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2024-08-22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共15篇)

1.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一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普遍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造成以上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要数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施行不良的教养态度和方法。随着独生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往往宠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对自己的孩子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也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认识不足,认为孩子现在年龄小,需要大人照顾,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地就会了,用不着现在刻意地去教他。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吃饭、洗漱等一些小事上(他们觉得那是小事),认为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洗脸,只会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等孩子吃完了还不得作父母的收拾,倒不如大人喂来得省心又省事。其实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呢?

1、让宝宝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来培养他们的洗手能力

宝宝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的湿湿地,于是我告诉宝宝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水龙头开的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还自编了洗手诗歌“小小手儿伸出来,水宝宝和我做朋友,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宝宝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宝宝们不会用肥皂,我让宝宝开始了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宝宝看到手上那儿脏乎乎,就把肥皂来来回回的擦在那儿,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宝宝们可兴奋了,在玩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了.宝宝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了肥皂.2、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我们在生活区开设了“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如小猫、小狗等)贴在鞋盒上,并把嘴巴部位挖空,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黄豆、绿豆、蚕豆等大大小小的“食物”及长柄勺等喂食工具供幼儿练习。每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玩,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小慧也抢着去玩。有一天,小慧又在喂小猫吃饭饭,只听她口中念念有词:“小宝宝,来!‘妈妈’喂你吃饭饭。”边说边舀起一勺绿豆小心翼翼地送到“猫宝宝”的嘴里,看着“猫宝宝”顺利地吃下,心满意足地又喂上第二口,还不住地夸奖到:“恩,宝宝真乖,要多吃饭饭,宝宝才会长大!”瞧,多尽职的“妈妈”呀!我一直冷眼旁观,没有打断她当“妈妈”的热情。在讲评活动情况时,我表扬了她,并让其他的孩子向她学习。然后,提出对她的要求,希望她也像她的“猫宝宝”一样乖,多吃饭饭,长得高高大大的。她听了高兴地点点头,小朋友们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接连几天,小惠吃饭都很认真,吃完了还不忘给我看看,虽然吃得很慢,但那是她自己吃的,我及时地表扬了她的进步。以后每当小慧吃饭问题出现反复,我就提醒要向“猫宝宝”学习,做个乖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小惠坚持了下来。现在已能较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为增加兴趣,动物的“嘴巴”可以挖成不同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提供的“食物”(如“饼干”)也可以有相应的形状上的变化。

3、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子,我设计了“穿鞋比赛”的游戏。一个暖和的下午,午睡起床,我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穿鞋比赛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有成人参与游戏,尤其喜欢和老师做游戏。在游戏中你和他不再是老师与幼儿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这样的关系有利于放松他的心情,使他能自由自在地练习穿鞋子。赢了很有成就感,还会叫你跟他比,他会为此感到自豪;输了他会不服气,总想赢一次,而要求再来。如此不管是输还是赢,他却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穿鞋子。同时也让这种能力不断地发展提高。这样的游戏对于老师和幼儿来说是获得了双赢,既让幼儿学会了自理,又增进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4、创设情境,以“情境表演”的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准备幼儿洗手时的照片五张(分别代表“五步洗手法” 的五个步骤),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上老师的示范讲解,教幼儿“五步洗手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怎样正确地洗手。儿歌是这样的:第一步,打湿小小手;第二步,擦点香香皂;第三步,搓出小泡泡;第四步,用水冲一冲;第五步,擦干小小手。教儿歌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跟着老师徒手练习五步洗手法,等幼儿掌握了动作要领以后,就可以实地操作了。需要注意的是:洗手之前,别忘了提醒幼儿做准备工作和扫尾工作,即卷起衣袖和冲干净泡泡后关紧水龙头。这两步虽然儿歌中没有编进去,但图示中都有,老师可以指给幼儿看看,提醒他们注意。另外,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会很仔细地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洗的时候就只搓手心,而把手背和手指间给漏过去没洗。所以洗到第三步时,需要提醒幼儿:手心、手背都要搓,手指间也要搓。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幼儿也一样。很多东西教的当时学会了,很快就会遗忘的,开始的时候老师要辛苦点,时刻提醒他们按要求做好,慢慢地习惯了就好了。

通过一学期的锻炼,现在我班的小宝宝们都挺能干的,这些小不点都会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而且学会了用肥皂洗手,午睡起床后,我们帮他们穿好衣服.毛线裤后他们能自己穿外面的裤子.鞋子.穿衣服的时间比以前大大缩短,这样宝宝们就减少了感冒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戏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通过调查, 发现这个时代的父母对幼儿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 而轻视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有关幼教专家指出,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于是, 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二、研究方法、时间及对象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了解幼儿生活自理情况。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 独立进餐和洗盥, 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情况, 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积极实施, 不断改进措施, 实现预期目标。

(二) 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3月

(三) 研究对象: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小 (2) 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过程

(一) 观察、调查了解幼儿自理现状

根据观察、调查了解,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幼儿都不愿自己动手, 吃饭等老师喂, 上厕所等老师拉裤子, 洗手总是把衣服弄湿了, 玩具也不会收拾。根本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二)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动方案

1.增强幼儿生活的自立意识

针对家长不放心孩子的现象, 我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如, 午睡后, 我对孩子们说:“从今天起, 谁最先穿好自己的衣服, 老师就给他奖励一个小红花!”这样, 孩子们都很积极, 一个星期下来只有几个孩子还不会穿。因此, 根据孩子的心理,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 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 要“不怕苦, 不怕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达成共识, 加强配合

