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共12篇)(共12篇)
1.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篇一
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辩论材料
——2014级15班第八学习小组
一.观点: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虽然是生物科技进步的象征,但并不标志着人类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地球上的生命,其安全性只是理论上的,但实践中却有很多问题,已有多方多例报道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悲剧,其安全性值得质疑,不应大力推广。
二.开场陈述词:
亲爱的同学们,可爱的对方辩友。大家都是学生物的,那么对于转基因植物与食品的定义性质我不再多说。但必须强调,作为一个辩题,我们不能孤立地只看到转基因植物与食品这两个中心名词,还因关注其产生、发展、以及进入广大人民生活的商业化过程中的种种影响。因此我方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转基因植物与食品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为标准评判其利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已被中共十五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它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方将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我方论点。
就自然生态、资源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转基因植物与食品的种植、生产过程是一种不和谐的过程,是一种对资源掠夺式的发展过程,这主要表现在: 转基因植物本身是一种集成了异种优势基因的改造物种,当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之后,很有可能演变成生物入侵者。与其它异种植物竞争,掠夺资源。如2001年加拿大的GM油菜事件,这种抗多种除草剂的自播油菜侵入其它农田,俨然成为了“超级杂草“。“基因扩散“,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之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有些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会对非目标生物起作用,并且会通过食物链累积、级联,破坏生态系统结构。而且由于虫害抗性的出现,反而增加农药使用量
就社会、经济方面而言。其开发过程中违背可持续发展中调以人为本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的需求性原则,转基因植物的推广种植会破坏当地农业结构,而其商业化的过程中更是打破可持续发展“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的定义 ”。转基因作物盲目追求高产,不顾实际需求。美国由于粮食生产过剩而不得不使1/3的耕地轮流休耕(没有合理利用„„)。同时农产品廉价地出口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更会把贫困国家的农业人口逼上绝路。而自己本国的农民则享受着高额的农业补贴。外国资本通过资金渗透,然后倾销廉价的转基因作物作为扭转贸易平衡的手段。如我国的大豆产业从自给自足尚能出口到现在60%~70%依赖进口转基因大豆。国际资本家利用转基因植物专利榨取他国农民,控制他国经济主权。如阿根廷农业的悲剧,原本的其农业自给自足还能产生大量剩余,后为偿还美国国债,大面积种植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达到其种植面积的99%,其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比例,由5%到上升2002年的51%。增加了近十倍!
最后对人类个体而言,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弊大于利!
三.辩手叙述材料:
一辩发言: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固然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安全性只是停留于理论成分、数据的分析,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转基因生物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强加于另一种生物,这种外源基因的加入扰乱了该生物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该生物的正常生活,是否还会影响该生物的传种接代,有待于证实;这种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系统,其生活力、适应力是否会受影响,对其它生物的生存是否构成威胁,都还是未知。所以我方认为,不应盲目推广使用。
二辩发言:人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忧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一是对生态环境是否构成潜在威胁。对于人体,基因的某种转移也许会产生新的毒素和过敏原,引起意想不到的中毒或过敏反应。例如,一些科学家发现,转基因食品可令肝脏发大;英国科学家普斯陶伊实验,连续喂食老鼠基因改良土豆,发现部分老鼠的肾、脾。大脑等器官收缩或发育不正常,免疫系统变弱,等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通过生物遗传信息的人为操作进行转移,使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进行改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这各种可以打破生物种属间的自然隔离屏障进行人为转移,新的遗传工程体正源源不断问世。这一新的发展势态,一方面展示出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巨大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可能带来人体其他键康和对生态环境引发不利影响。
三辩发言:
1.营养破坏: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或不安全:未进行较长时间的安全性试验:基因化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未进行长时间的安全试验,没有人知道这类食品是安全的。3.嗜酸性肌痛:Mayeno,A.N.等(1994)报告,发生一种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肌痛。临床表现有麻痹、神经问题、痛性肿胀、皮肤发痒、心脏出现问题,记忆缺乏、头痛、光敏、消瘦(Brenneman,D.E.等,1993;Love,L.A.等,1993)。后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生的基因化工程细菌产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个月后发病,导致37人死亡,1500人体部份麻痹,5000多人发生偶尔性无力。据测定,含量为0.1%便可杀死人体。
4.胃肠道问题:最令人担心的是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吃Bt玉米所造成的玉米片,会把我们的肠道细菌转变成生活着的农药制造厂,可能直至我们死为止。美国人在过去十年中,有着大幅增加的胃肠道的问题。这种大量增加,医生多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造成的。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止此。
5.过敏:在转基因操作中,含有从细菌中提取的基因的食品有可能导致过敏现象的扩展,使人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对儿童,孕妇和具有过敏体质的成人。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段基因加入到大豆、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大豆、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6.心脑血管疾病:这些转基因大豆里,被他们的生物科学家植入了饱和脂肪基因。这些基因导致转基因大豆生产出来的豆油,在进入人体以后,会形成大量的饱和脂肪,增加了血液的血粘稠度,为脂肪肝、高血脂、脑血栓等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慢性定时炸弹。7.引发新疾病:转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细菌而影响我们。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体内,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
四辩发言: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一种按照人们自己的意愿操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来的新生物类型,有悖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漫长特性,其安全性应该质疑。理由如下:
(1)人类只是万物生灵中的一员,其本身的生存都需受到生物圈万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漫长选择,人类自作聪明,越俎代疱创造了转基因生物新类型,打破了只有大自然才拥有改造生物、创造生物能力的自然法则。而这些生物还只是人类在实验室中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强加于另一种生物创造出来的生物新类型,其生活力、适应力、安全性只有在它融合生物圈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才能显现,所以我方提醒正方,不要因为转入苏云金杆菌基因的西红柿无害的个别事例蒙蔽了双眼,盲目过早下结论:转基因生物、食品无害。
(2)现实生活中转基因生物、食品有害的事例屡见不鲜:①1999年5月20日的《自然》杂志报导:帝王蝶的幼虫在吃了某种转基因玉米的花粉沾染过的牛奶草叶子后,近一半的个体死亡,幸存的也不能正常发育,有可能导致该物种的绝灭,我们难道还要重道恐龙绝迹的覆辙吗?②1997年德国农民种植转基因玉米Bt-176,玉米长势喜人,毫无虫害;2001年他用该玉米喂母牛,牛开始剧烈腹泻以致70多头牛死亡,这难道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③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某种转基因粮食使男性精子成活率下降至50%,严重影响了民族的繁荣昌盛。④已发现一种转基因大豆人食之后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危害性事例不胜枚举,希望大家慎重食用,少食或不食。
(3)更为严重的是,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危害是基于一种生物的基因根植于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当中,它的存在不仅干扰了原生物基因的表达,影响着该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关键是它会随着该生物的遗传而代代相传,正如HIV病毒感染并整合到人的T淋巴细胞DNA中去,它的繁衍通过血液又遗传给后代,影响深远,危害子孙后代,难以治愈,后果不堪设想。一些不法分子也可能趁机在一个简陋的小实验室里,就能把艾滋病病毒与感冒病毒组装在一起,使艾滋病毒像感冒一样,大范围传播。制造出带瘟疫基因的超级细菌,利用这种生化武器危害社会,那将比原子弹等核武器更可怕,这样,世界的末日还才是真的来临了。同学们,你我在座的每位都无法逃脱此厄运,你们愿意遭此劫难吗?
