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数学总复习

2024-08-28

初中中考数学总复习(精选17篇)

1.初中中考数学总复习 篇一

知识点: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最简分式,分式的运算,零指数,负整数,整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确定使分式有意义的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约分,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掌握指数指数幂的运算。

考查重难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整数指数幂的运算,零运算,有关习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40 =1 (B) (-2)-1=21 (C) (-3m-n)2=9m-n (D)(a+b)-1=a-1+b-1

(2)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分式的计算就或化简求值,有关习题多为中档的解答题。注意解答有关习题时,要按照试题的要求,先化简后求值,化简要认真仔细,如:

化简并求值:

2x. x2+xy+y2x3-y3+(x-y2x+2–2),其中x=cos30°,y=sin90°

教学过程:

1、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B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4)零指数

(5)负整数指数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n可以是O或负整数.

2、教学实例:中考总复习示例

3、课堂练习:中考总复习作业

4、课堂小结:

5、板书:

6、课堂作业:中考总复习作业

7、教学反思:

2.初中中考数学总复习 篇二

一、循循善诱, 梳理知识网络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比较繁杂, 有些学生往往谈“复”色变, 所以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网络至关重要。作为一线教师, 首先一定要按照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和系统整理, 理清知识的主次脉络;其次, 注重各章节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横向联系, 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回顾以知识点为载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尽可能地精选典型的题目, 做到不仅有目的性和规律性, 而且要有启发性和综合性, 让全体学生体会方程、全等三角形、相似形、圆、函数等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诸如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以及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 巧妙利用图形的关系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 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形成“块状”结构、“网状”联系, 以不变应万变,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美妙境界。

二、优化解题, 拓宽解题思路

虽说条条大路可以通“北京”, 但是达到“北京”的路程远近各不相同;数学解题也是这个原理, 同样求出正确的答案, 但是解题方法的不同也影响每一个学生考试的成绩。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训练, 才能引导他们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 才能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但是,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过程中, 务必在量的基础上仔细斟酌质的提高, 假如不对一题多解予以适度比较, 那就很难找出独特的最佳解题方法。因此, 我们实践中既要注重解题的多样性, 又要积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解题方法, 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譬如:已知2斤梨子, 1斤桔子, 4斤苹果共价6元, 又知4斤苹果, 2斤苹果, 2斤桔子共价4元, 现买4斤梨子, 2斤桔子, 5斤苹果应付多少钱?这个问设计的简单, 但不要求学生求出各种水果的单价是妙不可言的, 只要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就能轻松求出答案为8元。又如计算 (6x+y/2) (3x-y/4) 这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此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规律, 有些学生按多项式系数, 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 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解题方法;当然, 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也可以求解, 但很繁琐。假如先用平方差公式, 再计算、约分, 则更能迅速地求出其结果。

三、实事求是, 凸显自主探究

在提倡有效课堂的今天, 还有不少教师偏重于数学结论的教学, 而忽视数学结果获得的思维过程, 诸如概念的形成、理论的推导、方法的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导致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机械模仿的状态中,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一句空话。譬如,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学生回答问题是务必完美, 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简单问题, 也要苛求学生按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如此的教学过程, 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其实, 正确的方法应该在课堂上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 让学生真实暴露错解, 以利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并促使学生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 能迅速走出误区, 不断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步得到提高。

四、以生为本, 树立必胜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只有增强的学生的自信心,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才能激发学生积极自主探究问题, 勇于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因此,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具体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实施:

其一, 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复习, 努力让体会成功后的快乐。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和数量关系的进行分析, 并诱发学生大胆探索, 一般每一堂课可以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基础题型的小测, 从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切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自信心与日俱增。

其二,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逐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受挫, 过重的心理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不管哪个学生, 当遭到教师的轻视和鄙视, 那是最沉重的打击, 导致学生的自信心被毁于一旦。因此, 我们在传授给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应该具有一片爱心, 真挚的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假如教师缺乏爱心, 那也很难赢得学生的“向师心”。譬如:我在每次提问学生时, 首先精心设计问题, 讲究问题的科学性;其次是每一次提问都留有适度的时间, 即使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明错了, 也要让他们讲完。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克服的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其三, 由浅入深的加以正确的引导。凡是当堂检测的题目难易适中, 特别要兼顾到各个层次的练习, 循循善诱的让学生在完成检测题的过程中略有收获, 从而真正树立必胜的信心。

