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途径

2024-10-25

家校合作的途径(精选11篇)

1.家校合作的途径 篇一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计划 屈家岭何集小学 何军 郭琼

一、研究背景

对现代家校合作中出现的新矛盾的认识使然。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受社会开放、市场化趋势及教育自身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家校关系更显复杂化,家校合作出现了多种新矛盾:由于家长认识到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条件,所以不断抬高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的教育责任不断淡化,许多家庭将子女的教育责任一股脑儿推向学校,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教育费用的负担者、学校教育的评价者或指责者的角色。学校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发展的多重压力,其责任被过度强化,“教育者替代父母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同时因学生“不合矩”的表现、学业成绩不良、教育难度增加及教育效果不佳,学校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家庭。

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共识使然。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美国为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研究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2007年就启动了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关于家校合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报告》中让就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特点以及合作、沟通的几种基本形式。

对我校家校合作现状的反思使然。我校举办的家长培训、家长会展示活动、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家校活动,因为有设计、有意义、有品位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参与其中生动感受学校教育,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状态。但就现代家校合作角度来看,我们只是注意到了单向交流,或向家长展示、或向家长提出配合要求,还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识,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错失了许多良好的家长教育资源。其次,有一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类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抚育有着一定的研究和规划,他们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被动的局面,期望能与学校就教育思想达成共识,教育方式协调一致。基于这样的背景,开展提高家校合作实效的策略研究,显得很有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首先对家长资源进调查分析,建立家长资源库,然后探究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实践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分析、重组与整合。在充分调用政府、社会给学校的教育资源时,充分挖掘家长中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建立家长资源库,并根据学校实际主动整合开发成“家长课程”;倡导合作方式的灵动与多元,尽可能扭转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最大程度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家庭与学生的互动,家庭与家庭间的同伴互助;注重教育影响的实效与长效,一切合作活动避免形式主义,追求本真,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研究,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开发一系列有意义的“家长课程”。

2、通过研究,提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

3、通过研究,创新家校合作的模式,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立体育人环境。

四、研究的内容

围绕上述的研究思路和目标,在研究实践上,我们主要开展下列研究:

(一)建立有效的家长资源库的研究。

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参与和教育影响的力量,家长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主动介入或参与学校民主化的管理,发挥必要的监督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岗位资源、人力资源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研究工作之一就是在家长群体和社会共建单位中开展走访、调查等互动活动,了解采集、挖掘开发、整合梳理有效育人资源,然后分类架构家长资源库。

(二)开发生动的“家长课程”的研究。

家长走进学校,展现自己的专长当回老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都有利。由于家长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更多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无疑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 2 家长也能从中体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至于教师,听听“家长老师”怎么上课,也许会给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有所启迪。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在形成家长资源库的基础上,让父母参与学生新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一系列合理、生动的“家长课程”,让班级或学生自由选择。

(三)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一般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家长被动多于主动,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家长听”,这是一种单向的家校合作行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是要实现合作的双向甚至是三向,即家庭、学校、社区的三向合作,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教育体系融为一体,各个要素有机联合。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还要由原来的指导模式转为服务模式,用服务模式全方位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基于此,我们从建设“学校发展智囊团”、“家教培训团”、“班级议事团”、“家长义工团”切入,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

1、形成“学校发展智囊团”。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成立家委会。

(2)每学期举行两次专题论坛活动。

2、优化“家教培训团”。

人员组成:各层级家长代表、社会贤士、教师代表。

(1)邀请嘉宾,组建团队。

人员组成:“典型”家长代表、优秀教师代表、专家若干。

(2)开发家长培训课程资源。

低年级:《幼小衔接阶段如何培养好习惯》、《如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年级:《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孩子贪玩怎么办》。高年级:《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失败》。(3)实施差异引领。

利用家教优势资源,提供家庭结对帮助和家教咨询,解决部分家庭的家教困惑。

3、建设“班级议事团”。

(1)以班级为单位建章立制,组建小型团队。

3(2)每学期商讨论证“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策划一次主题教育和一次班级家长沙龙。

4、建设“家长义工团”。

(1)公开招聘,成立家长义工团。设团长一名,秘书长一名。

(2)设立“行为督查”、“校外辅导员”、“外出活动协管员”等义工服务岗。

(3)每学期由学生评选“人气家长义工”。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辅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完成课题设计,启动研究。

2、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按照方案实施研究,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2.家校合作的途径 篇二

一、家校合作的基本构想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其一,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虽然社会功能和角色定位不同,但培养目标却是一致的。我校确立了“传承经典,做有德之人;舞动校园,做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目的就是希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拧成一股力量。

其二,教育内容的互补性。尽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各有侧重。一般来说,学校更多注重文化知识传授、学习能力培养和行规养成教育,而家庭则更多地关注子女的生活习惯养成、自理能力培养和学会感恩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家校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实现教育内容的互补,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三,能力发展的同步性。家校合作具体涉及两方面的人员及其能力发展:一是学校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二是学生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能力。任何一方能力的欠缺都会制约或削弱家校合作教育的效果。换言之,只有两者的能力获得同步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家校合作的实施。

二、新课改背景下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我校日常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手牵大手”德育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家长的素养有待提高、观念急需转变、教育方法需要改进。于是,我们尝试挖掘家长的潜力,通过建设家长志愿服务队伍开辟“走出传统谋发展”的道路,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并带动和教育更多的家长。在市级课题“家长多角色扮演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一支“家长护航志愿队”在我校应运而生。

1. 制定方案,明确要求,招募人员

2011年9月,“家长护航志愿队”正式组建,随后学校制订了《“家长护航志愿队”实施方案》,明确了担任家长志愿者的条件以及承担的责任。每学期开学前夕,学校通过下发“家长志愿者征求表”,先后组建了七支“家长护航志愿队”,它们分别是:每天上、下学时段校门口微笑问候执勤队,每周四的“大小白鸽”服务保洁队,每月“七彩影院”开放管理队,每学期“从二小起航”社会实践导航队,每班“班级微课”辅导队,每个家庭的“亲子阅读”引导队和每年“花绳节”的裁判队。

招募的形式是在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家委会与相关教师共同协商、统筹安排,讨论并调整各支家长护航志愿队的安排表,下发到各班;家委会成员担任各支队伍的队长。同时,学生和家长还共同设计了护航志愿队的队旗标志。

