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2024-10-16

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精选14篇)

1.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一

网络时代对统计工作现状的思考论文

摘 要:网络时代的主要代表性产物就是网络信息技术,人们依靠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统计工作也不例外,通过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手段现代化成为了现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网络时代,统计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统计工作;信息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统计工作也在信息化时代中实现了改革,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统计工作格局,及时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种无形的沟通工具,它能跨越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进行双向沟通,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网络技术,不仅是对现代社会形势的正确认识,也是为了在发展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三上企业”的一套表制度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和资质以上的建筑、房地产企业。“企业一套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向国家统计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时,将需要调查的全部内容集中部署并统一收集,以企业网上直报为主的新的统计调查制度。采取一套表制度,能准确获得企业经营初始数据,减少统计环节中出现的变数,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实现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便于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的统计数据。

一套表工作制度的实施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抓紧时间在单位内部成立企业一套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加强协调,督查督办。监督本地区企业单位实行一套表制度的情况,促进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单位内部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对开展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及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者整体素质技能是关键。四是加快进度,更新名录库。建立单位统计数据库,收集到的数据都要进入数据库保存,并实时更新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五是实战演练,试填试报。为了更好地做好一套表工作,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性。

二、网络时代统计工作出现的新特征

网络是新时代的衍生物,前人也没有实践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单位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出解决统计工作疑难问题、提高统计质量的办法。

1、统计内容更加全面

信息网络技术依靠计算机而存在,现如今,统计内容逐渐复杂,工作难度逐渐加大,这就需要有点有面完善的统计系统,将应有的统计信息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只不过,我们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那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依靠计算机可以轻松完成,如电视收视率统计可以由数字网络直接统计得到等。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之间的沟通也日益频繁,而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这让统计内容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的每个角落,有效完成与他国的沟通。

2、统计速度更加快捷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网络,人们也习惯了将网络用于自己的生活。同样,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现代统计分析工作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一次性完成系统工作,提高效率与准确性。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对统计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督,及时观察统计信息的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对统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人们及时调整统计工作计划,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网络技术与统计工作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网络资源密不可分

网络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它为社会各界的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了最先进、最现实的技术,由于网络是互通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统计信息供给者与信息需求者之间不再是单方面的联系,而是双向的,并始终保持这种沟通与交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统计工作的环境,相互的沟通让统计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科学,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由于沟通不善而造成的数据误差。

2、用互联网发布统计信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4.77亿,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收集信息、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而我们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将有可能取代电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第一媒体。为了深化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基本上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互联网发布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统计部门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方式之一,由于发布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是经过审核以及认真分析处理过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有价值的公众信息发布到网上,为更多人提供服务,使统计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价值。另外,统计部门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利用价值提供有偿服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存在很多不安全性,例如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这些不法行为有可能篡改统计资源,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如实行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黑、客跟踪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以提高网络的抗冲击能力。

四、如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1、加强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探索统计思路,注意安全性

人是完成所有统计工作的核心,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统计网络平台的建设保障,同时,应实现对基层统计管理者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接触、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统计工作队伍,才能做好在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全社会统计人员的统计修养,使统计信息真正能为公众服务,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

网络平台十分复杂,日益增加的信息数量会让网络环境变得难以控制,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保障信息安全就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技术、制度方面入手,确保统计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各大工作平台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加强各类文件的保密性。统计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去完成统计信息的安全管理,按照要求实行调查对象单项资料、商业秘密等的保密工作。我们还要对网络本身的安全进行研究,为不同保密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授权服务,做好权限管理,完善网络系统中统计工作的安全性。

2、营造信息化氛围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还应加强在信息环境下的工作质量,只依靠信息统计系统是很难完成工作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才能促进统计工作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政府及各单位部门领导要予以重视,统计作为公共产品,必须按照公共产品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领导要全力支持,国家也要从项目、计划、资金等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培养,贯彻统计信息化的理念,配合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为信息化统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提高,这是减少违法行为,优化统计环境的关键。政府应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渠道,深化统计工作执法力度,保证信息化的统计工作具有安全性与权威性。

3、优化服务质量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关系到领导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主动参与统计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同时,还应支持部门管理者的领导,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中心矛盾,化解矛盾,为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尽职尽责。

4、现代统计预测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发展成熟,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技术保障,因此,统计人员要掌握现有的统计信息,以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对事物发展的未来演变做出科学的预测,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结语

事业单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比较全面,基本实现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和快速检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就应不断加强统计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完善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红宇.信息时代的统计发展趋势探讨[J].北方经济,,(5).

[2]姜林康.网络时代下统计工作的新机遇[J].商场现代化,,(4).

[3]程芙蓉.推进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

[4]林旭霞.统计工作网络化问题及应对方略[J].数据,,(8).

 

2.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二

全县现有中小学123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 职业高中1所, 教师进修学校1所, 初级中学15所, 成建制小学103所, 另有教学点34个。全县共有中小学生44628人, 其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0782人, 入学率38.5%。初中在校学生10317人, 入学率97.8%, 辍学率2.2%;小学在校学生23529人。入学率99.8%, 辍学率0.2%;另有独立幼儿园17所, 全县共有幼儿6390人。全县现有在职教职工3967人 (含08年招教36人) , 离退休1296人 (其中离休73人) 。

二 教育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

一是建设和扩建陕州中学。特别是陕州中学扩建工程完工后, 陕州中学可达到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成为豫西地区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普通高中。二是改造和扩建了陕县第一职业高中, 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教工住宅楼、学生公寓楼、综合楼、办公楼、实验楼、师生浴池、近1万平方米的运动场地。三是在全县新建学校81所, 改造和新建校舍830间12万平方米, 提前一年消除了全县所有D级危房。四是购置电脑906台, 并为全县所有农村初中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 为全县所有成建制农村小学配齐了数字卫星收视设备和光盘播放设备, 实现了远程教育校校通。五是为全县农村中小学配置10895套双人课桌凳, 彻底终结了农村中小学没有课桌凳的历史, 受益学生达21790人。六是解决了农村中小学仪器、图书等问题。

2.高中教育得到全面普及。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高中扩招工程, 通过不懈努力, 提前实现了万人目标, 高中普及率达到75%, 成为全省高中普及率最高的县、市之一。高中扩招一是有利于提高国民人口素质;二是有利于陕县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 出好人才,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三是有利于社会稳定。

3.职业教育不断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职业高中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调整职业中专的专业结构, 强化了种植、养殖、计算机、机电等实用专业, 积极实施“订单”培养, 使毕业生走进中小企业、小城镇和第三产业就业, 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4.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台阶。

我县高招成绩连年递增, 高招排名由全市倒数第二上升到全市第三名, 创十五年来最好成绩。

5.农村资源整合工作实现新突破。

农村初中由原来的17所整合到现在的11所, 农村成建制小学由原来的175所整合到现在的103所, 达到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了办学效益。

三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

近年来, 随着城区教育的飞速发展, 农村部分教师被选拔到县直学校任教, 以至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特别是英语教师严重匮乏,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没有拨付。

我县高中连年建设, 学校负债过大, 运转困难, 急需县政府拨付生均公用经费陕州中学、陕县一高每生每年180元, 陕县二高、陕县职业高中每生每年130元。

3.高中师资力量需补充和加强。

近年来随着高中扩招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造成高中教师缺编严重。

4.高中教师待遇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高中教师加班加点, 无私奉献, 但教师的加班补贴和班主任补贴等一直未能兑现, 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5.教师职称评聘脱节, 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我县尚有89名教师的职称只评未聘, 由于评聘脱节, 使一些教师认为有无职称一个样, 直接影响了一些老师对教学和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意见和见议

