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社会调查报告

2024-06-11

医疗社会调查报告(精选13篇)

1.医疗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调查时间:2010.9.20-2010.9.28

调查地点:余店镇墩子村

调查对象:在家的农民

调查人: 万翠玲

调查内容:农村医疗保障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式:口头采访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服务于民。

调查步骤

1、口头采访

2、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

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有很多由于经济原因没有住院,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而我村现行的医疗保障形式是最初级的合作医疗。

(二)农村医疗保障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高(92%),但农民还存在疑虑;报销比例低及定点医院收费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92%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仍有8%的农民没有参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较为不满,满意度仅为11%。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满意的原因:首先是报销比例太低(34%);其次是定点医院收费高(26%);再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只管大病,不管小病(21%)。此外,定点医院医疗水平差(9%),报销手续复杂(9%),定点医院就医不方便(4.5%)等已经成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满的原因。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重点,21.7%的农民认为是应当保大病或者住院费用;4.3%农民认为应当保小病或门诊;还有74%的农民认为应当二者都保。

(2)农民看病贵,医疗服务水平低是农村基础医疗服务最突出的问题。

深入分析看病贵的原因:药价太高(44%),个人支付比例过高(21%),医疗机构乱收费(35%)等成为现今农民看病贵的主要因素。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民选择到村卫生所看病(47%),自己买点药吃(30%),另外,还有近23%的农民视生病的大小从而确定看病的诊治方式。

以上是此次调查中得出的一些关于农村基础医疗的结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农民所关心的一些民生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本次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1)在原来降低医疗费报销门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再次降低医药费用报销门槛,把大部分优惠直接留给广大农民朋友。现在我们医疗补助资金的来源以个人帐户和政府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报销的比例分层次按不同的费用进行不同比例的报销。以达到政府统筹资金的合理运用。最好就当地的多发病及一些常见病种进行有目标的补助。尽量降低定点以医疗机构的收费,另外,应当尽量也让小病可以进入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2)尽量降低村卫生所的药品价格,真正实现平价诊所。药价牵涉的问题很多,包括医疗体制的改革,药品监管的改革等等。所以在短期内少有成效。不过我们可以在农村医疗所控制高价药物的,一些小毛病完全可以用底价药品的决不用高价品。这样在药品使用的层面解决药价高的问题。

(3)加大村卫生所等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的医疗素质,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人员的医疗水平。乡村医生一般都是一些退休老医生或者是赤脚医生,有些还是中医师。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过一般的小病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问题。所以按照村卫生院的建设的目的出发建议,1、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2、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主要是对一些大病的前期症状的辨别的培训,以便在大病的初期指导农民及时到达医院诊治。

(4)发展农村经济。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只有充分发展农村的经济才能使农民摆脱贫困根本解决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实现较高级的农村医疗保险形式,最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2.医疗社会调查报告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哈尔滨市医疗机构按三级甲等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3层,采用单纯随机方法从各层中抽取若干所医疗机构,然后对所抽取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抽取了哈尔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0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所、二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获得有效调查对象41人,其中护理部主任10人,主要科室护士长31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项目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人际沟通、应用写作、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择业能力9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包含若干子项目,共37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按护士对其需求程度进行调查。问卷由2部分组成:(1)职业社会能力理论知识部分,分为了解、熟悉、掌握3个选项。(2)职业社会能力技能部分,分为学会、掌握、熟练掌握3个选项。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发放一周内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套,收回41套,经审核40套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7.56%

2 结果

2.1 护士对职业社会能力理论知识部分的需求(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护士对职业社会能力理论知识的需求选项中,认为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占80%~90%;其中在各调查项目中护士选择需要掌握的选项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79.57%)、团队合作精神(66.13%)、心理素质(65.81%)、人际沟通(64.52%)和应用写作(61.60%)。

2.2 护士对职业社会能力技能部分的需求(见表2)

由表2可知,护士对职业社会能力技能的需求选项中,认为需要掌握和熟练掌握的占80%~90%,护士选择需要熟练掌握的选项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77.42%)、团队合作精神(72.58%)、心理素质(56.13%)、身体素质(50.81%)、应用写作(49.46%)、人际沟通(49.19%)和礼仪修养(41.94%)。

在护士职业社会能力技能的需求调查中,被调查者对每个大项目中各子项目的需求基本均衡,但在心理素质和礼仪修养这2个项目中,被调查者对其子项目的需求有所侧重(见图1、图2)。

由图1可知,在职业技能“礼仪修养”项目的调查中,护士对其子项目“职业礼仪”的需求较高,选择熟练掌握选项的较多。由图2可知,在职业技能“心理素质”项目调查中,护士对其子项目“坚强的意志品行和抗挫折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需求较高,选择熟练掌握的较多。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护士职业社会能力需求现状

调查显示,护士在对职业社会能力需求选项中,对理论知识部分选择熟悉、掌握的占80%~90%,对职业技能部分选择掌握、熟练掌握的也占80%~90%,而且对两者的需求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而从各子项目的调查情况看,护士对“职业礼仪”、“坚强的意志品行和抗挫折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较突出。该结果表明,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护士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职业社会能力对开展现代护理实践和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他们自身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对职业社会能力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较强需求。但也有少部分护士对职业社会能力需求不是很强烈,特别是对职业社会能力理论知识部分,他们认为仅了解即可,对职业社会能力认识不足。

3.1.2影响因素

临床护士职业社会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护理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长期以来,护理教学重视业务素质培养和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视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难以体现现代护理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护生的学习目标以获得专业技能为主。护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视专业实践课而忽视实践技能和人文课学习;学生学习成就动机强烈,但事业规划意识较淡薄,表现为急于掌握一技之长,而对就业功利性不明显的课程和活动缺乏学习与参与热情,对这些课程和活动的作用认识较模糊,不能意识到其对自己开拓事业的支持作用。(2)教育培养缺陷。偏重于教育本位观,在长期的护理教育中,仍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主体,缺乏社会能力培养体系。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仍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状况下,学校首先要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很难真正引起学校、教师、学生3方面对职业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视,难以形成职业社会能力培养体系。

3.2 建议

3.2.1 转变教育本位观,树立培养护生职业社会能力的理念

护理是服务于社会人群健康的专业,护士肩负着发现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责任。因此,从护士责任看,决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就业;从护士个人工作层面看,无论是工作过程、工作对象,还是工作手段和工作目的都体现着职业社会能力的影响。所以护理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本位观,真正树立培养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的理念。

3.2.2 建立职业社会能力培养体系

根据护生职业社会能力培养需要和实际情况,有规划、有组织地实施职业社会能力培养。

3.2.3实施职业社会能力培养课程化

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到“两结合”,即课程与专业紧密结合、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具体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保证课程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3.2.4 把职业社会能力培养纳入专业能力培养过程

让护生通过专业实践体会社会职业能力,依据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在专业课程开发方面,把职业社会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并把职业社会能力培养融入学习情境,使职业社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3.2.5 发展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社会能力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提高能力。

3.2.6培养途径、方法多样化

实施地点上应强调学校、实习医院、社会三位一体;实施途径上应“五个并重”:(1)设置专门社会能力课程。(2)将职业社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能力培养中。(3)学校教师、医院带教教师的言行引导。(4)学校、医院文化环境影响。(5)实践岗位锻炼。实施方法上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体验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法,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及成长需要。

3.历史地看待社会医疗机构 篇三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社会医疗机构?

