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精选4篇)
1.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 篇一
十年如一怀壮志置身泾渭展宏图
———记泾渭镇店子王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雷俊仁先进事迹
神奇而古老的泾渭河畔孕育着勤劳善良的泾渭人,从以前交通不便、高陵县经济最落后的乡镇到如今的城市化新区,实现了传统农业小镇到经济强镇的华丽蜕变,人杰地灵的泾渭镇演绎着一幕幕的发展传奇,也涌现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创业致富的动人事迹。
雷俊仁,店子王村一名普通的党员,他是泾渭镇众多创业致富的典型代表之一。不服输、不认命、敢拼搏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他用自己十年的光阴不仅使自己获得了成功,更是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感染着村里其他人,在他的帮助下带领他们走上了富裕的生活。如今年过半百的雷俊仁,本该一切都可以安定下来,好好的享受生活,但是他自己却感觉一切才刚刚上路,在他的胸膛里,始终跳跃着一颗老共产党员的不甘平凡的心。
雷俊仁是泾渭镇店子王村农民,以前主要靠4亩地过活,一家人日子过的十分清苦。2002年,旋风般的工业开发在泾渭镇从西到东刮到了店子王村,他家的土地被全部征用,一时间,多年以务农为生的一家人顿时陷入恐慌,但是凭着他 1
顽强的拼劲和与生俱来的商业灵感,他在园区寻找努力寻找发展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雷俊仁投入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多方奔走借来的资金开办了印刷厂,为村里的青壮劳力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泾渭镇如火如荼的大开发开始后,印刷厂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他自己连年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优秀个体户,并被推选为村民小组组长。从此,雷俊仁便一门心思扑在怎样带领群众致富上。
“要想富,先修路”。过去村里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对此反映很强烈。为克服资金困难,雷俊仁拿出方案,用组上闲臵且无法耕种的26亩土地,建设泾渭建材综合批发市场,并平均租赁给各户,每户每年租金500元,租期15年。这样,既解决了修路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妥善安臵失地农民。修路期间,雷俊仁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起早贪黑带领群众拉黄沙、铺路面,克服了重重困难,使道路按时完工,彻底改变了以往交通落后的面貌。后来承揽了长庆龙凤园169栋楼的卫生清洁、公共卫生和园区工程维修,一年能赚20多万元,不久家里盖起了小洋楼,自己也开上了小轿车。他承包的工程队里有70多名失地农民,现在他们的生活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雷俊仁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召集组上青壮年劳力组建了仁和建筑队,揽来长庆龙凤园道路硬化、绿化、建筑垃圾清运等活计,并与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3年,长庆家属大批入迁龙凤园。雷俊仁组织村里的闲散劳力成立了75人的龙凤园便民服务队,每5人一组,长年承揽长庆家属搬家、社区保洁等工作,服务队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2008年,雷俊仁利用村上组织收看党员运程教育的机会,在小岗村发展之路的影片得到了启示,“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公司经营,实现规范化管理”他自己心里暗暗琢磨。于是,同年9月,他成立了西安巍丰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向企业输入劳务70余人,解决了村里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他多方联系长庆龙凤园,安排组上的妇女打零工。这些妇女因勤快朴实而受到雇主信任,活计不断,人均年收入超过了8000元。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却已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他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的致富奔小康,成为人见人夸的能人;他富不忘本,断断续续为村中公共事业捐款5万元以上;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靠劳动致富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杰出代表。他被评为村中优秀致富带头人,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与拥护,他的先进事迹在西安日报和西安电视台上播出,获得全市人民的关注。如今,店子王村将迎来园中村改造的历史机遇,作为一名农村共产党员,雷俊仁作为先富起来的农民青年代表,正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努力奋斗,继续创新,为实现在新农村建设的新跨越中发热发光而奋勇争先,不断探索致富新路子,带领村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迈出更大步伐。
2.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二
——记致富带头人xxx
xxx,19xx年xx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200x年7月入党,200x年x月任xx县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是远近闻名的劳务带头人。
谈起xxx,在务工人员眼里,他是一位精通技术的项目经理、工程师。在流动党员眼里,他是一位思想政治素质高、善于做群众
工作的好书记。在家乡人眼里,他是一位带领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的致富能人。回想他走过的历程,有失败的教训,有成功的喜悦,然而更多的却是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和辛酸。
