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大学的认识

2024-10-26

浅谈对大学的认识(14篇)

1.浅谈对大学的认识 篇一

对大学的认识(思修演讲稿)

高中时期大学是充满好奇,令人向往的.而来到浙大,初次经历了一个月的学习与生活,我渐渐地发现大学并不是一个可以疯玩,轻松自在的.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你可以努力学习,也可以从此堕落.态度决定一切,在我认为大学应该像高中一样充实,而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与能力.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最关键的时期,你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你能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你能参加各种社团培养自己的领导力与组织能力,你能学习自己爱好的各种课程,你能自主分配时间从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我们再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于品德的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及再社会中生存的能力.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当然非常重要,但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自主性非常强,课程是自己选的,学习时间是自己分配的,当然课程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我对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已经有点害怕了,若是上课前不提早预习,老师的讲课我将很难跟上,这样课堂学习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其实大学的所有课程都是一样的,不再是老师带着你走到底,而仅是给们开了个门,深入的学习与思考需我们在课后的自主学习时间多下功夫.此外,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不仅仅是学习好专业知识就够了.我们还应该学会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丰富资源.比如说图书馆,那里有很多藏书,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提高自己.浙江大学的通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狭隘的知识面会给人很大的束缚,因此对于我这个工科生,多学习人文方面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已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们要将各方面的能力加以提升,同时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这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平时不能光埋头读书,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以及社团活动,在其中我们能得到在真实社会中的工作经历而犯错误所需承担的代价却远比社会上低,大学是一个难得的锻炼的机会,千万不能在无所事事或死读书中错过。尽管有些工作我们完成有难度,我们不要轻言放弃,寻求他人帮助并勇敢面对,积极从中学习,也许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就能用到了。刚来大学我感觉到大学的人更分散了,班主任,辅导员,行政班的同学都不经常碰头,一起上课的同学也是偶尔遇到,这与以前同班同学热热闹闹生活的状况有天壤之别,可能自己熟悉的也就高中一起来的和同寝室的了。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多主动与人交流是你会发现其实大家都很热情,同时你自己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做一个闷葫芦是很难拓宽自己的人际圈的。

总而言之,大学是自由的,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大学生活,我将用热情与勤奋过一个充实而又意义的4年.

2.浅谈对大学的认识 篇二

1. 四级和六级的试卷结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分值比例和考试时长如下表所示[1]:

2. 考试题型的具体变化

即将于2013年12月进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CET-4/6) , 第一次取消完形填空、快速阅读题型, 增加阅读理解匹配题, 复合式听写也由难度较高的单词和完整句子听写, 改为单词和词组听写, 而一直以来的句子翻译则改为短文汉译英。其中, 翻译部分四级考试一直是完成式翻译, 即给出半句, 需要考生翻译另外半句, 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完整, 现在变为短文汉译英。这些四级考试中的变化, 也是四级和六级考试的题型统一。整体来说, 题型最大最新的变化体现在对主观题的改革和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要求提高。

(1) 复合式听写的单词及词组听写

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 短文的长度和难度不变, 其实整体上难度降低。原复合式听写的最后三个空, 通常为三个整句, 也是学生反映最难的部分。现在把三个整句的听写改为单词和词组, 这就要求学生备考时, 不可轻敌, 应充分准备, 争取借此机会进一步提高听力成绩。

(2) 长篇阅读

快速阅读在新的考试改革中改为段落匹配题。这是指篇章后面附有10个句子, 每句所含信息出自文章的某一段, 要求考生找出与10个句子相匹配的段落。相比之前的快速阅读, 文章类型有了较大变化, 考查能力也由定位信息向段落理解升级。由于题型说明段落与选项之间非独一对应关系,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重点掌握文章结构, 并能准确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和关键词。加上对新题型的不熟悉, 参加四级考试的考生有可能在该题型的作答中遇到困难。

(3) 短文翻译

原来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短文汉译英;翻译的内容从模糊范围明确为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字。单句翻译考查的是考生对语法点和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的掌握, 而调整后题型则考查篇章翻译所不可或缺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是对考生篇章分析能力及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要求提高的一种体现。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指导和提高。

3. 小结

首先, 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所占比例有较大增加。题型调整之后, 主观题在整张试卷的分值比例上占到30%, 比起之前的20%, 是一个较大的提高。其次, 整套试卷对英语各项能力的考查所占的分值比例分布更为合理。第三, 考虑到前两次已经开始进行的多题多卷的试卷特点, 四六级改革将朝着合理改革、大胆尝试的更好的趋势继续进行下去。

二考生备考应做好的准备

1. 考生首先应剔除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态

单纯掌握单词或词组, 甚至连基本词汇掌握都不扎实的情况, 应该坚决杜绝。现有改革是对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应拿出充裕的时间准备基础的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中外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语言差异现象, 注意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和搭配合适、地道, 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水平。

2. 针对听力、阅读、翻译三个分项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 保证常态的、足量的听力练习是听力考试成绩提高的必需条件。考生对听力材料除了用来做考试模拟之外, 还要详细的进行分析, 将文本中不熟悉的单词、词组和句型表达标出来, 重点记忆。长期坚持训练可以大幅提高英语听力。之后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 可以进行听—写练习, 即反复听, 写下整句或整篇内容。

其次,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篇章分析能力。无论对于泛读或者精读文章, 考生应做到对文章大意和作者论点方向的整体把握。随手标记出所阅读文章每段的主题句, 并概括出关键词, 进行重点识记。平时应多阅读, 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更快地熟悉英美人们的思维方式, 学习他们对于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事、物的表达方式。

最后, 针对改革后的短文翻译, 考生应在平时的课本学习过程中重点加强对词组、中英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掌握, 特别是对中英文中习语的理解和译法。比如, 中文说“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了。”而英文翻译则为I was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horse. (我太饿了, 能吃下一匹马了。) 另外, 对中文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或词汇的翻译, 也需要对原文的深入理解, 比如中文说“抓大放小”, 实际上指的是在经济改革过程中针对企业改革领域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 所以翻译成英文, 应该是“manage large enterprises well while ease control over small ones”。这样的一些例子都提醒学生, 应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中国现在的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发生变化的关注。只有这样, 才能在翻译内容的考查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师应做出的教的调整

Hughes A.在书中陈述过这样一个观点, 测试能够对教与学起到反驳作用。考试的重要性越强, 那么对其准备的过程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主导与之相关的教与学活动。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向越来越体现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在原来的教学内容基础上,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升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以教师及教材为本。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只靠教师备课充分来提高学生水平是不可能的, 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转变对英语教学工作的认识, 即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先提条件, 以扎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练习口语、多接触英美文化, 以及关心中外文化背景中的异同, 都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强化的教学内容:

1. 词语的使用和搭配准确性, 比如在讲解“剪纸...以增加喜庆气氛”时, 对于单词和词汇的搭配处理。增加, 可以用increase或add, 还有improve和enhance;而气氛atmosphere是不能和increase进行搭配的。这就给学生在掌握单词和词组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打破汉语思维, 使用英文的固定表达。包括单词、词组、句子的表达。尤其是对句型掌握, 将对学生起到极大的帮助。比如下面这几个固定表达:

(1) ________has/enjoys a history of________. (用于介绍历史)

(2) ____________is given as a present to sb. (馈赠)

(3) __________start/begin from…to_________ (从……延续到……)

另外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2013年CET考委会给出的样题中, 有这样一句话:春节在庆祝时可能会有各地风俗的差异。首先看一下官方给出的解答:Customs and traditions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其中关键词组“不同”使用的是vary from… (有……差异) , 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differ from…这个词组。在日常学习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这些常用的重要词组, 强化与中文词组的双向对应记忆。同时, 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这种没有明确主语的句子时可以考虑句型there be…及it is+adj.+that…。这对中文句子中无明确主语现象的处理极有效。所以这句话比较简单的版本可以是: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in customs and traditions in different places。

在教授过程中, 练习翻译时还需注意结合写作句型。比如说被动语态, 像“人们认为”, 既可以表达为people think也可以是it is believed that, 在四六级考试中的多个题型中都很常见, 比如听力、翻译、阅读、写作等。另外, 被动语态, 从句比如宾语从句、无主句等等, 这些在过往的翻译真题也出现过。

3. 多引导学生读英语文章, 减少其对英美作者所写文章的不适感, 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人们对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的讨论。Harmer在其书中提到,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文章类型和学生兴趣[3]。在题材不偏僻的情况下, 学习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谈论和分析某一主题时所用的英语表达, 是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对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如Spring Festival等可以加以讨论。同时为了拓展知识面, 也可以多阅读生僻话题的中文文章, 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今后的拓展阅读或专业阅读打好扎实的基础。

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所进行的所有教与学的应对和变化, 归根结底, 都应落实到提高学生真正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 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 都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 (2006修订版) [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Hughes A.外语教师测试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116.

[3]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怎样教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69.

3.浅谈对大学的认识 篇三

关键词:运动生化学;运动性低血色素;血液流变学;大鼠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115-04

在周期性耐力运动中线粒体有氧氧化产生ATP为主要供能方式,这需要有充足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与氧的运输及其他代谢产物的运送。然而营养学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员中仍存在运动性低血色素的状况,这会影响机体运送氧的能力,进而影响有氧代谢及运动成绩。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血液运氧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探讨长期大强度跑台运动所致的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为合理进行体育运动,有效监测运动强度,防治运动性低血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运动模型

雄性Wistar大鼠12只,体重(300±10)g,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养殖中心,选用国家标准啮齿类动物干饲料喂养,自由饮水。环境温度22-24℃,相对湿度为45%~55%。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Gl和运动性低血色素组(spons hypoehrosis group,sG)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运动,运动性低血色素组递增负荷跑台训练:跑台坡度为O°,速度为30 m/min,每周训练6 d,前2周每天训练1次,后3周每天早晚各1次。第1次训练时间为1 min,之后每次训练时间增加2 min,最后1次训练时间为95 minm。运动性低血色素组体重在第3周开始下降,到第5周末体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19.18%(P<0.01)。经过5周的跑台训练,运动性低血色素组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了32.39%、32.05%和21.30%(P<0.01),说明长时间大负荷跑台运动后大鼠出现了运动性低血色素,造模成功。

1.2取材

末次运动后36 h取材,以消除急性运动的影响。取材前禁食16h,降低肝糖元。大鼠称重后用质量分数0.4%戊巴比妥钠麻醉(0.01 mL/g,右心房取血,注入肝素管,待测。

1.3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取抗凝血4 mL,用悬丝血液流变仪(BV-100)测定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4血涂片

取3μL抗凝血滴于载玻片一侧,用盖玻片与血液相接触后拉成涂片,将瑞氏(Wright)染液滴满血膜染色区,染色2-3 min,显微镜(Olympus)下观察。

1.5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SPSSl 1.5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实验结果

2.1大负荷跑台训练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运动性低血色素组大鼠Hb和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性低血色素组大鼠在1.0、3.0、10.0、30.0和180.0 s-15个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性低血色素组与对照组间血浆黏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性低血色素组大鼠在1.0、3.0、10.0、30.0 s-14个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运动性低血色素组与对照组间在180.0 s-1切变率下全血还原黏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性低血色素组大鼠的红细胞刚性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1)。

2.2大负荷跑台训练对大鼠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血涂片结果显示,对照组红细胞呈粉红色,边界清晰,细胞折光性好(图1)。运动性低血色素组红细胞边界模糊,有红细胞碎片,折光性差,红细胞大小不均一(图2),这与血常规检测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是一致的。

3、讨论

5周的大负荷跑台训练后,大鼠出现运动性低血色素,全血黏度在各个切变率下均显著降低。血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全血黏度受剪切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性和血浆黏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最主要的因素,红细胞压积越高血液黏度越大。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不断把氧运送到运动中功能活跃的组织和器官,使线粒体通过有氧氧化产生大量ATP,以供运动所需,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与运动能力呈正比,血红蛋白降低会使机体的运氧能力显著下降,使机体在运动中不能充分利用有氧氧化产生充足ATP,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同时,降低的血红蛋白不能把机体代谢产生的C02通过血液循环尽快运出,易导致局部酸性物质堆积,诱发运动性疲劳。5周的大负荷跑台训练使大鼠红细胞聚集性降低。红细胞聚集状态受血浆大分子桥联力、细胞表面静电排斥和流场剪切应力等因素的影响。红细胞聚集主要影响低剪切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降低时,低剪切率下全血黏度下降。本研究大负荷跑台训练使红细胞数量减少、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导致全血黏度降低,机体产生了运动性低血色素,运动能力下降。关于运动引起的全血黏度变化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还有一些不同的报道。Immanuel等研究表明40-60岁受试者长时间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可以使全血黏度降低,而血浆黏度不变、红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这会降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说明不同的运动强度对全血黏度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不能单纯地通过全血黏度变化来评价运动对机体的影响,而应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综合分析。

5周的大负荷跑台训练使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能通过直径较小的微血管的能力,其影响因素有红细胞内黏度、红细胞的几何形状和红细胞膜的黏弹性。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使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能力下降,影响红细胞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微循环障碍、供血供氧不足。变形性低下的红细胞还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而且大负荷运动使大鼠体内自由基产生数量大幅增加,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体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降低,从而引发运动性低血色素。Brzeszczynska等研究发现过度运动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剧膜蛋白质构象改变。本实验中血涂片显示有较多的红细胞碎片,这与其变形能力下降有关。此外,本研究的相关实验表明运动性低血色素组红细胞膜上的MDA明显增加。同时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往往会降低大鼠红细胞的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ATP酶活性下降会影响红细胞膜的离子转运,细胞不能顺利地建立细胞内外离子梯度,使细胞内渗透压发生改变,导致红细胞膜变形能力下降,造成溶血,加剧运动性低血色素的程度。全血还原黏度代表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变化对血液黏度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周大负荷跑台训练后运动性低血色素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导致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降低。最近Cakir-Atabek等的研究表明以70%的一次重复最大值(one-repetition maximum,1-RM)进行6周抗阻训练对青年男性受试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好于85%1-RM,说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对红细胞变形性影响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4.对大学的认知 篇四

