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2024-09-15

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共11篇)

1.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篇一

坝子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年专项发展规划

(2014年9月-2017年8月)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以素质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枣庄市“十一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我校创建区“名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特制订坝子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专项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和谐发展为方向,坚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在重视学历提升,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更要重视建立于良好人文素养基础上的教育信念、责任感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精干、高效、务实、创新为原则,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有责任感、有大局意识的教职工队伍。教师敬业、教风朴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良好,形成了“和谐、崇真、求是、创新”的校风。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骨干、能手能发挥一定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青年教师积极向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在市级、区级教学展示或比赛中曾多次获奖。

三、工作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共同愿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能手、新秀的教师梯队。努力打造一支基本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干部队伍。

四、具体措施

1、以“让教师与学校同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成长”为目标,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式的管理模式,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2、加强师德建设,初步构建师德建设体系,积极营造教师爱岗敬业、严谨规范的良好教风。通过组织师德报告,教师论坛,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与先进人物;通过评选教学能手与优秀班主任等活动,树立老、中、青各年龄段典范;通过每学年向全体学生作一次师德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师德状况。

3、加强梯队建设,通过专家引领,加快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部分学科聘请市、区学科专家定期来校,上门把脉,听课评课,专业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积极鼓励和推荐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加大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做好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工作,初步形成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能手、新秀的教师梯队。积极支持教师的学历进修,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通过对学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开展以教研组建设及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校本研修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对学校信息化工作平台中的校本研修部分的开发和使用,加强校本研修工作日常化的管理,将教研工作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通过学校信息化工作平台,为教师集体研修搭建平台,为教师个人研究提供交流场所,为学校营造研修氛围提供保障。

5、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中层干部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梯队。从教学第一线逐步选拔、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教学功底扎实、心理素质良好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中层干部的岗位上来,加大干部学习力度,增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五、达成标志

1、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师德建设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有1-2名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师德标兵或优秀教师、班主任代表。

2、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能手、新秀的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3、学校信息化工作平台中校本研修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充实,研修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有实效,教师参与度高。

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作风踏实、严于律己的干部队伍。

六、专项安排

1、外塑形象、内练素质(2014年9月-2015年7月)项目目标:

1、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对于“让教师与学校同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目标的认同。

2、在教师队伍中建设一支具有共同愿景,有先进理念、业务较精湛、不断进取的教师队伍。

3、基本形成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能手、新秀的教师梯队。

4、创造学校文化氛围。

5、构建教师研修平台。

6、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养、业务能力、服务意识的干部队伍。

项目措施:

1、以“让教师与学校同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成长”为目标,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管理模式。

2、营造师资队伍建设的内驱力,根据学校2014-2017年的三年规划,教师制定个人三年规划,要求每位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明确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3、加强师德建设,积极营造教师爱岗敬业、严谨规范的良好教风。通过宣传学习先进人物、评选优秀班主任等活动,树立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榜样。

4、创造学校文化氛围。坚持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强化校风、教风、学风。

5、加大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做好青年教师的师徒结队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拜老师、带徒弟、结对子等形式,通过言传身教,耐心指导,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素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

6、注重校本培训有效模式的研究。学校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外请一些专家的方式,进行教师本体性、专项性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发扬高级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进行“后茶馆式”教学的研讨。

7、完善常规管理制度,优化教学流程管理。加强“指导-检查-反馈-评价”的过程管理,教研组和备课组负责落实、督促、检查、评价,教导处进行指导、抽查。做到有记录、有反馈、有改进,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常规考核。

8、加强梯队建设,通过专家引领,上门把脉,听课评课,专业指导,促进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9、积极支持教师的学历进修,尤其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进修,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0、通过对学校信息化工作平台中的校本研修部分的开发和使用,加强校本研修工作日常化的管理,将教研工作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

11、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学习力度,增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信息化工作平台中的校本研修部分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2、苦练内功 注重实效(20106年7月-2017年7月)项目目标:

1、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榜样示范”为主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为学、为人、为师的有机统一,使社会对我校教师的满意率达到较高水平。

2、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为载体,针对学校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3、整体推进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的使用,使之成为校务管理的平台,课程建设的平台,教学管理的平台,校本研修的平台,师生交流的平台。

4、创新骨干培养机制。

5、创建校本研修模式。

项目措施:

1、以校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德育骨干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2、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为载体,针对学校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深入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式的校本教研,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和作业。加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4、创新骨干培养机制。以校中青年骨干培养为突破口,形成促进教师职后教育新发展的培养机制。采用导师带教、集中培训、学术研讨、案例交流和公开观摩等形式,建立以优秀骨干教师带教、示范授课和组织研讨为重点的作用发挥机制;

5、创建校本研修模式。推进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师训工作,使校本研修的学分达到教师培训总量的50%。

3、着眼未来,科研兴师(20115年7月-2016年7月)项目目标:

