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

2024-07-09

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11篇)

1.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 篇一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

沙湾小学李一兵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做一个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发言。回首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确实有些辛苦,但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我也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

班及管理是指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品德、学习、体育卫生、劳动、生活等工作的管理。要使班级成为一个井然有序、运作正常、不断前进的集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注意哪些方法呢?以下就我自己做法,说点浅议:

一、建立班委机构

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健全班委机构,正确选用班干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选用班干部对班主任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班干部们的引领和督促下,不仅可以让学生思想品德受到教育,好的学习风气得于养成,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也有所监督和互相教育的作用。反之,就会对整个班级的管理目标相挬而行。

例如,我上学期任教的五年级,班上就有这么个女同学,叫唐洁仪。这个女生做事认真负责踏实,老师布置的事总能认认真真完成,从不让人操心。如:班上的劳动卫生安排,交广播稿等,都由她负责,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选她当卫生委员很不错。班上另一个女生,叫黄雯琪。这个女生上进心强,性格活泼开朗,成绩也不错,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选她做班长。班上的学生被她管得服服帖帖。班上有了这些得力的班干部,让我班多次获得“星级班级”,也着实让我省心不少。,所以说,正确选用班干部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室布置

环境作为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我国古代墨子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所以说,教室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环境育人,就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每次教室布置时,我都非常用心。例如:每月让学生们设计一次学习园地,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了解外界环境和课外知识;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右下角留一处空白作为每日一语,让学生们每天都写给同学们的寄语,来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他们的素养;为了时刻提醒和增强班干部们的责任心,在教室内张贴了“班委机构”;为了鼓励同学们多做好事,培养同学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我设计了一栏“光荣

1榜”;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时刻知道自己的成绩提高还是退步,我实行个人日常行为量化管理,看谁表现好可以加分,谁的成绩进步了加分,谁退步就减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每组选派负责的人当组长进行管理,得优之处就可以加分。到一定时间段进行评比,看哪个个人分多,看哪组分最多,谁就是优秀个人?谁就是优秀小组?到时给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是非常高兴老师的奖励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的思想改变了不少,同学们责任心强了,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班内也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关爱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自觉意识,使班级具有一定感染力,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才能让学生信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也就是对学生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给学生一点信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孩,班级就象一个大家庭,教师就是家长,要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爱,这就要求我们得扮演多重角色,既是教师任的角色,又扮演家长的角色,当学生有困难时,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让学生在校读书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时时对学生有一种牵挂。

四、组织班级教师和家长共同管理班集体

想搞好班级管理,单单依靠班主任个人力量是很难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其中班级教师集体的力量和班级家长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必须有他们的配合和协作。

例如,这个学期,我班的周圣荣同学,由于迷上电子游戏,上课时心不在焉,成绩下降了不少,通过教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家长的耐心开导与宽容,该同学慢慢地走出了这个困境。可见这种情况下,单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级管理才能有成效。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爱生如子,这样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心健康!

2.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 篇二

一、确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地位, 提高学生管理的自理水平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职中毕业生。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 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征;既具备职中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一个班级中, 应该有校园级的“歌手、演讲家、绘画师、焊将 (匠) 、钳王”等各具特色的技能型人才。而所有这些, 都离不开班主任进行有系统的、有指导性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必须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 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我们提倡人人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 每位同学都要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确定自己的岗位, 做到人人有岗, 人人定岗。“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找到合适的管理岗位, 我们尝试进行“自定岗位行动”。如打扫卫生, 把学校分配的卫生区域和自己班上的教室、寝室划分为每一小块, 每块由几人或一个负责, 每周一到周五每天是哪几个负责打扫, 二人以上确立一人为组长, 学生自由组合, 每天各司其职, 每天由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这样, 让学生寻找、发现、确定自己的管理岗位, 使学生在自己确定的岗位上, 主动、积极地履行管理职责。人人都是管理者, 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 在这种交互的管理活动中学生能真切体验到管理工作的价值、意义, 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如此教师当然便轻松许多。

二、加强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 提高学生管理的自觉水平

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 但管理不是老师约束学生, 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大量的不同事实材料和多渠道的引导, 提高学生对管理的认识, 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 尤其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怎样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我认识,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思想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其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 硬性灌输空洞“大道理”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收效是甚微的, 班主任要学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文章, 如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典型介绍、重大新闻、英雄人物事迹、成功人士的经验等, 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 使自身受到强化, 模仿榜样的言行, 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另外, 还可针对不同的方面, 建立诸如“值日班长之星”“纪律星”等“明星制”, 让班级“星光”灿烂。

三、创建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实现管理的立体化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乐观向上的人生, 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也是对素质教育最关键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 实行学生自我管理, 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管理和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要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能力。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的意识, 同时又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 应该群策群力, 热爱集体, 关心集体, 搞好集体。同时, 要充分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在班委会的组织下, 学生们反复讨论, 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定时, 人人畅所欲言;签约时, 个个郑重其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要遵循服务性原则,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官”。学生往往把担任学生干部当成当“官”, 要让学生明白: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接受锻炼, 也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为同学服务。这样, 轮到自己当值日“官”时, 便会事无巨细, 真正实现“小鬼当家”的愿望。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是自我教育, 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最后都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自主管理符合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 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3.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篇三

首先,教师们要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好自己的德育教育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自身的修养出了问题,哪对学生还存在什么德育教育呢?这不是自相矛盾、让人笑话吗?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的德育问题非常重要,要知道,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别做,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证人先证己嘛!