2. 分层培训,规范要求,明确职责

“家长护航志愿队”能否具有长久生命力,关键在于规范管理。自志愿队成立后,学校制订了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家长护航队的工作职责、服务时间与地点、服务要求等具体事项。针对各支队伍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在培训中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要求、服务规范和行为礼仪。

如,“微笑、问候”执勤员: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名家长来校执勤。与大多数学校校门口执勤志愿者不同的是,我校的志愿者除了值勤时穿上蓝马甲,与学校教师一起疏导校门口交通、维护秩序外,更重要的是,要向早晨进校的每一个师生员工点头微笑,亲切问早,并且参与指导学生“晨间进校问候”。长辈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孩子的无字之书、无言之教,对于孩子起着激励、示范和熏陶的作用。我们希望用亲切的笑容和贴心的话语让每一个踏进校门的师生都感受到这份温暖,同时也让每一个送孩子离开的家长能放心踏实地投入自己一天的工作。

又如,每学期“从二小起航”社会实践导航员:我校各年级组根据自己年级“从二小起航”课程的内容,践行“1+2+N”模式(“1”为各年级规定项目,“2”为春秋两季学生社会实践参观考察项目,“N”为学校自主设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每次社会实践,我们都会邀请每班1-2名家长担任“导航员”参加,由年级组长和相关教师统一辅导。如上学期,我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参观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我们分别从场馆介绍(略知一二)、场馆亮点(先睹为快)、探究提示(网上、网下)、场馆礼仪(你我安全)四个方面对“导航员”进行系统培训,之后,家长们按照培训的要求做好功课,用亲和的互动方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尊重科学的态度、乐于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使这项活动在老师和家长“导航员”的配合下圆满完成。

3. 宣誓就职,上岗服务,实现互补

2011年9月17日,学校邀请家长护航队成员到校进行了第一次筹备会议及成立仪式。会上,讨论通过了家长志愿队的工作管理制度,通过自荐、推荐产生了首届家长护航队的队长。全体护航队成员还庄严宣誓:愿意尽自己所能,不计报酬,为二小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安全、健康、美好的成长空间,保驾护航。至此,护航队正式上岗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每支队伍的定位各有侧重,让“家长护航队”真正成为学校的左臂右膀。

如,每周四“大、小白鸽”保洁员:“小白鸽”服务在我校已开展多年,但近年来,校园周边的环境一直令人堪忧,于是,我校在主题广场上举行了“小手牵大手,美化我们的家园”活动。启动仪式上,全校500余名师生和各班家长志愿者代表在国旗下庄严宣誓: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与我们相伴,共建美丽家园。之后,由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分成七八个“白鸽环保行动小组”,跟随护航队家长一起进行每周一次的保洁工作。学生甚至还向自己家长提出倡议,希望爸爸妈妈能一起加入到文明市民的行列,为共建美丽家园而出力。

如,“七彩影院”管理员:“七彩影院”亲子场是我校德育特色活动之一,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是学生和家长来校免费观看电影的日子。我们的家长护航队要负责从校门口的引导到阶梯教室门口的检票再到场内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2011年11月,我校开放了第一次“七彩影院”活动。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都不太注意观影礼节。其实在电影院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的。如:着装正式;不要迟到,开映前15分钟开始检票;不带饮料、零食入场;观看过程中不要交头接耳、高声议论,举止要文明;手机应调到振动档,尽量少对别人造成影响;打喷嚏、咳嗽要用手背或餐巾纸护住;如果要离位去洗手间应该向两边的人致歉;电影近尾声时不要“料事如神”地抢先站起离位,应该等完全结束后再起立;等等。因此,在每次电影放映的前一天,学校都会举行一场特殊的“新片发布会”,进行相关礼仪教学。同时,在放映的当天,我们会播放特别制作的PPT进行友情提示。虽然家长志愿者是管理者,仅仅负责引导、检票、内场秩序管理,但通过学校提出的一系列规范要求,家长志愿者的素养提高了,同时也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以及更多的学生和家长。

又如,每班“班级微课”辅导队:通过两年的实践,家长们逐渐认识到,志愿服务其实是一种双向付出与回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事情,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孩子。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尝试拓展教育的宽度和深度,让部分“有能力”的家长走进课堂,成为一名“班级微课”辅导员。目前,我们已形成了“国防教育”“环境保护”“食品营养”“运动健身”“安全教育”“货币理财”“健康卫生”等七大类微课资源库。“微课”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体验,打破了传统封闭的课程设置,提高了校本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家长微课”相当于为学校教育补充“维生素”,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升,家长们也充分发挥合作教育的角色作用,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积极交流学校、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创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家校合作教育的局面,甚至与学校共同制订合作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在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真正做到和谐同步。

再如,“亲子阅读”引导员:我校是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也是宝山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试点学校之一,调查发现,虽然98%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多读经典,认为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作用,但学生在家阅读的大部分书籍却是作文书,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我们认为,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终身受益;亲子阅读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愉快的享受和情感的交流,正所谓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为此,我们尝试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推动“亲子阅读”引导员的工作。

活动一:“梦想——从阅读开始”——家长开放活动

活动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亲子阅读”引导员的微培训

活动三:“书韵飘香相伴一生”——四年级组亲子阅读主题集会活动

学校每届四年级都会举行“书韵飘香相伴一生”亲子阅读主题集会。在前期准备中,要求家长注意与孩子交流,遇到问题随时与亲子阅读“引导员”沟通,达成共识。活动之后,推广亲子阅读成功经验,将经验汇编成册,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家长学会引导孩子阅读。

随着我校各项活动的不断深入,参与家长越来越多,活动范围和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纠正学生不安全行为,协助大型安全演练,美化绿化校园,以及整理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处处都有家长志愿者的身影,家长们不仅出工出力,还出谋划策,给学校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提高家校合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为了让“家长护航志愿队”能走得更远,更具吸引力,下一阶段,我校打算在家委会的配合下不断完善其管理机制:

1. 培训机制。

规范家长志愿者的岗前培训指导,形成科学性强、可操作的《家长成长手册》;提升培训指导者的指导力,制订相关培训制度;加强团队实践能力的指导与培训,完善岗后总结和再培训制度。

2. 激励机制。

完善家长志愿者星级评选、评优、表彰制度;完善家长志愿队评选、评优、表彰制度;完善家庭教育导师评选、评优、表彰制度。

3. 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设立“家长护航志愿队”专项资金,规范使用;人员保障:组建一支稳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定期培训;管理保障:明确“家长护航志愿队”管理者职责,定期考核。

