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

2024-10-28

《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 篇一

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家庭悲剧--《孔雀东南飞》主旨探究(教师中心稿)

翟玉泉西华师范大学遂宁初等教育学院

长期以来,《孔雀东南飞》都被看作一出爱情悲剧(或曰婚姻悲剧),看作是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典型作品,语文教材和评论者都持这种观点。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抓住诗歌末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没有正确理解句意。这句话揭示了诗歌的主旨,或者说点明了写作意图。诗句意思是:只是要告诫后来的人,要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那么,作者要后人吸取什么教训呢?几乎没有人注意这个问题,可这是理解本诗主旨的钥匙。下面我们来看诗歌的故事情节。

故事以刘兰芝与婆婆不相容开始,以刘兰芝夫妇双双徇情、焦母失去唯一的儿子而孤苦伶仃、刘家为失去女儿而悲痛结束情节。刘兰芝与婆婆为什么不相容?刘兰芝说是婆婆故意刁难,“大人故嫌迟”;焦母说是刘兰芝没礼节,凡事自作主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双方各执一词,怎么判断,我们只能再找旁证。请看焦仲卿说,他们“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他们结婚几年了,尽管焦仲卿觉得很短,实际上并不短了,而刘兰芝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诗中任何地方都看不出有孩子),尽管她的品行没有不端正的.,但是没有子女是不孝啊(按传统伦理),作为封建时代的婆婆谁也不能容忍!她必然怪罪媳妇无能(那时人们不会认为男子有问题)。这正是那个时代妇女被休的原因之一。有人说,那为什么县令和太守要为儿子求婚?这与刘兰芝没有生子无关,因为诗歌并没有写到他们是否知道这个情况,只能从其他处知道是因为刘兰芝的貌美、能干、知书达理。

从诗歌中也可以看出,焦家常常只有三个妇女在家,焦母守寡,独守空房;小姑年幼,不知世事(“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刘兰芝是青春少妇,可丈夫很少回家,兰芝几乎形同寡妇,“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按照传统伦理,这婆媳之间除了偶尔问安之外,不可能有多少内心的交流,何况焦母那么专横,婆媳之间更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交流,她们的苦悲、烦恼实际上都依赖焦仲卿去排解,她们的欢乐都依赖他去建立,可是焦仲卿没有办法解决:一是没时间;二是性格懦弱,面对妻子的委屈和母亲的责骂、要求他休妻,他只有向母亲和妻子苦苦哀求的份,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最后看似坚定的死的举动,实际上是他内心懦弱无能,无法处理好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夫妻感情甚笃,一方面母亲不能容忍妻子,要求休掉,两难啊,矛盾逐步加剧,怎么办?)。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媳矛盾必然加剧,结果只能是焦仲卿休妻。在封建时代,在焦仲卿这种家庭,婆媳矛盾不能得到化解,是导致休妻的原因之一。

休妻实际上标志焦仲卿的家庭破裂、婚姻破裂、爱情悲剧,而焦仲卿徇情,留下年迈的母亲苦度残年,更使家庭彻底破裂,还给刘家带来悲剧气氛,岂不是更悲!

刘兰芝回到娘家,还不是因为其家人之间的感情不融、没有沟通、思想的不同,而其兄又大耍兄长的权威,导致刘兰芝自杀,酿成悲剧,不仅是刘兰芝个人的悲剧,也是刘家全家人的悲剧,他们失去了亲人!

综上所述,与其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一出爱情悲剧,不如说是家庭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诗歌作者要后人记住:不要重蹈焦刘两家的覆辙。这就是本诗末尾揭示的主旨。

/06/18写于遂师

2.《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 篇二

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曲是这一地区的各个民族在共同地理环境中,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共同流传与共有、共享的精神产物。下面就以婚嫁歌和丧葬歌为例来探讨渝东南风俗歌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一、渝东南风俗歌的历史变迁

渝东南地区在历史时期风俗习惯的改变最突出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改土归流”以后,清王朝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废除“土司陋规”之际,强行改变了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第二个时期是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的进入,渝东南少数民族自觉地改变了一些习俗。第三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土家族、苗族地区同各兄弟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渝东南地区的习俗又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一)婚嫁歌

渝东南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婚嫁歌的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土家族在“改土归流”之前,土家儿女的婚姻大事是自由的,也是自己做主的。土家后生和姑娘到了十五六岁,便开始以山歌(即情歌)为媒,吐露情思,挑选伴侣。这时还流行“骨种婚”,即为保证舅家的“种”的延续,姑家之女必须嫁与舅氏之子。明代《蜀中广记》卷三十八记载:四川酉阳“婚姻则累世为亲”。

“改土归流”之后,妇女婚姻系于“门当户对”和“父母之命”,土家族婚嫁前妇女有哭嫁的习俗,《秀山县志》中记载:嫁女之家,夕不灭火,宗室女伴哭泣,恋坐至明。东南边村,俗近苗峒,则群聚歌唱相答,多男女之词。通常在姑娘在出嫁前1-3天的晚上要哭嫁,主要是哭别直系血亲和旁系姻亲中的长辈。新娘除哭人而外,还要哭事,如哭辞祖宗、哭梳子、哭上轿等哭词多为七字句,押韵。

渝东南苗族的婚嫁歌也经历了类似的变迁,苗族有通过“歌会”“赶秋”“赶坳”等社交活动选择对象的习俗。婚礼到晚上,新郎新娘双方都要请歌师歌手来对歌歌词的内容有歌唱先辈功德的,有感谢众亲关怀的,有歌唱新婚幸福的,也有唱八仙过海、七仙女下凡、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故事的。秀山县晏龙乡的苗家姑娘出嫁独具风采。她们一不“哭嫁”,二不坐轿,三不拜堂,四不酌喜酒(下聘),五不送嫁妆,六不讲排场,婚日不同宿,不闹房,而是与陪送新娘的好友围着火炕对歌,往往通宵达旦。

(二)丧葬歌

渝东南的丧葬歌在丧葬风俗的改变中也经历着变迁。在“改土归流”前,渝东南地区流行过火葬和崖葬,这时土家族就产生了特有的丧葬仪式“打丧鼓”“唱孝歌”“跳绕棺”,“改土归流”后均为土葬,丧葬歌的内容受汉族文化影响更为多样。《隋书·地理志》载,土家族先民葬俗是“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乐事,以至终卒,大抵亦犹今之挽歌,歌数十阙。”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中说:“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踏)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

清代的方志中已经将这种丧期唱丧歌的习俗视为失礼、古怪,光绪《秀山县志》提到:“丧家奠馈,有哀歌辞,童子曼声引唱。至于山野小户,则村氓牧竖击鼓为甿歌,此并失礼之尤。”民国以后,渝东南地区的唱孝歌仪式演变成这种:坐夜时,在灵堂前设歌场,用2-4张方桌打厢,桌上陈糖果、糕点,四周置凳,主歌者居主位击鼓高唱《孝歌》,谓之“扬歌场”。之后接唱《请歌郎》,歌郎到唱入座后,便唱“排朝”,排朝歌毕,主歌者与歌郎们轮番吟唱,正文歌词有:“为儿生活好清苦,埋爹无棺少衣物。今晚别后上山麓,悲声哀哀动九族。”最后“刹鼓”收场。

渝东南苗族的葬礼在民国之前是不许跳丧的,有唱孝歌的传统。《酉阳苗族调查》一文中提到:“苗人的丧礼,在该族无论父、子、兄、弟,去世后,即由该支子弟环绕举哀,经时一日一夜,乃延请苗僧成礼,然后,驶诸大峰绝顶,再举行天葬、或火葬,在此时间内,仅食奶油,禁止出门打猎,跳舞诸事,因示哀悼。”到20世纪40年代之后,通行土葬,受土家族文化的影响,渝东南苗族办孝时也兴绕棺了。苗族唱孝歌与做法事交叉进行,时间长短不论,最长的要做七天七夜。一人击鼓,众人轮流唱,或击鼓人自唱,寄托哀思,以歌当哭。

渝东南风俗歌还有宴席歌、祝酒歌、送客歌、福事歌、吃水歌、泡茶歌、进屋歌、答谢歌、节令歌、上梁歌等等,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呈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探讨渝东南风俗歌和地理环境的互动对于研究发展渝东南的风俗歌很有必要。

二、风俗歌与地理环境关系

地理环境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特定的地域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地理环境与民间艺术之间关系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加强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渝东南风俗歌的变迁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

自然环境因素是特定地理环境下、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环境影响了风俗歌曲的创造活动,是风俗歌曲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是风俗歌曲体现的重要内容。

渝东南地区自古有“八山一水半分田”的说法。境内多山地和丘陵,其中山地占78%,丘陵19%,平地3%,森林覆盖率26%。境内有武陵山、方斗山、七曜山、毛坝盖、广沿盖等山脉。水系发达,主要有乌江、酉水和阮江三大水系。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良好,有溶洞、石林等天然奇观。这样的地貌山水形势下造就内容丰富的风俗歌。哭嫁歌《别父母》中唱道:“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大河涨水小河翻,小河岸上栽牡丹。”正是因为这样的地貌自然环境,给风俗歌的创造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在火葬和崖葬流行时期,渝东南地区气候湿热,动植物资源丰富,鬼神信仰普遍,人们将自然界的变化和死亡相联系,产生了情感上的互动,自然就“绕尸而歌”了。从研究统计中,发现历史时期渝东南自然灾害记载在明清以来记载最多,这主要与明清以来渝东南地区人口增加、人地关系联系更加密切相关。明清以后,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动物资源也相对减少,华南虎的记录就说明了这一问题,这时,丧葬歌、婚嫁歌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由歌唱自然、歌唱生命慢慢向言古颂今转变了。