其次,作为任课教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干好我们最本质的工作: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讲课过程中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加强道德教育工作,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班主任应该当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让学生信任你,愿意有事就与你沟通,有问题愿意同你一起商量解决,只在这样,班主任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信赖的好朋友。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做到实处。

4.幼儿园实施环保教育活动之我见 篇四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环保教育从幼儿抓起”,这已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也已开始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我也曾经到过一些幼儿园看过此类活动,看过之后,对于幼儿园如何开展环保教育,使环保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制订出适合本园及幼儿实际情况的环保教育目标

环保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系统的幼儿园环保教育目标。因此,在幼儿园准备实施环保教育之前,首先考虑的应是从幼儿身心出发,根据本园、本地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教育目标,这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教育才有了方向,才能在具体实施中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更能有效避免有些教师在自行选择环保教育内容时,忽略幼儿心理、生理特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从幼儿理解能力出发,而只是从自身良好的愿望出发,造成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保证了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在一个正常的、有秩序的教育环境中得到良性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教师加强自身环保知识学习,提高环保认识,保证环保教育的教学效果

“环保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环保知识也是继环保问题之后形成的新的知识领域。幼儿教师在以前的学习培训中没有涉足这方面知识,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先加强自身学习,建构自身必要的环保知识支架。俗话说,“欲给他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如若对环保知识没有充分的认识,会造成环保教育过程中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对幼儿的环保教育也只能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甚至狭隘的将环保教育等同于常识教学或思想品德教育,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些花草树木的知识及对空气的作用,或者在品德教育中蜻蜓点水般的告诉幼儿要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便冠以环保教育的名称,对幼儿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成了形式教育和口号教育,有违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初衷,环保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直至停滞。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正面的教育,促进幼儿“知”与“行”的转变

教育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教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进行渐进、系列的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在进行环保教育时,常常从形式上将环保活动作为幼儿园特定的“大”活动,其目的是想凸显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完全区分开来,幼儿也会轻易地将活动中学到的环保知识特定为某一活动中的行为模式,不能完成“知”与“行”的转变,这样做意味着环保教育最终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生命力。

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游戏、艺术、故事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知识体验是最深刻的,萌发的情感也是最真挚的。他们从中可以易于转变、生成一系列自发自主的环保探索活动。因此,环保教育的形式取向宜寻求以各种形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

在内容取向上,宜从小处着手。当前“白色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都是环保教育的热门话题,但在具体实施时,教育者们花费大量心血准备直观地影像资料,创设丰富环境让幼儿体验,孩子们通过活动也能说出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话语,可是在生活中,随手乱丢垃圾、贱踏草地、伤害花草树木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使教育者们困惑了,孩子们的认识与行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教学效果应该没有问题,教育效果的问题可没解决呀?其实,这就是内容取向的不当,造成幼儿“知”与“行”的脱节。

幼儿园环保教育应该是能够广泛反映我们生活环境以及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环境知识。这里的环境,应该是我们的周边,我们的家园。在周围的环境中,幼儿有许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事物和现象,如观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听听刺耳地噪音、欣赏美妙地音乐等等。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做个具有环保意识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随手可得的教育内容自编成教材,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丰富的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从感性的活动的基础上获得并形成有关的知识。

环保教育还要注重幼儿责任感及自主精神的培养。活动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师的思想是有限的,而孩子的发现是无限的。老师要尊重幼儿的意见和见解,善于鼓励幼儿以环境主人的身份参与活动,要充分意识到只有环保意识真正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孩子们才能时时刻刻学会用环保的眼光看待环境、善待环境、看待生活、善待生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注重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活动的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责任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养。从小处着手,把握住了“小”的目标,才能把握住“大”的方向,幼儿也才能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5.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 篇五

高校德育工作方法改进之我见

作者:曾小岩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8期

[摘要]文章指出,要把德育工作融于专业教育中,以实践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交往对话,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和合作的氛围中完成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 工作方法 改进

[作者简介]曾小岩(1973-),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2-0070-02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牵动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因此,努力探索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寓德育于专业教育中

由于现今的高校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教授和学习上,因而将德育渗透进专业教学中,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各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大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展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应渗透到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教学中,把专业知识教育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在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有关专业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和训练大学生,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感,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

另外,课堂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德育内容和因素,即使是非常抽象的自然学科,也渗透着许多德育因素。如自然科学研究中所倡导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等。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其本身就蕴涵了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些内容以潜在的、渗透的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规范、观念等产生影响。因此,德育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课程老师或政治辅导员的任务,全体教师都应该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从而注重育人方法的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比空洞的说教更富有感染力,也更为有效。