培养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我们两位老师达成共识, 共同配合。我们相信每个孩子, 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 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 以游戏为生命的。”抓住这年龄特征, 我们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比如, 在操作区, 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 还放置了用空盒子制成的动物宝宝和黄豆、蚕蚕、筷子等, 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玩具、衣物等, 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收拾整理衣物。在游戏操作中, 让孩子们得到了生活体验, 得到了生活能力的锻炼。

4.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 使家长明确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向家长开设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知识讲座, 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2) 指导家长以生动形象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告诉家长培养小班孩子最好以游戏的形式, 形象生动的语言, 把孩子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在孩子知道要求后还需经常督促。

(3) 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孩子折叠衣裤的时候, 可以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帮助幼儿记忆折叠衣裤的步骤。如折衣服儿歌:小衣服, 睡睡好, 脸朝上背朝下, 小袖子, 快快来, 躲进衣服睡觉了。在指导家长时, 我们边念儿歌边操作给他们看, 家长们兴趣盎然, 得到他们的认可。

(4)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起个好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 家长自身的这些素质一定要做到。比如在用餐方面, 平时做到爱惜粮食, 讲究卫生, 不挑食、不偏食, 定时定饭, 少吃零食等等, 不要打骂孩子, 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

(5) 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时, 我们从不同家长的实际出发, 采用形式多样的指导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家长参与这样的指导活动, 如, 我们组织了辨析会, 通过现场讨论, 情境表演等形式, 由于教师的指导顺应家长, 急家长所急。因此, 每次指导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39-0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罪。”幼儿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技能。它包括自己穿脱衣裤、鞋袜,手势和整理自己的衣柜和床铺,独立进餐和盥洗等。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分析幼儿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现在的幼儿生活活动绝大多数由家长包办代替,其生活自理能力差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来到幼儿园既要面对分离焦虑,又要面对全新的集体生活,多数幼儿就会不适应。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因此很多幼儿会因为自理能力差而感到不自信,影响了各方面的发展。

二、孩子没有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技能和方法。

为什么很多孩子很多简单的自理能力学不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缺乏成人正确的引导,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例如: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道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在幼儿园和家里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

由于家长的过度包办,使得孩子在技能锻炼上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学习了某项基本生活技能以后,还要注意反复的巩固练习。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家长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家长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每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在家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在幼儿做事时,家长除了把握好“力所能及”和“安全”这两个度以外,还要真心引导﹑鼓励﹑帮助﹑认可。家长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反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喂鱼﹑浇花﹑分发碗筷﹑擦桌子等这类家务事情。

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幼儿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跃跃欲试,有着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欲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的各种劳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故事强化,让孩子的自理意识具有无穷的魅力。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动物等等都深深感染着孩子。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关于自理的动画片,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例如:在《三只小猪》中 "大灰狼"的出现让孩子们感到非常害怕,都为小猪的安全着急,最后终于明白:要想住进安全漂亮的房子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做事要肯动脑筋等等。又如: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们听后进餐的习惯就改善了。就这样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五、儿歌学习,让幼儿有兴趣地学习穿脱衣服。

3岁孩子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儿歌内容易读易懂、琅琅上口。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穿脱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很大,如果直接向幼儿讲解方法,他们可能听不进去,也学不会,从而产生厌烦、枯燥的情绪。但如果运用简短有趣的儿歌,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伸伸臂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住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很快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

六、区角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会自己系扣子不多。于是,在生活区创设了扣扣子、拉拉链等与之相关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七、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分配小任务

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餐前为小朋友分碗、分勺子。餐后帮忙收拾桌子和碗勺。每当这时,孩子们会非常感兴趣地说:"老师让我来分勺子吧!"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让孩子学习如何不在家的小椅子擦干净,期末带领孩子进行了班级的大扫除活动,每人一块儿小抹布,老师分配任务,大家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爸爸妈妈连连称赞:“小宝贝们真能干!”

八、自理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重在鼓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作为成人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孩子特别好模仿,有时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孩子会有兴趣地尝试一下,这时,你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再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洒了水、翻了垃圾等,这时,我们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利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九、家园配合很重要。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如有针对性地关于某一自理能力方面进行家园互动,老师除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半日活动开放,让她们亲眼看到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家长代表向大家介绍育儿经验,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学到更多的培养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育儿专家请到幼儿园,向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引导家长正确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少走弯路和错路。

4.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四

九月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我们小班迎来了一张张既好奇又兴奋的小脸蛋,说实在,昨天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已需要独立地走向集体生活。在稳定幼儿情绪的同时,我们的一日活动也开始逐步有序地开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现象。

现象一

入园前由于家庭成员的包办代替,生活技能根本洗手间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小朋友站在洗手台前发呆,一问才知道他不知道该怎样打开水龙头。

中午午餐时间,×××小朋友一手抓饭、一手抓菜,桌上、地上、衣服上全都是饭菜。老师告诉他要用勺子时,他尝试着去拿勺子舀饭菜,进过一番努力,饭菜一直都没有舀进勺子,反而从盆子的边缘都漏到了桌子上。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勺子,重新开始自己的“手抓饭”。