总之,我方认为,转基因生物、食品作为一种新事物,存在诸多未知,其危害性也初见端倪,还是不要盲目崇拜的好,温馨提示正方同学不要因盲目食用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搭进去了啰!
四.自由论述材料 :
1.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3.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4.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5.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五.事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公众最为担心的问题,科学家们也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辩论。
1.其中,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关于使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小鼠的实验结果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激烈讨论。
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发表文章称,使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试验鼠出现高致癌率,试验老鼠身上乒乓球大小的肿瘤很快传遍世界,也登上了中国各大媒体网站的显著位置。
7月13日,塞拉利尼刚现身研讨会就引起媒体的关注。针对外界对小白鼠致癌试验的质疑,塞拉利尼回应说,“我们进行的是全世界最棒的测试和分析,这个事件当中我们做出了好几百例的证明,相关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塞拉利尼说:“我们做动物90天的试验已经发现了问题,90天的相关测试都证明孟山都的产品对肝和肾都是有害的,所以90天的实验肯定不行。孟山都生产的全世界十几种转基因产品中,我们看到哺乳动物的肝和肾都出现相关问题,我们认为肯定是与消费或食用转基因有关。”
目前,转基因试验有个规定,即90天的哺乳动物试验证明安全就可以进行食用。但是塞拉利尼团队在世界首次突破了90天界线。塞拉利尼说,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长期的研究,而且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肿瘤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年间50只鼠的34个器官都增大了,我们做了200个小白鼠的实验。”
塞拉利尼举例说,试验不仅看肾脏肝脏方面的相关数据,还有对性激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也间接地导致了老鼠的死亡,其中试验雄鼠在食用转基因饲料一年后死亡,雌鼠八个月就死,雌鼠的死亡率更快。“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差不多90%都是乳腺方面的肿瘤,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肿瘤。我们的结论是,转基因对肝、肾还有乳腺肯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安全的,我们要停止使用。
2.1997德国农民克劳纳开始种植先正达Bt-176玉米试验田,头三年,玉米长势喜人、毫无虫害,当2001年,他将这种玉米用来喂养母牛时,牛开始剧烈腹泻并停止产奶,最后,他总共损失了70头牛。
3.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Pusztai)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实验证明,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脑部萎缩,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免疫系统变弱。
4.2004年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爆发丑闻,德国黑森州北部农民从1997年开始试种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2000年当农民开始提高该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地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Bt-176中的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5.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6.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没有食用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7.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8.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9.2004年7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完成了特别专题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指明:转基因食品可导致难以预见的主基因(Host DNA)破坏,而用现有的审核和监测系统,美国各政府机构不能发现这些破坏。美国国家科学院列举了审核转基因食品产品的时候所没发现的异常:
-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等转基因食物的老鼠,出现血细胞和肝脏细胞异常、肝脏比没食用的更重;
食用了转基因玉米饲料的母牛,在德国实验农场非正常死亡; 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
2.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篇二
1 转基因作物发展概况
基因(Gene)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基因或经修饰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而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这类转基因生物可以在产量、营养品质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进行改善[2]。
转基因技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发展迅猛。1983年,世界上培育出第1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3];1986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和法国首次进入大田试验;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研制的转基因西红柿首次进行商业化生产[4];1998年,世界上已经有30多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1999年,美国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达2 870万hm2;200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9 000万hm2[5];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143亿hm2;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25亿hm2,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全部耕地面积[3];2009年,中国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进入到“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上。
2 我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及食品
2.1 豆制品
金龙鱼、福临门、古船、鲁花等在内16个品牌的大豆油产品,以及各种含大豆成分的调和油,基本上都打着“转基因”标识,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非转基因”大豆油。人们经常吃的豆腐、喝的豆浆和蘸的豆瓣酱等也可能是转基因产品。
2.2 大米
2010年9月,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发现,深圳百佳超市销售的奇兰香牌散装香米、深圳吉之岛超市销售的金稻鱼牌中国香米、长沙沃尔玛超市销售的惠宜牌江西米粉均含有转基因成分。而同年12月,我国正式批准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2.3 番茄
我国1994年就批准了转基因番茄的商业化生产。统计数据表明,至2009年获准上市的转基因番茄就有华番1号(商品名:百日鲜)、8805R、大东M-9等9个品系,更有12个品系的转基因番茄正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
2.4 烟草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转基因烟草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在1992年育成了抗烟草花叶病新品系“转基因NC89”[6],并在河南进行推广种植。接着,又培育出抗TMV病毒的香料烟品系“PK-873”和抗CMV病毒的烤烟品系“PK-863”[7]。
2.5 木瓜
在华南农业大学与植保(中国)协会联合召开的“农业生物技术保障粮食安全”的研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李华平教授表示,目前广东市场上95%木瓜是转基因产品,已经很难见到非转基因的木瓜。
2.6 棉花
我国1997年从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引进“转基因抗虫棉33b”。10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吸收-消化-再创新”,至今已衍变出数百个转基因棉花品种。但是,近年来这些转基因棉花正面临着品质退化的威胁。
3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3.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作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它对人体是否存在伤害性,没有定论。世界一些国家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有允许食用的,有严格限制甚至禁止转基因食品消费的,或规定了极为严格的含量限制的。我国先后在《食品安全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中严格限制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转基因食品的生产,批准应用以及进口的转基因生物都经过严格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方面的评价。
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食品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显示,给老鼠喂食转基因玉米后,会导致其血液变化和肾脏异常[8];在其它的试验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国外也曾有报道,老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等。但是,目前这些试验对象都是动物,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确切影响仍不得而知。
