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

2024-09-22

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7篇)

1.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 篇一

摘 要: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共同面临的经营失败成本外化、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如何动态监管及时化解潜在风险等三个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包括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硬化和公平与效率问题。

什么是民营银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营银行,如何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是近年来全社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不同的学者在有关民营银行的一些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对这些分歧如果不能形成大致统一的看法,尤其是政策当局如果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形成正确认识的话,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就有可能走弯路。为此,本文也想就民营银行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民营银行的界定

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这是民营银行争论的首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类。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资产结构是相互作用、彼此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有什么样的产权结构,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有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就有由此决定的资产结构。对民营银行我们不能强调三者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内在联系。我认为,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者构成的统一体。对这四者的任一偏离都将是不完善的。所谓民有,就是指银行的产权属于民间投资者;所谓民治,就是指由民间投资者决定公司的治理;所谓民责,就是指民间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成败负全责;所谓民益,就是指导银行经营的利益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配。因此,我认为所谓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所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1.民营银行是金融企业,而不是一般的企业。金融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它是一个高风险的、公共性的企业。所谓高风险是因为它直接涉及金钱的借贷,而借贷的基础是信用,而信用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信用关系的中断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所谓公共性是指金融业的影响是外溢性的,会波及全社会。因此,对待金融企业要有特别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较之一般企业更严更苛刻。2.民营银行又是一般企业。把银行理解为特殊行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了银行的企业属性。企业属性就是指从事银行业务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追求的是盈利,但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3.当今世界各国都没有找到有效处理好银行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的办法。在强调“特殊性”时,容易采取银行国有的办法;在强调一般性时,又对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造。有的国家虽然坚持银行私有化的道路,但采取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又无形中将私有银行的经营约束条件软化了,变成利益上、治理上、产权上是民有,但实质上的经营成本又透过政府救助而外化给了社会,致使银行体系始终逃脱不了“周期性失败”的困扰。如美国,每隔十来年时间就要来一次银行危机。

中国的银行业走的是一条国有化的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民营化改造的呼声也随之而起。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冷静地回顾和反思各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寻求对策,真正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银行业发展大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银行发展之路。

二、中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必须认真考虑如何避免世界各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共同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三个共同的问题:

一是银行无论私有、公有,都存在一个经营失败成本外化,最终用纳税人的钱救助的问题。

在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下,对经营失败的银行最直接简单的处置办法就是破产清算,由股东、存款人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来承担破产的损失,无需动用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纳税人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既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又可以促进监管的效率,防范因政府财政性救助而引起的道德风险。然而,实际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银行业所具有的公共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银行风险极易在行业之间相互传导,产生共振,银行的倒闭会引起社会公众信心危机,进而会冲击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大多数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不会对银行倒闭坐视不管,都或明或暗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结果是银行经营失败的损失导致了政府的准财政赤字,而这些损失最终以高税率或增发货币形式落在全体纳税人的身上。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爆发的银行危机中,各国政府都无„例外地付出了昂贵的处置成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对部分国家银行危机的成本统计分析表明,银行危机爆发后重组银行的成本,包括直接由政府注入银行的资金、信贷、债券等财政成本和类似汇率补贴一类的准财政补贴,在有的国家金融危机的处置成本占到GDP的40%以上,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0%以上。如90年代初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期的匈牙利,政府推动对国有银行的集中整顿来解决银行业危机,在财政预算中为冲销银行不良贷款而单列了一块预算。据统计,1993,至1998年,匈牙利政府为重整企业和银行债务以及对银行注资,发行了3600亿福林(约合39亿美元)的20年期低息政府债券,约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仅此项产生的利息支出在1994年就占CDP的1.2%,占财政支出的3.5%。即使在以市场为基础、高度私有化的美国,银行系统几乎全属于私人所有,但大量的银行损失仍要靠预算拨款,或在财政担保下向保险基金借款来进行融资。在1981年到1991年间,美国有超过1400家储蓄机构和1300家银行破产倒闭。这次储蓄机构危机的成本在315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之间,重组信托公司(BTC)到1991年底为止收购了357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处置了其中的2280亿美元的资产,而美国政府为此支付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

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机制,对存款人的保护事实上超过任何发达国家。从90年代至今在对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中,无论采取行政关闭,还是业务托管、或是并购重组,破产金融机构的债务清偿都由国家一家承担,个人债务全额兑付,有些甚至单位债务也全额兑付,有的充其量停息延期兑付。据估算,我国为此而付出的处置成本也不少于千亿。

在我国发展民营银行一开始就要考虑如何防止其经营失败的成本外化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按权利义务对称的原则经营失败成本要由股东、债权人承担,不能转嫁给政府。事实上,这很难做到。而民营银行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经营的风险性相对突出,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即使放手让这些新生金融力量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存在部分机构要失败的问题。特别是1998年“广信破产事件”和海南发展银行被行政关闭事件,以及1998—2000年间对各地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的清理与重组,打破了我国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这些事件令社会公众对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非国有银行的预期和信心发生动摇。相比之下,国有银行不仅获得了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用以补充自有资本金,以及国家财政直接核销巨额呆坏账准备金,而且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总额达1.3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这使人们形成了国有银行“太大不宜倒”的固定预期,使全社会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国有银行转移。统计数据表明,从 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相对于国家银行体系(包括四大银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非国有银行在我国新增贷款中所占的比例不升反降,说明非国有银行部门的发展不是加快了,而是放慢了。而且金融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存款就会向大银行搬家,民营银行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对维系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不利。

因此,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科学构筑隔离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有效防止金融机构失败风险外化和扩大,降低全局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维系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和解决公众信心问题,为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银行业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可能引起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用公有制解决了公平性问题,却无法获得满意的效率;用私有制解决了效率问题但可能由此引发垄断而影响公平。

为了避免国有银行的低效和风险,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对国有银行及其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私有化改造,放松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但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必然会出现大量资金向少数几个金融集团集中的倾向,结果是银行业从国家垄断变为私人寡头的垄断。这种垄断破坏了在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大金融集团拥有操纵市场价格、控制市场信心的能力,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处于高度的不对称状态。中小银行在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无疑会处于劣势,金融市场失灵使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状态。

