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

2024-08-28

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精选10篇)

1.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 篇一

关于销售部员工提成方案和其他相关事宜

为更好的调动销售人员在酒店中发挥的实质作用和主观积极性,现将销售政策制定如下:

一、销售部(北京)员工工资底薪2000元(含养老保险),加补助500元(含养老保险金),养老保险金自行缴纳。每月15日发放工资

二、销售任务为每月餐饮5万元,客房8万元,共计13万元

三、销售人员在完成宾馆制定的销售任务后,超额部分,按3%的比例计入提成。未完成宾馆制定的销售任务,将扣除基本工资的20%.三个月未完成任务

者将免去销售员职务.(注:销售员的提成必须在钱帐两清后,方可取得。如

销售任务已完成,但账目上还存在应收未收的款项,则只能取得已收回费

用的提成)。

四、关于住房款或餐费如在当月没有结清,则务必于次月的7号前结清,如果是长期合作的旅行社可酌情顺延,但最多不能超过15号。销售人员如未

能在规定期限内将所欠房款或餐费结清,将暂停其所在岗位的销售工作,并令其及时收取欠款。直到钱帐两清方能回到本岗位继续工作。

五、销售人员考勤制度,由于销售工作有它的的特性,经常外出拜访客户,所以现要求本部门员工,早上九点前到岗打卡,晚六点后打卡下班。不迟

到,不早退,有事或外出提前打招呼。每天回到销售部将一天的事情汇总

完成销售日报。

北京前门观旗宾馆市场营销部

2011年10月19日

2.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 篇二

关键词:工程,投资,节省,效益

目前, 我国很多公司尤其是国有大、中型厂矿企业的施工项目现状是, 能构成工程的全部作为工程立项承包出去, 无论大小、只要不在日常维护维修范围之内的项目全部作为工程来立项, 其后果就是工程立项太多、投资太乱, 造成浪费。

实际上, 有好多施工项目, 企业内部职工就能施工, 以我所在的企业为例, 我单位下面设有很多的机电、通风、运输等专业区队和人员, 如果只是日常维护、维修的话, 那人员太过富足了。大致归纳起来, 能作为工程立项承包出去的施工项目无外乎以下几种, 1、大型的设备安装及土建施工项目;2、需要大型起吊设备的施工项目;3、企业内部单位接触很少的涉及高新、尖端专业的施工项目;4、井筒施工、井架、井筒装备等大型矿建施工项目;5、大型变电站、大型锅炉等特殊设备安装等需要特殊施工工艺的施工项目;相反的, 通讯、监控、管路、配电系统等小型设备的安装及改造施工项目;办公楼里的网络、电视闭路系统等等的施工项目;都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 自主施工, 并且现在的市场又是买方市场, 你买这家公司的设备, 很多公司是愿意提供免费安装服务或只要很少安装费的有偿安装调试服务, 比专门作为一个工程承包出去, 会节省很多的投资。下面举一个例子:

1、如果一个施工项目一旦作为一个工程来立项施工, 必将产生以下几种费用:设备、材料费;工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工程招议标资料费;工程施工费 (人工、劳保、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机械费等) 等等费用。

2、如果一个施工项目自主施工, 除了设备材料费外, 至于其它的费用则基本上全部省略了。

通过比较, 一目了然, 一个自己可以自主施工的项目如果作为工程承包出去的话, 将造成很大的投资浪费。

其次, 除了节省投资外, 尽可能少的将项目作为工程立项施工还带来一些其他积极的方面:

1、锻炼队伍, 提高素质;自主施工, 或在设备厂家人员指导下自行安装调试, 可以边安装边学习, 便于以后维护, 节省培训投资。

2、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由于设备是自己以后要负责维修维护的, 所以施工起来, 就能自主的自觉的保证安装质量。

3、杜绝腐败, 保护干部。很多工程都是, 一批工程上马, 一批干部倒下。尽可能少的立项工程, 可以从根本上保护干部, 杜绝腐败。

综上所述, 尽可能的少立项工程, 不仅能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锻炼队伍、提高素质、保证工程质量, 还能节省投资, 保护干部, 杜绝腐败。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委会.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 篇三

为此,印刷企业必须坚决摒弃粗放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施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其是指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实施基本要求

1.要有实施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控制能力

实施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保障精细化管理能够顺利实施。同时,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经验,不仅能够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还能科学有效地应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必须符合企业实际

很多印刷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比较热衷于引进咨询公司推出的精细化管理模型,但其实这些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印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50%的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工来完成,产品质量的控制主要依赖于员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印刷企业的特点,实施者应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以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3.要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精细化中的“细”,并不是面面俱到,越细越好,而是强调在管理时具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推行过程中要分清主次,抓住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循序渐进地推进。

实施措施和方法

1.加强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建立

目前,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和方法尚不成熟,从理念到应用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就是理念层次。所以,企业要加强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建立。只有在精细化管理被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接受、认同的情况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目标及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获得应有的管理成效。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态度、观念,解决精细化管理的意识问题是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打造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型专业人才,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专业的人才队伍能够为企业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效运转的内部工作监督、信息运行机制。印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又要兼顾印刷行业的专业性。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人才队伍既要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专业经验,又要熟悉印刷技术和工艺流程;②引进专业的管理软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内部信息处理平台,尽可能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进行快捷、方便的分析处理;③制定科学的劳动分工、用工和生产协作等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制度;④要对企业战略规划、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可行性分解,使各部门的目标和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长期战略目标形成无缝对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还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对个体计划等进行修正,最终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⑤精细化管理重在过程控制,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内部信息反馈和监督考核机制。

3.建立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和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要实行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劳动定额标准,通过有效的劳动定额标准来对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并落实到具体的员工身上。在制定标准前,应与员工充分沟通,一方面让员工了解管理者制定劳动定额标准的意图,另一方面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心甘情愿地完成既定目标。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以保障劳动定额标准的实施,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实现奖惩分明。

4.建立完整的人事风险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完整的人事风险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实施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要求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企业完整的员工人事档案,了解员工的技能水平,准确地进行定员定岗,在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上,编制员工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职责,优化业务流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建立有效的人事风险管控机制,把完整的绩效考核办法和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作为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重要的手段和保证。