3.浅析中考数学总复习 篇三

[关键词]论文;数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79-02

如何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怎样控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总复习中应注意且较难把握的问题。本人认为,数学总复习既要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沿纵向加深对概念、公式、方法等的理解,也要横向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课本知识的再认识,最大限度地挖掘课本所蕴含的智能价值,从而通过复习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的目的。本人通过连续十几年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实践,对中考数学总复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紧扣《大纲》,抓好双基

教学大纲是中考范围的指导南针,它给了“双基”要求的尺度,总复习应充分利用它。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要求:①要求“了解”的只需让学生对知识涵义有感性认识;②要求“理解”的要达到理性认识,做到“要知其所以然”;③要求“掌握”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并加以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地解答;④要求“灵活运用”的要能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解题技能与技巧。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各知识掌握程度的尺度。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在总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大纲要求,抓好“双基”。教材中有“小结与复习”。它是对每章节的知识要点概括,并指出了难点、重点和要求,中考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系统和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对复习材料中已删去的旧教材内容应引导学生及时地淘汰。如:点的轨迹、射影定理、反证法、无理方程等内容,这样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对“双基”的掌握。

二、注重公式、概念的逆用和变式的深化认识

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很多知识都具有双向性,复习中要加强正反对比,除了要求学生能正面使用公式和数学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注意公式、知识点的变式和逆用,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注意正、反两个概念复习

为了强化逆向思维,在复习概念时,应有意识地编排顺、逆双向配对练习,以便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

如以下顺问题与逆问题:①5的绝对对值是( );( )绝对值是5;②3的平方是( );9是( )的平方;③计算(xy);把x2xY+Y分解因式;④若+=90€埃颉∮搿。?);若、互为余角,则+=( )。

2.注意公式变式和逆向思维

利用公式变式可以巧妙且简捷地解决一些看似较难的数学问题。

如两数和或差公式变形:(a+b)=(ab)+4ab,a+b=(a€眀)+2ab。

例:已知y/x+x/y=3/2,求(y/x)2+(x/y)2的值。

解:(y/x)+(x/y)=(y/x+x/y)22 =(3/2)22=1/4

又如:“整式乘除”中有些题目若不用公式的逆用,势必感到束手无策,而逆用数学公式、法则,往往可以做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例①3·(1/3)②(2+3)·(23)

考虑积的乘方公式(ab)=ab的逆用ab=(ab)

解①3·(1/3)=3·3·(1/3)=3[3·(1/3)]=3

②(2+)·(2)=(2+)·(2)·(2)=[(2+3)(23)]·(23)=(23)

三、注重选题,加强知识沟通

复习是将已学过的知识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因而复习效率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复习选例恰切,故复习中选择例题显得很重要,教师要加以重视。

1.有利抓好双基,加强综合沟通

初中数学知识面广,数学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和公式分布分散,要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就应该选择覆盖知识点广的例题,使每道例题尽可能包含若干个知识点,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如在复习“函数及图象”时,本人在理解函数有关解题基本方法后编出如下例题:

例:已知函数,y=kx4x+k(2x+1)9,求

①当k取何值时,此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②当k取何值时,方程kx4x+k(2x+1)9=0没有实数根;

③当k取何值时,此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解:此函数可整理为:y=kx+(2k4)x+k9

=(2k4)4k(k9)=20k+16

①当>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解20k+16>0,得k>4/5

但k≠0

所以当k>4/5,且k≠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②<0,20k+16<0,所以k<4/5时,方程

kx4x+k(2x+1)9=0没有实数根。

③k<0

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所以,当k<4/5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通过这一例题,就把函数知识与方程、不等式与根的判别式等知识点综合沟通。

2.选例题要有利纵横比较

复习中只有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才能使学生加强各部分知识理解,才能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设m、n是两圆的半径,且m≠n,两圆心距为3,若方程x2mx+n+3m3n=0有相等的实根,①求证两圆相切;②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②中的函数图象。(解略)。通过此例题的教学与练习,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比较,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四、注重挖掘,强化功能

1.深化课本例题、习题的功能

中考注重“双基”的应用,而课本的习题、例题是这些知识点应用的最好体现。所以在复习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引申扩充,挖掘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挖掘和深化:

①寻找其它解法;②改变题目形式(如把选择题改为填空题或解答题);③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④对结论进一步引申;⑤增减条件探索结论;⑥类比编题等。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逐类旁通,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解题技能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综合训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可行性,既要注意整体知识面,又要兼顾每题的知识面。本人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对每年的中考试题都进行了分析,大型的综合题一般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如下几类综合题:①代数题运用几何知识;②几何题运用代数知识;③代数、几何知识交叉运用;④方程与函数综合;⑤方程与三角综合;⑥代数、几何、三角综合;⑦结论不确定题。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解法灵活,解程较长,难度大,又没有固定解题模式可循。因此,在总复习中应力求多分析、多引导、精讲解、适度练习,注重解题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总之,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紧扣大纲,抓好双基,注重选择例题,挖掘深化课本功能,引导学生纵向加深对概念、公式、方法等理解,横向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复习,会有效地提高中考总复习的教学效果。

