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2024-07-21

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共18篇)(共18篇)

1.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一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姓名: 杨豪辉 专业: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班级: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091 所属院系: 海事与港航学院 论文题目: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 廖 洪 鹏 完成时间: 2011-11-29 1

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杨豪辉 专业班级

091

指导教师 廖洪鹏 工作单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题目: 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需求和集装箱发展的状况,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签名(盖章)

目录

绪论--4 1.现代集装箱经营管理对电子信息的需求-----------------4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集装箱运输业的影响-----------5

2.1信息革命带来了经济增长--------------------------5 2.2信息技术的突破改变人类社会--------------------5 3.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特点------5

3.1高度协同的集装箱运输、仓储业务--------------5 3.2客户需求多样化-------6 3.3自动计费管理----------6 3.4仓库管理系统----------6 3.5商业智能----------------7 4.国际集装箱运输运输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7 4.1经济全球化促进集装箱运输业高速发展-------7 4.2班轮联盟实力提高、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7 4.3国际集装箱运输向现代物流延伸----------------7 4.4运力供给大幅增长---8 4.5市场需求持续旺盛---8 4.6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8 4.7世界集装箱运输航线枢纽港地位日趋突出----8 4.8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持续繁荣-------------8 5.集装箱班轮公司全球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9 结论--11

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集装箱 电子信息 运输

集装箱电子信息系统,使集装箱作为信息流的载体,将信息流和物流融为一体,对集装箱运输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实时跟踪,消除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错箱、漏箱,提高通关速度,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全面提升集装箱运输的服务水平。

绪论

集装箱在运载过程中的信息识别与传递,关系着港航集装箱一体化运输的安全、效率和效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关键。目前集装箱运载过程中的信息识别和传递还赖于传统的方式,从而使集装箱的识别、转运和流向基本上仍然处于人工、半人工控制状态,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

1.现代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对电子信息的需求

集装箱运输生产与一般产品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基本分离,因而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也是分离的,容易使产销脱节,而造成产品积压。而集装箱运输生产不直接生产产品,通过运输服务增加货物的附加值,其成本支出与销售收入在运输过程中同时发生。因此,集装箱运输面向货主的服务手段对其销售产生重要影响:运输能力不足会造成货物积压,运输能力过剩会造成浪费。因此,贴近市场、按客户要求,改善运输企业服务质量,达到客户满意,进而赢得客户是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集装箱运输的经营销售是在运输过程中同时完成,这一过程涉及到揽、装、运、4

卸、多式联运和交付货物,销售五一节多,空间跨度大,要求从货物发送至到达的流动、储存等环节进行全程有效的实施与控制,增加了运输组织持复杂性和管理困难度。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根据集装箱运输这一特点,在信息系统的边界,信息系统所体现的企业组织体制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在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向前迈进。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集装箱运输业的影响 2.1信息革命带来了经济增长

如冷战后主要的生产国美国和前苏联经过军转民的结构调整,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中国经过体制改革,其积累率、人均国民产值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都表明其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2.2信息技术的突破改变人类和社会

无纸贸易、电子商务对航运企业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新要求。90 年代后货物形态的变化,许多原始产品加工后的再运输,有利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工业布局的调整改变了货物的传统流向,使发展中国家运往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运量逐渐减少,而价值高的制成品、半制成品运量逐渐增多。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垄断使得其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重、化工业产品转向了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精、尖产品,从而改变了班轮运输货物的结构,促进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3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特点

3.1高度协同的集装箱运输、仓储业务。

集装箱运输和仓储涉及面广、环节多、影响大,是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工程。集装箱运 输工程涉及到海运、陆运、港口、货运站以及与集装箱运输有关的海关、商检、船舶代理公 司、货运代理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如果相互之间配合不当,某一环节失误,就会影响整个运 输作业,甚至导致运输生产停顿和中断。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每个集装箱的运输状况,并根据实际运 输状况及时判断和分析作业状况,及时发现产生失误的工作环节,迅速调整物流作业,实现 高度协同。

3.2客户需求多样化

第三方物流涉及到很多客户,不同客户对货物的仓储和配送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客户需要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有的客户需要货物的拆包、移动、加固、喷淋、贴标签 和重新包装等增值服务,而有的客户需要根据温度、危险品等级、货物存储间距的要求对货 物进行分类储存管理等等。而以上所有的增值服务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收益,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自动计费管 理模块,可以帮助公司全方位控制成本、提高收益。同时,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仓库管理系 统中分别得到体现,才能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3.3自动计费管理

集装箱物流涉及到很多收费点,包括——过路费:港口过路费、还箱过路费、门点过路费、桥境费、提箱过路费等;集装箱相关费用:修箱费、洗箱/罐费、污箱费、落箱费、喷淋费等;仓库服务相关费用:材料费、包仓费、标签费、仓储费、打托费、防火费、加固费、加热费、理货费、唛头费等;其他费用:交通费、快递费、保险费、驳运费、订箱费、制冷费、制提费等。

针对客户的计费方式复杂多变,单纯依靠人工计费比较费时和费力,并且容易出现差错,借助自动计费管理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成本,实现费用明细化管理。

3.4仓库管理系统

仓库管理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有效的进货、库存控制及发货,管理费用成本会大幅增加,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如今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复杂化多样化,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不但 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造成巨大损失。借助仓库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对仓储各环节实 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对货物的货位、批次、保质期、配送等关键点实现条形码标签序列号管 理,对整个收货、发货、补货、集货、送货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作业,还可以根据客户需 求制作多种统计报表,帮助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以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3.5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是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等信息技术构建而成的数据管理工 具,能够实时地对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抽取、整合和转化,按维度与层次对主图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多维、深度分析,寻找隐 藏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从战略层面为决策层提供支持,从战术层面为业务人员提 供指导。

4国际集装箱运输运输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 4.1经济全球化促进集装箱运输业高速发展

随着九十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亚洲经济的复苏,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量的增长,同时也给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集装箱货运量。据有关统计:99年世界集装箱吞吐量达 2.01亿 TEU,增长 7.8%。200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15 亿TEU,增长 10%。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到 2010 年可能达到3.91-4.65亿TEU;至2015年将上升至 5—6亿TEU之间。中国(不包括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1999年已超过新加坡,2000年达到 2200万TEU,随着我国经贸的继续稳步、高速发展,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集装箱运输量每年仍能保持 20%以上的增长速度。

4.2班轮联盟实力提高、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

为了通过规模经济加强竞争力,1995 起各集装箱航运公司开始建立全球联盟“新世界联盟”、“伟大联盟”、“联合联盟”先后成立,川崎/阳明/中远组成联盟,1999 年7月22日马士基宣布的收购海陆。集装箱航运公司通过建立联盟和合并走向服务集约化,在新框架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服务。

船公司通过联合能够增加发船密度,降低箱位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联盟的出现推进了各航运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对其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国际集装箱运输向现代物流延伸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国际集装箱运输提供了新的利润区。由于物流可为客户提供包装、发货、保管、仓储、运输、配送等商品流通的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因此对航运公司来说经营物流具有满足客户需要、节约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扩大就业、使服务增值等特点,从而成为近几年各大班轮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中首先的目标。近两年以来已有不少船公司成立专业的综合物流公司,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竞争与发展的关键。

4.4运力供给大幅增长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走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运力供给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众多的大型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争相订造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据最新统计分析,2001 年全球航线上新增运力的增幅将达到 12.5%,到 2001 底全球集装箱船队总箱位将达到 729万 TEU。

4.5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根据多年来世界经济、贸易和集装箱货物运输量的增长规律性来判断,在一般情况下,世界经济每增长1%,国际贸易约增长2%左右。而全球集装箱货运输量的增长率在一般情况下的规律又是比国际贸易高出2个百分点。根据2000年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可达6890万标箱,预计2001年进一步增加到7500万标箱。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整体供需关系,市场供需关系会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之下。

4.6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是船公司购买、订造大型船舶的主要动力。从全球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与船型能清楚看出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非常明显。最近又有不少班轮公司先后宣布订造大型船舶,其中 6500TEU-7200TEU 的大型起大型数量明显增多,船舶航速都在24节以上。

4.7世界集装箱运输航线枢纽港地位日趋突出

世界集装箱运输的主干线是亚欧、亚(北)美和欧(北)美三大东西航线。三大航线的集装箱量接近世界集装箱总量的目90%。船公司为了提高经济性,迫切要求减少挂港次数,最理想是每个大航区集中挂靠一个枢纽港,建立起轴心化航线,以配合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使船队和航线达到规模经营,枢纽港在航运公司营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4.8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持续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集装箱运输市场在经贸形势带动下,持续保持强势。200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

