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试题库新

2024-10-17

古代文学试题库新(精选8篇)

1.古代文学试题库新 篇一

古代文学

1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辛弃疾《摸鱼儿》

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晏殊《蝶恋花》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罗幕轻寒②,燕子双飞去③。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⑤。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⑥,山长水阔知何处?

4杨万里《晓行望云山》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5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6苏轼《游金山寺》名句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7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8元代散曲留存最多的人:张可久

1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三国志演义》

2水浒传评点本里最流行的版本:金圣叹《第五才子施耐庵水浒传》

3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4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5李清照的词学主张:别是一家

6代表古代白话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是:三言

7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8《西游记》最有名的续书是明人:《续西游记》

1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2纪晓岚的笔记杂记名《阅微草堂笔记》

3元代被称为“曲状元”的是:马致远

4李渔的创作总称:《笠翁十种曲》

5历史剧最接近历史现实的历史剧是:孔尚任《桃花扇》?

6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小说:《金瓶梅》

7近代南社发起人有:柳亚子、高旭、陈去病

8近代新文体散文的前导是:康有为、谭嗣同是“新文体”散文的前导

阅读:

《西厢记》《长亭送别》《混江龙》 《单刀会》等中的名段

翻译: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翻译 : 世人都称许孟尝君能够赢得士人,士人因为这缘故而归顺他,(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士人的力量,而从虎豹般的秦国脱身。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哪里足以说他赢得了士人?如果不是这样,依仗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人,应当能够称霸天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翻译: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够将自己遗弃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气节为高。两个人相处融合毫无嫌隙。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则在佛教中隐身,所以都是奇男子。然而又都喜欢做诗自我娱乐。当他们狂饮大醉之时,又唱又吟,又笑又叫,以共享天下的乐趣,这是多么豪迈啊!当时的贤士,都愿意跟从他们交游,我也常常上他们家。十年间,秘演北渡黄河,东到济州、郓州,没有遇上知己朋友,困顿而归。这时曼卿已经死了,秘演也是又老又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看到了他们从壮年而至衰老,那么我自己也将衰老了吧!

苏轼等三人的诗词作品为主

生而眇②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③,以为日也。日之与钟、樾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南方多没人⑥,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简答:

1.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以文为诗

2诚斋体的诗歌特点

3姜夔词的“清空”的意义

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当然,最能代表姜夔词特色的是前人所说的“清空”。所谓“清空”,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4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花间美人”的原因

5关汉卿戏剧中女性形象有哪些

大体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权豪势要阶层迫害下的妇女.代表作如《窦蛾冤》中的窦娥.是受尽拨皮、酷吏折磨的寡妇、《五侯宴》王大嫂.是受尽地主压榨的乳娘;《望江亭》中的学士夫人谭记儿.也在权豪势要的逼迫下无处安身;二类是卖淫制度下的妓女.青楼女子的形象,描画出她们精神灵魂中的隐痛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救风尘》 里的赵盼儿和 《金线池》 里的杜蕊娘《谢天香》;三类是门弟婚姻制度下的妇女代表作如《拜月亭》中的将门小姐王瑞兰也在门弟藩篙的拘囿中失去了婚姻自由。这三类作品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出如下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中女性形象,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黑暗面。这些妇女形象.尽管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在关汉卿的笔下.都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被压迫者、无助者。美投卿通过表现她们的不幸遭遇.

6《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一、多情的才子张生

张生有才,满腹文章,才华出众。一出场就不同凡响 “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这不是失意之态,而是壮志未酬之叹。关于黄河的一段描写“【油葫芦】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可见张生所拥有的远大抱负。

但张生并非只是只会吟风弄月的平凡书生,他的过人胆识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强占莺莺为压寨夫人。在老夫人许诺之后,张生自告奋勇,“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修书请来自己的好朋友杜确解围相救。这位痴情的书生并不是胆小无能,恰恰是临危不惧的勇士。及至后来上京考试,一举夺得头名状元,更凸现出张生的才学和本领。

张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听琴》一出,张生以琴代心,以司马相如打动卓文君的《凤求凰》赢得了莺莺的芳心。

张生是多情的又是专一的。自始至终他眼里只有莺莺一人。即便是夺得状元之后,也没有始乱终弃,而是片刻也没有耽搁“自离了小姐,无一日心闲”,快马加鞭地赶回莺莺身边、这与一些戏剧中的背信弃义的男主人公是完全不同的。张生执着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在那个讲求门第和等级森严的时代,张生一介穷书生,与莺莺的社会地位是天壤之别这样的一桩姻缘,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但他不管世俗的眼光,坚决地追求着从未放弃。但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和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常常流露出狂热的、不理智的甚至有些庸俗的挑逗性语言和行为,如夜晚跳墙的莽撞举动一个在爱情的冲动下痴迷、冒失的张生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疯魔汉”,让人在捧腹之余,更为张生的情不自禁而动容。张生对莺莺的爱是溢于言表、不加掩饰的,他大胆、直白的表露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琴声、用饱含深情的诗句,传达他的爱。

所以这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世俗的张生,一个可信的张生。

7《西游记》创作主旨

《西游记》作者创造了如此变幻离奇的神魔世界和以孙悟空为代表的无数变幻离奇的神魔形象 ,并且通过淋漓尽致的对“变”的描写 ,展示了无数神魔较量的情景 ,表达了真终将战假 ,善终将战胜恶 ,美终将战胜丑的主旨 ,不仅能给予读者坚持正道、邪不压正的启示 ,激励人们去战胜现实生活中的千魔百怪、千难万险 ,而且以瑰丽神奇的多变性描写 ,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从中得到其味无穷的美学享受。这也许就是《西游记》花样百出地进行“变”的描写之旨趣所在吧。

8《聊斋 》的狐鬼世界的内涵

9《水浒传》 中英雄群像塑造的方式

10《三言 》 的主要内容

11《聊斋 》的艺术特色

12《红楼梦》 的悲剧意识

一、“叹乌衣非王谢” 的家族衰败的悲剧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第一层面就是通过贾宝玉和他所在的贾府以及贾府内外的政治、经济、人际关系、展现了一个家族衰败的悲剧,并围绕这个贵族家庭的兴衰史,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具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使

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部封建末世的 “记录史”。

二“心事终虚化”的情感夭折的悲剧、《红楼梦》悲剧意识的第二层面是表现了真挚的感情如何被毁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中心线索,曹雪芹通过悲戚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美好的情感如何被封建社会压制、扼杀的悲剧。

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人生苦痛的悲剧《红楼梦》悲剧意识的第三层面是表现了人生理想的破灭,这是具有哲学层面的悲剧意识,曹雪芹融入了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对生命的体验,用贾宝玉这一着力最多,寄托最深且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体现对悲剧命运的沉思,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精神苦痛,对儒家传统的否定,自我人生价值的落空、梦醒来后无路可寻的悲痛。

四、“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的女性命运的悲剧家族没落,情感夭折和人生苦痛,共同构成了由时代、制度、文化折射出的整体悲剧,在这样的大悲剧的震撼下,曹雪芹表达,梦醒后的彻悟,而彻悟的结果就是彻底的毁灭,用一切美的毁灭证明封建制度封建文化对生命的摧毁,这就是《红楼梦》悲剧意,极乐的大观园与悲苦的女性群像相对照。时代悲剧和文化悲剧的双重含义都显示了这一悲剧意识。

论述:4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5《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6《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7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8《金瓶梅》的艺术特色

二、教材上所选的欧阳修等人的文,一定都要掌握。

四、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创作及形成,也是重点。

五、李清照的词论、及前后期词的特点要掌握。

六、陆游、杨万里的诗歌特点要掌握,还有“中兴四大诗人”也要掌握。

八、姜夔词的特点。

九、元代文学重点是关汉卿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特别注意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艺术特点,还有上课讲的必背曲子,一定要掌握。

十、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要掌握。

2.古代文学试题库新 篇二

一、“美、善”学说和古代文学功利观

《论语·八佾》中曾道:“子谓《韶》, 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 未尽善也。”汉朝郑玄注:“《韶》, 舜乐也。美舜自以德禅于尧, 又尽善美, 谓太平也。《武》, 周武王乐, 美武王以此定功天下。未尽善, 谓未致太平也。”学者认为, 其中“美”指的是乐曲声音婉转, “善”指代音乐内在完善。但事实上, 从郑玄所注可看出, “美”与“善”都是其音乐语言的特质。而“美”指的是歌者的赞美, “善”指代被赞者之良善。也可以说, “美”是艺术, “善”是生活。[1]如孔子所说, 《韶》尽善又尽美, 是因为“舜自以德禅于尧”, 天下统一, 歌舞升平, 对乐曲的赞美就如同对舜功绩的景仰。但“武”尽美却不尽善, 是因为武王伐纣, 虽属正义之举, 但仍然掀起了腥风血雨, 人民难逃战火之殇。孔子学说的中心是“仁”, 即“爱人”, 看重人的地位和作用, 反对奴隶社会将平民看做受贵族随意支配的私人财产。因此, 孔子的“美、善”说反映了他“仁”和“为政在人”的思想, 同时也带有功利色彩。

