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慰问信

2024-11-06

地震灾区慰问信(精选7篇)

1.地震灾区慰问信 篇一

亲爱的赴四川地震灾区全体子弟兵及救援人员:

你们好!你们辛苦了!

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地震的灾情,牵动着亿万中华同胞的心。连日来,当我们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你们于第一时间临危受命,奔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的身影,我们的目光涌满了感动;我们的内心堆积着了对你们的牵挂和谢意。

当你们在路基坍塌、泥石滑落的路途中艰难的挺进,争分夺秒去营救危难中的百姓;

当你们在风雨中脱下身上的雨衣,为受伤的人们遮挡住寒冷的袭击;

当你们拿出仅有的食品让饥饿中的孩子停止了伤心的哭泣;

当你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随时都可能发生垮塌的废墟中抢救出遇险的生命……

无论在城镇还是在乡村,无论在高山还是在河川,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你们的忘我付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你们无私的奉献。是你们把党的关怀和问候带给了在地震的毁灭中焦急盼望的灾区群众;是你们用汗水和热血筑起一道守护生命的防线,为我们留下2008感动中国的身影。

你们勇敢的心是最坚强的支撑,在灾区的天地间彰显着无畏的力量;

你们博大的爱是最温暖的依靠,在死亡的威胁中托举着生命的希冀!

你们让全国、全世界的目光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毅,看到了崭新中国的信心和力量。

一幅幅打动人心的画面、一次次不遗余力的救援、一张张临危不惧的面容、一双双奔跑如飞的脚步,一声声拨动人心的呼喊……

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多想能伸出双手为你们擦去脸上的尘土和汗水;我们多想能用自己的肩为你们分担一份艰辛、一份重量;我们多想能抚慰你们磨破的伤口让它不再流血;我们多想能守候你们疲惫的身体,让它安然入眠……

云南是一个自然灾难多发的省份,从历次的灾难中走出来,我们最能理解灾难所带来的破坏和伤痛,也深深感谢人民子弟兵和全国人民给予我们的救援与扶助。因为有你们,我们学会了坚强;因为有你们,我们重建起家园。

此时此刻,无论是作为母亲、妻子还是一名普通女性,我们都将和你们站在在一起,共同面对灾难的袭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我们用全部的爱和热忱的心为你们祈望平安、祈望顺利!祈望战胜灾难凯旋归来的欢乐时刻!

把最真诚的祝福带给你们!把最深切的关怀带给你们!

你们是胜利之师,胜利属于你们!胜利属于中国!胜利属于挺直脊梁、高昂头颅、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

云南省各族各界妇女

2008年5月15日

2.地震灾区慰问信 篇二

1 青川县抗震农房工程现状

青川县被确认为极重灾区, 有三条主地震带穿过县城。青川县传统农房多为土木砖石类结构, 抗震能力很差。这类房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主体结构的材料强度低、结构的整体性差、房屋各构件之间的连接薄弱, 往往6度地震就可造成相当数量的破坏, 7度地震时有大量的严重破坏和倒塌, 8度地震时则大多数为严重破坏或倒塌;农村现代结构类型房屋主要为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 这类结构要比传统房屋抗震能力好, 但由于农村缺少抗震知识、工程建设缺乏管理、很多传统习惯的不当施工做法使得农房同样存在许多抗震薄弱环节;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民族习俗影响,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结构类型房屋在农村地区的采用, 这使得农房总体质量较差, 抗震能力低下[1]。2009年青川县灾后农房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为确保2009年9月前受灾群众能住进新房, 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制定了相关措施来支持青川县农房援建工程。

2 抗震农房建设的标准

2.1 农房的安全性能

2.1.1 科学选址

在重建中要科学选址, 在科学勘察、评估的基础上做到“一避、二让、三高”。一避就是避开地震断裂带, 避开滑坡地段和泥石流;二让就是要让开水道和风道;三高就是尽量在高坡、高地和高台选址, 抬高宅基地。

2.1.2 抗震措施[3,4,5]

河北省邢台地区在1966年地震灾害后重建家园时, 推广了“地基牢点、房屋矮点、屋顶轻点、联结好点”的16字防震措施经验。1981年11月9日, 该地区再次发生5.8级地震, 只有部分房屋出现轻微裂缝, 部分房顶烟囱倾倒, 部分院墙倒塌,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贾抒提出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标准基础上, 降低到“小震不坏、中震不倒、大震延迟倒塌”“中震时关键部位和卧室不倒”。在经济落后的“少、边、穷”地区, 农房采用这种方式, 既可节约资金, 又可起到抗震作用, 实际应用性很强。“户内避难”方式, 充分考虑了晚上人反应慢的特点。