达2200万TEU,从目前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情况看,2001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2600万TEU。随着中国加入WTO,中美、中欧及亚洲区域内贸易也将有较快的增长,这将对各航线集装箱货运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我国已成为亚洲及全球最繁荣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船公司进军我国,从而使我国班轮公司也面临新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5.目前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全球信息系统的一般功能定位

经过大量调研比较,目前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建立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中,在系统功能定位上采用的最优方法如下:

1.基础数据管理方面

规定代码维护的层次路径和实现外来代码的自动转换功能。2.调度管理方面

将船期表与订舱,舱位分配,设备管理和单证集成,可分发船期表。3.集装箱管理方面

维护完整的和精确的库存信息,及时获取箱子在某一地点的动态信息和状态信息。

根据预测需求和可用箱量,按地区预测堆场和船舶用箱需求量并制定计划。

4.运价管理方面

按照航线、箱型和提供的服务建立全球成本数据库。成本费用和航线数据关联,在订舱时能够测算出所接受的订舱货物的成本和效益。

按照客户登记表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以传真、DEI、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客户的报价自动回复;

5.销售管理方面

具有揽货信息和客户联系的跟踪能力,并与销售计划进行关联。把合同箱量与计划运力进行关联。查询合同客户的合同箱量并对实际托运箱量进行跟踪。

6.订舱管理方面

全球在线的联机订舱系统,在订舱数据库中生成订舱记录。根据客户标识、报价号、合同号、起讫点、货物等级查询报价、销售合同和运价。实现箱位需求和箱位管理的系统关联。

按照客户登记表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以传真、DEI、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客户的订舱自动确认回复;

从系统中获取有关海陆联运的数据,并通知集装箱堆场和拖车公司,以及时安排海陆联运;

7.舱位分配管理方面

从销售预测及历史信息中获得舱位需求量。主管部门可按照订舱涉及的国家/销售区域/办事处进行可用舱位的分配。实时联机查询全系统各船舶/航次分配的箱量和实际的订舱箱量。根据各港口的实际订舱情况,进行联机的舱位再分配;

8.单证管理方面

可以方便地进行订舱与提单之间相互查引。当系统收到提单的全部信息,能立即生成电子提单记录,集装箱抵达时即能生成集装箱装箱单;

在提单信息齐全之前,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式,如 EDI、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向客户发送提单副本。

9.客户服务管理方面

按客户要求的联系方式,如传真、EDI、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客户进行联系。维护客户信息数据库,包括通信方式和要求的环境、堆场、集装箱以及联系人、账单信息、地址、信用状况和客户标识等。为客户和客房服务提供电子化的手段跟踪货物的运输信息。

为客户提供必要的费率、合同、订舱查询功能以及用于调查和解决账单问题的账单历史信息。

10.财务管理方面

具有每周、每月为客户提供合并账单的能力。可按航次和客户来追赶踪有关的盈利信息。按照货运、航次和客户建立成本核算模型,真实地反映成本产生的行为。

11.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以电子方式在生产的第一线产生数据的源头获取数据,防止数据的重复输入。系统中的数据在整个企业中实现数据的共享。利用工作流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流。

细化访问路径,形成多重安全机制。确保数据整体性,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融合步伐加快,物流业将越来越发达,货物流转速度呈加速趋势。集装箱运输界作为全球物流运转的枢纽对作业效率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信息化推动集装箱管理现代化,使运输行业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更多有利于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的新的信息技术将落户物流企业,集装箱管理依靠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会越来越大。

致谢

首先感谢宋春华老师、钟更进老师,廖鸿鹏老师等对我的悉心教导,特别是感谢廖鸿鹏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在这大学三年中,你们严谨细致的作风、循循善诱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学习、生活。

感谢我的同学们、室友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相互认识、相互帮助学习地走过这大学时光。

感谢我的亲人,特别是我的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希望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回顾这三年,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赵刚: 国际航运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6 2 惠良: 物流技术与应用.北京科技大学,2004.6 3 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信息传输和运作系统及示范工程》.1995年5月

2.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二

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位于天津港东疆港区。新建码头为钢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 码头长2300m, 由38个结构段, 由1456根φ1200mm和1708根φ1000mm的钢管桩支承。钢管桩材质为Q345B。

根据码头结构和钢管桩各部位的高程, 该工程的钢管桩处在水位变动区, 海水全浸区和海泥区三个区域。由于码头结构终年处于海水及海洋大气环境中, 长期受到氯化物、硫化物、海洋微生物以及各种阴、阳离子等的腐蚀, 码头结构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程度的腐蚀, 直接影响到码头的使用年限和安全。

针对码头钢管桩存在水位变动区、海水全浸区和海泥三个防腐区的实际情况, 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 参照国内外有关技术规范和大量成功的实际工程经验, 确定对钢管桩水位变动区和部分海水全浸区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与长寿命防腐涂层联合保护, 对钢管桩海水全浸区和泥面以下15m部分长度裸露钢管桩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1]

2 阴极保护系统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包括辅助阳极、直流电源、参比电极、检测设备和电缆。

2.1 阴极保护主要参数[2]

根据工程整体设计原则, 确定本工程阴极保护最大负电位 (相对于Ag/AgCl参比电极, 下同) 控制在-1.10V以下, 最小负电位确定为-0.80V。各部位保护面积、保护电流密度、保护电流值见表1。

考虑电流余量,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部分实际需要, 总电流为计算电流的1.1倍, 总保护电流为11495A。

2.2 直流电源

本工程采用整流器作为直流电源, 具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根据使用条件、辅助阳极的类型、被保护结构所需电流和保护系统回路电阻, 本工程共安装整流器29台, 每台额定输出电流为450A, 输出电压20V, 能够满足辅助阳极的发出电流需求。

2.3 辅助阳极

本工程的辅助阳极采用复合金属氧化物涂敷钛阳极, 该阳极输出电流密度高, 工作电流密度达500A/m2~1 000 A/m2, 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消耗率5×10-6 kg/A·a, 属于不溶型阳极, 设计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额定输出电流可达30A以上。

本工程共安装规格为125 mm×1 000mm的阳极464个, 每个阳极额定输出电流25 A以上, 总输出电流11 600A, 大于总保护电流需求。采用区域均匀布置, 并兼顾电场特性, 使保护电流均匀分配到全部被保护钢结构表面。

2.4 参比电极

根据设计原则要求, 每台直流电源需配置3个参比电极, 本工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共安装87个永久性银/氯化银参比电极, 可随时对监控数据进行校核, 从而提高监控系统的安全度。

2.5 电连接

钢管桩之间的电连接是实施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重要前提, 是对保护效果有重大影响的隐蔽工程项目, 本工程采用Φ14mm圆钢作为电连接钢筋, 钢筋总长度28500m, 码头各结构段之间的电连接采用U型柔性材料。

3 远程测控系统

远程测控阴极保护系统由测控中心的控制计算机、通讯平台和具备远程测控的阴极保护设备组成。

本工程的整流器可以通过监控系统进行遥控, 通过安装于变压整流器中的信号采集单元, 收集钢管桩保护电位数据以及变压整流器的工作参数, 由控制电缆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集中发射装置, 通过终端计算机接收模块收集并处理各发射装置输出的数据, 控制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软件, 监测系统工作情况, 并可根据情况, 发出相应的调整指令, 构成了远程测控系统, 这就是本工程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整个远程测控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4 阴极保护运行结果分析

码头阴极保护系统从2006年底开始投入使用, 通过远程监测和定期现场检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维护。由于系统较多, 并且全部29个保护单元具有重复性, 因此我们选取1#和6#系统进行说明。

表1中给出了2010年6月份的整流器远程检测数据和现场检测数据

4.1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全部的参比电极电位均处于正常的保护电位范围-800~-1100中, 6月份的远程监测数据和现场检测数据相比差距不大, 在整流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2

对比6月30日和12月21日数据可知, 12月21日的参比电极保护电位和6月30日的电位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 根据电化学腐蚀原理可知, 温度对于钢结构的腐蚀速度具有影响, 由于温度降低, 导致海水的电阻率升高, 因此钢结构的腐蚀速率下降, 需要的保护电流减小, 因此保护电位在冬季的时候会升高。

5 结语

5.1

码头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整体运行良好, 监测数据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

5.2

全部的参比电极电位均处于规范规定的保护电位范围内, 码头的钢管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腐蚀得到抑制。

5.3

冬季由于温度降低, 钢管桩腐蚀速率减小, 可以适当调低保护电流输出, 使系统在最优化状态运行。

参考文献

[1]胡士信.阴极保护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2]JTJ230-2007, 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S].