1、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校本教研,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进一步加大骨干人才培养的力度,改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4、创建学习共同体,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优化高级职务结构。

项目措施:

1、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我们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充满活力的优势,进一步放手使用,鼓励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让一批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2、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学整体质量提高。有1-2个教研组争创区级优秀教研组。

3、建立全员参与、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多种研修模式有机结合的融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师职后教育的学习网络。

4、教师确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科研课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和实践,使教学岗位变成进修的实习园地,教师的工作变成活的培训内容,最终形成教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形成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

5、全面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和数据深度分析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形成多维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教师增强学习现代技术意识,理解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利用网络感受最前沿的理念,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学校将利用特定时间,培训课件制作,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7、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料文献库、优秀教案库、教学信息库、学科题库、教学课件等),为老师提供最优质的资源服务,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8、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中层干部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梯队。从教学第一线逐步选拔、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教学功底扎实、心理素质良好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中层干部的岗位上来,加大干部学习力度,增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2.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篇二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每年都有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各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一举措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不容乐观, 从某种意义上看, 师资队伍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机构, 承担该任务的往往是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 而任课教师多是兼职人员, 主要是学校行政部门的干部、辅导员等。不仅如此, 教师数量也远远不够。而在不同的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又不相同, 重点院校更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能够提供更多的专兼职教师, 整个队伍建设也更容易形成梯队, 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一般院校和职业学院往往因资金、场地、领导重视程度、历史因素等诸多原因,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不够, 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辅导咨询, 更谈不上在师资队伍上有所投入和建设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客观上增加了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基本上全国所有高等院校都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纳入到必 (辅) 修课当中,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但很多高校却不够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立和培养, 一些自己都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培训的老师直接走上讲台, 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2. 缺少全面性系统性的建设规划。

一些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缺少全面系统的规划,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师资队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属于“舶来品”, 最近几年才被广泛的关注和实施, 师资基本上都属于“半路出家”,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很多高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时候, 只好实施大班教学, 学生人数往往在100人以上, 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根本没有办法调动起来。 (2) 师资队伍专业性知识不够。由于一些老师是由从事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等方面的老师兼任, 他们自身缺少该课程的培训, 往往对一些理论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上课时只会照本宣科, 无法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3) 师资队伍稳定性不够。兼职的老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 对兼职的工作不够重视。有的老师在本职工作压力大、时间较紧张的时候, 会不再兼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 给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4) 师资队伍缺乏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经验, 脱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际。在欧美发达国家, 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很多都在企业工作多年。而在我国, 很多高校连专职的老师都没有办法保证, 加上一些体制上的客观因素, 高校很少从企业直接聘请高级人才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3. 师资队伍建设进展缓慢。

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进展非常缓慢。一些高校领导认为职业规划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不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 根本没有去想办法建设好师资队伍, 导致很多高校几年前的老师数量和现在的数量仍然差不多。一些高校往往也不重视对师资的培训工作, 严重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只有真正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才能有力地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

2. 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是一两天就能建好, 也不是通过一两件事情就能解决的, 必须要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 才能有效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1) 成立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和组织。各高校要通过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 努力培养、吸引、留住优秀师资。通过教研室的学术交流, 活动组织, 能够极大地推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专门教学研究机构的建立还有利于专兼职教师的互动交流, 有利于专兼职教师比例和人数的控制与调整。 (2) 吸引大量的用人单位高端人才, 填充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完全靠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教学工作是不够的。通过吸引企业高端人才担任教师, 能够把社会中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用的各种信息更直接的带给学生和老师, 起到更好的效果。 (3)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 知识更新也非常快。教师如果不及时“充电”, 学习最新理论成果, 接受最新知识, 在与各专业的学生们进行交流时, 就会遇到很多障碍, 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可以与各类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方面加强合作, 通过举办学术沙龙、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方式, 沟通信息, 交流经验。

3. 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当前,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高校纷纷针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一定的政策和措施,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有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力度仍然不够。要想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当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有了好的师资, 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一支优秀的、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建设好优秀的、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宇.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创新建设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11) :46-48.

[2]赵忠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促进高职生成功就业[J].中国电子商务, 2009, (7) :44-46.

