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2024-10-24

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精选14篇)

1.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篇一

小学劳动课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省小学实际情况编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神奇创造型大家创。二,家庭小帮手。三,小小彩泥坊。四,装扮我们的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和劳动实践,可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劳动观点和动手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二,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共有38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6人。

2,从上学期情况看,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劳动课的制作材料,不能按时完成,在本学期应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三,教学目标:

1,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劳动技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2,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简单做起自觉从事家务劳动。3,培养学生,主动做好家务劳动的习惯。

4,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不怕困难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四。措施:

1,优化课堂,改进教法,让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2,劳动课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操作提高对劳动的认识。3,对劳动认识不足的地方或不正确的思想苗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正面引导。五。教学中难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动手操作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做好家庭小帮手。

六,教学进度:

2.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篇二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 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获取直接经验, 以即时信息为内容, 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从课堂走向社会,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 实践性内容。一次语文活动课, 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 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价低菜农愁”。这次活动课, 同学们表现活跃, 不但学会了调查, 练习了写作, 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 只要做个有心人”。 (2) 需要性内容。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 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六年级时, 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 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 这节活动课学生热情高涨, 交流创作活跃, 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结构、修辞, 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 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 竞争性内容。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 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 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 在竞赛中, 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 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学生活动“主体性”原则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 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 从而真正动起来。 (1)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开始时, 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 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趣说歇后语》, 就可叫学生推荐一些趣题给老师。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 则放手让学生设计, 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学生参与出题, 设计的活动, 会“动”得特别投入。 (2) 学生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 学具教具制作, 到活动场景的布置, 均可让学生参与, 教师主要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 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 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3) 学生参与活动总结。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先认识讨论, 再全班交流, 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如活动课《我能行》结束时, 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 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 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活动创设“情境化”原则

一方面, 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 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 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 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 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 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 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 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在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中, 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那刚钻出来的小草, 树枝上的嫩芽, 星星点点的小花, 湿润的泥土, 微微的风, 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

四、活动形式“多样化”原则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 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 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比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 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院表演赛》中, 出于时间限制, 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 可以让其余同学做评委, 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并打分。

五、活动过程“全程化”原则

3.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浅析 篇三

关键词:活动氛围;活动形式;教材特点;竞技形式

语文活动课,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文活动的方式来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作为一种母语性的课堂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教师的语文活动课仅仅是语文知识的讲评或者学生作业的训练,这就使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厌学情绪,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活动课的活动本质与任务主要是育人,从人类智力的发展特点来看,运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指行为上的运动和锻炼,还需要学生通过动脑与动手的结合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动手能力来实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才能最终达成育人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活动课实现了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发展,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的活动课包含说话训练、听力测试、读书渗透、作文、书法学习以及表演等几个重要方面,其内容非常广泛、非常详细,诸如,读书渗透包含了人文科学类、科技创新类等等,而人文科学类包含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针对性的内容。

一、通过活动氛围的渲染来实现学生参与性与积极主动性的不断提高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积极的情感以及情绪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加投入,实现注意力的不断集中。因此,在课堂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实物、图片等多种器具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活动情境之中。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活动课《跳伞》的儿歌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学已经学习过的文字符号系统并且结合幼儿园学习的图画能力来实现综合,鼓励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画图,或者是飞机,或者是白云,或者是太阳等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尝试,以实现内容的不断补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在图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贴上几个正在降落的降落伞的图片,之后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内容来实现想象力的发挥,开展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最终实现课文内容的具象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加深印象。再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来实现欣赏上的感受表达,达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通过新奇活动形式的创新来增强语文活动课的趣味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是非常稳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积极的课堂教学。新颖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从不断的活动中来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形成一种驱动力,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课的教学时,需要结合多种教学形式,诸如教学竞赛、文学欣赏、课堂活动游戏、课堂实践等,来实现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最终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活动课的作业,诸如手工、图画等等,通过课内与课外的调动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人教版的“贴嘴巴”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比较滑稽的小人头像,唯独不画嘴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老师的介绍,之后让学生分组比赛,其中一个人用围巾蒙住双眼,按照规定原地转圈,另外一个同学指挥其行动,之后在黑板上给图画贴上嘴巴,这样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片,有的嘴巴向上,有的嘴巴向下,有的嘴巴向左,有的嘴巴向右,多种多样的图片让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每一个人都迫切地想加入其中。在游戏结束之后,让学生表达感想,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结合语文教材特点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入