4.关于中国稀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 篇四

2009年3月9日,英国泰晤士报撰文《中国掌握技术未来钥匙》,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稀土金属供应的“最大垄断国”,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1]。以这篇文章为标志,国内外众多媒体对“中国稀土”给予了极大关注。中国限制稀土生产更是引起巨大影响。

纵观国内外媒体报道,国外媒体关注的核心是中国稀土出口政策也就是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众多媒体表达了国外政府和公司对稀土稳定供应的担忧;而国内媒体则更多关注“丢失的稀土话语权”以及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稀土是否该限制出口。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2]。为此,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都采取相关措施。2010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开展以稀土为主兼及钨锡锑等矿种专项整治行动,中国稀土等矿山目前已经从400个整合为116个,违法违规勘察开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3]。2011年,国土资源部划定了首批稀土、铁矿国家规划矿区。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对稀土企业的排放、能耗总量做了详细规定,并对从事稀土生产的企业资质进行了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因此,鉴于稀土资源重要性,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大对稀土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运用多种方式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行业整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二、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

1. 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稀土矿产品价格上涨,一些地方矿山生产企业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现象经常出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主体过多、采富弃贫、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例如,中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中重稀土资源,由于管理不善,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营、集体、个人开矿一起上,都不同程度地造成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漏采弃矿压矿的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只有20%~30%[4]。

包头白云鄂博自1958年实现工业开发以来,随铁矿采出的稀土资源至今已到1 250万吨左右,其中约200万吨在采选、冶炼及堆存等过程中损失掉,损失率在15%左右,实际利用仅有120万吨左右,利用率不足10%,其余900多万吨都被排入尾矿坝内。近年来,白云鄂博矿的铁矿开采规模仍在扩大,每年附带采出约50万吨稀土矿,其中仅有5万吨左右得到利用,其余均排入尾矿坝。

2. 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

在相当长时期,中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一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中国稀土的分布决定了南北在污染问题上有所差别,北方轻稀土主要是放射性物质排放造成的污染,分布在四川和内蒙古;而南方重稀土则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云南、四川七省区。

例如,江西省赣州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错误思想影响下,稀土资源陷入乱采滥挖、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几乎县县开采,最高峰时有采矿证的矿山就达1 035个。由于技术和思想观念落后,许多开采行为“吃一半扔一半”。这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一片青山几个月后就满目疮痍,黄土一片。为保护环境,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从2003年起,赣州市全面停止了综合回收率不到50%的池浸工艺,2007年全面停止回收率不到70%的堆浸工艺,积极探索并全部采用回收率在80%以上的原地浸矿工艺。但是,业内专家指出,即使改进开采工艺,也无法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矿区地表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十分困难。

正是由于担心稀土开采、选冶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美国封存本国稀土矿而从中国进口稀土。

3. 资源性产品成本构成不完善。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矿业权投资、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总计七项费用被明确列入了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

但长期以来,中国稀土资源等资源性产品只反映了采掘、运输等开发成本,忽略了资源稀缺性、环境损害等成本,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无法体现矿产资源稀缺性,损害了国家所有者权益;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本长期外部化;生态修复成本长期被忽略;大多数矿山,特别是小矿,安全生产支出投入不足,常常因此造成事故频发。至于为企业转产所准备的费用,矿山企业层面上更是很少考虑。成本构成不完善,没有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4. 稀土走私已形成“产业链”,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在加征出口关税和削减出口配额后,稀土走私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中国战略性资源出现流失。近年来,中国稀土走私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专人分别负责采购、收货、报关,走私主要是销往日本,韩国。由于国内稀土市场报价还比较混乱,以日本需求比较多的中钇富铕矿(国内市场价约13万元/吨)为例,走私200吨货,纯利一般在4 000万元左右(含“灰色”走私费用)。在南宁海关破获的稀土走私案中,涉案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69票,约4 196吨,案值约1.09亿元,偷逃税款1 300多万元。特别是国家出口退税取消后,走私者往往报关是一种产品,实际上是另一种产品。这样,他们不仅赚了成本和出口价的差价,还赚了低税收这个钱。

然而,生产企业对稀土走私和正常出口的“一视同仁”,让更多稀土走私者铤而走险。部分稀土原产地开采企业不管出口,只负责将原料售卖给客户,至于客户买稀土用来做什么就不得而知。

5. 监控管理困难。

中国稀土资源产地大多位于边远山区,而矿产资源监管机构又大多位于城市,这给监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既得利益的驱动下,乱采滥挖的中小企业抓住这一特点,采用迂回游击战术,巧妙地避开管制。此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加之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6. 高端技术滞后,自主创新不足。

中国稀土产品产量和消费量较大,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投入不足,导致稀土应用技术含量低,跟踪仿制多,独立创新少,开发应用滞后。中国生产主要是低端的稀土产品,在高端产品方面大大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

三、政策建议

1. 完善稀土资源成本构成。

(1)政府要尽快通过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稀土矿产资源品的成本构成。国务院虽然在《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但是尚没有对稀土等资源性产品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加以具体化。因此,必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加以明确,使其法规化、制度化,强调所有从事矿产勘察和开发的市场主体必须执行,各级矿管部门有责任加以检查监督。(2)加快矿产资源税费改革的进程必须在理论上明确,矿产资源补偿费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作为财产权的实现,不是行政收费。加快调整稀土资源补偿费费率,建立与资源利用效率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3)在稀土矿产品成本构成中,重点要抓好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费用的到位。首先,必须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成本支出的责任制,矿山企业是治理、修复的出资主体;其次,要从源头上做起,坚持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建立落实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欠新账;最后,政府矿管部门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和完善环境治理的保证金制度。对不按预定要求治理矿山环境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及时处理,并通报批评。(4)科学制定稀土矿产资源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稀土矿产资源产品的成本构成,完善稀土生态补偿制度,防止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私人成本社会化。

