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国文化翻译(共12篇)
1.英语中国文化翻译 篇一
《中国文化概况》是一部书籍,是从文化角度架起一座沟通中西的桥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文化概况原文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state.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
The NPC is the highest organ of state power.Local people’s congresses are local organs of state power.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PC is the permanent organ of the NPC.The term of office of the NPC and its standing committee is 5 years.The NPC and its standing committee are empowered with the rights of legislation, decision, supervision, election and removal.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是五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立法,决策,监督,选举和罢免的权力。
Th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sole party in power in china.Apart from it, 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 in china.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is the basic political system in china.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除此之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The state council, or the central people ’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executive body of the highest organ of state power and the highest organ of state administration.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The CPPCC is a united front organiz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an organ for various other political parties, mass organizations and personages of various social circles to take part in the running of the state.人民政协是一个在党和其他政党的领导下统一战线组织,社会各界组织和人士参与国家的运行。
二、Chinese philosophy is the collective designation for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It developed independent of Europe and other civilized countries, with its own distinguishing feature, unique concept systems and expressive ways.Chinese philosoph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philosophy systems in the world, the other two being Western philosophy and Indian philosophy.中国哲学是对各种思想流派的统称。它以自己的特色,独特的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欧洲和其他文明的国家发展。中国哲学已经成为世界三个哲学系统之一,其他两个是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
Chinese philosophy has developed over several thousand of years.Its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It began to take definite shapes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enjoyed thriving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a hundred schools of the thought conten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中国哲学发展了几千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它春秋战国时期蓬勃发展因为“百家争鸣”的出现。
三、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refers to literature works from the days before the Qin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s virtually an unbroken strand enduring dynastic changes.中国古典文学是从先秦到清末的文学作品,是改朝换代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Long before the written language appeared, there was an oral tradition of tales of fables and legends.Some of them are still kept in some ancient books as a precious heritage of Chinese literature.Over 3000 years, there has emerged a great variety of excellent works in terms of poems, essays, novels, dramas and so on.早在文字出现之前,有寓言和神话传说的口头传统。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保留了一些古籍作为一种宝贵的中国文学遗产。在过去的3000年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四、For more than a millennium, from the Qin Dynasty to the early part of the Ming Dynasty, Chinese science an technology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Ancient China had a well-developed agricultural system along with advanced irrigation.A scientifically sophisticated China was also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an independent tradition in medicine and an advanced botanical knowledge.从先秦到明朝初期的一千多年,中国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古代有一个发达的农业系统以及先进的灌溉。一个科学先进的中国也能够利用医学中的一个独立的传统和先进的植物学知识。
China ’s four great inventions, namely, the compass, gunpowder, movable type printing and papermaking, not only changed the world but also accelerated the evolution of world history.China further contributed to the world with its rich heritage in ceramics and silk.中国的四大发明,即,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造纸,不仅改变了世界,也加速了世界历史的演变。中国的陶瓷和丝绸以其丰富的遗产对世界作出了贡献。
The world’s most detailed and earliest astronomical records were kept by the Chinese.They were the first people to take note of such astronomical phenomena as comets, sunspots and new stars, producing the most advanced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apparatus of the time.世界上最详细和最早的天象记录是由中国保持。他们是第一个将如彗星、太阳黑子和新的恒星的这些天文现象记录下来的人,生产了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China dominated in metallurgy.When Europeans still could not turn out a single piece of cast iron in the 14th century, China had been producing cast iron on an industrial scale for four centuries.中国主导冶金。当欧洲人还没有铸出一件铁器的时候,中国已经大量生产铸铁四个世纪了。
2.英语中国文化翻译 篇二
2013年8月教育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公布四、六级新题型, 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 (http://www.cet.edu.cn/slj.htm) 。翻译在四、六级总分中的比例也从5%提高到15%, 与写作一样。一般来说, 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就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翻译替代以前的完形填空, 并且由原来的句子片段翻译改为完整的段落翻译。由此表明翻译地位的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阶段, 翻译与听、说、读、写一样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有关翻译的一般教学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 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 。段落翻译是对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 要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的进步不太容易。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功底外, 了解一些翻译的标准和策略, 并进行适当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翻译的标准和策略
(一) 翻译的标准
1.中外翻译理论有关翻译的标准。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都曾从不同角度对翻译制定过一定的标准。在我国近现代, 最有影响也一直备受争议的应数严复的“信、达、雅”标准。直白点说, 就是“忠实于原文;语句通顺;译文要优美”。后有傅雷先生提出的“神似”和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国外翻译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国的尤金·萘达 (Eugene A.Nida) 的“功能对等理论”和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的“语义/交际理论”。前者主张意译, 后者主张直译和意译的灵活选择。直译强调忠实于原文, 而意译更多考虑的是原文意义的传达 (叶子南, 2013;宋天锡, 2007) 。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翻译标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翻译尽管属于比较基础简单的翻译, 但了解其评分标准也十分必要。以下是从网上搜到的四、六级考试翻译评分标准:本题满分为15分, 成绩分为六个档次:13~15分、10~12分、7~9分、4~6分、1~3分和0分。各档次的评分标准见下表:
(http://news.koolearn.com/20131218/1001251.html?a_id=ff8080813f26f758013f26f758080000&kid=ff80808148a943210148aa3ed53806a2) 从以上的翻译评分标准看, 四、六级翻译和四、六级作文一样, 阅卷员从整体把握, 凭总体印象给分, 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扣分。但语言的质量确实是得分高低的决定因素。从“信、达、雅”的标准来看, 能做到前两点, 即忠实于原文, 行文流畅, 就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
(二) 翻译的策略
翻译, 看似简单, 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步骤, 即首先理解原文, 然后把原文想要传达的意思用目的语表达出来。而实际上, 翻译过程却很复杂, 是对语言表层背后, 深层思维差异的处理。尤金.萘达把翻译过程分成:分析, 转换, 和重建三个阶段 (叶子南, 2013:46-55) 。因此, 翻译不仅是理解和表达的过程, 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正确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基础, 很多同学在翻译时容易犯逐字翻译的错误, 其实翻译是原文意思的传递, 所以保证原文的意思不变是最重要的。要想译出地道的英语, 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打牢英语的语言基础, 阅读大量的英语原著和文章, 并且要善于观察, 对比, 积累和模仿 (宋天锡, 2007) 。
1.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因此必须关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从词汇、句子到篇章的各个层面。
首先,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由于四、六级段落翻译的选材特点是有关“中国文化”, 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 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因此相关词汇的积累非常重要, 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中国的节假日:春节 (Spring Festival) , 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 清明节 (Tomb Sweeping Day) ,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等。
中国古代经典书籍、教义以及流派。比如:
四书五经the Four Books&the Five Classics
四书the Four Books, including“The Great learning《大学》,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中庸》,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and Mencius《孟子》”
五经the Five Classics, including“the Book of Poetry《诗》, the Book of History《书》, the Book of the Changes《易》, the Book of Social Forms and Ceremonies《礼》and the Annals《春秋》”
三纲五常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five constant virtues
三纲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five constant virtues:benevolence (humanity) ,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
仁、义、礼、智、信
三教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ism (儒、道、佛教)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语, 如:
三个代表the Three Represent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represents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re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the Five Merits focu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s and morals
四美the Four Virtues:golden heart, refined language, civilized behavior, and green environment.
