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理论与实践

2024-08-28

说课理论与实践(精选8篇)

1.说课理论与实践 篇一

说课的理论与方法

湘南学院 陈章顺

一、说课概述

(一)说课及其特点

1、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完成备课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辅助手段或方法向教师同行、教学研究人员、领导等系统、全面地介绍自己对某一节课(或某门课程、或某单元、或某主题、或某知识点等)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教研活动。然后通过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式。

2、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限制,又不牵涉学生,简便易行。既可以是纯口头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实物、实验、投影、音像等教学媒体辅助说课,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性与实践性

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分析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是说课不仅要说“怎样教”,还要说“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迫使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深入领会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思考教学中各种做法的理论依据,认真反思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确立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意识。可见,说课活动体现了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特别是说课的过程可以使教师有机会从理性上进一步审视教材及其自己的处理和最初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发现备课中和将要实施的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种种疏漏,说课后再经过修改教学设计,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完善教学过程。说课还需要教师去写讲稿和演讲,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3)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他人一种示范,也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员都会在评议说课、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为说课者提供最实际最贴切的指导。

3、说课的局限性

首先,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处置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这自然在评议上就有局限性。

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说得好,但教得不好,或教得好而说得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看待教师说课的好与坏。而应该要把说课评价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关系

(l)相同点

①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②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③主要作法相同,都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①概念内涵不同。说课是属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仅仅是为上课所做的准备工作,重点是思考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步骤,是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中的起始环节。

②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将如何根据备课去上课。

③目的不同。说课主要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它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而备课是直接为上好课、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的。

④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研讨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教学准备活动。

⑤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重在教学准备和设计,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有自己的特点。

(1)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

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具体做法或效果直接呈现在听课者 面前;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依据或理论基础,特别要善于把自己可能的实际教学过程及结果描述出来或让听课者自己想象出来。

(2)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3)说课与上课的效果表现不同

上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呈现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上,说课所体现的教学效果需要听者凭借经验和理论推导才能想象出来。因此,在说课中一定要注意体现教学所引起的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现。

(4)说课与上课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总之,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查,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说课,首先要求教者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 “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中的地位与编写者的意图,大纲中的教学建议与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本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教学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思想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或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说,只要我们抓住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都会顺顺溜溜。这“领”就是教材中的重点。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二)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此部分内容可单列,也可插在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当中,将学情作为分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来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教学对象是什么样的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因为学生不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就应该不一样。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情况(这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有所选择,可多可少)。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起点能力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

4、学生的表现 预测学生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存在的问题、难点等。

(三)说方法与手段――介绍选择哪些方法手段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说学法,即拟引导学生通过什么样学习方法来配合教法,以期有效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说教具,简要介绍需要使用的教学媒体或设备及其理由。

(四)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即整节课主要由哪些教与学的活动组成,各部分的顺序及分别占用多少时间,每一活动教师做什么,学生如何做等。(即课的结构的具体内容)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听者也才能判断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 “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详细讲解。

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如果能说明学生在每一活动环节或步骤中的具体表现则更好。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等。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各部分占用的时间。

6、说明板书设计。

(五)说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简要介绍自己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希望达到的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学生学习的显著成效是什么?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地指出由于什么原因可能会引发的缺陷或不足之处,自己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如何弥补等。

三、说课的方法

我们了解了说课的基本内容,那么具体的说课方法是怎样呢?

(一)选好要说的课

教师备课,通常每一个课时都需要编写教案,但是每一个课时不一定都要说课。这就有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说课的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课的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即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老师又能驾驭的课;二是选课也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说课选择,可以说一课书的整体教学,也可以着重说某一课时的教学,甚至还可以说某一重点、难点的教学。一言一蔽之,说课尽可能突破一点,有所收获,面面俱到反而会收效甚微。

(二)掌握说课的程序

教师说课从准备到说课而后评析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学生的学习情况)

2、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3、设计教学过程,弄清教学理论依据

4、写出讲稿,说前演练

5、登台说课 ①自我介绍

②介绍说课内容的标题 ③说教材

④说学生及学习情况 ⑤说教学目标 ⑥说重点、难点

⑦说教学方法及所使用的教具 ⑧说过程(包括板书设计)⑨说估计的教学效果 ⑩说可能存在的问题

6、说后评议。

说课的整个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

(三)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鉴于说课与备课、上课的以上关系。教师在说课中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领导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详细讲课。

3、说课不是“背教案”也不是“读教案”,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要熟练地说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步骤明确,有理有据,口齿清楚。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是15分钟左右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

6、注意运用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

7、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 论。要提倡创新,但不能全盘否定常规教学,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

四、说课的评价标准

下面提供郴州市教育局教科所提出的说课评价表供大家参考:

2.说课理论与实践 篇二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20世纪科技史上令人瞩目的重点领域,是21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适应21世纪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形势以及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植物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3年开始为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实验性、实践性、综合性十分强的新兴学科,是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它是应用现代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与技术学科。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的获得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与实验教学关系密切。因此,笔者通过不断探索,根据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特点就如何提高植物细胞工程理论与实验教学质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给予学生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的基础,教会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解决今后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素质,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培养能力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法。

二、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特色

在上面教学理念和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与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本课题组经过5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和西南科技大学品牌课程与四川省精品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植物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植物细胞工程作为综合性学科所涉及的领域较多,至使该课程内容复杂化。至今为止,仍未形成一个统一性的标准。本课程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的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以介绍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原理为切入点,以不同类型的离体培养技术为骨架,构成本课程基本框架。做到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的介绍并重,深入浅出,逐步渗透植物细胞工程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及其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充分体现植物细胞工程作为综合性学科所存在的多学科的渗透融合的内含,是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

西南科技大学《植物细胞工程》是2003年立项的校级品牌课程,2007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本课程力求在理论原理的系统性和实验技术的成熟性与先进性及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的特色性上相互兼顾与协调。因此,本课程以植物细胞工程的无菌操作技术、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和形态建成、细胞悬浮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发生和人工种子的研制以及植物的脱毒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为核心,重点和难点突出,通过基因型和外植体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尤其是培养基作用与调节,其中紧紧围绕基因型和外植体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之间的重要调节作用进行讲授,及时纳入植物细胞工程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研究领域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本课程教学的另一重要特色。

植物细胞工程是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学科,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思维的能力,本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部分和综合设计实验部分(独立完成试验设计与具体实施部分),通过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条件等技术环节上受到良好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研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综合试验设计题目内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综合试验设计和整个试验操作过程,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升华,这也是本课程教学的另一重要特色。

三、植物细胞工程理论教学模块设计与课程教学方法和措施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分为5个知识模块。植物细胞工程基本理论与实验室基本技能知识模块,包括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发展过程、实验室的建立与消毒灭菌技术和培养基三部分内容(8学时);植物离体培养模块,包括离体培养的类型、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及分化、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与细胞突变体筛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建立、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遗传操作、植物体细胞杂交、人工诱发单倍体及其应用和人工种子研制,九大部分内容,共计31学时;体细胞无性系诱导模块,包括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与体细胞遗传部分内容(3学时);转基因模块,包括植物转基因主要方法、转基因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植物转基因的方案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转基因植物安全性(4学时);植物离体快繁模块(2学时)。

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在每章讲授结束后,要求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课外参考书及时进行课程小结,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安排3个课程设计,充分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四、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植物细胞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是本着给予学生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思想,进行本课程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一是基本实验技术教学环节;二是试验设计教学环节,在植物细胞工程理论学习和熟练掌握“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实验技术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试验设计,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综合性实验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良好。

