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2024-10-04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共13篇)

1.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一

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关系着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键节点所在。今年以来,我局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多措并举,不断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做到提早谋划、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校内部治理,构筑食品安全“监管网”

(一)提早谋划,严把食品安全“开学关”。

每年长达

一、两个月的寒暑假,学校食堂长时间停业,难免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为把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学关”,今年春季开学前,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县学校食堂专项整治活动,我们把全县十个乡镇学校划成三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局党组成员带队,集中全局干部职工,划片到人,分片包干,与各乡镇工商所、中心学校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安全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餐饮具消毒、冷藏冷冻等设施的运转、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以及食材的质量、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等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学校严格落实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了《监督意见书》和《责令改正通知书》,历经一个月时间,我们对全县10个乡镇的16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65个食堂进行了检查,共下发《监督意见书》165份、《责令改正通知书》16份,销毁过期变质食品及原材料10公斤,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起。并将存在问题抄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县食安办的名义督促其整改。

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整改的基础上,我局三个专班又组织进行了“回头看”,促进监督意见和整改工作的落实,确保“开学”专项整治效果。各个学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整改,切实保障了我县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好头”、“起好步”。

(二)刚性约束,提升学校食堂量化等级。

我县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从2013年度已全面开展,但量化等级评定结果并不乐观,A、B等级仅占39.5%。为进一步强化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年2月18日,我局与县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建始县学校食堂2014—2015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提升方案》(建食药监发〔2014〕2号),方案明确要求:2014年全面启动我县学校食堂“餐饮等级”提升工作,基本消除证照不全的学校食堂,量化分级A、B等级提升至45%以上;2015年全面消除证照不全的学校食堂,量化分级A、B等级提升至70%以上。根据方案要求,我局进一步强化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督促学校查找差距,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投入改造力度,刚性约束,完善学校食堂软硬件建设。经过一学期的整治提升,春季学期末全县学校食堂A、B等级已提升至49.7%,提前完成今年全年的目标任务。学校在新建、改扩建餐厅之前,主动提请当地食药监管所提前介入、审查设计图纸及设施布局的氛围基本形成。

二、强化校园周边整治,构筑食品安全“防护网”

为切实保障食药体制改革过渡期间的监管职责不落空、不掉档,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和师生的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3月,县食安委高度重视,下发了《建始县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建食安〔2014〕1号),并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食药局局长任副组长、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为成员的“建始县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整治工作专班。

整治工作专班开展部门联动,自3月31日起,以城区学校为突破口,逐步向乡镇延伸,整治的重点区域是学校周边200米内的食品经营户、经营摊点、餐饮单位、小作坊、小卖部。整治的重点环节一是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和饮食流动摊贩;二是学校商店(小卖部)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门店),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商店(超市)、小食品店及流动摊贩等;三是学校周边的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加工点、小作坊和黑窝点等。整治的重点品种是粮油及米面制品、奶制品、熟肉制品、饮用水、饮料、儿童食品及各种烧烤食品、即食食品、裸装食品。整治的重点内容是食品经营户的证照是否齐全,进销货台帐和检验报告是否齐全完备,索证索票是否齐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标识是否清晰有效,是否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以实现学校周边餐饮业、摊点食品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为目标,严格执行标准,实现从食品购买到销售的全程监控。县食安办负责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采取说服教育、贴心服务与依法行政相结合的原则,各司其职。县城管局负责重点治理占道经营和无固定场所的食品摊贩的专项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县工商局负责对学校周边的蛋糕店、熟食店、卤品店、小卖部进行专项整治,并对过期、变质食品进行清除。县食药局对不能出示有效健康证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管理不规范、不能提供相应检验报告的经营户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县质监局重点清理与整顿学校周边食品生产无证小作坊。县教育局负责教育引导学校食堂、学生营养餐配送工作,与学校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并督促学校与家长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杜绝学生在学校周边购买过期、变质食品。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办工作。专项整治活动过程中,4月16日,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了督办会,进一步明确要求,追加措施,进一步提升专项整治效果。做到了食品监督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此次专项整治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329家,下达监督意见书329份、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户41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7份,规范占道经营51户。

三、强化重点关键环节,构筑食品安全“保障网”。

为做好六一节、端午节等节日及中、高考期间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筑了重点关键环节的保障。一是制定专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成立了食品安全保障行动领导小组;二是对各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对食品原料索证索票、食品原料购进、食品加工流程、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管;三是严格逐一审查“两考”期间的菜谱,对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菜品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如:不制作四季豆菜品);四是对供餐单位食品加工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进行适时监控;五是到供餐单位驻点,实行全程监控。10个乡镇食药所分别抽调人员开展对中、高考考点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进行巡查,实行24小时值守,中考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2个乡镇,带队驻点值守。

四、强化社会宣传培训,构筑食品安全“共治网”

我们把强化社会宣传和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提升其守法经营意识的重要途径,作为营造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的有效手段。我们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集中宣传活动,结合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共接受咨询XXX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XXXXX余份,悬挂宣传标语8幅,展示宣传展板7幅次。

二是强化对辖区餐饮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今年来共组织召开学校周边餐饮业主食品安全培训会议9场次,强化对学校及校园周边餐饮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三是利用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对学校及周边餐饮业主、从业人员面对面的宣传讲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从而提高餐饮业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牢固树立餐饮负责人是餐饮卫生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四是加强对学生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开展学校学生健康饮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为学生授课、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读本》等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今年来,组织校内食品安全培训5场,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XXXX余份。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在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上级局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7月11日,我局又组织召开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题座谈会,主动邀请8位人大代表,11位政协委员、2名新闻记者座谈,汇报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代表、委员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明确表示要更多地向当地党委政府反应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宣传我们的事业,让社会更多地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经过分析和梳理:我县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偏远农村学校食堂基础条件差,布局不合理,达不到办证条件,截止目前,全县仍有45个学校食堂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但由于这些学校的部分学生居住地距离学校较远,必须在校就餐,学生食堂无法取缔;二是学校周边无证食品小摊贩屡禁不止,整治效果难以维持;三是大部分学校食堂使用的豆腐制品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小作坊准产证;四是食品质量抽检力度不够,抽检经费严重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拟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扎实开展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清理整治,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管;落实完善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加大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门店的巡查力度,逐户建立动态监管档案,对经营行为进行全程跟踪和动态监管;

二是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在学校食堂全面推行“一票通”式购销货台帐,并逐步建立食品电子监管系统,深入落实法定自律制度,强化食品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三是建立食药监部门与学校联席制,执法人员定期进校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鉴别能力和安全消费意识;

四是进一步宣传好12XX热线电话,放大12XX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认真受理和处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对学生投诉举报坚持优先办理,特事特办,切实维护好广大学生的食品消费权;

五是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卫计、质监、工商、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联合执法、严格监管,树立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一盘棋思想,形成执法合力,扎实推进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二

进入21世纪,随着无线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无线终端设备己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传统的校园网主要是通过有线连接实现的,各个终端都是依赖于网线实现网络接入。但是现今,由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因此,传统的依赖有线网络的校园网己经越来越不适应学校日益突出的使用需求,从而“无线校园”就逐渐地走进校园,其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不仅可以更加灵活的使用校园网资源,还可以解决有线网络对于接入数量的限制问题,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使用校园网。

然而,无线校园网的无线传输信道的开放性这一特点,由于其在提供服务时要满足用户群体数量大、层次多的特征,从而使学校里的任何师生,在任何位置只要拿着具备接收能力的无线设备都能随时对网络进行窃听。如此一来,也就决定了无线网络比有线网络更加容易遭遇黑客入侵和恶意攻击,使得无线网络安全建设成为无线校园网建设的首要难点。其实在无线网建设的初期,它仅仅作为有线校园网的一个补充存在。主要被应用在有线网络的覆盖盲区的进行无线信号补充,从而使得校园网的每一个区域都尽可能地有网络的覆盖。但是,随着学校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校园网业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业务种类繁多、业务量大、使用人数剧增等。这时候原有的单方面仅仅满足覆盖的校园网,已经不能解决网络的速率、接入、管理、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致使了广大师生的需求在传统的校园网上已经不能得到满足。基于传统校园网的这种不适应教学发展现状的特点,我们不得不对校园网进行重新建设。用以无线为主有线为辅的校园网模式取代以前的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校园网模式,成为现代校园的迫切需要。