孔子的“美、善”说对我国文学史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继孔子之后, 许多儒学大师都推广并发展了“美、善”说, 包括孟子的“以意逆志”, 荀子的“明道”主张等。大汉王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把孔子思想推到了封建王朝统一思想的地位上, 使其替政治教育服务。这一文学功利观, 在魏晋时曾遭到玄学挑战, 到了南北朝和唐朝时期又被唯美主义齐梁风冲击, 然而仍旧保持着主流思想的地位, 引导着我国古文学发展。但“美、善”说有其片面性, 单独强调文学的外在功能而忽视了对其内在规律的探索, 因此对我国古文学发展也有消极影响, 使古代文学前进的步伐相较于西方文学而言要缓慢得多。

二、“文、质”学说和古代文学创作模式

《论语·雍也》中提到:“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孔子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人的质朴如果大大超过文才, 那就如同缺乏气质和修养的山林野人;而如果文才大大超过质朴, 那就如同华而不实的史官。而谦谦君子, 必定是二者平衡, 集文和质于一身。“质”指代人内部的品格, “文”指代外部仪态。孔子学说认为, 君子要“文质彬彬”, 也就是说不但要有质朴的内在品格, 还要有斯文的外在仪态, 两者兼备, 就形成了孔子的“文、质”说。[2]虽然孔子认为“文”与“质”要相辅相成, 但二者并非单纯的组合, 而要求人们从辩证的角度看待这两者的关系。质超过文的时候, 要突出“文”的必要性, 文超过质时, 就要强调“质”的作用。“质”要符合仁爱的要求, “文”要体现礼仪的规范, 文质一体, 完美融合, 才构成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但孔子这一思想也具有理想化性质, 因为实际生活里, “文”和“质”常常因人而变, 因环境而变, 很难达到现实意义上的均衡。

从实际看来, 孔子“文、质”学说并不是在探讨文学理论, 而是在讲君子修身之事。而最终把“文、质”说应用于文学中的, 其实是两汉时期的儒家学派。汉朝统治者推崇经学, 改造了先秦儒学, 使其成为新儒家思想, 并渗透到社会各大阶层。文学在汉朝也逐步发展, 经学与文学相碰撞, 就导致了儒学开始倾向于文学, “文、质”说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董仲舒曾道:“《诗》道志, 故长于质;《礼》制节, 故长于文……《春秋》正是非, 故长于治。”其中“质”和“文”都是文学性的评论。汉朝学者以“文、质”说进行文学评判时, 通常以“质”指代文学内涵, 以“文”指代文学形式。从此, “文、质”说对传统文学创作开始产生影响。

三、“无邪”“中”学说和古代文学审美取向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其中“思”为语气助词, 无实义。而“无邪”, 何晏解释为“归于正”, 孔颖达则将其阐述为“诗之为体, 论功颂德, 止僻防邪, 大抵皆归正”。用孔子的话说, “正”就是“过犹不及”。而孔国安道:“言俱不得中也。”那“中”就在“过”与“不及”之间, 也正是孔子所言的“正”和“无邪”。孔子的“中庸”思想认为, “中”即不偏不斜, “庸”则经久不变。《论语·雍也》认为“中庸”乃至高道德标准, 而“无邪”则是“中”延伸的行为规范。[3]“中”这一思想在哲学领域又带有审美色彩, 在《诗三百》中以“无邪”的形式展现出来, 之后就成为了文学审美的指导思想。

战国末期, 荀子在对诗歌和乐曲的评论中就运用了“中”的思想。他提出, “中”是符合礼义的, “礼”即礼法, “义”即仁义。该思想比起孔子以“无邪”诠释“中”, 表达得更加直观具体。后来荀子说:“诗者, 中声之所止”, 也正是说诗歌须用“中声”控制, 不要完全为诗情左右, 超过了应有的度。而“乐之中和”, 强调诗歌乐曲须让听者得到“中”之感悟与“乐”之美好, 从而化为“无邪”。这里是强调诗乐对人的中和教化。

四、“兴、观、群、怨”学说和古代文学接受思想

《论语·阳货》中曾道:“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这句话本着“诗教”的目标, 介绍了传统文学作品的美感用途、教化用途、政治教育用途、抒发感情用途和学习用途, 是我国传统文学评论历史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学解释之一, 传达了儒家的文学接受思想, 为之后的文学接受理论发展扎下了根基。“兴”就是“引譬连类”的意思, 朱熹也将其称作“感发志意”。“引譬连类”的意思是“诗”能够让读者由此及彼, 联系起许多事物;“感发志意”的意思是“诗”能够感染读者情绪与心智, 举一反三。两者虽表达不同, 但实际意义相同, 总的来说, 就是“诗”能够启发读者。包咸道:“兴, 起也。”孔子道:“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而“观”, 则是“观风俗盛衰”, 即观察民情。[4]“群”乃“群居相切磋”, 意思是互相切磋, 研究诗词含义。“怨”是“怨刺上政”, 即“诗”可以用于了解人民的“怨情”, 知道他们痛恨什么, 想要什么。[5]

孔子“兴、观、群、怨”说强调对受众的引导, 对传统文学接受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一学说的意义并不均衡, “兴、群”侧重于修善自身, 其影响力较小;而“观、怨”强调了解社会, 产生的影响较大。

五、“诗论”和古代“诗教”解《诗》

关于李学勤对《诗论》的探究, 其中共有十二卷, 原简达二十三卷。孔子《诗论》中对《诗》的评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是综述:“孔子曰, 《诗》亡隐志, 乐亡隐情, 文亡隐言。”第二是分类解说:“《颂》, 平德也, 多言后, 其乐安而迟, 其歌引而渺, 其思深而远, 至矣。”三是揭露具体诗歌的主题, 《诗论》中所有诗都引用自孔子语录。孔子对汉朝儒学诗歌教育起到的最为深远的影响, 是将诗歌真正变成了政治教育的手段。所以, 孔子的《诗论》是汉朝儒学诗歌教学思想的起源, 也是其核心与理论根基。

六、结语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历史上许多学者都着重探究他的政治哲学理论, 而对其文学方面的学说却有所忽视。事实上,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文学理论家, 他的文学思想为我国古典文学论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因此,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孔子学说。虽然孔子的文学观具有一定功利性, 使文学在一段时期内成了政治的工具, 但总的来看, 其功仍然远超于过。

参考文献

[1]段玮婷.试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J].牡丹, 2015 (14) :12-13.

[2]张树弘.孔子文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研究[J].芒种, 2013 (11) :103-104.

[3]于新秋.关于孔子文学思想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 2010 (04) :142.

[4]赵玉敏.乐亡隐情:孔子乐论思想的文学意义[J].北方论丛, 2011 (04) :6-10.

3.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日本文学 《红楼梦》 《源氏物语》

日本古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这种影响,首先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所谓日本汉文学,就是指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人用日文创作的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学的两大支脉。

《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小说,气魄的布局,细腻的人物刻画,对社会无情揭露和深刻剖析,还有从作者到作品的很多不解之谜,都使得这部作品极为耐读、历久弥新。《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成书比《红楼梦》还要早900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它刻画了以源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爱情生活。《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从写作背景——所展示的场景均为本国的贵族阶层,及人物性格——两个主人公贾宝玉和源氏公子多情的性格以及对他们爱情生活的着墨点染,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一位大师曾言道日本文化深义的特质是“苦涩”与“闲寂”,而从《红楼梦》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四句诗中,读者是否也体会到这文字后面掩藏的苦涩呢?