(二)与人文环境互动关系

风俗歌本来就是伴随着人类的风俗活动而产生的,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风俗歌的历史变迁和人口变化、中央政府政策、文化交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渝东南人口大规模变迁也是到了明清之后,明清时期两次“湖广填四川”带来了大批移民,汉族文化深入到了渝东南地区,汉族文化的输入给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婚嫁习俗开始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产生了土家族特有的“哭嫁歌”。丧葬习俗开始流行汉族的土葬,汉族的历史传说也开始在“打丧鼓”时传唱。到了民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进入重庆,新式婚礼开始流行,哭嫁之风也渐渐变弱。“打丧鼓”也渐渐减少。

“改土归流”以后,清王朝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废除“土司陋规”之际,强行改变了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新文化的进入,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自觉地改变了被清王朝强行规定的、不适应新生活的一些习俗。新中国成立至今,土家族、苗族地区同汉族及各兄弟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渝东南地区人民在自觉地改变着那些纯属封建迷信的、有碍于民族繁荣进步的习俗。

渝东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土家族、苗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早期的风俗歌受巴文化的影响深远,很多歌曲带有竹枝词的影响,后来汉族的活动范围扩大以后,主要就是和汉族地区的交流。特别是“改土归流”以后,很少再有“以歌为媒”这种形式的婚姻了。苗族的葬礼禁止打猎、跳舞,清末后受土家族的影响,也开始“跳绕棺”了无论是从语言、农业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到价值观信仰等,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和苗族都为汉族文化深深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反映到了风俗歌曲中。

三、结论

进入新中国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风俗歌的传唱越来越少。只在少部分地区还能看到哭嫁或者是唱孝歌,丧葬仪式开始流行了“丧葬一条龙”服务,甚至一些地区在丧葬仪式上进行现代的歌舞表演,已经丧失了传统“唱孝歌”带有的传统价值观、弘扬传统孝道的文化色彩。1978年以来,政府逐渐注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渝东南地区这些风俗歌的传唱又慢慢兴起,融合了现代民歌的特点,又带有表演的性质。不过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会传唱,只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还在坚守,风俗歌曲的传承亟需解决。

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反映了渝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变化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的适应性和融合性使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在内容形式上都发生着巨大变化。随着政府现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即使风俗歌曲不会普遍存在于广大人民的风俗生活中,但也会以其他的形式流传下去,得到新的发展。

摘要:风俗歌是民间歌曲的一种,因其在特定的风俗习惯下演唱而独具特色。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以婚嫁歌和丧葬歌最具代表性,这些风俗歌曲在历史时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探究风俗歌曲的历史变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发展传统民俗文化。

关键词:渝东南,风俗歌,历史变迁,地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廷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M].民族出版社,2005.

[2]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初稿·社会风土篇[M].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编纂委员办公室编,1998.

[3]秀山县志[M].清光绪十八年刻本.巴蜀书社,1992.

[4]重庆民族志[M].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纂.重庆出版社,2002.

[5]秀山县志[M].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2001.

[6]隋书·地理志[M].中华书局,1997.

[7]张鷟.朝野佥载.唐宋史料笔记丛刊[M].中华书局,1983.

[8]石砫县志[M].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陈济涛.酉阳苗族调查[J].川边季刊.1935(02).

[10]川东南民族资料汇编·文艺土家族民歌[M].川东南民族资料编辑委员会编,1986.

3.《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 篇三

对于刘兰芝为焦母所遣的原因,历来众说纷坛,颇具争议,主要有“无子说”、“越礼说”、“门第说”和“恋子说”,也有人提出“祸害说”,即焦母认为刘兰芝命中克夫。我认为以上所假设的情况都有可能成立甚至同时成立,因为焦母“吾意久怀忿,汝岂的自由”,能让焦母怀怨已久,并且希望儿子“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的原因一定不简单,毕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遣去兰芝的理由都是焦母的主观想法,不管客观现实如何,兰芝是否真的无法生育,有否越礼都不重要。她不喜欢这个儿媳妇,所以任何情况都可成为她遣去兰芝的原因和理由,哪怕是无中生有。只是在焦母心里,这些原因和有轻有重,有次有主。我认为“无子说”、“越礼说”、“门第说”等原因不能忽视,而“恋子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无子说

兰芝回娘家的时候,只是“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完全没有提儿子,如果有儿子,兰芝应该更难割舍,也不会像前文那样让自己的夫君“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如果有儿子,在说到“何言复来还”的时候应该更撕心裂肺才是,毕竟儿女才是跟母亲血脉相连的人。最后仲卿寻死前去拜别母亲的时候也说“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由此可见,他们是没有孩子的。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如果真的是因为无子,焦母完全可以直接用这个作为正当理由,为何要用“行动自专由”作为理由?刘兰芝十七为君妇,二三年后也不过十几二十岁,后面提到的县令儿子也只是十八九岁,可见兰芝年纪不大不到哪里去,焦母不能断言兰芝以后也无子,如果用这个作理由,怕是遭到儿子反驳。焦母不以这个作为理由不代表她没有抱孙心切,而刘兰芝与焦仲卿已经“共事二三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二、越礼说

刘兰芝嫁入焦家后,“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即使是被遣回家的时候还“上堂拜阿母”,这里用的是“拜”,可见她的恭敬之心。但在她的骨子里有着与封建礼教所宣扬的婆媳关系,即主奴关系格格不入的反抗性。虽然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达到了古代孝观念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准则:‘无违’,即无论父母公婆的行为正确与否,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其意志,然而如果仅仅是在行动上没有违背父母公婆的意愿和礼的要求,这只体现了‘无违’表面上的含义,‘无违’还有更深的含义,即以奉养公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即使自己的意愿和长辈不一致,自己也不能有埋怨之意,如果心中有不愿,还是不孝。诗歌里面有提到兰芝对夫君诉苦“非为织作迟,家君妇难为”,如此看来,她还没真正做到无违,所以焦母心生不满。

三、门第说

焦母对刘兰芝有不悦,有一种原因是因为她觉得,刘家的门第没有焦家高,门不当户不对是焦母的心结之一。焦母在得知焦仲卿有意与刘兰芝共赴黄泉的时候,潸然泪下的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人在激动的时候往往无法理性思考,可是这个时候,她还能拿两人之间的贵贱来说事,可见这个这是焦母耿耿于怀的事情。有人觉得这个原因站不住脚,因为如果兰芝真的“生小出野里”,那后文的县令和太守又为何派人来提亲,并且婚礼的排场如此之大?但我觉得这只是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虚构出来的情节,在这些提亲和婚礼描写的衬托下,突出了下文兰芝放弃“卿当日胜贵”而选择与仲卿“黄泉下相见”为了爱情抛弃富贵荣华的品质和“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忠贞不渝的爱情,突出了哀婉的悲剧主题。

以上所列原因对焦母遣去刘兰芝起着不可忽视影响,是焦母心中的种种心结。而焦母恋子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四、恋子说

“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从刘母的话中可知刘兰芝是符合封建礼教对妇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条标准的,但为何焦母要对这个集妇女美德身的女子如何独断专制、蛮横无理呢?明明就是“三日断五匹”,无奈“大人故嫌迟”,一个“故”字体现了焦母的“吾意久怀忿”和故意刁难。

我认为正是刘兰芝的优秀让焦母心生妒忌,他们夫妇之间的深厚感情正是焦母无法忍受的地方。当一个女人心怀妒忌,她就会把对方视为眼中钉,非拔除不可。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这就为焦母遣去刘兰芝提供了理论依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也是一个典型。陆游与唐婉婚后生活如胶似漆,而陆母看不惯唐婉的美丽可爱,更加不满他们两人沉浸在两人世界中,于是以婚后三年未有子为由,逼迫两人离婚。

《孔雀东南飞》中全文没有提到焦仲卿的父亲,想必是焦母一个人把焦仲卿拉扯大,在生活中,儿子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精神支柱,是她精神寄托的唯一对象,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常年独自一人抚养儿子的经历,让焦母的情感发生偏差,那种母亲关爱儿子的情感逐渐演变成了对儿子的极端依赖和依恋。她把儿子当成了她的私有财产,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她希望一辈子占有儿子,不许任何人抢走他。偏偏男大当婚,而媳妇又是一名无可挑剔的女人,一进门就的到儿子的爱。没娶妻之前,仲卿把全部的爱都用来孝顺母亲,而有了妻子,一部分就转化成了对妻子的爱。

仲卿听完兰芝的诉苦后,去找母亲辩论。“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实际表明仲卿是完全站在了兰芝这边的。他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的时候已经彻底的把母亲激怒了,焦母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在儿子心里,自己的分量已经远远的比不上媳妇,所以才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此时,让兰芝留下来的幻想已彻底破灭。在焦母眼里,她的私有财产被刘兰芝无情的夺走了,她的心里失去了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于是才“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迫切的想要驱走刘兰芝。

而如果焦母真的是害怕儿子的爱被媳妇抢走,那又为何“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难道她就不怕儿子的爱再被另一个女人抢走。从下文可知,仲卿临死前去和焦母告别的时候,她还是坚持“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而从兰芝回家到她嫁人业已有一段时日,多少旦夕过去了,可见秦罗敷只是焦母的一个借口,只说不做。