3.探讨规划馆英文讲解员队伍的建设 篇三

关键词:规划展览馆;英文讲解员;队伍建设

1 规划展览馆英文讲解的重要性

1.1 贵阳市的发展趋势

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贵阳市还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的开通,实现了贵阳至中国东部、东南部的10小时经济圈。同时,贵阳机场新增多条国际直达航班,贵州将逐渐摆脱过去交流闭塞的尴尬局面。目前,贵州建设的“1+7”国家级重要开放平台中贵阳就有4个开放平台。由此可见,贵阳的对外开放水平正在逐步加强。随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拉近了贵阳与国际社会的距离。在这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双语讲解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1.2 规划馆外宾到访量增多

自2012年7月26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坦桑尼亚等30多个国家的外宾。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等国际重要人士。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组建英语讲解员队伍,完善英语讲解内容是迎接挑战的必经之路。

1.3 双语布展的局限性

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展示内容丰富,涵盖贵州、贵阳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未来规划等内容。从布展的角度来说,不能一一实现双语注解。这时就需要英文讲解员作为沟通的桥梁,为外宾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

2 英文讲解队伍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讲解员的心态

许多展馆的讲解员并非英语专业毕业,口语相对较弱,加上缺少语言环境,许多讲解员在中文讲解时还信心满满,可面对外宾团队就马上怯场。这种心态,导致讲解员英文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甚至还会影响展馆的形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文讲解员,首先就必须培养对英文的兴趣。讲解员如果能甩掉工作压力的包袱,反而会事半功倍。

2.2 英文讲解词编写的准确性

讲解词是展示内容的提炼,也是讲解员讲解工作的依据。多数展馆英文讲解词编写是在中文讲解词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在翻译时,就应该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政策性术语的翻译。在中国特色国情下,展馆的展示内容常出现政策性语言的表述。如果直译,可能会出现歧义。例如:“贵阳市目前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那么讲解员不能翻译成“Guiyang city is currently the provin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locomotiveand‘engine”,这样外宾可能会误认为贵阳目前在重点发展的项目是火车头和发动机。讲解员应该将“火车头”和“发动机”这两个词语进行意译,翻译成“动力”、“领头羊”等外宾容易理解的词语。

(2)专业性术语的翻译。许多展馆具有专业性,在翻译时常会出现生僻的专业词汇。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除了在开篇介绍贵州、贵阳的基本情况、地域风情、历史文化外,剩余的展区主要以介绍城市规划为主。讲解员应通过查询规划专业的词汇字典进行翻譯,利用翻译软件翻译时还需要注意其准确度。

(3)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贵州是多民族共聚的省份,主要有苗族、布依族、彝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发展历史悠远,生活、生产方式不同,是贵州文化历史的亮点。例如,在翻译彝族的“三月三火把节”时,直译为“March three Torch Festival”。如果外宾不了解其文化背景,恐怕很难理解,那么讲解员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欢庆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此时,英文讲解员的必要性就体现了出来。

2.3 语音的标准性

讲解员是通过语言将知识传递给受众的。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标准的语音。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才能表达准确的内容。英文发音分为美式和英式两种,讲解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选择其中的一种。

首先,讲解员需要学习每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发音标准的第一步是模仿。需要讲解员反复多遍地听单词、句子,然后不断地模仿发音。发音是否正确还需要听自己的发音,讲解员可以录下自己的发音,反复地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变发音的过程需要讲解员持之以恒。最后,带有感情色彩地讲解,讲解员可以互相练习、对话,制造语境。

此外,要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还需要讲解员锲而不舍地练习。在学习前期,讲解员可以先分区域讲解,通过实战讲解积累经验,再逐步实现全馆讲解。

2.4 讲解内容的技巧

(1)重亲切、少官方。外宾的交流方式就是简单、亲切为主。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在介绍贵阳规划馆的“领导关怀”展区中的领导时,不需要过于官方,领导可以直接用“Mr”称呼,这样显得亲切自然。

(2)突出重点,开门见山。东西方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东方比较含蓄,喜欢在重点内容前面作语言铺垫,而西方则比较直接,英文的表达习惯是突出重点和态度,然后再叙述原因。

(3)详讲文化风光、略讲政策方针。任何国家都具有其独有的政治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一方面,中国的方针政策在英语里没有对应的词语;另一方面,多数外宾都不太感兴趣,所以除了政务交流的外宾团队可以多介绍以外,在接待外宾时应略讲政治性内容。投资考察、培训学习、旅游观光的外宾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情况等。

2.5 国际礼仪的学习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在礼仪风俗习惯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讲解员还要了解各国的风俗文化及一些交往禁忌。例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与中国的风俗文化较为相似,在接待时采用握手礼即可,应该避免过多的眼神交流,否则他们会比较尴尬。讲解员可以选择边走边讲的方式,避免与他们相对而视。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则喜欢眼神交流,这时讲解员不妨大胆地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再如,欧洲国家的嘉宾一般不太喜欢与人接触,喜欢独立思考。讲解员只需简单的握手礼即可,同时不要有太多的肢体接触或互动。而与之相反,非洲国家的嘉宾则热情奔放,喜欢拥抱和讨论,所以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观赏和讨论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莫少银.试论博物馆英文讲解的准确性和可达性[J].青年与社会(中),2014(8).

[2]黄燕宁.当代礼仪研究——商务交往中的涉外礼仪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209-210.

[3]宋柳,李海红.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26).

