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精选13篇)
1.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 篇一
小学新生入学准备
训练良好习惯培养自理能力
暑假即将结束,小学一年级新生就要入学了,而不少家长不知开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为了孩子能够顺利地转变从幼儿园到学校的生活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开学前要训练孩子一些良好的习惯,对日后的学习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上尽快适应新角色 专家介绍,对于已经习惯了幼儿园轻松随便生活方式的孩子,上学后,学习压力增大,困难增多,在心理上很难马上适应,有的孩子甚至会感到腻烦。首先从心理上应该让孩子尽快适应新角色。家长可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所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
另外,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将要学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
注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书包里的书本文具要让孩子自己收拾,过分包办会让孩子形成依赖的错误思想,应当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成为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比如第二天上什么课,头天晚上要把书装好,铅笔削好,本子放好。教会孩子整理书包,告诉他书应该怎么放(比如大书横着放,小书竖着放两本),放哪里;记作业的本子放哪;文具和学具盒放哪;卫生纸放哪。父母可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志,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在旁边多指点,可先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再让他重复做一做,要让孩子不再依赖父母。
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孩子和父母需共同准备学习用品,双肩书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每天至少有6支削好的铅笔,还应备好尺子、橡皮、刨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另外父母应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刨笔刀。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表。父母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另外还要准备一个记事本,专门用来记当天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也可做草稿本用。教会他们看课程表,不要以为小朋友就不懂,其实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多教几遍就会自己看了,这对于以后他们自己整理书包、检查作业都有好处。
2.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 篇二
本文试图通过检视国外学者对幼儿入学准备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及低质量机构教育的功能异化所作探究的基础上, 基于“木桶”理论对幼儿入学准备的社会意义和研究的诸多启示等几方面的论述, 以之阐明:入学准备并不只是幼儿园的事, 而是家庭、学校 (包括幼儿园和小学) 和社会协同作用的结果。
一、幼儿入学准备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鲁芬布瑞纳 (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态系统理论 (Ecological systemtheory) , 促成儿童一定发展水平 (入学准备水平) 的是儿童周遭多层环境关系的复杂系统动态作用的结果。而环境是“一系列相近结构, 从家庭一直扩展到学校以及儿童每天生活其中的街坊环境。环境的每一个层次都被认为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有力的影响”[2]。因此, 研究者认为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因素是多样的, 有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健康、父母教养方式、遗传及儿童早教经历等。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 以下仅从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儿童早期保教经验三方面对其作一阐述。
(一) 家庭社会经济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更多是凭借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幸运或不幸的、与生俱来的地位而达成自我实现的。但是, 儿童的先赋地位却“主要通过最初的导向决定了人们 (儿童) 的学习前途, 即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学业选择及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机会”[3]。
1. 家庭收入。
尽管在家庭收入和儿童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有因果关系, 尚无确切定论。但是, 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前者对后者影响的程度和向度, 已经在相关研究中得以印证。20世纪90年代, 在美国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福利改革的实验性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改革方案都提高了父母就业, 却少有方案使家庭增收。但是, 只有在家庭增收时, 幼儿园及小学儿童的学业成绩才会提高。家庭每年若能毛增收1000美元, 儿童学业成绩将提升0.07个标准差。而且这些增益, 在对个体终其一生的回报中得以倍增[4]。
2. 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教育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儿童的发展。研究表明:儿童认知发展和父母教育的直接联系, 在儿童早期和他们仅有3个月大小时都相同、且非常明显。在研究中, 虽然很难将父母教育从其他各影响因素中离析出来, 对其作条分缕析的考究, 但是几个为此而进行的尝试性研究却一致得出结论: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儿童学业成绩上具有正向、且适度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年, 儿童的学业成绩将可能增加大约0.15个标准差。与大学学历母亲相比, 低学历母亲受教育年限的增加, 对其孩子发展和学业成绩改进更有裨益[5]。
3. 家庭结构。
在今天, 人们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有单亲家庭生活史的儿童,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 单亲家庭资源匮乏, 特别是经济困窘往往是导致单亲家庭或被扭曲家庭儿童学业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其次, 在离婚过程中, 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可能对孩子心灵造成极大创伤, 极易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6];再者,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经历更多的家庭变故 (父母再婚、离异、同居以及分居等) , 所有这些变故都将使孩子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4. 邻里。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再加之自然的、历史的原因, 贫富分化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即使在同一区域内, 居住空间已经成为阶层区隔的重要因素。今天“贫困聚居”的问题并不鲜见。贫困的空间集聚致使“这一层居住社区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较差, 有的地方甚至建筑破败、空间拥挤、人口密集、管理混乱。在贫困人群集中的社会空间, 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7], 邻里之间极易产生矛盾, 甚至充满隔阂、戒备和敌视, 这一切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极易导致其问题行为、特别是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可见, 儿童的“达成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先赋地位”的复制或再生产, 但是, 这种教育上的“李森科主义”———阶层优势的代际遗传———是有严格的条件规制的。如其一旦成型———学业差序, 就构成了一种新的自获性, 并可能成为个体在未来社会的资源配置标准。
(二)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总是蕴涵在父母与儿童的活动或父母为了儿童的活动之中, 往往以亲子互动时, 父母行为表现作为判定依据。基于父母教养行为的积极或消极、温和或粗鲁, 可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和专制型。也可以将其更进一步具体化为:强权威弱专制、弱权威强专制、强权威强专制和弱权威弱专制。
研究表明:如果对教养差异加以控制, 种族和族群入学准备差异将缩小25%~50%[8]。亦即不同组群儿童之间12~15分的入学准备差异将缩小3~9分。父母教养方式的改进使儿童入学准备的提升成为可能。这在下列经验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研究者选择了500多名5岁的同卵双生子。首先, 要求母亲对自己的每个孩子加以描述。结果发现, 母亲总是对其中之一多否定评价。在这些双生子进入小学之后, 要求教师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在教师的报告中, 被母亲否定评价者总是具有更多的问题行为[9]。
这正如托马斯所言:“如果认定某种情形为真, 结果它们就会成为真的”[10]。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最初认定构成了母亲教养孩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并且影响着孩子后续的教养与发展。也就是说, 正是母亲的这种最初认定“起动”了自证预言循环, 无形中建构了儿童发展的路径, 从而“诠释”了双生子在学校中的行为差异。
(三) 早期保教经验
儿童早期保教经验源自父母教养、非正式保教 (由亲戚、保姆保教) 和机构保教 (托儿所、幼儿园) , 文中仅指儿童的机构保教经验。一般来讲, 早期保育和教育由于其丰富的环境刺激和专职保教人员的耳提面命, 极大地促进了儿童学习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早期保教经验对儿童学业成绩和后续发展可能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儿童基于高质量的早期保教经验而取得的成功易于激起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积极的反应, 这反过来又会鼓励和强化儿童的所作所为。这一良性互动将使儿童受益无穷。