恋子是焦母遣去刘兰芝最主要的原因,加上越礼、门第等原因,焦母已把遣走兰芝当成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和信念。

4.《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篇四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教学重点:

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

教学难点:

赋、比、兴手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结构,初步认识作品思想内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

二、学生自己阅读注解,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乐府”。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3、本诗出自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

1、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

2、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知识

出示示例:(前两类现象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

①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没有束缚)

可怜体无比(古:可爱今:值得同情)

叶叶相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

本自无教训(古:教养今: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古:处理今:处罚)

②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

昼夜勤作息(只取“作”之意,“息”只为陪衬)

便可白公姥(只取“姥”之意)

我有亲父母(只取“母”之意)

逼迫兼弟兄(只取“兄”之意)

③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四、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

1、结合诗前小序,了解故事梗概

2、理清情节结构,给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

故事开端(1-2段)自请遣归揭示矛盾

故事发展(3-12段)夫妇誓别推进矛盾

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改嫁继续推进矛盾

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矛盾达到顶峰

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解决矛盾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

五、通过情节初步认识作品主旨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认识两点:①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②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反抗)

六、课后作业

将本课重点实词、多义词加以整理,制成学习卡片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认识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形象,感受封建专制制度下青年男女的不屈追求,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活动过程:

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刘、焦爱情故事

二、认识刘兰芝

1、诗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2、对此刘兰芝是如何辩解的?

明确:“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3、事实到底如何呢?你认为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结论:

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有礼有节(严妆辞母“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坚强自尊(“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

不慕富贵(拒绝与县令家为婚)

忠于爱情(“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黄泉下相见”)

4、小结: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刘兰芝虽聪明能干,但性格坚强倔强,这是当时一般妇女身上少有的,也许正因为这一品格才使她为焦母所不容。《礼记》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逼迫刘兰芝就是用的第一条。这样一个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的女子就这样被焦母以“莫须有”的罪名驱谴回家,封建家长的蛮横专制由此可见一斑。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焦母、刘兄的言行再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这一特点。

三、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专制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出体现焦母、刘兄专制蛮横的句子,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

(见课文第4、6段和第20段)

2、学生评点:这两个同学是否读出了人物性格?

3、小结:焦母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兄性情暴戾、趋炎附势、冷酷无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们正是凭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拆散了这对对爱情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男女。

四、认识刘、焦反抗性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1、刘、焦二人并未屈服在封建家长的淫威之下,看看他们是怎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维护自己的爱情的?(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语言回答)

出示: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2、小结:美丽的誓言体现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举身赴死的行为维护了爱情的至高尊严。虽然在现实社会里他们是被摧残致死的失败者,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是无可置疑的胜利者。化鸟双飞,鸳鸯和鸣的浪漫结尾既寄托了人民群众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又昭示了这对青年男女在精神上的胜利。在封建礼法日益严酷,“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时代氛围里,他们敢于举起反抗的旗帜,坚决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这无疑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

五、拓展联想,进一步认识作品社会意义

1、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下,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挣扎?

学生应该能说出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张生与崔莺莺、贾宝玉与林黛玉等等。

3、小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甚至生命遭受无情的摧残!虽然他们大都进行过激烈的抗争,但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的时代,他们根本无法摆脱被吞噬的命运。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六、朗读体味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刘焦盟誓、举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

七、课下作业

结合本节内容以“美哉,刘兰芝!”或“悲哉,刘兰芝!”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讨论本诗的艺术价值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设疑、解疑让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常用的赋、比、兴手法

1、关于“兴”

(1)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出示“兴“的诠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

”所谓“他物”,即起兴之物;所谓“所咏之词”,是作者着重要叙述的事件或要着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两者并非同一事物,内容上不直接相连。“他物”的作用是或渲染气氛,或启发联想,或引起过渡。

(3)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如: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轻易让人懂。(《花心》)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关于“比”(即比喻)

⑴出示“比”的诠释: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⑵从诗中找几个运用“比”这一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关于“赋”

⑴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⑵出示“赋”的诠释:

“赋者,铺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

即铺陈直叙。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⑶你能从诗中再找出几段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并说说其作用吗?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4、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浪漫主义的结尾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三、本节课小结

总之,《孔雀东南飞》继承和发展了《诗经》和《楚辞》的优秀创作手法,成为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不朽的价值。

四、课下作业

拓展思考:前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人才纷纷涌向沿海开放城市,一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潮流。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会不会转而向西南飞去?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同学交流。

5.《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等。

2.理清故事结构,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学重点:

疏通文义,理清故事结构,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预习指导: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语句。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梳理故事结构。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

二、梳理相关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1.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字词,教师点拨、补充 2.文言知识归纳(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展示)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三、整体感知,理清故事结构 1.诵读指导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学生齐读部分段落,如2、9、32等。2.概括内容

要求:用最简短的话来介绍情节。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1)诗意。

(2)诗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3.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4.诗歌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1)引起下文,托物起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失散。

(2)孔雀徘徊反顾,营造缠绵、哀怨的氛围,为全市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四、文本研习

(一)人物形象

由学生自主合作找出诗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小组讨论完成对语言的揣摩,归纳出人物性格,教师进行引导。

(一)人物形象

1.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小组分工,概括要有依据,学生读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例: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不敢直接抗争,只消极反抗,拘谨懦弱,愚孝。3.焦母:反面形象,蛮横无理,独断固执。

4.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

教师总结: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最大的艺术成就。人物是主题的载体。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随之才能深入理解主题。

(二)悲剧根源及社会意义

既然刘兰芝如此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 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讨论汇报(明确): 2.师小结:

不管焦母以什么理由嫌恶兰芝,乃至将她赶走,都暴露了封建家长制力量的强大和冷酷无情。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不由分说,将他俩活生生地拆开;刘兄贪图富贵,迫使妹妹兰芝另嫁他人。正是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仲卿和兰芝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具有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与无情。

五、合作探究

1.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2.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教师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六、赏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问题: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大量运用,本诗是否运用了这些手法?分析其作用。1.“赋”

(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2)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3)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2.“比”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3.“兴”

开头两句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教师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七、全文总结

爱情,古老永恒又年轻常新的字眼。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血泪辛酸。孔雀永远的飞翔,牛郎织女的隔河遥望,梁祝的双飞化蝶,白蛇许仙的隔塔相思……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刽子手就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但我们也看到了在无数的悲剧后面,还有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著地追求。

八、布置作业

课后拓展阅读乐府民歌《上邪》、《江南》、《陌上桑》、《木兰辞》,比较体会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人物:刘兰芝 忠贞而反抗

焦仲卿 忠于爱情,懦弱愚孝 焦母 专横无理 刘兄 趋炎附势

6.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四课时 篇六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讲解重点字词,掌握文中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文中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自读鉴赏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梳理人物形象特点。

1、兰芝回娘家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被兄长逼迫嫁给太守。

2、她的兄长为什么能够逼迫她改嫁呢?诵读描写兰芝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作事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

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3、写太守家为婚事的铺排。作者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是什么?

诗人极力写迎亲场面的喜庆气氛,为了烘托兰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可贵品德和爱情,也为她“举身赴清池”埋下伏笔。同时,极大地表现兰芝的身价之高,反衬了她的悲惨命运,强化了悲剧气氛。

4、互文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二、讲解课文第四、第五部分

1、二人相见之后都说了什么呢?做了怎样的决定?

两人决定双双殉情。

2、同为殉情,兰芝和仲卿两人的动作心理有何区别?

兰芝是“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这副傲骨,这份坚贞,无一声哀叹,无一滴眼泪,无一徘徊,完成了兰芝光辉形象的最后一笔。仲卿是“长叹空房中”、“徘徊庭树下”,顾恋老母,徘徊再三,反抗的性格中多了一份软弱,但也愈见他的诚正和善良。同为叛逆,程度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和处境。

3、最后一段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和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夫妇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了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有了质的飞跃。

三、总括全文

1、全文的叙事线索:兰芝请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

2、人物形象:

刘兰芝:多才多艺、勤劳、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刚强。(2、3、9、10、13、21、27、31)

焦仲卿:懦弱。(7、16、26)

焦仲卿母: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4、6、29)刘兰芝兄:自私横暴,趋炎附势。(12、20)

3、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2、9、13、22段。比:1、12、26段。

兴:

1、33段。开头孔雀失偶与结尾鸳鸯双飞相呼应。

四、作业

课时知能训练(十六)

7.《孔雀东南飞》教学举隅 篇七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株奇葩。笔者在上中学时就非常喜欢它, 但对其中棒打鸳鸯、导致焦刘爱情悲剧的焦母, 除了痛恨之外, 还有几分不理解:老牛尚有舐犊深情, 焦母疼爱儿子焦仲卿也确凿无疑, 可她为什么对儿子心爱的妻子横加挑剔, 甚至逼上绝路呢?近二十年过去了, 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加深, 自己也理出了一些头绪。但笔者想到:今天的学生会不会像当年的我一样对这个问题产生疑问呢?于是, 当按照教材规定内容讲授新课完毕后, 笔者说:“老师有一问题不明白, 请分析一下:焦母何以容不下一个刘兰芝?”

