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精选15篇)
1.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一
经济法学的实践性、技术性要求法学教育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尤其要与未来职业和发展方向形成衔接与互动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推进社会发展。经济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选修课,是高校中开设最广泛的法学课程。
为了能保证完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形成以日常实务性教学内容为主,将真实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在独立学院已经开始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前后续课程,修改、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经济法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广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
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时势性、开放性及回应性,理论体系包含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体系化程度与规范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前期工作
根据“3+1”模式修订经济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所谓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三年半理论课程和半年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改成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教学,一年的毕业实习及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七八学期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又要保证实践环节切实可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七学期增加了法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中经济法课程实践环节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实践环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是一个单独授课、单独考察、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践条件,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实践调研报告;聘请法律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邀请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等培养工作。
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 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于实务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实务的理念,将法学原理与法律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对法律实践的零散认知升华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能力训练,成为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编排合理的、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法律类课程,要重新选定配套教材,并且编写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经济法实务实训规范》,一同作为同步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要注意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践指导的内容要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材结构对应设置,每章都有突出重点及难点、实训和实践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教材框架上要便于学生了解总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是对理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浓缩,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经济法实践性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在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种阻碍,不少问题不是在校内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并且实践教学往往也是管理类、法律类、工程类课程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法课程内相关章节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验证,从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这就要求增强普法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经济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入企业、法院进行实践性学习,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使学生具备灵活应变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一些专业类法律院校中较为流行,以专业实习和模拟法庭模式成为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工程类院校在学习完经济法理论课程后,可以到施工企业为农民工做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把培养服务社会的观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
实践性教学应当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活动的主导作用,并以此推进经济法实践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努力获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有力支持。然而,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并配备必要的机构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估体系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评估体系中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估常常流于形式,表面化现象严重,无法发现教学问题所在,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实践教学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实践问题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使法律知识得到升华,应用能力得到培养,这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习课程相对比而言,不仅增加了实践性,还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自身优势,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为此,在给学生评分的问题上,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套独立平行的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的对于教师的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评估和评价体系主要是看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的数量和级别,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仅是参考项目。而专职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而且应当花费大量的经历与时间于学生和教学之上。
因此,对于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学科定位、考评制度方面也应设立与理论教学独立平行的评价体制。
另外,为了提高指导实践类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学的总工作量中,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从而建立一套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2.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二
2009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面对这一战略发展机遇, 中职卫校护理教学如何在思想观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顺应国家新医改战略, 培养适应新形势的护理工作者, 是当前需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全新命题。笔者结合护理教学的实际, 就新医改背景下推进护理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索。
1 新医改形势下的护理价值
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力量———护理人员, 正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仅要面对病人, 而且面对全社会, 尤其要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达到预防疾病、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护士作为集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护理提供者、管理者和教育者, 其责任更大。
2 新医改对护理教学的要求
卫校是培养医学护理人才、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机构, 其培养的护理人才是卫生制度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和推动者, 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灵魂之一, 因而卫校肩负着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神圣使命。新医改形势下, 卫校迫切需要认真分析医改政策, 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课程体系, 转变教学模式, 为社会培养一批实用的医学护理人才, 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1) 护理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需要一批既懂得护理知识, 还懂得公共卫生、卫生政策学、医疗保障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医学社会学、医事法学等知识的人才。
(2) 面向农村基层培养人才。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需求很大, 但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缺乏, 导致毕业生进不来。加上基层医疗机构办医条件、经营效益差, 同时医学护理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不完善性, 造成毕业生素质较低, 不适用于基层。
(3) 面向社区培养人才。社区, 对卫校毕业生吸引力很大, 但由于我国社区卫生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 未发挥出其有效职能与作用, 因而社区卫生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构成不能满足“六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工作需要。
(4) 医学相关专业教育被提上日程。随着新医改的稳步推进, 医疗机构软、硬件实力的逐步增强, 医疗服务内涵和能力得到提升, 儿童、老人、针灸推拿、营养、助产、康复、美容、口腔等多技能型护理人才将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医护比例仅为1∶0.7, 远低于1∶2的合理比例, 必须整合现有医学教育资源, 培养出一批能专门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 积极推进护理教学改革
(1) 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加快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卫校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 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教育, 坚持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提倡早接触临床,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2) 德育为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医学教育, 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重视伦理, 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 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3.浅析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的转变 篇三
语文是技工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既实现技校语文的教学目的,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上好技校语文课,必须首先确立如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
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工程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理念