2.1.3 工业化生产

采用工业化的生产, 便于运输, 安装速度快, 施工工期短, 在受到损伤和破坏后, 易于修复和更换, 便于后期维护。例如, 2008年8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加拿大卑诗省联合捐赠给四川省地震灾区, 用于建造永久性住房的项目, 就是采用可持续节能木结构建筑形式, 只需要现场进行搭接, 3个月内便可完成一幢农房建设, 现正在青川县推广。

2.1.4 验收

工程完工后, 要增加适当的交接过程。验收的重点是是否按图施工, 要有必要的抗震防灾构造措施。同时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房指导员要起到主导作用, 对完工的农房要依据标准, 引导农户完成农房验收工作, 让其安全顺利入住新房。

2.1.5 后期维护

农房后期改造的过程中, 若遇结构的功能改变或者加高扩宽的情况, 应慎重处之, 保证结构受力的整体性和可靠性, 不应采用在承重墙上开洞、留烟道等做法, 这样会削弱墙体的抗剪能力。

开展农村住房地震保险, 地震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旦发生就会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客观上要求社会具有应付灾害事故的能力。通常, 补偿地震灾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主要靠财政后备、保险与自保3种补偿方式[6]。

2.2 农房空间布局

农房空间布局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对原址地处山高、路险, 远离场镇、村庄、教育和卫生等公共资源, 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受灾农户,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应考虑搬离原址相对集中修建, 以改变其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 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乡镇建设和村庄建设相结合。另外, 城镇内部应有相应配套设施和疏散场地, 道路宽阔通畅, 具有较强的避震自救、互救能力[3]。

2.3 农房功能

住房功能的完善是提高住房条件和水平的显著标志。农房重建关系受灾农户的长远生计, 是保障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恢复重建工作中, 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又要着眼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长远目标, 在住房的设计和规划上突出超前和适用。既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 同时又要考虑到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功能的设计上不能仅仅贪大求洋, 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安居乐业和小康生活的要求。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的住房指标, 农村实现小康标准值为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5 m2, 在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 尽量一步到位, 修建安全、经济、宽敞、舒适、适用的住房。

2.4 基础配套设施

农房集中重建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 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做到强化基础, 设施配套。通过恢复重建逐步使交通、通信、市场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和配套。

2.5 农户自身发展与产业发展

农户的住宅既是生活资料, 又是生产资料。农房恢复重建既是作为生活资料的住房的恢复, 又是作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恢复。适宜旅游的村庄又可借重建打造山村, 发展旅游, 开发农家乐。恢复重建的过程也是发展的过程, 在重建中一定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做好重建规划、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房重建。

3 结语

从安全性能、空间布局、功能、基础配套设施、农户自身发展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灾区援建抗震农房的建设标准, 希望能给灾区现有农房建设提供参考。抓好农房恢复重建工作, 关系到几千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灾区的长远发展。

摘要:通过青川抗震农房工程的现状调查, 从安全性能、空间布局、功能、基础配套设施、农户自身发展与产业发展等方面, 初步探讨了地震灾区援建农房的建设标准, 以期为地震灾区农房建设积累经验。

关键词:地震灾区,抗震农房,建设标准

参考文献

[1]吴慧娟, 曲琦, 葛学礼, 等.地震高发地区农村抗震能力建设与震后重建工程[J].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4, 10 (5) :1-5.

[2]马东辉, 郭小冬, 苏经宇, 等.小城镇防灾减灾工程规划标准研究[J].安全, 2006 (6) :3-6.

[3]李铭嵩, 粟东青.农村牧区抗震安居工程现状及措施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 12 (27) :186-190.

[4]河北省地震局.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6:155-156.

[5]贾抒.关于村镇建设抗震设防标准的几点思考[J].工程抗震, 2004, 6 (3) :48-49.

[6]王瑛, 史培军, 王静爱, 等.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 2005, 2 (6) :82-89.