以上所述,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数学教学大纲》

4.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篇四

对于数学基础好,冲高冲难的孩子们,复习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让孩子特意做过多的偏题难题,尤其是社会上各种版本的模拟题,辅导书等等,其实各学校初三的老师们在题型,题目的要求上都已基本心里很有数了,也有了自己学校一套有效,有针对性的试卷,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再忙着给孩子添加“课外秘笈”,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其次是对数学学习较弱的这部分同学家长的建议这又分两类,一类是数学学习能力确实比较弱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家长要敢松口给孩子一个较低的目标分,也就是要求孩子基本分要拿到,那么在平常的学习中,减少与最后一题相关的练习量,孩子的信心就会逐渐恢复过来、

还有一类是学习习惯不好导致的,这类孩子家长逐渐在孩子每天的数学作业时间上要有个要求,要加强这部分孩子的思维节奏,在平时的做题时间上有个要求。

其余初三毕业班的家长要做的,确实还是把爱的目光给孩子,但一定把“叨叨不休”的嘴闭上,初三的学生进入了他们人生的“第一博”,最令他们反感的大概就是家长每天的唠叨了,事实证明也是无效和伤感情的叨叨,不如用爱的目光追随着就够了。

第二个建议是给学生的

无论是马上临近的一模,还是重中之重的中考,都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答卷技巧。

学习方法上,复习阶段比较有效的就是认真订正这个环节,现在开始进入了大量的做卷过程,做卷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查漏补缺,二是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而认真订正错题,积累一个“病历本”至关重要,甚至到最后的复习做过的卷子不必重新翻阅,但把错题重新认真的做一遍是对自己最有针对性的复习。

初三的数学,一方面是思维,一方面重在思维的表达,尤其是相似形这部分的学习,重在严密的逻辑论证,即使是计算也是论证基础上的计算,答题也有一定的技巧,那就是简答题详写,而大题要略写,简单题步骤少,几乎每一步都是得分点,所以要详写,而最后的综合大题要学会略写,学会看这几年中考题的评卷标准,关注得分点的步骤一定是不能少写的环节。

其次复习过程中同伴间的讨论也非常重要,有些学生不愿意问老师,几乎现在大多数学生遇到问题都很少主动的问老师,也没有时间问老师,如果是这种情况,还有一个办法是对前一天的作业和试卷,做不出来的或是感到自己这个题目做得很复杂的,可以把班上数学学习好的同学的作业借来看看,这不是抄袭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肯学的孩子会通过这个渠道提高和醒悟的更快。

最后建议,在每次比较重要的考试之后,老师会讲评试卷,认真听是首先要做到的,但同时可以找老师分析试卷,主动跟老师有几次一对一的讨论分析,这样老师就会发现你的问题、

这是学生自己不容易总结出来的,比如是计算类的,还是审题类的,是构图类的还是理解类的,是表达规范类的还是方法类的等等。

5.201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五

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4)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中考合格率。

(6)应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1-

三、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6月初】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3)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4)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5)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6.初中中考数学总复习 篇六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九年级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第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

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易:较易:中:难=4:3:2:1的比例,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以教学案为主。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集中、归类,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复习,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可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以题代知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可适当穿插过去的小知识点,以引起记忆。

(4)专题复习可适当拔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一个度。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俗称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要切近中考模式。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3)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讲透;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不宜对模拟卷题题讲。

(4)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前两轮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考场,那肯定效果不好。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后期题量不宜太大,要让学生轻松解题、居高临下解题,能跳出复习的圈子看试题。

(5)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6)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

7.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初探 篇七

一、注重中考研究, 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数学命题是以《标准》中的目标和内容为依据的, 试题重点是对初中学段数学基础内容的考查。总复习前, 教师要深入研读《标准》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素养, 明确不同知识的考查程度、层次水平, 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范围, 试卷的形式和结构, 题目的类型和难度等, 使整个复习工作不偏离方向, 不脱离实际, 准确把握总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二、科学制订计划, 稳步扎实推进

1. 第一轮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1) 依靠课本, 系统复习。《大纲》规定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容易题占中考题的70%, 这类试题一般只用一次概念, 或只须一次运算与推理即可得出答案, 大多数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虽有一些题“高于课本”, 但原型一般还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对课本中试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 实质是“题在本外, 根在本内”。

