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

2024-10-09

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15篇)

1.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 篇一

书画大赛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了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掘中小学生的潜力,发挥特长,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遇。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底蕴,文化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2014年全县中小学生“迎六·一书、画”大赛。如今本次书画大赛已成功地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文化局、教育局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中小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积极配合,得益于县“书法家协会”的悉心付出,更得益于所有参加本次大赛的众多参赛的小选手们。在此,对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对参赛并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此次书画大赛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我们的参赛选手,用他们的慧眼、巧手、匠心,书法为我们展示了――行云流水的酣畅,力透纸背的锋骨,绘画为我们演绎了――轻描淡写的婉灼,浓墨重彩的豪放。从一幅幅成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汗水和付出,感受到了学生的拼搏与智慧,更领略到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本次大赛的圆满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理念,更多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增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最后,我代表本届书画大赛组委会,感谢所有为大赛成功举办付出辛勤汗水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并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2.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 篇二

本刊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文艺委员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春节文艺晚会及春节特别节目评选4月12日在安徽合肥揭晓, 由陕西台选送的作品“春到长安·2013陕西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不负众望, 成功摘得一等奖。

据了解, 本次评选是中国视协电视文艺委员会每年举行的一项旨在推动电视文艺创作, 促进电视艺术繁荣的活动, 今年共收到全国各大电视台选送的作品达117件。经过专家初审, 最终有102部作品入选参评。专家评委团根据选送作品的原创艺术性、制作精良程度、地域特色展示、多媒体功能传播等几方面全面考核、综合评比。最终“春到长安·2013陕西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获得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 高票当选一等奖, 这也是陕西春晚暌违十余年后, 再次获得全国电视文艺作品评比的一等奖。中国视协副主席张晓爱表示, 陕西春晚是一台极具陕西地域性, 以内容为主, 大胆创意、艺术水平高、年味十足的艺术精品。与此同时, 该台选送的另外两部作品《三秦梨园贺新春》和《2013打工春晚》也获得“优秀作品奖”。《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3春节大联欢》则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贺春)

志丹县举行祭奠刘志丹将军活

本刊讯清明前夕, 来自志丹县的各界群众4000多人齐聚刘志丹陵园, 隆重举行癸巳年清明节祭奠刘志丹将军活动。

4月2日这一天, 志丹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驻地武警官兵、机关干部、各人民团体、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和社会各界群众4000多人抬着花圈、花篮缓步来到刘志丹烈士陵园, 深切缅怀刘志丹将军的丰功伟绩。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要继承刘志丹同志光明磊落、胸怀大局、赤胆忠心、不谋私利等崇高品德, 扎实工作, 埋头苦干, 为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天, 志丹县主要领导受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延安市委、市政府委托, 分别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向刘志丹将军遗像敬献了花圈。

另据了解, 今年是刘志丹将军诞辰110周年。为此, 该县还在县城南部建设一座将军广场, 预计在今年10月以前可以竣工。

(寇博王庭宝)

2 0 1 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榜上有名

据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廖翊) 201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9日在京揭晓。这十大新发现为: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江苏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河北內丘邢窑遗址、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重庆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

专家特别介绍, 此次当选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 其大量考古发现, 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 对进一步理解“古文化、古城、古国”框架下的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李王张居百家姓前三位

本刊讯据《北京晨报》报道, 日, 根据公安部姓氏统计的一个最新百姓排名已经出炉, 排名在前的姓氏为“李王张刘, 陈杨赵黄……”其中, 超过1000万人的姓氏有2 2个。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袁义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结果研究发现, 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 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 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不仅如此, 当代中国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 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 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

此外, 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 以王姓为第一大姓, 约占人口的9.9%, 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 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 大约占人口的10.6%, 其次为李、黄、林、张。

“老铁路”述

铁道部, 难再见自幼仰羡国防绿新兵下连先集训襄渝铁路任务艰推土先当机械手恢复高考试身手交大隶属铁道部学习铁路建铁路跟随部队兵改工工程局里管技术几度荣任指挥长行政管理人为本青藏铁路再担纲恰遇筑路掀高潮铁道部里命令颁辛劳不少贡献少事业家庭两大事幸福生活勿忘党铁道部, 难再见一九四九军令下锋芒所向铁路通政府部门管铁路

铁路情结系心间。十九入伍把军参。铁道兵种遂吾愿。堪称地质博物馆。转行修理技术娴。丹江考场勇争先。一心向往已多年。实践之中苦钻研。闪闪路徽耀胸前。质量安全严把关。精心履职未怠慢。大小事宜统筹管。风雨兼程上高原。挥戈高铁上新线。东西南北频转战。索求无多所得繁。全系铁路一肩担。组织恩泽润心田。丰功伟绩记心间。铁道部门始列编。战时保障功勋建。运输基建两相兼。

一手恢复抢进度干部职工多巧匠全国客货运输量经济恢复又发展才闻成渝奏凯歌宝兰兰新巨龙舞最是成昆地质差铁路建设树丰碑改革开放新时代大秦重载飞长龙衡广复线大瑶山再取华东强路网京九南昆宝中线世纪之初建青藏挑战极限创一流京津哈大沪汉蓉郑西石太杭福深四通八达快速网铁道部, 难再见包干剥辅撤分局政企分开是根本今朝分拆铁道部

一手运输当骨干。设施修复钢轨联。铁路承担过一半。奋发图强先行官。又见鹰厦战犹酣。宝成突破蜀道难。遇水架桥又穿山。国内国际齐称赞。励精图治谱新篇。神州大地动力添。隧道开凿天下险。长江三角面貌换。统一管理成效现。三大难题勇攻坚, 数万精英挥血汗。京沪沪昆京广港。四纵四横高铁线。便利快捷世人赞。发展改革需加鞭。路局管理到站段。理顺体制路更宽。难言高兴或心酸。理智思考当高兴, 劝君坚强莫心酸, 公司承接铁道部, 体制管理加科技, 路网完善动车奔, 届时人民打高分, 谁能忘记铁道部, 门前牌旁我留影, 铁道部门工作证, 寸草要报三春晖, 壮志西北射天狼, 中流击楫宏愿立, 铁路情结凝心中, 老来儿孙问往事, 多少事, 多少年,

情感使然又心酸。前景光明迎挑战。建设运输不停闲。全面创新驱发展。一票一车不再难。铁路职工遂心愿。夯实基础接力传。信纸信封留几片。精心保存作证鉴。廉颇未老尚能饭。笑谈勒石燕然山。强国强路欲梦圆。管它千险与万难。开口便讲铁路缘。铁道部, 难再见!

田树林虎画作品选

田树林, 聚虎林主人。1954年生, 陕西省大荔县人。自幼喜欢绘画, 曾在西北边防服役二十余年。擅长工笔花鸟走兽, 先后得到著名工笔画家郭聚范和画虎大师王喜林的传授与指导, 多次在国内画展中获奖。其虎画形神兼备、中西结合、逼真传神、构图严谨、勇猛强悍, 具有阳刚之神态, 英雄之气概。作品被军队将领、政要和企业家等海内外人士收藏。田树林的作品除继承传统的上山虎、下山虎构图外, 更多的作品则表现了老虎的凶猛和人性化。尤擅长画大幅的单虎、多虎及数十米长卷百虎图。

笔笔神绘虎虎生威

——品读秦东书画院院士田树林的虎画作品

壬辰夏月, 田树林送我一张他创作的四尺虎图。我裱后挂于书房, 顿感满屋虎威、虎情、虎意、虎气。一种虎劲的冲动使得我不得不细细品味田树林的系列虎图大作。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崇拜龙虎的文化传承。这种传承的本质是我们民族那种龙腾虎跃般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精神。龙是传说中的意象, 虎却是大自然活生生的杰作。它美丽、勇猛, 号称兽中之王。人们对虎的崇拜已经神化。白虎和青龙、朱雀、玄武象征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神位。在《风俗通义》和《山海经》的经典古籍中都把虎视为食鬼、消灾、避祸的神兽。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都以虎象征神勇、神秘、神威。三军统帅公署称“白虎节堂”、军营帐称“虎帐”、兵符信物称“虎符”, 就连小孩戴的帽子有虎头帽, 穿的鞋也有虎头鞋。真可谓, 虎文化无处不有, 深入人心。