(一) 政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我县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状况, 全面夯实我县教育基础。希望在2013年财政支出预算中, 能够向农村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二)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县教科局每学期都要对全县各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比、通报, 对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和教师要进行表彰, 对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和班级要给予通报批评, 并限期进行整改。

(三) 政府要设立奖教基金, 并加大奖教力度。县教科局要尽快修订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要按照公开、公正、稳定的原则, 以工作实绩和贡献作为绩效工资和奖教评定的依据, 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 建立校长目标管理责任制。一所好的学校, 不仅要有一个一流的校长和一个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而且还要有一套科学、高效、民主、和谐的管理机制。因此必须对各个学校的校长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促使他们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调动他们一心一意谋学校发展, 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 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首先要对缺编教师的学校选优配齐教师;其次, 要按相关政策彻底解决在编不在岗或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弱病残教师占编问题, 以优化师资队伍;再次, 政府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 对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注重加大对年轻教师、农村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力度, 以点带面,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 还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培训考核既要注重笔试成绩, 更要注重提高和加强他们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 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六) 尽快解决教师职称评聘脱节问题, 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调研中, 老师们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意见是职称评聘脱节, 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七) 尽快投入资金帮助农村学校建造所需的教师工作间, 以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 使他们安心教书, 用心育人, 减少“走教”现象。

(八) 县教科局要尽快配齐配强配优教研室力量, 以指导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县教科局要对教研室人员进行充实调整, 加强其业务力量,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以促进全县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三

1养殖过程中饲料兽药的优劣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在水产高精密养殖过程中,固然离不开“水、种、饵”等必备的基本条件。优良的水体环境是养殖成功的先决条件;体质健壮、品质上乘的苗种为健康高产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饵料是养殖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也是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但饵料营养不均衡、维生素缺乏、滥用药物以及含有毒有害物质,将直接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严重威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近几年发生的比较严重食品安全事件中,因动物饲料安全和违规使用兽药引起的质量安全事件尤为突出,如疯牛病、禽流感、福寿螺、多宝鱼事件等。因此我国对饲料安全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等规定,规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和兽药在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但实际生产中,有些水产饲料生产企业仍在不断使用一些明令禁止的抗菌素或抗生素等,企业为了片面追求产品效果和商业利润,大量使用这些禁用的兽药或药物添加剂,这些物质残留在水产品内,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便会导致人类的一系列疾病[2]。同时,养殖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抗生素等药物,也将导致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引起耐药菌株扩散,引起水产动物菌群失调,降低抗病力,对养殖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笔者对水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调查了解,现大部分水产养殖企业的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他们虽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但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没有严格按健康养殖规程投放饵料和渔药。养殖企业过分关注养殖动物的生产成本,对饲料质量和饲养过程中的产品安全问题重视不足,滥用假劣兽药饲料,造成水产养殖水质严重污染、水产品药物残留等情况经常发生。饲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添加微量元素,以及饲料原料受到霉变或污染等因素影响,也严重影响了饲料产品的安全,进而威胁了水产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繁多,产量巨大,各种水产暴发病和疑难病随着高密度养殖模式的应用推广而频繁出现,渔药作为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重要途径,为控制水产动物疾病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因多种因素影响药物使用,也带来了很多质量安全隐患。如,渔药基础理论滞后,有效安全的渔药及其剂型匮乏,制剂的工艺水平低,与先进的生产工艺脱节,导致渔药使用长期处于粗放型状态。安全、科学用药的普及有限,乱用、滥用的现象严重,以及渔药市场无序竞争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规范科学用药,严重威胁着水产品的食品安全[3]。这种长期不科学使用渔药也导致了因氯霉素、恩诺沙星、孔雀石绿残留等水产食品安全事故集中暴发。

2水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养殖活动中人们获取物质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也严重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乱用添加剂和化学物质,存在随意或超量使用食品保鲜剂、着色剂,掺水增重、使用不安全原材料等各类欺骗现象屡禁不止[4],或者添加抗生素以达到灭菌的目的,延长产品货期。这将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进而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此外,在水产品的流通和批发零售过程中,为了保持水产品体色鲜艳、防止腐败,部分经营企业使用孔雀石绿和甲醛等违禁药物。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不注意食品卫生。这种不规范的生产方式和食用方法都会对水产食品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对这些问题加强管理,改善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3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在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前提下,首先,渔业及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要真正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在直接参与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把食品安全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其次,行业协会和政府行政部门加以规范和引导,政府监督执法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形成全社会合力共管的良好局面,进而保障了水产品的食品安全。在《渔业法》中明确规定,渔政部门是水产养殖业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下,渔政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协作的有效性对于保证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显得至关重要[5]。

为了保证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必须从水产品的生产源头抓起,将水、种、饵以及生产方式与从业者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并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大对饲料和兽药用药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抓紧完善饲料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饲料生产记录、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和质量安全追溯等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饲料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监督执法部门对饲料原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饲料生产、使用过程中添加禁用药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健全养殖生产日志、药品使用记录、水域环境监测等制度,逐步推行药品溯源制度,切实保护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公安、药监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规使用违禁药物以及非法经营兽药等现象,从源头上防止水产品污染,确保上市销售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除了对水产品养殖地区以及养殖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外,还应针对整个水产品供应链条的其他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管理。对水产品加工企业从原材料和成品整个生产过程的系统管理,提高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对水产品的物流运输、批发销售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切实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业不仅为群众供应优质的水产品,同时也带动渔民致富。因此行业从业者和行业协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只有共同重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齐抓共管。政府职能部门严格监督和管理,对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进行全程监管,才能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健康,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洪,李萌,曹立民.我国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1):1-5

[2] 罗智,刘永坚,田丽霞.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J].饲料广场,2003(14):18-21

[3] 杨先乐,郑宗林.我国渔药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4):374-380

4.对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思考 篇四

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迅猛,烹饪教育事业却步履蹒跚,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社会认可度不高、重技术、轻文化等.应转变职教观念,使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劳动者成为今后中职烹饪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 者:王成  作者单位: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1100 刊 名:企业导报 英文刊名:GUIDE TO BUSINESS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烹饪   教育   教学现状  

5.对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篇五

原文出处:

长期以来,农村初级中学一直被定型属于普通初中教育范畴。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教育评价和城市的初中没有什么差别。然而,在城市经济二元结构的社会中,城乡经济的悬殊,文化的差别,农村初中在农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实现“普九”和巩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点、难点。从教育效益看,初中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出口,在很大程序上,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因此,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农村初中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而从实际来看,农村初中教育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只为升学服务”,当然这也是社会对农村初中所提出的传统目标。长期以来,农村普通初中“为升学服务”,采用“为升学服务”的课程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与经济脱节,严重阻碍了农村初中的发展。农村初中处于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环境中。因此,我们在普及、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就应大力搞好农村初中的教育改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80%的人生在农村,70%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将回乡务农,有少部分外出务工的成功者将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如果农村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为农服务”将成为一句空话,农村教育现代化也将成为泡影。因此,农村初中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上要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进农村适用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为指挥棒。社会对农村初中的评价应放在学生技能的高低上。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推进农村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由此可见,农村初中教育不仅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更重要的是为农业现代培养储备劳动力。因此,从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看,能升入高中的只占30%,大部分初中毕业后将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由于这些学生在学校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仍进行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科技致富,改善“三农”仍是为一句空话。