从医院发展史看社会医疗机构

分析社会医疗机构,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一句话肯定,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历史、辩证、全面地看待。当你翻开《上海地方志》就会发现:私立医疗机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相适应而衍生的产物。

所谓社会医疗机构,在历史上,就是除了像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国立医院之外的医疗机构。比如: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外国人办的教会医院、私立医院、联合诊所、个体诊所。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国民党办的国立医院,接收了教会医院、私立医院,统称为全民所有制医院,剩下的联合诊所、私立诊所属于社会医疗机构。

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管理开业医务人员暂行规则》,允许医生私人开业,经审核合格,发给开业证书。六十年代,联合诊所合并为地段医院(街道医院),称之为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文化大革命”期间,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私立医院全部关闭,个体诊所几乎灭迹。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恢复私立诊所。改革开放以后,淡化所有制概念,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医疗机构,称为公立医疗机构;有证的民间、社会办医,统称为社会医疗机构。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允许多渠道办医,社会医疗机构像雨后春笋,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上海社会医疗机构不是在减少,而是在不断增加。仅从口腔专业来看,公立医疗机构只有401家,社会医疗机构却有906家,总共1307家。

对社会医疗机构,研究它的历史、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如今,许多著名的市级医院、教学医院,出生于私立医院。仁济医院前身是道光24年(1844年)英国传教士洛克哈脱(Lock Hart)创设的仁济医馆;市一医院是清同治3年(1864年)天主教创办的公济医院;胸科医院是美国圣公会创办于清同治5年(1866年)的宏仁医院;市六医院是清光绪30年(1904年)开设在靶子路的上海西人隔离医院;瑞金医院是光绪33年(1907年)天主教会创立的广慈医院;华东医院前身宏恩医院,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九院是我国医学界最早留学美国的女医师石美玉于民国9年(1920年)创办的伯特利医院……

在上海,几乎每个区、县的公立医院,都有私立医院的身影,都是公立、私立的“混血儿”,不是纯种的国立医院。因此,不要忘记老祖宗,不要以公立、私立医院名称、性质论功过是非。现在,社会医疗机构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政府对它们缺乏有效管理所致。医院从来是需要强势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特殊行业。“文化大革命”时,打倒城市老爷卫生部,撤销卫生管理机构(卫生科),公立医院实行医、护、工一条龙,医疗质量大幅度下降,清洁工上手术台草菅人命,不同样产生缺乏管理的种种问题吗?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在卫生局的强势管理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持续提高;社会医疗机构则处于弱势管理的状态,卫生局管不了,卫协却无权管。

赚钱不是社会医疗机构唯一目的

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的对立双方,办事要抓主要矛盾,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研究社会医疗机构设置动因,不难发现:赚钱不是社会医疗机构的唯一目的。

有些民营企业家挖了“第一桶金”之后,想在医疗行业积累资本,他们以为:世间万事万物中,人吃五谷杂粮,一代又一代的人口繁衍,医疗行业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少数企业家在资本市场获得成功后,希望在医疗行业投资,用慈善之心回报社会。

医生走向社会,开办诊所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医务人员出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希望跳出受抑制的公立医院,“下海”施展自己的才华;有的医务人员因私出国回不了公立医院,只能投身社会医疗机构。

有人把社会医疗机构俗称为“民营医院”,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容易混淆概念,造成错觉:民营的,就是赚钱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民营医院的最终目的。其实,社会医疗机构也有营利、非营利之别,非营利性医院等同于公立医院,区别仅仅是公办、民办,资金来源不同而已。

总之,社会医疗机构利益驱动并非千篇一律,有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者;有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也有国家政策上的问题,医疗收费、医保准入、医疗行业的过度监管,限制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定位社会医疗机构作用和地位

社会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是一种宝贵的医疗资源。我举个例子来说:近几年,静安区新设立的社会医疗机构,多有顶尖的、一流的。他们之所以涌向静安区,主要是静安区属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区。事实证明:高品位的商务、商业区域经济,引来了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医疗资源带来了高品质的医疗保健元素,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经济、人文环境的发展。

从口腔专业来看,静安区54家社会医疗机构,设置口腔医疗的有40家,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本科学历的口腔医师数量和比率明显高于、多于公立医院,共有高级职称20名、博士6名、硕士8名、学士57名。社会医疗机构精良的装备、优美的环境、优越的条件、优良的品质,为病人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私立诊所不是宾馆,胜似宾馆,面对静安区10万名外籍人士、高级白领,采取国际标准化服务、最新医疗技术,在与外国同行交流中,得到广泛的赞赏和认可,始终与国际水准保持同步。

有些人一谈到社会医疗机构,就用旧眼光看新事物,总以为私立的、个体的,都是“斩”人的。其实,这里有本质区别。少数私立诊所,或因服务对象定位不准;或因经营管理缺乏理念;或因任意招聘医生、护士,依靠虚假广告、急功近利,呈现医院面前门可罗雀。中国有句成语:“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社会舆论对社会医疗机构产生偏见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证的、低档的私人诊所扰乱了人们的视线,当人们深入了解一流的社会医疗机构之后,当刮目相看,犹如进入崭新的天地,发现闪烁着的明亮珠光。

人民的健康需要更多保障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医疗单位,必须具备八大基本要素:执照——具有卫生局核发的执业证书,开展的医疗项目符合许可范围;资格——医生取得《医师资格证书》,配备足够数量的注册护士;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严密,人人遵守“游戏规则”;消毒——医疗器械消毒后一人一物一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有可靠的保障;服务——医护人员的举止谈吐、礼貌规范,医疗流程井然有序;环境——就医环境和医疗设备先进、舒适、方便、有效;价格——公开、合理,过于低廉可能减少了医疗流程、使用劣质材料降低成本;口碑——病人认为好的诊所,介绍给亲戚、朋友和同事,可信度比较高,会产生“滚雪球”现象,比医疗广告切实有效。

一个好的医生不在于高学历、高职称,不在乎男性还是女性,关键在医德和医术。医德:第一是诚信,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第二是责任心,尽最大努力治好疾病;第三是仁心,把患者视为朋友,视为亲人。医术:医疗技术没有人可以达到极限,却有明显的高低之分。第一,规范严格;第二,注重细节;第三,经常学习;第四,临床经验。此外,还有优质服务——做到迅速应对、随时联络、礼貌谦虚、信用安全,医患沟通时多听、多观察,解释时仔细、易懂,诊疗时耐心、细致、轻柔、质量高。