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为此,要求语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思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我们都知道,职业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开放系统。因此,在树立正确理念的基础上,技校语文教学应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1、教学内容由“以本为本”转向“生活百科”
过去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不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习惯于偏重语文学科内在的语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联系,造成学生的思维只与课本结合,与生活脱节。现代开放型语文教学则强调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大自然渗透。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除了讲好“例子”以外,要改变“唯本”观念,相应引入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适当地插入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力求教学内容形成立体网络。这样,既可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强化语文训练和能力的养成。如教《拿来主义》一文,为了使学生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就应介绍“鸦片”的有关知识和“姨太太”的历史材料。通过引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说明鸦片是用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通常称大烟。人吸久了可以成瘾,它对人体有极大的损害。但鸦片中的吗啡可以入药治病,必需舍害取利。而“姨太太”则是旧时代的一夫多妻制,是生活腐化的毒瘤,正如当今贪官污吏包二奶一样必须铲除。这样把语文与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内含。
2、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多媒体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具有快而多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语文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变“填鸭”为“诱导”、“启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如《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中的介绍的厅、堂、楼、阁、亭、榭、轩等七种我国古代的建筑形式,可能有挂图、录像或多媒体图片等一一展示给学生,不仅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生动形象,直观性强,让学生一下就可明白各种建筑的特点与区别,既便于学生记忆,又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又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空间由“教室课堂”转向“现实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所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张孝纯先生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就是以让学生深入荔枝园,观察现实的荔枝,再与课本中所描述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叙述类似的物品,让学生从生活中形象地理解语文知识。
4、教学方法由“固定套路化”转向“因材施教化”
传统语文教学大都是按开篇解题,分析结构,归纳中心等“固定套路”进行,千篇一律,死板笨拙,抹杀了语文灵活性和生命力。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这样,既不可不似,又不可太似,更不能程式化,总用一个固定不变的套路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中,要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课文应采取不同的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只有通过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真正学会语文,学好语文。
4.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四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用性、综合性人才,中职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人才发展方向统一的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摈弃传统教育中的不足,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进行的改革。通过中等职业学院的化学课程改革,为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化学教学课程改革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院 化学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1-01
随着互联网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推动着教学工作的进步。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的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职化学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化学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据调查,很多中职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都是由亲戚和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对学生进行照看。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的教育,使得学生意识不到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部分学生更加重视自己就业问题,想要尽力的为家庭减轻负担,更注重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出现极大的逆反心理,厌学的现象产生。由于家长教育因素,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教学提不起兴趣。
2.出现学与用脱节现象
中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应以人才的成功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应注重的是人才实践能力,但部分中等职业学院这方面的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实践的化学实验操作经验,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学习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中职学生的成功就业就有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院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意识缺乏,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
3.课程教育理念趋于传统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教育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被动的灌输知识,学生也习惯性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产生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现象。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学会缺乏化学实践经验,出现理论高于实践的不协调状态。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现阶段化学教学实践的改革方针和应对办法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把翻转课堂应用到中职化学理论课程中,应把握好“用度”,翻转课堂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化学理论课程都适合用翻转课堂,比如《无机化学》课程中原子杂化轨道章节,内容抽象难懂,基于中职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探究及自主学习中相对吃力,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打击学生积极性,故此类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需在课堂上借助微课或flash动画突破重难点。
(2)翻转课堂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翻转课堂需要学生高度的配合才能完成真正的翻转,所以从学生入校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跟进监督机制。
(3)诸如微课的“互联网+”模式创新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但是教育资源的开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抄袭”的空间,部分学生会剽窃其它同学的劳动成果,甚至会“依葫芦画瓢”。所以,既能满足教育资源开放化,又能体现学生反馈隐私化的类似“云课堂”式的APP软件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利用网络手段拓展学生视野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使得中职学生能够仔细的辨别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眼界。由于化学实验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不方便在教学课堂中开展。互联网便为中职化学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化学实验资料,清晰明了的展现化学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安全直观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奇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搜索,将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在试管中放入SO2,放入1/4的品红溶液通过震荡使品红变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特点,将无色溶液加热又变成红色说明遇热分解的现象。通过互联网形式能够有效的将实验步骤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好奇心,拓宽学生视野。
3.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评价制度
完整的教育制度对于学校的教育事业起到主要的作用,应在学校建立一个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成果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评价体系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在化学课程教育改革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需给予一定的激励,增加教师教育积极性。作为教学成果的验收和就业岗前的准备,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能停留在宽泛的、无指向性的考量阶段,而应该实行严肃的、有指向性的考量,即通过考察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来分析学生在具?w岗位上所能完成工作的程度,这既是对学生就业前的严格把关,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总结和归纳。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达到工作所涉及的要求。而这些在学校已经先期完成,减少了漫长的磨合,增加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通过对化学课程教育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了教育水平,实现了学与用结合的形式。通过化学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靖也.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8):207-208
[2]靳梅.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中职校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6
5.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多媒体 篇五
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 英语 杨冬杰
摘要:英语新课改在全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尝试和认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增加课堂密度,从而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是新形势下课改的必要元素。英语新课改在全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尝试和认同。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改
教育信息化
引言
近年来,社会上以及外语学术界有关外语教改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存的外语教育体制和外语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外语教学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改革,如何进行改革,许多人可能还心中无底。本文试图从外语教学的一些特殊规律以及我国外语教学的特殊环境出发,提出我国外语教改应该朝“适当推迟,缩短周期,强化训练,专业提高”的方向进行试验,以此全面提高我国外语教育的水平和公民使用外语的总体水平和能力。
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一个变革促进了多媒体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在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加课堂教学密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相应对策。