一石激起千层浪, 顿时, 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广泛阅读, 热烈讨论、交流。在第二天的课堂上, 同学们都带着兴奋的神情跃跃欲试, 争相发言。为了使同学们能准确把握课文, 笔者这样分层引导:“是不是刘兰芝才不惊人, 貌不出众?”———“当然不是。”同学们立刻分析:兰芝“十三能织素, 十四……”;且织素能“三日断五匹”, 裁衣可“朝成绣夹裙, 晚成单罗衫”;而形象则更是“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这样一个才华出众、貌压群芳的女子, 到被驱遣时, 还“念母劳家里”, 还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 可以说她的心地也是十分善良的。

笔者接着问:“是兰芝配不上她焦家的府吏儿子吧?”同学们又摇头, 举证说, 兰芝“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 太守也“寻遣丞请还”, 欲结秦晋之好, 县令、太守的官位远胜于府吏, 尤其是太守家那豪华的迎娶气派, 足可看出兰芝的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肯定, 在封建家长包办婚姻的那个时代, 刘兰芝的才貌、身份、地位都应是焦母所认可的。那么, 几年之后, 焦母何以又翻脸了呢?

教材中没有答案, 同学们又开始结合自己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进行拓展分析。一种意见认为, 在封建社会, 人们信奉“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信条, 虽然兰芝与仲卿的夫妻关系很好, 甚至可以指天为誓, 共生同死, 但他们毕竟在一起“共事二三年”了, 却仍没有为焦家留下一条传宗接代的命脉, 这样下去, 有可能断了焦家的“香火”, 这对一个专横的封建家长焦母来讲, 岂不是大逆不道吗?她是不能容忍这样一个“不孝”的媳妇在焦家的。当然, 在那个年代, 焦母是不可能知道夫妻不能生育不一定是女方的事。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这是焦母在儿媳面前要树立绝对的家长权威的表现。封建社会的女子挣扎在社会最底层, 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束缚和禁锢, 于是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变态。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说法, 一个“熬”字说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于是, 她们要将自己在上一代中受过的委屈在下一辈中“还”回来。因此, 焦母也要在刘兰芝面前逞够自己的威风。而当有损于家长形象的任何行动一旦出现时, 她便不能接受, 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更何况是儿媳妇呢?

还有的学生联系到了弗洛伊德的“恋子情结”, 认为从教材看, 在兰芝嫁到焦家以前, 仲卿是由母亲一手拉扯大,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后来兰芝加入这个家庭后, 仲卿必定分出相当的爱给予妻子, 做母亲的觉得自己受了冷落而又不甘心, 因此一定要将夺走了自己爱的媳妇驱遣出门而后快。虽然她答应要为儿子另找一个美女“罗敷”, 可直到儿子到九泉之下寻找兰芝的魂魄时, 她仍然没有付诸行动。这充分说明了不是兰芝不合她的要求, 而是在焦母看来, 实在是“多一个人, 少一份爱”啊!

同学们的分析不一定是尽善尽美的, 但他们能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反映了他们积极活跃的思维。为了巩固课堂效果, 笔者还布置了《评<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形象》的作文题, 让同学们总结出来。在同学们的日记中, 有许多同学认为这堂课上得很好, 终身难忘。

8.6孔雀东南飞并序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2015-12-18 16:4318次

共1课时 孔雀东南飞 并序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美读美赏焦刘爱情故事;2.赏读刘兰芝、焦仲卿的人物形象;3.析读爱情悲剧原因,爱情观熏陶引领。、2学情分析

这课时是第二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读、析读。

3重点难点

重点:.赏读刘兰芝、焦仲卿的人物形象;难点:析读爱情悲剧原因,爱情观熏陶引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新设计

凄美爱情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也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和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这样的故事太多,比如“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孟姜女”还有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今天,就让我们沉下心来对《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进行深入的品读与鉴赏。概说焦兰故事

问题一:请把这个故事简要的说给大家听听。明确:老师适时板书主要情节:

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妻兄逼嫁——双双殉情 学生读诗前小序

问题二: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爱情故事?(屏显)(整体感知)老师出示课题并板书 孔雀东南飞

二、细读刘兰芝、焦仲卿

问题一:妻子刘兰芝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女子?结合诗句说说(屏显)师导:通常我们用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来形容一对伉俪。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板书焦仲卿)男主人公焦仲卿是一个怎样的男子?(板书焦仲卿)今天我们讨论的所有问题都不能脱离原文。我想先找同学来谈一下,刘兰芝这一个人物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刘兰芝形象:

形体美:品性美:精神美:

严妆部分(9段)“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赏析:用夸张排比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铺陈(赋),强化形像美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服饰追求素雅;

“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美得自然,天生丽质;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活脱脱一个人间仙女——美的神韵自然流溢。品性美:

兰芝自诉(2段)(13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赏析: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的《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1段)“青雀白鹄舫……郁郁登郡门。”

夸张性铺陈,渲染婚礼筹办的紧张繁忙,聘礼丰富奢华,反衬兰芝不慕富贵、轻物重情。

与小姑别、与婆婆别(10段)表现善良、有礼有节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决不忍辱苟且的个性独立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还来”——自尊果断

精神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对爱情忠贞与反抗精神

问题二:丈夫焦仲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男子?结合诗句说说。(屏显)

师导:说罢刘兰芝再看焦仲卿,他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 预设:“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懦弱胆小 对母亲: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人,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忠贞不渝

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师:汉代有“不孝,弃市”一说,这样的孝道之下,焦仲卿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即便他是孝顺的,在兰芝被驱遣的时候他还是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在孝顺之外还是有反抗精神(板书“反抗精神”)的。我们可以想象,一向对母亲百依百顺的他,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显然是对兰芝的爱情在支撑着他,使他鼓起反抗母亲的权威的勇气,他性格中的懦弱,在这时开始发生了改变。在两个人的爱情当中,在挽救这段即将破碎的婚姻上,焦仲卿是主动的,情感外露而热烈。

师导:那么刘兰芝呢?她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课文中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她选择了回娘家。

可是第二天,就在回娘家的路上,她的情感发生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变化。我们来看送别时,两个人的对话。(11-12段)我们注意这一段,焦仲卿的一番话,其实在前面已经说过,但被刘兰芝坚定地拒绝了。刘兰芝的态度为什么在这时会发生改变? 感于此情此景,她终于说道:“感君区区怀!”看来她的心弦这才被仲卿的真情拨动了。接着她说道:“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见这时兰芝才开始有了对两人重新团聚的期望。可是这种改变对于她意味着什么? 重归焦家,她依然要面对挑剔的婆婆。

师:为了爱情,刘兰芝已经准备好要牺牲她恪守的尊严。所以在对待两个人的爱情上,刘兰芝是被动的,可一但心底的爱被唤起后。刘兰芝就变得执着而坚定了,为了爱情,她甚至可以牺牲(板书“牺牲精神”)她恪守的自尊。而孝顺的焦仲卿在爱情面前也是有牺牲精神(板书“牺牲精神”)的,所以他一点都不懦弱。他表面上懦弱其实来自他的孝顺。我们再来看他们的死:“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刘兰芝的死固然要恪守誓言,那么焦仲卿呢?在得知刘兰芝死后,他可不可以不选择死亡?

感于此情此景,她终于说道:“感君区区怀!”看来她的心弦这才被仲卿的真情拨动了。接着她说道:“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见这时兰芝才开始有了对两人重新团聚的期望。可是这种改变对于她意味着什么? 生:重归焦家,她依然要面对挑剔的婆婆。

师:为了爱情,刘兰芝已经准备好要牺牲她恪守的尊严。所以在对待两个人的爱情上,刘兰芝是被动的,可一但心底的爱被唤起后。刘兰芝就变得执着而坚定了,为了爱情,她甚至可以牺牲(板书“牺牲精神”)她恪守的自尊。而孝顺的焦仲卿在爱情面前也是有牺牲精神(板书“牺牲精神”)的,所以他一点都不懦弱。他表面上懦弱其实来自他的孝顺。我们再来看他们的死:“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刘兰芝的死固然要恪守誓言,那么焦仲卿呢?在得知刘兰芝死后,他可不可以不选择死亡? 生:可以。

师:那么他怎样来表现对爱情的忠贞呢? 生:不娶。

师: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死亡? 生18:他满怀对刘兰芝的愧疚。

师小结:至此,我们再来看这两个人物形象。

刘兰芝:秀外慧中,恪守尊严与誓言。在爱与自尊的冲突中,牺牲了自尊,牺牲了生命。焦仲卿:愚孝、痴情,在愚孝与挚爱之间徘徊,最终在两难的境地中,选择了死亡。

两个人的爱情悲剧固然有性格的原因,但也逃脱不了时代的桎梏,封建家长制度的牢笼。(屏显)

三、美品开头和结尾 一开一合的浪漫唯美

1、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以孔雀失偶,徘徊眷恋引出故事,借以起兴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离散,彼此顾恋。营造出哀怨缠绵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伤的基调。与结尾的鸳鸯双飞形成照应。

2、结尾:“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想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以“松柏”“梧桐”美丽的想象,象征两人的爱情天长地久,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生活的向往追求,鸟鸣悲情感人至深。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师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徘徊中,我们看到了一对爱侣无力的抗争;徘徊中,我们见证了他们生死的誓言;徘徊中,我们感动于兰芝为爱的牺牲;徘徊中。我们震撼于仲卿生与死的选择!不论作者在当时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也不论焦仲卿夫妻本身的思想高度如何,总之,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可能以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完成对这部作品的解读。理解了这一点,就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总结语: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屏显)。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还有林黛玉与贾宝玉,还有劳燕分飞的陆游与唐婉《钗头凤》。(屏显)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屏显)经典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朽,不朽的是他们绽放的个性美;不朽的是他们为爱而牺牲的精神美;不朽的是他们焕发人性光芒的情感美。