2. 严格准入门槛,加快企业整合。

中国稀土产业企业构成上的特点是民营投资多,规模小,但数量上超国企,多年来形成了稀土企业散乱小的不利局面。众多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供大于求,这是导致中国稀土价格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稀土资源,必须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对稀土产业要素进行整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要制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的生产工艺、规模、设备、环保等标准体系。只要符合条件,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不论是地方国企还是中央企业,皆可入行;不符合条件,即使是大型国有企业,也要限期整改甚至淘汰出局。然后,要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功能,尽快出台稀土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区域稀土企业重组整合,引导稀土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整合产能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使区域稀土企业既有高度分工、又相互紧密协作,以达到优势互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稀土骨干企业规模的目的。其次,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资源流动和技术创新结合,使上下游相关企业切实在战略合作中获取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走出一条使稀土产业整体优势得到体现的新路子。最后,除了提高行业准入技术壁垒之外,还应将环保、能耗标准和技术水平等指标均加入行业执法之列,制定企业处罚制度。通过政府干预,行政立法,协会与企业配合,上级与下级政府,当地政府与当地开矿企业签责任状等多种方式,强化执法管理。对于达不到或违反行业标准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对其进行制裁。

3. 统筹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推进生产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2010年11月,商务部发出了《关于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的公告》,同时公布了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其中对申报出口配额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既有助于在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集中度,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又有助于实行严格监管,防止非法开采的稀土流入出口渠道,最终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未来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相关政策制定,要统筹考虑国内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推进企业生产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稀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应重点支持内蒙古、江西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从原料型基地向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开发基地的转变,在条件具备的其他地区重点发展稀土深加工及稀土永磁电机等应用产品。

尽管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源,但是并没有有效地扼制稀土产量的增加。因此,应探讨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其他经济手段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升级转型。

4. 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稀土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开发能力不够,产品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因此,中国稀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高起点、精产品、高质量、多品种、低能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内涵式、集约式的发展道路。稀土产业的发展动力主要依靠稀土新应用、新市场开发,也就是依靠稀土应用技术的发展来拉动。因此,稀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稀土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也是将中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

稀土企业应该从知识产权战略角度谋发展,加快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快稀土选矿和分离等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强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再生回收等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高技术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应用产品,比如高综合性能稀土贮氢合金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型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电子陶瓷、高性能稀土光学玻璃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等,并使之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链,从而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稀土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为稀土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摘要:中国不但是稀土资源大国,而且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稀土资源遭到过度和无序开采,这严重危害中国的资源安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实现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从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完善稀土资源品成本构成、强化行业管理,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稀土,管理,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占恒.中国稀土产业与科技发展的思考[EB/OL].(2011-02-17)[2011-02-25].http://www.cre-ol.com/_d271313088.htm.

[2]新华社.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N].人民日报,2011-02-17(1).

[3]王立彬.中国稀土等矿山从400个整合为116个[EB/OL].(2011-01-18)[2011-02-25].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3761102.html.

5.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 篇五

李纪珍 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主任助理,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兼职研究员。目前的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项目管理。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15个项目的研究,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5项,北京市科委软科学项目2项,企业咨询项目4项。参加过20多个项目的研究,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6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项,省市政府项目2项,企业委托咨询项目10项。

在胡锦涛总书记“中关村的发展,关键是要搭建平台,把资源整合好”的重要指示下,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即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正式成立,搭建了一个快速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工作平台。这是北京市落实中央领导指示,进行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如何能使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却是任重而道远。

本文首先回顾首都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长期对平台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对这一新启动平台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一、首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

首都的科技资源总量丰富,各类科技型企业密集分布,是引领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增长极。虽然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类似概念缺乏清晰且统一的界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政府在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与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涵盖了“平台”的各种功能,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内涵及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目前,首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织实施类型主要包括: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明确技术创新目标、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任务分工,实现产学研用合作。截至2009年底,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超过100家,成员单位超过5000家,按联盟宗旨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以产业振兴和培育为目标的联盟,如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等;二是以重大科技成果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目标的联盟,如北京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首都钢铁服务产业联盟、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三是以科技信息和基础设施的整合共享为目标的联盟,如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环渤海技术转移联盟、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等;四是以项目和资本对接为目标的联盟,如投资北京联盟、风险投资产业联盟、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等;五是以发展市政公益事业为目标的联盟,如奥运场馆体育产业联盟、北京科普基地联盟等。

(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2003年,北京市科委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背景下,设立“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旨在通过集成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的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数据和文献、科技成果、科技网络环境、人才队伍等科技资源,为首都及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基础设施支撑和相关技术服务。按照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资源整合机制的显著差异,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2008年以前,信息化和联盟化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整合资源的主要手段:一方面,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搭建了北京科学仪器协作公用网、北京技术创新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资源网、京津冀科研条件协作网、环渤海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联盟在资源汇聚和运营服务方面的机制优势,依托联盟组建了覆盖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农业、先进制造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20个条件平台试点。

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科委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移动等14家资源优势单位联合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机制上引入并授权市场化运营的专业服务机构(以下称“中介方”)经营高校、院所和企业(以下称“资源方”)的科技资源,以协议的形式明确资源方和中介方的利益分配方式,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利益共同体,发挥了市场机制在促进资源共享中的基础性作用。截至2010年底,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体系共撬动423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8万台(套)价值约110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面向企业开放。

(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技术市场作为首都科技成果转化主渠道的作用日益明显。2009年,北京技术交易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对首都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8.7%;2010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国40.4%。各类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对接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科委主持建设的北京科技成果产业化情报系统搭建起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数据平台,缩短了高校、院所等研发机构和企业等应用部门间的鸿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正式挂牌的中国技术交易所通过多样化的技术交易模式,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在科技金融领域做出有益尝试;北京国家技术交易中心则重点围绕营造技术市场环境、落实技术市场政策、开展技术交易信息服务、搭建技术交易渠道、拓展技术交易市场等开展服务。

二、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的发展建议

首都创新资源服务平台建立在首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有工作基础之上,但不能成为同质功能的重复建设或简单叠加,而需针对已有体系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同于既有平台的组织实施模式。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宜采取“以资源聚合为本、以区域和产业发展为责、以政策先行为势、以科技金融为器”的发展思路。

(一)“以资源聚合为本”

技术创新过程的本质是创新主体对内外部相关要素的整合过程,这些要素包括信息、资金、人才、技术和硬件基础设施(实验、检测、研究开发设备、试制设施)等多方面。平台作为竞合时代的外部资源空间,要真正成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支撑载体,强化资源聚合效应是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建设的根本。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资源聚合的关键在于:一是以全要素资源整合为技术创新提供全面支撑;二是以增量资源投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中的深层次矛盾。