3.GPS测量技术在农村公路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GPS;农村公路;测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P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02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技术从传统的经纬仪+水准仪到全站仪+水准仪,再到 GPS测量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垒球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近年来,GPS系统因具有全球性、全天侯、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等优点,其技术的应用已遍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公路测量的应用上已经较为普遍。GPS系统在应有方面主要分为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而对于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在此,本文将重点谈谈GPS测量技术在农村公路的应用。

1GPS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而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2GPS测量的特点

GPS系统是目前在导航定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其可为各类用户连续提供动态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及时间信息。GPS测量主要特点如下:

2.1功能多、用途广

GPS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测速的精度可达0.1 m/s,测时的速度可达几十毫微秒。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2.2定位精度高

一般双频 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 5 mm + 1 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 5 mm+5 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试验证明,在小于50 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 km~500 km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2.3实时定位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即可实时确定运动目标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可实时保障运动载体沿预定航线运行,亦可选择最佳路线。特别是对军事上动态目标的导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观测时间短

采用GPS布设控制网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 min~40 min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例如,使用 Timble4800 GPS接收机的 RTK法可在5 s以内求得测点坐标。

2.5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这是GPS技术区别于常规测量的最大优点。常规测量技术需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测量控制网的良好图形结构。而GPS测量只要求测站15°以上的空间视野开阔,与卫星保持通视即可。其这一优点,使得在布设长大线路施工控制网时,可省去大量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大大减少测量作业时间和费用,同时也使选点布网变得非常灵活。

2.6操作简便

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目前,GPS接收机已趋小型化和自动化,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打开 GPS接收机、量取天线高、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他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然后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即求得测点三维坐标。观测结束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机,便完成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2.7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

经典大地测量将平面和高程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施测。在GPS测量中,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量观测站的大地高程。其这一特点,不仅为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也为其在航空物探、航空摄影测量及精密导航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高程数据。

2.8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全球地面被连续覆盖,使得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候进行项观测工作,通常情况下,除雷雨天气不宜观测外,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3GPS测量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

3.1农村公路调查内容

农村公路调查对象主要是县乡道路以及复合标准的村道,另外,还要对每个建制村道路的通达情况作相关的调查。在外业数据采集中主要采集的数据有各条道路的长度、路基路面宽、路面类型、所经过的村委以及村小学等标志性建筑的地理坐标、各起终点的坐标、名称以及各分段点的信息等。

3.2GPS外业数据采集流程

3.2.1准备工作

GPS在农村公路测量中应用时,可采用“边采集、边录入”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一般情况下,一个测量小组由1人负责 GPS 接收机的开关以及掌上电脑的录入工作、1人负责相关数据和出现特殊情况时的记录工作、一名乡镇向导和一名司机共4人组成。

在采集工作出发之前,应先做好采集计划,如安排好采集行程;提前准备好已有的周边路线图作为采集底图,并打印一份供采集时参考;对需要采集的路线以及附属设施提前准备好相关已有的资料(如路线编号,起点名称,起点路基宽度及路面宽度,道路等级,路面性质,穿越了几个乡镇、建制村,沿线共有几座桥梁、大概在什么位置等),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采集效率。

在采集前,应先将GPS接收机与掌上电脑正确连接,然后通过蓝牙连接将 GPS接收到的信号反映在掌上电脑上,并确保GPS连接和信息输出正常。

3.2.2主要操作

GPS外业采集功能主要是实现公路路线、桥梁、隧道、渡口、乡镇、建制村等图形和属性一体化采集,具体包括采集新路线、路线分段、停止采集路线、继续采集路线、点采集(如桥梁、隧道、渡口、乡镇、建制村等位置和属性信息)等功能。在进行外业采集之前,在GPS采集子系统中主要操作有:

(1)打开GPS:GPS接收机与计算机连接正常并输出有效的GPS数据后,通过“打开GPS”功能,建立与GPS接收机的通信连接。

(2)关闭GPS:在e-Road系统中断开与GPS接收机的通信连接,只有在打开了GPS后才能关闭。

(3)查看GPS状态:当打开GPS后,可查看GPS当前的状态,是否正常接收卫星信号,以及GPS输出的数据是否有效等信息。

(4)采集新路线:开始采集一条路线,记录该条路线的线形、线位和调查指标信息,如果GPS已经打开并且定位后,就可以进行路线的采集。

(5)路线分段:当路线的调查指标发生变化且符合路线分段原则时,需要添加一个路段,在采集路线的过程中,在路线分界点叫司机停下,并点击计算机平面上点击“分段”按钮,并输入分段原因: 路面情况发生改变。同时还要输入分段点的相关信息。当然在其他路况发生改变时也要分段,比如路面宽度发生了明显改变,有分叉路的情况等。系统就会自动对路线进行分段。

(6)停止采集路线:在调查中还要标出各村村委以及村小学的地理坐标,在测量时只需在路线迄点处停止采集当前正在采集的路线,生成最后一个路段的讫点位置信息,并输入相关信息即可。

(7)继续采集路线:在路线采集的暂停位置继续采集路线的线形,如果在地图中存在没有采集完的路线,可以通过“继续采集路线”的功能,继续采集未采集完的路线。

(8)点采集:实现公路沿线附属设施点(如桥梁、隧道、渡口等)以及乡镇、建制村、村小学等点的地理位置和属性信息一体化采集。

通过上述功能操作,基本可以实现GPS+PC操作完美结合,在采集过程中,若因操作或人为走错路线等原因还可以进行对象属性编辑,现场及时修改或删除所采集数据信息。

3.2.3采集完毕

当天采集完毕后,首先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建立以天为备份数据文件,同时备份到移动存储器中,以防计算机出现重大故障而使数据文件损坏,并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内业处理,防止因间隔时间过长,记录不准确,导致内业无法编辑等状况。

3.2.4经验总结

(1)GPS接收器本身时钟也存在误差和噪声,这些都影响定位的精确度。当出现比较明显的漂移时,测量人员应该叫司机先停下来,等指示箭头回归原点时再开始进行测量。

(2)当正在进行路线采集时,如果较长时间在某个地方停顿或需要离开正在采集的路线去采集其他路线、沿线乡镇、建制村时,应先使用“停止采集路线”功能暂停正在采集的路线,再采集其他路线、沿线乡镇、建制村等,然后回到暂停的位置处使用“继续采集路线”功能按原采集方向继续采集被停止采集的路线。

(3)在采集过程中,应时刻关注GPS的信号,如果连续出现“GPS无法定位”的提示时,应立即停止采集路线,以免丢失相关数据,甚至出现把数据导入 PC机后出现乱码的情况。且测量人员应立即检查GPS的电池是否没电或是GPS与计算机是否已断开连接等,待设备都已完好后,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测量人员应进行返工。

(4)采集过程中,GPS接收机和计算机不能离得太远(一般是 10 m以上),以避免计算机无法接收GPS传过来的信号以致数据丢失。

(5)采集过程中,如测量人员下车去测标识物后,司机不能将车开动,以免出现当测量人员回来后重新测量时原点发生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误差的情况。

(6)采集过程中,车速不能太快,一般控制在40 km/h~60 km/h,尽量靠着路的中间行驶,尽量避免紧急刹车。

综上所述,由于GPS设备功能齐全,携带方便,易于掌握,能够彻底改变以往公路调查陈旧的工作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公路测量效率,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尽管GPS测量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运用得当,其自身的缺陷仍可以克服。GPS技术的普遍应用必将促进交通工作向着精确、高效、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是今后交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广泛使用一定会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说,GPS在公路领域的应用前景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 王敬贵、李廷选.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处理技巧[J].河南测绘,2006(4)

2 张跃雷.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应用技术,2007(5)

The Application in the Rural Highway of GPS Measures Technology

Long Ke

Abstract: The artical described GPS operation principle, GPS of measuring technology mainly measure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rural highway etc..