二、以实践为桥梁,保障学生知、情、意、行四方面协调发展

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协调发展与否,是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此,高校开展德育活动,不仅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炼他们的道德意志,实践他们的道德行为。而实践才是沟通“知识”与“道德”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构、手段、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情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学习理论、充分思考以外,感情上的共鸣、意志磨炼、身体力行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是知、行统一的唯一途径。

为了加强德育实践,一方面,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活动教育法。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道德规则的理解,为道德的真正获得提供基础,而且在协作和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特别是合作活动和交往还有助于学生团结合作与集体思想的形成。美国教育家杜威极力反对教师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道德术语,他嘲笑这种离开行为的道德教育是“离开肉体的骷髅”,主张学校要布置活生生的社会环境,叫学生生活其间,从而理解人与人相处之道,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因而,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应由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来组织德育活动。北方交大思想品德修养课在给大学生讲人生、讲理想、讲价值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道德实践。要求同学们自己找时间、找机会、找内容,做5课时的好事,而且要有对方的回执,成绩占30分。完成道德实践后,让每位同学把自己的道德实践的心理体会写成心得,然后自己给自己打分,说明为什么给自己打这个分,这个成绩占50%。这样做,学生不仅在自觉的活动中体会到为别人服务的快乐心理,有了新的人生体验,而且对思想品德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这课上得太有意思了①。”

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使大学生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有必要,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德育应当充分重视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及其对自身的要求,更好地强化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能力,丰富自己的道德经验,养成自己的良好道德习惯。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大学生非常需要贴近现实的道德践行,我们应该以社会为背景,以活动为依托,实施践行德育。如成立义工团、家电义务维修队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献爱心活动,使青年在做中学,更直接地体验、接受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品质。一些国家在学生道德实践工作中往往是通过设置一些“硬性作业”来强制进行。如在周末要求大学生去社区的公共图书馆义务劳动;高中生进入大学必须有作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服务性工作的经历,且参加这种“义务劳动”的时间要达到规定的标准。道德实践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对待生活,增强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自觉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自律教育为目标,实现道德规范由外到内的转移

道德是一种自律的规范,无论是对道德的认知,还是道德的实践,都需要主体的自律性参与才能实现。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致命伤就是它忽视了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律教育而非他律教育,有赖于学生内在主体精神的激发和激活。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基本行为能力与

道德认知能力且掌握了一定知识的群体,其道德生活要实现知行统一,首要的因素就必须化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信念、情感、意志。社会道德规范最初是作为外部世界的一个部分而为人们所感知的,通过这种感知的不断积累,大学生能够将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别开来,从而也将自己与外部的社会道德规范区别开来。但是,道德规范不能外在于大学生,它必须进入人的心灵,成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成为大学生自我的导向力量,实现道德规范由外到内的转移。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1.以自我教育为纽带,实现从他律教育向自律教育的转变。自我教育是德育中的一种理想模式,它是指着眼于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道德实践,追求道德理想人格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不断唤醒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自我教育在我国传统德育中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即“内省”,且被实践证明是实现他律向自律转化的有效手段。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注重修身养性,“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②;毛泽东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刘少奇倡导“慎独”,等等。总之,理想人格的养成,道德信念的建构,都离不开个体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

2.培养良好的个体心理素质,磨炼道德意志。良好的个体心理素质既是道德运行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知行统一的最基本的主观前提。大学生在形成了对于某种道德规范的信念之后,其行为的规范化就可能因此而具有坚定性、稳固性。但是,大学生的道德信念需要意志的保障。只有有了坚定的意志,才会有坚定的信念,然后才能有规范行为的稳固性。因此,有必要考察大学生的意志状况,并重视其意志抵抗力的磨炼,只有知、情、意协调发展,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其道德之“行”才具有了坚实的心理基础,道德之“知”向道德之“行”的转化才有了基本的前提。

3.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良知。化他律为自律,归根结底要落实到道德良知的培养上来。所谓“道德良知”,简单地讲,就是道德主体内心所具有的自律法律,它是道德内化为个人信念、情感、习惯而成的道德知觉,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它诉诸主体高度的道德自觉性。要培养起大学生的道德良知,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内容,使它更切合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赏罚与考核机制,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的手段,以强化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守德、行德的热情,抑制“知行脱节”现象的产生。

四、以交往对话为途径,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高校德育困境的最佳解决方式是交往对话,即建立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基础上的商谈。新型的德育关系应区别于传统德育模式中的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向:(1)从灌输到引导的转向。这种转向意味着道德教育就其根本而言是启发、引导、陶冶、激励,而不是灌输、规训、控制。基于交