一、我国外语水平和外语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英语已经实际上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英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在欧洲大陆,几乎每个国家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都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能流利地使用英语。尤其是在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其大学教师英语水平之高,完全可以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撰写学术专著。实际上,这些国家的语言专家在某些方面对英语的研究水平甚至超过了英、美。在英国,语言教育,尤其是语言教材和工具书的出版和版权交易,已成为其重要的产业,每年为国家赢得非常可观的财政税收。每年英国派往世界各地从事英语教学的人数成千上万,每年寒、暑假到英国短期进修英语的大、中学生更是不计其数,这不但为英国社会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大大提高了英语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李岚清副总理曾经在一次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印度的投资环境在许多方面其实不如中国,但由于印度国民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因此近几年外资企业在印度对高新技术(尤其是电脑软件的开发)的投资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并不长。从清代正式设立同文馆教授外语算起,也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是巨大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外语院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交和翻译人才以及外语师资。应该说,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外语教育和全民外语普及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不可抹杀的成绩,但总体来说,投入和收益严重不成比例。首先,从初中,甚至是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
业,每个学生花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超过了2000个课时。但大学毕业后真正称得上外语“过关”,即能用外语进行一般的交流、阅读外语专业书籍的人恐怕不会超过10%。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继续学习200-300个课时的外语之后,能真正过关,即用外语撰写专业论文的人恐怕也不会超过10%。许多大学生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把前一两年大学生活50%的时间花在了外语上。而通过这一考试的大学毕业生很难说外语已经过关。几乎50%的人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我们的高校教师,能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的人恐怕不到川%,能用外语发表有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的不到1%。我们的留学生,虽然大多数高分通过了托福考试,但到了国外高校学习时,虽然能逐渐适应课堂教学,但基本上不能流利地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从国外中国留学生在内部电脑网络上发布的英语信息看,几乎是“没有一篇中没有语法或用词错误”,所谓“无错不成篇”。许多人更是不敢开口讲英语。即便鼓起勇气讲出来的英语,也多半是磕磕巴巴,与欧洲同学,甚至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语言环境;师资水平;教学和学习方法。语言环境包括周围使用外语的人数和场合、官方媒介、总体外语水平等。严格地说,我们缺乏欧洲国家所拥有的语言环境。英语是它们的第二语言,因为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周围人的英语水平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而且,由于它们的语言和文化传统相近,学习英语心理上没有什么大的障碍。而在我国,英语是地地道道的外语,而且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学生学习外语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学习英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为不利的是,我们外语师资的总体水平是比较差的。许多外语教师自己恐怕都不能讲和写流利的外语,这样的师资如何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更糟糕的是,许多外语教师没有经过教学法的培训,没有起码的语言教学方法的概念。上起课来要么“以前教师怎么教我,我也怎么教学生”,要么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不要说近年来由于外语人才的匮乏和物质利益的诱惑,许多外语教师身兼多职,整日疲于奔命,根本没有心思坐下来读几本理论书籍,搞一些理论研究,弄清楚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好好研究怎样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另外,从学生的角度看,许多学生学习外语,其主要目标是为了通过某一考试,几乎是通过做习题来学外语。通过了考试,目的达到了,外语书就不知给扔到了何处。
二,努力实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以形象生动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人的一生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主要靠听觉器官接受知识,但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留存72%,3天后降为20%左右;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此时能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方式呈现信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现出了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和其它感觉器官,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和生动,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的教育素材,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由“苦学”变为“乐学”。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便会自然提升,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求知欲,课堂上气氛也活跃起来。、三 努力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最缺少的就是真实的英语环境。虽然英语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练习英语的语境,但局限于母语的影响,真实的语言环境是难以创造的,因此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正是英语学习中所期望获得的。多媒体教育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创设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的模拟语境。刺激学生感觉器官,闻其声,观其形,身临其境,沉浸在英语氛围中,更多的进行语言实践。这种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
此外,随着英语学习的继续,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熟悉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语言。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工具,把从网络上搜索到的适合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从而学到更为地道的英语。
四,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信息量的输入,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备好课,把知识点写在教案中,上课时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学生看了之后,再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黑板不够用就要把前面所写的东西擦掉继续使用,这中间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系统,把知识投影在大屏幕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约了板书时间
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的弊端
在正规的多媒体教师中,教师在操作课件,学生在各自电脑前认真听讲,避免了后排学生听课效果差的弊端。传统方式下,学生在本子上做完作业,教师花时间去批改,等到讲评时,已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很有可能把作业中的错误当作正确知识记忆,知识漏洞得不到及时弥补。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练习,学生用计算机输入答案,计算机可以立即做出评价。这种及时得到学习反馈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查缺补漏,与传统的教师批改作业相比,优势相当明显。另外,针对个别程度较好,练习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再发送一批练习让他做,个别程度差的同学,适当发些基础知识练习,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体现了个别化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六.教改要与时代相接,与实际运用相吻合。
我们现在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面对日新月异多元化的世界,面对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英语教学显得有些滞后。多年来倡导英语教学改革,最终也很难把握。面对当今文化多元,意识多元的时代,我们的努力方向依然很清楚:教改要求新,求稳,求变,求实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好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使教师以新的教学方式面对学习者,师生观念不断更新,并带来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正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以上优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因此现代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倍受青睐。我们要不断研究改进,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002.2 2.金一鸣 钱景舫 《中学教学改革》1999.3 3.胡寅生 王莉 《教育学》 2003.1 4.陈玉琨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1999.5
6.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六
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文化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就业班的语文课不能去掉,而是改革过去的以阅读教学为主、死扣教材一篇篇地学的教学模式,把语文课分成口语课、应用文课和阅读课。结合各专业,补充一些实用文、体现本地区文化底蕴的文章。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基础之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强调基础字词的教学;注重专业需求,向专业特色倾斜;结合专业特点,调整应用文教学的内容,注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各专业教学服务,为各专业学生就业服务。
一、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 前些时,上海有过一次英语高级口译考试。许多平时口语流利、擅长书写的大学生却纷纷出现“空白”。他们不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为何意,更有人将“富贵不能淫”译为“要富有,不要性感”;将“人之初,性本善” 译为“开始的时候,性都是很美好的”。再想起“羊倌”歌手不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国旗的事,我感到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文化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虽然说他们将来要到生产一线当“蓝领”,可以不知道拿破仑是谁,可以不知道“若是两情长久时”,但如果不知道鲁迅是谁时,我们就该拷问我们民族是否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汉语过级考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我们职业教研室每年举行的文化课统考,而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就担负着提高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的责任,因此,就业班的语文课不能去掉,而应该考虑怎么改。
二、改革过去的以阅读教学为主、死扣教材一篇篇地学的教学模式 毋庸质疑,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教材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内容难易程度适中。但也有一些课文不适合中专生作为必讲篇目进行学习,比如《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是文学评论,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无味。另外,没有课外阅读读本,学生很难从有限的几篇 1
课文中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更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我们的教师还是一篇篇地挨着讲,他们上课时怎么会不睡觉呢?因此,改革过去的以阅读教学为主、死扣教材一篇篇地学的教学模式,把语文课分成口语课、应用文写作课和阅读课。目前,我们学校的就业班每小周开设口语课2节、应用文写作课2节、阅读课1节。结合各专业实际,补充了一些实用文和体现当地文化底蕴的文章。如学习叶文玲的《洛阳诗韵》,课外阅读戏剧《朝阳沟》。
