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治班幸福

2024-07-04

我的治班幸福(3篇)

1.我的治班幸福 篇一

当老师的,有谁能不遇见几个“不服管”的学生?其实,在与这样的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经历着丰富的心理活动,时而和谐,时而交锋;时而坦诚相见,时而拉起心理警戒线……

您苦口婆心,和学生斗智斗勇,却管理不好班级,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今天小君老师推荐的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拨开乌云,真正找到治理班级的策略。

谈话时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无论是个别谈心还是在全班讲话),特别是在说到一些不良现象时,习惯于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仿佛师生是对立的双方。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说话时,班主任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产生自己人效应您可以这么做:

1、把师生平等的观念落到实处

师生之间要想沟通顺畅,贵在真诚、平等。教师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比学生高出一大截,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

2、善于寻找和学生的共同语言

教师和学生谈话,不仅仅是对学生施以帮教,还有大量很生活化的交流。这些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维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实现良性循环。

3、学会对学生的事“感兴趣”

对学生感兴趣,其实就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对人的心灵世界充满好奇心。这些既是班主任战胜职业倦怠感的有力武器,也是博得学生信任的很有效的办法。

4、试着使用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小技巧

比如,适当改变一下对学生的称呼;在了解学生脾气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拍肩膀、摸头发、握手、拥抱;在学生的一些重要的日子(如生日),给学生制造一点惊喜,等等。

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角色置换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不仅要常做换位思考,还要把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老师有意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学生也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宽容和分享,对终生成长和发展产生长远效益。

角色置换效应的典型例句:

1、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我很理解你。

2、换了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的。

3、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烦恼。

4、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废话”有多重要?——调味品效应

谈话伊始,不必板着脸,直奔主题,先说几句“废话”吧,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身体如何、心情如何……打破学生筑起的心理防线,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后续的谈话更容易进行。

调味品效应在师生对话、家校沟通中既能缓解紧张气氛,打破谈话僵局,又可以由此及彼巧妙地实现迁移,最终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弦外之音,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设定的教育情境。

调味品效应也广泛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中:一把椅子,体现尊重;一杯热水,表达关心;一句寒暄,传递温暖。人的情绪和精神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我们教学生懂礼,自己要先懂礼。这不是大道理,而是待人接物的一般常识。

“数学老师说你很棒!”——第三人效应

心理学上把通过第三人佯作无意间转述他人的某种意见,或创造某种条件让对方间接地听到你对他的评价与关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或劝说效果的现象,称为“第三人效应”。

这种迂回战术在师生交往中非常有用。第一种情况,说话者(第一人)转述第三人的话,可以增强说服力;第二种情况:自己(第一人)不出面,由第三人转述第一人对第二人的看法,或创设条件假借第三人的话表达第一人的意思,可能在师生间有敏感问题或处理矛盾时发挥作用。

但第三人效应不是万能的,若把握不当,不仅效果不好,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教师在运用第三人效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第三人”要投其所好

学生(第二人)和第三人的关系要良好,否则,第三人说话的可信度就比较低了。

2、对个性强的孩子可能效果差

如果学生的性格比较独立,个性较强,平时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第三人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3、用滥了就可能无效了

不要在一个学生身上反复使用第三人效应。如果听多了第三人的话,学生就会变得敏感、警觉,会加重对第三人信息的过滤,第三人效应的作用也就会降低甚至失去。

4、千万别“穿帮”

如果第三人的话是无中生有,一旦“穿帮”,无论是第一人还是第三人,学生对他的信任度都将大打折扣。

边吃边聊——可口可乐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试图用一些广告信息说服被试,给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乐,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也不给。虽然可口可乐和那些信息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但结果是得到可乐的被试往往比没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乐效应”。

其实,很多教师都在无意中运用过可口可乐效应,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些小奖品鼓励那些好的行为。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有注意:

可口可乐一定要适合学生的需求;可口可乐与学生的需求越匹配,教育效果越好;可口可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谈话的主题和内容依然是最重要的,切不可舍本逐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只要谈话就一定有“可口可乐”。偶一为之,效果不错;次数多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可口可乐效应的典型例句:

1、来,先坐下,喝杯水……

2、天太热了,我们去买个冷饮,边吃边聊。

3、老师知道你喜欢火花,这是我出差时从外地给你带的一套火花。你先放好,我们来谈谈……

好老师都是好的倾听者——格林斯潘效应

格林斯潘做过一项研究:如果对具体的语言回答,实验者用“嗯、嗯”等反应,被试者的语言行为会受到明显影响。事实上,行为举止、语调风格、言语方式等其他方式也会对对方产生影响,产生格里斯潘效应。

在学生和你说话时,请别忘了看着对方,并不时地做出回应。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师生对话效果十分重要。

“是的,是的,可是……”——可是效应

“可是效应”是指当我们试图让对方改变观点或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对对方的观点先采取“是”的态度(肯定),后采取“可是”的态度,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己方意见的现象。

1、让学生说话,不急于否定

在谈话中,无论学生说了什么,教师都不要立即下结论或简单否定,尊重学生表达思想的权利,在他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点头称是的同时,以“可是”转折。因为尊重是相互的,老师首先尊重了学生,学生焉能不给老师面子?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互惠心理——你对我理解宽容,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2、“可是效应”的典型例句

理解——“你说的我都听懂了。”

同情——“你也够倒霉的。这事儿不能都怪你。”

温和——“我建议你不妨这样……”

“有什么你就冲着我来吧”——安全阀效应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们把将不同观点、情绪加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致有利于组织内部矛盾、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现象,称为“安全阀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也一样,制度没有弹性空间,看上去常规良好,但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有了突破口导致爆发,后果通常会很严重。因此也要设置安全阀。

1、心理疏导利沟通

学生在成绩、升学和思想上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的欲言又止往往是因为有委屈或者有难言之隐,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释放压力,先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一旦学生开了口,就要用各种方式鼓励他说完、说清楚。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了再进行下一步沟通,效果就会好很多。

2、四个要点不能忘

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是为了释放学生的压力,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人。

发泄情绪要适度,方式、程度和次数都需要控制好,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在班级里设置一定的渠道,类似于沟通、交流热线,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和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交流。

开展班级活动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褒贬适度最和谐——黄金分割效应

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谈话,那么师生说话的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即6∶4左右。教师不能一言堂,学生说话必须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师生才能很好地互动。

在一次谈话中,批评和表扬的比例为4∶6最合适。如果你要进行一次以批评教育为目的的谈话,批评的内容也不能超过60%,另外40%应是肯定、鼓励和希望。把六成的批评用四成的鼓励串联起来,学生就不易产生逆反情绪。

先抑后扬,渐入佳境——阿伦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喜欢对自己先持批评态度后持肯定态度的人,而不是一直都持肯定态度的人。换句话说,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相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阿伦森效应”。

和学生谈话时,教师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学生心里必然紧张、焦虑,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不好。随着谈话的进行,褒奖的成分开始增加,学生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晴朗。

另外,学生对老师提出一些要求时,老师可以先予以拒绝并指出存在的困难,和学生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后再“勉强答应”,并可就此约法三章,这样学生会更加珍惜机会。

★ 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策略

★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策略

★ 励志班的班主任寄语

★ 国际班毕业班主任工作计划

★ 托班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及班干工作计划

★ 高一班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 小小班副班个人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小班配班

★ 小班主班个人工作计划

2.我的治班幸福 篇二

一、制度听证———让制度也充满迷人风采

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少则三四十,多到五六十,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成绩差别很大,学习方法、习惯、爱好、特长也是各不相同,差异明显。所以我们多数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后都会马上制定一些班级制度,用以压制、预防学生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措施,短时间内对规范学生行为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压而不服”,班级管理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面对这一结果,老师总是一脸迷惑,自己如此细致的管理为什么就不能换来理想结果呢?难道是自己的制度不够详尽?看管不够全面?惩处不够严厉?不是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我们的制度缺少可接受性。班级一切制度都是班主任一人独断专制的,丝毫没有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如此制定制度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要求过低,再或就是让学生无法接受,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制同虚设。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我决定一改之前的办法,对班级制度进行听证。具体分为以下四步进行:

1.制度制定之前在班级设立“意见征询箱”,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就必须要清楚地知道班级的真实情况,如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困惑,有哪些真实的内心感受,之前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等等,也只有在了解这些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从而为班级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孩子天然会对班主任有一种防范心理,为了彻底消除孩子的疑虑,每次在制定班级制度之前,我都会在班级设立一个“意见征询箱”, 这样孩子会放下所有的负担和顾虑,真实袒露心声。