爱一个人、爱一件事,你就会用心去亲近她、呵护她。像一棵幼苗一样,去耐心地培育它。当我们正确地看待社会医疗机构,消除了对立情绪,用母爱之心去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充实国家财力,让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形成合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岂不得到更多的保障吗?在平时的广泛接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社会医疗机构,主观上都想把工作做好,有时真的苦衷于怎么做才能让“父母官”满意。也有的社会医疗机构,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不力,投资者不懂医;懂医者不懂管理;管理者有职无权,造成医院管理滞后。少数医疗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巧立名目,过度收费,需要加强监督,建立投诉渠道,规范执业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2010]58号文件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重要意义;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国家对社会医疗机构的政策可谓“尘埃落定”。可是,真正落实58号文件,不少社会医疗机构心存疑虑,亟待政府有关部门更新观念,抓紧落实国家有关政策。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4.社区医疗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我们医疗组由四人组成,主要负责辅助 相关老师开展好讲座(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眼科讲座、急救技能与操作),做好甲型h1ni流感宣传,深入社区、做义诊(如测量血压、听诊心率等)。通过这次实践,用到了一些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紧密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虽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留恋这美好的时刻。这里面有辛勤,也有汗水,当然更有欢乐。但是更多的是对我们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医学生的一种锻炼和培养,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领会了真谛,在磨练中得到成长,在火热的青春中收获心智的成熟美好的时光总易流逝,然而美好的记忆则将永存。由此次医疗活动,我们“亲情服务、爱心施医,锻造了自强之才”。然而,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有出现口腔问题,白内障患者等居民们提出来的问题,我们也只能尽可能地提供给患者最好的建议。我们今后还将不断地为社区送去知识,送去关爱,送去祝福!

5.医疗社会调查报告 篇五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状况,如卫生服务条件、服务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卫生院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我于2012年7月9日走访了呈贡县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调查。

呈贡县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为三个自然村和21个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人口13000人.内设内科 儿科 外科 妇产科 口腔科 影像 检验 中医等科室.现已成为集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慢性病管理,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务工作人员25人,其中医生14人、护士11人,大多学历大专以上,本科少见,与医务人员采取的是合同制度,一般是1-5年,平均每月工资2000元,医务人员进一步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的门诊人数有30000人次,共有床位28床,一年住院人数600人,主要对象是儿童和老年人。主要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胃炎,肺心病。外科常见于外伤,胆囊手术,阑尾手术,疝气手术,其中胆囊手术为最大的手术,一年大约十多例。影像、检验设备主要有B超、X线、心电图、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户化,可做血、尿、大便三大常规。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其中预防接种主要面对是乙肝、乙脑、麻疹、艾滋病检测等,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录像、宣传栏、标语、讲座的形式开展,其中宣传

栏,标语一年有12次。群众对于该卫生院的服务基本满意,但更需要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胃炎,支气管炎)方面的服务更加的专业,合理,广泛,频繁。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务工作人员都极力赞同,他们认为新农合的实行大大降低了病人就医的难度,就医费用的降低促使了病人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务工作人员无疑多事大大的福利,对于病人来说新农合减少了他们的就医费用,降低了就医的困难,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新农合让病人更加容易的来看病那么我们医生就能解除更多病人的痛苦而发挥我们救死扶伤的责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非常顺利,病人的就医费用报销可高达85%,住院实际报销为80%。而且在该卫生院医保起伏线是100元,城市医院为600元,对于老百姓来说在乡镇看病更实惠。

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积攒相当厚的实力准备进一步更加全面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成立麻醉科,但主要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影像、麻醉、护理、外科方面的人才,经费是其次要方面。发展固然重要要但当下存在的问题也要好好解决,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社区卫生中心使用抗生素比较频繁如青霉素、头孢1-3代等,对于这个问题应当重视,着重解决。该卫生院的医疗纠纷一年有1-2次主要是由于病人的不理解,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合理造成的,对于这种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应尽量避免,加强医生与病人

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

经过这次的实地调查发现对于心中只有三甲医院的我们来说无疑敲响了我们,乡镇卫生院虽小,工资虽低但其核心也是医生与病人,省医院,市医院的核心也是如此,但论起看病难大医院才是,基层医院看病容易但缺乏人才,从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这其中何尝没有医生的责任,学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求死扶伤吗?医生的工作不就是以人为本吗?而我们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淡化,舍本逐末。病人的痛苦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将性命相托于医生,所为人命至重,那医生是不是应该反省反省,将医德精神发扬光大。

6.新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六

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火电厂集控运行

组员:刘文博 张光贤 刘叶 何恬静

陈鹏海 秦润涛 周雨琪

2011年暑假期间,我们组成员对农村合作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做以下总结。

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进。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2007年,全国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试点。2002年和2005年,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10年来,我国从以“免费医疗”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向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我国目前已有10亿余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截至2008年9月,我国参加新农合的人口达8.14亿,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过亿。2007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亿人。2009年即将推出的新医改,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建立全面涵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基本医保制度的目标。

这一目标让民众感到政府改革的信心。

当然,也应该看到,在既有的医保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将成为进一步改革的掣肘。

首先从管理方面来说,在我市某镇的调研发现,该农合都没有相关的专门的负责人。所谓的”负责人”只是”顺便”进行兼任,也就是说随时都有可能被调动。同时,管理的环境相对简陋,管理人员的素质更是令人担忧。笔者认为,政府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对于政策执行的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决定政策的走向。因此,政府人员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素质,政府没有充足的配备,那么就等于新农合的执行失去了基本的支持,如此下去,又怎么保证它的有效运行?