三热爱the Three Loves:Love (for) the motherland, Love (for) socialism, Lov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安居工程Economy Housing Project
希望工程Project Hope
菜篮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精神文明等 (以上翻译都摘自金惠康的《跨文化交际翻译》, 2002)
平时多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资料, 多看英语新闻和报纸, 比如CCTV英语节目和China Daily的大学校园版。
其次, 段落翻译应该以句子为最小单位, 总体来说,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 形合语言与意合语言。英语属于“形合”语, 主要指从句子结构来看, 英语句子严密紧凑, 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形式和联系必须符合语法规则。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主要框架, 主语和谓语要求在人称, 数, 时态上保持一致。而汉语则相反, 属于“意合”语, 句子各部分之间没有严格的语法结构限制, 体现在“形散而意合”。因此, 汉英翻译时必须在正确理解汉语的基础上, 用符合英语语法和习惯法的句子来表达。比如:汉语无主句较多, 但翻译成英语时必须把主语加上去。例如: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 if you know the enemy as well as yourself.You will win one battle and lose one battle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are in the dark about the enemy.You will lose every battle if you are in the dark about both the enemy and yourself. (徐行言, 2004)
汉英对比, 英语注重形式连接的特点, 和汉语注重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明显的。
(2) 静态语言与动态语言。与汉语相比, 英语表示动作的手段不仅可用动词, 还可借用其他形式, 比如, 名词, 介词, 同位语, 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和独立结构等。而汉语一般只能用动词表示动作。因此我们说汉语属于静态语言, 而英语是动态语言。例如: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Abraham Lincoln)
汉语翻译是: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远不会从地球上消失。
英语由于语法要求严谨, 与汉语相比, 一般长句比较多。因此, 汉译英时, 就要充分利用英语长句的特点, 采用“短句合译”的方法, 可以使用从句 (状从、定从) , 非谓语动词, 或者同位语。例如: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的国剧。”
·Peking Opera, as/known as the national opera of China,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 (同位语)
第三, 段落翻译应从语篇的角度着手。段落翻译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 而是由互相关联的几个句子, 按一定的格式, 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语篇。因此, 段落翻译必须以语篇为单位, 对语篇进行分析理解并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手段, 才能使译文达到“忠实, 通顺”的目的。换句话说, 就是翻译要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 传递出原文的意义和精神 (孟庆升, 200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 汉译英时就需要打乱汉语原文的结构顺序, 而用符合英语语篇结构的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2.关注中西文化差异。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二者不可分离。社会学认为,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学家说, 学习一种语言就是了解一种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 它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邓炎昌, 刘润清, 1989) 。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使得翻译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因素。一般来说, 译者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 他的译文才会越准确和地道。译者必须具有文化意识, 即意识到翻译是信息的语际交流活动, 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一样可能成为翻译的障碍。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 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诸多文化现象。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萘达曾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孟庆升, 2003) 。
三、结语
总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翻译是对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 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有明显提高可能性不大。但是考虑到其选材特点以及评分标准, 考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积累相关词汇, 多读地道英文, 在扎实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 掌握一些翻译理论, 包括翻译标准、方法等, 并且注意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再加上多加训练, 一定可以取得满意的分数。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EB].http://www.cet.edu.cn/slj.htm.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叶子南.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3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4]宋天锡.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第4版)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4-11;46-55;349-520.
[5]http://news.koolearn.com/20131218/1001251.html?a_id=ff8080813f26f758013f26f758080000&kid=ff80808148a943210148aa3ed53806a2.
