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景小学作文(15篇)
1.描写风景小学作文 篇一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科技繁荣的城市。我给大家推荐的地方就是北京。
我喜欢风光秀丽的桂林,四季如春的昆明,更喜欢古老和现代融合的北京。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金碧辉煌的故宫、雄伟壮观的长城、风景秀丽的颐和园……其中我最喜欢故宫。远远望去,大殿金碧辉煌,非常壮观。走进细看,大殿里的柱子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龙,使我感受到了皇帝的威严。大殿的屋顶上有许多琉璃瓦,细看,上面还雕刻着许多图案,活灵活现,让我想到了工匠精湛的技术,使我为之赞叹。
北京是一个科技现代化城市。中国科学技术馆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在“探索与未来”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空间站实验舱,里面有数不清的按钮和操纵杆。最吸引人的就是中间那块大大的显示屏,按下按钮,屏幕会显示神舟与天宫对接成功。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翱翔,让我对太空充满了兴趣。体验模拟火箭发射也是非常有趣,按动发射按钮,就能展示火箭升空的过程,还能了解火箭的结构,真是太有趣了。
我爱美丽的北京,你们喜欢我推荐的这个地方么?
2.描写风景小学作文 篇二
一、什么是默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默念有两种意思,一是指默读,二是指暗暗地想。笔者以为,在语文课堂上,默念就是默读、思考和无声的练说。默念就是默读,默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和方法,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默念也是暗暗地想,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想问题的角度不同、速度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需要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暗暗地想,才能想自己之所想,避免思考被裹挟,人云亦云,造成思维的同化与单一。默念,还是暗暗地说。学习言语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所言之语是否准确、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在内心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还需要一个演练的过程,默念就是最好的演练。
二、怎样落实默念
1.默念要有时间的保障。
朱光潜先生在谈人生艺术时写道:慢慢走,欣赏啊!因为人生就像旅行,慢慢地行走才能有所发现,与美景胜物展开深入的对话,方能有所发现和感悟,不枉此行。学习语文同样如此,步履匆匆,走马观花,必然无法感悟文章的内蕴和语言的奥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念,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慢慢行走”。
一节好课必然有严格的师生活动时间的比配,教师的活动时间过多,学生的活动时间就要减少。当学生的活动时间少于完成学习目标必要的时间时,目标的达成就没有了时间的保障。有的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和准备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学默读,要做到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严格控制手和唇的活动,改变之前的朗读习惯,还要做到不漏读、不跳读,读正确、读流利。要有足够的时间,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才能过好默读的第一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默读成了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默读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边读边思考,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因为,读不是目的,读的过程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课堂上,教师给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可等不了多久,甚至等不到1分钟,就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了。用几十秒或百来秒的时间读一篇课文,别说思考问题来不及,就是把课文读完都不够,学生怎么能顺利、准确地回答问题呢?教师往往把一两个优秀学生的反馈当作全班的学习反应,即便学生回答不到位,也直接告知答案,匆匆结束一个环节的教学。
语文学习的重点指向阅读和表达两个层面,阅读是理解、感悟、积累的过程,表达是叙述个人见闻和抒发个人见解的过程,这两种层面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过接受信息、分析演绎、综合梳理的复杂过程,更需要时间的保障。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知识比较匮乏,在学习的过程中,读得慢、想得浅,学习的速度必然比大人要慢许多。所以,教师不能依据自己的水平预设学生的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足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暗暗地想,想明白、想清楚,学生才能有深入和有效的学习。
2.默念需要安静的环境。
很多人喜欢热闹的课堂,尤其一些公开课更是片面追求热闹。这样的课堂看似繁华,其实多只是少数优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师的速度与节奏,成了课堂的看客,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其中,学习没有落到实处。喜欢活泼热闹固然是孩子的天性,课堂热闹的确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小学语文课堂也需要有安静的时候,安静的课堂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默读和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文本的语境,产生共鸣,有所感悟。
