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应该挥霍的辩论

2025-01-13

青春应该挥霍的辩论(10篇)

1.青春应该挥霍的辩论 篇一

题目想不出来。。。。。

鄙人不才,职业生涯这个话题,确实有些生疏。自己有自己的一条野路子职业规划。简单说来,就是分析自我,剖析能力,创造,投入。我更看重的是自我方面的提升,各个方面从自我入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成功的人士可看,但不可盲从。其很多没有表现在纸面上的,所以成功人士,可借鉴,不可无脑全套模仿。

那我这次就从我们自己的一些东西入手吧,作为一个野路子的心理调整吧

都说都说青春是用来挥霍的。我们在大学里可以上网,无限制的懒觉,谈恋爱,东奔西跑见朋友等等很多东西。甚至有暴殄天物,哗众取丑之感。《字学》中曾说:摇手曰挥,反手曰霍,极言动作轻捷也。说的极是,就是在这一正一反的简单过程。

那是不是我们就要极力压缩自己的时间,头悬梁锥刺股,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问窗外事,回到思想爆炸的年代。no,我们都享有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可以在法律道德所约束的范围内挥霍掉一切可以挥霍的东西,然而,反复思量后现,挥霍是权利,但绝不可滥用。

回到古语,挥霍乃极速敏捷之意,青春又是极短暂的,在这样短暂的光阴里能极速敏捷的理解青春、把握青春,从青春中收获、在青春中成长,最终即便青春已逝也亦无悔,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挥霍青春。

海子的《眺望北方》中曾说: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30多年前的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理写下诗歌已无从知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在思索凝炼出了青春与爱情的本质后才会吟出心声。所以,挥霍青春,首先需要一种对青春的认知,将青春放在心中应有的位置,不宠溺但也绝不轻慢,是对青春最大的尊重。

我们平时所说的老顽童,同样是挥霍,但其老矣,哪来的青春可以挥霍。其实我到时觉得,我们的青春,是活在自己的心理,脑中,无论生活再怎么折磨你,在怎么压迫你,你脸上写出了生活的压抑,但心中,必须要留有有挥霍的资本。因为青春绝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起点和终点,只要你愿意,即便是耄耋之年,仍可以用苍老但有力的声音骄傲的喊出:我从未停止过挥霍青春,直至耗尽生命。而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了。

那么,扯了这么多。。。。我们挥霍的不是年龄,其实是我们从生下,心中的那股热火。如果,没了那股热情,那,就真的是进入耄耋之年了。你会为疾病缠身,为财舍义。游荡在人间赤裸的无脸皮囊。

动起来吧,你可以出去兼职,这算经验。但你会发现,有各种门槛会等着你,门槛那边,有比你更强的人,你又会拼命学习,但时间又是你最大最棘手的敌人。所以,现在,学习吧。陈浩说的读书,是对的,就像药一样,给你一种内驱力,从内部真正的对你进行调养。按照我们大部分人的情况,各种证件,来帮助你跳过门槛。学会交际。封藏至深,努力践行。挥霍青春,挑战疯狂,颠覆极限,挥的干净,霍的漂亮!当然,我们大多数都是俗人,此俗人,不是粗俗鄙陋。而是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俗气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俗套的路上,太多俗人,见过且过,朋友的定义是你自己下的,情人是你眼中的,上下左右的人,是你自己学会掌控的,贵人可以拉你进门,但断送自己的也是自己。我会被他们的言语感动、困惑、疑惑,梦想可以有很多,但终究会是在理智的陪同下合理的发挥。

人生是梦想与理智的结合,是实践中积累生活的经验,每个人留下的脚印有浅有深。左边脚印浅,莫笑,右边深莫急。阅历会加深你的脚印,或许开始深的人,脚印会被大的浪潮淹没,消失于人际。

没有人的脚印是完美的,我们都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可那只是自己的,别人的口味我们无需作评论。走好真实的自我,你可以高复帅,可以屌丝,可以炫富,可以搬砖,但最重要的,是阶段性的认识自己。

世间不是所有的付出和得到都成正比,只要自己坦然、问心无愧就好,“物境天择,适者生存”学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看问题,用不完美的心态去接受和包容现实存在的弊端,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与灿烂!我们渴求越多,烦恼越多,学会自己调节,你可以找朋友喝点,慢慢学会小酌,微醺即可,戒酒消愁,愁。。更愁,而且按照科学,高度白酒,有害无一利,还不如和别人难以下咽的黄酒。而且还可以特例独行。你可以背包出去旅游,虽然实际上是看人潮,但都是你没见过的文化下的人,你会学到东西。珍惜拥有,学会感恩,感恩看得起你的人,贬低你的人;学会欣赏当下的风光,直到自己感觉希望在前,你再抬头。

无论多么残酷的现实你必须勇敢的接受,因为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才会真正怜惜自己,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载,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才会获得真正自由,虚伪不会长久,虚假只是人生的过客,伤中看透,痛中明了。生活就像是照镜子,你对它笑,它自然不会吝啬。

别人说的,有益,我听,无益,笑着接受然后倒掉。

注意身体,才能机体动起来,学习,启蒙思想,会影响你的为人处世,要不别人说希特勒是犹太血统,你还跟人争辩。。别人说你傻,看懂了你,你还笑别人无知。。到底是谁呢?