因此, 这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把课本看做是学生起跑的动力, 生命的源泉, 认真钻研课本, 绝不能轻视和脱离课本。把分散在初中各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 使之形成体系, 即组成“实数”“代数式”“方程 (组) 与不等式 (组) ”“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空间图形与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和“圆”10大知识板块。每板块建立知识网络, 罗列考查要点, 教师对照知识网络以课本为依据按章节逐次进行复习, 做到要求低一些, 难度小一些, 速度慢一些, 面向全体学生。

(2) 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概念模糊不清、似懂非懂, 教师要把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放在首要地位, 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关键字眼, 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掌握概念的本质。若概念不清, 计算、推理就会发生错误。

除学好概念之外, 本阶段学生还要准确记忆并灵活运用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等, 因为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是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的依据。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用了配方法, 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应用非常广泛;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了割补法, 不但在平面几何中很有用, 在今后学习的立体几何中更有用, 对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所以, 学生不但要牢记它们, 而且要掌握它们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数学基本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论证和作图等方面的能力。平时教师要尽量多示范和引导学生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 让学生学会审题, 学会研究对策, 提高自己的技能。

2. 第二轮专题研究, 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要以能力为立意, 以掌握重要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出发点, 抓住中考数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关注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特点。同时要围绕中考重点题型, 如方案设计类、运动类、开放探索类、阅读理解类、新定义类等试题对学生进行集中精讲精练, 引导学生对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归纳, 深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 应“以题论法”, 重视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轮模拟中考, 心理锤炼

总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迎考状态的心理训练。期间教师要通过精选中考模拟试题, 以限时考试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让学生学会恰当分配考试时间, 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等。教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面对面地分析其原因, 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考试成绩, 明白考试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这样, 能防止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着急和焦虑的心理, 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 学会镇定, 抛弃因考试失败受到的挫折和家长施加给他们的压力, 并振作精神, 把错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加强自我反思, 善于自主纠错

中考数学复习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 找出错题, 深入分析其原因。如果是该题所属的知识点没有掌握, 则找出该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如果是该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掌握, 则找出相关同类题型, 对解题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复习中若能养成这种坚持纠正错题、查找错误原因的良好习惯,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 关注个体差异

《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然而,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人们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因此面临升学就必然意味着“选拔”和“淘汰”。但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 教育比“升学”有更重要的目标, 那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 这方面的目标是容不得淘汰的。所以, 我们在总复习的过程中, 不可能整齐划一, 应关注个体差异, 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 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基本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8.浅谈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篇八

一、紧扣大纲回归课本,全面巩固基础知识

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要教师要认真研读当年的中考大纲,针对考纲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盘点整合,指导学生回归课本,全面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努力现实如下几下目标:一是强化记忆,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计算法则等。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准确的记忆;二是熟练掌握基本方法,比如各种方程的解法,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一次函数解析式,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三是提高基本技能,让学生对所给的题目,能够马上知道它考查的是哪个章节的知识,并找到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用什么办法,这时就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通过全面融合课本知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题,再通过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从这些习题中掌握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方法。

二、实施分类专项复习,纲举目张突出重点

专项复习阶段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之形成数学能力和中考应试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抓住知识要点,突出复习重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函数应用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一次函数方案设计”、“动手操作”、“运动型问题”等等,教师可以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这个阶段选用的题目主要是中考题中的中高档题和近几年累计出现的新型题。一是以探究解题思路为主线,注重题型分析,训练思维;二是从阅读理解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获取信息——广泛联想);三是以查缺补漏为主线(知识点、解题方法);四是以纠正学生解题错误为主线(计算、符号、法则、公式、定理;隐含条件的限制、分类);五是以数学应用为主线,有三大块:统计知识,解直角三角形,体现社会热点的应用题(节约资源:如电、水、煤、土地、建筑等;创新型社会:科学技术);六是以数学开放题为主线(注重新题型);七是基础与综合,猜想与探究;八是以分类讨论为主线。

三、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提高中考复习效益

在中考总复习中,不仅要求学生紧紧跟着老师严格执行总复习的“三步曲”的计划,还要加强对学生复习策略的指导,让其在复习中把握以下技巧,从而提高复习效益。

(一)学会整理教材中的概念。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考试说明》,把教材中的概念整理出来,列出各单元的复习提纲。通过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等方法加深印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二)训练学生答题速度和质量。指导学生做好以下三方面事情:一是将第一轮复习的各单元知识点、习题类型进行归类性的专题复习;二是学会对典型试题的拆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分析解决典型试题,从中抽出基本图形和基本规律方法;三是结合各类题的特点进行专项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提高应变能力。