[6]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7]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8]孟庆升.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
3.英语中国文化翻译 篇三
【关键词】外宣翻译 教学模式 文化输出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人才能帮助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是一座对外沟通交流的桥梁,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现阶段要求的外宣翻译人才,深感压力重重。本文从对目前中国外宣翻译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对外宣翻译教学提出了一定见解。
一、中国文化输出及外宣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前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已经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国家的强大不仅是物质的强大,更是精神的强大,文化的强大,语言的强大。文化输出要依赖语言的翻译水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对外传播,就不会被世界认同和理解,甚至会遭到敌国的恶意歪曲和攻击,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广义的外宣翻译包罗万千,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在狭义上,外宣翻译包括各种政治文献翻译、新闻文本翻译、公示语翻译、信息资料翻译等。
二、外宣翻译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外宣翻译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一些译者的基本功不扎实,白字连篇,导致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还有由于一些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不足,虽然译本拼字无误,语法正确,但外国读者却很难读懂;有的译者以文本为中心,将外宣翻译等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翻译,忠于原文,未在译文中加入个人创造。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历来重视文学翻译,轻非文学翻译。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未开设专门的外宣翻译课程,仅开设了普通的英汉互译课程。在该课程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更注重文学文本的翻译,认为只要文学文本翻译做好了,其他的文本翻译都不重要,甚至用文学翻译的方法笼统对待所有的文本翻译,使得非文学文本翻译质量日益低下。
另外,高校英语专业较为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往往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重要性,相关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在课堂上未对该课程引起重视。教师在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中也缺乏对学生进行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别的比较,这样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进而在翻译外宣文本时,不能用外国读者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得翻译文本不被外国读者理解,未达到外宣翻译信息交流的目的。
三、外宣翻译教学改革探索
1、重视夯实语言基础教学
在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初期,容易被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影响,无法静下心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潜心研究,往往错过了大学阶段第一年的夯实基础阶段。此时,教师应当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不断强调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在词汇教学中,不仅停留在词义的理解上,还需对词汇的具体使用、搭配规则以及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加以详细解释,更关键的是对学生课后巩固训练要加强。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犯同样的错误。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多种学习途径,对有限的课堂学习内容加以补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加快提高语言基本功。
2、注重实践环节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加入外宣翻译实践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材料和仿现实的翻译场景,涵盖面应尽量广泛,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去用目的语言解决实践问题。为学生创造接近目的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目的语,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寻找课外实习实训的机会,通过线上翻译、会议记录翻译、产品性能翻译、公共场所标志语翻译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体会外宣翻译的过程。
完成实践环节后,教师务必对学生的习得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发扬亮点,从而加强了实践积累。通过实践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估,学校亦可将实践环节成绩纳入评估体系,提高学生对实践运用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扎实的基本功。
3、摒弃不利的传统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首先,在外宣翻译的课堂,教师必须跳出非实践意义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翻译课堂上,教师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强调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甚至反复考查学生对翻译标准的记忆,导致很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的学生学完了翻译课程以后,对翻译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另外,在大量的文学文本翻译中,学生习惯于用纯文学的语言。忠于原作者的视角进行翻译,而大量的外宣翻译不能用文艺的方式进行处理。学生们牢记各种翻译理论知识,再用文学语言翻译出的外宣文本,往往让外国人贻笑大方。
众所周知,跨文化交流现在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国人接受,在“文化输出”的视野下,如何输出,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如果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不强,又不愿多学习相关知识,没有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且没有根据目的语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在语言转换时进行调整的自觉性,就很难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跨文化引导。所以教师应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例如出国进修、文化考察、多阅读跨文化书籍、多与外籍人士沟通并及时作出书面总结。
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增强“外国人和中国人文化有异”的意识,注重对学生外国文化的引入和讲解,同时应当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思考,認识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时应该时刻有一种“外国人不是中国人”的意识,母语文化对异国文化不应该是一种抵制,而应该是一种推动。在中国“文化输出”的视角下,外宣翻译工作对外宣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外宣翻译人才的摇篮,高校英语专业应及时对外宣翻译课程设置进行相应调整,最教学模式进行适时改革,培养出能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外宣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果笑非.外宣翻译人才基本素质论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5)
[2] 胡兴文、张健. 外宣翻译的名与实[J]. 中国外语. 2013(5)
[3] 刘春阳. 谈外宣翻译人才的基本素质[J]. 外语学刊. 2013(1)
[4] 王小兰、刘奕. 外宣翻译与专业英语教学[J]. 中国地质教育. 2011(4)
[5] 张琳. 外宣翻译的特点及要求[J]. 榆林学院学报. 2011(5)
【基金项目】
1、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大循环”与“小循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初探》 项目编号:2013398
4.浅谈旅游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篇四
省略法指的是省略原文中累赘或不重要的信息。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本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汉语旅游文本中经常出现。但是如果对理解译文没有多大帮助,照译出来反而使译文拖泥带水,而删减并不影响译文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就可以用省略法突出主要信息,使译文更为简洁,迎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其次是华丽的辞藻和虚化朦胧的表达。这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很多汉语旅游文本惯用的表达手段,往往只是为了渲染气氛或顺应行文习惯的需要,本身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在英语中,这些介绍往往让人觉得拖沓冗长,抓不到重点。因此翻译时可以省略那些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保持译文简洁明了。
例3:崂山,林木苍翠,繁花似锦,到处生机盎然,春天绿芽红花,夏日浓荫蔽日,秋天遍谷金黄,严冬则玉树琼花。其中,更不乏古树名木。景区内,古树名木有近300株,50%以上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著名的有银杏,桧柏等。
译文:Laoshna ScenicAreaisthickly covered wihttrees of many species,which add credit for its scenery.Among them over 300 ale considered rare and percious,half of which ale plants under top-level protection.Themostf~tnlous species include gingko an d cypress.