6.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六

作者姓名:张继军

通讯地址:天水市秦安县兴丰学区联系电话:***

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张继军

(天水市秦安县兴丰学区,天水,741617)

摘要:

新一轮的小学课程改革中,把加强科学教育摆在了突出位臵,在看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只有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认识科学课程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在社会中的作用、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才能从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出发,理性地关注科学课的改革,立足于教学本位工作搞好科学课程教学。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是一个难点,但同时也亟待加强。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这不仅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且因为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活动,同时也在塑造人的品格,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形态、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等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对于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

一、科学课程在农村开设现状

在农村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有些地方封建迷信还比较严重,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损失,甚至有时还会导致一些意外事件发生。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升学轻素质的问题,导致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调查中发现广大的农村儿童对科学以及科学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它的价值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基础学科无法

替代的,如果不重视农村地区的科学教育,就等于在扼杀农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二)、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很不容乐观。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多为中师,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较少,本科更少,这样更无法保证教师素质符合课程要求。

(三)、教学把握不当。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显得凌乱,深浅难易把握不够恰当。存在体系落后、不重视整体框架和结构的问题,再加上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既不能适应经济、科学和社会发展,也难以转向其它科学领域。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直观、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作出指导。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取的主要还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背科学、学科学。有时甚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企图把更多的新的科学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加强科学教育,并不是堆积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科学课在我国是2001年由自然课改过来的一门新课程,与原有的自然课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上都完全发生了转变。这对我们教授科学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科学学习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能力。要知道这门课程的学习与传统的学科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过去的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老师讲的话就是权威就是答案。而科学课程的讲授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要积极与教师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要正确处理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这已经不是过去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年代了,要知道现在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应该是一条河,这条河里的水随时都是流动着的,是新鲜的。所以老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危机意识,真正意识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有限,正视自己的不足,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没有经验可以摸索;知识不够可以学习。在不断探索、不懈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科学教育的流程与要求。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

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各小学校长及科任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而要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学课程教师专业水平

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面前农村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农村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适应和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各种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三)、因地因校制宜,提倡科学学习的多样化

科学课程是国家与学校合作管理的课程,国家主要对课程的地位、课时安排进行规定,而课程的开发必须由学校来完成。学校课程要符合科学课程的性质,也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具有可行性与实效性。在农村,各学校的办学规模二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水平与市级学校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个学校在开设科学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一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师生自己的特色实施该课程。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在科学学习上有各自的差异,所以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也可有各自特点。农村学校尤其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

掘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实生活中都包含着科学问题和科学道理,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素材。科学教师如果加以很好地利用,这对课程资源相对缺乏的郊区和农村地区是非常有用的。

(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切实改进农村教学设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不足主要由于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多向农村教育投人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购臵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帮助农村建立一些网络资源,那么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我们这些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叶禹卿主编:《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方红 常利梅主编:《科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它是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与沟通平台, 包括课程制作、网上备课、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在线交流、作业提交、在线学习、网上考试以及教学评估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 全面支持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 美国有3000余所大学, 都建立了正式的校园网站, 近95%的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 在网上为学习者提供网上课程、在线课程注册、网上杂志、参考资料、在线交流等服务, 并且有近400所高校提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 基本覆盖了大学和学院的所有专业学科, 已基本完成了传统教学向基于数字化平台教学的转变。在国外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可利用资源, 在各国的一些大城市, 一般都提供公共的学习平台供市民学习, 以OPEN的形式免费开放。

那么聚焦中国, 我国的校园数字化建设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十分重视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在1999年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积极意义

现代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日趋成熟, 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影响非常大。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 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两种模式融合在一起, 吸收传统课堂教学之长, 发挥网络教学的优点, 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更方便学习者学习。可见, 在高校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 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它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应用和信息道德, 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举全力开展网络教学, 既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的集成, 也是注重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需求, 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现代化人才。

2、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网络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 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网络上的知识总在不断地、及时地更新, 就像是一个通向无限知识海洋的窗口, 它总能给学习者带来新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网络信息还能够提供课堂上不能形象表达的知识, 提供比教材和其它媒介更丰富、更新颖的知识, 与真实、有趣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涉猎更多知识的兴趣。

3、有利于创新教育教学结构

多年来我们提倡教学改革, 更多的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涉及甚少。教学模式改革的缺乏, 对于调整教学结构是不利的。开展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课堂延伸到网络, 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充分互动, 大大突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的观念, 有利于教育教学结构的创新新。

4、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后, 可以方便学生在任何有网络接入的地点不限时地学习, 极大地消除学习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必再担心因没有听懂或忘记教师所讲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可以在任何时间反复点击学习, 并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 学生可以听到许多不同教师对相关课程的讲解, 可有效摒除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个别老师的授课而放弃学习的现象,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可更好地汇集和管理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广泛且便捷的信息资源平台, 使其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 同行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学经验。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对学生和教师的信息进行汇总, 教师在线与学生互动, 提交批改作业等, 及时发布校内新闻和通知,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四、网络教学平台可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和学提供了便利, 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

1、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教学的

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习者的积极性, 确立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技术上它沿袭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实现性和易操作性, 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2、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资源缺乏

的普通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 在一些通用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上采取向其他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协作开发等办法, 使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国内外一流高校、一流教授的教育, 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又可以促进本校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办学实力的增强。

3、网络教学平台, 可实现教学组

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 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 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提高学习的兴趣, 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4、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自主研学和互动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络教学平台中, 师生都可以通过留言、发帖和回帖等方式表达对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 学生有了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肖晓梅:《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年第17期。

8.对提高短跑教学质量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短跑 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短跑是一项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同时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从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来看,短跑是其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学生体育技能的重要运动项目。牙买加世界短跑飞人博尔特不断打破百米世界纪录,突破人类极限的表演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学习短跑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短跑由于运动时间短、动作要领少、机械重复性强等特征,使其项目成为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难点之一。如果教学方式方法不当,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容易使学生厌烦。因此,技工院校体育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体育特点,有的放矢,在传授学生短跑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短跑的习惯,最终为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短跑项目的特征

短跑项目具有运动距离短、速度快、强度高等特征。从人体能量供应原理来看,是由人体糖酵系统供给。肌糖原在缺氧的环境中分解出大量乳酸,乳酸渗透进入人体血液后,血液中的酸碱值会立即下降,这种呈现酸性的血液对人体肌肉、神经、心脏产生不适感觉,甚至会引发肌肉骨骼功能快速下降,就如许多学生激烈短跑后都会感到“四肢无力,就如铅注了一样”。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意志薄弱、怕苦怕累,使其对短跑产生畏难退缩心情。因此,笔者建议体育老师在短跑教学前,要先向学生打“预防针”,告诉学生短跑运动后可能的身体不适情况,出现腿酸脚痛的情况是正常生理反应,强调学生正视困难,超越自己。

二、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提高短跑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正确的短跑技术。许多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学习前,没有接受过规范的短跑教学,技术动作“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在教授短跑项目时,特别要注重短跑技术动作的规范性,着重开展摆臂、抬膝、伸小腿技术要领教学。体育老师在教授短跑运动时,可以将短跑技术分解教学,先易后难,递进教学,比如先让学生练习站立起跑,再到加速快跑以及蹲距起跑,另外着重进行摆臂动作、手脚协调性等练习,不断提高短跑教学质量。