语文活动课主要是配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的,这样能够实现学生知识点的深入,同时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已学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词语、教学句子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内容的体验上来掌握不同角色,这样才能够不断地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课堂的活动课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准备,这样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可以利用活动课表演的方式来表现其生动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针对内容进行讨论,提问学生抓住哪些句子才能表演好整个故事,让学生不断地揣摩其中的句子,诸如,“手拿纱巾扭着腰身、昂头踱步”等等,来揣摩老太婆的动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家中长辈的动作,实现“看也不看他一眼”神情上的生动表达,在这样的引导之下才能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没有表演经验的学生,听了老师的引导就能够明确地把握整个故事,就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表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理解和感想的表达,谈一谈自身对内容的理解,通过对于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实现演出效果的提高。

四、通过学科之间的竞赛方式来实现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划分竞争团队,让学生以小组、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拼音比赛、听写训练、查字典以及书法等多种语文内容的竞赛,在学生学习成就感的不断激发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例如,在进行“说一不二”的活动课的过程中,学生在词语的竞赛上可以通过必答、抢答以及选答等方式来进行与“一”字有关的表达,并且不能够说出“二”,教师根据每一个队的正确率来选出优胜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需要颁发鼓励性的奖品来鼓励学生,同时可以对于其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

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来实现价值观的树立,实现语文活动课教学特点的有效发挥以及教学目标。通过语文课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的结合来实现学生听、说、读、写、做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避免出现课外活动松散、要求低等情况,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蔡红俊.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浅探[J].博尔塔拉报:汉,2011(06).

[2]张春平.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浅探[J].学周刊,2012(02).

[3]路瑜.试谈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2(07).

4.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篇四

一、教学目的

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教学内容应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生产劳动中最基本的,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适当反映现代科技成果。

3、教学内容和劳动项目,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学内容要便于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劳动实践,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

5、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6、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其他学科所学知识的联系。

7、教学内容要全面体现目的要求,注意各项劳动内容合理搭配,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和灵活性。

8、教学内容要选择无毒害、无危险的项目,确保学生健康和安全。

(二)、教学时间安排

本大纲所列低年级的劳动课教学内容,应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每周安排1课时。四年级以上各年级可增为2课时,所需时间从地方课时中解决。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低年级

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和其他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认识劳动光荣,初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观念,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自我服务劳动

学会洗手、洗脸、刷牙、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能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学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等,能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

2、家务劳动

学会铺床、叠被、刷洗碗筷、茶杯等,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简单生产劳动

手工制作:初步学会纸的折叠、剪裁、粘贴等方法。

种植和饲养: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和畜、禽等动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能给树木、花草浇水。

4、公益劳动

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

中年级

除继续安排自我服务劳动以外,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劳动光荣,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品德,基本上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主动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自我服务劳动

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小件衣服,学习使用针线,会钉钮扣等。能注意保持学习用品整齐、美观。

2、家务劳动

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摘菜、洗菜、淘米等。

在家长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能热饭菜。

会整理房间。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3、简单生产劳动

手工制作:初步了解常见的各种纸的基本用途,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学会纸工、泥工的基本加工、制作方法。能制作简单的物品。

种植和饲养:认识当地几种农具,会使用简单的小农具,知道当地的农时季节。学习种植向日葵、蓖麻子等一些常见植物,学会浇水、除草、消灭害虫,以及当地的农林产品的采集、夏收等简单劳动。能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管理花卉和幼树。