一、作者背景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满州贵族,祖父、父亲、叔父连续担任江宁织造四十四年。康熙皇帝六次南游,五次就住在曹家,充分显示了曹家的财富和排场,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大概在曹雪芹二十岁左右,曹家因为贪污案发而破产,曹雪芹开始贫穷潦倒。对一个从富贵中长大的人来说,从衣食无忧到衣食无着,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巨变。于是,他以过去的生活为蓝图,开始创作《红楼梦》。《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出身于充满书香气息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其祖父等辈及兄长都是当时有名的歌人,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不仅对白居易的诗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十分了解佛经和音乐。后来,家道中落,在丈夫去世后,她曾做过皇后的女官,这期间宫廷生活的直接体验为她后来创作《源氏物语》储备了大量的现实素材。

从以上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出身和经历都颇为相似的两位作者,在他们的笔下诞生出两部颇为相似的文学巨著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两个女主人公

《红楼梦》中的潇湘才女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品性高洁、有时善解人意但又经常拈酸使小性的女子。宝玉于众多美女而不顾,独衷情黛玉,就是从黛玉身上找到了一种自己也一直追求的不加伪饰、未经世俗沾染的“纯真”。她有着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气,不相信所谓的金玉良缘,她要用自己的爱情跟那个社会抗争。她虽然征服了宝玉的心,但在那样的社会和大家族制度中她所追求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美好的结局。在当时的社会里,爱情不仅不是婚姻基础,还是离经叛道的另一种表现,所以,这一场爱情与家族制度的战争中,她最终以痛苦而死做为对自己爱情的最后的捍卫。

《源氏物语》中的紫姬是源氏公子众多姬妾中的一个,她是一个名门子弟的私生女,这样错综的命运,使她一方面出身名门,一方面难以见人。于是,当源氏公子在她十岁左右把她偷接到自己府中时,就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她这一生的职业是做源氏公子的姬妾,她这一生的追求是让源氏公子喜欢、不被厌倦。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命运,还是当时日本所有待嫁或已嫁女人的命运,她们必须要成功地依附上一个男人,只有男人才能保障她的生活和荣耀。相对来说,紫姬是成功的,虽然源氏公子一生都在不停地追逐着一个又一个女人,但紫姬永远是他心灵的港湾。他一手将她养大,她是他的女儿也是他的妻子,这种既是亲情又是爱情的复杂情感使他的心一直停驻在她身旁。虽是这样,紫姬的一生也是痛苦多于幸福、等待多于相聚。

黛玉和紫姬虽然爱情的结局各有不同,但两个女人的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因为,在那样的社会,女人一生的爱情、幸福、理想、追求都只能依附在男人的身上。

三、两个男主人公

光源氏为《源氏物语》中的浊世浪子,贾宝玉则是《红楼梦》中的秽士叛逆。两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却有着共同的命运:终生为情所苦,最终遁入空门。耐人寻味的是,紫氏部和曹雪芹在塑造他们各自心爱的主人公时,都为他们的身世遭际串上一条佛教色空观念的主线。《红楼梦》第一回云:“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由空空道人这一《石头记》第一阅读者的反应,道出“空空”与“情僧”实为一体,在“空—色—情—色—空”的流转中,情是参悟的媒介和对象。“情僧就是情之真觉者,是对情的神识彻悟,葆有情的慧性灵根,达到情的涅磐境界。”这不仅适用于“绝代情痴”贾宝玉,也是对多情的源氏公子一生的形象概括。可以说,他们两人的生命便是一个由情悟空的过程。

四、语言风格

《红楼梦》用纯北京话写就,北京方言音调悦耳、词汇丰富等特点在红楼梦里充分发挥出来,宝玉的丫头小红回答凤姐的那一段话,把一群身份和关系互不相同的人的一些凌乱言语,用极快的速度、极精练的语言表达得非常清楚,这无不得益于北京方言的特点。

《源氏物语》大量引用汉诗及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使读者读起来经常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氛。紫式部在书中152个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布设了131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句和诗句,作者仅引用的“白诗”即达90余处。尤其是作为《源氏物语》情节发展基础的第一帖《桐壶》,基本上是套用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框架,使《长恨歌》的主题几乎贯穿全书始终。

无论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多么巨大、强烈和持久,日本民族出于自身的实际需要,都会对其进行认真地鉴别、甄选,最后再谨慎地取舍。因此,这种日本化的过程,加之日本岛国民族固有的审美特点,便使中日两国文学产生诸多差异。

中国文学特别注重文学与时代、与政教的关系,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等重大社会功用,强调政治与艺术的统一;日本文学则游离于政治,不主张将富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引入文学,具有较强的超政治性倾向。《红楼梦》的总体艺术风格是文词奇巧,悲喜映照,表面温和、委婉,而内含刚劲悲壮,写人叙事,笔含春秋,真假互见,把本能的色欲净化、雅化,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慷慨悲歌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悲怆之美感。日本文学重视内心的感受,强调“以心而求情”,属于主情主义文学,追求的是优雅沉静、细腻纤弱的文风。《源氏物语》的总体艺术风格是通俗优美、文词高雅,全书无一秽笔,充满诗情雅趣。女性心理明显,感情丰富,写人叙事缜密细致,行文流畅、舒缓,体现出日本传统文化温柔典雅的艺术风格,清新恬淡,温柔委婉,给人一种柔婉之美感。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是异常深刻的:一是促进了日本书面文学的萌发和诞生。日本最初没有文字,只有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等。中国典籍东传之后,日本人才借用汉字创作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中国典籍的东传,日本书面文学的诞生肯定要推迟许多年。二是丰富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体裁和创作技巧。日本古代歌谣的音拍是不规则的,从两音到九音,长短不一。日本古人似乎从五、七言汉诗的音律中,找到了和歌的最佳途径,最终使和歌得以以“五七五七”七音相间的形式构成。也就是说,中国的汉诗对日本和歌的定型发挥了一定作用。三是中国古代文学影响了日本文学的风格。日本《源氏物语》的作者就从白居易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长诗《长恨歌》中,汲取了大量的滋养。江户时代,中国的志怪、传奇小说的怪诞离奇、飘逸而富有想象的文风,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长篇巨制中的人物形象、创作技巧等,有效地促进了日本的假名草子、浮世草子、读本等通俗小说的流行,使日本这类作品更具有魅力。四是中国古代文学促进了日本文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日本首部歌论《歌经标式》为日本文学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这部歌论从批评标准到和歌创作的方法、论歌病、歌体等理论体系,基本上都以中国的诗论为依归。至江户时代,我国明、清时期的诗论“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等,对丰富日本文学理论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中国古代文学为日本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如日本《古声记》、《日本书纪》里的神话以及《今昔物语》等书中的佛教故事,有不少取自中国典籍。日本传奇故事《竹取物语》的情节,与我国的民间传说《斑竹姑娘》十分相似等等。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日]紫式部.源氏物语[M].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日]西乡信纲等著.日本文学史[M].佩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中国古代文学 试题即答案 篇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乌台诗案)。

2、称为“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3、南宋中期集大成的诗人是(陆游)。

4、在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是(关汉卿)。

5、(《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所以该剧又有“南戏之祖”的说法。

6、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

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是(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词句。

8、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

9、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金瓶梅》)。

10、《闲情偶记》是(李渔)的代表作。

11、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是(西昆体)。

12、《桃花扇》的叙述的是(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13、(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互容。

14、元杂剧前期活动中心是(大都),后期则是杭州。

15、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6、雍乾之际的(《雷峰塔传奇》)描写了白娘子和许宣的爱情故事。

17、杂剧《墙头马上》的作者是(白朴)。

18、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一句指的是三国的(诸葛亮)。

21、《三国演义》开篇引明代杨慎《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2、《水浒传》中足智多谋的吴用的绰号是(智多星)。

23、《金瓶梅》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人。

24、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著有《河东先生集》。是其后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5、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主导人物。代表作品《岳阳楼记》。

26、(龚自珍)自称“但开风气不为先”,但事实上,他留下的大量诗文表明,他既是近代进步文学第一个师表性人物,又开了一代文学的新风。

27、(李清照)在其早年所著的《词论》文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突出强调了词的个性、独立性和词本身的艺术规律。

28、收书3503种、多达79337卷的《四库全书》,是在康、雍、乾三朝编纂出来的,它是对中国古籍的一次全面审查。

29、洪武三年,诏开科举,以制义取士,由此而(八股文)大兴。它命题取自四书五经,阐述只能依朱熹集注,格式极为呆板且限制极为严格。

30、宋代儒学极具创新精神,它在疑古思潮中振兴,大胆摆脱汉唐儒生的成见与偏说,自出议论,阐述儒家经典所蕴含的义理,终由周敦颐首倡,开创了宋代(理学)。

31、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3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34、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重湖叠巚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9、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4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46、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4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9、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5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二、名词解释(选4道题作答,每题3分共12分)

1、“荆、刘、拜、杀”:元代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

2、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美学风貌体现为浓重的市民情调

3、《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创作的一部问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即姐花妖魅的故事,深切的反映了现实人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4、诗文革新运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以欧阳修为核心,主要反对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之风,险怪奇涩的太学体,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前期有范仲淹梅尧臣等,后期有王安石,三苏等。在理论上他们始终尊韩崇儒,较好的解决了文道关系。在创作上,撰写了大量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

5、京剧:分布在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清朝中后期,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受到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三、简答题(选3道题作答,每题6分共18分)

1、元杂剧的体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形式

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曲白科和题目正名组成的剧本形式

2、桐城派三祖及其主要文学思想 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方苞提倡“义法论”,他要求作文“明于体要”、语言“雅洁”,重新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

姚鼐为桐城派散文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义理、考据、同章”三者合一的创作主张,把散文的艺术要素概括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既提倡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又把美感分为“阳刚”与“阴柔”,要求二美相济,协和为体。

刘大櫆为桐城派的中坚,着重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探讨“神气”、“音节”、“字句”的关系。

3、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A.统治者对小说控制力度的松弛。

B.明代中期以后整个社会对商品经济态度的转变,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

C.自身生产能力的极大进步是重要原因。

4、元代文化有什么特点?