3.2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近缘物种间产生基因漂移,形成“超级杂草”,繁殖能力强、抗除草剂,在世界广泛蔓延,影响农业生产;研究表明,转Bt基因的作物可以对多种非目标昆虫产生不良的影响,威胁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生存[9];转基因作物还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墨西哥大量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已对当地的玉米品种造成侵害,严重降低当地玉米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4 讨论
人们接受也罢,不接受也罢,转基因作物已经确确实实地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与转基因作物有着交集。吃的食物可能是转基因食品,穿的衣服可能是转基因棉花做的,买的鲜花可能是转基因花卉,办公桌可能是转基因杨树制作的。既然无法改变这个现状,只能希望自己拥有对转基因作物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知道转基因食品的成分组成、优点及可能的危害性[10]。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并非所有的转基因农产品都必须进行标识,而只是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中的才必须遵守标识规定,而目前我国纳入标识系统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只有5类17种,对于我国国内大量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和其它转基因生物,并没有做出标识要求,这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的现实需要[11]。希望提高转基因产品的准入“门槛”,食品在被“投放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测试。
参考文献
[1]李超.全球转基因作物批准情况[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3):126-136.
[2]王冬雪.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J].食品安全导刊,2010(5):20-21.
[3]张启发.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
[4]顾晓敏,黎事伦,胡良勇,等.转基因番茄及其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09,35(6):81-87.
[5]谢莲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84-10386,10412.
[6]周汝鸿,方荣祥.烟草抗花叶病新品系“转基因NC89”的田间选育和应用[J].作物杂志,1993(1):25.
[7]王燕萍,曹俊剑,刘海礁,等.PAP基因cDNA克隆及烟草转基因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30-132,141.
[8]黄卫平,王洪斌.转基因食品的不确定性思考[J].经济界企业发展论坛,2010(1):49-53.
[9]王俊杰,郭伟翔,杨涛,等.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影响的讨论[J].分子植物育种,2003,1(4):443-456.
[10]刘玲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及潜在态度初探[J].农业展望,2010(8):43-44.
3.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篇三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食品安全性;生态环境;政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S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219-01
转基因指利用生物技术将生物中某种基因抽出后植入另一种生物内,如科学家将北极鱼体内某个具有防冻作用的基因抽取出来植入番茄内,培育出耐寒性较强的新品种番茄,这种被作为原料而制造出的食品则成为转基因食品。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蓬勃发展,转基因技术成果不断推广于食品行业等应用领域,传统食品概念由农业食品、工业食品发展到了转基因食品。近年来,转基因食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成为庞大食品家族中一名新成员,人们在寄予转基因食品厚望、以此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基因移植、改性工作进行程度等造成的食品安全性提出质疑,这种技术究竟带给人类的是福还是祸,主动权是否还能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是否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风险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热门话题之一。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管理成为转基因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各自针对转基因食品发展的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导向手段来控制转基因食品潜在风险,规范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我国积极执行“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消费知情、自主选择”的开发政策,不断完善转基因食品管理政策,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分析
1.1 食用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是安全问题中最为重要和现实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食用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自身健康。受传统文化及思想意识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概念认识模糊,对这种新鲜事物接触相对较少,而商家和媒体在转基因食品的宣传报道方面过于热情夸张,人为炒作偏多,缺乏客观性报道;政府部门对转基因科普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公众无有效渠道了解转基因食品客观情况,在未确定转基因食品为安全食品时,消费者对这种改变了传统食品或作物本质特性的新品种始终坚持保守和观望态度,认为转基因食品存在着短期或长期危害。
1.2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破坏也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转基因生物相比自然生物有着很大优势,释放在环境中可能会打破原有生态环境,使生物竞争关系扰乱;尤其一些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极强,可能排挤原有物种基因结构,威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或生成其他新的物种;转基因食品还可能会引起基因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1.3 消费知情权和选择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心食品安全、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和档次,尽管还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确切方面的不利影响,但消费者理应具有自己所消费食品的安全性和潜在危险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关于消费者选择、涉及标识等公共政策监管方面应尽快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今后转基因食品普及后消费者明白消费和知晓如何消费。
1.4 伦理问题分析
人类利用基因工程创造产生各种转基因物体,对自然进化过程和生命直接进行人为篡改和彻底干预,这样人类似乎有了“任意改变上帝作品”的本领,甚至可以改变自然进化速度,这种自然及生命本身直接被干预的现象冲击着人类传统观念及内在价值,不得不令人担忧。转基因食品为人工制成而非经自然生长后加工制作,如将人的某些基因导入动植物食品加强其性状或增加生长速度等,这种非“天然”食品是否违背自然及其伦理道德,人类会不会产生“人吃人”等心理反应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2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2.1 育种安全性
选择育种、人工杂交及转基因育种是当前动植物的主要育种方法,其中前两者必须限制在种内进行,为常规育种法,常以基因突变和有性杂交为基础,种内或同一种属之间的基因重组和交换时间偏长;而转基因育种可以跨越物种属性、界限,短时间即能将其中一种生物或人工合成基因转移至其他生物体内,彻底打破生物物种界限。实际上,自然界中生物基因重组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进化过程中,且其安全性需经历长时间过程才得以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基因再重组,仅是人为的加快了常规育种自然选择和进化速度,在理论上是与由常规育种获得的食品本质基本无二。
2.2 食用原理安全性
动植物及微生物食品中构成基因的DAN物质经食用进入人体后即被分解为小分子,转基因植物中的抗生素抗生基因为一种蛋白质,其在人体肠道内扩散的最大障碍是DNA的降解与失活,而人的胃液为强酸环境,在胃液降解酶的作用下,易能消除DNA生物活性。而且,先进的技术使得被转入动植物体内的基因只能在特定组织和条件下表达,如只在转基因植株茎杆内表达,完全不作用于食用种子,这样就不存在食用安全性顾虑。
2.3 伦理方面安全性
根据生命本质的一致性分析,动植物及微生物基因组中大量的基因存在同源性,这就说明,很多基因不是为某种动物或植物所特有的,其中一些动植物的基因组还与人的基因组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当前所食用的所谓的“纯天然”的生物食品也是经过人类长期人工培育、驯化得来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生物伦理的发展,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转基因食品或生物冲击了“谁在扮演上帝”传统的伦理观和进化论的现代自然观的狭隘思想认识上,而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生事物的出现。
3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公共政策演变
当前,在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着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观念,首先以美国为代表的对转基因食品采取宽松的政策,其次欧盟相对较为严格的政策,还有就是我国等一些国家在对待转基因食品开发与消费方面保持着积极态度,实施政策较为灵活。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开发与消费,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积极稳妥发展转基因技术,主要有:
1)201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制定《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2)原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3)1996年,农业部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4)2001年国务院制定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5)2007年卫生部发布实施《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取代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随后我国又先后酝酿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等,如《国家生物安全法》等。
4 小结
转基因食品是解决食品短缺、营养匮乏及相关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只要开发政策合适,评价、监管措施得当,转基因食品均可以做到不比传统食品危险的保证;根据转基因食品及其特点,应以“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消费知情、自主选择”为开发政策方针执行并调整控制转基因食品开发利用方向;同时,注重建设、运用非营利性机构,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能力和评估体系的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为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提供表达愿望和意见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费疑虑,提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丁存宝,刘海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J].生物学通报,2006,41(3):25-26.
[2]洪涛.我国转基因食品政策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3:4-7.
[3]邓心安,于卫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其政策完善环节[J].中国科技论坛,2008(6):104-108.
作者简介
4.转基因食品安全策划书 篇四
当今转基因作物在我们的食品中早已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只有少数人了解的高端生物技术,我们是该抵制还是默默的接受?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否能得到权益的保证?甚至我们该不该用13亿人民和我们的子孙生命来做赌注?我们的答案是,我们要为了我们的权益而战为我们的民族而战。至今关于转基因的说法众说纷纭,在事实与真相模糊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沉沦在迷雾之中我们
必须擦亮我们的眼睛,用事实和科学话。我们希望在激辩中找到答案,在行动中寻求真理。
活动目的: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结交有志青年,寻找问题中的答案。
活动地点:东西区食堂门口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参与者:关心实事,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在校人士。活动具体方案:第一阶段:在东西区食堂们口设置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专栏和辩论赛报名点,并发放传单。为期两天。报名结束后进行分组(1反转基因和2支持转基因)用3天时间给予准备,3天后选定地点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组织观看关于转基因短片,看完短片后参与者写感想。
第二阶段:聚集辩论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超市商店转基因食品调查。结束后做总结,为后期活动做准备
第三阶段:成立转基因安全小组,举行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包括:(转基因知识讲座、影片播放、公益巡演、普及宣传等)
第四阶段:扩大影响联合各地高校成立“新青年之声”团体奋
起为人民而发出声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5.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篇五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为了从源头上把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出台专门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实行“一扇门一把钥匙”的标准评估程序,杜绝未达到许可标准的食品企业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2.建立规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目前,国内的监管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制度还不甚完善,市场上生产者往往将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凶食品混同销售,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达到蒙蔽消费者、获取利润的目的。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态安全,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测制度,明确产品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防患于未然。
3.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用事先知情同意和预防原则,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我国虽然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具体,还需要做到:应明确标识转基因的内容如转基因成分来源、过敏性等;给定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明确规定食品的转基因含量限值等;标志位置应该显著,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4.建立转基因农作物种植补贴制度
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并不适应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规避市场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种植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业的正常发展。
此外,还需要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有关生物安全的综合性法律,而不仅仅限于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保护,为国产
6.转基因食品论文 篇六
生
物
技
术
结
课
作
业
转 基 因 食 品 简 述
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03班 姓名:黄涛 学号:20124329
转基因食品——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其合理性和危害性一直被人们所争论。但即便如此,转基因食品还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本文将就转基因的切实利益及其必然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于一些反对者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转基因食品其实已经是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之中。但是,由于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了解不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一直都是争论不断,尤其是近来,反对转基因的“潮流”更是愈发地壮大。
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产物
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产物,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人为改造被转入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利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有两个非常特别之处,一是被转入的基因一定是非本物种的,二是人为决定而非自然选择。
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地球生物,既是大自然长期优胜劣汰的结果,也是它们通过本物种内交配进行繁衍的结果,跨物种的交配,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实现、不可能成功的。也正是如此,各物种延续到今天,才能够保持住本物种的稳定性和纯洁性。而转基因生物,则是按照人类的需要,在科学家的“帮助”下对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进行跨物种的遗传物质交流,以便造就一个大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产物。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1.食品安全问题
1.1 天然食品真的更安全吗
瑞士医师Paracelsus指出:任何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也就是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说,零风险的安全食品是不存在的。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排斥主要就是因为认识的局限性,认为对物种的基因进行认为改变是一件极具威胁性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农作物新品种的诞生都是基因改变的结果,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传统的杂交、基因诱变等,均是改变了生物DNA链上的基因,那我们能否也可以认为其不安全呢?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基因改变的数量远远不及传统的杂交育种的方式,且在基因改变位点的选择和改变的方向上较突变育种更为准确。人们现在对于转基因食品其实是存在偏见的,就像前些年很多人一味否定化学食品添加剂一样。所谓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只是由生物体制造的“化学品”而已,错误的用法和剂量同样也会引起很多问题;同时,一些人造的食品添加剂若是在国家限定的范围内使用,对于人体也是无害的。所以,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我们需要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食品的安全性。