看世界吧,不要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影响了你。胸中有路,路自在脚下。可能被人群遮挡,但总会显现出来的。

哈哈,这就是我的野路子。。。。

可能有排版问题,我没太在意这个。。楼主不要生气。。。没有学术性,求不要给飞机票,我不想失踪。。。

哈哈

2.挥霍青春作文 篇二

我想到的是我自己,关于我的班级。班里的大部分同学条件都比较富裕。上课的时候,可以看见卧倒一大片,全在桌上睡着了,正如说的“特困生”,或者是一些打闹声,谈笑声,百声汇集。时间一刻不留的溜掉了,它不会为谁而多留一会儿。看着他们,自己似乎很被动,又只有拿起笔,听课,做笔记,这样才不会心虚。

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有多少时间可以流逝?那么有多少损失可以估量?伊能静在《生死遗言》中写道:关于岁月的积累,如此的轻又如此的重,轻重只是一瞬间,就是一个念头的片刻,悄悄溜走的是我的高一。高中,三年,举足轻重的三年。高一打基础,高二为高三做铺垫,高三则冲刺!三年,奋斗三年,受益一辈子。N年之后,那些曾经挥霍青春的人,是否会向命运乞讨?是否会埋怨时间?都不是理由,造成大错的将是本身,本身是一切错误、后悔的根源。

3.青春经不起挥霍读后感 篇三

青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青春经不起挥霍读后感。我们对它抱着极大的期盼,为未来编织出一个美丽的蓝图,因为我们感觉未来一定是美丽的,它会带给我们期望的东西。我们的梦想会带我们走到理想的终点,带给我们满意的人生答案。但是,这个成长的过程,并不像顺流而下的帆船那样一帆风顺。而正好相反,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完美化和理想化,加之我们缺少经验,我们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逆境,往往遇到困难时,就仅仅执著一下,觉得自己累了,就想放弃或者寻找另一条出路,读后感《青春经不起挥霍读后感》。我们在青春的路上又充满了徘徊,因为理想太完美,现实太骨感,我们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而是把它分散开来,放在很多事情上,试着去寻找捷径。当这条路上有困难时就去换路线,殊不知,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困难的,都是需要我们执著地去坚持才能完成的。而我们频频转换目标却是在浪费自己富贵的时间,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有时候我们不想去做所谓“浪费青春”的事情,我们想享受青春所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抓住时光来挥霍青春,去享受那些灯红酒绿,去撕心裂肺地唱流行乐、摇滚乐,去追捧当下最时尚的韩剧、选秀节目等,梦想着我们也可以像那些选秀出来的幸运儿一样一步登天,可以不用去准备就能轻松地拥有在别人眼里重要的东西。我们想出名,想拥有财富和地位,想走捷径,比如当大明星。可是,这些毕竟是太窄的路,而幸运不会眷顾每一个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这些,只是我们看重他们的知名度,看重这些东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身份地位。可是细想一下,这些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呼唤吗?以为那司机已经认出她的身份,就拿出一版她最新出版的唱片送给他,谁知那司机说他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听歌曲,婉言谢绝了她的好意。显然,那司机根本就不知道她是谁,在他眼里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乘客而已,他只是做着他对待每个乘客所做的事情,并不因为她是个歌唱家而特殊对待。从那以后,那歌唱家的为人处事都非常的低调,她明白一个道理,她只有在她歌唱艺术的世界里才是个歌唱家,而在另外的领域里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不用太把自己当回事。所以,太把自己当回事,有时反而会自讨没趣。一个人,只有在他擅长的领域里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并赢得一部分人的崇敬;而在不……

4.法庭辩论中当事人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四

法庭辩论依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再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接着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然后双方互相辩论,依法交替进行。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之间的辩论应不少于三轮。

在辩论中,当事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辩论的语言应简单明了并富有逻辑,不得有对对方进行侮辱、谩骂等人身攻击性的语言;

二是辩论应紧紧围绕案件争议焦点,不可对一些旁枝末节纠缠不清而忽略主题;

三是下一轮的发言不得重复上一轮发言的观点与内容;

四是如欲打断对方的辩解而欲与其辩论,应经审判长许可。

5.辩论赛婚前不应该财产公证 篇五

首先,婚前财产公证便是一种针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行为。它的产生就是基于现实社会中个人信用度的下降。这是双方不信任的表现。这种不信任则会对未婚夫妻双方的感情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婚前财产公证不利于日后婚姻情感的稳定。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婚前财产公证起源于国外。它产生的背景便是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能合理地解决离婚后夫妻双方的财产分配问题,而不得不借助于其他外部手段来协助解决。这就告诉我们,解决这样一个财产纠纷的根本在于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法律体制。而不是仅仅纠结于是否要婚前财产公证。这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做法,其本质上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再有,根据《2010婚姻品质调查报告》,我们得知保证婚姻品质的关键因素是真诚与信任。而婚前财产公证则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损害了双方间的信任,质疑了双反的真诚。婚姻的品质则决定了家庭的稳定。家庭的稳定同时又决定了社会的稳定。所以,婚前财产公证直接降低了婚姻的品质,也间接破坏了家庭与社会的稳定。

两会中关于是否应该将婚前财产公证纳入婚姻法这一提案有这样一个评价:人们由于无奈才用外部力量对婚姻加以约束,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我想,大家的心目中也应该有了一个答案了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每一个人的爱情期许。也是中国传统的恋爱价值观。因此,既是夫妻,便要相互扶持,何必分出个你我。有人说,爱情就像手中的沙,你抓的越紧,它漏的越快。也因此,我们要学会信任,懂得真诚。所以,爱他(她),就请信任他(她)!