虎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靓丽奇葩。出身行伍的田树林对虎文化情有独钟。他1954年出生大荔县, 自幼喜欢绘画。二十余年的边防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英勇攀登的精神, 由一个普通的战士到参谋、科长、副团长、边防会唔站站长。在他成长的经历中, 不难看出虎文化精神对他的影响和激励。部队生龙活虎的紧张生活没有泯灭他对画虎的执着追求, 反而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他用画笔将人民军队那种坚韧不拔、战无不胜的精神用画虎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临摹是创新的基础,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田树林画虎多年, 不乏对名人名作的学习临摹, 但他并不拘泥于前人, 而是努力创新,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神韵是画的灵魂。只把虎画像不是真功夫, 把虎画活, 画出神韵, 才是真功夫。在画虎艺术的探索中, 田树林把形神兼备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欣赏田树林的画作, 捕食虎、追逐虎、觅食虎、上山虎、下山虎, 个个阳刚气, 威风凛凛, 大有破画而出之势;那些卧虎、舔犊虎、沐浴虎, 却只只温情似水, 艳丽可爱。他笔下的单虎图、双虎图和群虎图, 栩栩如生, 多姿多彩, 神态各异。一幅《浩然正气》的上山虎, 长啸一声, 气荡山河, 一种阳刚的正气油然而生。

3.在书画文化的天空翱翔 篇三

一、书画文化内涵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以“静”“恒”“正”“新”四项书画文化元素来定义三江小学书画文化精神。

静——无论是练习书法还是绘画,其前提是心要静,同时在书法或绘画的过程中也能使人心静如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安静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让学生静心读书,让教师潜心教书”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学生和教师只有内心静谧才能形成大智慧。

恒——书画传承本身具有永恒性。恒既为书画之理念,也是成事、成人之根本。学习书画要持之以恒,从一笔一画做起,不断坚持;教育需要持之以恒,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是此理。以恒为训,就是锻造坚毅的精神品质,以恒促思,以恒促学,以恒促教。

正——正者,规范也。书画是严谨的艺术,遵循“本有其意,本无其意”的原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校立足书画内涵,提出“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不仅是要求学生认真习字,讲求章法,更是注重培养与陶冶学生的品德与性情,将教育定位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样以正为训,规范办学,依法治校,以务实和严谨的姿态引领三江人走向蓬勃发展的明天。

新——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几千年的传承至今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正是因其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学校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创新,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只有主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在创新中找出路,在思变中求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才可能与时俱进,永远保持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大胆探索,善于在教育教学及教研中接受新思想,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将学校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 做到“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对一些疑难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所谓的权威,敢于跳出固有的圈子。

二、践行书画文化的上层构想

1.大处着眼,整体构建

高定位,拓大视野。基于对学校文化积淀、办学传统、现有条件的深刻把握,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视野下思考学校书画文化建设,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化人”的核心价值,摆脱“书画特长培养”的狭隘目标,把价值目标定位于“静”“恒”“正”“新”,让师生在高雅文化的浸润下,“内心充实、更有学识;行为坚净、更有品位”。

扬精萃,涵大气度。学校以书画为切入点强化民族文化张力,培养师生从容、娴雅、潇洒的气度,锻造学生高雅的志趣格调、远大的气度胸襟、优秀的人品才情、纯洁的思想品格,做足素质教育的大文章。

真思辨,聚大共识。学校不仅要有将书画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的宏大愿景,更要有对学校特色文化内涵的共同认识,以及对教育的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通过多途径讨论思辨,形成对教育内涵的共识,用科学教育观念指引教育教学,真正解放教师和学生。

2.小处着手,循序渐进

小项目切入。要重点加强以硬笔、软笔、中国水墨画教学为龙头的中国书画特色教学,抓好各年级写字教学,开设书画校本课程,普及书画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与审美,形成教学亮点。

小亮点拓展。要在上足教好书画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拓宽渠道,放大效应,带动刻画剪纸、绣画编织、电脑绘画、传统篆刻等一系列特色项目,构建书香墨香的“特色教学链”,使学生心灵更自由、精神更凝聚、兴趣更高昂、个性更张扬、气质更高雅。

小主题升华。学校始终以文化自觉的姿态,将书画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富有童趣的教育实践活动,把阳光教育理念洒入师生心里,把中国书画所蕴含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品质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印入读书、写字、扫地、礼仪、做操等细小行为,升华“力行”文化,提升师生的涵养品行。

3.深处着力,文化外显

深度研究。围绕书画特色文化建设主题,带动教师群体深入开展学生笔墨知识与技巧教学、中国书画课程开发、书画校园建设、课堂文化重构等研究。通过深度研究,推动特色文化的创生,彰显书画教育的文化意义。

深度构建。我们要将书画文化的“静”“恒”“正”“新”文化精神有机渗透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等各方面,深度构建教研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环境文化等,深入浸润到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内心深处,在师生身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气质、精神品质和思想行为,外显为教育的品质和学校的气质。

三、践行书画文化的具体路径

1.分享学校愿景,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外显,它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准。

学校突出“静”“恒”“正”“新”文化特色的精神内涵,做到有文化、有生机、有传统、有创新,真正在校园内营造文化育人的环境。

首先组织师生开展多层面的“书画文化精神”实践和讨论,阐释以“静”“恒”“正”“新”四字概括的书画文化精神。引导教师、学生让自己的行动与学校发展愿景一致,明确学校办学精神。让师生有共同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其次围绕“静”“恒”“正”“新”,面对全校师生征集短语与短句,可引用名人名言,也可结合学校特色自行创造,选择其中的优秀语句在校园内展示。如:可在校园围墙呈现“静”“恒”“正”“新”四字,在校园内走道呈现征集的短语,在教学楼走廊呈现征集的短句,通过外显的文化将学校办学精神根植人心。

2.开发相应课程,彰显学校特色文化

(1)课程文化研究

弘扬“静”“恒”“正”“新”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进一步强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让课程文化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特别是学校社团活动的内容,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与丰富,突出学校特色教学,形成富含艺术韵味的校本课程。

将读书励志人物故事、书画精英成长历程和成绩荣誉融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每天开设二十分钟硬笔书法课,每周开设一节软笔书法课。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体验中,使校园书法活动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逐渐凸现“静”“恒 ”“正”“新”的学校精神。

(2)制度文化研究

规范读书、书法等活动的制度及章程,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支撑制度体系,重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师生行为规范条例、全面的质量监控系统和有效的岗位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制订活动计划,合理安排竞赛,做到有章可循。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积极开展竞赛交流,培养良好的兴趣。组织好教职工书法比赛,读书会、班级书画赛等多种活动。

(3)活动文化研究

一是传统节庆推动。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通过组织一系列节庆活动、书法才艺展示等,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坚定练习书法的毅力,把民族文化根植于学生思想之中。

二是评赛活动促进。每学年举办四个展示活动,即上学期举办书法教育成果展示和书法教育论坛活动,下学期开展书法教育开放日和教学大比武活动。

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竞赛,如全国“双龙杯”书法竞赛、全国“雏鹰杯”竞赛,另外还参加湖北省青少年书法展。

通过评赛活动,激发师生的进取心,增强荣誉感,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

三是宣传手段影响。开辟师生书法作品专栏、刊登师生习练心得、畅通家校育人渠道。通过家长会、书法展示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三江小学)

4.书画馆揭牌仪式讲话稿 篇四

众所周知,XX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蔡国、楚国、西汉淮南王、东汉袁术的建都地、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这里诞生了宏篇巨著《淮南子》,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历史典故和优美传说。这里还孕育了一代名相孙叔敖、南宋大诗人吕本中、一代帝师孙家鼐、清末民初书法大家“铁笔”张树侯、民国英杰柏文蔚、爱国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今天,寿县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特别是以朱宝善、胡安品、陈玉宝、谷朝光先生为代表的书画界同仁处太平之盛世,沐时代之祥风,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创作出一大批讴歌改革开放之成就、抒发胸中之豪情的美文佳品,使中国书画艺术这块瑰宝在楚都大地上大放异彩,并在全省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全国也已经暂露头角。

为了弘扬县文化,展示名城风采,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发展,今天,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正式正式揭牌开通、成立了,希望大家不孚众望,担当起联合、团结全县广大书画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的重任,为繁荣我县的文化艺术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格和地位,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万事开头难,书画网、书画馆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希望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排除万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为寿县的文化艺术事业和经济发展创造出辉煌的业绩。预祝寿州书画网、书画馆兴旺发达,预祝各位创作丰收!