3.寄宿制家校合作途径初探 篇三

关键词家校共管多措并举 科学管理

寄宿制的学校,要想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我认为有下面几种途径:

一、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实效性

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平台。家长学校对于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教改,探讨教法,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办家长学校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辅助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同时,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家长学校对学校教育也将形成科学的反馈和监督机制,让家长有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科学监督者。

首先,要保证正常的开课时间,要让家长学校有名有实,坚持正常的开课时间。让家长在心目之中形成共识,乐意到这所学校里去学习,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可以每三至四周利用双休日举办一次。其次,安排丰富的学习内容,家长学校的开课内容,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内容的安排一定要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可以组织学习有关法规条例,请教育科研工作者或专家名人作专题报告,校领导或教师作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汇报,推荐介绍优秀家教读物;组织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经验,提出问题探讨,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办教师优秀教案,学生优秀作业展览等等。最后,要采取多样的开课形式,要让家长学校深入家长之心,吸引家长参与,必须根据开课内容采取多样的开课形式,避免单一枯燥的做法,把家长学校开课形式做得生动活泼。

二、建立“家校通”及家庭教育专题网站

“家校通”能将寄宿学生的到校、离校、在校表现及学校通知等信息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同时孩子也可以通过“家校通”终端机与家长互发短信、互通电话,为家长与学校、孩子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学生的在校表现、生活状况、学习成绩有无进步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家长求龙望凤之心,但是现在的家长都比较忙,不方便或不能及时到校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通过“家校通”的平台,学校可以把这些信息及时地发送给家长,使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家校通”增进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完善了学校的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质量,推动了学校与家庭合作工作成效的全面提升,促使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通”,轻松、方便地解决了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性沟通,真正做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性、一致性,使得家校的联系更即时、更紧密、更和谐。

三、有计划地进行家访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有些学生在校情况通过“家校通”一时说不清楚,特别是有些学生在短时间内变化比较大,行为异常,表现反复,这时老师就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真实原因,与家长交换意见,通过商量,达成共识,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上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想做好家访工作,首先,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体现了家访的计划性与灵活性,又体现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而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最后,要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写出详细的家访记录,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四、定期举行家长会

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可以每学期举行两次,开学初一次,期中考试过后一次,由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形成一个三结合教育合力。

五、总结

4.家校合作 篇四

1、你对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的看法是?

答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深感家庭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中国100%的家长都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忙忙上岗了,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结果常常是吃力不讨好,自己每天弄得筋疲力尽,家长还有怨言,甚至不理解。

为此,我们首先从转变我们的教师的家庭教育观念入手,先改变我们的教师,再改变家长,教师进行家校合作培训、专题讲座,不仅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以及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而且还初步学会了家校合作的一些技巧。然后是家长的上岗培训。我们是两条线双管齐下:一条线是由班主任对其班里的家长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班里孩子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培训形式既有面对面的交流,也有校讯通金点子的发布及班级QQ群的论坛。另一条线是借助家长学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

在家校合作工作中,我们倡导“三边互动”,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之间都应有不断的对话,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

2、你在学校中注意与学生家长联系和沟通吗?联系和沟通的方式有哪些?

答题:

非常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联系和沟通的方式具体如下:

1)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角色,我们组织了有妈妈参加的“妈妈家长会”、爸爸参加的“爸爸家长会”,使家长会更有针对性。学校召开家长会,宣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目前学生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介绍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必要性,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设立家长开放日:为密切家校联系,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将每周五确定为“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亲密接触,发挥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间。听课活动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安排,听完后由家长填写《家长观摩教学反馈表》,政教处收集整理后反馈给相关教师。

3)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母亲节、感恩节开展了孝敬教育,比如给妈妈送一束康乃馨,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给最亲的逝者写一封感恩信等,为了增加活动的实效性,我们也要求家长给子女回一封信,让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了解各自的内心需求,化解相互间的矛盾,也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开辟了一个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阅读中,通过了解同龄孩子的心理、精神需要等,许多家长懂得了与孩子沟通的更多技巧。

4)进行家访:学校在教师中提出“诚心家访”,努力做到六个必访:学生生病必访、学生行为不良必访、学生学习有困难必访、学生家庭有变故必访、家校联系有障碍必访、贫困家庭必访,本学期教师家访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发放家校联系单,一方面了解家长对家访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家长对学校持续发展提出的金点子。家访工作的 1

有序推进,化解了许多矛盾,解决了办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5)利用互联网:建立家校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家长——学校、家长——家长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家教形式、方法、效果。从家长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老师能及时通过校讯通跟我们沟通,让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管理起来方便多了“”老师给我们体现的意见,对孩子帮助很大,特别是教学短信联系模式是一个很高的途径。

5.家校合作方案 篇五

一、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

1.成立亲子成长共同体

每个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可以按宿舍、所在社区、成绩、兴趣爱好等分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和家长形成“亲子成长共同体”,亲子成长共同体作为家校合作、亲子合作开展活动的基本组织和平台。每个亲子成长共同体选出一名学生组长和一名家长组长(学生组长可由班团干部或课代表兼),作为该共同体的学生和家长代表及开展活动的组织联系人。

2.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

学校成立基于亲子成长共同体的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各班的班主任和各个亲子成长共同体的家长组长组成本班的班级家校合作委员会,班主任为主任;年级部人员和各班家校合作委员会成员组成年级家校合作委员会,年级部主任为主任;学生处、团委、和各年级家校合作委员会成员组成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主管副校长为主任。学校、年级和班级通过各级家校合作委员会开展各种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

二、家校合作的方法与途径

1.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合作育人能力

通过举办优秀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邀请校内优秀教师和校外专家为家长开办讲座等形式,加强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增进了解、达成共识、加强合作、提高内力,为充分发挥家校合力奠定坚实基础。

2.共谋成长规划,共同互助成长

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三次亲子成长共同体活动。学期初各班组织亲子成长共同体活动,共同体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帮助每一位同学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实际和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学期成长发展规划。期中考试后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时间组织一次亲子成长共同体活动,共同总结、评价、调整孩子成长发展规划。期末考试后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再组织一次亲子成长共同体活动,共同总结、评价一学期成长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商定假期学习活动计划。各年级、各班、各共同体可根据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指导社团活动,促进特长发展

邀请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对口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专业特长的形成和发展。

4.开办家长讲坛,协助学生成长

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邀请家长为学生开办有关职业介绍、石化科技前沿、法制安全、青春期营养与保健等方面的讲座,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亲子互动与交流。

