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工作流程

2024-09-11

生产管理工作流程(共15篇)

1.生产管理工作流程 篇一

生产计划工作管理流程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计划流程,确保生产计划贯彻执行,特制订本规定。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三.职责

营销中心负责编制销售计划;负责订单的签订、成品的发运和顾客意见的反馈;

总经理工作部负责编制,季度及月度生产计划;负责将订单转化为生产计划,生产运营部依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指令,保证按照生产作业指令组织生产,并及时完成计划;

技术研发部负责技术标准的提供,并监督落实;

物资供应部负责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和供给,及成品的在库管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原辅材料、过程产品和成品的检验及质量管理工作;

资产财务部负责货款的到账确认。

四、流程

(一)产品生产、发运流程

1.营销中心接到顾客订单后,依据订单填写《发货通知单》由主管副总经理签字确认加盖营销中心部门章后,保留订单的复印件,将订单原件及《发货通知单》下达至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发货通知单内容包括:产品规格型号;需求数量;交货时间及交货点等信息内容)

2.总经理工作部接到营销中心的订单后,归档保留订单原件,并将订单转化为公司生产计划,经部门主任,总经理签字审批后下发到公司各部门。(生产计划内容包括:产品规格型号;生产数量;完成时间等信息内容)

3.物资供应部在接到生产计划后,根据生产计划核对所需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库存情况,如库存不足立即进行所需材料的采购。如由于所需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不足影响到生产计划的完成,应及时报分管副总经理协调解决。

4.生产运营部在接到生产计划后,依据计划要求,制定下达相应的《生产作业指令》。生产作业指令应包括以下内容:生产批号、规格型号、生产数量、生产过程中所用原辅材料的相应要求(如:零部件批号、原材料代号、数量等)、生产开始及生产结束时间。生产作业指令须有编制人、审核人及批准人的签字确认,并加盖生产运营部部门章后方为有效。并将《生产作业指令》下发至技术研发部,质量管理部,物资供应部和总经理工作部。

5.技术研发部负责监督《生产作业指令》的实施,对生产过程中不执行生产作业指令的作业行为有权制止,并参与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6.质量管理部依据《过程检验规程》对过程产品进行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成品依据《成品检验规程》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具成品检验报告,并下发至生产运营部,技术研发部,物资供应部、总经理工作部及公司相关主管领导。

7.生产运营部接到质量管理部《成品检验报告》后,方可办理成品入库手续。具体入库流程见《成品出入库管理流程》。

8.产品出库发运

(1)物资供应部接到营销中心发货指令后,将产品按规格及批号进行分类,并按照相关技术部要求进行打包发运。

(2)资产财务部依据产品订单上约定的付款方式确认货款是否到账,并在《出库通知单货》签字确认。

(3)营销中心负责货运公司联系及相关发货业务的办理。比如:商业发票、装箱单等文件、报关、报检、订仓、投保、结汇等相关事宜。并负责顾客意见反馈的收集,一般反馈事件由营销中心处理,重大反馈时间汇报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协商处理。

(二)计划编排流程

1.营销中心负责下达销售计划,总经理工作部依据销售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物资供应部依据生产计划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2.总经理工作部对公司生产计划进行分解,编制季度、月度生产计划,下发公司各部门,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应

包括以下内容:产品规格型号; 生产数量;完成时间等相关信息。

3.其它工作程序按照产品生产、发运流程3-8项执行。

(三)验证产品及样品生产流程

1.各种验证产品、样品生产,应由技术研发部根据产品需求的不同,下达《验证产品、样品生产通知单》。

2.其它工作程序按照产品生产、发运流程3-8项执行。

五、其他

1.本制度未涉及部分依据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

2.本制度中所涉及的相关表单以质量管理体系中受控文件形式下发。

2.生产管理工作流程 篇二

1.1 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内容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内容涉及

到服装企业在生产加工服装成品时的每一个生产环节, 其内容包括:服装生产前的准备、裁剪工艺、粘合工艺、缝制工艺、熨烫工艺、服装后整理工艺和服装产品的包装等。这其中的每一项生产工作环环相扣, 相互影响, 一个环节的错误都会使后序的环节受到影响甚至停滞, 如果没有管理工作或没有完善的管理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服装的质量, 降低效率, 提高生产成本。

1.2 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业生产处于完全手工业

阶段的时期, 由于生产规模比较小, 生产技术、劳动分工比较简单, 相应的管理工作也就比较简单, 管理水平也很低。18世纪80年代的工业革命使得工厂制度产生以后, 生产组织形式从以家庭、手工工厂为单位转向了以机器生产为主的企业生产形式, 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 生产规模随之扩大, 生产效率提高, 企业内部分工明细, 协作性加强, 对管理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流程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产品效率的高低及产品合格率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

如果将复杂的服装生产流程简单概括,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即服装生产前的管理、服装生产中的管理和服装生产结束后的管理。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会影响到在这一环节中获得相应产品质量的合格率, 从而影响到最终服装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生产的效率。

2 服装生产流程中生产前的管理

服装生产流程中生产前的管理工作即产品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材料的检验、测试, 预缩及整理, 服装材料的耗用预算。

2.1 产品设计包括设计样板和样品试制, 这其中如样板审核工

作要求认真、细致, 不得有丝毫差错, 通常样板制订好后要由企业生产技术部门、产品开发部门中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对于初次试制的样板, 应通过单件及小批量试制验收合格后, 进行修正。审核后的样板应做好记录, 并在样板四周的关键部位加盖样板审核验讫章, 而未经审核通过盖章验讫的样板, 一律不准交付使用。审核通过盖章验讫的样板,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修改。必要时须经主管部门批准, 由专职人员负责修订或增补, 并立即报废不合格的样板, 以免误用。

2.2 材料的检验测试工作则是在服装生产头投料前, 必须对使

用的材料进行数量复核、疵病的检验、伸缩率测试、缝缩率测试、色牢度测试、耐热度测试工作, 了解材料性能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以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工艺手段和技术措施, 提高产品质量及材料的合理利用, 节约材料,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核查避免裁剪后出现无法挽回的质量问题, 把住批量裁剪的第一道质量关。而检验测试后如果出现相应的影响服装质量问题如缩水率较大, 材料表面疵点较多等还要进行预缩和整理工作, 以保证生产所用材料以完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个生产流程。

2.3 服装材料的耗用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无疑会帮助企业合理

使用材料, 节约开支及进行成本核算。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消耗以计划用料为基础, 在此之上还要考虑到其他影响材料使用的因素, 如自然回缩的损耗、缩水率的损耗、织疵的损耗、段料的损耗、残次产品的损耗及特殊面料的正常损耗。当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会出现这些损耗, 针对当此生产任务中所使用材料的不同, 出现的损耗也应不同, 但会出现的损耗都应加在计划用料的基础上, 才能准确地进行耗用预算。

3 服装生产流程中生产中的管理

生产中即基本生产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完成企业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生产过程。企业的基本产品是指以销售为目的, 满足社会或市场需要而生产的产品。基本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活动, 代表着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专业化水平, 如裁剪工艺、粘合工艺、缝制工艺、熨烫工艺, 这些工艺流程中所完成产品的质量会对最终产品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1 裁剪工艺品质控制裁剪工艺的主要任务是把整匹的服装

面料, 按照所要投产的服装样板, 裁剪成各种服装衣片, 以供缝制车间缝制成衣。其主要的管理工作是裁剪方案的制定、排料、铺料及裁剪。裁剪工艺是服装投入正式生产的第一步, 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工作, 如果裁剪的质量有问题, 影响的不只是一两件服装, 而是成批的服装衣片, 致使生产质量及进度受到影响, 因此, 裁剪工艺流程的管理应严格控制质量, 避免出现问题。另外, 裁剪部门的管理工作还决定着面料的消耗问题, 即关系到服装成本的高低。

3.2 粘合工艺品质控制要保证粘合工艺所加工的产品质量首

先就要对粘合工艺所使用的基本材料粘合衬进行检验, 在粘合衬入库时, 对其进行数量、剥离强度、缩水率、热缩率、耐洗性、渗胶性等检验, 保证了粘合衬的质量, 粘合出的衣片质量才会有保证;其次, 还应选择好粘合工艺参数, 因为粘合衬、面料、粘合设备都影响粘合工艺参数的设定, 所以应在批量生产之前, 通过小样试验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粘合完成后还要做好粘合质量的检验:检验粘合后面料是否起泡起皱、面料表面是否有粘胶渗出、面料粘衬后是否产生变色现象、粘衬后面料尺寸规格是否发生变化及检验粘衬后面料是否达到预定的风格。