上个世纪80年代土耳其金融改革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由少数银行所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市场进入门坎的解除,若是新银行规模与数量不足以挑战既有银行的市场地位,则对整体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在金融改革之前,土耳其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在金融业的改革之后,银行业的集中度虽有所下降,但银行市场被改革前已有的主要银行,包括国有银行和少数具有垄断性市场势力的民营银行所垄断的格局事实上并未得到改变。国有银行,尽管经营和管理效率并不高,却仍然占居国内银行业市场的主导地位甚至垄断性地位;那些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私营银行,同样相当程度上以其同政府的特殊关系来确保其市场地位,结果整个土耳其的银行业呈现为非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对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外资或当地的新进入者进入土耳其银行业市场后,并未明显使当地的银行市场竞争加剧、效率提高,原因就在于当地的原有大银行规模巨大,某种程度上获得政府的支持或至少没有来自于政府的有效抑制;同时,垄断者之间利用垄断地位互相协调市场价格却并未受到制裁,使主要银行获取了高额利润;新进入者的规模不足,导致新进入者难以与原有的银行进行有效的竞争。而土耳其中央银行对于问题银行,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私有银行,从来都只是采取政府资金支持而非清理整顿甚至让其倒闭退出的方法。正是由于土耳其银行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和不彻底的金融改革,使得九十年代末的最新„轮改革在仅仅推行了数年便遭受到银行危机的沉重打击。

伴随银行自由化、民营化而来的风险与激励扭曲问题,将使因提升竞争产生的整体效率变得不确定。由于国家管制放松,银行业进入壁垒的消除,导致银行特许价值(Fran· chise Value)下降,在不完备的监管框架和隐含或明确的担保制度下,银行民营化极易造成道德风险。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将驱使银行经营者更倾向于短期的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而且银行受少数大企业集团的控制产生大量的关联贷款,风险高度集中。很多国家在银行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和赋予银行自主权的同时却没有采取措施控制这些相反的激励,这一点成为金融自由化后发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如20世纪70年代和肋年代初,以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为代表,几乎所有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因为“过度借贷综合症”陷人了债务危机的泥潭。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研究显示,金融业的开放和解除管制是一个值得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任何开放在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都存在制造银行危机的风险,因此如何在开放进程上采取较佳的顺序和完善配套制度的安排,无疑是所有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必须严肃思考的课题。在我国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要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完善市场结构,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垄断、促进有序竞争,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同时必须强调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强化市场纪律,建立银行民营化所必需的监管框架,有效控制其过度冒险行为,实施审慎监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是银行业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动态监管,及时化解潜在风险的问题。

金融监管的第一目标是维护存款人利益,而危及存款人利益的唯一因素就是银行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只有控制住这些风险,金融监管的目标才能实现。金融风险发现得越早,处置得越及时,金融机构遭受的损失越少,风险处理成本越低。但银行风险的积累是由宏观微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风险识别的困难制约了监管者控制银行承担过度风险的能力。国际经验表明,金融监管者在控制状况已恶化的问题银行的风险方面很成功,但在处理表面上健康的银行方面,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当这些银行偿付能力充足,所从事的风险投资仍有利可图时,监管者对这些银行的风险行为很难控制。从可接受的风险收益比例、创新和其它合适的行为中识别出风险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扩张,银行的风险往往被掩盖。在危机发生之前,银行中的问题往往不能充分显露出来,象资本金充足率、坏帐比例等重要指标,并不会在危机发生前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正常变动。随着经济增长的减缓甚至衰退,银行中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及致倒闭并危害其他银行。特别是在经济出现泡沫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中的泡沫随之膨胀并在经济形势逆转时迅速破灭,其所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个别银行的倒闭,而是整个银行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危机。

美国80年代早期曾因现场监管的削弱,对金融机构的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发现了的,又因资金不足、措施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置,因而付出了失败机构增加,处置成本加大的代价。如在处置储贷机构危机时,美国联邦储贷保险公司允许大量实际已经破产的储贷机构长期维持经营,指望它们有机会降低风险、纠正不足,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使处置成本从1982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80年代末的3150亿美元。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提前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风险都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及时处置方面,很多时候受资金、政策及其它方面的制约而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已相当严重的问题久拖难决。对此,极有必要完善风险处置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及时处置风险创造条件。否则,金融风险愈积愈大,处置成本会愈来愈高。

三、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银行热给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我国虽未有明确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办金融,但事实上,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许多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是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民间资本。因此,民间银行在我国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已经存在,如何让其健康发展、扩大功能作用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曲折历程,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民营银行的发展道路。

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在全民办公司、层层办金融的热潮中,出现了大批的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和信托公司,如城市信用社鼎盛时期多达5000余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一大批基层金融机构多数出现了严重的经营风险问题,甚至演变成支付危机,国家不得不下大力气进行治理整顿,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广东曾关闭了2000多家基层金融机构,政府被迫拿出380多亿元用以兑付信托公司和所属证券部、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遗留下的“窟窿”。

这些金融机构为什么失败呢?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没有对金融机构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把它看成是融资实体,没有将它看成是“自私的营利”主体。相当一批金融机构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变成了违规经营的载体。例如出资人与经营者没有分开,许多信用社变成家族式机构,把信用社当作圈钱的机构,高息揽存、违规拆借,大量的贷款变成呆账、坏账。以海南为例。从1988年至1997年,海南共有 34家城市信用社、近10家信托公司。这些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都是以支持建设海南特区为名建立起来的。由于批准时就是基于“多个机构多个融资渠道”的指导思想,而没有在监管上按照以风险为核心,将其视同求利机构进行严格监管,因此这些机构都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把大量贷款投入到自己的关联公司或股东企业,连本带利长期不还,而是反复借新还旧。资产质量差,债权债务关系混乱,是这些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1997年,由于海南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金融机构全面陷入困境。1997年5月受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携款潜逃案件的影响,该社储户产生恐慌心理而挤兑存款。继而琼山金海城市信用社由于股东大量贷款不还引起支付危机,随后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引发海南省城市信用社较大面积的支付危机,人民银行被迫进行清理整顿。在清理整顿中,由信托公司组建而成的海南发展银行,又由于组建不久陷入经营困难,人民银行即使提供了近四十亿元再贷款也不能维持其清偿支付能力,市民突击挤提储蓄的恐慌风潮日益扩大,最后甚至到了每个储户一天只能取到100元现钞的地步,最后在1998年6月海南发展银行也被迫关闭。海南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民间资本介入银行,它就是为了赚钱。这个动机是我们立法的基础,更是我们监管的基础,切莫为了融资和效率的需要去鼓励民营银行。

二是既然民间资本办银行是为了盈利,就要围绕这个动机去明确产权、明确责任。而我们的金融机构都恰恰违背了这一条,导致大家都是银行的主人,却没有人对银行的失败承担责任。这中间涉及产权问题。而产权问题的核心本质是权、责、利的严格对称和内在

统一。中外金融机构之所以大面积经营失败,关键在于失败的成本可以外化给社会,金融机构相当于软预算约束,因此经营不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就成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向民间资本放开金融领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有关制度的配套性改革是必要的。