5.开展各类竞赛评比

各班组织开展个人共同体之间的各类竞赛评比活动,可以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设立家长奖励基金,对在各类竞赛评比中胜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6.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

引领、激励家长积极参与“我为孩子做点事”或“让学校充满家长的爱”等家长志愿者活动,鼓励家长更加积极、深入、广泛的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发挥家校合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需深入思考研讨的问题

1.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到底能够真正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家校合作不走形式、不摆空架子、不劳民伤财,只求实效和可行。

2.学生分组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流程。

3.学生学期成长发展规划的项目、目标、内容和呈现方式。

6.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 篇六

内容摘要:中南路小学自2009年以来,确立了“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结合书法艺术特色,开展“书法艺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实验与研究”,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上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做法。但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在学校教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的配合,2010年我们选择“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本课题以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以研究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好习惯培养效果为研究重点,以“好习惯争星卡”为起点,探索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与方法。从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成立家长义工队,推行家校联系本,发放喜报、进步喜报,开设家长讲堂,搭起家校合作的新桥梁,研究制定了各个阶段的习惯培养目标并积极推行、合作落实,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促进人走向成功的阶梯,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就是素质。培养良好习惯,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幸福教育的根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总人数一半以上,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家长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对孩子关注不够,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律习惯都比较差。由此,学校自2009年以来,以“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办学理念,结合书法艺术特色,开展“书法艺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在学生习惯培养上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做法。但是我们发现,学生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和教师,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不够,致使学校教育单薄无力;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

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确立了“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作为2010年的学校创新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多途径、多种方法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目标

以研究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好习惯培养效果为研究重点,建立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目标体系,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多元途径和方法,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达至“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理想目标。

三、课题创新点:

本课题将“家校合作”和“培养良好习惯”相结合,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多元途径和方法,通过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开办家长讲堂,建立家长义工制,推行家校联系本,搭起家校合作的新桥梁。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关心、支持学校教育,成为学生言传身教的“好老师”,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促进家校教育力量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贡献社会的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也由此走向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尝试开放的办学新路。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实施为一年。(2010年2月----2010年12月)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3月)

1、组织申报教育工作创新奖课题申报。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搜集,写出资料综述。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家校合作的相关理论和学生习惯培养的有关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的意识。

2、制定各年级段学生在校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量化、评价体系。

3.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教讲座,发放家长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家庭教育资料。成立家长合作委员会,建立家长义工团。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1月)

学校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家长全方位了解学校研究内容和阶段安排。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完善各项评价目标。

1.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制定本校《“六会四美”学生习惯培养目标》,出台中南路小学低、中、高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校评价目标及评价方案”,修订《中南路小学“星光灿烂”争星方案》,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宣传,利用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贯彻执行。

2.按年级段制定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评价目标(家长评)”,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随时修改、完善。通过致家长的信等形式在全体家长中推行各学段习惯培养目标体系。并通过喜报、进步喜报、家校联系本及时沟通,不断强化。3.家校合作,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0年12月)

部署结题工作,各种资料归纳整理,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鉴定、结题。

五、主要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开展了家校互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初步探讨,修订学生习惯培养目标体系,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家校间联合、生生间合作、亲子间交流、师生间激励等多方立体互动,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构建立体德育网络,植养习惯。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构建德育网络,凸显德育特色,以“好习惯在这里养成,好人生在这里奠基”为德育活动主题,以“六会四美”为好习惯培养总目标,以争创“明星班级和明星队员”为主线,以主题教育月活动为平台,以体验教育为载体,将目标细化融入到日常班级、学生管理中,建立班级、学生管理新机制,通过植养习惯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1、设置三个目标:

学校以“静心学习,静心做事”为总体目标,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细化目标,梳理出“六会四美”好习惯培养总目标及高、中、低年段目标。六会即“会倾听 会思考 会写字 会读书 会合作 会说话”为学生学习习惯目标,以儿歌形式呈现;四美即“环境美仪表美语言美 活动美”,为学生行为习惯目标,以三字经形式呈现,这样的习惯培养目标内容具体明确,琅琅上口,易诵好记。一二年级通过系列好习惯(8会)的养成重点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行成; 三四年级通过系列好习惯(8个主动)的养成重点促进学生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的养成;五六年级通过系列好习惯(8个积极)的养成重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各班在此基础上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将将目标细化,形成班级公约并上墙。班级所有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使其达到目标,养成良好习惯。

2、实施三个强化:

一是学科渗透“外在强化”。每天通过20分钟的写字训练课,强化学生的双姿,培养学生的静心与专注。二是活动渗透“潜移强化”。我们力图让每一个活动都成为一种教育方式,让活动成为学生感动自己、培养人格的教育资源。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在这两天,他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好习惯故事,可以听到上一周评选出来的好习惯之星的名字,当选者激动自豪,同学者羡慕效仿,良好行为在心底强化生根;阳光体育的早间晨练,课间汇操,无不是展示班级队列,班级风貌的绝佳时机,政教处与体育组联手进行体育星评比,各班听到自己的加分无不欢欣雀跃,规范锻炼的种子也同时在他们心中埋下。三是抓住重点“反复强化”。我们的习惯培养,每周都有一个明确的行为训练重点。每一个行为训练重点的落实,无不通过反复强化而取得成效。我们成立了领导值日岗、教师护导岗、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实施习惯培养的情况日日查、周周评、月月结,每周颁发循环流动红旗。少先队大队部还组织队员在课间轮值,设立了安全文明岗和卫生岗,他们发现问题,随时矫正,随时记录,并纳入对班级的考评。

3、开展“好习惯文化系列周”活动,促进内化。主题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教育形式,学校制定好习惯文化系列日活动方案,开展“好习惯文化系列周”主题教育,家校共同开展,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理解,使他们的情感和意志行为得到发展,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4、构建学生好习惯评价体系。学校在实践中建立规范了《中南路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考评细则》、《中南路小学星级班级管理考评细则》、《中南路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星光灿烂”争星活动方案》,把班级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班主任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班级、年级、班主任的同期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南德育评估体系。对学生是否养成了好习惯,评价是瓶颈。“怎样知道一个习惯是否养成了?”对习惯进行准确的测量,使其量化更是困难。我们将努力寻求科学、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在《“星光灿烂”争星活动方案》中,学校尝试建立“幸福成长档案”、“好习惯争星卡”,每周发放喜报、进步喜报。对每月习惯进行达标考核,坚持每天放学前学生们进行小评,每周一大评,周五向家长发放喜报、进步喜报,请家长评价并反馈本周学生在家表现,并写出建议和希望。教师通过行为评价,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家长通过及时跟进、反馈,教师、家长、学生三者进行交流,沟通了情感,建立了友谊。