4.县检察院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篇四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按照高检院关于全国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检察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提高执法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加强领导人才和检察官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检察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推进新时期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新时期检察队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中,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稳步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牢牢抓住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富有朝气的检察人才队伍。

二、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不断完善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严格干部任用标准,修订完善优秀干部选

1拔任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范选人用人,不断完善领导班子结构,使领导班子结构科学,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需要。

2.强化对领导班子的监督和管理。班子及成员要自觉接受上级部门和群众的监督,凡涉及人、财、物等政务事务工作的重大事项要实行事前公示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制度,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勤政、廉政报告制度,每年末向上级院报告一次。

3.不断提高班子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完善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办案、接待来访群众、负责重大调研课题等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善于审时度势、进行战略思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总揽工作全局、开拓创新”的能力。

三、不断夯实检察队伍建设,保障检察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1.加大检察官管理力度。完善检察官选拔、引进机制,依照编制规模和法定资格条件招录选任初任检察官和新进人员,严禁超编违规进人。改革完善进人机制,逐步推行按职位分类招录,公开定向招录高素质人才。

2.完善绩效考评奖惩机制。探索新形势下落实奖惩机制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科学设置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工作任务,改进和完善考评办法,建立涵盖检察人员德、能、勤、绩、廉的业绩档案,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检察人员使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及时奖优罚劣。

3.健全检察职业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检察人员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认真执行检察人员工资、福利、津贴和医疗保障政策,落实休假制度,定期组织体检。检察人员因公受伤,其医药费应由单位或财政全额承担;因公牺牲的,遗属按规定享受有关待遇。依法保障检察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检察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四、逐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铸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

1.开展政治教育活动。把每周星期五作为固定“政治学习日”,定期通过组织广大干警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人大会精神、《廉政准则》以及检察官职业道德等各种政治理论,要求每名干警每周至少写一篇心得体会,年学习笔记达到30000字以上。深入开展“好班子”争创活动,认真落实党性强化机制、执行推进机制、监督激励机制等措施,使广大干警全面准确地领会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2.开展业务教育培训活动。继续加大学历教育工作力度,鼓励干警参加国民学历提高进修,到2013年本科学历及其以上的人数要占到全体检察人员的98%,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要占到本院全体检察人员的20%。认真组织好司法考

试的报名、复习应考工作,对参考人员在工作安排上作出适当调整,在学习时间上给予充分照顾。每月院聘请一名知名法学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一月一个专题,改变以往简单“填鸭式”培训带来的种种弊端。到2013年,要使通过司法考试人数要占到全体检察人员的25%。

3.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岗位技能训练、竞赛和考核,每半年开展不少于5次的公文竞赛、计算机文字录入达标竞赛、法律文书竞赛、观摩庭考核评比竞赛等各类练兵活动,并对成绩优异的进行表彰,着力培养一批熟悉本部门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能独立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检察业务、检察行政、检察技术等各类业务骨干、办案能手。

五、切实提升检察文化品位,打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1.加大基础投入。结合自身财力、物力情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把环境绿化、美化纳入建设的整体规划,见缝插针进行文化装饰,形成无时无处不在、无形而强大的文化攻势。三年内预计投入60万元进一步完善文体活动室、图书室、资料室、廉政文化展室,为干警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场所。

2.拓展文化载体。注重构建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学术交流三大平台。要充分利用元旦、国庆节等一些重大节日时

机,组织开展文艺汇演、主题演讲比赛、摄影比赛、长跑比赛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动结合检察工作特点,突出廉政文化色彩,同时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注重发挥局域网络、LED电子大显示屏优势,开设“学习天地”、“干警论坛”、“有感而发”、“建言献策”等栏目,为干警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现代化平台。

5.学校社团建设三年规划 篇五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学校社团建设质量,展现繁荣的校园文化生活,发挥发现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在我校组建社团,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特色为优选,充分展示每名学生的艺术特长并发挥他们的潜质,从而提升校园艺术氛围,推动学校艺术特色建设。

二、活动安排

学校领导小组依据学生喜好及生活实际,统筹规划全校的项目。充分利用学校时间以及寒暑假等节假日,以参与、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相关活动,开设了篮球、花式跳绳、绘画、书法、摄影、经典诵读、电子琴、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动项目实行双向选择,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使所有学生都能初步掌握除了学习以外的至少一种技能或感兴趣的活动。

三、工作内容

1、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地区特点的社团活动场所。

2、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富于创新,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具有良好师德和专业素质,满足青少年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

3、完善社团活动体系,加强未成年人道德与艺体实践,形成社团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活动理念和经验,不断扩大学校社团活动的影响。