三、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注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我认为应该是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基础之上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强调基础字词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对于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都采用抄写的手段强迫自己掌握,可到初中之后,由于语文老师授课方式的改变,生字词的教学由监督性变为自觉性,许多学生忽略了字词或不屑一顾。许多在表达中常用的生字、生词学生都不懂,或者只会读、会理解大意而不会写、不会用。词汇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在表情达意时只停留于简单的层面中。词汇量的积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石,试想字都不会写、不会读、不会理解怎能谈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呢?因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字词积累量的提高,经常对课文生词进行听写和连接表达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专业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职教特性使得语文教学应注重专业需求,同专业衔接起来。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共有11个专业,其中大致分为几类:艺术服装类、计算机类、会计类、机电电子类、旅游服务类、商务营销类、养殖类等。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之外,还应注重语文知识的专业实用性。比如艺术服装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幼儿教育等工作,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有对设计理念的文字或口头的阐述,因而这类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应侧重于思维想象活跃性的训练和文字描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字词的累积,在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多进行即兴创作思维的训练,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简洁准确和优美的描述能力,增大此专业学生的业余阅读量,多进行文学作品的熏陶和鉴赏,增强审美感受力等等。我常觉得对于艺术专业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于他们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正确概括,会完整表达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想象空间的灵活性,这样才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口语描述能力的提高。所以课堂中常进行比喻造句比赛,让学生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比喻性的描述,相互评价与比较,从而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3、结合专业特点,调整应用文教学的内容。新教材对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选编了二十二种常见的应用文,突出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为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主要依据,但教学中不能就此“画地为牢”。在切实加强教材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专业特点,补充教材以外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介绍写作知识,进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基础。我想,各专业一般都应补充合同、调查报告和求职信的写作,此外,很多新专业,还要灵活补充工作中使用频率高的其他应用文。以旅游服务专业为例,还应补充演讲稿、欢迎词和导游词等的写作。
7.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七
一、动眼,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曾几何时, 在填鸭式教学通行的时代, 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习作课上不是愁字当头、眉头紧锁而无言可谈、无话可写, 就是临时抱佛脚, 找一些资料“顺手牵羊”, 敷衍塞责。新课标指出, 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勤观察、会观察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 教师利用影视、录像带或用多媒体播放课件, 或展示相关图片、实物, 这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刺激学生的眼球, 从而迸发其习作的热情。其次,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一双慧眼, 去选书, 去看书, 学会去积累知识, 努力在班上形成以看书为乐的良好氛围。而最重要的, 新课示强调, 在习作教学中, “必须把课堂无限向外辐射和延伸”,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 贴近生活, 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即根据习作需要, 带领孩子们外出, 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领悟大自然:那春之妩媚、夏之灿烂、秋之硕果、冬之瘦水, 会让学生心花怒放;鱼儿戏水、蜂儿采蜜、蝶儿翩跹、燕儿翻飞, 会让学生眼花缭乱;而新月弯弯、繁星点点、残云片片、溪流淙淙, 更会让学生遐思联篇……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学生尽收眼底, 并在头脑中留下了大量的感性资料。再辅之以教师别具匠心的指点, 由是学生增强了对形象的感受, 寻到了新的“奶酷”, 其习作需要的素材便会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
二、动脑,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总会让人挥之不去。但凡做过的、读过的, 亲眼所见, 亲取所闻, 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把生活经验与习作融为一体, 在自然中体验, 在生活中体验, 把系统的书本知识放在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带到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不仅会提高习作的兴趣, 更能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 打开想象的大门, 如牛“反刍”一样, 效果定会不错的。同时, 教师适时提一些问题, 或者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质疑, 让学生动脑思索。当然, 教师一定要创设特定的情景, 精于提问,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勤动脑、会思考的能力。经过这样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训练, 会达到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的, 进而能挖掘出事物的深刻内涵, 提高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对学生以后的习作之路大有裨益的。
三、动口, 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
新课标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或活动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 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天地。为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培养学生勤动口、会动口的能力。即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因为“合作交流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其方式主要是学生上台演说和同桌互说互评。教师注意巡礼, 并适时进行思路点拨。动口说, 要求说清楚、说完整;动口问, 要求问得在理, 有深度。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表真观点倾真感受, 启发学生在口语交际中, 注意互相诱导, 互相补充,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留心和注意。对学生的不同观点, 教师均给予尊重和肯定, 用欣赏的目光, 放手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于是, 课堂上会时常闪现着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或面红耳赤据理力争的精彩镜头, 形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通过动口说、动口问, 互相评议, 大家补充, 体现了写作的思维活动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与人分享习作快乐的情感体验, 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为习作教学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动手,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教学在经历了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三环节之后, 由于学生对事物或经历已有充分的体验, 其怀之于心的真情便会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有感而发。在该环节中, 教师应把更多的习作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培养其勤习作、会习作的动手能力。当然,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自己也应多动笔, 如动手写些有针对性的下水习作, 或自己常练笔, 用收获些许“小豆腐块”的方式, 抛砖引玉。让教师成为学生无形中的样榜, 感觉习作是在乐中写、在写中乐。每当看到学生们习作中时时有创意火花时, 为人师的我, 会毫不吝啬地在其习作本上批下“你最棒!”“你进步真大呵!”“你的习作让我感动”等评语, 用欣赏的目光, 善待学生, 让学生们的童心世界里荡漾起无尽的涟漪, 欢乐的习作情愫如烈焰般闪现。
摘要:要想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 在农村实施习作教学改革, 教师只有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的眼、脑、口、手均动起来, 养成勤动眼、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四轮驱动”有序结合的好习惯, 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逐步建立起习作的乐趣, 就一定能抓好习作教学的“牛鼻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步伐。
8.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八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着“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工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作为技校德育教师,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改革旧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技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德育的目的是通过“立德”来“立人”,即让学生在最好的道德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德育课教师是技校作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德育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德育教材,通过课堂和课外的教学,让学生茁壮成长。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大多是在15~18岁之间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已开始注意、观察老师的言语与行为,选择自己效仿、学习的种种榜样。如果教师在一些“小问题”、“小事情”上失之慎重或检点,将会给正面教育带来困难,甚至会导致整个教育的失败。例如,教师讲述“养成良好品德”课时,如果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遵守公德,而自己却在教室里随地吐痰,必然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负面的印象,即教师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德育课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求学生讲礼貌、尊重他人。学习德育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外向课内集中,课内向课外辐射,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要造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局面,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而宽和的学习风气。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教师要耐心说服纠正。如果教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给予讽刺挖苦,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相反,学生还会对德育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精通业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是德育课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主要方面。教育实践证明,具备深广的业务知识、教学水平高、思想不陈旧保守、能够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在学生中一般有较高威信。相反,如果教师不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只是照搬理论,死气沉沉、呆板说教,是无法唤起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的,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把握理论的精髓,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教学内容上,要力求突出时代需要,贴近技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力求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技校学生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感受,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浅出,重在运用,通过淡化学科知识体系,达到德育学科内的各种知识的整合,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社会现象,适应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根据学生在校学习各个阶段的德育需求构建教学内容,注意因人而教、因时而教,启发学生从调适自我开始,转向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进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例如,在当前教学中,应把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放在重中之重,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学好知识、技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前途仍然光明,绝不能自暴自弃。