往对话的德育关注的是对个体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引导,而不是把现有的道德规范灌输进个体的生活世界来规划个体的生活实践。(2)从凸显教育者的权威到关注个体价值与尊严的转向。如果说传统道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教育者的权威作用,那么基于交往对话的德育则旨在凸显人的价值与尊严,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存在,使对话本身成为个体价值与尊严显现的基本形式,并且通过主体间积极对话中的自我发现、自主建构,提升个体作为价值和尊严的存在。(3)从受教育者的被动应对到积极参与的转向。基于交往对话的道德教育,一方面反对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的道德灌输和强制,在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情境中提高个体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反对个体的故步自封、唯我独尊、走向个人主义,倡导基于充分交流的道德认识,提高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的可能性,真正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那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进行交往呢?首先,对教师来说,他要懂得自己虽然是施教者,但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当成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否则将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肯定的意识和自信心,从而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而教学过程本身也应当是面向学生的、合作的,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决,反对教师单向权威。因此,应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使学生通过教育变得成熟,最终能够从教育中摆脱出来,具有独立的人格,以及独立的能力。其次,对学生来说,他应当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之中,通过与同学分享,与他人比较,与他人联系、会面、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学习,在与人交往中训练自己的预测力和判断力,在集体中学习。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生动地展示自己,从而真切地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不仅是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教师也能在这种教学交往中受到洗礼和启迪,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最后,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对话交流。网络的出现虽然给高校德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学生开展德育。网络所具有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情感等内容的交流提供了传统德育方法无法企及的有效途径。网络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的详细内容,提供各种参考资料,利用其双向交流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网络的双向互动的特性还为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创造了条件,网络的空间距离也创造了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理解的情境。

五、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德育从制度走向人本

当代德育的趋势是从重视规范向重视人的自身发展转变,重视人本。德育的人本化强调教育本质功能在于实现人的德性的发展。从德育的实践看,德育的人本化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上,更多地关注每一个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使之成为个体健康人生之必需;二是在德育的过程与方法上,更多地强调回归生活,实践体悟,淡化教育的痕迹。因此,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德育工作者应当考虑到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存在,具有自身的合理需要,如自由、尊严、平等、民主、价值实现等。大学生历来就是社会思

想变化的敏感者和先行者。当今大学生思想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的主体意识更强了,更自觉了,德育如果依然我行我素,不顾学生的发展现状,无视他们主体意识的彰显,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要通过德育建设,给予学生切实而又合情的引导,不能行政命令式地强制、压抑学生,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还要考虑到由于个性的存在,不同的学生个体在品德形成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时相同的德育实践活动作用于不同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由培养整齐划一的“政治人”向个性丰富的“社会人”和“道德人”转变。如果不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仍以“大一统”的规范对学生提出要求,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形同虚设,永远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3.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精神。大学生的这种道德主体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自己作为道德主体的地位有自觉的意识;对道德的工具价值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的道德义务与责任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把对道德之知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探索和认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自己与社会的客观伦理关系的过程;把对道德之知的接受与内化过程变成分析、理解、变革现有道德的过程;把道德的实现过程当成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等等。总之,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自主性、思维创造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注释]

①董萍,李宪曾.这课上得太有意思了[N].光明日报,2005-05-17.②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1,53.[参考文献]

6.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六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偏强,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不愿总让别人牵着自己的脖子走,而现实生活中教师也不可能整天跟在学生的身后,一直陪伴,最终还得靠学生自己去辨析、去面对。所以,必须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而搞好学生自我管理,对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对班级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首先,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其次,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还有,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首先,班主任应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早晚自习、班会课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能者优秀,会者光荣的意识。课外,课外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表扬,哪怕只管好了自己一点小地方,都在全班给以肯定。

其次,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学生欢乐成长的教育,是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从而自觉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

还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三、学生自我管理相关措施

(一)推行值日班长制。分小组每人轮流当值日班长,由常务班长协助工作,主要负责当天班级各项事务,如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务日志,检查其他班干部的工作情况等。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才能,使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

(二)日常工作量化管理制度

1.实行操行分评比制度:学生表现按学习、纪律、劳动、两操、文明分项打分,如文明包括不吃零食、不骂脏话、仪表整洁等,学习包括按时完成作业、背单词等,各项按表现加分和扣分。

2.职责明确:全班分为十个小组,小组长考核本组成员,班长考核小组长。3.定期通报:每周班会通报各小组积分,个人最高前10名同学在“标兵栏”张榜表扬,每组表现最差的同学自行反思。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人人从我做起,走向自我管理,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创建良好班风。

(三)、班级激励机制

表扬和激励可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鼓起学生的勇气、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动力。1. 增设各种奖项:如成绩优秀奖、劳动积极奖、进步之星奖、自我管理之星奖等。2. 多种方式奖励:如发学习用品、发奖状、张榜表扬等。

(四)、自我管理记录本

我班实行的在快乐成长自我管理记录本每天自我管理三句话,还有操行积分评比表公布等,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在不懈努力下,会把班级管理,尤其是学生自我管理做的更新更好!

