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2024-09-20

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共11篇)(共11篇)

1.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地提出了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而且也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既具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具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意见》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真正做到讲准讲深讲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能否真正做到求真求新求实,能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等,依然是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要面对的问题。据我多年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体会,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关键在教师,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这些问题,根本还在于教师。

第一,要增强政治意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这对于每一个教师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曾在与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座谈时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而正确理想信念是以我们的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要求为基准的。他告诫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在大学课堂上发表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言论的人,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第二,要增强本领意识。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变的态势,加之一些国家政权瓦解从思想领域入手、从意识形态打开缺口的特点日益突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高校教师必须把增强本领意识放到重要位置,必须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必须解决好“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现实,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在大学课堂上不是点燃知识的亮光,而是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的人,一个没有真正本领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第三,要增强责任意识。所谓责任,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选择了当老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就要尽到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的责任,就是要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要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个人言论要负责,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严于律己,以自身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在大学课堂上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开口闭口言必称颂西方的人,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第四,要增强阵地意识。高校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声音、聚集正能量、树立正形象的阵地,课堂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党的形象的渠道。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因此,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抵御负面舆论、造谣传谣,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尤为重要。高校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在大学课堂上发布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言论的人,一个没有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2.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二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 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通常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属于社会意识, 但又不是完全包含于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的每种社会形态中, 往往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首先是反映现存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及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其次是旧社会的意识形态, 它反映已经被消灭或者正在被消灭的生产关系;最后是反映现在社会中正在成长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受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影响。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性质。意识形态又是相对独立的,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形态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政治功能有利于政治合法化、政治动员、政治团结等作用。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运行机制, 有利于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减少费用, 有利于决策的有效执行, 同时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 减少人力成本。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协调、整合社会矛盾、宣传等方面。它可以使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当代高校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

1.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全球化是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全球扩张的过程,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 使得资本无限增值。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向全球输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观, 这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 多元文化相互碰撞, 网络快速发展, 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各种理论、观念相互碰撞, 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的认知世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不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 大学生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 甚至一些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当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思想多元化, 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大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思想遭到了排挤和弱化。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所消弱。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他们指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及正确的方向, 为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面临问题时提供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2. 社会思潮的变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 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 西方宣扬的意识形态终结论, 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失败, 认为中国要早日融入“西方文明”中。一时间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历史终结论充斥着学术界。西方国家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 企图对我国进行“西化”,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冲击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调控, 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私有化, 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化, 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张福利个人化, 鼓吹福利由国家转向个人。新自由主义推崇的理论成为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理论武器, 它的实质是代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 在当前, 我们应防止西方国家理论上的和平演变,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社会思潮的变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还影响了我国政治体制建设。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宣传场所, 西方的意识形态企图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 向大学生传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等, 企图占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对于处于成长时期的高校大学生, 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面对这样的现状, 要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加强宣传, 从而增强社会的稳定。

3. 社会转型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体制的转型, 分配方式的多元化, 社会阶层的分化都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社会转型时期, 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对高校的大学生产生影响, 社会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开始展现出自主性、随意性。一部分人的主导思想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许多人把物质利益放在首位。这种现实社会中的反映, 使一些大学生容易形成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的价值选择, 把物质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尤其是当前大众传媒的发展, 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直接鲜明的重要影响, 大众传媒大力宣传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价值观, 对大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 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享乐主义和商品拜物教的倾向。在这一情况下, 就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

面临社会转型时期,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三、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面对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应对,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可以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认识。高校是进行先进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主要群体, 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旗帜鲜明,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而不能借以思想解放等理由, 散布各种错误思潮误导学生。要保证大学生在学习期间,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 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应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

网络社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 使人们的交往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宣传、价值取向的宣传等。由于网络的发展, 西方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我们要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加强网络传播的法律规范, 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对于在网上散布谣言宣传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的行为, 应对其责任人进行处罚, 通过法律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加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在网络上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强健网络阵地, 加强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网络舆论宣传。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管, 有效地防止各种不利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鉴别能力, 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总之, 我们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引导大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影响, 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挑战, 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这一意识形态的地位是时代的选择, 也是历史的选择。同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2][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3.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篇三

摘 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国际争夺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教育