有声的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体验文本的内涵,读到心灵的深处,但这样的读只适合个别读,读的人要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在有声的语言里感受文章的内容,被文字感动,也被自己的声音感动。在课堂上,当全班同学都出声朗读的时候,学生为了听到自己的声音,往往想办法让自己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样,读的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对文字的关注就弱了许多。所以,全班自由朗读是不利于思考问题的,边读边想的更好形式只能是默念。
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有时思维会断断续续,有时会突生灵感,可能思考的过程比较长。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室应保持足够的安静,为学生的深入思考提供环境的保障。
在自行练说时,尽管学生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但学生会更全神贯注地与自己的心声对话,读得是否准确,说得是否规范,学生会在心底不断地调试、不停地尝试。在改进中,渐臻佳境,提升言语水平和言语能力。所以,在学生自说时,教室里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学生的练习。
学生默念之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目标、清晰的问题,或者做好必要的指导,为学生的默念做好充分的准备。默念时,教室里是静寂的,不需要提醒,不需要插话,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悄悄地说。要让学生做到:读得不对时,在心里重来一次;想不明白的时候,再想一想;说不对的再说一说。教师要做的事,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学生自己走过学习的过程,等待花开,等待学生的成长。
3.默念需要独立地完成。
当前的课堂多是在集体活动中推进,缺少学生的独立学习,很多学生没能很好地落实每一项学习任务。默念是无声的阅读、思考、练说,因为不能出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在独自经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读的速度、想的角度、说的速度和次数。当快则快,当缓则缓;或者一次到位,或者反复练习。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的成果,从而更扎实地落实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获得成长。
默念是无声的实践活动,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进展情况,因而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对平时比较懒散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检测,避免他们“出工不出力”,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给每个学生读的时间、想的时间、说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的阅读、思考、练说在安静的教室里独立地完成,把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这样,默念就将成为小学语文课堂应有的一道风景。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上街小学学区 责任编辑:辛铭)
3.小学风景的描写作文400字 篇三
双休日,我和爸爸妈妈乘坐高铁去绍兴游玩。
外面下着中雨,我们一家三口登上火车,小心地收起雨伞。我坐在靠窗户的位置,定定神,往车窗外望去,只见外面被一层雾气笼罩,什么都看不见。用手擦一擦玻璃,能抹开一些雾气,但还是看不清景色,倒是能听到雨水打在玻璃上细微的声响,这吸引了我。
高铁开动了。刚开始,高铁速度慢的时候,雨水打在窗户上像瀑布一样向后流淌。随着速度越来越快,瀑布渐渐变细拉长,变成了顽皮的小蛇,从窗外左上角向右下角俯冲下去。接着,小蛇越来越短,变成了长尾巴的大蝌蚪,自由自在地在玻璃上游来游去。最后,“蝌蚪”好像累了,越游越慢,尾巴渐渐缩短,身体越来越小,脑袋显得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一颗颗亮晶晶的小露珠。
过了一会儿,雨突然停了,窗户上的小露珠也渐渐没有了。因为还没有干透,玻璃不是很透明,窗外显得朦朦胧胧的。近处,平静的池塘像一面镜子,金黄的油菜花仿佛镶嵌在“绿海”之中,呈现出迷人的油画般的效果。细细一看,铁轨边的电线上站着几只麻雀,它们好像五线谱上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远处,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隐隐约约,既壮观又神秘。
4.小学风景的描写作文600字 篇四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城西安。老人叫杨智全,今年70岁,平日里捡废品卖废品为生;车主是个90后女孩,叫朱明月,两个看起来毫无交集的人,却在元旦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因为一场小事故相识。此后,两人间有震惊,有怀疑,但更多的,是暖暖的感动,是意外的欣喜……
车流中,满载废品的三轮车把私家车给划了。老人说:“姑娘啊,对不起,我身上只带了100元,等我去把钱凑齐,只要一会,我就把钱给你送过来。”姑娘等了一会想“他会不会跑了?”又过了一会,杨大爷捧着一大把由10元、20元的钞票凑成的400元。大爷抱歉的说:“姑娘,对不起啊,我实在没钱了,只好跟邻右舍的老邻居们凑成这400元,对不起啊,姑娘,让你等了怎么久。”姑娘心酸了……
姑娘决定不要这些钱了,但老人非常坚决。老人离开了,姑娘的心情却不能平静,拿着杨大爷的400元,她心里无比沉重,于是决定去找老人,一问,老人和他的老伴竟仅仅住在10平面的传达室中……姑娘把钱塞给了还不知情的魏大娘(杨大爷的老伴),说:“这钱对你们一定很重要,还是给你们吧!”看着拥挤的房间,拮据的老人,姑娘闪着泪光,走了。
后来老人用那些10元、20元的钞票摆成了一个大大的“诚信”,姑娘的举动告诉我们一颗善良的心可以温暖一座城。
生活难免意外,我们看过太多因推脱导致的冲突与不信任,而在这个你仁我义的故事,定将每一个知道的人留下诚信与担当的印记,让和谐在更多人之间延续。
你怎样,世界就怎样。好人总有好报,带着善良出门,总会遇到好事情。
自然风景很迷人;人工建筑很伟大,可它们都比不上人心美,比不上诚信的美。老人和姑娘都很平凡,但他们有诚信,有担当,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5.小学生描写风景的作文 篇五
过了一会儿,风大了。云雾宝宝们不再听话,淘气的变来变去:有时变成一条大狗,青山仿佛是幢房子,大狗围着房子转来转去,真是“大狗看家”;有时变成石狮子,青山成了寺庙,好一幅“庙前石狮”;有时变成小鸡,若隐若现的青山成了许多米粒,构成了“小鸡啄米”;有时变孔雀,青山就成了舞台,“孔雀献舞”多美啊!