再次,从宣传方面来说,笔者发现,政府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政策执行的前几年,毋庸置疑,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地宣传它,以求得到农民的积极响应;而在过后几年,当农民的参合率达到所谓的”相当高”的比例的时候,政府就可以减轻甚至完全放弃新农合的宣传。然而。笔者认为,在政策执行的前期,为了让农民认识,了解政策,确实是需要大力度进行宣传,而在政策执行的后期,宣传力度更不能减弱。因为政策是在不断地调整当中的,农民有权知道国家对于新农合的新方针。就拿上面提到的饶平的新的执行方式来说,如果政府宣传得当,农民可以都知道每一年可以拿到相同金额的药费,那么他们就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政策的实惠。然而调查的结果并非如此,农民中只有少数反映知道这项新的政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一户人家还是从我们调研人员的口中获知的消息,他诧异地算了一下,他们家五口人,每年就可以拿100块的医药费,从这项新政策执行到现在,就因为”不了解”已经错过了几百块的药费!几百块钱对于年收入2000左右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数目!而且,笔者发现,政府在宣传的时候也仅仅停留在”应缴多少费用”的层面上,但是他们往往没有告知农民哪些费用可以报哪些不可以,应该怎样去

报,以及报销的起付线是多少,异地报销又有什么区别等细节问题,其实对于有些农民来说应缴多少钱可能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他们可以怎样从这项政策中得到多少实惠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然而,因为政府的宣传失责,他们对于政策一知半解,以至于对政策埋怨重重。政府总是会无奈他们的埋怨,认为所谓的埋怨是由于”无知”,但是他们却没有想过”无知”真正的根源在于政府的宣传失责。庆幸农民在帮助我们调查的时候也从我们口中获得了新农合的最新的政策以及一些报销的细节,但是毕竟我们每个小组的才四五人,我们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极微的,最根本的还是政府宣传意识的改善。只有落实宣传问题,新农合才能走得更长远。

第三个相对集中显著的问题就是”门诊是否可以报销”的问题。笔者在征求农民对政策的意见的时候,无论是在罗定还是在饶平,大多数农民都反映希望可以报销门诊。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大病住院毕竟是少数,而门诊费用却占据他们每年医疗费用的大部分。尽管每次的费用不高,但是日积月累,也会给他们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当然,从农民的角度来说,报销范围,报销的比例都是越高越好。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毕竟,新农合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保大病为主的,而门诊的报销肯定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这也不是意味着完全没有实施的可能。笔者在饶平调研的过程中,曾经试探性地询问农民;如果每人加多5块,可以报销部门门诊愿意么?农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加多5块钱,10块钱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有得报销门诊就好。因此,笔者认为,门诊报销的费用,换个角

度说,也不一定完全必须由政府来承担,农民也可以承担一部分,而且起初实行报销的比例也不用很大。对于罗定这样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实施起来可能还比较困难。但是在饶平,笔者认为有可能实行。在此次调研中,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地方风俗、文化等外部环境对于新农合政策的执行也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饶平调研的过程中,每到一条村,都可以找到好几家私人诊所,根据农民的反映,他们也比较倾向于到私人诊所看病,而所谓的新农合定点的镇卫生院却只有寥寥几个人,与私人诊所呈现的完全是不同的景象。既然地方风俗的影响这么大,那么政策的执行是否可以结合,尊重地方的风俗对于政策的成功与否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7.医疗社会调查报告 篇七

一、现阶段中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医疗待遇与筹资状况不协调, 出现参保不协调情况。

我国针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政策不同, 城市有城市的医疗保险政策, 农村有农村的医疗保险政策, 但是我国的人民流动性大, 居民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 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很容易导致民众的保险政策随着居住地址的变化而产生影响, 尤其是一些城郊地区, 很容易导致医疗政策区域重合, 居民重复交费, 不利于医疗保险政策的推行。

2. 门诊费用变化较快, 不利于充分发挥医疗保险作用。

整个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导致各种价格的水平在不断上升, 尤其是在医疗卫生领域, 整个医疗卫生领域的收取费用在不断上升, 从省级卫生部门到乡镇级的卫生部门的医用费用在不断上升, 这些费用对于普通的居民而言, 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险往往只是针对一些大病来进行保障, 对于一些医疗门诊的医用费用报销的幅度往往偏低, 一般来说只有30%左右, 这些费用对于民众的生活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医疗保险政策的实行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

3. 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平稳运行难度大。

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很容易导致具体的医疗费用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医疗费用的上升所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个因素的影响, 往往包括更多的因素问题, 其中, 主要包括的是一些疾病的加深病变, 治疗难度加大, 同时还包括一些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 同时, 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障基金额度结余率都比较低, 对于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就医活动有所影响, 所以, 以上这些因素对于整个农村的医疗保险的政策推行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1. 实证分析的样本区分。

针对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这一问题, 在调查中主要采用的是门诊和住院补偿的分析策略, 这么设置调查课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将整个医疗保险的政策保障全面考虑在内, 其中, 将门诊与住院补偿组合成为调查的干预组, 将个人账户和住院补偿作为调查的对照组, 通过这两种的对照和干预组的比较能看出整个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实施效果。对于两组数据分析和调查的原理主要是此种模式:政策干预的净影响= (干预组Y1-干预组Y2) — (对照组Y3-对照组Y4) 。在此次调查中, 主要对于所选取的样本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通过整理和分析, 在样本的整个干预组之中, 所选取的样本人员的平均年龄是三十七岁, 所选取的人员之中对照组的平均年龄是四十四岁, 所选取的人员之中的文化程度差异不大, 大概为1%的差异, 而所选取的样本之中, 经济收入有5%的差异。在此次调查中, 对于所选样本的身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所得分析结果如下所示:有18%的人员出现超重情况, 4%的人员属于肥胖阶段, 而且在对照组的分析中, 对照组的身体差异明显高于干预组。另外此次分析还组织进行了自我调查, 主要针对一些吸烟和喝酒以及身体运动等问题, 这三个因素的指标分析, 对照组都要高于干预组, 差异范围在1%。

2. 门诊补偿模式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

结合整个调查问题, 所选取的分析时间主要选择两周患病后就诊门诊率、两周患者住院率、两周自我医疗率以及未就诊率。通过对这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能看出在具体的干预组合对照组上, 这个干预组的两周门诊就诊率有所下降, 下降范围为16%, 对照组的门诊就诊率上升了2%。在另外一方面, 针对门诊就诊率, 整个自我医疗的干预组有所上升, 上升范围是13%, 对照组下降了13%, 而其他的变量没有明显的变化。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能看出在整个门诊的就诊率上, 门诊的统筹制度导致78%的居民的门诊就诊率有所降低, 可以看出, 家庭的人均收入越高, 门诊的就诊率就越高。收入每提高1%, 就会带动36%的门诊就诊率。同时, 对于整个自我健康检测的居民, 他们身上的门诊率上升了42%, 自我检测慢性病的人员, 门诊率降低了40%。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他们自身含有慢性病, 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比较了解, 所以能进行自我的治疗。医疗保障随着收入增加, 但自我的医疗率却产生降低。随着家庭收入增加1%, 自我医疗率降低20%。

3. 门诊补偿模式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的结论分析。

通过对此项调查过程的分析, 能看出门诊的统筹制度的开展可以有效改善民众的医疗门诊, 对于居民的门诊就诊率有所降低, 而且这种门诊就诊率的降低效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年人身上, 尤其是一些患有自我慢性病的老人, 他们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从中可以看出, 医疗的统筹制度对于整个的医疗服务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保障了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医疗政策的实用性, 在城市之中工作的人深有体会, 医疗门诊统筹政策的水平能促进居民的自我医疗水平提高。