你们可以向正方问以下几个问题1.婚姻是爱情的基础,爱情的基础是信任,财产公证是彼此不信任的表现

2.目前我们国家婚姻法立法完善,婚姻法解释三后,基本解决了婚姻财产问题,婚前财产的意义已经失去3.婚姻不是合同,财产公证等财产确权行为属于经济行为,该行为的运用将使婚姻失去本来的意义。

你们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紧紧抓住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与合同不同,离婚率虽高但仍然属于偶然行为不是必然行为,不能用偶然行为来指引法律行为,千万不要陷入婚姻是财产的结合这样的误区中。

6.中国应该限制奢侈品消费 辩论稿 篇六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观点是中国应该限制奢侈品消费。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发展范围的、质量价格都是最高档次的非必需商品,特点是高利润性,独特性。在我国消费者主要是以国内进口、境外购买的形式得到。放眼当下,奢侈品如今是已不是一把辛酸泪的孤独过客,中国奢侈品消费量增速极快,已赫然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但随之引发的价值观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却不断升级增多,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到了该限制奢侈品消费的时候。我方观点如下:

第一,奢侈品消费的横飞使得价值观扭曲,社会问题突兀,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未富先奢。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在资产上多为中产阶级、年龄上多在25-40岁之间。从社会的财富占有规律讲,40-60岁中老年人才是社会主要财富占有者是奢侈品消费者主体。而中国却呈现着年轻化和不正常的发展特点,年轻人购买奢侈品急于证明自己和其心智的不成熟性以及中国独有的富二代模式等,都使得奢侈品消费飞跃前行,若不限制,此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里及行为会更加猖狂。另一方面,奢侈品本身价格极高,为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这点燃了中国人传统价值观脆弱的一面,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表示尽管他们支付不起也渴望购买奢侈品,并认为因此而拥有高社会地位和品味无论是送礼还是享乐都很有面子。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又使得奢侈品消费不断增大以此带来更大的工作生活心里压力甚至加之我国贫富差距极大地现状,使他人产生仇富心理,社会矛盾激化。这样,难道我们不应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价值观,限制他们对于奢侈品盲目的从众和崇拜形式的消费吗。

第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财富的回流与积累。如今为奢侈品消费额贡献如此之多的富人,大多是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而上升到如今的地位,可现在先富的人却把资产的20%用于购买奢侈品。无论国内境外,这上百亿的资产花费在只能看不能带来循环性的废品,怎么如期有效的带动后富、有力的将资产回归到中国市场上呢。我们说限制奢侈品消费,是一种经济的回流,恢复实体经济资产的稳固状态,从而促进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综上所述,出于对中国社会良好风气和文明价值观的倡导和市场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我方坚持认为中国应该限制奢侈品消费。

7.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辩论参考资料 篇七

我们的公务员群体到底穷不穷呢?都知道我国公务员从科员到国务院副总理的工资大致介于2000到10000元之间。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因为中国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包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综合补贴、岗位津贴、职务津贴、房帖、公积金补贴、医疗补贴、电话补贴、车贴、生活补贴、地方津贴等等之类。如果在基础工资上加上各种津贴和各种奖金之类,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恐怕会翻上几番(这样的工资收入,通常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般的公务员年收入通常都有十余万。其他地区公务员的平均收入,肯定也是当地工薪族中最高的。这就是说,在整体上公务员们与其他工薪阶层相比较,绝对是最为体面的。如果从这点出发,公务员们再次加薪就是不合理的!

还有,自上次(2008年)公务员加薪之后,各系统事业单位逐一调资,要求靠向公务员工资水准。教育系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率先启动,尽管教育法和教师法都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水平,但经过一番折腾,除了学校的“官员”同志们没有吃什么大“亏”,教师们的平均收入还是大大低于公务员水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有些地区刚刚加薪完毕)和大学教育(经过三四年折腾,由于“官本位”的主要原因,至今未能加成),还有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加薪情况,通常也要看单位的社会能量和权力地位及与政府部门的亲疏关系(弄不好就是“后娘养的”)。也就是说,非公务员们的工资水平比公务员们低一些个档次,绝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非公务员们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低于公务员们)。既然公务员们的收入水平已经领先于非公务员们(包括工人、农民等),公务员们再次加薪当然是不应该的!

事实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整体上,公务员们的“灰色收入(包括三公消费和公款贿赂)”远远超越他们的“白色收入”。有些权利部门或权力者们的“黑色收入”更可以使他们的“白色收入”忽略不计。只要官员财产不公示、不审计,只要上下“摆平”,公众“默认”,公务员们的“三色收入”都是安全可靠的。如果这样据实分析,公务员们加薪就是大可不必的。

自然,公务员内也分三六九等,也有诸多不公平现象。然而,通常加薪,在官本位或权本位思维的主导下,恐怕只能继续扩大公务员内不很合理的工薪差异和人际裂痕。一旦一些公务员由此产生不良情绪,就会使党政工团的工作效益更加趋于虚无化,腐败现象会更加扩展,更加恶化,老百姓的利益会受到更多的侵害,社会风气愈加败坏„„这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公务员加薪确实要慎之又慎。

综上所述,公务员确实不应该再加薪了,如果公务员们非要加薪,肯定会再度引发全社会人民大众的强烈不满。想想中国内地的老百姓,工人、农民等赤贫者们地位卑微,很多人还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多少人还衣食有忧,病痛无着,在生死线上挣扎。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公务员们就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解救天下穷人,实现社会公平为己任,真正做到“天下为公”,那才是所有“先知先觉”的公务员们的良心和道义。如今,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非常不妙,倘若还要逆势而下,那就会自毁前程。公务员工资应不应该上涨?

2013-08-20 15:53:26 来源: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有176人参与分享到

工资是个敏感话题,特别是公务员的工资问题,更容易牵动人心,那公务员究竟是否应该涨工资?这样对我们纳税人是否公平?来看各方观点。

微博辩论:公务员工资该不该涨,你怎么看?