3.支援地震灾区 长者齐争先 篇三

水利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妇联、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离退休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捐款地点奉献自己的爱心。5月13日一大早,光明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张常海就把1000元捐款拿到报社老干部处,“灾区的困难一定很大……”

北京市103岁的付漪泉老人亲自来到居委会捐上100元钱。82岁的老党员李玉英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来到居委会捐出1000元;刚做完心脏支架的胡延俊老人特地来到区红十字会为灾区捐款500元钱;75岁的古稀火炬手董恒吉来到捐赠点捐出1000元钱。在湖北省荆门市,年逾八旬的老干部甘长荣、周宗培、袁景岩不顾年老体弱、路途遥远,专程赶到捐赠地区主动为地震灾区捐款。5月13日,一夜没睡、一直关注救灾进展的广西桂林市退休职工蔡乃云夫妇把一个装着1万元钱的信封交到捐赠点的工作人员手中。在地震发生的一天多时间里,海南省委老干部局机关、下属各单位和离退休干部就向灾区捐款2万多元,老同志们说:“支援灾区,我们老同志要作表率。”……

4.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慰问信 篇四

惊悉玉树县境内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到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玉树地震灾区的灾情,牵动着党的诞生地——嘉兴人民的关切之(来源:

秘114">好范文 http:///)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党的诞生地,伸出援助之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为了支持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嘉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向灾区人民捐助慰问金100万元。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玉树州一定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在此,嘉兴市委、市政府代表全市340万人民向玉树州委、玉树州人民政府,并通过你们向受灾群众表示深切的慰问,向抗灾救灾前线的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震灾中遇难的群众表示沉痛的哀悼。

5.地震灾区慰问信 篇五

你们好!

这是一封满载我们最深切最真挚问候的信!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对在这次8.0级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中遇难的人们表示沉痛的哀悼,我们时刻牵挂着灾区同胞们的安危。当我们听到四川等多个地区遭受强烈地震灾害的消息时,我们就心系灾区,你们的一切就成了我们心中唯一的牵挂。

灾难降临得如此突然、如此残酷。看着一幢幢倒塌的房屋,一片片苍白的废墟,一张张凝重的面孔时,我们的心在流血。此时此刻,更加体会到千山万水是冲不淡中国人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每一天的电视节目,也就成了我们唯一关注的焦点。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灾难,我们感受的不仅仅是痛苦,我们心怀的不仅仅的牵挂。

我们看到国家主席胡锦涛,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亲临重灾区指挥抢险救灾。

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的带来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我们看到了千军万马在挺进地震灾区。

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临危不惧、奋力自救。

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四海一心,抗震救灾。

我们的身上流淌着团结的血液,我们的心中铭刻着坚强的烙印,我们的骨子里挺立着不屈的脊梁,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可以战胜这场灾难,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们单位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反应迅速,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援”活动。在第一时间向全体职工发出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号召全体职工人人献上一份爱心,与灾区人民共患难。全体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为缓解灾区人民的困难,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对于每一位身在灾区的同胞,我们能深深的体会得到你们现在的心情,理解你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与焦虑。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全国人民都是你们的亲人,我们都是你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们愿意倾听你们心中的苦闷。和你们一同走出困境,和你们一起战胜灾难。!

亲爱的同胞们,面对灾难,我们最需要的是镇定、信心和力量。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要有在逆境中前行的勇气和胸怀。请你们坚强意志,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勇敢面对磨难,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永远兴旺。

我们相信千山万水阻隔不了我们深深的祈祷,万水千山抵挡不了我们坚定的脚步。我们希望用我们的真诚温暖你们的生活,用我们的问候抚慰你们的心情。

我们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一同高喊:众志成城、多灾兴邦!

祝福你们

早日恢复家园!

此致

敬礼

xxxxx

6.地震灾区慰问信 篇六

地震后两小时, 四川电信紧急派出第一支抢险分队, 一辆C网应急通信车、一辆应急物资保障车, 4名抢险队员带着8部卫星电话, 紧急赶赴灾区。队伍于4日早上7点抵到达鲁甸受灾现场, 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 在鲁甸中心广场中国电信服务点开通应急通信设备, 投入到应急抢险通信保障工作中。四川电信公司第二批应急抢险分队包括两辆应急通信车、4名抢险队员于8月4日10点出发, 赴宜宾备勤后返回。随后根据上级命令, 四川电信公司又于8月5日凌震0点2分出动1台C网应急车及9部卫星电话, 于早上7点准时抵达云南鲁甸抗震指挥部, 继续开展抗震救灾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四川公司派出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还承担了从8月5日起全天为中央电视台传送新闻视频, 以及8月4日至6日为成都电视台传送新闻视频的任务。