二、机构教育对入学准备影响的“有限性”
儿童认知发展和积极行为结果总是与优质机构保教相联系。在现实中, 幼儿机构保教质量莨莠不齐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优质机构保教对儿童发展之有利, 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现实中机构质量层次不齐所导致的教育异化, 并进而加剧了儿童之间的阶层分化和入学准备差异。所以“学前教育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 而不是全部”,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印象”。一些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使之得以证实。
在早期, 儿童参与非母亲保教的时间越长, 问题行为和攻击行为等负面效应越显著。在1998~1999年的美国入园儿童中, 大约有17%的儿童入园前是父母教养、12%的儿童是非正式教养 (亲戚, 保姆教养等) 。两者的入学准备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与参加了某种形式 (低质量) 的机构保教的儿童相比, 两者虽在阅读和数学上成绩较低, 却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和更少的问题行为。在对儿童自身和家庭特点加以控制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进而言之, 由于贫富分化加剧了邻里社区之间的阶层区隔, “就近入学”往往造成了不利阶层儿童更易接受劣质机构教育, 在“教育贫困”和“经济贫困”的双重阻隔下, 不利阶层对学前机构教育的需求严重萎缩, 甚至放弃。至于教育质量更无从谈起。与此相反, 优势阶层对机构教育需求剧增, 并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为贫穷遗传和阶层复制埋下“伏笔”, 直至影响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入学准备是多因素协同作用之结果
从前文论述中可以看出, 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父母人力资本、教养方式以及儿童早期保教经验等各以不同程度和方式影响着儿童的入学准备。将它们分而置之, 只是为了研究之便。实际上, 在以这些先赋或后天因素定义儿童时, 它们是在时间的延移和空间的变迁中, 次第地或同步地作用以促成儿童入学准备之现状的。因此, 它们的全部意义只有在儿童发展的实际过程之中才能被澄清。
同时, 由于科学研究对通则式结论的追求, 以致将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些“零碎事件”和“个性之处”, 不是被排除, 就是在将其内容与形式不断剥离的量化过程中完全消解了。加之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所看到的, 不仅依赖于他在看什么, 而且也依赖于他以前的经验所教给他去看的东西”[11], 所以被科学的研究所矮化或拒斥之处, 也许正是事关儿童发展全局之所在。因此, 在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中既要注重共性, 又要不失个性;既要注重儿童“为学的准备”, 更要重视儿童“为人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刘焱.入学准备在美国:不仅仅是入学准备[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11) .
[2]劳拉·E.贝克.吴颖等译.儿童发展 (第五版)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5.
[3]P·布尔迪厄等著.邢可起译.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93.
[4]GregJ.Duncan and Katherine A.Magnuson.Can Family Sociaoeconomic Resources Account for Racial and Ethnic Test Score Gaps?.The Future or Children (15) 2005, 38-44.
[5]Robert Haveman and Barbara Wolfe, “The De-terminants of Children’sAttainments:A Review of Meth-ods and Finding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3 (1995) , 1829-78.
[6]Sara Jaffee and others, “Why Are Children Born to Teen Mothers at Risk for Adverse Outcomes in Young Adulthood?Results from a20-Year Longitudinal Stud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3 (2001) , 377-97.
[7]刘精明, 杨江华.关注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8]Cecilia Rouse, Jeanne Brooks-Gunn, and Sara Mclanahan.Introduceing the Issue.The Future or Chil-dren (15) 2005, 139.
[9]Cecilia Rouse, Jeanne Brooks-Gunn, and Sara Mclanahan.Introduceing the Issue.The Future or Children (15) 2005, 145.
[10][美国]罗伯特·K·默顿著.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633.
3.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 篇三
【关键词】入学准备;入学准备观;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3-0036-06
一、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学术界对“入学准备”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入学准备是指幼儿上小学前自身各方面的准备。例如,陈帼眉认为,入学准备既包括幼儿入学前需要达到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水平,又包括幼儿针对小学学习和生活所做的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准备;刘焱认为,入学准备是指对幼儿入学时应当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状态。广义的入学准备则是指学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Gredler,1992)。根据美国各州教育厅联合会(NASBE)的观点,这些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不仅与儿童本身相关,还涉及儿童早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1995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入学准备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入学准备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儿童发展的准备,二是学校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的条件,即学校的准备,三是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的支持,即家庭和社区的准备;其中儿童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和运动、社会性和情绪、学习品质、语言、认知和常识。
大量研究表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能有效提高其日后的学业成就和改善其日后的生存状况。在入学准备的问题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入学准备观不仅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入学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性情和习惯的期望,也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因此,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教师的入学准备观进行了研究。张向葵等人对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所包含内容的看法比较接近,最重视儿童社会性和学习品质领域的准备,最忽视健康领域的准备;小学教师认为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和同伴交往是幼儿教育的薄弱环节。杨阿丽等人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关于入学准备的观念接近,但小学教师相对重视儿童服从权威、父母教育程度、文明礼貌、自我中心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而幼儿园教师则更重视儿童抗挫折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美国研究者Nelson对学前班(5岁班)教师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活动(如阅读故事书和玩数数游戏)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如教师教儿童认识字母和数字)对入学准备更为重要,另外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对学业技能的重视程度,而新手型教师则更重视学业技能。Williamson访谈6名学前班教师后发现,他们均认为社会交往、交流表达和学习热情对入学准备最为重要,另外家长在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上负有主要责任,而幼儿园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水平。
分析上述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研究者主要从“儿童发展的准备”的角度调查教师的看法,而国外研究者则既调查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看法,又调查教师对“家庭的准备”和“学校的准备”的看法。另外,除杨阿丽等人的研究外,其他研究者选择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应当是贯穿整个学前阶段的教育目标,且在现实情况下小学一至三年级教师经常轮岗,因此幼儿园各年龄组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都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入学准备观。基于以往此类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对象的局限性,我们从广义的角度,即既从儿童发展的准备,又从家庭、学校的准备,对幼儿园各年龄组以及小学一至三年级教师的入学准备观进行调查和比较,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入学准备观有伺特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入学准备观有何异同?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和被试