原文用许多夸张性词语形容崂山的景色,如“林木苍翠”、“繁花似锦”、“玉树琼花”。在西方人眼里,这些四字格缺乏实际内容,夸张有余而真实感不足。因此,译者将这些虚化朦胧的四字结构省略,只译出原文主要内容,使译文景物描写真实客观,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
三、借译法
借译法就是借用英语文化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人物事件来解释翻译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内容。可以让西方游客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例如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接待外宾时说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便告诉翻译把它解释为西方的罗米欧和朱丽叶,这样客人便很好地理解了中国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纽马克在A TextbookofTranslaiton一书中提到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即用译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互相替换的两种文化负载词很难说完全对应,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所以在旅游文本中用借译法能使译人语读者更容易接受,文本的呼唤功能也更容易实现。如:借ChineseCleopatra译“西施”,借Chinsee Cupid译“月老、红娘”,借ChineseRobinHood译“济公”。
借译法其实是一种变通手法,可以更便利地向外国游客介绍旅游文本中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年代、地名、人名或事件,可以使游客将陌生事物与自己文化中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交流。这一方法对于译本的可接受性很有帮助,但是如果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考虑,借译法淡化了中国文化特色,应该是在增补解释法行不通的情况下才采取的一种方法。
5.英语六级翻译话题分类词:文化类 篇五
发源地:birthplace
文化遗址:the…culture Site
象征:the symbol of…
见证、经历:witness
杰作:masterpiece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Lists of World Heritage
奠基者:founder
著名的:renowned
文明:civilization
吉祥物:mascot
吉利的:auspicious
纪念:commemorate
由……组成:comprise of
追溯到:date back to
继承:inherit
发扬:carry forward
传统的:traditional
特征:characteristic
独特的:unique
特产:specialty
民间的:folk
传说的:legendary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英语六级翻译模拟题:文明古国
2.英语六级翻译练习:环境与工业化
3.英语六级段落翻译常用词汇
4.英语六级翻译的技巧
5.英语六级翻译方法与技巧
6.20英语六级考试翻译评分标准
7.2016英语六级翻译练习参考译文
8.2016年6月英语六级翻译预测题
9.2016年6月英语六级翻译8大技巧
10.12月英语六级翻译真题及答案汇总
11.月英语六级翻译预测:西部支
12.年12月六级翻译预测:网络经济时代
13.英语六级翻译冲刺得分四大招
14.2015年12月英语六级作文范文及翻译
15.2015年12月英语六级翻译备考素材
16.2015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六级翻译练习题
17.2015年12月大学英语六级翻译练习
18.中国传统文化专用六级翻译词汇
19.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解析:巧妙地转换词类
6.中国的座右铭英语翻译 篇六
知识就是力量。
Virtue is a jewel of great price
美德是无价之宝。
Manners make the man
观其待人而知其人。
No one can call back yesterday;Yesterday will not be called again
昨日不复来。
An idle youth,a need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Every tide hath its ebb
潮涨必有潮落时。
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
守时为立业之要素。
Sadness and gladness succeed one another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Pleasant hours fly past
快乐时光去如飞。
Wise men are silent; fools talk
智者沉默寡言,愚者滔滔不绝。
Tomorrow comes never
切莫依赖明天。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
壶小易热,量小易怒。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s, kind thoughts are the roots, kind words are flowers and kind deeds are the fruits
仁慈的心田是花园,崇高的思想是根茎,友善的言语是花朵,良好的行为是果实。
He is truly happy who makes others happy
使他人幸福的人,是真正的幸福。
Never deter till tomorrow that which you can do today
今日事须今日毕,切勿拖延到明天。
Still waters run deep
流静水深,人静心深。
Laugh, and the world laughs with you; Weep, and you weep lone
欢笑,整个世界伴你欢笑。哭泣,只有你独自向隅而泣。
He is a wise man who speaks little
智者寡言。
The future is in my handsIt’s totally up to me
7.英语中国文化翻译 篇七
关键词:红,古诗词,文化翻译
一、引言
人类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色彩之中,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因此, 颜色词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各种颜色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诗歌是一种语言特色的最充分承载, 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都体现在诗歌中。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 它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体现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
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 具有象征性与隐喻性, 内涵较多。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 诗歌更讲究形式, 并且其形式与内容联系也很紧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的最高形式, 其用语更是讲究。诗人有时为了炼字, 炼意的需要, 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甚至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以构建格律形成音美和形美。
正是由于诗歌的独特特点, 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英语是表音文字, 汉字有象形特征;英语靠形合, 汉语靠意合。这就使得很多人, 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学者, 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
二、“红”与“red”
汉语中的“红”与英语中的“red”, 并非完全对应。在表指示实物颜色时, 基本对应;而其联想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差别的。汉语中, “红”是喜庆的颜色, 多表示好的事情, 如“红运”、“红人”、“红榜”、“红利”等;而在英语中, 虽然red也可以表示喜庆, 如来贵宾了要铺红地毯, 但red更多的时候会让人联想到血腥, 暴力与愤怒。这与中国人对红色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更是如此, “红”被诗人, 词人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三、中国古典诗词中“红”的英译
(一) 指示实物颜色, 且中英表示一致时, 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如:“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At dusk snow in large flakes falls heavily on camp gate, /The frozen red flag in the wind won’t undulate.) “红旗”在译文中就译成了“red flag”, 而不需要作出任何变化。