我不禁想,是什么让我们看见如此美丽的风景呢?对了,是人们近些年环保意识的加强,封山育林,才让我们能够一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仙境风采。
当晚,我们与亲朋好友吃了一顿年夜饭便回宾馆了。我拉开轻纱般的窗帘,向窗外看,星星点点,灯光闪烁,小城的夜景也美如画。我希望能观到美丽的烟花,听到响亮的爆竹声。可是无论我怎么期盼,就是等不到,我有点沮丧。接着我又一想,我听不到、看不到是对的呀!烟花爆竹影响环境,对身体也不好,一个环境意识强的人是不会这样的。
6.描写风景小学作文 篇六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方法是:诗歌诵读法;图片展示法;中年级有:小组讨论法;短剧表演法;高年级的三种方法是:渲染情境法;问题引导法;作文交流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代风景诗 分段 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篇目,苏教版的教材也是如此。这些古诗包括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其中古代风景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传统题材,也包含在其中。诗人通过赋有音乐美和语言美的诗句,对景物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笔者认为,在小学三个不同的学段里,古诗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为例,分学段划分教学思路,看看其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不同。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指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古代风景诗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难度,教学形式应更直观,我们建议使用一下两种方法来教学。
1.诗歌诵读法
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他们在识字方面还有所欠缺,通顺流畅的阅读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因此,儿童熟练地识记字词是很有必要的。以《江南好》[1](一年级下册)为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首先要让学生将这首古诗的拼音标注出来,如诗歌的前两句:jiāng nán hǎo,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在学生能够完整通读古诗后,再慢慢揭示文字表达的诗意。《江南》一诗的课文是(一年级上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教师可将拼音标注出来,如诗歌的前三: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lián yè hé tián tián.yú xìlián yè jiān。这样为更好地学习古诗做好铺垫,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强化记忆,甚至背诵出来,效果会更好。
由此我们发现,诵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准确掌握地掌握字词发音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个人读、齐读、小组读、配乐读等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从而领悟古代风景诗独特的魅力。
2.图片展示法
除了使用诵读法,任课教师还可以展示有关图片,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了教学要求,“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2]这与风景古诗作者的作诗过程相吻合。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内心表达。以《咏华山》(一年级下册)为例:只有天上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教师可以通过PPT的演示,将华山的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的雄姿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可以构想这样的画面:茫茫的黄河之上有一座高耸的楼阁,夕阳如金钩坠沉,傍着陡峭的山势。黄河之水波涛滚滚,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磅礴生动的场景。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盛唐时代恢宏的气度,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更有利于课堂效果的发挥。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
小学中年级指的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不高,教学方法可以比低年级时增加一些难度,可以变得更加多元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调动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建议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教学。
1.小组讨论法
很多教育家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写到,语文学习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3]因此,在小学中年级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望庐山瀑布》(三年级下册)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描写的是庐山瀑布之景,教师通过指出关键词“望”这一题眼,让学生讨论“挂”、“生紫烟”、“遥看”等词,从而表现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神奇伟力、恢宏壮观的赞颂。杜甫的《绝句》(三年级下册)写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初读似是一首描写优美风景的七绝,但是细细体味,诗人的欣慰之情跃然纸上,学生通过简单品读也许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通过“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意象,可以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学生自主交流,能够感知诗情,对诗的深入品读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因此,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自主学习更有利于诗意的理解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短剧表演法
