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妥善应对网络舆情(共1篇)
1.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妥善应对网络舆情 篇一
积极应对组工网络舆情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当前,正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互联网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彻底改变了人们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方式,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如何尽快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不断提升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着力营造良好的组工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重要新课题和迫切新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社会公信力,树立组织部门公道正派、清明廉洁的社会形象。
一、网络舆情及组工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较之传统舆情,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多元性。传统的信息主要是借助纸质媒体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单向传输的。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直接地通过BBS、新闻跟贴和博客(blog)、微博(micro blog)等方式发布,而且信息受众可以即时予以回应,进行信息互享互动。如果说传统信息面对的是一个“点”或互不关联的多个“点”,而网络信息面对的是一个“场”。二是即时性。传统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指向明确,过程较长。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非常短暂,受众可以即时接收。因此热点信息的传播呈发散式、几何级数的增长,一旦扩散,很难遏止。三是宠杂性。通过传统的信息渠道传递的信息真实性较强。网络信息由于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显得宠大而复杂,既有基于事实的客观准确的信息,也有出于发泄情绪而散布的偏激、片面、失真的信息;既有积极健康的信息,也有消极低俗的信息。四是隐蔽性。传 1
统的信息,责任主体明确。互联网上信息,很难知道信息发布者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经过网络反复转载过后,信息源头更难查找。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与党员、干部、群众关系密切。组织工作的一些内容,容易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组工网络舆情与其他网络舆情相比,又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是更具敏感性。组织部门的工作内容,社会关注度高,在群众心目中,又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组织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在网上引发猜测和议论。二是更具针对性。关于组织工作的网络舆论,往往由具体事例引发,针对性很强,褒贬分明,矛盾尖锐,如果延误应对时机,容易在更大范围内扩散。三是更具集中性。组工网络舆情,在时间上有明显的集中性。每当招录公务员、选拔调整干部、基层党组织换届、发展党员等工作集中开展时,往往就是网络舆情容易发生的时期。
二、灌南县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开展情况
组工网络舆情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在组工网络舆情应对方面,还没有现成的工作经验和成熟的工作机制可以借鉴运用。我们主动而为,积极探索,在组工网络舆情应对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种人人关注组工舆情的氛围。注重加强对组工干部应对组工舆情重要性的教育,9月4日,邀请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王兴亚来我县开设“现代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专题讲座,所有组工干部与全县6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并购入《赢得互联网“大考”》一书作为组工干部读书活动自学教材。现在,部内基本形成了“人人都是组工网络舆情观察员、信息员”的认识,组工干部基本上都形成了上班后打开电脑上几大门户网站了解网络热点事件的习惯,并做到不传播散布空穴之风,不参与网上无聊话题讨论,对热点事件,必要 2
时能以组织干部高度的政治觉悟,公正鲜明地发表自己观点,正确引导舆论。
二是初步形成了一支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队伍。成立了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组织部长负总责、分管部长抓落实,干监科、办公室、调研科抽出三名政治素质强、思想作风好、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实的组工干部作为专职网络舆情信息员,负责发布组工信息、撰写网评文章、回应网络质询,并认真分析研究网络舆情的新动态,为领导决策参考提供合理化建议。其他科室组工干部和乡镇组织委员为兼职舆情信息员,关注舆情热点,及时进行汇报沟通。9月初,“人民网”上出现有关堆沟港换届选举问题的贴子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掌握了信息,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了解释说明,事态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初步搭建了组工信息发布平台。紧跟网络发展形势,畅通党员群众诉求通道。开通了《灌南党建》网站,及时发布公务员招考、后备干部推荐、干部考察公示等不涉及保密内容、群众高度关注的信息。在网站上开设“部长信箱”,广泛收集广大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由专人进行分类处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此外,还开通了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和干部监督举报电话。今年上半年,通过“部长信箱”办理信访件4起,通过举报电话办理信访件10起,办结率达100%。
四是初步建立了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建立了组工信息发布制度。对重要的不涉及保密事项的组织工作部署,及时在“灌南在线”、“灌南党建”上予以公开。在网上发布的信息,由职能科室负责起草,分管领导审核把关,电教中心统一发布,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了舆情应对联动机制。加大与网民的互动,对网络舆论,积极地予 3
以回应引导,在沟通中赢得理解与信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加强协作,共享网络舆情资源,共同做好网络有关信息的核实查处工作。在9月份村党组织集中换届期间,我们专门联合纪检监察部门成立了监督组,并指定专人关注换届选举期间的网络舆情,每天登录百度灌南吧不少于两次,每天在百度中进行关于换届选举的关键词搜索不少于两次,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查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期间,全县没有出现到市里上访现象。
三、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组工网络舆情应对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组织工作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有的同志认为不该管,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网络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的同志认为管不了,认为互联网是汪洋大海,应对网络舆情无从下手,防不胜防,投入很大,可能收效甚微,没有意识到,只要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高组织部门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为各项组织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队伍还不够精干。应对网络舆情的队伍角色还不够丰富,缺少精细化的角色定位和分工,“观察员”、“值班员”多,“了望哨”、“分析师”少,不缺少关注的责任和热情,缺少对网络舆情的提前预判和理性分析。队伍培训跟进不够,还没有形成与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工作 4
理念和业务知识,还存在以“小米加步枪”打现代化战争的情况,以及“堵、捂、盖、删”等简单落后的应对方法。队伍架构还不够合理,还没有实现从组织部门内部到外部的有效延伸和有机整合。