(二)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方式与途径。

1、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教育功能,多渠道优化育人环境,强化并完善德育管理。对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家长认识。分年级召开家长会、毕业生家长会,启动“家长讲堂活动”,请优秀学生、优秀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子经验,给更多的家长示范,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利用家长带动家长,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对积极参加家校合作的家长,让全体师生、家长了解、支持他们,为他们颁发聘书,邀请他们参加家长特别关注的学校各项重要活动。在全体家长、学生中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吸引更多家长的参与。

2、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完善家长义工制。积极探索家长义工活动的多元途径和方法,深入挖掘“家长义工”活动育人内涵,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义工不仅为学校做贡献,带动其他家长,同时还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好老师”,在“义工精神”引领下,学生建立积极向上、贡献社会的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义工由家长委员会直接管理,班主任老师与之密切联系,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后勤等各个部门都与本部门相关的家校合作委员会建立密切联系,保障了合作的长效性。

3、家长开放日。通过每年召开一次的“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促进家校合作。我们先后召开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同品书画韵味,共享心灵阳光”两次专题家长开放日,通过教师及家长典型发言、“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展示课题阶段成果,表彰好习惯明星学生、家长、家庭,使家校合作促学生幸福成长。活动中家长之间交流互动,交流和切磋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

4、用好家校联系簿。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尝试在低年级设立《爸爸妈妈助我成长》每周家庭反馈表,这张表就将习惯的培养延伸到了孩子的家庭中,让孩子和家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孩子知道了自己回家后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家长知道了要对孩子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和督促;表中的留言板为孩子、家长、教师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5、每周向学生发放喜报或进步喜报。602班首先班级学生习惯考核,一周内,每天遵守一日常规的同学经班委会考核后,周五向家长发放喜报或进步喜报,喜报粘贴在家校联系本上,由家长了解签字后反馈给老师,每月获得4份喜报的同学颁发“好习惯之星”上墙表彰。学校还以家访、公开信、手机短信、qq、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教师强化了习惯培养意识、科研意识、家校合作意识;家长完善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对孩子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丰富了,也更加科学,家长的综合素质借助课题研究也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孩子们在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联合教育下,好的习惯得到了稳固,坏的习惯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孩子们以令人信服的表现,让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文明向上的良好行为,校园内和谐向上的氛围逐步形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存在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校在研究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了习惯培养整体框架,具体各个年段培养目标层次不够清晰,学生习惯达标考核操作层面还需进一步突破。

2、评价的功能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3、部分家长参与还主要停留在态度上,落实不够。

7.家校合作——社区教育的未来 篇七

一、家校合作: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专家预测, 2l世纪最成功的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最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能力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据近几年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 我国中小学生在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缺陷:一是意志薄弱, 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不足, 懦弱胆小;二是懒惰, 依赖性强, 生活“低能”;三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自私散漫, 合作能力差。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现行学校教育目标和家庭培养方向不一致, 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实行家校合作, 则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理由如下。

首先, 家校合作可以形成对青少年教育的合力。在现实教育过程中, 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我们对学生苦口婆心地说教, 学生刚在思想上有点进步, 随后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削弱或抵消我们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教育。”[1]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力量, 如果形成合力, 就能相互支持和配合, 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 则相互削弱和抵消, 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2]”

其次, 家校合作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标要求学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自古形成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念在许多家长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十分看重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在班里的名次, 以及能否进重点中学, 将来有无希望上重点大学。于是, “升学率”就成了家长们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尺。家长们总是千方百计使子女“挤进”升学率较高的学校, 而一些升学率偏低的学校则失去家长们的支持和信任。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还会变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乃至通过行政的手段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学校能否赢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意味着能否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能否吸引优秀的生源、能否树立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意味着学校的未来。因此, 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的强大的世俗和传统压力, 学校不得不迎合他们的意愿, 把追求高升学率作为办学的目标。于是, 学校教师的职称、奖金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 音、体、美等课被压缩或干脆被取消, 双休日、节假日被用来补课, 教师、学生日复一日地埋头于题海之中。这种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考什么教什么、考多少教多少、怎么考怎么教、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致学生高分低能, 离开学校后难于适应社会, 缺乏为人处世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 正在大声疾呼恢复中小学教育的“本来面目”,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这种全面“素质教育”既有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教育, 也有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培育, 还有对学生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3]。学校教育代表社会的主流意识, 向学生灌输的是正面的、理想化的、规范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素质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追求。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 比如:认知与情感的矛盾、认知与意志的矛盾、情感与意志的矛盾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需要家庭与学校配合, 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困惑时, 就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帮助, 并与学校教育一致。

再次, 家校合作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 教育理念也开始与时俱进, 许多有条件和能力的家长为孩子进行了良好的教育投资:选择居住在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环境里;为孩子选择就读的学校;为孩子挑选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有意识为孩子选择学习成绩优秀的朋友;为孩子报名参加有利于发展的培训班;让孩子参与各种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比赛;假期领孩子外出旅游增长见识;注重孩子的饮食营养;在家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购买有助于孩子学业进步的学习用具 (电脑、学习机等) ;请家教;自己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辅导孩子;加强与教师的联系等。这一切都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在同等的学校教育条件下, 提高了教育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 家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一方面, 家庭要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 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 家庭和学校才能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 互相配合。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包括对学校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对政策执行的配合和监督, 对学校财政的支援, 积极参与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活动, 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 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为学校提供孩子的信息, 以及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较好地满足孩子受教育所需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素养,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等等。同样, 学校由于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它的特殊性决定其必须指导家庭教育, 积极主动地使家庭成为其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因此, 学校必须打破教育工作以学生为对象和以学校为舞台的传统, 走出校门, 把教育范围扩大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把教育对象扩展为学生家长乃至全体社区 (社会) 成员, 同时也可为他们提供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机会, 使学校成为社区教育的阵地。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 要积极地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和社区成员宣传学校政策, 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教育活动, 如家长学校, 使家长拥有科学的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 以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交流活动, 以解决矛盾, 密切关系, 互通有无, 加强合作;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家庭在教育以外的其他困难, 协助地方政府予以解决, 以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的过程, 还包括二者的衔接问题。在这方面有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衔接, 有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还有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儿童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前, 只有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 才能较好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求每一级学校教育对家庭的指导都要向前延伸, 帮助家长在儿童入学前做好心理和其他准备。除此之外, 衔接意味着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不能留“真空”, 二者要相互弥补对方难以涉及到的间歇, 使青少年始终处在一个步调一致的教育过程中。