一是谨防政府过多的干预。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这是民间金融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必要条件,也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保证民营金融机构能顶住部分政府部门的强制干预,为它们创造一个宽松的金融环境,是首要的难题。

二是要在完善法律基础上,按市场化原则,严格依法准人与退出。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会真正优胜劣汰,才能堵住其向社会转移失败风险的渠道,硬化预算约束,才能迫使民营银行选择高素质的经营者,并且努力审慎经营。同时可以改变央行监管的被动局面,降低监管成本与风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是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金融稳定机制,及时对出现严重问题、破产或濒于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置。同时要转变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路,从千方百计不惜成本防止金融机构破产转向允许破产,隔离破产事件,控制破产事件的影响扩大。即按市场原则处置金融风险,通过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和控制单个金融机构破产的外在影响来实现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尊重市场纪律的目的。

四、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问题。

我国银行体制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改革后,虽然形成了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所掌握,按照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竞争力指标(IMD)来衡量,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仍然是所有产业部门中最低的部门之一。上述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银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政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引入体制外竞争,用外部压力推动国有银行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和优化,遵循的是增量改革的思路。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模式的成效并不明显,虽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却无法担当金融改革的大任。国有银行垄断下的低效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系统内积聚的风险越来越大。而且由于面临制度上的歧视和经营网点少的限制,民营银行在存款市场和结算市场上相对于国有银行的绝对垄断地位而言注定竞争力不足,会重复走上低效运作的老路。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除了要适当进行新建民营银行的增量改革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存量改革”上多下功夫,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彻底改造,推行银政分开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化改革。要把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与民营资本的进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银行所有权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让民营资本在股份制银行中占有相当比重,最终实现国有银行业的民营化。

二是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硬化的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有隐性和显性。无论哪种,都存在道德风险加剧、市场约束软化的问题。尤其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其弊端大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覆盖面广,不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大而不倒”享受政府对其存款的隐性担保,其他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人也无存款损失之虞。这种制度的弊端是:一是在个别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返还存款准备金或者提供再贷款以增加银行额外的支付手段。这部分额外的货币投放事前并未打人货币投放计划之中,因而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积累,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施。二是随机性大。事先没有规则,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股东、债权人、债务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各自到底应履行何种职责、承担何种义务不明隙。问题出现后,到底如何解决取决于各方的博奕能力,因此时间长,结果难以预期。三是极易引发道德风险。银行往往会热衷于短期投机甚至恶意经营,造成资源的错配,最后将风险转嫁给政府了事。同时激励了存款人只关心利率高低,不问金融机构信誉好坏,听任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救助能力也有限度,不可能对所有危机银行都进行援助,是否援助取决于中央银行关于银行支付力的判断和稳定金融的考虑,通常会对陷入困境的大银行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救助,而中小银行受保护程度会降低,影响社会公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

在民营银行发展的起步阶段,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存款保险制度,使之在更规范、有效和及时地处置出现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更规范和公平地对存款人实施保护和保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强化市场规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行为约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要坚持这样几条原则:(1)要从隐性变为显性;(2)要按照商业化原则由各金融机构出资;(3)要实行限额保险;(4)对各金融机构的救助成本要在各受益金融机构之间分摊。

三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民营银行的发展可能解决了效率问题,而可能引发公平性问题。为防止此类问题产生,对民营银行的股东贷款、关联贷款要有严格限制。要制定有关公平信贷方面的法律,保障同等信贷权利的落实。

2.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 篇二

一、网络银行的一般概念

何为网络银行 (Internet Banking) ?简单地说, 网络银行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银行。它依附于互联网技术, 是一种并非实体形式的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网络银行的定义也随着它所提供的服务多样性的增加, 而不断翻新。

这种没有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的银行存在形式, 使得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轻松地网罗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业务对象。用指尖的操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便捷的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但节约了成本, 也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故此, 网络银行成为银行业在本世纪进行角力的新的战场。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状况及特点

1.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业务功能方面, 从国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网银所提供的服务, 可以看出其功能大体一致, 缺乏差异性。

在市场状况方面,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有了重大发展。伴随着国有、外资银行网络业务的相继推出, 网络银行数量快速增长, 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市场份额看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优势突出。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数据库www.askci.com

根据图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网银交易的规模已达549.5万亿元, 同比增长49.0%, 至201年, 这一数据达到了701.1万亿元, 同比增长35.9%, 其中企业网银做出的贡献超过总体份额的80%。但是在增长速度方面, 个人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获得迅速增长, 超过了企业网银规模的增长幅度。

资料来源:综合银行财报和银行访谈, 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及预估数据2012.7i Research inc.www.research.com.cn

就整体网上银行交易结构而言, 2006年个人网银交易规模比重占4.9%, 2010年, 该比重增长了12.1个百分点, 达到17.0%, 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 该交易额将达到18.5%。总体说来, 企业网银是网银交易的最重要部分。2010年, 企业网银占网上交易规模的83.0%。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各类生活缴费服务逐步实现了网络化, 个人网络银行的增速或超过企业网络银行, 造成了个人网银的交易规模所占总交易规模比重将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并且该趋势将继续保持。

2. 我国网络银行使用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大约从1998年开始陆续接触网络银行提供的个人网银服务。有关数据表明, 在1998-2011这21年间, 我国的个人网银用户人数在不断增加, 在2006年间, 这一人数大幅增加, 所占比例较前一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 近乎翻了一番。截至2009年底, 首次使用网银的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达到12.9%。此后该比例开始下降, 这说明在2010年前, 有大量的居民开始使用网络银行, 网银业务对居民生活的渗透速度较快。但是在2011年, 首次使用网银的用户所占比例大幅下降, 由2010年的11.9%下降到7.5%。这说明存在一定因素, 对网银的推广造成了冲击。

根据图3分析, 可知大部分的个人网银用户使用网银的频率都较高, 其中41.6%的用户每月使用1~4次, 39.9%的用户每周使用一次或一次以上。每年使用3次以下的网银客户所占比例仅为5.3%。这说明, 网银在已有客户群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 这也就意味着, 网银为客户提供的业务是有效的, 并不是一种摆设, 而是能为客户提供便捷实用服务的银行业务形式。

从有关数据来看, 大约有13.3%的客户使用网银的次数占其办理的全部银行业务的80%。有超过半数的个人网银用户使用网银提供的服务办理其过半的银行业务。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 平均44.2%的个人银行业务是通过网上银行办理的。这一数值说明网上银行能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 使得客户愿意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