以前大家都说,大学是每个人的象牙塔,走上塔尖就等于成功了。可是慢慢才发现,一旦走进这个象牙塔,然后再走出去,这其中的差异实在太大。它能将一个人送进天堂,也可以将一个人葬进地狱,而这绝大多数取决于自己。

对大学的认知,并不想多说,毕竟我还没毕业,仅对它做浅浅的认识。进入大学便意味着独立。大学,独自生活,大多事情由自己考虑,衣食住行,一切的一切全都砸过来,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原来独立如此艰难。从此我体会到了父母的难处。

四人间宿舍,室友间相处至关重要,庆幸的是寝室里每个人都很温和。相处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原来每个人不像第一印象那样,原来最平淡的人其实最疯狂,最严肃的人其实最细腻。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已熟悉了大学的流程。

大一的我们,没有了父母的监督,无法无天,肆意地张扬着我们的青春。脱离的军训的泥沼,脱下军训服,换身衣服,我们从流着汗水的小兵变回了幸福的天之骄子。开始,我们积极地参加社团,学生会,碰得头破血流,却毫不气垒。那时我们似乎有着用不完地劲。

而大一的我们又是分水岭产生的开始。有的人斗志昂扬竞选班干,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有的人认真学习,流连于自习室和图书馆之间,成为一名学霸;还有的人逃课,沉迷游戏,书本束之高阁。日复一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生活明显产生变化。也许我们时间的长度上相同,可是时间的深度上大家都深知。

大学生活也过去一个多学期了,在那逝去的大半年时光里,也初步认识到,大学并不是那么好混过去的,还是需要一定的理想追求,否则也会沉沦与堕落。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同时也是一个培养人渣的地方,为了不成为人渣,也要努力。大学生活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这场经历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希望我能好好珍惜,把握它,让青春不留遗憾。

5.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 篇五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程度如下:

先听听几位研究生的告白: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大学生活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虚度过后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如果上天能够让我再上大学,我会对大学生活说三个字:“规划它!”如果一定要在这个规划上加上一个时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现在!”

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同学们,在饱受高三折磨后,一些同学计划着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到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但回顾今年学生毕业时找工作的情形,看到的是大学生们找工作时的慌乱与艰难。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还是对学生就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新生从刚入大学校们门起,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完整的、有的放矢的计划,为将来就业及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专家认为,大学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一年级为试探期:

刚刚踏进象牙塔的新同学,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与疑问,对具体的学习与生活处于一片茫然状态,通过紧张的高考有的甚至产生了放松休息的念头。首先要初步了解一下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其次要多与同学沟通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一下本专业的就业情况,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大一学习任务不重,要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获得奖学金做好准备,要出国的同学为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还要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

二年级为定向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大学的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自己的想法。这一时期应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一定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三年级为冲刺期:

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因为临近毕业,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如果选择就业,就需要多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或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如果决定考研,那就要抓紧时间作备研准备,譬如考哪类学校,需要复习哪些书籍,都要考虑清楚。学术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尤其是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年级为分化期:

到了大四,同学们的生活趋于分化,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

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

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

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

6.对大学的意见和建议书 篇六

一、重视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教育者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它是在教育者设计指导下进行的。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并沉浸于音乐的状态下,从中学习优秀的音乐文化,学会如何欣赏音乐,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使受教育者的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

二、精选欣赏教材

精选音乐欣赏教材和音响、音像资料。只有最好的才是最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要使学生尽可能多接触名家、名曲、名作、接触音乐精品。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热衷流行通俗音乐的倾向,他们只喜欢这一种类型的音乐,而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为丰富的高雅音乐却不愿问津,这样就很难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青少年音乐偏好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施,在不断扩大音乐欣赏面的同时,逐步在学生中建立起对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表演的质量和音乐表演的效果的评价标准,并能在欣赏与表演中应用这些评价标准。使青少年健康的、积极的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反复聆听音乐

倾听音乐是反复的,要初听、复听,重点的地方要多听几次,有分析地去听。通过欣赏音乐拨动人的心弦,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这对提高鉴赏水平是有很大影响的。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有可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中心环节就是倾听音乐。无论是欣赏的初级阶段,还是欣赏的高级阶段,都要让学生反复倾听音乐――初听、复听,重点的地方反复听、有分析地听,用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如作品所使用的音响,人声与乐器的类别、音色;分析音乐中的节拍、节奏、旋律、和弦等;分析音乐中基本要素的运用、音乐的体裁、表现手段等。此外,在音乐欣赏中利用语言、动作等描述音乐中的事件,以此表现出所欣赏音乐的感知、记忆能力等,也不失为吸引学生反复聆听音乐的好方法。

四、注意欣赏形式

如何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还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从古到今人们以点、拍手、晃身、歌、舞等等形式参与音乐,均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音乐欣赏形式。它可以使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尽情地表现。这种形式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对少年学生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欣赏方式。

在欣赏学习中,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其它姐妹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感觉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或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要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写作、历史等背景资料。

五、选择欣赏方式

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的感觉、知觉、感情、想像等各种心理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但在不同的欣赏者身上,这些反应的侧重却不尽相同。在同一部音乐作品面前,有些人更注重它的音响形式,有些人则沉浸于情感体验之中,还有些人很乐于产生各种联想或想像。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音乐欣赏的方式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纯形式欣赏。以音乐为背景,为其他活动的伴奏或陪衬。尽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音高、音强、音长等声音要素上,或者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上。让学生去学习一些音乐简单的曲式结构,或者去听辨不同的演奏乐器,甚至是听辨和学习音乐的节拍。

(2)运动式欣赏。以身体动作来对音乐做出反应,也可称之为律动式欣赏。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又能让学生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

(3)联想式欣赏。随音乐进行,进入回忆、联想或想象,然后用语言、文字、色彩、图画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

六、借助辅助手段

欣赏音乐,不只是聆听,还可以借助其它手段。如:借助视觉,以图片、颜色、图谱、图解等方式使音乐成为可见的形象或声音、动作、曲式结构图形;借助语言文字,以语言文字描述表达听觉体验及对某些概念的认识;借助动作,用形体动作、律动表现描述听觉体验;借助场景表演,用简单的戏剧形式表演音乐的某一情节或故事。

7.对中学生物教与学的粗浅认识 篇七

一、课前准备——备课

1. 备学生

一切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一堂课成功与否就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备课不只要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还要对所授班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仔细琢磨, 换位思考, 为学生着想。比如:哪些问题学生会有和伙伴合作学习的需要?哪种小组合作的方式, 学生会充满热情地献智出力?什么方式汇报交流, 会让学生有倾听欲望和分享成果的快乐?教师想清楚了, 预设就容易促成课堂动态生成。