三、创新短跑教学方式方法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活泼开朗,特别是男生,生性好动,体育只要教学方式方法得当,有效激发学生练习短跑的兴趣,则学生参与短跑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在短跑教学过程中,建议选择竞赛法与游戏法,让学生在短跑运动中享受乐趣,提高短跑教学质量。学生短跑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组织接力跑、障碍跑等竞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另外,可以安排一些短跑游戏,比如“贴烧饼”等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运动激情,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特别要提及的是,采用竞争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时,要向学生说明竞赛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规则与做法,说明奖罚措施,做好规范与安排,调动学生们短跑锻炼的积极性。

四、注重放松练习

短跑是一项激烈的运动,运动结束后马上安排放松练习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放松练习,能够使高度紧张的骨骼肌肉得到放松与休息,减轻疼痛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技工院校学生往往上课的时候较为认真,但是对于放松练习却不够重视,认为多此一举,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为此,体育老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放松练习的重要性。此外,为了提高放松练习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得到放松,可以采用慢跑、体操、拉伸练习等放松练习项目,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恢复精力,消除疲劳。

五、改善评价方式

传统的短跑运动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技能与运动成绩综合起来进行评价。有学者研究发现,一般而言,学生技能强,其运动成绩也一般比较高。可以看出,这种传统短跑运动评价方式存在重叠的情况。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除了对学生技能、运动成绩进行考查以外,还应该将学生主观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因素考虑进来,真正实现将学生“体”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

六、小结

短跑运动是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知道更多有关短跑运动的特点,强调技术动作规范性,创新短跑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放松练习,改善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技工院校短跑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短跑运动过程中身心得到放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爽.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女生体育课50米短跑成绩[J].咸宁学院学报,2011(6).

9.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九

张家口市第二中学 高庆峰

对网络环境下协作式教学模式及其评价的思考

张家口市第二中学 高庆峰

【摘 要】:作为一种能够延伸拓展学习空间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条件应运而生的。本文主要是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对它的评价要素等方面进行的几点思索。

【关键词】:网络环境 协作式 评价要素

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现代教育从形式到内涵发生了质的革命。信息获取的丰富性、快捷性、开放性;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生动性,灵活性使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终生学习的思想变为现实。网络信息环境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整合和建构新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科研成果的出现,尤其是基于互联网上不断涌现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一、协作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协作式学习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式与个别化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是建立于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习主题,学生通过开展竞赛、协同讨论、互动的方式达成知识建构的一种模式。

二、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四种学习方式。

在这四种教学模式中以协作式教学模式为例来探讨一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协作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也就是利用网络,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合作,完成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协作教学模式有四种学习方式:

1、竞争。基于竞争的协作学习是指两个或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通过网络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最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由于竞争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人类与生俱来的求胜本能。他们会全神贯注,学习效果也会比较显著。这种模式是由学习系统提出一个问题,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学生先从网上在线学习者中选择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随时看到竞争对手自己所处的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在一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中,让学生自主查找有关“当前严重环境污染状况”和“保护地球的方法”的资料,看谁找的范围广、信息丰富,教师随时在投影上显示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

2、合作。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多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进行分工合作,在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争论中,学生逐渐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这种学习可以让多个学生通过网络来解答系统所呈现的同一问题。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通过公共的工作区来实现,在学习开始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与他人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终在学习者之间达到一致的行动方案,并选择他们认为最佳的合作方式。例如,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教学任务和教学课件,学生通过网络选读与教学有关的背景资料,阅读时学后第4人一组相互讨论,总结资料中提出的应掌握的问题。

3、伙伴。在生活中,学生常会与自己熟识的同学一起学习,遇到问题相互讨论,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基于网络的伙伴学习与此相似,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并不是孤独的,能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这种学习时,学生通常先选择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再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伙伴。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双方便于工作相互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直至问题解新局面。学习疲倦时,还可以在聊天区闲聊一段,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眼中的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学生通过论坛发贴子、qq 互动来进行讨论分析,从不同角度交流自己的看法,解决问题。

4、角色扮演。人们或许有这样的经历,给别人详细讲解某个问题之后,自己对该问题往往会有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在帮助别人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有所提高。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协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则判断学习者在解答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随时互换。例如,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曹操、刘备、孙权,从网上查找各自角色的资料,解答其他同学的提问,通过角扮演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三、协作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的优势。

在当前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网络教学具有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交互性等特点,为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协作式教学模式为例,它有很多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

1、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创新教育的阻力,人们迫切需要按照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讨论式、交谈式等教学方法,改变教师讲得过多、过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留足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从网络教学的特征来看,协作学习能够通过协商、讨论等方式集思广益,便于学生了解他人的观点,产生观点碰撞并生成思想火花。

2、教学内容。网络教育资源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汇集世界各地先进学校、研究所、图书馆等各种信息的庞大资料库,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和获取当今科学技术的动态信息。学生能过协作式学习共享教育资源,互相交流,开拓知识视野,丰富学习内容。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并辅之以时间倒置、时空踊跃等呈现方式。为需求各异的学生获取信息提供方便,极大地满足他们激发动机、体验感知、领会创新、交流巩固等认识要求,开拓学生思路,令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引发创新火花。

4、教学中的交互方式。协作式教学模式可以产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资源之间的交互,这些交互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上的认知动机,发挥认知的主体作用,自主选择所需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易于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与调整。

5、师生关系及角色转换。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选择与自己兴趣、需要相关的内容进行独立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隐性化的。因此,学生敢讲当面不能讲的真心话,教师亦然。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倾心交流,没有任何心理隔阂,真正实现师生心灵上的“零距离”的接触。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心理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最佳情境,有利于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表现自我,尽显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多方面的潜能。

四、协作式教学模式中的评价要素

1、教学目标的评价

在重视学科基础知识、能力评价的同时,运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强调如下几项能力的目标设计和实施的评价。

信息能力:信息的搜集、运用、加工、筛选、传递能力(包括主题浏览技能、交流技能、沟通技能、信息发布技能、网络参与技能等)。

自主探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习内容、空间,丰富想象力、创造力。

协作交流能力:利用网络优势增强协作交流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协作交流品质。充分运用网络进行人机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教学目标的评价还应注意是否体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由于学生学科学习基础和运用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实际,具有一定的弹性、灵活性。

2、学习方式的评价

网络环境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有利的条件。要真正做到:从“知识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从单纯“理解型”转变为“实践活动型”。

协作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的评价,要强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参与状态(主动性、全员性);利用网络优势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过程。例如:学会浏览,学会选择,学会发现重点、难点;学会新旧知识的对比、迁移、利用网络资源在学好教材基础上拓展学习。包括预习、练习、复习及实践活动。

探究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自主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网络资源启迪思维,体现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创造性;在认真学习教材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筛选信息,并加以归类、整理,分析、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养成良好合作品质;创设网络环境下新型的互助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完成目标的学习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充分体现网络信息交流的优势。

3、学科教学特点的评价

由于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及教材的不同,运用网络环境有很大差异。既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又要从实际出发。不是任何教材都适用于网络教学。特别是文科及艺术科更有其特殊性。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及其教学规律。

例如:语文科: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实践,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

英语科:重视听说能力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词汇的记忆、积累和运用。

美术科:重视美术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爱美、审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动和创新能力。

4、教师主导作用的评价

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师如何发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学评价要注重教师如何充分运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原有合作学习方式协作交流,又要运用网络环境优势拓宽协作学习渠道,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和谐、合作的良好局面。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调控能力必须到位。要协调好:(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2)网络资源和教材的关系;(3)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的媒体的关系;(4)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延伸的关系;(5)面向全体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关系。