研究者在教师职后进修场所随机抽取北京地区116名幼儿园各年龄组教师和110名小学一至三年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52份,回收率为67.26%,有效率为100%,其中幼儿园教师的75份,小学教师的77份。在幼儿园教师中,本科以下学历(中、大专)的有66人(88%),本科学历的有9人(12%),5年以内教龄的有57人(76%),6~10年教龄的有8人(10.7%),10年以上教龄的有10人(10.3%),平均教龄5.85年(sd=5.53)。在小学教师中。本科以下学历(中、大专)的有13人(16.9%),本科学历的有64人(83.1%),5年以内教龄的有38人(49.4%),6-10年教龄的有13人(16.9%),10年以上教龄的有26人(33.8%),平均教龄8.53年(sd:7.64)。
(二)研究工具和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改编自Nelson(1997)研究使用的问卷,删除了原问卷中与我国国情不符的问题,例如涉及种族和社区志愿者等方面的问题。问卷改编后,在小范围内试用,对难理解、有重复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最后制定出分别面向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两套问卷。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问卷中的问题一一对应,都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信息,包括学历和教龄,共2题。第二部分考察的是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重要性的看法,包括对学校的准备(3~5题)、家庭的准备(6~8题)、儿童发展的准备(9~22题)和小学化技能的准备(23~25题)的看法。由教师在“根本不重要”“不重要”“中等重要”“重要”“非常重要”五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分别计1~5分。研究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处理和分析。
(三)相关概念界定
“入学准备”是指学前儿童为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在本研究中,“入学准备”有四个维度,既包括美国NEGP提出的“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和“儿童发展的准备”,又包括备受争议、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化技能的准备”。“教师的入学准备观”则是指教师对入学准备的看法,包括他们对每个维度重要性的看法以及对每个维度相关项目重要性的看法。“儿童发展的准备”是指幼儿进入小学前自身在各发展领域应当达到的水平,参考NEGP的划分方式,本研究将其分为五个领域:健康、社会性、学习品质、语言和认知。“家庭的准备”是指家长为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所作出的努力,包括花时间陪伴子女完成学习任务、读书或讲故事以及做游戏等。“学校的准备”是指幼儿园
或小学为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所作出的努力,包括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阅读能力以及加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等。“小学化技能的准备”是指幼儿进入小学前所接受的认识拼音和汉字以及做简单加减法等方面的训练。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教师入学准备观的特点
1幼儿园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重视程度的特点
幼儿园教师对“学校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值为3.93(sd=0.52),对“家庭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值为3.91(sd=0.64),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值为4.15(sd=0.42),都属于重视;对“小学化技能”的重视程度均值为3.69(sd=0.80),介于中立和重视之间。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就幼儿园教师对“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以及“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重视程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项;对“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三项;对“学校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与其对“家庭的准备”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
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就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五个领域——健康(m=4.23,sd=0.55)、社会性(m=4.13,sd=0.52)、学习品质(m=4.11,sd=0.45)、语言(m=4.20,sd=0.55)和认知(m=4.09,sd=0.52)的重视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虽然幼儿园教师对各领域都重视,均值在4.09~4.23之间,但相对来说最重视健康领域,均值显著高于学习品质和认知领域;而健康和社会性、健康和语言、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社会性和语言、社会性和认知、学习品质和语言、学习品质和认知、语言和认知之间无显著差异。
2不同学历、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的入学准备观
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本科以下学历(n=66)和本科学历(n=9)的幼儿园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的重视程度,发现两组教师对“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和“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无显著差异。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0~5年(n=57)、6~10年(n=8)、10年以上(n=10)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的重视程度,发现三组教师对“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和“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也都无显著差异。
(二)小学教师入学准备观的特点
1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重视程度的特点
小学教师对“学校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值为3.93(sd=0.57),对“家庭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值为4.16(sd=0.59),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值为4.12(sd=0.50),都属于重视;对“小学化技能”的重视程度均值为3.68(Sd=0.89),介于中立和重视之间。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就小学教师对“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以及“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小学教师对“家庭的准备”的重视程度最高,显著高于其对“学校的准备”和“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但是和其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对“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三项。此外,小学教师对“学校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也显著低于其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重视程度。
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就小学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五个领域——健康(m=4.16,sd=0.53)、社会性(m=4.13,sd=0.59)、学习品质(m=4.24,sd=0.55)、语言(m=4.14,sd=0.63)和认知(m=3.93,sd=0.69)的重视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虽然小学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重视,均值在3.93~4.24之间,但相对来说最重视学习品质领域,均值显著高于社会性和认知领域;对认知领域重视程度最低,均值显著低于学习品质、健康、社会性和语言领域;而健康与社会性、健康与学习品质、健康与语言、社会性和语言、学习品质和语言之间无显著差异。
2不同学历、教龄的小学教师的入学准备观
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本科以下学历(n=13)和本科学历(n=64)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的重视程度,发现两组教师对“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无显著差异。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0~5年(n=38)、6~10年(n=13)、10年以上(n=26)教龄的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的重视程度,发现三组教师对“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也都无显著差异。
(三)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入学准备观的比较
1对“学校的准备”重视程度的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对“学校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无显著差异(t(150)=0.007,p<0.05],均值分别为3.93(sd=0.52)和3.93(sd=0.57),接近于代表重视的4分。进一步比较单个项目发现,两组教师对“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早期阅读机会”“幼儿园给儿童布置家庭作业(或任务)”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两组教师对“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大量游戏机会”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t(150)=-2.929,p<0.01],小学教师的均值(m=4.20,sd=0.81)显著高于幼儿园教师(m=3.79,sd=0.91);两组教师对“希望能和一年级(或幼儿园)老师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t(150)=2.225,p<0.05],幼儿园教师的均值(m=4.28,sd=0.61)显著高于小学教师(m=4.01,sd=0.85);两组教师对“希望邀请小学老师(愿意自己)到幼儿园上一两次课,帮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t(150)=2.85,p<0.01],幼儿园教师的均值(m=4.16,sd=0.75)显著高于小学教师(m=3.73,sd=1.08)。