2. 备知识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处理教材, 突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抓住课堂的关键所在,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根据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目前, 学生对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尤其不能将课本内容一字不落地“读给”学生, 而是要通过实例的分析“启发、点拨”, 做到“深入浅出, 由表及里”,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教师要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吸收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 把这些东西经过整理归纳, 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浓缩和凝练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并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下, 转化为他们的思想、知识和能力, 彰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力量。

3. 备方法

备方法是生物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从教学的要求出发, 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结合各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条件等, 灵活恰当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以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什么时候运用实验法, 什么时候运用比较法, 什么时候运用观察法, 什么时候运用小组讨论法, 什么时候让学生归纳总结等都要选择的恰到好处, 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实施阶段——授课

“人生不能重复, 教育不允许重来。”对于构成学生学习生命历程的每一堂课, 教师绝不可率意而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而不是独立的。学生只有完全参与到教学中, 才能使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自己获得的, 所以就比通过“道听途说”来的更能属于他们自己。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力求达标”。所谓“分层教学”是指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依照不同层次将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成难、中、易, 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改变以往“好学生吃不饱, 差下生不消化”的情况, 不仅如此, 这一教学方法更能有效地纠正以往教师“光讲”而学生“光听”的不良倾向, 把过去教师包办的提问讲析, 把过去学生紧张的学习过程,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愉悦的、丰富的学习活动, 通过活动促进内化, 通过内化推动发展。

其次, 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如讲述《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时, 让学生通过捕捉鼠妇, 了解鼠妇生活的习性和生活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搬开花盆或石块, 鼠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鼠妇为什么跑走?”“鼠妇跑走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并且能使学生从这些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中, 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课本或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而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获得的丰硕成果。

三、课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 一节课上完了并不意味着整堂课就结束了, 就可放手了, 课后反思——课堂续曲非常重要, 所以我非常注重教学后的反思:

1. 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

2. 着眼未来地反思教学实践。

3. 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笔记。

做到:

善归因:什么地方好?为什么好?什么地方不足?为什么不足?

会提升:从课标、理念上思考, 分析根本原因。

8.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新认识 篇八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 认识 衔接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物理学。大学物理是理工科类的一门物理学基础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在大学教育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促进人才培养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教好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教师的一项重大挑战。对此,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我对此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做好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的衔接

就知识体系而言,中学物理已经介绍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部分内容。但是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大学物理内容都有着显著的提高,而且需要运用崭新的数学工具,如导数、微积分和矢量计算,解决物理问题。大学物理是离不开高等数学的,尽管很多院校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高数课,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物理问题。例如,在质点运动学中,有两类常见的求解质点运动的问题:在某一初始条件下已知质点加速度,学生不会运用积分求解运动方程;已知质点运动方程,不会运用导数求解速度和加速度。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做好“兼职”数学老师,就成为大学物理教师的一项任务和技能。

局限于数学知识,中学物理研究的是恒量或均匀变化的问题,如恒力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大学物理研究的是任意变化的量,如变力,任意曲线运动。这时,微元法方法起着桥梁作用,在dt时间内(对应微分)是恒量问题(中学阶段),在整个时间t内(对应积分)是变量问题(大学阶段)。由于大学物理是一门非物理专业的公共课程,我们应当突出物理思想与物理图像的教学,而不应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复杂的数学推导与演算上。费因曼曾说:“对学物理的人来讲,重要的不是如何正规严格地解微分方程,而是能猜出它们的解并理解物理意义。”能从物理角度说明问题,尽可能不用数学。例如,在讲解“时间延缓”和“长度收缩”时,我们可以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出发,而不需要从繁琐的洛伦兹数学变换关系式推导。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学生真正明白相对论时空的物理图像,而不是纯粹的数学演算。

二、做好物理知识与科学思维方法的衔接

很多学生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根据物理知识会做题就行,甚至一些教师让学生背知识点、进行题海战术。诚然,掌握知识点,会解物理题肯定没错,但是大学物理教育不仅于此。更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拥有的建立物理模型、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科学技术和整体素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无疑,物理知识很重要,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比掌握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收集一些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有启迪的素材,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讲述一些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典型内容,让学生知道物理学方法论中所用到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例如,库仑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发现的及二者的关联?爱因斯坦是怎么创立相对论的及与经典力学的关系?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的对应关系?光的微粒性与波动性?等等。在讲物理知识过程中,有机地融合这些素材,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授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对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增加对物理学中方法的认识和运用。

三、做好物理概念与例题教学的衔接

概念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有关键作用。物理概念既是物理学的基石,又是物理学的支柱,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门物理学分支的发展都离不开物理概念,如质点运动学离不开位矢、速度、加速度、动量等基本概念的支撑,热力学的发展离不开温度、内能、热量、熵等,电学的发展离不开电流、电压、电阻、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原理和公式就是反映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依存关系。由此可见,物理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对物理过程有准确的理解。同时,通过概念教学,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大学物理的概念多、理论性强,运用的高等数学知识较多,有些概念学生不容易掌握。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分析理论知识外,讲解适量的例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际上,讲解例题是物理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演算,既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又让学生学会正确解题步骤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大学物理课时数安排较少,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紧,选什么样的题、选多少题就非常有讲究,因此,所讲例题要有典型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典型性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消化,多样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加知识广度。同时课堂讨论很有必要,争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做好知识传授和品质教育的衔接

除了传授知识外,大学物理也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的一部好素材。物理学蕴藏着很多不同层次的美,如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共面的和谐美,雪花结构的对称美,原子中电子排布的有序美,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揭示物理之美,能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从而产生科学灵感和火花。以“电磁场和电磁波”一章为例,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正是抓住电和磁的对称美,在总结安培定律、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位移电流”和“感生电场”的概念,建立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从而使得电、磁、光得到统一。

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的品质教育,启发和激励学生。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水平不断前进的当今时代,很多科学任务必须依靠团结合作,单打独斗是不能完成的。“团结就是力量”。例如,在讲授“氢原子的波尔理论”时,我就介绍了玻尔和卢瑟福的故事:众多学者共同生活、共同学习,通过争论、质疑和辩解,使思想相撞,知识互通;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领域的学者生活在同一实验室里,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原子结构难题。结合具体物理知识,通过适时的事例,向学生阐述顽强拼搏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上帝分送礼物时是毫不宽容的,他只给了我骡子般的顽强。”在讲“电磁感应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到,法拉第在实验室奋斗了十年;在讲“量子论”时,告知学生: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拼搏了六年。

总之,要使学生学好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广大物理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付出辛勤的劳动,熟悉教材内容,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云康,唐曙光,唐春红,吴庆春.大学物理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5:433.

[2]熊力.怎样上好大学物理习题课[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67.

[3]韩海波.大学物理概念学习的问题诊断与概念教学模式的探究[D].中国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毛骏健,顾牡.大学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6.

[5]张俊吉,祝启涛.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6,3:152.