(一)基本实验技术教学环节设计的思想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的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指导植物离体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部分实验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植物材料离体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不同组织和器官离体诱导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植物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化技术,该部分为18学时。通过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本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及其完整实验报告的撰写。

(二)试验设计教学环节的思想

实验教学是生命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教学经费、实验设备以及实验系列教师力量的不足等原因,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定的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老师示范和辅导下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实验只是走过场,十分乏味,使他们原有的钻研精神受到压抑或甚至消失以及潜在的创新意识未能得以发挥,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内容安排和设计上以设计性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实验教学精华基础上,努力创新,使植物细胞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成为一种现代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之一。

植物细胞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学时为14学时,占实验总学时的43.75%。该部分内容创新性强,具体要求、内容安排和采取的措施如下。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在下面3个试验设计题目中任选一题,每一研究题目的研究对象学生自选。试验设计题目如下。

1.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2.植物体细胞胚诱导与人工种子研制。

3.植物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再生。

试验设计具体要求:

1.综述国内外与本研究领域有关的研究动态:包括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进行本试验设计的方法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试验研究内容:要求对要研究的内容提出理论依据。

3.试验研究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a.对试验研究内容提出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并对每一实施方案提出理论依据。

b.技术路线:要求用框图表示。

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试验设计和整个试验操作过程。

通过试验设计,学生自主选题和独立实施试验方案,最后完成一篇完整的、类似小论文的实验报告,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三)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使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和多种指导方法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组织形式包括7部分,一是实验理论的讲授;二是多媒体录像以及与实验有关的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三是指导教师的具体示范;四是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五是要求同学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提前预习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六是每一实验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七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初步学会本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完成完整实验报告,完成本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

教师指导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本实验课程采取小班授课,每次课16人,进行单人操作。指导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指导;教会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完成完整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通过试验设计,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选题和独立完成试验方案以及最后完成一篇完整的、类似小论文的实验报告的方法。

(四)实验教学考核内容与方法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成绩的评定按照结构进行评分,其考核包括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试验设计的能力以及实验报告。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成绩=基本实验操作技能(50分)+综合试验设计(30分)+实验报告(20分)

(五)严格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原始记录,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各式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注重实验讨论部分,因为讨论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核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找出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认识,为今后学生书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五、结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升华,然后,又指导实践。学生通过植物细胞工程的生产实践,了解和见识了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就能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植物细胞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四川新世界丹参基地及其组织培养实验室,同学们见到了大批丹参脱毒苗及其在田间的栽培和应用,使得他们对植物细胞工程快速繁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六、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思想,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促进课堂教学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领域,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1.以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充实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积极地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视野。

2.以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多人次在各种大赛中取得好名次。

3.以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为平台,吸收部分优秀本科生参加老师的科学研究,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理论素养以及科研协作精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多人次在各种大赛中取得好名次;部分同学考取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使原来没有打算考研的同学也积极准备参加考研,最后一些同学考取了研究生;使对所学专业认识模糊的同学,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了同学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4.以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为平台,有目的的从科研项目中设置与本课程研究领域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5.在我们新编的教材中融入了部分科研成果,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廖朝晖,郭克婷.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1):169-173.

[2]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张兆梁,冯冬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及实践效果.高等理科教育,2003,(6):51-54

[3]高敬群.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27-128.

[4]高凌峰,许闽广.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66-368.

[5]李炳学,王磊,张宁,孙军德.采用关键点控制和反馈调节,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质量.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56-159.

3.说课理论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 说课 化学 关键点 突破点 思想点

一、避免“说课”的两种不良范式

1.理念框架“强势版”

首先,教师对“目标、教材、教法”的阐述与“教学过程”阐述处理呈“板块断裂”迹象。前者表现出宏大叙事,后者主要细说具体教学内容,两者之间的吻合度不够,碎片化迹象明显。有些教师在前者是“说教法”,到了教学过程中演变成了“说学法”,把“教法”与“学法”混淆在一起。其实“教法”主要作用是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策略,而“学法”主要是学生“内化知识”过程中的学习策略。

其次,教师运用过多的理论依据绑架了“教学过程”,以致削弱了对学科内容的基本呈现。如一位优秀教师对《物质的量》一节的说课。核心知识是“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体系的建立及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建立相互转化关系的方法”,教师以“生活类比建立概念”、“搭建支架形成概念”、“演绎探究完善概念”作为教学流程来展开,引入“曹冲称象”类比得到科学计量过程常用的两种方法“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利用“相对原子量概念”演绎探究得到“摩尔质量”等学习内容,但具体学科内容的叙述没有以实实在在的教与学的环节来表达“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说课只剩下框架与空话,理念策略成了“孤芳自怜”,没有起到对教学设计的深化与提挈作用,这样的说课范式反映不出教师文本解读水平与学科教学的理解能力。

2.整体框架“平庸版”

表现为“说课”对教学目标、教材、教法、学情等内容的分析比较浅显,点到为止,内容平庸化,没有呈现有见解的教学叙述。如,一位教师对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说课。教材分析时教师指出,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习过原电池,有一定基础,选修教材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盐桥的作用,掌握原电池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够正确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会设计简单原电池”,但教师止步于此,没有对必修与选修的不同要求作稍微深入的比较分析。其实“必修”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的关系,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电源和新型的化学电池。而本节内容作为“选修”,则是借助必修教材中的“单液原电池放电效率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怎样提升电池的放电效率呢”的内容,通过单、双液原电池实验对比,深化对原电池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盐桥的组成及作用,读懂普通干电池的实际构造。因此,选修教材中的原电池,从知识目标来看,是要通过单、双液原电池的对比实验,来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干电池为什么外电路断开,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常见干电池内会有一张类似于盐桥的含电解质的特殊用纸等来深度理解原电池。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是要结合已学知识,自己设计原电池,并读懂、能写出新型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通过必修与选修学习目标的解读不难发现,从探究学习角度而言,必修与选修学习原电池的内容,既有纵向深入发展的要求,如从单液原电池到双液原电池,双液原电池的电解液的选择,自己动手设计双液原电池等;又有探究能力横向拓展要求,如双液原电池若用导线作为“盐桥”而不是用电解质溶液作盐桥,电路中有电流但很小,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演绎探究得出用导线作“盐桥”,相当于是一个原电池和电解池串联装置。诸如上述内容,教师似乎不愿点破,由此延伸的教学设计也就按部就班、了无新意。这样的例子在教师说课过程中比较常见,很多时候总觉得教师说到关键处,有一层纸没有捅破。

二、把握“说课”的关键点、突破点、思想点

1.把握好说课的“关键点”

“说课”过程“关键点”的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说课”效果。首先,“说课”过程的“关键点”体现在对“是什么”与“为什么”两者地位的把握上,教师的理论框架“强势版”,正是反映出对两者的把握不到位。笔者以为,“是什么”与“为什么”这两部分应该是相辅相成、有机融合,而且其融合度越高,越能显示出教师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深刻领会能力;从内容权重来说,两者大致以70%与30%左右的设置比较合理,以“是什么”为主要内容而进行合理安排,辅之以“为什么”。