(1)以全要素资源整合为技术创新提供全面支撑

创新资源的全要素整合不是仅对单一类型的科技资源加以整合,而是对技术创新链条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各个环节所需信息、资金、人才、技术和硬件基础设施等相关资源进行分类集成的资源整合模式。从实践经验看,全要素资源整合是我国资源性平台发展的一个方向。例如,引起国务院和科技部高度重视、赢得“北京模式”美誉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其探索实施就是一个不断拓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内涵的过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于2009年起步于仪器设备资源开放(测试服务),到2010年、2011年逐步发展成为整合“仪器设备、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三类要素,可围绕中小企业多层次的技术创新需求提供“测试、研发、技术”三大技术对接服务的综合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不仅如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还积极引导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科技保险等社会金融资本进入科技投入体系,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及落地北京。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的全要素整合不必完全照搬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经验。相比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自下而上”的整合模式,首都创新资源平台还应注重“自上而下”的资源整合模式,即建立与已有硬件基础设施、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平台的对接机制。比如,可考虑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高等院校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移平台和中央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市场主体组建互联互通、统一接口的技术转移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又比如,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可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联姻”,通过在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中介方或资源方之间建立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企业需求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资源体系的有效连接。

nlc202309032223

(2)以增量资源投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中的深层次矛盾

科技资源配置的一种观点是,资源应配置于创新主体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历史地看,计划经济时期“科技经济两张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由“资源主体”与“创新主体”错位引起,因此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在很长一段时期尝试采取“休克疗法”将科技资源重新配置到企业。然而,科研院所转制后引起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缺位问题已经表明这种资源配置思路的局限性。从全球范围看,即使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科技资源也被配置到了企业之外的“辅体”——一些独立的、为行业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例如,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采取“政府所有,承包人运营管理”(GOCO)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美国能源部投资并拥有国家实验室产权,即实验室的厂址、建筑物和设备归能源部所有;能源部委托大学、公司等承包人运行管理国家实验室;能源部与承包人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合同进行管理运作;国家实验室的经费来自能源部和社会委托项目,承包人的管理经费由能源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拨付。这些机构的存在并没有降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相反却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本文认为,科学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应确保资源配置的预期效果与资源配置主体的功能定位相契合,仅仅遵照资源主体和创新主体重合的一刀切模式是不恰当的。企业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开发竞争性技术所需资源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此类资源理应配置于企业且无共享必要。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共性基础设施资源开放的主力军,但要注意到此类机构同样面临“论文”、“专利”、“成果”的考核压力和竞争压力,其掌握的科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具有竞争性。

因此,我们建议在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建设中由北京市政府联合产业内的大型龙头企业、转制院所投资组建一批“第三方机构”,重点投资购置紧缺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制定科学的利益机制和考核方式(比如采取承包经营模式),以形成增量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内生动力。

(二)“以区域和产业发展为责”

在资源聚合的基础上,平台只有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引擎,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台湾等新兴经济体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欧洲各国相继开始组建支撑区域或产业技术创新的平台性机构。

在平台建设支撑区域发展方面,荷兰2005年在特文特(Twente)地区启动了特文特创新平台,由当地的企业、政府、教育和研究机构联合组建。特文特创新平台围绕特文特区域五大优势产业集群(食品、技术和健康、安全和技术、建筑和材料、材料和高科技系统)制定特文特创新路线,提出具体的创新项目,配套实施一系列区域创新环境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地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创业企业成长。又比如,法国罗纳阿尔卑斯高新技术区形成了汽车、宇宙航空产业集群,吸引卡特彼勒、雷诺汽车等知名公司进驻,该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依赖于优化生产系统、信息系统、虚拟制造、工程医疗保健系统等科研领域的突破。为此,罗纳阿尔卑斯区地方政府每年投入70万欧元成立联合技术平台,促成相关领域的合作研发项目和研究设施共享,并定期提供研讨会等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平台建设支撑产业发展方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平台培育产业”的典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工研院将美国半导体电路技术引进岛内,组建自己的实验工厂进行技术改良并实施整厂技术转移,衍生出台湾第一家民营半导体电路生产企业。此后,工研院先后衍生出台积电、台湾光罩、亿威、世界先进等近百家高科技企业。“衍生企业群”成为带动台湾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力量。成立于2004年的欧洲制造技术平台则聚焦在以战略规划引领欧洲制造业转型升级。该平台自成立以来先后发布的《未来制造业:2020年展望》、《战略研究议程》等文件制定了欧洲制造业转型路线图和研发优先级,成为欧盟和欧洲各国配置制造业领域科技资源(如资助竞争性投标项目)的核心依据。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建设工作同样要与“十二五”时期首都区域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例如,统筹整合中关村科学城空间资源,组织编制和实施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推进落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大学科技园、孵化器、高端产业园等创新创业产业基地建设;制定并实施首都区域创新路线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议程,以此作为地方财政资金对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匹配依据。

(三)“以政策先行为势”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具有“上通下达”的组织结构设计: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由国务院主要部委及直属机构、北京市委的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国家层面的战略统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则具体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解决北京市层面的重大问题。与我国其他的地方平台相比,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的建设重心明显上移,它也因此具备了“特事特办”、 “先行先试”的潜在优势,可以特许或优先享受国务院支持创新的各项改革政策,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资本对接、高端人才引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应用、创新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政策先行”的优势真正发挥,关键在于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从国际经验看,政策(或战略)驱动型的创新平台,在政策落地过程中有两种途径。一类是以欧洲制造技术平台为代表,由平台(自身掌握资源)直接资助基于战略规划或政策目标的竞争性投标项目,引导资源配置于合适的领域和方向。另一类是以荷兰国家创新平台为代表,不是直接向研发项目提供资助,而是通过行政指令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具体项目来支持创新,下面将做详细介绍。

成立于2003年的荷兰国家创新平台是荷兰科技政策的协调和咨询机构,由荷兰首相担任平台主席,其他成员包括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和经济事务部部长,荷兰企业界精英(如飞利浦总裁)、知名学者等。该平台的运作流程包括:(1)成立工作小组,详细调研特定领域的瓶颈;(2)工作小组提交咨询报告,提出解决建议;(3)荷兰内阁针对咨询报告做出批示;(4)相关政府部门执行内阁的决议。在上述运作框架内,荷兰政府推出了补贴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发的“创新优惠券”计划、鼓励公私部门科技人员自由流动的“卡西米尔”计划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可以借鉴这两种政策落地模式,开辟中国自主创新的“特区”,做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典型样板。