七(10):朱可荔

7.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七

论文提纲

一、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二)以全新的理念治理班级

(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三自”能力的培养。

1、重视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四)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学习习惯的培养。

2、生活习惯的培养。

(五)、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六)、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加强管理

(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内聚力

(八)班主任要注意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九)班主任必须提高个人修养,和时代同步。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摘要]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学校是养成健全人格,培养真人的场所。

当然,班级管理要讲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通过习惯培养、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干部

班级活动

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基本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又都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最终实现的目标又不完全一致,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与可行性。怎样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生,他们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经历了从环境到行为习惯的改变,因而对小学生活既陌生又好奇.我校又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五天的学习、生活全在学校,班级无疑又是学生的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家庭。孩子们的天性是好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一切充满好奇。另外,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避免不了要娇惯孩子,养成他们在行为上较自由、散慢、以自我为中心不足为奇,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经常犯错误,甚至屡教不改。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缺少了科学、艺术成分的班级管理也就失去了其育人的功能,变成了教条式的管理。例如,为了约束学生的言行,制定了许多制度,条条框框具多,显得生硬而难以操作,故违纪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是屡禁不止。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与其说是管理班级,不如说是在“看管”学生:看管学生早读、看管学生做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事务……看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带有强制性,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富有创造的管理艺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和集体成长的规律。究其原因,呆板的、生硬的条条框框学生不乐意接受或者干脆不接受,给你来个我行我素,把这些条条框框抛于脑后,使老师无从下手,甚至觉得非常棘手去处理这些问题。想想学生的违纪,诸如破坏公物,和同学打架,或给别人起外号甚至搞恶作剧等,就不难分析这是条条框框的罪过。说到这里,不是说我们学校不应该有这些条条框框,而是说,解决问题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我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从心灵入手去做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在校是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实施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当小学生到四、五年级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张,所以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如果人心灵入手,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想方设法,先“亲”后“信”,怎样做呢?放下架子,同学生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交心,袒诚布公,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应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变生硬的批评为幽默含蓄的说教,让学生认可你、喜欢你,主体与主导才能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二)以全新的理念治理班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当接手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时,确立一个能引导全班同学积极向上的治班理念非常重要.如:开展“红星闪闪,彩旗飘扬”,“谁英雄谁好汉,咱们榜上比比看”,“争做英雄小队”等争擂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小集体都有奋进的目标,从而使每位学生每天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叶圣陶主张: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学。同样道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会学生自律,让学生自管。通过积极的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律,让学生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三自”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1、重视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刚接手的新生,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是学生健康的保障,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听的时候,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要尊重发言的同学,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为此,我常搞突击检查,如提完问题叫一名同学复述一遍,讲完要求再让同学重复一遍等等。这些办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值日是培养劳动能力及服务意识的大好时机.开始,部分学生不会做值日或干得特别慢,为了能尽快收拾好教室和卫生区,都是安排一些手头麻利和勤快的同学干,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能干的更能干,懒惰和动作慢的学生更加差了,这样会使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有锻炼的机会,在班级里建立起轮流值日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四)、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对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习惯分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我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这两种习惯时,注意符合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1、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包括: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例如:下课后首先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每节课都检查,上课听讲姿势要端正,发言要积极,声音要洪亮清晰,写作业要认真、正规,书包、文具盒及桌洞要整齐有条理,爱惜文具,注意节约等等.其次,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养成,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在次基础上,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2、生活习惯的培养。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都在学校,这方面的习惯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进餐是8人一桌,每人一个餐盘,每桌一个汤盆,8个同学轮流为其余7个同学分汤,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就餐时强调同学到齐后一起放凳坐下, 就餐不出声,都吃饱后一起站队离开餐厅,进出餐厅井然有序.节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挑食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造成的浪费也触目惊心,为此我除了在班级上强调挑食的害处外,及时利用餐厅这个最好的课堂,列举出学生不喜欢吃的菜里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对身体的重要性,以及生产这些蔬菜、粮食所需要付出的辛勤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穿衣、穿鞋、洗脸、刷牙、放被、叠被是我校学生必备的技能,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午休及值夜班的时间不厌其烦的手把手教学生,对于做的好的学生大力表扬,既激起了学生的上进心又训练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良好习惯一经形成,就成为班风班貌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也使教师在管理班级时更加得心应手.(五)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里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

我深感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我就是通过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我班的班风班貌得了整体发展,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都想为集体争光。因此,学生不但学习习惯好成绩好,而且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各种比赛中都能得优异成绩,班级年年评为先进班集体。

(六)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加强管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建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方。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因此,在同学们熟悉之后,愿意当班干部的同学通过竞争演讲,其他同学们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了带头人,大家要手拉手,共前进的班级目标也就能早日实现。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以及对班干部的培养,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班主任可以采用“面谈”、“笔谈”以及“平行谈”等方式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 “以面带面”。

(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内聚力

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是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共同参加”.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校运动会中力争团体冠军,在课间操比赛中力争第一,在全校的科技大赛中力争每一项都有获奖同学,等等.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而这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参加,不可由单个的团体孤立的建树起来。否则,又会变成孤立的生活,孤立的教育,而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精神。因此,在集体中教育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多彩的活动氛围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健全人格。一个班级,集体的凝聚力至关重要。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近之处,即班级的共性。例如,相同的兴趣,相近的气质类型,相近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等。班主任要善于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共性特点,即可加以优化利用。