有的学者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当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于古诗的学习。以《江雪》(三年级下册)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了解了诗句的大意后,由老师挑选2-3组学生,对于场景再现描述,表现出一个披蓑戴笠的老人,在寒冷冬天垂钓的情景,表现人物在寒冬凄凉的境况。在表演中学生还能自己发挥创造力,会添加语言以及神态表情,从而加深学习和理解。再看卢纶的《塞下曲》(三年级下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出,一位同学演李广将军,两至三位同学演士兵。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台词自己构想,配上简单的音乐和孩子们编拟的动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台下的同学也能更好地理解此诗的意义,并有“穿越”之感。
诗情的融入需要亲身的体验,诗意的感受需要情感的呼唤。小小的话剧,不仅凝结着学生的心血,也蕴藏着教师的智慧。如果使用得当,双方都将受益匪浅。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指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古代风景诗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教学形式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可用以下方法使其参与到教学中来。
1.渲染情境法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渲染情境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来描述古诗的场面、风景的特点,想象诗人的心情,添加进自己的理解语言。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联想能力。
举例来看,请看唐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诗在教学时可就后面两句的描写,请同学发言,想象此时孟浩然在船上看到的长江风景,水面的境况,描述李白和孟浩然此时此刻的心情。让同学们把“孤帆远影”的画面具体化,把“长江天际流”的文字加以补充。例如,同学们可以从诗人李白的角度做以下描述:“孟浩然所乘的船越来越远,最初还能看到船桨荡开水面时层层的水波,之后水面恢复了平静,孟浩然站在船头,向李白挥手致意,但孟夫子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渐渐消失。岸边送行的李白眼中有悲凉的神色,想起在长安酒肆二人开怀畅饮的情景,想起争相吟诗时的他的笑声,如今只能眼看着浩瀚的长江之水向东流淌,那片孤帆似乎走向了遥不可及的天际……”有的诗歌一部分内容是写风景的,也可以做这种练习,如五年级下册的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六年级上册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六年级下册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课堂上,语文教师都可以根据这些风景描写进行渲染情境法的实践。
2.问题引导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考虑到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积累,课文理解能力也比较强,所以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古诗提出一系列问题,可以学生自己回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后选一人回答,然后教师加以点评,做适当的补充,以这些诗中的相关问题引导学习,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问题引领法的教学我们来举例说明,请看五年级下册中苏轼的一首七绝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教师可以课前在教案里设计如下的问题: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写什么?用两句话概括一下。(参考答案: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看到的景物,写出了景物前后的变化,表达了喜爱之情。)2.诗人都描写了什么景物?特点是什么?举出关键的词语。(答:写了望湖楼的远景和近景,远景有“黑云”,近景是“白雨”和望湖楼的水)3.景物前后有变化,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不同?(答:之前是突出了景物的色彩与动态,是黑与白的对比,之后突出了景物的静态刻画)4.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心情?(答:表达了诗人沉醉自然、喜爱风景的快乐心情)5.此诗和一般的风景诗有什么不同?(答:一般的风景诗语言显得从容,画面井然有序,而此诗能抓住景物短时间内的变化来写,善于捕捉镜头,才思敏捷,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除了这种全诗都是写景的课文外,部分写景的诗歌也能用这种问题引导法教学,如五年级上册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六年级下册的李贺的诗《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王冕的《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根据以上诗句的具体内容,语文教师都可以设计出相关的问题,来让同学们思考和回答。
3.作文交流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确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可以采用作文交流法,把学生的作文放在课堂诵读讨论,让大家谈论对风景诗的理解。例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文题目:把一首古代的风景诗内容改写成记叙文,可以虚构一些故事情节来。以五年级下册中杨万里的七绝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师可以写示范作文在班级朗读,可以自拟题目,如题目《净慈寺边送好友》,如果我是语文教师,可以写作如下:“我的好朋友林子方就要离开杭州了,我们在净慈寺见面后就要分别。六月西湖的景色到底与其他季节不同了,风光秀丽,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开满了水面。我们沿湖漫步,一边欣赏景色 一边话别。林子方说:‘仁兄,谢谢你对我的照顾与接待,我这几天在湖边的生活十分开心,希望你有机会到我那里去,也请你欣赏我家乡的美景,一定不要忘记!我说:‘贤弟,你客气了!我们的友谊如此深厚,哪里还需要讲这样见外的话?昔日在我落魄的时候,你帮助和鼓励过我,愚兄实在难以忘怀。我们看到了西湖中那夏荷的美丽,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林子方眼望着我说:‘仁兄,不要送了,就次别过,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请多保重!我指着湖面说:‘我们的友谊就如同这荷花荷叶一般,清新脱俗,不染凡尘。”教师可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也可以让大家诵读各自的作文,互相交流看法,彼此给出评价,哪些是优点,哪些需要改进。这样,不但深化了对原诗的理解,也对提高写作技巧有不小的帮助。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学段,来展开语文教学。即使是同一类别的古代诗歌,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是不断发展成长的,通过让他们逐渐深层次的自我学习,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对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古代风景诗教学是如此,其他类型的古诗,包括现代文的教学也是如此。