(四)“以科技金融为器”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设有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模块为技术创新提供多样化金融支持。将科技金融引入平台建设有利于填补技术商业化早期的“投资空白”,帮助企业渡过“死亡陷阱”,是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支撑创新的有力抓手。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夯实科技金融的理论基础。由于高科技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具有不同的现金流特点,对融资渠道也有不同的需求,建议新设课题(或借鉴已有软课题研究成果)对规律进行总结,作为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设计的依据。

(2)加强对政府直接股权投资的风险控制。按照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的建设方案,拟委托中关村发展集团、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政府股权投资的出资代表。从国际经验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政府股权投资需谨慎。

日本关键技术中心是日本经济产业省与总务省(原邮电省)共管的特殊法人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民间企业的尖端性、应用性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出资或是提供融资协助。日本关键技术中心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政府,通常作为投资人与技术研发企业共同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并拥有股份;研发项目结束后,留下壳公司对开发成功的专利权实施技术许可业务,收入维持壳公司正常运营;壳公司一旦盈利将向日本关键技术中心支付股息。但从运作效果看,由于研发投资的周期过长、风险过高,日本政府并没有从它的投资项目中获得显著的经济回报。

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提供融资便利,但政府盲目地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介入而不注重风险控制,极可能让国有资本成为风险转移的对象并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考虑到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在项目识别、风险控制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更具优势,政府应建设资本与项目对接的信息平台,并在双方接洽中提供便利。

6.净利提成比股票期权更可行 篇六

但报告同时也指出实行股票期权是有条件的,目前一些条件尚不具备。

怎样在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实行股票期权一类的长期激励?我认为,用净利提成法代替股票期权进行长期激励,是十分可行的。

净利提成的基本内容

净利提成法是近几年在美国等各国流行的经济增加值(EVA)管理法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其含义是将财务利润中扣除全部资金成本之后的价值作为净利,按计划,将一定时期实现的净利,给经营者提成作为长期激励。具体讲,净利提成法有以下三步:

1、企业经营凡占用、动用资金必须计算资金成本,尤其是必须克服把权益资本视为无须付出资金成本就可无代价使用的陈旧习俗。杜绝使用资金不计成本的现象。

2、在现行财务报表利润中扣除全部资金成本。超过资金成本的利润才是真实的利润。我们叫它净利。

利润中不应包括资金成本的观念,在我国企业界尚不被重视,在国外已很重视了。被称为美国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早在1995年就指出:“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金成本,公司就是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仍要缴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相对消耗来说,企业为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少。在创造财富之前,企业一直在消耗财富。”

3、契约规定:按计划净利的一定比例,到时候给经营者提成,因为是完成之后才能实现提成,不妨也称为净利期权。这种奖励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没有创造净利,视为亏损,则没有获得净利提成的权利。

如此,经营者要想获得净利期权,就必须努力完成两部分:一是资金成本,还给股东,二是净利,经营者参加分配。

净利提成法的效果是怎样的呢?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净利提成制带来企业所有权的变化和契约关系性质的变化

1、企业所有权的变化——状态依存所有权的变化。

自80年代以来,研究企业理论的经济学家已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所有权只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Statecontingentownership),就是说,在什么状态下有什么样的所有权。比如:在一般正常状态下,股东为企业所有者;在特殊状态下就不一样了。假如一个企业的总资产已经资不抵债,仅仅够还欠员工工资,企业资产必须按债务清偿顺序先归还员工工资,这种状态下企业所有权就是员工。又假设除补偿员工工资之外还够还债权人部分债务,这种状态下的企业所有权就属于员工和债权人。依此类推,当企业本期收益仅仅够抵偿资金成本时,股东有获得资金成本这种合理补偿的权利,在这种状态下,企业仍属于股东所有。当经营者努力创造出高于资金成本的净利,资金成本已经还给了股东,经营者有权参与净利的提成,在这种状态下,经营者也是企业所有者。

这里也可以看出,正如许多专家指出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剩余产品的索取权和支配权,这时的产权备受各方关注,无形中解决了产权不清晰和所有者虚位的老大难问题。

2、经营者同所有者的契约关系改变了性质。

随着状态依存所有权的变化,企业契约关系也在变化。在这之前,经营者同所有者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实质是雇佣关系。实行净利提成制之后,契约中规定剩余产品按比例分成,就变成了合作经营性质。这种状态下,所有者投入实物资本,经营者投入人力资本,双方合作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状态依存所有权的变化和契约性质的变化引起了企业各方面的许多变化。

净利提成使公司治理有很大改善

公司治理不健全对股票期权会有伤害,但对净利提成法没有伤害,相反,净利提成法能够改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否健全,主要是看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是否有力和有效。净利提成法正是通过其有效的约束力和有力的激励来改善公司治理的。

净利提成法有效约束的表现之一:此法第一次使经营者同所有者利益一致起来,双方处于同一心态,共同关心企业成败。原来的约束是以监督为主,属于被动力约束;现在的约束是自觉约束为主,属于主动力约束,由叫我干变成我要干。经营者不只是为股东也为自己创造更多收益。这一改变不仅节约了监督成本,而且干劲空前调动,自动勤勉尽职不说,更主动积极开拓创新。

这种主动力约束比被动力约束的作用,不仅导致效果强百倍,也促使企业文化更新了,互相信任加强了,团结协作更好了,约束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了质的飞跃。

约束有效表现之二是:净利提成法符合“存量不变,增量分成”这一倍加强调的原则。它有两道墙保护国有资产存量:一道墙是存量不分成,保护原资本存量不得侵蚀;二道是先补偿存量的资金成本,之后再分成,就是说,存量资本的货币时间价值也不得损失,也必须补偿起来还给股东。专家们把侵蚀存量资本货币时间价值的现象叫做“毁灭财富”。有专家按此法计算,我国2000年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480家在毁灭财富,这是对我国企业界的重要提醒。

这两道墙的保护就是对经营者的约束,只要实行净利提成法,这种约束就是硬的,是有效的。

约束有效表现之三是:净利提成法可抑制内部人控制消极作用,克服经营者自己给自己定薪酬包的现象。

调研报告总顾问吴老(敬琏)写道:“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前提之一:克服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众所周知,克服这些现象说说容易,做起来非常难,而且需要时间。实行股票期权又刻不容缓,现实的形势是,尚没能克服了内部人控制就必须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吴老的话兑现不了怎么办?很可能会出现期权激励的钱也花了,激励却是无效的,而且起相反作用。这岂不是一个大问题吗?!