例如,我班的男同学大多活泼好动,对篮球有浓厚的兴趣,光在学校篮球队的就有三个,每当学校组织班级篮球比赛时,同学们就斗志高昂.比赛时,场下的同学自觉组织啦啦队,每次比赛结束我班都能拿冠军,这对我们大家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鼓励,以至于后来在运动会上又创下了我班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第二名。全班学生因此增强了班级自豪感,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在比赛活动中,形成了团结协助,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又很自然地迁移到班级其他活动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股很强的班级凝聚力,最终形成高度团结、互相帮助、积极进取、共同完成目标的良好班风,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八)班主任要注意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应伴有创新情感,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自信心、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观念,要有责任感,要懂得文明礼貌,要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还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意识、求异观念,以此来健全自己的人格。而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方法应灵活多样,活动应丰富多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具有勇敢、幽默、独立、有信心、有恒心、一丝不苟的人格特征。另外,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利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在冬锻训练中评选“跳绳之星”;在科技节活动中评选“科技之星”;结合班队活动评选“故事大王”“古诗大王”“幽默大师”等,这些奖项都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情感、竞争活力,也正是由于班主任的这些做法,学生才越发显得生动活泼,个个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好学上进的班风怎能不形成。

(九)班主任必须提高个人修养,和时代同步。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高.班主任如果不能跟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因此, 班主任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思想观念,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勇于改革创新。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参考书目]

1、《小学班主任》 高谦民 黄正平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陈宇光主编

8.班级小组建设之我见 篇八

在这一年多以来我班响应学校的政策,结合我班的实际,实施了班级自主管理和小组建设。就此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认为小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自我管理能动性,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位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使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成功体验。但是,做到这一切就必须要班主任、代课老师和自主管理委员会付出艰辛的努力。所以,为了能够在以后做得更好,就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想与各位同仁商榷一下,以便批评指证,能够有效的指导我班的小组建设。

一、教师必须要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吸收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学校相适应的教学观,知识观和评价观,新形势下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将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合作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中的“三个还给”指的是: 第一,“把时间还给孩子”,第二,“把健康还给孩子”,第三,“把能力还给孩子”。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理念做进一步的思考,对班级管理做新的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自我管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打造育才高效课堂模式,倡导小组学习,以形式促实施,以实施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以发展创辉煌。

二、积极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管理机制。

1.积极构建符合班级实际的学习小组

通过考察,结合班级实际,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格方面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强弱,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思想素养、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科学合理调配在一起,根据强弱程度每六人分成一组,将班级分成九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具体职责与作用。

2..认真选拔培养小组长

首先,让各个小组通过小组会议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来选举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要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结合本组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本小组管理细则,统一归纳,形成班级管理小组的体系。

每个成员自觉遵守本组所制定的组训组规。为促进各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管理积极性,以量化方式制定详细的学习小组管理办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习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仪容仪表、日常行为表现、早操、宿舍管理和考勤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作为班级对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考核。采用加分扣分等方法:选出优胜组员或进行小组进行表彰奖励,每位获奖组员或小组必须发表获奖感言并通过自己的获奖感言既起到感召作用,又增强了自我约束力。例如:周之星,月之星-----月月星光之星光大道,优秀学习小组和课堂表现优秀小组(期中,期末各一次)

4..必须有配套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潜能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它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推动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的重要手段。在实行小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和课堂建设中来,必须建立配套的竞争机制,在全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人人都树一个竞争对手,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让他们之间比学习、比思想、比纪律、比课堂表现等,可以进行周评、月评,评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进行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还可以让其在班级中做经验交流,再把一些好的方法和方式推广到全班,以此做到全面进步。小组内还可以实行互帮制度和“中心说”,让小组内更多的学生在竞争中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5建立.客观公正评价体系,享受学习成果。

开展整体评价,个体评价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建设。评价要准确,要注意全员性,并且要有时效性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评价,无疑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还应注意,评价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把握,实事求是,不能只为了激励和鼓励学生,就只说“好”“很好”“真棒”,弄得学生无所适从,没有思维的导向,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还不是真理解、真明白。小组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让全员参与评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

三、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的过程。班主任在小组的运行中,要多观察,多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成为小组建设过程中的实施者、监督者。

1、小组磨合期的调配作用。小组在刚开始运行时,由于成员间的性格差异,会产生很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很多都是行政组长无法解决的,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出面调和,多做正面的思想引导,如果实在不行,还得及时调换小组。

2、班主任要及时激起学生的热情。班主任要经常关注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多在班上了解每个小组的表现,及时有效的表扬和批评,班主任的重视可以强化小组得分在每个学生心中的印象,如果学生觉得班主任不重视,他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就会慢慢熄灭。

3、班主任是小组长的依靠。小组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元素,小组长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小组长就是主要的班委干部,班主任应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去开展工作。

四、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以来取得的成就。

1.学生的进取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培养他们要为小组争光;努力超越自己、提高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尤其是原 来成绩差,对学习、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的学生,这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他们可以比卫生、学习、纪律、东西的摆放、仪容仪表、课堂得分、文明礼貌等。这种竞争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2.加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和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组内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全组关心。组内结对子成立了互助组,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同时,小组建设还培养了组兴我兴、组荣我荣,那种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学习、积极表现、好好工作、团结友爱的氛围使每个学生不断进步,整体进步有目共睹,增强了个人的品德修养。