三、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几点建议

1. 统筹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

城市和农村的医疗保障政策不协调是阻碍医疗政策发展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基金筹资、医疗保险待遇以及医保经办管理等方面, 存在相关问题。所以对于这种问题, 要能建立统一协调的医疗管理部门, 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工作, 设立统一的部门去进行医疗保障工作的管理, 同时要设立相关的职责监督部门, 促进医疗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要能做到城乡医保的筹资体系相互适应。

2. 完善门诊统筹制度, 协调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的生活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病, 未到住院治疗的程度, 所以广泛的民众一般都会选择进行门诊治疗,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体系之中, 门诊保障制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所以要加强对门诊统筹制度的建设, 扩大门诊的小病治疗范围, 与居民的生活社区加强合作, 不断提高社区的卫生保障水平, 同时也能缓解一些大医院的医疗压力。这种做法不仅能降低病患的医用费用压力, 也能完善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

四、结语

社会医疗保障政策对于民众的看病就医的压力, 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医疗保障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需要在医疗政策的医疗待遇与筹资状况不协调, 参保不协调情况、门诊费用变化较快, 不利于充分发挥医疗保险作用和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平稳运行难度大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开展相关科学调查, 提出采用统筹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完善门诊统筹制度, 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等措施,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医疗保障政策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东.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效果评价[J].当代经济, 2016 (1) .

[2]许海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 (5) .

8.新时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点 篇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内的各方面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在上述背景下,具体、有效地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步骤,也是保障全体国民基本医疗费用支出安全的客观要求。新时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在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下,正确处理以下四方面的关系。

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与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建立之初到现在,参保人数稳步增加,截至2012年末已经覆盖了96%的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体上实现了全面覆盖。

基本医疗保险整体上实现全面覆盖,并不意味着基本医疗保险能够保障国民的全部医疗费用支出安全,这是由基本医疗保险的定位决定的。国民就医的部分费用还没有被基本医疗保险所报销,部分人群的特殊医药服务需求的费用还不能被基本医疗保险所报销,部分人群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国家应该在保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的同时,倡导全社会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我国的补充医疗保险发展历史较短,但是种类较丰富,目前主要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这五种形式。在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的情况下,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将有助于直接减轻参保人员的医药费用负担,间接地减轻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形成。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提升的关系

最近社会上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较多关注度很高。其实,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较多主要是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较多,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从全国范围来看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金管理目标。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结余。首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符合该制度的建制初衷。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式财务制度,实现就医资金的纵向积累是最初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之一。因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较多很正常。其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较多主要是个人账户资金累计结余较多。个人账户基金大约占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一半,而个人账户恰恰具有积累的性质,当然就会导致大量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较多,是否意味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发挥呢?不尽然。

第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个人账户资金没有实现有效的横向再分配,从而使诸如老年人等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个人账户资金不足,而健康状况较好的年轻人,其个人账户资金大量沉淀。这必然会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体上保基本目标的实现。

第二,尽管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基本医药费用的报销比率大约在80%,但是这一报销比率是对基本诊疗目录内费用的报销比例,有相当一部分质量可靠、疗效较好的创新药物还不在基本药品目录内。因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想进一步提升其保障能力,全面实现其保基本的目标,则需要进一步弱化个人账户。比如,允许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基金在其家庭成员或者规定范围的家族成员之间实施一定程度的横向再分配,或者允许参保人员运用自己的个人账户基金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或者直接取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把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的所有资金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实施更大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横向再分配。再则,在把医药费用报销比率稳定在80%左右的同时,应该及时、准确地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用药目录。

人口流动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协调的关系

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我国目前以常住人口数量计算的城市化率大概为54%,而以户籍人口数量计算的城市化率大概为36%。目前我国每年城市化率大约提高1%,所以我国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时城市化率才能达到75%—80%的水平,完成正向城市化过程。因此,在未来的三四十年中,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过程所引致的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动态势将会持续。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使城—城人口流动数量逐步增加。因此,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总体上表现出流动频次多、规模大、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增加、以乡—城人口流动为主、城—城流动人口逐步增多等特点。这种人口流动态势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协调提出了客观要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协调应该始终秉持公平、普惠、可持续的理念,以保障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为根本目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协调应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激励相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协调要以化解央地政府关系中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走出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困境、打破地方政府和当地用人单位的利益合谋、实现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的公平博弈为具体抓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协调的实施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用人单位以及流动人口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合作完成。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财政补助与城乡居民缴费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单独存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或者是指已经合并后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综合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在制度层面规定了多主体缴费的筹资机制,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实际可以成为持续筹资主体的不外乎各级政府和城乡居民参保者。目前,财政补助已经占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总额的90%以上,居民缴费所占比例小于10%,这已经偏离了该制度建立之初政府和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筹资的比例关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近乎演化成为一种基本医疗福利制度,而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种筹资状况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处理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财政补助与城乡居民自身缴费的关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应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要确定不同筹资主体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中的合理比例关系,逐步降低政府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中所占的比例,提升城乡居民自身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中所占的比例,实现各级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责任的合理划分。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9.大学生医疗社会实践报告 篇九

学校:河北大学学院名称:基础医学院

年级:2011级班级:姓名:学号:

实践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县医院

实践时间:2012年02 01~~~~~2012年 02 09

时间如流水匆匆从我们手中流过,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半个学期,紧张的期末考试已经度过,我们迎来了寒假,但是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多了一项任务,到医院去实践并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应该同时掌握临床经验,医学生不一样,我们以后面对的是人,是患者,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切身的去感受患者们的心情,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使更多的患者重拾健康。

实践目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实践自我,锻炼自我的一个平台。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大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作为医生就更应该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临床经验。我们为了更好地实践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青春理想,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完善自我。我们积极投入本次实践活动,做好医疗服务。为以后做一名合格医生打好基础!

实践内容:1.观察医院每日的病人大约有多少。2.观察医生的日常工作情况,观察医生们每日大约能看多少患者。3.看病的人的经济条件怎么样,是不是都能付得起医药费。4.倾听病人对县医院服务情况的反映。5.医生怎么样处理病况,怎么处理紧急情况的。6.学习临床大夫为病人诊断的过程,学习临床大夫同病人交流的方式。

实践过程及结果:通过在医院的几天在医院的实践从医生哪里学习到了不少。第一,每来医院看病的人都不少,但是真正需要去医院的应该比现在的人数少,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是大家的医学常识不是很多,还有是社区医院还没得到普及。第二,医生明天都要很辛苦的工作,有的医生要加班,所以很晚才能睡觉,有时候晚上有病号,还得晚上起来,挺辛苦的,每日大约能看5,60名患者。第三,来的人大多数都带了足够的资金,但是也一部分人很穷,还不能完全承担医疗费用。第四,病人对医院的服务情况还算满意,但还是会存在一些矛盾,医院的服务态度还需要提高。第五,医生处理病情一般就是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处理的,但听一名老医生讲,经验很重要!所以要埋头学习,多读书。更重要的一点是服务态度了,因人而异,有的医生脾气很好,很令患者舒心。

发现问题;1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医疗科技也在突飞猛进,现在的医生更加看中各种化验单的结果,而忽视了患者的感受,医患之间的交流时间越来越少。2.药贵,各地报销困难.医院乱开药的问题。3.护士的服务态度都很好,只是个别对病人很“冷”!