1.2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一些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用其饲喂小鼠等动物,结果发现动物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这些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并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因为人体和其他动物体的生理学构造的毒理学性质存在差异,并且转基因食品投入市场这么长时间,还尚未发现一例人体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转基因的研究、开发有一整套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在生产方面,也有确定的生产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这和其他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一致的。
2.转基因食品的优势
2.1具有高效率
这里所指的效率主要是在育种方面。传统的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亲代的交配的子代的筛选工作,而且需要较大的场地来进行试验。相比而言,转基因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改变生物的性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育种工作。同时,转基因也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物种的限制,使得生物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的性状改造能够有着更多的可能,实现了物种间的优秀基因的共同作用。如人们可以分离出生长在寒带的某植物的抗冻基因,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这个是传统的方法所无法实现的。2.2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相对的,耕地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坚守住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二选择。如何用世界上7%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那就只有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转基因技术恰好能够缓解人地之间的巨大矛盾。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主要原因之一,利用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同时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认为,用先进的生物分子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2.3转基因食品价格更低廉
科学家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一些基因,使得转基因食品的产量提高,打破了季节对一些农作物的生长限制。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强,对于农民种植或进行田间管理都很方便。种植抗虫的农作物生产者能够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相应提高。如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由于相较传统作物而言,转基因作物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消费者能够花费更少的钱买到质量相同甚至更好的产品。2.4转基因食品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安全
传统的食品通过添加剂改变口味,加入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然而添加剂和防腐剂中都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转基因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不足。通过转变或转移某些能表达某种特性的基因,从而能够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保证其新鲜度。同时,一些转基因的农作物具有特定的抗虫能力,能够分泌出毒素使得害虫死亡。这样,生产者就不需要在喷洒农药,既减轻了喷洒农药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又还保护了益虫和其他生物,减少了人畜接触杀虫剂中毒的危险。同时,这些分泌出来的毒素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影响的。举个例子,像Bt毒蛋白,它的毒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性需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会发挥出来,而人体内根本就不存在Bt毒蛋白的受体,自然也就没有中毒一说了。2.5转基因食品具有更多的附加价值
新一代的转基因作物能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让消费者更切身地体会到其好处。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以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培育除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有利于减少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贫乏症的发病率。人们还消除了虾、花生等中的致敏蛋白基因,让更多的人能够享用。另外,除了补充一些营养素外,转基因食品还能够成为预防疾病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人们在品尝鲜美食物的同时,也能打到防病的目的。
3.反对转基因
3.1宗教因素
就宗教而言,佛教和伊斯兰教并为对转基因食品有着如何的排斥,不过有些宗教,如天主教,表明了自己明确的态度。从宗教的意义上,上帝创造了万物,包括生物体内各式各样的基因,而转基因是要取代上帝,所以转基因就是撒旦。在圣经旧约的摩西五经里,有着不允许物种杂交的教训,转基因无疑是对此教训的挑衅。天主教会于2008年颁布的“新七宗罪”包括:环境污染、吸毒、基因改造、社会不公义、过分敛财级娈童。对于基因改造,教廷方面的理由是:“生物科技领域有些地方利用实验和操纵基因侵害人类天然的基本权利,其后果实在难以预测和控制,我们必须予以谴责。”
虽然人们有着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转基因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符合人类现今社会需求的产物。宗教虽然给人精神上的慰藉和依靠,却不能解决物质上的需求。从哲学的意义上而言,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所以因为宗教的信仰而反对转基因,抵制转基因食品,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不尊重。3.2公众缺乏科学概念 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1998年11月,孟山都公司在印度的两块试验地被当地人烧毁,原因是该公司在转基因植物中采用了“雄性不育”技术。一些农民怀疑这些“雄性不育”的植物与人接触后也会使人患上“不育症”。除此之外,瑞典的一个名义测验结果表明,60%的人认为普通食物中没有基因。
我们都知道,植物和人类属于两个界,想要通过自然的进食之类的方式进行基因交换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基因在改变后,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基因,同样是碱基、氢键,并不会更容易断裂、脱落之类的。这些都应当是基本的知识,但是由于公众缺乏科学概念,对转基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都抱着反对的态度。同时,就如同中国的那句老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此一旦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造成重大的危害,那么公众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一切伤害的源头。另外,由于转基因对很多人来说是新事物,所以对于未知事物的彷徨也使得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没有任何的信任可言。但是,如果他们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就不难发现转基因食品是解决人类现有矛盾的良药。3.3生态考虑
这个理由确实是让很多人都对转基因抱有强烈的疑问。转基因的作物作为一个新品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有着不确定性。在种植过程中,风媒和虫媒对与花粉的传播不具有选择性,所以有可能会造成基因污染。
“转基因作物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断言对屡遭提起,但学术界迄今并未有确凿案例。目前,反转基因认识提及最多的两起——所谓Bt转基因玉米花粉致死帝王蝶时间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均已通过更广泛的科研和更深入的研究得到澄清。
但是没有一项技术在开始时候就是完美的,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转基因的作物会对环境造成更轻微的影响,而且一些作用的靶昆虫的特异性会更加精确。另外,各个国家都有出台一些政策来限制以及减少转基因潜在风险。就我国而言,1993年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7年农业部《关于贯彻执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2001年国务院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政策、法律来保障转基因食品对于生态、人体的安全性。3.4其他原因 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其余的一些原因就比较的复杂。比如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为了保护本国的本土非转基因产品不被打压,政府会对转基因的进口进行限制,从而导致了转基因食品不能更好地普及,也使得人们对于转基因的认识不够。另外,像是孟山都公司之类的生物技术公司饱受诟病的控制种子问题。他们出售的转基因作物产生的种子不能用来播种,于是农民们种植转基因作物就需要每年都向那些公司进行购买。这种方式然很多人都比较反感,但是又是人家保护产权的合理之举。这些问题只是从转基因食品衍生出去的一些其他因素,转基因食品本身不应该被“弃之如敝屣”
我国是转基因农产品开发研究的大国之一,目前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占全世界第4位,近年来,中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但是,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种类并不多,主要就是国家对其做了十分严格的控制,因此我们也要对这些食品有着一定信任。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加剧时,转基因食品或许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转基因食品也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公众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杰弗里.M.史密斯.《种子的欺骗》.第一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P136-180 [2].高溥超.《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曾鼎.《他们为何反对转基因》.凤凰周刊.2012年.29期
