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精选12篇)
1.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
XX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7月18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点阶段
(一)基本情况。根据《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慈党„2010‟19号)文件精神,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由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创新试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安监、编委办、公安、质监、环保、药监、城管等部门组成的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项目指导组,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推进。我局班子也进行了分工,由马清局长牵头组建好机关内部工作班子,有效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充分调查研究。我局会同相关镇(街道)先后赴湖州市德清县、长兴县和宁波市鄞州区等兄弟单位学习考察当地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同时,与试点镇(街道)主要领导主动进行沟通,做好开展试点的动员与宣传工作。并通过书面与实地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基本摸清了各镇(街道)交通、消防、环保、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等各线在基层的机构和人员配置情况。三是扎实试点创新。经过综合考虑,我市选取观海卫、胜山、坎墩三个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开展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为下阶段全面推广提供实践经验。为使试点工作 有序推进,由我局草拟了《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方案》,在充分征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后,经市委办审核发文(慈党办„2011‟10号),对试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各试点镇(街道)根据实际分别制订了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四是认真分析总结。为充分发挥试点工作成效,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在试点过程中,我局马清局长带领相关人员多次对各试点镇(街道)开展指导、调研、督查活动,实时掌握试点工作动态,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难题,分析总结试点经验教训。到去年年底,各试点镇(街道)按照方案要求基本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督查组的考核验收。
(二)主要成效。一是搭好台子。按照《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方案》要求,各试点镇(街道)基本落实了“一设、两建、三挂、四增”的创新内容。即:设立一个镇级组织协调机构,在镇(街道)设立公共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为辖区内公共安全工作和应急救援服务方面的组织协调机构。同时,明确镇(街道)内部各线职责。建立两支队伍,在镇(街道)建立一支由当地交警、消防队伍以及部分企业职工、村(社区)安全干部、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服务队伍。在村(社区)建立一支由当地安全生产专管员以及交通、消防、环保、特种设备和食品药品协管员组成的公共安全管理队伍。挂上三块牌子,在镇(街道)综合办公室挂上镇级公共2 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共安全应急办公室和公共安全监察中队等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增加四套机制,建立基层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简政放权、组织协调、工作保障和执法监察四套机制,确保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工作规范、运转协调。二是建好班子。为使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真正有效运行,各试点镇(街道)在制定试点方案前,着重梳理了辖区内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组织机构及分管领导的关系,对于存在的职能交叉、混淆、分散及监管盲区现象进行排摸,重新调整并明确各职能部门所负的安全监管职责,避免了多头指挥或无人领导局面的出现,有效整合了监管力量,完善了监管网络。观海卫镇在公共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下设立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六个监管组织;坎墩街道设立了工业(三产)、农业、城建、城市综合管理、社会事业、宣传统战、消防和公复场所、道路交通、电力等九个专项监管小组;胜山镇组织了安全生产、消防、交通安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村镇建设、社会事业监管、三产等八个公共安全管理监督组。同时,各试点镇(街道)采用正式编制为主、临聘人员为辅的方式加强人员内部调剂,基本保障了镇(街道)级公共安全监管工作力量。此外,在依托村、居(社区)安全协管员的基础上,各试点镇(街道)不同程度地扩充了基层监管队伍,建立了村、居(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小组,重新调整了公共安全协管员的职责。如观海卫镇在村级建立了“1+1”模式(即在村建立一个公共安全管理小 组和一支公共安全管理队伍),由村干部任管理小组领导,落实了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特种设备和食品药品安全六个专(兼)职安全协管员;坎墩街道除在各村建立公共安全管理小组并配备专职公共安全协管员负责所辖村的公共安全日常监管任务外,将辖区内规模以上及园区企业划分成4个片区,专门落实4名公共安全协管员分别负责一个片区的日常监管工作;胜山镇在所辖的11个村分别设立了公共安全监督点,并聘用了公共安全协管员共11名。三是挑好担子。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监管网络,理顺理清公共安全监管责任的基础上,各试点镇(街道)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公共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运作。纵向上,层层落实了公共安全监管责任,基本形成镇长(主任)统一管理,工业副镇长及政法副书记具体协调,各线领导分线落实的运作模式;横向上,强化了“监、管合一”,将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纳入了公共安全监管体系,与其他各线的安全监管工作同步推进,明确一个责任领导在负责自身分管线上职责的同时抓好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建设了一支反应快速、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强化各线安全监管职能的基础上为全镇(街道)的安全保驾护航。据统计,各试点镇(街道)共建立民兵应急分队14个,落实人员317名;建立义务消防队68个,落实人员454名;建立企业/园区应急分队150个,落实人员1063。
(三)存在问题。通过近一年的试点,各试点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总体运转顺畅,基层公共安全监管工作更趋规范4 化、制度化、常态化。但结合对各试点镇(街道)的调研,我们发现阻碍和制约下阶段全面推广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有以下三点问题:一是公共安全监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把公共安全监管等同于安全生产工作,把公共安全监管职能倾向于落在安监机构职能范围内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各线安全监管责任尚未真正到位。其中,最大分歧与难点突出表现在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上,这也是建立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中的一个难点和突破点。三是公共安全监管队伍需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监管是需要深入基层的工作,依托一线力量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目前基层安全监管普遍面临人手少、能力弱、装备差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整合监管资源,保障公共安全监管投入,完善镇、村各级的工作制度,是下步工作的重点。
二、全面推广阶段
为切实推动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实现到2012年底前各镇(街道)全面建成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层面,对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项目指导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我局马清同志任组长,市维稳办、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市应急办、市安监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15个有关部门任成员的公共安全专项组,统一部署开展全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我局专门组 建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组,由局分管领导负责,局办公室作为责任科室,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统一思想认识。年初,我局制订了201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提出要积极培育安全生产中介代理、教育基地、诚信管理、公共安全监管四大平台,明确要在总结前期开展的基层公共安全监管体系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好的方式方法,结合我市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出台具推广性及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根据市“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局将加强基层公共安全监管工作作为2012年度需破解的难题之一,并在《XX日报》进行了公示,提高了舆论关注力度,增强了责任意识。7月上旬,我市组织召开了全市安委会(扩大)会议,胡建国副市长在会上对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及强调,进一步统一了市级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为下步全面推广做好了思想发动。