实践总结:通过这些天的观察,让我比较深入的接触了医院这个部门,大致了解了我们将来有可能的工作单位,这样有助于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去上岗就业,我想,平时我们学理论,社会上我们学实践,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造就一个完美的医生!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要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学好专业知识,用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去服务患者。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10.医疗美容专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十

暑假对于我们大学生是个难得的假期,因为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做很多事情,而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掘其所长。因为我在卫校学的是医疗美容专业,这个医疗美容专业和别人的不同,因为以后走上社会我有多种和我所学的专业相关的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进入医疗系统,一种是做化妆品医疗美容的生意。所以我就在家的附近找了一个专门做化妆品的店,一方面熟悉熟悉这里面的行情,一方面学学怎么做生意。

而实际上这次工作经验也确实积累了不少。回顾这段时间不长的暑期打工生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这种困难不同于学校所遇到的,我个人觉得比学校遇到的难题更上了一个层次。首先,找到一份工作都很难。想想也是,谁愿意找一个没有任何经验,而且还是想做短期的学生呀。我找过贴有“招聘启示”的店面。谁知道,当我说出我的原意(多接触接触社会)后。本来笑面相迎的老板来个180度大转弯,冷冷回应一句“我们这里已经找好了人”。鬼才信他的话,那启示明明是新的,而且店里面就他一个人,哪来的新人?陆续还找过别的工作,我甚至找过中介,但都失败了。最后还是通过朋友找到了这份对我专业比较适合的工作。

上班工作和在学校不同,它有许多规定,比如不能迟到,只能穿工作服什么的,反正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定,那工资就得减少了。和老板或者比你资历老的人关系,也完全不同于师生关系。我们店长说过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世上没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如果是一位单纯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其实,事实就是如此,遇到多么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有应付的能力和毅力,都要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就没有这种情况,有一次我们竟然和老师关于如何考试讨价还价起来了,想起来可笑。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老师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毫无情面的执行某些死的规定。这也是为那些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给我的体会真的很深很深。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点:

I.要善于沟通:碰到那些心情比较坏的同事啊领导啊顾客啊,真的要学会和他们沟通,不能和他们吵,比如向他们讲解某种药物某种化妆品的作用时要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解释他们所不明白的问题,每当看到他们最后都满意我的工作时,我心里真的很有成就;当然和老板也要好好的沟通,不能总是把一些工作上的事憋在心里,有时自己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要经常和老板沟通沟通,并及时的解决,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不会想不干了。II.要有耐心和热情:在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微笑,这样会让自己的同事自己的顾客感觉很舒心,工作的时候要把自己要做的任务一定要做的完美,相信自己。同时有些同事做不来的事情你也要去积极帮助,始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

III、要勤劳:有时候一些细微的东西可以让顾客老板更赏识你,也比较容易受提拔,上下班什么主动收拾东西,什么地方脏了要主动打扫。老板就夸奖过我勤劳,有付出就真的有回报的。

总结之后我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对自己所学的行业不够了解;自己不够主动做事,有时候老板说了才知道做,老板不说就没有这个意识去做;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经常会做一些错事,使得同事或者老板不高兴;刚开始也不大会和人交流,所以那时总是觉得自己很受委屈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我的比较辛酸的历史,不过这些也都是我宝贵的经验,它们都将成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教训,我要力争在我以后暑期实践以及今后就业的时候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也不会再浪费钱了。

11.医疗社会调查报告 篇十一

基本医保“最基本”

作为带有强制性质的“五险”之一,基本医疗保险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覆盖范围最广的险种之一。可以说,想要抵御疾病风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正是我们健康医疗险计划中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在各个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局、网站等查询到相关的信息。比如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具体的原则、参保对象、缴费额、保障待遇等等,从而正确认识并参加这项基本社会保险。

主要保障门急诊和住院费用

具体来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通常由职工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主要由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按照规定划入个人账户的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组成,也包括账户产生的利息等;除了按照规定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之外,其余的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则归为统筹基金。

在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的相互作用和补充下,基本可以覆盖通常的门急诊医疗费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等等,也包括一些抢救留观、恶性肿瘤等方面的部分费用。这样,就基本做到了“以比较低廉的费用,为职工和退休人员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

另外,在这些基础上,也有关于一些特殊的医保政策措施、特殊疾病、特殊保障规定,诸如北京市的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广州市的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制度等等,也需要予以一定的关注和认识。

商业医疗保险可作补充

12.社会医疗保险筹资若干问题辨析 篇十二

一、筹资原则:“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

我国现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医保”)这三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时,在官方文件中都写上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原则。然而,仔细推敲,这条原则只是基金支付管理的原则,而不是整个基金管理的原则,更不是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原则。

保险费筹集和待遇支付是基金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基金管理的原则理应在这两个环节上都有所体现。所谓“以收定支”,是指依据所筹集的保费规模设定医疗保险待遇,即先确定参保的用人单位和参保者本人所应缴纳的保险费,再确定保障的待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只是确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水平的一条原则。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很快,国家财政和企业都难以承受。随着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起步,为了体现保障基本水平,并使参保单位和个人能够缴得起医疗保险费,惟有通过“以收定支”的方式,确定缴费水平后得到待遇标准。而“收支平衡”是基金管理的理想状态,因此,制度规定中基金筹资原则是不清晰的。

事实上,在保险活动中,无论是互助合作保险中的保险项目规章制定,商业保险中的保险产品设计,还是社会保险中的保险项目制度设保障程度,进而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估计保险事故发生后可能支付的赔款数量,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需要筹集的资金。这就是说,要根据保险基金支出的需要,来确定筹资的规模。再具体到个体,购买商业保险或者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的是风险保障服务,首先必须确定这种保障服务的标准,也就是保障待遇。表现在资金上,就是可能发生的保险给付。精算师就是据此确定应当向投保人(参保人及其所在单位)收取保险费标准的。由此可见,任何保险制度,都必须贯彻“以支定收”的筹资原则。

显然,在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如没有明确“以支定收”的原则,就违背了保险技术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既不合逻辑,又无法给参保人以稳定的保障预期。如果某统筹地区年度间筹资情况差异大(例如,某年份因为经济困难而筹资不足),参保人员的待遇就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

