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陈爱吾

2024-10-10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陈爱吾

1.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陈爱吾 篇一

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 广义:提供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换取雇主所提供报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中义: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狭义: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p270-272(理解)

(一)劳动法律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三)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劳动法律事实:

1、劳动法律行为。

2、劳动法律事件。

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

2、劳动关系多元化。

3、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4、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

5、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物质利益原则内容为:1.物质利益激励机制;2.平衡机制;3.调节机制;4.约束机制。

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本身是一种利益激励机制;合同制同时也是一种利益平衡、调节,约束机制;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1.劳动法律法规;2.劳动合同;3.集体合同;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基本特点:1.群众性;2.自治性、3.非强制性。)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集体合同制度

1.集体合同:是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有没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可分为基本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地区集体合同等。

2..集体合同的特征:除具有一般协义的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约束性外,还包括以下特点:

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3.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内容不同。

3、功能不同。

4、法律效力不同。

4.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5.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6.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主件和附件;(二)集体合同的期限:定期合同,1~3年

(三)集体合同的内容:

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

2、一般性规定。

3、过渡性规定。

4、其他规定。

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一)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二)协商集体合同(20内以书面形式回应):(1.协商准备;2.协商会议;3.通过签字)(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10天内)(四)审核期限和生效(15天内)

(五)集体合同的公布

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一)集体合同的履行(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原则)

(二)履行的监督检查(三)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1.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2.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

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

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

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2、劳动纪律/6个规则/4个要求

3、劳动定员定额规则/2个

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4个。

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6、其他制度。

4.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

1、职工参与。

2、正式公布。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

2、审议通过权。

3、审议决定权。

4、评议监督权。

5、推荐选举权。)

2.平等协商制度与集体协商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目的不同。

3、程序不同。

4、内容不同。

5、法律效力不同。

6、法律依据不同。

3.信息沟通制度:(一)纵向信息沟通(1、下向沟通。

2、上向沟通)(二)横向信息沟通

(三)建立标准信息载体(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

2、汇总报表。

3、正式通报。

4、例会制度)

4.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一)薪酬(二)工作(三)晋升(四)管理(五)环境

5.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一)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二)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三)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四)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五)增强企业凝聚力

6.员工满意度调查:

1、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3、确定调查方法:(1.目标型调查法(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2.描述型调查方法。)

4、确定调查组

5、调查结果分析

7.降低沟通障碍和干扰:

1、促进合作的心理状态实现沟通。

2、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

1.工作时间形式:

1、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

2、作业时间;

3、中断时间;

4、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5、间歇时间等。

2.工作时间的种类:(一)标准工作时间;(二)计件工作时间;(三)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四)不定时工作时间;

(五)缩短工作时间。

3.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措施:

1、条件限制。

2、时间限制。

3、延长工作时间。

4、人员限制。

4.最低工资的含义: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

1、比重法。

2、恩格尔系数法。

5.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

1、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

3、按时支付。

4、全额支付。

6.新员工实行三级安全卫生教育:

1、组织入厂教育;

2、组织车间教育;

3、组织班组教育。

7.工伤医疗期待遇:

1、医疗待遇。

2、工伤津贴。

基础知识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其一,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其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3.劳动力市场: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

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

2、供给有无限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同期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劳动力需求:1.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2.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无弹性;

2、需求有无限弹性;

3、单位需求弹性;

4、需求富有弹性;

5、需求缺乏弹性;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

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p1

2其一指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其二指分析方法。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13(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2、人口年龄结构

3、人口城乡结构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

(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p1

4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二、工资形式p1

5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一)基本工资

1、工资率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二)福利

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以下特征:

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2、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p18

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

二、失业及其类型p20

在形成失业现象的直接原因方面,将具有共同性质和特点的失业现象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p

21(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

21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

3(一)政府支出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p2

4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入其作用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上一篇:审计系统演讲稿:我是审计人下一篇:论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