未来的无线校园网应当具备的特点:1、高速率;2、覆盖广;3、管理方便;4、安全。

二、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高校非常注重校园教学与管理的一体化。所以国外不少高校已经实现了教育资源和授课方式的改变。例如将教育资源由原本的纸质材料转变为音频、图片、视频等新媒体;将授课方式由以往的教师在教室讲台授课转变为网络教学。总之,通过学校无线网络,使得学生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图书馆,甚至是在家,都能享用到学校的教育资源,却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非常的安全可靠。

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来说,我国的无线校园起步比较晚,致使国内的无线校园网安全建设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过,随着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的日益成完善和移动设备的日渐普及,我国的无线校园网安全建设虽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不少高校己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也正是因为我国的无线校园安全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我国未来的无线校园存在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无线校园安全建设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三、学校无线网建设的安全问题

网络建设时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网络安全。安全直接决定着一个网络的好坏,质量是否高。

1、用户非法接入问题

因为无线校园的师生的网络行为应该完全依赖于无线信号,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校园中能够被无线信号所覆盖到的区域,都存在着被用户接入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那些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者黑客甚至可以通过攻击或者借助一些工具来接入无线局域网。其后果使得不仅合法用户的带宽资源会被占用,还可能由于非法用户的接入,从而对整个网络进行恶意破坏,盗取合法用户的个人信息。

2、数据安全问题

非法用户可以在无线网信号覆盖的区域内窃听其传输的所有数据。这一安全隐患不仅使得合法用户的重要信息保密性得不到保障,其同时一些数据也可能被非法用户进行恶意寡改和伪造,从而使得合法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也不得不到保障。

3、信号干扰问题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无线信号。由于无线信号与无线信号存在的一些共同点,使得彼此间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干扰。无线干扰按照类型可以分为干扰和非干扰两种类型。干扰指的是都符合标准所发射出的无线信号,这种一般表现为相同或相邻频率上的干扰。在工作频段上,包含了2.4GHz和5GHz这两个频段。而非干扰则一般指的是像微波炉、无线电话、电机等能发射无线信号的设备发射出的无线信号对其的干扰。

4、非法接入点问题

由于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的便于携带、易于安装、价格低廉等一些特点,使得许多时候有人会自己购置一个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然后在未经管理员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接入到网络中。这种行为将改变原来的网络结构,使网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无线校园网络安全设计

1、整体规划

采用“瘦”AP+AC的双核心三层结构设计。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上部署两台设备,从而实现双冗余设计。

由于整个系统采用的AC集中转发,而AC又要对整个网络中的所有AP进行集中管理。所以采用双AC冗余的设计,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冗机的出现,从而也有效避免了整个网络瘫痪的现象出现。在双AC中,一个是主AC,另一个就成为备用AC。当主AC运行出现故障时候,备用AC将立即自动切换为主AC,而之前由主AC所负责的业务也自动转交备用AC负责,从而确保整个网络能够正常运营。在整个无线局域网中的所有AP都必须与双AC建立CAP-WAP (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Specification,控制的无线接入点和配置协议)隧道。

2、统一认证

校园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只能用来专门为本校师生服务。所以校园网只能面向本校师生提供校园网资源。于是在认证设计上,可以采用Web portal认证服务,利用“瘦”AP+AC模式,配合Portal认证服务器来实现。也就是说,本校用户能够通过Portal服务器在浏览器上来获取登录认证页面,然后再输入自己的校内的用户名和密码,从而实现认证登录。只有本校师生才能拥有登录账户和密码这一特性大大提高了该无线校园网的安全性。

配置命令如下:

(1)HTTP重定向主页设置

Ruijie#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uijie (config)#http redirect homepage url-string//设置认真主页的URL为url-string

Ruijie(config)#show http redirect//查看HTTP重定向配置

(2)接入用户与认证服务器之间的密钥设置

Ruijie#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uijie#(config)#web-auth portal key key-string//设置接入用户与认证服务器之间的密钥key-string

Ruijie (config)#show web-auth//查看Web认证全局配置信息和统计信息

(3)在网络上开启Web认证功能

Ruijie#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uijie (config)#wlansec wlan-id//进入WLAN安全配置模式

Ruijie(wlansec)#webauth//开启Web认证功能

3、出口网关

内部网络的数据包通向外部网络的最后一道关卡就靠出口网关来实现。在出口网关方面,可以选用锐捷的RG-NPE50E。该设备除了具备了传统的优选路径和高速转发功能外,还具备日志设计、流量控制优化、等功能,真正是一个多功能的出口网关。

于是我们的出口网关不仅具有独立的网络出口,还具备自动校准DNS解析、快速选择联网路径、NAT地址转换、多种路由协议等功能。这样的设计,在大大提高网络出口的安全性同时的,也实现了内外网地址的自动转换,从而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公网IP地址的资源。

4、入侵检测防御系统

在入侵检测防御系统方面,推荐选用锐捷的RG-IDP。这台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网络异常。该设备在对网络进行深层次检测和分析的时候,能够有效查找出网络中的异常状况,从而达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5、防火墙

防火墙部署是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关卡。用防火墙可以解决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问题。在防火墙布置方面,推荐选用锐捷的RG-WALL1600。该设备主要是通过对数据包和相关协议的过滤实现访问控制,从而确保网络的安全。

配置如下:

firewall>sysip add Ian 172.24.0.1 255.255.255.0 admin on ping on traceroute on//Ian为防火墙IP地址的网络接口,172.24.0.1为IP地址,255.255.255.0为子网掩码,admin on为设置可以通过此IP地址管理防火墙,ping on为设置此IP地址允许管理主机ping,traceroute on为设置此IP地址允许管理主机traceroute。

五、总结

现如今,我国的无线校园网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无线校园网在未来的学校中位置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校业务也将会依托无线校园进行展开。尽管现在的无线校园网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今后各项技术的发展,当下的一些问题将会一个个得以解决,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传统校园网必将被无线校园网彻底取代。

参考文献

[1]郑娟毅.石明卫.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发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

[2]王守亚.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伪码同步技术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3]彭渝.工业无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J].自动化博览.2010.

[4]李贺武.华盛顿大学无线校园网建设经验[J].z中国教育网.2008.

[5]草原.混合跳扩频测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6]董清爽.马秀峰.协同式学习环境下的移动教育系统研究[C].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7]董清爽.马秀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位与建设探究[J].信息技术.2013.(3):56-59.

3.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篇三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高中阶段(U18以下),是日本各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当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最强的学生联赛阶段,有很多出色的青年球员在这个阶段就能够得到进入J联赛的机会,即开启足球职业生涯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日本U18联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J-YOUTH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学校)、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以及国民体育大会等7项赛事。

综上所述,日本在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过程中,采取了两条并行的途径培养足球人才:一是在学校中培养足球爱好者,扩大足球运动的广泛群众基础,同时坚持开设足球学校方式选拔培养足球精英人才;二是通过日本足球协会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水平。在训练中,则是采取划分年龄段的方式,确保各年龄段运动员的有序衔接。纵观其培养系统,从少年队到国家队,从下至上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体系,为每个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登上世界舞台的道路。

4.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篇四

一、学校概况

xx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具有70年历史的老校。历经70载风雨沧桑,步履铿锵,桃李芬芳。几经扩建、翻建,现总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40平方米。学校以教学楼为基点,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为师生学习与生活供给了优良环境,是一所设备较为完善的全日制完全小学。我校现有教学班27个,教师79名,学生920名。全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几年来,先后被授予黑山县德育活动先进单位、黑山县教育工作先进团体、xx市慈善文化进学校先进单位、xx市优秀少先大队、辽宁省家长学校省级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成为县同类学校中的一面旗帜。

二、学校办学目标明确

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质量意识是学校的头等大事,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选择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对学校管理智慧的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具有个性与创造力的接班人,这就要求学校有一个能够期待的、具有共性的培养标准。2015年,经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经过,确立了新的办学目标:

办学思想:xx

办学理念:xx

办学宗旨:xx

办学目标:xx

校训:xx

校风:xx

教风:xx

学风:xx

明晰的学校办学目标,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向管理规范化,条件现代化,科研课题化,环境人文化方向。