其次,“说课”过程的“关键点”体现在对教学重点的“重点说”。在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任务是对“重点说”的最好交代。如,《必修1》专题3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与生活中的材料信息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设计上突出“设计问题系列化、问题情境生活化、解决问题自主化”的教学设计理念。第一,创设涵盖教学全过程的常见材料的情景素材。像玻璃、水泥、陶瓷、电脑芯片、硅胶干燥剂、水玻璃、太阳能电池板,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而从化学角度认识这些材料,从材料的视觉学习化学是本节课的研究主线。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材料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体会从材料角度了解核心物质的性质学习方法,丰富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途径。第二,有层次性构建本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体系。通过玻璃发现的传说故事,将学生带入古代的材料世界,帮助学生挖掘信息[反应条件(烧火做饭)、化学组成(贝壳、沙子)等],引导学生在分析反应过程中从物质分类来了解性质,自然建立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材料、从材料角度学习化学的研究主线。再通过讲述“生活中的一天”,学生体验我们身边的含硅材料,通过讨论“以SiO2为基础原料,制备其他含硅材料的途径?”引导学生运用反应规律理论推测,辅以实验验证,并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构建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转化关系的同时,学习实验、分类、对比等研究方法。最后结合“嫦娥”卫星上使用的大量含硅材料,将学生带入SiO2的明天,畅想含硅材料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影响。

当然,采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清晰展示出来,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必修1》专题3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说课板书设计(如图1)。

2.把握好“突破点”

首先,把握好“突破点”表现在对“说课”文本的整体建构上。当前如何将“学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在“说课”过程中进行渗透发挥,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比如,我们可以摒弃常规的“说目标”、“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代之以“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作为说课的逻辑主线,提出具体学习内容,以“问题引领、情境驱动、自主探究”作为“怎么学”过程描述,借助板书构建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图,最后编写检测反馈练习跟进,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问题清晰、过程到位,将“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巧妙融合在了整个设计流程中。

其次,可以围绕具体“说学情”、“说教学程序”等环节找到“突破点”。第一,“说学情”。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认知能力、认知兴趣等多个角度分析“学情”,结合学科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合乎事实的学情描述,确定最近发展区,提出需要搭建的“脚手架”。教师有必要说明是通过何种方式、方法进行学情诊断与学情分析的。如,预习单的使用、基于学习软件平台的课前学生学习的学情研判等等。

第二,“说教学程序”。如,《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一课中,教师以“相同质量块状与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等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你准备如何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为例,提出定性和定量描述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设计实验探究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启发学生应用“替代法”、“转化法”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较好地将学科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以体现。引导学生体验定性判断方法: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观察剩余质量的多、少;用手触摸反应容器,感受外壁温度的高、低等。定量判断方法:借助托盘天平比较质量减少的快慢;借助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判断反应热量变化快慢;借助密度计进行测量反应后溶液密度变化;借助pH计测量反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借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在密闭体系中产生气压变化等等。学生在动手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自发形成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表示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浓度的变化;测定反应物、生成物的离子浓度变化;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变化;测定密闭体系的温度、密度、压强变化快慢等等。这样“说教学程序”就颇有亮点。

3.把握好“思想点”

“说课”优点是可以直接表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对教学内容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及对学科教学多个层面的方法论思考。化学学科思想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物质分类思想,建构模型思想,宏观现象微观解释符号表达思想,绿色化学思想等等。化学学科观念有元素观、微粒观、能量观、实验观、分类观、变化观、化学科学本质观、化学价值观等等。化学学习的方法论有化学原理理论内容学习的三重表征:宏观现象、微观解释、符号表达;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物性质学习四重表征:生活走进化学、理论引导分析、实验探究知识、化学走向生活。学科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不断积累应用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内容、认识观念,支撑着学科知识体系。因此,“说课”要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学习方法的精髓。如,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离子键”概念教学中。通过“了解已有概念”,“解构迷失概念”,“建构科学概念”设计学生的学习路径。根据预习单中学生呈现“原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叫化学键,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1个钠离子与1个氯离子形成一个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肯定有金属阳离子,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等迷失概念,教师可以“化学原理理论内容学习的三重表征:宏观现象,微观解释,符号表达”组织设计,呈现氯化钠与水的宏观性质的两张资料卡(见图2)。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氯化钠由Na+和Cl-结合而成;水是由H2O聚集而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而成。从微观角度解读资料卡上NaCl和H2O的相关性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固体氯化钠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氯化钠熔融需要吸收大量热量,说明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间存在强烈的束缚力。冰融化、气化消耗的能量少,而水分子分解消耗大量能量,说明水分子内H与O之间存在很强的结合力。据此得出化学上将在晶体中或分子内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化学键。接着,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三重表征一: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讨论氯化钠晶体中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种力量又是如何形成(三重表征二:微观解释)?怎样用简洁的化学用语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三重表征三:符号表达)等等,形成钠原子与氯原子为了追求“8电子”稳定结构,导致钠原子失电子,氯原子夺电子的“内驱”,“异性相吸”是结合的动力,Na+和Cl-不仅存在静电吸引,同时还存在静电排斥等等帮助学生建构起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判断依据(如表1)。在此概念建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突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总之,理想的说课不仅需要在整体表达上把握好“关键点”,在“说课”基本要素上体现出“突破点”,同时需要在专业思想、学科方法、学科基本观念等方面凸显教师智慧的“思想点”。因为“说课”的文本样式或许会有一些雷同,但对于教材的独到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设计会因人而异各具风采,从中反映出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的高低。这就不仅仅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说课”的文本叙述,更需要教师在学科研究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4.说课理论与实践 篇四

收藏

产业创新的层次不包括()(10分)

A.产品创新

B.流程创新

C.企业文化创新

D.功能创新。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第 2 题 10

收藏

在网络化创新模式下,IBM没有关注到小型机市场,仍然关注大型机市场,导致()抓住机会,成长为小型机领域的霸主。(10分)

A.康柏公司 

B.联想集团

C.DEC 

D.DELL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解析:

机会,成长为小型机领域的霸主。在网络化创新模式下,IBM没有关注到小型机市场,仍然关注大型机市场,导致DEC抓住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第 3 题 10

收藏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形成的跨国技术人员社区对产业创新有以下作用:()(10分)

A.带来了最新的技术

B.带来了最新的管理

C.增强了产业创新能力 

D.推动了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4 题

收藏

在以下哪些方面,产业集群比单个企业要优越?(

A.专业化的人才

B.足够的资金

C.有效信息

D.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分)(10分)

第 5 题

收藏

网络化创新模式的竞争从三个层次展开, 包括三个方面:()(10分)

A.设计规则的竞争

B.模块创新的竞争

C.集成创新的竞争

D.制度创新的竞争.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6 题

收藏

产业集群是由以下哪些单位所构筑的网络体系:(

A.企业供应商销售商)(10分)

B.大学与科技机构

C.中介机构金融机构

D.地方政府.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B,C,D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7 题

收藏

只有健全完善市场体系, 才能聚集各类资源要素,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10分)(第 8 题

收藏

IBM之所以创新失败,根本原因是局限于线性创新模式,未来很好利用网络化创新模式。(10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第 9 题 10

收藏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过分依赖技术引进,限制了我国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10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A 你答对了!解析: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过分依赖技术引进,限制了我国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10

第 10 题

收藏

和网络化创新模式相比,线性创新在遵循统一界面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了创新的分散化。(10分)

A.是

B.否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解析: 暂无解析!