作为距离地震灾区最近的中国电信宜宾公司, 在收到援助灾区指示后, 迅速展开应急救援工作。8月3日晚上, 公司众多员工加班加点准备了200台无线通、200斤馒头和其他救援物资包括水、面包、方便面、凉被、手电和药品连夜向昭通出发, 路上因暴雨车队一度遭遇追尾车祸, 但仍坚持前行, 作为第一批驰援的车队最终在与指挥部约好的时间到达目的地。8月4日, 宜宾公司继续冒着暴雨, 陆续将第二、三批援助物资送抵云南地震灾区。

8月6日早上, 接指挥部通知, 四川电信派出数名应急抢险人员徒步20公里, 背驮肩扛将相关后勤物资带进震中龙头山镇, 以替换已在震中执勤3天的云南电信抢险人员, 继续承担震中的抗震救灾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7.日本救援队:走进中国地震灾区 篇七

中国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到东瀛日本后,媒体实时传送大量文字消息和图片,一幅幅牺牲巨大、损失惨重的图像,使饱受地震之苦的日本国民感同身受。他们迅速地行动起来。刚送别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不到一周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12日晚间即通过中国驻日使馆,向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转达了他的慰问。他表示,如果需要,“日本已经作好准备,将向中国提供尽可能的帮助”。13日,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宣布,将竭尽所能援助中国人民,首先紧急援助5亿日元。国民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灾区灾民慷慨解囊:连锁便利店和超市在收款台设立捐款箱,电视台公布捐款电话号码(每拨打一次即自动捐款105日元,约合人民币7元),各报刊和门户网站开设捐款热线,更有人走上街头募捐……

与此同时,日本迅速组织了救灾经验丰富的救援队,携带先进的专业地震救灾器材,迅速赶赴中国四川,成为第一支赶到地震灾区的外国救援队。那一幅日本救援队员排成两列纵队,向遇难者肃立默哀的照片,感动了无数怀有同样情感的中国民众。随着救援工作重点的转移,日本救援队将要回国。日本政府宣布,派遣20人组成的医疗队前往中国灾区救助伤员病号,表达了将救援进行到底的决心,再次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好评和感激。

中国人民深深地为日本国民的善意所感动,不少人打电话给日本驻华使馆,从心底里由衷地表示感谢。就连一向对日本言辞犀利、情绪激烈的互联网上,也充满了“谢谢,日本”的言辞。一句“谢谢你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肺腑之语,消融了曾经那样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把中国人民感恩、知恩、报恩的情怀传送到了大海的那一边。当日本媒体把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传回国内,日本国民也为之动容。日本媒体和网络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中国对日情绪骤然变暖”等大量正面的评论。

双方感情上的融和与彼此表达的善意出人预料,为重新审视和观察中日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契机。

2006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极大地改善了中日政治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国民感情的转暖,也使日本政府此次能够如此迅速地提供援助、派出救援队。而国民感情的拉近又为政治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曾几何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在日本盛极一时。10多年过去了,中国非但没有“崩溃”、没有对日本构成任何“威胁”,反倒是日本借助对华贸易的增长逐步走出了经济低谷,中国市场成了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杠杆”。而大地震后中国对日本所给予援助的衷心感谢,也让日本人认识到,中国人并非盲目排外,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反过来,这也同时是中国人重新认识日本或日本人的机会。日本国民对中国震灾的救援表明,日本人也是悲天悯人、救危济困的,同样具有人类共同的人性感情和价值观念。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把提供对外援助、推进质量建军、承担国际安全义务、发挥政治大国作用,作为走向“正常国家”的必由之路。但日本的努力在国际社会却总是毁誉参半,而参加国际救灾行动却获得了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行动所不曾有过的赞誉。这一事实使日本国民不能不认真思索:到底什么才是走向“正常国家”的必由之路?是狂妄自大地轻视邻国、制造摩擦和对立?还是急人之难、施以援手,春风化雨般地化解怨仇,润物细无声地把同情关爱倾注到对方的心里?

上一篇:起风了想起夏天作文下一篇:高三诗歌鉴赏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