近年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特别是国家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入加大,报销水平不断提高,待遇刚性特征显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了保障水平提高的具体目标:城居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率达到70%左右;职工医保、城居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事实上,这就是国家对参保人员保障待遇的承诺,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必须以此待遇水平为目标来确定筹资规模。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就体现了“以支定收”的筹资原则。这符合保险技术的基本理论,也体现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参保人员保障待遇的承诺。因此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基金管理中,需要把这一事实上在贯彻的思想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

还必须指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保障待遇确定之后,筹资也就确定了。但是,社会医疗保险相关利益主体较多,涉及参保人、医疗保险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供应机构,所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保障参保人的利益并保持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基金支付的具体细则,使得基金支出尽量不突破基金的预算,这确实需要“以收定支”,其本质是加强支付管理。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收”和“支”管理不可偏废,不仅要继续贯彻医疗保险支付原则,还需要通过“以支定收”的原则充分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实现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二、筹资技术:估算还是精算

国内学术论著中,很少讨论社会医疗保险精算问题,有的业内人士甚至笃信社会医疗保险“无法精算、也不需要精算”。可以说,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社会医疗保险精算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时,很少有精算分析的工作,有些地方甚至连初步的测算也不做。近10多年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三个险种先后实施,有些地方发现基金亏空较多,即开始严格控制医疗保障待遇;有些地方看到基金有较多积余,便不分青红皂白,贸然决定提高医疗保障待遇,而不是去深究基金多寡之缘由,也不去探讨调整待遇与调整费率哪种手段更为合理。这样下去,实在令人担忧。所幸的是,近年来在业界部分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学界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医疗保险的精算问题。

事实上,任何一项保险制度都离不开精算技术。精算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保险险种设计、保险费率厘定、责任准备金计提、风险评估等问题,是保险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根据所承保的风险特点不同,保险分为人寿保险(简称“寿险”)和非人寿保险(简称“非寿险”,包括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两大类,前一类适用寿险精算技术,后一类适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社会养老保险适用寿险精算技术,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适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如果没有精算技术,社会保险的筹资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用人单位和参保人的保险费负担无法做到公平合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无法准确进行,政府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就不明确,社会保险作为最重要的基本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就令人怀疑。

相比之下,寿险精算的对象(风险)比较简单,其风险损失的规律(通常称为“损失分布”)比较容易找到,因而寿险精算的技术相对成熟,精算结果也比较稳定,所以,人们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并信任寿险精算的结果,这主要归因于人口统计学的发展使得人口统计技术比较成熟。而非寿险精算的对象(风险)比较复杂,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例,其基金平衡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其复杂性远胜过社会养老保险。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仅与疾病发生率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医疗费用、药品价格有关,甚至还与医疗服务机构、药品获取渠道乃至结算方式有关。影响因素如此之多,人们往往会怀疑:能不能精算?精算所得结果的可信度如何?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医学界,有医药统计学这个研究方向,统计学在其中大有用武之地。在保险界,则借用医药统计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医疗保险精算工作,也就是说,医疗保险精算是需要把医药统计学与精算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正如人寿保险精算需要把人口统计学与精算学结合起来才行。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医疗保险精算研究,同时加强医药统计学的研究,并把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三、筹资目标:年度平衡还是年年平衡

《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根据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原理,始终保持基金收支平衡,是制度得以长期持续健康运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一般认为,与养老保险不同,医疗保险是以非寿险精算科学为基础建立的一项短期保险制度,采用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其基金通常为当期平衡。目前,绝大部分统筹地区在具体制定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时以追求年度平衡为统筹基金管理目标;有的地区新农合制度规定实施二次补偿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控制基金结余率、实现年度平衡的目标。

年度平衡固然是基金管理的理想状态,但由于现行制度设计特点,基金难以长期实现这种平衡,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存在支付风险。这些年职工医保基金结余较多,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保范围,使得参保人群年龄结构改善,即缴费人数相对增加而享受人数相对减少。但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年龄结构将逐渐老化。而职工医保制度又规定退休人员不缴费而可以享受比在职人员更高的医疗保险待遇,因而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视这一制度为一般的短期保险制度。以新农合和城居医保制度为例,可以发现多数地区参加这两个制度的人员年龄结构有明显差异,城居医保参保人员主要是“一老一小”,而新农合参保人群结构较为合理,其基金状况也更好一些。因此,这些制度特点和实际参保情况,使得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长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某种相似性。尽管近期内能够实现基金平衡甚至略有结余,但放到更长远的时期,如果筹资政策没有实质变化,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平衡难以实现,“年年平衡”才是更为重要的筹资目标。

事实上,“年度平衡”与“年年平衡”并不冲突,关键是要在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时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关系。当然对这一筹资目标作出调整,需要改进目前的筹资政策。特别是要考虑参保人群结构变化的因素,冷静思考和分析目前的基金结余规模。建立退休人员社会医疗保险费筹措机制,为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适当储备,无疑有助于改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状况,提高基金支付能力,同时减轻在职人员负担、减少代际矛盾、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平。

四、筹资渠道:政府、单位、个人各自承担什么责任

从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理出发,医疗保险基金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筹集,体现风险共担。许多国家也是由这三方共同承担医疗保险费。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了职工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而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则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资,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补贴,即承担基金财政兜底责任。

政府具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风险保障服务的职责,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最终担保人”,理应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承担最终的责任。但由于财政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等的缺陷,目前各级政府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的责任尚不清晰,直接影响到筹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从职工医保制度看,1998年的制度改革与转型使得老职工丧失了部分在职时积累的权益,待遇水平的下降和筹资政策的改变造成社会医疗保险历史债务的显性化,这是政府应该落实的责任。除此之外,政府需要落实的财政责任还包括关闭破产企业及其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转制企业的相关医疗保险成本和部分政策性提前退休者的医疗保险成本。特别是对于提前退休人员,应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根据提前退休的原因,明确政府、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相关责任,建立合理的提前退休者社会医疗保险成本分担机制。相对于城居医保和新农合来说,财政对职工医保直接投入还很少,地区之间、人群之间存在不公平。

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筹资渠道相似,强化了政府责任,除了对基金支付不足补贴外,直接对参保人员保费予以补贴。但有的统筹地区财政对这两项制度补助不足额、不及时甚至缺失,直接影响到了制度的正常运行。

从筹资渠道来看,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仍然比较单一。面临系统老龄化、支付压力逐渐增大的趋势,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并探索实施基金投资的相关政策,确保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和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五、当前筹资重点:是保险费率还是缴费基数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费规模决定于缴费基数和费率。因此,缴费基数是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下,缴费基数的大小虚实,直接关系到基金总量的大小,缴费基数越大,基金收入越多;缴费基数越小,则基金收入越少。反之,基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缴费基数的大小虚实,直接影响到费率的厘定,缴费基数越小,费率越高;缴费基数越大,则费率越低。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各地普遍存在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的情况。根据笔者多年的跟踪调查,不少用人单位实际缴费基数只是应缴基数的50%-60%。这必然导致社会保险费流失,影响基金收入。为了基金平衡、保证给付的需要,各地不得不提高社会保险费率。在这样的高费率下,出现了部分用人单位瞒报、低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种种行为,造成用人单位不公平竞争之局面,并有恶性循环之势。这就破坏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影响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因此,提高费率不是解决筹资困境的合理选择,做实缴费基数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只有做实缴费基数,在对参保人承诺待遇的基础上,利用精算技术,得到合理的费率。一般地说,计算得到的费率往往取整数以便于操作。