净利提成法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

其一,净利提成的方法和比例,都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双方签订的契约中规定的,经营者无法自己给自己订契约,也就难以自己给自己订薪酬包。

其二,净利提成法带来的所有权变化、契约关系变化、公司治理变化等的积极作用对内部人控制的消极面釜底抽薪,使内部人控制的积极面上升,发扬光大,内部人控制也会变好。魏杰教授说得好:“看什么样的人控制(大意)”。张瑞敏式的内部人控制多多益善,西方企业的CEO制和大量的已成为主流的“经理式企业”实际上都是一种内部人控制,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我国目前既然一时克服不了消极的内部人控制,就使之变成积极的内部人控制,净利提成法是能够做到的。

其三,净利提成制使干得好的经营者多分成,上不封顶,经营者也拥有了货币资本或实物资本,契约中又规定,一定时间内必须留在企业内,这就使经营者变成了小股东,从此可以逐渐克服一股独大的现象。内部人成了股东,有了自己的利益导向,就不会再跟着大股东惟命是从。这就叫做:净利提成的利益导向瓦解了大股东与内部人之间的内部联盟。内部人控制的一股独大也罢,一股独大的内部人控制也罢,都会自动消灾减祸或偃旗息鼓,这也属于釜底抽薪式的良性解决问题。

净利提成法的长期激励是有力的,这是因为净利提成法的起点高,奖励高,用高奖励激励经营者在高起点基础上完成高净利,没有经营者的努力是不行的。再者,净利提成的比例可以在契约中订得高一些,反正股东的资本已经有了二道墙保护,加大对经营者的提成奖励,股东也放心,经理人也拿着仗义,经营者拿到的提成越多,说明企业经营越好,股东得到的也越多,激励和企业绩效切实挂钩,不会出现企业业绩没上去,奖励支出却上去不少的扭曲现象。

净利提成契约中规定,提成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其意义之大会超出人们的想象,西方企业实行此法发现,上不封顶可促进大胆干,敢于采用“张力指标”(大胆设想突破),鼓励勇于突破,积极创新。使经营者带领企业执行“不创新,毋宁死”、“创新者生存”的方针,把企业推向更高的境界,这是中国企业最为缺少的东西。

净利提成不要求有效的证券市场

吴老写道:“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前提之二:多少有效的证券市场。”我国现行证券市场怎么样呢?首先是股市股价与上市公司基本面背离差距很大,再者是信息的失真,弄虚作假,黑的、丑的不是少数,克服治理需要时间。美国历史上揭丑除黑的“扒粪运动”经历了40个年头,我国揭丑除黑打假也难以在近期内完成,肯定会影响实行股票期权的有效性。净利提成就不怕这些,反而对健全证券市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一,股票期权是股价的反映,股价是动荡不定的,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股票期权的奖励效果受股价影响很大,股价不反映企业绩效,则股票期权激励是无效的。

净利提成是商品劳务价格的反映,相对股价而言商品物价是稳定的,物价和股价是两种不同规律的价格,实行净利提成不受股价影响,股价不反映企业效绩没有关系,并不影响实行净利提成法。

其二,实行净利提成法,企业治理改善,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一致,心态相同,信任度提高了,团结增强了,企业文化更健康向上,尤其是净利提成能较好地提高企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冒着被查处的风险弄虚作假,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度提高了,反过来影响本企业的股价上升。美国的一些企业经验证明,凡实行此方法之后,很快反映在股市上:股价上升。这是已经证实了的事实。就是说:吴老不必担心了,改用净利提成法不仅不怕证券市场不健全,还会积极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随着实行净利提成法的企业增多,影响越大。

7.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 篇七

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各级国家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 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 一要狠抓限额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森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 积极配合县乡基层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 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持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 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 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并坚决查处林荫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 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 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 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行为, 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周边地区木材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发现非法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2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 提高生态认识, 加强管理

2.1.1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1.2 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

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 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1.3 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 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 全国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 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 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 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 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 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 不断积累基础资料, 建立起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3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 要强化措施, 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 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特别注意对乡镇场所、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宣传, 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贴心宣传;如各护林员、驻村干部都抓住重点对象、高危群体, 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 对小孩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监管对象一定要坚决落实监护措施, 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采取以上措施可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 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3.2 加大火源管理, 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

必要的生产用火要严经防火指挥部批准后, 方可进行。未经批准擅自用火的, 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 必须统一组织, 明确责任, 预交防火抵押金, 落实防火措施。

3.3 明确责任, 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

的领导, 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 结合实际, 制订《森林防火预案》, 层层签订责任状, 明确目标, 分解任务, 细化责任, 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森林防火关系到保护森林资源, 关系到生态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 求真务实, 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3.4 建立防火队伍, 健全防火预案。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 并健全防火预案, 一旦接到火警就按照预案出动, 各村也要建立配套组织配合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坚持把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 只有把思想教育搞上去, 人们有了指导自己工作的思想武器, 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护林工作中, 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认真做好基层护林员的思想工作, 提高基层护林员的思想认识, 增强护林员对护林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一切与护林管理有关的积极因素, 特别是充分认识林区农民群众对护林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林区农民的思想工作, 想方设法把当地农民调动起来, 让其参与管理, 变被动为主动, 变不利为有利, 从而更好地为护林工作服务。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国际、国内十分瞩目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 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所以我们林业部门必须认识到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确保对森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 为改善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新背景下,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 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就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8.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 篇八

关键词: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建议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 “十二五”期间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推动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服务学习型社会[1]。教育部高教司在2011年8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但截至目前,爱课程网站只推出了1700多门共享课,因此,许多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人员仍然在积极探讨如何进行共享课程的建设,如何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提供给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又如何使这些优质资源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得到切实的保障。

1我校进行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尤其突出,电脑技术和网络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取代了书籍、报纸、 电视这些传统的信息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而学习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室等固定场所,网络自主学习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式[2]。正是基于这一点,教育部办公厅在2012年发布的相关文件(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文件) 中明确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促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其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文件进一步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点是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基本要求是通过国家、省、校三级以及对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的课程进行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3]。