二、家校合作:促进“教育社会”的诞生

“教育社会”是指社会本身就是个“大学校”, 能为每个人在他需要的时侯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去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能意识到自己是“受教育者”, 同时又是“教育者”。“教育社会”是全体社会公民都关心人的教育、人的发展的社会, 对学校教育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教育社会”的普遍风气。家校合作能促进这种风气的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 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的过程。

首先, 家校合作是一种家长受教育的过程。做家长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就必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遇到问题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学校老师请教。家校合作给家长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机会。在合作过程中, 家长不仅可向教师学习, 也可向其他家长学习, 并与他们交流、分享儿童教育的意义和经验, 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从他们同学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中受到鼓舞, 建立起与学校合作的信心, 以至积极参与更广泛的社会活动, 为自身的发展寻求更多的教育机会, 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素质。家长也可从与教师和其他家长的合作中学习交际技能, 学习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合作的范围也因此会从教育扩展到其他方面。在学校成为社区的教育基地, 向社区成员开放教育资源时, 学校便成了家长接受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家长与教师的愉快合作中, 家长能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艰辛和操劳, 能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而能体谅教师工作, 尊重教师劳动, 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良好的家校合作同样能使家长的道德和精神面貌发生积极的转变, 家长能在教师和其他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帮助下, 在合作成功的鼓舞下, 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改善亲子关系和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从而使家庭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阵地。

其次, 家校合作也是教育工作者受教育的过程。教育工作者首先可以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 做到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 从而对今后的教育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并借助了解到的新情况不断修改教育内容和方法。教师也可在与家长合作的同时, 学习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推动合作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 家长们的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各不相同, 他们可向学校提供大量信息,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学习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并分享家长的成功经验, 以改进教育和管理工作。教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若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一方面会转变对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偏见, 另一方面也会在教育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积极地寻求新的途径来密切家校关系。

再次, 家校合作是从学校“走出去” (把教育对象和范围扩大到家庭和社区的成员) 到“请进来” (把他们吸引到学校并参与教育活动) 的过程。“教育社会”的形成已有了良好的开端, 从家校合作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合作, 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参与, 从合作意识的培养到合作制度的建立, 全社会关注教育、参与教育的风气就会逐渐形成。当学校、家庭和社会把儿童教育方面的合作扩展到全民教育中时, “教育社会”便成为现实。

三、家校合作: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

首先, 家校合作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合作可以沟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双方可就学校工作或个别学生交换意见和感受。家长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来协助, 甚至作为学校委员会成员参与制定更合理有效的学校政策和计划, 之后监督执行。学校可由此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及教育教学实践的反馈资料和学校所在社区的背景资料, 以改进学校工作。家长除对学校工作提供有意义的督导外, 也可分担学校部分工作, 例如帮助学校收集信息、管理图书室、玩具交换中心等。另外, 家长在一定范围内, 可帮助学校开展一定活动, 甚至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助手, 这样可使教师从教育事务中解脱出来, 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触孩子, 并在某种程度上可降低学生、教师之比, 增加个别辅导的机会, 使个别教育和小组教育成为可能,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此外, 家长也可以帮助学校解决所面临的困难 (如经费不足、设施设备有限等) , 应付来自校外的挑战 (如社会风气不良的影响等) , 维护学校的声誉和权益, 支持学校和教师的创新。学校教育工作者必会因此而大受鼓舞, 更加勤奋工作。

其次, 家校合作有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领导、管理。高层次的家校合作中, 家长作为学校委员会或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协会等的成员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家长由于最了解其自身和孩子的情况, 因此在涉及孩子和家庭的教育决策和规划中, 作为咨询者或决策者本身, 可促使学校的教育决策和规划更加切合实际,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家长参与决策可使学校校长从唯一责任人的重负下解脱出来, 从而能使他有勇气加快学校改革的步伐, 提高力度。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估学校和教师的工作, 进一步提出改进的意见。教师、家长一起参与原来只属于行政人员的决策领域, 能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家长对学校活动的支持, 使整个教育界更密切地联系起来。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协会等组织, 甚至可以影响地方和中央的教育委员会的决策和管理, 参与决策或为决策提供咨询, 在执行阶段进行监督, 对他们的工作提出质询等。学校和各级教育委员会要向家长增加透明度, 对他们的质询作出积极的回应。家长由于是教育纳税人和投入者, 借用经济学概念来分析, 他们是教育消费者或顾客, 学校和教育管理机关则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 消费者有权利向提供服务的机构争取合乎要求的服务, 因此, 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机关不可避免地应向消费者 (家长和学生) 作出交代, 以保证其教育过程的效率和效能。这种家长对教育机构的质询和监督, 可进一步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耘, 叶忠根.小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37.

[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54.

8.浅析有效的“家校合作” 篇八

一、营造合作氛围,欢迎家长共育

假设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当你步入孩子所在的学校时,你能感觉到学校潜在的氛围吗?它是欢迎你来参与还是将你拒之千里之外?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气氛,他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的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与家长合作的态度。很显然,学校的这种氛围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是否愿意主动关注学校。那么,如何才能让家长感到受欢迎?营造合作气氛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积极的态度让家长感受到学校欢迎家长来校的诚意。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态度,采取相应对策。以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以便能让教师表露自已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可以搜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家长配合而产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调查问卷,再就“家校合作”利弊组织教师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虽然不能一下子扭转所有人的观点,但至少让大家感受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家校成功合作的案例交流,以身边的事实说话,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大力宣传家长在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后,对教师的高度评价,使教师在被家长的认可中消除让家长参与学校工作带来的焦虑感。

2、通过细节的尊重让家长感受到学校欢迎家长来校的诚意。首先我们应该让《家长会通知》“改头换面”。多少年来,我们的家长已习惯接到学校发出的家长会通知“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望家长……”一纸通知就是一道命令,家长的感觉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如果把公文式的“通知”改成内容热情洋溢配有精美插图的“邀请书”,在语言的组织上充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如果您能来参加,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您抽不出时间,可以和班主任老师另约时间……”这些看似细小的改变,其实体现出学校一种观念的改变。令很多家长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接下来,对家长来校访问或参加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对于家长的来访,邀请他们到专门的会客室,为家长提供良好的与教师交流的环境。每一学期将要开展的大型活动,在学期初让学生带给家长,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活动参加,避免有些活动因家长实在安排不出时间参加而让他们留下遗憾。等到活动将进行的前一星期,提早发出邀请,以便家长安排好工作。