3.3 缝制工艺品质控制缝制工艺是服装加工的重要环节, 缝制

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服装成品的质量。缝制工艺的管理要从投产前的检查开始, 投产前的检查包括: (1) 生产通知单的检查, 对于生产通知单的控制部位及细部的规格尺寸、使用的各种原辅材料、服装各部位缝合形式及布边处理方式等是否正确、合理进行严格检查; (2) 缝制标准的检查, 包括各部位缝制顺序、采用线迹、缝型的规定, 对条对格、对图案的具体规定, 特殊缝制要求的规定; (3) 缝制设备的检查, 包括缝制设备的日常清洁去污、维护保养、工艺参数的调节;缝制完成后, 为保证缝制质量, 应对成品缝制质量进行检查, 包括服装成品与各部件外观是否美观、符合设计要求;各控制部位尺寸及细部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求对位部位是否对称;缝边是否处理正确;缝迹是否美观、牢固。

3.4 熨烫工艺品质控制服装加工过程中, 除对衣片各部位进行

缝合外, 为使服装成品各缝口平挺、造型丰满、富有立体感, 需要对服装进行大量的熨烫加工, 使最终产品符合人体体型、美观、实用。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熨烫工艺的管理应注意熨烫设备的日常清洁、去污、保养、维修及设备工艺参数的调节。对于熨烫的技术要求应做到“三好”、“七防”, 即熨烫温度掌握好, 平挺质量好, 外观折叠好;防烫黄、烫焦、变色、变硬、水花、极光、渗胶。

4 服装生产流程中生产后的管理

服装产品生产完成后, 成品在出厂前, 还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及整理包装等工序, 保证出厂的服装外观平整挺括、干净整洁、而且没有污渍、线头等影响产品质量的杂物, 提高服装档次。服装的后整理工作包括有污渍整理、折皱平整、色差辨识、布疵修理、毛梢整理及断针的检验, 应严格要求工人做好每一项检验工作, 最好配有专业的设备辅助完成, 避免主观的疏忽。如在断针检验工序可配备验针机辅助完成, 如果疏忽致使断针残留在服装中, 对消费者的服用安全造成影响, 也会使企业信誉大打折扣。对于产品的包装则既要使其起到宣传、美化、保护产品的作用, 又要便于运输、携带和储存。

参考文献

[1]蒋晓雯.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将知识管理嵌入工作流程(4) 篇三

知识管理确实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知识管理本身是和企业文化相关的。整个知识管理体系不光是帮助公司积累资产,更重要的是员工有一个平台和机会把知识贡献出来。他也能因此把自己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思路,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员工之间会借此相互学习,从而进步。

本文关键字 张继武 知识管理 流程

2008年,我们企业内部制作台历的主题是“知识管理”,曾有人问我:“当时是怎么想到用这种很具像的、甚至很通俗的方式来表达知识管理?”可能有些企业或者组织觉得知识管理是一个很阳春白雪的、或者是一个要靠软件紧密捆绑的词,其实将知识管理当作工作中很平常的一部分,甚至嵌入工作流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知识管理确实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知识管理本身是和企业文化相关的。整个知识管理体系不光是帮助公司积累资产,更重要的是员工有一个平台和机会把知识贡献出来。他也能因此把自己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思路,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员工之间会借此相互学习,从而进步。

一,目前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目前很多成长型企业的现状是,(1)企业运作好几年了,可是留下来的东西却非常有限,许多事情都是一遍遍做,许多错误也是一遍遍重犯,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重复运作状态。(2)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工具和管理工具,信息储存在员工各自的电脑和大脑中,无法实现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和应用。(3)高层提出重视管理知识现状后,执行之后发现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没有走对第一步,没有理清公司的实际情况,在还没有达成上下共识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展知识管理。

其实知识管理一定要在成熟的时机来做,它是一把双刃剑,做的不好,反而会给组织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企业应该先对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诊断,寻找出问题所在,这样才能准确地制定知识管理策略,进而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这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有效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进行诊断之后,必须开出有效的“药方”,对症下药,才能迅速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实知识管理难以在企业顺利开展的最大阻力在于——人

其实知识管理难以在企业顺利开展的最大阻力在于——人,企业必须加强宣传和培训,建立专门的支撑机制,成立专门小组,才能有效解决“人”的问题。我所在的研发中心进行知识管理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员工认识不一,热情不高,导致知识共享很难达成,流于形式。后来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和专业的咨询公司合作,我们加强了知识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并且建立起专门的知识管理工作小组,构建了知识管理的支撑机制,将知识管理嵌入工作流程,所以尽管一开始可能会麻烦、繁琐,但是当这个平台建立起来,知识管理和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且该平台已经能为工作带来众多便利时,知识管理的力量就产生了,自然而然也就被认可了,因此要让知识管理成型、良好发展并且和业务保持紧密结合。”

管理大师苏曼特拉•哥夏尔关于知识管理有这样一个观点:“许多企业以为知识管理属于科技范畴,其实关注人性层面才是有效的知识管理。” 哥夏尔对时下“知识管理”的热潮曾提出批评:“若说知识管理欠缺成效也不尽然,”他说,“许多企业起先认为知识管理属于技术层面,而交由IT人员执行,搞出很精密先进的IT系统。可是知识管理其实属于社会层面。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关注人性面,包括社会、情感及联系的脉络。”知识管理项目经常失败,因为它们使人们的工作变得不是更“简”,而是更“繁”。因此,尽管知识管理的浪潮方兴未艾,真正受益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很多员工不过是借助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查点资料,有些甚至根本没有使用的欲望,因为他们觉得太麻烦了,然而,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解决“人”的问题尤为重要。换言之,当“人”的问题非常突出时,也应该适当考量知识管理推进过程中的方法问题, “将知识管理嵌入工作流程”这一做法,是将知识管理和工作流程紧密结合,相比较知识管理理念发展初期的做法,从推动和效果上而言都是极具优势的。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发展初期,许多企业建立了内部网络,搭起业务交流平台,构建知识库,希望知识工作者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能积极参与信息共享。这就意味着员工每天要早一点上班来聆听其他同事介绍经验,要晚一点下班和同事分享自己在工作中学到的新知识。结果,这些项目收效甚微。即便是那些成功的项目,也是在激励机制的悬赏和高级管理层的死拉硬拽之下才得以推进的。而“将知识管理嵌入工作流程”这一做法,其能够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将知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其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得知识轻松易得,不招即至,并且无处不在。虽然有许多方法可以将知识和工作相结合,但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一个方法是将知识管理嵌入到知识工作者工作时所运用的技术系统中去。这一嵌入法使得知识管理不再是一项独立的活动,不再需要花费额外时间并依靠另外的激励机制来加以推动。然而不得不说明的是,将知识管理嵌入到日常工作流程,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举措,因此组织在做决定时要有充分的理由。

“主编”语录:尊重原创

尊重原创是推进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原创确实很重要,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每个践行者都在源源不断地贡献着凝聚自己众多心血的智力成果,如果一些个含金量很高的成果亦或是一些创新没有合理的机制及时去保护、去被尊重的话,接下来的知识管理的推进工作势必会因此受到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组织除知识管理之外的其他工作也将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形成尊重原创思想的风气。

众多不善亦或善意地复制粘贴原创的背后,其实掩饰着的是原创能力的不足,自主创新空前疲软的态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矣必浚其泉源。企业组织若要求发展求繁荣,必须维护根本,保护源头。只有尊重原创,发展的基石才会不断加固。

“主编 ”推荐《第五项修炼》

4.生产管理工作流程 篇四

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1.战略管理部定位与职能

2.战略管理部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3.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

二、战略管理部职能工作流程

1.研究管理指导流程

2.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

3.SBU战略规划编制指导流程

4.SBU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导流程

5.SBU偏差分析指导流程

6.SBU核心竞争力管理指导流程

7.SBU并购整合监督流程

8.SBU非收购重大投资管理流程

9.SBU咨询诊断服务指导流程

10.SBU信息管理与工作协调指导流程

三、相关文本与格式附件

1.相关文本清单

2.格式附件

战略管理部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内容提要:

战略管理部和投资管理部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实施监督,依据是集团战略规划分解后各《SBU年度经营计划》和《非SBU年度经营计划》,其中《SBU战略规划》和《SBU年度经营计划》的实施监督由战略管理部负责,《非SBU战略规划》和《非SBU年度经营计划》由投资管理部负责。

5.生产调度工作流程 篇五

1.当班检查每个生产设备的运转情况,检查有无漏料、漏气现象。

2.组织开好班前会,讲安全、讲生产、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并要求各工段协调生产、安全生产、充分调度生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指标,坚决禁止超温、超压、违规操作等行为。

4.严格执行巡查制度,严查超温、超压、睡岗脱岗等违规违纪行为。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把本班生产情况、设备运转情况、及公司临时安排要求、传给下一班

刘宗强

6.新《管理流程设计与管理流程再造 篇六

第一讲 流程再造 ―― 管理的第三次革命

1、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适应变化和竞争

2、流程再造的概念

3、流程再造的意义

4、流程再造的背景

5、流程再造的原则

第二讲 流程再造的前提和条件

1、市场变化与内部管理流程分析

2、流程再造的组织条件

3、管理团队的建设

4、员工激励机制的重建

5、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三讲 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1、确定科学有效的流程的指导思想

2、初步确定流程

3、定流程范围和参与部门

4、绘制流程图

第四讲 现有流程的诊断

1、现有流程问题分析

2、流程试行

3、流程改造

4、最终确定流程

第五讲 流程的再造与推动

1、流程再造的难点

2、流程再造的设计

3、流程再造的推动

4、如何避免失误

第六讲 流程再造与管理信息化

1、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管理流程

2、流程再造与管理信息化的关系

3、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用 【 内容摘要 】

第 1讲 流程再造——管理的第三次革命

【本讲重点】

流程再造(BPR)的概念与产生背景 流程再造的意义 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在变革的世界中与时俱进。——安达信公司宣言

流程再造(BPR)的概念与产生背景

1.概念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 · 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 · 钱皮(James Champy)提出 了管理流程再造(BPR,即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概念,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

如果进一步扩大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就不仅仅是对流程进行再造,而是要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规范化企业一定要有非常规矩的管理原则,大家都要执行原则。管理规则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流程,流程表示企业的工作程序,流程被规范化以后,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流程再造的意义

◆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案例 1】

假如做一个手术需要四个小时,流程再造专家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一个小时用于病人的麻醉,相当于在手术室白白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手术室有很多非常昂贵的设备,一个小时的折旧费可能就是几百美元;而且麻醉期间并不需要无菌,完全可以在手术室旁边设一个麻醉室,这样一来,手术室占用的时间从四个小时缩短为三个小时。原来每天可以做四个手术占用十六个小时,现在可以完成五个手术。假如一次手术收费 5-000元,那么现在一天就可以多收入5-000元。

【案例 2】

福特公司很多配件是由一些小公司制造的,所以公司就设立了一个拥有 500名员工的货款支付处。后来福特公司发现,日本马自达汽车制造公司的一个分公司也有这样一个货款支付处,但只有5名工作人员,福特公司非常奇怪,派人去考察。经过调研,发现是由于马自达的信息管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原因。于是福特公司强化了自动化管理,把员工人数从500人缩减到125人,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2.流程再造的背景

当前企业面临的“三C”挑战(因为顾客、竞争和变化这三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C,所以我们叫做“三C”挑战):

◆来自顾客的挑战。顾客越来越精明,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要求企业研发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来自竞争的挑战。中国加入WTO给企业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企业要不停地围绕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与同行企业进行竞争。

◆来自变化的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和竞争规则不断变化,科技高速发展,企业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增强竞争优势。

3.目的

◆提高运行效率。例如原来的流程需要 10天才能完成,在对中间某个环节做出某些调整和改革后,7天就可以完成流程了。

◆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经过改造后,原来 500元的成本现在只需要300元就足够了。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以顾客为中心。顾客的青睐是企业的财福。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才能赢得市场。◆以价值为导向。流程再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以人为本。流程再造过程不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而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进行整合的结果,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

【自检】

关于流程再造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的企业是以职能为核心的传统企业吗? 是 □ 否 □

(2)简述你的企业来自顾客、竞争和变化三方面的挑战。

(3)你现在能想到你的企业有哪些地方需要并有可能进行改造吗?

【本讲小结】

流程设计的基础是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设计、职能的分解、岗位设置、岗位描述。流程再造的意义就是企业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塑造,包括对一些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更重要的是通过流程的再造,把原有的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管理转变成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对价值链改造的核心实际上是流程改造。因为价值链除拥有主导流程外,还有一些辅助流程,这些流程都需要重新进行整合。实施价值链管理的目的也是提高运行效率。业务流程是为特定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讲 流程再造的前提和条件

【本讲重点】 流程再造的组织条件 管理团队的建设 员工激励机制的重建 组织发展的阶段性危机

较高的期望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萨姆·沃尔顿

(1918~1992年),(沃尔玛零售联营商店的创始人)

流程再造的组织条件

组织上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进行流程再造。组织条件是指组织结构的设计要以顾客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建立面向流程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和岗位结构。

【举例】

房地产公司的工作流程是:买地——策划——规划——设计——施工——销售——物业管理,所以它的部门的设置是:规划部——设计部——工程部——销售部——物业部——售后服务部。组织结构面向流程,建立面向流程的业务组织基础,这是流程再造的条件。

图 2-1 房地产公司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示意图

【自检】

职能式管理和流程式管理有什么区别?请你在认为正确的选项后“□”内划“√”。

组织结构

(1)职能式组织结构层次(2)管理幅度

(3)流程式组织结构层次(4)管理幅度比较宽?

关注焦点

职能式管理关注的是:

流程式管理关注的是:

业务机制

职能式管理形成 流程式管理形成

管理团队的建设

局部优化?□ 全部优化?□

是否正确

局部优化?□ 全部优化?□

是否正确

比较多?□

比较少?□

比较宽?□ 比较窄?□

比较多?□

比较少?□

比较宽?□ 比较窄?□ 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企业从领导到员工,形成非常稳定的管理团队,团队的信仰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钱为本或以物为本。

如果管理团队的基本素质不高,就不具备流程再造的基础。通过目标管理,员工能自主地去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是企业再造的最高境界,也是坚持团队式管理的精髓所在,具备这种思想境界,才具备了流程再造的基础。流程再造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团队。

员工激励机制的重建

◆优化薪酬与福利。增加员工的工资、生活福利、保险,发放奖金,奖励住房、生活用品。

◆创造学习与晋升机会。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更能激发员工学习与进步的欲望。提供合理的晋升机会是公司管理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让有能力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硬环境、软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独特的组织文化能使员工融入到企业中去,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份子。

◆建立员工股权收益机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期权制和一般员工持股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

◆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制度。提高员工主人翁参与意识。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优秀员工的劳动态度和贡献予以荣誉奖励,如进行会议表彰、发荣誉证书、在公司内外媒体上的宣传报导和评选星级标兵等;对犯有过失、错误,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败坏企业声誉的员工,给予警告、经济处罚、降职、降级、撤职、留用察看、辞退、开除等处罚。

组织发展的阶段性危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存在着一些危机。进行流程再造就是要为企业的员工建立一种危机感,使他们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变革,才能不被别的企业击垮。

表 2-1 组织发展的阶段性危机表

第一阶段——领导权的危机

第一个阶段企业刚刚建立,只有几个员工。这个时候,哪个人创造力强,就会在这个小的管理团队里起到重要作用,这几个人竞争领导权形成危机。

第二阶段——自主权的危机

第二个阶段企业有了发展,团队相对稳定。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或地区经理想办法能够取得自主权,争夺集权跟分权之间的关系,这时候主要是自主权的危机。

第三阶段——控制权的危机

如果企业再发展大一点,高层领导就要对企业进行全面控制,出现控制权的危机。

第四阶段——官气的危机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就会老化,领导官气十足,这时候,形成一种官气危机。

第五阶段——其他危机 ◆竞争对手给你带来的危机。◆市场规则变化带来的危机。

1.建立危机感 ◆意义

建立危机感是流程再造的前提条件。

让员工感觉到,我有危险,我所在的企业有危险。员工就有责任感,主动要求不断进行变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样的企业将来一定会成为好企业。

假如员工没有危机感,企业是很危险的。有的员工对企业不关心,老板发钱就干,不发钱就走。如果 70%的员工有这种思想,那这个企业想要建设好是很困难的。◆如何建立危机感

