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之我见作文(共15篇)(共15篇)
1.教育方式之我见作文 篇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我见
会计学院 09专升本会计2班 学号20090772227
赵世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我见
【摘要】随着十七大会议召开以来,历次会议都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会议重要内容,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居民消费需求问题、对外贸易问题以及国内就业形势问题。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许多举措,以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转变 发展 方式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冲击,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不仅限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更深层次地讲,是对我国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发展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与数量都很大,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换取GDP的增长,造成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消耗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在对外包括能源在内的初级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某些重要原料和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然而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和粗放式的矿藏开采极度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宝贵的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形势都相当严峻。
2.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处于低水平,难以有效拉动内需增长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虽然消费的金额在增加,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比例仍然比较低,美国消费约为GDP的75%,其中居民消费为50%左右;印度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72%,其中居民消费占61%;而我国2007年总消费占GDP比重为51.4%,2006年为52.2%,但是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只有37%左右。居民的消费能力未获得完全释放。再加上金融危机本身对消费者信心的冲击,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因此可能会进一步削减支出,尤其是需求弹性大的高档耐用品的支出,更不利于拉动内需。
3.我国外贸商品普遍技术水平偏低,应对国际风险能力较差
我国一方面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有把一大部分产品销售外国市场。我国商品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到55%左右,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扩大出口的主力军,目前大约占到贸易总额的60%,而且这其中大部分是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等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出口加工,本身技术含量很低,而本土企业明显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自有品牌。以致我国变为外国公司低成本的制造基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许多国家纷纷制定贸易保护
主义政策,限制进口其他国家的产品,这对我国的出口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沿海一带进出口企业大量减产,停产,甚至倒闭,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4.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大量企业减产和破产的增多,国内就业形势变得极为严峻。不仅农民工受影响,而且已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明显增加。初步估计,金融危机约造成2000多万的农民工失业。我国中小企业约吸纳75%的就业人口,由于订单急剧减少,加工贸易进口量从2008年7月起连续下降,中小企业裁员大增。据统计我国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7年增加0.2%,预计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比2008年约要增加0.4个百分点,2009年就业目标将会比2008年有较大幅度减少。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当经济大幅下滑趋势得到抑制并转入企稳回升通道后,一些固有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现凸显,瞄准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当务之急。
1.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经济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利用效率上。特别是重工业占在我国国民经济比重较大,使得中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和减排压力。钢铁、水泥等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对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制约。因此,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循环经济方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下我国将继续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力争最大程度实现节能减排。
2.有效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消费结构的调整中,要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最终消费,而其高低水平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未来预期。所以,首先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其次,通过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再次,继续加大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改善,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将进一步实施,如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
3.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全球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的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我国正抓紧研究战略,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落实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这样就形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有力支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4.积极稳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以来,以城乡不同户口为标志,市民和农民享有不同的待遇,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格局。尽管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但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差距日一扩大,对此就需要城镇统筹乡村,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一体化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里人。因此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发展上,放宽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户籍限制,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艰苦的过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不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根本性突破,真正使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越走越顺畅,加快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参考文献】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09.9中国计划出版社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全文)
2.教育方式之我见作文 篇二
合作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在心理上的认同, 在行为上的配合, 没有合作, 课堂就会显得没有生气, 师生就很难形成教育学的默契, 教学效果也不易达到预设的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应充分把握教材特点, 有意识地创造合作条件,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确立合作意识
课堂上能否呈现合作氛围, 关键在于教师的意识和组织。不少教师上完课, 走下讲台都抱怨学生课上不配合, 不肯合作, 其实追究根源, 责任不在学生, 而在于教师是否有无合作的意识, 有没有创设合作的情境。很多的成功教学案例告诉我们,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创造学生乐于合作的情境, 努力激发学生想学、愿学、爱学的强烈欲望,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做好合作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注意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在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由“传授知识者”朝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的方向转变。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式”时, 课会变得轻松愉快;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导演式”时, 课会变得趣味精彩;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师生互换式”时, 课会变得更有活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师生相互交流、沟通, 相互启发、补充, 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展, 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2. 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成功的课不仅是体现在师生合作上, 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 可以使学生各自的智慧汇聚在一起, 利于相互学习, 促进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发展, 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集体, 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 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1. 师生合作