注 释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
7.100字描写风景的小学作文 篇七
我爱走这条小道,不单单是因为石头,还有周围的美景。道路两边之前是结实的茸茸绿草,而眼下已经到了初冬时节,草坪已经枯黄一片,风卷起枯草碎屑,扬在空气里,阳光照耀其上,像金色的沙尘,无论春夏秋冬,总是那么美。
写景作文100字(二)
春天悄然而至,春风随即拂遍大地。没有咆哮的风做伴,没有怒吼的雷尾随,只带着一颗纯净而透明的心。就这样雨来了。
小雨淅沥沥地下着,随风而飘,随风而舞。雨是自然的精灵,是可以读懂自然的精灵。泥土的芳香随雨飘,随雨舞。
写景作文100字(三)
雨静静地飘落,悄悄地溜入池塘,不愿惊醒鱼儿的一帘春梦;雨在天空中起舞,将自己献身于龟裂的大地,润湿了大地的心扉;雨也悄悄地流入了我们的心田,将希望注入我们的血液。
细雨绵绵,向天地讲述着春的妩媚,向人们诠释着春的风采。
写景作文100字(四)
一开始,整个天空呈现出金黄色,发射出万丈光芒,给房屋、花草、树木披上了金外套,爸爸的白衬衫变成了金衬衫,涨溢出光彩。渐渐地,从金黄色变成了橘红色,略带诗意,橘红色的太阳照着奶奶,把奶奶的白发染成了橘红色,奶奶的笑仿佛更加灿烂了。不一会儿,太阳开始泛起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抚摸着小姑娘的脑袋,给人无限的遐想,太阳渐渐地变红,最终变成了一个熟透了的“大苹果”出现在半山腰,它带着收获和喜悦,使人又激动又兴奋,它把一旁的云彩染红了。
写景作文100字(五)
看,远处,近处,渐渐地给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纱——那是一片雾,一片浓浓的雾。万物要沉睡在这个雾的世界里。眼前的一切总是白色的,或许其中还会混杂着一些东西—炊烟袅袅飘荡我看不见,但我可以闻得到。
写景作文100字(六)
透过雨幕,又可以清晰到看到——人们的伞很少遮住他们的头;再细致点,头发上还夹着几丝水珠。他们愿意去感受秋雨的潇洒,却仍没有人去留意这种“雅景”。
秋雨继承了夏天的雷雨,重演着春天一样的历史,再次刷新了大地,洗涤了万物。写景作文100字(七)
晶莹的雪花悠悠的飘下来!一阵阵微风,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哦!是雪!那玉屑般的雪,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子,在空中展动着轻盈的舞姿;又如一个美丽可爱的精灵,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写景作文100字(八)
8.描写公园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八
走进西焦公园,随处都会见到雕像,你走到那,它们就跟到那,你总甩不掉它们。一进门就看见前面有一块巨大无比的白色石头,石头脚下是一片绿草坪,巨石旁,有一条小路,小路右边有一条通道。沿着通道走去,一直到大广场。
大广场周围的树、草可多了。有绿白相间的吊兰、高大的榕树,十里飘香的桂花仙女把她心爱的香水带到了人间;白黄相间的野姜花飘着淡淡的清香,还有绿白相间的冷水花。微风吹啊吹,凤凰木的叶子像雪似的.飘了下来。大叶紫薇像此赛似的猛掉叶子。光秃秃的鸡蛋花树掉光了叶,还在睡觉,错过了群芳吐艳、姹紫嫣红的春天,真可惜啊!高大而深绿的蒲葵像扇子似的为我们遮阳。
9.命题作文“转身看风景”导写示例 篇九
请以“转身看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
2.言之有物,写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4.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在于审题,而审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中的关键字——“转身”和“风景”。
“转身”,我们能读出哪些含义呢?其一,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身体转动”“转过身来”;其二,“转身”也可以理解成“转身回望”“回首往事”;其三,“转身”还可以理解成“告别”,比如,告别眼下的生活,见识和尝试另外一种生活。
那么,“风景”该如何解读呢?“风景”意味着美好的、让人赏心悦目的、给人以视觉和精神陶冶的画面,既可以指大自然的风光,又可以指生活中打动人心的人和事。
总之,这一处的“风景”一定是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转身”来看见的,而之所以成为自己眼中的“风景”,一定是有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所以,在选材上,要力求新颖,写作时一定要通过细腻的文笔,表现出自己真实、深切的情感。
转身看风景
◎魏丽君
厌倦了前方的风景,不妨转身看看身后的风景。
——题记
美好的周末到了!
窗外阳光明媚,雀鸟啁啾,杏花的香气弥散在空气里,香甜而亲切。
望着那鼓鼓的书包,我好像完全没有勇气打开它。窗外的风景如此美妙,何不一睹为快?
转身告别那一摞摞的复习资料,咱们一会儿再见!
出了家门,约上好友,一路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集市上。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高音喇叭也响个不停。春天里的集市,生机勃勃的。
“哎,买点大葱吧,自家种的,绿色,放心!”身后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吆喝声,我们回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大爷站在这位中年妇女的菜摊前。花白如雪的头发,古铜色的皮肤粗糙如老松,一身旧军装洗得发白,衣边还打着些许补丁,一双破旧的布鞋底边缝了许多白线,但却很干净。只见他左胳膊挎着一筐鸡蛋,看样子是来卖鸡蛋的。
“大叔,买点不?”中年妇女再次热情地询问道。
翠绿的葱叶,白嫩的葱颈,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水灵灵的,是那么惹人喜爱。就是我这不问柴米油盐、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都想买点尝尝鲜呢。
“葱……葱挺好,俺……俺不买了……”大爷嗫嚅着,转身欲走,但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葱摊。
中年妇女似乎看出了些许端倪,立刻麻利地从筐里抓起一把葱,抽出一根细绳,展开,将葱放在绳子上,左右手齐上,一拉一紧一打结,葱就捆好了。中年妇女将葱轻放到老大爷筐里,笑着说道:“大叔,自家种的,尝尝鲜,不要钱。”
老大爷有些不知所措,眼里充满了感激和不安,连连说道:“这怎么说,怎好这样,谢谢,谢谢……”中年妇女微微一笑:“客气啥!”
望着眼前这一幕,我的眼睛湿润了,冲朋友说道:“走,咱们买葱去!”朋友显然也被中年妇女的行为打动,毫不犹豫地回答:“好!”
美丽的风景正如中年妇女的善举,哪怕微乎其微,却给人以享受,给人以温馨。这次转身,让我看到了复习资料里所没有的风景。
朋友们,转身看看不同的风景吧,也许,会更动人!