■审视经营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找出危机所在。■在公开场合向员工表述这种危机,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

■做出行为传递危机信息——象征性行为,例如因为经营形势不好,给员工发 80%的工资。这样建立危机感,使员工意识到要努力。

2.每三年修订一次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随着市场变化,不断修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一般企业需编制三年到五年的战略发展规划;而高新技术企业要编制三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因为行业环境变化很快。制定的发展规划每年都应该重新分析研究一下,两年做一小改动,三年做一大改动。

3.企业文化建设

流程再造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求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或者称为企业的人文环境。

◆企业的价值观。企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要求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对价值观有着共同的认识。◆魅力型的领导。企业要有魅力型的领导。比如早上上班,领导来得比谁都早,并主动做一些准备工作,员工一看领导早都来了,绝对不敢迟到。

◆树立以员工为核心的团队管理思想。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团队。◆建立员工间的沟通体系。要建立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体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

【自检】

选择并判断你的企业是否急需进行流程再造,在□中用“√”选出真实处境。企业内部有稳定的领导团体,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是 □否

判断是否满现有的员工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是 □否 足流程再造情。的组织条件员工愿意主动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有较强责任感。□是 □否

组织发展到哪个阶段的危机?

□领导权的危机 □自主权的危机 □控制权的危机 □官气的危机 □其它危机

企业员工能够切实感受到危机感,产生较强责任感。□是 □否

你对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满意吗? □是 □否

【本讲小结】

7.生产管理工作流程 篇七

1 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与管理

1.1 手术部人员流程与管理

(1) 工作人员、患者走进不同通道, 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鞋子、帽子, 符合手术室的穿戴要求。接送患者的平车应用对接车, 并保持清洁。 (2) 手术室入口处设专人管理, 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 经核对后进入手术室。参观人员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 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得超过二人。 (3) 医务人员洗手后直接进入手术室, 其他流线不得干扰。 (4)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 特别注意人员与污物的通道尽可能的分开。

1.2 物品分类流程与管理

1.2.1 分类

(1) 无菌物品流程:高压灭菌后的物品, 通过清洁电梯运送至手术部的无菌物品贮藏室保存。并按消毒灭菌有效期限的顺序摆放和使用。 (2) 外来货物的流程:手术中使用的药品类和一次性物品, 通过清洁区运至手术部物品存放室前, 必须拆除外包装, 分类摆放使用。 (3) 污物流程:手术后的物品和被污染的布类、一次性物品、污水等, 待手术结束后, 经过每个手术间通向污染走廊将污染物品由污物电梯运至垃圾回收点, 进行终末处理。

1.2.2 管理

(1) 手术前、中、后使用的物品必须遵照清洁、无菌和污染的原则进入严格的分类。 (2) 根据物品性质的分类情况, 分门别类的存放、管理, 或进入清洁通道和库房保存, 防止物品在未使用前的污染。 (3) 根据物品污染的程度和性质的不同, 按照有关规定分区域, 不再扩大范围的原则, 就地处理。使用污染专用通道, 避免再次污染的现象。 (4) 特殊污染物品在包装袋外注明“感染”字样, 提示再行处理的人员注意自我保护, 防止交叉感染。

1.3 病理标本送检流程与管理

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手术人员由污物走廊送出, 放到指定的存放地点保管, 并按照《标本存放制度》执行。

2 安全管理对策

2.1 人员管理

(1) 着装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洁净手术室必须更换消毒的鞋子、衣裤, 应将内衣遮盖、戴好口罩帽子。 (2) 医护人员更换手术衣及洗手消毒后, 不应再进入非洁净区域。如确定需要进入非洁净区时, 必须更换外出衣与外出鞋, 以免在重新进入手术室时, 造成手术室的二次污染。 (3) 限制手术台上翻动患者,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脱去衣服 (包括内衣) 、鞋袜, 更换清洁衣裤并戴一次性帽子。手术前脱去衣裤, 尽量减少患者在手术台上翻动, 有必要翻动患者盖单时要尽量轻柔, 以免带菌飘浮物沉降于无菌手术区。

2.2 环境管理

(1) 每日手术开台之前, 应提前30min (百级手术室15min) 开启净化空调系统。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手术间的开门次数, 严禁开门进行手术。严禁串间, 遇到传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在手术间门外作标识, 谢绝参观。 (2) 手术间的物品、用品相对固定, 用后及时添加, 各手术间做到设备定数统一, 放置一致, 配置规范, 建立物品基数登记卡, 固定专人定期检查。必须执行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分别放置, 内用与外用药品分别放置, 标记明显, 方便工作。 (3) 卫生清扫:手术间除每日手术前、后进行湿式卫生清洁外, 每周至少一次彻底清扫。每月对手术室内空气和物表进行细菌培养, 以监测卫生效果。 (4) 术后处理:在手术后应及时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及消毒处理, 将使用后的纱布、敷料、器械等污染物品通过恰当方式远离手术室;对溅到地面、墙面的血液、药液及时擦拭, 祛除污痕;对手术室内的设备、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5) 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器械车、电刀相对固定在某一手术间内, 尽量减少拖拉, 推车时勿碰撞墙面。重物、粗糙或锐利的物品不要在地面上拖行以免损坏地面。

2.3 运行管理

(1) 洁污控制: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必须分室, 如果不得不同室进行, 应先行无菌手术, 后做污染手术。接台手术人员在2台之间要严格实行刷手、消毒手臂及无菌手术衣、手套等的更换。对连台手术, 应前一台手术完成后立即进行室内的清洁擦拭, 并在30min后再进行下一台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指定手术间 (正负压切换手术间) 进行。 (2) 在日常使用中, 应注意将手术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 (3) 应定期对空气处理机柜进行清洗和消毒, 手术室侧壁上回风百叶为保持洁净效果, 应在每周取下清洁一次。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检查、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我们规范了洁净手术部的工作流程, 加强了人员、环境、运行三个重要方面的管理, 我院手术室使用至今, 每月每间手术间的空气培养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术室空气卫生学标准》, 也符合洁净手术部规定的层流手术室空气菌落数的标准。对预防和减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 提高手术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规范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 制订洁净手术部安全管理对策, 加强手术部人员、环境、运行3个重要方面的管理。结果 手术室空气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术室空气卫生学标准》。结论 规范洁净手术部的管理, 对预防和减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 提高手术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8.怎样融合知识管理和流程管理 篇八

业务流程管理——塑其形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是由于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转需要资源的支持,如:人、财、时间等,就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以控制成本、提高收益。

BPM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改善和业务流程重组。规范是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梳理和统一,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改善是通过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分析、评估,对某些环节进行重新设计,以期节省更多的成本或达到更好的效果;重组则是在分析和评估之后,完全废弃之前的流程,根据业务目标和企业资源重建新的流程。BPM是企业的塑身运动,旨在打造一副适合经营和市场的身形。

工作流程软件是辅助BPM的有效工具,它能提供建模平台,及各种分析统计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规范流程,分析流程效果并优化流程。它能提供一些重要的收益:

增加业务收入

改善关键环节的绩效

减少因返工和多余工作而导致的成本

促进上下左右的良好沟通

使团队成员在业务目标、方向和重要性上有一致的认同

降低IT的维护成本和系统整合成本

知识管理——蕴其神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并非是简单的知识分类存放、定时更新,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分享和创造,知识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不断增值。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能做到:

公司高层能够承受更高的员工流动率,因为知识资本不曾流失;

人事主管能够让新员工更快融入企业,因为知识正被快速复制;

生产主管能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资料,因为知识地图条理清晰;

信息主管能够大量削减档案保管成本,因为知识存储快速有效;

市场主管能够及时了解最新业务信息,因为知识引擎功能强大;

资讯主管能够轻松掌握网络信息资源,因为知识分享快速有效;

销售主管能够充分管理时间,忙而不乱,因为知识桌面个性实用;

直线主管能够迅速提高员工专业能力,因为知识交互实时迅速;

外点人员能够安心独当一面,举重若轻,因为专家在线支援及时;

……

相对于流程管理来说,知识管理是精神运动,不断地吸收、创造和提升,使得企业神清气爽,并将流程管理中的知识系统化。而知识管理也需要借助流程管理,不断地优化知识共享的流程,使得知识可以不断地创造、分享。