2.主动向任课教师征求意见,全面、准确地掌握班级情况。

班级任课教师经常会往返于各个班级之间,对年级、学生的动向会有宏观的了解,在对比中比较容易发现本班学生的某些问题。所以,每次制定制度之前我都主动和班级每一位任课教师交流一次,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坚持少说多听的原则,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本班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任课教师们对班级建设的一些真实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班级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自己及时发觉班级管理中所隐藏的问题。

3.主动“家访”, 让制度更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所以制度制定之前,我会与每位家长沟通一次,让自己对每个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案,进而采用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模式,净化学生的思想、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4.制度听证。

在充分征询学生、任课教师、家长三方意见后,我会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班级发展规划和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之后,为了确保制度科学有效、能切实被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所认可。我会利用班会课时间,广泛邀请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会进行听证。在听证会上我首先对自己所制定的各项班级政策做出简要说明,然后以诚恳的口气邀请任课教师、列席家长代表、班级学生对自己制定的班级制度和工作措施进行大胆讨论,及时对班级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制定的班级制度自然就会被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所接受和认可。任课教师、家长在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上自然就会主动与我保持高度的一致,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全体学生也自然会主动对照集体制定的条例来衡量自己、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班级管理中也根本不需我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他们都会自觉地把班级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为自己的心理定式并最终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违纪处理听证———还学生自我教育的权利

在现实教育中,面对调皮的、犯错的学生,多数老师习惯的做法是:批评———找家长反映其种种劣行。这种简单、粗俗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进而主动改正错误,还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他们不禁会质问班主任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们老师没有责任吗?这样不仅有违我们的教育初衷,而且还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让学生从内心受到真正的教育,我在班级里实行违纪学生处理听证制度,具体听证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1.违纪学生要填写情况记录单,书写违纪心理报告。

学生犯错后总是喜欢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家长在听了孩子的诉说之后也必然会对老师软磨硬泡,恳请老师不要处罚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效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我们就必须要紧紧揪住他们的“小辫子”,让们丝毫找不到可以脱罪的理由。所以班级学生每次违纪之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查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让他们按程序填写违纪情况记录(如果违纪情况有目击同学,目击者也要填写一份证明记录。) 违纪同学在填写完违纪记录之后,必须要对违纪事件进行独立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写出一则违纪心理报告,字数不限(不是检讨书也不是保证书),但必须要将自己违纪前、违纪时和违纪后的心理叙述清楚。这样,我就可以对学生的违纪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此次违纪他们确实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惩戒教育。

2.申诉与听证。

当事件的所有调查、取证都结束之后,我就会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事件“申诉、听证会”,并邀请违纪学生家长到校参会。在“申诉、听证会”上,违纪学生不仅要向班级同学、老师以及自己的家长陈述自己违纪的事实,还要将自己违纪前后的真实心理变化做出详细剖析。之后,班级同学和家长就此次违纪事件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你是怎么看待此次违纪事件的?这次事件给我们班级带来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此次违纪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你是违纪人当时你又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方面) 作为家长你怎么看待自己孩子的这次违纪?听到孩子违纪后,你有什么感受?一直以来你都对孩子有哪些期望?你现在想对孩子说些什么呢(家长方面) ……这样不仅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而且还会激起他们内心的不安,产生强烈地悔错、改错意识。同时,班级其他同学也会从事件中汲取教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出现同样的问题。

3.补救措施。

认识错误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成长、真正改正错误才是终极目标。所以违纪学生在听证会上,除了要对自己的错误诚心悔悟之外,还必须要拿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及时消除此次违纪给班级和同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改正措施制定后,由班级同学、老师和家长共同负责监督实施,违纪学生本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要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就改正进度做出及时汇报,不断反馈,直至问题全部改正为止。

三、个人发展听证———给孩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发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还实施了个人发展听证制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学生自我制定奋斗目标。

有证据表明,为学生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成绩。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所取得的成果就越大。所以每学期初我都会对班级孩子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学期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请自己的家长帮助自己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但是这里的目标、措施并不是没有条件限制、随便制定的。必须要对自己有激励作用,目标必须要让自己比上学期的表现或者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实施计划也必须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措施听证。