5、教学课件、学习资源的设计、运用的评价

教学课件、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和教学设计同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有利于:(1)促进学生提高整体学习素质。改变只局限在认知领域的功能,要有助于知识与能力、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各方面都得到发展。(2)促进自主、探究学习。改变变相的灌输,过于着重呈现知识结论。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选择,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学习。(3)促进合作学习。运用网络优势,提供更宽广的合作学习的渠道和空间。(4)促进学习的拓展延伸。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辟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学好教材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丰富、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和保障,协作式教学模式是实践探索的各种模式之一,它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于镇、刘兵《网络教学中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考》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10.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十

马雪鸿 刘宇新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根据北京市教研中心的统计,全市中学计算机拥有量已达到校均72台。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不但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方法的作用,而且也起到改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观念的作用。应当承认,信息技术正 在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相对于数理化等自然学科,语文学科运用 信息技术则显得滞后。似乎语文教师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没有讲不清楚、教不明白的内容。其实,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随着教学手段的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同样遇到了信息技术 的挑战。为了了解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状况,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我们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250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6份。通过调查,我们

对北京市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下面陈述我们的调查与思考,以求教于语文界同仁。

一、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

第1题:您是否已按规定要求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结果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有15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1.3%;未通过的有62人,占

28.7%。

这表明,在我市中学语文教师中,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的教师已为数不少。随着我市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深入展开,全市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将熟练掌握计算机。这就为信息技术 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2题:您应用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见表一)

调查显示,语文教师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于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及进行课堂演示。这正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师备课文字量比较大,用计算机无疑可以提供诸多方 便。语文教学,尤其是涉及到“形象”的内容,用计算机将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无疑 会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从表1中可以看出,也有一些教师在利用计算机收集、管理教育教学材料,甚至利

用计算机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这表明,语文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方面,也正在从文字处理、形象展示,向教学信息库和学习模式变革的方向发展。

第3题:您应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经常用”的有31人,占

14.35%;“偶尔用”的有118人,占54.63%;“不曾用”的有67人,占31.02%。

统计显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不够普遍,不够自觉。这里有计算机硬件 配置和软件开发不配套的问题,但也存在教师不知道怎样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的问题。

第4题:您应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回答“一般教学内容”的有46人,占21.3%;回答“难点”的有19人,占8.8%;回答

“重点”的有22人,占10.19%;回答“重点与难点”的有129人,占59.71%。

统计显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但是,从统计中也可以看到有21.3%的教师使用计算机只是为了解决“一般教学内容”,这 一方面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尚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有效功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教学中使 用计算机有“为用而用”的倾向。

第5题:您应用的主要教学软件的来源情况?(见表二)

从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通过自制、网上下载和其他方式获取软件的占7315%。这说明“商品软件”还相对滞后。而教师自制或找来软件,固然有针对性强的一面,但是有 时又无法保证软件的质量,而且还给教师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第6题:您能否自制教学软件?

回答“能自制软件”的有85人,占39.35%;回答“不能自制软件”的有131人,占60.6 5%。

可见,有一部分教师具备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但多数教师仍需要使用现成的软件。如 果不能及时提供一定数量的、可用性较强的软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会受到限 制。

第7题:您经常运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是什么?(见表三)

目前,在语文课堂上,主要是由教师操作演示。这说明计算机的使用仍然是以单向交流 为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尚未形成。计算机在语文课中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第8题:您认为制约计算机应用,亟须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见表四)

统计显示,制约计算机教学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软件不适用”。解决“软件”问题,已 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的前提条件。

二、分析与思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仍存在着 一定的问题。有利的条件是:第一,计算机的硬件配备已基本到位,能够保证一般的教学需 求;第二,大部分教师已经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第三,计算机语文教学软件开发有了一定成果。例如,目前就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利华公司、清 华同方公司等开发的语文教学软件,以及广大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第四,随着新的教学理 念的出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转 变观念、改革教法中不由自主地、必然地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 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基本模式有哪几种。

其实,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首先要弄清二者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结合,也就是二者结合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依据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学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保证训练 学生具备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人文性”则要求语文教学在增加学生文化积累、形成健 康人格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第一条原则就是要保证中学语文 教学按照自身学科性质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文学形 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艺术价值。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二条原则,就 是要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这对促进 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又不能用计算机来替代学生的想像。所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作用,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三条原则,就是信息技术的 使用要能够适应并与多种教学形式自然结合,而且对于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四条原则,就是要建立在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接受的程度、及其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 就,更不能搞命令式。

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模式,就目前而言,我们提出以下五种。

第一种,信息选择模式。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组织 和呈现。例如,有位教师讲《林黛玉进贾府》。在分析王熙凤外貌描写时,教师用计算机为 学生提供相应的分析文章和评价意见;在分析贾宝玉性格特征时,又提供一组文章;同样,在分析作品语言和作品主题时,也都相应地提供一组文章。建立信息库,在教学时从中选取 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这是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第二种,形象演示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演示作品中的形象。例如,有位教师讲授曹禺的《雷雨》,用多媒体播放人民艺术剧院创作 的话剧《雷雨》。学生将剧本《雷雨》与话剧《雷雨》相比较,把文字变成了形象,这样对 理解剧本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又如,有位教师讲授《死海不死》,文中写到死海的形成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自制了“死海形成原因”的软件,演示给学生看,这种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相关的文字内容。

第三种,师生交互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师生共同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一般应当是师生 各自拥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可以两人拥有一台。这种模式适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例如,有位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史记·鸿门宴》。教师和学生都带上耳机,教师在主控台发出 信息,学生利用本课的学习软件与教师交流。比如,教师提问文中“臣活之”的“活”的意 义和用法,学生就点开这个字,于是关于“活”字的各种义项、用法、例句及相关解释一并 出现,学生可以从中进行选择,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利用主控台随意与某个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和全体学生进行交流。采用这种模式,是把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与学生自主 学习、师生交流结合在一起。

第四种,练习指导模式。针对教学中的某个内容,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例如,有位教 师讲授如何鉴赏诗歌。教师先展示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明确命题人的命题 思路;然后,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将学生回答这类题目时出现的问题逐一罗列,指导学生 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最后,再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让学生练习。这种模式,训练强度大,针对性强,比教师在课堂上凭嘴说、发练习题要省时省力,效率明显提高。

第五种,网络学习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学习已成为可能。然而,在现有条件下,使用较多的是局域网。例如,有位教师利用局域网教授《死海不死》。教师 自建一个主页,内容包括:与死海相关的图片,与死海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师以此作为学生 讨论研究的资料库。课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网上去寻找答案。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搜索 因特网上有关的网址,可以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给专家发电子邮件求教。可 以说,网络学习模式是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但要使这种学习模式得到推广普及,还需要些时日。

11.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因为其大量开放的资源及便捷的交互功能,能够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它是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与沟通平台,包括课程制作、网上备课、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在线交流、作业提交、在线学习、网上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全面支持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美国有3000余所大学,都建立了正式的校园网站,近95%的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在网上为学习者提供网上课程、在线课程注册、网上杂志、参考资料、在线交流等服务,并且有近400所高校提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基本覆盖了大学和学院的所有专业学科,已基本完成传统教学向基于数字化平台教学的转变。在国外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可利用资源,在各国一些大城市,一般都提供公共的学习平台供市民学习,以OPEN的形式免费开放。

那么聚焦中国,我国的校园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十分重视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在1999年转发了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积极意义

现代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影响非常大。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两种模式融合在一起,吸收传统课堂教学之长,发挥网络教学的优点,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方便学习者学习。可见,在高校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效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应用和信息道德,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举全力开展网络教学,既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的集成,又是注重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现代化人才。