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吸取了一些宗教文化,形成了海涵众多的独特景观。

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停考科举很多年,但也成为了元代文化辉煌的原因之一。

四、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从古典四大名著中分析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的进步。《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脸谱化。例如:曹操——“奸雄”;刘备——仁厚;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历史化。作者善于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将人性、神性、物性进行有效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一旦成妖怪,就有了神奇的本领,具有了“神性”,从“真”转化为“幻”。然而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家的、更深层次的“真”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塑造。

《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上具有个性化。用最真实、最细腻、最生动的话语刻画人物性格。

例如:林黛玉:小心眼、娇柔、才华横溢、薛宝钗:端庄、宝钗扑蝶

王熙凤:泼辣、虚伪、有能力、情设相思局 贾母:有心计、爱子、中秋赏月

2、试分析《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3、举例论述南宋诗词的悲愤情调和爱国思想。

4、试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的形象入手论述作品的思想价值。崔莺莺——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情爱意志与道德理念的冲突酿成了崔莺莺的茅盾性格。

崔莺莺是相国千金,高贵的出身和严格的传统教养给她烙上了封建思想的印痕,但老夫人的管束、客观环境的禁锢以及封建意识的自我禁忌,使她难以摆脱封建礼教的羁绊。

崔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是炽热的、主动的,但她的追求并不坦然、堂皇。崔莺莺勇敢酬简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中国古代文学(下)测试卷(B)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0分)

1、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是(欧阳修)。

2、(黄庭坚)作诗主张“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换骨夺胎”,在他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

3、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周邦彦)。

4、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王实甫的(《 西厢记》)。

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簿》)

6、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7、(公安派)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8、明末清初对《水浒传》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

9、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0、(《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

11、近代对“桐城派”加以改造并开创“湘乡派”的人是(曾国藩)。

12、陆游堪称古代作家中多产的诗人,其诗歌有9200多首收入(《 剑南诗稿》)。

13、(王士祯)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14、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杂剧和(散曲)。

15、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元杂剧的角色,可以分为末、旦、净、(杂)四个大类。

16、《长生殿》的作者是(洪昇)。

1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8、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

万中无一”。

19、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0、《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的英雄是关羽。

21、《三国演义》中,刘备托孤于诸葛亮的地方是(白帝城)。

22、《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鲁智深)。

23、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加工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世称“三言”。

24、《红楼梦》中“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的人物是(王熙凤)。

25、(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咏梅诗著称,称梅妻鹤子。有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26、王安石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的诗、词、文均绝妙一时。王安石号(半山),又称荆公。他进行过“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27、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作者是(林则徐)。

28、辛弃疾以他巨大的影响,使南宋词坛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都是重要作家,称为(辛派词人)。

29、与清王朝强化文化专制主义的同时,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初步放射出民主主义的是思想光芒。

30、(白话小说),实际就是以民间口语为主写成的白话小说,是在民间“说话”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中以小说和讲史最为突出。

31、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3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5、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3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8、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39、倩何人,唤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0、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4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4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50、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二、名词解释(选答4题,每题3分共12分)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其中关汉卿影响最大。

2、三言二拍: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3、桐城派: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等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为桐城派,文章内容多事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其创作体系完整,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长,影响深远。

4、《牡丹亭》: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吸取史上浪漫主意的杰作。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没落时期的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5、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由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著名女作家。她的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尤其是词的成就。在南宋词坛上,她以委婉词著称,词风婉约隽永,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而又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大展形式主义词风束缚的一代杰出女词人。

三、简答题(选答3题,每题6分共18分)

1、《窦娥冤》的思想意义有哪些?

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2、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有什么突出贡献?

1、首先提出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

2、在题材内容上,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尊前引到了人间社会。

3、在抒情词上,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外,大胆开拓,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

4、在词风上,突破以往婉约派一统天下,开拓豪放词风,创作出高远清雄的意境,还开创了旷达词风

3、《西厢记》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

4、散曲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有哪些? A.浓重的市民情调 B.淋漓尽致、显豁直露 C.体式奇、表现巧 D.潦倒文人的特殊格调

四、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是如何体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表达“仁政”理想——人物形象分析 维护“正统”道德——人物身份分析 体现“民族”意识——时代背景分析

历史的发展和小说的描写结果都与作者的愿望恰恰相反,“暴政”战胜了“仁政”,作为“明君贤相”的刘备和诸葛亮失败了,而代表大奸大恶的曹操却胜利了。作者面对这样的局面,只好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归之于“天数茫茫不可逃”!这实在是儒家道德的大悲剧。

2、怎样认识《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或林冲形象)?

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的人物之一。梁山一百零八将之首,人称 “及时雨”。原本是出身押司的下层小官吏,后来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全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3、试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红楼梦》通过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生的悲剧;通过个人、家族的悲剧昭示了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它是曹雪芹在亲身经历了从梦想到幻灭的人生变迁之后,于无限沉痛与惋惜之中为自己所处的是爱和社会唱出的挽歌。

封建文化由盛转衰的社会悲剧; 青春少女由生到死的人生悲剧; 青年男女理想失落的婚恋悲剧。

4、举例论述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豪放派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是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下)测试卷(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0分)1.宋初诗坛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三个诗派有: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

2.“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换骨夺胎”是黄庭坚的诗歌主张。他的诗歌以鲜明的艺术个性,被称为“山谷体”。

3.宋代初期词作家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姜夔,字 尧章,号白石道人。辛弃疾,字幼安,著有词集《稼轩词》。4.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5.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6.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2.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1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8.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所写《西厢记诸宫调》也很有影响。19.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0.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21.明代四大奇书中的世情小说是:《金瓶梅》。22.我国的小说源头可上溯到古代神话。至唐代出现了传奇,文言小说达到高峰。宋元时期出现的宋元话本,为以后的通俗小说奠定了基础。

23.“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4.《三国演义》中,代表着“忠”的典型人物是 诸葛亮,代表着“义”的典型人物是关羽。

25.清代文言小说最杰出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作者吴敬梓,字敏轩。

26.《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说的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二、名词解释(选答4题,每题3分共12分)1.豪放词派

2.散曲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特点是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美学风貌体现为浓重的市民情调

3.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吴伟业,因他号梅村,其诗歌以唐诗为宗,感慨兴亡与悲叹失节是其吟咏的主要内容,这种以史诗自勉的精神,使他放开眼界,在形象的反映社会的真实上,取得突出成绩。4.神魔小说:是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接受了西方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话”等小说的影响下,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

5、明初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 《浣纱记》、佚名 《鸣凤记》

三、简答题(前三题选答两题,第四题必答,每题6分共18分)

1、柳永对词艺术发展的贡献主要有哪些方面?