(三)让学生摆脱题海找出解题规律。做题时,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上下功夫。

(四)要求学生跟住老师再安排自我复习。指导学生做好信息、试卷的处理分析,并学会把握好两种关系:自我复习和学校复习的关系。要求学生首先要跟住自己的老师,再根据学校安排和自己的特点安排好自己的课后复习。切忌上课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己盲目做题。

(五)规范训练纠正学习不良习惯。在复习中要注意规范训练,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可参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的评分标准,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试题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另外,在第三阶段要加强模拟训练,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注意抓好循环复习,反复强化,复习也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强化师生互动参与,关注思维过程促发展

中考复习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从每个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入手,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思维过程,突出问题意识。

(一)精选范例,要突出一个“精”字。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发现规律,寻找解题策略,注重应用,发展能力,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问题变式、引伸等方式,突出一个“透”字;注重类比和广泛迁移。

(二)要调整好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急燥,沉着冷静,认真审题等,真正以情感人,认识“情”字、“严”字,寓意。

(三)教师要冷静地去思考复习过程中的盲点和误区(不全面的地方)。

(四)针对近几年的试题方向和命题规律,师生要寻找感悟,通过数学题的分析、推广、变式、引申,提高师生的灵感和预见能力,切忌猜题押宝。

(五)对中下学生要做到“落实”,每天掌握几个知识点,练习篇子越小越好,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

9.中考数学总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稿 篇九

中考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很多家长对中考的重视程度也很高,所以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意义无须我阐述。近几年中考试题都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具有以下特点:知识考查基础化;题材选择生活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思维模式开放化;试卷结构比较稳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复习建议和备考策略。

二、具体做法:

(一)、第一轮复习,版块复习

时间大致定为3月份----4月中旬,7个周左右。看起来时间有点长,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熟练基本方法,注重三基练习,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发放中考说明

复习前我们初三数学教师学习和讨论了《数学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对近三年的中考试卷作了分析,针对中考数学试卷制定复习策略和复习方法。

发放中考说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1、考试范围

2、考试目标

3、试卷的结构

4、题型示例。中考说明是考生的复习指南,中考考试目标“了解”的内容有哪些,这些知识点就是基础题的考试范围和内容,这些知识点原则上不会出难题,与这些知识点有关的偏题、怪题、难题我想没有必要再做了。还要知道“理解”和“掌握”层次有多少个,这些就是中考的中等偏上命题之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抓住不放,认真落实。但注意要做与这两个层次有关的知识点的新题、改革题和中考真题,少做老题、传统题和“假题”(非中考题),学生掌握这些以后,可保证复习时间的有效性和复习的效果,同时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和树立他们的信心。总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中考怎么考,考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得到分。

2,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3,基本宗旨: 知识系统化,训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1),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2)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3),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二)、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时间大致定为4月下旬----5月中旬,3周左右。在第二轮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能力培养。针对热点,抓住重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我要求尖子生多看一些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了解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在复习中加以借鉴。如果由于学生基础不是特别好,延长了第一轮复习的时间,也可以把第二轮涉及的一些思想、方法、专题等穿插到第一轮复习中。

(三)、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提高应试技能。

时间大致定为5月中旬----6月初,大约两周时间,重点是加强解题指导,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提高应试能力。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大约到五月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最后,还提醒学生抓住每次考试,比如月考、模拟考试,加上平时测试综合性的也有十几次,学会在考试中积累考试经验,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同时,在临近中 2

考的几次考试中练就学生沉着应试的心态,不慌不忙的心理,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发挥失常,造成丢分。

在中考的前一周,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回到课本复习,做到三 “通览”,一“不钻”,利用课堂至少要通览一遍数学书;通览一遍错题集;通览一遍复习阶段的所有试卷。在这一阶段一定要求学生不要去钻研深题和难题。同时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编成回味练习。让学生对试卷的题目,对照目录,分析一下哪类问题我还有盲区,我该注意什么,从而实现巩固知识要点,提升实战能力。

初三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希望我们通过交流和学习,能使整个复习过程更科学更有效。

10.初中中考数学总复习 篇十

专题十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

要点扫描:

我国现在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即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发展,而和平的环境主要靠外交手段来创设,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还要先从近代中国的外交讲起。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二. 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 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3、70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 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⑶中日建交 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⑷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的建交的热潮

4、改革开放后

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②成就 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⑵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三.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四. 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五. 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