2对“家庭的准备”重视程度的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对“家庭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有显著差异[t(150)=-2.493,p≈0.01],幼儿园教师的均值(m=3.91,sd=0.64)显著低于小学教师(m=4.16,sd=0.59)。对单个项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组教师对“家长应该花时间陪幼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当经常与幼儿一起游戏”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对“家长应该经常陪幼儿阅读或讲故事”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t(150)=-3.921,p<0.01],小学教师的均值为4.43(sd=0.62),属于比较
重视,而幼儿园教师的均值是3.97(sd=0.81),属于一般重视。
3对“儿童发展的准备”重视程度的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重视程度上,总体来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无显著差异[t(150)=0.408,p<0.05],幼儿园教师(m=4.15,sd=0.42)和小学教师(m=4.12,sd=0.50)的重视程度都较高,介于重视和非常重视之间;在对“儿童发展的准备”的五个领域上,两组教师的重视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并且各领域均值都在4分左右,也就是说都持重视态度。对单个项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14个项目中,仅在“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项目上,两组教师的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t(150)=2.207,p<0.05],幼儿园教师的均值(m=4.35,sd=0.63)显著高于小学教师(m=4.08,sd=0.86)。
4对“小学化技能的准备”重视程度的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t(150)=0.099,p<0.05],均值分别为3.69(sd=0.80)和3.68(sd=0.90),均超过了代表中立的3分,接近代表重视的4分。对单个项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能够认识拼音”“能够认识汉字”“能够做简单的加减法”的重视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对两组教师入学准备观特点的分析
在入学准备的四个维度中,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持重视态度,仅对“小学化技能的准备”态度介于中立和重视之间。相对而言,幼儿园教师最重视的是“儿童发展的准备”,其次是“学校的准备”“家庭的准备”,最不重视的是“小学化技能的准备”。小学教师最重视的是“家庭的准备”和“儿童发展的准备”,其次是“学校的准备”,最不重视的也是“小学化技能的准备”。这说明幼儿园教师认为与外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相比,儿童自身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更能影响其入学准备;小学教师则认为与机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以及孩子自身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更能影响其入学准备。另外,两组教师都将“小学化技能的准备”放在了末位,说明他们都认为,比起教儿童拼音、汉字和加减法,幼儿园和家庭更应该在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提供大量的阅读及游戏机会上作出努力。在“儿童发展的准备”的五个领域中,幼儿园教师最重视的是健康领域,均值显著高于学习品质和认知领域;小学教师最重视的是学习品质领域,均值显著高于社会性和认知领域。最不重视的是认知领域,均值显著低于学习品质、健康、社会性和语言领域。研究结果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发展不同的关注点:幼儿园教师比较关注儿童的身体发展,而小学教师则比较关注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最重视的都不是通常人们认为和学业表现最相关的认知和语言领域,小学教师对认知领域的重视程度甚至还排在最后一位。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入学准备观都不具备与学历及教龄相关的特征。也就是说,他们的入学准备观都不会因为是否接受过本科教育而不同,也没有随着任教时间的增加而变化,这一结果与Nelson(1997)的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本科教育缺乏与入学准备相关的课程内容,在职教师也很少有机会接受与入学准备相关的培训,他们对入学准备的态度和看法仅仅建立在个人理解和经验的基础之上。
(二)对两组教师入学准备观比较结果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既有一致的地方,又有存在差异的地方。一致的地方包括:对“学校的准备”“儿童发展的准备”“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对“儿童在幼儿园的早期阅读经验”“幼儿园给儿童布置家庭作业(或任务)”“家长陪幼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等单个项目的重视程度;对“儿童发展的准备”五个领域以及五个领域下的大部分单个项目(14项中的13项)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的地方包括:小学教师比幼儿园教师更重视“家庭的准备”,更重视“幼儿园游戏”和“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这两项;幼儿园教师则更注重“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和“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对入学准备各维度的看法上存在的分歧间接体现出他们各自的不足:当今的幼儿教育大力提倡家园共育、游戏教学和亲子阅读,但幼儿园教师对这些项目的重视程度竟然比不上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相比,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和小学间交流、合作的热情不及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如幼儿园教师。
此外,从本研究的结果中我们还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小学化技能的准备”的重视程度均值都超过了代表中立的3分,接近代表重视的4分,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还是同意幼儿在入学前就学习拼音、识字和算术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幼儿园会迎合家长需要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教儿童拼音、算术,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小学的入学面试仍在测试儿童的识字和加减运算等问题。
(三)研究启示
第一,在“儿童发展的准备”的五个领域中。幼儿园教师最重视的是健康领域,小学教师最重视的是学习品质领域,表现出他们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可能和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有关。但是观念归观念,做法归做法,就现实情况来看,教师们的理念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幼儿园课程仍然偏重于认知和语言,许多小学的入学面试仍在测试儿童的语、数、英三科,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科学的入学准备评价指标,以此向公众诠释入学准备的内涵和标准。
第二,是否具有本科学历以及教龄的长短并不影响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入学准备观,这说明在我国目前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本科教育及在职培训中,入学准备或“幼小衔接”并没有真正被视为重点。为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形成科学的入学准备观,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应当将入学准备或“幼小衔接”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强调。
4.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 篇四
橡皮买绘图用的较软的一种,孩子能擦得干净。一把直尺(一面有波浪线的,用于上课勾画课文时区分不同的内容)。
削笔刀最好用转笔刀,不要用小刀,一年级新生用小刀削破手的事情经常发生。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转笔刀,铅笔应该在前一天晚上削好。这样上课写作业孩子才会时间充足。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孩子课堂上削铅笔的。
文具的选择切忌花哨和追求时髦,因为5至7岁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5分钟,花花绿绿的文具用品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玩弄文具做小动作,影响学习。再说,小孩子特别爱攀比,看到别的同学有了花样文具便向家长索要,如果家长轻易满足孩子的这种要求,时间一长,还会养成孩子虚荣等不健康的心理。
2、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父母要有意识地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及常规,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准时起床的习惯。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少孩子早晨起不来床,甚至来不及吃早饭,饿着肚子去上学,结果到了第三节课,精力不充沛,以致头晕、肚子疼。有的家长在路上为孩子匆匆买点吃的,让孩子拿到学校里去吃,在学校里是不允许吃饭的。
3、建议家长为孩子制作一张作业正确率统计表,将表贴在墙上。做完作业由孩子自己检查,全对的,给孩子画一颗星。家长可以每周或每个月与孩子共同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4、本子要准备以下几种——语文本三种:生字本、拼音本和田字格本;数学本两种:小草稿本、小算术本。
5、为孩子把书包上皮,并初步认识书名,每本书都写上名字,以免到学校以后混淆.教育他要爱护书籍.