技校生在校期间,是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为将来逐步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最为活跃,却缺乏对事物的洞察力,看问题易以偏概全,为现象所迷惑,看问题常融入自己的主观色彩。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一方面要比较系统地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强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课教师要澄清他们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新思想。
三、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思考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教师手执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再加上一本练习册,在课堂上“依样画葫芦”,有“标准答案”在手,足以“镇住”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缺乏兴趣,怕上德育课。究其原因是教师教而不得其法。古人说“教亦多术”。教法不是只有一种,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以及教师学生不同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做表面文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是点拨,是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思考。教师在上课时要发扬教学民主,不要以“教师爷”的姿态出现,而应教学相长,与学生互相交流,一起提高。教师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真话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巧妙地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和其他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使学生受到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通过议一议、想一想、比一比等主题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在交流和参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例如,在讲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如果单纯讲解理论,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结合教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生活中“吃、穿”等几个小的方面做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正在蓬勃向前发展。虽然目前有一些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这样的对比、比较,使学生就能立刻认识到理论的本质,胜过说教几节课。
要教学生多读书,进入其中体味,而不是站在外面“分析”。要结合教材给学生开一些经典书目篇目,还要介绍报刊杂志上的鲜活文章,引导技校生读好社会这本“人书”,如组织学生听讲座、看展览、泡图书馆;组织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的车间、班组作采访。另外,突出时代特点,引进时代的“活水”,观察时代的“风云”,允许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材料,选择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探究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现象,学会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启发他们独立观察、思考和感悟人生;要寻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形成习惯。
依本人之见,德育课不宜搞“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会捆住学生的手脚,使他们难以发挥。尼采说:“生命僵死之处,必有法则堆积”。不能要求什么都统一,如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进度、统一教法、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导致封闭,封闭导致僵化,最后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萎缩。要教学生多表述,说心里话,而不是门面话;要教学生写出自己的见识,而不是八股文章,使学生真正领会德育理论的精髓,吸取到真正的知识。
总之,只要德育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业务修养,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德育课程的综合性、时代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就一定能上好新形势下的技校德育课。
9.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九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一场巨大的变革,新课程所提出的新理念,所采用的新教材,所进行的新评价,这些会给广大教育者带来更高水准的技术要求。因此,小学教师要及时更新体育课程观念,迅速融入到新课改体育课程教学中。新课改有效实施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发挥其自身体育教学的优势,努力搞好教学活动,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课程改革需求。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改革;体育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是国家体育运动有效进行的夯实基础,它十分有利于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志在必行。小学体育教学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理念,全面地改革体育教学的模式内容以及评价方法,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还要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更有效地开发以及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使其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1.小学生的特点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学宜乎提体育。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有关教学方法模式的深刻变革应该从体育思想目标的确立基础下开始有效进行实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从而最终达到小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在六年的小学素质教育中,学生对待客观事物的所表现出一般特性是不能够自觉服从教师安排、主次不大分的清、空间感掌握不准确、喜好群体活动等等,小学生对知识的采纳一般是以视觉、听觉为主的,当小学生升到较高年级时,心理状态已经逐步发展到半幼稚、半成熟以及半独立、半依存的发展时期。小学生大都是活泼好动的,其在课堂学习中容易使得注意力不集中,其目标意识不强烈,优势概念不明确。所以,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皮层的相关机能活动特征就是小学生的事物模仿力强、可塑性高,这就使得小学生可以实现巩固的相应的动力定型。2.在新课改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小学开始开展体育教学课程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就是深深受到了素质教育以及传统教学观的思想渗入,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总是强调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刻板技能的培养,这些教学活动额开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就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地十分片面,从而,使得整个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而且还约束了学生的活动独立性,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模式应用虽然短期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会对我过可用之才培养铺设重重障碍。2.2陈旧的教学方法仍广泛存在
在新课改环境下,有些小学课程的开展已经开始普及使用多媒体、电化等先进教学手段,但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中仍然停留在陈旧的“粉笔与黑板”教学方法模式上,同时,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课的教法还保留在传统的重复练习、比赛法、教师示范讲解等等老套模式上,很多小学体育教师还不能够吸取采纳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情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等,所以,就更不要提教师能够灵活掌握新型体育教学方法了。2.3过于竞技化的体育考核方法仍在使用
目前,许多小学采用的体育课程评价考核的基本方法是与竞技方式相类似的,其体育教学中中具体的体育成绩评价标准也仅仅是局限在学生跑步快慢、投掷远近以及跳远的远近这几个限的方面,通俗来说就是只要学生跑的快、挑的远、投得使劲,其体育成绩就会很高,相应的标准达标也就更标准,教师都是学生大达标为标准来评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优劣,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标准评估准则已经脱离了新课改环境下所要求的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目的,过于竞技化的体育考核方法使得学校不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3.在新课改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的有效手段 3.1以素质教育为基本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应该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在培养目标上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应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改革的思想指导。3.2以合理新型的教案辅助实践活动开展
1997年在湘潭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会。当时就国内中小学体育课教案,专家做了专题讲座,特别强调要求写简案,结合实际。小学体育课教案要求写得多、写得详细,重复写,反复画,耗费了体育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没关系,关键是形同虚设了,写的和教的不一样。所以,小学教师要合理书写教案辅助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3.3以和乐体育新型模式为体育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和乐体育”。这是安徽大学的吴旭老师在挖掘借鉴孔夫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体育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论及“终身体育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该学说倡导创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热衷的体育活动中去,通过满足学生的欲求功能来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谐课堂上下,使课堂内外达到和谐统一。【参考文献】
10.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十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催生了新的舆情承载模式,在很多时候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网络舆情变化必然要遵循某些客观规律,而掌握这些发展规律,对于现阶段正确引导网络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xx论坛上的一些具体事例,从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以及成因背景等角度入手,对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规律作了一些探究。
一、网络舆情演变的几个阶段