二、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三、中日关系

1、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为亚洲的强国;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

①1874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

②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 ③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④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⑤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⑥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又先后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⑦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2、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

二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天皇制。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日本在美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3、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1998年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因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确立,日本要求在政治、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巩固训练

有人评论说,21世纪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正如19世纪德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崛起一样,将会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印两国在古代同为亚洲文明古国,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近代有相似的遭遇和共同的历史任务。在现代同为世界大国,两国的交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19世纪中期,中印两国有何相似的历史遭遇,20世纪中期后,两国又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任务?(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互相支持,为世界和平作了哪些努力? 美国和德国是世界上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发展中,两国相互作用,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19世纪中期美、德两国面临的共同历史任务是什么?这些任务完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两国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20世纪,“美国因素”成为影响德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原因,德国的每一次成败都能看到“美国因素”的影响。试举例加以说明。(举三例即可)

答案:

(1)相似的历史遭遇:19世纪中期,都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共同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

(2)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3)共同任务:完成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方式:德国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美国是国内战争,即南北战争。

影响:两国经济飞速发展,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但同时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土义传统,使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4)①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②二战前,美国实行中立纵容了德国侵略。

③二战中,倡导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德国投降。④二战后推行冷战政策,导致德国分裂。

11.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中考总复习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总复习

一、列出数学总复习的内容提纲

数学总复习不是数学教师简单地讲复习课,而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通盘考虑六册课本后,列出所学内容的提纲。我的提纲分六大块共63讲,把它打印出来后发给每一位学生,做到每一位学生心中有数,使每一位学生按着我的节奏预习和复习,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二、理顺基本概念

总复习不是简单要求学生再复习的学习一遍,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建立基本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完整化。例如:代数式一章的概念比较多,显得零碎,如果对每一个定义都死记硬背,有些学生就会感到模棱两可,容易混淆。为了复习好这部分的基本概念,就需要教师设计出一道数学题,引导学生理顺这些基本概念。我设计了如下的例题:

例题.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分式、单项式、多项式、有理式、无理式和根式?(1)-a2b2;(2)-y;(3)■;(4)■;(5)■-4ab;(6)1-■;(7)2■;(8)■。

学生通过独立辨别上述代数式,就能理顺这些基本概念。

三、训练基本技能

1.精选例题

例题在总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立体的求索和解答,可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和深化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中代数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代数与几何的联系等重点内容,考虑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为此可精选例题。

2.模拟训练

一般说来,每年的中考试题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涉及课本各个章节,而又突出了对重点内容的考查。例如函数、方程、圆和三角形等几个章节内容,都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因此选用历届中考试题,引导学生生进行独立的模拟训练,对于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四、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总复习过程中,只有做到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才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目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知识体系和解题特征多方法和多层次交叉归类,如讨论分式、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按知识体系不同属同一类,但它们的解题思路相同,应重新归为一类。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重要方法。

12.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略谈 篇十二

一、课堂上坚持忆、清、练相结合

1. 忆。

就是回忆, 将学过的旧知识在大脑中不断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时不可缺少的环节, 要有意识地看课题回忆所学知识, 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回忆时, 可先粗后细, 并进行讨论,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 以系统地回忆已学知识。

2. 清。

就是梳理、总结、归纳, 理清知识线索、解题思路, 弄清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的技巧。要根据回忆, 进行点———线———面的总结, 做到从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连一面, 特别要注意知识间纵向、横向的联系和比较, 构建知识网络。在理清知识脉络时, 可以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 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 并进行拓展。

3. 练。

对以前的学习内容在进行回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典型题型和适量的题目进行当堂训练, 以熟悉和巩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归纳强化,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1. 常见题型, 要熟能生巧。

经过适量、适当的强化训练, 以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程度。每练习一题就应是一次学习和巩固这类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机会, 使得学生一看到这类题型, 马上就能联想到与这类题型相关的知识及解题的常用方法、技巧。

2. 注重归纳、总结知识体系。

归纳和总结知识体系不只是简单地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而是要深化认识、拓展知识, 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加以分类、整理, 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知识体系, 真正实现由厚到薄、由少到多的过程。

三坚持做到“四化”

1. 使概念习题化

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重复, 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不能死记硬背, 要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初中数学中涉及到“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等概念, 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 要求学生做和记忆一些题型, 以帮助他们弄清楚这些概念的联系及区别。

2. 使知识系统化

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 使其系统化, 以减轻学习压力, 零散的知识又不会被遗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或画结构图来理清知识。例如, 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 分布零散, 可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 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3. 使常见题型模型化