(二) 当诗人虽使用颜色词“红”, 但如果直译成“red”, 英语读者无法理解, 或是无法体会诗中原有的韵味时, 要做适当的改变, 具体译出其所指代的颜色。如:“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Pink hands so fine, /Gold-branded wine, /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 中“红酥手”便被译成了“Pink hands so fine”若译为“Red hands so fine”英文读者非但不会联想到年轻女士粉嫩的双手, 反而会觉得恐怖, 因为他们联想到的是沾满鲜血的双手, 又何来“fine”呢?因此, 译者很恰当地将“红”转译成“pink”, 既译出了表面意思, 又译出了其联想意义。再如:“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I write in it on the farewell we bade;/My deep love impearled thrown a shade/On rosy papers and they fade.) 此处的“红笺”没有译成“red papers”而是译作“rosy papers”。这是因为, 在中国古代, 年轻女士用的信笺一般为桃红色。在中国, 桃红象征爱情。而在西方, 玫瑰与中国的桃花意义相似, 故将“红笺”译为rosy papers, 译语读者能从rose得到源语, 读者从peach联想相同的美好, 即有关爱情与漂亮姑娘的联想。苏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 与勒菲弗尔 (A.Lefevere) 所提出的文化翻译观, 认为:“On every level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t can be shown that, if linguistic considerations enter into conflict with considerations of an ideological and/or poetological nature, the latter tend to win out.”也就是说, 翻译的单位应是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词、句、段落或语篇;翻译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翻译应实现文化中的功能对等, 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因此在翻译诗词时, 我们应从整体着眼, 努力传递诗词的文化信息, 而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和形式。
(三) 诗人为了炼字, 炼意需要的情况下, 需还原词性、词序。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甚至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以构建格律形成音美和形美。在这种情况下, 英译时, 要还原其词性和语序, 并补上所省略的内容。如:“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The departing sunbeams pave a way on the river;/Half of its waves turn red and the other half shiver.) 此处的“红”被译成了“turn red”。因为, 在这句诗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是指江水有些呈现绿色, 有些呈现红色, “红”具有动态意义, 是由于夕阳的照射, 使得江水变成这种颜色, 因此, 应译成“turn red”。
(四)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诗人和词人还喜好用“红”来指代“花”。因为, 看到红会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花。这时, 应将其指代的内容译出, 以便让译语读者更好体会诗词的意境。如:“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My tearful eyes ask flowers but they fail to bring/An answer.I see blossoms fall beyond the swing.) 这句诗中的“乱红”是指零散飘落的花朵, 诗人看到的是满眼的红色, 而不是红色落下。如果直译成“red”, 译文读者很难理解其意境。这儿译者译成了“blossoms”, 很好地把握了内涵, 但这里是否译成“blooms”更能表现诗歌悲伤的意境呢?因为“blooms”较“blossoms”在发音上更具悲伤色彩。除此之外, 红”与其他词搭配构成意象, 在此类英译时, 也应译出其所指代的内容, 以方便译文读者理解。如:“自埋剑履歌尘散, 红袖香销已十年。” (Her songs are hushed for buried are his sword and cloak;/Her dancing dress has lost its perfume for ten years.) 此处的“红袖”并不是“red sleeves”。诗人采用借代的手法, 用红袖来代指舞者穿的跳舞的裙子, 因此应将其译作“dancing dress”更为妥帖, 译文读者也能更好联想原诗所创造的意境。再如:“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She is a peony sweetened by dew impearled, /Far fairer than the Goddess bringing showers in dreams.) 此处的“红艳”是用来指代牡丹花, 而牡丹花向来被称为花中皇后, 诗人又借牡丹来指代杨玉环。这儿, 译者没有将“红艳”直接译出, 而是直接抽出其中的意象———牡丹, 并用sweetened来修饰, 强烈刺激读者的嗅觉, 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
(五) 在汉语中, 应译出各种脸红的原因。汉语中有某人由于饮酒或开心等而脸红, 由于诗词讲究用词精炼, 译者应译出脸红的原因而不是直译成“red face”, 才能使译文读者更好理解诗词的原意。如:“小儿误喜朱颜在, 一笑那知是酒红。” (Seeing my crimson face, my son is glad I’m fine;I laugh, for he does not know I have drunken wine.) 此处的“酒红”并不是指“the wine is red”, 而是指人酒喝多了, 会脸红。正如前句诗中讲到的, 儿子回来后看到诗人面色红润, 以为诗人身体安康, 并无大恙, 之后才发现是酒喝多了, 才看起来面色红润的。因此这儿的“红”应采取意译的方法, 故译成“drunken”更为妥帖。
四、结语
在翻译中国的古典诗词时, 译者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把字面意思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 翻译的单位应是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词和句。译者应该更关注诗词意境的传递, 让译文读者能和源语读者获得相同的阅读体验。让译文更富有“意美”, 这才是古典诗词的译者应该追求的。这样才能有助于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出去, 逐渐融入到世界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3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
[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5]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6]顾正阳.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
[7]包惠南, 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8.浅谈英语翻译与英语文化 篇八
关键词:英语文化;英语翻译;翻译效果;影响
一、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史,不同民族的人们会因此在行为方面或者态度方面有所差异,同时,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与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都对本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会对语言表达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都与英语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以中国人为翻译主体的英语翻译过程中,英语文化会影响英语翻译的效果。具体来说,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注重综合性,强调整体和谐,所以句子中一般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具有“流水型”特点; 英语语境下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注重分析性,句子一般以主谓语为中心,比较擅长运用从句和短语,这种差异要求译者在英语翻译中能够充分认知语言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二、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地域文化指某个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地区习惯、民俗、生态以及传统的表现。地域文化因该地区与当地环境的融合而具有了较强的稳定性和独特性,环境和气候还使得地域文化显示出差异化的特征,所以,处于不同环境下的同一地域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面,地域文化会影响句式与词汇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对于同一样事物,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人们会产生差异性的认知与理解。英国与中国既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又具有差异化的生活环境与政治环境,所以,英语文化中所体现的民族语言色彩和民族个性都不同于汉语文化下的民族语言色彩和民族个性,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也会对英语翻译的效果产生影响。如,李白的诗歌《江上咏》“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中“西北流”是影响翻译效果的主要词汇,由于我国的整体地势为西高东低,所以李白用“西北流”表达出“富贵不能长存”的观点,这种比喻与我国的自然环境相符,但是,英国的地理环境与我国存在差异,如果才用直译法来翻译这一词汇则会导致很多英语语境下的阅读者难以理解。