6、准备一个水壶和一块手帕。小孩子容易口渴,要专备一个小水壶(装矿泉水,不要装牛奶或饮料),在上面贴上标签,写上孩子的班级和姓名,因为班里学生多,水壶易
拿乱。水壶要实用,不漏水,易打开。另外要准备一块小手帕或一块小抹布,用于擦手,和午饭后擦桌椅。
7、因为体育课必须穿运动装和球鞋,不能穿裙子,而一周有四节体育课,几乎每天都有体育课,所以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的衣裤、鞋袜以适宜运动的为主,不穿汗衫、吊带衣物,不带首饰,不图指甲油。勤剪手指甲、勤洗澡、勤洗头、换衣裤。
5.大一新生入学前准备有哪些? 篇五
考生需要提前准备的三件事
一、按时报到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并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要求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入学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
高校对未经同意逾期2周不报到的已录考生,视为其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省招办根据高校报送的自行放弃入学资格考生名单,在本省录取考生数据库中对相应考生予以注销,并对此部分考生另行建立《自行放弃入学资格考生备案数据库》,报教育部备案。
二、准备证件
1、身份证以及正反面复印件(在学校也会有地方复印,但是开学肯定人很多要排队)
2、录取通知书
3、学生学籍档案
4、团员证或党员证
5、预备党员证明等
6、高考准考证书
7、户口迁移证明,或户籍证明。
三、学生学籍档案
高考招生时考生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
考生电子档案是院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电子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含考生身份证号、思想政治品德 考核鉴定或评语等)、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和考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招生考试过程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
电子档案要求真实、准确、完整,要与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等纸介质材料的相对应部分的内容一致,
电子档案中的报名信息和志愿信息因考生本人填写或校对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网上录取过程中所说的“档案”指的就是考生电子档案。
考生纸介质档案包括:高考报名登记表、体检表、高中阶段学籍档案材料和优录证明材料等。纸介质档案是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组成部分。
对于电子档案大学直接提取,而纸质档案分为两种:
一种是高中直接帮你邮寄给相应大学。
另一种,需要你提取档案,自己带到或邮寄到相应大学。
对于自己带档案到大学的考生,录取后如何领取纸介质档案?答: 各地考生的纸介质档案一般由县(市、区)招办统一管理,不进入省级招办的招生录取现场。
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包括军事院校录取的新生、空军和民航招收的飞行 学员)凭高校录取通知书到县(市、区)招办指定的地点领取纸介质档案,考生报到时自己带到高校。
领取纸介质档案的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底,具体时间由各地招办确定并公布。
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到招办指定地点领取纸介质档案。
四、户口迁移政策
不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发现,大学对于是否迁户口并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而是依新生本人意愿决定是否将户口迁往学校。
根据现在的.规定,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在入学之初将自己的户口由家庭所在地迁移到学校所在地。
这个户口迁移是自愿的,学生可以选择迁,也可以选择不 迁。当学业期满之后,户口在学校的学生,要么根据学校的“派遣”,落户到就业单位所在地;要么处于待业状态,户口打回原籍。
户口迁还是不迁?
建议:农村户口最好不迁。
户口转到了城市,就变成了非农业户口,就会失去农业户口享有的很多优厚待遇,甚至会失去一些继承父母所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因为现在国家慢慢在扶持农村,当然也正常,要不然贫富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转了户口,毕业想转回来,会非常困难。
非农业户口酌情迁。
如果本身不是农村户口的话还是酌情迁,毕竟你也无法享受一些与农业户口相关的扶持政策了,迁了以后想迁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容易些了(根据你大学所在的城市发展来),当然这里的容易指手续上容易些,工作单位无法解决户口问题的还是不行。
总之,上大学转户口好不好这是不可一概而论的,还请根据实际情况慎重考虑。
最后,还请各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一定要记得抽空去照相。
6.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准备与心理困惑 篇六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平时深得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通常都是生活中的中心人物。但是许多大学生一跨进大学校门便害怕起来,因为在大学里,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如果重新排定座次,就只能有少数人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数学生将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有效进行自我评价
许多同学考进大学后,突然发现在班集体中,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了,这种“失落”感的造成是因为进入大学后,竞争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比较之下,有的人会因为低估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使自我评价过低,造成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更有甚者会为了避免挫败感而封闭自己。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也可以补偿自己的不足。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测试,为自己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事业奋斗的自信心。主动适应全新环境
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尽快适应这些环境是有必要的。由于大学的校园范围比较大,所以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大多数的高年级同学都比较愿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另外,向老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大学新生除了熟悉校园环境,还应该主动接触这个社会环境。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面闷头读书,对外面的社会不闻不问,是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的。有目的的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生会、各个社团,从而认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那么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的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刚入大学的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 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学会自己洗衣服……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独立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钱财的管理。 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进行消费。因此,大学新生要学会一种“理财”的观念。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有了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再确定自己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使之切实可行。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7.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 篇七
不同研究者对“入学准备”的界定不同,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美国学者Gredler G R.将“入学准备”定义为儿童从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我国学者刘焱认为,入学准备是指幼儿在进入学校时应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状态。[1]2002年美国“良好开端,聪明成长”(Good Start,Grow Smart)项目发起了“提升儿童读写能力和做好入学准备”的倡议,该项目鼓励各州制定在幼儿进入学前班前应该和能够知道的早期学习标准,包括与K-12相连贯的早期的阅读和数学技能。英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提高儿童早期数学、语言课程标准和测量结果,强调数学和语言课程的重要性。[2]
入学准备的测查工具,较多的是从语言和数学入手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进行测查编制的工具,如美国的《幼儿数学能力测试》(Test of Early Mathematic Ability)、英国的《早期数学诊断工具》(Early Mathematics Diagnostic Kit);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用于测查入学准备状态或幼小衔接状况的工具,如布瑞根斯筛选测验(Brigance Kindergarten and Geade1 Screen)和布莱肯基本概念量表(Bracken Bacis Concept Scale)。
国内外有关入学准备的研究结果表明,入学语言准备是儿童未来学业成就以及学校适应的重要预测指标,[3][4]我国的研究发现,学前一年儿童入学语言准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5]有关入学数学准备的研究结果表明,5~6岁儿童的数学学习情况是小学学业成绩的最有力预测指标。[6]我国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学前一年儿童的入学数学准备存在显著的差异。[7]关于学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有研究对比了4~6岁移民学前儿童与当地同龄儿童在英语熟练度、语言、数学三方面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移民学前儿童在英语熟练度以及数学学习结果上不如当地儿童,两类儿童的学习结果存在显著差异。[8]国内研究者对三组不同经济地位儿童进行数学、语言、社会性、学习品质的入学准备测验,结果表明:凡是差异显著的项目,除社会性准备中的独立自主意识、维持交往时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两项“农民和打工者子女为主”的小组占优势,数学准备中“工人和市民子女为主”的小组略显优势外,其余项目均为“企业经理、干部、知识分子等的子女”小组最优,“农民和打工者子女为主”的小组最差。[9]其他研究发现,学前流动儿童在“学习方式”和“言语发展”领域的状态较为落后。[10]
本研究通过调查在京学前一年流动儿童入学语言及数学准备结果,将其与全国城市、县城、乡镇、农村四个区域学前一年儿童入学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为相关部门掌握当前在京学前流动儿童教育质量水平,制定有质量地普及学前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选样及工具
研究在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三个区域选取291名学前一年流动儿童,其中男幼儿165名,女幼儿126名,对其进行入学语言及数学准备测试。研究采用《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课题组编制的《学前一年儿童学习结果测验(语言)》和《学前一年儿童学习结果测验(数学)》作为入学准备测查工具,语言工具从言语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阅读、前书写技能、细微差异识别能力、图形识记和再现能力等维度来考察幼儿入学语言准备状况,一共有8道题目,共33分,已有研究表明该工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5]数学工具包括数与运算、量、几何空间、关系四个领域,涉及数的含义、数的加减、常见量的比较、几何图形、空间方位、分类、排序、模式认知、传递性推理等维度的内容,一共有18道题目,共19分,已有研究表明该工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7]
(二)研究人员
研究主要由参加国家课题“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的研究者组成。研究者有前期测查经验,对测查工具的指导思想、评价内容与标准、计分方法等相对熟悉,研究人员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施测。
三、研究结果
(一)入学语言准备测查结果