(三)强化工作措施。一是完善实施方案。在试点工作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矛盾及问题,结合我市公共安全监管实际,我局在市委政法委领导的指导下,对《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方案》进行了修订及完善,并充分征求了各地、各有关部门意见,基本形成了适用于全市各镇(街道)的实施意见,6月初,XX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了《XX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慈社管6 „2012‟12号)。方案确定了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了各线领导,梳理了工作职责,为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安全监管网络,全面推广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二是加强宣传指导。为使各镇(街道)充分认识开展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局正在组织编印《XX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将有关政策文件、试点经验材料进行了汇编,并专门绘制了《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组织网络示意图》,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再补充、再细化,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三是抓好督促落实。建立联络员制度,各镇(街道)及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人,明确分管领导及联络员,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调研、督查等形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实效。同时,切实履行公共安全专项组的职责,发挥各有关部门对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作用,形成定期监督机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分阶段对各镇(街道)开展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予以通报,扎实推进工作进度。
三、近期工作设想
(一)制订一个实施办法。根据《XX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订一个实施办法,对下步工作步骤、时限、责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落实。
(二)召开一次动员会议。组织召开由各镇(街道)、市级有关部门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参加的会议,进行专题动员与部署,并邀请相关媒体进行全面动员与宣传。
(三)组织一次学习考察。选取在公共安全基层监管工作上有亮点、有成效的地区,组织联络员实地学习考察,吸取工作经验,增加感性认识。
2.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二
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综合规划。在摸清人员、硬件、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派出机构, 既照顾贫困山区的点, 又兼顾人口密集区的面。二是硬件建设。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监食品监管资源, 做到应用尽用, 不足的, 积极争取县政府和省市局物力财力支持。三是配强人员。在组建食品监管股室和基层所时给与倾斜, 做到每个单位都有一名食品监管经历干部和一名食品监管工作人员, 确保强中有专。四是做好对接。梳理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建立职责清单, 明确工作责任, 突出抓好重点工作。由主管领导牵头与市局相关处室进行业务对接, 做好工作衔接, 不因为机构合并而弱化食品监管职能, 做到合并而不脱节。
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一是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合并后人员分别来此不同的部门, 执法经历各不相同, 为了尽快缩短新同志“适应期”及“磨合期”, 采取老同志与新同志结对子的办法, 实现以老带新的一对一帮扶, 言传身教, 真正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 形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二是以培促学, 学以致用。围绕提高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制定培训计划, 每月定期组织培训活动, 组织业务骨干或邀请专家对所有监管人员进行有计划培训, 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三是以会代训, 学干两不误。在召开各种食品安全会议时, 扩大参会范围, 开阔视野, 增加学习机会, 有疑惑时及时进行沟通, 让大家对工作任务能有深入的理解, 吃透会议精神, 落实任务时不走样。
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一是组建快检实验室。全面完成基层食品快检室建设。选定了专门的场所, 挂牌建立了食品快检室, 建立了食品快检室管理制度、快检操作规范、快检人员职责等相关制度, 指定了专人负责食品快检工作。二是整合快检资源。本着能用尽用的原则将原有的快检设备统一汇总, 共有快检箱11个, 为7个基层所、2个执法单位进行配备, 配齐相应的快检试剂。三是做好快检培训。一方面积极参加省市局组织的检验培训, 另一方面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和业务尖子进行快检培训10余次, 就食品快检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 进行了现场教学培训, 基层快检人员全面掌握了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等物质的快速检测操作技能, 提升了食品快速检测的能力。
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3.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三
黄陵县基层所建设后来居上,力度大,进度快,职能作用发挥充分,在陕西省基层所标准化验收时有7个所一次性通过验收。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时,又受到延安市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好的做法与经验在全市得到了推广和交流,赢得了社会各界与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科学设置基层机构 健全监管网络体系
为了顺应群众期望,黄陵县人民政府坚持以十八大会议精神机构改革为导向,确立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心向下移、关口向前移的科学决策,制定了《黄陵县改革完善县镇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黄陵县编办下发了《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了在全县8个乡镇(街道办)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作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时度势,不等不靠,确定了“小局大所”的改革主线,迅速启动了镇(乡、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为了建立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黄陵县委、县政府严格执行省市要求,按照接近万分之四的比例为基层所调整人员编制50名。同时黄陵县人民政府任命了8名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并按照“选强配齐”的原则陆续调整工作人员,目前已经到位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人员40余名。
各乡镇也相应地调整和充实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每村一人的标准推荐了以村委会成员为主的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191名,并发放了聘书和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职责制度牌,印发了《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管理办法》和《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考核奖惩制度》。
各基层所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向家宴举办者发放《家宴食品安全告知书》,签订《农村家宴安全责任协议书》,并通过现场检查后填写《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等,保障家宴活动中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经费紧张的困难,黄陵县人民政府全力支持镇(乡、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投资300万余元,用于基层所房屋改造、办公设施购置、制度牌匾制作等。2014年财政预算中,县财政按每个基层所4-5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还每年列支近23万元财政经费作为村级协管员的定额补助(每人每月100元),这为基层所标准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
黄陵县各乡镇办公场所、公务用车普遍紧张,黄陵县人民政府采取划拨、调剂、租赁等方法,先后解决了8个基层所的办公用房和执法车辆,使各所办公用房面积均超过150平方米,达到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目前各所基础建设均达到了“十个一”标准:一处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一套统一徽记的牌匾、一块LED电子显示屏、一台统一标识的执法车辆、一套快检设备和检测试剂、一台专用的冰箱、一部固定的投诉电话、一套必备的办公设施(传真复印机、打印机、每人一台电脑和一套办公桌椅)、一套必备的执法装备(摄像机、照相机)、一套固定的户外宣传橱窗。
完善监管制度建设 强化市场监管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对各基层所工作的约束与管理,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所先后制定和完善制度27项,将党政会议、学习培训、考勤考核、文档管理、财务管理、执法办案、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廉洁自律等全部纳入制度当中严格执行,并和公安系统建立了执法联动机制。同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各基层所在办公场所合理地设置便民、利民设施,备有笔墨纸张,在等候区设置等候椅,放置业务指南、行政许可一次性告知书等,为办事群众提供开水、纸杯等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工作人员公示牌、办事指南和服务承诺,设立了举报投诉箱,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黄陵县各基层所因地制宜,确定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人口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的乡镇分别采取网格化和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监管模式。通过食品安全百日大排查和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专项活动,摸清了辖区内监管对象的底子,排除了诸多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各基层所共出动执法人员2700余次,按照“一户一档”管理要求,共建立监管档案1685户,查办案件109起,行政处罚金额49.6万余元,没收过期食品共计300余斤。取缔黑作坊11家。