数学新课程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 并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 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数学知识, 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 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 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都加大了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方法考查的试题比例。因此, 初中数学总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模型的教学。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 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和具体要求, 考查主要因素和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 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4. 使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 才能使复习取得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利用教材和考纲, 正确处理记忆、练习、测验的关系。同时训练时还应贴近学生生活,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3.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三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一、复习中不断总结

⑴立足教材,理清概念,夯实基础,学生通过复习,应熟练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⑵要突出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在复习中要使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一思想,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可行性,以及对不同的抽样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有更多的体会.⑶统计与现实生活、科学领域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统计的学习与实际问题密切结合,选择典型的、充满趣味性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问题作为例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据处理方法,理解统计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⑷突出概率建模思想,对概率的计算问题,可以把不同背景下的各类问题加以变通,寻找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学本质,对相同的一类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概率模型来解决.这样也能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缜密性和开放性加以锤炼.⑸加强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求解决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复习,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二、复习中要“用活”教材,和资料,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三、复习反思,或称为“反思性复习”,是指教师在复习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复习的合理性,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复习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复习,确保复习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14.初中人教版数学总复习资料 篇十四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15.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 篇十五

一、根据教学大纲, 明确总复习思路, 制定总复习方案

在总复习开始之前, 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中考说明,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和方案, 并将我们的复习计划和学生说明, 这样学生就会有计划、有措施、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给我们的总复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复习

由于中考命题中有七成以上的题型是考查学生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的, 要保证这些题型的得分率, 就必须结合我们的教材, 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使学生真正掌握。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和容易混淆的概念重点讲解。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练习,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将数学教材上的知识融会贯通, 疏通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只是按章节进行学习, 但是在总复习时我们必须将这些融会贯通起来, 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使学生将这些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样学生在遇到一些综合性强的问题时就能将其得心应手的解决。

四、针对难点、重点、弱点以及热点题型进行专题练习

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开展专题复习,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解决实际的数学应用问题时, 我们要根据题意得出已知的条件, 并且要发掘隐蔽的条件, 然后画出图形或者列出等量关系方程, 把学生容易忽略和容易出错的问题作为重点来讲解, 这样学生就会加深记忆。再者就是要针对难点、重点、弱点以及热点题型进行专题练习。每一次进行专题练习前, 教师先将这类题型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他们先独立进行思考和解决, 课堂上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学生对于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以及易错的地方会更加关注, 复习效率才会提高。

五、模拟中考测试, 提高复习质量

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复习, 学生对于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概念已经基本掌握, 这时进行模拟中考测试, 其真正的目的就是查找复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教师要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认真做好试卷的讲评工作, 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做题习惯, 不要为了快速的答题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做题步骤,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另外, 要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 让学生树立信心, 不要过度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要通过心理辅导缓解学生的压力, 让学生以一颗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中考。

最后, 教师要让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时难度不要太大, 要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复习, 不要好高骛远, 这样复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 初中数学总复习必须方法得当, 循序渐进,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 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我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生在中考中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的课程, 在课堂中,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说、多读、多听。多说就

摘要:中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升入理想的高中, 这在无形中使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肩上的压力增大, 给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作为一门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课程, 在中考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由于初中数学总复习时间短、要求高、任务重, 要求我们在有效的复习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质量, 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时结合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策略, 对于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和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16.初中数学总复习方略 篇十六

总复习的策略.

一、预备阶段:研读课标,全面了解学生

首先,教师在复习前应该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课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课标》安排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对每一部分要仔细研究,把握重点与难点.这样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课标》不作要求的内容要大胆舍弃,对其要求的内容要抓住实质,强化训练.

其次,要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的复习之前,要调查一下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点学生比较薄弱.把学生过去两年多的考试成绩找出来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说在整个初中复习的第一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复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二、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巩固,全面复习

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是:依照课本编排顺序与中考数学考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并记忆常见的公式、定理和结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1. 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

课本是最好的复习备考资料.我们看到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大多数来源于课本,在课本上都能找到考题的“影子”.在对课本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先列一些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回顾,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重点的概念,教师重点讲解.课堂上选择的例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教师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并且强调一些解题格式,按照规范格式进行解题.注意对课本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 加强对历届中考试题的研究,找出命题的热点.

从广东省各市的中考情况来看,每年的中考题目中都存在部分试题与以往的题目雷同的现象.放眼全国各地的试题,也有类似情况.这就表明,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每年都是考试的热点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重点研究最近三年来中考试题中,试卷的题目是如何考查课标内容的?每一年的热点问题是如何转化的?哪些题目是课本改编的?最近三年考查的知识点都有哪些?试卷都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能力?