9.对审计学的认识 篇九

选课前只知道有审计这门课,认识么也非常模糊!因为觉得学完审计学以后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所帮助。

等具体接触到审计学后,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非常的多。审计学里的知识的确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学完这门可后平时也要多翻翻看看,及时提高在业务方面的修为。

目前我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事这个职业,因为从事审计工作要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财会工作技能和通晓各行各业财务制度和会计技术方法,通晓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及实践经验,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及财经法纪,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

10.计算机图形学的简单认识 篇十

090600304229计科0942卿文玲

第一周,我们上了一节计算机图形学。记得刚开始领到书的时候,翻看里面的内容,发现好多数学公式,心想:“完了,这不就是变相数学嘛,还结合计算机图形,天哪,肯定很难很难。”

事实证明,第一节课结束后,我还是不清楚计算机图形学要学的是什么,只是大概的了解了计算机图形学是讲图形用公式等直观的表达几何图形出来。所以说认识的话,根本谈不上。在浏览了课本前面的前言后,大概了解了计算机图形学涉及计算机硬件、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美学等领域的综合知识,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才能将本门课程学好。同时了解到图形本质上是具有线性、宽度、颜色等属性信息胡图形元素的组合。因此,抽象图形本质可以概括为:图形=图元+属性。几何是表示是输入;绘制是展现,是输出。

11.对大机组继电保护配置的几点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大机组,继电保护,纵差保护,不完全纵差保护,横差保护

大容量机组往往按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线与高压或超高压电网直接相连, 在电力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它结构复杂、造价昂贵, 一旦因故障而遭到破坏, 在经济上必然会受到很大损失, 因此在考虑大容量发电机-变压器组的继电保护整体配置时, 应强调最大限度地保证机组安全和最大限度地缩小故障破坏范围,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突然停机, 对某些异常工况采用自动处理装置, 特别要避免保护装置误动和拒动。所以不仅要求有可靠性高、灵敏性和选择性强、快速性好的保护继电器, 还要求在继电保护的整体配置上尽量做到完善、合理, 并力求避免繁琐、复杂。

1 传统的继电保护方式及其不足之处

传统的发电机内部故障主保护方案常采用:传统纵差保护、传统横差保护、基波纵向零序电压保护、转子二次谐波电流保护、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等。这些传统的保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损坏程度、恢复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反应电气元件异常运行工况的作用,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 在电力系统中始终存在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保护元件正确动作率普遍偏低———许多都不到70%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保护方式略作分析, 以期找到改进措施。

1.1 传统纵差保护

传统纵差保护只对相间短路有效, 对发电机定子绕组同相的匝间或层间短路和开焊 (断线) 故障均无保护作用, 因而保护功能不全面, 再加上目前存在元器件产品质量差、维护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 必须加以改进。

1.2 传统横差保护

以往的单元件横差保护, 其动作电流约为 (0.2~0.3) In, 所用中性点连线的电流互感器变比选为0.25 In/5A, 所以旧式的单元件横差保护的动作电流约为发电机额定电流的二次值 (5A) , 由于发电机内部故障用的老式横差继电器对三次谐波滤过比小于15, 所以这样的整定值就限制了保护正常动作灵敏度的提高。

1.3 基波纵向零序过电压保护

对于中性点侧只有U, V, W三相引出三个端子的发电机, 习惯上都装设纵差保护以反应内部相间短路。为了保护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或开焊故障, 可增设纵向零序过电压保护, 但纵向零序过电压保护装置较复杂、灵敏度低, 且可能引起某些误跳闸。只有在发电机中性点侧三相仅引出三个端子, 并装设了纵差保护时才选用。

1.4 转子二次谐波电流保护

转子谐波二次电流保护中启动元件与选择元件的配合要求十分严格, 容易发生误动作, 整定较困难, 须用专门的转子回路电抗变压器。只在发电机已确定中性点侧仅引出三相三个端子, 并决定装设纵差保护而不可能装设高灵敏横差保护的情况下才选用。

1.5 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

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不能反应匝间短路和定子绕组开焊故障, 且这种保护也需要发电机中性点侧引出三相三个端子。

目前国内300MW及以上的汽轮发电机均采用每相两并联分支、中性点仅引出三相的三个端子, 普遍采用发电机纵差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纵差保护作为发电机-变压器组内部短路主保护。当发电机中性点侧只有三相三个引出端子时, 就无法装设单元件横差保护, 这将影响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灵敏性。

2 大机组内部故障主保护的改进方案

2.1 改进方案

改变发电机中性点侧的引出方式, 将三相六个分支绕组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仅将其中性点N1引出, 另一组三相端子分别引出, 并在发电机外接成第二中性点N2, N1与N2连接以便装设单元件横差保护, 互感器TA1与TA2构成发电机不完全纵差保护。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已证明:高灵敏单元件横差保护具有发电机相间短路、匝间短路和定子绕组开焊的保护功能, 特别简单、灵敏度高, 可作为各类发电机的第一主保护。不完全纵差保护克服了传统纵差保护不反映定子绕组匝间短路和开焊故障的缺陷, 成为发电机内部各种故障的第二主保护, 方便地实现了大机组主保护的双重化要求。采用这种方案的必要前提是发电机中性点侧应有四个引出端子。

2.2 改进措施

a.对300MW及以上的汽轮发电机, 只要中性点引出方式在发电机制造时稍作改变就可使用高灵敏单元件横差保护, 其功能超过纵差保护。

b.采用更换互感器, 减少电流互感器变比, 提高三次谐波滤过比, 通过常规发电机短路试验、实测横差保护不平衡基波和三次谐波电流来正确整定动作电流等措施, 把传统横差保护改造成高灵敏横差保护。

c.不完全纵差保护是针对每相两并联分支的发电机提出的, 采用比率制动式继电器, 机端互感器选变比为In/5A, 分支互感器选变比为0.5In/5A, 这种方式能反应发电机内部各种相间短路、匝间短路和分支绕组的开焊故障, 这种保护方式对发电机引出线短路有保护作用。但应注意在每分支数很多 (大于2) 时, 若某个不装设互感器的分支发生故障, 在装设互感器的那些非故障分支中的电流可能很小, 不完全纵差保护有可能拒绝动作, 因而在分支数较多时要慎用。

d.一般来说, 当发电机变压器本身配置了双重主保护时, 不需要再设置发电机、变压器自身的短路后备保护, 这时可以在机端装设全阻抗或偏移阻抗保护, 兼顾机端和高压母线相间短路故障, 在升压变压器高压侧通常还装设零序电流、零序电压作为高压侧接地短路的后备保护。

2.3 双重主保护的作用

这种主保护方案可使发电机内部各种相间短路、匝间短路和定子绕组开焊故障均得到双重快速保护, 同时还能使发电机独立运行时机端引线的相间短路也有快速保护。当每相分支数大于2时, 在每相中性点侧装设互感器的分支数应大于或等于n/2 (n为每相分支数) 。

采用这种主保护配置方案时, 可完全舍弃纵向零序电压保护和二次谐波转子电流保护。

3 对继电保护的发展展望

继电保护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方向比较式、相位比较式、电流差动式等阶段, 所使用的继电器从电磁式到模拟静止式, 进而发展到数字静止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出现, 为继电保护数字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出现了以微机和光传输技术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保护系统。

微机保护具有下列特点:

a.保护功能由软件实现;

b.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c.具有数字储存功能, 如过程记忆、录波等;

d.容易实现远方通信, 接口简单;

e.具有自动测试和监视功能;

f.软硬件标准化;

g.公共数据可重复使用实现不同功能。

我国已成功研制了多套大机组微机保护装置, 并先后投入试运行或正式运行。不少35k V和110 k V变电所采用了多种微机监控和保护装置, 但在300MW及以上大型发电机组上应用微机保护装置的例子还不多。由于微机保护具有灵活、高性能、运行维护方便、可靠性好、硬件尺寸小、硬件负担轻等优点, 可以预见未来继电保护发展的方向将是主保护采用微型处理机或小型计算机分散地装设在被保护元件处, 后备保护采用系统控制中心计算机构成变电所中心计算机以实现集中化控制。相信大机组的微机保护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并将以其优越的性能在继电保护领域独领风骚。

参考文献

[1]朱明明.大型机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运行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科技出版社.