强化执法技能培训 提升执法监管能力
为了提升执法人员的监管能力,黄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组织各基层所执法人员参加各类培訓、轮训,对监管协管员、从业人员实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执法技能培训教育,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题培训36期,参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各基层所设立了专门的快检室,配备了基本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和专用冰箱。现场抽样、现场检测、现场结论的工作模式保证了执法监管检测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截至目前,各基层所共计开展快检活动130余次,抽样品种达21种,约1400批次。
4.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也是****局抓整合、打基础、建机制、强队伍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强力推进机构改革的同时,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精心谋划,机构改革平稳推进
在改革过程中,我局牢牢把握“精简、统一、效能”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迅速实现了机构组建、职能整合、人员融合“三到位”。
一是机构组建到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1月24日,****局正式挂牌,2月21日,局领导班子到岗到位。局领导班子组建后,雷厉风行抓落实,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实现了原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集中办公,并在原有基础上精简掉14个内设机构和3个直属单位,设置了12个内设科室和7个****所,组建了****稽查大队、市场监督检验所和消协秘书处三个直属事业单位。2014年12月8日,正式加挂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按区域设置的7个市场监督管理所也同时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牌子,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体系。
二是职能整合到位。将原分散在工商、质监和食药监的行政许可职能进行全面整合,设立了企业注册局,统一受理企业注册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同时考虑便民原则,将餐饮服务许可、食品流通许可等许可权限下放至各****所;成立****稽查大队,设立了2个食品安全执法中队和1个药品安全执法中队(稽查大队下设5个中队),执法力量进一步强化;将分散在原工商、质监和食药监局的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职能进行整合,成立食品安全监管科,副科级建制,与食安办合署办公,统一开展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推行12315、12365、12331投诉举报“三合一”,成立申诉举报中心,统一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三是人员融合到位。5月16日,市政府印发了我局“三定”方案,核定我局行政编制160名,事业编制52名(全市人口38万),其中各乡镇(街道)****员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8名,主要负责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指导、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三定”方案下发后,为平稳做好干部职工的定岗工作,我局确定了人事安排的基本原则,即“四个尽可能”和“一个严肃处理”。尽可能做到大稳定、小调整,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做到既以岗设人,又尊重个人意愿,用人所长;尽可能做到原三局人员交叉安排,加速队伍的融合;尽可能做到不降级别,发挥每名干部积极性。“一个严肃处理”是指凡是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拒不服从组织分配的,一律按照组织人事纪律严肃处理。通过前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6月11日,全局直属单位、派出机构和内设机构218名工作人员全部定岗到位,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也得到省编办的充分肯定,并应邀在全省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专题会议进行了交流发言。
二、突出重点,着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
一是摸清底数。掌握全市食品行业基本情况是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们制定工作思路的重要依据。我局组建伊始就组织各****所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了底数,找出了问题,理清了下一步加强监管的基本思路。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280户,经营企业2880户,餐饮单位2200余家。
二是抓好统筹。及时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充实健全了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四员”队伍。在去年6月承接食安办职能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与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修订完善了2014年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实行按季考核,每季通报;出台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了食品安全事件防范应对规程,建立了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信息快报工作制度。
三是突出整治。对消费量大、安全隐患多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围绕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高风险医疗器械、特殊药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等重点产品和旅游景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小作坊聚集村等重点区域展开。9月25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暨“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会议,统一部署对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同时我局组织成立七个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跟踪督查。2014年我局共计出动执法人员24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单位82家,流通企业1600户,餐饮单位2700家次,集贸市场9个,取缔无照经营户16家,查扣劣质食品260公斤,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3件,下达整改意见书1000余份。
四是加强检测。2014年,共抽样食品820组,其中,生产环节545组,流通环节151组,餐饮环节122组,保健食品2组。食品抽检经费预算突破100万元,名列全省县市首位。组织开展了基本药物监督抽验,完成基本药物抽样50批,药品监督性抽样22批,医疗器械4批。
五是强化培训。编印了食品安全“三册”,即《食品安全监管手册》、《食品从业人员培训手册》和《食品安全宣传手册》。对全市272名“四员”进行了培训,解决了“四员”“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举办食品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班4期,以会代训培训班7期,培训达2600人次;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利用“3.15”、“安全用药月”“食品安全周”等活动,接待群众咨询,发放宣传手册,向社会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常识。
2014年,我局在确保机构改革平稳过渡、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管力量薄弱。三局合一后,我局承担18项工作职责,涉及行政许可大类21项,监管的各类市场主体多达1万余家,点多面广,任务重、压力大。目前,我局下辖的7个食品药品监管所,执法力量都十分薄弱。此外,由于各所都是在原工商所基础上组建,加入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后,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都与履行新职能不相适应,虽然开展了一些集中培训,但要在短期内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整体水平还存在很大困难,监管力量的薄弱导致责任履行很难到位。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干部精神状态欠佳。我局现有干部队伍的主体来自原工商、质监系统,因改革原因,两家单位人事冻结的时间达2年多,导致少数干部职工在工作作风、纪律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干部队伍的结构问题,局机关职工年龄在50岁以上超过一半,在干部使用上积压的问题比较多。
三是技术支撑手段缺乏。我局下辖的市场监督检验所是在原质量检验技术所基础上组建的,虽然在机构改革后增加了一些人员,但由于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加上检验资质受限,该所目前对产品质量的检测也仅仅停留在对少数工业产品的检验和计量检定上,尤其对食品、药品等事关民生的产品检验基本处于空白,技术手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效能的有效提升。
四是执法装备落后。随着职能的增加,各类执法装备需求较大,尤其是现有的执法车辆,车况较差。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执法车辆数量必然会进一步减少,这些必将极大地制约了执法工作的开展,降低执法工作效率。