当代大学生处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大环境,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诸如社会分化加剧、贫富悬殊扩大、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与此同时,全球化步伐加快,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特征,在苏东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和平演变”,种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1.1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历史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特性。随着我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正经受着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首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交往与交流日益频繁,这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更多通道。其次,我国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部分体制进行改革,是对具体制度的改变。有些当代大学生因为涉世不深,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很容易模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界限。再次,“全球化本质上是时空的延伸过程,发生在此地和异地的社会形式和事件之间的关系都相应地延伸开来”。全球化使得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于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发展优势”更直接、更迅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些人包括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比较态度和标准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所表达的观点产生怀疑。

1.2信息网络化的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增加,有些消极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大学生,减弱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另外,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逐步丧失。这就使得施教者很难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在施教内容、方式和途径上处于被动地位。如此一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者的权威自然受到影响,其工作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信息网络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者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社会意识分化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文化意识不断产生和演变,各种中外价值观念和新旧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社会意识不断趋于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意识在我国理论和实践层面广泛传播,意味着当前我国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分化,这种分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

2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回顾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走过的历程,可以肯定,在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体系中,积极理性的元素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和挑战,传统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式、途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教育内容僵化

首先,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滞后于社会现实。一般来说,任何意识形态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内容相对于社会现实而言,就显得陈旧和过于理论化,因此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就缺少有说服力的解释或有效的说明。如果教育者本身缺乏足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他们就只能固守教科书的内容,或者脱离实际地从一般原理作抽象推论,对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应该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解决他们思想认识上的疑惑。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并未对此表达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操作中往往以抽象的理论代替对现实的具体分析,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把社会现实排斥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之外,致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真实生活。

2.2 教育方法单一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接受模式。近年来,许多高校通过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仍然存在着由上到下的命令方式,在方法手段上还是传统的“灌输”模式,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相对传统单一的总体状况并没有改变。传统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将大学生看做是被动的被加工对象,忽视大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过度功利化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只是强调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绝对服从,大学生成为教育者根据自己意愿塑造的客体,观念的说教和规范的灌输,成为传统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特征。于是,这就客观上造成了片面强调 “灌输”,而不愿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性的需要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教育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式已越来越引起学生们的不满,其至抵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而言也是收效甚微。

2.3教育途径复杂

目前,我國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由高校相关部门来承担,很少有来自学校之外的其他力量的配合。即使是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有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它们之间往往又缺乏协调性,难以形成合力。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上的违法乱纪、贪污腐化、暴力、色情等消极负面,甚至是灰色的现象,不断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冲击,对于这样一种复杂的教育环境,使得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改革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既重要,又比较难做,要收到实效,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上进行创新,并且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如此,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3.1 贴近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但正确的理论必然来源于实践。一方面,理论教育对于受教育者认识和思想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教育对于人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推动和检验作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理论教育能够提供知识,而实践教育则是运用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能够使受教育者进—步体会和理解知识,从而完成对理论教育内容的认同和内化。因此,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不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不能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很难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作为教育内容的源泉,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按照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律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促进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认知和实践上“知行统一,知行转化”。

3.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公开性、多渠道性和大规模性等特点和优点。然而,传统的显性教育由于具有集体灌输的特点,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而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因此这种方式不适应大学生心理上的诉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变成陈词乱调,变得象一个懒散匠人手中的工具那样拙钝。假如一遇困难就去用这一脆弱而精细的工具,那将使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庸俗化。”相比较而言,隐性教育则是利用人们的社会实践和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消除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从而达到显性教育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总之,在大學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只有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取得良好成效。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网络。需要指出的是,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需要加强对各种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扩大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应紧密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路径和模式来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完成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英]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 [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2:56

4.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四

一、坚持强化“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根本领导体制。由于我院的前身是两所中专学校,当时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党委主要发挥保证和监督作用,教职员工对党的领导缺乏比较深刻的认识。学院组建以后,按照新的领导体制要求,我院党委充分发挥了党对高校的统一领导,在确定学院发展方向、重大问题决策、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选拨任用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有力转变了教职工以前的模糊思想认识。通过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有力加强了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学院党委建立了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行政处室主要负责人同时兼任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党委办公室设立机关党总支,统一领导各行政处室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在系部党总支之下设立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强化了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在学生处设立学生工作部,系部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保证正确的育人方向,为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团队和教育团队两支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是学校的神圣职责。为了使青年学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团队由思政课教师组成,学院成立了思政部,主要担负通过课堂教学传播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作任务,发挥着主渠道作用,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主阵地。教育团队由学生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组成,主要担负课堂以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由学生工作部领导,各系学工办负责,专职辅导员实施。我院规定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聘任的条件之一必须是中共党员,确保这两支队伍政治可靠、理想坚定、素质过硬。学院还经常性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这两支队伍的成员每人至少接受过一次以上的省级培训,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