本题共10分 你获得:

5.金融理论与实践) 篇五

金融090

140979059蒋艺萌

一、专业化金融营销概述

1、销售。

金融营销要以销售为基础,销售就是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销售任何产品给

任何人,即要在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达到卖出商品的目的。销售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销售人员、销售品、销售对象。一般销售模式有3P+3C销售模式和ABC销售模式。3P即为prospecting, probing, presenting,3C即为clearing, closing, continuing。销售要推销的是无形产品,是服务的承诺。需要我们要对人性的了解与运用,推销产品就是推销自己,客户接纳自己就已成功的将自己推销给了客户。

即首先要明确核心产品的问题、功效、优点、利益和价值,还要明确产品受

众的范围、心理,逐步建立买卖双方的信任、了解客户的需求,有了这些铺垫,才能促成交易。

金融营销的涵义为金融企业以金融市场为导向,运用整体营销手段向客户提

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满足客户需要和欲望的过程中实现金融企业利益目标的社会行为过程。金融营销出售的是以服务为主的金融产品,除了像传统产品营销一样制定合适价格、渠道、促销外,还要选配合适的服务人员、恰当的有形展示、严格的管理过程。由于金融产品的无形性、易仿效性、品质差异性,消费者对金融企业和金融产品的挑选很困难。实施顾客满意战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建立、保持发展良好的客户关系,培养忠诚顾客很重要。

2、销售流程。

金融营销步骤:1.做好售前准备。2.建立和谐气氛步骤。3.如何创造需求。

4.为顾客提供理财规划。5.顾客的主要购买动机。6.处理反对意见的原则。7.取得承诺的步骤。8.成交后的持续服务。

通过这一概念可以看出,金融企业必须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一样实施市场营

销。但是这种营销又具有其特殊性,这是由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金融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服务的不可分割性。当一个金融企业向客户提供其产品时也就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产品的提供在时间和地点上与服务具有同步性。第二,金融产品的非差异性。当一家金融企业提供了一种产品后,其它企业很容易模仿,而且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在功能上很难有大的差别。第三,金融产品具有增值性。当人们购买一种金融产品,如保险、存款等,购买这些产品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二、客户沟通技巧。

客户拓展是永续经营的基础。

1、将客户进行分类,确定准客户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个人——有钱、易接

近、有投资或转户需求;机构准客户——有钱、有投资或转户需求。

2、选择开拓客户的方法:缘故法,介绍法,咨询法,直冲法,随机法,资

料收集法,信函开拓法,社团开拓法,目标市场开拓。

缘故法即为运用自己熟悉的人及身边的人际关系进行客户拓展,特点是准客

户资料容易收集,被拒绝的机会少,成功的机会较大;可将对象锁定在亲属、同学、同好、同事、邻居、同乡等。介绍法正如名牌产品会对客户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一样,成功人士的推荐将在很大程度上会消除准客户的疑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优质的服务与一个或多个社会资源较多的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建立一

个影响力中心,从而利用他人的影响力,去延续新的客户,建立口碑。要领为直接让客户介绍象他一样有能力投资的人。

3、了解客户开拓步骤:

1、取得名单,建立准客户卡。

2、收集相关准客户

资料。

3、整理分析资料,确定应对策略。

4、取得联系,培养关系。

5、决定最佳的接触时机与方法。

6、过滤不合适的对象。

进行接触前的准备。

4、金融营销人员定位:

优秀金融营销人员=一流销售人员 + 研究咨询专家。其中一流营销人员的基

本素质(KASH)包括:

K(Knowledge)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的专业知识一定要丰富,熟悉各

种股票,每天多看大势分析,平时多收集一些股市信息等,谈起各种金融产品能有一套。另外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等都要了解。非专业知识也要涉猎,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爱好,投其所好才能建立融洽的关系。

A(Attitude)对公司了解,对公司忠诚,与公司荣辱与共,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态。三心:吃苦心、平常心、奋斗心。

S(Skill)交际技巧、推销技巧、个人业务管理技巧。

H(Habit)时间管理、信守承诺、填写工作日志的习惯、每天订立访问计划

等的好习惯。

5、拜访前的电话约访目的是取得与准客户见面的机会,要进行心理准备,工作准备,以确定准备名单、确认时间、安排见面地点等。

拜访前的安排包括准备名单,确认最佳拜访时间,准客户的研究与对策,安

排最佳拜访路线,话术的准备与演练,心理准备。

6、接触探询。

目的是通过寒喧、赞美,与准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准客户的需求,获

得展示自己和公司的机会。探询的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年龄、学历、性格、工作性质、家庭情况、收入、业余爱好等,公司资料---公司经营、人员、公司结构、投资、赢利等情况。通过资料收集,我们可以得出初步判断:是否有能力投资?有何种理财需求?投资额将会有多大?何时会投入?

掌握提问的技巧:开门见山,礼貌地告诉客户你想了解的资料。逐一提问,不要一口气提出多个问题。简单明确,避免使用过多专业词语。寻找适当答案,若客户答非所问或回答过于笼统,应把问题范围缩小。

了解接触的要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准客户的戒心;制造准客户感

兴趣的话题;聆听;避免争议。

通过注意准时、仪表、肢体语言等,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通过各种提问,制造准客户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准客户的表现欲:确认提问

→证实已有信息的准确性,发现已有信息的不准确性。新资讯提问→更新信息,填补空白,获取客户概念中的一些图景。态度提问→探寻客户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某些价值观。承诺提问→帮助搞清在销售中的位置的提问。

不仅要适时发问,还要善于聆听,通过眼神与表情,不打断对方的谈话,来

让准客户畅所欲言,使他感受到尊重。

7、能力展示。

目的通过对银行/公司的特色介绍,对自己在银行、证券业能力和业绩的展示,激发准客户的兴趣,从而听从你的投资建议,开户或转托管。

激发兴趣:

1、股市、基金等的发展状况(成功者的故事)。

2、各种投资比

较。

3、自己银行、公司的优势。

4、自己成功荐股/基金/外汇/保险的案例。

5、推荐投资品种(或投资建议书)。

展示时注意的要点:专业形象,资料展示,位置与肢体语言,眼神。

取信准客户方法:资料展示。

1、自己介绍与特色展示—个人简历、资格证

书、工作证书、荣誉证书等;

2、公司介绍以及网点特色;3、公司服务产品资料;

4、简报资料—相关资讯剪贴;

5、客户举例(某某客户的情况,忌提真名)。

展示资料技巧:

1、每份资料配合一段话术;

2、资料在重点处用色笔划线,并用笔指引;

3、资料位置摆在客户正前方;

4、要练习一边说话一边翻资料的熟练动作。

8、缔结协议。

A 取得口头承诺。

推定承诺法:经过展示说明后,假设客户已经同意,我们应该马上邀请准客

户来公司、银行参观,请带上身份证、股东代码卡、代理人身份证(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委托授权书、委托代办人身份证)等,并适时要求办理开户手续。

利诱法:通过手续费返还、优惠贷款、网上交易打折、大户室硬件设施、服

务的承诺、送电脑等吸引客户。

二择一法。

B 签定协议(开户)。

参观时是最佳缔结协议(开户)的时机。

9、跟踪服务。

跟踪服务关系到交易量的大小、自己的收入与发展、客户的留存、口碑、新

客户来源等方面。跟踪服务包括交易服务(软、硬件)和附加值服务(感情投资),要正确处理客户的抱怨,才有助于准客户的再拓展。

三、处理拒绝技巧

拒绝的本质:a、拒绝是一种习惯。b、拒绝可以真正了解准客户所想。c、拒绝是提升推销能力的最好机会。

1、金融营销人员要从本质上认识到拒绝,认识到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

做好心理准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拒绝,妥善安置客户情绪也会有助于增加专业形象。