课堂上, 建立亲密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教学过程的动力, 师生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1) 平等参与式学习。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这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这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例如, 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对某些语段、章节进行分析, 对人物进行个性评价, 往往就会产生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多种看法和见解。这时, 教师绝不能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至高无上的, 也不要非把学生的思路统一到自己的见解上来, 更不要去压制。教师此时最好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 去敞亮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让学生去鉴赏, 使学生感到你没有用教师的威严去统一他们的思想, 你是在平等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在和他们平等地交流。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 又有情感的交流, 更有思维的培养, 这样和谐的课堂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2) 合作互补式学习。当今时代是多媒体的多元化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 “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先人之训眼下倒是实实在在, 做教师的在组织教学中既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还要虚怀若谷。因为做教师的不可能什么都懂, 不可能什么都对, 听听学生的, 有可能填补你某一空白, 有可能纠正你一个错误, 有可能给你开阔一个眼界。记得在一次教学中涉及“克隆”这一知识时我有很大的感触, 因为“克隆”于我来说是一个盲点。课上我来了个抛砖引玉, 出乎意料的是, 学生他一言你一语, 不仅让我了解了不少国内外的有关“克隆”的知识, 以及“克隆”的利和弊, 还调动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热情。
2. 学生之间的合作
小组学习是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学习形式。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小组学习, 学生间相互启发、帮助、合作, 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可以在学习有困难时得到同学的帮助, 还有益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 我一改以往的教法, 放手让学生阅读, 然后按小组排演课本剧。学生热情高涨, 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理解为小组的表演献计献策, 蔺相如的果敢、顾全大局, 廉颇的勇于改过被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 生动形象, 学生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那效果岂是教师讲解所能达到的?如此不仅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了课文, 张扬了学生个性,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喜悦, 懂得了自我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群体的作用。
3.小学作文教育之我见 篇三
一、 捕捉灵感,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我们经常说到灵感一词,那么什么叫灵感?其实灵感就是在文艺创作过程突然闪现的思想火花。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我们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积累素材,以备写作时使用
素材就是写作的基本材料,它来源于方方面面。我们要让学生养成搜集素材的良好习惯,“有备无患”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了。
学生作文空乏,语言艰涩,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仓库里缺乏货源,因此引导学生多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笔者有一个多年的做法,那就是定期为学生开一张好书推荐单,包括古今中外的名著,如《唐·吉诃德》、《老人与海》、《绿野仙踪》、《仲夏夜之梦》、《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对于特别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我会用彩色笔在前面做记号,并在书目后面附上几句书评。我把好书推荐单贴在教室里,供学生自行选择阅读,而我则在课堂上加以点拨。
大多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你要问他们有什么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博览群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妙笔生花。
三、 激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
以前作文讲评容易变成作文批判课,老师常常把错字病句拿到班上念,让学生在班里出丑,让同学笑话;有的在差生作文本上写到:“语句不通”、“离题万里”等话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热情,甚至会产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弊端,作文评价应该多肯定,一两句中肯的评语或热情洋溢的话语会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尽量挖掘文中的成功之处,大至节、段、篇,小至句、词、字,都写下眉批和评语,指出妙在何处。当然这种赏识性评语不应言过其实,对于写作水平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励,又不能自满。每次习作后,老师都收集在当次习作中出现的好词佳句,讲评时张贴出来表扬,让学生在备受赏识的欢乐中领悟这些优美语句的同时,无限的喜悦和荣誉油然而生,从而提高写作的自信心。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写的满意的作文编订成册,定期在班里交流。也鼓励他们积极投稿,学生一次次看着自己的文章见于报端,无限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再次升华,学生心理上解除了怕作文的负担,反而把写作文当成是一种需要。
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谁都希望自己写的作文能得到回应,引起反响,产生共鸣。小学生更是这样,来自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可以说是激励他们前行的动力。所以,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加以充分的肯定、赞扬、鼓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实际,用多把尺子衡量,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如:“书写如此工整,表达如此流畅,感受如此深刻,你的写作态度与语言基本功告诉老师:你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小作家。”即使不是表扬,也要注意批改用语的委婉。如常出现的作文字迹马虎、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等毛病,在评价时应避免使用“字迹马虎”“书写不认真”“句子不通顺”等语言,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文会写得更漂亮。”“如果认真书写,就更好了!”“如果你写好以后自己多读几遍,相信你肯定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写出更流畅的文章。”
批改作文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符号来激励学生。如:将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圈出来,有优美语句的地方用“~~~~”标记,精彩之处用“!”加注,生动段落送上“小笑脸”……以此表示自己的欣赏。这种评价,包含着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催化剂和兴奋剂。
4.教育之我见 篇四
教育之我见
聊城二中徐文莹
我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光教会了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教的学生有多少考上名牌大学。而是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人的基础教育。诚实、善良、懂得珍惜、不忘根本,这都是一个人起码应该具备的美德。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我们得回到幼儿园》讲的是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回答“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我感触很深,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将是使我们终身受益的根本和基础。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或许我们教不出名牌的学生,但只要我们的学生学好、诚实、善良、高尚。不论他以后是否成功成名,但只要他成为一个于国、于家的好人,我就觉得我的教育是成功的。
5.教育问题之我见 篇五
关于教育治理方案要点,教师们听后普遍有一种看法,就是重点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大家认为,依据可能主要来源于部分学校领导所反映的“教师难管理”的问题。
其实,管理是一组矛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师难管理”,同时也说明另一问题:管理者在管理上,有令教师不满的地方。不妨反思一下,如果管理的思路正确、方式方法得当、主导思想公平合理、措施易于被接受,教师便不会抵触,也就不存在“难”字一说。
我在教育岗位已经二十多年,做一线教师近十年,当了十多年的中层管理人员,期间多次外出参观考察,也曾对我县教育现状做过对比思考,同时,也听到过许多同行对我县教育的反应,我认为,我们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教育内部人情味淡漠。
教师收入不算太理想,要负担双方老人生活、疾病等生老病死等问题,要负担子女生活、升学等高昂的费用,工作、生活、精神压力都很重,这些后顾之忧,很少能得到来自单位领导的慰藉。在现有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下,缺课要罚款,请假要扣钱,制度无情,人再无情,教师的心理上能不产生逆反吗?我曾听到过许多教师的诉怨,但我只能对他们寄予同情,我代表不了决策者。我们的教育界缺乏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层,其职能的本质是服务,对象不只是学生,也包括老师。如果把学校比作一驾车,驾车的是领导,这辆车的动力,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就是教师。只有调动好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教师“教”的积极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学校做好了“教”“ 学”工作
二、教师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认可。
教师与其他人一样,心理上也追求尊重,他们的工作动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满足感。我们常常告诉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老师们教学的的“老师”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有了成绩时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如果领导不能予以充分肯定时,他们的成绩就会成为某些同事“玩笑”的把柄:“呦,XXX真积极,真能干。”“XXX快成模范了。”“下一次提拔优先考虑你。”等等。这样的话语听不上几次,他们的热情就会降下来,积极性便会收敛。
反之,如果领导对所有有所成就的教职工,都能及时予以肯定、认可,并不断在教师中强化这种肯定的气氛,教师便能不断的提高热情,那些有“落后”言论的人也会自动封口的。
这里不妨探究一下,我们是一个拥有130万人口的大县,有教师近两万名,又有多少领军人物呢?是我们的教师思想都落后吗?都不敬业吗?都不热爱教育事业吗?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到高中教育,在数学、语文、政治、外语、史地生音体美等十数个科目领域,难道都不能有我们自己的优秀分子吗?这就不禁要问:“我们培养的优秀教师在哪里?”在公办学校中,我们没法以“利”相待,难道还不能以礼相待吗?人都是有感情的,钱可以不到,心不能不到。
如果看黄金不是黄金,那黄金就是沙子;如果把沙子当黄金看,沙子也会闪光的。
培养我们自己的优秀代表,带动我们自己的队伍,要比听“外来的和尚念经”好得多。当然,这里不是反对请人传经,而是说我们的学校领导也应有慧眼、有胸怀,梳理我们自己的典型。请人如输血,树人就是造血。当我们的教师能亲眼看到身边的同事成为受人尊重的对象时,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动力。
三、管理队伍中有不尽人意的成分。
我曾经参观考察过许多先进地区的先进单位,他们的管理干部大都是有学科带头人
担任。而我们的许多单位,一些管理人员相当程度上是不能胜任教学的人员充当的。这种现象不亚于外行管理内行。不能令人信服的管理,当让会产生不服从管理的效果。况且,优秀的人员不能走上管理岗位,起带动作用,这不仅遏制了他们本人的进取心,也会给同行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他们会认为:“干得好有什么用?”