7.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篇七
1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抽取衡水市区居民、衡水学院大学生、各大超市消费者、衡水市辖区农村居民共50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般认知, 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购买转因食品的意愿, 获得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及可信度。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般认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民众一般对转基因的名称有所了解。在被调查样本中, 超过80%的人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但是, 比较了解且能较准确的回答出转基因食品概念的人数仅占不到10%;非常了解转基因食品知识且能准确描述其概念的人数仅为3%。这表明转基因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 民众对转基因的认识还仅是来自于各种媒体的报道。在缺乏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民众还缺乏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自我判断能力。
2.2 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态度
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否定的比例略大于肯定。持肯定态度者多数认为转基因食品无明显安全问题, 而且还能补充一些原来没有或含量较少的营养物质。而且, 转基因农作物本身可抗病虫害, 减少农药使用量, 农药残留少。持否定态度者主要认为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类的基因组成, 特别是有部分人认为转基因带来除草剂使用量大增, 污染环境, 这同肯定者认为转基因对环境友好恰恰相反。也有部分接受调查的人员持中立或无所谓的态度。不过从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途径来看, 来自于网络和电视媒体或者听别人说的较多;专业途径获得转基因信息的较少。
2.3 民众对政府监管的态度
对我国目前实行的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 绝大多数民众持支持态度。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选择应该是保证民众知情权的前提下, 把对转基因食品的选择权留给民众。至于政府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控的态度上, 80%以上的民众表示理解支持。这说明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从根本上还是持谨慎态度的, 而且希望国家能够为广大公民把关。
3 结论与建议
8.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篇八
关键词:转基因 研究情况 认知情况 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4-0000-00
转基因食品在我国的食品市场中并不少见,但是很多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并不算透彻。影响我国消费者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弊端和优势的了解程度;二是消费者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三是其他因素影响。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某地区的城镇居民,本次调查过程涵盖了该地区的各个区、县的城镇居民。为了让调查的结果更有意义,更具真实性。笔者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不分性别和文化程度,也没有年龄限制。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笔者在进行调查过程时,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包含12道选择题,选择题的内容主要包含转基因食品的相关信息。同时,笔者还统计了填写问卷民众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笔者主要在人流较多的地方进行调查,例如:超市、商场、车站、大学、街道等等,尽量保证所调查的结果能够趋于真实、合理。最后将统计的数据和信息录电脑,通过相关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依据性别、受教育程度将数据进行分类。
1.3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地整理、分析,此次调查过程的总问卷数为1256份,其中受调查的男性人数为602人,受调查的女性人数为654人。根据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又将受调查者的人数做了相关统计,其结果为:学历为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受调查者人数为90人,学历为初中的受调查者人数为248人,学历为高中的受调查人数为407人,学历为中专的受调查者为49人,大学以及大学以上的受调查者人数为302人;而依据受调查者年龄又可将受调查者分为几个层次,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受调查者人数为263人,年龄在19-28周岁的受调查者人数为584人,年龄在29-38周岁的受调查者人数为100人,年龄在39-48周岁的受调查者人数为129人,49周岁以上的受调查者人数为20人。
经过数据分析之后,笔者发现在受调查者中有38%的人是第一次听说转基因食品,在这之前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弊端和优势毫无了解,也不能辨识生活中的转基因食品;有40%的受调查者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但是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并不深入;而只有22%的人对转基因食品有所了解。总体而言,受调查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对转基因食品不是很了解,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更无从获取。
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情况
通过上文所提到的数据,不难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并不全面,还有很多消费者停留在认识、听说的阶段。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受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其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大约有85%的小学学历受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毫不了解,而这种比例在初中学历的受调查者中占到比例为60%,在高中学历的受调查者中占到比例为25%,在大学以及大学以上学历的受调查者所占比列为5%,这足以说明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受调查者所了解的相关内容就越多,同理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就越丰富。
除了对基本认知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还对受调查者是否愿意深入地了解转基因知识做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55%的受调查者愿意了解更多的转基因知识,而有35%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转基因食品与自己没有太多关联,不需要做深入了解。
通过上述两组数据,不难发现很多消费者还停留在认知阶段,对转基因的食品并不是很了解,而是否想买转基因食品、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数也并不多。
3结论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传播转基因食品的知识,促进我国转基因食品市场正常化、合理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公众教育,向我国民众传播转基因食物的相关知识,让民众了解转基因技术的优点与缺点,可以通过发放知识传单的形式向民众宣传相关知识。二是要建立、完善现有食品加工制度,促进食品市场正规化、科学化体系的确立。我国虽然实施了相关法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起到作用,某些商人为了获得利益,忽略了转基因食品的缺点,将违规、不合理的食品也贴上非转基因食品的标示欺骗民众。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扰乱我国食品市场运作环境。三是要利用传媒手段,合理宣传转基因食品,将更多的相关内容传播给消费者。21世纪是信息时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我国政府可以利用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向民众宣传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提高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以更好地让政府了解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态度。
总的来讲,转基因食品有以下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但是转基因食品也有其自身的缺点,例如: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向亲缘野生种转移,就会污染到整个种子资源基因库;转基因食品是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必将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
4结语
总而言之,笔者通过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了解得越多,其购买的欲望就越强。我国政府要想让民众购买转基因食品,就需要通过各种传媒手段让民众了解转基因食品的优势与缺点,这样才能让我国民众更深入地了解转基因食品,促进我国转基因食品市场规范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范丽艳,魏威,朱正歌.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认知情况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80—85.