现象二

依赖性强,自我服务的意识差,会做但不愿意做。同样是中午午餐时间,刚吃了没几口,×××小朋友就带着哭腔喊:“老师,我吃不下!”但老师喂他吃饭,他却能很快地把满满一碗饭都吃完。午睡前,大部分孩子都很努力地自己脱着衣裤和鞋子,可是××小朋友还是“稳坐泰山”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脱?”他说:“我不会。”老师就帮着他完成了。在这样重复了几次之后,我们想着经常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我们开始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他自己完成,比如奖励小红花、好吃的东西等等。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不仅能很熟练地脱衣裤和鞋子,而且还能把衣裤折得整整齐齐的,就连起床后也能自己穿衣裤,这真的让我们非常讶异。天气逐渐转冷,我们为了不让孩子吃冷的饭菜,就开始喂几个吃得特别慢的孩子。而此时就出现了以下一幕:三四个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犹如机器人一样,这个喂一口饭、那个喂一口饭。有 时老师忙不过来,没能及时往孩子口中喂饭,这个孩子就张着嘴巴等我往他嘴里喂饭,而他的饭碗就在他的身边。

现象三

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后就放弃。午睡前,孩子们都将自己脱下的裤子折叠好放在了规定的地方。××小朋友也很认真的折叠着自己的裤子,但是他在脱得时候把一个裤腿翻了过来,在尝试几次后,他还没能把裤子折叠的很好,于是他就把裤子揉成了一团一放,然后就去睡觉了。午睡起床,×××小朋友很认真的在穿鞋子,他已经把脚都穿进了鞋子,接着就是要用雌雄配把鞋面两边连接并粘上就可以了。但是这雌雄配怎么也塞不进另一边的洞洞里,在尝试了几次后,×××小朋友就开始掉眼泪了,边哭边说:“我穿不上。”

现象四

同样是包办代替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们不良的习惯。午睡起床后,××小朋友的拖鞋东一只、西一只,人却已经和小朋友们玩成了一片,不知道要把拖鞋放到鞋架上;也不知道喝开水、吃点心,非要等到老师叫他去做这些事情。喝开水时,×××小朋友接完开水后就拿着水杯和小朋友们玩开了,结果水打湿了衣服,洒了一地。上完厕所,×××小朋友提上裤子就往外跑,“洗手。”在老师的提醒下,×××小朋友又重新回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把手在水龙头下冲了一下又跑了,水龙头也没关。

……

这样的镜头在班中经常能够看到,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活动前后的穿脱衣服时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正常的集体活动没有时间保证。

问题二:由于拖拉、懒散等不良的习惯,造成生活活动环节中较长时间的等待,造成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不紧凑。

问题三: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独立进餐以及活动前后、午睡前后的自行穿脱衣物都是保证幼儿健康身体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充足活动时间的保证。

在学习初我们发放了《新生入园调查表》,就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进行了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家长对幼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分四个方面即放手教孩子、有时教孩子、时间紧包办、孩子小代替。

2.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类进行调查,归纳为会做、基本会、基本不会、不会四个层次。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1.孩子多数是由祖辈带领,孩子还小,长大了会做的,通常爷爷奶奶的想法都是如此。爷爷奶奶的溺爱是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少之甚少,对于孩子的喜好、行为习惯、性格特点都不清楚。

2.年轻的家长们注重更多的是对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养,对于孩子独立性、坚持性等能力方面的培养却忽视了。

3.还有一部分家长有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意识,但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耐性,不会等待孩子慢慢发展,再加上工作时间紧,所以这部分家长属于“三分钟热度”的类型。

鉴于此,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刻不容缓。

(一)利用正面的形象,循循善诱,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1.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比如主题《小不点儿》中,“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学会了新本领”、“我会绕毛线”等活动,通过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手偶表演以及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景表演,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如手偶表演《小兔吃饭》,让幼儿了解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懂得饭前饭后洗手、漱口、擦嘴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再如情景表演《到鸭妈妈家做客》,通过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直观地了解进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形象地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学习各项生活自理

1.以游戏的形式。

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娃娃穿衣服》、《喂小动物吃饭》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考虑到幼儿在练习这些生活技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又没有激励的因素,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于是我们把这种竞赛性的游戏改成阶段性的比赛。比如第一阶段——折裤子比赛(不需要翻面;先将裤子翻面再折叠);第二阶段——折套头衫;第三阶段——折叠开衫,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是分两次进行。

2.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

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有直接指导学习的作用。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穿脱衣服确实难度比较大。如果平铺直述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运用了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再比如洗手时我们编了顺口溜:打开水龙头淋湿手,擦上洗手液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就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手。

3.用自身的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各项生活技能

由于幼儿年龄小, 教师在提出每一项要求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做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就比如洗手,我们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五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冲洗干净——擦干。幼儿通过实际观看,就比较容易掌握。

(三)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这就需要老师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

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投放“苹果树”、“毛毛虫”、“小鱼”等,让幼儿练习扣纽扣;投放“大嘴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练习使用小勺和筷子的方法;投放拉链,让幼儿练习拉拉链等等。

2.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在促进合作、情感发展时,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幼儿在脱衣服时很容易把衣服翻到反面,这对于刚开始学习折叠衣服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在教孩子把衣服翻到正面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相互帮忙脱衣服,这样一来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很少再有反面的了。比如在脱套头衫的时候,我们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孩子们说:“我们来拔萝卜喽!”拉住同伴的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再拉住另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又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最后自己拔呀拔、拔呀拔,拔出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大萝卜,孩子们非常愿意相互帮忙,这不仅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再比如穿外套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说:“拿住好朋友衣服的两扇门,放在好朋友背后,和好朋友抱一抱。”也就是和同伴面对面站好,拿住同伴外套的两边对襟放在同伴背后,这样同伴就可以把两只手伸进袖子了,衣服也就穿好了。