12.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 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鼓励,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现象,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创新精神,所以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大学生创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例如,项目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创业技能、融资渠道单

一、社会资源贫乏和管理经验不足等。下面我将结合课程中所学的零售业经营和物流中心经营谈谈我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

对零售业经营的认识

对于零售业经营,以一个商店的开办为例,我们必须首先同时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选址问题。选址要考虑周围的人流量大小,还要考虑周围居民主要是哪一类群体,还有资金问题,位于不同地段的的店面不同,人流量大的地方一般租金会比较高,店面的大小不同租金也不同。第二,商品的定价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渠道了解竞争对手的价格,找到一个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的价格使商店既能够获得利润又能够吸引顾客。比较合理的毛利润一般是在20%-40%。第三,采购。商店必需确认有足够的库存,能够满足顾客需要。但是也要考虑储存空间和货物变质的问题。采购必须有一定的策略,采购的量采购的时间间隔都应该尽量合理。第四,人员的雇用和安排。必须找出商店运营所需的各个职能部门和职位,以合理进行人员安排。任何职位上的人员配备过多也会给商店带来负面影响。员工的工资是商店的主要支出之一,控制这部分支出是盈利的关键之一。第五,商品的推广和销售策略。我们可以选择户外广告牌,电台还有店面上做广告的方式来推广商店的商品。商店应将足够的预算用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商店的知名度上,以制造出产品需求。但这部分预算不应太多以至于损害盈利。在市场行销方面,商店应持续收集当前顾客的数据,并经常购买潜在客户的数据,以保证进行的销售和折扣能够对顾客产生吸引力。对于商店收集和共享的数据应有道德和法律限制。在有限的店面空间里为各种产品分配空间。通过设计产品摆放的位置,可以使顾客在购买需要的产品之前先浏览商店内的其他部分,尽管顾客可能不需要路过的其他产品。将冲动性购买的产品放置在那些人流量大的位置,或放置在收银台旁边,这样可以增加销售额。第六,融资。大多数商店在初创阶段都是要亏损的。这样在初创阶段商店就需要一个资金来源。对于大多数小型商店,这一资金来源是商店所有者的积蓄,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以及银行贷款。第七,安全问题。店内行窃是损耗的主要原因。预防店内行窃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元素是把商品放置在员工容易看到的位置或者考虑监控安装和给商品贴电子标签。第八,对财务的管理和扭亏为盈的能力。要使用财务报表,优秀的管理人员可以只从研究财务报表就获得对此企业的清晰了解。

对物流中心经营的认识

同零售业经营相比,物流企业的经营更为复杂,需要全面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也应当更注重规范严谨的管理,企业的整体发展应有清晰的规划。

物流中心是物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它的规划、筹建、运行与完善,涉及交通、物资、商业、外贸、工业、建筑、农业、金融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的企业。从创建企业说起,首先要做的决定之一就是选择企业的所有权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者股份企业。其次,要做的下一个重要决定是决定你的企业的位置。在你所经营的物流业务中,将由卡车将货物送到客户那里。在物流中心经营模拟中,所有货物都必需在收到订单后第二天中午之前送达客户那里,否则客户将把货物退回。因此,所选取的企业位置应离客户足够近,以便让你的卡车及时到达客户那里。不同位置的租金也不同,这一点在选择位置时也应纳入考虑。再次,选定了企业的位置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雇佣员工。员工的职位较多如订单处理员,应收账款专员(AR专员),应付账款专员(AP专员),采购员,系统管理员,卸货员,拣货员,装货员,所以员工雇佣和安排更为复杂。在为所有这些职位雇佣员工时,都应尽力挑选那些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的人。不同的员工要求的薪水也不一样。通常经验丰富教育良好的员工会要求更高的薪水。此时需要决定雇佣这些人还是雇佣那些工作经验较少的人,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在最初由于刚刚踏入此行业时还没有什么客户,因此这个时候可以只安排较少的工作人员。当然,很多和上面所谈的类似,比如说价格制定,员工安排。除了这些,要学会听取员工意见和监管员工,考虑可能发生的罢工,管理层在面临罢工时可选的选项不多。通常在企业由于罢工而停止运营时,每天都会损失几千元甚至更多。由于在罢工时无法向客户送货,因此客户可能选择中止与你的生意往来。在面临罢工时管理层可以选择的两个措施分别是:进行谈判,直到与员工达成协议;解雇所有员工,雇佣新员工。如果采取了后一种措施,那么可能会很难找到愿意来工作的求职者,并且会失去大量经验丰富的员工。讨论解雇罢工的员工是否符合道德。最后,管理者还要决定各种产品的布置位置,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以及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弊端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有: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大学生创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支柱;

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创业的弊端有: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

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大学生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1、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

2、大学生应多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3、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做好融资。

4、平时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

13.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三

众所周知,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担当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决策无论是对国家、对农村还是对大学生村官自身而言都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创举。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也会听到很多质疑,但此策略所折射出的光芒是任何困难和质疑都遮掩不了的。这次去河北参加第五届大学生村官论坛,对大学生村官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更深的了解。

对国家而言,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大学生村官成了名副其实的弄潮儿。作为农村的一个新生事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中绽放着夺目的光辉,正是由于他们的到来,对农村建设的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为党和国家储备年轻的后备干部。众多历史实践证明,农村是一个历练优秀干部最有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村官可以在实践中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可以结识中国大地上质朴的农民,可以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对农村而言,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更新农村落后的的思想观念。我们知道,农村的思想观念较城市居民而言相对落后。他们对一些新技术、新发明往往敬而远之,大多村干部也都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农村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气息,带来了新希望。第二,有助于调整农村干部结构。现在的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

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的三大问题。大学生村官年龄较低,文化素

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这些优越的条件都与当地老村官形成了优势

互补,有效改善了村领导班子不合理的结构。

此次河北之行,我们不仅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论坛的讨论,还对

当对大学生村官现状进行了咨询调查,根据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

和了解,然后去总结大学生村官目前做的好的方面以及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一些相关报告中,大部分村民对村官是赞赞有词,但也