三、宗教文化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在民族文化中,包括宗教意识和宗教信仰在内的宗教文化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东方和西方拥有不同的宗教文化,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为汉语和英语语境下的人民在禁忌和崇尚方面所具有的文化差异。基督教是英语语境中人们信仰的主要教派,我国则是一个多宗教信仰共存的国家,宗教的差异会导致文化传统的差异,所以,英语文化与语言因受到宗教的影响而具有了与中华文化和汉语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英语的习语方面。一些汉语词语如佛祖、菩萨、观音、玉帝等都反映出宗教文化,汉语成语和俗语中也有许多与宗教相关的内容,如慈悲为怀、借花献佛等。英语语境下的人们大多以《圣经》为行为和思想的指导原则,《圣经》因此成为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之一,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 ”等,由此可见,宗教文化尤其是《圣经》对英语和英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汉英翻译工作中不得不面临文化空缺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这种问题的存在给英语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容易对翻译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以“三个和尚”的谚语为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处在英语语境中的人们对“和尚”一词较为陌生,或者说“和尚”在英语语境中属于文化空缺,所以,译者将这句谚语翻译为英语并做到神形兼备就具有一定困难,有这样一句英语谚语“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are half boy,three boys are no boy”,两句话所阐述的意思相同,所以,译者可以采用这句英语谚语来翻译“三个和尚”的谚语。事实上,这种能够贯通的天衣无缝的对应谚语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十分难得,所以,译者在翻译其它谚语的过程中仍旧面临较大的困难,应对这种问题的方法只有翻译主体不断丰富自身在汉语和英语方面的文化储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寻找能够表达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句子,或者采用标注的方式来讲述谚语的来源,使得不同语境下的阅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语源来认知谚语的文化内涵。
四、习俗与生活习惯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特定文化背景中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这使得不同的民族在日常交际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体现在打电话、打招呼、道谢、道歉、称谓、告别等多个方面,所以,为了让不同语境下的阅读者能够对源语进行正确的认知,译者在英语翻译中需要利用跨文化视角转换将翻译完成的句子含义和没有经过翻译的句子含义进行对等。例如,汉语中“你吃了吗?”、“你去哪?”等客套话本身并没有深刻的内涵而只是礼节性的问候,如果将这些客套话进行直译,则英语语境下的人们会因为这些问题干涉到他们的隐私而做出敏感的反应,往往会认为说话人有意邀请他们吃饭或询问他们的去向,若提问者并非他们的家人或者亲密朋友,则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所以,诸如此类的问候语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应当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跨文化翻译。英语中经常用到的问候语包括“Hello”、“Hi”、“How do you do”以及“How are you”等,这些都可以用来表达汉语问候语的意思。
综上所述,英语文化中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地域环境、宗教文化以及习俗与生活习惯都会对英语翻译的效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同时体现在“英译汉”与“汉译英”的实践中。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容易使英语翻译工作产生失误,而失误的产生往往不是由翻译主体对语法、词汇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所造成,而是由于翻译主体缺乏或忽略了英语文化而未能注意到译文语言形式与文化内涵的对等。
所以,为了确保英语翻译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翻译主体有必要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强化英语文化的学习和掌握,面对具体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能在有效传递语言含义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源语文本的风格,从而使英语翻译发挥出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功能。(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琼.论文化历史及时代背景对翻译风格的影响[J].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 .
[2]高翠红.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2) .
[3]余佛萍.论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 考试周刊,2011,( 28) .
9.介绍中国的新年英语作文及翻译 篇九
My wishes are as follows:
Last year, I did not reach the level of reading. I also thought that I did not do well in the final exam. I wish I could read and study in the New Year.
I havent written for a long time, and my writing has degenerated, and I dont love reading very much. But Im not going to give up. Because I love writing, I dont believe I can be worse than others. I hope my composition will improve in the New Year, and I can publish articles online.
I hope that the poor and the old and weak can get the help of good samaritans and live a happy and happy life.
I hope world peace can make the common people lead a peaceful life.
I also hope that everyone can live happily in the New Year.
These are my little New Years resolutions, and of course I have a bigger wish, which is to make a dream come true for the whole world in the New Year!
回想起以前做过的事,我不禁感慨,但其实没有后悔药吃,新年既然来了,就让他们去烟消云散吧!新年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自己的愿望也是独一无二的。我是每个人的一员,我有自己的愿望。
我的愿望如下:
去年,我没有达到阅读水平。我还以为我期末考得不好。我希望我能在新的一年里读书学习。
我已经很久没写了,我的写作也退化了,我也不太喜欢读书。但我不会放弃。因为我喜欢写作,我不相信我能比别人差。我希望我的作文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所进步,我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
我希望穷人和年老体弱的人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希望世界和平能使老百姓过上和平的生活。
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在新的一年里过得快乐。
10.英语中国文化翻译 篇十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汉语传统文化的凸现
电影片名具有商业广告特征,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片名的.功能决定其翻译的“归化”策略取向.“归化”处理后能否吸引中国观众,主要看译名是否适应汉语文化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面对源语观众和译语受众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一个成功的译名往往是舍异求同,巧妙借用独具汉语特色的文化意象、四字成语、文言雅词或古代诗词的结果,使汉传统文化得以凸现,让汉语观众心领神会.