三、学校章程制度精细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构成学校高品位的办学特色,必须有高品位的制度文化作保证。我校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健全了德育、教学、安全、后勤、体卫等考核及奖惩等现代化管理制度,资料科学并汇编成册,考评执行到位,体现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自主管理。完善的制度体系不仅仅保证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井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文化建设队伍过硬

我校始终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健全了以年级组长、班主任、配班教师为职责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队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人员落实到位。提出了校和人和的“和谐学校”工作理念,明确了和谐氛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适时制定了中长期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及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由于工作目标明确,任务职责到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井然有序、成效显著,学校构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局面。

五、精神文化注重传承

我校把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思想核心。注重培养和树立进取向上的学校文化精神,结合学校特点构成了一种学校无形的人文精神。一是经过溯本探源,以传统礼文化理念创设富有个性的学校精神文化;二是开展文化解读,以现代教育梦想诠释学校精神文化的专业内涵。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梳理学校文化传承的脉络,凝练出了“以德立校、以质兴校、特色强校、和谐建校、打造名校”的办学思想,把“为未来育人,育未来有用之人”奉为礼之践行的宗旨。健全了由胡小一训三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等10项资料组成的学校精神文化,构成了具有胡小特色的核心办学思想和办学理论体系。同时,经过学校文化解读、开设学校文化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和阐释,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实践的自觉性,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全校师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校歌,学校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2015年5月我校被xx市非遗中心确定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示范传承基地”。这项全员参与,溶情于作品,艺术性与教育性并行的传统文化,剪出了xx小学独有的风采。2016年4月,我校17名师生赴青岛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成果展。在历时一周的展演中,,我校的“艺术工作坊”以浓郁的民族气息,深刻的内涵,师生精湛的剪艺赢得了各级专家、各级领导及国内外参观者的赞赏与肯定。用我们的智慧把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特色教育成果成功展示给了国家、省市领导和全国代表团,并获得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颁发的“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奖”,相关信息被新华网、青岛教育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为xx小学的历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六、校本课程精彩纷呈

以学校“礼“文化为引领,注重隐形课程开发,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时时处处有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的资料,为繁荣学校文化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学校加大了校本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力度,取得可喜成果。开发了以《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中国足球》、《书法练一练》、《中华礼仪》为主题的校本特色课程,还开设了舞蹈、架子鼓、象棋等多种学科类、艺术类的校本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提升到文化层面来管理。在课程建设、体系确立、评价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学校特色。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课程开设教师参与率达90%,学生参与率达100%,效果明显。

七、活动文化丰富多彩

1、传承礼文化,锻造一流团队。近年来,我们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学本事为着力点,努力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锻造领跑新课改的一流的教师团队。

一是大力实施师德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继续教育工程、班主任成长工程和以“在青年教师中培养领军人才”为宗旨的朝阳工程,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深刻变革。

二是发挥“学校名师”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经过研讨会、交流会、公开课、论文写作、现场指导、以赛促练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三是学校网、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的开设与使用,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巧妙的融为一体,师与生、家长与学校的互动,社会各界目光的聚焦,打开了我校“对外开放”的窗口,为“黑山名校”的创立铺设了一条充满阳光的大路。

2、弘扬优良校风,精彩生命质量。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给予了每一位为师者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与重托,寄予了每一位胡小学子从小好好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既成人又成才的深切期望。为此,我校构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三大平台:

一是“自主—活动—卓越”德育模式。有计划做好“知礼、明仪、导行”三篇德育文章,分层次开“学礼、用礼、树德、励志”主题文化活动,全方位创立礼貌学校、和谐学校、阳光学校。

二是“自主—拓展—个性”课程体系。以班级为单位,自编自创礼貌礼仪操;以校为单位,创编《中小学生守则之歌》课间舞;“课前三分钟,我们来练功”的礼仪文化系列训练;以“孝老敬亲”为主题的校本教材的创编;每月“亲子阅读记录”的书写;每学期寒暑假等节假日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参与;每周二午后的学科活动、周三午后的剪纸课、每一天清晨的足球课,以及两处校外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创立,切实做到了全方位育人、全方位发展。

三是“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优质高效”为目标,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途径,构建了学案、教案、练案“三案并举”法等教学基本范式,改变了学生被动理解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创设了主动学习、欢乐求知的课堂教学体系。

3、主题教育,展现文化内涵

每学期学校都经过开展运动会、学校艺术节、读书竞赛、演讲征文、主题班队会评比、书法比赛、重大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各展所长,发展个性,最终到达活动育人的目的。学生在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表现突出,2015年春,刘泉杉同学在“纪念抗战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法大赛中,分获省、市硬笔书法一二等奖,获国家级优秀奖。2014年我校师生自编自演的爱心境景剧《让爱飞翔》代表黑山县在xx市慈善文化进学校成果汇报会上进行了展演,受到了与会各界领导的好评。

经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与领会,去探索学校文化的自身规律和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内涵实质,真正做到高度认识和大力推广学校文化。

八、物质文化配置齐全

1、硬件设施,与时俱进

近年来,学校想方设法争取并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筹措资金,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现有供教学和娱乐活动的篮球场、田径场及乒乓球台和棋类活动室等,有进行学科实验的实验室,实验仪器先进,分类合理,管理规范。学校为了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先后投入很多资金配备教学设备,“三通两平台”的安装使用,以及供各科教学使用的各种软件,让全校实现了学校网络的互连,更是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料和方法,进一步增强了电教设备服务教学的功能,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本事起到了进取的作用。

我校有供音乐教学和文艺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音美教室和书法、绘画作品展室,配有电子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有用于美术教学及绘画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画板、画架、几何模型、石膏像等,能较好的适应音美教学及展览活动的需要。

学校建有贴合标准数量图书的图书室和师生的阅览室,并在每个班级配置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的利用紧密挂钩,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图书利用率,图书流通率到达80℅以上。

2、文化传承,环境育人

我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每年都安排必须的专项经费。

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上,我们着力体现“悠久历史与现代礼貌辉映,科学精神与人文气息融汇”的特色,把学校环境文化作为特色来开发,让师生随时随地耳濡目染、追根溯源、致知力行,构成了特色独具的“礼文化课程”系列。

我校共设有文化橱窗8处,学校文化展板59块,绘制大型学校文化墙体彩绘9处,艺术化礼貌警示语9处,励志标语3处。以“礼之传承、礼之感悟、礼之践行”三个版块为框架,构建了我校独有的“礼文化”。

一是以“礼之传承”为主题的习惯养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校门内、教学楼西半部各墙垛显眼位置。将各种礼貌用语和图文并举的小学生“八礼”彩绘图融会贯通,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分别对小学生十种好习惯的养成要素进行了说明,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引导学生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在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好习惯。这种图文并茂的展示便于不一样年龄的学生来领会和掌握,使“礼”的传承在我们的学校不是虚无的口号。教学楼正厅以绿色校徽为引领的校风、校训的展现,寄予了学校对师生的完美希冀,时刻鞭策师生永不懈怠。

二是以“礼之感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教学楼东半部墙垛展示的18块展板,分别是古代贤人智者对“礼”的领悟,与之上下辉映的是教师“九种礼仪”彩绘图,时刻劝诫和引领着我校教师注意自我礼仪风范的培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楼东平房后垛的11块版面,是全校师生在充分领悟了古人“礼”的训诫之后,为创立礼貌和谐学校,对礼字践行的深切感悟,“承、德、礼、敬、静、雅、美、洁、净、齐、求”这11个字,囊括了我校师生从自身到团体、从学校环境的创立到个人修为的提升,由“传承”到“求索”的真实心路历程。

三是核心价值观专版展示墙。这是一面由我校领导、教师利用多个休息日亲手绘制的版面,主要由“总序——扬礼貌之风——走诚信之路——携友善之手——做爱国敬业之人”五个版块组成,每副图都是一个故事,每幅图都是一个期待和愿望,向学生讲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励师生崇德尚贤,奋发有为。

四是以“礼之践行”为主题的“发展个性特长,展现卓越风采”的“个性展示系列”。主要包括艺术展墙、宣传橱窗和特色鲜明的活动展板等,凝聚正能量,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