4、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校社团教育活动的现代化水平,大幅度、全面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5、强化社团活动的示范、指导职能,深化“艺体教结合”,促进学校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01月——12月)宣传发动阶段。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利用校园网络、板报、班团队会等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让全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为学校社团工作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2016年01月——12月)方案准备、推进、实施阶段。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计划,组建辅导员队伍;初步修缮场地,配备必要设备器材,并按照学校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并通过开展督察评比,及时总结活动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01月——2017年7月)巩固提高阶段。

总结创建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措施,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的品牌。

五、保障措施

今后三年,白清学校将从“规划”视角,谋求社团活动的科学发展;从“品质”视角,实现社团活动的内涵发展;从“现代”的视角,探索社团活动的有效管理;从“培训”视角,培养社团组织的高质队伍;从“展示”视角,提高社团活动水平。

1、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措施,设置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管理体系,加强各项规划。成立白清学校校长为社团组织机构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重视抓好社团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教师中开展社团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群策群力,确保工作成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学习培训,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会,交流工作经验与体会。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达成共识。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建设社团的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尤其是骨干教师队伍的积极性。社团的辅导员主要由学校老师担任。学校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坚持“挖掘学校潜力,树立学校特色”的原则,采取教师“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聘请当地有特长的志愿者作为学校少年宫的校外辅导员。

4、围绕育人功能,把“社团工作”定位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素质技能培训基地、实践能力提高场所、城乡教育交流平台。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教育方式,开展道德教育、习惯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努力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结合。

6.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 篇六

(2016-2018年)

哈尔脑初中 2016.10 哈尔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三年规划

(2016-2018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历届全会精神,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推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基础,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培育科学、民主、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锤炼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总结办学历程,重新理清学校未来发展思路,提高符合国家育人的要求、契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合学校特点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加强学校硬件及环境建设,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相匹配的物质文化;开展灵活多样、师生广泛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把学校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管理理念先进、育人环境优美、师生行为文明、办学特色明显、教育质量优秀的和谐校园。

三、扎实推进

(一)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

一要树立文明、守纪、向学、求进的良好校风。加强爱校教育。通过建设德育展览室、设计校徽、校标、创作校歌、确立校训,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弘扬正气。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要倡导乐业、求实、团结、创新的良好教风。教师从最基本的礼仪做起,塑造健康向上,快乐得体的教师形象。教师崇教厚德、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模范。教师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严谨教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要树立博学、勤问、慎思、善用的良好学风。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志报效祖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课改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利用重大节庆日和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利用入学、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共青团活动,注重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广泛组织多种类型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保证课后艺术、体育活动,每学年组织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集体的情感。利用每年九月“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把集中性活动和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社会实践、主题团队会等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学校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创建绿色校园环境。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本地、本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开辟小种植园。完善环境卫生机制,坚持值日生制度,保持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二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创建和谐人文环境。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努力建好德育展览室和共青团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科学家、艺术家等人物的画像和格言,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是要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中来。

(四)建立健全学校制度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根据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健全师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规范,使学校制度文化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以人为本、规范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要建立与校风、教风、学风一致的班规、校规、教师行为常规、学生行为常规,形成践行办学理念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校管理过程之中。

(五)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管理和引导,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加强校内上网场所的管理,有效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对进入校园网络的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管理。要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选择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网络使用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

(六)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着力建设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直接体现着教育的人文理想和追求。学校要结合课程改革,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合我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校本课程,推进学校课程特色化,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四、加强领导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组 长:董立新

副组长:杨景瑞 于学峰

成 员:张广辉 贾桂福 韩明明 各班主任

2、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五、具体规划

(一)2016年

(1)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乱涂乱画乱刻乱丢乱摘乱踩等现象,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逐步设计并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建设绿色学校和环保校园。

(3)创设利用好各种文化设施,充分利用户外条幅、黑板报、宣传栏等文化教育阵地。

(4)规划建设德育展展览室和团室。

(5)开展好办学理念、校训、校歌、“四风”(即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宣传释义工作,让校园已有的文化逐步深入人心。

(6)规范升降国旗制度,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的教育。

(7)规范“两操及大课间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同运动,给学生做表率、示范。眼保健操学生要认真做。大课间活动的相关设施与场所的建设及管理落实到位。

(8)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的评选和榜样激励教育活动。

(9)积极开展教师礼仪教育,塑造儒雅形象;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方案并实施考评;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班主任经验交流、科任教师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10)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同时切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有计划开展关爱生命、感恩教育等活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专题教育活动。

(11)开展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定期开展运动会、文艺汇演和演讲比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要制度化,涉及面要广且学生要达到一定参与率。

(12)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特殊功能,与学校共同关爱学生的成长。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3)人人会唱校歌。

(二)2017年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2)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购买悬挂《名人画像》;把师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兴趣小组学生的手工制作精品,分别装帧分类,悬挂在各个走廊墙壁上,学生每天行走其间,观赏自己的书画作品,开阔眼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3)建设好图书室、阅览室、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管理落实要到位,内容要定期更换。加强教师办公室、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更换办公桌和窗帘等。布置规范合理、整洁、大方、典雅,富有教育意义。楼内外粉刷涂料;操场百米跑道铺炉灰渣。