5.迎国庆书画展领导讲话稿 篇五

“飞火流霞迎盛世,欢歌笑语贺华章”。在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敬老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对你们多年来对政府工作的热心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老同志们的辛勤汗水和心血,天城将来的发展以及“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更需要老同志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县人民政府热忱欢迎各界老同志以崇高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革命热情,通过多种途径,吐真言、讲实情、出主义、谋策略,为把天城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共同努力。

当前,我们正在构筑民族文化大县,这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县各方面的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行动起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这一目标才能实现。今天举办的“国庆节、敬老节”书画展就是我县各界老同志展现特色、展示风采,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筑民族文化大县做贡献的最好体现。我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年年开展,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使我们的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最后,祝各位老同志节日快乐,健康长寿!预祝书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6.书画摄影展讲话 篇六

丹青流彩,翰墨飘香。

正值全县上下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致力建设“五个祁东”之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祁东县2018年“欢乐潇湘·新时代新祁东”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今天正式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祁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书画摄影展的隆重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给予这次书画摄影展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部门和单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对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嘉宾和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对组织筹备这次书画摄影展的各位艺术家、爱好者和工作人员及开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表示衷心感谢!

书画、摄影艺术不仅能够鼓舞人心,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本次展览共有120多件书法、美术、摄影参展作品。从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艺术爱好者们对艺术内涵的深刻认识,对传统精神的透彻领悟,对祁东山水人文的挚爱。不管是苍劲有力、风格独特的书法,还是色彩明艳、借物寓情的美术和摄影作品,都饱含着艺术爱好者们对家乡的眷恋,对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可以说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贴近生活,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各位来宾、文艺界的朋友们,我相信,这次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扩大祁东的影响力,提升祁东文化品位,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我希望全县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们能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火热的激情,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提升祁东文化内涵,为祁东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建设文明和谐新祁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并祝各位领导、各位书画摄影专家、爱好者及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胜意!

7.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 篇七

一、“圆”的内涵理解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 必然是在感知事物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想象、情感并进一步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圆”的内涵也要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看待。从形式上看, 平面几何学通常把圆看作由一系列与固定点 (圆心) 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心到圆周的距离是半径。在圆周上, 由一点穿过圆心到达圆周另一点的距离为直径。从这里可以看出, 圆的任何一条半径都相等, 任何一条直径也相等。直径可以把圆分为两半, 而这两半也完全对称。提出“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说法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之所以如此崇尚圆, 正来源于这种图形所显示的数量对称与和谐。与之不同, 中国古人对圆的推崇来自于对天体呈圆形的理解, “浑天说”“盖天说”可为证明。这些形式特性使圆具有了光滑、无棱角、对称、均衡、运动的意味。华夏先人在制造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和其他工艺品时都注意到了圆形的运用。比如福建客家的圆形土屋、建筑物上的圆形瓦当、剪纸雕刻中的圆形团花图案, 等等。

进一步考察, 圆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方面, 更在外观形象的积累中沉淀下来, 由“具象”化而为“抽象”进入引申的内容层面。圆形图案的对称平衡性使圆具有了和谐、融合、适度的意味 (有关词汇如圆和、圆融) ;同时, 圆是由曲线所构成, 而曲线带有运动感, 这样圆又引申出运转无碍、宛转流畅之意 (如圆转、圆通) ;再来看, 在周长相等的所有平面图形中, 面积最大的是圆形, 由此圆还具有了完备、周全、饱满之意 (如圆满、圆浑、圆熟) 。

综上所述, “圆”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有圆润柔和、均衡和谐、流转通畅、完满全备等多种含义。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圆美”意识, 也多从这几个角度考察。

二、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圆美”意识

(一) 书法之圆转通畅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华夏文明孕育出的一门具有独特特色的艺术种类, 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早期汉字是象形文字, 其中保留了日、月等自然界中的圆形物象, 不过更重要的是, 书法更强调书写时线条笔势的圆转通畅。毛笔这种书写工具和现在的钢笔、圆珠笔等工具相比有一个独特的特点, 就是它由动物软毛作为笔头, 其头部圆而尖, 蘸墨后质地柔软又有韧性, 书写时可以根据用墨的多少、手腕用力的强弱及转合来灵活改变笔画的方向、粗细、顿挫等。汉字书法“五体”篆、隶、草、行、楷虽然风格差异很大, 但是由于都是用毛笔, 每一个笔画还是柔润而乏有棱角的。其中“篆书”的结构、运笔最能体现圆的特性。我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书论家, 例如宋代的倪涛, 明代的丰坊、项穆, 还有清代的何绍基等人, 评论时喜欢使用清圆、圆厚、圆齐、圆通等用来描绘篆书的圆美。篆书往往引笔而书, 运笔自如流畅;笔画缠绕回环, 婉转而圆通。唐代书法家李阳冰尤精小篆, 在钻研秦代李斯小篆的基础上形成“玉箸篆”的独特风格, 其文字笔画就像玉制的筷子一般光滑润泽, 圆匀流畅。篆书之后隶书出现, 汉字开始趋向于变圆为方。不过,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框架结构虽然大致为方形, 但仍然多多少少地保留了早期篆书圆笔的运势, 有的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圆曲生动的波挑笔画。所谓“波势”“挑法”, 是指用较长的横划, 先向左微顿, 再向右稍带波浪式, 收笔时有捺脚并略向上挑。撇划收笔时也略向上挑, 如此字形显得波动有变化。草书和行书多用连笔、圆笔, 书写时如流水一般, 生动活泼的气息跃然纸上。艺术家依顺自己的性情而笔法变化多端, 艺术的张力大大增强。正如唐代张怀瓘所言:“书亦须用圆转, 顺其天理, 若辄成棱角, 是乃病也, 岂曰力哉!”3除了运笔的圆转之外, 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大特色是内在的气息流动也呈现圆的特点。书法要想写得有神, 更讲究气的贯通圆转。点横撇捺等笔画的连接、字与行的转换, 使书法作品迂回趋动, 血脉相连, 周流畅通。每一个字似乎前后顾盼, 似断又连, 如同串珠。整体上则奔放大度, 一气呵成。

(二) 绘画之圆浑流动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 自成一套美学体系。与西方的素描、水彩、油画画种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凝聚着华夏艺术家长期以来形成的绘画经验及审美观念传统,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而“圆美”意识在其中也有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特别强调气韵的贯通和意境的圆满。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把“气韵生动”列在绘画六法的首位。“气韵”和“圆”虽然属于不同的范畴, 但是“气韵生动”所强调的气脉周流动荡, 与“圆”的流动运行是一脉相承的。清代黄钺谈论绘画的“圆浑”时说:“画亦造化, 理无二焉。圆斯气裕, 浑则神全, 和光熙融, 物化娟妍。欲造苍润, 斯途为先。”4从这一描述可以看出, 黄钺认为在圆浑品格的作品中, 绘画中的具体形象能够融入意境之中, 自然而浑然一体。这种境界仿佛神来之笔, 气势充足而神韵备全。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还有一个引人注目之处, 那就是画面能很好地处理高低、远近、前后的关系, 打破空间限制, 做到欣赏视角流盼圆转的效果, 这也是一种“圆美”。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自然审美“畅神”观的兴起, 山水风物渐渐成为画家关注并摹画的对象。为了打破山水画平面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家创造出“散点透视”技法。它不像西方惯用的“焦点透视”那样只局限于一个固定位置, 而是以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理解和情感反应来组织画面, 视角随时更换, 把本来空间跨度极大的各种景象巧妙地安排在一幅气息生动、纵横捭阖的画面中。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 不必将视线聚集一点, 而是到处游目周览, 景物悉数呈现眼前。观赏者的视线如同上下翻飞的鸟雀, 在自由翱翔和俯视仰察中体味山水的无限神韵。此时, 欣赏者的视线是迂回圆转的。我国古代绘画有许多优秀作品, 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利用散点透视法制造出以有限体味无限的感觉。宋代画家郭熙创造了绘画“三远”的说法, 即高远、深远、平远;后来画论家韩拙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 提出阔远、迷远和幽远之说。如何达到以上所述的诸种“远”境呢?移动、减距式的散点透视是关键。绘画焦点不是固定的, 欣赏的视野便可放远又及近至眼前, 从山底仰观山巅, 然后再将视线推回, 如此反复回环, 大大加强了景深的厚度和层次感。中国传统画家正是擅长利用“圆”的周流运动特性, 进行空间营造和物景布置, 便将高低起伏、远近大小不同的事物尽收一体, 创造出圆劲饱满、神韵具足的境界, 被中外艺术家啧啧称赞。