1、大量改制、创作新的词调。

2、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3、丰富并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以雅变俗。

2、南曲的体制特点? A.视剧情的需要而定长短,B.在正戏前,有副末报告剧情情况,即开场。从第二出才是正戏。C.有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D.用南方的方言曲调,E.流利婉转,适于表达轻柔缠绵,脂粉气浓重的故事情节 6剧情多以经历悲欢离合,以生旦团圆终场

3、怎么理解“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之所以在人物塑造上会出现“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表现特点,主要源于其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塑造法。所谓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塑造手法,指在人物塑造中,突出甚至夸大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而对其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则欲以舍弃,比如,曹操的奸诈雄豪、关羽的忠义勇武、刘备的仁爱宽厚等。

4、诗词鉴赏(不少于300字):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

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

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

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四、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举例分析,《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有怎样的特点?

a)人物以出场,就确定其基本性格,以后通过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言行的描写,来反复强化人物的这一主要性格特征,这样的人物形象的性格基本上是处于稳定不变动额静穆状态,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b)采用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现人物性格特征。c)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d)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达到以意传神的地步。2.简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a)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b)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c)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d)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3.试举例分析,《西游记》中“真”、“幻”结合的艺术描写。

“幻”:小说开卷展示的是大海中一块仙石进裂后变成的石猴孙悟空。“真”:流沙河的恶水、火焰三的炎热……

这种“幻”又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基础上。孙悟空的毫毛能变,这是幻想,但毫毛变成的孙悟空在水里是浮面的,因为是毫毛,这又是真的。真幻结合的艺术描写,是《西游记》富有美学魅力的基础。用超凡想象和极度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是全书从环境到人物、到情节都充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4.试分析宝、黛、钗中任一人物形象。薛宝钗是作者用心塑造的封建淑女的典型。在爱情上,情有所钟,却庄而不露。

在才学上,与林黛玉相抗衡,但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在生活上,他也有着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是封建社会上一位典雅的标准的淑女。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中国古代文学(下)测试卷(D)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西昆体)、(香山体)、晚唐体。(”《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2、晏殊词集名为《珠玉词》,秦观词集名为《淮海词》。

3、北宋作家(苏轼)散文创作推崇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作文文道并重。

4、(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山谷体”。

5、江西诗派标举 “一祖三宗”,一祖指的是(杜甫)。

6、“中兴四大诗人”中,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是(陆游)。“诚斋体”诗歌是指(杨万里)的诗歌。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最大愿望。他的词擅长用军事意象,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8、(关汉卿)曾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的悲剧代表作是《窦娥冤》。

9、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元杂剧中的“《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该剧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10、白朴现存杂剧两部:《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11、元曲作家(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

12、南戏《琵琶记》中,男主角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

13、我国历史演义小说开山之作为《三国演义》。“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指的是书中的人物(关羽)。

14、明代中期,首先明确提出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视拟古,”反对“台阁体”的诗歌群体是(“前七子”)。

15、(梁辰鱼)所作《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16、(汤显祖)用自己的剧作表现着“至情论”,他认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7、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 ”)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18、清代最著名的传奇小说是《水浒传》。

19、《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暗指书中人物(王熙凤)的悲惨命运。

20、(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陈维崧是(“阳羡词”)词派代表。《明史》是由(张廷玉)主编。

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3、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2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8、(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2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0、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3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4、(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3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名词解释(选4道题作答,每题3分共12分)

1、诗词同体:是苏轼首先提出的词学观念,他把词看做是长短诗句。打破诗词有别的认为界限,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体。

2、唐宋派:是明清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士、归有光等,散文创作上以摹拟古人为主,不但缺乏思想,他们还主张在散文重视作则自己的思想感悟,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论”,还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3、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其地位突出,艺术造诣高,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

4、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为区别于北方的杂剧而成为南戏,熔歌舞,念白,范科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乐器以鼓板为主,具有细腻委婉的特点。

5、二拍:明初小说家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简答题(前三道题选两题作答,第四题必答,每题6分共18分)

1、简要概括清真词的艺术特色。1)清真词是指北宋周邦彦的词

2)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有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3)讲究词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和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

4)沉郁顿挫的艺术性。

5)语言流畅优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

2、《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

1)为明代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借鉴,堪称农民的教课书。

2)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为中国现实主义开创了广阔的道路。

4)书中一些具有反抗意识,乐观精神理想化的人物一直为人民所乐道,鼓舞这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也影响了人们的心灵,性格和智慧。

3、元杂剧与南戏体制上的异同?

1)A,南戏视剧情需要而定长短,便于自由地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则较一本四折的杂剧长

2)B,南戏在正戏前,由副末报告剧情概况,即“开场”。杂剧的题目正名则在剧本的末尾 3)C,南戏有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杂剧只由主角一唱到底 D,南戏用南方的曲调、语言,用韵自由,而杂剧一折一宫调,一韵到底

4)E,南曲流利婉转,伴奏以鼓板为主,北曲慷慨高亢,音节紧奏,北曲以弦索为主

5)F,南戏演员动作为“介”,杂剧谓“科

4、诗词鉴赏(不少于300字)。《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

言语的无奈。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从前幽怨”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

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 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四、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江西诗派发展之脉络。

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道:“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1)这句话是对关汉卿杂剧语言的评价。

2)所谓“本色”是指并非不讲修饰,而是随物赋言,一切语言和技巧都要随所表现的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或雄壮,或清丽,或妩媚等等,都能曲尽人情,贴切精当。

3)关汉卿还有关于日常的口语、俗语,双关语甚至少数民族的外来语,也善于化为庄重典雅的古代诗词赋文。

3、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游戏之作,足供幽默笑料,你的看法呢?它的思想价值体现在哪里?

《西游记》中许多情节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把可恨可耻可爱可怜的社会现象和世相脸谱撕裂,化成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笑料。《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开拓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它不但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在哲学思想张给人们新的启示。在他的影响下,明清两代出现了一大批神魔小说,给人们以别开生面的艺术感受。

4、《儒林外史》的文化意义?

《儒林外史》对现实巨大的批判力量在当时影响很大。他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础,晚晴谴责小说明显受到它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下)测试卷(E)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西昆体是以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白体诗人主要模仿中唐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的诗歌。

2、(张先)词的内容主要是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人称 “张三中”。

3、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改变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对词的贡献巨大。

4、欧阳修,字(永叔)。他的散文成就巨大,“二十四史”中的《五代史》便是他所作。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从“诗词同体”的角度提高词的地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说。

6、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是宋代著名诗派(“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7、(晏几道)的词中经常出现他的红颜知己莲、鸿、蘋、云等四位歌女的芳名。他还喜欢在词中写梦,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8、姜夔,号(白石道人),他的咏物词写的极好。清代常州词派最为推崇南宋代词人姜夔与(张炎词)。

9、元代律法将人分为四等,(关汉卿)的《蝴蝶梦》便是以此为背景而创作。

10、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11、《西厢记》故事取自唐传奇小说《莺莺传》。

12、《汉宫秋》是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13、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的作品,受到王国维大力推崇。

14、“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著名思想。

15、明代各类通俗文学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形成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章回小说)。”

16、明代杨定见在《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最能体现作者忠义主旨的是《水浒传》中(宋江)这一人物形象。

17、冯梦龙认为:“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故其大量辑录民间歌谣。在他的《山歌·桐城时兴歌》中,辑录了二十四首“桐城时兴歌”。

18、明代剧坛“汤沈之争”的源头,是因为明传奇《牡丹亭》的改编问题。

19、周进和范进是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20、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21、《红楼梦》全书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22、袁枚生活通脱放浪,个性独立不羁,颇具离经叛道、反叛传统的色彩。他论诗宗尚(“性灵说)”说。

23、“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是清代散文大家(姚鼐)的思想。

2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5、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7、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8、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9、(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3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3、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34、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3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6、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39、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40、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41、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名词解释(选答4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三苏:苏轼、苏洵、苏辙。苏辙散文可与其父、其兄媲美,但风格却不同。苏洵以博辨宏伟见长,苏轼以行云流水著称,苏辙则以汪洋淡泊、深醇温粹为主。

2、八股文:也称“时文”“四书文”,是中国明清两代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讲究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一段落死守在每隔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翻译成文。

3、公案剧:又称“公吏”杂剧,元杂剧的类别之一。元代吏治较为黑暗,故此类剧出现较多。剧中的清官形象,以包公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被压迫者和被损害者的意志和希望,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4、神魔小说:是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接受了西方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话”等小说的影响下,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

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从书。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称“四库全书”。

三、简答题(前三题选答两题,第四题必答每题6分共18分)

1、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A.善于创作宏达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B.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比兴的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C.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的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D.善于博彩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性。

2、《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A.在表现人物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

B.在艺术结构上,以侯李爱情为线索,组织成多方面的社会矛盾,严整紧凑。

C.曲辞亦流畅优美,富于文采。

3、章回体小说的体制?

a)它保持了话本的某些特点,但有所发展。如有些小说用白话写成,有些正文前有楔子,与话本的入话相近等等。b)分章标回。

c)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连续性。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4、诗词鉴赏。(不少于300字)《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该作品为南渡以后的作品。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