再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进行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一些教育干部头脑中的“斗争哲学”还没有被删除,科学的管理理念这一“系统”还没有植入他们的“硬盘”,所以也就缺乏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四、评比工作中存在不够公平、公正的现象。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来自许多单位的议论,说评优秀教师花多少钱,评职称花多少钱,提干花多少钱等等,甚至有的说连业务性很强的评优质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也得花钱,就好像每一次评比,都有人在搞“招投标”,谁投的多谁“中标”。
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公。”教师队伍是一个对各种现象认识都比较敏感的群体,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教师地位又没有提到社会的适当程度,许多教师自我感觉“从教不亚于终身监禁”,一旦他们的精神上再受到不公正的冲击,工作热情就会很容易垮掉的。
五、单位财务不够透明。
现行的义务教育经费收支制度,使得公办学校的开支受到极大程度的约束,尤其是针对教师福利方面,教师很难受益。
而实际上,作为单位的收入,较以前是有增无减。这些收入,虽然没有到教师个人头上,但大部分单位到年终决算时,账面上依然是“赤”字当头。这些钱哪里去了呢?只有账本知道。
这里做一个比较吧。假设公办的和私立各有一所初中,有300学生,如果不收住宿费,仅义务教育经费拨款要在18万左右。班级6个,教师人数公办的可能多一点,私立的少一些。正常所需花费应该相当,公办学校承担学生书籍费、作业文具试卷费等,而私立学校可以另行收费,但要发放所有教师工资。公办学校学年结束是赤字,而私立学校老板有钱赚。
再看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假如公办和私立两所学校学生都是3000人,按人均年学费1000元,都可以收到300万元,除了办公物品花费以外,都不承担学生任何费用,结果是私立学校发了全体教师工资和奖金以外,应该还能赚钱;那么公办学校呢?
这里只是推测,本人不清楚学校正常办公经费以外还有多少地方需要开资,也没有刻意要冤枉学校领导的意思。只是觉得,教师不能知道实情时,就一定会胡乱猜测的。为了不落嫌疑,那就应该透明一些。教师也是学校主人翁的组成部分。
总之,在学校的管理上,教师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信任,领导哄教师一事,教师就可能误学生一生。
6.幼儿理财教育之我见 篇六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和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令人堪忧的不良现象,人们开始考虑该何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该何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强调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等,这正是幼儿理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3~6,7岁幼儿有很多接触金钱的机会,如:逢年过节收到的压岁钱,家长给的零花钱,或是家长给的作为鼓励的钱等等。然而,幼儿能有几回能够自主管理这些原本属于自己的钱呢?很多家长会以担心孩子会乱花钱为由而收回孩子的大部分的钱,我想说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家长应该相信孩子能保管好这些钱,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开账户等方式让幼儿拥有本该属于自己的钱,如果家长有担心幼儿乱花钱的现象的话,建议家长和幼儿约法三章,告诉幼儿何时能动用自己的钱,通过沟通,告诉幼儿怎样把才能钱用到实处等,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来帮助幼儿正确使用自己的钱。但是,如果仅仅通过使用别人给的钱来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是不够的,家长还应该教育幼儿如何挣钱,再行管理自己的钱。通过理财教育,让幼儿学会挣钱并自主支配自己的钱,可以帮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依赖他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幼儿理财教育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1,可行性
3~6,7岁幼儿不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对数概念,数守恒。数量关系等有初步了解,这些为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和认知上的理论依据。幼儿已经能初步理解他人的情感,能体会他人工作的辛苦,这为幼儿在理财教育中的道德情感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2,局限性
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且自我为中心化很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都或多或少的限制了我们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的方法。由于幼儿常常过高的对自我能力进行评估和评价,而家长也总是附会幼儿的观点,这可能会妨碍幼儿对自主理财的认知与操作。
三,培养幼儿正确的理财观念
有人认为过早的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幼儿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其认知侧重在如何生“财”上从而产生副作用,容易让他们产生”金钱至上”的观点,将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如:有的孩子雇同学做事情,有的孩子奢侈浪费乱花钱,社会上犯罪低龄化等,而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金钱,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对理财观念的认识。
家长应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弄明白“钱”的概念,教幼儿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从对金钱的接触中感受,学会自尊,自力,自强,责任。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注意培养幼儿的正确的理财观念。如:在游戏活动中,可以组织“逛超市”,“旅游团”“去银行”等游戏,通过货币流通的方式,为幼儿建立一种钱物交换,货币转换等初步的价值观念;在语言活动中,给幼儿讲述与金钱有关的故事或组织相关谈话,让幼儿在其中认识金钱的价值,告诉幼儿
金钱虽然宝贵,但应取值有道,不应过分沉迷于此,且金钱并非万能,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值得人们不断追求。
四,培养幼儿正确的消费观念
幼儿通常不懂钱的概念,且在花钱上常常随性而来,不知节制,没有计划,这也是家长们担忧的地方,他们担心把钱给孩子保管,他们会花无用处,家长所担忧的这些问题都是理财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议家长为幼儿准备一个储蓄罐,让幼儿有把自己的钱积累起来的愿望,通过储蓄,能让幼儿认识到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让孩子有保护自己的钱的冲动,这样,孩子在用钱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不知节制了。另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立账本,在孩子用钱之前请孩子列出所要买的东西,可能有人会问:孩子不会写字怎么办,这就要借助孩子以具体形象为主的记忆力了,可以请孩子把要买的东西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帮自己记账。这就可以免去家长为幼儿花钱时没有计划而产生的担忧了。
五,让幼儿理财教育回归生活
7.惩戒教育之我见 篇七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 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 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 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会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和过失承担责任。学生在学校就应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过失担负责任的习惯, 日后才可能为社会承担责任。步入社会后他们才可能尽快适应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 面对荣辱得失才可能坦然应对。