5.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通过观看学习,全所工作人员增强了信息保密工作重要性和泄密后果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当前可能引起泄密的各种隐患,掌握了防范泄密的有效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镇领导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认真检查保密安全工作中存在不足,确保整改效果落实;三是要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制度,确保保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最后,所领导要求,相关人员要进一步强化保密意识,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要对所有的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等进行再一次清理和规范,特别要对网上办公、文件传送、资料存储、信息发布、日常上网等各个环节把好关,万无一失做好保密工作。

通过此次学习使财政机关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对保密工作的认识,强化了保密意识,增强了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

学习保密知识心得体会西安市公安局法制处 肖锋涛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信 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社 会安全,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党 中央、国务院在部署全国信息化建设中,把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上了 战略地位,指出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尤 其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更深刻理解了加强 公安信息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强化保密意识。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 极端重要性,言行上逐步养成保密习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足够的思想准 备,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把保密工作作为保障改革 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是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领导需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守 保密纪律,带头做好本人、身边工作人员的保密工作。一个部门保密 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此。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使领导班子成 员每人都有具体的保密工作职责。切实做到业务工作管到哪里,保密 工作就做到哪里。对本部门下属各分管负责人,层层落实保密工作责 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任。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化使信息和安全的关系 显得越发密切。特别是因计算机的.广泛迎用而造成失密、泄密的事件十分频繁。

在日常工作中,计算机被广泛迎用,其中存在的泄密问 题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我国现阶段,计算机和网络关键部分的核 心技术还要依靠进口,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技术大国有能力在 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在我们进口的网络设备上安装监听程序,从而 达到窃取我们在网络上传输的秘密信息的目的。

除了硬件方面存在劣 势外,软件也问题很多,病毒感染,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病毒输送 到涉密计算机上,造成整个网络瘫痪,涉密数据全部丢失或传输出去。

因此要求我们加强保密管理,在管理上狠下功夫,用管理来弥补硬件 上的不足。

四是新的形势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分严峻,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认清保密工 作的重要性,把保密工作做的更好,为我局公安重点工作顺利开展,为我局公安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五是切实加强对本部门存储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管 理。对计算机和局域网络必须有专人管理。当本部门计算机通过通信 线路向其他计算机或网络传送涉密信息时,应采取安装防火墙等技术 保护措施。

六是对涉密计算机的安装、调试、维护应由市局有关部门进行。

确需外部技术人员解决或外送维修的,必须在维修前清理硬盘存储的 数据,事后要进行检查。

凡属绝密信息一律不准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内。

对存储秘密信息的软盘,迎当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密级期限及保密期 限,并视同纸制文件分级管理,严格借阅、使用、保管及销毁制度。七是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操作人员,要明确保密责任,严守 保密纪律。同时要进行经常性保密教育,使他们增强保密意识,提高 保守国家秘密的自觉性。注重对自身素质的培养。随着高科技的迅猛 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迎用,对自身素质的要 求也迎该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都亟待更新,适迎新的形 势,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的素质。重视对基础理论的研究,确保 专业知识精深。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掌握新技!

学习保密知识 增强保密意识

柳州市教育局在一楼会议室播放保密警示教育片和保密技术防范知识宣传片,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教训,警钟长鸣,增强保密观念,提高保密意识、强化保密责任。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敏、杨矗副调研员徐刚、局机关各科室、二层机构等相关人员到场观看。

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敏在观看宣传片后强调,广大干部要时刻提高警惕,谨慎使用电子通信设备,防止被不法分子监听。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推动,将学习宣传月活动抓紧、抓实、抓好,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

据悉,市教育局还运用张贴宣传手机使用安全保密须知,互联网计算机使用安全保密须知、开展保密自查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确保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保密意识、保密常识教育--涉密人员的义务

涉密人员的义务,是指涉密人员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依照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我国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关于保密制度的一系列规定,构成了涉密人员保密义务的基本内容。

1.采集、制作、收发、使用、管理、传输、存储、销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及信息载体,必须严格执行相关保密管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2.不得以任何方式私自对外提供国家秘密载体和涉密信息。向新闻出版媒体部门投寄稿件、接受采访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向境外组织、机构和人员投寄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稿件和其他类型的作品。