“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四、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举例论述,北宋初期词风的转变。

(1)词在五代时,多是“花间”的浓艳和南唐的哀婉,但到了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等人继续沿袭“花间”,南唐词风,多做小令,多写男女相思,但已摆脱了“花间”的浓艳和南唐的哀婉,视词成为清丽精巧,含蓄典型的娱宾之艺。

(2)晏殊对词的革新,他的词比南唐的抒情性更强,风格更雍容秀雅,文人化、诗人化的倾向更明显,现实着词逐渐与娱宾遣兴的应歌之作,转为言情写志的抒怀之作。《鹧鸪天》

(3)欧阳修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抒发自我的感受,改变词的审美趣味,向通俗化发展,吸取了民歌的表现手法,是词的艺术风格清新明畅。如《浪淘沙》表现的就是自我的感受。(4)范仲淹开拓了词境,表现出他的深沉的意境。如《渔家傲》,感情沉郁肯挚,风格苍凉悲壮。

(5)柳永歌咏都是生活,多做长调慢词,喜用白描、铺叙手法和俚俗,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转变了五代以来的词风。如《望海潮》,描写的就是杭州的山水,以及街市繁华。

2、试举例论述,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在人物性格刻画上的发展。

1、试从古典四大名著中分析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的进步。《三国演义》脸谱化

曹操——“奸雄”

刘备与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

《水浒传》历史化 作者善于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进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西游记》人性、神性、物性的统一

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一旦成妖怪,就有了神奇的本领,具有了“神性”,从“真”转化为“幻”。然而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家的、更深层次的“真”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塑造。

《红楼梦》个性化 最真实、最细腻、最生动 林黛玉:小心眼、娇柔、才华横溢、薛宝钗:端庄、宝钗扑蝶

王熙凤:泼辣、虚伪、有能力、情设相思局 贾母:有心计、爱子、中秋赏月

3、有人认为,《窦娥冤》前三折已经将悲剧的氛围推向了极致,第四折反而冲淡了悲剧力量,应该删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论述。第四折写窦娥鬼魂托梦做了政廉访使的父亲,从而平反了冤狱,让坏人受到了惩罚。这样的结局体现了关汉卿惩恶扬善的创作原则和美学理想,也是窦娥至死不屈斗争精神的进一步发扬;以最清醒的姿态和不屈斗争的精神最后丰满和完善了窦娥的形象;是窦娥那不散冤魂顽强抗争的结果。

5.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篇五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 ②不同的时期 ③音乐的性质 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 ②墨子的中心思想 ③孟子的中心思想 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 ②《洞萧赋》 ③《归田赋》 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 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 ②张衡 ③左恩 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①李白 ②杜甫 ③韩愈 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①《秦中吟》 ②《秦妇吟》 ③《古离别》 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 ②李商隐 ③温庭筠 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①晏殊 ②欧阳修 ③柳永 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 ②王安石 ③苏洵 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①关汉卿 ②白朴 ③马致远 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 ②竟陵派 ③公安派 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①《词综》 ②《闲情偶寄》 ③《剧说》 ④《花部农谈》

14.在清代词坛上,()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①朱彝尊 ②陈子龙 ③纳兰性德 ④陈维菘

三、多项选择题。下面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一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番号填人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①荀卿 ②商鞅 ③许行 ④张仪 ⑤申不害

2.下列作品中,可信为屈原所作的是()

①《离骚》 ②《九歌》 ③《大招》 ④《天问》 ⑤《渔父》

3.在汉代,模仿东方朔《答客难》的作品是()

①扬雄《解嘲》 ②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③赵壹《刺世疾邪赋》 ④班固《答宾戏》 ⑤张衡《应间》

4.属于东汉人写作的作品是()

①《潜夫论》 ②《政论》 ③《盐铁论》 ④《论衡》 ⑤《昌言》

5.齐梁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有()

①曹丕 ②刘勰 ③干宝 ④陆机 ⑤钟嵘

6.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之下,大力写作宫体诗的宫廷诗人有()①阴铿 ②庾肩吾 ③徐摛 ④谢朓 ⑤庾信

7、()等是陈子昂的作品

①《感遇诗》 ②《长安古意》 ③《蓟丘览古》 ④《登幽州台歌》 ⑤《古风》

8、李白诗歌形式多样,而贡献最大的是()

①五古 ②五绝 ③七古 ④七律 ⑤七绝

9.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有()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③苏辙 ④胡铨 ⑤叶适

10.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有()

①陈亮 ②辛弃疾 ③刘克庄 ④吴文英 ⑤姜夔

11.金代诗文的代表作家是()

①萨都刺 ②董解元 ③王若虚 ④元好问 ⑤刘因

12.出现于元末的南戏作品有()

①《琵琶行》 ②《拜月亭》 ③《白免记》 ④《荆钗记》 ⑤《杀狗记》

13.明代著名的诗歌流派有()

①茶陵诗派 ②台阁体 ③公安派 ④江西诗派 ⑤阳湖派

14.直接以明清时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戏曲是()

①《浣纱记》 ②《鸣凤记》 ③《牡丹亭》 ④《清忠谱》 ⑤《桃花扇》

15.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爱国作家是()

①魏源 ②林则徐 ③秋瑾 ④张维屏 ⑤黄遵宪

四、名词解释题

1.《七发》

2.大历十才子

3.散曲

4.前七子

五、简答题。

1.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初唐著名的宫廷诗人有哪些?他们对唐诗的发展是否有所贡献?

3.《西厢记诸宫调》是在什么故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同原作相比,在主题上有何改变?

4.《懦林外史》塑造王冕形象有何意义与作用。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2.为什么说“中国四大诗人”除尤袤外,他们都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一、填空

1.《国语》2.〈乐府诗集〉3. “无韵”的“笔”4.王昌龄 5.沉郁顿挫 6.孟郊 7.周邦彦

8.四(折)9.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0.魏源

二、单选

1.③ 2.② 3.② 4.③ 5.③ 6.③ 7.② 8.④ 9.② 10.②

11.③ 12.③ 13.②

14.④15.③

三、多选

1.②⑤ 2.①②④ 3.①④⑤ 4.①②④⑤ 5.②⑤ 6.②③⑤ 7,①③④ 8.③⑤ 9.②③

10.①②③ 11.③④ 12.①②③④⑤ 13.①②③ 14.②③⑤ 15.①②④

四、解释名词术语

1.①西汉枚乘的代表作

②设为主客问答,重铺陈夸张,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进行讽谏③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2、①指唐代宗大历年间驰名诗坛的一群诗人(如钱起、卢纶等)②擅长写作五律

③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为诗歌主题,诗风平庸,成就不高。

3.①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②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

③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4.①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

6.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2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我国先秦古籍《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A.履虎尾,不咥人 B.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C.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齐、鲁、韩、马 B.齐、鲁、韩、王

C.齐、鲁、韩、毛 D.齐、鲁、韩、郑

3.《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编订所持的说法是()

A.采诗说 B.作诗说 C.删诗说 D.献诗说

4.《孟子》属于()

A.寓言体 B.论辩体 C.语录体 D.论述体

5.下列寓言出自《韩非子》的是()

A.狐假虎威 B.郢书燕说 C.画蛇添足 D.南辕北辙

6.《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7.仲长统《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这几句话表现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名家思想 D.墨家思想

8.《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A.本纪、世家、表、书 B.本纪、列传、表、书

C.本纪、传、表、书 D.本纪、传、表、志

9.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的主、客是()

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 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

C.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 D.吴客与楚太子

10.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创作出现的新的重要特色是()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借助繁复的比喻说理

C.愤世疾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1.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

A.四类 B.八类 C.十二类 D.五十三类

12.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

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13.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

A.建安诗风 B.正始诗风 C.西晋诗风 D.东晋诗风

14.阮籍《咏怀》诗忧愤深广,后人评为()

A.情伤一时,心存百代 B.过为峻切,讦直露才

C.天才秀逸,弘丽妍赡 D.辞藻绝丽,婉转侧折

15.陆机《文赋》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A.文气说 B.灵感说 C.宗经说 D.滋味说

1.D 2.C 3.C 4.B 5.B 6.A 7.B 8.D 9.D 10.D 11.C 12.C 13.A 14.A 15.B

1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B.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C.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D.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17.谢月兆新诗的特点是()

A.清新明丽,流转圆美 B.发唱惊挺,操调险急

C.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D.经营惨谈,一归自然

18.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 C.缠绵悱恻 D.俊逸秀美

19.《隋书·文学传序》对南朝诗风的概括是()