在班级管理中我适当地实施了惩戒教育, 教育效果明显。初一入学时, 由于我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边远村镇, 日常行为习惯较差, 再加上多数家长外出打工, 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管束, 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自私、任性、贪玩好耍、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他人缺乏起码的尊重, 没有团队意识的缺陷。经过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实施适度的惩戒教育之后, 我班面貌焕然一新, 班风好了, 学风正了;期末统考中的英语、物理成绩无论是平均分还是优生率都居年级前三位;各科教师 (甚至本年级教其他班的教师) 都喜欢在我班上教研课、汇报课。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 从初一开始我就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我班66个学生, 我就根据入学成绩把班上的人分为11组, 每组6人。组长由班上成绩优秀的前11名学生担任。组员由第一名搭配最后一名, 第二名搭配倒数第二名, 以此类推 (每组保证有一名班干部) 。
开学第一天我就利用班会时间把分组竞赛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实施细则进行了传达。首先, 要让学生明白《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然后, 向全班宣讲根据这两项规定所制定的班规、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和加扣分方案, 我班的加扣分以0.1为单位扣起。班级量化管理加扣分条例有14条, 根据这14条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一个操行评定加扣分表, 它反映了学生每天在校的上课、自习、作业、清洁、集会、礼仪、寝室、公物、成绩等9个方面的情况, 由班上的一个学生每天做好记载。到每个周五中午时, 班上的11个组长把本周本组的6个成员的加扣分情况抄在家校联系本上 (家长会时我要求家长每周必须认真看孩子的家校联系本, 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以配合学校教育) , 然后汇总起来告知计分的人。下一周的清洁就由得分最少的5个组做, 以此作为对学生的惩戒。每半期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 告知学生, 告知家长。每学期期末时, 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 一等奖5人, 二等奖10人, 三等奖20人。尽管是一张纸, 但看见学生领到奖后的喜悦, 家长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由于将分数与做清洁挂钩, 每天每组的组长和班干部会对本组组员的表现很关心, 对其他组违纪学生的表现也很感兴趣。因此, 班上相互检举的情况就比较普遍, 教师办公桌上的小纸条经常可见 (举报违纪) , 下课后主动来给班主任认错的也屡见不鲜。可以说, 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 一定程度上也就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 到初二后, 一部分学生一周的扣分就在0.5左右, 有的甚至在0.3左右。于是, 学生们自觉提出, 每周扣0.3的做一天清洁, 扣0.5的星期五由家长陪同到校一起接受教育。星期五中午, 学生就可以在黑板上看见分数被扣0.3和0.5的学生名单。名单上的学生立刻就心知肚明自己该做什么, 以后该怎么办。这个惩戒制度实行一个月之后, 黑板上就没有类似的名单了。
惩戒要合理适度, 因人而异。我在具体实践中,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 会选择不同的惩戒方式, 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教育, 做到“以制度服人, 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要从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被惩罚, 也让学生明白惩戒是帮助他改正错误与缺点, 要让他们口服更要让他们心服, 要治标更要治本, 让他们乐意承担犯错后应负的责任和应受的惩罚, 同时承诺以后不再犯。
8.探究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之我见 篇八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指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主动探求,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主要的创新内容包括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因此,在新课改背景的要求下,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勇于开拓和创新,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自由轻松的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因此在探究学习之前老师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主动发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课件演示“小动物坐着装有各种形状轮子的车进行比赛”的情景,猜测:谁会获得第一名?为什么?这时“疑问”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心中产生:“为什么装有长方形轮子的车,转不动呢?”“为什么同是圆形车轮,车轴装在正中间的就转得快呢?”……正是这一系列的“疑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
另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起点,如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二、引导动手操作的乐趣
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生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而这恰好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好契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手做一做,才能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朦胧的想法转化为实在行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分一分(牙膏盒、粉笔盒、玻璃球、圆柱形木块、茶叶桶等按实物形状分开)、玩一玩(拿各种立体图形推一推、滚一滚,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搭一搭(用立体图形搭他们喜欢的东西,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全程经历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形象—表象—抽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营造生活与数学的融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可多渠道接受信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再限于课本与课堂。新课程下的数学必然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学习活动的时空也以开放的形式而存在。这就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它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内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是多学科的综合实践。如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出示:“若银行不收利息税,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方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4.68%;另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4.14%,到期时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一年。选择哪种存法所得的利息多一些呢?”这种研究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渗透了统筹优化的思想。在方案研究中,学生成了活生生的社会人。在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欲望空前高涨。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9.小学书写教育之我见 篇九
摘要:本文从认识汉字的意义入手,浅析了学校书写教育的任务。从培养小学生的书写兴趣出发,使学生掌握汉字书写技巧;在练习中提高书写技能,养成书写习惯,感受汉字的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为使小学书写教育有序 开展,提出了所有教师书写应为学生做出榜样,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 书写 教育
我国学校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书写教育质量历来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可是到了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冲击,手书使用率降低,导致学校学生的书写质量普遍呈下滑趋势。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呢?