作 者:李柽杨 LI Cheng-yang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314001刊 名: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8(2)分类号:H315.9关键词: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片名的功能 归化 汉语文化资源
11.英语中国文化翻译 篇十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及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许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文化特色词语跟特定的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含义精辟、形象鲜明、表达生动、民族特色突出等特点。正因为如此,文化特色词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在译文中找到合适的对等表达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
所谓中国文化特色,是指现实存在的许多文化现象及其在语言上的反映,涉及中国特有的地理、历史、文化、物品、典故、体制、机构、地方风情、事件、行话、流行语等。古往今来,中国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从“古”的方面讲,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独特的事物、做法及其表达方式。例如“官窑”、“风水”、“放粮”等。从“往”的方面讲,以前闭关锁国时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几乎涉及可以称为“文化”的一切。语言作为信息、思想、观念和感情交流的符号,随之产生了大量独特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例如“公私合营”、“四清”、“大跃进”、“十年浩劫”、“三八红旗手”、“双轨”等等。在“今”的方面,近年来在外来科技和文化的冲击下,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其物质外壳,那就是层出不穷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概念术语,比如“民营企业”、“一条龙服务”、“按揭”、“埋单”等等。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不再属于“新”词了,有些会逐渐淘汰,而有些则会进入汉语并沉淀下来,成为语言中比较有活力的部分。从“来”的方面讲,可以预料必将出现更多的文化新现象、新词汇。
翻译实践证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跨文化翻译实践中,不同文化在各自语言中的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并相互冲突,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认真审视文化特色词语的文化因素。语际翻译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无法超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译的焦点就是处理文化冲突。文化特色词语通常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也就是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他们都跟特定的语言和文化紧密关联,所以与非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然而,文化特色词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在译文中找到合适的对等表达,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原语读者所熟知的东西对于目标语读者而言可能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所云。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待翻译的内容,在中国可能人人皆知,在国外却可能闻所未闻。我们知道的某个城市或某个企业,在国外读者那里可能连它的大概方位或行业都未必了解。我们熟悉我国国内的人物和事物,外国人熟悉他们国家的人物和事物,因此,对于原文读者来说显而易见,对于译文读者就构成了文化缺省成分。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由于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享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省去一些对双方来说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文化信息,被缺省的成分虽然不在文本中出现但却被读者视为存在于文本之中。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文化缺省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简洁,从而提高交际效率。然而文化特色词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并且存在于语篇之外,因而会对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读者造成语义真空,他们因缺乏应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对文本获得连贯的理解。
翻译教学实践中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像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不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对于原文读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译文读者就构成了文化缺省成分。原文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缺省成分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原文作者在写作时是不为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着想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没有注意到原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缺省成分,结果所译出的译文对译文读者构成了语义真空。此外,由于汉语文化特色词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同于英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引起的翻译误读比语法之内的东西更难发现,因而造成译文读者对原文更严重的错误理解。因此,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注意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缺省成分,并有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缺省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有意识地替目标语读者考虑,在翻译过程中要求学生着眼点要适当高一点,角度要适当中立一些,对文化特色词语描述的对象中所隐含的文化缺省成分要在译文中加以适当补偿。
1.增译(contextual amplification)
增译就是增添原文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为目标语读者提供有关文化背景信息。增添的文化背景信息可以用脚注(footnote)或尾注(endnote)的方式放在译文外,也可以采用文内注解的方式放在译文内。前者更加有利于目标语读者了解异国文化,但也有其缺陷。如果译文脚注或尾注过多,目标语读者为了理解原文意义而不得不中断阅读去查找注释,阅读译文的兴奋点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阅读速度也会相应降低。后者的优点在于可以让目标语读者不必中断阅读过程,对译文迅速建立连贯,阅读的连惯性不会受到影响。当译者认为在译文内添加一些简单的文化信息比用脚注或尾注来得更为方便的时候,可采用文内注解。
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尤其是习语和典故都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因而能唤起原文读者内心的特别感受。在翻译这样的词语时,读者最好采用增译的方法来补偿原文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虽然,任何翻译都会有语义内容的损失,但增译法可以把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有些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法来自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以及体育传统等,如“阴阳”、“八卦”、“五行”、“气功”等。这些词语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一旦离开中国文化背景,就显得毫无意义,在英语中根本找不到对等的译文。然而,这些文化特色的表达法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读者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他们渴望了解反映异域情调的中国文化。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根据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程度选用增译法在译文中为目标语读者增添必要的社会文化信息,以便满足外国读者渴望能读到反映中国文化的译文要求。
在翻译教学中,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对原语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表达方式,而目标语读者并不了解。因此,翻译时必须增添必要的文化背景信息以补偿原语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缺省成分。“翻译的本质是‘意义’的翻译,即翻译文本的全部内容,一旦从这一观点来看待翻译,翻译就成了浅薄的语义调解。”这样的翻译就是以牺牲原文所具有的鲜明文化特色的形式和所指为代价,在所谓“内容”层面上进行的翻译。译者需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努力使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尽可能与原语读者融合在一起,尽可能多地理解原语语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文化习俗、文化观念、文化价值以及重要思想等。如果原文中某种浓厚的文化韵味或者独特的文化意象未能在译文中得以传达,译文将会显得干涩乏味,而且就翻译的文化功能而言,译文则是完全的失败,因为译文剥夺了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机会。