研究首先将291名学前一年流动儿童的入学语言准备测试原始分转化为均值,进而将其与全国1359名来自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学前一年儿童入学语言准备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均值进行比较(见表1)。结果发现,学前一年流动儿童入学语言准备总分均值0.5490与全国学前一年儿童入学语言准备总分均值0.5997基本持平,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学前一年流动儿童的语言总分均值略低于城市与县城学前儿童但高于乡镇与农村学前一年儿童得分。
(二)简单取缔流动儿童幼儿园并不能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大量研究证实,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对于巩固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成果、缩小不同阶层儿童发展的差距并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15][16][17]本研究只对学前流动儿童进行语言和数学入学准备的测试,其他系列研究对比了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绘画五方面的学习情况,发现两类儿童在语言和数学学习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科学、绘画三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18]虽然流动儿童幼儿园存在诸多问题,但简单取缔并非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政府要从“严管”向“善理”的管理思路转变,对各类招收学前流动儿童的幼儿园不仅仅从管制的角度来治理,更重要的是引导这些民办园走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要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加强对其举办者的引导。以北京为例,教育行政部门是依据《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的办园、所的基本标准、条件》进行审批的,其中有规定,建筑面积至少在1200平方米以上,而这些流动学前儿童所在的幼儿园绝大多数是小规模的,难以达到这个标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上海,上海市将幼儿园划分为三级标准,城中区幼儿园要求必须达到一、二级标准,郊区幼儿园按照三级幼儿园标准执行,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分类管理问题,值得借鉴。
(三)因地制宜,借鉴国内外经验缓解流动儿童教育难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解决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和子女提供托幼服务和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上海市将农民工儿童的“看护点”合法化并纳入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范畴,来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和子女在托幼服务方面的基本需求。这种为低收入家庭服务的“看护点”不仅在我国现阶段无法避免,即使在美英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简单的“封门”措施封堵不了现实的需求。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英国用提供免费教育学时的方法让“看护点”的看护者把收托的孩子每天送到附近正规的幼儿园去接受两个小时免费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并对这些看护者进行一定学时的专业训练。在我国,“一帮一、结对子”式的“送教上门”也许比把孩子送到正规的幼儿园更具现实的可行性。除上海以外,苏州采取公办吸纳为主的政策,探索“公助民办”模式,政府通过改造闲置房舍提供办园场地、参与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提供物质援助、以奖代补等帮扶措施,尝试“用特殊政策解决特殊问题”。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在外来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办新园,并根据民办园的实际情况放宽要求,按需审批。该区强调从健全机构、合理布局、社会参与、制度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促进当地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些经验都有助于短期内缓解流动学前儿童教育难题。
流动儿童幼儿园满足了弱势群体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行政部门要转变思路,因势利导,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方式,通过面向弱势群体的倾斜政策,帮助各种民办机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要:本研究对北京市291名学前一年流动儿童进行入学语言及数学准备测验,将研究结果与“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359名学前一年儿童入学语言准备及1181名学前一年儿童数学准备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探索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结果发现,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入学语言准备及数学准备结果与全国儿童平均水平持平,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8.孩子要入学,心理准备做好了吗 篇八
心理解析:
A确地说不是孩子出了毛病。应该说是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帮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是孩子顺利度过第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的关键一步。一般说来,孩子做好了如上的心理准备,到入学时,父母把他高高兴兴送到学校以后,他会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家长应该帮孩子做好哪些方面的入学心理准备呢?
心理支招:
第一是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和对老师尊敬热爱的心情。
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当年刚上学时高兴的心情,也可以介绍一下学校有那么多的有趣的活动,还可以带孩子到学校参观一下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都可以激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
第二是帮孩子养成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生活习惯上,应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最好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吃饭定时定量,不乱吃零食等。在学习习惯上,入学前的一段日子应增加孩子安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如剪纸、捏人、写字、画画等,以便入学后能尽快适应课堂学习。
第三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第四是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父母应教孩子学会合群,懂得尊敬老师,学习一些常规的礼貌用语。还应训练孩子克制自己,遵守纪律,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能力。这都是由不同于家庭生活及幼儿园生活的学校生活的特点决定的。
(心理医生马志国)
9.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 篇九
浅谈职校新生入学前班主任的准备工作 作者:林冬冬 王海华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9期
“做班主任难,做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更难。”当很多教师在暑假接到通知将担任下一届新生班主任时,都会相互间调侃说:“再好好享受几天吧,在那帮„魔头‟来之前。”其实在此期间,准班主任们如果能早做准备,做好入学前的相关工作,那么对今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笔者试图从心理调整和工作准备两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一、准班主任的自我调整
不论准班主任们原来担任什么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接到迎接新一届学生这个任务时,首先应做好自我心理调整,才能以阳光的心态迎接新生。
1.老班主任继续任新生班主任
对于刚刚送走毕业班、马上接新生的准班主任们来说,往往会走不出原先班级管理的状态,将原先班级的管理模式直接照搬到新生身上;也可能会把对以往个别学生不良行为的厌恶情绪带到这一级新生身上,表现出烦躁情绪,缺乏耐心。因此,老班主任们应该静下心来理一理,总结过去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改进不足,重拾细心与耐心。
2.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任新生班主任
这部分教师往往是毕业不久的新教师,在没有见到学生之前就已经在心里“打鼓”了,觉得自己不行。因此,新教师当班主任,首先应该树立自信,“我能行,我可以”,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其次应试着回忆教过自己的班主任中,什么样的班主任是大家所尊敬和喜爱的,他有什么样的特质,并把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二、准班主任的工作准备
调整好心态后,准班主任应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拿取名单,了解学情
新生无论在初中阶段的表现如何,都很希望自己的班主任能看重自己。若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就能像老朋友一样叫出新生的名字,这可能就赢得了这个学生对这位班主任一辈子的尊敬。所以准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从教务处拿取本班的名册,名册上应有学生的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毕业学校、中考成绩(最好有单科成绩)等信息。教师可据此了解本班学生的生源分布和成绩分布情况,并尽快熟记姓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2.排好流程,心中有数
为了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准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及本班班级管理的需要,拟一份新生报到当天的工作流程,把初次面对家长和学生时要说的欢迎辞及费用收取、寝室安排等列出清单,反复演练,保证一步到位不拖泥带水。如:(1)6:00~9:00学生报到注册—缴费—拿校服—拍照;10:00~11:00学生回寝室整理内务,家长留教室开个简短的家长会;14:00~15:00始业教育;15:30~16:30大扫除;(2)家长会怎么安排、始业教育讲些什么、大扫除如何分配等,都要事先准备以便让自己心中有数,从而使迎接新生的工作忙而不乱,让家长放心、学生信任。
3.电话沟通、联系学生
对新生接待工作有个大概的安排后,准班主任可根据名册上的联系方式选择黄昏和傍晚时间电话联系每位学生及学生家长,相当于是一次电话家访。电话中要提醒学生报到时间以及报到时要带的物品,做到细致贴心,如:“你好,是××同学吗,我是临海中职校会计(1)班的林老师,你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后天就要开学报到了,6点到9点在学校操场注册,可别忘记啦!你是住宿生吧,还需再带xx元购买校服和学校统一的生活用品。热水瓶、脸盆都含在里面了,最好带双软底的拖鞋,因为寝室的卫生间地滑……家长都在家吗?报到当天希望家长陪同,我们要开个简短的家长会。”这让学生感觉这个班主任周到亲切,一下子就拉近了心理距离。不仅如此,通过事先沟通也能提高学生报到当天的工作效率。
4.准备《告新生家长书》
职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生活的自律性相对较差,更需要家校联合,和谐管理。在《告新生家长书》中写明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病事假请假规定、学校的相关规则制度,并附上老师的电话号码,以方便家长掌握学生上下学时间及家长日后与班主任的沟通。
5.开好第一次家长会
十六七岁学生的父母正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都非常忙,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常会出现放任的现象。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开好第一次家长会,讲清学校有哪些规定,家长需要配合做哪些事情。入学伊始,家长往往对孩子的状况束手无策,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指导者,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做孩子的顾问,如何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如何看待教师提供的孩子在校情况等,家校协同,确保管理无漏洞。
10.大班幼儿需做哪些入学准备 篇十
大班幼儿入学准备需要建立的重要意识与观念是任务意识、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良好行为习惯是法宝。
首先,幼儿提前学习了小学课本知识,到上一年级后,对课本知识的新奇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减少。这些孩子在课堂上溜号,不专心听见,对提问不感兴趣等现象比没有提前学习的孩子明显突出。这表明提前学习败坏了幼儿的学习胃口。同时还会使幼儿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