3、学校“三化”,成效显著

学校净化。严格执行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卫生设施齐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食堂、厕所等场所常年坚持洁净。净化学校语言,要求学校内人人讲普通语,用规范字;师生举止得体、语言礼貌,杜绝了脏话、粗话及有损人格的语言及行为。

学校绿化。绿化布局讲究园艺化、艺术性,花草树木精心栽培,修剪平整,长势良好,学校到达了春有花、夏有荫、冬有青的要求;绿地与道路分界明显,绿地内无杂物和废纸;师生爱护树木、花草,无任意损坏现象。2015年秋,巧妙利用学校内废弃的砖头、石块及彩砖,把学校东南角的杨树林进行了修整;2016年春,又在学校西南侧,栽种了35棵风景树,幼儿园前面的融文化与绿化为一体的长廊已着手修建;各个教室前的花坛内,如今花儿都已经含苞待放。学校周围、教学楼前的树荫下,孩子们欢快的追逐、玩耍,俨然花园中一只只欢乐的蝴蝶,是学校中最美的风景。

学校美化。室内和走廊,饰以师生分系列进行的剪纸作品,不一样内涵的艺术展示让人惊叹。楼梯台阶上的“礼“字成语,时时给予师生温馨的提醒。教室的醒目处布置《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有校牌、校旗、校徽,教室、办公室及各室布置美观大方、合理规范、各具特色,富有浓厚的书香人文教育色彩,极大地优化了育人环境。

九、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我校经过认真的自审和反思,认为在示范校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有三个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应努力解决的问题。

1.学校综合办学的效益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向着现代学校的目标继续努力。

2.学校整体的施教本事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向着科学施教的目标继续努力。

3.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应向着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继续努力。

4、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应向着软硬结合、共同发展的目标继续努力。

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高品位发展的基本思路

1、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推进学校持续发展。

2、以先进教育理念引领学校高品位。

3、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4、锁定目标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5.徐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篇五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工作,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促进良好校风形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现将我校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对大门外的主路施画并安装了交通标志线、网格线、减速带等交通标志,主路两侧设置了符合我校的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新时期馆陶教育精神、宣传展板、正能量专栏、彩虹路和励志路路牌等。励志墙下播种了二月兰、补栽了月季、栽种了绿化带、种植了大叶女贞等观赏性花木,教学楼外镶嵌了我们的校训“树德、启智、健体、尚美”;校风“态度决定一切,成绩证明实力”;教风“敬业、奉献、爱生”;学风“自信、拼搏、出色、成功”。教学楼的教室外张贴有经典诗词、名言警句,还在适宜的位置张贴了温馨提示语,真正实现了处处皆文化、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建立校史室、荣誉展览墙等活动,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们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

6.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背景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调研目的

1、调查目的:

1)初步、有效地了解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的现状; 2)针对学院这个地区作小范围的抽样研究,探究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存在的问题;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得到完善与发展。

二、调查数据统计

(一)在作为////////学院的学生,你是否有自豪感方面,有79%被的调查者选择有,15%的被调查者选择时而有,5%的人选择没有,1%选择不知道。如图所示:

5%1%15%79%有时而有没有不知道

/ 7

关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由此得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作为//////////学院的学生,拥有自豪感的同学占大多数。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所以,从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可以的,能够让同学在这样一个大学里感受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必要性调查情况:

如上图所示,根据抽样调查,学院同学有46.67%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比较有必要,21.67%选择了非常有必要,3.33%的同学则认为比较不必要,更有28.33%竟说不清楚。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25.42%的认为导向和激励,23.38%选择熏陶和影响,6.10%选了凝聚力,所剩7%认为作用不大或不清楚。

(三)在学校应着力加强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27%的人认为是环境建设,14%的人认为是制度建设,有47%的人认为是培育大学精神,有12%的人认为是文化载体建设。如图所示:

/ 7

关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由此得出:有大部分人认为是应该培养大学精神和加强环境建设。

高品位大学应当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苑。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高品位大学应当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在学习、活动、交往、合作中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在亲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高品位大学应当像文化宫。所以培养大学精神应成为我们一项重要的环节,让同学们都能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调查情况:

/ 7

关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满意度的抽样调查,1)、教风方面,有41.67%的同学表示较为满意,36%的说不清楚,16.73%的较不满意,而有3.3%的同学觉得很满意、同样比例(3.3%)的同学深感非常不满。

2)、学风方面,非常满意的同学仅有1.43%,另一端,非常不满意的同学占有5.72%,较为满意者有45.71%,而较不满意者则有25.71%,中立者即不清楚的有21.43%。

(五)、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调查情况: 对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调查主要包括:

1)网络资源的利用。同学们上网时一般会做的事情依频繁程度依次顺序为学习、查资料,网络兼职,看电影,玩游戏,聊天,浏览网页、论坛、博客等,以及其它。

2)学生对校园行为文化、学术、科技活动的满意程度。

/ 7

关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觉得很满意,对自己有帮助的占调查人数的15%,满意对自己有一定帮助的占46%,中间群体即感觉一般,没什么帮助的有13%,另一方面感觉不满意,不能满足需求的占11%,消极群体即从来不参加也不关心的群体占有不小比例,为15%。

由此可以分析出: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比较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学术、科技活动并得到一定的帮助,只有少数的同学相反。原因在于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起到良好的引导学生的作用,另一方面活动少,内容不完全,管理不善是其弊端之一。应采取相应优化措施,如学校应加大对行为文化建设的投入,丰富活动内容,加强管理等。

(六)、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调查情况: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其中非常满意的占5%,较为满意的占43.33%,有18.33%表示说不清,而较不满意者有25%,非常不满意的仍有8.34%。

(七)在我校是否需要创建校歌方面,有89%的人认为需要,有11%得人认为不需要。如图所示:

11%需要不需要89 %

由此得出: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我校应该创建校歌。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个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内、由硬到软。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可分为五

/ 7

关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个方面,即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加强精神层面的建设对于同学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前景的预期:

这项调查充分验证了在校学生对我校建设的认可度和期望值。其中1.67%的调查对象持非常乐观的态度,45%比较乐观,31.67%说不清楚,而另外一面,18.33%的调查对象的态度比较不乐观,3.33%非常不乐观。

三、结论和建议

结论、依据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普遍持比较满意的看法,说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成功。

2.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完全认可的比例太小,不无说明我校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有待完善。

3.学生对我校校园建设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这会是我校未来各方面建设的一股精神筹码,是对我校校园发展的有力支持。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数据说明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加强和完善,需要不断的创新,创造出新的校园文化。通过调查,我们不仅充分了解了学校同学对于学院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及看法,而且也能为加强和完善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社会调查分析发现:各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法不尽相同,但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奠定了跨越式发展本校坚实的基础。人文学院侧重于理念形成和形象塑造;综合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于科技氛围的营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大学的长远发展结合,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

/ 7

关于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建议:我们应更加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重视校园景观建设,搞好绿化美化,重视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还有,教师要修养师德,应当从事业出发,构建理解、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要尊师、勤学、守纪,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以高质量地完成党交给的宣教任务。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设这支队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队伍的力量,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能力等等。总之,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7

7.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七

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和谐的校园,便没有学校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这是因为:和谐校园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

1 目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普遍存在投入缺失问题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便很难说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因高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顶端,建设成和谐的高校校园对中小学和谐校园的构建会起到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目前,我国对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高度重视,也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却普遍存在投入缺失问题,这主要表现为:

1.1 重硬件轻软件

往往将资全重点投向加强校园硬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办学硬件、提高教职工的物质待遇等方面,而在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校园弱势群体、协调师生员工利益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和谐氛围、弘扬校园主体文化等软件投入很少。

1.2 重当前轻长远

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比较注重周期短、见效快的工程,没有把和谐校园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来抓,没有形成和谐校园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致使和谐校园建设与学校规模扩大、快速发展相形见绌。

1.3 重局部轻全面

在校园建设中,往往把投入重点放在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局部制约问题上,缺乏根本性整体谋划,如对思想政治建设、人文关怀、分配公平及党的建设等关键环节则投入不够。

1.4 重发展轻共享

近几年高校扩招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对师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重老师、轻学生 (如对特困生照顾不够) ;在教职工中,重在职、轻离退休 (二者的收入差距过大) 等。