学会正确处理异议。异议是指在营销过程中客户提出不同意见或关心事项,“异议代表商机”,提出异议表示客户在听你的说话,他可能希望了解更多的资讯;妥善处理客户异议可增强专业形象,并促成交易。员工要勇于面对客户提出的异议,假如没有客户的异议,也就不需要员工进行展业活动;一般新营销人员面对客户的反对意见,容易产生恐惧感;而成熟的营销人员则欢迎客户提出各种反对意见,因为反对意见代表客户有兴趣,员工有机会展现自己所长。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一方面要准备可信的答案;另一方面,要有一套处理异议的方法和技巧,使客户在保持尊严的前提下,接受营销人员的劝说。

2、处理异议方法:

(1)耐心聆听,不要打断。对于客户的异议我们应耐心倾听。如中途打断

客户的谈话,给客户的感觉是:A、客户的异议是明显的错误; B、客户的异议是微不足道的;C、营销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听客户说话。

事实上,一次好的营销面谈并不是营销人员说的太多,而是让客户多说一些,整个面谈过程中,如能让客户讲的时间占到60%---70%,而你自己说的时间占

30%--40%,那么这样的营销成功的机会就大。

(2)重复客户的异议与提问的技巧运用。听完客户的异议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对客户异议的主要观点进行重复,使自己确实了解客户关注的问题所在,便于接下来处理客户异议;通过带有提问的异议复述,要求客户给与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对比较模糊或笼统的异议,营销人员要提问使异议具体化,便于解决问题。

(3)运用 “是…..但是…...”技巧。其含义是如果客户的异议有一些道理(哪

怕是1%)也应该同意客户说的是合理的,对客户的观点予以肯定,然后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耐心解释说服。这种方法不仅表示营销人员对客户的尊重,同时可以减少异议,创造和谐的气氛。

(4)直接否定当客户的异议毫无道理时,营销人员当然不能先肯定后来否

定了。使用此方法时要多加小心,否则会带来客户敌意的危险。例如客户王小姐:“听说,你们营业部电脑经常出故障”(实际营业部电脑很少出故障)

(5)异议的防止。业务人员在接近准客户之前就估计到客户可能提出的异

议,有些双方明显都能感觉到的问题,与其让客户提出来,倒不如由业务人员自己提出来。所谓异议的防止就是由业务人员主动将异议提出来,避免有客户提出来,但业务员的事先准备好答复异议的方法和内容。

优点:A、异议由自己提出并由自己控制;B、异议由自己提出,有利于主

动,不会出现由客户提出异议后自己处于必须辩护的立场。缺点:自己可能提出本来客户不会提出的异议。

3、常见拒绝问题处理——证券投资营销举例

(1)、你能保证我赚钱吗

我不能保证,因为股市的风险性使人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承诺,如果有人向您

作出这样的承诺,您会相信吗?但是我可以承诺给您最好的服务,使您舒舒服服赚钱。

(2)、你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好处

全方位的服务:舒适的环境、最快的信息、个人信息的提醒、准确的操作建

议、经常的良性沟通…

(3)、你们能提供什么服务

自古以来利润越大风险性也越大,现在银行利息低,投资渠道又这样少,股

市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理财的方法。

(4)、股市风险太大,我不玩

自古以来利润越大风险性也越大,现在银行利息低,投资渠道又这样少,股

市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理财的方法。

(5)、我被套好几年了

很抱歉在您忙的时候打搅您,请给我五分钟时间,向您介绍一份投资计划。

那这样吧,陈总,我看出您确是很忙,那我们另外订个时间吧,您看是明天上午还是下午比较方便?

(6)、我很忙

股票投资有风险,是需要仔细考虑,您看这样吧,明天我带你到我们公司参

观参观,到股市上看看,再作决定,好吗?

(7)、让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现在虽然是熊市,也可能转机就要出现,到时候还要

办理开户等手续,很难抢得先机。何况熊市操作好的话照样能赚钱。

(8)、现在行情不好,等行情好的时候再说吧

请问你那位朋友在哪家公司,做什么的?其实,操作股票,找一位好的投资

顾问非常重要,投资顾问将提供各种服务,如信息提供等。

(9)、我有朋友在证券公司,炒股找他就行了

据我所知,期货的风险性比股票要大的多,陈总您是非常精明的人,您肯定

知道分散投资的重要性,多方投资分散风险,就好比把10个鸡蛋分放10个蓝里而不放在一个蓝里一样,您说是吧。

(10)、我有专门人负责投资

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这是一种习惯,但是,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从长远

来看选择一个好的投资顾问非常重要,各种后勤服务一定要跟上。

四、总结及感悟。

作为大众化的一种服务,证券营销历来就有,从原来的以营业部一手靠辐射

周边地区,另一手靠营业部管理层拉拢部分大客户的传统做法,开始转向主动出击,用人海战术抢占市场的营销手段。而在营销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是对产品的把握;第二,是对市场的了解和开拓;第三,与客户面对面的营销;最后,就是搞好客户关系和客户的维护。

营销的技巧,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如何与人打交道,也是

新人必须要学习的地方。做营销,来者都是客,进门三分亲。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于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沟通,沟通带来成功。营销人员在与客户沟通时,热诚表现出来的兴奋与自信能引起客户的共鸣,从而相信他说的话,乐于接受。

营销代表面对客户要不卑不亢,坚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的优点,能

给客户带来收益和价值,客户用钱买产品是等价交换。有些营销代表在潜意识觉得比客户低一等,客户购买他的产品是看得起他。这样的态度反而引起客户的怀疑。营销人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面对客户合理的特殊需求敢于打破常、先斩后奏、不要一味墨守成规,不仅要听话听音,还要通过观察客户的肢体语言,洞察客户细微的心理变化,体会客户套话后面的本质需要,分辩虚假异后面的真实企图,抓住签单成交的最佳时机。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会遇到期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如拘泥于一般的原则不会变通,往往导致销售失败。

6.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篇六

1、“双基”变成“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数学的思想:抽象、推理、模型、审美。

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分为四种:直接、间接、设计、思考。

7.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 篇七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1997年, 笔者萌生了“创新学习”研究的初步构想, 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和“四导”教学模式, 创新学习理论及其实践获得了全国教育同行广泛的关注, 国外专家也给予创新学习高度的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践”在结题的时候, 来自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台湾及内地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在全国起步早、规模大、成果丰, 在境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刘益东教授为编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教材《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来到重庆调研四天, 他说:“龚春燕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和教学体系——‘创新学习’,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 已构建起一个包括创新学习心理论、创新学习方法论、创新学习运筹论、创新学习指导论和创新学习教师论等内容较为完备的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成效显著。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好评与重视。理论创新贵在实践, 如果提出概念和理论对应于‘发明’, 则推广和应用理论则对应于‘创新’, 成功的学术研究和成功的学者也需要创新”。[1]

一、研究基本历程

(一) 准备阶段——学习科学奠基石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习科学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笔者以“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为研究的主攻方向, 探讨用何种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整理以往教学中写的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笔记、教改实验研究数据入手, 在查阅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整理出兴趣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并在教学中实施, 不断总结归纳, 写出论文《兴趣学习的思考》。随后分别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指导”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经过多年研究, 出版了《快乐的学习》和《快乐的教学》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 , 《小学生学习指导》《初中生学习指导》《高中生学习指导》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等专著。这一时期的课题研究对笔者后来的研究影响很大, 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 而且在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管理方面丰富了经验, 为确定后来的教育科研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 萌发阶段——学法指导引创新