3.有效利用图示,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

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但是我们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幼儿身后不断地提醒他们,于是我们就用到了图示,这种将方法、规则隐藏在图画中,张贴在醒目的地方,用以帮助幼儿巩固生活技能。比如我们以连环画的形式提醒幼儿饭后正确漱口;又如用水杯接水喝的时候应该排队,我们就在地板上贴了排队的标志,用来提醒幼儿按照这条线排队。有了这些图示,孩子们会相互监督。

4.树立榜样,及时奖励,提高幼儿主动自我服务的兴趣。

根据幼儿好表扬的心理特点,我们隔一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聊聊最近谁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谁折的衣服裤子越来越整齐了等等,并且评出“小能手”和“进步者”,奖励小红花或者是小贴纸和好东西,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些得奖者学习。因为是大家一起评出来的(可不要小看孩子们,他们年龄虽小,但眼睛却是雪亮的),同时又有物质的奖励,孩子们对这些荣誉还是很在乎的。这对于激发孩子们主动自我服务的欲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5.明确规则,巩固强化

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规则,如饭前洗手、拿到饭后拿小勺、睡前脱衣裤并折叠整齐放在规定的地方、换下的鞋子应该放在哪等等,这些规则的提出,对于生活自理技能的强化练习有很大的帮助。

6.家园合作

5.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五

幼儿园小班段自理能力(穿鞋)比赛总结

11月11上午,我们玲玲幼儿园小班段在大操场举行了一场自理能力大赛之穿鞋子赛,比赛请来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来观赛,活动在小朋友们的一片热烈掌声中拉开帷幕。

早在开学伊始,我们各班就为活动的开展做了积极的宣传。宝宝们为了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早已在平时苦练已久。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底行不行,比了才知道。比赛分组进行,一声指令下,激烈的角逐开始了,教师们在一旁边记录边指导,其他的小朋友们则为竞赛者加油呐喊。

6.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六

内容摘要

当今幼儿自理能力缺乏,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

关键词:自理

掌握

方法

技能

培养

责任感

能力

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由于这类现象,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缺乏,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以后长大了不会为离开父母而犯愁。

而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幼儿园)与社会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对幼儿说来,家庭与幼儿园两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各级教育中没有比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比之于中小学更需要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密切的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受家庭影响大而引起的。也有专家就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自理能力差,我的看法是: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首先,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到了让孩子自己学做,培养孩子做各种

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其次,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的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怕麻烦,不是去教会孩子,而是直接就代替孩子做了,导致了孩子不会自理。

还有就是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呢?也由于种种的原因,不愿意浪费时间,也就代替去做了,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二、在幼儿园系统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利用生活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生活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老师利用了一切生活活动的机会,如小便、洗手、吃饭、吃点心、午睡等,培养了幼儿这些方面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如针对小班孩子年龄小,我们老师就自编了一些简单的儿歌,使幼儿在掌握儿歌的同时,掌握操作的简单步骤,从而培养了这方面的能力。而针对中大班的孩子,我们尽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比赛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如:针对大班有些孩子吃饭非常慢,我们就采用比赛的方法,并给予吃的快的小朋友一定小小的奖励,因为大班的孩子已有了竞争意识,遵循了这一发展规律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才会促进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发展。

2、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针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还结合了一定学习活动的形式。如对于孩子吃饭老是把饭粒掉在桌上或地上,我们就选择了故事《漏嘴巴》,让孩子在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了解不应该做漏嘴巴,从而督促幼儿改掉不良习惯,养成吃饭不掉饭粒的良好生活习惯。又如针对小班孩子不会穿衣服的问题,我们的老师结合了一个“穿衣服”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学习穿衣服,掌握穿衣服的方法步骤。

总之,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3、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必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游戏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利用了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在生活区,让幼儿用筷子练习夹豆子,培养幼儿用筷子的能力;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让幼儿通过帮娃娃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等,从而使孩子们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实践证明,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的老师一定要重视起来。

4、做好家园同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辅导工作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已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方面。然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农村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沉旧观念,他们往往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而非常忽视非智力方面。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是家长们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利用了家园联系窗、家长沙龙、家长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并且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在家长与幼儿园、家长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7.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七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使他们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从而形成一种自信。为此,在接任小班时,我和搭班老师着重对幼儿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通过示范演示,向幼儿传授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用简单明了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

1. 盥洗

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弄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卷起衣袖淋湿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心手心冲冲水,手背手背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二、三,搭间房子往回走。”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

2. 进餐

进餐也是小班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一大难关。我们经常向孩子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小班孩子进餐常喜欢边吃边玩,好多孩子还常常等着老师来喂,于是,我就把饭比喻成“小河”,对孩子们说:“小河流水哗啦拉,悄悄流到谁的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的!”说完都端起碗吃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又说道:“小河流水哗啦拉,流到谁的肚子里笑哈哈呀?”这时,他们吃得更带劲了,我就趁机鼓励说;“咦?小米粒流进××的肚子里了!”就这样,孩子们很快把一碗饭吃光了。用餐时,孩子们就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