2015年,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乡镇****员和各****所工作人员的招录工作,尽快改变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现状,逐步实现监管重心下移;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食品药品综合办公平台、政务服务平台、行政执法平台、电子追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等;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积极争创县级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二、加快建立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亮点的基础上,以争创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重点落实食品安全各项考核制度,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食品安全风险高发区域,以“五小”食品(小作坊、小超市、小餐饮、小食堂、小摊贩)为重点,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全市餐饮服务单位中,全面推进“五色”台账(即食品原料采购与进货查验、餐厨废弃物处置、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留样台账)管理,落实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等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安全。
三是探索创新信用监管方式。在继续深化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中,逐步开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食品安全受权人”制度,提高企业自身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切实建立起“守信褒奖、失信惩戒”监管工作机制。
四是全面落实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职权法定、公开透明原则,建立食品药品监管局行政权力清单,逐项明确行政权力名称、实施依据和实施对象,主动向社会公开;加强行政执法培训,编印《****法律法规汇编》,尽快启动全局执法人员业务知识的轮训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规范执法程序,修订各项制度,尽快出台听证程序规定、行政处罚案件公示、回访制度等;不断改进执法方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水平。
5.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情况汇报如下:
一、食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我县已经普查建档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275家,存在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特别是在县城以下的城镇、乡村到处都有,无处不在。从获证照情况看,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39家,其中6家已关停(3家已经国家总局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2家已提请市局上报予以注销),食品小作坊236家。其中获取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有65家,占27.54%;只获得卫生许可证而未获得营业执照小作坊18家,占7.6%;只获得营业执照而未获得卫生许可证小作坊20家,占8.47%;两证全无的133家,占56.36%。
从企业规模看,年产值500元万文秘杂烩网以上11家,占4%;年产值1000万文秘杂烩网元上8家,占2.9%;年产值5000万文秘杂烩网元上3家,占1.09%。
以行业分布情况看,共有20种产品(获证产品数10个),其中米粉21家、薯粉条8家、方便面1家、粮食加工39家、食用植物油101家、酱油1家、蛋制品5家、罐头1家、糖果制品1家、白酒31家、茶叶2家、豆制品39家、糕点5家、大麻枣2家、饮料10家、酱腌菜2家、其他6家。
从质量安全保证能力情况看,a类:3家,占1.09%、b类:32家,占11.6%、c类:24家,占8.72%、d类:216家,占有78.5%。
从检测能力看,基本具备检测能力的有34家,占12.36%,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有241家,占87.64%。
从企业认证情况看,通过haccp认证的有2家,通过is09001认证的有5家。
从企业产品品牌情况看,中国名牌1家、江西名牌2家,省重点保护产品2家,绿色食品认证3家。
二、企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发现许多企业大部分都是家庭式小作坊,企业主的质量法制观念淡薄,企业生产卫生条件不容乐观,生产缺少必要的检验设备,生产工艺水平低下,产品质量出厂把关不严,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绝大多数的食品加工业都是小作坊,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无保证质量的必备检验设备,原料不把关,出厂不检验,部分生产者从开业起不知道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全凭个人经验定质量。很多还属于季节性的“开关厂”,由家庭成员中的1至2人加工、销售,有的是来料加工,年销售收入均在3万文秘杂烩网元以下,利润薄,扩大再生产能力差,根本不可能获取生产许可证。
2、全县大多数食品小作坊的从业和经营者,文化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生产知识,难以理解监管员提出的要求;质量意识淡薄,大部分运用传统工艺,不知道所生产的产品标准有何要求,是否达到标准,不能主动地对产品进行送检把关;对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有些甚至只以赚钱为目的,常“动歪脑子”,不顾产品质量,不讲诚信经营,甚至存在故意制假、售假等行为。
3、有些取证食品企业难以持续有效地保持企业生产必备条件,主要集中在原辅料使用、生产过程、检验记录不够完善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监部门责令企业限期整改的,企业有时不能按期进行整改。
4、食品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很难在一个固定的企业长时间工作,有的甚至在一个企业干几天就走人,企业考虑到这种情况就不愿意为新来的员工负担健康检查费用,而是等员工稳定下来以后再为其体检,这样就使得一批新员工没有有效健康证明而上岗工作;还有一些企业管理不健全,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到期了却没有及时与监督部门联系进行体检,致使员工的健康证明超过了有效期限;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多是来自农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就不进行健康检查,致使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难以保证。
5、由于无检测设施,在我县食品、化妆品的检测手段为零,这样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不能进行科学定性;而送检一是费用高,二是信息反馈时间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和公信度。
三、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1、进贤县共有236家食品小作坊,占全县27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总数的85.8%,具有多、小、散、乱、差的特点。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单靠质监部门的力量很难监管到位,各职能部门应该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对符合基本卫生条件且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齐全能保证产品质量小作坊,由质监
局负责与其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并督促其建立完善台账制度;对条件尚好又有取证意向的食品小作坊,质监局积极帮扶,使其早日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不齐或全无的食品小作坊,由工商、卫生部门下达限期取证通知书,逾期仍不能取证的食品小作坊,由工商部门依法取缔。
2、为确保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应充本文
来源:好范文 http:///分发挥乡镇食品安全两员对当地情况熟悉的优势,由各乡(镇、街办)协管员牵头组织食品安全信息员,对辖区内食品小作坊摸清底数,确保不留盲区。同时,负责对小作坊业主进行政策宣传、思想疏导及后期整改过程的督查工作。
3、当地乡镇、街道、农村、社区要主动担负起食品小作坊的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列入上级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小作坊的基本信息,并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通报,协助监管部门工作。
4、按照新颁布《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向企业抽检产品,一是要出钱购买样品,二是不得向企业收取检验费用,暂时只能由质监部门自行承担,三是每月至少对全县所有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一次巡查,需要消耗许多费用。所有这些费用给食品监管工作带来了难题,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检验费列为同级财政部门预算,建议县政府每年能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以支持食品监管事业,以促进民心工程的顺利进行。
6.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一、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完善监管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商、农经、质监、卫生、经贸、食监等多个部门,国务院《特别规定》明确了各个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权和职责。2009年,××*分局通过建立三大机制,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的各方责任,有效地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
(一)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农产品整治组、食品和有关消费品整治组、流通领域商品整治组、餐饮业食品整治组、药品整治组等,由各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同时出台《××*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目前,××*区已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商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二)建立内部监管责任机制。工商部门作为负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承担着末端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建立了“分局—工商所—片区责任干部”三级责任制。分局成立以局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工商所成立以所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相应领导机构,担当起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重任。由此,在系统内部形成层层抓落实、层层订责任,层级分明、上下联动的责任监管机制。