在课题研究中, 笔者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现状, 找出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研究制定《学生学习规范量表》。该量表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种, 从学习计划、学习用具、作息习惯、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读书习惯、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作业矫正、学习活动、学习结束、应考心理等14个方面16个维度进行研究细化。量表评估分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环节, 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提高了学习质量。1997年秋天, 课题顺利结题。新研究如何开展、如何深化又成了摆在笔者和同事们面前的难题。经过半年时间的酝酿, 1998年初有了创新学习的雏形, 即“创新学习区域化推进研究方案”。为了使研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课题组成员常穿梭于实验学校, 广泛搜集素材, 经过多次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争论, 创新学习研究的体系初步才建构起来。

(三) 实施阶段——创新学习新天地

创新学习研究框架确定后, 具体实验中要做的工作更多。笔者作为课题的主持人, 每周都用三天时间到实验学校听课, 和教师交流, 解答实验中的问题。为了获得更为真切的体验, 笔者还自己上课, 探寻有效的实验方法。实验一年半之际, 为了让大家了解实验的效果, 宣传“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和“四导”教学模式, 课题组向社会开放课堂。重庆市来了近千位教师与家长, 他们真实感受到了课堂的变化和实验的初步效果, 由此自觉地加入到创新学习的研究队伍中。这也使创新学习研究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重庆巴川中学是创新学习的实验学校, 他们从学生的学习规范入手, 养成学生创新的习惯;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则把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作为实验内容, 设计出多种适合小学生的科普活动, 让广大学生动手动脑。这两所学校的实验效果都很好。这样的实验学校到1999年底, 重庆已有450多所, 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13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以及与境外研究单位或学校合作校500余所。

创新学习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培训教师, 更新观念

创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主力军是教师, 为此, 课题组对所有实验教师进行了培训, 使他们对创新学习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了基本认识。从1998年初立项以来, 课题组在重庆召开了21次大型培训会, 在全国其他省市培训了15次, 培训教师50000多人次。从1999年7月以来, 课题组先后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教师中心、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台北创新中心等教育机构联合召开了创新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12次, 美国、英国、新加坡、港澳台地区的代表及内地代表3000多人参会, 就创新学习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讨。同时, 课题组与美国查尔斯顿大学 (College of Charleston) 教育学院、北美华人教育研究会、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Newcastle University)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合作, 就中美、中英、中新教育, 尤其是在创新教学与学习领域进行广泛研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 查尔斯顿大学教育学院派出以院长带队的35名专家教师到重庆, 对重庆市400名教师学生进行为期20天的交流培训, 效果良好。

2. 调查学生, 把握实情

1998年9月, 课题组设计问卷, 并对随机选取的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前测, 通过57个问题的调查,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2001年10月-2003年1月, 创新学习课题组对重庆、新疆、广东、香港四地实验学校进行了大样本调查, 共收到有效问卷24611份。

3. 开设专课, 指导学习

课题组实验学校从实际出发, 遵循教学规律, 在初始年级实验班级开设“创新学习指导”课程。这一课程既不同于学科课程, 又不同于活动课程, 每周一节, 排进课表, 小学为20分钟的小课, 初中为40分钟, 以活动课方式授课。创新学习指导课旨在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方法, 具有独特之处。

4. 学科渗透, 构建模式

创新学习研究始终抓住课堂不放, 总结提炼出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思想和一般规律, 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与现场观摩课教学。在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给学生提供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一言堂”“满堂问”的课堂要转变为群言堂、讨论式的课堂,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 通过尝试、探索,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将旧知识与所学知识进行新组合, 形成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 为了促进广大教师观摩创新教学, 课题组还组织了学科创新教学大赛。15年来, 各级实验区、实验学校上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千余次, 在全国开展了八次创新学习的课堂大赛, 以此生动展示了创新教学的课堂。

5. 案例研究, 创新大赛

在全市实验学校及全国的实验学校中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 并发布参考题目。学生根据小课题自己动手实验, 走访多类人群, 到田间地头调研, 由此获得很多真实的体验。课题组联合重庆市教委、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科协等部门连续几年举办中小学生创新大赛, 吸引了2000多学生参加。

6. 教学软件, 转化成果

2002年8月, 笔者主持课题组开发“创新智能教学软件” (Innovative&Instruction Intelligent System, 简称“I3S”) , 目的是把创新学习多年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为广大教师教学服务,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2004年6月完成软件开发初步工作, 共生成70000多条代码和13G的资源。“I3S软件”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认为“全国电子推广项目”, 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批准为“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4年7月, 创新教学智能软件通过专家评审, 获得中国软件版权中心版权。2005年3月, 应香港教育统筹局教育交流中心的邀请, 课题组和I3S研究组赴香港, 就创新智能系统在香港的推广、创新学习课题的开展等问题与香港教育统筹局领导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二、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 创新学习的界定

从学科领域的角度来看, 创新学习是学习学与创造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是学习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在表现形式上, 创新可分为过程创新与结果创新。过程创新是指意向、途径、策略等方面的创新, 如产品生产中对程序、方法等方面的改造, 就属这类创新;结果创新是指创造出了新的知识结论、方案设计乃至产品, 其结果相对旧有的事物有创造性的突破。从主体关系上看, 创新还可以分为自我创新和超群创新。所谓自我创新就是指相对自己来说有新的突破;而超群创新指的是相对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人类, 其过程或结果都是新的。

还可以从学习的角度来解释创新, 即创新是通过新的组合, 从旧的知识中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新”可以是与别人不一样的, 也可以是自我提高, 它突出与众不同;“新的结果”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 也可以是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法等。创新学习是人们通过摄取已有知识、经验, 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索, 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使学习者的内部状态和外显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活动。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拘泥于书本, 不迷信于权威, 不依循于常规, 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实践, 独立思考, 大胆探索, 标新立异, 别出心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 不仅指新发现, 也指新发展, 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 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也是一种创新学习。这就表明创新的产生离不开继承, 继承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创新。

(二) 创新学习的理解

我们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理解和把握创新学习。在宏观层面上, 创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种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实际上体现了对“教育中的人”的整体关照。教育是一种武装人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 而不致被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 赋予他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在学校, 一切教育活动都倡导社会的理想、人生的理想、教育的理想, 应该始终高举写着“人”字的旗帜。创新学习作为教育思想,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指导学习者运用创新的学习方法去追赶时代的潮流和方向, 而不是被时代所遗弃。

在中观层面上, 创新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人们对学习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识到学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认为只要严格、精密地控制了环境就能得到满意的学习结果, 这种对学习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认知心理学吸收了信息加工理论, 看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关系, 在教学中使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结论, 但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因而在实践中也难以提高学习实效。当今心理学研究领域兴起的建构主义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超越, 它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的。其基本主张是,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由个体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解释现实的, 但由于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理解不同, 因此,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也就不同。对待学习活动这一问题, 建构主义者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选和重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 经过了学生的理解与消化, 因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创新学习可以理解为是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方法论, 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新的继承性。

从微观上说, 创新学习是一类学习方式和方法。创新学习本身没有 (也不应有) 固定的模式。但是为了实施创新学习, 我们必须把作为教育思想、方法论的创新学习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否则创新学习就成了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因此, 学生校内校外具有创新特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都可称为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 以此区别相对应的”被动学习””维持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等。