和谐校园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构成建设成本。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本,是指根据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以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为着眼点,以师生协调、职工间协调、层级间协调、生态环境协调为重点,将学校教育总成本按照一定比例合理分配到教育教学的各部门、各环节。上述投入缺失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不利于形成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和谐共进的人际关系、和谐化成的育人机制,导致校园建设成本的结构性失调,并造成资源浪费,成为不协调、不和谐、不稳定的隐患。

2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投入缺失问题的破解

破解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投入缺失问题,基本思路应当是:“开源”、“节流”与“合理分摊”并重。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高校自身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创收能力

目前国内的高校资金来源太过于依赖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其实高校资金筹措还有其他多种渠道,比如产业渠道、收费渠道、科研渠道、社会投资和捐助等。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创收能力。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1 加快校办产业的改革,转换校办产业的经营机制,加快校办产业成果转化,使产学研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校办产业是集校内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教研基地,应以校内院系的科研成果为发端,以院系的科研力量为依托,不断改革创新,加快调优校办企业的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做大企业规模;同时,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研究不断进步,能回馈学校、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建设;并且还要重视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支柱产业,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学校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以此,使产学研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2.1.2 促进校企、校地联合办学,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筹集建设资金

校企合作办学可以达到“三受益、五满意”:即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企业有效益、专业有活力、学生有能力;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同时,保证学校在培养人才上用上先进的设备;学生在企业接受的系统训练,使他们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铸就他们成才创业的平台。这样,学校提高了办学水平,就业率上去了,知名度也提高了,学校的收入也相应提高了。高校具有科学研究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应集中这些优势力量,以人才为依托,以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将高校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优势。

2.1.3 积极争取社会捐赠

在国外,社会捐赠是高校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例如美国1996—1997年度高等教育所获资助和支持中,校友捐赠达46.5亿美元,占捐赠总数的29%。而在我国,政府拨款是高校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占50%以上的份额。但僧多粥少,政府财力不足导致高校经费紧缺,这成了高校发展的巨大障碍。更重要的是,我国高校获得的社会捐赠极少,仅占经费比例的1.7%,而其中校友捐赠则更是少之又少。其实,校友捐赠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大资源。我国高校应学习美国高校开发校友捐赠资源的经验,对校友捐赠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争取社会捐赠。

2.2 合理安排资金流向,改善投入结构

2.2.1 调整预算思路,加大投入力度

和谐校园建设的投入,能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其投入产出比远高于其他投入。因此,首先,国家要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加大高校教育总成本的投入。其次,高校要压减行政开支、杜绝铺张浪费、防止腐败滋生,确保学校资金不受侵蚀。

2.2.2 提高成本投入效益,让有限的成本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借鉴有关理论,对和谐校园建设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结合和谐校园建设实际,探索边际成本最小、边际效益最大的途径。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设节约型和谐校园,用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成果。

2.2.3 构建利益共享的利益投入与分配的合理结构

人们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动机,从根本上说是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因此,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要增加利益投入的绝对量,调整利益分配的相对量,形成利益共享的合理结构,从而满足人们对利益的企盼与合理追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并使之尽可能地广泛、丰富、公正和实在,以激活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动力。

2.2.4 强化和谐文化建设的投入

和谐文化具有构建和谐校园、引领价值取向、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化解各种矛盾的功能。为此必须强化和谐文化建设的投入,投入的多少是发挥和谐文化功能强弱的尺度,是调节和谐文化功能发挥程度的杠杆。

2.2.5 优化投入结构

和谐校园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成本支撑,既包括学校教育总成本的充足,也包括其投入结构的优化;投入缺失不仅与学校教育总成本不足有关,更主要的是由于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优化投入结构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高校要探索各种投入的最佳比例,在制定学校预算过程中调整思路,按照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分配资金,合理分摊建设成本。和谐校园建设的最大障碍在于分配不公,因此,在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要限制不合理的过高收入,适当提高低收入者的待遇,加强对特困生和困难职工的救助。

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和谐的校园, 便很难说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校园。因高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顶端, 建设成和谐的高校校园对中小学和谐校园的构建会起到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目前, 我国对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高度重视, 也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但却普遍存在投入缺失问题, 本文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投入缺失问题作了分析, 并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作了探索。

关键词:和谐校园,高校,投入缺失

参考文献

[1]杨英法, 郝辉.构建和谐校园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9) :47-48.

[2]杨英法, 毛瑞新.高校应在“文化强市”中有更大作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 :54-55.

[3]杨英法.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3.

[4]杨英法, 张焱.构建和谐社会要善于处理他人间的矛盾[J].环球工商, 2007 (6) :118-119.

[5]杨英法, 李文华.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的构建[J].学术交流, 2006 (5) :131-134.

[6]杨英法, 康建林.领导决策失误的自我预防略论[J].甘肃社会科学, 2005 (5) :45-47, 86.

8.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八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我校是一所公办矿业类高级技工学校,具有煤矿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专业能力和培训经验。通过自治区示范性院校建设,全面的提高本校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新疆煤炭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

我校示范校建设规划中的特色项目“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采用3+N+1方案,建设最终目标是建成本地区一流的中职数字化校园,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教学信息化、服务人性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实现资源的统一和共享,为师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我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从需求分析、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資金规划,到项目施工和运行调试等均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工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建设初期开始,都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需要预先考虑和解决的具体问题:

1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是基础

数字化校园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黑客攻击垃圾邮件及网络病毒等,一个来自校园网内另一个来自校园网外,尤其对于校园网内,还会有校园网内用户发表反动言论、访问色情网站及滥用P2P带宽,关键数据管理不当造成的数据丢失等。

笔者认为处于数据安全性考虑,为了避免校园网络病毒大范围爆发,可通过子网划分,物理上进行VLAN划分将整个校园网划分成若干个子网,能将病毒控制在一个个小的区域内,而且对关键部门进行隔离,防止非授权用户进入。

利用防火墙可以防止来自外网的恶意攻击,利用交换机及路由器等设备可以防止地址欺骗和特定端口的非法扫描,另外给各个客户端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可以防止病毒爆发。

建议使用统一的数据中心,用户使用唯一的静态IP地址、上网账户和密码连入网络,用户的网络账户、密码、IP地址及MAC地址一起绑定,用户在接入外网或使用校内服务时,必须输入代表用户身份的用户名和密码方可使用,这样便于管理,也可在出现问题时迅速查找到人。另外要定期更新服务器,建立健全的安全体制及相关的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方案。

2 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很重要

要始终把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中心,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一般来说,做为重中之重的综合化信息管理平台均是购买国内软件开发厂商已经开发成熟的产品来进行部署。而在各个综合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选择上必须要充分调研,国内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数据库系统方案是一个重要依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因为资金等问题而退而求其次,就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错误的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的工作。所以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要放在中心,从计划拟定到招标采购再到软件系统安装、员工培训,都要严防死守,一点不能懈怠。另外对于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也最好采用逐步推进,分期建设的方法,平台必须可以扩展或转换,例如中职、高职转换,学年制、学分制或者学年学分混合制可以转换,功能模块可脱离平台单独运行等等。

3 室室通建设,统一管理

许多人认为只要将所有设备按照兄弟院校的做法购买,然后安装成功就可以了,却往往忽视了设备的转型。门禁及射频卡的补充是室室通方案中重要的一环,可以省去大量人力来进行控制桌相关设备的开和关,及因此而引发的管理上一系列问题。一些新型的设备,例如界面话筒、移频功率放大器及中控设备使用中控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等,也为教学设备的管理及使用带来诸多方便,避免了老式话筒由于操作不当或磨损引起的接触不良等,中控设备统一管理远程监视,移频功放有效防止啸叫等,也会对设备长期使用及维护带来诸多便利。

4 监控系统,注重实用和趋势

监控系统目前行业总趋势是网络监控系统淘汰模拟监控系统,网络监控设备安装时因为校区内环境比较复杂,一定要采用支持POE供电功能的网络监控头。而安装初期,计划方案一定要做好并反复的进行审查,五年以前,我校便已安装了模拟监控系统,笔者认为监控室配备大屏或者拼接屏,并无多大必要,只是在参观时能使用一下。分控点(例如大门门卫室、宿舍楼门卫室)尽量不要使用台式计算机来顶替,对于网络监控系统,存储设备的容量、兼容性以及稳定性、是否可以手机远程监控等扩展问题,会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凸现出来,整个系统必须留有扩展余量,主干光纤走线也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建设场地扩建问题。