1、刺激反应阶段。舆情的产生,往往源于外部事件的刺激,而网络舆情的产生则体现为民众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外界的刺激性因子作出反应,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热点事件、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反映当前社会道德困惑的焦点问题都有可能扮演着外界刺激因子的角色,相关热点事件一经发生或是经由媒体、网站论坛报道渲染,就有可能引发网民关注。
2、关注热议阶段。在网络热点雏形形成后,随着网民对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情绪、意见的不断释放,大量与此相关联的信息得到补充和整合,从而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形成更深、更广的影响力。根据受关注程度的高低,这种“热况”有的持续时间较短,有的则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好几种不同的观点,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事件真相的披露,最后会形成一种或几种占主导性的意见。到此为止,网络舆情才正式形成。
3、涨落沉寂阶段。事物的发展规律总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网络舆情涨落、盛衰是客观刺激和主观心理活动作用下的结果。某一网络事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度关注后,一般都会逐渐消退。当然有些影响较大的网络热点问题可能会在外界新的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波、第三波热潮。但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兴趣的转移以及利益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舆情空间就会由最初的不断扩展变为逐渐回缩,直至最后沉寂消失。
二、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1、单一事件造成同类事件井喷,网络舆情具有杠杆效应。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其蔓延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深,大有“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之势。一方面,由于所反映问题的普遍性,某一事件一经网络披露,网民们很容易表现出某种共鸣,将身边的或所听闻的同类事件发布到网上。以xx论坛为例,论坛网友对环境问题关注度颇高。从9月、10份发帖情况来看,xx论坛“关注xx”版块发表涉及环境问题的帖子211条,其中,提到废塑料问题的有69条。对9月7日至13日一周内18:00时段的“关注xx”首页帖子(普通主题)进行统计,在首页的30条主题中,涉及环境问题的分别是3条、4条、2条、3条、1条、3条、4条,每天首页上都会有环境类帖子出现,在各类帖子中居首。
另一方面,在网络交流中,由于缺乏形体语言的暗示,撇开事实不谈,人们很容易因为在网上发现很多与自己的见解有这样或那样共通之处的帖子而获得某种想像出来的“群体认同感”,呈现出个人诉求公共化,单一问题普遍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一旦被一些负载着目的和使命的利益群体所利用,就会通过在各个论坛网页间转帖,使个体事件演变放大为公共事件。
2、新媒体反作用于传统媒体,网络舆情具有“倒扇”效应。以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呼应的路径是: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媒体转载一一网友留言——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一一影响政府决策。其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扇形辐射放大过程。而从近阶段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看,网络媒体的主导作用不断得以强化,大大简化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诸多环节。
以xx论坛上某医院婴儿死亡事件为例:2011年11月6日,shiweisong123先后在“关注xx”、“法律咨询”、“小灵热线”版块发表了《医院草菅人命,婴儿胎死腹中!》的帖子,迅速引起论坛网友关注,其中在“关注xx”版块,该帖子在10日内,迅速得到了1282条回复。在网络上造成一定影响后,11月11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小强热线》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舆论的形成、传递和演变规律是网络舆情快速形成后以倒扇形的态势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再次聚焦。
3、不同问题简单贴取同一标签,网络舆情具有情绪煽动效应。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众多网友在网上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固然体现了网上舆论多元化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某些与事实不符、与真相相悖的言论具有负面的煽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网民们普遍对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等在行政机关以及公共部门工作的人群存在敌意。当网上出现此类人群与其他普通民众发生摩擦、纠纷的事件时,网民们在还没有弄情楚情况的前提下,往往就将前者臵于对立面、责任方,盲目发出一些情绪化言论。而这种心理也往往被网上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如在xx论坛上,一用户名为“拆迁受害者”的发帖者发布了一则反映某街道非法拆迁的帖子,起初,网民纷纷对该街道的不法行为口诛笔伐,但随着事件的深入发展,才弄清原来发帖者因家庭矛盾导致在对拆迁款的分配上无法与家人达成共识,才转而在网上攻击政府,试图得到额外的经济补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同情弱势群体,当弱势人群与强势部门发生冲突时,人们更愿意相信弱者,并在意见、观点的抒发过程中,将个人局限性的认识经验与未经证实的信息相联系,加之缺乏理性、负责任的舆论分析和疏导机制,使得某些情绪化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
三、网络舆情特点及发展规律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1、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使民众“有话要说”意识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热情高涨。这些意识使得他们善于和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诉求。就医院胎儿死亡事件来看,其实反映了发帖者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民主和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面对在这一背景下日益增多的“反对声音”,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坦然面对。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人们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清醒与困惑等等相互交织,使得民众表达意见的诉求变得丰富而具体。
2、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为民众提供多种“发声”平台。网络作为一种自由的信息平台,铲平了时空、技术的壁垒,而飞速发展网络传播技术也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网络技术的便捷性、网络使用群体的广泛性和网络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人们更愿意将网络作为舆情传播渠道。例如,在医院婴儿死亡事件中,网民将《小强热线》的采访视频挂到了论坛上;在反映环境问题的帖子上,网友往往配有图片,这些图片也往往更能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将手机视频、数码相机等便捷工具与微博、博客、播客等网络媒体相结合,实时向外发布最新情况,使得事件的发展、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经由网络主导、网民操作而不断向外蔓延扩散。
网络这种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有关部门在网络舆情引导方式的选择上,“堵”往往不如“疏”。既然无法封死所有的网络宣泄渠道,那么不如主动应对,向外披露真实准确的信息,把握主动权。前阶段我市实行的xx论坛政府发言人制度就是主动应对媒体,实践网络“为我所用”的意识和技巧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强拆帖中,正是由于当事街道网络发言人主动“亮剑”进行辟谣,才使网民了解了事实真相,成功扭转了舆论倾向。
3、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的匿名性,催发了民众“有话敢说”。在网络世界中,网民的身份具有匿名性特征,这也是网络舆论主体较之传统舆论主体最为明显的特征。在这层虚拟外衣的保护下,大家发表意见有更大的自由度,几乎不必顾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约束。应该看到,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表达空间,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也使得公众能够更为主动真实地进行意见表达,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等权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与提升。
11.新形势下中专生语文能力培养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中专生 语文能力 新能力 高效率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体,语文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随着中专教育的不断改革,中专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面临新的困境。
(一)具体表现
1.基础差且不均衡。中专生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是“买”和“卖”、“坐”和“座”都搞不明白,个别学生对拼音也弄不清楚。不仅差,且极不均衡。
2.学习环境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中专读书的除了极少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因素不得不选择“捷径”减轻负担外,绝大多数在学习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症,这些人的感染力又较强,能左右班级的学习风气,甚至影响学校的风气。
3.竞争意识差。由于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长期处于底层,近乎被遗忘的群落,他们的上进心屡屡受打击,表现欲望较差。
4.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在变化,社会在发展,这对语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在当今时代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具备更多的语文能力。他们需要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利用图书馆,利用电子信息源学习的能力),熟练解读和利用各种媒体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学习研究的能力。
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该如何培养中专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两项准备工作。
首先要将中专语文的层次定位弄清楚。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有继续升学的要求,但对于大部分中专生而言,他们一毕业就将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我认为中专语文应当是应用型课程,侧重于各项能力的训练。
其次,必须改变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模式。教材是老师实施教学目标、学生接受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语言素材,往往也作为考试的参考资料。因此,教材的改革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教材不改、考试就很难有大的变革。考试不改,教学就会有很多束缚。眼下,有不少的校本教材应运而生。但纵观这些教材,内容上大多以体现地方特色为主,在结构上以知识划分模块,几乎没有以能力划分模块,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经验与启发
下面,我就以我的教学经历为基础,对当前中专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课堂教学要做到高效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这种以重复学习来达到目的的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用说学生没耐心,就是老师恐怕也没有这种耐性。所以,我们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就要考虑书本的块头不要过大,最好故事性强,且要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和《水浒传》就要比《红楼梦》来得好。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必须简洁高效,不拖泥带水,不做过多的延伸,尽量用最直白的语言讲解。当然高效率并不能为了迎合当前急功近利的思潮而完全忽略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毕竟用一堆不合格的钢筋水泥建起来的大厦肯定是豆腐渣工程,日后翻建是要付出双倍以上的代价。
2.拓展新能力,培养新的兴奋点。现在的学生大多有逆反心理,对于老师强调的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方式已有点厌烦,他们的身上具有明显的现代商业社会的烙印——喜新厌旧。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通过拓展新能力,培养新的兴奋点。新的兴奋点一旦产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可事半功倍。