把KM融入BPM——神形兼备

知识驱动着企业的竞争。要在市场中获胜,调整好企业的方向和实力,企业就需要相关知识 —— 关于客户、产品和流程的知识。而知识管理并不是额外的工作或新兴的职能,它跟企业运营管理和流程是紧密结合的。知识只有在不断的流动中才能创造价值,所谓神形兼备,才能身手矫健,先发制人。

流程的有效性在于本身的正确性及执行的力度,而正确与否是在实践中检验出来的。实践中的经验、心得、建议或外来的指导性文字都是知识,可以说知识是在流程中产生的。那些在流程中不断积累的知识又运用于流程中,才使得流程的优化与重组得以实现。

然而,KM和BPM的融合并非每家企业都可以做到,前提是两者都要有系统的管理。一个流程杂乱、不规范,知识零落存放,隐性知识多于显性知识的企业,根本不能受益于两者融合所带来的更大价值。要做到完美融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培训辅助。比如:知识管理使得知识共享更快捷、方便,工作流使得流程更规范、追寻更简单、统计分析更清晰。在台湾明基公司里,新员工最重要的培训就是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它不仅包含显性知识,如:管理制度;还包含隐性知识,如:前任员工留下的经验等。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地培训传授,便可以使个人的培训周期从3~6个月降低到1.5~2个月,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资成本。

2.要有良好的机制。机制包括一些硬性制度或激励措施,比如:定期考核员工的KM知识贡献度并作为绩效考核的评定指标,针对公司流程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员工将得到适当的奖励,这些都需要通过BPM对知识管理的分享进行流程优化。

3.营造良好的氛围。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促进组织的知识共享,而这光靠硬性的制度是很难实现的,还需要透过软性企业文化的渗入。比如: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关键流程以电子化的形式被执行;关键流程产生的知识要能随时积累保存,知识能在特定的范围内分享;分享的知识能被利用并促进关键流程的增值。在明基公司,KM和入职流程的有效融合使得新员工能在KM中根据岗位特征获取相应的知识地图,而且新人的建议或带来的新知识也能方便地与相关的同仁共享,在组织中形成了良好的共同学习、互相提升的氛围,这也是公司每年补充新鲜血液的初衷。

案例一:美国纽可

自1960年末期以来,钢铁业在美国经济中是获利性和成长性最差的产业之一,但纽可公司在陷于困境的产业中经营了30年,并在2003年全球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列位第三。纽可公司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专精做好一件事:成为全球最有效率的钢铁公司。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培养并持续提升了三项策略性的独特能力:对建厂和营运新厂的技术知识不断整理和累积;对有关制造流程的专业知识整理和累积;比别人更早更先采用突破性技术,且运用新技术的效益比竞争对手更高。

案例二:台湾明基

品牌、制造和服务是台湾明基的三大支柱。如何使三大支柱不断增值,获得业务的持续增长?那就是不断优化核心流程,积累专业知识,运用积累的知识更好地执行标准流程,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比如:明基中国的客户服务中心,每天会将本日客户投诉的问题存入知识管理库中,接着发邮件通知后端的技术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在帮客户解决问题后,会把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存入知识管理库中,并以此为依据改进现有的研发流程。日积月累,问题库中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当再有类似的投诉产生时,其他的客服人员和技术工程师都可以很快找到解决办法,从而使得企业实现极速响应客户反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9.行政管理工作流程 篇九

一、上级发文或外来文件

办公室查收――分管领导查阅——公司领导批阅——文件归档

二、公司内部请示、报告、申请

部门呈报——办公室查阅——分管领导审阅——公司领导批阅——办公会议研究——批复(通知)――承办部门执行――归档

三、公司文件制发

职能部门起草——有关部门会签(视情况)——分管领导核阅——公司领导签发——文件印制(盖章)——发文——归档

四、文件、资料复印

部门申请(内部资料)——办公室主任审批——复印

五、会议室使用

分管领导或部门申请——通知办公室——办公室安排会场——会议召开——会议纪要——清理会场

六、会议通知

部门会议:有部门领导自行通知

公司会议:分管领导核准——通知办公室——办公室通知

七、相关人员接待

部门申请——分管领导核实——公司领导审批——制订接待方案及标准——派员接待

八、公司印章管理

经办人申请——部门领导审核——分管领导核准——请示公司领导(重大问题的)——登记——盖章

九、办公用品发放

部门申请——分管领导经——办公室(财务科)购置——填写领用单——发放

十、劳保、福利品发放

部门申请——分管领导审批——公司领导签批——办公室(财务科)购置——填写发放单——发放——发放记录存档

十一、在册职工社保申请

本人申请——办公室收集申请资料——公司领导审批——填报资料——上级审核——归档

十二、员工辞退

自动离职:本人书写辞职报告(30天后)——办公室收集资料——公司领导审批——办理退工手续——结算工资——归档

公司辞退职工:

10.生产验货及工作流程 篇十

1;全面了解订单资料,生产工艺,最终确认样,要确认自己掌握的所有资料制作工艺细节 是否统一,对不明确的事项要问清楚,以免出错。

2;预先充分估量工作中问题潜在发生性,相应加强工作力度,完善细化前期工作,减少及 杜绝其发生的可能性。不以发现问题为目的,预先充分防范,工作中重复发掘,及时处理问题并总结经验,将问题降到最低限度。

3;投产初期必须要求工厂尽快做出每码10-20件成品要对其尺寸,做工,款式,工艺进行全面细致地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告知工厂进行整改。验货报告要工厂负责人确认签字后留工厂一份,自留一份。以便中期验货时看工厂是否在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善。特殊情况下须交公司或客户确认。同时也要分析现场生产进度情况,是否能按时完成,要及时向公司或客户汇报。

4;中期验货一般在工厂完成65%以上,首先要看前期的问题是否得到改善,缝制是否符 合要求,车线是否宽窄一致,针距是否符合要求。针洞,色差,破洞,油污,污溅是否存在。5;尾期验货一般在工厂完成装箱85%以上开始抽箱验货,首先要看整烫是否符合要求,吊牌,胶袋纸箱是否符合客人的要求,混码是否装错,每号是否相符。如有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大货质量和货期。

11.生产管理工作流程 篇十一

关键词:讣闻报道 新闻生产流程 道德情感 客观事实

在美国,讣闻报道几乎是所有报纸的家常菜。[1]其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是美国讣闻报道的三魁首。而在中国,只有在政要名人过世时,才会引来媒体的广泛关注,形成一小段讣闻报道的高峰期。相比起国外讣闻报道的成熟而系统,国内讣闻报道颇显冷清和生涩,尤其是关于普通人逝世的日常讣闻报道,更是凤毛麟角。但近些年来,国内也不乏日常讣闻报道的尝试者,如北京的《新京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随着讣闻报道实践的深入,本文笔者试图从新闻生产的具体流程角度考察中国讣闻发展的现状以及中美讣闻报道的差异之所在,以探寻中国是否具备普通人讣闻报道的广袤土壤。

选择《新京报》和《纽约时报》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因素考虑。《新京报》2005年3月29日开设专版定名“逝者”,被广泛视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每周定期出版的讣闻版”,成为“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由于《新京报》“逝者”版的报道对象主要针对普通人,而且定期出版,是中国新型讣闻报道的先驱。而《纽约时报》在讣闻报道方面有着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悠久历史,在报道的采编上也做得十分出色。[2]在三魁首之中,《纽约时报》“讣闻”版在内容可读性、版面成熟系统性上更胜一筹。

本文中,笔者选择了2009年《新京报》“逝者版”的全年82篇报道和2009年《纽约时报》“Obituaries”版1400余篇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做具体的文本分析、内容分析。同时,对操作《新京报》“逝者”版的责任编辑、记者进行定性采访研究,对《纽约时报》“讣闻”版记者和编辑与美国读者对话的材料做了二次分析,试图在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下,得到一个客观地研究成果。

之所以关注新闻生产流程,正如李立峰教授在赫伯特·甘斯的经典之作《是什么在决定新闻》译本序言中所说的,是因为我们每天从报刊或者电视上看到的新闻,都是新闻机构通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产生出来的。这个过程涉及新闻机构如何安排工作给记者,记者怎样去获取咨询,他们和消息来源怎样联系沟通,记者和同业之间又或是新闻机构之间有怎样的合作或竞争的关系,新闻机构的内部结构和工作流程、上级与下级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互动等,到最后,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会不可避免地在新闻内容上打下烙印。[3]笼统地来说,新闻生产流程主要包括采访与写作两大部分,但采访和写作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必不可少地涉及到一些影响因素。因而本文主要考虑的维度是讣闻版面存在性的差异、新闻记者本身差异、消息来源以及讣闻采访与写作过程。

(一)版面位置:讣闻让道还是为讣闻让道?