4.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四

GPS技术及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已被广泛使用,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为实时应用提供高精度服务.我国自主的导航定位系统整体方案目前已付诸实施,与国际先进系统相近的自主系统在理论、整体方案设计、关健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GPS进行了描述和说明,并主要分析了GPS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在测绘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去探讨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作 者:雷武奎 作者单位:甘肃省地图院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4)分类号:P2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籍测量 应用

5.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五

(2)测绘工作GPS技术中有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成像软件,在计算机上通过一种三维图像的方式展示出工程测绘的具体工作过程,从而进行重点分析测绘工作的核心部分,以此为依据,更好的运用在实际的工程测绘工作中,比如用于指导和规划实际测绘工作。另外,GPS虚拟现实技术非常直观且形象,在实际的工程测绘工作开展之前,对于一些复杂工程的外部状况可以真实立体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了实际测绘工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工程变形监测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工程建筑来讲,变形理由是建设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理由。当然,造成工程变形的理由有很多,有人为因素的存在,也有地质因素的存在。那么,掌控其变形量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则成为了建筑工程的重大理由。将GPS技术运用到工程变形监测工作中,建设使用过程中的变形理由就得以解决。GPS测量技术中的三维定位技术,其拥有非常高的精准度,能够实时监控建筑的变形量,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异常情况,就会马上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恶化。比如,将GPS技术应用于水坝的变形监控,将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在坝体之上,通过计算机监控坝体的实际位移和变形量,当遇到变形大过大或位移异常时,相关人员就可以及时的制定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保证坝体的安全性。

(4)工程建设的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GPS测绘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其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精度要求高、使用频繁、制约面积大。所以,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必须站在整体的角度出发,避开过度开发城市资源。GPS技术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数据采集,还可以根据具体要求作出调整,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式,GPS技术具有高精度、低费用、快速、易于操作等优点,它是城市制约测绘的最优选择。

(5)土地的动态检测 传统的土地动态策略主要有两种,即平板仪补测和简易补测,这两种检测策略速度慢且效率不高,并不能满足动态掌握土地的需要。GPS 技术运用到土地的动态检测中,进一步改善了动态野外检测的策略。GPS 技术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解决了传统检测策略所存在的理由和不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效率。

3、工程测绘中GPS测量的实施过程

将GPS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测绘工作中,其实施过程需要非常慎重,它是保障工程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下面是对工程测绘中GPS测量的实施过程的简单介绍。

(1)选择测量点相比于常规的测量点选择来讲,GPS技术测量点的选择就简单多了。因为GPS测量站内部对网形结构体系不做太大要求,其灵活性和透视性的要求都不必太高。在工程测绘工作中,在测量点的选择上,务必要保证相关设备的安装方便快捷、视野要开阔,绝对不可以选择在信号差的地方,这样能有效保证GPS技术不受电磁信号的干扰。最后,要绘制一些相关的图纸工作,从而完成选择测量点的工作。

6.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六

结合平度市地籍测量,简单介绍GPS-RTK技术的的测量方法,对GPS-RTK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认为只要采取合适的.观测方法,GPS-RTK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地籍测量.

作 者:梁会议 刘士宁 LIANG Huiyi LIU Shining 作者单位:梁会议,LIANG Huiyi(平度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山东平度,266700)

刘士宁,LIU Shining(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2;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山东,青岛,266002)

7.GPS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篇七

1城市测量的特点

测量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城市管理都离不开测量工作的支持, 按照测量作用可将城市测量分为规划设计测量、城市区域控制测量、城市地形图测量、市政工程施工测量、城市地籍测量、城市轨道测量和重要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等。如今现代城市发展普遍较快, 城市的居民密集度在持续增加, 城市建筑、交通、格局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构建数字城市已成为现在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城市测量工作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测量工作复杂多变, 根据城市建设目标精度要求各有不同, 例如城市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精度应满足测绘1∶500地形图和市政工程施工测量的需求;城市测量按照施工要求, 建立了不同的坐标系统, 包括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等, 为了方便构建城市统一坐标系统, 需要对这些坐标系统进行坐标转换和参数计算;城市测量的数据来源不同, 主要分为全站仪、GPS等仪器对城市建设的测量数据获取, 航测方法对城市测量数据更新的监测等[2]。

2 GPS技术概述

GPS是由美国海陆空联合研发的集定位和导航为一体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3], 其原理类似于后方交会测量方法, 即在进行待定点定位时, 利用三颗以上卫星测量与待定点间的伪距信息, 添加地面注入站注入到GPS卫星的将监测站监测的气象数据、卫星星历表和卫星钟改正数等参数, 构建距离观测方程式, 按照后方交会计算方法, 解算待定点的三维坐标信息。GPS技术是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实际行业要求相结合, 以此来提供行业生产需求的定位和导航相关的技术。

如今GPS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等特点, 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飞机、汽车、船舶等运动物体的导航;野外求生、紧急救援、个人移动通信;各种等级的大地测量、控制测量和专业地图测绘等;结合GIS和RS技术构建的“3S”技术应用。根据GPS提供的定位信息精度, 将GPS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 差分定位是利用两台以上的接收机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相对位置的方法, 从而实现观测点定位信息的获取, 观测精度随控制点精度和差分时长, 可以满足厘米级至毫米级精度要求, 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测绘工作。

目前, 建立区域性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动态、实时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发展目标, 而建立覆盖全区域的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系统 (CORS) 成为发展手段, 许多大城市和区域都在建立自己的CORS, 以对自身区域提供高精度、无差别的定位导航信息。

3 GPS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按照数据获取精度要求, GPS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可以分为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和实时动态相对定位 (RTK) 两种。GPS静态定位测量精度可以满足城市区域控制测量对数据精度的要求, 但数据获取时间较长, 测量数据需要通过计算数据处理计算获取[4]。而RTK技术可以实时动态获取测量数据, 但精度较静态定位低, 主要适用城市碎步点测量、建筑物和线路放样、地籍调查等工作。

3.1 GPS技术在城市区域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城市区域控制测量是为了构建统一的城市测量系统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为了满足所有城市建设的需要, 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可以利用GPS静态定位方法, 在城市区域内构建GPS控制网, 与已有的国家测量坐标系控制点进行联测, 控制网构建要严格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施测, 选取合适的控制点和GPS仪器, 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基线解算, 获取控制点三维信息。由于GPS静态定位缺乏数据检验, 需要对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检验, 而为了满足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要求, 尽量将静态定位时间延长, 并对部分控制点进行重复观测[5]。

3.2 RTK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RTK测量技术作业速度快、实时性强、生产组织灵活、点位精度均匀、误差积累效应小等特点, 在城市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城市区域控制网加密、城市轨道测量、城市线路和建筑物放样、城市地籍测量、数据更新获取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按照RTK测量原理, 将测量步骤分为内业准备、基站选择、测区参数求定、野外测量。内业准备是RTK测量的关键, 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创建, 主机参数的设定, 野外控制点的选取。如果是工程放样, 需要在主机内输入放样点坐标信息。基站选择, GPS测量的数据传输是由基站和流动站组成, 基站是数据获取的来源, 对测量结果起到关键作用, 基站的安置应在满足对整个测区进行控制的要求下, 尽量安置在地势高、受电磁干扰小、视野开阔位置,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范》要求, 为防止数据链丢失和多路径效应, 基站架设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 200 m范围内无高压电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测区参数求定, 由于GPS默认的是WGS-84坐标系, 而城市测量参照为城市坐标系, 这就存在WGS-84坐标系到城市坐标系间的转换问题, 需要根据提供的城市坐标系坐标控制点 (个数≥3) , 利用RTK测定的控制点WGS-84坐标进行参数求取, 以便获取地面点的城市坐标系坐标。

RTK测量精度受电磁干扰和卫星信号的影响较大, 而城市中建筑物密集, 电子通信设备发达, 使得RTK测量作业受到一定的干扰, 主要表现为测量信号缺乏, 数据链不稳健, 无法进行数据解算。这就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做好基站选取工作, 待卫星信号稳定 (卫星数量≥5) 后进行测量, 适时提高GPS视空高度角, 尽量避免干扰因素的干扰, 尽量提高数据观测时长, 对数据不稳定点进行重复测量, 或利用常规测量手段进行联合测量。

现在城市都在构建自己的CORS系统, 对城市区域进行全方位的GPS控制, 极大提高了GPS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并且对城市更新、定位、导航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对获取实时、高精度的城市测量信息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综上所述, GPS测量技术在城市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作业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性强、全天候作业等特点, 可以满足城市建设中各方面的测量要求。尤其是RTK技术的应用, 为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测量方法, 而RTK测量技术获取的数据具有独立性, 减小了常规测量方法造成的误差累计。而GPS技术受到自身测量数据获取原理和方法的限制, 在城市测量中受到城市建筑物、通信设备等的干扰性强, 这就需要对GPS技术进行不断完善, 加强与常规测量方法的联合作业水平和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周忠谟, 易杰军, 周琪.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7.

[3]宋秉红, 杨明光.RTK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5 (2) :45-47.

[4]黄杰云.RTK测量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与优势[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34 (3) :130-132.