三是措施还不够有效。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常态化建设不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预案,发生网络舆情,仓促上阵,匆忙应对,工作的被动性、随意性大,影响应对工作的实际效果。应对工作针对性不强,应对方法不够灵活丰富,还不能根据事件性质和群体特点的不同,制定科学、具体的应对方法。部门之间,沟通与交流不够充分,缺少演练与磨合,在协同应对中,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机制还不够健全。在组织保障、工作流程、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地予以健全完善,逐步建立起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具有虚拟、开放、互动等特点,它在传播信息方面非常高效、便捷,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应对组工网络舆情工作中,我们只有切实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素养、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才能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树立起组织部门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提高思想认识,形成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新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李源潮同志指出:“作为组工干部,要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要维护党在网上的威信;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就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网上的声誉;要提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就要 5
提高干部在网上的公信度,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理念,顺应网络社会对舆情应对的要求,增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网络舆情规律、网络社会与组织工作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与研究,充分认识组织工作在网络社会生态下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并形成与之相对的工作理念,夯实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基础。
2、提升业务素养,打造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主力军
组建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评论员和信息员三支网络舆论应急队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网络发言人负责应急事件正面信息的发布,信息员负责网上舆情的搜集上报,网络舆情评论员除履行信息员职责外,还负责发帖、跟帖、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对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评论员和信息员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同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社会不同阶层知名人士等不同群体中聘请觉悟高、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同志为网络舆情信息员,构建起以组工干部为纽带,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各界齐参与的社会舆情采集工作体系,保证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群众思想动态。同时,把组织工作网络舆论应对问题作为教育培训专题课目,纳入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开设网络知识、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技巧与策略等课程,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定期对网络舆情应对干部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快速反应、及时应对、正确引导网上舆情的能力。
3、筑牢主流阵地,掌控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主动权
以打造新时期网络舆论主流阵地为落脚点,办活办好党建网站,并 6
加强与省市党建网的对接,切实增强党建网站对网民的吸引力、感染力,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宣传上占据优势地位。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主动与主要网络媒体建立沟通渠道,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据网络信息的主流。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增加工作透明度,对广泛关注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公务员招录等情况,从公告发布到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成绩公布、考察、录用等环节,都能在政府门户网和党建网上发布。开通网络推荐系统和满意度调查系统,更大程度地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听取党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讲求方式方法,增强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效性
加强对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做到“快”、“强”、“灵”:“快”,面对涉及组织工作的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不能听之任之、缺席失语,不拖延时间、消极对待,而是积极主动、迅速处理,用有说服力的事实和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力争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知情权,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化、复杂化。“强”,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后,根据相关的工作规范和纪律,充分发挥工作机制的优势,汇聚有关部门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采取得当的措施,科学、合理应对网络舆情,扭转网络舆论的不良发展态势,使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灵”,综合考虑公众在该舆情事件中的需求、利益,针对事件的不同性质和舆论主体的不同特点,灵活选择应对方法,既澄清事实,又讲究情理,力求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
5、健全体制机制,实现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常态化
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能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配齐配好所需的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组织系统外部工作资源的整 7
合,争取宣传、公安等相关部门在网络舆论应对利用特别是舆情热点搜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协助与支持,实现预案联动、队伍联动、信息联动、物资联动“四个联动”,不断提升应急能力。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处理制度,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导与专家、老干部、不同阶层资深人员、知名人士等座谈、分析、评估,筛选最重要信息,提出对策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制定网络舆情搜集上报制度,通过编发网络舆情日志、舆情专报,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和梳理,做到日常舆情定期收集一周一报、紧急舆情随时搜集即时报告、重点舆情深度挖掘专题报告。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预案,按敏感程度和影响大小,将舆情热点分为不同类别,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明确回应原则、工作流程、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舆情热点出现后,按照准确、及时、透明的原则,根据网络舆情类别和等级,及时启动应对预案。建立网络舆情应对考核制度,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纳入组织工作考核范围,每次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结束后,要对应对流程、应对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应对有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对应对不力的单位或个人予以批评,并将评估结果转换为一定的量化积分,计入整体工作考核得分中,做到权责统一,奖惩分明。
【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妥善应对网络舆情】推荐阅读: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努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08-22
怎样完善调解优先工作机制09-03
建立完善长效维稳工作机制11-08
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09-11
创新思路-完善服务-积极推进劳务派遣工作10-28
学校总务处完善管理机制工作计划09-23
县司法局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讲解09-29
关于健全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的调研报告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