一、提高对汉字书写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教育中的语文课,把写字作为她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教育部语用司《关于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中强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
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汉字美、欣赏汉字美、书写出优美的汉字;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书写习惯。
二、营造书写氛围,培养书写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和心理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写字、自觉练字;没有兴趣,就会潦潦草草、敷衍了事”。学校要提高书写教育质量,就应营造书写教育环境。在校园应张贴提示师生写规范字的标语,经常张贴、更换书法家的作品、书法家简介,使学生了解书法家习字过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等,让他们学到勤奋,激发学生习字的兴趣。
学校要经常开展书法比赛,通过比赛来增强学生习字的动力。学生在比赛前会自觉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探研怎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取得好的比赛效果。这可以维持学生对习字的兴趣。
开展班级学生作业展。在展览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书写质量好的学生有一个成就感,将会继续努力提高书写水平;书写较差的学生如引导得当就会产生把字写好的欲望,从而加倍练习来维持学生的.书写兴趣。
成立课外书法活动小组,经常开展书法活动。把他们的书法作品进行经常性的展览,以此来影响其他同学的书写,带领他们共同提高书写水平。
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
每一个笔画都包含三个过程:“起笔、运笔、收笔”。要想写好字,必须写好每一个笔画。通过练习掌握每一个笔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轻重,运笔的角度、速度,顿笔的力度等,使学生能从手上感悟出来。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
汉字的结构形态各异,阿娜多姿。但归结起来不外是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分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使学生掌握独体字的一些书写规律,如:“‘我’字中带有斜钩,其它笔画要适当收敛,突出斜钩”等。能逐步独立分析每一个字哪些笔画该突出,哪些笔画要收敛。对于合体字,写好偏旁部首,掌握住偏旁部首在一个字中所占的比例、位置和其它部件搭配的技巧,以及各种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四、合理安排练习,养成良好习惯
书写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结合体。只有通过不断观察和临摹,才能领会其要领,掌握其方法。习字练习对小学生来说,其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很难使他们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和高昂的兴趣。加之小学阶段跨度大,各学段的学生对书写的要求和兴趣又各不相同。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显得十分重要。
10.小学语文作文课素质教育之我见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 ; 作文课 ;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93-01
一、前言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即作文教学,是否具有素质教育的特点严重影响着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效果。但是,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在很多学校却依然成了口号,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谈,没有实施也无以实施。小学语文作文课素质教育落实亟待真正下去,需要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太大,一时间难以改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作文教学本身又存有不少的问题,小学生普遍性害怕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抄袭、照搬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具有个性。现将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作文命题具有随意性
命题过程中,教师有时极为主观和随意地命题,导致写作题目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心理发展不相适应,无法表现小学生写作的个性化特点。而教师的选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写作欲望以及写作积极性,但是现实中语文老师的这种做法单单从应试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使得小学生面对老师出的各种题目发难,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渐渐地,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扼杀,对以后的写作学习造成极不好的影响。
2.缺少有效的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方面,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教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不重视学生情感、兴趣以及个性的培养。小学生尚且处于写作的起始阶段,需要有效的指导和训练,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实中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过度的交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和方式,而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写作能力应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不仅包含写作技巧的培养,还有学生自身写作内容的提高。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会使学生的写作呈现模式化倾向,就算是写出符合教师要求的规范,也是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还有部分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重視学生的写作情感以及兴趣的培养。所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培养。
3.教师评价抹杀学生的个性
纵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的评价现状,教师评价具有随意性,尤其是农村小学。可见,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作文的评价,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写作特点。很多老师只是给予优、良、差或者A、B、C的评价,根本不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对应的评价和引导,学生根本没有找不到自己作文的缺陷点,得不到具体正确的指导。有些老师喜欢在班级上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但是读过之后,却并不对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点,可见,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也就没有个性评价,由此,学生分不清好作文的各种类型,而是模式化,久而久之,小学生的个性就会被扼杀,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小学语文作文课素质教育之建议
1.树立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着、帮助者、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思维观念中树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写作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上述小学生作文现状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因为教师的观念指引教师的行为,要想行为的改变,首先就是观念的改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步骤,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创造个性化作文氛围
首先,命题方面。好的作文题目应该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激发学生头脑中对于现实生活中回忆和感想,这样他们就会写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的好作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正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只能感知具体的事物内容。所以,在小学写作教学阶段更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和回忆自己的现实生活,从中得到属于自己个性特征的作文。其次,作文训练方面。应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他们熟悉的题材,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自选材料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积极创设兴趣盎然的童话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思维——文字”的转化,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第三,要有个性化指导。个性化的指导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怎么写作文而不是规定和要求学生怎么写作文。教师对小学生写作的指导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简练又不能过于繁琐,简练会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迷茫,繁琐也会让学生感觉多余或束缚。个性化的指导应该是具有单独指导的性质,它应该是注重将单独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指导,这也是因材施教。另外,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进行个性化点评。