8.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八

物联网指按约定的数据协议,通过各类传感装置采集信息和处理数据,实现物品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可视化,从而对人和物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系统。物联网一般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通过射频、视频、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传感器等技术识别、跟踪、采集物品的静态和动态信息;网络层主要利用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现场总线、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交换信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应用层主要运用智能计算、云计算、移动计算、数据挖掘、专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技术处理信息和数据,实现网络智能化。[1]

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于1999年率先提出物联网概念,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将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定位为振兴美国经济和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2];欧盟在“e-Europe”战略的基础上,将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纳入第七科技框架计划(2007―2013年)中;日本早在2004年就推出以泛在网为基础的国家信息化战略;韩国于2004年成立“u-Korea”战略规划小组, 2009年10月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随着物联网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升温,我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理念。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物联网技术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热点,并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知识创新能力,有助于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提升综合国力,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物联网技术在国外海关集装箱监管中的应用

为确保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世界海关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5 年6 月,世界海关组织第105/106 次理事会年会通过《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旨在通过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及实施集装箱风险管理,对海关运作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使世界海关最终实现统一标准,以保证贸易安全和物流畅通。

2.1 美国海关

“9€?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海关为提升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出台多项安全措施,包括集装箱安全倡议、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商业营运安全计划、提前通报规则等,并积极推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标签和集装箱安全设备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通过掌握集装箱运输状态进行风险分析和处置,确保货物运输安全。2010年,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保税仓库采用有源RFID电子标签追踪公共仓库区和安全区的人员流动。

2.2 欧盟海关

在第七科技框架计划的资助下,欧盟于2008年启动智能集装箱管理和整合平台项目,旨在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公共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保障集装箱运输的安全、高效和透明。智能集装箱管理项目由比利时和希腊海关直接参与,该项目利用开放式交互操作信息平台以及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子箱封和RFID技术,实现对集装箱运输的不间断监控以及以绿色航线为基础的集装箱通关,并应用于安特卫普―新加坡―宁波航线;整合平台项目由英国和荷兰海关直接参与,该项目利用集装箱安全设备和集装箱信息共享整合平台,实现对集装箱运输状态的全面监测以及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并应用于盐田―鹿特丹―费利克斯托航线。

2.3 日本海关

日本政府于2010年启动物联网试验项目,通过对中日航线的集装箱货物加封RFID电子标签来全程跟踪货物流转情况。试验证明,物联网技术可以在物流运输相关业者之间实现货物动态信息共享,从而使集装箱运输更为高效和安全。

2.4 韩国海关

韩国政府自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策划智能集装箱项目,目的是通过RFID技术和解决方案来提升韩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运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装有Savi公司生产的智能标签和传感设备的集装箱在运输安全系统的监控下,从釜山港运往美国西海岸和欧洲主要港口。

3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海关集装箱监管中的应用

我国海关是国内较早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物联网技术规模化应用的行政执法部门之一。1996年,深圳海关在全国率先采用RFID电子车牌,实现进出境车辆监管自动化。经过逾10年的实践,南京、黄埔、上海、广州、拱北、青岛、厦门、大连、杭州、宁波等海关在卡口监控、转关监管、场地监控、船舶监控和保税设备监管等业务中成功应用RFID、安全智能锁、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卡、车牌号和箱号自动识别、电子地磅、运输工具图像抓拍、GPS、地感线圈、红外感应、船舶自动识别等多种感知技术和设备,能够实时、自动地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进行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在海关集装箱监管业务中取得巨大效益。

3.1 集装箱卡口监控

海关电子卡口(见图1)采用电子车牌、箱号识别、电子地磅等技术,能够自动采集车牌号和箱号等信息,并与海关验放指令进行比对,实现自动核放;此外,电子卡口还能自动形成运抵报告和实货放行信息,并通过网络传送至海关和港区相关系统。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国内海关大部分集装箱卡口。

图1 海关电子卡口

3.2 集装箱转关监管

转关监管车辆加装含有RFID芯片的安全智能锁,电子箱封和电子卡口的自动识别系统能够采集集装箱转关验放信息。启运地海关电子卡口对关锁自动施封,抵运地海关电子卡口自动判别并解封,同时将相关信息传送至海关转关系统。深圳、上海等海关在采用安全智能锁的基础上,结合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在关区内的港口及特殊监管区域间实现全程监管,简化转关手续,提高物流效率。以深圳海关皇岗口岸为例,通过采用公路口岸自动核放系统和RFID技术,集成电子车牌、司机识别卡、电子地磅、电子栏杆、地感线圈、信号灯、声音报警装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红外感应装置、防闯关路障等数据采集传感器和末端设备,实现口岸车辆昼夜不间断自动验放(日均验放车辆达4万辆次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口岸拥堵问题,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并通过风险分析布控和智能布控等手段有效防控风险。转关监管集装箱在途监控系统架构见图2。

图2 转关监管集装箱在途监控系统架构

在海关总署、原铁道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对原欧亚大陆桥进行优化和完善,成功开通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该通道始于重庆团结村,经新疆阿拉山口进入欧洲,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全长,采用电子箱封对集装箱进行全程监管。在此之前,重庆海关也采用电子箱封实现保税港区之间集装箱运输的监管。

3.3 相关标准制定

2006年9月19日,我国海关总署与欧盟委员会税务和海关同盟签署《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联合共识》。作为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的启动文件,《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联合共识》的签署意味着中欧海关将针对海运集装箱运输安全开展合作,在对等互利的基础上交换信息,加强共同风险分析,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逐步探索实现双方海关监管标准的相互认可,从而对经过认证的企业快速放行。

2006年12月12日,海关总署在北京主持召开关于启动智能集装箱研发工作的会议。会议宣布正式启动我国智能集装箱标准制定工作,要求根据“尽量采用世界一流技术并按市场机制运作”的思想,由海关负责推动和协调制定与智能集装箱相衔接的海关技术接口标准,尽快研究并提出符合我国集装箱生产和运输行业特点,具有前瞻性、领先性、国际性的智能集装箱标准。

目前,在海关总署和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推动及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牵头组织下,GB/T 26934―2011《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规范》已经发布,《集装箱安全智能锁通用技术规范》也即将发布。此外,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组织将《集装箱安全智能锁读写设备通用技术规范》和《集装箱电子铅封通用技术规范》列入2013年国家标准编制计划中。由我国牵头组织编制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安全智能设备》草案已经完成。至此,以集装箱自动识别、安全监控、状态监测等为主要内容的海关集装箱监管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初见雏形,为集装箱在途监管和通关便利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4 我国海关集装箱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对策和建议

物联网技术为海关物流监管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和突破,其与海关监管业务相结合,能够对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实现“身份证”式管理和精确掌控,提高海关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解决严密监管与高效服务的矛盾。目前,海关金关工程二期项目已通过国家立项审批,海关信息化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海关监管业务领域的应用,建议按照总体规划、标准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1)完成顶层设计。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统领,以《海关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并以海关金关工程二期项目建设为契机,做好规划执行工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2)建立、完善并落实海关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统一标准是物联网技术获得规模化发展和应用的前提。物联网涉及多种技术和多层级标准,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2012年,海关总署发布《海关物流监控前端集成系统建设》行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接口、卡口建设、油气采集换算系统集成和验收、RFID设备(电子车牌和电子标签)、IC卡设备、安全智能锁及阅读器、前端设备准入、卡口前端工程验收等。目前,《集装箱安全智能锁通用技术规范》已完成立项、评审和定稿工作,正等待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集装箱安全智能锁读写设备通用技术规范》正在制定中。除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外,还要推动标准的贯彻落实,确立标准的检测机制,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而为标准的贯彻执行提供重要保障。

(3)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支撑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是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①对感知设备采集的海量物联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并实现共享交换;②研究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和安全技术,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环境;③整合物联信息与报关单、舱单等单证流信息并提供数据服务,为智慧海关提供核心基础平台。

(4)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第一,推广应用集装箱安全智能锁,并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全方位、封闭式的海关监管货物虚拟电子通道,使各地海关的监管场所、特殊监管区域从逻辑上连成整体,并使海关监管区域向非海关监管场所延伸,实现货物监管自动化,为强化物流监控提供新的视角和发展空间;第二,推动GIS、卡口控制和联网系统、智能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的开发应用,综合运用GPS、多媒体图像智能识别、无线传输等技术,实时展现业务现场的动态情况,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情况,确保业务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功宜. 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12.

[2] 陈海滢,刘昭. 物联网应用启示录――行业分析与案例实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5-37.

9.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九

GPS RTK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分析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介绍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提出了运用RTK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的新方法,利用实例证明了其可靠性.