3. 阶段性测验与解题能力提高为重点.

初三复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阶段性考试.而试卷是检查学生掌握好坏的一个重要工具.有人把试卷比做一张张的网,如果发现有鱼从网上漏掉,就必须及时修好鱼网.学生做试卷也是这样,如果有题目错了就说明这部分知识点没有掌握,要及时将这部分知识补上.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穿插一些阶段性的测验.对于试卷的编写问题,应该立足于基础知识,尽量覆盖本章的知识点.试卷的前半部分题目,应该从课本的习题、例题的变形取得;后半部分是一些与本章有关的综合题,这些题目可以取自前一年的各个地级市的中考试题.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集中测试.每一次测试都要进行批改,认真做好准确率的统计工作.对于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一是采取举一反三的讲解,二是在下一章测试中继续再考.最后要认真讲评试卷,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应该抓住以下四个要点:

(1)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2)解题思路是如何发现的?主要应用了哪些解题技巧,关键是哪一步?

(3)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

(4)告知每一道题的评分标准.

三、第二阶段:专题训练,综合提高

中考的第二轮复习,应该针对考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设置一定的专题进行复习.重点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此阶段的复习应当采用下列措施.

1. 适当利用题组,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

题目应该设置同一考试考点,进行变式训练.每一节课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进行题组训练.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做题、自己分析、总结经验,并建立错题集.下面笔者针对中考必考内容“科学计数法”的复习来编制题组,让学生逐步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练习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0357,写作().

A. 3.5×10-6 B. 3.6×10-5

C. 3.5×10-5 D. 3.6×10-6

练习2. 据最新统计,茂名市户籍人口约为7020千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人.

练习3.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强度为4.581亿帕的钢材.4.581亿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帕(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限于篇幅,节选)

题目可以根据往年的中考试题类型来设计,逐步地增加难度.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按照下述步骤来解决:

(1)学生做——重点让学生学会抓住题眼,知道单位、无关数据对题目的影响;

(2)批改——可以同桌互批或教师批改进行;

(3)讲解——画龙点睛般的提示即可;

(4)课后继续训练类似的题目.

统计笔者曾教的班级,在中考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做“科学计数法”的题目.

2. 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进入初三复习的后半阶段,很多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疲惫期,感觉练习与考试太多.如很多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和作业,对学习的目标和今后的人生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困惑,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取自己班级中的上、中、差三类学生进行座谈,及时地进行心里辅导;同时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时间的安排,进行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关注和鼓励是一剂良方.

3. 重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老大难”的问题

第二阶段为复习提高阶段,专题复习与阶段性考试穿插进行.但是每一次测验,学生多多少少会出现下列情况:基础不牢,审题不慎,运算不准,表达不清,速度不快.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的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是不该出错但出错的地方太多,导致分数较低,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

四、第三阶段:模拟考试,系统巩固

第三个阶段为系统巩固阶段,指导思想是:抓实基础知识,查缺补漏,调整心态,提高应试能力;教师要总结最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训,告知学生;学生之前整理的错题集要让他们重新看一遍;精选3~4套模拟试题,让学生做定时训练.

17.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 篇十七

1.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3.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难 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建立图形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过程:(25分钟)

(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认知:设计有梯度的自学内容

预习教材125页,完成下列作业:

1.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

观察:(1)绷紧的琴弦、黑板的边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 (2)手电筒、探照灯的灯光给我们以 的形象。(3)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 .

自学课本第125页,弄清下列问题:

1、线段、射线、直线的画法.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

2、把“线段”作为最基本的原始概念,试用“线段”填空:

①将线段 就形成了射线;

②将线段 就形成了直线。

联系: 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

类型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可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3下列给线段取名正确的是:( )

(A)线段M (B)线段m (C )线段Mn (D)线段mn

4如图,若射线AB上有一点C,下列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的是( )

(A)射线BA (B)射线AC

(C )射线BC (D)射线CB

达标练习:如图所示,已知三点A、B、C 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 画出直线AB

(2) 画出射线AC

(3) 画出线段BC

(二)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

小组探讨做一做

(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2)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探究:经过一点可以画 直线,

经过两点能画直线,只能画 。

(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猜想:如果将细木条抽象成直线,将钉子抽象为点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 直线,

简称“两点 直线”

应用:1.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参照线,这根参照线就是直的这其中的道理是: 。

2. 木工师傅锯木版时用墨盒弹墨线,这其中的道理是: 。

上一篇:围城读后下一篇:三年级关于教室的作文:“洪水”来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