3. 午睡

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为了培养他们初步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等有趣的情节,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技巧。如:小班幼儿穿裤子是很费力的事,有的孩子把两腿伸进同一条裤管;有的孩子把两腿伸到两层裤子中间;有的干脆等老师帮忙。于是,我们编了儿歌《钻山洞》:“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一列钻进左山洞,一列钻进右山洞,呜呜呜,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每次起床,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把脚想象成“火车”找山洞“钻”,很快就把裤子穿好了。在孩子取得进步时,时时不断地鼓励,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生活技能的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我在教幼儿扣扣子时,用废布自制了许多的果树,用扣子当果子,玩长果子摘果子的游戏,来练习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本领。我们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孩子练习穿鞋,认左右,练习穿脱衣服。并进行比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大部分幼儿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

三、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规程》中指出,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如:我教幼儿认识蛋。我改变以往的刻意教学方法,利用下午吃点心吃鸡蛋的时候,我把煮熟的蛋分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看、摸、闻,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剥去蛋壳、品尝蛋。这样,幼儿既认识、了解了蛋的外形特征,又在剥蛋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当幼儿把蛋壳剥完后的高兴劲,使我感到让幼儿自己来劳动的重要性。又如:小班刚进来时,幼儿园中餐吃虾,我们总是把虾壳剥去后喂给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们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了生活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用综合教育的手段,就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地介绍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尽量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长园地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由于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只有家园同心,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摘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家园同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8.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51-01

所谓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得生活技能。主要包括让幼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和袜子,整理衣物和床铺,进行独立进餐和盥洗等自我服务内容。《指南》中也指出:幼儿应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再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再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象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们特别是老一辈家长们得过分溺爱、包办代替,使得我们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依赖别人,生活上缺乏独立性,也就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特别像小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为他服务的人,在园由于缺乏自我服务的能力,为此在入园情绪上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围着他转,事事包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在幼儿园老师会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做,但是一回到家却又变成原来的样子。

2、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小班幼儿年龄小,不知道自我服务的方法,爸爸妈

妈在家又不会也无心去教,而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使得小班幼儿来园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在园孩子刚学会时兴致很高,家长们也会进行鼓励和

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会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又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二、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怎样使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以下就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幼教经验,针对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和体会。

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刚入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学会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①卷袖口, ②冲湿、抹肥皂、洗手心手背,③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④再用毛巾擦擦手、甩掉水滴。同时配合朗朗上口的儿歌:“挽起袖子,浸湿手,关龙头,抹抹肥皂洗小手: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手指缝里搓搓,大拇指转转,握住手腕转转。开龙头,手指向下,冲掉泡泡,关龙头,擦擦小手擦擦干。”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记忆,先由老师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此外图示标记的生活环境,能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惊奇、亲切、喜欢的感觉,使幼儿在惊奇中发现、在亲切中感受、在喜欢中尝试,而逐渐养成了习惯。为此还可在盥洗处孩子易见地方张贴相关的图片,更加直观、形象。这样孩子们也就很快学会洗手和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不断练习和巩固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地事莫过于游戏了。《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我们在生活区中组织幼儿玩的游戏活动:“喂娃娃”,“宝宝摘水果”等,这类区域活动内容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巩固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练习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通过在娃娃家进行的区域游戏“抱娃娃”和“给娃娃穿衣、吃饭”等,满足孩子们体验生活的需要,从中又得到生活的锻炼。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此外在组织一些竞赛游戏: 如穿衣比赛,比赛等,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增强了练习的意志力。

3、通过不断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独立表现的愿望。平日里要经常性地鼓励幼儿独立去做完自己的事,做得好时应及时给予一声表扬“你真棒!”做得不够好时时也别忘记给予一声肯定和鼓励,如“孩子,你真了不起,都会扣纽扣了,要是扣子都一一对齐扣的话,你会更棒哦!”老师、家长的一次又一次的夸奖和赏识,能焕发了孩子的内在趋动力,克服幼儿的依赖心理,增强了自己动手做的信心。请牢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4、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与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相互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平日里可以通过请家长来园听课、发放宣传单、日常交流、家校通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9.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九

泸州市人民南路幼儿园

刘莉

刚接手中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都在班上,可还是让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什么原因,原来我们班都是3岁左右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从吃饭、洗手、上厕所到中午的午睡穿脱衣服、甚至上课坐凳子都得老师帮忙,你说能不累吗?我们几个老师立即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任务。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该如何对中班的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筷子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

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着重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智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我是乖宝宝”的评比栏;还设计了“小手巧”的主题墙饰。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小朋友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小朋友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小朋友们穿的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小朋友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小朋友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常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是乖宝宝》的红花评比,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睡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中班的孩子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性,有时他们会做这样的事,比如洗手,往往由于调皮捣蛋故意不认真洗手,有的幼儿也非常的关注同伴的行为,认为别人不洗我也可以不好好洗,因此坚持性较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要想使孩子坚持用良好的方法洗手也 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关注同伴的评价的心理,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开展了自理能力坚持性的培养。当洗手的时候教师观察孩子洗手的过程,发现洗手有进步的幼儿时请他当“小小监督员”寻找和他一样能干的孩子并用表扬的话语或者动作进行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赞扬孩子们的心里会更开心,也会产生我也要做“小小监督员”的愿望。在我们的进餐、喝水时也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收效较好。小孩子都喜欢帮老师做事,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帮助老师打扫、整理玩具、图书等,在做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还进行了“尊重老师劳动”的活动,孩子们吃完饭都能把碗筷放得整整齐齐方便老师来收取。在平时也不乱扔纸屑了,地面也能保持整洁了。