3.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接力写作,让人人都参与到写作中来,并从中体会到写作的兴趣,并且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以身作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活动才会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而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应该是从小学就需要开始培养的。当前学生思维活动的简单化,模式化己是不可争论的事实。要培养学生保持自主性、独立性,要保持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培养学生想象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阶段,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关键时期。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存,要培养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距离素质教育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大环境已经具备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只要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真理解和学习素质教育的内涵,采取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定能实现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1.初中教育之我见 篇十一
一、初中教育的特点及地位
众所周知, 我国目前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初中教育是免费教育, 学校的一切开支全由政府埋单;而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学生要交较多的学费等, 但通过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初中学校办得有名气和有声誉的确实为数不多。目前湖南省大约有高中学校300多所, 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就有140多所。虽不能说每一所示范性高中学校都一定是三湘名校, 但像长沙四大名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这类品牌学校, 几乎每个市县都有一两所, 地级市则更多一些。仅株洲市区共有高中14所, 省级示范性高中就有7所。这些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名气和声誉。反观全省的初中学校, 除依托名校办的几所民办初中外, 没有几所学校办学质量和声誉是叫得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二、初中教育的困惑
我担任湖南省株洲市田心中学的校长以来, 凭着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凭着自己的热情、勇气和胆识, 依靠全校师生的艰苦努力, 学校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下,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株洲市也小有名气;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名校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六年多的办学过程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初中办学的艰难, 感受到了初中教育的困惑。我认为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办学体制不清
全省的初中学校 (除民办初中外) , 办学模式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依附在高中学校内;一种是附带有小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种是完全的初级中学。这些初中在管理体制上也各不一样:有的是市教育局直接管理, 有的是县区管理, 还有的是乡镇管理。还有些学校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管理体制, 在调整中经常出现变更。所以, 造成了初中教育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缺乏资金投入和稳定的办学环境。
2. 办学目标不明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 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 还是学生、家长和社会, 关注更多的都是高考。三十多年来, 人们看重的都是高中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高考的升学率。而对初中教育没有具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要求, 只是笼统地提出实行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校的办学目标, 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要求也许都不一样, 一会儿说要像抓高考质量一样狠抓初中教育教学, 一会儿又说初中是义务教育, 主要是保证学生不流失, 不辍学, 能够接受完义务教育, 正常健康成长就行了。这样莫衷一是, 让下面的校长们无所适从。由于办学目标的不明确, 造成了初中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
3. 办学经费紧张
长期以来, 湖南省大部分初中学校属县区甚至乡镇管理, 而县区和乡镇的财政根本无法与省市级财政相比。县区政府下拨给各初中学校的办学经费本来就很少, 加上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 学校没有任何其他的资金来源。虽说一切开支由政府埋单, 但实际上有不少开支政府埋不了单。据本人初步了解, 目前株洲市相同规模的公办初中学校办学经费不到高中学校的一半, 甚至不到其三分之一。很多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差, 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 举步维艰。试比较一下, 全省的高中学校多已实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配备有多功能报告厅、室内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等, 然而又有几所初中学校达到了上述条件?显然, 办学经费的紧张, 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学校教育的发展。
4. 师资水平较低
从恢复高考到20世纪90年代末, 进入初中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是中专或大专毕业生, 县乡镇的初中学校还有大量的由民办老师转正的教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虽然经培训进修有部分初中教师学历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总的来说, 初中教师的师资水平还是较低。一方面, 初中教师水平起点相对较低, 除前面说的来源外, 还有一部分是由小学教师调上来的。另一方面, 由于一直以来社会对高考的重视,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中学校的政策性扶持, 高中教师待遇高, 一部分初中的优秀骨干教师被高中抽调。近年补充进来的高校毕业生是扩招以后的, 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无法与以前的高校毕业生同日而语。即使这样,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近年来初中生源不断减少, 初中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缩小, 新进大学毕业生当教师的数量也很有限, 所以初中教师整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不可能一下子改变, 这对初中教育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5. 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初中学校大部分属县区及乡镇一级政府管理, 在县区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和学校领导的任命上, 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料性。在初中学校领导岗位上成绩比较突出的优秀校长和管理人员, 也像初中优秀骨干教师一样, 容易被上级领导或部门抽调到高中或提拔, 从而造成初中教育教学一线的管理队伍人才紧缺, 而后备力量的素质和能力有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提高。