8月19日在《京华时报》上,一篇关于“公务员工资进入上涨周期”的新闻一经发布,引来各方争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鹏透露,1997年以后收入分配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国收入差距应控制在40倍以内;公务员也纳入大社保体系,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将逐步进入上涨周期。【查看原文】

公务员工资究竟应不应该上涨,各方有自己的看法。小编在此也收集了正反两方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你的意见是什么,欢迎来发表你的观点!>>点此发言

正方观点:支持公务员工资上涨

“分房制”、“福利房”、“集资房”确实是公务员系统曾经最大的奔头。但随着公务员管理的进一步规范,这些“福利”在逐渐取缔,现在已基本消失。近日,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共同颁布了《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并从8月1日起施行,严管津贴补贴乱发放行为。如此高压、严管之下,一个普通公务员年收入不到三万,只有靠啃老维系基本生活,如此一来,工作热情势必受措,又谈何“为人民服务”?【详细】

新一轮的公务员薪酬改革,将缩小基层与省市级政府、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之间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同时杜绝灰色地带的隐性收入,从而达到提低限高的目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营造公务员队伍内部的良性竞争,实现按劳分配;另一方面降低“薪轻权重”导致权利寻租的风险。再者,将我国一直实行的双轨制社会保障逐渐统一合并,最终把公务员也纳入大社保体系。公务员将走更加平民化的路线,亲民、务实、公正、客观,作为七十二行其中的一种,和普通城镇职工一样竞争上岗,一样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一样缴纳社会保险,一样享受社会保障。【详细】

反方观点:反对公务员工资上涨

好比帝王家也有三门穷亲戚,以公务员数量之庞大,这年头谁没几个公务员的相熟。可极少听说有公务员因为工资太低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进不起酒楼商厦。省级干部看病花费300多万,集资房价格只有不到市场价一半等新闻,倒不鲜见。至于吃喝烟酒之档次,相信你都懒得听了。形象的说法,是公务员有“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所以啊,对于晒工资哭穷的官员公务员,应该诚恳地问一问,您有多少要自己花钱的地方吗?那些公款给配的用的,那些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福利,是不叫工资,但能不能算作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改革,不是只看工资条吧。【详细】

反观其他行业不说涨工资,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能保住工作岗位与基本的工资待遇都殊为不易。事实上,在房价高企,教育、医疗费居高不下,水电气“涨”声一片的语境下,真正感觉收入不够用,最有切实体会的应是普通民众特别是低收入民众,而不是公务员。如果说公务员需要涨工资来体现劳动价值的话,普通民众的涨工资权利又何处安放?专家嚷嚷着“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进入上涨周期”,其他行业又该由谁来涨工资呢?【详细】

比公务员涨工资更重要的是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尽管几年前多个省市推行“阳光工资”改革,但这一改革只是将公务员以前除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补贴、津贴之类)都纳入到工资范畴内统一核算,并没有把公务员工资“晒”在阳光下。各部门不同岗位的公务员拿多少工资,局外人并不清楚。【详细】

网友讨论:公务员工资该如何“上涨”?

其一,在内部的分配结构上,公务员工资上涨应主要优先侧重于那些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基层一线公务员,尤其是那些长期在艰苦岗位、行政级别很低、属于“非领导”序列的普通基层一线公务员。

其二,公务员工资上涨,应同时与包括“三公”在内的职务消费的“只减不增”甚至大幅“下降”,密切挂钩结合起来。

其三,此外,公务员工资上涨,还应与财政供养人员的“只减不增”密切挂钩,也即,尽可能地通过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的“减员增效”而不是简单增加财政开支的方式,来实现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提升。【详细】

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工资应该涨 正文我来说两句(11人参与)扫描到手机

2014年03月10日01:55来源:现代金报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近日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以及向基层倾斜等问题。

围绕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务员收入问题也成为一些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收入是否应该公开?公务员该不该是拿不掉的“铁饭碗”?

据新华社3月9日电

●该不该涨?

收入低应该涨,但不能盲目提“涨工资”

“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工资,因为‘公务员工资不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的建议引来广泛的争论。

全国人民代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乡长赛勐算了一笔账: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2984元,最近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总价30万元,贷款20多万元,每月还贷压力大。“由于收入低,很多年轻人来乡镇干一两年,就走掉了。”赛勐说。

但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觉得“公务员日子不好过”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收入看公务员‘比上不足,比下稍余’,再比比工作量、压力和职业稳定性,如此心态可能会好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表示,“实在心态调整不过来,觉得‘日子不好过’了,那就去换一个‘日子好过’的职业。”

全国人大代表胡建文认为,不能就薪酬待遇谈薪酬待遇,要看每一个职位做了些什么,公务员的工资要与其承担的责任、义务相匹配。“一些单位人浮于事,天天就是喝茶、看报纸,这种公务员2000元都拿多了。”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认为,涨工资的前提是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目前情况下盲目提‘加薪’,必然会引起舆论反弹。”

●该不该公开?

已经“半公开”,“正常的日子”不怕公开

一方面,基层公务员觉得“待遇太差”;一方面,提起涨工资,社会上一片反对之声。此前湖南冷水江市所有财政统发工资人员收入曝光,不少人表示比想象中低很多。虽然网友对于被公开的是否为全部收入仍有疑问,但无意的“被公开”,某种程度上让公众有了知情权。是否该主动公开公务员的工资呢?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认为,公务员属于纳税人供养,因此纳税人有权知道其待遇报酬。“事实上,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早就是‘半公开’的秘密,只需根据其工龄、级别等就可以初步估算其收入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戴海蓉也认为,“公开对于消除社会误解有好处,也有利于反贪腐和公务员队伍内部待遇公平化。”

云南一位基层公务员表示,现在更应规范的是各地区、各部门差异巨大的津贴收入,“这不仅是为了对外公开透明,也是为了公务员内部薪酬公平公正。”

在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看来,如果公务员过的都是“正常的日子”,就没什么怕公开的。何为“正常的日子”?张兆安认为,实际上就是劳动付出与收入相匹配的生活,以往那种依靠公务权力带来额外利益的日子,本来就是不正常的日子,谁愿意公开呢?