其次,在幼儿园里花大量时间学习小知识,只是一种短期效应,从长期看作用不大,实践证明提前学习的幼儿只是在小学一年级时略显其优势,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到了高年级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提前学习只能使幼儿一时领先,随后后劲不足,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
另外,部分幼儿园教师在教授知识上没有达到小学教师水平,知识传授的不准确,幼儿一旦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到了小学后,教师往往下大力气也难以纠正。
幼教专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还系统都很脆弱。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此时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备,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专家认为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又限制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的创造力的发展。
再从幼儿的生理发育来看,虽然幼儿时期其骨骼比婴儿的要硬些,但仍需保护,防止变形。幼儿的手指、手腕的小肌肉群尚未发育成熟,还不够灵活、协调。过早写字,孩子只知道要拿住笔,却不管是否拿对笔。这样会产生握笔姿势不正确、近视、驼背等不良症状。眼科专家近来发现,因握笔姿势不正确造成儿童近视几率比由于眼睛离书太近造成近视的几率高许多。
11.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篇十一
不同于以往中小学的生长学习环境, 进入大学, 无论从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管理制度、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面对新的环境, 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可能产生各种困惑, 遇到各种难题。
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高考一结束, 高校就忙于组织试卷评阅、录取合格考生以及调剂补录, 紧张、大量、高效率要求的工作, 使相关学生工作部门或者疲于方式方法的创新, 或者缺乏足够调查取证的时间去更新“关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 以至于每年的大部分教育内容渐趋固定化、常规化,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文明养成教育
在新生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倡导“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育新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 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 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而不懈的努力。
学习相关道德教育材料, 提高新生的公民道德观念,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努力提高新生的社会公德、科学道德素质, 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 使新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2.2 校史校情、专业教育
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 以介绍本专业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科研成果为切入口, 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和校友所取得的成就, 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优秀教师讲自己献身科学事业的体会, 介绍钻研科学技术的经验, 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 使学生热爱专业, 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组织新生学习校规校纪, 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新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通过校史教育, 使入学新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校情、概况、教学科研力量, 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用学校校训、已取得的优势、成绩和荣誉, 唤起新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 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热爱。
2.3 安全意识、适应性教育
以安全防范教育为重点环节,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引导新生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 增强新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积极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安全手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内容, 聘请校内外民警和保卫干部, 以报告会和案例分析会等形式, 增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帮助新生减少孤独感, 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新生, 使其不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在情感上引起波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设施介绍, 便于学生自理生活, 合理安排作息;教学设施介绍, 为新生提供上课指南;大学生活一般规律介绍, 如作息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以及容易违返的纪律制度介绍等。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 其内容主要为大学教与学的方法、特点介绍、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做实验课等。
2.4 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教育
新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 要在新生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配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认真做好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 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对职业前景不能达到一定的认识深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应认真组织各学科老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让同学们不仅熟悉自己的学科, 还能了解交叉学科;不仅熟悉他们专业的就业方向, 还能了解专业相关职业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
3 入学教育内容的创新性研究
以上介绍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四大主要内容, 对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积极成效, 可是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的大一新生茫然、大二学生空虚、大三学生压抑以及大四学生急躁的现状, 加之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增多, 压力明显增大, 说明入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入学阶段的即时教育, 而因从根本上延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发挥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作用, 将教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入学教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3.1 以学生为本,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合乎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认真捕捉学生的观念、心理、兴趣的变化及学生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高度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规范的全面发展人才。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亲近感、弥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将入学教育灌注和融入到校园文化其中, 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充分感受到大学校园的跳跃和活力, 感受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促进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塑造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而促进入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3.2 以市场为导向, 广渠道挖掘学生的就业潜能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毕业后能在理想的岗位上工作,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 入学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对学生做出前置有效的就业指导, 让学生在入校时就对未来就业的方向有个大致的概念, 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应做好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准备, 使新生的成才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更加明晰, 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强, 从而不至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可以安排就业指导课教育, 邀请用人单位领导作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引进方面的专题报告, 可以邀请地方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 也可以邀请校友为新生现身说法, 让新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
3.3 以服务为基准, 长时期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
新生入校对环境有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长期关心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首先, 建设好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政团辅导员队伍;其次,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可靠、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科学课的教师队伍;再次, 建设好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能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大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一段时间内针对新生的实际情况给于阶段性的指导,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学生配备专门的辅导人员, 树立以关心为本的服务理念, 做到“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真正听学生所言, 感学生所需, 及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引, 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就业, 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摘要:从对高校入学教育工作必要性的分析开篇, 阐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常规的方式方法及其成效, 进而研究入学教育的创新模式, 得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庆承松.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3) .