三、传统书画“圆美”意识折射的中国文化精神

(一) 阴阳和合的和谐精神

中国古代书法家、绘画家追求“圆美”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土壤中形成的太极思维、宇宙观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点和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思维传统是逻辑思辨, 强调二元对立;而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周易》出发的圆形太极思维。《周易》的阴阳鱼太极图中, 可见阴处有阳, 阳处有阴, 阴阳辩证合一。而圆形思维方式也是把事物看作一个贯通和谐的整体, 更重视事物阴阳的对立统一、首尾相续。它从整体和综合角度去研究问题, 一方面看到事物的差别性和对立性, 另一方面也看到对立因素在整体大圆中的统一性。在书法艺术中,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无论是运笔还是用墨, 无不体现出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和谐。书法从章法安排上看有疏密、松紧、虚实;笔路运动上有纵横、动静、往复;篇幅结构上有开有合、有整体和局部;运笔上有轻重、快慢、藏露、曲直等。传统绘画艺术也是如此。除了结构安排等和书法一样有两面性, 绘画在用墨上更是有浓有淡、有干有湿;色彩搭配上有黑有白、有明有暗、有冷有暖、有对比有调和等等。但是, 这些看起来对立的要素并不互相冲突, 完全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幅纸面上。而且,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和谐搭配, 使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内容更加充实, 形式更加灵活多变, 内涵也更加深厚和富有韵味。这种正反对立因素的圆合, 与中国儒道文化精神也是相通的。儒家文化讲“中和”“中庸”, 并不反对对立面的存在。老子、庄子的道家文化讲自然之道的运行规律, 也是强调“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二) 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圆是一种富有动感的形态, 象征着生命和艺术的活力, 新的事物皆在在这圆转流动中产生。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结构圆转和形式变化决定了艺术的灵活性和对生命不息的追求。笔墨的浓淡、运笔的提按、滑涩、急缓皆随性挥就, 展示个体独有的生命情致。虽然书法和绘画会受到固定平面的范围限制, 但是由于结构处理得当, 能够彼此映带, 仿佛有限的空间形象具有了畅通无碍的宇宙气脉, 便可以从一笔一画中展现出生命的圆足, 反映宇宙运行与天地造化的绵延不绝。创作者和观赏者也可以超越常规视觉经验的羁绊, 身心徜徉沉浸其中, 进而感受宇宙的生命跃动, 澄澈自己的心灵。“生生不息之谓易”的《周易》文化精神被融汇到书法和绘画艺术之中, 显现出气息流转的圆通之美。流畅灵动的圆美精神和运转不息的宇宙生命精神包容契合, 表明中国的艺术生命精神不是僵化的, 而是充盈流动、生机盎然的。这种圆境借助跃动的线条而贯彻四方, 画面处处涤荡着蓬勃流动的宇宙运行气息。因此, 中国书画所呈现的境界不仅仅是对视觉形象的记录, 也是对宇宙人生、自然生命的全方位关照和感悟。“在生命哲学思想根基上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 以气为动力, 以和为美;从‘气’到‘和’都贯穿着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精神, 这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优良传统。”5此话不无道理。

(三) 浑化饱满的圆融精神

中国艺术的思想之源离不开儒道禅思想。三种思想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其中一点就是追求圆全、圆融的精神。儒家在谈论艺术的功能时, 总是强调美善相乐, 注重心志与行动、情感与理智、个体与社会追求的和谐统一, 这是一种“圆全”;道家认为人要顺应自然天地之道, 在虚静无为的心境中实现精神的自由解放, 追求“万物与我为一”的的浑化境界, 这是一种“圆浑”;而由印度佛教转化而来并被本土化的禅宗, 抛却了对佛陀、如来等异己人格神的崇拜, 强调“识心见性”, 打通主体感官与内在悟性, 借助顿悟实现“我心即佛”“佛即我心”的的境界, 这是一种“圆成”与“圆融”。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家也一直在向这种“圆境”努力。艺术家不断地在艺术技巧和表现内容方面进行革新完善, 使书画作品不落窠臼, 呈现出缤纷多彩的面貌。无论是笔墨的运用, 还是线条的腾挪, 抑或字体画面的结构, 皆与内在的感情与感悟统一融合。他们也不断地调理自己内心境界的虚静与平和, 于是作品自然而然实现一种澄澈圆融的精神境界。可以说, 圆融精神已经融入了华夏文化骨髓之中。在这种澄澈的境界里, 艺术家能抛却万物的羁绊, 进一步获得内在心灵的净化, 全身心地去感受生命的深度与广度。

四、结语

我们这里讲的“圆美”精神的要义在于“圆”的流动、运转、包容、和谐、备足、圆满等特性方面。随着中西艺术的不断交流共通, 我们的探索与研究也逐渐走向圆形螺旋上升式发展。旧有的太极圆形理论多多少少带有循环、封闭的缺陷, 但是, 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进步和文化创新也会不断吐旧纳新。“圆美”倡导了一种变动不居、不断生成的精神, 在其运转中将有所提升, 这是具有进步性的。总之, 中国书画艺术中的“圆”是富有生命力的, 我们要始终把握它的灵魂, 努力实现审美超越, 使艺术的研究和创作蒸蒸日上。

注释

11.朱熹注.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6.

22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4:171.

33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A].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343.

44 .黄钺.二十四画品[A].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上) [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442.

8.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 篇八

(王跃文)以书画为主要内容的美术事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应该大有作为。书画艺术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对真和善的挖掘、揭示、激励和追求,这种力量是美术的根本法则,美的本质是真和善。我国现实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信仰缺失,价值观念多元而混乱,思想浮躁,物欲横流,是非不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文化需要自觉,艺术需要自觉。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书画家要坚持为艺术而奋斗,为文化而奋斗,为社会进步而奋斗。书画作品的第一用途是观赏,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人们得到一种真和善的暗示。收藏是次要的,也并不重要。

《新西部》杂志所采访的这几位实力派书画艺术家我都比较熟悉,他们不是为书画而书画,他们是为文化而追求。马振西所创作的《达摩面壁图》《钟馗捉鬼》,王金如的《观音》佛像系列,张长索的《连年有余》《猫和孩子》等,这些作品,给人暗示的是正义,清净和和谐,文化气息非常浓厚,使人喜闻乐见。

(茹桂)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艺术,是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书法用简约的笔墨线条来表现丰富的韵律和意境,形成独具特色的抽象美,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典型代表。书法更是国粹、国书。书法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肩负着崇高的使命。

中国的汉字书写使得中华古文明延绵至今,依赖汉字的书法艺术在文化的交流中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國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兴趣日益增加。据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文化调查表明,近年来,中国书法第一次超过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识中国的文化符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书法艺术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海外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广大书法家要有国际眼光,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扩大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做贡献。