作 者:牛志国 余正昊  作者单位:牛志国(大连市征地事务服务处,辽宁,大连,116011)

余正昊(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系,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5) 分类号:P2 关键词:RTK定位技术   地籍测量  

10.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十

介绍了哈尔滨市地铁一号线的.工程概况,总结了GPS技术在建立地铁一号线工程施工控制网中的应用情况,积累了GPS技术建立地铁施工控制网的经验,对GPS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作 者:冯金宇 林峰 麻维 FENG Jin-yu LIN Feng MA Wei 作者单位:冯金宇,林峰,FENG Jin-yu,LIN Feng(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麻维,MA Wei(黑龙江地理信息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11.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GPS技术;建筑测量;应用

1前言

总所周知,由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卫星所控制,可以为所需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时间、速度等数据,也给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带来了如下作用与意义:(1)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2)随着GPS技术特点是RTK技术的发展,各个厂家相继推出了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也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越来越强,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勘察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3) 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是建筑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予以更新。(4)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建筑平面控制测量。所以本文就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做出简单的阐述。

2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特点

随着测量工作在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递增,GPS技术也走进了测量工作,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建筑测量中,GPS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GPS由24颗所控制,不仅可以精确的测定观测站的平面位置,还可以精确的测定观测点的高程,组成一个精确的三维坐标,为所需用户提供方便。

2.2、操作十分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所以在工作的时候,测量人员主要负责安装并打开仪器开关,并查看仪器的工作状态即可,所以测量人员会比较轻松。

2.3、打破了传统测量中所要求的控制点之间的通视。在测量学上,为了消减测量的各种误差,控制点的选择十分讲究,要求各控制点之间的需要通视,或者是围构成一个封闭式图形,工作量也因此相对较大,繁琐度也比较高。而GPS技术的引用正好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可以使得建筑测量控制点的选择更加灵活,不用通视,大大的减少了测量的工作量和繁琐度。

2.4、提高了传统人工操作误差的精度。一般来说,GPS测量的精度为5mm+5ppm。而且传统的人工测量,测量距离越远,则误差会越大,但是对于GPS来说没有累计误差,随着测量距离的增长,测量的优越性就越是突出。

2.5、缩短了测量时间。GPS的测量速度比起一般的测量来讲要快得多。对于小于20km的短基线来讲,一般就只需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

3GPS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

3.1、布设建筑工程的控制网

控制点的布设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个建筑规划的重要环节,所以对控制点的布设要求相对较高,这时就比较适宜选择静态观测,以提高测量精度。传统的测量方法中,控制点的布设要求能够相互通视,不然就无法观测。如果选用GPS静态观测模式布设控制网,各控制点之间可以不互相通视也能完成测量工作,所以采用GPS布设控制点可以大大节省工作量,也能提高测量精度,几乎是所有测量方法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3.2、道路中线放样

一般来说,在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定好线后,就要将建筑中线在地面上标定出来,此为放样的重要环节。如果是传统放样,同样要通过各种测量的手段,找到中线位置并标记出来,这种方法不是不行,而是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如果方法需要依赖于测量的其他数据还会产生累计误差。如采用GPS实时测量,则只需要输入中桩的点坐标,系统就会自动找到放样点的点位,而且在这个“自动”过程中,每个点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没有累计误差,也没有太大的认为操作误差,所以放样精度较高。

3.3、道路横、纵断放样

横、纵断放样同样是放样的重要部分,对整个工程都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放样,同样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人为的操作误差,影响整个建筑效果。但是如果在纵断放样时采用GPS实时测量,同中线放样一样只需要输入需要放样的数据到GPS电子手簿中,就可以自动生成施工测设放樣点的文件并为用户储存。以便随时到现场放样测设。而在横断放样时,则要先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再把横断面设计的数据输入GPS电子手簿,也可以自动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的文件并为用户储存,方便用户随时到现场放样测设,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放样的准确度。

3.4、工程的控制测量

对于一个工程,控制测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用GPS建立工程的控制网,则最精密的应该用静态测量。特别是大型的建筑物,入隧道、互通式立交桥等都比较适宜采用静态测量。但如果是一般的工程,控制测量也可以采用动态测量。因为这种测量方法可以实时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只要测量数据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即可停止观测,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再加上采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又不需要控制点之间通视,所以使得建筑的测量工作更加简易便捷。

3.5、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

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先做控制点的测量,再做碎部点的测量,在测量控制点的时候,还要先做控制网的布局,最后再根据方位角和距离在图纸上画出测绘图。这个工作需要的时间较多,速度也比较慢,人为的误差也时常存在,所以精度不高。但是对于建筑设计选线一般都需要在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进行,如果采用GPS动态测量,由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测量精度,既省时,还省力,值得大力推广。

4结束语:

GPS技术是一种高端技术,由24颗卫星监管而成的全球定位系统。把GPS技术应用到建筑测量上,不仅可以消除很多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还可以提高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让测量人员在工作中既省时、又省力。GPS在建筑勘测中的应用,对高等级建筑的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特别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将在建筑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庆超, 赵金凯. 初步探讨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 山东煤炭科技, 2011,(01)

[2] 高永甲, 孙加强. 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 物探装备, 2009,(01)

[3] 刘玉芳. GPS、RTK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 黄金科学技术, 2009,(02)

12.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十二

一、概念

地籍测量指的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科学的测绘技术对界址线的位置和面积进行测定和计算, 同时绘制必要的地籍图, 作为土地登记和核发证书的依据, 同时这也是政府对地籍进行管理的一种服务。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以其为依据, 通过不同的测量技术, 从控制逐渐到碎部, 对精确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 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以及地籍图等进行精确的测量, 才能达到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另外的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部门的需要。地籍测量与其他的基础测绘以及专业的测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最本质的不同是只要涉及到有关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测量都可等同于地籍测量。

GPS, 全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通过GPS可以为全球的用户提供高精度、低成本的三维位置、定时以及速度等信息。GPS定位的基本原理:GPS技术是以地面的GPS接收机与高速运动的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基本的观测量来作为依据, 通过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法, 从而确定出待测点的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当地面的GPS接收机同时接受到四颗以上的卫星信号, 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测算出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 再结合各个卫星的星历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就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根据以上列出的四个方程式就可以具体的计算出待测点的三维坐标以及GPS接收机的具体钟差。

二、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模式

目前, 在地籍测量中选择采用GPS测量作业模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在具体的地籍测量过程中GPS的测量作用模式主要有三种:实时动态定位、快速静态定位以及常规静态相对定位。

1. 实时动态定位。

GPS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建立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在应用GPS测量技术的过程中, 地面上的GPS接收机实时地将观测数据以及相关数据实时地传送给流动站, 通过流动站来快速计算整周模糊度, 通过观测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关信息, 即可实时地计算出精确的流动站动态位置。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该技术, 可以实时地测定精确的界址点。另外, 如果将GPS所测得的数据经过相关的处理后录入到GIS系统, 还可获取精确的地籍图, 以便人们使用。

2. 快速静态定位。

在测量工作中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站, 安置一个GPS接收机不断地对四颗以上卫星进行连续跟踪, 而另外一台GPS接收机依次到各个点去流动设站, 对每个点都进行观测, 所测得的流动站数据误差小, 而且作业速度快。但是, 两台GPS接收机的工作构不成闭合, 所以可靠性相对较差, 不过完全可以满足地籍的平面控制网建立以及界址点的测量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3. 常规静态相对定位。

采用两台GPS接收机, 分别安放在一条基线的两端, 同步地观测四颗以上卫星, 每个时段在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GPS所构成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外界的检核, 而且可以通过平差, 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位置的精确度, 完全可以用在地籍控制网的建立工作中。

三、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对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线以及数量等作出精确的测量。地籍的界址点一般点数较多, 而且分布密集, 对于精度的要求也相对不高。以往对其进行测量时, 不仅要求界址点与测量点必须要通视, 而且还必须是两到三人同时进行操作, 否则无法完成测量作用。但是, 如果采用GPS测量技术, 只须一个人在基准站安置仪器, 另外一人在各个测量点进行立杆测量即可到该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所用时间极短, 整个测量过程速度非常快, 而且操作简便, 工作效率高。另外, 根据地籍调查规程中的相关介绍, 在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为基础的地籍细部测量过程中, 城镇街坊的外围和街坊内的界址点之间的间距最大允许误差必须要控制在10厘米以内, 而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和村庄内部的界址点的间距要在15厘米以内。在这么精确的测量工作中, GPS测量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胜任以上作业, GPS测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还可以提高测量的有效性。在合适的区域中应用GPS测量技术可以避免频繁换站的弊端, 还可以减少观测时间, 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2. GPS测量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以及检测中的应用

以往的动态野外测量通常采用的是平板仪补测法或者是简易补测法。比如利用钢尺来进行距离交会, 直角坐标法来进行测量, 而对于那种变通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平板仪进行补测。这种方法速度非常慢, 还浪费时间, 效率非常低下。如果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动态监控的话, 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确度, 不仅省时省力, 还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的检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变更的真实性。另外, 通过GPS测量技术所测得数据的精确度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利用变更和检测中对数据的精确要求, 还可以减少建设费用。

3.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的应用

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应用GPS测量技术, 不仅可以轻松地实现全天候观测, 还可以让地籍的测绘以及地籍控制测量点的布置工作更具灵活性。在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通过GPS测量技术, 不用再实现测量点与测量点之间的通视, 这相对于以往的测量方法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而且GPS的网状结构布置也丝毫不会影响到GPS的测量精度。不仅如此, 在以往的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 在布置三角网时一定考虑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及尽量等边等观测要求。而如果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时使用GPS测量技术, 根本不用这么繁琐, 仅仅实现登记控制精度和GPS仪器精度的匹配, 还有选取测量点是符合GPS对点位的要求即可。总之,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进行应用, 可以非常方便快捷, 而且所测得数据精确度高。