(三) 创新学习的特征

1. 目标性

目标性是一种方向的指引, 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学习者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 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这是创新学习的首要特征。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标, 创新学习的目标一定要适合自己, 不要太高, 也不要太低;学习节奏既不要太快, 也不要太慢, 以达到保持最高的学习动机和最为清楚的目标导向。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 脚踏实地地去达成目标。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 (Benjamin Bloom) 创造的目标分类学, 其本意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找到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 学习情况不同, 若都由老师来制定目标, 那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因此, 必须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 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并努力达成。

2. 质疑性

学习的过程实质是学习者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创新学习就要求学习者秉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进行学习。疑能生惑, 惑要求解, 因此, 从解答疑难中创新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主要特点。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要敢于怀疑权威、怀疑书本、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结果, 对所学习的内容能独立思考, 并能从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 探索出新的问题。学生敢问敢疑, 创新学习就有了基础。此外, 教师设疑也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 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 才有创新的潜能。当然, 能否产生疑问, 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要有质疑的习惯。敢于、善于提出问题, 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 不断地有所领悟、有所创新。生疑是学习的动因, 质疑是研究的前提, 释疑是创新的基础。

3. 选择性

选择性是创新学习的另一个特征, 包含了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等。根据学习目标有效地选择学习内容, 具有捕捉大量信息和分析贮藏信息、灵活感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并能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 这是新世纪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浩如烟海, 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就必须学会选择重点内容, 选择合适的方法。

4. 整合性

创新学习具有整合性, 要求学习者能积极与他们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整合知识。合作学习也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那种所谓的“独善其事”“万事不求人”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生活模式将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 而善于合作交流等品质也成为新一代人的行为特征。古罗马哲学家昆体良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 可以互相激励, 促进学习。”生活中的人虽然都以个体的方式存在, 但是任何单一个体的存在都必然要以群体为存在的基础和依托, 任何个人的成就都要以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肯定为前提。也即, 人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 在交往中学习, 在学习中交往;在交往中发展, 在发展中交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知识经验和技能都需要在合作中获得。在交往合作中, 学习内容作为信息, 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势等, 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人。因此, 创新学习就要培养学生能主动适应群体或团队生活, 为他人所接纳, 与人友好相处的心理品质。

5. 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 (Peter Crane) 认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动手实践就是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 而运用知识是一个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创新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论, 注重其过程性和实践性,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 学习知识。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知识越用则飞跃越快, 上升也越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常常会遇到新情况, 产生新问题, 学生越是遇到棘手的问题, 就越能促使他们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这实质上就是创新过程, 即“知识——实践——困难——创新”。

6. 发现性

从学习目标的角度看, 创新学习还包含着对问题的不断探索与自觉发现。对问题的不断探索是由已知到未知、由理解到发现的必由之路。创新学习正是通过不断探索而有所发现的学习, 或者说, 创新学习即发现学习。要理解这一点, 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发现, 即“类发现”和“个体发现”。所谓类发现是指相对于人类已有认识而言的新认识;所谓个体发现是指相对于个体已有认识而言的新认识, 这种新认识对于个体来说是真实的发现。按照类发现的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很少有“发现”的。但是,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却普遍存在着个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发现同科学家的类发现虽然在发现的内容和结果上有重要区别, 但是在过程上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就是说, 不论是类发现还是个体发现, 从心理过程上讲, 都是主体为了认识某种对象客体而对自身现有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的改造和超越, 从而形成了相对于个体而言的新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从类发现与个体发现的关系上看, 个体发现和类发现在质量上存在着一种连续性, 即只有当个体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个体发现时, 才可能形成类发现的素质。因此, 类发现能力是个体发现能力的积累和突破。在教育学意义上, 不重视个体发现能力的培养, 便从根本上否定了对人类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类发现。创新学习的发现目标, 切近地说, 即培养学生的个体发现能力;长远地说, 即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类发现素质。

(四) 创新学习的研究内容

创新学习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意识、思维和问题的培养;创新技法的学习、创新情感和人格的养成等问题。在学习中创新, 在创新中学习, 这就使得创新学习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第一, 创新学习意识和动机研究。创新学习倾向于学习和创新的研究, 而创新意识的研究是指如何培养学习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从而产生出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因此, 要让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树立创新目标,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创新激情。对创新意识的研究, 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者进行创新学习的原初动机, 从而促进创新学习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 创新学习思维方式研究。创新学习思维方式研究重点是观念的重新组织, 符合创新学习活动的求新、求异、综合、发散思维方式的养成, 以及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所产生的创新产品的研究。

第三, 创新问题创设研究。创新问题是指包括问题内容、提问方式、提问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有所创新。可以说每一个创新学习都是由问题开始的, 这就要求在进行创新学习时要敢于突破传统, 大胆进行探索, 勇于提出问题。如何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勇气, 这是创新问题创设研究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四, 创新技能、方法研究。创新技能、方法简称创新技法, 是指创造学习者收集大量成功的创造和创新实例后, 研究其获得成功的思路和过程, 经过归纳、分析、总结, 找出规律和方法以供人们学习、借鉴和仿效。创新技法就是研究人员根据创新思维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在创新学习教育中, 初学者要懂得一般的创新方法与技巧。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习者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五, 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研究。创新学习的研究不仅仅研究纯粹的智力活动, 它还需要研究其动力因素, 即创新情感的培养, 并且通过对创新情感的培养, 形成创新人格。所以创新学习研究要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动机, 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力和健康的创新情感。

(五) 操作模式

1.“四导”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核心思想是:“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疑为主轴, 动为主线。”教师变教为诱, 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 变学为悟;变传统课堂的灌输、适应为探究、发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的教案为课堂策划, 让广大学生动手、动脑, 多样化进行实践操作, 把问题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 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实现课堂安全、问题、开放、情感的价值取向, 无限趋近于创新学习课堂境界。[2]一是评价多元, 让学生有安全感;二是情感交互, 让学生有体悟感;三是师生互动, 让学生有主人感;四是开放多变, 让学生有灵活感;五是问题聚变, 让学生有高潮感;六是动手实践, 让学生有创新感。

在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思想指导下, 为了达到创新学习课堂的六个境界, 课题组构建了“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的“四导”课堂教学模式 (见图1) 。

定向导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启发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贯穿教学全过程。其具体方法包括学习本身激趣、情境激趣、直观激趣、问题激趣、引入激趣等。

设问导疑。“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有了疑问, 学习者才能积极思考, 去质疑、释疑, 在不断生疑、质疑、释疑过程中, 才有“创新”。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每节课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当然, 导疑环节中, 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实践, 在实践中生疑, 在活动中质疑。

点拨导思。“学而不思则罔”, 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 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向题, 培养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要注意有多种模式, 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有课堂高潮出现。

拓展导创。“创”, 是将旧知识新组合得出新结果的过程, “创”可以与别人不一样, 也可以是自己新的提高。“创”既可是新方法、新想法, 也可以是一道练习题的独特解法。“创”不是凭空臆造, 它是建立在知识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上。无论是技术的创, 还是知识的创, 都离不开知识的支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正确掌握和使用创新学习元素, 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模式;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思”“问”“动”“创”的结合, 重点突出“学”, 实现“学”的三个转变, 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 从学生实际出发, 真正尊重学生主体。

2. 创新学习的方法

课题学校经过实验与总结, 归纳出自主学习、问题学习、开放学习、案例学习、课题学习和网络学习等方法[3],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创新能力有实效。