(杨植)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特征,令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很难与此相提并论。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而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的内在的深层文化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可以说,“文化是书法的核心”,书法就其技法层面,如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笔墨技巧等而言,已在几百年前就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成为高度完善、程式化极强的认知体系;对后来者而言,王羲之、颜真卿等代表人物至今仍使入无法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已终结,只剩下“书以载道”了。这个“道”的延续和张扬,就是文化的延续和张扬。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它与当代文化相互交织,以其自身悠久的传统、丰富的内涵,在纵向、横向上对其他类别的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如同一颗明珠,使中国传统文化散发出魅力与强光。将书画文化作为陕西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有必要在发展书画文化方面有所作为,并制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建立书画市场。书画作品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们所接受和追求,但毕竟是艺术品、奢侈品,是需要先吸引入眼球,才会有购买欲望的。因此,书画展销必须选在人气集中的又不影响交通的、安全的地方。将书画市场置于长安古城之中,要加紧建设,并在集聚人气、方便交通及一些服务设施上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把书画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不能仅限于书画,还应包括装裱、培训以及市场营运等。西安的书画装裱和培训,不仅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从技术层面讲,在国内也首屈一指;从市场的角度看,还包括文房四宝及与书画相应的艺术品,可做成一个文艺类综合市场。

(童辉)我个人认为当代书法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内涵就是文化含量。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太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书法必须以国学为根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所谓国学,就是旧学。在古代,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从小就接触到的;而现在的国学教育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了,很多书法家与传统文化都有所脱离。他们往往是学了书法之后再去补传统文化,虽然耗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现在我们搞书法,经常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造型艺术范畴。如果一味地让书法去接近抽象性,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

说具体些文化就是凝聚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力。转变领导方式,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夯实基础,注重细节,着力提升。重在提升。西安历史遗存丰厚、人文景观荟萃,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但仍然存在着基础工作薄弱、要素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等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提升。硬件方面,旅游接待条件、道路交通、娱乐购物环境、城市绿化美化;软件方面,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旅游网站的经营管理工作,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是我们提升工作的着力点。难在提升。西安有知名度、有资源,不需要造作、造景、造势,我们的工作要相对容易些,但也正是我们的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要把文化旅游工作做得更加精彩,做得风生水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有了困难,就不发展!发展就是要在突破一道道难题中行进,也只有通过不断发展、不断提升,我们所遇到的难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为在提升。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要有所作为,不断提升品位效益,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细节决定成败。提升要在细节上下工夫,始终关注各个景点的绿化、卫生、秩序,以及景点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的质量等细节问题,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履职尽责、用心做事。只有这样,西安的形象才能始终保持好,才能更加吸引入。

(罗金保)中西方大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东西方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段的不同,中国画受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影响,绘画表现以造物象外,以形写神,物我造化的情绪化表现手法,清静萧疏,动静和谐,有无互辩的意境,与似与不似的造型语汇、抽象思维的散点透视。集中展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浪漫与智慧,这也正是中国画跟西

nlc202309011510

方绘画的根本不同之所在。只有经济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浸润,思想决策才能灵光通达,才能向纵深拓展而不失于一叶障目。文化这个软实力与物质经济硬实力宛如人的两条腿,不可或缺,双腿同时走路方能健步向前,而单足跳跃却难持续且带弊端。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比经济的生命力更为恒久,诚如周文王《周易》、老子《道德经》、孔子《论语》、孙武《孙子兵法》、屈原《离骚》、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无不成为现代人怡情畅怀、益智开慧之典范,其文化功用无穷而将再光耀于未来万万年。在历史上就出现过“经济搭台艺术唱戏”之说,以经济搭台而艺术唱戏并具里程碑者则非有清一代盐商与“扬州八怪”相依相成莫属。当时的盐商已是具备相当的审美高度者,以致他们附庸风雅可谓极具诚意,以其雄厚资本托养起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具生命力、最具艺术感染力及文化张力的“扬州八怪”文化艺术流派。造就了郑板桥、金农、李方膺、黄慎等艺术巨星而缀耀于人文的星河中,都是文化艺术不朽的典范。文化艺术有赖于经济基础的支撑,而经济基石则依艺术成就作用而彰显其价值。“扬州八怪”几乎是历史上罕见的将艺术灵感与生命激情演绎得丝丝入扣而才气纵横的文化群体。他们人文气息上接徐渭、八大山人,下开近现代大写意风尚,我们能目睹其后来者蒲华、昊昌硕,乃至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们写意画风景。使艺术史得以稳步延续而未见断层。

(王金如)当今画坛,不少画家尽管获取了丰厚的经济资本,但没有获得真正的文化资本,仅仅是一个层次不高的画画喜好者。而要获得象征资本则更难,从民族文化精神角度看,象征资本代表了一个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西安要成为一个有新的影响力的“书画文化大省”而自立于国内,决非易事,需要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倡导文化消费将积极引导书画市场,并引导书画市场告别“假书画时代”而逐渐有序化、正规化,意义重大。西安书画应坚持经典性和东方精神性,不迎合经济消费主义的美国风,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本,坚持文化的高品位,拓展我们在国内的陕西文化市场份额。

要发展文化事业,不能等到经济实力强了再去做。经济不发达,同样可以办大文化。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但要想让城市建设得有内涵,让群众生活得有品位,就必须舍得为文化留足空间,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我们的经济没有达到很富裕的程度。文化不能是纯消费的东西。只有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文化,才能可持续发展。文化因素的介人可以提高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即“产业文化化”。像“全聚德烤鸭”、“狗不理包子”等“老字号”,起一个美名,安上一段典故,就能卖个好价钱;旅游业也必须与文化结合,注入文化内涵,才能散发恒久的人文魅力。

众所周知我们陕西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挖掘不尽的宝藏。历史文化需要挖掘和保护,更需要传承。我们可以以历史人物、故事、传说和历代名人咏西安等为素材,创作大型文化丛书,这样就极具收藏、馈赠、文献、研究、文物价值,打造陕西人的历史珍籍、文化精品。地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一个村落诠释着一种文化,一个村名演绎着一个传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和合村建区工作的推进,这些非常珍贵的特色文化正在慢慢消失,整理、挖掘、抢救刻不容缓。把原有文化的渊源出处、来历传说、文化特色等整理出版,既定格了历史风貌,又见证了时代变迁。教育部门要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几个家庭、影响全社会的良好效果。文化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承育人,还在于传播弘扬,进而形成精神原动力、发展软实力。传播与宣传最有效的形式莫过于影视剧,一部《白鹿原》一夜之间让西安的白鹿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在自身宣传上坚持打好影视牌,为了更好地传播陕西文化,还可以建立内容丰富的文明网等网站,为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打开一扇绚丽的窗口。

(张长索)说到底书画家画的是自己的学养和文化修为,作为一个诚实的艺术家还必须具备坚守“真善美”的道德底线,维护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入同而不和。”不同就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就是别人说好,你也说好。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张,人云亦云,头脑糊涂,怎么会写出有自己面貌的字、画出有自己风格的画呢?政治家的使命是关注国计民生,艺汞家的使命是,维护艺术规律的真实,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环顾当下,旧时文化生态已然淡逸出新时代历史舞台,而新时代的文化生态尚待填实。我国传统的中国画于今天因继承光大乏力而难与西方油画抗衡,更有我们原本可以一峰独秀之书法艺术奇葩,却有国内“专家”期待着接受西方美学构成而意欲改良,应是以期待与国际文化主流接轨,中国文化的价值标准应由我们自己把握而不必迎合外国人的口味及评价标準。尽管美的存在应是有标准的,而不同类事物之评价标准应当由其自身根植的原生态文化标尺而定。削足而适履实非明智之举。今人对传统文化识之太少、知之太窄,更遑论透彻地领悟传统文化,而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多不能幸免,可见其缺乏民族自信也由此而来。

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工作、发展确实缺乏文化张力,这方面我们远不及美国、韩国、日本。在我们古代先民,无论是上古如红山文化玉勾形龙等玉雕,还是周代青铜器,汉代砖石刻,唐代石雕造像,宋代瓷器,元明青花瓷,明清红木工艺等无不体现并承载了我国先民之丰厚人文内含,而上列文化艺术佳构必然再光耀于未来填补现代人的审美空间,我们的当代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完全可以借鉴。

