键是不能以传统理念或者固定模式固化我们的发展思想,必须拓宽发展视野,扩大发展空间,牢牢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在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统筹城乡上下功夫。

三、讲究发展方式。大力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崭新“平台”。协力拉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

四、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好财政政策“打前殿后”的支撑作用,在实践中找准工作着力点。有利产业升级。发挥财政政策“点调控”优势,大力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淘汰落后产能,限制过剩产能,发展新兴产业。有利做大蛋糕。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又服务经济发展培育财源、涵养财源、壮大财源。有利长久持续。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结构”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社会和谐。财政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必须体现百姓需要、体现社会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人民群众。

五、营造发展环境。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凝心聚力谋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着力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坚持锐意进取,努力在营造优良环境中优化政治生态、在优化政治生态中提升工作效能,形成同心同德谋发展、攻坚克难齐奋进的工作局面。

上一篇: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下一篇:教辅资料征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