3.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的事。这应该是合作小组管理模式最大的成功之处。

4.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5.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是阶段性的小组会议模式——小组大讨论,在此项活动中,各个小组进行一节课的大讨论,具体讨论小组最近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必须要形成会议记录或要点,下一节会在小组内随意抽人进行及时反馈,以便自主管理委员会和班主任监督。

五、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应对策略

1.每次评比时,我们总会发现有的小组特别优秀,而有的小组却相对落后,这时候就会出现小组情绪低落,丧失自信心。

应对策略:班主任及时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找出其闪光点,鼓励他们查漏补缺,培养自信心。

2.有了小组竞争,往往会发生一些孩子们之间经常的相互攻击或褒扬自己、贬低其他小组的行为和现象。

应对策略:要适当地批评教育。这一步学生的行为往往是由骄傲自满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上不仅要鼓励,还要有适当的批评,让其感觉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多开展自我批评教育活动。

3.小组回答问题存在还是优秀的学生回答。

应对策略:鼓励学习优秀的同学把自己会的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或活动的 时候,传授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让其都能够听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机会,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也许,还有一部分同学知道问题的答案,由于害羞或缺乏自信,不敢回答问题,这是我们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鼓励他们上台表演。

4.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纪律较难控制。学生往往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大声喧哗,有的学生趁机随意离开座位,与其它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还有的学生交流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

应对策略:班级和小组要有相应的班级小组课堂管理制度来约束某些同学,同时,课堂上教师要操控好自己的课堂,参与到课堂中,管好小组纪律和班级纪律。

9.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九

高一1班 班主任: 曾向葵 当你走进一间地面整洁,窗明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能在教室追跑,大声喧哗随便吵闹吗?不能。这些不良现象正在悄悄退避,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室环境、班级设施、班级文化团体、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美化教室环境。发挥教育功能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地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

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除了在墙壁上做功夫,设置了先进同学栏,美化学习栏,将班训贴在教室醒目位置,同时晒出同学们的活动剪影,制成青春风采栏。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教室里还摆放了绿色植物,让同学们在班里除了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书香之外,还能为班级的绿化自豪。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同学们也很自觉的维护这个家庭的卫生,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们班的量化分也一直名列前茅。

二、优化人际关系。提高教育实施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通常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互相构成的,从某种意义说: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平等、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还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班级开成了一种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10.浅谈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十

东兴场小学:吴三儒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胞,班主任是班级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在班级中展开和延伸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和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劣与成败。以前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之后做了几年的“自由公民”,我深感“无官一身轻”的洒脱;而今有幸作为七年级一班的“副班主任”,更觉这份沉甸甸责任的“美丽”。现就我过去班务管理的一些做法和现今的构想,浅谈一些自己的粗糙见解。

一、建立健全“班规”,做到他律有“法”可依

“班规”的制定不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一日行为规范》来共同制定和完成;否则,我们老师就成了“土皇帝”了,大而言之可能误人子弟,更是亵渎“课改”理念,违背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小而言之,拉开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新班级、新学生,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加大班级管理力度,特别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日常管理,更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和七一班班主任杨老师已成共识,不过我的柔性成分稍重些,这种刚柔相济的管理对彰显人性健康发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提高和全面发展相得益彰。

因此,我们师生共同制定了《班级公约》、《班干部工作职责》、《室长工作职责》、《请假制度》、《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清洁卫生制度》、《学生两操制度》、《班级公共财产管理》等。为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完善管理制度,而且制定得细而实,便于操作,确保能够很好的落实到位;同时,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使其职责明确、任务明确,及时总结、明确方向、方法科学,提高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水平。实践证明,有了制度保障,学风、班风良好,班级管理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二、做好一日常规工作,共建和谐良好班集体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班主任)老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首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为学生做好一日常规工作起到表率作用。尽管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各异,一日常规也因人而异,但目标相通——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健康成长。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发展他们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班主任的一日常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晨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想象“蓝天白云”般好心情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健康、学习欲望、效率、兴趣等才有一个良好的前提保障。否则,这天的心情,这天的工作效果等不言而喻。

首要工作是进教室查看学生是否到齐,在干什么?老师要求学生做到“三不两必须”:一是晨读时间不收作业本。学生交作业本必须在晨读结束后到第一节课前5分钟,小组长收齐交到科代表处。二是晨读时不轻易离开自己座位。三是晨读时不做书面作业。值日班长领读,如果个别晨读最不认真的学生,提请个别学生注意,并向老师汇报具体情况,然后在休息时间补读书。这样,促使其“随大流”,慢慢地就习惯成自然了。

8、“粮草先行”确保身体好。有位哲人说得好“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可见,身体好是生命健康的本源。因此,督促学生周一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充足生活费,数额较大的零用钱暂存班主任老师处,随时根据需要取用。现在很多学生有效处理定额经济的能力很差,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小吃欲望诱惑的控制能力更差,如果在这方面不强化管理,相当学生就很难自觉地“足额充卡”,导致生活不好,引发连锁反应。看似小事,实际上是件大事情。