根据图4分析, 个人用户在选择网络银行时, 看重的因素中, 排名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网银的安全性能、根据原有的开户行而定和服务水平及态度。从2006年到2007年, 个人用户在选择网上银行时, 对网银的要求更为严格, 最大的变化是更多的用户注重网银的安全性能, 从原来的15.7%上升到51.3%, 是个人用户选择网银是的首要标准。通过各要素比重的增加, 能看出个人用户在选择网络银行时更加慎重。在企业用户方面, 2006年, 企业在选择网上银行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是根据原有开户行而定、网银的功能、网银的安全性能。2007年, 这三个因素变为根据原有的开户行而定、网银的安全性能和银行的知名度。过半数的企业在选择网络银行时, 基本是根据其原有的开户银行而确定的, 相较于2006年, 2007年企业选择网络银行时更加注重网络的安全性能。而相较于个人用户对网络银行的选择, 企业对网络银行的各项要素都更加的看重, 对于网银的安全性能更加的看重, 网银的功能、服务水平及态度、银行的知名度等因素也受到企业客户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用户在选择网上银行的时候, 可能比个人用户考虑得更为周全, 要求也更高, 态度也更加谨慎。

数据来源:2011-2012中国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刘成娟, 程杨阳.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06期

3.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

前世之事, 后事之师。西方国家的各种发展经验, 可以为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我国网银虽出现晚, 但更像是西方国家网银发展之路的微缩, 其大体过程是类似的。当然, 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启迪我们, 事物各有矛盾, 各具特色, 我国网络银行, 自有自身的特点, 这是在国外网银发展过程中不曾体现的。其一, 我国网银的业务功能单一, 不存在纯虚拟银行。即以前的银行有什么业务, 网络银行就有什么业务。并未做到推陈出新。故为传统所制约, 未能有新的突破。其二, 网站缺乏独立性, 部分网络银行在发展初期受到技术约束, 无法建立自己的专门网站, 而是将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 未使用银行专有的域名和网站, 这使得用户在使用时, 不能很好地判断该网页是否是网络银行的官方网站, 形成了安全隐患。其三, 早期的网络银行处于一般网站的动态交互式咨询检索阶段, 随着我国银行业务方式的演变, 迅速转变为具备在线业务信息查询功能的专门银行网站。并且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其四, 以跳跃方式完成发展。相较于外国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成为网络银行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我国的商业银行几乎跳过了内部网络电子银行的发展阶段, 直接从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进入了网络银行发展阶段。

三、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网络安全和技术风险方面的问题。

由于网络银行是通过互联网存在的电子形式的金融产品和信息, 网络安全就成为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体系结构安全方面, 探究内部风险的来源, 首当其冲的因素是人。相对于外部人员而言, 银行的工作人员极易为巨大利益驱动, 造成银行安全问题。另外, 由软件公司承担系统开发和维护任务, 增加了能够接触到机密的人员, 这样就不能充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病毒和黑客入侵, 是网络银行主要的外部安全风险。非法侵入者通过盗用或改变加密交易资料, 挪用篡改账户资金, 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在应用系统安全方面, 一个安全的应用系统, 应该是一个网络安全的系统, 是一个服务器安全的系统, 也是一个主机安全的系统。数据库安全要求突发事件发生时, 必须具备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紧急处理措施。目前我国对银行局域网建设和网络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愈加重视, 网银系统安全较之先前, 有了十分明显的改观。但是, 银行应用系统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安全隐患给网络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在数据传输安全方面, 我国网银客户端的安全设置主要存在的隐患, 一是恶意程序可以采用暴力方式获取某个账户的密码;二是传统输入空间不能保证安全性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字符很容易被恶意程序捕获。如果用户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公共计算终端处理网银业务, 就更容易发生以上状况, 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甚至造成用户的损失。很明显, 现实条件的约束使得银行并不能保用户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网络银行的服务。

2. 法律方面的问题。

我国网银在法律和制度规范方面与其他国的差距仍是不可忽视的。如:对账号、邮箱、电话等客户个人信息缺乏保护, 易被大范围泄露;相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 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滞后性, 如缺少针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的法律法规, 对用户来说, 这是一笔数量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银行来说也阻碍了其成长壮大的道路。此外网上欺诈所导致的网络银行事故, 由于责任界定不明确, 极易出现用户和银行间的“扯皮”现象。CA中心尚未出台相应准入规则, 亦无法促进该法的贯彻实施。立法缺失使监管部门无法可据, 为经济纠纷的解决带来更大困难。

3. 监管存在的问题。

(1) 网上银行监管意识滞后, 监管思路和理念有待转变。银行监管方面, 尚未能以充分长远的眼光对其进行调控和干预, 计划性和强制性强, 事后调节占多数。网络银行的出现, 消弭了地域的分别, 模糊了行业的划分, 代之以综合化的形式出现。前网络银行时代的“机构监管”已不能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银行时代的“功能性监管”呼之欲出。同时, 传统金融市场准入按区域和行业进行严格划分和审查的监管政策, 不再适用于网络环境下金融业务迅速普及的特征。另外, 互联网的无国界化降低了主权国家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监督的单一性和有效性。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各国间合作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共同考虑的问题。 (2) 监管实效有待提高, 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对网银的监管缺陷又可归结为日常监管方面、市场准入方面、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日常监管不足表现在规章制度建设不足, 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足, 日常培训缺乏;很多时候, 监管一词只是应付了事, 规章制度也仅仅是一纸空文。监管人员将培训当作一种应付。有时监管人员的独立性不能达到要求, 还容易出现讲人情, 走关系等现象, 这都使得监管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 有的网银业务没有通过央行的批准就进入市场运营, 这也是眼下我国网银存在的一大缺陷。再或者, 人民银行批准了, 但银行方面却不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安全评估, 形成完整详实的报告。所以其监督管理的结果也就不甚理想同时, 网络银行在战略层面、信誉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少有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行动。

4. 信用机制和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

(1) 信用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银行交易中, 失信行为十分常见, 这种信用状况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的缺陷使得银行的信用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从银行角度,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存在很多缺陷, 不能很好地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工作。因而也无法合理整合信用额度, 更好地开发客户资源。而作为通过互联网进行银行业务服务的网络银行, 由于其充分开放的特性, 使得其对交易客户的信用评价更为不便。而且银行通常将客户数量与员工的业绩挂钩, 这也使得银行从业人员盲目地扩展业务对象而不是对业务对象进行一定的筛选, 以确保客户的信用水平。因此信用问题给银行造成的风险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 (2) 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网络银行只有吸引足够数量的客户, 具备一定用户规模, 才有可能凝聚价值, 我国网络银行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在消费市场中, 客户对网银是否信任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货币的交易缺乏安全感, 不愿意选择通过网上银行来进行银行业务的操作。加之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缺位, 我国网络银行未来的道路就面临更多的障碍。再者有相当一部分的银行客户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银的发展。