【评点】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作者暂时抛下作业,走进生活,便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中年妇女的朴实、善良与热情,是这个春天最美的风景。而这些,是在作业题海里见不到的。这次转身,是对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的暂别,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开始。
转身看风景
◎谢林洪
秋收时节,被父亲拖到花生地拔花生。
火辣辣的阳光铺撒在整块花生地上,我和父亲无处遁形。今天,现在,此刻,将这些绿油油的生命连根拔起就是我的使命。我弯下腰,撅起屁股,叉开两腿,学着父亲的样子,双手紧握一株花生的茎叶,两臂用力,手一拽,腰一挺,整株花生便拔了出来,抖一抖,抖落花生果上的泥土,便算是大功告成了。然后再次弯下腰,重复刚才的动作,继续前行。但我这细皮嫩肉的小手哪里是父亲的对手,力气小,技术不娴熟,于是不一会儿便被父亲远远地抛在身后。
太阳倒是热情得很,脚下的土地在阳光的烘烤下也热气腾腾了起来,这滋味,唉,真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啊。抬头望望父亲,他的身影已出现在了地的那一头。我只好又弯下腰,可这株花生却偏偏难拔,我揪住它左摇右晃,就是拔不出来,一气之下,我用手抠进土里,抠出一株花生来。更多的汗水顺着我的面颊滚落,“吧嗒”,落在另一株花生上,“吧嗒”,落进脚下的泥土里,仿佛砸起许多尘埃。原来这就是“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啊。
时间在行走着,我也在慢慢前进着,明明我已经拔出很多了,可每次抬头,前方却还是绿油油一片,似乎看不到尽头。“嘿,儿子!”父亲第二垄已开始大半,追赶上我,轻松地打了个招呼。“啊——”酸麻的双腿再也支撑不住我的身躯,我终于瘫坐在地上。“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我朝父亲大声地抱怨道。“你转过身看看,你已经干了不少了呢!”我随父亲的声音转过身来,一趟长长的花生垄呈现在眼前,已被拔出的花生慵懒地躺在上面,白白的花生果在阳光下显得越发娇嫩,像极了新生儿的小脸——这仿佛是我今生看到的最美的风景!“这些都是我干的?这真是我干的?哈,原来我还不赖嘛!”我顿时有了好大的成就感。“哈哈哈!”父亲被我的大惊小怪逗笑了,他走到地边,从三轮车上拿出个苹果递到我手中:“快吃,吃完接着干!”我接过苹果,大口啃起来。吃完苹果,擦擦溢在嘴边的果汁,向前一看,哈,这不快到地头了嘛。我站起身来,刚才的酸疼已不知去向,只留下一身力气。不久,我的身影便出现在另一趟花生垄上。
每每疲惫时,我便转身看看风景,看看那条长长的花生垄,那扑倒在地上的花生,再回过身来,原来还悠长的前方也就近了不少。
我想,人生亦是如此,当你在前行的路上深感疲惫时,不妨转身看看身后的风景,其实你已经走了很远……
【评点】小作者描写了自己一次真实的劳动经历——拔花生。劳动的过程是辛苦的,如何能在疲惫不堪的时候继续坚持下去,父亲的话使小作者拨云见月——转过身看看已经取得的劳动成果,顿时就有了强大的成就感。这里的转身,其实就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这里的风景,其实就是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前行的路漫漫而修远,只有不断地总结与肯定自我,才会收获更大的信心与勇气,才会充满希望地继续上下求索。
10.描写上海风景的小学生作文 篇十
终于等到了放假,太开心了,长长的八天假期,可以好好放松了,爸爸在上海刚好有场活动,于是我们一家决定去上海玩玩,爸爸开车上了高速,高速一点也不堵,其中经过了一座很长的桥,妈妈说那叫嘉绍跨海大桥,全长有10公里,这桥使绍兴到上海的车程大大减少了,我还看到了风车。
到了上海的松江区,妈妈说带我去坐下上海的地铁,我们走到了地下通道,妈妈买了票,我们的目的地是上海的南京西路,中间要换车,分别是坐2号线和9号线。买好票,进到里面,妈妈问我这和公交车有什么区别,我说地铁没有轮子的,地铁还可以开出地面行驶的,太神奇了。1个多小时的行驶,到了真正的上海,感觉很棒,魔都的玩的吃的都好赞!回程,我又坐了地铁,据说绍兴也要建地铁了,那我可以在家门口感受了!
11.描写天台山风景的小学生作文 篇十一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我趴着车窗往外看,哇!简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森林、茅草、苔藓……给天台山披上了一件浓绿的外衣。
来到天台山脚下,耸立在我眼前的是一座雄伟秀丽的大山。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登山了,踏着笔陡的石级,乘着凉爽的风,环顾四周,眼前的天台山除了绿色还是绿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通天。”这便是天台山的一大奇观,也是种植树木的一大优势。特别是那些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苍松,落下一层厚厚的松针,踩上去软一软的,像海绵一样舒服。
我们沿着陡峭的石级继续攀登,突然有一块巨石耸立在眼前,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告天台”,许多游客贮足观望、合影留念,也有的在前面默念。据说这块石头非常灵念,如果你有什么愿望在这里告诉上天,老天会让你得到实现,这也许就是“告天台”的由来吧。
这时,峰回路转,台阶更加陡峭,幸好两边各有一条条粗一粗的铁链。我们拉着铁链昂首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天台山顶峰,这里是一块非常宽阔的平地,郁郁葱葱的大树拔地而起,好像一直伸进云层。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天台”吧。我向北边走,跳上早有耳闻的“试心石”,顿时眼前豁然开朗,头顶着蓝天,一朵朵白云从我身边飘过,真是变幻无穷、美不胜收。我久久地站着看着,猜想它变出的种种故事。我极目眺望,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脚下是幽深的峡谷,透出神奇的魅力。薄薄的晨雾中,山脚那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别墅若隐若现,像海市海市蜃楼一般。
12.让古诗词的美成为作文的一道风景 篇十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获得“清如许”之“渠”汩汩流淌,必须不断地汲取“源头活水”。也就是说,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才能在写作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根据我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其具体做法,我认为可以这样:
一、勤于阅读,随手摘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唯有饱读诗书,知识丰富,才能谈吐不俗,让人刮目相看。同样,要想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古诗词,必须有丰厚的古诗词储备,必须像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才能尝到甜美的滋味。徜徉在中国古代诗词这座百花园里,不仅有先秦两汉的诗经楚辞,乐府古诗,还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散曲,尤其是唐诗宋词的辉煌,达到了历史无法复制的艺术高度。