爱情不是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背信与弃义;不是“老公老婆”网络世界的虚拟与轻浮;不是“宁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与依附。爱情是…….爱情是“誓天不负,结誓不别离”的信誓旦旦;是“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忠贞不渝;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教学活动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孔雀东南飞 并序 1第一学时 新设计

凄美爱情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也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和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这样的故事太多,比如“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孟姜女”还有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今天,就让我们沉下心来对《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进行深入的品读与鉴赏。概说焦兰故事

问题一:请把这个故事简要的说给大家听听。明确:老师适时板书主要情节:

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妻兄逼嫁——双双殉情 学生读诗前小序

问题二: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爱情故事?(屏显)(整体感知)老师出示课题并板书 孔雀东南飞

二、细读刘兰芝、焦仲卿

问题一:妻子刘兰芝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女子?结合诗句说说(屏显)师导:通常我们用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来形容一对伉俪。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板书焦仲卿)男主人公焦仲卿是一个怎样的男子?(板书焦仲卿)今天我们讨论的所有问题都不能脱离原文。我想先找同学来谈一下,刘兰芝这一个人物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刘兰芝形象:

形体美:品性美:精神美:

严妆部分(9段)“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赏析:用夸张排比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铺陈(赋),强化形像美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服饰追求素雅;

“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美得自然,天生丽质;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活脱脱一个人间仙女——美的神韵自然流溢。品性美:

兰芝自诉(2段)(13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赏析: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的《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1段)“青雀白鹄舫……郁郁登郡门。”

夸张性铺陈,渲染婚礼筹办的紧张繁忙,聘礼丰富奢华,反衬兰芝不慕富贵、轻物重情。

与小姑别、与婆婆别(10段)表现善良、有礼有节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决不忍辱苟且的个性独立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还来”——自尊果断

精神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对爱情忠贞与反抗精神

问题二:丈夫焦仲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男子?结合诗句说说。(屏显)

师导:说罢刘兰芝再看焦仲卿,他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 预设:“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懦弱胆小 对母亲: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人,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忠贞不渝

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师:汉代有“不孝,弃市”一说,这样的孝道之下,焦仲卿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即便他是孝顺的,在兰芝被驱遣的时候他还是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在孝顺之外还是有反抗精神(板书“反抗精神”)的。我们可以想象,一向对母亲百依百顺的他,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显然是对兰芝的爱情在支撑着他,使他鼓起反抗母亲的权威的勇气,他性格中的懦弱,在这时开始发生了改变。在两个人的爱情当中,在挽救这段即将破碎的婚姻上,焦仲卿是主动的,情感外露而热烈。

师导:那么刘兰芝呢?她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课文中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她选择了回娘家。

可是第二天,就在回娘家的路上,她的情感发生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变化。我们来看送别时,两个人的对话。(11-12段)我们注意这一段,焦仲卿的一番话,其实在前面已经说过,但被刘兰芝坚定地拒绝了。刘兰芝的态度为什么在这时会发生改变? 感于此情此景,她终于说道:“感君区区怀!”看来她的心弦这才被仲卿的真情拨动了。接着她说道:“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见这时兰芝才开始有了对两人重新团聚的期望。可是这种改变对于她意味着什么? 重归焦家,她依然要面对挑剔的婆婆。

师:为了爱情,刘兰芝已经准备好要牺牲她恪守的尊严。所以在对待两个人的爱情上,刘兰芝是被动的,可一但心底的爱被唤起后。刘兰芝就变得执着而坚定了,为了爱情,她甚至可以牺牲(板书“牺牲精神”)她恪守的自尊。而孝顺的焦仲卿在爱情面前也是有牺牲精神(板书“牺牲精神”)的,所以他一点都不懦弱。他表面上懦弱其实来自他的孝顺。我们再来看他们的死:“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刘兰芝的死固然要恪守誓言,那么焦仲卿呢?在得知刘兰芝死后,他可不可以不选择死亡?

感于此情此景,她终于说道:“感君区区怀!”看来她的心弦这才被仲卿的真情拨动了。接着她说道:“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见这时兰芝才开始有了对两人重新团聚的期望。可是这种改变对于她意味着什么? 生:重归焦家,她依然要面对挑剔的婆婆。

师:为了爱情,刘兰芝已经准备好要牺牲她恪守的尊严。所以在对待两个人的爱情上,刘兰芝是被动的,可一但心底的爱被唤起后。刘兰芝就变得执着而坚定了,为了爱情,她甚至可以牺牲(板书“牺牲精神”)她恪守的自尊。而孝顺的焦仲卿在爱情面前也是有牺牲精神(板书“牺牲精神”)的,所以他一点都不懦弱。他表面上懦弱其实来自他的孝顺。我们再来看他们的死:“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刘兰芝的死固然要恪守誓言,那么焦仲卿呢?在得知刘兰芝死后,他可不可以不选择死亡? 生:可以。

师:那么他怎样来表现对爱情的忠贞呢? 生:不娶。

师: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死亡? 生18:他满怀对刘兰芝的愧疚。

师小结:至此,我们再来看这两个人物形象。

刘兰芝:秀外慧中,恪守尊严与誓言。在爱与自尊的冲突中,牺牲了自尊,牺牲了生命。焦仲卿:愚孝、痴情,在愚孝与挚爱之间徘徊,最终在两难的境地中,选择了死亡。

两个人的爱情悲剧固然有性格的原因,但也逃脱不了时代的桎梏,封建家长制度的牢笼。(屏显)

三、美品开头和结尾 一开一合的浪漫唯美

1、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以孔雀失偶,徘徊眷恋引出故事,借以起兴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离散,彼此顾恋。营造出哀怨缠绵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伤的基调。与结尾的鸳鸯双飞形成照应。

2、结尾:“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想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以“松柏”“梧桐”美丽的想象,象征两人的爱情天长地久,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生活的向往追求,鸟鸣悲情感人至深。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师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徘徊中,我们看到了一对爱侣无力的抗争;徘徊中,我们见证了他们生死的誓言;徘徊中,我们感动于兰芝为爱的牺牲;徘徊中。我们震撼于仲卿生与死的选择!不论作者在当时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也不论焦仲卿夫妻本身的思想高度如何,总之,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可能以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完成对这部作品的解读。理解了这一点,就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总结语: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屏显)。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还有林黛玉与贾宝玉,还有劳燕分飞的陆游与唐婉《钗头凤》。(屏显)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屏显)经典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朽,不朽的是他们绽放的个性美;不朽的是他们为爱而牺牲的精神美;不朽的是他们焕发人性光芒的情感美。

9.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篇九

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用了四课时,对这一首内容极为丰富的长诗,我采取了讲授法,从开头分析到结尾,基本上是一言堂,可说是无微不至的分析。大到整个故事的发展,小到刘兰芝“指如削葱根”的手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听得很过瘾,我自己当时也认为讲解比较到位。但上过几天后,我却觉得这种上课方法很笨。

一,我只顾自己过嘴瘾,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法,没有注意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

二、没有发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当然这也可能有点儿不现实,因为学生除了图书馆,无处可去,就算能去,也仅是那么一点儿时间。然而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着,比如:刘兰芝和焦母为什么合不到一起?刘兰芝被休之前精心打扮有什么用意? 提前抛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嚼着,是能嚼出点什么东西来的。而我上这节课时,只是一味的喂。

三、给学生读的时间不长。诗歌教学,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首长诗,最好分分角色,找几段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谁对人物把握得准,把握得真。先布置下任务,让学生课下练一练,这样学生就会熟悉课文。

四、一些与原有评价不同的观点没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刘兰芝的“自请遣归”是真的吗?焦仲卿在婆媳之间充当了什么角色? 刘兰芝跳水之前为什么要脱鞋? 这三个问题,如果学生细心的再读课本,进行深入思考,会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即:一个颇有心计的刘兰芝,一个屡屡把事情搞坏的仲卿。

通过以上反思,我觉得如果再讲这首长诗,我应作如下调整:

1、课前布置任务,事先找几组学生,分好角色,课前练习,课上诵读。

2、课上抓几处地方重点讲解,不求面面俱到,要做到有取舍。

10.《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 篇十

《孔雀东南飞 (并序) 》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热情讴歌了高贵的爱情, 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语言优美、激情四溢, 是一篇传世佳作。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作品, 品味语言, 分析意境, 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思索人生, 感受爱情的纯洁与高贵。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 先条理清楚地划分故事的情节结构, 再条分缕析地分析人物性格和命运, 总结形象特点, 最后归纳诗歌主题和写作手法, 那么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参与意识只是一种程式化的填空, 这种教法不能引起学生的热情, 激不起他们的兴趣, 更无法激起课堂的涟漪。

引入诗歌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是当务之急, 但不能生拉硬拽, 要让他们满心欢愉地进入文本, 因此, 导语设计的作用不容小视。学生对陈旧的歌曲和故事导入缺乏兴趣, 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在进行教学时, 应积极寻找教材与流行的相似点, 因势利导地评判当今社会的流行文化, 解读文本, 当然也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渗透教学内容, 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