【权威问答】

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中央已要求调研”

围绕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

公务员工资该不该调整?会涨吗?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说:“是要调整,但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说:“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

公务员工资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何宪说:“未来(改革)方向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形成合理的地区之间工资关系,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此外,工资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层倾斜,稳定基层工作的干部队伍。”

杨士秋说:“基层公务员非常辛苦,他们处在第一线,同时由于职级层次决定其收入也比较低,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士气必然受到影响。目前正在全国进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的试点,试点成熟后可能会全面推开。”

如何规范公务员收入?

何宪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首先就是要解决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基本工资占主体,优化工资结构。”

杨士秋说:“部分公务员存在灰色收入,但这也不能把该现象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队伍收入低混谈。灰色收入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但公务员收入低的问题也要解决。”

(责任编辑:UN641)原标题: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工资应该涨

公务员不应该涨工资,而是应该降工资

文:mvarxer

最近又看到某主流媒体发文说国外公务员工资福利也很高云云,看样子似乎是为新一轮公务员涨工资做准备了。网上又到了争论公务员工资该涨不该涨的时候。我倒是觉得公务员是否应该涨工资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公务员降工资。

理由如下:

1、工资的高低应该由对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来决定。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工资也都是由市场的人才需求决定的,比如我要招聘个电焊工,如果符合要求的人很少,为了留下他,我就不得不为他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反之,如果符合这条件的人非常多,那么我只需要付很少的薪水就能雇佣到一个符合我要求的工人,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2、政府是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不是为公务员牟利的,所以政府也就必须考虑运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在不违反劳动保障法的前提下,花尽量少的钱,雇佣到合格的公务员,这才应该是公务员薪资的制定标准,这才符合广大纳税人的利益。

3、网上找的国家公务员报考/招考人数比例排行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3960:2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二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1936:2

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科员以下 3331:1

上万人抢一个职位,很明显是工资待遇太高了。应该往下降,降到什么程度?降到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满足需求就好。

4、有人说行行业业都涨工资了,物价涨等等,难道公务员不应该涨吗?

公务员工资什么时候涨?该涨的时候涨。什么时候该涨?到了由于待遇一般,公务员报考不再火热,公务员不好招的时候就该涨了。薪资就该由市场决定。如果既不会有很多人抢着考公务员,又不会没人愿意当公务员,那就说明,这个薪资是合理的。

5、有不少公务员发帖说自己工资月薪三千如何如何比同学低等等,我的观点不是说你的薪水太高了,就该减,而是这个岗位的人力需求过剩所以该减。你的职位的月薪再降一千,你可能不做了,但还有人肯做,那就没有理由花三千雇你,而不花两千雇一个同样胜任这工作的人。

换言之,如果一个公务员职位月薪水三万,但市场来应聘的符合这个条件的人不足,大家没人愿意考,那即使这个职位月薪三万也该涨。所以,我反对的不是公务员高薪,而是公务员的薪水不按市场需求来进行调节。

6、还有人说公务员万里挑一,选出的是人才等等。

首先,人才不是考试考得好的就是人才,再者,即使那些考上的公务员真有能力,但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职位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一个博士生去扫大街也只能给清洁工的钱。公务员的工作大多是事务性的工作,除了某些特殊岗位,大多数岗位高中学历会基本都可以胜任。如果真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去从事普通的公务员工作实际上是浪费了人才。

7、公务员高薪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上百万的报考人数,备考,考试,考场,维稳,都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薪资标准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疯狂的报考人数就说明,公务员的薪资该降降了。

“理性看待”公务员工资就是“应该上涨”?

2014年03月10日17:23 国际在线微博我有话说(5人参与)

与往年两会更多关注民生利益不同,今年两会,公务员工资反倒成了代表委员争议的热点。一些委员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说:“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部分公务员存在灰色收入,但这也不能把该现象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队伍收入低混谈。灰色收入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但公务员收入低的问题也要解决。”(3月10日新华网)

应该承认,以往一提给公务员涨工资,网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强烈反对,是有那么点不理性;不知道是否因为某些代表委员的热炒,一时之间似乎有点风向大变,媒体上呼吁“理性看待”公务员涨工资的声音开始火热。所谓“理性看待”,说白了其实就是呼吁大家支持,理由是“部分贪官的灰色收入,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低收入不能混为一谈”。问题是,享有灰色收入究竟是潜规则的“集体腐败”,还是少数人的行为?为什么系列禁令出台之前,呼吁给公务员涨工资的声音,不像现在这样热烈?