6. 培训和激励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初中学校办学经费紧张, 初中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较系统的培训, 更谈不上到外地学习考察或进修深造。初中教师素质的提升速度较慢, 不少教师出现了职业懈怠, 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究其原因, 与初中学校激励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有很大关系。由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主要关注的是高中的高考质量和升学率, 一切投入也都是向高中学校倾斜。据我所知, 一般的省级示范高中, 高中毕业班的任课教师每人一年可以拿到一万多元的高考质量奖励;而同样教三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师能拿到一两千元的中考质量奖励就很不错了。所以, 初中的教师很难有积极性, 激励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对初中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初中教育的发展对策
根据本人的学习实践和管理学校的切身体会, 我认为要想办出上规模、高质量、高品位的初中学校, 必须采取以下主要方法和对策:
1. 理顺体制, 明确目标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只有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打好了, 高中教育才会有质量的提升和飞跃。小学与初中是“本”, 高中是“末”, 我们绝不能只抓“末”而忽略“本”, 更不能舍“本”逐“末”。办学模式方面, 可以采取初高中完全分离、中小学完全分离的模式, 集中优秀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 全力以赴地办好初中。除市教育局直接管理几所重点初中外, 其余初中学校一律由县区分管 (即采用“常德模式”) 。明确初中办学的目标是:一方面为高中学校输送优秀生源;另一方面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 为职业学院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学员和劳动者。
2. 加大投入, 改善条件
期望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初中教育, 真正认识到初中教育的重要意义, 真正理解初中三年的教育培养对一个人一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确保对初中教育的投入, 努力改善初中的办学条件, 及时完善教育教学设施, 让初中学校的师生能同样享受到高中学校一样的办学条件和学习生活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以地级市为单位, 尽快建立起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 集中财力物力, 保证中小学校, 尤其是初中学校必需的资金投入。
3. 提升师资水平, 激励教师成长
初中学校首先要根据需要通过布局调整, 整合教师队伍, 优化教师资源, 吸收新生力量, 留住优秀教师。其次, 要注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全体教师, 有机会参加定期定目标的全方位的培训, 对初中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的师能提升。最后, 要加大考核和奖励力度, 对在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师德好、水平高、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予以和高三教师一样的重奖;而对少数师德差、水平低、教学质量又不高的教师, 采取离岗教育培训的方式, 促使他们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 以达到师资水平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4. 加强校长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 一所学校要办出高质量、树立成品牌, 离不开政府的关心, 主管部门的指导, 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更离不开一个有思想、有方法、有胆识、有创新精神的领头人——校长, 离不开一批懂业务、懂管理的管理者。一个优秀的校长, 往往能带出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优秀领导集体, 能培养出一支爱生敬业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发现并培养一支有思想、有创新意识, 既懂教学, 又懂管理的校长队伍, 也是提升初中教育的主要一环。
5. 根据学校实际, 办出自己特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初中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和环境等情况, 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的可以突出校园文化建设, 有的可以突出英语教学, 有的可以突出艺术方面, 有的可以突出体育运动, 有的可以突出文学创作, 有的可以突出社会实践, 有的可以突出科技创新……株洲市在城区初中创优工作中已取得很好的成效, 总之, 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全面发展加上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 将来在社会上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就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6. 加强信息交流, 实行城乡牵手
一些薄弱的乡镇初中学校可以与一些基础较好、教研力量较强的城市初中学校联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还可以与一些名牌学校进行网上交流, 利用名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提升自己。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湖北省黄冈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名牌学校都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可以与这些学校联手, 通过网络学习并利用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改进教学, 提高质量, 达到“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目的。
我坚信, 初中教育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一定会拨开迷雾, 统一思想, 解除困惑, 化解难题, 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中得到科学发展, 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目前, 初中教育的发展受管理体制、教育评价、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为了加快初中教育的发展, 各级政府必须理顺体制, 明确目标;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 改善条件;大力推进城乡初中布局调整, 提升师资水平;实行激励竞争机制, 加大发展初中教育的力度,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2.中国教育现状之我见 篇十二
姓名:朱莉莉学号:12106012049班级:外语学院12级2班
用政治上的说法,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既然经济是基础,那我从经济方面来剖析: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持续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下,在这种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态势下,经济是发展了,而素质,却在不断下降,一个原因:人们现已遵循着“一切向钱看齐”的原则,在竭尽所能的揽收钱财的同时,各种贪污腐败案件也在不断上演。这也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无奈„„在这种社会利益化、商业化的大流中,教育也在逐渐地被同化。其中一个严重现象,即是“师生金钱化”、“学校行政化”。好比现在的高中,虽然行政规定学校不得开办补习班,不得强制学生订取资料,但是学校为了向学生收取高额的补习费用和资料费,还是私下强迫学生补习和订取资料。然后学校从中谋利。但是大部分学生家长还是选择接受这种做法,因为高考事关子女的终生,为了学校的一视同仁,还是选择交钱。只不过,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下,苦不堪言的还是学生„„另一个方面,学校被行政化,在古中国,学校本是独立于官僚体制之外的学术性研究场地,但是21世纪的中国在读公立学校却相当于另一个政治舞台,担任各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级人物都是厅级或部级干部,每个校长都“手握重权”,学校的贪污腐败事件也多不胜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小学校长也可能是开着宝马、住着别墅的大神级人物!
教育机构本是清正廉洁的育人场所,是获得知识、不掺杂利益关系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关注的却是形式和结果,为了文凭,为了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和收入而考入大学,这样的我们也不能说不堪,只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方向。
13.家庭教育心得之我见 篇十三
1、要保持和睦的家庭,让孩子在欢乐祥和的家庭里健康成长,孩子的性格,为人处事受家庭影响太大了。当家长的要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榜样,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迷恋游戏,迷恋赌博,不希望孩子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那我们自己就不要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不要参与赌博,不要迷恋游戏。我们要和孩子同步学习,同步讨论生活、思想的困惑,这才是合格的家长。关于网络,应积极引导孩子利用百度搜索学习资料,让电脑网络成为孩子学习知识,接触世界的工具桥梁。
2、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一方面让他锻炼,熟能生巧嘛,更主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会关心家人,关心朋友,尊老爱幼。要让他及早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3、做好课前预习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前预习的好,听课时才能跟得上,积极主动汲取知识精华,学习效率高。如果课前预习的不好,上课听讲很....