3.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私自出境,或弄虚作假以其他身份出境。经批准同意出境的,不得与境外组织、机构和人员有非组织交往行为,不得滞留境外不归。

4.不得在私人交往、通信、谈话和家庭生活等个人活动中泄露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密载体带回家中。不得用普通通信设备传输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带无关人员进入涉及国家秘密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不得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5.不得擅自离职,经批准辞职、离职或正当退休的,必须自觉清理并向单位交还全部国家秘密载体。在脱密期内,不得私自出境,不得应聘到境外组织、机构任职。

6.发生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自我终止;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及时向单位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对单位隐瞒自己的泄密行为和泄密事实。

7.发现他人违反保密规定,实施泄露国家秘密行为的,要及时予以制止,向并组织及时报告。拾得国家秘密载体,应及时就近交给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不得私自处理。发现国家秘密载体安全保密受到威胁时,要奋力抢救,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8.自觉接受保密教育和保密监督检查。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荐读】

2.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3篇

3.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优】

4.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

5.精选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

6.学习严守党章党规规范党员日常言行心得体会

7.2016学习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心得体会

8.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心得体会

9.学习党章心得体会2016【6篇】

6.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六

10月21日,柳州市教育局在一楼会议室播放保密警示教育片和保密技术防范知识宣传片,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教训,警钟长鸣,增强保密观念,提高保密意识、强化保密责任。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敏、杨,副调研员徐刚、局机关各科室、二层机构等相关人员到场观看。

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敏在观看宣传片后强调,广大干部要时刻提高警惕,谨慎使用电子通信设备,防止被不法分子监听。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推动,将学习宣传月活动抓紧、抓实、抓好,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

据悉,市教育局还运用张贴宣传手机使用安全保密须知,互联网计算机使用安全保密须知、开展保密自查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确保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7.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七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教育

“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2]。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思想观念形态事物的统称,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系统化、体系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方面。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他们很早就已经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意识形态教育有深刻认识。意识形态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它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意识形态传递到受教育群体,促使其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并进一步外化为行为。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这一教育贯穿始终,统治阶级会想方设法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达到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我国当前对学生群体开展的意识形态教育,其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与当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内涵

1.显性灌输。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强调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主张必须不间断地向人民群众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作为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武器。”[4]列宁较为完整和系统地阐述了“灌输论”,他提出的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灌输的理论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柱。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可能在人们头脑中自然生成,必须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把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从外面灌输进去”。灌输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形式有理论讲授、理论宣传、理论学习、理论研讨、理论培训等。

2.隐性渗透。隐性渗透是与显性灌输相对而言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其哲学依据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受教育者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尽管处于被动地位,但其自身又保持着相对独立性,能够发挥能动作用。对于教育者从外界输送的思想政治观念,受教育者会根据自身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选择性地予以接受。隐性渗透教育从人的自我需要出发,将教育者所倡导的思想政治观念融入受教育者的社会活动中,化入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细节中,让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由于渗透教育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满足了受教育者的实际诉求,因而更能使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产生共鸣,增强受教育者对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认同感。

三、实现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有机结合

1.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差异。首先,二者的实施方式不同。显性灌输教育是集中的、直接的、系统的、输入性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它强调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显性灌输教育注重言传身教,经常引经据典,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直截了当地传授给受教育者。隐性渗透式教育是分散的、间接的、有选择性的和体验性的,它依据受教育者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融入受教育者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隐蔽的、反复的、迂回的教育方式让受教育者在不自觉和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其次,二者的教育效果不同。显性灌输教育能够快速达到教育效果,通过教育内容的集中灌输实现教育目标的强化,使受教育者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但显性灌输教育由于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诉求,其教育效果的稳定性不强。隐性渗透教育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要切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要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诉求做出回应,使受教育者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感悟和启发。隐性渗透教育的教育效果的实现需要很长时间,整个过程相对缓慢,但经过内化后的思想观念,教育效果的持久力很强。