既然是“理性看待”,那还应该承认,但凡有点权力就要拿来变现就要拿来寻租,曾经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绝不只是所谓“少数公务员”特有;现在,因为系列禁令,腐败寻租真的已经杜绝了吗?你大概相信,我可没那么乐观。要是反腐如此简单,也就不会“苍蝇扑面”了。诚然,官员腐败与官员工资是两个问题;黑钱多与工资低究竟哪个是鸡哪个是蛋,也无从论定。但是历史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历史上官员工资最高的宋朝同时也是官员最腐败的。

要硬生生地将公务员群体割裂成两块,一块归入“腐败的少数”,一块归入“工资低的多数”,然后以后者的名义要求涨工资,其实更像是一种宣传和鼓动的策略;因为最后涨工资的受益者,断然不会只是“工资低的多数”,更不会只是那些不仅工资低而且真正清廉的基层公务员。既然涨工资的受益者将会是整个的公务员群体,那么在两会这样的场合谈论给公务员涨工资,本身就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因为官员群体和潜在受益群体,占了代表委员中的相当比例,而纳税人没在现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多占利益倒是比多吃大肉还简单。

好吧,就算要谈论公务员工资的问题,那也绝不能只拿“基层公务员工资低”来说事,而应该重在建立防腐制度——公务员心里很清楚,公众之所以对公务员涨工资有意见,就是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清廉并没有得到制度的保证;不仅如此,关涉公务员利益的改革总是步履维艰,一点不像关涉普罗大众利益的改革那般雷厉风行。机关养老金并轨了吗?公车改革真正启动了吗?全世界通行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何时才能“时机成熟”?好嘛,刚刚出台一些禁令了,不能放肆地权力寻租挥霍公款了,就强烈要求涨工资,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正如依法取消公车就得额外发放高额车补,关涉公务员利益的改革,历来流行搞交换搞“赎买”;这一回,给公务员涨工资,能不能也搞个反向的“赎买”?怎么赎买?其实很简单,要给公务员涨工资,那好,请先把机关养老金并轨了,先把公车改革了,先“与国际接轨”公示财产——当公众真正能够看到有权与有钱不是一回事,公务员不仅会要利益,也还肯从自己身上割肉,那我相信,公众肯定都能“理性看待”公务员涨工资的问题。

可在眼下,“自我革命”几十年都在挂空挡,凭什么一到涨工资就必须“理性看待”?这种选择性倾向性明显的“理性看待”,还叫“理性看待”吗ㄊ媸ハ椋�

(原标题:“理性看待”公务员工资就是“应该上涨”�

调研公务员涨工资要注意啥 2014年03月10日 05:50 来源:宁波日报

人参与评论 □冯海宁

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发热议。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他同时表示,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也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3月8日《京华时报》)。

从杨士秋副局长的表态来看,公务员工资会涨,但如何涨,国家将采取审慎的态度,在调研之后再决定。笔者以为,此次调研不应以“公务员涨工资”为核心,而要以“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改革”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至少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要摸清各地公务员收入真相。这是调整与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长期以来公务员工资不透明,加上一些地方公务员津贴补贴不规范,公众“吐槽”很多。搞清了公务员收入真相,包括工资和工资外的灰色收入、隐性福利,并公开结果,调整与改革才能获得舆论支持。

要调研各地社会平均工资、物价等情况。公务员工资应该向社会平均工资看齐。如一个地方公务员工资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太多,就不能再涨工资,否则就是加剧收入不公。但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就需要涨工资。当然,调研还需要考虑物价因素。

调研对象要有点有面。“吐苦水”的大多是基层公务员,自然要重点听听基层公务员怎么说,但是也要听听群众是怎么看待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工作及生活压力等方面的意见。因为,公务员的工资来自于纳税人,纳税人的意见就很重要。

调整工资结构、解决工资公平比简单涨工资更重要。既要调研当前公务员工资结构存在哪些问题,也要调研公务员队伍内部收入不公的问题。还应调研各地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行政成本。企业都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业绩、成本等因素来确定工资考核机制和工资水平的。公务员工资也需要与其工作任务挂钩,这样有助于解决人员超编、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乱象。

笔者以为,针对“公务员涨工资”的调研结果要获得舆论认可,就不能只由公务员调研“公务员工资”,除了有关部门外,还须有第三方机构参与,这样更有说服力。事实上,公务员工资合理与否,关键在于相关制度合理与否,所以这次调研不应局限于眼前问题的解决,而要着眼长远,围绕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调研。

公务员工资应当如何“上涨”?

2013-08-20 03:56:51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郑州)有508人参与分享到 张贵峰

今日评论

今日关键词

公务员涨工资

公务员工资究竟应如何“上涨”,这种“上涨”与纳税人负担如何保持合理平衡,又与“政府过紧日子”的理念如何充分兼容,显然又需要进一步认真推敲斟酌。

公务员工资上涨应优先侧重于那些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基层一线公务员,应与包括“三公”在内的职务消费的“只减不增”甚至大幅“下降”挂钩,还应与财政供养人员的“只减不增”密切挂钩。

“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将逐步进入上涨周期”,针对收入分配改革问题,财政部研究员张鹏日前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则是当前最根本性的改革”。(据《京华时报(微博)》)

工资收入尤其是公务员工资问题,总是一个很容易牵动人心的话题。这不仅因为工资收入触及的是一个最为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同时也因为,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公务员工资”实际上具有某种双重性:不仅涉及一般的社会收入初次分配问题,而且也密切关乎政府公共财政上的二次分配问题。这意味着,面对公务员工资上涨问题,社会公众其实也有双重身份,既是旁观的羡慕者,也是有权参与的监督者,因为他们不仅是与公务员一样的劳动者,更是养活公务员的纳税人。

站在“公务员也是劳动者”角度,对公务员工资进行适当的调整上涨,当然完全没有问题。这不仅是整个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务员法》的既有要求,依据该法,“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公务员工资究竟应如何“上涨”,这种“上涨”与纳税人负担如何保持合理平衡,又与“政府过紧日子”的理念如何充分兼容,显然又需要进一步认真推敲斟酌。结合目前我国公务员工资收入分配,以及政府财政供养状况,笔者以为,以下几点或许至关重要。