四、我国网络银行未来可考虑的发展策略

1. 设立专门监管部门, 建立制度框架。

建立专门监管部门可以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针对内部监管, 要做好对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的监督, 进行日常的系统维护以确保网络银行的安全状态。检验每一笔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对于外部的监管, 应由独立第三方来执行。通过充分考虑网络银行的特点, 使监管工作更具效率和针对性, 强化监督力度。避免监管部门因思路不相同, 造成其对市场的规范和风险的判断不一致。针对网络银行的不同特点制定规则, 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 建立起全面高效的监管体系

2. 完善网上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和安全体系建设。

网络交易中, 能否确认交易对象的合法性, 能否防止信息篡改和泄露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网络市场准入条件应考虑技术条件是否成熟, 是否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形成良好的网络银行市场环境, 在市场准入审批时, 应该采用严制度, 宽标准;加强风险防范, 放宽业务审批条件, 严跨境业务;宽国内业务的标准。同时对于现在已开通网络银行服务的企业, 应对其网上银行的安全体系进行完善。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 设置Firewall, 加强监控此外,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也有重要作用。

3.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金融监管办法。

一方面, 要弥补现有法律的漏洞, 从民事和刑事两方面, 对现有法律的某些部分修改和完善, 使其适用网络银行发展的实践。让普通民众感觉到, 即使在进行网银操作时出现问题, 也能通过正当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而更加放心地使用网银。针对银行提出的某些霸王条款, 通过立法的途径加以规范限制。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要体现立法的前瞻性, 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考虑到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可能发生的情况, 将眼光放得更长远, 着眼于更广泛的领域, 对网络银行监管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定。

4. 完善网上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没有公开的资信, 就没有明确的信用, 网络市场信息也应有及时有效的披露。消费者只有在充分了解银行的运作情况后, 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投资、消费选择, 这样能大大降低银行与银行客户和投资者之间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也能降低银行因客户不了解情况而对客户做出有隐瞒的业务推销。良好的信息披露能使网银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促成网络银行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运营, 因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当然, 对于银行披露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需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监督检验, 以保证信息披露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一种形式。

五、结论

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数据显示, 2010年, 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 用户人数一年内增长9319万人, 年增长33.1%;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类应用用户全年增长分别达到45.8%和48.2%。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络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开发金融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并且逐渐成为网络经济中的准市场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结算基础。

3.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 篇三

银登中心的成立

银登中心的成立,是监管部门落实国务院“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具体举措;是契合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化、阳光化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推动金融创新的需要。银登中心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中主要承担着三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实现信贷资产流转的集中登记。2015年7月1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108号),明确所有信贷资产及其对应受益权的转让都必须在银登中心进行集中登记。银登中心通过配发全市场统一的资产代码,为流转交易提供公允的记载,也为二级市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致力盘活存量信贷资产。银登中心作为监管和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严格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充分了解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促进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建设,在盘活信贷存量资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统计监测。银监会2015年108号文和2016年82号文中明确提出,信贷资产登记中心严格履行日常监测和统计职责,服务于银监会的非现场监管要求,定期提交登记情况报告。为此,银登中心构建了信贷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并为监管部门安装了统计监测终端。通过定期向监管部门推送监管报表,帮助其及时了解和掌握信贷资产交易流转最新动态。

银登中心的主要工作

为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银登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平台金融基础设施的职能,在制度建设、系统开发、市场监测、业务开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强化制度建设

银登中心建立了信贷资产流转试点的基本交易制度,并组织签订了信贷资产流转的“主协议”,为信贷资产流转工作稳步开展提供了保障。为落实银监会108号文和82号文的相关政策要求,银登中心在2015年7月和2016年6月相继出台了《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规则》、《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规则(试行)》、《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信息披露细则(试行)》,以及《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操作规程》,涵盖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信息披露、市场监测与报告等各个环节,确保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极大地增强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

(二)完善系统支持

银登中心开发建设了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逐步形成了包含集中登记系统、资产流转平台和统计监测系统的综合系统架构。其中,集中登记系统用于对流转标的及其基础资产要素信息、市场参与者账务变动情况进行记载;资产流转平台支持协议转让和挂牌转让两种流转方式,可帮助市场成员寻找交易对手与优质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基于集中登记系统和资产流转平台的业务数据,全面、及时地为监管部门提供多维度的明细数据、统计信息和相关分析报告。业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为银登中心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持与技术保障。

(三)推动业务创新

银监会82号文出台后,银登中心相应提出以不良资产收益权为基础资产的结构化信贷资产流转业务,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自2016年下半年起,银登中心试点开展了银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9月6日,江苏银行首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顺利落地,为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开辟了新的途径,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的好评。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2016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中指出对于信用风险,当前支持多种方式化解不良。通过信贷资产流转、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等方式减少增量,通过信贷资产流转平台批量转让不良贷款,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他还特别提到江苏银行通过银登中心开展了首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认为是很好的尝试。

(四)着力市场开拓

我国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成员还需要不断培育,业务还有待开拓和创新。为此,银登中心先后组织了多期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培训交流会,并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传达监管要求,了解市场诉求,与市场机构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培育,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银登中心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9月末,在银登中心开立的信贷资产登记账户已达576户,其中国有商业银行5户,政策性银行2户,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76户,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196户。

银登中心的未来规划

未来银登中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交易系统、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为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服务。

(一)推动服务创新,引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一是推出更丰富多样的交易模式。在已有的交易模式外,将根据市场成员需求,逐步推出新的交易模式。二是探索建立做市商机制。引导一些市场上成熟、有经验的金融机构主动在市场上为信贷资产提供报价,逐步建立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三是研究建立资产评级和估值体系。为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扩大投资者范围,银登中心正在研究适时建立信贷资产的信用评级机制、估值体系等,提高信贷资产风险定价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度。四是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包括评级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等,由市场成员在创设产品或交易时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和组合,增强市场规范化和灵活度。

(二)推动系统创新,为市场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系统支持

一是构建新一代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在新系统中,可以支持客户更为灵活地构建基础资产包、设计结构化产品、满足不同投资人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提供DVP结算功能,进一步提高结算效率,保障交易双方的资金和资产安全。三是交易系统功能进一步升级,引入双边报价机制、交易撮合功能等。

(三)推动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融资需求

一是推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范化与阳光化。目前,非标准化债权市场规模越做越大,有的还脱离了监管视野,隐藏着巨大金融风险,中心平台将致力于这类非标资产发行、交易过程的规范化,并将这类金融资产重新纳回监管视野之内,成为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的金融工具。二是继续推动银行业不良资产流转方式的创新。2016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上,在谈到城商行的风险处置时,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向,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研究扩大不良资产受让主体,推进不良贷款批量化处置,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果。银登中心将继续稳步推进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工作,为商业银行探索一条方便高效、依法合规的不良资产处置新渠道。