我校的有机化学课程历史悠久,从1950年建校开始,有机化学即是我校农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随着学校的发展,有机化学课程也在迅速发展,2003年 《有机化学》被遴选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07年遴选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到我校6个学院20多个专业1600名左右的学生, 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也是我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而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着眼点就是具有广泛应用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2],因此,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尽快实现其从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上广大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个通过网络分享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2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案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2年颁布的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4 - 5]:

1团队要求。文件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

2内容要求。文件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3资源要求。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又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4技术要求。文件对基本资源建设、拓展资源建设都提出了非常详细的技术要求,包括结构、格式、元数据等等,非常详细,这里不再赘述[6]。

针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笔者建议我校的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 1) 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能够顺利建设的基本保障。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时,原教学团队就是一支 “一流的教学团队”,有着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经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逐渐趋于保守。随着学校专业的拓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加, 这支团队也要不断更新,更新的新鲜血液会给团队带来崭新的活力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团队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年轻人毕竟缺乏实际锻炼,没有什么经验,因此,需要在老教师的传、帮、带等引领下,迅速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尽快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力军,最终建设成一支无论是在年龄结构,还是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方面都非常合理的优秀团队。

( 2) 优化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作为一门涉及面广的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包括经典的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是实验的依据,而实验是理论的验证和应用, 两者相互关联,不能脱节。在通常的有机化学教学中,主要是围绕 “结构决定性质”这条主线,理解了结构上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不仅仅包括原子和原子相连的顺序,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和排列方式,也就是立体结构,立体结构中又包含构象异构、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而这些结构上的特点又直接影响其性质的差异。通过网络平台而不是面对面交流,很难将这些内容表达清楚,因此,这就要求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体系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学体系上进一步优化,建立一套更适宜于网络教学的体系。同时,共享课的课程内容不能陈旧,要紧跟学科前沿发展,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点和信息量,又要有清晰的逻辑性、系统性[7]。因此,在构建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体系时,不但要将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要及时与最新的科学动态相联系,随时将最新的科学成果添加到相应的内容中来。

( 3) 创建网络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创建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点内容[6],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包括基本教学资源和课程拓展资源。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 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 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6]。根据文件要求,笔者建议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库内容如下图所示:

( 4) 优化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页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专业信息,其信息不能太复杂, 不应花费学习者较长的时间去识别,因此,在网页的设计上应更简单、直观,页面应像一位向导一样指引着学习者逐步前进, 同时也能及时获息学习者的学习动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并及时与之沟通、交流,起到真正的传播专业信息的作用。

3结语

9.关于提成人力资源建议 篇九

作为券商最主要的业务收入之一,如果IPO业务吃紧,除了业务压力之外,券商还会上演“生存危机”。因此,目前部分券商为帮助公司创收,已经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IPO承销项目。

据记者调查了解,各家券商机构争夺IPO项目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隐秘的中间人,他们或是企业内部人士,或是与券商相关人士,还有PE夹杂在其中。

“这些中间人的收入不菲,最高的可达项目总承销费用20%,一般则为5%~10%。”平安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个总承销费用为5000万的项目,需要支付给中间人至少500-1000万。

中间人佣金高达10%

“没想到他们会找我联系业务。”据一位近日准备再次申报IPO材料的民企董秘赵先生介绍,他已经不止一次接到了中金、中信证券等大券商的電话,要求承揽他们的IPO业务。而在三年前该公司第一次IPO申请的时候,这些券商根本看不上他们。

赵先生透露,虽然他们已经选定了承销商,但是其他券商依然通过中间人找到了他们来争取这个项目,这使得券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在我们这个行业挖项目很平常。平安挖过别人的一些项目,当然也有别的券商挖我们的项目。”一位平安证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今项目竞争激烈、僧多粥少,他们会开出较高的佣金给中间人。

这位平安证券的内部人士说,目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银行、信托公司、PE在内的机构,都已经成为券商争夺项目的中间机构,而且这群中间人队伍还在继续扩大,成为券商争夺IPO项目的关键“杀手锏”。

如果中间人能够帮助他们谈成一个项目,提成可达到整个项目的10%-20%。在高额佣金的诱惑下,平安证券内部,全公司的人都会积极推荐身边的项目,保荐人身边的亲友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也会成为项目的来源。

上述那家再次申报IPO的民企就是通过中间人找到了承销商。赵先生说,“因为有这个朋友的存在,我们才选定了这家券商”。在他的眼中,正是这位中间人帮了他的大忙,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位中间人由此可以获得不菲佣金。

“大部分中间人只是负责推荐项目,有的会帮助你把项目接揽下来,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券商投行部负责项目揽存的人。”招商证券保荐人之一王亮告诉记者。

券商互相挖项目

通过券商内部负责项目揽存的人,以及对中间人的争取,券商才能将某企业的IPO项目争取过来,然而,即使券商已经将项目谈了下来,在后续工作过程当中,服务如果不到位,承销商仍有被换的可能。

“我们从别的券商手里挖过来的一个项目,正是中间人帮我们争取,然后我们才开始进驻这家企业负责后续工作。”宏源证券投行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争取企业IPO项目的主要方式就是争夺对其项目攸关的中间人。

据其透露,2011年,宏源证券接手这个IPO项目的时候,之前的那家券商实际上已经几乎都把招股说明书等材料制作完毕,但是,由于专业服务等原因,之前那家券商接手的两年时间,该项目一直没有获得突破。

由于该企业上市进程进展缓慢,同时,券商相关负责人和这家企业老板之间存在矛盾,使得这家企业出现换券商的想法。

了解到这个信息之后,通过内部的关系,宏源证券接触到了这家企业的执行副总,此后,在谈到IPO业务的时候“一拍即合”。

“这家企业的副总就成为了我们的中间人。同时我们承诺,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谈成,同时企业上市成功,我们就会将券商总承销费用的5%-10%支付给他。”正是因为高额佣金及承诺的服务打动了这位副总,最后他说服企业老板换了券商。