(4)精心组织学期总结会、重大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

(5)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6)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7)充分发挥团委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开展文艺汇演、运动会和演讲比赛、各类讲座。

(8)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三)2018年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2)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公示栏等。(3)设计建设楼后小花园,种植花草、修盖凉棚,订做石桌石凳。

(4)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

(5)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演讲等,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6)充分发挥团委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德育活动。

7.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篇七

代表团召集人会议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黄维乔主持;随后, 各代表团召开第一次会议并召开了代表团团长会议;集团总经理谭军组织召开大会预备会议, 会上听取了集团党代会筹备工作报告、通过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大会主席团成员名单、大会秘书长名单、大会议程;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郑跃东组织召开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 通过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党费审查报告, 通过了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名单, 代表团团长、副团长名单和大会议程。主席团会议明确大会主席团的职责任务, 通过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名单和大会日程。

集团第一次党代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黄维乔作了党委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 自集团党委成立以来,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提升管理水平、调整经营结构, 集团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社会信誉和社会形象快速提升, 企业影响力显著增强;员工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员工收入稳步增长;集团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员工, 以良好的精神风貌, 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 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各项任务目标, 走出了一条具有重庆公交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一是坚持“政府放心、市民满意”的方针,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全力推进“责任公交”建设;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有力推动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双强化,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 有力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四是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原则, 突出“两个责任”落实, 营造风清气正的改革发展环境;五是坚持“服务发展、突出特色”目标, 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培育, 为企业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同时, 提出要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全面增强新常态下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本领。

李方宇充分肯定了公交集团在面对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愈发多变、客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 以改革促转型, 以创新求发展, 着力加强党的建设,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调整经营结构, 提升服务水平, 开辟了新途径, 取得了新成效。同时, 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公交集团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 公交集团各级党组织要在进一步抓好改革助推发展、管好干部聚拢人才、建好班子带强队伍、搞好基层夯实基础等方面下功夫, 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 不断提升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为交通开投集团改革发展及全市城市交通一体化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会审议通过了集团《党委工作报告》、《纪委工作报告》以及《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报告》。全体到会代表严格按照相关程序, 以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了集团新一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以及70名出席交通开投集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

8.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篇八

一、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1年至2015年)

——数量目标。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总量增加到28000人左右,实现每千人口拥有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不少于0.5名;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达到8000人左右。

——结构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领域、区域、层次、专业、功能结构逐步优化。其中,高、中、初级社会工作人才比例基本达到1 ∶ 3 ∶ 6,基本满足社会工作实践的需要。

——素质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增强,职业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水准得到各界认可。

——环境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多渠道、开放式的培养体系初步建立,协调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组织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集聚能力明显,相关制度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完善。

——投入目标。财政投入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人才投入结构逐步改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二)长期目标(2016年至2020年)

社会工作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和高效,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备,社会工作人才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85000人左右,每千人口拥有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超过1.7名;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达到25000人左右,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真正成为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专业实务推进等分类需求,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与专业眼光,善于推动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一批职业道德高尚、善于把握行业规律、管理创新能力强的社会工作行业管理人才;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懂经营、会管理、通晓社会服务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主要措施:依托区内外高等院校、知名公益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工作培训机构,加大社会工作各类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纳入党政领导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养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开发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方法技术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畅通社会工作人才向党政机关选择晋升的渠道。遵循社会工作行业管理规律,创新行业管理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流动机制。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理事会管理体制,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人才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制定社会工作专业督导能力素质标准,完善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制度。

(二)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要,以培养开发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整合、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基础,统筹推进各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举措: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重点对各领域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支持培养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广大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支撑体系,建立一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培训基地,一批服务基础较好、覆盖各领域的实训基地,一支敬业爱岗、技术高超、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一套适应广西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引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就业和服务基层。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批秉承教书育人、助人自助理念,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及时关注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研究前沿成果,能够推动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和政策发展,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

主要举措: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纳入自治区特聘专家、人才小高地建设、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等支持范围,拓展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到我区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通过开展社会工作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育、社会工作科研和服务项目、组织出国(境)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学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有良好国际沟通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和政策研究人才。支持区内有关高校、社科研究机构与港台地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联合建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办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nlc202309031525

三、政策机制创新

(一)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

深入研究我区社会工作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明确发展规模和结构要求。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发挥我区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建立贯穿高校专业教育、入职教育、继续教育各阶段的培训体系。发挥区内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科建设,充实师资力量,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工作实务并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社会工作者督导制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设立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实训基地,开发适应各领域、各类型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主体班次中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加强与港台地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社会工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的出国(境)培训及国外专家引进工作。