例如信息的获得与处理。当今社会,信息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2005年7月7日下午,社科院副研究员郭良在中科院学术报告厅发布了《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有大约50%的人认为互联网和书籍是重要的信息来源。”由此可见,中专生获得信息的能力要求,就不再仅仅是阅读文本了,还应包含了阅读电子材料的要求。而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正是目前这些中专生相对陌生的,他们对此也比较没有反抗心理,正可以培养一个兴奋点。比如在朱自清《威尼斯》的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局限于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谈威尼斯的特点。关于威尼斯还有很多值得学生了解的东西,这些东西也不应是通过老师的传授来完成,而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电子资料,获取不同的信息再进行交流。有条件的学生挺乐意这样做。有的还主动去查找天山的图片资料,后来还查了有关蝴蝶的资料。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还要让他们学会正确解读信息,信息只有经过有效解读,才能理清头绪,形成正确思想。有些信息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一些数据。比如我们想要知道台风“桑美”造成福建死亡与失踪人数时,就要注意看清报道时间及信息来源。解读信息还要学会用不同来源的信息来印证、识别和解决信息中不一致的情况。如在百度中输入集美轻工业学校和学生数进行搜索,也会弹出不同的网页信息,有一个是“集美轻工业学校,企业性质:国有企业;简介: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单位,学生数6400人。”而有一个则是“学校目前开设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加工制造、商贸与旅游、社会公共事务、资源与环境、财经、艺术等8个大类41个中专专业、7个五年制大专专业,在校生5300多名。”对于这两则信息,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较大的出入,到底哪一个是准确的呢?首先要看一下发布时间,第一则是在2006年的4月份,第二则是在2006年6月21日,这两个时间都在同一个学期内。其次看一下发布者,第一则是厦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上的招聘信息,注明“本招聘岗位由企业自行网上招聘,真实性由企业自行负责!”;第二则是该校网站的一份申请报告书。从这一项来看,我比较偏向第二项数据是真实的。如果还不能判断,还可以去做一个调查,或是采访学校的权威部门,比如招就办(负责招生和毕业生就业)。
再如情景对话训练,提高沟通能力。我们的学生不乏交朋友的能力,如中专学校通常都会禁止学生谈恋爱,但有哪一所是成功的呢?问题就出在他们即将毕业,在找工作时候。记得有位老师在抱怨学生连接打电话都不会,怎么找工作呢!这就是我们在传统沟通能力教学方面的失败。为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设有不同情景的对话训练,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这样,学生的挑战欲望得到了满足,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虚心接受传统方式的训练。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早就有人提出会学和学会是有区别的,会学应比学会来的重要。因为学会仅仅是懂得某一项具体的东西,而会学则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通过再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学习各种技能。但现在这两个概念在一部分老师中又有些模糊了,为了所谓的就业,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的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学的语文知识不能用于再学习,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进行终身学习呢?如果不能终身学习,那么我们提出来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又如何能实现呢?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学习方法的训练。比如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前面提到的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有第一手观察、采访、问卷调查,查阅书目、期刊目录、微缩胶卷,咨询政府部门和有关事务所,查阅光盘、网络、电子信件等。
12.论新课程下的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十二
1 当前技校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技校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
当前大多数技校教育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旧的模式上, 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却被忽略, 学生的知识体系理论偏多, 实践经验却很少。就英语专业而言, 大多数教师强调的是基础知识, 传达给学生的思想是只要语法和词汇基础好, 英语水平就高, 使得学生的英语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 无法顺畅地应用到实践中来。另外, 由于所有高校的扩招, 很多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到学校的师资队伍中。由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普通的高等教育, 并不具备专门的技校教师的资质, 缺乏技校教学理念以及技校教学的实践经验, 因此难以胜任技校的教学工作。
1.2 课程体系的安排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技校采用的英语课程体系都是千篇一律的, 缺乏市场调研和论证, 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以将学生培养成只具有单一的知识体系, 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 面对市场需要, 缺乏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技校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技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 针对不同的岗位和职业, 培养面向服务第一线的综合型人才。单一的课程设置是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
1.3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落后
技校的英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实践性, 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但是由于很多客观条件, 比如教育经费等等问题的困扰, 很多技校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英语专业和一些公共课程内容比较陈旧, 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脱节现象, 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另外, 教师人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支粉笔一本书, 老师讲学生听, 缺少现代的教学手段, 学生练习英语的时间少, 影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4 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高职教育作为一支新生教育力量也被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教师与学生普遍重结果, 轻过程;重学业成绩, 轻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重量化和书面测试, 轻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2 新课改下技校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 为学生量身定做专业的个性化英语教材。
教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技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综合素质的人才, 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 应该侧重于语言的应用能力以及口语的交际能力。更应当强调语言的实用性, 处理好语言基础与运用的关系。目前, 高校的英语教材种类越来越多, 分工越来越细, 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及自身的选择来编写以及筛选教材,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术语, 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语言能力。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多面临与客人直接交流, 教材中可选编接待用语、景区介绍等情景会话;工科侧重书面用语, 教材中可选编进口设备说明书、使用手册、维修指南等应用文。值得注意的是, 教材的选择除了与专业相关之外, 还要注重其与时俱进的性质, 教材要能够及时更新, 带有趣味性, 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2.1.2 采用多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的有效衔接。
当前很多技校的英语教学没有独特的针对性, 内容上与专业课程不能紧密衔接, 缺少渗透性,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作为技校的英语教学, 培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供学生就业上岗后所需的英语基础。因此技校的英语教学内容应当能够结合专业需求进行公共英语的培养。公共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 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扩展和延续, 二者之间具有延续性。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之后, 一般能够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 有着坚实的公共英语做基础, 学起来专业英语便得心应手。教师也可以在教公共英语的同时, 适当渗透专业英语的知识, 构建一个兼具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特色的特殊教学模式。从而将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化, 将专业知识实用化, 使二者充分紧密的相连接, 实现学生与英语课程的紧密结合。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2.1 创造多层次的教学课堂。
针对技校学生特殊的培养目标, 在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 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 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创造一个多层次的课堂, 与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国内国际的各种大事小情。一方面使学生放松心情, 利于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另一方面, 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2.2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影音资料, 将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集视觉和听觉相互交汇的语言环境, 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师生进行使用。其中的影像与声音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环境, 其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2.2.3 将网络技术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技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仅仅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在一个开放式教学的环境中, 才能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并且牢记心中。而网络正是这样一个开放式教学的平台, 实现了语言的开放和教学环境的开放。传统教学中, 受到的各种限制如场景的设计只能是单一的场景, 但是在网络环境下, 可以随意搜索到各种需要的场景, 由学生自由点击,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技校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网络为技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语言环境, 对虚拟的语言环境进行补充, 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技校的教学有着其特殊性,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之外, 需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实际应用。一部分技校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 在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之前, 进行实战训练, 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束语
技校英语教学是一个需要实践的漫长过程, 任重而道远。作为技校, 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标, 对学生进行深化训练, 培养出专业技能与专业英语同时具备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使学生通过在技校的学习, 能够在日后的社会大潮中脱颖而出, 促进自身和社会不断进步。
摘要:伴随着我国技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技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多的被教育部门所重视起来。教育部所进行的新课改, 为技校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使得技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改,技校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浅谈高职院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7 (1) .
[2]齐智英.创新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2) .
[3]钟润萍, 孙建强.能力本位教育观下的多层次高职英语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4]魏利达.高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浅析[J].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
[5]马丽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2) .
[6]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4) .