自主学习法。这是创新学习的基本方法, 是指学习者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创造性的学习, 表现为自主、主动、创造三个层次。自主学习具有预期性、参与性、创新性三个基本特征, 按自学生疑、合作释疑、归纳释疑、巩固拓展四个步骤进行, 要求学习者能独立地探索、解决问题。

问题学习法。问题学习法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问题推动学习进程的学习方法。问题心理倾向性 (想提问题的欲望) 、问题构成目的性 (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要素开放性 (问题的条件、结论、思维距不确定) 是问题学习的三个特征。问题学习的一般按酝酿问题、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步骤展开。

开放学习法。开放学习法是相对于与外界隔绝开来的封闭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者的学习场所具有可变性 (动态) 、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思维过程具有发散性 (变通) 、学习结果具有探索性, 是开放学习法的特征, 开放学习涉及四个方面:开放学习目标、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方式、开放思维空间。

案例学习法。案例学习法是相对于定理、公式、语法等结论性知识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者针对具体的“案例”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具有内容非定型化、思维非定势化、结果非唯一化的特征, 按找到学习案例、找到学习同伴、营造合作环境、得到最佳对策四个步骤展开学习。

课题学习法。课题学习法以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培养学习者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实践总结等能力的学习方法。课题学习法具有学习生活化、学习多维化、学习动手化的特征, 一般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步。课题学习通常遵循营造研究氛围、选好研究课题、查阅有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法、组织课题实施、举行成果交流的程序展开。

网络学习法。网络学习是以网络环境为基础, 通过智能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完成学习的方法。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创新性四个特征, 要求学习者学会使用计算机, 学会选择学习内容, 学会网上交互。

三、成果影响

经过16年的发展, 课题组在创新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首先, 在理论研究方面, 出版了多项专著, 刊发多篇研究论文, 获得多项大奖。笔者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创新学习论纲》 (2005, 人民教育出版社)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 (2006, 北师大出版社) 等11部专著。课题组出版著述近100部、编写学生教材30多册、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 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多部著作、论文获奖, 包括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 教育部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一次, 还有20多个子课题组研究成果获得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奖等。《人民教育》从2000年3期刊发《创新学习:21世纪的学习观》后, 课题组陆续发表了近30万字的成果。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为推广创新学习研究成果, 两次发文在全市推广, 要求各区县市认真组织学习创新学习理论, 点面结合促进创新学习成果的推广。

创新学习课题研究得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副部长王湛, 时任教育部部长助理李连宁, 《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及重庆市四大班子领导的充分肯定。李连宁在重庆举行的全国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说:“创新学习研究意义重大,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创新学习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傅国亮说:“创新学习是全国教育改革领域内的一面旗帜”“创新学习从理论上解读了教育创新, 在实践上回答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顾明远、周之良、董奇、张笛梅、李燕杰、魏书生、顾泠沅、邱学华、宋乃庆等教育界的知名专家给予创新学习研究以很高的评价。顾明远说:“创新智能教学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创新智能教学倡导以生为本, 建构多元化的目标体系, 这本身就是课改核心理念的直接体现。创新智能教学通过实践证明, 它对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地深入,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周之良说:“创新学习经过大量实验,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是一项富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创新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最强音。”顾泠沅说:“龚春燕同志不仅在理论上进行研究, 而且还组织了重庆26个区县近10万学生参加的课题实验, 通过点面研究法, 先将形成的理论或创新学习模式在实验点校试用, 并深入基层学校听课, 和老师、学生座谈, 逐渐完善, 然后再在更大范围推广, 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从实践中来, 再到实践中去, 多次反复, 螺旋上升。”

其次, 在教育实践中, 创新学习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将这些成果积极推广, 在国内外广受赞誉。重庆及上海课题组的专家及教师数百次到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作专题报告或执教创新教学示范课, 推广创新学习研究成果。尤其是创新学习实验学校教师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执教的现场课, 均得到高度的评价。卞小娟、王君老师在新加坡上一节小学数学与中学语文创新学习课后, 当地专家说, 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国老师的课。

课题组也多次应邀请参加国际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例如, 2003年5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教育国际论坛上, 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阐释创新学习, 作了题为“创新学习的理论构架”的专题发言。2008年再次应邀参加爱美国纽约国际教育大会, 在创新学习的分会场上, 作了关于创新学习的报告。此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还很多, 通过这些活动, 中国创新学习研究理论及其实践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美国印地安州玻尔大学心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创造学家K.KUO博士说:“在香港, 我听了创新学习报告, 有点怀疑, 但到了重庆, 了解了学校的创新学习情况和听了老师的几节课, 才发现了创新学习的魅力所在。这样大规模的创新学习研究真了不起, 在美国是不能想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院士、国力教育心理学院教授苏启祯博士说:“假如不是孤陋寡闻, 对中国教育学者在创意教学的认识不足, 我要承认的是, 龚春燕先生的《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是笔者多年以来所读的有关创意的群书当中, 最引笔者深思的一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国际中心教育主任、教授SOERBOT博士说:“创新学习课题的开展, 将会改进教师的教学, 提高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从而对中国的素质教育作出巨大的贡献。”美国NASA科学家、查尔斯顿大学教授HAKKILA博士在研究《创新学习论》一书后写道:“龚春燕先生已经对西方教育中影响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的有利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思考了如何将之创造性的融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去……寻求新的、有利于中国教育体系和下一代教育的教育方法, 龚先生具有极大的勇气和创造性的视角, 并有了自己的理论……他以扎实的实验向世界宣布了创新学习。”

参考文献

[1]白春礼.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9:95.

[2]龚春燕.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六境界[J].人民教育, 2004 (7) .

8.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时代;教育;教师;实践

当下,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长足进步的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前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文化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文化环境,也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思想的培养,以便于加强他们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我们必须要研究在当前的经济文化环境下,高中语文的新型教育方法。

高中语文重点强调的是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国学思想,建立学生的文化观念的关键时刻。高中语文教学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观察,一个语文学习较好的人,在工作中的能力都会相对较强,人际关系也会相对较好。因而,在向大学输送人才的最后一

站——高中阶段,我们必须要站好这班岗。让学生学以致用,做一个文武全才,我们责无旁贷。

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分为文言文教育、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教育、基本字词教育。我们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充分地与语文教师互动,发表自己的想法,活跃语文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教师要充分讲解文章和字词,将基本的理念和理论传递给学生。这点对于语文教师做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去浅析课本知识,而是要将课本知识所蕴含的深意完整地传递给

学生。接下来,就是实践结合的部分,教师应当在课堂和课下询问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何认识和想法,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自己对于相关问题思考的程度。

其次,教师应当定期召开座谈会,讨论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让大家畅所欲言,提高学生对于热点的关注度,以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如此思考社会问题,担当重任。同时,教师通过座谈会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如遇不恰当的,可以及时修正。

再次,针对语文教育,教师应当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多培养学生的实践性。例如,教师在讲述《论语》时,可以让学生也试着去写简短,但寓意深厚的语句,也可以让学生去写心得。

综上所述,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语文教育一定会紧紧贴合时代前进的脚步,在世界历史文化的大洪流中,站稳脚跟。并且,通过这种结合,语文教育也可以实现为国家、为社会储备健全的新型人才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智.教育心理学[M].2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3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托福TPO6口语Task5加task6题目及参考答案下一篇:里约残奥会冠军黄敏的人生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