作者单位: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登记部

4.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自查报告范文 篇四

市委组织部:

为了进一步促进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着力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全市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中组部、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规定为指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我县2010年以来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情况

广灵县委共有基层党组织449个。基层党工委17个,其中乡镇党委9个、县直机关党工委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委1个;党总支17个,其中农村党总支2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总支12个,企业党总支3个;党支部415个,其中农村支部180个,机关事业单位支部154个,企业支部81个。全县共有党员9840名,其中:农民4939名,占50.2%; 1 妇女1649名,占16.8%;35岁以下1648名,占16.7%;大专以上2819名,占28.6%,高中1989名,占20.2%,初中及以下5032名,占51.2%。

2010年以来,全县共发展党员419名,其中,农村企业生产一线的共345名,占发展总数的82.4%。新发展党员全部是高中以上学历,且年龄都在35岁以下。新发展的党员在其村及其单位,都是政治思想素质较好、学历较高、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同志。

二、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做法

1、措施上强化“两个管理”。一是实行责任管理。明确了基层党委、总支、支部主要负责人为党员发展工作“第一责任人”,配齐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制定计划,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二是实行目标管理。我们通过开展调查,对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认真分析,深入了解,发现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发展党员工作目标,即:突出在工作一线,35岁以下的优秀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这一重点,紧扣这一工作思路开展党员发展工作,使党员队伍年龄、文 2 化结构各方面逐步趋向合理,党员发展工作呈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一线化的特点。

2、方法上坚持“三个打破”。一是打破“坐等上门”的思维定式。切实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改变一些基层党组织坐等入党积极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采取会议、培训等形式,帮助基层党员、干部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都能自觉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培养教育工作做在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打破“单兵作战”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推优培养作用,及时把优秀分子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同时,建立党群组织联系制度,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共同分析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抓总、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打破“单一审查”的传统形式。实行两级审查制度,基层党委 3 根据支部报送的培养考察材料,审查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政审材料、转正申请和思想汇报等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审查合格后,支部方可开会表决;基层党委在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之后,把拟讨论吸收为预备党员的材料呈报组织部预审。

3、制度上做到“四个严把”。一是严把“入口关”。即:把好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关、发展对象确定关、预备党员接收关和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关。本人不提出入党申请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培训不合格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到一年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发展,入党手续不全、材料不齐的不发展,杜绝不成熟对象进入党员队伍的现象。二是严把“考察关”。通过交流谈心、外调政审等方式,全面考察和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入党动机,社会关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能否严守党的纪律等情况,形成综合政审材料,避免把不合格人选纳入发展党 4 员的对象。三是严把“民主关”。发展党员工作中,根据相关要求,召开总支、支委会议集体研究问题,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表决。每个会议都记录完整,会议流程都合乎规定。四是严把“透明关”。严格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前,支部都按规定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支部通过的决议能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的审批结果,也及时在支部大会上宣布。

4、教育上实行“五个培养”。一是理论培养。认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组织部、党委举办的理论培训班,进行系统的教育;把党日活动作为培训的重要载体,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同时,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开展自我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二是联系培养。建立了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责任制,定期与培养对象进行谈心交心,掌握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推优培养。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开展培养和推优工作,结合群团组织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为党组织提供入党积极分子来 5 源。四是帮带培养。充分发挥支部中的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传授业务技能,帮助他们成为行家里手;生活中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影响他们形成良好品格。五是实践培养。坚持“先上岗、后入党”的培养机制,根据每个积极分子的特点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如让他们参与单位分配的重点工作,投身困难帮扶等社会工作,让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强党性修养。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意见

总结2010年以来发展党员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个别农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表现在思想上认为发展党员工作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是“软任务”、“虚指标”,发展也可,不发展也行,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虽然进行了多次检查,但仍存在着“检查时重要、检查完不要”的现象;在行动上则不注重调查研究、没有预先定计划,具体工作指导不力,致使个别农村党支部长期处于没有发展党员状态。

2、少数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 6 着标准不高,把关不严等问题。如:对发展的新党员,有的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把“完成任务能听话,不出难题能守法”的好公民、好同志作为入党标准;有的搞论资排辈;有的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了政治素质;还有的盲目追求发展数量,忽视质量等,使发展的新党员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3、大批农村青年外流,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日益广泛,由于部分优秀青年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不少村党支部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三个一批”的渠道外流走了,即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亲靠友跟出去一批,留下的多是素质较差,缺乏“打拼”精神的青年。

4、发展党员业务操作不够熟悉,发展程序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培养时间过短、培养联系人缺乏跟踪考察、发展材料不全和程序紊 7 乱等现象,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今后,我们将努力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发展党员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来。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三要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特此汇报

中共广灵县委组织部

5.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 篇五

目录

一.造纸机械的发展前景优秀

二.造纸机械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的进入必然会导致文化产品的发展,以纸质书籍为重要代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内对纸和纸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造纸机械生产行业再度成为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热点。

一.的发展前景优秀

随着国内教育成本的不断加大投入,国人的受教育水平也在迅速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大了民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而书籍、杂质、报刊等纸质载体无疑是文化知识、信息传媒的最好选择之一。需求拉动生产,纸质载体的需求不断扩大自然就等于是对纸的需求扩大,所以造纸机械的市场需求量自然会随之增长。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造纸机械近几年的行业年总产量一直在10万吨~15万吨之间徘徊,相对于有关专家预测的国难日每年平均有30万吨的总产值接近200亿元的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这是远远不及的。因此,国内造纸机械企业如何扩大市场,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当前众多造纸机械企业的难题。

相信随着人口的教育水平的上升,国民素质整体有了大幅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对接受信息、了解信息和渴求知识的精神需求增加,而结束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则会促使这种需求不断扩大。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活到老,学到老”之类终身制学习的话语,从中不难看出一个“终身学习型”社会正初具基础。由此可知,纸类文化载体的市场需求后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对于造纸机械而言,产品的需求就意味着生产设备的需求。

二.造纸机械发展趋势

不过良好的市场前景并不意味每一个造纸机械生产厂家都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为在各行各业都存在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如果固步自封,那么必然会被整个行业和市场所抛弃。因此,看清造纸机械的发展趋势,赶超造纸机械行业发展那潮流是现在造纸机械厂家的当务之急。

大型化、现代化是造纸机械的一个发展大趋势。大型化就意味着造纸机械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现代化不仅仅是指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意义远不仅于此,现代化意味着造纸机械的发展要贴合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在高效、可靠的同时,环保、人机和谐才是现代化的趋势所在。