在设计导语时, 我考虑到焦仲卿处在一个是选择孝顺还是忠于爱情的矛盾境地, 所以就先进行了一个心理测试:“一天, 一个男子和他的母亲还有妻子去公园划船, 不会游泳的母亲和妻子很不幸掉进水里。如果你就是那名男子, 你会先救谁?为什么?”学生喜欢做心理测试和脑筋急转弯, 这种没有倾向性的经典测试恰好迎合了他们开放、追求新奇的心理,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有的学生说, 先救母亲, 因为她有生育养育之恩, 妻子可以再找, 母亲却只有一个。而且,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有的学生说, 先救妻子, 因为“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也有学生说, 两个都不救, 因为救了母亲, 会无情;救了妻子, 会不孝。更有学生说, 我也跳下去, 陪她们一块死, 正所谓一起“生死与共”。待他们畅所欲言后, 我再引出课文:“这种两难的选择果真被人碰到了, 这个人就是焦仲卿。那么他又是怎么选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雀东南飞 (并序) 》。”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探讨气氛非常热烈,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文本, 进行小组讨论, 得出了结论:焦仲卿会先救母亲, 报答养育之恩。然后跳进水里, 和刘兰芝一起徇情, 忠于他的爱情。这个结论既来自课文信息 (焦仲卿拜别母亲后殉情自杀) , 更是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再加工。这样导入, 既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兴趣衔接在了一起, 更将要教学的文本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形成了明确而清晰的联系, 为新知识的叠加提供了支架,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活”了起来。

把握了故事情节, 就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写法角度 (语言、动作、外貌) 对人物形象进行提升, 固然可以较准确地把握要点, 但是从主题的高度对人物进行审视更不失为一种飞跃。

在课堂教学当中, 我故意把学生摆在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他们是这个剧本的导演。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个世界著名的大导演, 要根据《孔雀东南飞》改编拍摄一部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你准备如何安排本剧的演员?谁是主角?谁是二号角色?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两个角色哪个更为突出?为什么呢?”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超前意识, 甚至是超现实体验, 既给了学生自主思索重新定夺的机会, 又使学生从无趣的人物性格要点分析中解脱出来。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刘兰芝和焦仲卿是主角。对于第二个问题, 答案各异:有个女生说, 刘兰芝更突出, 因为课文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迫害;有个男生说, 焦仲卿更突出, 文章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子忠孝难两全的尴尬处境;还有女生说, 他们是一体的, 都是封建制度的受迫害者。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人物形象, 并布置作业:小组组长就是“国际知名导演”, 给本小组成员也就是“国际著名演员们”安排角色, 共同编写剧本, 排练课本剧, 第二课时表演。

这样灵活而生动的人物分析方法具有思辨色彩, 而且比拘泥于课文字句的写法分析更能吊起学生的胃口, 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课本剧的排演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虽然距今年代久远, 却能给我们以启迪和感悟。

教一个故事可以教一种态度。故事的结局———焦、刘的殉情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和人生进行思索, 加强珍视生命的教育, 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我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讨论生存问题:“假如你是焦仲卿或刘兰芝, 你会选择自杀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吗?为什么?”这种提问从文本出发, 不显突兀, 又从另一个层面引出了学生对人生的看法, 从教材的系统分析这个固定的框架中跳了出来, 但又完全是对教材的一种现实挖掘。很多学生说不会为爱轻生, 理由多种多样:死是容易的, 而活才是最难的;我们要敬畏生命;用死解决问题是逃避;人生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 不只有爱情;生命是值得热爱的, 还有什么比活着更美好的呢;活着就会有希望……适时推荐余华的《活着》一书, 扩大阅读量, 深厚文化底蕴。学生对生命的领悟是健康而独特的, 对挫折的应对是积极而阳光的, 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彩虹, 也使得本节语文课不仅仅不是一潭死水, 反而成了汇集各路闪光思想河流的博大海洋。

11.《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语文课堂要有趣味性;

二、学生要学到“不会的知识”;

三、要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上述观点,对人教版必修二中的《孔雀东南飞》这篇经典的篇目做了如下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给出一些基础的讨论话题,各组同学根据兴趣来选取(或者自己命题),并展开讨论研究。在讨论的基础上,下节课再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全体同学展示讨论研究的成果。

于是,自己根据“积累整合”“阅读鉴赏”中的新课标理念选择列出了如下问题:

一、悲剧产生的原因。

二、刘兰芝有哪些动人之处?

三、你是怎么看待“焦仲卿的性格软弱”这一观点的?

四、本文文学常识归纳分析。

五、本文写作手法分析。

在学生自己的分析提议下,后来又列出两个待研究的问题:

一、文章结尾感情色彩、行文特点之比较分析。

二、同样性格的人如果生活在现在社会,会有怎样的结局?

各组同学开始当堂选取感兴趣的话题并展开讨论。教师此时适当地加以点拨、指导。

下一节课,各组开始将自己的研究讨论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积极、踊跃地向大家汇报。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组的成果展示。他们的幻灯片比较简单,只有一张,但内容应该是最好也是最充分的。他们系统而又深邃的思维,严谨的论述令我大为惊喜,他们研究的话题是悲剧产生的原因,发言归纳如下:1、门第观念 2、儒家文化 3、人物性格 4、多年无子 5、“恋子情节”。

第一组的一个同学具体阐释道:故事发生在汉末,当时的家族、门第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是比较大了,这为焦母休兰芝埋下了祸起之根,同时也为后文刘兄逼迫兰芝再嫁做了“门第上”的铺垫;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的一些礼法观念渐行渐深,“长兄为父”等观念的影响也为悲剧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还有人物性格的关系,兰芝的聪明而又刚强的性格,婆婆那让普通人不可理解的性格,焦仲卿勇于反抗但又不敢违背母命的性格,这些人在社会门第观念、儒家文化部分糟粕的影响下,将命运交织在一起,将语言行为交织在一起,最后两个男女主人公纷纷走向了自己的不归路。他们组的第二个同学这时着急地补充道:古人曾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受此影响的焦母无缘无故的向聪明美丽的兰芝大发脾气,也是大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即使是现代社会,也会偶有发生的。天生丽质的刘兰芝真的是可怜而又无辜;当然焦母看不上兰芝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学上所说的“恋子情节”。焦母孤身一人将焦仲卿拉扯大,而美丽、能干、多才的儿媳妇的出现大大影响到了母子之间的关系,深怕失去“子爱”的焦母定会找各种借口来休掉刘兰芝。

此时此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充沛的活力和广阔的想象力,他们开拓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很大的。前提是只要你敢于放手,敢于给他们机会和空间。

听着他们精彩的发言,我也真的开始佩服孩子们所具有的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了。由此想到,自己包括很多老师可能会有着共同的一个教学弱点,面对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可能会将一些简单的知识归纳交给学生去“做”,去“探讨”,而将一些感觉重要的知识自己来讲。孰不知,这么做是在浪费学生的人力资源,也是在浪费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时间,更是浪费好的教学理念。学生要学到“不会的知识”的真正含义,不仅包括老师要讲的,当然更包括同学自己研究讨论来的。

另外一组同学的发言也博得了全体同学的喝彩。

他们研究汇报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看待“焦仲卿的性格软弱”这一观点的?

小组在分析完文章相关内容后,总结到:我们的观点是赞同这一观点。事情之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与焦仲卿的懦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当初他再坚强一些,勇敢一些,最后也许会和刘兰芝幸福地生活在一块。总之,和谁过一辈子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轻言放弃。

最后精彩的一句话赢得了全体同学的欢呼。

当然,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引导和推动。

在他们进行分析的同时,教师适当地抓住主要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更深化的推动。比说说讲到兰芝性格时,教师应强调关注的一句话“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即使在最后要走的时候,都不忘叮嘱小姑要好好照顾老人。可见其品行之优,言谈之妥。在谈到刘兰芝与焦仲卿性格异同的时候,在“不同”的方面可强调分析兰芝死前的“掩口啼”,“出门啼”,未告母,十分隐秘,而焦仲卿死前的“明告母”这些细节;“同”的方面(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可关注刘兰芝最后“举身赴清池”的“举”,说明她还对焦有所牵挂,所以才如此之重,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之后的焦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挂”,爱妻已逝,多活无益,才如此之轻。

一节好课,真的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学生积极地投入。对于一些教学理念也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的在每一堂课上去总结,去反思,去探索,去创新。

12.《孔雀东南飞》复习教案设计 篇十二

一、导入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就是反面形象如焦母和刘兄的塑造也各有特色,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得力于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二、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人物语言(主要是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沈德潜对这几句诗的评语说:“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三、欣赏铺陈排比的艺术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可引导学生比较《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的铺陈排比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四、欣赏起兴和尾声

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禽鸟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是民歌的特点。

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像。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了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

五、背诵精彩诗段,并鉴赏诗作内容。

“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要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六、总结、扩展

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课后阅读乐府民歌《上邪》、《江南》、《陌上桑》、《木兰辞》,比较体会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

七、布置作业

13.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选萃 篇十三

目前, 全院共有417人, 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82人,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1人,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44人, 其他注册工程师等88人。同时, 本院拥有高校设计院理论水平高, 科研能力强, 学习气氛浓和追求不断创新的综合优势。

本院现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 公路行业 (公路) 甲级, 市政公用行业 (道路、桥梁) 甲级,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设计甲级,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 电力行业 (火力发电、新能源、变电工程) 乙级, 市政公用行业 (环境卫生、热力) 乙级等工程设计资质。