(三)建立互动协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区建立了部门协作机制,确定每季召开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例会,适时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民主监督活动等,加大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为解决两条食品安全老大难道路的问题,各部门通力协作,开展了一个多月的联合执法整治,实现了证照齐全、亮照经营、宣传到位、台帐建立、制度上墙等5个方面的全部落实,率先成为××*区食品安全样板街,抓出了食品安全“民心工程”的初步成效。
二、量质并举,统筹兼顾,完善食品准入体系。
2009年以来,我们××*分局通过实施“放心店”提档升级,同步建设校园放心店,建立“两书一台帐”制度等,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把关,牢牢构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一)实施“放心店”提档升级工程。2009年,××*分局在放心店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了放心店“提档升级”工作。由政府领导、相关部门、放心店业主、配送公司、电讯等共同参的工作方式,带动了“放心店”工程的全面转型。放心店“提档升级”,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将现有放心店划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通过评选、定级、改造、提升等手段对放心店实施动态监管,实现了优者胜、次者降、劣者汰。同时,依托新农村放心消费平台,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引入农村,运用远程监管系统,提升监管层次。
(二)实现“校园放心店”全覆盖。为优化学校消费环境,维护学生消费安全,我局结合实际,着力延伸万村放心店工程,与××*区教文体局联合实施了“校园示范商店”工程建设。从7月份起,指导、帮助原有校园商店的硬、软件改造,并引导放心店加盟大型超市,进行连锁经营。目前,各乡镇中小学校园商店全部改造成放心店,并在校园内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发布消费警示等,构筑起校园食品消费监督网络。××*区率先在全市实现校园“放心店”的全覆盖。
(三)建立“两书一台帐”制度。在落实《特别规定》过程中,我局根据《嘉兴市工商局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围绕“三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目标,实施“两书一台帐”制度即“食品安全承诺书”、“责任书”和进货登记备查台帐,深入落实到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经营主体,并在食品经营单位设置“消费投诉处理制度”和《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的宣传板,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信息公示,切实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群众的监督意识。目前全区镇、街道所在地的××家食杂店已全部建立了进货台账;市区内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也都
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达到食杂商店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全覆盖,以确保食品消费“长治久安”。
三、科学建档,分类监管,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从2009年初起,我们对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进行了全面清理,确保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在此基础上,依托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实施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
类监管,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工商所依据日常信用采集和信用评价所反映的不同频率设置来制定不同的检查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巡查。全年共发布了12期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安全消费;通过加大商品监测力度,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国务院《特别规定》中相关制度;通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意识。截止目前,××*区a级以上食品经营户已占食品经营户总数的××%。
为了加强农贸市场监管、提升市场品位作,我们××*分局在新塍镇率先实施了农贸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建立了《市场经营户信用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按具体考核标准,设定---条共性与个性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市场经营户信用等级。根据市场信用评价结果,进行信用加分或扣分,获得荣誉的,给予减免摊位费等奖励;严重失信的,分别给予黄牌警告、红牌警告、停业整顿等。我局在××试点开展农贸市场行业信用分类监管,不仅加强了市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还有效遏制农贸市场占道经营、乱摆商品、违法经营等不良现象,切实改善了市场消费环境。国家总局关于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监管的新要求率先在这里得到实践。
四、拓宽渠道,重心下移,完善维权监督体系。
7.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七
一、强化领导,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无小事”,我局七次召开会议对流通环节食品
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市工商局关于切实做好农村市场消费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拉开了全系统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序幕。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王长生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市场规范管理分局、登记注册分局、公平交易分局、局办公室、财务科、法规科、监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场规范管理分局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检查和信息上报工作。
紧紧围绕四个100%和一个消灭的目标要求,明确了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下发了《如何落实湖北省工商局开展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进行督导的指导意见》,分别就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监管、食品安全承诺书的签定、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巡查记录、食品进(销)货台帐的建立、食品安全市场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汇报、开展快速检测情况、消费者申(投)诉的处理及《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学习等八个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指导和要求。下发了《市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倒查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实行责任倒查,追究责任。下发《关于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奖惩机制,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的通知》,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全面进行督办检查,切实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奖惩。市局与10个基层工商所(分局)、3个直属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各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各工商所(分局)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为食品安全专管员具体负责,网格巡查员作为网格内的责任人具体实施,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机制。确保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宣传,营造食品安全监管舆论普及体系。
我局通过加强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实施。我局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采取了多种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和法规。设置“假冒伪劣食品识别”展板四块,现场向消费者介绍识假、辩假知识;印发《特别规定解读》、20条严规剑指问题食品、“关注食品安全,共铸消费和谐”(《特别规定》、湖北省《管理办法》节录)、《食品安全法》亮点解读等宣传单10000余份发放给食品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并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和经营单位门前显著位置张贴;在今日河口网站和河口内网下发关于食品安全消费的“消费警示”2期,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专栏四期,切实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将《食品安全法规知识》发放给辖区食品经营批发市场开办者、食品超市(商场)的负责人和食品批发商;结合切实做好农村市场消费安全保障工作,将食品安全相关宣传单,下发至我市各乡镇办事处的食品安全联络员、食品安全协管员、社会基层维权站点工作人员和市区内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食品经营者。同时,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省、襄樊市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精神,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基层市场监管人员人手一本《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手册》,为专项整治的有效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三、建章立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体系
监管工作中,我们积极作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两节市场整治相结合、与开展不定向质量监测相结合、与无照经营专项清理整顿相结合、与农村消费安全工作相结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六查六看”的要求,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重点问题和重点突破口全面开展监管工作。