版面是否存在以及其存在的周期和稳定程度既体现出中美讣闻版面的重要性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记者采写报道的进程。

《纽约时报》在讣闻报道方面已经有着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悠久历史。以2009年《纽约时报》网站为研究样本来看,讣闻版每天固定刊出,2009年共有1400余篇讣闻报道,平均每天有4篇报道,多达8篇,少则2-3篇。

但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公开的“对话《纽约时报》讣闻记者”的访谈[4]中,记者表示在《纽约时报》,讣闻部分没有自己的版面。“我们是孤儿,看那天的报纸中哪有版面,我们就挪到哪儿。我们同时要与付费的讣闻共享版面”。而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纽约时报》仍然会确保数篇讣闻报道的刊出。

而《新京报》“逝者”版之前固定在每周周二出版,后改为逢周日出版,版面在A叠11-14版之间位置。2009年共有讣闻报道82篇,在2009年的52个周日中,有16个周日因各种原因让道给其他版面[5],讣闻版缺失比率达到30%。而这16次讣闻缺位的主要原因为欢度特殊节日,逝者报道与节日气氛不符;遇到特殊事件时,专题占用版面较多,在版面争夺中,新闻性不强的“逝者”版面只能让位于其他;广告量大,版面紧张;或者稿件不满意,需时间修改而中断版面的情况也存在。

(二)记者身份:“兼职”还是“全职”?

作为新闻采写的主体,新闻记者本身的身份、地位和心态将影响到讣闻报道的版面风格和内涵差异。

通过对《新京报》记者[6]进行定性采访,笔者了解到 “逝者”版的记者大都是《新京报》北京新闻部的社会新闻部或社区新闻部记者,撰写讣闻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兼职”,而社会新闻和社区新闻的记者人数为七八个,他们平日里已经需要负责《新京报》A叠“北京新闻·社会”和“北京新闻·社区”的至少4个版面。而在美国,由于《纽约时报》每天都有刊登数篇讣闻报道,他们的记者队伍中有5名专门的讣闻记者,报社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加入,组成一个强大的“死亡报道”阵容。[7]《纽约时报》报社对讣闻记者要求很高,必须有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细节,且文字优美。[8]

在美国,讣闻报道被认为拥有超乎于倒金字塔形式和严格的新闻写作风格的自由。[9]美国著名讣闻作家尼科尔森有如此评价:“我写过的讣告里,哪怕最差的一篇也比我写的最棒的调查新闻更有生命力,会比调查新闻多活一百年。讣告写作绝对是我在报纸这一行做过的各类工作中最有价值的,也许是我一辈子做过的最有价值的事。”

而在中国,短期时间内,要设置专门的讣闻记者似乎不太可能。这是由诸多的现实因素导致的。诸如记者的发稿量及其相关的工资问题,稿件来源、受众接受度问题,版面风格过于固定问题等。另外,即便在目前这种记者“兼职”的状态下,撰写讣闻也并不是那么受欢迎。有一些传统思想观念浓厚的记者仍觉得是一件晦气的事情,即便在思想上没有任何障碍,记者在采写讣闻报道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超过了一篇普通的新闻报道。

兼职或全职本身只是记者职务上的差异,但在报道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景。全职记者的优势表现在讣闻报道操作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上,但容易造成程式化,难有创新。兼职记者写作风格多样,使版面显得有活力,但由于操作时间仓促,稿件质量难以保证,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三)消息来源或者逝者线索差异: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

任何一个采访都必须确定采访对象,并做一定的采访准备。而在讣闻报道方面,中美在讣闻线索的来源和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由于《纽约时报》有多名讣闻作者,他们有时会耗费数月时间用于查阅资料和档案来预写讣闻,以便加快讣闻信息的发布速度。预写的讣闻和收集的资料组成了《纽约时报》的讣闻稿库。讣闻稿库由警卫把守,一般人员不得入内。库内通常存储有近2000人的稿件,其中大多数需经常更新。这些报道的主人公包括国内外的国家元首、重要政治家、工商巨头、文化名人。[10]而由于《纽约时报》作为一个世界性大报,其报道对象辐射范围较广,报道影响之大,加上多名记者和讣闻稿库的支持以及多年的讣闻操作经验,讣闻版不会出现稿件缺乏或线索难觅的情况。

《纽约时报》的著名讣闻记者布鲁斯·韦伯曾谈道他们选择报道对象的标准:“在决定是否写他时,我们首先要看我们的报道空间是不是足够。另外,还有他能给这个版面带来多少新的信息,以及他的讣闻会不会有趣。有时候,一个人的生活可以不那么重要,但是不能不有趣。” 《纽约时报》坚持从一定的新闻要素和新闻价值出发,而不仅仅是体现人文关怀,没有特点的平凡人讣闻很难刊登见报。

而《新京报》主要在北京地区发行,其“逝者”版为了追求其贴近性,将逝者的报道对象定位为在北京去世,或与北京有关的逝者。由于中国民众的传统观念和目前“逝者版”尚处于新生探索的状态,因而与《纽约时报》线索过剩迥异的是《新京报》的逝者的线索并不乐观,时常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目前,其主要的线索来源如下:一 、利用跑社区新闻和社会新闻记者的人际传播、人脉关系或居委会、社区单位获取线索。二 、通过与墓林或陵园的联系获取线索或者在墓林或陵园蹲点,获取线索。在陵园方面,《新京报》主要与北京八达岭陵园合作。三 、以突发事件中逝去的人物作为逝者报道对象。四、读者主动通过热线电话联系报社或记者联系在报纸上刊登简短讣告的逝者亲属。五、编辑将任务分配给记者采访,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名人政要,包括演艺圈和文化界人士等。

然而,由于来源的不固定性和仍处于讣闻报道的初期发展阶段,即便有如上五种线索来源,《新京报》“逝者”版的线索不足仍是一大现实瓶颈。

(四)写作框架差异分析:道德情感还是客观写实?

话语分析著名学者梵·迪克提出了话语的三大结构,即超结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超结构指一种话语体裁的完整的上层结构,是话语体裁常规的特定的整体形式,它安排句子的语篇序列,并赋予这些序列以具体的功能,超结构是约定俗成的。而涉及到内容的结构,梵·迪克将其分两个层次,较高的层次称为宏观结构,较低的层次称为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可以构成一个宏观命题,或称主题;它通过宏观规则从话语句子表达的命题集合——微观结构——中衍生出来,相对于上层的超结构,宏观结构可以说是话语的底层语义表现,即内容或概要。微观结构、宏观结构、超结构这样层层套装,即构成整个话语的完整形式。[11]

《新京报》和《纽约时报》在各自报道中的超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在宏观结构中,《新京报》的框架偏重道德情感框架,而《纽约时报》的框架偏重事实客观框架。而在微观结构中,《新京报》的道德情感框架中,又分为若干明显的框架,其中包括“助人为乐”的道德框架和“家庭和睦”的情感框架。《纽约时报》则呈现出事实重要性和有趣性框架。这些框架和结构通过讣闻报道标题、词语使用等细微之处表现出来。

1. 讣闻标题的差异

首先从中美讣闻报道标题的差异来看,美国《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题目有固定的程式,包含的内容为逝者姓名、年龄、事业(身份或者广为人知的事件或最引人注意的特征)和动词死亡(die)。《纽约时报》讣闻标题的拟定遵循的是传统新闻标题的手法,用凝练的词语将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素展现出来——何人死于多少岁,一般没有主观形容词。

与美国正统、一成不变的新闻标题相比,《新京报》的标题别具特色。首先,主题中心式标题。《新京报》的标题大多为主题式标题或故事性标题,标题用语偏虚,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表现逝者的特征和与众不同之处。其次,道德情感诉求。标题中的“悬壶济世”、“树德为怀”和“替邻里垫卫生费”从道德角度体现出逝者“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撑起家中一片天”则从家庭生活角度呈现出“清贫”家庭同甘共苦的“和睦”状态。在标题的文字表达中,往往注入了某些道德和情感因素。