收稿日期:2014-11-12
作者简介:黄甫克(1968—),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9.《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 篇九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为控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杂交,这种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1. 下列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而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反应。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转基因作物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人们发现它会破坏生物种群,已使生态系统失衡。
B.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的优点,因此在其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更能保护自然环境。
C.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各地爆发了作物疫病,比如1864年爱尔兰马铃薯的枯死病。
D.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可能会漂移,传给野生亲缘种,这种杂交会产生严重后果,难以控制。
3.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3分)
参考答案:
1.C (C项这句话说明的是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并非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D (A项对应的是3、4段,这两段阐明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原文说这种影响“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这是一种潜在的危害,是一种推测。选项表述的“人们发现”,“已使”与之不符。B项对应的内容是第5段“专家警告……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选项说转基因作物不需要使用农药,原文说转基因生物会使害虫产生抵抗性,“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C项对应的是第5段。这一段举例说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巨大危害。但所举的例子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没有直接联系。考生容易误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D项对应的答案在文章最后一段。)
10.转基因食品鉴别知识(懋权) 篇十
1.大豆
非转基因大豆:为椭圆形状,有点扁。肚脐为浅褐色。豆大小不一。打出来的豆浆为乳白色。
转基因大豆:为圆形,滚圆。肚脐为黄色或黄褐色。豆大小差不多。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用此豆制作的豆腐什么的都有点黄色。
简单的检验方法: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从这个发芽试验过程,人们可以发现,这些转基因大豆是一次性产生的果实,它们的胚芽是不具有生命本质活性的,因此,就没有延续后代的能力。相当于一个人可以正常怀孕,但是每一次都是死胎,这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到此为止了。那么人类如果大规模的长期食用各种转基因食品,其中危害人类的转基因片断,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改变人类本身的正常基因,抵抗力下降,怪病丛生,或者丧失生育能力都是情理之中的了。
2.胡萝卜
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凸凹不平,一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从粗到细的。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一般是直的,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且头部是往内凹的。注:胡萝卜只有在秋冬季节有,夏季的一般是转基因的。
3.土豆
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转基因土豆:表面光滑,坑坑洼洼很浅,颜色比较淡。削皮之后,其表面无明显变化。
检验方法:先削皮后看变化再决定吃不吃
4.玉米
转基因玉米:甜脆、饱满、体形优美、头颗粒尾差不多
5.大米
在中国取得转基因大米合法种植权的地区是湖北,要警惕细长的很亮的米。容易与东北“长粒香”混淆。买的时候一定看清原产地。
6.西红柿
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很好看,果实较硬,不易裂果
7、其他鉴别方法
进口水果的标签。一般来说,在标签的最下方一般印有出口国的名称,中间的英文字母标明水果的名称,最上方的英文字母标识的是出口企业的名称。在每个标签的中间一般有4位阿拉伯数字:3字开头的表示是喷过农药。4字开头的表示是转基因水果;5字开头的表示是杂交水果。
(1)超市购买食品时一定要上心,先查是否有转基因标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应有标注。但这些标注怕见人,小到只有1.8毫米高,而且躲在最不显眼处,仔细查总是可以查到的。
(2)超市西红柿、木瓜大部份是转基因,坚决不买。从安全和质量上说,个体农贩水果类食品要比超市好得多。特别不要迷信外资超市,那里的东西好看而不好吃,坏的、假的太多。
(3)玉米使用转基因最早、最广、最多,购买任何玉米食品均要慎之又慎,哪怕超市卖的玉米窝窝头。
(4)转基因小麦籽粒色白透明发亮,全角质,属硬质强筋优质面包小麦品种,特优转基因9506小麦2008年在安徽面世,面粉中还有漂白剂、滑石粉混在里面,就更难识别。
(5)水稻转基因中国偷偷搞了好几年,少数流入市场,特别要警惕又长又瘦又亮的大米。东北大米目前无转基因,暂可放心,一定要看外包装袋,如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米业,东北米是粳米,短圆粒型、这与湖北、湖南一带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如BT汕优63)中长粒型有本质的区别、容易识别。另外,泰国禁止转基因,其米无问题。
(6)小米、燕麦、荞麦、高梁均属小宗粮食作物,还来不及去转基因。花生是我国独特产品,暂无转基因,红薯也未转基因。
11.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篇十一
1996年,柯克·阿兹维多应聘进入孟山都公司,其工作是销售转基因作物,那时并不是加薪吸引了他,而是孟山都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夏皮罗的著作成为了他应聘的动力。夏皮罗勾画了这样一幅图景:利用该公司的新技术,供养世界、清洁环境。在物种间交换基因,培育预期生物体,这能减少生产垃圾,“把农田变为工厂,生产从救命药到杀虫作物等各种各样的产品”。正是这一理念让柯克为之神往。他去孟山都公司的圣路易斯总部参加新员工培训,在一次会议上,阿兹维多表达了对夏皮罗构想图景的极大热情。会后,一名公司副总裁把他拉到了一边,让他知道了真相。
他告诉阿兹维多:“等等,罗伯特·夏皮罗讲述的是一回事,而我们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的目的是赚钱。他是在讲故事,这不过是一个幌子,我们甚至都不明白他在讲什么。”
阿兹维多感到震惊。夏皮罗通过转基因作物“帮助和拯救”世界的形象,结果却成了精心编造的谎言,它旨在获得公众认可,推销产品。阿兹维多意识到他正在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公司”效力。