有一部分村民针对现任大学生村官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和我们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他们谈到现任村官对农村的熟悉程度

不够,不能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农村生产力等。据我们的调查访问得知,有近一半的村民认为现任村官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导致工作效率低,一小部分的村民觉得与大学生村官有语言交流障碍,还有一部分的村

民反映大学生村官没有想过要真正地扎根农村搞建设,这也是大学生

村官刚上任必须面对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诸类问题,还需要时间地

磨合。

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必定考虑到了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新生群体的巨大潜力。在谈

及大学生村官相对于一般村干部的优势时,一大半的村民表示大学生

村专业知识丰富,有些的村民认为他们有胆识、有谋略,能够开展农

村事业,也有一些的村民表示大学生村官沟通能力强,能和村民和谐

相处,还有些的村民认为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有实干精神,当

然交谈中我们也发现了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在农村基层工作时相对

于普通村官还存在一些劣势,在此不再赘述。

据我从网上获悉的资料得知,党和国家之所以推行大学生村官

计划,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入岗就业问题,就业

问题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

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局。“2007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2008年达

到了550万,今年2010达到了630万,但就业率也只有70%~80%,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仍然突出|,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而大

学生村官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一次伟大尝试和探索!

关于大学毕业生选择当村官的目的,我们在调查访问中也有所

涉及,在与多名大学生村官交谈中,个别表示上任一年后,他们今后的打算与初衷完全背离,正如湖南的一位村官李亮说,曾经他把村官

当做自己的一块跳板,而如今被淳朴的民风所感染,决定长期留在村

里为村民办实事,搞建设,这也反映了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心理

动态的一个变化过程,关于村民对应届毕业生选择当村官的看法,我们也做了访问,有一部分人的认为他们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还有村

民表示他们是想真正投身基层,服务农村,而一些村民认为他们是跟

随社会潮流,响应国家政策,还有些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为了积累

工作经验,这也是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村民所能感觉得到的,反映村

民最真切的认识。

虽然,从目前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个英明的决策。我相信,一切的阻碍并不

能构成真正的障碍,大学生村官计划需要的只是时间。我们相信在各

方面的努力下,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仅会给落后的农村带来福音,还会

14.浅谈对大学的认识 篇十四

本书取名《大学之道》, 有两层含义。一是探寻大学办学的道理、规律;二是回顾自己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道路、历程。我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已经三十余年,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方面。第一个十年研究大学德育, 第二个十年研究文化素质教育, 第三个十年进行院校研究。从第二个十年开始,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和个人工作实践, 还进行了高校战略发展、人才培养、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论文, 到2013年12月止, 共发表论文225篇, 此次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76篇, 结集出版。主要内容包括大学德育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院校研究、战略发展研究、人才培养研究、管理创新研究等六个方面。

大学德育研究。我自1970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并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多年,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 我结合工作实践系统地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 大学生发展, 大学德育的地位、作用, 大学德育过程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教育对策, 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依靠学生自己“生成”信仰、思想教育过程社会化, 大学生发展的三个规律 (发展阶段性规律、人格的结构性发展规律以及青年成长的自觉能动性规律) , 大学生第一个过渡中要解决的四对矛盾 (目标失落与确立、自我冲突与认同、理论困惑与选择、学习依赖与主动) , 环境中偶然因素影响与教育对策等。这些对当时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大学德育学科建设, 起到了一定的引领性作用。

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十多年, 我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文学院院长, 校党委副书记等职, 结合工作, 提出并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文讲座, 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承担国家教委有关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 在学校创建了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 提出了一些理论观点:文化素质是形成综合素质的基础, 文化素质教育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突破口, 知识经济呼唤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 人文教育的三个目标———让学生成人、让学生成为中国人、让学生成为先进的中国人,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 渗透、协调、一体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等。相关的实践和理论, 对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院校研究。第三个十年主要进行院校研究。进入21世纪,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 高等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中面临大量新问题, 同时《高等教育法》赋予了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研究应运而生。2000年我在华中科技大学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院校发展中心;2002年和赵炬明、陈敏教授共同发表了第一篇倡导在我国开展院校研究的论文;2003年组织并主持了第一次全国院校研究学术研讨会, 自此, 逢单年举行国内院校研究学术研讨会, 探讨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逢双年则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针对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开展专题研究;2008年主编出版了全国第一本院校研究教材;推动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在十多年的探索中, 对中国院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些观点, 表达了自己的认识, 如:院校研究是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应用研究;院校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实践领域, 实践具有紧迫性、动态性、模糊性、总体性;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案例研究为基本方法;专题研究中要解决问题偏大、资料偏虚、理论偏多、方法偏乱等问题;院校研究要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高等教育研究亟待走向规范化等。院校研究的开展, 开辟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推动高等教育研究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战略发展研究。在多年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我发现战略管理之于大学的重要性。从战略、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过程, 据此, 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系统探索了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 提出并论述了外向性是战略的主要特点, 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舍弃是战略的精髓,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主体等观点。围绕战略发展, 论述了大学定位、办学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走向等, 如:大学定位应从三个层面考察, 首次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概念;办学特色的内涵, 特色就是水平, 创建办学特色要以“类特色”为前提、在竞争中选择、在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中生长;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是从精英高等教育到大众高等教育, 从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到学研产三足鼎立, 从以科学教育为主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 从向过去学习到向未来学习等。战略发展研究的开展, 对于引导高等学校的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研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 我主要从学科建设、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个性化教育等方面切入进行研究。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 没有一流的学科不可能建成一流的大学;学科、专业是教师、学生成长的“土壤”;学科建设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学科建设的主体分为学校、学科群、学科点, 学校层面要抓住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五个方面, 学科点要抓住学科方向 (基础) 、队伍 (关键) 、项目 (依托) 、基地 (载体) 四个方面, 学科群介于两者之间。大学是理念组织, 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引领作用。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核心教育理念;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 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 “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学生与学校的结合点, 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点, 教学与科研的结点, 学生个体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点, 人才培养中必须加强课程建设。重视个性化教育, 在文华学院探索实践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关键”、“五个注重”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管理创新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高校获得一定办学自主权以后, 要通过管理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对此领域的探索过程中, 陆续形成一些认识:把制度建设摆在管理创新的突出位置, 制度是高校组织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制度影响甚至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制度是社会变革和高等学校变革之间协调的中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要加快大学章程建设,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协同制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增强师生民主参与力度;大学权力制约是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 大学组织中主要存在党组织系统、行政系统、学术系统和社群系统, 大学权力制约需要建立分权制约、制度制约、程序制约和文化制约等机制;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 是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制度设计, 要遵循学术职业的特点, 根据学术发展的需求设置岗位, 根据学术职业的特点建立职业准入制度, 根据学术自由的要求开展学术评价, 根据学术平等的要求规范聘任合同, 根据学术公正的要求, 建立争议处理机构;大学是学术组织, 教学、科研是目的性活动, 行政管理是手段性活动, 因而要努力建设学习服务型机关。