中学生在课内学过的古诗词数量不少,再尽可能阅读一些课外的古诗词,一定会大有收获。比如清代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当代李华主编的《宋词三百首详注》等。由于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以及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不足,中学生最好阅读一些古诗词的普及读物,不提倡去涉及专业性太强的相关书籍。在阅读时,遇到感兴趣的诗词,应该养成随手摘抄的习惯,这既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准备日后查阅。古诗词一般字数不多,摘抄应该不算很难的事。在具体摘抄时,可以分类摘抄,如写景,抒情,哲理等,这有利于日后快速查阅。
二、体会内涵,领悟意境
古代诗词的产生年代,毕竟久远,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现代人都感到陌生。因此,体会古诗词的丰富内涵,领悟古诗词的深远意境,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了。优秀的古诗词犹如一件年代久远的古董,需要反复把玩,铭记于心,才能穿越时空,参透古董的历史信息。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也应该是反复吟咏,品味,认真揣摩。当然,学习古诗词不能仅仅局限于古诗词的本身,最好是平时多接触一些历史书籍,多阅读一些历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了解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诗词的历史典故。很难想象,一个欠缺文史知识的人能够真正读懂诗词。很多人感到《红楼梦》枯燥乏味,难以卒读,就是因为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好阅读一些古诗词的评论和鉴赏的文章和书籍,那样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练笔,巧借妙用
一个中学生如果古诗词学得好,往往会学以致用,在平时的练笔过程中,笔端自然会流泻出古诗词的美来。这种美不仅是形式上的古诗词文字,而且是情境上的古诗词氛围。无论在描写景物,还是抒发情感,乃至叙述事件,都有着古诗词的美的存在。当然,中学生要达到对古诗词的巧借妙用,离不开长期的练笔。否则,缺少实践,锻炼的写作活动,如果生搬硬套,往往给人一种卖弄学问,矫揉造作的感觉。唯有经过长期练笔,才能在具体写作时,容易联想到相关的古诗词,用古诗词来充实和强调文章的内容,用古诗词来渲染和烘托文章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思路阻滞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写作灵感。
中学生在经常练笔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经验。同时,为了少走弯路,有必要多阅读一些巧妙运用古诗词的文章。对于人家的成功之道,要借鉴,要学习。对此,下面举出我的几点感悟,以供参考。
一、引用古诗词,产生行文之美
在写作行文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或援引古诗词,这种运用古诗词的方式,称为引用,其突出标志是使用引号。引号内的内容可长可短,前提是要为写作的目的服务,在语言风格上要求尽可能相近。在一个句群中,既可以在开头出现,以引出下文,也可以在中间出现,为衔接下文起作用,还可以在末尾出现,对上文起总结和强调作用。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一路的美景应接不暇。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草儿返青,树儿泛绿,漫山遍野的景致犹如绿色的海洋,大自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总是这样的新陈代谢,人类社会何尝又不是如此,逆历史潮流的反动势力可能一时得逞,可是终究难逃人民正义的谴责和反对,最后反动势力还是要扫到历史的垃圾堆上去,这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第一段文字通过引用宋朝周敦颐的诗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景物等内容,这既是原诗的内容,也是作者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的描写景物,就有了较为确定的依据和对象。第二段文字首先引用了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说明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再自然引出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二者有相似的特性。如果第一句诗是写景,第二句辛弃疾的诗句,就是通过写景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两段文字中的古诗句都是写作的亮点所在,体现了作者运用古诗词的娴熟,足见对相关古诗的理解之深刻,应该值得肯定。
二、化用古诗词,形成意境之美
如果把古诗词的整句或者部分词语镶嵌在自己的文字当中,这种运用古诗词的方式可以称之为化用。所谓化用,关键在于如何化?既要化得无形,又要有形。也就是说,运用的古诗词要与自己的文字衔接自然,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同时又要让人觉得作者运用了古诗词,从而联想到相关古诗词所渲染的那种意境,這就是古为今用。读这样的文章,让人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韵味无穷。写这样的文章,不仅要求作者对相关古诗词理解透彻,还需要作者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例如:
人人尽说江南好,尤其在春风又绿江南的时候,江花胜火,江水如蓝,那是何等的美景。远芳侵古道,芳草碧连天,便引诗情到天涯。荷花十里,扁舟一棹,水波荡漾,是棹在动?是水在动?还是心在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禅悦?清风徐来,送来春雨的气息,倏忽间,就是烟雨满江南的世界。朦胧中,看到一处人家诗意地栖居在小桥流水的尽头。
这段文字除了个别之处引用了韦庄,白居易的较为完整的诗词佳句外,更多的地方是对王安石,苏轼,马致远等人的相关诗词曲按需所取,进行了恰当的加工,或截取部分,或调整词序。整段文字,长短句式和整散句式错综运用,既有古诗词的整饬和严谨,又有现代文的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很有特色。尤其是借助相关诗词的意境,让读者禁不住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觉。读这样的文字,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三、借用古诗词,凸显情境之美
所谓借用,即借助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为作者的行文服务。换言之,即推陈出新,旧瓶装新酒,新酒以古色古香的旧瓶为载体,会让人想象到新酒的甘甜和芳醇,从而抑制不住先尝为快的冲动。古诗词之所以能予以借助,是因为古诗词集中地反映了我们祖国的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以及古人的哲理思考。如果需要借助古诗词的这种丰厚内容和深远意境来写作文章,作者除了要把握好相关古诗词的关键意象外,还必须有很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请看《涛声依旧》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唐诗《枫桥夜泊》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客船”等意象,渲染了诗人张继落榜回乡的沮丧心情。这首歌词,叙述了一份旧情难忘,再续前缘的情感。这种情感,应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歌词运用《枫桥夜泊》的意象来贯穿始终,就有了更多的难言的伤感和真诚的期待。每当听到这首歌时,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总是让人佩服不已,叹为观止。可以想象到,《枫桥夜泊》这首诗千古不朽,《涛声依旧》这首歌也将百听不厌,经久传唱。