版权所有淄博鼎顺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6.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 篇六

一、**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牛、羊、猪、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肉、蛋产量年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7万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一。200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2万头,出栏9.5万头;猪存栏50万头,出栏65万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50万只;鸡存栏362万只,出栏410万只,肉类总产7.6万吨,蛋类总产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

在畜牧业生产上,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饲养量大。全县25.3万户农民,牛、猪、羊年出存栏达198万头,户均7.8头;鸡年出存栏量730万只,户均29只。二是区域性强。全县初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四大养殖区,即以太清、城郊、观堂、王皮溜等乡镇为主的养牛区域;以枣集、贾滩、穆店等乡镇为主的养羊区域;以郑集、高集、城郊、唐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猪区域;以马铺、张店、城郊、任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禽区域。三是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突出地方特色,依托皮革加工、肉食加工、尾毛加工、饲料加工等畜牧相关企业,拉长了畜牧业生产链条,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它养殖竞相发展的特色格局。四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养牛专业户45户,养猪专业户146户,养鸡专业户194户,养羊专业户34户,涌现出了像枣集养波尔山羊、涡北五门养猪、马铺三路口养鸡等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畜禽饲养量逐年递增。五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使其转化增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六是对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一部分“能人”已经靠发展养殖致了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养殖业已从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我县农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00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乡镇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有的即使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很好地落实;二是资金缺乏,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及时对困难户进行扶持,总爱“结富亲”,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三是治安条件差,牲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缺乏安全感。

2、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

3、畜产品质量不过硬。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个别养殖户滥用违禁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等),也不坚持休药期制度,难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对此,**县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收购时常不注意查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免疫标识、消毒等证明,对货源质量把关不严。

4、防治体系不完善。由于机构改革,21个乡镇兽医服务站均交给乡镇政府管理,防疫经费不到位,防疫网络不健全,不能及时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还时有发生。2004年1月5日我国所有疫病将向全世界解密,全县一旦出现疫情,疫区畜产品将会限制外调,甚至被销毁,这将是**县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5、畜牧执法力度不够。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标准执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非法销售假种畜禽,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死病害畜禽肉,严重扰乱了畜牧业经营市场。

三、关于**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在畜牧业发展上,**县具有明显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县气候及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芋、花生、油菜等作物,年可产农作物秸秆63万吨,可提供饲料粮30万吨,饲养资源充足,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很多畜种都能适应这里的气候。二是龙头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县有以鞋城皮革集团为龙头的皮制品加工业,以四通食业公司为龙头的生猪屠宰加工业,以张店刷料公司为龙头的尾毛加工业,以及试量狗肉、孔集卤鸡、中原牛肉等畜产品加工特色项目,都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县的四通食业、粮食局万头猪场两家企业已初步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体系认证。另外,**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多,又实施过世界银行贷款肉牛发展项目、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省生猪基地县建设项目等,发展养殖有成功的经验。三是人力资源充足。21个农业乡镇都设有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站,从业人员380名,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3名,有中级职称者40名,涉及畜牧、兽医、饲料、卫检、养殖、加工、市场营销等十几个专业的人员,可为发展畜牧业从规划、选种、生产、品种改良、疫病监测防治、饲料搭配、产品加工、质量鉴定、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一条龙的网络服务。

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注重从舆论、政策、执法、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市畜牧局畜牧服务网为依托,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建立**县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突出龙头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强化龙头组织建设,积极发挥龙头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把重点放在培植壮大已有的鞋城皮革、四通食业、尾毛加工等加工型和流通型企业上来,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二是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使孔集烧鸡、试量狗肉、中原牛肉等特色加工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在发展途径上,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建龙头。

4、突出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畜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狠抓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对全县畜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进行规范,保证其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三是积极开展畜产品市场准入。针对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实行市场准入制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养殖场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对进入市场的种畜、饲料、兽药、疫苗等要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销售领域。

5、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

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一是宣传发动。大力推广唐河、新野两县种草养畜的经验,广泛宣传种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二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举办牧草种子购销洽谈会,国内知名草种子公司与种养大户签订合同,确保草种质量和售后服务;乡镇政府和村组负责协调种草的土地,帮助群众解决连片种植的问题。三是种养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畜发展,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狠抓秸秆开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小区、养殖场,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6、突出规模饲养,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

7.银行业务发展情况范文 篇七

一、新业务拓展为资产评估机构带来蓬勃生机

面对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情况, 资产评估机构如何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 通过开发新业务来缓解当前行业过度竞争、竞相压价的压力, 把注意力引导服务中小企业上来, 迅速形成新的增长点, 促进中小机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德恒评估公司在坚持做好传统评估业务的同时, 把目光转向服务非公有制的民营经济, 积极拓展咨询服务类业务, 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 走出一条适合中小机构发展的新路子。

1. 服务转型, 业绩提升

近两年, 德恒评估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专业服务优势, 不断拓展资产评估业务空间, 努力提高评估行业生存能力, 在评估新业务拓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一是评估收入成倍增长。2007年该公司评估收入为28.57万元, 2008年评估收入24.9万元, 2009年评估收入19.07万元, 2010年评估收入16.6万元, 2011年评估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 达到126.55万元。2011年评估收入分别以上年度增长4.42倍、5.08倍、6.6倍、7.6倍, 增加绝对额超过100万元。二是创新业务比重较大。2011年该公司开展创新业务13项, 实现收入40.3万元, 占评估收入的31.8%。其中: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9项, 项目总投资额5.3亿元, 实现收入25.5万元;咨询服务4项, 咨询项目投资额1.8亿元, 实现收入14.8万元。

2. 服务市场, 特色鲜明

德恒评估公司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资本运作的咨询服务, 企业财务管理咨询, 企业高新技术权益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全程服务。其中,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申请银行固定资产贷款3件, 项目投资总额4.2亿元, 实现收入15.5万元;申报投资项目到发改委 (局) 立项的3件, 项目投资总额7900万元, 实现收入7.2万元;申报高新企业1件, 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件, 项目投资总额1480万元, 实现收入1.3万元;争取财政补贴项目1件, 项目投资总额1500万元, 实现收入1.5万元;咨询服务业务4项, 咨询项目总值1.8亿元, 实现收入14.8万元。

3. 服务企业, 实现双赢

德恒评估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 把拓展新业务领域作为公司发展的抓手, 在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 公司也取得很大成绩, 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

其一, 德恒公司为湖北长阳清江鹏搏开发有限公司清江水产综合服务功能区发展等项目提供的优质服务, 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5月德恒公司为鹏搏公司完成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鹏搏公司向国家申报财政扶持项目, 通过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审查, 获得国家财政无偿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之后, 又为鹏搏公司编制了二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鹏搏公司全面完成综合服务区的建设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德恒公司与鹏搏公司的合作, 不仅局限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而且在资产评估、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咨询和服务。