5 机房建设,前车之鉴

机房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而微机的核心是软件系统,所以机房软件系统一定要时刻保持健康。根据本人长期以来的机房维护经验,认为选择一套可以进行远程群开及群关功能;教师机同屏教学及支持文件传输;网络克隆及系统自动还原这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机房管理软件是关键,并且必须能长期稳定运行,少差错甚至无差错,这也是适合国内院校教学情况的。这样就可以将机箱侧放节约空间,电脑桌下方全部悬空,而无需考虑因为机箱平行侧放操作人员不方便开机等问题。电脑桌尽量简化实用,不要使用键盘托板,键盘最好带硬关机键,一键克隆功能和自动还原功能的机房管理系统也将会对机房的维护起到便利的作用。

6 录播教室,学校的展示

录播教室的建设,同样要考虑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往的录播系统,总是因为录制效果上有缺陷,而无法在学校精品课录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录播设备市场鱼龙混杂,录播系统的选型带有很多商榷。另外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在录播教室前后各设置一个录播讲台,对于不需要学生参与的录制,可以用录播室后面安装背景墙进行数码摄像机手动采集,而正常的录播课,则使用正常的录播室前方进行全自动录播,视频要能快速上传至门户网站的视频服务平台,室内灯光效果的处理也会对视频成像效果造成重要影响。

7 其它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其它各类问题,例如课室内是否一定要使用电子白板或电子液晶互动屏进行授课,校园wifi是否可管可控,无缝切换,会议室投影设备是否能具有无线接驳功能等,都是要从实用性方面考虑的问题,把握好细节很重要,笔者在此就不详述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许多中职院校与我校一样,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各类问题,并且得出了各种解决办法,我这里提出的一些问题只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情况,各院校间应加强联系,分享成功经验,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少走弯路,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有限资源,做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亚彬,田文馨.有关信息化校园管理模式的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4).

[2]赵天.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对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3]骆巍.开启数字化校园的一站式服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03).

[4]殷革兰,曹育南.数字化校园建设若干问题探讨[D]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2(09).

作者简介:李向民(1972.03-),男,山西大同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

9.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九

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之美”的重要阵地。根据《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系列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XX市XX小学,具体情况如下: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诵读活动中。

今年春季,学校开展了“宅家春日”诵读活动,学校教师通过钉钉、微信等平台每周向学生推荐中华经典诗文,学生宅家抗击疫情的同时,通过诵读《早发白帝城》《春日》《池上》等诗文,并结合诗文,做书签,做盘子画,感受经典诗文的美好,丰富宅家生活,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每日清晨,学校要求全校师生进行晨读,主要内容为经典诗文,让学生在每日的诵读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心中。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升国旗仪式中。

在今年的升国旗仪式上,学校分别安排了三年级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和“我与校长诵经典”活动。在三年级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爱国主义”与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给全体师生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节目。XX校长和XX、XX等同学诵读了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荀子的《劝学》等内容,引领全体师生热爱学习,激发大家的家国情怀。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职工培训相结合。

为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文化底蕴丰富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作为师德、师能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们学习《蒙曼品最美唐诗四时之诗》《人间词话》等书籍,组织开展写经典钢笔字比赛和粉笔字比赛,以赛促学,提高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学校宋德川校长还精心为老师们准备了《毛泽东诗词赏析》主题讲座,将在12月份给老师们举办。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学科课程中。

我们把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在3至6年级开设了国学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诵读、品悟经典中积淀人生底蕴。

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德育活动中。

我们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德育活动中,借助节日文化开展传承传统,做谦谦君子活动。通过民俗交流、名人故事,感恩励志、诚实守信等教育活动,使民俗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开展了孝亲敬老活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六、积极参加2020年XX省中小学第八届读书小明星“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系列活动暨“阳光阅读”小明星活动。

师生们在活动中深入了解我国的文化名人,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演绎他们的经典作品,成绩斐然,我校尹天屹等同学的七个作品获得XX市一等奖,徐平平等同学的六个作品获得二等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并有X名同学的作品被推荐到XX省参与评比。

10.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十

关于开展校园安全隐患问题排查化解

专项行动的情况汇报

XX教育局:

根据《xx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安全隐患问题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要求,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消除学校安全隐患,5月31日,我们对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九年制学校X所,完全小学镇所,教学点镇个,有民办幼儿园镇所。有教师镇人,在校中学生镇人,小学生镇人,在园幼儿镇人。三所民办幼儿园有校车接送学生。

二、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⒈组织领导

成立以xx同志为组长,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时刻把师生安全放在心上,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局面。

⒉开展交通安全排查

为确保师生出行安全,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⑴检查校车和驾驶人员资质。要求自购及租用的校车安全性能状况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必须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聘用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意记分周期无累计扣满12分的记录、未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中心校先后多次对3所幼儿园校车进行检查,发现 问题,整改及时。

⑵各学校、幼儿园与学生家长和校车司机签订了安全协议,采取交通安全防范措施,并检查校车上路情况。校车必须按规定喷涂校车统一标示,不得用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车辆作为校车上路行驶,不得超速、超员、无牌无证驾驶。严禁家长使用农用车、三轮车辆、拖拉机等接送学生。

⑶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活动。各学校、幼儿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广播板报、升旗仪式、“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校组织教师、值日生放学时在校门前开展交通协勤,加强了路队管理,确保学生安全上学返家。

⒊加强校园日常安全管理

⑴各学校、幼儿园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学区定期对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⑵对师生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开展交通、消防、饮食卫生、自然灾害防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开展防火、防震、防踩踏、防恶劣天气、防暴力侵害等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⑶检查校园安全保卫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执行上下学值班制度、校门口出入登记报告制度、上课期间校园封闭管理等制度,学校严格执行午间、夜间值班和巡逻制度,中畦中学、天翔幼儿园还安装了技防设施。

⑷中小学组织师生认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目前,师生都完成了相应的授课和学习任务。

⒋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安全

⑴各学校定期对实验室、微机室、操场等重要场所进行安全排查,建立了排查台账,填写安全月报表,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 了及时处理。

⑵各学校对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重点部门安装了报警器、防盗门和铁护栏。检查各类器材购买渠道是否正规、室内外体育设施是否安全使用,实验室危险化学物品,体育器材、实验器材、各类电器设备是否安全使用。

⑶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备情况。各学校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安装了灭火器,并准备有锹、水桶等灭火工具,部分学校改造了学校供电系统,更换了破损电线。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张贴了指示标识。

⒌落实食品卫生安全

⑴严格检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3所民办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食堂设备与环境卫生必须符合要求,食品采购渠道规范,食品留样规范。

⑵学校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不饮用不卫生的水。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建立身体健康档案。

⑶加强卫生保健常识宣传工作,认真做好各种传染病及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各学校、幼儿园制定了防控传染病流行的工作预案,从组织管理、预防措施、管理措施、督导检查、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技术和物资的保障等环节做了周密的策划。

⒍定期检查校园周边环境

各学校、幼儿园在自查整改中,重点检查了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看是否存在敲诈、勒索和“黄、赌、毒”等现象,校园周边200米以内是否有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是否有违规经营的音像书刊、饮食摊点,是否有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情 况。通过检查,不存在上述现象。⒎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各学校建立健全了校园暴力信息报告制度,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若发生一般性暴力事件,学校第一时间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并根据有关规定如实将处置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中心校。

三、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化解措施

1、个别学校附近有小卖部和小摊经营“三无”食品。要求学校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积极与家长沟通,以杜绝学生购买食用“三无”食品。

2、XX学校路口无防护设施,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学校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和上下学路队管理,号召学生远离干渠,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11.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十一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心理是受客观环境制约和影响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所蕴涵的价值取向总是以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因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仅从有形实体的角度去理解校园物质文化,而应从育人理念的视角去发现校园物质文化的育人意蕴。