教学之路,奠定基础
19xx年高中毕业后,夏学元在家乡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并且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当看到自己教出去的学生一个个又拿起了羊鞭,驶起了毛驴车,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时,他感到十分痛心。立志要闯出一条路,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19xx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民办教师的职业。当时,他看到个体工商业大有“钱途”,他就把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放在发展个体工商业上,在乡集市上开了一家五金小卖部,因为善于经营并且靠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几年下来,也小有所成,有了一部分积蓄。19xx年春,刚刚脱贫的他,不忘为家乡建设尽上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曾任教过的村小学慷慨捐款2000元。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的奖牌。这次嘉奖,给了xxx很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
外出务工,立志创业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难点。破解这道难题,最快捷的途径就是搞劳务输出。19xx年,xxx经营小五金已有8年之久,多年的诚信经营给他带来了颇为可观的收入,除去救济捐赠,还有了20万元的积蓄。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已足够了。但xxx并不这么想,当他看到大部分群众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毅然于1994年变卖了所有家当。在一个乍暧还寒的春日,联合了家乡十几名弟兄,背起行囊,打破了故土难离,穷乡难舍的旧观念,告别了祖祖辈辈生存的故土,外出打工创世界。先后承揽了xx、xxxx几项铁路零星工程,由于缺乏经验,不但没赚上钱,还把多年的积蓄也搭进去了大半。但他没有气馁,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经过了认真的反思后重整旗鼓,决心再战。
经过几年的拼搏,xxx也认识到,只有走出去干事创业,才有成功的可能。19xx年初,他东拼西凑了20万元钱,带领本村70多个弟兄踏上了前往xxx县开办石棉矿的征途。人们都说,外面的天更蓝,世界更精彩。而摆在他们眼前的只是缺氧的高原、无人的荒野和满天纷飞的石棉粉尘。风卷石头走,天上无飞鸟。南来北往的外来务工队伍,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没有几个能留下来。尤其是他们落脚的xx沟x号山,平均海拔四千米,空气稀薄,寸草不生,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人们只能凭借衣服的添减来判别四季。“风刮黄沙万丈高,山中积雪永不消,五黄六月穿皮袄,惹得江南人可笑”。这段顺口溜真实生动地记载了当时矿山的实际情况。但xxx带领的那支队伍硬是靠着艰苦拼搏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毅力生存了下来。xxx先后承包了多处开采工程,从修选棉机到换机器皮带、从更换齿轮到安装筛子他都干过,但他从没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勤奋好学,精于管理
在施工队伍的成长中,使他逐渐认识到知识的贫乏,尤其是面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知识更显得重要和宝贵。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由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来领导企业,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多年来,除按时参加各类工程技术专业培训外,坚持自学建筑工程专业知识,还注重向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努力做到边学边干,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19xx年,为了竞争xxx沟乡企业公司回收矿一份320吨的合同,他没日没夜的策划可行性报告,精心组织人员编制竞标书,最终他们的努力赢得了主动权,赢得了第一单大生意。紧接着,他又承包了xxx沟企业公司回收矿,年出石棉达1100多吨,产值达到300多万元,他的事业驶入了茁壮成长的快车道。从这以后,他也从小打小闹发展到了规模经营,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自己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外出务工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00x年,他承包了民主乡企业公司的主矿开采后,企业效益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他始终坚持“以管理要效益,以信誉创市场”的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并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商务行为拓宽了市场。同时,他拿出钱着力改善了企业生产生活环境,为务工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工作、居住、饮食等条件,进一步激励了务工人员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劳务创收热情。至2006年底,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为年产石棉1.8万吨的石棉大矿。
回乡创业,反哺家乡
他是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大老粗,通过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他深知:文化素质不高,会影响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带头为xx中心小学捐款2万元,倡议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xx中