自本院建院以来, 已在全国各地承接完成了数千项工程设计任务,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本院承接完成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东大吴健雄纪念馆、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文化服务区、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狮子山阅江楼、金陵图书馆新馆、江苏省档案新馆、江苏银行总部办公楼、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南京鼓楼医院仙林国际医院, 东莞人民大会堂、深圳龙岗文化体育中心、南京丁山花园香格里拉酒店 (五星级) 、苏州吴宫喜来登大酒店 (五星级) 等数百项大型办公、宾馆、渡假村、商业中心、写字楼及文化、体育、医院、纪念建筑, 高等院校的建筑、规划设计任务。

本院以“始于点划, 止于至善”的企业精神, 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设计奖400多项, 其中国家级银质奖6项, 铜质奖3项, “全国建筑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建筑设计大奖”1项,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5项,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58项, 教育部优秀设计奖108项,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2010年荣获“江苏省建筑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排序”第一名, 2010年荣获“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设计院”和“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奖”, 2011年我院被评为全国建筑设计行业“诚信单位”。

南京青奥体育公园

建筑面积:230000平方米

建设地点:江苏南京

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位于南京市浦口新城核心区西北角, 纬七路过江隧道出口以南、临江路以东、城南河路以北、滨江大道以西、横跨城南河, 用地面积约730亩。

根据规划要求, 青奥体育公园内共有三个功能区和三个建筑综合体, 三功能区分别为A地块的青奥赛场封闭区 (赛后青奥培训基地) 、体育公园开放区以及B地块市级体育中心开放区, 三个建筑综合体分别是A地块为青奥体育公园配套服务的, 集商业、餐饮、酒店、健身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长江之舟”综合体建筑以及青少年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内集教学、后勤、训练为一体的培训学校综合体建筑;B地块市级体育中心内体育馆、体育场、商业配套、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体育综合体。

规划定位首先应体现青年人的充满活力的特点, 要体现与江、河“水”的关系, 场地的布局结构与建筑造型设计都应紧扣这个主题, 通过富有流动感和张力的曲线, 把“波浪”、“潮涌”、“水滴”等自然造型抽象成为场地和建筑的规划设计元素。曲线形的跨河步行与架空的大平台将A、B两个地块联系起来, 并利用不同主题特征的广场开放空间, 形成开合有序、富有节奏和立体层次、完整连贯的城市景观空间序列, 将滨江和滨河的景观融为一体。

A地块的青奥赛场封闭区内包含了橄榄球、曲棍建筑面积:230000平方米建设地点:江苏南京

球、小轮车和沙滩排球四个青奥单项的比赛与训练场地, 这些场地在赛后进行改造划入培训基地。“长江之舟”综合体建筑位于青奥体育公园A地块的中部, 紧靠橄榄球比赛场地。作为青奥体育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犹如在长江上破浪航行的游轮造型寓意长江之舟, 体现出青年人志向远大, 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拼搏精神。青少年奥林匹克培训基地位于A地块南侧, 建筑形式简洁流畅, 富有动感, 在青奥赛时作为宾馆、媒体发布中心、餐厅、医疗站等功能使用, 赛后转化为培训基地, 并合理利用部分青奥遗产作为训练场地。

江苏银行总部办公大楼

建筑面积:100000

建设地点:江苏南京

江苏银行项目地处南京的城市核心区白下路内桥西南角, 且位于重点打造的新街口金融一条街南端, 占地约1.3公顷, 36层160米高的超高层建筑规模约为10.3万平方米。作为江苏省内最大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江苏银行总部办公大楼的建筑造型应充分反映南京唯一现代金融总部办公建筑的特性, 既要表达江苏银行的独有的企业形象, 又要体现金融建筑鲜明的时代个性。高层建筑造型创意来源于江苏银行的行徽, 主体建筑东西向大小两个“J”字型的竖向幕墙旋转相扣, 组合成“S”型平面布局, “J”和“S”分别代表“江苏”两个字的首字母, 又暗示江苏银行钱币方孔造型的行徽。双“J”旋转造型结合大楼顶部LED的夜间照明, 代表了银行资金的流通。建筑整体挺拔向上, 北侧外墙线条流畅又富有变化。建筑裙房一改传统金融建筑底层厚实、封闭的形象, 取而代之以形式简洁、低调, 结构轻盈、精制的双层玻璃百叶幕墙形成完整的沿街立面, 既与主楼立面统一, 又通过玻璃幕墙的倒影与反射, 与相邻文保建筑产生直接的空间对话和视觉联系, 从而与之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建筑内部空间为了体现银行传统的稳重感, 空间布局采用稳定的对称手法, 裙房的主入口设置在沿街面的正中, 建筑内部中轴上设置三层挑高的“八角型”中庭, 意喻银行“四面八方”, 向全国开拓业务的宏伟战略。

南京市档案馆、方志馆

建筑面积:38000

建设地点:江苏南京

项目概述:该项目位于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 南邻梦都大街和奥体中心, 西邻乐山路和地铁松花江路站, 区位非常重要。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市档案馆和市方志馆。

设计概念:城市编码文脉之器时间、空间交织下的城市文化内化为建筑生成的基因, 外化为传达不同文化的负载信息的表皮元素, 共同铸就一尊城市的文脉之器、徐徐打开、昭示未来……

设计策略

向下生长原则——利用基地优势采用双首层原

则, 将负一层也作为首层, 转角大尺度的下沉广场的设置, 形成档案文化展示的场所。

回避基地限制——下沉广场、庭院的设计可以将地铁设备口部结合为广场垂直界面, 或者广场景观构筑物从而化解约束与不足。

开放共享原则——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共享, 地铁与城市空间开放整合。

城市协调原则——建筑与周边建筑关系呼应。

形态识别性原则——形态组织的标志性。

南京市档案馆、方志馆联创科技大厦

联创科技大厦

建筑面积:128000平方米

建设地点:江苏南京

建筑面积:128000平方米建设地点:江苏南京

该项目位于南京河西滨江地块, 为南京联创总部大厦, 包括两栋高层写字楼及一栋多层会所。前者位于基地北侧, 后者则布置在西南角。主要的机动车来向分别从北侧、南侧和东侧入口进入, 而东南角则为完全步行的绿地广场空间。为因应可持续发展需要,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作满铺地下室。主楼外墙采用干挂花岗岩、铝合金型材、双层中空LOW-E玻璃、钢丝网、以及少量白墙形成一个简约、明快、干练、雕塑感极强的现代建筑形象。

会所的设计特别强调了场所感, 通过内部水院、屋顶庭院、空中边庭等手法形成一个别有洞天、亲切宜人的江南园林空间, 而在外部则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特征, 使它既保证了自身的私密性, 又与塔楼保持建造风格的统一。

中国电子人才基地

建筑面积:160000平方米

建设地点:北京

一谷:规划利用基地东西向较长的特点引入一条长近500米的绿色之谷, 整个园区内绿意盎然, 生机勃勃, 两期用地通过绿谷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

两城:规划将建筑尽量沿四周道路退让线设置, 形成外紧内松的空间布局。将“L”形建筑分别设于基地四个角部, 建筑对内空间围合, 对外形象完整。

形体:外围建筑为六层, 内部采用两层, 自外向内退层的手法消解了建筑轮廓线的生硬感。同时设计从自然界谷道外形中获得灵感, 将绿谷两侧的裙房处理成自然流动的线性形态。

地下空间:将共用功能如餐饮, 会所, 研发配套设于中心绿谷地下, 并通过设置下沉庭院和采光井改善地下空间的使用舒适度。

镇江市行政机关办公用房迁建工程南徐新城地下人防工程

建筑面积:165000

建设地点:江苏镇江

塑造特色鲜明、和谐均衡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形象

基地双轴的存在 (行政办公区中轴和城市文化旅游主轴线) 为突破传统政府办公建筑完全对称的单一形象提供契机, 整体建筑对应基地中轴, 局部高层主体承接城市主轴;简洁明快的建筑体块和三百米长廊则将不同体量空间统谐为一气呵成、均衡壮观的整体, 与南徐路主干道之间的三百米距离恰成最佳视距比例, 远可供南徐路高速干道上快速通过的车流人流惊鸿一瞥, 近可供前往参加礼仪、活动的各界市民瞻仰观览。

设计复合高效的现代化政府办公建筑

针对政府行政中心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日常事务管理 (行政中心主楼) 和决策管理机构 (各领导机关办公楼) , 分设东西两区, 以中央大厅紧密相连, 改变简单的前后排列式办公模块, 体现新型办公紧凑、高效的现代化风格;在各独立办公区域, 也相应提供高层管理和日常事务的不同层次空间, 满足复合功能需求, 在各服务区域, 停车库分为地下地上两部分, 地上为专属车位, 地下为混合车位。

创造开放多元的公共市政“社区”和绿色景观焦点

以开放多元的公共市政“社区”理念, 从多层面创造勤政亲民、优雅宜人的景观系统。办公区域内部庭院有机组合绿色景观平台, 结合中央大厅、会议中心等枢纽节点, 让政府机关人员利用内部环线自由穿梭, 置身于多层绿色环境处理公务;外部来访人员利用外部环线快捷方便地访问联络, 达成事务;公众市民、旅游观览者则利用节假日、特定开放时间前来游玩参观, 深入核心焦点, 远眺城市美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节能环保手段和智能化管理网络系统

大规模现代行政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 需要尽可能降低能耗, 预留发展空间, 应用高技术节能环保手段, 将会改善建筑环境效能, 保证办公环境的舒适度, 提高建筑运营的经济性;新行政办公的复杂性、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也对内外办公环境的综合管理提出了复杂多样的要求, 智能化管理网络系统的实施, 正可以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信息管理优势, 对办公环境进行多层次、多时段、多对象的全面、安全、灵活的管理控制。