2.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网络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网络上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地、及时地更新,就像是一个通向无限知识海洋的窗口,总能给学习者带来新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网络信息还能够提供课堂上不能形象表达的知识,提供比教材和其他媒介更丰富、更新颖的知识,与真实、有趣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涉猎更多知识的兴趣。

3.有利于创新教育教学结构

多年来我们提倡教学改革,更多的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涉及甚少。教学模式改革的缺乏,对于调整教学结构不利。开展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课堂延伸到网络,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充分互动,大大突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的观念,有利于教育教学结构创新。

4.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后,可以方便学生在任何有网络接入的地点不限时地学习,极大地消除学习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必再担心因没有听懂或忘记教师所讲而影响学习效果,可以在任何时间反复点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学习效果。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学生可以听到许多不同教师对相关课程的讲解,可以有效摒除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个别老师的授课而放弃学习的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可更好地汇集和管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广泛且便捷的信息资源平台,使其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参考内容,同行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学经验。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对教师的信息进行汇总,教师在线与学生互动,提交批改作业,等等,及时发布校内新闻和通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三、网络教学平台可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和学提供了便利,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提高。

1.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习者的积极性,确立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技术上沿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实现性和易操作性,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2.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资源缺乏的普通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在一些通用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上采取向其他院校乃至国外高校购买或协作开发等办法,使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国外一流高校、一流教授的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本校教师水平提高和整体办学实力增强。

3.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传统“班级授课”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扩大学生自主学习途径,提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4.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学和互动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师生可以通过留言、发帖和回帖等方式表达对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学生有了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晓云.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与展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12.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篇十二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钳工作业被机械替代。但是,某些最精密的样板、量具等零部件的制造仍需要靠钳工完成。在单件小批生产、修配工作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因此,钳工仍然是机械加工制造企业急需的人才。钳工技能是高等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而钳工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目前,高等专科学校的钳工教学普遍存在授课内容陈旧、钳工实训不成体系、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高等专科学校机械专业钳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现状,本文将主要探究如何提高钳工的教学质量。

1 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的任务、要求和基本内容

首先,明确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的任务。钳工课程是一门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使学生掌握主要的钳工加工方法和工艺,掌握钳工工作台、台虎钳、砂轮机、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等常用钳工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巩固理论课程中所学的机械制图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内容编制钳工工艺并独立完成工件加工的能力。通过钳工实训,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勤俭节约的职业素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

其次,介绍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建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了解钳工技能在机械制造与维修中的作用和必要性。第三,掌握锉刀等加工工具和游标卡尺、角尺等常用钳工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攻丝等钳工基本操作方法。第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加工工艺,并使用常用工具和量具制作有一定精度要求的工件。

最后,介绍钳工教学的基本内容。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钳工课程基本可分为入门知识、测量、平面划线、锯割、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和综合练习八部分内容。在入门知识部分,要向学生介绍钳工的主要加工任务、钳工的定义及分类,还要带领学生参观钳工实习场地,让学生了解台虎钳的拆装和保养方面的知识。在测量教学部分,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及维护游标卡尺、角尺、塞尺、千分尺、万能角尺等钳工常用测量工具,还要教学生定位块测量、燕尾配合测量的方法。平面划线教学分为平面划线的方法、基准的选择、划线工具的使用和模板的划线加工四部分内容。

2 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钳工实训作业环境差,学生对钳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钳工实习一般在车间进行,周围环境的噪声较大,对学生的体能消耗较大,导致学生容易疲劳。钳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钳工技能掌握难度较大,初学者容易出现锯缝歪斜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加之钳工加工效率低,一天完不成一个工件加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烦躁情绪。此外,钳工教学模式陈旧。比如钳工操作课,钳工老师一般首先讲解操作要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展身手的愿望。如果一开始钳工老师就用优美娴熟的钳工操作向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感受到钳工操作的魅力,然后再讲解钳工操作的要点,想必学生对钳工的学习态度会有很大改观。

当前,高等专科学校的钳工实训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在高等专科学校的钳工教学大都注重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但在钳工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检验与完善方面做得并不十分到位。在普遍要求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包括钳工课程在内的大部分学科的教学学时被一再压缩,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检验钳工教学效果的工考环节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工考环节是钳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考能够检验学生钳工技能的掌握情况,暴露出知识体系的不足,从而根据不同情况安排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在针对性学习后再安排工考,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直到学生真正完全掌握钳工技能。

3 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第一,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钳工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钳工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钳工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钳工生产经验。高等专科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让钳工教师到一线生产企业中顶岗实习,将扎实的理论应用到生产中,不仅能提高钳工操作专业素质,也能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第二,积极探索钳工教学方法是提高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质量的保证。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进行钳工理论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传统的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学生对钳工生产的认识较少,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采用实物教学的方式能使理论教学更加形象与直观,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高钳工理论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第三,建设完备的、科学合理的钳工实训体系是提高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质量途径。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岗位能力是钳工人才培养的核心。钳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机械图纸阅读能力和工艺分析能力是钳工生产的基础,非大量的实践操作不能培养出优秀的钳工人才。钳工实训体系应由入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定向技能教学三部分组成。在入门教学阶段,主要熟悉基本钳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基本技能教学阶段掌握錾削、划线、刮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铰孔、研磨、弯曲、粘接、攻丝、套丝等基本钳工技能。在定向技能教学阶段,主要训练模具钳工、装配钳工、修理钳工等专业钳工技能。在这样的钳工实训体系下,学生能掌握牢固的钳工技能,从而能够保证钳工教学质量的稳定。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钳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因此,提高钳工教学的质量对培养高素质的钳工人才极为重要。本文在介绍钳工教学的任务、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针对钳工教学中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高等专科学校钳工教学质量的措施,以期对高素质钳工人才的培养和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学军.“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钳工教学中的探索——以中职学校为例[J].科技信息,2012,(3):370.

[2]闻建兴.项目式课题在中职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2,(11):167-169.

[3]韦敏平.钳工实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139-140.

[4]刘相华.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2,(81):116-117.

[5]高金华.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研究与实施[J].新课程学习,2013,(7):172-173.

13.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十三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政治、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中职生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而当前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实际运用能力极差。这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问题,也是教师该反思一下自身教学方法的问题。当前英语教学实际存在诸多急待改进的地方。针对目前各地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脱离实际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中职英语教学的正确走向。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应当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和专业实际,不断地更新、发展。现就当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来谈谈几点教学思考:

一、对当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的转变与调整,中职学校迎来了蓬勃发展。伴随着全国各地中职学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系列中职学生的学习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英语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

从每年的夏季招生我们都知道,选择上职业学校的这一部分学生主要就是为了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他们认为学不学文化课无所谓,再加上初中时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就更没有兴趣学了;更有甚者彻底就不学,说早知道要学文化课就不来上职业学校了。在他们看来学文化课是上普高考大学的事,上职业学校只要把专业技术学好就够了。殊不知每门课程之间都是相通的,学电工电子要用到数学知识,学计算机要用到英语知识,平时打个欠条写封信写张请假条等要用到语文应用文写作知识。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专毕业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和深造提供契机。

(二)受以往自身学习状况的影响英语基础太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很多一部分学生初中时英语基础就太薄弱,甚至大面积空白,以致现在听不懂英语课,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睡觉、思想开小差、看其他书籍等等。学生们反映说,“老师我们也想学可就是听不懂啊!”“看到英语我头都晕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已走进了死胡同,到了让他们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让老师头疼的地步。