[2]邱荣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6, (1) .
12.欢迎幼儿园新生入学的寄语 篇十二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寄语了吧,寄语是人们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自己的期望或是祝福的话语。那么,怎么去写寄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幼儿园新生入学的寄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的宝宝、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欢迎你们重新回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你们明白吗?你们变成了中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经过一个暑假老师发现:你们都长高了,长的更加结实了。老师相信你们也必须比以前更懂事、更有礼貌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一个好榜样吧!
暑假必须过得很快乐吧!爸爸妈妈带你们上哪儿去玩了?你必须有许多高兴的事想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老师和小朋友们会一齐分享你的快乐……
同时,十分感谢各位家长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帮忙,在新学期里,我们会继续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我们的笑脸愈加灿烂,我们的小家愈加温馨,使我们的生活色彩变得更加绚丽!
为了让您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需要您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本园接送幼儿时光:早上7:30―8:30;下午16:30―17:30。(注:中午需要接回的幼儿与班主任联系)
二、家长须按幼儿园的规定,严格使用接送卡接送幼儿。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请主动出示接送卡,不带接送卡者一律不准入园接幼儿。
三、委托他人接送须提前告知班主任,被委托人需带给身份证、幼儿接送卡方可接幼儿离园。如遇幼儿接送卡丢失,请及时通知班级教师并补办幼儿接送卡。
四、幼儿每一天来园时务必经过保健老师的晨检方可入园。
五、幼儿入园请勿带首饰、零食及尖锐物品以确保幼儿安全。
六、幼儿患有先天性疾病及有遗传病史者,请务必如实告知园方,并配合园方做好预防措施,否则造成事故,职责由家长承担。
13.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 篇十三
【摘要】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入园后最难以适应的方面之一,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不仅仅是其个人适应能力问题, 而且还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幼儿入园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行为规范、角色期望的改变等。通过成因分析,基于以上种种,本文介绍了通过家长、老师等方面来改善幼儿入园问题的方法。
【关键字】新生;入园适应性;教育方法;家庭教育
幼儿入园适应性是指儿童在进入学校生活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生活条件(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自身和生活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1]。儿童从家里进入幼儿园,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环境的问题,对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和环境都是陌生的,他们会因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焦虑,同时还会受到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园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幼儿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一、新生入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的转变
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富有情趣的环境进入宽敞、高大的楼房,意味着儿童进入一个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离开熟悉的爸爸妈妈,不再有“宝贝”的口语化称呼,需接受幼儿教师的严格要求,儿童一般会感到不知所措。
(二)角色期望的改变
每个儿童都是父母的手中宝,由于父母的宠爱使得一些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没有谦让和合作的意识,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而在幼儿园主要的关系则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二、儿童适应问题的成因
(一)家长重视智力开发,疏忽自理能力培养
大多数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非常多,特别是智力投入,对子女期望非常高,在家里时就要求学会汉语拼音、学会汉字等等。但对于子女的自理能力要求很低,很多父母一手包办儿童所有的事,帮儿童穿衣服、整理书包、洗脸、收拾玩具等,生活上什么也不让儿童做,导致儿童的生活能力得不到锻炼,成为娇宠儿,没有良好的自理能力。
(二)家长的错误观念
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早就就报各种兴趣班,让儿童早学知识,为将来成才赢得时间,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提前学习是没有问题;家长的这些做法使儿童过早的体会到学习的压力,导致对事物缺乏好奇心和兴趣,不再喜欢上学,精神萎靡,有学者报告说:“在催早熟领域恰恰会导致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而且会使整体的发展发生紊乱。”
[2]
三、加强新生入学适应能力的方法
加强新生入学能力的工作是涉及幼儿园、家长两个方面互动活动 ,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参与 ,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幼儿园生活。
(一)提高家长素质,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教人什么?爱因斯坦的话发人深省,他说,教育就当你学过的知识,在过了很多年淡忘之后所剩下的知识来看,教育不是获得的知识,因为知识可以遗忘,只有学习过程融化在生命之中的意义才是永远的,终身的。中国重视学校教育的,但习惯性的把儿童的成长责任全推给学校,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对儿童影响最重要的是家庭。如果儿童在家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那么从他刚开始进入幼儿园就一直处于危险之中,故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刘焱指出:“入学准备是对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应当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状态。”[4]首先要让儿童喜欢上学,可以带着儿童参观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近距离的感受上课的氛围、课间10分钟的活动,然后可以让儿童和在校幼儿进行交谈,比如说:“上课能不能走动、可不可以上厕所、回答问题要举手等,接着可以带着儿童参观校园,熟悉教室、食堂、厕所和回家的路,消除儿童因陌生而产生恐惧的心理。
2、培养儿童独立自理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规律
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 ,家长要逐渐培养儿童的独立自理能力,随着我国入学年龄的低龄化趋势,儿童的独立性、责任感和自我生活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要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双向配合,把培养儿童的意识与能力相结合,比如说:家长要督促儿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穿衣服、洗脸、整理床铺、收拾玩具、学会自己削铅笔、收拾书包以及使用橡皮和作业本等,还需要养成早睡、早起得好习惯,为适应小学生的生活节奏做好准备。
(二)做好家幼衔接,教师是关键
1、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注意做到直观、具体、形象,采用“在游戏中学习”、“在娱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比如:在语文活动课上采用“找朋友、猜字谜、摘果子、开火车”等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在数学活动课上,摆上学具,让儿童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取知识;再加上一些录音、录像等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幼儿感受乐趣,感到好奇,让他们体会到小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增加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采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比如:夺红旗、贴红花、树立小榜样、小小数学家、小画家、我是小能手等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对内向的儿童要善于抓住他一点一滴的进步,然后在班上多加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儿童快乐成长
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家长培训班、听课日,向家长介绍儿童在校的情况,介绍家幼衔接的具体措施,一起研讨“如何让儿童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建立一个爱的环境”。有研究者通过对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教师评定中发现,儿童在“学习方式”和“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领域存在较多的入学准备问题[5],这是因为不仅要求儿童做好知识入学准备,还要求儿童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让家长知道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开展“亲子游戏、成长记录袋、我的一天”等活动来关注儿童的成长;对于特殊的家庭,可以进行家访,用诚心、爱心去打动他们,和他们进行交流,“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让儿童学会爱,在爱中快乐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推荐阅读:
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08-16
幼儿园新生入学工作计划10-16
欢迎幼儿园新生入学的寄语11-20
浅谈幼儿园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方法12-04
报考幼儿园前期准备07-04
幼儿园入学通知书07-12
幼儿园班级开学准备工作方案09-07
幼儿园开学准备工作简报09-14
幼儿园开学准备工作汇报材料09-24
幼儿园新生调查问卷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