积极实施了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强化市场监管,在10个分局所设定了10个巡查队、26个巡查站和68个网格。制作了12315维权站点、辖区食品经营户、辖区监管人员责任区分布示意图将食品经营户明确标示;制作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示意图,各网格将食品经营者作为重点坐标点,明确了每个网格的责任人,制定了《重点坐标管理规范》,明确了食品坐标监管工作规范,做到管有目标,做有方向。建立了每个网格的食品经营户监管台账,目前,纳入网格化坐标式市场管理食品经营户1858户。各级网格都可对食品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管及时监控,清晰准确地掌握每个网格、每个坐标点的位置、基本信息、生产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监管渠道畅通,信息反馈及时灵敏,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的开展。
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执法检查,重点核查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登记事项是否发生变化。对无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依法下发行政建议书,责令起限期提交或
办理。共下发“行政建议书”687份,现场整改592户,自行消亡59户,取缔无照经营36户。
开展了对经营者履行进货检查验收等法定责任和义务的执法检查。结合“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点”创建活动,切实加强食品经营者的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经营者质量意识,引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协议
准入制度;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责任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食品退市制度。在申报“仟佶胜利路连锁超市”、“友好量贩店”两家省“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基础上,又申报了“仟佶玉皇阁连锁超市”、“康利仓卖”两家为“食品安全示范店”。印制进销货台账2500余套,积极向食品经营户发放(向批发户发放进、销货台账、向零售经营户发放进货台账),明确要求“本台账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告知经营者不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市区内的大型商场、超市将各项自律制度公示上墙。与1858户食品经营户全部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切实提高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开展快速监测活动。各工商所(分局)每周对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小摊点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包括干菜类、水产品、水发产品、米、面食品、卤腌制品、酒类、蔬菜等20余种商品进行快速检测。今年来对12家商场、超市、3个农贸市场中的220户经营户的87类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共检测92个批次,其中8个批次蔬菜有农药残留,5个批次的豆制品吊白块、二氧化硫超标,3户肉类水份含量超标、1个批次腌、卤制品的亚硝酸盐超标,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达83公斤,即时处罚一起,罚款20元。
同时,结合上级的工作安排,开展了元旦春节市场、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农村消费安全工作、散装白酒的清查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活动。
强化组织督办。各职能科室和直属单位进行了跟踪督办和支持服务,明确了监管的区域和目标。市场规范分局强化了全面的组织指导、登记注册分局注重了实名登记和小食杂店、小摊点的主体资格规范的指导、公平交易分局加强了违章违法行为的查处指导。市局以王局长为首的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分组进行督导,深入到食品经营户中,检查进销货台账发放、进货台账建立、索证索票、承诺书签订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向基层工商所(分局)反馈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8.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八
情况的汇报
XX镇地处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大龙江穿境而过,辖区内砂石资源丰富,开采运输成本较低,辖区内不仅有大量的合法开采企业,无证照开采点也屡禁不绝,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XX辖区内矿产开采点由远郊变为城市周边,部分矿山已位于城市区域内,为有效规范XX镇辖区内砂石开采秩序,XX镇从2008年开始就停止新建矿山审批,对已有矿山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取缔非法开采点,及时整改矿山资源开采企业的安全隐患,在有力支持城市建设的需求的同时,全镇现有18家矿山开采企业安全生产及开采行为得到有力监控,现将XX镇矿产资源开采安全监管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XX镇矿产资源开采基本情况
XX镇按照镇党委、政府关于对城市周边,公路沿线,水源地控制范围内砂石场停止审批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就停止新建矿山审批,并对已有矿山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对已到期的5家证照到期企业未批准延期,到目前,XX镇辖区内砂石合法开采企业现有18家,其中:采石场3家,采砂场4家(2家砂石兼采),砖厂11家。
二、XX镇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安全监管情况
XX镇从2009年4月开始在省、市安监局的统一部署下按“五
有五落实十达标”的要求开展为期1年半的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镇人民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XX镇非煤露天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由镇安监站牵头,将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经过近2年的排查整改,全镇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得到落实,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条件有了根本改变。在专项整治工作验收以后,XX镇针对验收中还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专项整治成果提高巩固工作,通过每季度全面检查排查和每月重点抽查,及时对易整改隐患进行现场整改,对需限期整改隐患按时检查整改进度和整改效果,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目前,除了2家未达到验收标准,仍进行停产整改外,其余企业均已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安全标准化建设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强化安全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精神,XX镇组织企业积极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将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安全隐患整治相结合,狠抓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专项整治,指导企业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编制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手册,为矿山企业制作《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监管台帐》、《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记录台帐》、《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台帐》三本日常管理台账,并对各企业安全资料进行了清理规范装订成册,对安全检查内容进行细化,加强了安全检查执行力度,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有效防范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职工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为强化矿山开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XX镇于2009年和2011年依托中介机构和市安全生产协会对全镇所有矿山开采企业从业人员开展60学习的矿山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岗位培训,使各类人员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让企业员工将安全标准化工作变成其自觉行为,形成全员共建安全标准化的氛围。
三、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安全管理中存的问题
(一)XX镇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不清,区域不明,辖区内矿山企业绕过镇、村、组直接向上级申请办理相关开采手续,在上级相关部门已签署意见后方报XX镇申请会审,已形成普遍现象。
(二)矿山开采企业证照到期后办理时间过长,对长期不办理证照延期或注销的企业相关发证部门缺乏督促,目前18家有证矿山企业中有10家存在一证或多证超期后仍进行开采生产的情况。
(三)在城市规划区内开采企业,相关部门不予办理资源开采许可证后,难以持行停产措施,存在无证生产状况,目前,此类无证生产企业共有5家砖厂。
(四)非法开采现象屡禁不绝
XX镇辖区无牌无证非法开采主要集中在大龙江沿线和以资源较易开采区域,开采人员主要以村民自建房、村庄公益事业建设用料,建设项目需开挖砂土和租用弃土场(取土场)为由进行开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机动性,给清理整顿带来困难,往往清理完毕又在短时间内死灰复燃。
四、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安全管理中存的困难
(一)请求上级明确XX镇辖区内矿山企业安全管理职能职权,严格按照相应职能职权进行审查审批。
(二)由于城市范围的扩大XX镇已由城郊乡镇转变为开发区中心区域,请求上级对XX镇辖区开采企业审批严格控制,不再进行此类企业审批。
(三)对于规范开采行为,清理打击无证非法开采,建议由国土部门牵头,XX镇、公安、水务、林业、环保、安监、建设规划、电力等部门参与成立城区附近挖砂采石整治领导小组,对城区附近阻碍城市建设规划的砂石开采进行调查整顿,打击取缔未法开采,对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进行处罚,按“谁开
9.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九