2.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有机统一的重要意义。首先,二者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意识形态教育要求教育者通过特定的教育方法,使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并进一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完成思想政治观念的内化。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做法,实现由单向“灌输”向“灌输”与“渗透”有机统一的转变。隐性渗透教育与显性灌输教育通过内外共同发力,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内化,切实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被政治集团认可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伦理品质。其次,二者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诉求。二者的有机统一,不仅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和政治集团利益的需要,同时也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显性灌输教育注重人们的共同发展,注重人们的共性诉求,从宏观层面引导人们遵守法律法规,突出其特有的政治导向性和阶级属性,从而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隐性渗透教育利用其特殊的教育职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受教育者情感、意志、兴趣、需要等个性心理素质的养成,实现受教育者个体的全面发展。显性灌输教育着重强调社会发展,强调人类的群体性发展;而隐性渗透教育则更加关注个体心理特点,关怀个体心理诉求,它使得意识形态教育能够表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使意识形态教育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最后,二者的有机统一能够为意识形态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在当前的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纯粹依靠显性灌输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完全抛弃显性灌输教育,仅仅依靠隐性渗透教育也难以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应当把二者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显性灌输和隐性渗透的有机统一使意识形态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二者的结合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四、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有机统一过程中需注意的三个问题

1.灌输理论要与时俱进,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明确灌输的内容是实现灌输目的的先决条件。灌输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要坚持理论的不断创新,扩展灌输的内容,增添灌输的时代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绝不会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地生成。在当今的国内外环境下,如果不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去教育人民大众,意识形态阵地就可能被非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所占领。既不能因为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而排斥和压制社会思想的多样化,也不能因为社会思想的多样化而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2.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增强“灌输”与“渗透”的黏合力。教育者是显性灌输教育的主体,他们应具备多方面综合素质,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者要结合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领会和理解;要深入研究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热点问题,并做出客观、全面的解释,以指导受教育者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此外,教育者更要深入人民群众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协助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增强灌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实际生活中开展渗透教育。

8.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八

那么,该如何一元化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呢?这是摆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人认为:

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各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要按照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符合当地青少年思想特征和成长规律的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体现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师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育高尚情操,使之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民族进步与国家强盛的关系。

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师的头脑。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采用双语教学,而在黄南州更侧重于藏语教学,在没有现成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教师本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不透彻的前提下,准确无误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真正领会其内涵,是挡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堵墙。所有教师中,班主任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人物和特殊角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主任工作中,是用一元化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去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多元化的思潮的关键。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不论是在班级规章制度、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制定当中,还是在解决具体问题当中;不论是在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还是针对个体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当中,都时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第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家长的头脑。家长是教育重要的力量和资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用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多元化的思想,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长、家庭成员一定要协同进行,教育部门、学校、班主任、教师一定要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家长学校等办法,不仅要让家长们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更要让他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通过他们的言行去引导学生的思想,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要加强对现代网络媒体的运用和管理,为用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多元化的思想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地看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也迅速成为青少年的重要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但是,教师也应该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藏独分子、法轮功、反华势力、色情暴力集团等也在充分地利用这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散布谣言、歪曲事实、煽动情绪、发布色情暴力信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工作。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所以,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网络这一重要阵地,不断增强网络思想工作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就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来说,不仅要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教育网、校园网站等骨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搬”到网上,创新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手段和载体,真正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牧区的学校,使他们有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第五,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想让少數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及中小学生从内心认同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一要确保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到位。全面落实“两基”攻坚各项任务,尤其要建设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工程,确保边远贫困家庭子女能上学。二要扩大异地办班的规模。在发达地区设立民族班和民族学校,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入校就读,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在教育中接受先进的思想理念,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拥有更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师水平。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做到定向培养、定向服务,并使之制度化、合法化,改变传统的“一帮一”、“扶贫帮困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9.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九

分享

创新

群众路线教育心得体会:强化宗旨意识 践行群众路线

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执政为民,必须解决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能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作为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摆正公仆关系,要深刻认识到我们都是来自于群众,是人民群众中普通的一员。在工作中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关系摆正了,才能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找到执政的原点,找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政为民,必须坚持情系于民。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和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是一体两面的问题,关系体现的是阶段属性,感情体现的是外在的人性光辉,关系摆正了,感情问题就容易解决;感情融洽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满怀对人民的赤诚之心,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深入了解群众期盼,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救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千方百计替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执政为民,必须坚持正确的为民导向。习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使我们的工作决策符合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而不是凭感觉、想当然。要深入群众中间,体察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期盼,调整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对上与对下要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相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相贯通),近期与长期的关系(相兼顾),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解决好大部分人的利益的同时,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的问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才能得到群众发自肺腑的真心拥护,才能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推动全县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坚持活动部署早谋划。第一时间成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落实工作职责。结合部门实际,研制切实