13.描写风景小学作文 篇十三
我垫起脚来向远方望去,看见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就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往左边一点就看见了智慧的森林,美丽的花海,可爱的牛羊……
瞧!那只小绵羊多可爱,时不时的头一抬主低,像看着妈妈不让自己走丢。
再瞧瞧那只小狗吧!正和狗妈妈玩捉迷藏呢!
不知不觉的我来到了一间小屋旁,小屋旁有农民伯伯在耕田,小屋后的竹林中有一只仁慈的母鸡妈妈正带着小鸡到处觅食,这啄啄那啄啄真可爱!
小屋旁有一间马棚,马棚里的小马在玩游戏,‘踹门“呢!瞧那只小马被领出了马棚了,其它小马都向它投去羡慕的目光呢!
傍晚在小溪旁仰望上空,感觉很美,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美丽的小溪……
14.描写风景的小学生作文 篇十四
啊!真美呀,小鸟们一个个站在凉亭上玩耍、做游戏、唱歌,玩得不亦乐乎,最有趣的是,有一只小鸟一个人在空中表演自己的才华,那个鸟表演的非常好看,使我看得入了迷,我认为这个名称是“空中飞舞”,真是好看呀!把我都给迷住了。
你看,眼前还有一大片花草树木呢!树多成林,林多成森,花蝴蝶在树木和花丛中飞来飞去,好像一群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在翩翩飞舞,真是美丽及了。
15.作文训练之外貌描写 篇十五
一、按一定的顺序
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注意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静态的人物描写,常常依据观察顺序、写作意图,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鲁迅的《故乡》中:“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作者在对杨二嫂外貌描写时,首先从“凸颧骨”、“薄嘴唇”、再到“两手搭在髀间”最后到“张着两脚”,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杨二嫂那种瘦小、尖酸刻薄的形象立刻跃然于纸上。
再如《王几何》一文中:“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作者抓住王几何老师哑笑的特点通过外貌描写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的顺序,把王几何老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性格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由此可见,在进行外貌描写时,按照一定顺序对描写对象进行描写,就不会使描写的对象凌乱不堪。
二、抓住人物特征
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够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脸谱化”。因此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可以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进行刻画。
如鲁迅的《祝福》中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第二次见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到后来,她只是“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祥林嫂已彻底对生活绝望了。从“顺着眼”到“直着眼”,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彻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显示灵魂。作者就是抓住祥林嫂的眼睛活画出人物的灵魂,从而达到了肖像描写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抓住人物特征对人物进行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凸显人物性格
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单纯的外貌描写有时候显得过于呆板、贫乏,缺乏个性,所以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可以适当添加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词语,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如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作者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添加了“威武霸气”“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这样的性格特点的词语,把孙悟空英勇善战、威武霸气、不屈不饶的性格特点写出来的同时,还渗透了作者对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喜爱敬佩之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再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对老师的外貌描写“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力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先对老师进行抓特征的外貌描写,接着用“温柔和美丽”这两个词写出了蔡老师在作者心目中总的印象:温柔是从性格上来写,美丽则是从外貌上来写,在作者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个内外皆美的老师。这两个词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表达对老师深深的爱和怀念之情。
四、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在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时,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或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能够更好地描画出人物的神韵。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揭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本质,表达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极具讽刺意味。
【描写风景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07-25
描写台湾的风景作文07-22
描写田园风光的作文:乡村风景09-04
描写乡村风景的写景作文400字10-28
描写风景的优秀句子06-08
描写水库风景的句子06-17
描写风景的诗词名句09-06
描写风景的段落摘抄10010-29
描写四季风景的优美诗句11-24
描写校园风景的散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