三十多年来, 我以“工作的意义”为价值追求, 不以个人功利为目的进行学术研究。除撰写文章外, 还到过三百多所大学作学术报告, 到几十所大学进行管理咨询,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例如, 2007年, 我在进行大学分类研究中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概念以后, 武汉纺织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浙江树人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等高校将自己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第一个过渡”中的四对矛盾提出以后, 不少大学将其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大学定位、办学特色等论文发表后, 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中, 至2013年12月, 《论高校学科建设》一文被引376次, 下载2958次;《论高等学校定位》一文被引354次, 下载2164次;《论高校战略管理》一文被引108次, 下载2337次。《论“以学生为中心”》一文发表后, 应邀到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二十多所大学作学术报告, 并与有关高校探讨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一文发表后, 2003年,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同志给我写信, 表示充分肯定, 并要求《中国高等教育》转载, 推荐给更多的读者阅读。《“哈军工”办学战略思想探析》一文发表后, 2007年, 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同志批文要求国防科工委所属高校领导阅读这篇文章。此外, 2002年发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一文, 被用于2012年“华约”联盟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16分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节选自该文。2012年在《高等学校个性化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潜能导师”概念, 并对个性化教育进行了论述, 中学教材《初中思想品德》将此引入教材。

回顾三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历程, 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我将其归纳为:实践研究, 相互推进;相遇高手, 探索前沿;化繁为简, 深入浅出;学术为乐, 持之以恒。

实践研究, 相互推进。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 抓住问题开展理论研究, 以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实践, 这是我研究、实践中的一条基本经验。三十多年来, 我始终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 先后在四所大学工作过, 其中在三所大学做过学校领导, 当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 做过学校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工作实践中会涌现出大量问题, 很多问题以偶然的方式出现, 要善于抓住偶然, 达到必然, 走向自由。例如, 1994年3月我兼任华中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 当时文科力量还很薄弱, 发展文科必须为理工科服务, 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为此, 我提出面向全校举办人文讲座。第一讲安排在一个中型教室, 开讲时, 人山人海, 根本坐不下来, 我们马上换了一间大型教室。此后, 人文讲座场场爆满。为什么人文讲座如此受学生欢迎?抓住这个问题, 进行调查研究, 在时任校长杨叔子院士的指导和领导下, 拉开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序幕。在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 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探索, 形成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指导和推动了我校文化素质教育, 而且对全国高校产生了影响。科学研究就是要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 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从而发现规律和新的知识, “不能用无知去研究未知”。在研究、实践中, 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除学习哲学、教育学及相关经典著作外, 我通过函授学习, 系统学习了社会学, 并拿到了毕业证书。研究中, 力图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 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并力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相遇高手, 探索前沿。非常有幸, 在学术研究的每一个阶段, 我都遇到不少高手, 并得到了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大学德育研究阶段, 从1980年开始, 我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组织的学术会议和调查研究, 相遇张黎群、钟沛璋、李景先、罗国杰、王殿卿、郑永廷、朱小蔓、王荣华、庄青、李庆善、王福霖等并和其中部分学者一道撰写我国第一本大学德育学。在当时的华中工学院, 在朱九思先生领导下, 作为中层干部, 我负责全校学生工作八年, 和姚启和、蔡克勇等先生一道工作, 并参与他们主编的我国第一本高等学校管理著作的撰写, 负责大学德育部分的内容。在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阶段, 相遇教育部周远清、袁贵仁、刘凤泰、阎志坚等同志, 以及学界的张岂之、张楚廷、王义遒、胡显章、于德弘等先生, 通过人文讲座相遇杨振宁、杜维明、陈鼓应、冯天瑜、孙道临、鲍国安、席慕蓉、方方、池莉等一批名家, 和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而同在一校的杨叔子、周济、朱玉泉、涂又光、张勇传、文辅相、张良皋、欧阳康、张曙光、徐晓林、何锡章、李振文、张峰、余东升、陈昌贵等先生, 我则有更多机会与之进行深入探讨。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院长的十年里, 相遇顾明远、潘懋元、叶澜、王英杰、章开沅、曲钦岳、母国光、郭文安、卫道治、钟秉林、瞿振元、陈学飞、眭依凡、谢桂华、张应强、沈红、别敦荣、曾伟、姜嘉乐等先生, 他们对教科院及本人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社会学学习和研究期间, 相遇费孝通、雷洁琼、郑杭生、刘中庸等先生。在院校研究期间, 得益于有一个高水平的研究集体, 十多年来, 与我的同事赵炬明、陈敏、余东升、周光礼、张俊超等, 共同探讨, 把中国院校研究逐步推向深入。与高手相遇, 他们帮助我开阔视野, 提升理论水平, 把握学术前沿。这种影响有时是有形的, 有时是无形的。例如, 20世纪80年代, 在大学德育研究中, 我提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982年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试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一文, 提出自我教育能力是几种能力的完备组合,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 并提出了提高这几种能力的教育对策。在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中, 深入探讨科学和人文的关系。2002年在《高等教育研究》上发表了《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八种方法。即起于知识, 启迪精神, 渗透美育, 行为互动, 营造氛围, 以悟导悟, 以人为本, 止于境界。在文华学院的教育教学中, 提出个性化教育, 并以此为办学特色, 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 形成了个性化教育体系。最近, 在研究和实践中发现, 大学课程建设是最重要的, 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大学科学决策十分重要, 但研究的人甚少, 因此, 决定开展这两个方面的研究。

化繁为简, 深入浅出。简单是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和思维方式。冰心说:“你简单, 世界也就简单。”化繁为简之于我,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安排上, 二是研究内容上。我原来担任学校领导工作, 又当教授, 还有社会工作, 很忙。如果每时每刻都把各种事情装在脑子里, 那么太复杂了, 心里会很烦, 事情也做不好。我的方法是把它们分解, 这一天干什么, 这一小时干什么, 这十分钟干什么。这十分钟我讲话, 或写字, 或听别人说话, 就简单了。但是加起来, 事情都做好了。在研究中, 现象是复杂的, 规律是简单的, 如果我们研究的结论仍然十分复杂, 那么这种研究还停留在现象上, 没有到规律的层面。如何将复杂变成简单, 郑板桥的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说得很透。三秋应该是深秋了, 经过秋风扫落叶, 最后剩下留在树上的叶子, 是最坚强的, 最有生命力。我们工作和研究中要删繁就简, 围绕立足点, 抓住最主要的、最有特色的事不放, 一抓到底, 取得成就。而对于研究的表达, 无论写文章还是作报告, 则要深入浅出, 平实通俗, 贴近读者、听众, 使他们容易理解。也就是要讲“人话”, 有的大学领导、实际工作者批评部分理论工作者不讲“人话”。讲“人话”, 不能仅仅讲大人物的话, 别人说过的话, 要讲自己的话;人既有理智, 又有情感, 讲人话, 要讲有责任、有激情、有关怀、有温度的话。

上一篇:给老师的一封信教学教案设计参考下一篇:三个人爬山作文讲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