(三)一少部分同学基础可以学习态度也端正,但学习方法不合理,进步较小,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差。

(四)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五)有些学生特别是差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抱有“破罐子破摔”思想。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对教师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反思

目前大专院校、高中的不断扩招使得处于两者夹缝中生存的各中职学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大部分属于自费分数线都未达到、双基均差的落榜学生(经过普通高中或其他分数要求较高的私立高中层层筛选剩下的,或是被父母强逼来上学的);还有部分是农村家庭贫困上不起高中的学生。在毕业招聘面试中很大部分学生连简单的英语面试一点听不懂,简单的英语单词factory, manager等的意思都翻译不了,更有甚者连二十六个英语字母都写不全。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采取对策,以适应实际的需要。在实践中,我们中职英语教师教授的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和就业实践联系不大,且讲授的过深过难,过于强调语法、词组等机械记忆的纯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欠缺妥当。这对本来基础就差的学生无疑为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教师觉得也不是很得心应手,虽然也认真备课上课了,一堂课下来累得不轻,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

问题主要出在什么地方呢?作为中职英语教学工作者,只有深刻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职学生这一主体,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现实,才能恰当地、正确地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生相比,大体有以下特点: ①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理论上讲,中职学生上职校是为了更好地择业、就业的,因而他们往往就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认为只要专业学好了就行文化学不学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是迫于学校课程的规定,所以,在英语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经常穿插专业词汇,cpu(车床)-【电子计算机专业】, car maintaintenance(汽车保养)【汽车维修专业】, electronics(电子学科)【电子专业】等,英语应用文写作,英文履历表填写等;在课堂内容教授上,补充贴近当今学生活且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努力使课堂不枯燥乏味。以此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②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大多中职学生都是普通高中落榜进入中职学校的。他们文化课成绩极差,特别是英语基础极差的学生,有个别学生甚至英语中考成绩是个位数。虽然中职学校的教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注意不到这一点。于他们常常会不顾实际地用相对过难的内容去给他们讲课,导致他们进入“不懂不学、不学不会、不会就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今年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在我上第一堂英语课讲音标时全班就有80%以上说不会音标,音标是学习英语单词读音必须要掌握的,面对此景我只得从头把48个音标细讲并带读。我们不能把我们这些中职学生当作是

一个已学了三年的senior student 来对待,我们要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实际。③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与普高学生很不相同。

大部分普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为进一步的学习英语打下基础,也就是说,他们是为高考和今后深造服务的。因而,大部分普高学生对待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一种义务感、紧迫感、责任感。他们的英语学习相对而言就会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则不同,他们不是为今后的学习而学习的,他们完全是冲着一个饭碗而来的,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是以是否对这个饭碗有用衡量的,他们学英语就是他们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学习的需要。

④中职学生也有自己学习英语的优势和长处,有自己可以挖掘的潜力。中职学生虽然英语基础普遍很差、底子很薄、学习英语效率很低,但他们也有许多普高学生所不具有的优势。例如,中职学生对与参与动手、动口的表演活动欲望很强,对集体行动反映积极。这些优点为他们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三.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有很多老师认为,只有进行“应试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考好试,进行“素质教育”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应考,他们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互对立的。所谓“应试教育”,就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学,即考什么就教什么,采取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只放在“有希望”的学生身上。而“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培养学生技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被老师公平对待。

事实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相互对立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发展不好都会影响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比如说,一些省份不考听力,如果老师也不重视听力的话,这样肯定会影响其它几个方面的发展。无论是强调某一个(几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几个)方面,英语的学习都会是“畸形”。至于只重视一部分“有希望”的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其带来的后果就更严重了。这样会让学生心目中从小就蒙上一块不公平的阴影,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当然,要消灭这种现象,必须从根源着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常常听很多老师无奈地说学生基础太差没办法教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应该停止那些对学生的抱怨,耐心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仔细研究、探讨合适的教法。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通过机械和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开展英语角活动、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小组讨论、辩论、游戏、以及角色扮演、讲故事等等,把教与学进行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采用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能基本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

(一)走进中职学生(差生)的心,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情谊

学生进入中专学习时,外语已学两三年,数次考试(包括中考)中的接连失败、初中英语老师的冷眼相待致使他们对外语已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自卑想法。不仅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就连待人接物的自信心都不足。所以,这些孩子就如同掉进了冰窖,心理上极度“冰冷”。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只要从头来一步一个脚印会学好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只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逐个击破。我们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节课中间的时间、课外辅导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同他们聊天,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位学生,他的英语基础并不好,但朗读水平很不错,我上课表扬他音质很好,读起英文文章来颇有播音主持的韵味,鼓励他多读英文,早自习让他常领全班同学读,大大地增强了他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现在他很爱学英语,成绩也大有长进。(二)学会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中职学生在自我纪律约束和英语学习自主方面自觉性都很差,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中职学生在初中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初中教师也认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累赘”。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挫折感,有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们应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当我看见学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我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地叫抄作业的学生站起来口头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品尝品尝成就感。有些学生反应的慢点,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我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有时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更多例句解释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无数事实证明,中职生有懒惰的一面,也有积极的另一面;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也有若渴的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十六、十七岁的孩子,在自身学习自卑的心理阴影下,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夯实基本功,增强内功,创设愉悦课堂.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用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来提高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就是英语的特点,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学习不主动,怕动脑、怕张嘴。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认为整天叽哩哇啦的读啊,记啊太机械、枯燥,还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就进入了梦乡——英语课成了催眠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加强内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我们教师应尽量做到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暂时间达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们可以常结合课文讲些有趣的小故事、介绍英美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听听英文歌曲等。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四.对改革传统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反思 1.关于教材的问题

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多数师生普遍认为教材偏难。就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掌握得很好。到底应该怎样处理才恰当,我想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内容。这应该是我们的共识。比如说,单词不一定要求学生都去记、有些活动不一定都要开展。总之,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话,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基础文化素质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书”,造成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性太强,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过分侧重机械记忆,丧失自学能力,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现用中职学校英语教材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情况,没有能够突出交际性原则和专业实用性原则,其设计应不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及具体专业的就业需求。在教材内容的改革上应本着实用性的原则,采用实用性的内容,增加一些与专业有关,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文面试口语、旅游、宾馆服务英语等。这样才能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切合生产、学习的实际,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成为中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2.关于教法的问题

目前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运用“语言点”教学法,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语法学习。没有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项任务,从而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工具”。常常听到老师抱怨:才讲的语言点学生又忘了,这个语言点讲过多少遍,结果还是记不住。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讲得太多,学生无法全部记住。有时语言点多达几十个,而且好多语言点都是来自字典、资料,甚至连我们老师也无法记住,怎么可能要求学生记住呢?毕竟学生要学的不只是英语一门功课。另一方面,学了之后不用。老师讲解之后,只作为语言点来研究,而没有带头去运用它。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战场,不通过听、说、读、译来巩固效果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在其教学理念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中职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基础上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任务活动的设计在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 篇十四

对提高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张立今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5期

[摘要]系部教学质量评估是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评估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开展这项工作,可以建立健全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系部教学质量评估有效性

[作者简介]张立今(1954-),男,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安徽淮北2350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107-03

一、创新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改进和创新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推动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在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创新过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遵循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形成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评估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做到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把握关键,这是提高系部教学质量评估有效性的唯一正确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系部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关键在于形成一个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而系部教学质量评估作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这样的长效机制则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系部教学质量评估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其评估方案、体系、方法和制度等,都是在学习和借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形成的,在评估的内容、体系、方法和制度等方面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评估功能、目标的有效实现。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促进系部教学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必须加强系部教学质量评估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来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评估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调动广大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目前评估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者和评估者有着极大的热情,而教师却处于被动状态,有的甚至采取