其一,在内部的分配结构上,公务员工资上涨应主要优先侧重于那些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基层一线公务员,尤其是那些长期在艰苦岗位、行政级别很低、属于“非领导”序列的普通基层一线公务员。长期以来,囿于高度官本位的分配体制,基层公务员实际上一直普遍存在着付出与待遇不相称,“压力大、收入低”的问题。因此,公务员工资上涨不应是简单平均的“普涨”,而必须更有现实针对性。

其二,公务员工资上涨,应同时与包括“三公”在内的职务消费的“只减不增”甚至大幅“下降”,密切挂钩结合起来。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级别公务员在“职务消费”方面究竟存在怎样惊人的“黑洞”,最近媒体的相关报道无疑已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例证,如“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甚至100万元以上”、“配三辆公车”„„显然,如果能首先将如此奢侈铺张的职务消费“黑洞”有效堵住,从中节省行政成本,既能为公务员工资上涨提供资金来源,也不会额外增加财政支出。这诚如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指出的:“如果我们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不成问题。”

其三,公务员工资上涨,还应与财政供养人员的“只减不增”密切挂钩,也即,尽可能地通过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的“减员增效”而不是简单增加财政开支的方式,来实现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提升。尽管我国编制内公务员总量并不算多,但是“财政供养”意义上的公职人员数量却极为庞大,不仅包括千万计的事业编制人员,还包括数量同样惊人的大量编外“临时工”,如人们熟悉的协管、协警等。如果这些临时工也能有所精简,如按人社部最近提出的“临时工比例禁超10%”要求裁员,势必同样极大减轻财政负担,并为公务员工资上涨提供资金,既能增加对公务员的激励,又能充分彰显“政府过紧日子”理念、不加重纳税人负担。

公务员是否应该涨工资?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作者:张海洋

日期:2014-01-2

3近来,有关公务员工资待遇问题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一些公务员在网上吐槽工资太低,甚至离职退出公务员队伍。相反,在普通大众的印象中,公务员工资高、待遇好,甚至有媒体引用某权威机构报告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低职位公务员工资高于企业相当人员。《东方早报》1月15日刊发评论员文章,将在媒体上抱怨收入低的公务员形容为“撒娇哭穷”。

作为一名普通的财政工资统发工作人员,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应交的部分,我的工资总额为2765元,这就是我们一月的全部收入!这么一个工资收入水平,不在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或许都不会相信,他们认为一定还有其他福利。但自从2013年以来自治区纪检委等部门明确公务员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津补贴外,各单位不得发放或者变相发放任何福利。过去我所在的单位过节的时候还能发个几百元的过节福利。从前两年前开始,就一刀切,真正干干净净了。

不知道我这样晒工资晒收入是不是也是“撒娇哭穷”?是不是我这样的“低职位”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高过了企业相当人员?

可是,公务员的这个工资状况社会上普遍不被理解。腾讯网在一期“今日话题”中,针对有公务员反映“收入7年没涨”,这位编辑称“匪夷所思”。“近7年中国的GDP增长迅猛,各行业的平均收入也在快速上升,在全国都恐怕找不出一个‘收入7年没涨’的行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又比较稳定,公务员中的个体工资水平理应随行就市,怎会‘7年没涨’?”。是啊,这七年,物价涨了多少?如果我不是公务员,或许我也不信公务员“收入七年没涨”。事实上,公务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津补贴组成,其标准全国统一。我现在的基本工资1691元,津贴1530元,扣除以后发到手中的也就2765元。从2010年开始,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工资上涨的额度。2010年我县巴什拜羊每公斤22元左右,现在已经达到60元。一份过油肉拌面原来10元,现在最普通的也超过了16元。原来的红白喜事50元就算可以了,现在别人最少200元以上,难道还好意思和以前一样再拿50元?

在我国,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都统称为“公务员。”在这支数量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中,聚集了我们各个时代的精英。他们中80%以上都像我一样,或许一辈子都是普通公务员。这些普通公务员如今正面临着收入少、待遇低、标准高、管理严、社会骂,这样一个尴尬境地。不管承认与否,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某些网络推手将社会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都笼统加于公务员身上,将“公务员”一词变成了腐败和灰色收入的代名词。殊不知,腐败都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公务员,其实就是办事员,哪有什么权力去腐败?有权力的领导又怎会冒违纪的风险为这些普通公务员去弄灰色收入?另外,认为公务员待遇高的一个普遍理由是每年的“国考热”。他们看不到“公务员热”的真实原因,一是我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二来“公考”规则透明公开,三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有些人认为公务员“撒娇哭穷”是受不了中央的反腐败举措。我认为恰好相反,普通公务员对中央的反腐决心举双手赞成,因为,所有的贪官都是居于要职的有权力的人,与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普通公务员是两个群体。

普通公务员的生存状态也是民生的一部分。有些夫妻都是公务员的,不得不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元钱掰成两次花;有门路的人不得不搞点第二职业,这些都是公务员工资太低的无奈之举。我们这些普通公务员不求发财,不求特权,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合法工资收入就能过上有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求工资涨得有多高,只求能跟得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让我们不必再为了收到“罚款单”而吃惊。

8.青春应该挥霍的辩论 篇八

1.我认为,作为刚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因为,无论是从知识和社会经验上来看,都是很不足的.第一点应该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就是对自己有个短中长期的规划,切记要脚踏实地,诚实对待自己,了解自己要比去了解别人会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对自己做的工作和自己有兴趣的工作有客观的认识,这时不防可以择业.