4、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筷子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筷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5、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我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了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 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我利用家访和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10.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十

一、目标:能按标志进行分类、收放物品,摆放整齐。

二、家园配合教育方法:

1、送玩具回家。每当幼儿在家中玩完玩具,家长应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问题:“你把玩具都送回它们各自的家了么?如果是,他们会很高兴地谢谢你。”这也是对幼儿能按类收放物品的一种激励。

2、我帮妈妈收碗筷。每天吃完饭洗碗时,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请幼儿一起来做,让孩子把洗过的筷子按一个方向摆好,放入筷笼或其他固定的位置,把盘子、碗按大小顺序放在一起收入柜中。

3、变魔术。孩子在家玩完玩具后,家长不要总帮忙收拾。开始时,可指导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收放,让孩子学会收放物品的方法。以后,则可用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练习收放物品的积极性。如妈妈说:“我们来变个魔术吧。妈妈把门关上(或蒙上眼睛),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屋子变干净了,玩具物品都摆整齐。”当幼儿能按要求收放整齐时,家长应及时表扬。

11.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生活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小班教师是走进社会的第一任老师。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因此,我们小班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以前,幼儿园在接收小班幼儿时,一般只注意观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生活的照顾,而教师只考虑如何为幼儿做些什么?却很少观察孩子会做些什么。特别是目前,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深受家长的过分溺爱、娇惯,孩子应该做到事情,完全由家长包办代替,然而老师有时也是怕幼儿做不好,又怕幼儿做出的事反而增添麻烦,所以老师宁可自己去干也不让幼儿动手去做,这样,成人自觉不自觉地就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中给幼儿养成了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控制能力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幼儿的动作会逐渐灵活起来,如果成人能根据幼儿生活特点,让幼儿做些力所能级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所做的事情,就会使幼儿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对他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取得成功是一种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做为教师就应该认真领会《规程》的要求,注重对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中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放在一日工作计划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俗话说熟能生巧,所以老师要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做事情。特别是新入学的小班幼儿自己不能吃饭、不会正确穿鞋,有个别幼儿大小便不去厕所而经常拉尿裤子,幼儿的依赖性相当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几位老师密切配合,在生活指导上下了很大功夫,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采用区域活动,激发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兴趣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将生活技能的学习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生活技能。如“娃娃家”活动中,通过给娃娃穿衣服,系纽扣,给娃娃洗手洗脸,另外在操作区增添了简易的衣服裤子,用来给幼儿练习。还特意组织幼儿穿衣服脱衣服比赛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在观察中,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为了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生活技能,老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途径,如:幼儿进餐前,主动洗手,进餐时,指导幼儿正确拿勺吃饭,饭后擦嘴漱口,午睡前要求幼儿将鞋脱下摆放整齐,午睡起床后,能正确穿鞋。幼儿吃水果时,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将果皮拔下,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比比看谁的小手最巧。

总之,只要老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培养,正确指导,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幼儿生活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二)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规章》中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参差不齐,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因而幼儿的各种能力的水平也个不相同。因此,老师不能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要根据幼儿各不相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小班有些幼儿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宠惯,在家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代替包办,造成生活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对那些属于幼儿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育,属于个性问题就个别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一点帮助,鼓励和温暖,使幼儿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

(三)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也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即需要在园内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幼儿的多次参与练习,又需要家庭中進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形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教育氛围。在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并要求家长尽量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长的配合下,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2.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十二

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要学习自己吃饭、独睡自己的房间,三四岁的幼儿进行自理的教育,要求四五岁的孩子能把房间收拾整齐。在日本九岁就被送到一个荒岛上独立生活七天。作为中国的家长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的。在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在家的全靠父母喂饭,父母说不喂孩子就不会吃,因此给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在幼儿园我们要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孩子不仅会吃而且吃得很好。家长开放日时妈妈看到孩子自己能吃饭感到非常的惊讶,也意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这样的例子很多,好多孩子在家不做的事情,而在幼儿园这些事情全部都能处理,所以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开发期,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个阶段的培养,从而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观念端正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 “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

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三、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的技能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观察妈妈是怎样洗手绢的、爸爸是怎样刷牙的,从中掌握正确的方法。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孩子,孩子没有成功的喜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信心。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会感觉很轻松,再加上大人的表扬,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

五、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一种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始如此。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去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这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把教育孩子当成我们的事业。

六、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当前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超前理论的指引下需要家长密切的配合,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学会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坚强的自立于社会。

1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篇十三

一、本次话题的意义

现在的家庭渐渐步入4+2+1模式,这种倒金字塔让孩子收获更多爱护的同时,也缺乏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尤其在小班孩子身上最为明显。

二、根据“指南”要求,小班的培养目标分享

1、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等生活卫生习惯。

2、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模仿、练习调整自己的基本动作,使动作正确、自然、协调。

3、愿意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和绘画,有初步想象和创新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4、能注意听别人讲话,主动参与听说活动,会用较为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请求。

5、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任务意识。

6、能认识1~~10的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等概念,学习运用分类、比较、排序等方法。

7、自然愉快地唱歌,能随音乐做游戏、表演、自由舞蹈等,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态度。

8、能主动、愉快地参加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的学习欣赏活动,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并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9、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有兴趣,会用感官直接感知和记住周围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有形象思维能力。

10、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参加简单的劳动,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收拾玩具、图书和日常用品。

11、能主动和同伴交往,接受他人邀请,共同活动和游戏。

三、结合具体情况总结了如下四点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家长需要做到的:

1、培养孩子自理的意识。应该提醒孩子“你长大了,很多事情你要学会自己做了。”

2、坚持教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比如穿衣服,吃饭等应该用语言来提示孩子指导孩子而不是包办代办。开始孩子可能做的不好,家长要有耐心,家长的坚持就是孩子的坚持。家长要学会容忍这个过程,每个孩子适应的快慢不同,应该去欣赏孩子的点点滴滴,孩子也会从中感染到学习的快乐和动力。而过多指责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

3、保障充足时间让孩子反复练习。这些生活自理的事情经过长时间是肯定都能学会的,最怕家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般的习惯养成周期是21天,坚持就能完成这个周期。

4、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点一定要统一。这样给孩子的要求才会统一,家长之间达不成一致,孩子也会钻空子。

总之,孩子成长过程首要就是学会做人,从点滴生活能力做起,道德规范比什么都重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事情自己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就会更顺利。家长的坚持就是孩子的坚持。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促使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怎样将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然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3—4岁,幼儿的发音机制开始定形,具备了语言学习最佳的生理基础,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最为迅速的时期。所以,在幼儿期,尤其是小班阶段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家长如何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呢?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语言氛围

2、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3、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1)创设所见所闻的话题。(2)创设生活经历的话题。

(二)运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互相交流,而传达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语言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3—4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多看

经常带领幼儿观察周围树、人、花、草、小动物有哪些变化?幼儿有了自己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后,就会有话说了,如:小草发芽了,花开了,有红、黄、蓝„„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2、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能正确地模仿说。让幼儿多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也能使幼儿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3、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有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机会与幼儿交谈,让幼儿练着说,学着说,在说中学说。

4、多练

14.科学育儿:培养小班幼儿倾听能力 篇十四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和礼貌习惯。懂得尊重他人,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

(二)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家长也可以在家和幼儿做类似的游戏)

有目的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将倾听习惯渗透到游戏中.可使孩子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自觉性行为。

1、利用“传话游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传话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如让爸爸告诉孩子一句话请孩子告诉妈妈﹙或爷爷奶奶﹚。在幼儿园我们老师是进行分组进行。利用开火车的游戏方式教师告诉每组排头让排头的幼儿依次向后传话看哪一组传得又对又快。这样经常性的开展能逐渐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15.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篇十五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缘起

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我园对幼儿的调查来看,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如:45%的小班幼儿不会自己剥鸡蛋壳;55%的中班幼儿不能独立穿衣;60%的大班幼儿大便后不会正确地使用手纸。由此, 我们开展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目的

我们期望通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 通过我园保教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活动, 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自我锻炼, 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探索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二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 树立自立意识;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 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

二、含义与目标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涵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里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 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 在共同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

(1) 总体目标

2至3岁:愿意接受清洁要求, 会用小勺进餐, 学习如厕, 安静入睡等。

3至4岁:有独立做事的愿望, 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4至5岁:学习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便纸等, 对自己能做的事情表现出自信,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5至6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 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2)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 (见下表)

三、方法与途径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收集国内外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成果 (经验介绍) , 查阅有关文献, 以获得有关资料, 如在网络和书籍中收集到一些实用的儿歌、教案等, 教师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改编, 并加以整合, 使幼儿将复杂的行为习惯要求和操作方法变为琅琅上口的儿歌, 幼儿边说边做, 使孩子们既感兴趣又便于记忆。如:礼貌歌、自我保护歌、标志歌、穿衣歌、洗脸刷牙歌等。

(2) 环境教育法

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 充分发挥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使孩子们在环境中学习, 环境中成长。如托班教师在活动区内制作了“我的衣服变变变”等, 幼儿可以训练拉拉链、魔术扣、按扣、绑带子等;小班墙面的“请看我今天喝了几杯水”——通过让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往墙面粘贴的水杯中放一根吸管, 以提示引导幼儿口渴了自己知道喝水;中班在区角中设立的火锅店, 通过让幼儿在火锅内夹取食物等很快学会了用筷子等;大班幼儿通过墙面上的“妈妈的大鞋子”来完成“我帮妈妈系鞋带”等等, 都让墙面材料成为幼儿表达表现的背景。

(3) 图示标识法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要求用语言表达往往过于复杂, 幼儿主要还是通过感知和表象来认识事物的, 利用简单的图示或标识, 在有简单语言儿歌的基础上幼儿对照图示, 可以巩固和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 使之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的方法。例如:洗手的方法图示: (1) 卷袖 (2) 开水龙头 (有一边图画得水不大不小, 在下面画上√, 另一边图画得水很大, 溅得到处都是, 在下面画上×) (3) 擦肥皂 (4) 手对搓 (5) 搓手背 (6) 冲水 (7) 对水池甩水√, 对人甩水×。 (8) 用毛巾擦干手。这种图示标识法可以用于幼儿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环境中渗透, 同时, 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增减其中的环节和步骤, 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 情境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情景将由幼儿自主建构。在托、小班, 可多利用情景演示的游戏方法, 利用直观的教具组织活动, 如“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这些游戏中, 幼儿会学了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 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 符合幼儿心理特点, 符合建构学习的需要。又如每天幼儿起床老师都为系鞋带伤脑筋, 系鞋带难度大, 幼儿不大喜欢练习,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鞋带系一系”的游戏;幼儿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音乐停一停, 解下自己鞋带边念儿歌边系:两个好朋友, 见面握握手, 钻进大洞口, 用力拉耳朵, 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 轻松自主的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5) 竞赛评价法