供养世界只是有关转基因作物众多谎言中的一个而已,而最根本的谎言是——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该断言的关键在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据他们1992年有关转基因食物的政策显示:“该局尚未发现任何迹象表明,用这些新技术生产的食物与用任何有意义的或统一的方式生产的食物有任何不同之处。”基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声称,不需要进行任何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声称“最终,是食物生产商对食物安全负全权责任”。因此,生物技术公司自行决定其产品有害与否,这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铺就了一条坦途。种子行业联合起来,数以百万计的农田种上了转基因作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进食了转基因食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认识到,转基因作物是有实质性差别的。事实上,那是“该局技术专家们”达成的绝对共识。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遗传工程会比常规喂养方式更易产生“不同风险”,同时他们还再三提醒上司,转基因食物可能会产生无法预料并难以察觉的副作用。他们要求进行包括人类研究在内的长期安全性研究,以便预防可能的过敏症、新型疾病、营养问题。
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政策付诸实施之际,对科学家们的担忧未予理睬。而7年之后,由于一桩诉讼案,内部文件被公之于众,随之谎言也大白天下。该局最新公布的4.4万页文件,揭露了政府科学家们“提及的无法预料的副作用……从政策草案中被逐渐删除(这遭到该局科学家们的抗议)”。他们进一步揭露,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奉美国政府之命,宣传推广转基因作物;还揭露了孟山都公司前代理律师迈克·泰勒(后来成为该公司的副总裁),他曾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政策制定工作。在泰勒的带领下,科学家们的忠告被无视、被否定。
结果,生产商就转基因食物安全性问题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磋商,这只不过是一种自愿行为而已。在磋商会上该局收到的只是没有数据的概要,没有依据的结论。如果公司声称它们的食物是安全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不会再进一步追问其他问题了。因此,这些转基因品种从未进行严谨的动物喂食安全性研究,或许根本就未曾进行人类进食试验,就通过了批准,允许其在商店内出售。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决定着手美国领导人们拒绝的事情——开展长期的严格安全性试验。他们委托科学家制定一套评估转基因作物批准过程的规范,该规范将在英国,并最终在欧盟实施。1998年,该项目进行3年后,科学家们发现,旨在产生无害杀虫剂的转基因马铃薯对老鼠健康造成了广泛伤害。支持转基因的政府立即取消项目,首席科学家被解雇,研究组也解散了。最终被欧盟采纳的评估规范远远不及在英国制定的评估规范。肤浅的试验计划当然不能满足科学家们的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科学家们遭到了压制。
讽刺的是,世界各地的决策者们竟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中获得了自信,因为他们误以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过程是基于广泛试验的;而事实上,各地的批准程序依赖于自行进行作物安全性研究的开发商。研究结果无需公之于众,并以“商业机密信息”为幌子,把绝大多数的研究隐藏起来。几乎没有数据可供公众详细审查。例如,2003年,研究员们审查了经过同行评审的公开动物饲养研究报告,其中有10项被认为是符合安全性评估标准。研究报告同资金供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了问题。“与私人公司有关的”5项研究报告显示没有发生任何副作用。3项独立进行的研究显示,发生了副作用。作者说:“仅喂食了10~14天后,就观察到了副作用,而且非常明显。”
生物技术支持者们声称,有很多证据证明转基因是安全的。例如,2004年12月,针对全球经过同行评审的动物饲养研究报告的数据库,克里斯托弗·普雷斯顿进行了检索,搜索出41项结果。评估安全性方面的文章还相当少,在阿帕德·普斯陶伊(饲养研究专家)看来,普雷斯顿的数据列表未能“区分科学研究与牲畜饲养”。后者“或许对商业牲畜饲养有很大价值,但只有有限的科学价值”。把商业研究从此列表中删去,就还剩下18项研究(有4项研究来自俄罗斯和中国)。
2005年10月,韦恩·派诺特汇编了60个摘要,命名为“科学期刊转基因作物安全规范与评估”。该文集送交到西澳大利亚州政府农业与食物部部长处,用以证明,充分研究的结论是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据流行病学家朱迪·卡曼的分析表明:“对这些摘要评审之后,发现绝大多数是牲畜饲养研究。……事实上,只有9项摘要能被视为包括适用于人类健康的措施。绝大多数摘要(6项摘要,67%)显示,进食转基因作物后发生了副作用。”卡曼指出,其他指出副作用反应的研究结果已从汇编文件中删除了。她总结:“因此,这些摘要并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相反,这证明了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健康有害。”
2007年伊始,针对转基因作物的牲畜饲养安全性研究,仅有20项是经过了同行评审的研究。只公布了唯一一项人类进食试验,但未对进食转基因食物的人们进行售后监测。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生产商资助或进行的试验,它们总是不符合标准。通常未能调查转基因食物可能对相关部分造成的影响,如:肠道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成分、过敏反应、未出生孩子、致癌、肠道细菌等等。除此之外,行业资助的研究因其人为地绕开发现问题而臭名昭著。他们喂食年老的牲畜而不是敏感性强的仔畜,采用少量的样本来达到科学研究上需要的统计学意义,稀释饲料的转基因成分,过度煮样本牲畜,把结果同不相关的对照物进行对比,选择灵敏度不高的过时检测方式,限制喂食试验的持续时间,甚至无视牲畜死亡数和伤病数。他们把“坏科学”当做科学来认真对待。
(摘自江苏人民出版社《转基因赌局》 作者:[美]杰弗里·M.史密斯 译者:苏艳飞 等)
12.理性对待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篇十二
对于“以食为天”的普通老百姓来说, 转基因是一件特别不明觉厉的事情。如果不是崔永元和方舟子的一场骂战, 或许注意力永远关注不到转基因, 也永远都想不到, 原来老百姓世世代代吃的粮食, 有一天它的种子竟然是从实验室里面制造出来的。不管怎么说, 我们得感谢崔永元, 让我们有了知情选择的权利。但并不是要彻底否定转基因,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没有最终的定论之前, 作为普通老百姓应当理性对待这一问题。
那么, 怎样才算理性对待?
首先, 吃不吃?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转基因食品, 我们吃还是不吃?如果只从安全方面来讲, 我个人倾向于不吃。在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定论之前, 我至少知道非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能强加于人。到底吃不吃应该给大家一个自主选择的权利。然而, 目前很多人却没有这个权利, 因为很多食品我们不知道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其次, 要不要?如果我们都选择不吃转基因食品, 那还要不要发展转基因食品?中国是人口大国, 而且耕地越来越少, 人口越来越多。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 将很难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就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贡献一样。无疑, 转基因食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国家必须大力研发、实验转基因食品技术。相信终有一天, 科技的进步能消除每个人的顾虑。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 去年获得了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刘慈欣曾在他的代表作品《三体》中预言, 长期食用转基因农产品会造成后代遗传畸形, 并且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有时候, 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年, 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推荐阅读:
转基因食品之争09-11
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06-10
转基因论文01-22
学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考试题答案09-15
红色基因的碰撞与传承08-30
生物材料与基因技术12-09
转基因感想10-23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