A.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B.宫商发越,贵于清绮

C.词采华美,缘情绮靡 D.音情顿挫,骨气端翔

20.王维山水诗创作的特色是()

A.善于写空山的宁静之美 B.善于写水乡的纯净之美

C.善于表现慷慨的情怀 D.善于抒发失意的悲哀

21.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A.杨炯和杜审言 B.宋之问和沈佺期C.陈子昂和张若虚 D.魏征和上官仪

22.《登高》是杜甫晚年诗中的名篇,被后人评为()

A.古今五律第一 B.古今七律第一C.古今五绝第一 D.古今七绝第一

23.“大历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

A.同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 B.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

C.他们长期在江南任职 D.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24.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反映的是()

A.早年的读书和漫游生活 B.困居长安十年时的感受

C.“安史之乱”时的国恨家愁 D.晚年漂泊西南的客旅生活

25.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

A.五律 B.七律 C.五绝 D.七绝

26.下列诗句中,属于杜牧咏史诗的是()

A.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D.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27.陆龟蒙的小品文《野庙碑》的主题是()

A.指出帝王权位用老百姓生命换来

B.讽刺最高统治者穷兵黩武,大兴宫室

C.鞭挞封建官吏凶狠残暴,伪善无用

D.揭露历代统治者借解救百姓之名争夺帝位

28.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文以明道 B.文从字顺 C.气盛言宜 D.不平则鸣

29.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说,第二个“象”是指()

A.形象 B.意境 C.韵味 D.旨意

30.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

A.峭健俊爽 B.沉博绝丽 C.清奇僻苦 D.正大高华

16.B 17.A 18.B 19.B 20.A 21.B 22.B 23.D 24.C 25.D 26.D 27.C 28.B 29.C 30.B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庄子》中的“重言”

(1)《庄子》中的一种表现手法(1分)(2)借重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1分)(3)基本为虚构(1分)

37.互见法

(1)这是《史记》写人记事的一种表现手法(1分)(2)指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而把该人物其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 点置人别人的传记中去记述(1分)(3)这一手法既能突出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又能使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都得到完美表现,使之血肉丰满(1分)

38.《古诗十九首》

(1)这是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一组佚名文人五言诗(1分)(2)最早收录于《文选》(1分)(3)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表达离情别绪、失意无常等情思,艺

术水平极高(1分)

39.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7.中国古代文学的线性空间 篇七

1.“线”性叙事

文学的叙事方式, 大略地划分, 有两种类型, 线型和非线型。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方式属于前一种。

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方式主要是线性叙事。中国文学从原始劳动歌谣、远古神话到《诗经》中的叙事作品, 从标志着中国小说成熟的唐传奇、变文, 直到宋元话本、元代杂剧、明清长篇小说, 在叙述事件时, 通常采用时间顺序方式, 有头有尾, 强凋情节单一和完整性, 体现出鲜明的“线”性特征。如《吴越春秋》所载的一首《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四句八言, 描写了砍竹、接竹、制造出狩猎工具, 然后用弹丸去追捕猎物的整个劳动过程。再如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的神话《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 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这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 从中可以看出对事件过程的单向的时间描述。又如《诗经·采薇》篇前三叠: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不遑启居, 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这三章分别以“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开头, 从薇之“作” (萌芽) 到薇之“柔” (幼苗鲜嫩状) 到薇之“刚” (长成坚硬的茎) , 依时间顺序描述薇的生长过程。又由“岁亦暮止”到“岁亦阳止”, 即从岁暮年终到夏历十月, 这样便将戍边生活置于一个绵延连续的时间段中, 由薇的生长周期与寒来暑往的时节转换来暗示戍边生活的长久。再如《诗经·卫风·氓》篇, 这是一首弃妇诗。全诗以这不幸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与氓从求爱, 定婚, 结婚到受虐待, 遭遗弃的全过程, 是一种典型的单向性时间叙述过程。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也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全诗叙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从美好婚姻走向悲剧结局的线性过程, 自始自终, 首尾连贯。《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完全是顺序展开。《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面面俱到, 务求完整。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 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线”性结构的还是小说。小说作为一种最典型的叙事文学体裁, 包括情节、环境、人物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中国古代小说最重视的还是情节, 最看重历时性的生活流程, 当然也有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 但环境是作为情节展开的氛围而出现的, 而人物则是以情节———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参与者, 执行者和完成者而出现的。相对于情节而言, 环境和人物已退居次要地位, 环境和人物从来不会冲淡情节之“线”的绵延, 相反, 环境和人物都被纳入、融合于情节之中, 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情节结构中, 中国古代小说大都遵循自然时空顺序, “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结构, 虽然其中也有插叙、倒叙, 但插叙、倒叙都不影响情节的线性发展, 所以作品呈现出一种线式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形式中, 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 即‘始’是向着‘终’行进的, 空间总是有其连续性, 作家依循着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连续性来结构小说。” (2) 如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 写贵族公子荥阳生赴京应考, 与妓女李娃相识相爱;当资财荡尽后, 李娃遵照鸨母旨意, 设计弃逐荥阳生, 致使荥阳生由一个世家公子沦落为挽歌郎;继之在京遭父鞭挞, 沦为乞丐;后与李娃邂逅重逢, 李娃悔悟, 遂救荥阳生于危难, 并助其应考得官, 成就功名, 最后二人结为夫妻。作者将荥阳生和李娃由相爱到终结连理这一复杂的过程一步步展现出来, 曲折有致地描绘其所遭遇的磨难和坎坷, 线索清晰, 时空顺序连接有序。再如《柳毅传》作者通过神奇而优美的想象, 精心结撰了书生柳毅传书龙女, 并与龙女化身分氏结为夫妻, 最后变成神仙的故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描写的是一个悲剧爱情故事。主人公白娘子是蟒蛇精, 出于对人间爱情生活的向往, 遂化为美丽多情的少女与许仙结为夫妻。但她的举动冒犯了天条, 为了她所追求的爱情理想, 决不逆来顺受, 而是起来抗争, 她盗官银、财物、戏弄道土、惊吓心怀不轨的李将仕, 驱逐蛇先生, 最后勇斗法海, 直到被镇于雷峰塔下。无论是大团圆式的浪漫爱情, 还是棒打鸳鸯式的悲剧爱情, 作者都是按时间的自然顺序, 有头有尾, 自始至终地展示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的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一条“线”, 读者可以循着这条“线”去寻绎爱的美丽与凄婉。

当然, 中国古典小说并非都是如上所举的单一的线型故事, 还有复线型故事、环线型故事等等。

复线型故事, 即大故事中套小故事, 就每个故事而言, 采用的仍然是“线”性描述。在古典小说中, 诸如“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至于……按下不表”、“且说”、“却说”、“再说”等转承语比比皆是。无论套了多少小故事, 整个情节 (大故事) 中仍有一条贯串始终的依时间顺序展开的主线, 决没有西方小说的倒叙、断开、闪回等叙述方式。如《水浒传》的结构, “英雄排座次”以前是若干个英雄人物的传记故事, 一环紧扣一环地先后连接。就每个传记故事来看都相当完整, 自成段落, 情节为单线发展。就整部《水浒传》来说, 从“逼上梁山”到轰轰烈烈的英雄伟业, 最后接受招安, 英雄末路, 主线明晰, 仍然只有一个叙事方向。再如《三国演义》,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的出现, 标志着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初步定型, 尽管卷帙繁浩, 但“演义”的整体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从蜀、魏、吴三国之间征战到三国的渐次消亡,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峰峦叠起的“过程”, 对这一“过程”曲尽其致的叙述, 形成了《三国演义》的线性结构。另一方面, 每章每回的情节展开都是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之“线”, 整部小说的“线”就是由这一段一段的“线”连接而成的。

环线型故事, 不像单线型故事和复线型故事那样具有贯串始终的主线, 而由许多小故事连缀成篇。这些小故事或是上下钩连的连环式结构, 即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或是独立的平行的故事, 前者可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 后者可以《聊斋志异》为代表。

关于《官场现形记》的连环结构, 可参考胡亚敏教授在她的《叙事学》 (3) 中所引述的西方学者唐纳德·霍洛齐的分析:

《官场现形记》是由彼此相关的十个环形构成的, 每个环形包括四到九个事件, 限于某一群人物或某一地域, 当出现一个新主人公或一个新的环境时, 就标志着一个环形转向另一个环形。比如第一个环形是对官场内部关系的介绍, 第二个环形是官场对外关系问题, 第三至第八个环形依次具体展示了官场活动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 第九、十个环形则是一种结论性的总结, 指出了官场的腐败与奴性。这样, 小说的焦点不断地从一个环形移向另一个环形, 中国晚清官场内幕也一次一个方面地逐步得以揭示。这种环形式情节类型的统一原则在于事件的语义安排。

《聊斋志异》则不同, 功名失意的蒲松龄“于耳目所者者见记, 里巷所流传, 同人之籍录, 又随笔撰次而为此书。” (蒲立德《聊斋志异》跋) 其故事来源驳杂, 体裁不一, 主题多样, 人物各异。如果说, 从《官场现形记》和《儒林外史》中我们看到的“线”是上下钩连, 左右绾结的网络式的“线”, 那么, 从《聊斋志异》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一束自由律动、平行发展的“线”。

2. 白描出神

中国古代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绘画中的“白描”手法, 在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时, 用粗线条勾勒的方式略貌取神, 或营造意境或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如《世说新语》写阮籍与晋文王同坐, 坐席间严肃庄重。唯阮籍“箕踞啸歌, 酣放自若”, 只用了八个字就勾勒出阮籍不拘礼法, 任达简傲的性格。再如, 司马迁《史记》就用极其简练的笔墨, 一两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情态或心理。如写荆轲刺秦王失败反被秦王所击, “断其左股”、“被八创”而荆轲却“倚柱而笑, 箕倨以骂”, 仅八个字就活脱脱地展示了一个侠义之士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其他如《三国演义》写关羽温酒斩华雄, 着墨极少, 关羽勇猛善战形象便跃然纸上。《水浒》中鲁提辖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一段, “打”的过程极为简练, 鲁智深的勇武便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了。《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后宝钗来探望, 说道:“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 太太心疼, 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一个“也”字包含有爱怜、矜持、羞涩、圆通, 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效果。黛玉来时只说了一句话:“你可都改了罢!”语短情长, 表面上是责备, 心底却是说不尽的痛楚和珍惜, 比起宝钗, 则显得更为知已, 更为贴心。再如第74回抄检大观园时, 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 ‘啷’一声, 将箱子掀开, 两手提着底子, 往地下一倒, 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探春:“一语未了, 只听‘拍’的一声, 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寥寥数字的动作描写, 就将睛雯的不甘屈服和探春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性格特征展现出来了。

古代诗词多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图山范水, 轻描淡写, 简约入神, 不施粉黛, 自得风流。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中“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由远及近, 如同素描, 极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优美。再如, 王维“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寥寥几笔就勾勒了一个画面, 表达了一个意境。“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则近于水墨画, 以粗线条把握整体印象, 气势雄豪, 令人称奇。

在表现情感和哲理方面, 古代诗词亦多用简笔。柳永《八声甘州》中“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一句道出了“妆楼颙望”的佳人执著深沉的思念和无奈、惆怅、失望、寂寥的心境。李清照《声声慢》中开头的一组叠字将孤苦无依, 清凄哀怨、沉痛悲凉的境遇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具有一唱三叹, 荡气回肠的抒情效果。辛弃疾《摸鱼儿》中“闲愁最苦”四字传达的是请缨无路, 报国无门的幽怨和愤懑,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都可能与时俱逝, 这是极其自然的, 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总是交织着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 往往是得中有失, 失中有得;既如此, 我们就不必为一时的失意而自暴自弃, 也不必为一时的成功而趾高气扬。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高处不胜寒”、“何处低头不见我, 四方同此水中天”、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等等, 都通向哲学和理趣, 言简意赅, 给人们以多方位的深层启迪。

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文学侧重历时性时间流程的叙事模式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线”性品格, 并以此与西方文学的团块模式区别开来。

参考文献

①于培杰:《线条和团块——中西传统艺术结构模式比较》, 《学术论坛》1996年第1期。

②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151页。

8.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 篇八

一九五○年,我们都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成为同班同学。全班共十五人,师生公认杜是班上学习成绩最优秀者之一。他还爱好文学,能熟背许多古诗词。但是他没有钱买他喜爱的文学著作,除了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外,常到书店去看书,有时就站在书店里摘抄。杜熟读《红楼梦》、《水浒》等书,把不同版本的文字区别都记录下来,通过认真比较和研究,常常有所发现,并有独到的看法。他曾写信把自己的见解寄给有关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受到关注和重视。记得他很早就在同学间说过: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杜做任何事情都是那么认真、执著和钻研,大家都很赞佩。

一九五二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时,北大、清华、燕京三校的数学系合并为北大数学力学系。我们班的同学达到了二十七人,杜仍是公认的学习成绩最优秀者之一。一九五三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适应经济建设的紧迫需要,高校理工科学生都提前毕业。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留在本系数学专业各教研室当助教。杜等六人成为力学专业的研究生,之后他一直讲授数学和力学的各种课程,虽然教学科研任务很重,但作为业余爱好,他仍然不停地研读文学著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北大图书馆三层楼的库存版本阅览室遇到杜,他告诉我,除了讲课备课外,他都在这里看书。一连十多年,我常在版本阅览室见到他,他总是坐在右边第一排靠窗的座位上,专心致志地一一查阅库存的古典文献,一一抄录其中的妇女文学作品。

大约在一九九三年,杜对我说,他已年过六十,计划出版两本书,一本是《现代数学引论》,是他数年来在北大和清华开设这门选修课的讲义基础上写成的(一九九六年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关于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书,还未完稿。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准备,杜从一九九四年起,在北大连续八年开设了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中国古近代妇女文学史,讲述从先秦两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文学。选读这门课的文理各科学生,每年都在百人以上,男女生各约一半。

杜为什么特别关注妇女文学?他曾跟我说过,抗日战争期间,他家兄妹六人,只靠父亲一人的微薄工薪,生活很艰难,每天晚上,他的母亲补衣、做鞋直至深夜。这是他记事以来心目中第一个勤劳、坚强而又淳朴善良的妇女形象。以后他又从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知道了从古到今许许多多品德优秀的妇女和才女。他受到这些崇高形象的感召和激励,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文学没有受到文学界应有的重视而深感遗憾。他决心要在自己晚年竭尽全力选编一部《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二○○○年已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以展现历代优秀妇女文学精品,为埋没受屈的才女们扬名吐气。

我有幸成为杜这部著作初稿的第一批读者之一。读过之后,第一个感受是:旧社会妇女的苦难太深重了。我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郭兰英演唱《妇女自由歌》中的一段歌词,是多么真切:“旧社会好比是,黑格洞洞的苦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第二个感受是:为妇女的优秀美好品质自豪。我想起了冰心说过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冰心全集》第三卷306页,海峡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

二十一世纪初的一天,杜告诉我,他每天早出晚归。查完北大图书馆库藏古籍,他就接着到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等图书馆,以及各新、旧书店去阅览、查抄,搜集古籍、书刊中的妇女文学作品。杜从来节衣缩食,生活艰苦,但为收购有关古籍则常倾囊而出。令他欣喜的是,他不断有许多新的发掘和新的发现。

不久前,杜打电话和写信告诉我,他已编就新书《闺海吟》,全书有古、近代才女八千六百余人,每人只选一篇代表性作品,有诗、词、曲、联、文、书信、日记、戏剧、弹词小说等诸多题材。他根据多种参考资料为书中的作者写了或详或略的小传,对少数毫无信息的作者,只好写为“无名女”。杜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妇女所处的恶劣环境和社会历史的错误偏见,使她们写作难,作品保存难,作品要流传更难,许多优秀作品已经消失了。杜自告奋勇、不畏艰苦,痴心地、负责地做了对于中国妇女文学作品的搜集抢救工作。即将由时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闺海吟》,是杜三十年日日夜夜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弘扬中华妇女文化的瑰宝。

杜还编就了《阆苑奇葩》,是对《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的增补和扩充,从原来的一千位作者增加为一千三百余位作者;从原来的四十九万字扩充为八十万字。《闺海吟》和《阆苑奇葩》都将作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丛书于近期出版。

杜今年七十八岁,我祝愿他健康长寿,相信他还会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地继续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做贡献!当然,我更希望杜的这两部著作能起到抛玉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有心人、有志者投入弘扬中华妇女文化的事业!作为女性,我还希望妇女朋友们能从这两部著作中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为祖国的现代化,为人类的不断进步,努力发挥出“半边天”的光和热,体现人的本性中的“真”、“善”、“美”!

上一篇:2023.9三江名师优质课展示听课体会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