社会医疗保险也不例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将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用人单位缴费的基数。但实际上,社会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不实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几年,参保人员人均缴费基数远没有达到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缴费基数不实,本质上是工资基数不实,也就是说,除了一些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拖欠外,最重要的是对工资的规范程度还不够,工资的组成项目没有厘清。此外,分配形式多样化给工资总额的确定增加了难度,不规范的分配行为给统计审核带来困难,这也是导致缴费基数不实的原因。

因此,要规范缴费行为,必须合理确定工资,就是对于原先的工资确认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工资的基本含义,把属于劳动报酬而未被列入的项目补充进去,把某些原先模糊的项目加以明确。可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这一概念定义为,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国家规定以外的福利性报酬。用人单位以各种名义对本单位职工直接支付的现金和实物,不管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不管是单位自筹的资金还是上级(或政府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不管在什么会计科目中列支,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或依据劳动关系所得,都应该纳入工资总额统计,按照规定程序和支付发生时间申报缴费工资基数。同时,要注意兼顾社会保险费征收与加强工资调控的需要,不能只顾收费,不顾其他相关领域的政策。工资确认方法要便于实际操作,提高征收效率,节约征收成本,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完善。

摘要:筹资是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促进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必须对筹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出完善筹资机制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以支定收,精算,年年平衡,政府责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E].国发[1998]44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E].国办发[2003]3号.

[3]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E].国发[2007]20号.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医疗保障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何文炯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缘何规定最低缴费年限[J].中国社会保障,2011(3).

[7何文炯等.“十二五”医疗保障:更加公平更为有效[J].中国医疗保险,2011(1).

13.市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篇十三

一、全市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广覆盖、促征缴、强清欠、严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了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医疗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民生保障。

(一)养老保险情况。截止2013年底,一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2.9万人,当年基金总收入51.48亿元(含中央财政转移、当期征缴及清欠),发放养老金46.24亿元,人均月养老金1460元,当期结余5.24亿元,累计结余28.43亿元,去年核销142家国有关闭破产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3.31亿元。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252.3万人,参保缴费145万人,参保率87.6%;当年基金总收入8.79亿元,发放养老金6.01亿元,人均月养老金58元,当期结余2.78亿元,累计结余8.13亿元。

(二)医疗保险情况。一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104.5万人,参保率98%,其中,职工参保37.4万人,城镇居民参保67.1万人;基金总收入9.84亿元,支出医疗费10.15亿元,当期赤字0.31亿元,累计结余10.9亿元(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8.96亿元,主要是个人账户结余)。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524万人,参保率95%;20以来共筹集基金30.5亿元,2013年共补偿919万人次,补偿金额18.98亿元,累计结余2.2794亿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一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大。2013年,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当期征缴收入(含清欠)37.96亿元,完成了省上下达任务,当期支付养老金46.24亿元,支出缺口7.24亿元。主要原因:第一,停产待改制企业欠费严重,据测算,全市停产待改制企业每年欠缴社会保险费高达1亿元。第二,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供养比严重失衡,2013年全市供养比为1.15:1,低于全省1.81:1的平均水平。第三,连续10年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增大了基金支付压力,仅2013年就多支付养老金4.5亿元。第四,征缴扩面难度大,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不主动为职工投保;部分职工因收入低、负担重、缴费年限长、不能及时享受等原因,参保积极性不高。二是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匹配资金不到位。按照政策规定,符合安置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应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但由于“未征先用、未补先用”现象突出,政府应匹配的养老保险统筹资金不到位,被征地农民无法及时参保。以经开区为例,由于土地价格倒挂,被征地农民社保安置费用缺口较大,无法保证其参加社会保险。据统计,截止2013底,经开区被征地农民15000余人,应匹配社会保障资金5.03亿元,缺口3.22亿元。由于经开区财政困难,经费无法解决,被征地农民无法办理参保,上访不断。三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经费未落实到位。按中办发〔2003〕16号和川委办〔2003〕20号文件规定,同级财政应保障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专项经费。目前除XX市按退休人员每人每年8元的标准纳入预算外,其它区县均未落实到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基本没有开展。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一是覆盖面广但实际参保缴费少,断保现象突出。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无待遇调整机制、积累期长,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如按最高缴费档次3000元/年的标准,最低缴费年限15年计算,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可享受400/月元左右的养老金;如按最低缴费档次100元/年的标准,最低缴费年限15年计算,到龄时仅能领取62/月元养老金,对青壮年没有吸引力。二是财政投入不足。按照川编发〔2010〕11号文件规定,对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的村级协办员,可采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渠道解决其工作经费,但目前我市没有落实。三是经办人员严重不足。全市县级经办人员102人,与服务对象比为1:40000;乡镇经办人员645人,其中431人为兼职人员,与服务对象比为1:6202,明显制约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也降低了为群众服务的质量。

(三)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一是关闭、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欠费突出。按规定,关闭、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由财政一次性清算并代缴10年,但全市欠费严重,仅市本级欠费就高达2亿元。二是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公布滞后,影响缴费和报账。按照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不得低于上一年度全市社会平均工资,而该数据统计部门在每年5、6月才公布,公布前单位参保缴费和个人门诊住院报账均受到影响。三是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费管理使用不规范。按照规定,城镇居民虽没有个人账户,但可享用110元/年门诊费用,如没有使用又不能接转。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在年终违规采取突击发放药物或其它生活用品,冲抵当年门诊费。由于所领药品和物品有的不适用、有的价格高、有的临近过期,群众对此意见大。四是医疗监管难。医生开处方灵活性大,对用药、用量难以管控,我市虽然实施了总额控制的医保支付模式,但医疗机构接受程度不高,推进缓慢。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一是新农合基金支付压力大。由于全市乡镇卫生院核定事业编制8319人,但实际在编只有6300多人,缺编严重,影响了乡镇卫生院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再加上村卫生人员多数医疗水平不高,满足不了群众就地就医需求,不少病人向上级医院流转,增加了新农合基金支出压力,减少了农民实际受惠额度。二是过度医疗现象较严重。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对患者提供过度医疗服务,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现象突出。三是监管力量薄弱。7个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共有编制80个,市级没有专门的新农合管理机构,只有一名兼职管理人员。由于人员不足,难以对新农合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管。

三、对策建议

上一篇:民办学校变更申请书下一篇:简单又搞笑的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