(骞平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和华夏文化同日而语,七八千年的历史光辉灿烂,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堪称浩浩荡荡,绵延悠长。大象无形,道法自然使得中华文化以其自然的规律延续发展。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在历史上数度辉煌,逐渐形成了完整博大独立的艺术体系,是整个华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终极诉求语言有其共通性但无等同性,坚持民族大我的圆融机智才是大道正纲,最终结果西方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会通于华夏文化的通达睿哲、平淡和谐,这也是人类永恒的心理诉求之一,这种文化心态也恰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一个城市只有做大、做强文化软实力,才能拥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在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受益。一、深入调研,摸清我们的文化底蕴,全面了解“文化惠民”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全面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成立课题组,走访兄弟城市文化产业基地及企业,组织召开座谈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保障等要形成了一系列规划。二、协商议政,为文化建真言,可以召开专门的政协委员会议,对加快发展西安文化产业这一课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形成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意见。在吸纳政协委员建议的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三、勤于交流,提升文化品

nlc202309011510

位,开设文化讲堂,邀请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政协委员讲授政治经济、艺术鉴赏、身心修养等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政协委员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开展参政议政活动。

(王新昌)在市场经济下,书画家需要生存,所以书画家们的工资收入完全依靠其作品的价位来决定,而这个价位是不稳定的。书画从业人员过亿,没有一个部门能定他们的工资标准。现在有一种说法,把“书画名作”称之为“软黄金”这种说法激发了书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同时也给书画从业人员带来了极大压力。同样这包括我们陕西的文化资源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众多资源都还处于沉睡状态,如何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下硬功夫做好这篇大文章,现在很多人认为搞文化产业就得财政投资,否则就办不了事。其实,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找市场才是出路。让客商来投资,复兴一些历史古镇、打造文化旅游亮点,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企业文化,构建起个性鲜明的工业文化体系,可以形成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环。另外,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连续多年举办产业、企业节庆活动,提升了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陕西的美誉度。文化建设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钱从哪里来,是文化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群众性文化活动找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找企业,商业性文化产业找市场。无论事业繁荣还是产业发展。先拿规划;一旦规划确定,按照市场法则和项目运作规律搞到钱、办成事。要千方百计找到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点,发挥市场作用、多方筹集资金。要把项目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认真做好策划创意、无中生有、借题发挥的文章,围绕市场需求、现有基础,策划、引进文化旅游大项目,培植新的增长点。

(宋江安)依托古城深厚文化,充分发挥古城书画方面的优势,在书院门打造书画文化中心,将有力推动书院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让书画为书院门增色,形成文化产业,但归根结底人才才是文化产业振兴的根基,始终注重培养、选拔和用好人才,这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如何把文人、商人、官员联系起来才是真正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有这三支人才队伍才可以真正推动发展。第一是商人。充分运用好当地许多人巳成长为资产过亿的企业家,并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秦商现象”。既是陕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活财神,可以通过企业家承办、捐赠、赞助各种文化节庆活动。第二是文人。西安自古就有: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之称,从来不缺文人墨客、志士奇才。当红影星闰妮、苗圃,作家贾平凹、陈忠实,著名导演张艺谋等都是陕西人。在当地,也活跃着一批书法家、作家、表演艺术家,他们为陕西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做出贡献。第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最为稀缺的既有文化又懂商业运作的政府官员。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入、也离不开商人。但要把文化做成产业,往往是文人“有想法没办法”,商人“有办法没想法”,还需要一批把“想法”和“办法”连接起来的人。在政府不投钱的情况下,完全靠市场法则和项目运作规律筹集资金,来完成书籍、电影、电视剧等许多文化项目,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是大脑经济。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未来中国最大的财富不是地下的矿产资源,而是13亿中国人的大脑。现在的文化繁荣就是“因人而盛”。要在我们当地形成一个“人才气场”,不断培养和汇聚各类优秀人才。创建区域文化高地,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培养和用好各种优秀文化人才,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全省高层次文化创意、文化经营人才还不多,特别是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必须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力度,尽快造就一支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精通文化产业规律、善于市场经营运作的复合型人才群体。

(赵瑞安)书画家画国画作品,要成为一个作品系列,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可以使人从这些作品之中,洞其把握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体味这一个文化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体现书画家本身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使这些作品,不仅唤起具有相同生活经历的人对那段苦涩而又甜蜜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引发读者由衷的共鸣,而且给没有经历过那样生活的都市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自然的梦想,同时也给继续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后来人留下一段永久的回望。

而我们现在的人说到文化,有人认为会唱两首歌,背两首诗,说几段排比句,就很有文化,这只是浅尝辄止。即便是身怀绝艺的歌唱家、书画家,如果言行粗俗,道德低下,也只能是有体无魂,人们照样说你没文化。文化强弱不是以具体的文化样式而论,而是全方位深度的表现。那种“假吉董吃香、真文物遭殃”的怪相,那些哗众取宠、过度包装的作品,是异化了的文化。

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文化人”方能致远。同样的话题你讲的巧,同质的工作你做的精,同行的关系你处的好,大家就会从内心里勘佩你……实际上,这种由文化所彰显的软实力,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王道”一脉相承,具有一种安近来远的力量。

“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呼唤精神文明疾步赶上。”这些年来,从文化立省到书香城市再到农家书屋,这种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局面让人倍感振奋。与此同时,某些因文化失调而导致的发展误区也令人警思:一些地方不管基本史实竞相争抢名人、建庙造神,把保护传统文化变成了“祖先争夺”;有的地方则不顾客观条件搞大活动大景观大园区,将文化建设异化为“土木工程”。这种种现象说轻了是没文化,说重了就是害文化。

(马振西)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以意定形,以意驱形,其独具的文学性、抒情性,以大观小,空灵的禅宗思想,博大精深的道法自然,深远的人文关怀,意冥玄化、纯任自然的创造。这种烟波风月、平淡虚旷、萧条淡漠的境界是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这就要求中国画不光要具有书法和绘画本身的艺术内涵,更不可或缺的是与之相关的很多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同样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不是大干快上,一夜成名,需要长期涵养、积淀。就一个城市而言,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从区域和谐稳定看文化的社会调理功效,从经济发展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看文化的底蕴根基表现,从文化创新能力看文化的精神气象格局,从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届乐业看文化的为民惠民成果。同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也要以民风和不和、民心齐不齐、创新成果多不多、幸福指数高不高等一系列指标去衡量。

鲁迅先生曾说:“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文化发展繁荣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知时好雨、润物无声;文化神采飞扬不是搽脂抹粉,而是静水深流、精气内行。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引领,以系统的理念科学谋划,以务实的态度把握规律,以超前的思维融会贯通,才能挥洒自如、令人向往,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9.书画展的讲话演讲 篇九

丹青吐翠,翰墨飘香。在全镇上下庆祝中秋佳节,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64周年华诞之际,龙港镇第十九届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今天正式开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共龙港镇委、镇人民政府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向参加开幕式的各位来宾、文艺界的朋友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书画、摄影艺术不仅能够感发人心,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素质。本届展览共有260多件参展作品,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从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艺术爱好者们对艺术内涵的深刻认识,对传统精神的透彻领悟,对龙港的挚爱。不管是苍劲有力、风格独特的书法,还是色墨香宣、借物喻情的绘画和摄影,都饱含着艺术爱好者们对家乡文化的眷恋之情,浸润着对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着对创建全国文明镇的无比信心和期盼。

各位来宾、文艺界的朋友们,我相信,这次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扩大龙港的影响力,提升龙港文化品位,推动我镇文化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我希望全镇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们能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火热的激情,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提升龙港文化内涵,为龙港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推动龙港阔步迈向独具特色的滨海宜居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展览圆满成功!