是仓促,很被动,思想上容易分神,这节课等于是在痛苦中煎熬着。课后及时复习才能巩固掌握,因为根据遗忘规律曲线,学过的知识需要反复巩固,趁还没有遗忘,及时复习,效果很好。(若果能有周计划、日计划,明天要学习哪一章、哪一节、哪一课、课前思考哪些问题,这样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预习,效果应该很好。)
4、希望通过校信通,将学习进度、家庭作业、教学计划,告知家长。
5、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对学生提问,要求他上讲台板书,讲解,将对其积极
听课很有促进,还锻炼其演讲交流能力。
6、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心知识点的掌握。注重对练习册、试卷的分析,错题往往反映该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下次再考试还是不会。所以作业并不在多,更要针对性强,对于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知识,再反复做练习,意义不是很大。(老师面对的是很多学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面面俱到,就需要当家长的多操心,勤于检查,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薄弱点)
14.德育教育之我见 篇十四
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紧密配合、三位一体, 而学校教育又是最主要的, 需要点滴渗透, 潜移默化。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有健康的思想道德情操, 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学生进入学校后, 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教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教师, 要率先垂范, 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其次, 教师的文化素质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不断提高文化业务素质, 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影响教育学生, 正所谓“尊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不能只教书不育人
教材中, 有很多渗透着德育思想的好材料, 如:名人事迹、人生感悟、成长历程……教学时, 我们要善于挖掘出这些材料中的德育素材,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另外德育不仅仅是文科的责任, 理科也一样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圆周率的祖冲之、地球引力的牛顿等等都是教育的好题材。
三、利用班会课, 对学生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
可将班会课分为两种, 一种是开学之初所定计划内的固定班会, 另一种是根据班级偶发事件临时召开的班会。
(一) 固定班会是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
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苦恼和困惑制定的, 而每年的传统节日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课堂。如新学期新计划、教师节的老师您辛苦了、国庆节的歌颂祖国、中秋节的关注留守儿童、回顾“九·一八”的少年强则国强、三八节感母情怀、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畅谈青春、母亲节父亲节的感恩教育、端午节慰问敬老院……另外安全、早恋、粗俗等等也都是班会的主题。根据这些主题, 学生们畅所欲言, 交流彼此的思想, 既可以取长补短, 又可以增进友谊, 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 临时班会充分利用新闻、影片以
及生活中的惨案及时召开班会, 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评选后, 将结果拿出来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说出你最喜欢的人物,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导向教育。同时又增加了作文素材, 学会了怎样写颁奖词, 可谓一举多得。在四川大地震后, 又对学生进行博爱教育, 安全教育以及自救常识。交通惨案、中学生的暴力行为也都拿到班会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会让学生将一时激动变成持久的自觉行动, 使短暂的热度变成持久的恒温。此外, 学生日常反常之时、渴望得到关怀和温暖之时、考试前后情绪波动之时, 都是有利的教育时机, 都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其思想品德成长都会起到良性刺激作用, 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学生的管理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繁杂性, 所以教师必须能智慧地耐心地处理一切突发事件
德育教育要因时、因事、因地展开, 要在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地方进行,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教育方式之我见作文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导入;探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节课尤其是数学课来说,更是如此。一些新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新课引入的好坏往往关系着授课的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课引入做进一步的探索,以便为整堂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情感、启迪智慧、诱发思维呢?无数教师的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在一上课就能够过为新课创设一种较为自然的教学情景,将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对新课的思考和学习中,不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然后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对新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学习,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有效导入新课的常见方式谈下自己的见解。
一、以旧导新式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以旧导新式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和新课有关联的已学过的知识的回顾,从而引导出新的问题即所要教授和学习的新课。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关联点,重点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联想、分析,使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延伸到新知识。比如,我上“充要条件”一节时,首先就复习命题与复合命题,接着向学生提出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最后引出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实质就是确定充分与必要条件问题。这样引出新知,有两点好处:一是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加深;二是避免了学生一上来就学习接触新知识所产生的紧张和突兀感,使学生能自然准确地把握新旧知识的关联,熟悉知识迁移的过程,从而“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讲故事导入式
爱听故事是人们的天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亦更是如此。而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多姿多彩的故事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先讲一个和学习本课知识有关的故事,这样能够一下子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我在讲解“等比数列及其性质”一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国王非常的英明、睿智,为了激发广大臣民对新事物的发明,他将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叫到他面前并对他说:“王宫里有这么多的金银玉器,还有稀世珍宝,只要你相中哪一个,都可以拿走,这是对勇敢的发明者的奖赏。”可这位聪明的发明者什么金银财宝也不要,他说:“尊敬的国王陛下:非常感谢您的慷慨和英明,那些我都不需要,但是作为你的臣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给我的棋盘里放上麦粒,第一个格里放一粒,第二个格里放两粒,第三个格里放4粒……也就是后一个格里麦粒总数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请按此要求将这64个格子里放上麦粒。”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同学们:这个国王能不能满足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求呢同学们先是思考,后来又回答说不能确定。这时,我引导同学们说:“要想知道结果,请大家和我一起学习‘等比数列及其性质’这一课。”这样一下子就引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内容的浓厚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整个课时都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趣味导入式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挖掘潜力,主动思维,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从而为学习好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不等式”一课时,我就列举了一些有趣味性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不等式产生兴趣。我向同学们提出:“假设我是一个工厂的厂长,想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水池,知道容积、深度和单平方造价,请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下水池,怎样做才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又是多少?”问题一出,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对问题的思考中,然后学生就议论开了,教室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全部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一些能提高学生兴趣的趣味性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导到对新课的学习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能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从而学好数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式
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随处可见几何图形,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遇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在教学新课时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导入新课,学生会因为都是亲身经历或经常遇到,所以对这些问题都会产生极大的关注与兴趣。例如,我在讲“正多边形”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地板砖?”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开门见山”导入式
在教学新课时,不绕圈子,不转弯,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说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最本质、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上,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一般方程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其位置关系,那么直线与圆究竟有什么关系?它跟直线和圆的方程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最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时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
总之,引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避免上课伊始就出现讲者口干舌燥、听者精神萎靡的现象,我们教师应切实按《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去做,从学习数学中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激活其思维,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育方式之我见作文】推荐阅读:
振兴渠县教育之我见09-09
加强生命教育之我见10-05
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12-10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08-17
小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10-03
邹城市教育发展之我见07-29
初中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11-23
特色职业教育-传统工艺雕刻之我见12-04
用爱的方式教育学生08-21
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