二、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家校合作”的效率与成效。有效提高家长素质,也是学校应主动做好的工作。

1、开办家长学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学校是系统地开展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树立正确成才观的有效途径。借助于家长学校,能够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且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辅助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学校对学校教育也将形成科学的反馈和监督机制,让家长有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科学监督者。老师与家长由居高临下走向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倾听沟通、交融共建。大家在互动中共享着教育智慧和实践经验,在交流中实现着共建共进。而教师则如同主持人、倾听者、合作者,始终都悉心地倾听着、记录着,且不失时机地与家长们交流看法,交换意见。

2、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作为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他们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关注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开办家长学校就迫在眉睫。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促进家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使家长自觉配合学校实现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学校应积极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只有把家庭建成一所“家的学校”,成为学习型家庭,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首先以问卷自查的形式,让每位家长明确创建学习型家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展一系列讲座,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学习型家庭加以表彰。充分发挥这些学习型家庭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借助信息媒介,畅通交流渠道

畅通的交流渠道是“家校合作”的良好开端,作为学校方来说,传统的办法,是采取以下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1、开办家校通讯。2、开办家校热线。3、利用喜报、便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4、增设家长意见箱。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强化家校交流:1、建立校园或班级文化微博,2、建立交流QQ群,3、互加为微信好友,4.课堂教学现场直播。以上信息媒介,可以促使建立全天候、超时空的家校联系。

如今,家长们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类拔萃的,使得家庭和学校教育要更加紧密结合,共同完成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任,

【作者单位:石狮市宽仁小学福建】

9.家校合作小故事 篇九

班级:四(1)班 姓名;黄梓心

自从女儿入小学以来,我每天都会检查女儿的作业,完成情况。经过开学以来,第一次家长会时,才知道家庭教育重要性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的。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然而,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一周,难以抵档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向“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

首先,老师要尊重理解家长,平等沟通,善于结合家长,共同研究,有效提高家长、提高素质、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老师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家校合作让自己成为孩子交流的伙伴,和自己愿意交流的朋友,自己对自己教育、自己对孩子教育、自己对社会教育。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合力育人的水平,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让我们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一座彩虹桥梁,使我们孩子得到更多更美好的教育。

孩子的幸福在于自己勤劳。要有积极性的心态,对孩子的一种认知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终身教师。家长教育要借助外力,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观念,“身教重为严教”,孩子的生活习惯好,学习习惯好,离不开正确引导孩子,要以身作则,只有让孩子教育环境好,才会使自己的孩子优秀,使孩子快乐,积极对待学习。

10.家校合作经验介绍 篇十

------温师附小家校合作经验总结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学生不可回避的、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是课程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双重需要,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校对于家校合作工作极为重视,办学以来,非常重视家长对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我校在家校合作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讨出了一系列符合我校校情的方法措施。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和家长的联系沟通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内5+2的模式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轮转。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片森林,而家长看到的则是一颗颗独立的树木。因此注重沟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孩子,对一个孩子的了解才会更全面,也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积极的帮助。

1、每月一次家校联系单。为了使家长更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我们每个月都有一张非常全面的家校联系单。这张联系单不但会反映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还会全面的反映生活情况、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以及班级、学校近期的活动主题及重要活动,方便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学校。同时,我们还在家校联系单上设置了《回音壁》及《连心桥》等栏目,方便家长和老师交换意见。

2、有效使用校讯通。班班有校讯通,班主任老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反映本班的近期的活动安排及要求,有助于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使用校讯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以下几个作用:发布通知,短信群发保时效;布置作业,短信支持保监督;紧急情况,短信警醒免损失;检查反馈,短信反馈促管理;节日问候,短信脉脉话温情。正是因为校讯通的合理科学使用,使家长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状态及班级动态等。

3、创办《温师附小》报。

自建校以来,我校自行刊发的校园报《温师附小》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温师附小》报每月一期,现在已经出刊了整整120期。《温师附小》报共分为4版,包括“成长家园”、“师生天地”、“综合信息”等版面,其中“成长园地”这个版面中还特别设立了《连心桥》栏目,刊登具有建设性或者指导性的家校互联内容。《温师附小》报涵盖了学校一个月以来走过的点点滴滴。这里有孩子的心语倾诉,有老师的心得体会,有家长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也有学校的校园纪事,书画林,荣誉集锦等等,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媒介,是家长和社会了解我们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

4、建立家长网校

在信息流通快捷的今天,很多年轻的家长在更习惯于在电脑前冲浪。我校的校园网站上特意开辟了“家长网校”栏目,专供家长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沟通。

二、注重家庭教育指导

为了使家长能够更好的完成作为父母的角色,能够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对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期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期达到 “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应。

1、开办家长学校

每学期我校都会针对性的对一个年级开展全员参与式的家庭教育培训讲座,邀请省内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给家长朋友们培训。通过讲座培训与互动,家长们普遍感觉受益匪浅。

2、评选十大“教子有方家长”

为了形成更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我校每学年在散学式上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奖项——十大“教子有方”家长奖。十大“教子有方”家长的评选是通过严格的班级自荐、班级评选、学校遴选的程序推选出来的,家长们也非常重视这个荣誉,积极参与评比,并在会上进行简要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个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和学校事务的热情。

三、注重家庭参与学校管理

1、建立家长委员会

每学年,我们学校各班都会根据当年的班级情况,筹建自己班级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再根据各班家委会的开展情况,选拔代表组建成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并且制定明确的制度和章程,开展很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活动,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2、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家访活动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为了使家长更加详细的了解孩子的在校整体情况,也为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家校联手共同教育好下一代,春节前夕,我校近百名教师历时三天,对全校的一千余名学生进行了家庭访问,家访率达到99%左右,家访工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这次家访活动的目的是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出谋划策。

这次家访的覆盖面广,参与度深。班主任前期对孩子的详细联系方法及家庭地址做了细致的核实,规划了家访路线。学校行政班子多次对本次家访进行了研究,研讨了关于教师分组、路线划分、安全系数、家访方法等各方面的细节,统一下发了家访记录表,并对全体教师提出明确的家访要求,做好详实的家访记录和自己的分析感悟,开学后集体交流。