(二)创新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

贯彻落实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规定和考试实施办法,完善我区社会工作者水平评价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和评价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人事部门颁发职业水平证书,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统一管理。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自愿在社会工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登记为社会工作者。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原则上应聘用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评估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岗位职责规范,明确考核评估标准、机构和纪律措施。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社工守则并接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管理,若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由登记机关取消登记,并由发证机关收回职业水平证书。

(三)创新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以需求定数量、以对象设岗位,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综合考虑不同岗位要求、服务对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研究设计岗位等级和数量,以及与相应人才配置比例,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根据这个配备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原则,重点在相关领域相关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将这些单位的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并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70%左右;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领域,社会工作岗位要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的3%左右。积极引导企业、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使用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大量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形成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局面。

(四)创新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

以体现社会工作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薪酬保障机制。在公务员岗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岗位从事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获得相应职级公务员的薪酬;社会工作者受聘到事业单位,执行所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综合考虑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因素,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原则,保证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完善社会工作者职级体系,明确相应资格条件和晋升程序,创造合理的晋职空间,增强工作成就感。完善相关公共人事服务体系,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与指导,采取现代化手段,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搭建社会工作人才和聘(雇)任(用)组织双向选择的平台,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社会工作人才表彰奖励纳入人才奖励体系,与其他类型人才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根据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和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认真做好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分层次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培训,平均每年培训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万人次以上,让他们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获得专业知识更新的机会,顺利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按要求进行登记,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积极鼓励和帮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通过培训和参加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进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鼓励区内高等院校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建立起我区包括继续学历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在内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扩大社会工作专业招生量,培养更多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大专学历以上毕业生。力争到2020年,全区接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或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达到25000名、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达到150名、专业督导人才达到300名。

(二)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着力加强社会工作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各类专业培训机构,到2020年,重点扶持建成3家自治区级、14家市级、75家县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基础培训、短期进修、实习实践、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对每名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进行累计不低于480小时的专业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

(三)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nlc202309031525

着眼于引进和培养较高层次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在全区建立10家左右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依托自治区特聘专家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等平台载体,引进若干名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带动培育一批优秀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团队。到2020年,建立50家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加快推进区内高等院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鼓励优秀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人才参加社会工作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力争到2020年,累计培养各类院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50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博士50名。

(四)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程

结合开展对口扶贫开发工程、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财政购买等形式,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服务队,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培育本地社会工作服务力量。到2020年,在全区30%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各建立1家县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派出服务指导站社会工作人才150名左右,带动培养1500名左右当地农村社会工作人才,解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居住环境恶劣等因素带来的身心健康状况欠佳、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增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等社会问题,促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

(五)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孵化工程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原则,着眼于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模式,扩大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大力培育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区逐步建立10家左右自治区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低保对象、受灾群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危重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到2020年,力争培育和发展50家左右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

(六)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工作方法,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全区城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70%以上的城乡社区各建成1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加强我区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研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体系。到2020年,建立3个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化示范设区市、5个示范县(市、区)、20个示范事业单位、20个示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5个示范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通过这些示范机构的引导,带动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加速发展。

(七)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适应社会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库,开发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注册平台,实现社会工作者在线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研究开发社会工作远程教育信息库,开发各领域、各层次、各类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课程,扩大远程教育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库,推动整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源。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信息库,强化服务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9.新农村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篇九

三 年 规 划

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根据村委会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和村民的愿望需求,结合上级党委的总体规划、部署及村委会实际情况,特制订2013-2015年三年的民生建设发展规划。

一、本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钟山乡西部,距县城30公里,离乡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1670米,属 “入乡之门”。村委会辖8个村民小组,现共有村户767户,总计2986口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020亩,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据统计,2013年人均有粮约360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截止2013年11月底人均经济纯收入达4300元。

二、建设规划原则。

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村情实际,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群众参与,项目带动。动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的新农村家园。

三、建设总体规划。

新一届村“两委”领导人员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和布署,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壮大新农村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老年人活动设施环境,强化基础,把村民生活区、公共设施区、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加强文明村风建设,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倾力培养新型农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关心弱势群体,维护农村稳定,把村委会建设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经济发展布署。

1、集中精力搞好产业建设。实施烟叶兴村战略,打造优质烟叶产业大村。重点加强对鲁苦自然村烟叶的培育和发展,着重培育烟叶产业大户,带动小户经营。条件成熟时,扶持2-4个敢创业、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户,投资建设新兴农业产业,为我村找准更多的经济发展路子。利用1-3年时间,通过规范烟叶种植技术,保证收购烟叶质量标准,树立品牌观念,发展区域性经营方法,打造出村委会优质烟叶品系。

2、继续稳定和扩大油菜、魔芋、黄萝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组织农户加强技术种植培训,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加强对魔芋、黄萝卜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