首先是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意蕴。大学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校师生员工对生活的理念、对教育的希望和对自己存在的理解,具有潜在而深厚的育人意蕴。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大学校园内的每一处真正的物质文化均蕴涵有一定的道德追求、道德规范,能对师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艺术审美情趣。学生通过感性直觉把握校园物质文化的本质内涵,从而与校园物质文化建立一种非功利的精神呼应关系,从而得到一种精神满足和愉悦,使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二是促进学生知识形成的意蕴。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它积淀着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和社会流变的价值。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校园环境文化的解读,提高自己的社会智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能力。三是审美教育意蕴。大学校园环境文化体现出一个高校的艺术创造力、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给大学生以文明审美的熏陶。四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意蕴。轻松、愉快、欢乐的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可以激发起大学生的情感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成长,培养学生丰富而健康的情感。

其次是大学校园设施文化的育人意蕴。在现代大学校园里,教育媒介主要是指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园网等设施,它不仅是当前大学校园里从事高深学问的教、学活动基础,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条件。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园网等,是一所现代化大学的物质基础。现代大学校园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收集、整理、利用和保存文化。实验室或实践基地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适应社会所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基地。现代化的校园网,是现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设施中的重点和亮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办公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师生汲取知识的需要。

再次是大学校园治学积淀及队伍文化的育人意蕴。治学严谨的育人传统、积淀深厚的高水平的课程和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发展的组织基础,是一个学校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秉承而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治学严谨的育人传统,是一个校园影响最大的非实体物质文化。是大学之所以“大”的重要无形物质财富。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善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育人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在传授高深学问的同时,以其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指导帮助学生把外在文化内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教师,其核心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和善于治学育人的知名学术权威。

因此,一所高校要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搞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现代意义上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育人意蕴。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应以大学文化内涵的内容为主体,以学校性质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场地的特质,彰显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并且对其进行归纳、提炼和升华,将其融合到物质文化的各个要素中,以达到发挥物质文化育人意蕴的目的。在加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科学合理原则。一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规划,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规划是高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根据高校的类别、环境、财力等不同情况,制定具有学校特色、专业个性而又切实可行的规划。这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规划的先导性、延续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规划设计使校园的功能分区、单体造型、群体组合和立体绿化实现专业化、现代化和配套化。使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寓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从而展现校园特有的审美情趣及其深厚的文化育人底蕴。

人文关怀原则。大学校园是育人的场所,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不仅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应该体现在环境设施上。大学校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空间,更多的是高度人化的环境空间,是大学中的人根据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自然美与思想美和谐融合的“第二自然”,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因素、文化色彩和校园精神。大学校园建筑不是木材、钢铁和水泥的简单堆积。而是由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支撑起来的“智能大厦”,体现着大学人继承传统文化、追求现代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甚至大学校园里的每一根雕栏、画柱也都可以作为文化符号,物化人的价值精神,体现人性化特点和教化育人的功能。因此,在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力求做到人格化,使学校时空充满育人的文化底蕴。

实用有效原则。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物质种类繁杂,不同类型的校园物质文化,具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和用途。阅览室可用于读书,双杠可用于锻炼身体,等等。但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从人本出发,考虑到育人的需要与功效。任何大学校园物质文化都是因育人需要而存在的。即使是壁画雕塑、建筑小品、音乐广场、小桥流水、绿树鲜花等校园物质文化,其作用也不仅仅是求得赏心悦目,而是要通过这些艺术与自然景观对校园建筑的点缀,营造出一个轻快活泼、优雅宁静的时空环境,从而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消除师生学习、工作的压力和身心的疲劳,使他们达到身心与学习、工作同步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

凸显特色原则。不同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虽有其共性,但更重要的是,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必须凸显其个性特征,才能枝繁叶茂,更好地展现其育人意蕴。实际上。每个大学校园都存在已经形成或者已经被人接受的物质文化特色。一个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确立的独特的精神追求。都会在校园物质层面的文化载体上留下浓重的痕迹,从而对学生起到警策、呼唤、激励等作用,并进一步促使学生焕发出奋发进取的勃勃生机。这也是每所高校都力求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塑造校规、形成自己校园风格的动力和目的之所在。河海大学校园中立有刻着“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上善若水”的石碑,江宁校区建筑上表示水的蓝色基调。正是河海大学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的体现。这种校园物质文化,既体现、更激扬着一代代河海人献身水利、造福人类的宽广胸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总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深厚的育人意蕴,我们必须加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达到培育出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有特色和良好个性的高层次人才的目的,达到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育人意蕴的和谐统一,使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能更好地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作者系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12.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十二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校园流行文化渊源于社会流行文化。一般认为,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大学生这一特定地域、群体中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普遍流行的时装、产品、话语、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的总和。这种文化,符合在校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在大学校园内由大学生充当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并被大学生们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或特定时期的学生爱好、行为特征等,它们形式新颖,符合大学生好奇、标新立异的心理特点,涵盖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符合大学生的需求。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多元化

大学校园文化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就内容而言,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吃穿住用行,如流行饮食、流行服装、流行电子产品等;精神生活方面如流行语言、流行歌曲、流行书籍等;就形式而言,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有对张扬青春的另类独白,有对社会文化的独特阐释,有对网络的E网情深,更有对明星偶像的疯狂崇拜……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反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大学生主体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与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二)世俗化

受当前经济社会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较多的关注大学生直观的物质需求,对于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个人修养等则视而不见,因此,多了对现实社会的调侃与自娱自乐的娱乐精神,少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与人生价值的坚守。校园流行文化因为“凤姐”“芙蓉姐姐”等变得世俗甚至庸俗。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对于校园流行文化的世俗化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点击率完全取决于其对大众的迎合度,而这种迎合往往是以大众的感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

(三)非理性

高校校园流行文化“是幻觉文化的一种,它的非现实性、想象性和做作性反映了人类审美心理中逃避现实的一面。”这种文化“一旦铺展开来,便立即获得了它自身的巨大解构力、侵染力和吞噬力”[1]。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流行周期短暂,流行内容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此起彼伏的流行文化中,“似乎没有质的规定性,透过这样的文化现象,也难以找到一种统一的方向和目标”[2]。大学生对于校园流行文化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接受与传播。

二、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切教育的问题其根源在社会。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独立的教育事件,它受社会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会更加关注未来大学生求新求变等多种心理所产生的多元文化诉求,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也会进一步成长,呈现出自身的发展态势。

(一)自发性与建构性的发展趋势

所谓自发性,主要指在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随意参与,自由创造,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成文的约定,更没有精心的组织与严密的机构。这种自发性因为大学生群体的同辈文化效应与从众模仿心理效应而长期存在。如前所述,在流行文化面前,大学生是非理性的,几乎是全盘接受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会一直如此。所谓的建构性,就是指大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选择、审视、反思与创造将随着主体性的增强和外界的引导而逐渐增强,大学生在随波逐流的同时,将会更加的自觉。这种建构性因青年大学生主体性的彰显而更加的显现。

(二)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文化没有国界,校园流行文化更是如此。“在社会的整个文化系统中,没有哪一种亚文化或群体像青年文化一样,能够对外来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力,能够具备随时进行文化拼接的要素”[3]。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网络为载体的校园流行文化呈现出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的西方节日的盛行。

(三)生活化与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众流行文化是一种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文化,它不再是和如何工作、如何取得成就相关,而只关心享乐和消费”[4]。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商家经济利益的追逐、媒体肆意的渲染,都加重了校园流行文化的商业气息。校园选秀、校园亚商品等商业行为带来的校园泡沫经济将持续的虚假繁荣。

三、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一)弘扬主旋律和正确的价值引导,构筑大学生坚强的思想堡垒,夯实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建设的保障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校园流行文化的主要途径,同时校园流行文化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主要传播载体”[5]。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校园流行文化发展的应然价值取向,规范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轨迹,使之符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同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科学的人生发展方向,将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准则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流行文化的创造主体大学生构筑起坚强的思想堡垒,在繁杂的流行文化面前保持理性的思考。

(二)提升青年主体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辨别力,明确引导的主体方略

大学生在校园流行文化面前的随波逐流与大学教育中一贯的主体性缺失有密切关系。应试教育对大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压抑,大学生独立人格的不完整,社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都造成了大学生对于校园流行文化的非理性参与。作为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必须加强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养成,可通过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提升青年主体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辨别力,从而提升校园流行文化的整体建设水平。