幼儿和老师比, 和家长比、和小朋友之间比, 比穿衣穿鞋扣扣子, 比洗手比理床, 一项一项进行, 谁是优胜者就给谁奖励, 竞赛可以个人与个人比, 小组与小组, 也可以平行年龄班级之间比, 奖励可以是掌声、赞美、奖状……自开展研究以来, 我园各班级每个学期都在班级醒目位置设立了幼儿自理能力评比栏, 根据月目标, 列出展示评比的项目, 达标的幼儿名字后面会贴上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等, 这个栏目一直倍受家长和幼儿的关注。另外, 我园还开展了各类活动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如:我园在迎庆六一时还在户外组织了全园幼儿参加的包括大班幼儿的穿鞋比赛 (要求系鞋带) , 小班剥鸡蛋比赛, 中班穿衣服比赛 (要求拉拉链) , 托班舀豆子比赛等近十项活动内容的自理能力比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自理能力, 还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成果, 使家长更加关注和配合幼儿园教育。

竞赛的同时我们坚持正面评价, 鼓励表扬幼儿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 使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由被动变成幼儿自觉的行为。在托班、小班, 以成人的评价为主, 到了中班、大班, 幼儿非常在意同伴评价, 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始进行自我评价, 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6) 观察分析法

其一, 通过观察, 可获得较真实和具体的信息, 能考察和理解幼儿行为各个方面和个别差异, 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在观察的基础上, 可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确评价判断, 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我园各班级围绕培养目标对每个幼儿都建立了观察 (测评) 记录表, 观察到人, 每月记录并分析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培养经验。

其二, 引导孩子观察老师、家长或同伴做事 (做示范) , 如:吃饭时怎样使用筷子、怎样的坐姿、怎样正确使用餐巾;怎样穿衣穿鞋扭纽扣子……这样有意的观察可以使孩子获取直接经验。在技能学习的教育指导方面, 要注意指导与示范的有效性 (如讲解与示范同时进行效果好、利用视听手段指导效果好、防止信息负担过重) 和注重练习与反馈。

(7) 个案研究法

主要用典型案例, 通过探索性研究获得新的启示, 提出新的观点, 为群体研究提供范型和研究的基础。我们每位教师针对班里比较典型的例子, 有表现特别突出的, 也有自理能力表现相对比较弱的, 老师可以通过随时随地的观察、随时随地的记录, 来找出幼儿自理能力之所以弱或者强的原因, 也可在观察辅导的同时更多地摸索一些教育方法, 以便为后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1) 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

自理能力的强弱几乎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所有环节都有所体现, 如来园时自己走, 不要家长抱;入园晨检前的洗手;在园用餐 (点心) 、饮水、入厕、午睡、穿脱衣服、离园等等, 这些环节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的良好时机。

(2) 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幼儿的学习、运动、生活、游戏四大版块中灵活运用, 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人每月要完成两篇自理能力的完整详细的教案, 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学期内每位教师分别开展了一节自理能力园内公开课, 并将其刻制成碟片, 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3) 教师与幼儿一对一互动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化指导即个案研究十分重要。如, 小一班的一位小朋友, 因为语言发展迟缓, 无法与别人沟通, 加上家人的宠爱, 从小自理能力就很差, 我们就把他确定为个案跟踪研究的对象, 在老师点点滴滴的提醒、帮助、肯定、鼓励下, 加上幼儿自我意识的提高, 积极努力自我锻炼, 终于使他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4)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联动

(1) 我们坚持每周利用亲子桥上面的周计划表及时向家长汇报当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及可能需要协助的事项。

(2) 把自理能力培养测评、比赛等相关大活动的录像刻制成光盘发给家长观看, 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 同时也请家长积极配合校园的工作。

(3) 我们发放了幼儿家庭活动记录表, 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记录幼儿在家里的各项自理能力的表现, 以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作用。

(4) 协同社区中开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各类活动。如:“我是能干的小帮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摄影大赛;家教咨询和专题讲座“让我们的宝宝更能干”等。

四、成效与反思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主要成效

(1) 促进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从回收家长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托班幼儿在饭前便后要洗手、入厕所时会脱裤子、知道饭后要漱口等方面, 小班幼儿在吃鱼吐鱼刺、独立穿脱衣服袜子鞋子等方面, 中班幼儿在整理图书、独立穿衣方面, 大班幼儿在入厕时自己使用手纸、遇到困难会求助等方面, 其达成率均较研究初提高40%以上。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 使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 及时为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做好成长、分析、研究记录。教师从开展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中能够从无目的、不明了逐步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作好研究工作, 真正做到教与研相结合,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 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园品位。

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符合《新纲要》精神, 也顺应了我园以“国际视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宗旨。

(4) 促进了生活课程的发展。

通过作为幼儿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理能力培养, 使教师更多的思考:教师如何教、幼儿何时学、怎样更好地实现师幼互动、家园互动,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也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和发展。

(5) 增强了家园教育合力。

家长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相关活动, 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积极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锻炼,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反思

(1) 培养的机会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可在幼儿学习、生活、游戏和运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 在培养孩子时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

(3) 当孩子发生错误问题时, 一定要正面教育, 多给予鼓励, 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4)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能今天做, 明天不做, 这样就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好习惯的形成。

上一篇:《食品安全记心中》主题班会下一篇:讲规矩知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