消极乃至抵触的态度,使得教学评估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甚至对评估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评估是针对自己的,造成个别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导致只有教学管理人员及少数教师参与评估工作,其制定的指标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效果。同时,由于有些教师对评估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也影响到评估工作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为此,评估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广大教师对评估工作的认识水平,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把评估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与教师晋职、晋级和奖励挂钩,提高教学评估在教师职务晋升和工资分配中的分量,从而提高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热情;第三,评估者也应从被评估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分析教师的处境和角色地位,站在被评者的立场对评估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尽可能详细的客观描述,从善意的角度进行“会诊”,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设性意见,从而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我院曾进行了两次系部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通过总结这两次评估工作,我们体会到,开展系部教学质量评估,首先要明确科学的“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的具体内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没有这个前提,评估就可能是盲目的、低效的。我们认为,“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的内涵及其评估标准应和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相衔接,涵盖教学指导思想、管理能力、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及课程、产学合作、师资队伍、运行过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评估结果可以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标准。具体指标信息如P108表:

四、加强对系部教学管理能力的评估

教学管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系部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对系部教学管理能力的评估是整个评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系部教学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其管理活动是否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系部教学管理能力主要指:对教学宏观和微观情况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对教师工作进行公平评价的能力、对教学行为快速的直觉判断能力、对教学管理的科学决策能力、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能力,以及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的恰当的政治智慧。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管理对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必然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的系部管理者,由于其知识结构陈旧,主动接受新信息有限,缺乏创新意识,整个教学管理工作显得较为古板。比如,教学理念落后,仍然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虽然在口头上也在讲创新,但是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基本上无法真正激励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更谈不上探索崭新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来看,系部的教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思维,依然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上,存在片面性,管理缺乏辨证思维及系统论的思想。在判断和分析教学活动时,往往局限于事件的某一方面,对事物整体的把握能力还比较弱,也缺乏对组成事物各因素的系统分析能力。例如,在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往往只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培养的评价,特别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职业

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不能对教师的课程建设进行科学评估。在处理教学事故时,只注意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很少考虑间接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很多情况下,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管理倾向。因此,在评估中,必须通过典型的系部管理案例分析和广泛的问卷调查,对系部管理者的教育教学思想、创新能力、凝聚力、亲和力、科学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通过考察促进系部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

五、要高度重视教研室工作的评估与改进

教研室是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中最基层的单位,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承担着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和科研任务;直接面对学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实施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培养等工作。教研室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教研室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教研室是系部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对象,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教研室工作也是系部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对象。教研室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对教研室的评估是系部教学质量评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评估环节,为此应该建立教研室设置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教研室等级评定办法和奖惩制度,以此来引导、规范、约束教研室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能够综合反映教学质量的状况,必须以优良的教学质量为最高标准,并从主要的教学环节去衡量和评估,强化过程管理。教学档案是系部教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各项评估最直接、最原始的凭证。教研室的教学资料建设与归档,是专业教研室最基础的工作,是各个教学环节工作执行的重要依据和真实记载,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实习大纲及指导书、试题(卷)、总结、活动记录以及各种参考资料等等。如果教研室一级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各种原始的、反映教研室工作过程的材料都保存好了,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此,应通过评估促进教研室基础工作和教学质量管理的改进。

六、要重视对实践教学的评估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高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由高职教学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必须把实践教学评估作为系部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研究。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有明显的差别,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坚持以过程评估、动态评估为主。

实践教学是教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实验实习、教学实习、毕业(课程设计)实习或称为生产实习三种实习类型,以及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共同构成,这些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教学理论,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要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并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使各种评估过程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通过评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由诸多相关因素组成,要准确地反映其客观现状,必须科学、客观、全面、系统地设置评价指标和量化值,各项指标不仅要互容,也要做到相对独立,这样才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目标的要求,既不冲突,也不重复,评估指标要尽可能全面,但是也要突出重点。评估方法也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七、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工作的评估

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工作的评估,绝不单是对某位教师某门课程的评价,而是对系部教学质量进行检验的一个缩影,归根结底是为系部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其身份十分特殊,一方面,他们要求高等教育为其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因此,学生是质量要求的主体。但另一方面,学生本人由于受知识、经验、信息等因素的限制,又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对教育服务的需求程度及水平,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就业进行跟踪来检测学生、市场、社会等教育消费者对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满意度,以此来加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适应性。

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那么,教学质量评估社会化也应是高职教育发挥和增强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客观要求,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行动。因此,从宏观上讲,教学质量评估也应考虑社会化因素,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就业跟踪调查,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把脉市场需求,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这是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提高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新的切入点。

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评估,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检查评价系部是否组织专人,深入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搜集和整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根据工作体会和自身发展需要,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实习内容、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评估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和建议。

八、要注意不断创新系部教学质量评估方法

1.评估主体要创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系部教学质量评估,主要是由领导、专家主导的评估,虽然领导、专家和督导组成员的评估能力较强,但由于种种因素,也可能对评估产生负面的影响。首先是他们接触教学实际相对较少,听课时数有限,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了解不全面,同时,督导组的教师毕竟受其专业学科领域的限制、实践教学能力的局限等,不可能对所评估的每门课都熟悉,不可能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知识的前沿性程度等,都

做出准确的评估。而且他们有可能对符合自己教学风格、思维模式的教师给予高于其实际值的评价。其次,情感因素也会影响评估的真实成绩,可能使结果产生偏差。再次,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的心理因素影响评估,如功利主义的评估观,使得评估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评估者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裁判员,甚至是法官的角色,评估者似乎有决定被评估者命运的权力,若评估者再滥用这种权力,就会人为地拉大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严重影响评估的效果,干扰教学工作。因此,在评估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控,首先是评估者应该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那种过分强调选拔和淘汰作用的“分等”评估,从提高教学质量的态度出发,不带个人的感情色彩,公正地进行评估。其次,要重视选择校外的同行专家参与评估,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困难,但是合格的校外专家是评估队伍中一种有益的、合理的补充。另外,还要建设稳定的高水平的评估专家队伍,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组建评估不同专业、课程的评估专家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家培训工作,提高专家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应明文规定,只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专家,才能正式参加评估工作,其评估工作才能令人信服。

2.评估的方式和方法要创新。科学高效的评估方式、方法是评估结果正确和合理的重要保证,评估的结果才能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具有指导性。加强评估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要规范评估程序,制定严格的评估工作规范,明确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严肃评估纪律,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公开评估过程,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开展“阳光评估”。二是要优化专家考察内容,抓住重点,减少工作量,改进考察方法,提高效率。三是将行政性评估与社会评估相结合,将定期评估与随机性评估相结合。四是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具有客观性,但教育活动是动态的过程,具有复杂性、模糊性,许多项目难以给出定量评价,需要以定性评估作为补充,这样,才能准确反映教学实际情况。五是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相结合。六是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既要重视环节的评估,又要重视最终结果的评估。七是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自评的过程,是教师按评估标准,自觉查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将成为促进和鞭策教师不断进取的力量,而他评则能使教师更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

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评估过程中,要坚持发展性评估的导向,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系部,反馈给有关教研室和有关老师,帮助他们制订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促进系部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创新、激励教师进步、激励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5课2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案下一篇:信阳中考志愿填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