10.在书画展开幕式上领导致辞讲话稿 篇十

今天在柴明涛院长及刘涛先生的盛情邀请下一级有效紧张的筹备工作中,我的个人画展在泰安,在这里举行了。

泰安是个人杰地灵的文化深厚的魅力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我与这个城市有缘。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这里学习两年,这里有我的师长、同学、朋友。1988年,我的第一个个人画马展就是在泰安的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之后,我远赴欧洲学习工作六年之久,在德国、法国、荷兰等地举办了11个画展。而从回国之后的十四年间,我的第一个个人画展又是在这里举办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大家都知道我擅长画马,从8、9岁开始学习绘画,就是从画马入手的,但是真正开始对马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却是从泰安开始的。当时泰安农学院有一个动物解剖室,有时会进行动物解剖,同时还有一架马的骨骼,每当解剖的时候,我就会跑去写生,了解马的骨骼结构这使我从本质上对马有了新的认识,是我画马过程中的一次小的超越。故此,我说我与泰安有缘分。

这些年来,我的画马上经历了漫长的探索的过程,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曾对我说:“徐悲鸿先生曾说画马在当今画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很难的课题,需要有人来研究和发展”。因为鞍马在中国传统领域中视一个重要科目,但鞍马科中真正的写意或大写意技法,应该说是悲鸿先生开创的,他建树了一代画风。之后,刘勃舒、尹瘦石先生等前辈画马名家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向前发展的。

我的画马传统上也是从徐悲鸿等人开始的,经历了从模仿到写生,然后又探索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的过程。在欧洲期间我开始尝试从西方绘画中汲取营养,将西画的光影、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效果借鉴运用到我的画马之中,借西润中,以丰富以往较为单一的绘画模式。到山大的教学岗位上之后,教学之余,我又将体育赛马、马术俱乐部的骑手等现代题材纳入了我的创作。四年前经公安厅领导的引荐,我到大连女子骑警队采风写生,骑警也成为我的创作表现对象。总之,这些年来我的鞍马创作实践中不断的在笔墨、意境、题材及形式上进行探索和追求。希望将鞍马这一传统题材的内涵,与时俱进的赋予更加丰富。在当代艺术的表现中不断的充实、丰富和发扬光大。另外,我的研究生的部分作品也参加了本次展览,希望得到各位的批评和指证。

我认为今天这是一个汇报展,是向泰安的师长、领导、朋友、通道们的一个阶段性汇报,同时也是我学习的一次机会,希望各位来宾对我的画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不断的总结和进步。

11.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 篇十一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河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五洲传播网络中心、河南圣道集团共同主办。

解放军后勤部原政委张文台上将,全国政协常委、武警部队原司令员吴双战上将,全国政协委员、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及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文联、省武警总队有关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砚界知名的雕刻家、收藏家、企业家等500余人出席开幕式。

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刘红军在开幕式上致词,介绍展览有关情况,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刘红军会长在致词中谈到:“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中华砚文化和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此次中华砚文化和书画艺术展览,就是呈送给河南人民的一份文化盛宴。砚台既是记载中华文明的工具,也是承载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国之瑰宝。砚台本身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生动真实地体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的使命,就是通过展览、论坛、研讨、编书、建馆等形式弘扬传承这种面临失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为推动落实中央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课教学的指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在开幕式上向郑州市两所中小学赠送学生用砚400方。

这次展览以中国历代名砚为主。整个展览分《砚台春秋》、《众砚争辉》、《现代名人砚》三个部分,展出砚台计100方,现代名人字画100幅。

展出的砚台从从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砚到当代砚台雕刻大师的各种名砚作品均有展示,其中,两方由聚砚斋收藏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砚吸引了众多观者。一方为松花石夔纹砚,正面刻夔龙花纹,雕工细致,背面刻有乾隆楷书亲笔所题铭文。另一方为袖珍贝壳砚,寿桃状,背面刻“大清乾隆仿古”,笔法精致,配有象牙砚盒,观众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曾经随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14天的“中华飞天第一砚”这次也首次在河南亮相。该砚由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吴笠谷创作雕刻,刘红军会长题写砚铭。飞天砚全称为“龙纹飞天宝瓶歙砚”,长约9厘米、厚约0.5厘米,小可盈握。砚面上部如圈如环的天然纹理金晕,刻成一个宝瓶形宝砚,两个瓶耳设计成为象头形状,寓意“太平有象”;而正面墨池的造型,恰好采用来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型玉龙。砚背上部线刻敦煌艺术中优美的“飞天”形象,体态轻盈,飘逸潇洒。

12.书画文化交流讲话稿 篇十二

5月22日,由桂台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广西文联、台湾中华青年发展交流协会主办,广西美协、漓江画派促进会承办的“2009·台湾——广西漓江画派精品展”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开幕,展出漓江画派旗手阳太阳先生以及漓江画派代表人物黄格胜、刘绍昆、雷波、郑军里等知名艺术家创作的1 14件作品。

5月23日,两岸书画家在展览举办地现场挥毫。广西美术代表团画家郑军里绘制《马到成功》,寓意桂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成功;阳山、王庆军、戴延兴、黄宗湖等合作《漓江清韵》,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秀美。广西美术代表团副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谢麟和台湾国书学会会长、国际书法联盟总会理事长张炳煌合作了书法作品“和风”,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13.书画展开幕式讲话材料 篇十三

在党的即将胜利召开前夕,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峄城区纪委、区监察局组织的“喜迎•清风留墨香”廉政书画展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全市地税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展作品的书画家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与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地税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峄城区组织的这次廉政书画展,就是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助阵廉政教育和廉政宣传,这对于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推进思想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创新。近年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枣庄市纪委和各区市纪委的部署要求,以“筑牢惩防体系,建设阳光地税”为主题,切实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点工作,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联系地税工作实际,以“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倡新风、促和谐”为主要目标,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网络、进办税场所为主要形式,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和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激励作用,增强了地税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地税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在市纪委和各区市纪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目前,全市地税系统有1个单位被授予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地税局及4个区市分局被市纪委授予全市第一批“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峄城分局同时荣获“全市廉政文化建设十佳单位”。去年8月,省纪委李法泉书记视察枣庄地税廉政文化建设并给予充分肯定,省地税局在枣庄召开了全省地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充分肯定了我市地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

下一步,全市地税系统特别是峄城区地税局要认真借鉴这次“喜迎•清风留墨香”廉政书画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强化工作措施,坚持工作创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在此,也企盼市、区两级纪委各位领导对地税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工作继续给予关心、支持、厚爱和帮助,促进全市地税系统进一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地税事业健康发展,为幸福新枣庄建设做出积极、应有的贡献。

祝峄城区“喜迎•清风留墨香”廉政书画展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14.书画交流会策划书 篇十四

笔走龙蛇,酣畅淋漓的翰墨书写了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高山流水,锦绣前程的丹青描绘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画交流会策划书,欢迎参考

书画交流会策划书一

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国粹,改善学校的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质,挖掘同学们的潜能,培养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建设学院的优良学风,特举办本次专题讲座。旨在以讲座的形式宣传书画知识,构造和谐文明校园。此次活动不仅是激发每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平台,更是学子们培养自身素质的机遇。

二、活动主题

传统文化——书法绘画专题讲座

三、主办单位

社团联合管理委员会

四、策划承办单位

大学生书画协会

五、活动事项

1、活动时间

10月下旬

2、活动地点

教学楼教室

3、参加对象

书画协会会员和全校书画爱好者

4、主讲人

张国成老师

5、宣讲内容

关于书画方面的相关的知识和一些入门技巧

六、活动流程

1、前期工作

(1)由协会内部安排相关人员出海报、联系老师以及相关宣传工作。

(2)由协会内部提前一周确定好教室联系听讲座的观众,以确保听众的数量和质量

(3)设立维护现场秩序的人员以及现场各年级到场人数的纪录

2、中期工作(讲座过程)

(1)听众提前15分钟入座,由维持现场秩序的人负责

(2)迎接老师(包括迎接、中途端水、开关投影仪、拿一些老师的物品等)

(3)会长对讲座进行简单介绍

(4)讲座开始(穿插老师绘画作品);可加互动环节,如老师以实际作品向同学提问,并进行赏析,同学们也可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

3、后期工作

(1)活动结束及时总结。

4、具体责任分工

组织部:负责联系教室、组织入尝维持会场秩序以及组织学生听讲座。

宣传部:负责宣传海报、联系老师以及后期宣传工作。

络编辑部:负责讲座的拍照,以及讲座后及时上传至新浪博客、微博、人人主页、qq群分享。

总负责人:许婕

副负责人: 刘葛磊 郭涵

维持秩序负责人:江培江顺 刘建华 谢成林

老师接待人:严磊章兴

5、活动物资

宣纸、粉笔、毛笔、钢笔

七、注意事项

1、讲座开始,老师进场时观众要鼓掌以示欢迎;

2、场上观众要提前15分钟到常讲座期间不得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大声喧哗;衣着要整洁,不能穿拖鞋;