心小学的新建美化工程,共投资70万元建成了学校办公室7间,160平方米,教师4栋,1019平方米,绿化、硬化、美化校园830平方米,添置桌椅60张,配置电脑10台,增设幼儿教学班1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xx中心小学的教学环境。近年来,他们累计投入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达到
160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还慷慨解囊,累计捐资300多万元,用于修路、修桥、修学校,建设村委会办公室,改善敬老院孤寡老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xxx同志回乡创业、投资办厂、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等反哺家乡的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他富了不忘乡亲,不忘家乡建设。从2000年开始,他每年都从家乡组织300多名民工到自己的石棉矿打工挣钱,每年都有近300名家乡群众从他那里背回近300万元的收入,大大刺激了家乡群众致富创业的积极性,推动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一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这是xxx老板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通过几年的发展,村里大部分人富了,但是还有个别农户家庭因年老多病、缺少劳力和技术,生活捉襟见肘,非常困难,如何使这些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他最揪心的一件事。于是他对全村贫困户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分类排队,因人而异,或是提供联系打工场所,或是给予生活方面的救济,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三社社员xxx、xxx哥俩,母亲双目失明,这个4口之家全靠父亲一人支撑,生活十分困难。哥两找不到事做,闲呆在家里,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把他带到他的石棉矿去打工,并安排他学技工,现在他们哥两已成了矿上小有名气的师傅了,每年收入3万多元,如今他们不仅娶上了媳妇,添置了摩托,并且盖了新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看到家乡来矿上务工的兄弟姐妹脸上绽放的笑容,看到家乡建设一年迈向一个新台阶,他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更高了,劲头更足了。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在想,是党和政府培养指引和扶持我们走向了富裕之路,我们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理应报效党,报效政府,回报社会”。这是夏学元副书记反哺家乡的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0年风雨历程,30年艰苦创业,xxx县xx石棉矿,在党组织的助推下,基地迅速扩大,规模不断扩张,发展步伐更加稳健,xxx也带出了一支在艰苦环境中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异地脱贫致富的“铁军”。200x年x月x日,刚刚回乡的他,被xx村党员、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0x年x月x日,他又被山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劳务输出先进工作者。接二连三的喜悦更激发了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将深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乡人民的无限深情,以带领更多的家乡群众致富创业为己任,继续实践他的先锋之路。
3.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 篇三
已有 1586 次阅读2009-04-07 20:30标签:领路人带头人女致富乡亲事迹典型材料
――记密云县石城镇西湾子村女共产党员李淑凤
“我是共产党员,我带头致富我应该;我为乡亲服务,我快乐我幸福。”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石城镇西湾子村李淑凤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提起西湾子村北头儿郑家的媳妇李淑凤,村民们个个都会翘起大拇指夸奖个不停,说正是“深山出俊鸟”,这么多年来,李淑凤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半边天,在巴掌大的小山沟儿里靠养鸡养出了名堂,搞起了养殖、销售、孵化一条龙,不仅自家致了富,村里人也沾了光。
“难”字开头,寸步难行;“干”字当先,一日千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说起李淑凤家里以前的日子怎么样?一个字--难!年迈的公婆、智力缺陷的大伯公,加上一个还在上学读书的儿子,六口之家全靠自己和丈夫守着仅有的几十棵栗树和几亩薄地生活,日子过的紧巴巴。总是过这样的日子怎么行?天生倔强的李淑凤从心里觉得不甘心。都说“巧媳妇难做无米的粥”,可眼下各级政府为支持农民致富在农村有那么多的扶植政策,怎么能空守着政策死抱着穷呢?李淑凤下定决心狠干一把,把贫穷的帽子彻底甩下去。
经过再三考虑,李淑凤决心从蛋鸡养殖开始。1999年,她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购进了2000只蛋鸡雏,暂时放在村里废弃多年的小学教室里。两个月过去了,几千只蛋鸡就该上笼了,可鸡舍却还没有着落,为了节省开支,李淑凤便自己动手搭建。当时正值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严冬腊月,她颠簸于四面透风的拖拉机中从70华里外的县城运送砖瓦木材。顾不得被冻肿的双腿,与丈夫一起搬砖搬瓦、活泥垒墙,终于盖完了六间鸡舍。2000年5月,她进了第一批雏鸡,经过47天的精心饲养,2000只鸡纯挣了5000元。尝到了甜头的李淑凤决心扩大肉鸡养殖规模。一边养殖一边施工,她先从2000只养起,然后发展到一次饲养4000只。天道酬勤,就这样一批一批,一年下来养了五批肉鸡。到2003年年底,共出栏肉鸡6万只,获收入12万元。