免费

分享

创新

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主动和区委第12督导组加强联系,积极听取督导组就人口计生局如何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在局机关网站上及时发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动态信息;落实专人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信息员,负责活动的信息报送工作。

坚持学习教育严要求。及时制定《学习讨论计划》和及《集中学习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学习讨论。采取一把手带头讲党课、学习原著、先进典型报告、观看警示教育片、专题辅导、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组织学习,并开展理论考试。期间,开展专题讨论3次,每个班子成员作专题辅导发言,党员干部围绕“如何树立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观念”、“如何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等主题交流发言。严格考勤制度,实行签到制,确保学习教育落实到人。

坚持征求意见全方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话、在局机关门户网设立信箱、走访退休的老干部老同志、深入一线问计问策等形式向全社会“开门纳谏”。结合人口计生系统半年人口信息核查工作,组织局机关干部分5个小组,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全区17个乡镇(街道)的17个村,采取调查问卷、坝坝会交流、业务培训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 230人次、153 条,及时整改到位18 条,解决实际困难8件,化解矛盾纠纷3起。

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求实效。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将问题分为立即整改、研究整改等类型。对可直接解决问题立即整改,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限时解决。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在改进工作作风方面,切实加强纪律整风、制定规章制度,对工作量化考核、明确责任。在办公室超标准问题上,严格对照标准排查办公用房使用情况,并对超标准办公室进行调整。针对公车管理问题,制定了公车使用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

坚持统筹兼顾两促进。把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宣传滞后、业务不过硬、基础情况不明、乡镇(街道)社抚费管理使用不规范等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围绕“少

免费

分享

创新

生、优生、能生,幸福、和谐、发展”的主题,全面落实“112233”工作思路,着力打造赤化幸福社区,大力实施人口计生惠民工程,树立大人口发展观念,抓好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10.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十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党组织接序启动。可以说,这次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通过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深感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从而加深了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讲政治是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强不强,对党的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所谓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确立起来的政治箴言。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流砥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可见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发挥着先导与引领作用。关于政治方向,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始

— 2 — 终不渝的政治方向。党员干部政治上的明白,对党的绝对忠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一方向,自觉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与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忠贞不渝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二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成功的基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根据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切不可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但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对待这一问题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恰恰反映了他们理想信念模糊甚至动摇,反映了他们理论上的缺乏和不足。因此,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必须要强化理论教育和学习,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以及思想境界高度,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三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称其为政党。总书记在— 3 — 谈到苏联解体时曾说过,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大党老党轰然倒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了。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从政治规矩而言,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和总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所谓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 4 — 一是正确认识大局。全局不活,局部受损,最终只能导致满盘皆输,这是事物发展的铁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善于从战略高度分析和认清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总趋势,明确党和政府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目前全国、当地的总体形势如何等等,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自觉服从大局。大局意识体现的是高瞻远瞩的政治见识和开阔包容的胸襟情怀,能够把握现在、透视未来,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就当

— 5 — 前来看,服从大局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要任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自觉服从大局要求,既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三是坚决维护大局。仅仅认识大局、服从大局是不够的,还必须坚决维护大局。就内蒙古而言,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大局,要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的一切言行。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内蒙古有4200公里国境线,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这些决定了我区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的国家安全观、社会稳定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形势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 6 — 贡献力量。要维护民族团结。内蒙古作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诞生地,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在党和国家大局中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考察我区时“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完善和落实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三、自觉增强核心意识,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核心;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中央是核心;就党中央而言,总书记是核心。所谓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总书记的威信。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一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核心。

— 7 —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中国共产党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总书记也多次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始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绝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坚持党的集中统一,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具体的,要落实在行动上。对工作,个人会有个人的看法,在讨论阶段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讨论、民主集中。一旦党中央作出决定和部署,就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说没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可以敷衍了事,不尽心尽力贯彻落实。因此,无论哪个地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党组织,无论担任

— 8 — 何种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四个服从”的基本要求。

三是坚决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因为有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好的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无往而不胜。

四、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所谓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

— 9 — 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自觉向党中央和总书记看齐。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形象地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全党上下有着很强的看齐意识。增强看齐意识,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就当前来看,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政治定力上经常主动地向总书记看齐,坚定党的信仰信念;在为民情怀上经常主动地向总书记看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在敬业精神上经常主动地向总书记看齐,始终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不懈奋斗,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具备敢于担当的鲜明品格。敢于担当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是否具