由以上观之,《新京报》的讣闻报道标题通过主题中心式的表达和主体概括性词语的使用,并不强调新闻要素的呈现,呈现出其讣闻报道中注重道德情感的框架。

2. 讣闻报道定性句子差异

讣闻报道中定性的句子是指讣闻报道中对逝者一生进行概括或评述、起着盖棺定论作用的句子。无论在中美,这都是讣闻报道的重点和难点。美国的讣闻报道中十分注重这个句子。在《纽约时报》讣闻报道中,第一段一定是该讣闻报道的导语部分, 一个由who引导出来的定语从句是讣闻报道中定性的句子。讣闻记者没有对逝者的一生做出宏观的评价,而是举出了其最值得让人记住的一点,从某件事情或某个客观特征着手,用事实刻画形象,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这也是该篇文章着重展开讲述的事件的一句话概括。

而《新京报》对这个句子并不十分重视。《新京报》的讣闻报道一般没有导语,没有一个概括人物或者主题的句子,其往往是以场景式描写开篇,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另外,《新京报》也擅长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评价的视角,从外貌到内心展现人物形象,并采用偏文学性的语言用情境营造文章的氛围,透露出情感化操作的倾向。

3. 讣闻报道结构范式和框架分析

在美国,《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通过“特写”与“全景”两个景深的关照,点面结合,力求客观真实而又有深度的展现人物。“特”和“全”两部分的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在特写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两个框架:重要性框架和有趣性框架。

在《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中,重要性框架表现在最常见的词是“因为……而有名”(best known for)、“变成有名的”(became a renowned XX)等。而有趣性框架则表现在记者总是带着敏锐的嗅觉以挖掘其中比较特别和有意思的事情。如《唐纳德·威廉·威斯莱克,推理作家,死于75岁》(Donald E. Westlake, Mystery Writer, Is Dead at 75)一文中,作者写到高产作家唐纳德,其笔名如何多,如何使用和取舍,还有其一直不用电脑,而用打字机来写作的奇怪行为。

而《新京报》的“逝者”报道则是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但也破碎化的状态。“她是儿女眼中的漂亮妈妈,她是老伴心中的贤惠妻子,她是大家公认的开朗老太太。”记者试图将逝者进行多方面的展示,按着其事业,其婚姻,其爱好的逻辑或者其幼年、其青年、其中年、其晚年的逻辑等,因而在报道呈现出来时也往往以不同的小标题分段,采访不同的对象得到逝者生活的不同侧面,以此构成全文。

但无论是操作有一定技术水准和文化水平的医生、记者、建筑师等逝者的讣闻报道,还是工人、收发员、流浪汉等文化层次较低的逝者讣闻报道,《新京报》操作模式中少不了道德和情感框架的支撑。如较真“司令”热心肠、慈爱祖父熨尿布、当掉婚衣救病人等。《新京报》的讣闻操作模式中,将普通的行为上升到某种道德或者素养,甚至灵魂的高度。讣闻记者试图能在事实之外,寻找到一种道德上或者情感上的诉求。

结语

总的来说,讣闻报道蒸馏了逝者的一生,是生命的记事。虽然由于中国与美国在文化传统、现实发展进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表现在文本中则是《新京报》的框架偏重道德情感框架,《纽约时报》的框架偏重事实客观框架。但讣闻报道在中国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理论层面上讲,随着讣闻的发展,讣闻让人反思、讣闻作为历史、讣闻塑造道德等功能将被重视起来,因而其受众市场也将进一步拓开。

随着广州《南方都市报》“记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等观念的深入,随着《现代快报》、《西部商报》等多家媒体讣闻版的不断实践,讣闻报道在中国,尤其在本地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中将逐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2][7][10]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P69,70,71,72

[3] [美]赫伯特·甘斯著,石琳 李红涛译.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转译自纽约时报网站“对话布鲁斯·韦伯”(Talk to the Newsroom: Bruce Weber),布鲁斯·韦伯,《纽约时报》讣闻记者http://www.nytimes.com/2008/09/22/business/media/22askthetimes.html?_r=1.

[5]《新京报》“逝者”版2009年因故中断的日期为:1-18,1-25,2-1,2-28,3-8,4-5,4-12,5-3,5-31,7-12,8-23,9-27,10-4,11-22,11-29,12-27。共16次。

[6]接受采访的有:记者张海峰、记者张媛、“逝者”版责任编辑杨清晓、北京新闻部主编胡杰。

[8]Richard F. Shepard: The Paper’s paper, A Reporter’s Journey Through The Archives of The New York Times, Random House,1996 年.

[9]转译自纽约时报网站对话布鲁斯·韦伯(Talk to the Newsroom: Bruce Weber),布鲁斯·韦伯,讣闻作家http://www.nytimes.com/2008/09/22/business/media/22askthetimes.html?_r=1.

[11][荷]梵·迪克著 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2.质量管理流程管理相得益彰 篇十二

1 流程管理强化过程结果的确定性

要实现一个过程的预期目标,中间流程必须得到有效的识别和控制,不仅仅是表明一个过程结果而已。9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业绩改进指南,更多关注的是过程的结果及证实结果的有效性。流程管理则更多关注的是卓越业务流程,对质量管理体系而言就是关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为精细过程方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过程管理强调对“过程”进行管理,而不是“流程”,过程也就是进程、工艺;而流程也就是程序,手续,步骤。过程强调对全程的全面把握和对关键点的监督,而流程是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程序化的处理,但是同一个过程可能流程会存在很大差异。流程管理方法通过细化、严格、优化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流程,增加了过程结果的确定性,为实现过程目标提供了保障。

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供方评定和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为例,在公开可见的资料中,多数组织依据这三个程序及体系中相关的其他程序不足以实现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像购进物资中不合格品的处置,由于缺失接收抽样及质量限的明确规定,或者即使有相关规定但在验收环节中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结论选项,这远不能囊括产品质量的实际状态。事实上,就普通机械产品而言,完全符合图纸要求或者验收检查环境完全符合理论规定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造成了实际的产品验收标准随验收人员的不同而不同的事实。完整的、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购进物资验收流程,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能规避理赔流程不规范带来的经济损失。从流程管理的层面切入,可以延伸到控制程序的各个层面,而不仅是看程序文件本身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2 流程管理方法大幅提升过程控制有效性

9000标准强调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所需的过程),强调实施、管理和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并管理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以促使组织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高顾客满意度。更多关注的是各个过程控制是否有效且符合标准,强调使用结果(记录)证实过程的有效性,对实现过程有效控制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由于对过程中存在的流程识别不完整,因而给过程结果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就有可能影响组织的管理目标预期。在实践中,有些看似完整的过程控制程序实际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采购过程中购销合同的质量控制条款,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供货方负责三包”,然而,具有界定产品质量问题和三包范围流程的组织可谓凤毛麟角结果是质量三包赔偿情形五花八门,人情三包大行其道,造成组织质量三包成本居高不下。

流程是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的业务都是需要流程来驱动,质量控制过程也不例外。一般认为,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强调流程的规范化、持续化和系统化,其本质是构建卓越的业务流程。9000标准这样定义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这些活动的流程正是流程管理研究的主题,流程识别、流程再造、流程优化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识别、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 流程管理优化过程控制

9000标准对不合格品控制这样描述: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可以看出,该条款要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能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识别,二是控制,三是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不是都不能使用,而是不能有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实际上,多数组织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侧重点多关注在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也即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为此规定了很详细的操作流程,例如形成处理记录的每一步骤及可能出现情形的应对措施;但是,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判定则是寥寥数语甚至是一语带过。泛泛的规定不符合标准、图纸、工艺、技术文件等规定的产品均判定为不合格品,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是一个过程,其中也包括了如何识别、判定不合格品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流程。例如,对不同尺寸、不同重要程度产品的抽样规定和接收质量限应予以区别,确立检验关键点是否应有通则以统一检验行为等等。事实上,高效的不合格品识别流程才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由于不合格品识别流程的缺失,这个环节就被习惯、经验、行政命令所充斥,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科学和公正。这也是导致质量控制水平忽高忽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应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对不合格品控制过程中的流程认真加以识别,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必将大为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波动。

4 结语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切入角度虽然不同,但是最终目标都是赢得客户满意,质量持续改进思想与流程再造、流程优化异曲同工。将流程管理的方法应用于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既满足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的要求,同时也使过程中相互关联、作用的各个环节得到识别和有效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同样为流程再造、优化提供了依据。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执行力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3.生产部工作流程 篇十三