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2005年5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我局从2005年起开始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进行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并制定了《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见附件)。
但是,这几年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此项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二是信用分类评定标准制定不科学。在信用评定工作中有结果,无过程,缺少严肃性;三是监管工作还不实,不能按照所评定的信用等级实行相应频次的分类监管,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停滞不前,没有创新和总结推广。五是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负面信息录入不够或没有录入。
二、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应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动态监管为手段、以信用体系为载体,按照经营户主体资格、经营行为、自律、被投诉和被处罚等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价,根据食品经营单位的不同级别,采用不同程度的监管方式和巡查频率,在日常监管和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工作中,应以注册登记口工作人员、监管口工作人员和市场巡查工作人员承担工作任务。具体是:
(一)制定评定标准(此项工作是基础)。总体要求是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按照监管责任区不同时期、不同监管难点、重点以及上级局相关考评制度为依据,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具体要体现八方面:
1、依法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热照》等合法、有效证件,按时参加年检,并悬挂于明显位置。
2、考评期无投诉举报记录以及因违章违法行为而接受处理的案件。
3、上市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规定,无“三无”、假冒伪劣、腐烂变质、过期失效以及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4、商品摆放整齐,无灰尘、无污染,有防蝇、防尘设备,环境良好,卫生合格。
5、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6、经营者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做到按供货厂商、时间顺序进行登记;履行索证索票义务,能依法建立相应台帐和档案,做到整齐、真实、有效。
7、执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主动组织不合格食品下架、停止销售、召回。
8、其它应规范的内容。
(二)市场巡查依据标准进行月份初评,并按等级巡查。具体把握:
1、按条件予以评格,记录在《市场巡查记录》中,符合总体条件的可评定为良好;有下列之一者,一项评为一般,两项以上为差:
⑴主体资格合法,但在市场巡查被发现未亮照经营或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
⑵经营场所环境卫生一般,地面有杂物,商品摆放不规范,散装食品无防蝇、防尘设备,裸露食品未进行包装而直接销售;
⑶经营者不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⑷已接到工商部门的通知,属不合格食品没有按规定时间及时退市、下架;
⑸不能按照规定建立食品购销货登记台帐或进销货发票未按要求认真粘贴或粘贴票据不全,又不能提供商品来源有效证明;
⑹食品经营单位在购进食品时,未按规定索证索票并存档备案。
⑺出售的食品有两种以上不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 ⑻在工商部门食品抽样监测中,有20%以上食品品种被判定为不合格。⑼在工商部门巡查时被发现有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等行为。
⑽在相关部门有不良信用记录或消费者投诉举报经查实有过错记录的。
⑾明知存在重大质量问题,隐瞒不报或不主动组织食品下架、停止销售。
2、按等级进行巡查:即:对D级巡查对象予以重点监管和查处,并开展重点检测;对C级巡查对象予以“特别关注”与管理;对B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监管与指导;对A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管理。
(三)工商所依据巡查员的初评意见每季定格评定。评定过程要有记载、要按要求对分类情况汇总,并对低等级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措施和办法,监督指导低等级经营者加强自律。
(四)季度评定和否决。
1、每季度根据月份检查评格进行等级评定,其具体方法:A级:三次良好或两次良好、一次一般;B级:一次良好,两次一般或一次差;C级:三次一般或两次差;D级:三次差。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票否决列入C级: ①私自出租、出借或转让营业执照;②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给予2万元以上罚款或停业整顿记录;③有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其违法行为或案例曾被媒体或相关部门进行披露和曝光。④法定代表人有因违法经营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高级别食品经营单位违反监督项目的,可降低其级别;低级别食品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中一直保持良好记录的,可提高其级别。
二是分类情况汇总分析要务实。要重点对辖区低等级经营者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共性和特殊性问题,然后,要拿出具体的检查方法。
三是注意记录收集巡查监管信息,及时录入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控系统。
四是重视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指导。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为推进我县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经营者的信用程度进行分类监管,使经营者不断增强自律意识,从而提高诚实信用经营效能。
一、根据食品经营者的不同的信用状况,将食品经营者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进行监管。
二、A类为守信用食品安全信得过经营者;B类为基本守信用食品安全基本信得过经营者;C类为食品安全无保障的失信经营者;D类为食品安全不合格无安全保障、严重失信经营者。
三、对食品经营者的信用监管按“经济户口”档案的记录为依据并用颜色分类标示:A类经营者用绿色标志;B类经营者用蓝色标示;C类经营者用黄色标示;D类经营者用黑色标示。
根据上述分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分类监管对A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对B类食品经营者建立预警机制,可提出警示并督促提高食品质量;对C类食品经营者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记录和该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D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严重失信淘汰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予以关闭取缔并吊销该经营者营业执照。
四、对食品经营者的评定标准按“经济户口”记录界定: 1、A类食品经营户:自成立之日起无违法行为记录,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守信原则,连续三年信用记录良好;
2、B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违法记录不超过二次,能基本遵守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
3、C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记录三次以上或有严重违法行为一次,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违法行为情节介于轻微和严重之间;
4、D类食品经营户:有严重违法行为二次以上或经营行为造成社会危害后果严重的。
10.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十
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解放思想、
优化环境”大讨论情况汇报
会同药监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的工作部署和时间安排,我局决定,自七月底开始,全局工作人员将开展为其1个月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的学习讨论,要求各工作人员(包括局领导)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人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现将近一个月来的学习讨论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为及时贯彻落实“全县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会议精神,我局参加“研讨班”会议的局长于散会后的次日马上召开局务会,原原本本的将研讨班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内容传达给了班子成员,然后,又召开了全工作人员会议,再次将研讨班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内容进行了传达贯彻。
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定,确定我局将于7月底至10月底期间,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活动,每周由办公室组织集中学习讨论1次,每次讨论必须提出一个以上的和“优化环境”有关的新议题,要求人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同时要求在表态发言时,联系实际、联系本局、联系在本职工作表态。并要求全局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局领导),每人撰写1篇以上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讨论,同志们充分认识到,县委、县政府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的大讨论活动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因为在过来一段时间里,县里的不少执法单位(包括我们在内)在履行监督管理工作时,确实存在着执法过严,处罚偏重的现象,甚至在一些执法人员(也包括一些领导)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优化环境的概念;至多只是在刮“优化环境”整治大风时,稍稍收敛一下,风头一过,仍然我行我素。一些单位和一些个人甚至学会了应付县委、县政府搞“优化环境”活动的高招,既能应付上面,又能多捞收入;一个劲只考虑本部门的经济利益,不考虑县委、县政府的政治意图;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懂如何执行“优化经济环境”政策,只知道强行罚款,野蛮收费,严重影响了会同的经济发展环境,败坏了政府部门形象。