— 10 — 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增强党员干部看齐意识,必须要加强学习修养,注重实践锻炼,砥砺意志品格,练就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本领。要涵养一心为公的正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大事难事见担当,困境逆境显襟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三是保持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增强看齐意识,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能力和水平上。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总书记在谈到抓落实时提出,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11.教育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微信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功能

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发展要求日益多元化,微信作为自媒体时代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带来深刻的影响,这势必要求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微信平台建设智慧校园、数字校园,挖掘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功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占领微信阵地,更好的发挥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功能。

一.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传播导向功能

任何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在意识形态领域都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途径。“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1]微信的应用与发展,既推动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也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平台,意识形态教育同微信的结合,就是同新的认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也就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在微信平台,信息传递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式的传播方式,而是多对多的交互式的沟通模式。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受众——大学生群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信息接受者、提供者、传播者多重身份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2]当今,意识形态的竞争十分激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多个不同的领域全面展开,而微信不可避免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平台。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突出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对西方集权主义的文化渗透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唤醒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提升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鉴别力和抵制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高校辅导员要努力做好疏导和转化工作,要做到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宣传和散播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自主认识能力和辨析能力,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去抵制错误和消极思想的影响,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素养,为广大学生筑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防线。“网络时代,网络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占领。”[3]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发言人必须把握时机,占领微信阵地,充分利用组织传播和结构化传播等手段为大学生不断输入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可以把微信平台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根据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捕捉和报导令他们关注的、对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并敏锐地分析社会舆情,及时准确得进行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努力使大学生自觉学习、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自觉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二.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渗透强化功能

我国正处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文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转型社会中。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中指出“精明的政治,要对使用某些技术加以限制,而对另外一些技术大力扶持,鼓励发展。这样不仅有可能预防出现“技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能把民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4]微信平台学生用户多且活跃度高、自由开放、使用便捷等特点,微信具有短小易读、凝练生动的讯息风格。“微电影、微阅读、微支付、微店……”等一些列“微”事物正无“微”不至,微媒体的说法也逐渐被更多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加以使用,并延伸至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国内、国际热点话题的引导和教育,微信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充分利用微信信息的强覆盖性,有意识的输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识和观念,避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因此,微信能够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活跃、高效、易于接受的信息传播模式,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深入度。面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好微信平台的特点和影响力,强化意识形态的教育。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认真筛选教育内容,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以抵御外来敌对思想意识的侵袭和影响,将文字与声音、图像、动画结合,形成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和形象性的教育内容,加强意识形态的感染力;由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的快速实时连接、空间广阔,信息几乎无时不在、无所不有地渗透于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渗透功能。充分利用微信的渗透功能,精心构建潜移默化教育模式,将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高校可以根据每年的重大纪念节日举办各种“微”论坛活动,如“用微梦,筑我中国梦”“用微言,说抗日精神”等形式,把党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微信内置的转发、评论、点“赞”等功能传播给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能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交流,实现网络和现实的和谐互动,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础,强化意识形态在高校微信平台的地位。

三.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隐形教育功能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我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是塑造广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当今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不喜欢严肃、呆板、生硬的“说教”,不喜欢冗长、枯燥、乏味的灌输,不喜欢老套、正规、标准的表达,因此创新话语体系是增强思想教育魅力的有效方法。[5]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微信的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改进以往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而是在微信上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有些大学生不愿意与老师“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更希望通过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微信“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为此提供了平台,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坚持正确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从而学生可以接受老师的“教育”。微信灵活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可以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并关注大学生具体生活,大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订阅自己喜爱的公众号,主动学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基于微信,追求创新,及时发布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通过微信阅读、写作、接收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信息时,微信能及时反馈他人对自己微信的评价,促使学生看帖回复,形成“二次”学习,让朋友圈成为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无形之中提高教育效果。微信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改进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还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创新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增强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可接受性和认同感。

微信虽小,但功能齐全,微信平台传播主体的平等性和大众化,内容的碎片化和即时性,方式的裂变性和多样性,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性。高校应充分发挥微信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传播导向、渗透强化、隐形教育的功能,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最终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善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J].求是,2014(17):40-41.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3]苏星红.网络文化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9,(4).

[4][美]托夫勒著.粟旺译.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14页.

[5]倪鹏飞,田建国.创新思想教育话语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第54页.

上一篇:挽留男朋友的话语有哪些下一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