2.释义(paraphrase)
当原语文化特色词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在原文中十分重要时,我们就有必要去忠实于原语中的具有文化特色词语的表达形式和意象。但是,如果原语文化因素与原语本身关系十分紧密,或者跟特定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而很难将其置于另一种语言文化中,译者就不能把原文的形式强加于目标语读者。否则的话,将产生歪曲原文含义的尴尬表达形式。汉语中就有许多表示自谦的表达法,如“鄙人”、“寒舍”、“拙文”、“贱内”、“老朽”等,这些表达方式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传统中形成的,意思是要做人低调,不要炫耀自己。与这种对自己的价值过分低估相反,汉语中也有许多表示对别人十分尊重的表达法,这在西方人的眼里实为有些夸大其词,如:“拜读大作”、“大札”等。在这些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中,译者很难期望英语读者获得对以上这些词语的正确理解。换句话说,这些表达法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化特色,难以找到正确进入英语目标文化的途径。这时,译者可以采用释义法,即向目标语读者解释原文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含义来处理原语中的文化因素。因其既能保留原文的信息,又能在翻译过程中给译者较大的自由度,所以释义法在翻译文化特色词语时得到广泛采用。释义法用于翻译比喻性词语时要求译者要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
3.套译(corresponding)
套译又称为“借用”、“移植”,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翻译方法。虽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他们的许多思想、情感、经验是相同相通相近的。许多具有汉语特色的说法可以在英语中找到非常相近的对等表达方式。灵活采用“套译”方法,公共汽车上的“老弱病残专座”似乎可以译为Priority Seats(for senior citizens)。再如英语有off-the-book babies的说法,指没有进行户口登记的孩子。那么我国由于父母超生而未报户口的“黑孩子”也可采用套译法译为“off-the-book children”。英语国家的夫妇有时候发生unscheduled pregnancy,这相当于我国计生工作的“计划外怀孕”,倘若直译为pregnancy outside plan,恐怕英语读者不一定明白。因此,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平时阅读英美媒体时注意收集一些表达方式,在翻译汉语文化特色词语时,就可以采用套译法移植一些外来表达方式,帮助目标语读者消除理解上的障碍,从而能够对译文获得连贯理解。
套译的标准和关键是一个“度”或“得体”的问题。新词语层出不穷,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是如果经常上网转转,平时注意收集西方传媒里的流行话,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有意地加以引用、应用,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西方人的社会保险和保障比较发达完善,翻译中国在这方面的文本时可以借用英语中的现成说法。我国正在改革社会保障体系,讨论文稿中常见的“欠账太多”不好译,容易形成有关个人欠账的印象。阅读外刊时注意到美联储主席Alan Greenspan说起the accrued unfunded liabilitie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发现正是我们想说的意思。
翻译文化特色词语的困难是因为在移入语和译出语之间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而译者又不得不就选用何种方法来翻译文化特色词语做出抉择。翻译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努力洞察原语中文化特色词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并将之与译语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加以对比,以便找出恰当的文化特色词语的处理方法。在翻译课堂上,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缺省意识,引导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主動并有意识地替目标语读者考虑,让学生学会思考对待在译文中是否在何种程度上以及以何种策略对文化特色词语的文化意象进行调整的方式,以便于目标语读者在接受译文的同时又能获得文化探索的机会。
|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12.中国特色英语翻译 篇十二
关键词:翻译,中国英语,音译,译借,语义再生
一、翻译的标准和中国英语的构成形式
在我国的翻译理论中, 翻译标准似乎是一个历盛不衰的中心论题。而一提到翻译标准, 又难以回避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诀。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著名教授王宏印总结说:“信达雅的提法若能结合今日的翻译实践, 给予必要的更新和充实, 仍可作为英汉翻译的标准范畴而萌发新机, 至少也可作为标准问题的探索起点。”
二、中国英语翻译的方法
1、音译法
语言的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 和应用语言的不可译性 (intranslatability) 导致一些汉语词汇直接由拼音转换生成, 融入英语。这种方式体现了直译、异化翻译的手段和策略。词汇音译法始于19世纪初, 当时我国人名、地名译成英语时, 多采用威妥玛式 (wade system) 拼音法 (称威妥玛—翟里斯式拼音法) 。在早期采用的威妥玛式拼音法中, 有些是以广东话或闽南话音译的, 如tea (茶) , chow mei (炒面) , wonton (馄炖) , Bohea (武夷山) 等。
1958年以后, 我国发布了一些有关人名、地名使用汉语拼音的方案,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了ISO7098《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音法》, 国内外逐步采用汉语拼音发。所以, 音译法也是与时俱进的, 如北京 (Peking/Beijing) 、台北 (Taipei/Taibei) 、清华 (Tsinghwa/Qinghua) 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对外交流和宣传的迅速增加, 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词汇通过音译的方式融入英语交际中。
(1) 在特定的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下产生的音译中国英语词汇, 如Huang Di (黄帝) , Confucius (孔夫子) , Yamen (衙门) , cheongsam (旗袍) , Yin (阴) , Yang (阳) , litchi (荔枝) , gongfu (功夫) 等。
(2) 许多中国商品的商标名称是直接由拼音转换生成的, 有的商标名称用与其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英语单词、词组进行翻译, 如Maxam (美加净) , Moriya (摩丽雅) , EMei (娥眉) , Tun Huang (敦煌) , Hisense (海信) , Haier (海尔) 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不同时期音译的中国英语词汇所具有的特点, 体现了音译法在中国英语词汇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英汉两种语言相差悬殊, 语音和拼写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果只是简单地以汉语拼音代替英语翻译, 外国人不仅不会读, 而且也难以理解。
2、译借法
采用直译、归化、异化的翻译手段和策略, 借用英语的表达形式将特有的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词汇。
(1) 源自佛教文化、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事物, 如Taoism (道教) , Buddhism (佛教) , the Analects (《论语》) ,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四书五经) 等。
(2) 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所产生的中国英语词汇, 如four modernizations (四个现代化) , spiritual civilization (精神文明) , Three Represents (三个代表) , rule by virtue (以德治国) 等。
(3) 有些汉语四字成语或词组可以套用意思相近的英语成语、格言、谚语, 但不能保持中国语言的原汁原味。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译借或语义再生法产生的中国英语, 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和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如to spend money like dirt (挥金如土) , to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画蛇添足) ,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实事求是) , one arrow, two hawks (一箭双雕) 等。从语言结构来看, 大量的成语、俚语、俗语、谚语、格言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且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 带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明显地反映一个民族从古到今的人文情况。
三、结语
【英语中国文化翻译】推荐阅读:
英语翻译:中国地名翻译九大方法12-01
中国文化英语作文高三12-18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07-01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10-26
跨文化英语翻译11-12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09-03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06-19
外贸英语与中国式英语07-25
中国成语故事英语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