在讨论中,大家也意识到,尽快我们在执行监管工作中,没有发生什么违反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事件,但在对个别药让和医院的处罚过程中,也存在着罚款过重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整改。
二、制订整改措施,实行责任追究
1、经济收入不再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为了制止各股室在执法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错误倾向出现,我局在今年制订的年度工作方案中,不再给各执法股室下达经济收入指标,今年6月份初,经局领导开会研究后,决定在今年年底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取消了股室经济收入与工作业绩考评挂钩的考核项目,明确提出,从今往后,股室的经济收入数额多少不再是评定股室业绩和个人业绩的参评指标。7月上旬,全局在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活动中,再次强调,各股室的经济收入不等同工作业绩,业务开支与经济收入彻底脱钩。并在执行股室开支各类工作经费和福利费用时,切实执行局领导的这一决定,消除了各股室负责人的心中顾虑和疑惑;从而真正树立起重工作、轻创收的正确观念,为优化发展我县的经济环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建立了案审制度
为防止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医药单位时,滥用行政处罚权,或自持自己是省管单位,拒不执行县委、县政府对优化发展会同经济环境的有关政策,经局务会研究决定后,成立了局案审委员会,由分管法规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副局长亲自主持案审工作。并规定除当场处罚的小金额案件外,全局所有行政处罚的案件必须经局案审委审查,并签具书面意见后才能执行,而案审主办在进行案审时,除了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认真审查外,还必须按照县委、县政府对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把关处罚额度,通常把关的标准是就低不就高,就轻不就重,并对每件案卷处罚额在5000元以上的案卷材料,除由局案审委把关外,还须报送市局法制科审核备案,实行双层把关制。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县财政局给各行政事业执法单位取消每年下达的预算外收入数额指标,从源头治理各执法单位乱收费的主因。否则,财政局压上缴收入指标给各单位,单位领导又将经济收入压给各股到,各股室执法人员只好拼命在全县各管理对象手中以执法为名“搓钱”。到头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又是一句空话。
2、严格核定。各单位全年支出指标,特别是非办公费用(如执行费、出差费、)指标,压缩开支将会降低各单位执法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抓经济收入的积极性,减轻工商经营户正常营业的费用负担。
11.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篇十一
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情况汇报2007-02-18 09:40:19
以“学习提高年活动”为载体 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
学习决定素质,素质关乎能力。今年我们以组织系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县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使组织部门的表率作用更突出、组工干部的模范作用更明显。
更新学习理念,开启能力建设的原动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是确保学习成效的关键所在,也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前提。一要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树立“我要学习”的理念。组工干部肩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历史重任,学习已不仅仅是
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必须牢固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二要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能力素质要靠学习来支撑,开展工作要靠学习来指导,工作亮点要靠学习来培育。组工干部必须牢固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理论创新中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三要破除“工学矛盾”的旧观念,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干好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注重学习,工作就会有新思路、新举措,就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反之,势必造
成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就会贻误工作,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必须牢固确立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自觉摒弃把学习当作负担的片面认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学习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强化学习。
拓宽学习层面,夯实能力建设的素质基础。组工干部要练就做好工作的过硬本领,就必须广泛涉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党务工作“政策通”、干部工作“活字典”和业务工作“多面手”。一是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鉴别力。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明辨是非,坚定立场。二是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创新力。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掌握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共性合格、个性突出,努力使自己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尽快培养起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并把创新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落实到解决组织工作的难题中。三是学习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组工干部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结合工作需要和素质特长,在多岗位上锻炼提高自己。要勇于接受任务,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主动到乡镇、企业等基层一线挂职,参加农村扶贫工作,丰富工作阅历;抓住到外地参观学习之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等。通过实践锻炼,使组工干部在工作一线、在艰苦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竞争力。
完善制度保障,健全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着眼于把能力建设引向长效,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通知》、《关于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制度抓管理、促学习。一是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在鼓励组工干部自学同时,建立了集中学习制度:每周三组织一次改稿会,部机关干部对调研信息稿件进行集中“会诊”,推敲分析;开设周末课堂,每周六上午邀请市、县党校理论教师、县直单位负责人、优秀村支部书记作专题报告、政治理论辅导、传授工作经验;每月底举行组工论坛,组工干部轮流主持,确定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论坛主题,大家各抒己见、平等交流。二是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学习积分登记制度,明确参与党课、改稿会等集中学习的刚性指标和参加自学考试等柔性指标,并分别赋予一定分值,定期向全体干部通报积分,并把每名干部的积分情况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评先树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把学习成效及时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制定了《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奖惩办法》,把调研信息
12.安全监管局精准识别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二
一是精准确定检查重点,既要全覆盖,又要抓重点,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道路交通的安全监管工作要盯死看牢,尤其盯紧企业高危环节、高危工序、极端天气交通运输的安全工作。
二是精准制定检查内容,对重点行业制定隐患排查表,在检查过程中逐一对照表格,运用标准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安全检查全面深入。
三是精准确定检查方式,工作人员按照监督检查方案,对企业实施彻底的、有计划的督查检查,避免检查次数过于频繁,防止走马观花。
四是精准安排监管力量,不断充实监管队伍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求行业监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确保准确、全面地查出安全隐患。
五是精准提出整改意见,工作人员在排查出隐患的同时,要务实、有效地指导企业开展隐患整改。
【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情况汇报材料06-13
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07-26
陕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09-28
市工商局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汇报10-29
食品安全排查情况汇报08-07
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情况的汇报07-26
质监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07-04
太乙一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情况汇报11-19
沙雅县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情况汇报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