6.1生产根据业务部的《生产通知单》、研发部的《新产品试产单》或工程部的《小批量试产单》结合业务部的《出货计划单》和采购部的《到料计划单》制订《生产部生产计划单》。

6.2生产部根据《生产部生产计划单》和研发部的技术指导文件(《技术图纸》等)及工程部的工序工艺文件(《标准作业规范SOP》《工艺流程图PDF》等)作成《生产指令单》并下发至各车间(或班组)。

6.3各车间(或班组)物料员根据《生产指令单》、业务部的《生产通知单》、研发部的《产品物料清单BOM》、仓库出具的《领料单》到原材料仓库按单领取各类生产物料,对于特许采够的物料需持有品管部出具的《特采单》方可领料。 6.4《生产车间根据生产指令单》和领料情况进行生产资源调度。

6.5各班组按照工程部对各产品的工序工艺要求进行有序上生产,确保生产品质、交期、成本、安全的目标实现。

6.5.1生产过程中各班组或工序段在半成品流转过程中,应使用生产部统一的

《现品票》或《标识卡》来对半成品的周转进行跟踪管理;

6.5.2生产过程中各班组或工序段应收集好各种有关制程过程的数据记录,并

作成相应报表,如《制程不良品记录表》等;

6.5.3各生产车间统计根据各生产车间当日生产情况作成《生产日报表》; 6.5.4生产过程中品管部制程IPQC应根据各产品对应检验标准来进行制程品质

管控和数据记录,并完成《首检记录表》、《巡检记录表》和《产品终检表》;

14.生产管理工作职责 篇十四

2.生产指令单及时、准确、规范发放到相关部门,并主动合理地调度,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3.检查、监督各部的模具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各部的安全文明生产。

4.负责生产现场的定置管理,负责员工的技能培训。

5.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全面协助工程、品管部门的新品开发,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协调能力。

6.每月以书面形式汇报各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并作相应的分析及总结报告。

7.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和技术机密。

15.以流程管理提升营销基础管理能力 篇十五

电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好坏, 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抄核收业务作为电费工作基础, 是营销部门工作重中之重。目前供电企业内抄核收的行政管理分别隶属不同的供电所、县公司和营销部, 业务流程为横向、行政管理为纵向关系。由此, 抄核收工作难免会造成管理分散、问题滞后、互不协调的局面。另外抄核收工作环环相扣, 目前的管理只强调结果, 对管理实施过程的重视不足。在这种工作管理模式下,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整个工作链的工作质量;同时还给岗位间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提供了可乘之机, 给管理带来被动[1,2]。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探索研究电力营销的“流程协同化管理”, 通过对营销管理核心业务的梳理[3], 改变抄核收管理在管理部门上相互分割, 在业务上又紧密联系的多元化、多层次管理模式。并通过对企业内部及外部业务流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建模、运行、管理监控和优化, 可达成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协同整合, 使企业利润得以全面提升, 流程协同化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 可打破原来各业务系统纵向条块分割的状态, 进而促进电力企业从“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

1 明确流程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 业务流程疏理可以协助企业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 找出核心流程, 并围绕核心流程疏理支持流程和管理流程, 作为下一步流程分级、绩效考核、价值链分析的基础;对于部门管理者而言, 业务流程疏理可以明确部门在整个企业中的位置, 为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提供指导性准则。根据电力企业的业务特点, 明确抄核收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以流程化运作为基础对抄核收工作实施高效、快捷地管理。

打破目前抄核收条块化管理模式, 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为操作平台, 取消营销管理的二级机构, 将各供电所、县公司相对分散、业务类型一致的核算、收费业务统一进行流程化管理。组织机构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缩短管理链条, 保障信息高度畅通, 建立高效快捷的管理机构。这样对抄核收工作做了规范, 也对抄核收的整个过程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使传统的自行闭环管理模式被取代, 实现了电费抄核收三个职能分离, 使管理流程化, 并相互监督。

各流程的具体工作内容是:

(1) 抄表流程:这是抄核收管理流程的源头, 是夯实营销管理的基础。根据用电客户的性质规定了不同的抄表时间, 分别由抄表员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抄表工作, 抄表差错由核算员进行监督。

(2) 电费核算流程:抄表员将抄表信息通过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上传至电费核算岗位。电费核算员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核, 待差错更改无误后生成电费。客户便根据生成的电费数额交纳电费。电费核算岗位是准确计费的保障。

(3) 电费收费流程:生成电费后便进入电费收费阶段。实收对账人员将每天银行代扣和实时收费数额与银行进行对账, 发现问题及时与银行进行沟通、反馈。对账准确无误后, 制作收、付款凭证, 并将电子数据传到账务。

(4) 对账流程:电费会计将实收人员对账完毕的实收数据通过网上银行对账。对账完毕后审核收付款凭证。

2 指标分解

在业务流程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各大经济指标分解、量化为各个部门每个员工具体的、可衡量、一致的绩效指标, 不能量化的确定控制原则, 保证指标覆盖率达到100%, 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 营销指标层层抓、人人管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在操作上精益求精, 在管理上精雕细刻, 根据电费回收前、电费回收中、电费回收后梳理出相应的指标体系[4], 创建工作指标库:

工作标准指标化使抄核收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指标控制。实现了“抄表员按时到位抄表→核算员把好核算关→抄表员积极配合→工作目标明确→差错责任清晰→各单位领导充分重视→足额及时收缴电费”的有序管理模式[5]。

3 考核监督

针对每个指标的具体情况, 建章立制, 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作业的标准化,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统一的绩效考评机制。每月对指标实现情况进行考评, 及时通报, 并制订下一步改进措施。同时流程协同化管理中抄核收三个环节相互监督, 如果任一环节审核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 减少营业事故。各流程工作人员不仅关注自身工作的对与错, 还关注流程前后环节的正确与否, 这样层层把关,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电费会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从而使电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

4 优越性

协同化流程管理的实施可使得管理人员对电力企业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管理与监控, 可以方便地完成对业务流程执行的各个环节的分析, 以便找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瓶颈, 并及时进行优化或充足。各职能部门是企业运营的执行机构, 业务人员可通过创新型、个性化的工作台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不再只停留在电力生产自动化的层面上, 而是向整个企业的管理、经意和决策信息化方面发展, 达到各系统协同运作的效果。

抄核收业务流程协同化管理, 以核心业务为重点, 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再设计, 业务流程精细化、岗位责任明确, 增强了业务处理和事故处理的服务效率, 通过流程制度保障了客户利益。主要表现在:

(1) 业务流程单一化。根据业务类型进行设计的单一化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转单一化、直线化, 替代了多部门协调处理业务的“一对多”的传统模式, 有利于促进供电企业部门间协调处理业务机制的建立, 这样新型业务流程流转更加顺畅, 且很好地界定了工作责任, 便于绩效考核提升管理水平。

(2) 职责分工的明确性。流程协同化管理使营销服务流程不仅层级分明、职责明确, 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分工和权限, 而且同一层级的每一工作, 过程与工作环节也都清楚明了, 并环环相扣。同时每一环节又都设有明确的处理时限。

5 结语

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关系是非常的紧密的, 因此想要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那么通过这些措施的改进, 就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供电企业抄核收的效益, 这个与企业的效益是紧密联系的。以经济指标为抓手, 以绩效考评为保障, 立足于营销技术支持系统, 建立科学合理的营销组织机构, 将会大大提升营销基础管理能力, 为“大营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探出路子。

摘要:目前相对国网公司的“大营销”运作模式, 做为营销工作中的基础——抄核收业务, 更需要优化管理流程, 突出过程控制和层级监督, 改变各大经济指标的实现靠政令层层下达, 信息层层传递的被动局面。将管理重点下移, 实现从“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地转变, 以流程管理提升抄核收业务管理能力, 建立抄表、核算、收费等各部门“流程清晰、指标精细、职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管理模式, 为“大营销”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流程,协同化管理,工作标准,指标化,绩效考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赵瑞霞.电费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研究, 2011 (18) .

[2]徐钰.剖析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管理与创新[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8 (12) .

[3]刘江宁.以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提升电力企业协同管理能力[J].电力信息化, 2007 (6) :248-251.

[4]Q/GDW06 209-03-004-2011,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费应收、实收、预收管理标准[S].

上一篇:第三中学培优补差工作总结下一篇:妈妈给与的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