家访中,教师们深入到社区及各个学生家庭,热情细致地与家长交流。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家长的热情招待。一双双紧握的手,一杯杯滚烫的茶,温暖着老师和家长、孩子的心窝;一声声叮咛,一声声感激,凝聚着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殷切期待。通过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们感受颇深: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一片森林,现在走到孩子的家庭里看到的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苗,了解地更加全面具体,教师和家长一起挖掘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针对个别“问题”学生,教师和家长也进行探讨,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家访结束后,教师都进行了认真总结,收集整理家访工作有关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有些教师对收到的家长意见,及时给予了答复,有些教师则把家访情况做了汇总、反思。

我校“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家访,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既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也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3、通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升华亲情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的家长经商,还有很多家长在外地工作,因此,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为了让孩子们更多的享受其情,也为了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学校针对性的提出了很多亲子活动的方案。如亲子趣味运动会中,家长和孩子在激烈有趣的比赛中同心协力,相互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健康的家庭关系的培养;再如春游活动中,我们一改内容简单的出游,创造性地提出了“欢乐一锅煮”亲子野炊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生火、取水、做饭„„小伙伴们品头论足,对家长的手艺羡慕不已。因为有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分享,活动非常成功圆满。印象深刻的是,一些学生的父亲,扛水、劈柴,点火、烹饪无所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单单是食物,更多的是承担、分享、智慧、亲情和快乐。再如在运动会上,我们邀请孩子的家长为获得荣誉的孩子颁奖,也极大的鼓舞了整个家庭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热情。

四、对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设想

家校合作教育就像幼苗茁壮成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和土壤一样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学校的未来发展之路上,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家校共建,不断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面利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1.家校合作的途径 篇十一

关键词:家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正文: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凸现,究其实质,相当一部分与家庭教育有关。家长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使用威吓、粗暴、唠叨、讽刺等手段对孩子进行“好心式”教育。其结果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另一事实又告诉我们:由于传统教育的形式单一,学校教育效果容易被家庭教育的负面作用抵消。由此可见,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家校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家校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

一、确立共同的合理的教育目标,实施共同教育计划。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有着需要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人格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出现多种情况:家校表现不一,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或反之等。教师或家长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具体情况,及时全面的相互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注重对这种了解的预见性、前瞻性。不要轻易的对孩子的发展下结论:这孩子完了。这种武断的认识是由于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的期望值或高或低,并因此而树立了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所致。教师和家长应意识到:人无完人,更何况他们是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同家长一起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在摸清不同孩子的各种需求上,家校确立适合不同差异学生的合理目标 ,实施共同教育计划。这种家校结合、协同辅导的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二、情理结合,家校互动,扩展并深化教育活动主题。

传统教育渠道单一,忽略了家校教育合作发展的优势与前景。其实,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对家长进行主题活动的“启蒙教育”,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间接途径之一。只有家长及时了解并接受了学校教育的主题思想,具有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方法,才有说服教育子女的权利与资格。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而学校,将这种可利用资源与自己的直接教育互动起来,才能更好的深化教育主题,让教育效果扩展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对学生的具体行为养成有更深刻的指导意义。但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家校双方要互相配合、互相交流、互提建议,注意情理结合。因为家庭与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教育优势。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是双方共同的优势。家、校双方只有把握住这条共同的途径,积极的配合,互动于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例如:学校与家庭制定共同活动方案,学校及时将相关活动内容与知识以信息、宣传手册等形式告知家长,并邀请家长以录音、信件等不同形式参与必要的活动。家校双方抓住最佳教育时机、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一切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追求实效,家、校合一参与评价,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因此,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的以“分数多少,参与的次数多少”给予量化。所以,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家长、教师要说真话、讲实话。及时的把学生情况、发展 变化告知双方,避免传统“美化、丑化”现象,让家、校双方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本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原则参与评价,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相信家、校的教育,不给孩子说话、造假的机会,也可以避免养成“学校一面 、家中另一面”的双重性格。这一点,可以借助当前的评语改革共同进行。让家、校双方创造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宽松的家、校园地中成长。

通过以上“确立共同目标、互动、参与评价”等途径,家校可以携起手来,变学校“孤军奋战”的教育为“全民总动员”的互动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入生活。那么,在互动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呢?

(一)民主教育法。包括说服教育与民主对话。这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促进教育效果的。但是,谈民主是一个谈了多少年也没有结果的话题,不少家长有了对民主的认识,但落实于行动中,却总是忽略民主。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孩子认识世界的是非、美丑、荣辱观念的变化迫使家、校不得不民主。因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为突破口、以针对性强,透明度高、情理结合等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激发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晓之以理,才能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问题,教育他们形成正确道德认识,转变错误的观念。这样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说服与对话,才会取得教育的效果。而家、校必须摆正“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地位,与之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才能实现民主。

例如:知心对话卡的使用,让父母、教师与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自由交流,化解面对面的不适感。久而久之,民主风气一旦养成,面对面就变的从容 。

(二)情境养成法。包括情境熏陶、情境感染。和谐民主的教育情境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因为人的情绪和情感是相互感染的,孩子的性格,大多是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养成的。因此,诱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孩子的需要与动机,动之以情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情境养成法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家、校双方一方面创设民主、宽松的教育情境,感染和熏陶孩子,缩短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家、校双方要积极引导孩子带着丰富的情感认识问题,进入教育情境,让孩子保持持久与稳定的情感接受教育,获得美好的正确的情感体验.

例如:家、校互动过程中,家、校、生共听“爱,既是奉献”散文及歌曲。双方情感上的交流是同时的,体验是直接的,让双方都深刻品味到“父母与我,教师于我”之间爱的交流,这样的情境下,双方能将心里的话说出来,让听者有心,说者有意。

(三)榜样互荐法。榜样对学生人格行为的模式作用毋庸置疑。研究表明,学生模仿最多的是父母、教师和同学。因此,首先,家、校双方要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意识,以身作则,力求身教胜于言教,其次,树立正确的榜样,推荐典型人物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模仿榜样,是家、校双方共同的责任。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却忽视了什么样的榜样才是学生需要的,并乐意模仿的。所以,家、校双方要做到:真诚的推荐双方为榜样;家、校及时交流信息,共享彼此教育资源;直面现实,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

上一篇:考场作文的技巧下一篇:最美的英文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