为了确保每位同学制定的目标、措施都能科学有效并真正发挥激励作用,我还在班级召开了“我努力、我进步”系列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向全体同学公布自己在本学期的奋斗目标,以及自己制定的实施计划和措施,由全体同学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审议。如果全体同学一致认为,你所制定的目标确实高于你的现有水平,且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又能对班级发展有促进作用,那么你的目标就可通过;反之如果目标被认定为过高或过低,就要重新修订,直至合格为止。

3.汇报与答辩。

管理的关键是落实,任何管理最忌坐而论道。目标、措施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放松要求。否则,目标、措施就会失去其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对于孩子来说,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目标。为了让目标激励作用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喜悦,我在每个月末都会利用班会时间举行“个人发展汇报”会,会上要求每个学生对照自己学期初制定的目标,向全班同学逐项汇报自己在近段时间的发展情况。自己有哪些地方取得了明显进步,有哪些地方还存在缺陷,下一步自己将如何改正和克服这些缺点,学生都要做出明确解说。这样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面对奋斗目标时,自己的努力是否足够,是否还需更加努力,进而促使其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奋力向前。

3.我的治班策略 篇三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要说的是既然我们承担了班主任这个工作,我们就只能选择知难而进,想方设法,用心、用情、用力把它做好。

一、用规范引导学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这样一群刚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孩子们,我最爱唠叨这样的话。特别是在新生入学训练及行为规范讲座结束后,作为班主任,我明确地告诉他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同时和全班同学一起认真学习《中学学生守则》《深沪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等。结合我班情况,我和学生们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制定了系列的班纪班规:《初一(7)班常规管理细则》《学习常规》《安全制度》《卫生责任制度》《班级公约》等。建规章立制度后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并对全班同学实现量化管理,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经过开学一个多月的努力,基本上学生的常规习惯有明显的好转,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二、用情理教育学生

在行为规范的引导下,一切似乎沿着预期良性发展。可是月考让我意识到严重的问题:同学们学习尽头不足。他们为了应付学习任务,表面上在学习,其实没有真正学进去。于是,我特别重视每一次的班会,一定精心准备,事先查阅大量的资料,多准备一些具体事例,一些和学习相关的故事、经典的名言等,争取做到趣味性和理论性相结合,最起码做到让学生印象深刻,有所感触,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在个别谈话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充满哲理的小故事、蕴涵深意的名人名言中悟得人生的真谛,不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少学生思想认识上改变了许多,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同时,不定期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闲暇时,我也常会和他们一起谈理想、奋斗的成功与快乐、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这样,渐渐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尽力而为。

三、用活动团结学生

在这一学年,学校举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活动。每一次活动,我都特别重视。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明白集体的欢乐和痛苦无不连接着每一个成员,我们必须团结奋斗。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老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确定的方向上去,表面上看似无意,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实质是精心安排的教育。特别是集体活动,需要每个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胜利。在集体活动中,紧密了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是形成和谐的环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绝好机会。在活动中,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显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机会。学生会在他人和集体的肯定性评价中,心里得到满足,于是就会产生干的更好的动力,个性得到主动发展。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去创造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就不是难事了。这一学年里,同学们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获得了肯定,在学校举行的活动中,屡次名列前茅。

四、用心培养学生

说起用心,这要谈到对待学生的公平心。毕竟人才标准是多样性,作为老师应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他们的特长。成绩好的学生是人才,而成绩差的学生同样也可以成为人才。如果我们把学生看着是自己的孩子,那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做父母的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抛弃他吗?不会!所以我在班级有这样的理念:以成绩论英雄,要看他们做人如何!只要愿意向善好学,都是老师最喜爱的的学生。说起用心,这还要谈到我对学生们的信心。罗森塔尔正效应告诉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尽可能找出每个人存在的优点,进行鼓励谈话,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有前进的动力!在我的心目中,我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特别是第一次月考成绩很差。成绩出来后,我微笑着告诉学生,我认为那是一次偶然。我想用实际行动给学生一个暗示:我是好样的,你们也是好样的!这次没有考好,只要努力,下次应该能够考好,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目前。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班级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决不是凭班主任一己之力可以做好的,还要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赋予权力,教给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目前,我们良好班风逐步养成,常规管理渐入正轨,也许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别不把工作当工作,而把教书当事业,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更好。

上一篇:婚礼来宾经典致辞下一篇: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 一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