13.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十三
摘要: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无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一味地实施灌输,以为多多益善,只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而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素质因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我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 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B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 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 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到,有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同位讨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等形式,但在应用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重形式,不注意实际效果。如,前后四人组大多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随机 组合而成;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往往是笼统地提出“同位(或前后四人)讨论一下”,很少对组内成员的合作、帮助等提出具体要求或建议。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 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7%、2.7%与1.8%。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 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 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 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14.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十四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老干部局(2011年10月11日)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在全面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同时,充分利用老干部的政治、智慧和经验优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既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也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对如何建立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探讨,为更好地推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我区老干部发挥作用现状
目前,我区共有老干部共计2032名。其中离休干部305名,占老干部总数的15%,副处级及以上退休干部1827名,占老干部总数的85%。随着我区离休干部数量的逐步减少和退休干部数量的急剧增加,离退休干部的组成结构日趋“年轻化”和“多样化”。根据对我区1700多名老干部的抽样调查表明,现在能够在社会或者家庭发挥作用的老干部占总数的60%,其中退休干部占75%,80岁以下的老干部占80%。在新的形势下,老干部发挥作用具备一定条件,得到了各方 面的支持,适应了现实社会需要,展现了广阔发展空间,呈现出三个新特征:
(一)发挥老干部作用认识有新提高
全区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充分认识到发挥老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四个“就是”的新要求,即“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积极开展发挥老干部作用的各项工作。广大老干部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优势和领导经验优势,是一个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库,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对于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老干部作用的环境有新变化
党中央、重庆市委反复强调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发挥老干部作用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配套的政策文件,努力营造了有利于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政治、政策和舆论环境。各地各部门积极按照中央、市委安排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细化措施,狠抓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落实,把社会需求与老干部愿望有效对接,为老 干部参加学习,开展活动,和有针对性地引导老干部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发挥新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发挥老干部作用有新特点
目前我区发挥老干部作用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主体的转移。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主体由离休干部向退休干部转移。随着老干部组成结构的“年轻化”和“多样化”,且离休干部已到“双高期”,而退休干部由于年龄、身体和文化等因素,日益在发挥老干部作用方面占据主力军的地位。二是领域的转移。老干部发挥作用由家庭向社会转移,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日渐加强,老年社团协会建设的深入开展,老干部投身市场经济发展主战场日益增多,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领域由以家庭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三是形式的转移。老干部由个人发挥作用向依靠党支部和社团等群体发挥作用转移,随着各级各部门推动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力度的加大,措施的落实,效果日益显著,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不再是老干部个人自由发挥作用,而主要是以依靠党支部和社团等群体发挥作用。
二、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发挥老干部作用是一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老干部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机制对于推动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取得一定 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引导机制不健全。对于如何认识老干部的政治、经验、时空、特长等方面的优势研究不够,如何利用老干部自身优势发挥作用等方面着力不够,如何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方面思考不够。对于发挥老干部作用多是会上讲一讲,文中说一说就完事了,没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于老干部发挥作用,除了宣传报道,开会表彰外,很少探讨建立其他激励机制。老干部发挥作用有65%是基于社会责任感,35%是基于家庭责任感,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热情没有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
(三)平台和渠道机制不健全。对老干部受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影响,发挥作用的区域、程度、内容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及解决办法,考虑得不多研究得不够。在整合涉老资源,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方面,没有建立多层面、多渠道发挥作用的平台。造成适合老干部自身特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渠道少,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四)宣传机制不配套。高龄群体具有典型的从众心理,先进典型往往能够产生较强的群体效应。各级党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对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深度挖掘不够到位,宣传声势不够集中,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影响力还不够显著。
(五)经费保障机制没形成。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经费保障机制没有形成,甚至没有专门的经费,只靠老干部工作部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各类涉老群团组织微薄的工作经费来开展,造成经费紧张,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如何建立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的对策思考
建立健全发挥老干部作用机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干部工作,指导老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争取领导、寻求支持,建立健全机制,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更好地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服务。
(一)建立健全“五个”机制,推动老干部发挥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平台和渠道机制、宣传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并使各机制相互联动,有机配合。按照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的要求,将进一步发挥老干部作用纳入老干部工作绩效目标考核管理的基本内容,明确职责和细化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发挥老干部作用的激励性制度和政策,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舆论氛围,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组织支持、经费支持、信息支持、场地支持,搭建宽阔的平台和渠道。
(二)依靠“三个结合”机制,推进老干部发挥作用 老干部作用发挥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工作,它和老干部 工作的各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以“三结合”机制推进老干部发挥作用。一是要与“两项建设”相结合。加强和改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核心内容,也是老干部工作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两项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焕发青春、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要与落实生活待遇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离休费保障、医药费保障和财政支持“三个机制”,科学制定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探索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机制,为发挥老干部作用解除后顾之忧。三是要与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老年公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社区、老年群团组织等阵地和组织,充分调动老干部以己之长服务他人,以己之力回馈社会。
15.新形势下中专数学教学对策初探 篇十五
近几年来, 由于受到普高扩招的冲击, 中专学校生源在基本数量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质量更差, 学生的素质和基础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尤其是数学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公式繁多, 内容枯燥难学, 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 也不想去学。那么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中专生数学学习现状?
2. 问题探究
根据多年中专数学教学工作经验, 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厌学、消极情绪严重。
中专生基础知识薄弱, 又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有抵触情绪。这种消极心理势必给他们接受教育形成障碍, 对学习尤其数学学科学习畏难情绪严重。上课不专心听讲, 甚至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 课后作业抄袭, 久而久之, 就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 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2.2 学习主动性差, 依赖性强。
中专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惰性大。学习无计划, 无恒心, 意志力薄弱, 缺乏自制力。
2.3 竞争意识差。
由于大多数中专生在初中阶段长期处于底层, 不被老师重视, 他们的上进心屡屡受打击, 表现欲望较差。
2.4 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中专学生基础差, 知识脱节多, 知识结构不完整, 只能死记硬背公式定理, 生搬硬套题型解法, 数学学习只停留在表象上, 没有深入到实质。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中专生的学习特点, 我认为要改变中专生数学学习现状, 应从数学兴趣培养, 教法改革, “人本主义”关怀, 学法指导等方面入手, 探索有效途径和对策。
3.1 改革教法, 让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的情境中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1.1 教师要更新观念, 真正做到“角色转换”。
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以及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和鼓舞者, 让昔日“师道尊严”向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由亲近老师, 变为亲近数学。
3.1.2 教师对学生“人本主义”关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 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学习者个体出发, 从人出发, 以人为本, 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教学活动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分层次教学, 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跟得上、听得懂, 让学生在良好课堂环境中自主、愉悦地学习, 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1.3 教学倡导“主体参与式”, 主体参与既是学生的全员参与, 又是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要不断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学习氛围, 从新课的引入到新课的进行, 从教学手段的使用到教学方法的选择, 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参与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由“赌徒十赌九输”事例引入概率;在讲新课如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 用“幸运52”中猜价格的情境, 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并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讲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教“随机事件的概率”时, 让学生动手做投硬币实验, 投牙签实验等, 让学生“乐中求知”、“乐中发展”, 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
3.1.4“鼓励效应”点燃学生兴趣。
对中专生的数学教学, 从“趣, 平, 易”入手, 让他们尝试成功, 使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 不断实现近期目标, 增强自信。例如在上课时我会特意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那些简单的题目, 并趁势鼓励他们, 表扬他们。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 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 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如从一开始的厌学不交作业到主动交作业并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 表明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3.1.5 加强课后辅导,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由于课后辅导是一对一的交流, 因而更具针对性, 在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前, 应先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想的, 在什么环节碰到了障碍而不能逾越, 接着按学生的想法和思路, 师生共同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产生的错误思路认真分析原因, 而对学生有价值的思路要给予特别的肯定和赞美, 使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后的价值所在, 产生成就感,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3.2 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总结和反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才能不断汲取更多的知识。由于中专生基础知识薄弱, 理解接受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应注重基本概念的分析和基本公式的推导及讲解, 教给他们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是因概念模糊不清而导致的, 因此要教会他们如何在阅读中理解概念, 做题中巩固概念公式, 如何总结类型题解法, 上课如何做笔记, 将知识点的学习落实到实处, 等等。
总之, 中专学校的教师要在情感上、方法上多给予学生帮助, 相信通过努力, 一定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树立信心, 取得进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摘要:中专生基础知识薄弱, 对学习尤其数学学科学习畏难情绪严重。要改变中专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教师应从数学兴趣培养, 教法改革, “人本主义”关怀, 学法指导等方面入手, 探索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学习现状,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地人本心理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1.
[2]郭卜乐.人本主义心理学[J].
【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论文07-11
论文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工会工作06-13
初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档案管理12-01
新形势下加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的探讨论文11-09
新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论文09-03
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12-07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07-31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10-06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09-16
适合新形势要求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