3、探索三七药材的经济发展之路。三七作为村委会初步引进的药材种植项目,村“两委”根据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三年的时间内逐步扩大规模,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为村委会村民的增收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4、稳定粮食作物生产面积,提高单产。加强土地空闲时节管理,在尊重农户自愿的条件下,采取土地成片式流转,大户种植、集约劳动力,减少投入成本,增加产出收益。

5、拓宽思路,发展生猪养殖户,并加强其它类畜牧业的培育。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保证村民平安生活;加强水窑建设,确保干旱时节有充分的水源提供村民。三年内,达到全村覆盖。

2、新农村改造。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对农村道路设置绿化带,安装路灯,垃圾桶。通过新农村的全力建设和改造,打造生态宜居休闲的新农村家园。

3、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农村教育文化目标。努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关

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完成并巩固“普九”教育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彻底扫除文盲和半文盲。对农民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成为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帮扶村民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加快电视、电话、电脑三网合一的推进和普及工作。

(2)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搞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服务,增加村级卫生室的医疗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有病可及时就近的享受质优、价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力争三年后,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全村覆盖。

(3)娱乐活动健身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活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落实生活体育场地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农村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力争在2015年底建成一个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农村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活动和健身娱乐活动。

(4)农村计划生育目标。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实行独生子女的奖励政策扶助,提倡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维护良好的计划生育秩序,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困难人群的低保救助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一年一评、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完成低保救助体系规范化建设。积极落实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和救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供养的基础设施,提高集中供养五保

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实现五保对象老有所养,残有所靠。

四、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1、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政务、财务实行全面公开制度,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开展以三联共建、双强双争一带、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发展能力和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掀起“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规范党员信息管理。

2、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在新的时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村内的各种矛盾纠纷,杜绝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的群体性事件产生,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推进法治化管理进程。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使全村村民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五、建设资金筹资办法。

为保证三年民生工作规划顺利实现,村“两委”要积极发动群

众,以工代劳,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为实现生态、休闲、宜居的美好农村家园提供经济支持。

六、规划建设保障措施。

1、利用我村委的有利条件,搞好我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从组织上保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自主投入,发扬自力更生,坚苦创业的精神。

3、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对规划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争取各级相关部门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

4、用活土地政策,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和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利用土地。

5、提高建设项目质量,争取各级领导支持,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建设项目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可行性。

10.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篇十

一、重点学科建设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挑战。我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必须坚持“科技兴院”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

二、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使该学科学术水平(特别在某一专业方向)逐步达到市级重点学科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的水平,并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贮备和人才储备,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重点专业学科。

1、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主要内容是明确疾病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应根据学科原有基础、现有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研究方向,确保成效。

2、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中的首要因素,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指导本学科研究方向;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管理能力,1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的技术队伍。

学科带头人的主要工作目标:⑴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⑵培养学术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⑶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

(4)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辐射作用。

三、重点学科建设管理

1、完善制度:通过学科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科建设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2、立项程序:申报项目由医院专家组进行评审遴选,遴选指标包括学科带头人知名度、学科原有学术地位及学科人才梯队组成等。

3、计划实施:在申报重点学科时必须制订详细和周密的建设计划,包括建设目标、研究计划、梯队建设、学术交流、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等。一旦立项相关计划必须认真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医院将给予全力支持和严格监督,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

4、评估考核:重点学科建设实行滚动制管理,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年考核一次,第二年年末进行中期考核。由相关领域专家对科研进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以作为是否继续支持学科建设的依据。评估与考核要实事求是,坚持严谨科学的态度。

5、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圆满成果,在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建立健全医院-学

11.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篇十一

入选理由 明确进一步提升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完善全国大赛的办赛机制、提升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水平的规划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原则,指出未来三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大赛体系、完善赛事制度、提升赛项水平、健全赛事组织的主要任务,为地方和职业院校组织比赛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对“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内容 充分发挥全国大赛的品牌优势和宏观指导作用,完善全国大赛体系。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共同举办好全国大赛;联合(委托)相关部门或行业组织举办好全国性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技能比赛;支持举办好省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和全国大赛选拔赛;鼓励职业院校举办校级学生技能竞赛和省赛选拔赛。界定参赛资格。高职参赛选手应为高等学校在籍高职高专类学生。中职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均应根据比赛的内容或核心技术技能确定赛项名称,不以工种名称直接命名赛项;以岗位或目标任务要求的技术技能综合(组合)运用水平、比赛任务完成质量以及选手素质水平为评判依据,设计比赛的形式、内容和设置奖项;团体赛须包含对团队合作水平的考察内容;逐步杜绝以单一技能作为比赛内容的奖项设置和赛项设置,减少团体赛和个人赛混合设奖。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逐步承担大赛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的部分具体工作。建设专业化的赛事管理团队。加强大赛核心专家队伍建设。

上一篇:小学优秀毕业生鉴定下一篇:青年干部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