不过,中间人充当揽存人的案例并不多见,大部分IPO承销项目的争取,依然需要券商内部负责揽存项目的人的努力。

IPO争夺全面升级

“在他们经手的项目当中,券商的品牌很重要。”招商证券的一位保荐人介绍,争夺IPO业务最关键的就是品牌。

更重要的,则是与企业老板的投缘程度,如果中间人坦诚介绍了双方情况,同时中间人与老板交情不错,双方交谈得也不错,那么,他们获得这个项目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现在IPO项目僧多粥少,因此争夺会异常激烈。而在民营企业眼中,券商的过往业绩也成为他们选择券商的标准之一。

上述民企董秘赵先生认为,“钱其实是次要的,服务和经验最关键。”

赵先生介绍说,经过第一轮接触和筛选,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以及三线的小券商就已经被他们否定。除了中间人的介绍,在几个中等规模的机构,他们还会在市场化程度以及经验方面进行比较,最终再考虑保荐人排期和时间等问题,他们才敲定了其中的一家。

10.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建议 篇十

在经济知识化、知识经济化融合并进的现代社会中,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员工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学习过程, 并将培训所学到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员工掌握目前工作和未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使员工能够有效的完成日常工作, 通过提高员工绩效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通过人力资源培训, 员工可以提高自我职业能力, 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潜能, 提高工作满意度, 增强对企业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对企业来讲, 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有效保证员工素质的一致性、员工与企业运作的协调性, 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充分吻合, 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1. 培训观念落后培训观念的落后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中的首要因素。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无用, 培训并不一定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人力资源素质, 且周期长、投入多, 因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 希望通过有限的几次培训, 既想提高员工技能又想改变员工工作态度, 提高工作业绩。有的企业仅仅是把人力资源培训当做是一种形式, 或是企业宣传自身追求进步发展形象的一种手段, 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2. 缺少合理的培训规划培训规划的主观随意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重要原因。

虽然有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但是却很少真正能根据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仅仅有良好的培训愿望, 但是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更没有完整的培训规划。对人力资源的培训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 培训前不了解受训者需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些需求中哪些内容才是当前所急需的, 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 但是只注重企业需求和岗位需求分析, 忽略了员工个人培训需求分析。企业没有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往往是在遇到问题时才想用培训来解决, 人力资源培训仅仅是为了企业短期需求, 缺乏总体战略思路。

3.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缺少多样性培训方法上,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式单一, 方法传统。

目前,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方法主要是以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进行理论性的培训, 注重知识传授, 教学上多采用单向教学方式, 很少有互动教学方式。把灌输知识、提高企业技能作为培训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 不能正确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技能还是需要转变观念, 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很难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内容上, 对新技术、新知识和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 忽视对员工思想观念、态度、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健康、心理适应的培训。企业在软培训投入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 新知识、新技术不能更新使用, 影响企业的效益和生存。

4. 缺乏有效地培训评估体系在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中, 培训效果评估功能严重缺乏, 影响培训效果。

由于企业较为重视培训资金投入的问题或者如何改善培训方法和技术问题, 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 导致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较员工有什么变化, 企业绩效有什么提高, 没有进行评估, 也难以对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无法形成培训与提高员工技能的良性循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企业往往是在培训之后采取考试方法直接进行评估, 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吸收和运用有一个时间过程, 采取直接考试的方法只能检测员工的记忆力, 不能起到培训效果的评估功能。

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议

1. 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加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首先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要确立员工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企业要根据员工的特点、需求、意愿做出相应的培训内容与培训安排, 使培训内容人性化, 体现出对员工深厚的人文关怀。企业制定培训应与员工的职业生涯相结合, 在员工的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施相配套的培训方案, 以便员工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 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在企业中还有发展的机会。企业要通过观察、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来明确企业内部各类员工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设计培训体系。在培训中要扩大和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程度, 通过积极、互动的形式, 了解员工的需求, 吸纳员工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制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规划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划, 搞好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在培训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 企业的培训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 同时也要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 要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 才能取得效果。企业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档案资料法等方法收集分析员工的需求信息, 使培训需求有针对性。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和人力资源的总体计划, 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和可能, 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 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分目标, 制定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详细计划, 分清轻重缓急, 配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培训计划, 确保培训计划的贯彻实施。

3. 丰富培训内容, 采取合理的培训方法企业应根据对培训对象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 确保培训内容既做到了广泛全面, 又因不同对象有不同的针对性, 让不同的对象都能在不同方面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要依据人力资源培训的需要和可能, 合理的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 选择培训方式时应该结合培训目标、培训所需要的时间、所需的经费、培训对象的数量、培训对象的特点以及相关科技的支持。在培训方法上, 除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集中讨论外, 还可以充实参观学习、社会调研、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方法。在培训形式上, 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充分考虑培训的成人教育特点, 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 坚持按需实训, 学以致用。

4. 建立有效地培训评估体系对于培训活动的评估, 目的在于了解企业是否达到了培训目标, 以便改进培训工作, 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考核评价的对象包括绩效评估和责任评估两项。绩效评估是以培训成果为对象进行评估, 包括接受培训员工的个人学习成果和在培训后对企业的贡献, 指标主要有:反映指标、学习指标、成果指标这是培训的重点。责任评估是以负责培训部门和培训者的责任为对象的评估, 指标主要有培训计划评估指标、培训设施评估指标、培训师资评估指标、培训教材评估指标、培训成果评估指标。培训者在培训之前就应该明确本次培训的评估方式和手段。评估培训需求、评估培训对象初始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差异, 找到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经过培训后要达到的水平、评估培训对象将培训内容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怎样的运用, 评估给企业到来最终的效益。通过有效的评估, 找出培训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方向, 改进培训工作, 提高培训效果。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共识。企业必须从人力资源培训的理念、绩效评估、薪酬待遇等方面制定适宜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策略。企业应该树立前瞻的培训理念, 建立合理的培训规划体系, 采取有效地培训评估手段以及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增强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人力资源素质, 使企业得到顺利发展。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促进作用, 实现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 保证员工以最佳的工作状态为企业服务, 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姜作齐.浅谈矿山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误区及战略化管理原则[J].现代企业文化, 2009, (17) :162-163.

[2]沈海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分析与模式探讨[J].管理与财富2009, (6) :67-69.

[3]马亮, 杨博.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产品, 2010, (8) :205-206.

[4]苗维信, 张长军.企业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J].管理观察, 2010, (21) :90-91.

上一篇: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