三、加强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

课外时间是学生(潜伏)违纪行为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最为突出的、概率最高的时区,班主任老师必须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和了解学生课外时间的活动情况,针对问题学生的实情及时进行个别教育。

1、健全课外活动时间的管理制度,注重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和安全问题主要靠学校的保障,因而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班主任老师时刻深入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和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临老师的检查监督,感受到纪律的约束力存在;同时,这样也加深了师生情谊,是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

进入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较重,自我表现的欲望较强,但自我约束力较差,所以,课外时间的检查应以关心、指导学生科学学习、生活为主,耐心细致地关心他们的冷暖;同时,不对学生属于自己支配时间的过多干预,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自主安排,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爱。

2、充分发挥班干部在课外时间中的管理作用。

学生干部最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所作所为,他们喜欢做什么,哪些学生表现不好等等,可以说班干部一清二楚。因此,班干部在课外时间中的管理作用巨大。

一是通过班干部多了解学生的准确情况,对“问题”学生进行有的放矢教育。二是组织班干部随时检查,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监督,让其能自我管理和教育,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三是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和模范作用,在班级中形成学习生活的“光环”效应。

3、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富有表现力和创造欲强,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如“篮球队”、“乒乓球队”、“书画小组”、“艺术小组”、“棋类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在活动中充分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认识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警--校--家”和谐发展的动态教育管理的合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外时间教育管理效果,这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班主任应主动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特别是长假期间,假前应该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研究性学习任务、社会实践和其他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进行家庭作业、社会实践等活动。

11.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做一个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发言。我苦思冥想总觉得我所做的事情太平凡、太平常,也很平淡,无经验可谈。如果说是经验交流倒不如说是互相学习。

我欣慰的是:在今年的中考中,我班的中考成绩还算不错。这一切与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与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密切合作、细心教育分不开。在这里我作为班主任要对校领导及我班的所有科任教师说一声:谢谢你们的付出!下面我就我平时所做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依章“治”班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开始。现在得到学生纪律松懈,生活散漫,尤其是班里的几位思想和学习方面的双困生,无视校纪校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给班风带来了极不良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这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无视纪律约束的自由意识,而且还会对其它同学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决定从整顿班风入手,进行从严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要管理好就必须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奖励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违反班规的处罚制度、作息考勤制度等。这些制度教师协同班干部制定,然后交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班主任发布实施。制度建立之后,关 键看执行。这时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起领导带头作用。

对于班级的作息我个人克服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率先垂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冬天寒冷时,有些学生经常迟到,我不会去责怪他们,我只是说了句我保证不迟到,同学们没有理由迟到。学生们看到老师不迟到,渐渐地没有学生迟到了。

二、用“心”来搞好管理,创建和谐班级。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更是一门育人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担任七年班主任工作,深深感受到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对自己培养“进取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一)爱心

七年前,当我以班主任的身份第一次上讲台,心里非常紧张不安。可当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这位新班主任时,我的窘迫消除了,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冲击,原来做一名班主任是这么的光荣,一人呼几十人应的自豪感。心想他们跟着我,我就的护着他们也就不由地在心里对他们产生了爱。数周工作下来后,我逐渐意识到拥有爱每位学生的心,是管理好班级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全部学生。虽然是个男老师但我还是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吗?”“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等与学生交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从而搭起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我有困难他们也主动帮助我。真的,把爱心给了学生,学生就喜欢你,信任你,服你也就愿意听你的。学习的效果当然好。

(二)放手之心

班级管理要搞好,光靠班主任个人是不行的。因为一个班级主要的活动都是学生之间活动,主要的关系也是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想了解学生,要想真正了解一个班级,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之中,在这方面,班干部有着特殊的优势,所起的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要有“放手之心”,即大力培养班干部队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右手。这做好了,班级的各项工作就自然地好开展了,班级管理也就事半功倍了。班主任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培养班干部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身份。我经常对班干部说:能担任班干不仅是因为你们学习表现好而得到的一种荣誉和奖励,也不仅是你们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主要是因为你们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同学们心中有威信,大家才选你的。为了锻炼提高班干部的能力,我带领他们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我也只在必要时给他们出出主意,做些指导。事实上,他们的确也做到了,能把同学们团结在身边,带领同学们把班团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而很少向我问这问 那!我只是偷偷的关心,暗暗的管理。对于班干部我还要说一句响鼓也得重锤。

(三)协作之心

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科任教师的团结协作。不少科任教师在平时由于和学生交流不够,了解不深,所以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往往以自己这一学科的眼光去进行。有时因为不够准确全面而影响了教育效果。我在平时工作中就注意到这一点,时常与科任教师交流各自所掌握到的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向他们征询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老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配合,感情融洽了,教学也就相长了。

(四)热情之心

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也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把热心送给家长,信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这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一条原则。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能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训斥家长,不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班主任只有用“心”来管理班级,让班级成为和谐的班级,和谐的团队,才会孕育出一个个真、善、美的心灵,培养出一班好学生,带出一个好班级。

上一篇: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置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助学金申请材料——受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