四、结语

13.GPS在测绘中的应用 篇十三

一、GPS测量简介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一代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而且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公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

二、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利用GPS测量能克服上述列举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了各级公路测设质量。相对于以往测量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

②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③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min观测时间即可。④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⑤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当前,公路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三、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3.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K)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公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实时动态定位(RTK)

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实时动态(RTK)定位有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

3.2应用。最新的RTK技术在公路测设中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和作用:

①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高等级公路选线多是在大比例尺(1:1000或1:2000)带状地形图上进行。用传统方法测图,先要建立控制点,然后进行碎部测量,绘制成大比例尺地形图。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速度慢,花费时间长。用实时GPS动态测量可以完全克服这个缺点,只需在沿线每个碎部点上停留一两分钟,即可获得每点的坐标、高程。结合输入的点特征编码及属性信息,构成带状所有碎部点的数据,在室内即可用绘图软件成图。由于只需要采集碎部点的坐标和输入其属性信息,而且采集速度快,因此大大降低了测图难度,既省时又省力,非常实用。

②道路中线放样。设计人员在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定线后,需将公路中线在地面上标定出来。采用实时GPS测量,只需将中桩点坐标输入到GPS电子手簿中,系统软件就会自动定出放样点的点位。由于每个点测量都是独立完成的,不会产生累计误差,各点放样精度趋于一致。

③道路的横、纵断放样和土石方量计算。纵断放样时,先把需要放样的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文件,并储存起来,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横断放样时,先确定出横断面形式(填、挖、半填半挖),然后把横断面设计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如边坡坡度、路肩宽度、路幅宽度、超高、加宽、设计高),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文件,储存起来,并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同时软件可以自动与地面线衔接进行“戴帽”工作,并利用“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通过绘图软件,可绘出沿线的纵断面和各点的横断面图来。因为所用数据都是测绘地形图时采集而来的,不需要到现场进行纵、横断面测量,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而且必要时,可用动态GPS到现场检测复合,这与传统方法相比,既经济又实用。

3.3RTK技术的优点:

①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的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②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③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s,流动站小组作业,每小组(3-4人)可完成中线测量5-10km,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比拟的。

④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完成中桩抄平工作。

⑤应用范围广,可以涵盖公路测量(包括平、纵、横),施工放样,监理,竣工测量,养护测量,GIS前端数据采集诸多方面。

14.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十四

价值工程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其创始人为美国的麦尔斯。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经济与管理紧密结合、实施创新与优化的现代管理技术。价值工程的价值导向原则和创新本质以及它的多学科化特性,对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今施工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效益,在施工成本管理中,价值工程作为一种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管理水平的管理方法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价值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1价值工程概念

在《价值工程的基本术语和一般程序中》将价值工程定义为: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价值工程通过功能分析,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

关于价值工程的定义,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都大同小异。比较简单的定义应该是: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1.2价值工程的目的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

1.3价值、功能和成本的关系

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费用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通常写为V=F/C,通过公式可见,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所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寿命周期费用成反比。一方而客观地反映了用户的心态,即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或作业,因而必须考虑功能和成本的关系,即价值系数的高低。

1.4提高价值的途径

提高价值主要有5个途径:功能不变,成本降低;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功能提高,成本降低;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1.5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新阶段和实施阶段。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对象选择;②组成价值工程工作小组;③制定工作计划;④收集整理信息资料;⑤功能系统分析;⑥功能评价;⑦方案创新;⑧方案评价;⑨提案编写;⑩审批;⑩实施与检查;⑩成果鉴定。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在项目施工时,也要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

2、价值工程的码头施工成本管理具体应用

价值工程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项目部应从投标开始便进行地质资料研究,进行图纸细化及方案优化工作,成立价值工程应用小组,落实相应事宜。通过仔细研究,采用不同的措施来提高价值,降低成本。

2.1通过改变施工方案提高价值

2.1.1功能分析与评价

某重力式码头共有沉箱105件,单件重量有306吨、156吨、170吨三种规格。原方案是沉箱全部在150海里外的预制厂预制,采用500t起重船吊装至方驳再运输至现场安装。经分析后发现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运距远,运输成本高;其次,沉箱需采用500t起重船将沉箱吊装至运输方驳,安装也需要采用500t起重船,起重船需随运输方驳多次调遣,调遣费用高;第三,在海上运输受风浪影响大,安全隐患大。

2.1.2制定改进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沉箱预制方案进行大的调整,改为大部分沉箱在现场预制的方案,降低投资。

2.1.3实施后效果

结果表明,新方案节约了船机运输等费用,投资大幅减少,并且减少了安全隐患,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不高,同意了该方案。

2.2通过改变施工工艺提高价值

2.2.1功能分析与评价

某高桩梁板码头,共有桩帽222个,桩帽混凝土施工原有工艺采用搅拌船浇筑混凝土的工艺。通过分析该工艺:首先,搅拌船租赁费用高;其次,附近无可供上下原材料的场地;第三,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浪费大。

2.2.2制定改进方案

在施工管理中,运用价值工程,改变原有施工工艺,调整为搭设小平台采用地泵浇筑的工艺。该工艺费用低,施工简便。

2.2.3实施后效果

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地泵浇筑桩帽工艺可降低成本79.8万元。

2.3通过优化改变承包方式降低成本

2.3.1功能分析与评价

某高桩码头工程共有预制梁224榻,而板320块。梁板安装原有承包模式为租赁驳船运输梁板,租赁起重船安装梁板。通过分析发现,二者之间没有结合,一旦工期长时间拖延,势必会造成成本大幅增加。

2.3.2方法改进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改变原有承包模式,将梁板运输和安装结合在一起分包给同一家起重安装公司,在双方约定好的工期内完成施工总价不变。

2.3.3实施后效果

在满足功能需求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承包方式,降低成本102万元。

2.4通过改变材质降低成本

2.4.1功能分析与评价

某重力式码头原设计沉箱内回填块石,共计23000方。运用价值工程分析发现:①块石为建设方供应,只能先陆运至现场,再从陆上转水上船运输,再将块石抛至沉箱内,施工复杂;②建设方投资费用更高;③施工时间长。

2.4.2改进应用价值工程,建议建设单位将回填块石改为回填砂,这样既可以达到相同效果,还可以减少建设投资费用,建设单位和设计同意了此设计变更。

2.4.3实施后效果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材料,小幅度的减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成本,从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不仅帮建设单位减少了费用,自身成本也大幅下降,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应用成果与体会

①通过应用价值工程,降低大笔费用,既为业主节约了投资,承包商也增加了效益。

②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使得各部门密切配合,进度与质量、成本统筹考虑,使得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③降低成本不能以降低功能为代价,必须确保业建设单位的功能需求。

4、结语

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应用选择的对象可以是工艺、材质、承包模式、新技术等各个方而,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通过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改进技术,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建筑行业基本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技术改进空间很大,价值工程可以减少施工管理的盲目性,加速施工管理的创新,全而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GB 8223-1987,价值工程的基本术语和一般程序中.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l.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十五

1 GPS测量技术的简介

1.1 GPS测量技术的定义

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 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GPS的高精度、全天候和快速测定地面点三维坐标的功能, 引发了测绘技术的革命, 改变了传统的测量理论和方法, 推动了测绘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测绘科学的现代化进程。

1.2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GPS导航系统的主要特点为:广泛性、精准性、覆盖范围广、观测效率高和全天候。

1.2.1 广泛性:

GPS因为全天候、自动化、效率高和精准度高的特点, 应用在资源勘探、农林牧渔、环境保护、地壳运动检测和运载工具导航等多个领域。GPS适用于所有导航和定位的部门,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2.2 精准性:

GPS系统定位精度很高, 通过GPS系统能够测量动态目标的高精度坐标、时间和速度等信息, 对静态目标的定位精度在较大的空间尺度内可以达到10-6或者10-7的相对定位。定位精度会随着GPS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1.2.3 覆盖范围广:

因为太空中GPS卫星的数目较多, 需要对GPS卫星空间分布和运行周期进行精心地设计, 保证地球上的任意地点都可以观测到至少4颗卫星, 才能够保证全天候的三维定位。

1.2.4 观测效率高:

因为GPS的精度不同, 所以GPS的静态观测时间也不同, GPS的自动化是指GPS可以基本自动完成从观测采集到数据处理的过程。而传统的测绘仪器实现相同的精准度较难, 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浪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

1.2.5 全体侯:

GPS的观测工作, 不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 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不间断地运行。

1.3 GPS卫星的作用

(1) 连续不断地向广大用户发送GPS的信号, 通过导航电文向信号接收地报告卫星位置和其它轨道卫星的大概位置。 (2) GPS卫星在越过注入站的上空时, 对地面注入站通过S波段发送的卫星导航电文和其它信息进行接收, 及时用GPS信号电路发送给用户。 (3) 对地面控制中心通过注入站传达的卫星调度命令进行接收, 例如合理地对运行偏差作出改正, 或者对备用时钟进行启用等。

2 GPS测量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2.1 GPS控制网的建立

GPS定位技术, 在资源勘测、地壳运动检测和施工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还可以在林区范围内布置区域控制网, 运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得到所需坐标的控制点的坐标, 精密坐标的控制点是林区各项测量工作位置基准的的参照。

2.2 对林地面积的测量和划分

传统的林地面积测量是通过模拟地图或者数字地图进行的, 例如:图形称重法、条带网法、机械求积仪法、方格网法和解析法等。这些方法比较复杂, 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测量结果的精度也不高。所以, 我们要通过GPS动态定位技术进行实时测量, 对边界点的坐标进行确定, 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专业的处理, 综合结果分析得出某一区域林区的总面积。通过GPS动态定位这一方法直接测量边界点坐标, 采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范围, 提高了测量林区面积的精准度, 也提高了林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4资源定位

我国森林资源的调查, 对固定的样地定位和复位测量采用地形图引线定位和直接对样地进行搜寻的方法, 测量结果精准度不高而且费工费时。GPS测量技术的快速动态定位系统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森林资源的样地定位提供了方便、快捷和高精度的作用, 有利于资源定位工作的开展。

2.3森林防火

在森林防火过程中, GPS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发现森林火灾的时候, 防火侦察飞机的热红外系统就会通过在飞机内安装的GPS接收机快速、精准地确定发生火灾的坐标, 与地面防火塔相配合, 向地面接收站发出信号, 这一过程属于GPS定位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这项综合应用可以对火场示意图进行测绘, 对火灾的进展作出判断, 通过GPS的定位导航功能, 直接通过飞机实行灭火, 减少人力和物力损耗, 避免造成更多损失。

2.5 飞机播种和药物的喷洒

GPS导航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飞机播种的造林工程, 减少了地面工作人员的数量,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飞机播种的进度, 避免重播和漏播现象的发生, 提供了大面积和大规模造林的技术保障。我国的一些天然林区已经在使用GPS技术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林业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在林业中对高科技知识的应用。进行森林资源病虫防害的时, 用GPS导航技术为喷洒农药的飞机进行导航, 不需要地面系统的指挥, 减少了对设备、人员和车辆的使用, 给工作带来了方便, 节约了资源, 减少了成本, 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结语

GPS测量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林业建设和管理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森林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保障。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特点, 实施综合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建设环保型社会经济的到来, 森林资源管理与建设的水平也有待提高, GPS测量技术会在林业管理和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庆伟.GPS测量技术在林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1, 28 (11) :9-10

16.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 工程测绘 定位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GPS测量定位分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采用单机绝对定位测量是不需要任何测绘控制点,但考虑到差分计算的要求以及将GPS数据与其他调查成果进行GIS数据叠加配准时,需要进行坐标转换,测区内必须有一定数据的测绘控制点。如果测区内已有足够数量的WGS84坐标系下的GPS控制区和国家坐标系控制点,这些点可以完全满足利用GPS测量调查的需要。

1 GPS测量技术

1.1 差分GPS的概念

差分GPS(DGPS)定位技术是将一台或多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GPS定位中存在着三部分误差:一是多台接收机公有的误差;二是传播延迟误差;三是接收机固有的误差。采用差分技术可以完全消除第一部分误差,可大部分消除第二部分误差(视基准站至用户的距离)。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在水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松散覆盖层、黄土、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是滑坡的易发生物质基础。岩土力学强度较弱与较坚硬岩层互层结构的碎屑岩组亦利于滑坡的形成。岩土体中的各种结构面,包括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平行和垂直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都是产生滑坡的内在条件。这些结构面的种类、软弱性、展布范围、密集程度,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着很大作用。一般来说,结构面张开性较好或者破裂面和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较两侧岩土低,它们在空间的组合常成为斜坡变形破坏的滑动面。结构面延伸越长,贯穿性越好,其危害越大。在各种结构面中,延伸范围较大的是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等。

1.2 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s简称RTK)定位测量技术,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传输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2 GPS观测数据处理

GPS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分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做准备。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然后进行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周跳探测、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修复以及对观测值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观测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数据,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同步观测数据的检核,主要指观测数据的剔除和观测值的残差之差。应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控制测量,首先应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解算出各基线向量,然后再对同步观测数据进行检核、重复边的检核以及环闭合差的检核,并且3种检核应满足现行GPS测量规范的精度指标要求。观测数据预处理完毕之后,根据预处理所获得的标准化数据文件,便可以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

3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GPS沉桩定位系统采用我公司研制的“GPS打桩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GPS-RTK模式、免棱镜测距仪、测倾仪、锤击计数器等先进的定位和传感设备,能直接可靠地确定桩身位置和桩顶标高,所有的定位数据以图像和数字形式显示在打桩船操作室的电脑的屏幕上,能准确地反映出施打桩的设计桩中坐标、桩顶标高、平面扭角、倾斜坡度和当前施打桩的实时位置的桩中坐标偏差、桩顶标高偏差、平面扭角偏差、实时倾斜坡度、实时贯入度等。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对照比较,调整船体,准确定位。根据我公司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东海大桥工程、洋山港港区码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该系统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要求。实时动态定位方式进行地籍碎部测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采点速度快,在保持卫星连续跟踪的情况下,一般单点测量仅需几秒钟,与全站仪相当。但是在以基准站为中心方圆20 km内,既不需要变换基准站,也不需要图根控制点,更不需要定向,这就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费的时间,且可以使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而互不影响。通过实践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1台流动站大约是1台全站仪工作效率的1.5倍。

3.1 监测工程变形中 GPS 的应用

打桩船GPS沉桩定位具体过程如下:由3台固定在打桩船上的GPS流动站以RTK模式(动态),结合相应的打桩软件,进行实时控制船体的位置、方向和姿态。桩身的倾斜度由桩架控制。桩顶标高由安装在龙口后方的摄像机及测距仪实时测定,同时由 “锤击计数器”记录沉桩时的锤击数,自动进行沉桩贯入度的计算,并显示在系统计算机屏幕上。在定位过程中,要注意实时检查“海工工程远距离GPS沉桩定位系统”中的3台Trimble5700GPS接收天线之间的夹角误差、距离误差、高差误差及三台GPS接收机的RTK状态的质量因子等是否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3.2 水下地形测绘中 GPS 的应用

当GPS定位系统由于出现信号接收问题而无法正常定位时,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定位。具体过程如下:岸上设置全站仪、经纬仪各1台,两台仪器先用经纬仪模式进行前方交会定位,定位好了再用全站仪测坐标法进行桩位校核。

4 结语

为方便卫星GPS定位测量沉桩,将根据业主提供的基线基点,选择地基牢固、方便管理的位置,采用静态测量布设高精度的GPS参考站,以确保本工程顺利沉桩和施工质量。在测量中,测量工作者能够根据导航监视器进行修正航向,在测量、定位时,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记录,并保存在硬盘或者软盘中。

参考文献

17.GPS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探讨 篇十七

GPS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探讨

GPS是近年来开发的最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依赖其优势必然会在诸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GPS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公路测量的`各个方面,给这一领域传统的野外测量作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针对实际工作状况,学习和使用这一先进技术将会带来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将显著提高野外测量技术水平.

作 者:师繁伟 作者单位:绥芬河市政府工程管理中心,黑龙江,绥芬河,157300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7)分类号:U4关键词:GPS 静态测量模式 动态测量模式 道路测量领域

18.GPS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 篇十八

通过对RTK作业方法及成图软件的研究,探索出了适于RTK在线路测量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并对输出数据进行研究处理,使处理结果可被线路绘图软件直接调用,实现了RTK线路测量全流程自动化,使线路测量比常规方法变得简单、方便、可靠、快捷.这一技术在西气东输、靖成输油管道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 者:郭中社 夏江 赵根庄 魏立峰 GUO Zhongshe XIA Jiang ZHAO Genzhuang WEI Lifeng 作者单位:郭中社,夏江,GUO Zhongshe,XIA Jiang(河北省地勘局,测绘院,河北,廊坊,063000)

赵根庄,ZHAO Genzhuang(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1)

魏立峰,WEI Lifeng(秦皇岛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1)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诚信之花下一篇:资料员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