肉鸡养殖业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全镇大部分的农民也认准了这条致富门路,有一百多户农民走上了肉鸡养殖的道路。随着养殖户的增加,原来用来运送鸡料的车已不能满足养殖户的用料。于是,李淑凤买了一辆汽车为本镇和附近几个镇的养殖户运送饲料,解决了养殖户后顾之忧。就这样,靠养殖蛋鸡、肉鸡及饲料运送,四年多的时间李淑凤收入达二十多万元,真正走上了养鸡致富的道路。
如今,回想起最初创业的艰辛,李淑凤感慨地说:“俗话说:‘难’字开头,寸步难行;‘干’字当先,一日千里。这话一点不假。人不能输给自己,只要认准了目标蹩足劲儿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打了锅子自己赔,炒上豆子大家吃”
贫困的帽子甩掉了,李淑凤一家的日子像阳春三月的桃花--越来越红火。然而,淑凤没有沉醉于眼前的幸福之中止步不前,她忘不了仍生活在困难之中的父老乡亲,总想着怎样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2003年石城镇柴蛋鸡存栏达到两万多只,但鸡蛋储存和销售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很多养殖户因为鸡蛋保鲜和销售问题犯了难。李淑凤看在眼里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建一座保鲜库,既能帮助养鸡户储存鸡蛋又能销售鸡蛋,岂不是一举两得。亲近的人知道她的这个想法后都
劝她:“建保鲜库投入大,万一收不回本钱你可就赔了,何苦往自己身上揽事儿呢!”可淑凤却笑呵呵地说:“赔我也认了,为了乡亲们我愿意赌一把!”于是,在镇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李淑凤克服了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2003年底,一座存储量达100吨的保鲜库建成了。淑凤也更忙了,她每天穿梭在十里八村的养鸡户家中签定销售合同,每月定期上门收购鸡蛋,指导传授养殖技术...李淑凤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养鸡户们的信任,全镇有60多户蛋鸡养殖户与她签定了销售合同,乡亲们再也不用为鸡蛋销售而发愁了。西湾子村养鸡户郭淑凤提起李淑凤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是‘打了锅子自己赔,炒上豆子大家吃’,自己致富还不忘帮助咱,现在大伙儿再也不用为找不到鸡蛋销路而发愁了!”
“人心坚,不怕天,蚂蚁能搬太行山”
保鲜库投入了正常运营,李淑凤头脑里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了保鲜库,能不能将回收鸡蛋、雏鸡孵化共同搞起来,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于是,她购买了一台能孵化一万多枚种蛋的全自动孵化器,2004年四月份,试着孵化了8400枚种蛋,出雏6900只,雏鸡全部供给了本镇的养鸡户和外镇的一部分养殖户;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孵化的雏鸡也都被十里八乡的养殖户预定一空。从此,李淑凤开始了养殖、销售、孵化一条龙的致富路。
老辈人常说:“人心坚,不怕天,蚂蚁能搬太行山”。李淑凤这个40岁的普通农村妇女正是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奋斗,在大山深处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为民寻找富路
俗话说“越富胆越大”。如何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摆脱贫困、都富起来。成了李淑凤的一块心病。2005年,她在镇党委的扶持和鼓励下,吸纳11名党员,率先在全镇建起了第一个党员科技示范基地,为镇域十里八村的乡亲提供养殖、农副产品销售服务。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总投资60万元,占地3亩,有柴蛋鸡舍200平方米,雏鸡孵化室60平方米。基地自建立以来,已带动农户230户,销售柴鸡蛋60吨,板栗75吨,实现养殖、销售收入65万元,户均增收2800元。
4.党员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篇四
一、调整发展思路
为了努力打造高山有机茶,今年在风景秀丽、奇石凸出、山青秀美、海拔1400米的石公岭新植茶园200多亩,现正在整地打带。结合户外活动和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型茶园,提升茶叶知名度。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自投资金,按食品安全认证的要求,新建茶厂530平方米,现正在施工过程中,新开村部至石公岭公路4公里,现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完善茶园浇灌40多亩,预计总投资近40万元。
三、进一步完善茶厂加种植大户加农户的发展思路
以党员 “定区联户、助政惠民”活动为平台,发展种植茶叶。现有老茶园100多亩,新植茶园100多亩,每月义务带领农户,深入茶园指导、茶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宣传发展茶叶产业的优惠政策,指导发展思路,与农户签订茶叶长期收购合同,进一步明确了茶厂与农户的权利与义务,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农户种植茶叶的信心。通过党员“定区联户、助政惠民”活动,密切了党群关系,加速了产业的发展,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增加了群众收入。
例如:
1、xx农户有茶园15亩,以前因无技术管理茶园和因无固定收购鲜叶的茶厂。一年只有2000元的收入,对发展种植茶叶鲜叶上根本没有信心。在今年,通过年初与xx茶下签订了收购鲜叶的合同和对茶园进行合理的管理,增加了茶叶产量,保证了茶叶价格。就今年纯收入1.6万元,比去年增加纯收入1.4万元。
【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推荐阅读:
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0-05
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事迹10-05
党员五带头标准12-07
怎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10-29
党员五个带头作用07-19
共产党员带头学习心得11-05
关于党员带头演讲稿11-07
如何体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10-03
党员干部如何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工作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