3、讲座期间,保持会场纪律;讲座过程中,责任到人来协助维持秩序,对严重违反者,工作人员可以警告并予以制止,甚至责令退出会常

八、备注

1、社团联合管理委员会老师、相关负责人及校、各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2、应急措施:指导老师没到的话,会长及时给大家讲解一下书画小常识。

3、做好总结、考勤表填写及整理。

大学生书画协会

xx年10月9日

书画交流会策划书二

笔走龙蛇,酣畅淋漓的翰墨书写了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高山流水,锦绣前程的丹青描绘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为了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同学们对书法、绘画的热情,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展示大学生的风采,培养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特此举办“兰亭杯”书画比赛,为全院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一、组织机构

策划主办:大学生书画协会

二、活动主题

以书画会友,增进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参赛对象

安庆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四、征集作品类型

(一)书法(硬笔,软笔),国画,油画,版画,装饰画,漫画等多种类型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内容健康向上。

(二)作品规格尺寸:软笔书法用宣纸书写,大小不得超过4尺整宣;硬笔书法用a4纸、宣纸信笺、白纸等书写;绘画类可以是普通画纸、素描纸、水粉纸等。

(三)提交作品时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姓名、所在学院、班级以及联系方式。

五、比赛时间安排:

(一)作品征集时间:即日起至9月27日

(二)作品展览时间:社团统一招新时

(三)作品展览地点:社团招新英语角

六、参赛作品交至各班负责人或书协助理

联系人:刘葛磊 180964571xx

郭 涵 180964572xx

七、奖项设置:

书法组和绘画组均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最佳创意奖一名。

八、活动创新:

15.遑论书画 篇十五

如果是对中国的书画历史有所了解的人, 自然明白“书画同源”是指绘画和书法在创作方法和宗旨上存在着东方艺术的指征性, 但二者既不同源又不类比, 自二者诞生之日起, 其艺术个性和自然属性即风马牛不相及, 尽管在历史的某些层面有交叉的现象, 但从根本上说是泾渭分明、绝不重合的, 这就是中华数千年绘画与书法并存、流变的历史。

古人谓“书”, 实则是一种方法。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文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 声具谓之字, 写于竹帛谓之书”。从两人的叙述看“书”, “文”是指仓颉造的依类象形之类的“书”而言, 而字是以后语言与其统一后形成的。刘勰前者之“书”即是古代延袭下来的广义的书的概念, 即方法, 而后者之“书”含有书籍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书”是诞生文字的方法与手段, 是专为文字而设立的, 它与画有着先天的区隔。

绘与画在古代也并不是一回事。《广雅》云:“画, 类也。”《尔雅》云:“画, 形也”。凡勾描出一定器物、形状的即为画。《说文》云:“会五彩繍也。”凡施以五彩之色即为绘。我们所说的古代岩壁画, 无论其用墨用色皆为一彩, 所以谓之画。传说的黄帝时能染五色衣裳, 原始社会中彩陶的五色纹饰等皆可谓之为绘。绘画的融合最迟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其中的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青莲岗文化彩陶、半坡文化彩陶等即是我国绘画史上现存最古的作品。

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早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便界定了它的功用是“成教化, 助人伦, 穷神变, 测幽微, 与六籍同功, 四时并运” (《历代名画记》) , 绘画从形象的教育工具上升到艺术的范畴,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属于上层建筑, 它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而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一时期的绘画应用更为广泛,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载:“设色之工, 画、缋 (绘) 、钟 (染鸟羽) 、筐 (竹制盛物器) 、 (沤丝设色) 。”又载:“画缋之事, 杂五色。东方谓之青, 南方谓之赤, 西方谓之白, 北方谓之黑, 天谓之玄, 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 赤与黑相次也, 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 赤与白谓之章, 白与黑谓之黼 (古代贵族礼服上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 , 黑与青谓之黻 (古代贵族礼服上黑青相间的花纹) , 五彩备谓之绣。”虽然这是周朝定“仪礼”、“伦常”之用的规矩, 亦显露了对绘画形状、色彩的识别与处理。《周礼·春官宗伯》中载:“司常掌九旗之物, 名各有属, 以待国事。日月为常 (绘有日月的一种旗帜) , 蛟龙为旂 (古代一种画有二龙相依图案的有铃铛的旗子) , 通帛为旃 (一种纯赤色的曲柄的旗) , 杂帛为物 (杂色的旗) , 熊虎为旗 (绘有熊虎的一种旗帜) , 鸟隼为旟 (画有鸟隼的军旗) , 龟蛇为旐 (绘有龟蛇的旗子) , 全羽为旞 (系有完整彩色鸟羽的旗子) , 析羽为旌 (古代旗帜的一种, 竿头缀牦牛尾, 下有五彩析羽, 用以指挥或开道) 。及国之大阅, 赞司马颂旗物, 王建大常, 诸侯建旞, 孤卿建旃, 大夫士建物, 师都建旗, 州里建旟, 县鄙建旐, 道车载旒, 斿 (悬垂的飘带一类饰物) 车载旌, 皆画其象焉。”除此之外, 周代宫室外门上, 也有画虎的形象, 以示威严。有的龙盾, 画龙其上, 有的屏风上, 画斧形以装饰。据《左传》所载, 周人在衣服上也有加上彩绘的图形和图案, 精细的装饰美术, 在周代已是俯拾皆是。此外, 玉器、壁画、青铜器的制造以及宫室、楼台、祭坛等宏大建筑的建造, 无一不渗透美术绘画的造型功能。诚如陆机所谓:“丹青之兴, 比雅颂之述作, 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 存形莫善于画者也。”

书作为传播语言的工具, 是每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都熟悉和掌握的。由于中国文字结构的特殊性和种种历史原因, 中国书法的外部形式组成因素——文字的发展, 并非象西方例如埃及的文字那样, 从极端的象形性很快地走向抽象性, 埃及文字早在公元前500年就已经字母化了。而中国文字却始终未抛弃仓颉造书时的象形因素 (这是在世界文字史上是唯一的) , 所以给人予尚绘画之嫌。孙过庭《书谱》说:“复有龙蛇云露之流, 龟鹤花英之类, 乍图真于率尔, 或写瑞于当年, 巧涉丹青, 功亏翰墨。”徐楷《说文系传·疑义篇》说:“鸟书、虫书、刻符殳书之类, 随笔之制, 同于图画, 非文字之常也。汉魏以来, 悬针、倒薤、偃波、垂露之类, 皆字体之外饰。造者可述。”

尽管书法在追求运动中的、变化中的“形”的内在生命活力, 讲“势”求“气”, 甚至有和绘画一样讲求“不求形似”的艺术主张, 但依附于文学表述的形的物质躯壳和转述文学的意义束缚, 使书法长期依附于绘画的艺术构想难以获得承认, 最终与绘画分道扬镳了。

绘画和书法艺术在中国同属文学艺术范畴, 绘画作为造型艺术与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同属于美术的范畴, 而书法艺术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以一个崭新的独立门类列入文学艺术范畴, 它理应以造型艺术的身份加入到美术的行列, 并且成为绘画的一部分, 然而, 却没有, 只是独立着, 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可说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

作为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 无意去对两者进行褒贬和毁誉。只是有感于当前随着绘画和书法活动的日益平民化和庸俗化, 许许多多的人对绘画与书法的功能、应用以及他们的社会属性、反映生活的形象性、典型性和审美特征等方面了解不够, 而导致对两者的艺术本质产生和发生误读, 混淆了绘画与书法的社会功用, 盲目地以“书画同源”来概定绘画与书法, 使两个迥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等于一律, 因此有上述的遑论。

让我们以达·芬奇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遑论:“鄙薄绘画的人也就鄙薄了自然, 因为画家的作品表现了自然作品, 所以这种轻蔑者缺乏感情。”

参考文献

⑴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

⑵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

⑶钟明善.《中国书法简史》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4月第一版.

⑷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6月第二版.

⑸沈叔羊.《谈中国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9月第一版.

⑹汪流才.《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

⑺金和增.《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版.

⑻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12月第一版.

⑼《王雪涛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

⑽郎绍君.书法与唐宗绘画.《中国画》.1983年第3期P50.

⑾高铭路.《“他颉造书”与“书画同源”》.《彩美术》, 1985年第3期P40

上一篇:单位员工竞聘报告下一篇:美国如何上思想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