(三)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完善引导的客体措施

引导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一定的校园文化意味着一定的办学传统、办学模式、办学特点与办学风格。在这种传统、模式、特点和风格中渗透着对大学价值的理解与创造,对大学精神的追求与仰望。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必须从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制度文化建设的完善、课堂文化生态的建立、人文课程体系的搭建等方面进行,在科学与人文的比翼双飞中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滋养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

摘要: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典型表现,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背景下呈现出自发性与建构性、全球化与国家化、生活化与商业化等发展趋势。着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必须科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机制。夯实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建设的保障基础、明确引导的主体方略、完善引导的客体措施等是架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引导机制的重要内容。

13.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十三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

摘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特有的富有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它具有健身性、竞争性、互动性、教育性、娱乐性等众多特征,也发挥着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良品格、排解疏导心理压力、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水平等作用,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特征; 作用

前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熟悉,最有活力和最具参与性的一种文化之一。它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又是体育文化的缩影;它对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都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综合地反映了一个高校体育建设成绩和发展水平。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校师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实现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目标而实施、传播的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精神文化现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反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较高的品味和层次,是高校特有的富有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它是以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实施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目标为主要目的,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体育行为方式、思维形式和活动方式,主要有校园体育课程、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艺术活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欣赏活动等具体表现方式和活动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层、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面处于主导地位,反映出高校体育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等主要内容,体育健康价值观是其核心,持续渗透时间长,对学生影响久远,是一所高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象征;制度文化层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为物质层面更好的利用开发,精神层面的更好挖掘提供制度保障;物质文化层面是基础,是客观物质保障,它体现出高校体育文化的底蕴,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一)健身性。高校体育是通过人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健身性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最本质特点之一。在高校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无论是传播运动技术还是讲授健身知识,都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心理健康;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很强的健身性。通过体育文化活动,可以使参与者获得身体机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产生自主性、独立性、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公正的态度、集体协作的精神、开朗活泼的性格,进而使个性健康而全面发展,并具有更加积极的个人性格与心理素质,成为一个真正的全方位的自我和谐的人。

(二)竞争性。竞争性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体育的竞争是指在运动场上,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在统一规则下,争夺统一目标的活动,先得者为胜,不得者为败。它不仅比身体、比技术、比经验,而且比思想、比意志、比作风和拼搏精神,是一种全面的抗衡和竞争,对参加者的各个方面都是种严峻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竞技体育是人类竞争的典范。适者生存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被广泛证明的真理,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学会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高校体育文化活动让师生在竞赛中较量体力、智力、心理,在公正、准确、平等的基础上展开拼搏,体味到竞争的剧烈性和残酷性,增强竞争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运用技术和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对手,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三)互动性。校园体育文化是典型的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十分频繁,不仅具有青年文化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并不断地吸收和表现社会时尚的体育文化特征,反映社会体育知识、体育科技、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由学校与学校、系与系、学校与社会等一个个体育文化圈组成的,没有这些体育文化圈,就没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尽管他们有其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和交流,院系与专业之间也需要互相协调和合作。

(四)教育性。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功能的完善和人们生活观念、行 2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大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将大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拓宽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还有就是通过各类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示范和教育,能让参与者学会各种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在运动时的自我保护的保健能力。

(五)娱乐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他的《体育颂》中这样写道:“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这段名言道出了体育娱乐性的真谛。现代体育由于其技术的高难性,造型的艺术性,配合默契性和技术动作的直观性,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使它成为现代人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同时,现代体育运动使健、力、美高度统一起来,和谐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默契的配合,表现出抒情诗般的艺术造型使人们在欣赏体育比赛时有福欣赏优美的舞蹈、线条明快的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产生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在完成各种复杂练习与对手斗志拼搏,征服自然和人类自身设置的障碍后,得到一种美妙的快感,使人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具备了体育文化的一切功能,但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里,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0)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将健康定义为“使个体长期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以及社会方面的能力。依据这两个权威定义来看,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高校师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健康,“身心俱健”是高校师生从事体育运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而且能保持清晰的思维,良好的记忆能力;人们在体育锻炼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的过程中,能使自身的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体育运动还可以增进健康心理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如师生在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也达到了调节心情的目的,这对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利的。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为其主体——“广大师生员工”体质发展或保持,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服务,它是校园体育文化最基本的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等优良品格。校园体育文化的培养目标与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重要的是高校通过组织体育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思想品质,是体育活动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当前的高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烙印,从小家长的娇惯和纵容使很多孩子或多或少养成了一些任性、孤立、自私、甚至没有爱心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也注定了许多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想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在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的同时,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其树立崇高的体育道德,使他们的人格精神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其他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传授体育技能,促进学生体育知识、观念和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体育活动,特别是开展团体运动,能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的同时体会辛酸,这种特有的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三)有利于排解、疏导心理压力。在高校生活的每个学生和老师,都背负着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他们都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我喜欢的体育项目。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固有的刺激性、竞争性、娱乐性,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丰富了精神生活,体验到激动的情绪,感到心情舒畅,精力旺盛。同时,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注重身体的直接参与,师生的直接身体参与在其课外体育活动中得以完全实现,通过所营造出的欢快的精神氛围,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减少精神内耗,而和 4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使大学生情绪保持相对的稳定,也保证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正常进行。

(四)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为目标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育一线的体育教师也应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体育教师只有职业技能精湛,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并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特别是自身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师只有刻苦钻研,将体育技能与体育文化有效结合,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才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自我身体锻炼情绪高、信心足、兴趣浓,其心理才能健康。体育注重身体的直接参与,学生的直接身体参与在其课外体育活动中得以完全实现;因此,可以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价值所在。

(五)有利于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水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高校的校文化群;它与其他课堂教学共同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体育风气良好的高校,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拓展训练、竞赛和课外俱乐部等活动内容而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弥补其他领域教学的不足,也为学生个性充分展现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培养、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特长,增强自信心和社会活动能力,养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四、大力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营造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种有效措施。由于历史和传统文化及人们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学校文化的角度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整体构思和施行,尤其是没有把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得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教育中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深层体育精神文化贫乏,尽管大学生对体育精神文化的需求目益增加,但现行大学体育教育却与他们的需求是不同步的,需求与现实的脱节急需解决。其次是体育制度文化层限制较广,误区也很多,目前沉闷,乏味的体育教学及考试评分制度较大地限制了体育活动朝个性化方向充分发展,不少体育课外活动都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流于形式。再次是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层建设滞后,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激增,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及经费投入的不足,许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师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加强宣传与引导,积极营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大力宣传强身健体的思想,增强师生体育意识,组织学生收看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开阔视野,激发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欣赏能力;组织各种体育知识讲座,邀请体育名人来访,推动体育活动开展;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文化栏等形式宣传普及体育知识、营造体育文化气氛、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体育队伍中来、积极创造校园体育文化的大气候。高校应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和体育竞赛,强调突出参与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使大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参与健身、体验运动所带来的欢乐和进步,进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身的习惯。

(二)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这首先体现在课堂体育被普遍重视,课外体育被忽视,两者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没有很好形成合力;其次,校内体育很难实现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无法落实学生的终身体育。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将逐步转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教育上来。要弥补目前高校体育工作的不足,必须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各项体育工作的共同基础,一条贯穿体育工作的主线,这就是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体育场地、设施等建设相对滞后突现出来,高校体育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基础作保证,体育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必须摈弃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理念,加大对体育基础建设的投资,一方面要加强先进的体育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体育场地的利用和管理,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强调建设与利用并重,使广大师生享受体育活动的空间,体验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联系实际,建设独具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由于各个学校的 6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地理位置、气候、学校体育场馆、体育教学设施、学校的类型、学生的来源、师生结构的不同形成了体育群体意识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差异。因此,在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开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园体育文化。在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注重体育文化的主旋律,提倡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体育工作的创新性,长期不懈努力定能产生良好效果,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3).

[2]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78—93.

[3]王明勇.论形体训练在健美操中的作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4]刘伟,王殿国.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1). [5]何晓丽.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质态层次结构[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7(48). [6]蔡立彬.大学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7]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54—176.

上一篇:读后感作文: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