其二, 德恒公司为宜昌宏远药业有限公司在外省资本收购、运作提供了的专业服务, 给宏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对其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通过咨询服务, 为宏远药业公司云南永泰煤矿整合资源项目节省投资1200万元。宏远药业公司对该公司的工作非常满意, 如今资产评估相关业务几乎全部委托德恒公司进行。

其三, 德恒公司为清江电气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节能型智能电机综合保护器项目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使清江电气有限公司决策层果断于2010年开工建设, 2011年建成投产, 形成年产10万台规模, 并依此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获得到了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2012年上半年, 多家上市公司拟以收购清江电气有限公司股权, 清江电气公司委托德恒评估公司资产评估公司对其整体资产进行了评估, 为该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资产评估机构新业务拓展的深刻启示

1. 拓展新业务,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根本

德恒评估公司新业务拓展的实践表明, 行业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跳出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 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准确把握社会发展需求, 充分认识和挖掘自身优势, 发挥评估专业特长, 关注相关市场中的潜在需求, 为企业做好增值服务。只有充分发挥行业专业服务功能, 将评估、评价、管理咨询等业务有机结合, 才能找到一条适应行业发展的路径。

2. 拓展新业务, 广纳人才、加强合作是基础

拓展新业务领域, 关键在人才, 特别是复合型人才。近几年, 德恒评估公司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方法上都有新的定位, 该公司一方面注重对现有评估师的培训学习, 注重提升注册评估师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 从社会广纳优秀人才, 充实公司力量, 同时加强与财务、咨询、税务公司合作, 提升为市场服务的综合能力。

3. 拓展新业务, 加强联系、捕捉信息是前提

在拓展新业务领域过程中, 德恒评估公司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客户群需求和服务方向, 主动走访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等业务委托人和报告使用人, 听取服务需求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赢得了发展商机。

4. 拓展新业务, 开拓市场、咨询服务是方向

德恒评估公司的实践表明, 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 是缓解行业过度竞争、竞相压价问题的有效途径。拓展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资本运作、企业财务等战略咨询业务在内的各类新领域业务, 增加专业服务市场容量, 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 优化服务结构, 拓展服务领域, 发挥行业的服务功能与作用, 对于实现行业转型发展与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5. 拓展新业务, 跟踪服务, 抢占市场是源泉

中小企业初创期对宏观社会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状况及未来走势、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了解不够, 财务金融杠杆很少运用, 这正是资产评估机构抢占市场的有利时机。拓展新业务的关键是要善于在做传统评估业务的同时, 去挖掘和发现新业务, 新市场、新商机。这就是要为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与企业建立了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服务协作关系。德恒评估公司在这方面做法值得学习借鉴。目前他们与清江鹏搏、宏远药业、清江电气等一批知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既为企业排忧解难, 也为公司增加业务来源。

三、资产评估机构新业务拓展的几点建议

1. 加强政策学习研究, 掌握众多信息资源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 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家对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如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近几年, 中央财政下拨各地用于支持地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等各种专项扶持资金逐年增加。最近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改善服务环境等方面。《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19条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必须聘请具有相关专家资源的资产评估等专业机构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评审意见书, 评估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只有加强政策学习研究, 才能掌握众多信息资源。伴着国家财政对资金使用效率等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 地方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对资产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优质专业服务有迫切的需求, 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期盼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服务方式不断改进, 服务领域不断延伸, 全方位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因此, 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把握机遇, 抢占先机, 发展自己。

2. 加强新业务领域人才建设, 提升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咨询类服务领域涵盖综合经济、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 做好咨询服务需要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评估师必须具备更多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 必须大力开展新业务领域专门培训, 为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下一步要将新业务人才培养纳入后续教育培训内容, 重点加强新业务领域领军人才培养, 指导机构抓好新业务复合型骨干人才的培养。资产评估机构也要通过自主培养、合作培养、引进吸纳等方式, 培养和储备新业务领域各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通过人才选拔、晋升、奖励等措施, 发展壮大新业务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同时, 评估机构必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 发挥评估专业技能, 研究新技术, 开拓新领域, 关注相关业务市场中的潜在需求, 为委托方提供全方位、高附加值的评估咨询增值服务, 主动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 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3. 创新行业发展模式, 引导中小机构转型

目前, 中小资产评估机构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重要机遇期, 政府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要求越来越高, 中小资产评估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 行业必须立足创新, 探索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资产评估机构由单一资质逐步向集团化多资质的方向发展;二是资产评估业务逐步由传统的法定业务向咨询服务并存的方向发展, 由单纯的不动产评估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由专业人士逐步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只有通过服务转型, 才能闯出一条适应中小机构发展的新路子。

4. 建立部门协作沟通机制, 加大新业务拓展宣传力度

新业务获取信息涉及政府发改委、财政、经信、科协以及企业等相关部门, 需要建立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机制。财政部门是经济工作的综合部门, 希望财政部门的领导在帮助机构信息获取方面搭建平台, 可以召开相关部门联系会议, 尽可以为机构提供信息给予指导和帮助。省评协将继续加大对新业务拓展工作成果的推介力度, 积极利用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 提高全社会对评估行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及时推介、传递、宣传新业务拓展成果, 做好新业务拓展经验的总结交流, 充分展示资产评估行业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功能、作用与能力。

5. 开展新业务课题研究, 制定新业务工作指南

加大对新业务领域的市场研究和开发力度, 引导机构大力发展评估咨询类业务, 着力提高新业务的拓展能力, 使非评估业务比重有明显上升。针对评估实践中的新兴市场的出现, 省评协要及时推进相关工作,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组织制定执业标准、指南及指导意见, 研发一套适应新业务的工作底稿, 为评估行业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要结合本地新业务拓展的实际, 开展新业务重点课题研究, 组织并指导新业务培训教材的开发, 为新业务拓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对新业务的推动和引导。资产评估机构要抓住省评协对新业务拓展的有利契机, 结合本地实际和本所市场定位、服务品种和发展方向, 积极拓展新业务种类和范围。

6. 建立适合行业发展组织形式, 引导机构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要鼓励和引导资产评估机构走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从德恒评估公司业务迅速发展的路径看, 拓展新业务领域也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资产评估机构在法律允许框架下, 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实现资产评估与审计、税务、土地估价、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等专业的融合发展。鼓励评估机构选择适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组织形式, 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 积极促进中小资产评估机构健康发展, 满足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为众多小型微型企业等提供相关专项服务。

上一篇:成长的天空说不会下雨作文下一篇:医院医生个人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