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规划面积:180公顷

建设地点:浙江义乌

上饶市龙潭湖

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

建设地点:江西上饶

项目位于上饶市中心区西部中端, 地块为龙潭湖公园, 根据上饶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地块将建成龙潭湖生态公园, 并含有宾馆接待功能和部分居住用地, 总面积46.03公顷。地块交通便捷,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较为优越, 介于城市中心区东西景观主轴线之间, 成为横向渗透景观轴线上的景观节点。

综合楼占据龙潭湖北岸中部原有砂石堆场和浅滩田地, 利用场地高差顺应地势, 呈水平状延展, 建筑视野方位积极应对南、北山林和水体景深。客房部分呈开放式布局, 每间客房皆获得较好的景观视野并避免互相视线干扰。为增强亲水特色, 将部分水域渗透到建筑公共区域, 构筑水院空间, 实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进一步融合。

14.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篇十四

《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

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怎么样?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好!请看第一场《遣归》

生介绍:

导演:从杰

演员:从芹饰刘兰芝 从杰饰焦仲卿

曲燕饰焦母

旁白:孙飞

第一幕:相恋

〔形式:哑剧〕

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

(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

(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

第二幕:婚后

〔形式:哑剧〕

〔背景音乐:小提琴协奏《梁祝》〕

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慧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

(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

〔生配乐表演。〕

第三场:逼归

〔形式:话剧〕

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

兰芝:(低眉顺眼)婆婆,我这就给你端饭,今天,咱们吃面汤。

焦母:(脸孔朝天)面条太滑。

兰芝:(委屈求全)那……咱们吃包子。

焦母:(顿拐)包子太腻。

兰芝:(声音哽咽)那……吃饼

焦母:(白了兰芝一眼)不行。烙饼太硬

兰芝:(泪水溢满眼眶,强忍不流)那婆婆,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焦母:(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个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算了,快去……

(兰芝黯然而下。)

第四幕:请归

〔形式:话剧〕

兰芝独坐闺房饮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

兰芝(停止啜泣,哽咽):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呆,……只是……婆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

仲卿(声音宏亮):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

(兰芝仍啜泣不语。)

师: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

生甲: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不错,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乙: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屈求全的兰芝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生丙: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特别是他声音宏亮地说“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这一句话说得口气很硬,不符合仲卿软弱的性格,如果焦仲卿这么刚强,那么还会有“自挂东南枝”的悲剧发生吗?(下面有掌声)

师:看来同学们不光是看热闹,还真看出了点门道,点评非常到位;接下来,请欣赏由高二·五班姜春美导演的第二幕《誓别》

第二场:《誓别》配乐诗朗诵

〔大屏幕显示音乐背景:Powerpoint制作化蝶的画面〕

〔配乐:古筝《梁祝》〕

导演:姜春美

演员:荣桂饰焦仲卿 王巧丽饰刘兰芝

刘兰芝: 焦仲卿:

女〕山那边, 男〕夜的那头

你在想我 我在想你,

机杼旁困顿的身影 在梦的小舟里飘荡

纺织娘的唱鸣, 弱小的身躯

是我疲惫的声音 能否承受繁重的劳累

夜幕下的星星 刚韧的性格

是你眼睛流放的精莹 能否经得住母亲的苛刻

女〕你知道 男〕我明白

你的心胸是我停泊的港口 你是我永久的天堂

母亲的斥责只是我一时的心痛 我是你渴望的归航

在晨曦夜风里, 可是,你的泪水

我只在乎你 是拂动我心弦的乐章

女〕你也说了, 男〕是啊,我选择,我无悔

你是风儿我是沙, 那西去的马车碾落尘土

你是磐石我是蒲苇 那归去的大雁衔取红叶

蒲苇如丝磐石无移 我希望

地老天荒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你就是我永远的梦乡

女〕母命如山 男〕坚持住,兰芝

母亲的眼神 面对母亲的严厉

是我们畏惧的剑光 我无语,

婆婆的挑剔 面对你的委屈

是我们胆怯的盾牌 我无语

我们的明天 我们的明天,

是阴天还是雨天? 是啊,阴天还是雨天?

女〕我走了, 男〕你走了,

是我自己请求走的, 我亲自送你走的,

我不能允许 走得那么忧郁,

被驱赶的梦魇 走的那么凄离,

别了,仲卿 兰芝

你的美好, 别放弃我,

你的记忆 别放弃我,好吗?

我的心事, 你忘了吗,

我的愁绪 我就是你永久的天堂

就让我们在记忆里面寻找欢笑 你就是我永远的归航

女〕命运,命运 男〕命运,命运

是我们的命运 是上天的安排

斩断了所有的情分 离间了我们的姻缘

在源源不断的清溪中, 在青山掩翠的高山里,

那对鸳鸯鸟 那株情侣松

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甜蜜 就是我们握手来生的印证

〔合〕轻轻的风儿吹走了梦的思绪

柔柔的水儿带走了心的路途

你的脆弱交给我,

〔男〕我宽阔的肩膀

〔女〕我温暖的双手

〔合〕就是你明天的搀扶

师:欣赏完这优美的配乐诗朗诵,请同学们也来一点精彩点评。

生甲:这种内心独白,直接把我们带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坚韧。这么美好的爱情却遭到焦母的棒杀,让我们真正的痛其所痛,恶其所恶。

生乙:我觉得女同学朗诵感情充沛,让我们感受到兰芝如泣如诉;男同学比女同学朗诵“稍逊风骚”,把一个文弱小吏变成了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

生丙:两位同学的表演各自为战,表演有一些呆板,最好能有一些眼神的交流,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和这首优美的诗珠连璧合。

师点评:同学的眼光都是雪亮的,既看到了优点:形式的多种多样,激发同学们的观看兴趣;也看到了不足,有些同学不能把握住仲卿的软弱、兰芝的忠贞以及焦母的蛮横这些性格特点。但是,尽管这第一只小板凳做得不够精美,但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把第二只、第三只做得会“更上一层楼”。

师:故事正在一点一点的展开,接下来,高二·六班同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请看第三场《抗婚》:

导演:从英、江雅萍

演员:从英饰焦仲卿 宋晓娜饰刘兰芝

孙冬饰刘兄 从婷钰饰刘母

旁白:孙飞

古代版

〔由大屏幕显示汉代建筑,为灰色的瓦房;气氛:沉闷压抑。〕

刘母:(抚兰芝背)(柔声)兰儿,咱们已经回绝了县令的好意,难得太守家也派人来提亲,你就答应了吧!

兰:(眼含泪水)我刚回来时,仲卿还曾一再嘱咐过我,我们发过誓永不分离。今天如果答应了,岂不是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娘,您还是帮我回绝了吧!

母:哎!真是乱透了。难为我可怜的兰儿了。(刘母拭泪下)

兄:(大模大样上)母亲,怎么样?

母:(摇了摇头)

兄:这下可糟了。(进房,坐下,跷腿)妹子,县令家派人来提亲,按你的意思是不答应了?太守家派人来提亲,你还是一口回绝?

兰:(低头,小声)是……

兄:(瞪眼)(大声)你真是愚蠢至极,你回来多日,那个焦仲卿找过你了?……本来你被送回来就够让人笑话的了,你就算不为母亲和我想想,也该为你自己想想……

兰:(仍低头)兄长说得--有道理……

兄:(心满意足)哎,这才是我的好妹子(出房)

现代版

〔由大屏幕显示背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节奏:明快。〕

焦仲卿与刘兰芝手挽手过。

刘兄从背后上,粗鲁地将二人分开。

刘兄:嗨!小子,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已几分几两重,一个小小的的哥也敢追我妹妹?

(转身对刘兰芝,并用背把焦仲卿与刘兰芝分开。)

妹妹,你说你,放着好好的局长公子看不上,却看上了这么个无产阶级。

〔配乐任贤齐《赶不走》。〕

焦: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我只能爱一个人?是的,我能,如果非要给这个时间加上一个期限,我愿意是一万年。

〔焦仲卿与刘兰芝作深情状。〕

〔刘兄一旁反复做出发怒、不屑、无赖斥骂状态。〕

〔形式:话剧〕

兰芝:(大声)听见了没?哥,别再跟我提那个税务局长的儿子,不就是有几个钱吗?要嫁你嫁。(转过头来)仲卿,走,我请你吃饭。

刘兄:小子,你等着,要么给我拿两万块彩礼,要么给我赶快走人。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焦:(不理刘兄)(深情望着兰芝)吃什么?

芝:吃海鲜。

〔仲卿挽兰芝坚定地走了〕

〔刘兄一人晾在台上,继而叹气而下。〕

师:一场戏剧,两种结果,那么你认同哪一种结果?

生:(齐声)第二种。

师:如此一致的选择,可以陈述一下理由吗?

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爱要越挫越勇

师:哪一种结局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生:当然是第一种了。

师:面对这两种结局,你的感触是什么?

生甲:封建礼教是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

生乙:不论什么时代,人们都有对爱情忠贞的追求。

生丙:岁月如流水,源源不断,逝者如斯,几千年的抗争、几千年的碰撞,人们终于可以放开自己的心扉,大胆说出心中的所爱。我们幸运我们生活在这个自由民主的时代。

师总结: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上一篇:乡镇宣传委员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吃苦的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