2.因为我们现在并不太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那方面

可能有很多都感兴趣,也有可能觉的自己一无所长

那么,就要靠我们的实践经验来告诉我们答案

实践来源工作,就业

或许等你自己工作以后,发现你的爱好并不在你所学的在有所改变也未尝不晚

没试过谁都不知道结果如何不是吗.......3.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先就业,首先,就业意味着你有更多机会掌握工作技巧,一个人只有切实做件事了才能有更多了解,其次,我认为,工作以后一个人会变得成熟,懂得如何处理职场中各种人际关系,这对以后跟别人共事是很有好处的,并且,我想,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这样就只能通过先就业来了解自己适合做某方面的事。这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沟通

4.我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我们应该先就业后择业,社会是复杂多变的,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要做的是要先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们。在说,现在对我们来说竞争激烈,一职难求,即使我们多才多艺但是在领导眼里我们毕竟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学生,要谦虚要有一颗放到最低处的心。只有这样才能首先立足企业立足社会。之后在寻求自己适合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

5.人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我们的温饱问题是首要问题,我认为,我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资本去追求更高的成就.何况,初涉职场,你哪有资格去选择,只有先为自己增值,你才有资格去追逐.

或许有些人认为就那些有名的学府出来的应该有资格吧!而实际上,在今天的职场上,经验是起决定的作用,因为企业的追求是利润.所以我们应该先就业.

6.大学扩招了,上大学的和毕业生都多了。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怎一个“严峻”能形容。生存什么时候都比生活重要,同样就业比择业重要。

工作需要的不只是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社会经验,这在苦等择业时是得不到的 融会贯通在工作上也适用,在哪干都能锻炼人,骑驴找驴是智者之举。

9.青春应该挥霍的辩论 篇九

今天我方所持观点是“反腐 应该侧重打老虎”,首先,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是贪污腐败的官员,而判断他是“老虎”还是“苍蝇”则取决于他所掌握的权力大小。我方坚持认为要 “老虎”、“苍蝇”一起打,但更应该侧重打老虎。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打老虎才是反腐的根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和政府中正是由于贪婪如“老虎”的少数敌对分子的存在搞坏了风气破坏了环境才诱生出苍蝇。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老虎不除,腐败必然不绝。民间流传的“老虎作报告,狐狸听报告,苍蝇蚊子戴手铐”真真切切表达了百姓对只侧重“打苍蝇”而产生的不满。

第二、单独作恶的苍蝇的确容易被拍死,但现状是 绝大多数苍蝇为了自保趴在了老虎屁股上,有了老虎这一可靠的保护伞苍蝇自然肆无忌惮,而老虎也能从中得利。由此可见,要想除掉这样的苍蝇,首先必须要制服老虎,把老虎关进牢笼

第三,身居高位的老虎会对人民,对社会,对党和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身处高位而贪污腐败,势必上行下效,结果只能是招来苍蝇,埋下更大贪腐祸根。其次,我们不可否认,老虎们手中权力也为其谋取利益提供了方便,怎能不让让贪婪的老虎对百姓张开血盆大口。

第四,手握更多权利的老虎 身居高位,如同盘踞的老树,根系复杂,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力量打击。

如若反腐侧重打苍蝇,岂不让老虎继续为非作歹,祸国殃民。苍蝇的保护伞不除,就无法保证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反腐倡廉的目标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反腐的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党和政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方能增强反腐败工作自身的公信力,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10.打赢“愚公应该移山”辩论赛 篇十

这次分析的辩题,是“愚公应该移山”,对方是“愚公应该搬家”

首先呢,这个辩题,选择“移山”一般都是正方,这么一来,在开宗明义的时候就要浪费时间去解释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移山动机、移山效果等),会浪费一些时间。

其实可以这么处理,一开始就摆出一个观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是寓言(出自《列子·汤问》,是寓言集),这么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方围绕这个故事的现实可行性展开讨论——这一点很关键,明确了这一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就可以简练的概括成“一个老头为了能有畅通的路决定移山最后造就一条坦途”。

只需几句话,就能有效地避免对方说什么“搬家效率高”、“搬家速度快”、“搬家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这是产品分析的三要素??)更高”这一类的说辞。

而既然是寓言,人物就是抽象的,愚公是一个精神或者文化符号,他并不单纯的作为一个个体,所以“应该”的判断标准就不能是对个人有利,它是寓言哎!要是愚公搬家了,这还能叫寓言吗?一种精神符号的“应该”,判断的标准应该是,能最有效地发挥其“精神符号”的意义。(eg:愚公如果移山,就会传递很多好的精神,我们就能学到这些精神,所以愚公应该移山),这一点我们是占优的,所以一定要找机会,逼对方明确他们“应该”的标准,甚至要在立论前逼对方在这一点和我们达成共识。

这么一来,就能祭出我们的杀器,“移山”的精神内涵。

这个精神内涵,第一点很多人都能想到,就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朴实、认真、坚毅等等)”一类的,这一点可以提,但是不能多提,对方很可能抓住“传统美德跃迁”这一点,说什么“传统美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时代就要求我们有更加变通和灵活的思想”之类的,如果你列举的“传统美德”稍微有一点不合适,就可能被抓住。

第二层精神内涵,就是“造福后代”,这个也是可以提但是不要多提,首先就算是“精神符号”,太无私了,难免会有些不合适(何况原文没提到愚公有造福后代的想法,这是典型的后人为寓言富裕新含义——都是江涛那首歌害的。这就违背了最前面提到的“这是个传统寓言”的观点了,随随便便就能增加新的含义,那真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这一点非要提的话,最好的打法,就是等对方“自我爆炸”,如果对方总是提“搬家”对愚公的个人利处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点砸他们了(虽然我不觉得有这么白痴的对手)

上一篇: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届满的述职报告下一篇:难忘的一次年级大课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