学习

一、两种家禽(或家畜、鱼类以及其他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常用工具的使用:认识并会使用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制作或安装、修理简单的学具、教具和其他用具。

4、公益劳动

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高年级

除继续安排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外,主要安排简单的生产劳动。在参加这些劳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家务劳动

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洗外衣、毛衣等衣服。

认识并初步掌握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能分辨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2、简单生产劳动

种植和饲养:学习一点植物栽培的常识,初步学习苗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能栽培

一、两种花卉或种植、移栽瓜、菜,并适当地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科学知识。

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农业机械。

了解一些动物科学饲养的常识,会按规定的比例配制混合饲料,掌握一种家禽(或家畜、鱼类等小动物)的饲养管理方法。

木工、竹工、金工:初步学会使用简易的木工、竹工、金工工具,能对损坏的课桌椅进行简单的维修,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竹、木、金属材料制作简易的学具、教具或其他制品。工艺品制作: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毛线或草、竹、条、塑料等),学习编织、挑花或刺绣。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

缝纫:学会手针的几种常用针法,使用手针缝补衣物和制作简单的布制品。食用菌栽培: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食用菌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学习一些菌类的栽培方法。

3、公益劳动

继续参加中年级安排的各项公益劳动,并适当提高要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2、注意加强现场教育,教师要认真备课,注意选好场地、备好工具,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劳动课教学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对于不适合当地实际的劳动项目,可以适当变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可以安排不同的内容;根据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安排不同的劳动项目。凡不具备种植和饲养条件的城镇小学,可结合当地特点或校办工厂的生产项目,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加以补充。不管采取哪种做法,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必须保证。

4、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农村参观,开阔学生视野,有些劳动项目,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实践,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操作技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当地有经验的工人、农民、科学技术人员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参加劳动进行指导。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要在课外组织劳动项目兴趣小组,如编织、刺绣、烹饪、种植、饲养、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农村小学也可和农忙假结合,安排一定的劳动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6、要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学生参加劳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做好劳动保护,照顾体弱的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在劳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讲究劳动卫生,确保劳动安全。

7、自己动手,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劳动课教学需要的场地、设备、工具等,除教育行政部门配备和学校购置外,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还要提倡由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创建和制作。如利用房前房后的零星土地建立实验园地等。

8、要充分发挥校办厂(场)的作用。校办厂(场)要为劳动课教学积极创造条件。

5.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模式 篇五

内容摘要: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改变。音乐课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和探索,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音乐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转化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如《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几种学习方式。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其中体验是提倡学生静静地、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除此之外的几种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都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究、合作、综合学习方式参与其中。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常见的有歌唱、乐器演奏、舞蹈、律动、音乐剧表演等为音乐实践活动。

一、源于学生生活,设计音乐实践活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小学音乐教材依照《课程标准》,在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改革新的精神与理念,与《课程标准》相吻合,建立起教材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了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整套教材用一种整体的观点全面依据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音乐教材能很好地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植根于音乐的土壤,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没有将学生与音乐课程割裂开来,而是很好地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最有特点的就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设计教材,开创了以单元为主题的教材设计。一个单元是围绕着主题选材,每一个主题又是精心选择的:有的与季节的变化与大自然紧紧相连;有的主题设计是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生活情景;有的是与学生们的文化息息相关,是学生们共同喜爱的;有的是根据我们的国情,设计了在不同的节日里表达孩子们的情感的内容。有注重评价的《我的音乐网

页》……新教材建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也非常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很好地设计了让学生“聆听──寻找──模仿──创造”声音的过程,在学会聆听后再分辨噪音与乐音,为以后养成听赏的好习惯打下基础。新入学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音乐课上学习与他们生活非常贴近的内容,自然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课堂上学生能找出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老师的指挥下,敲出不同长短、强弱的声音,再随着歌曲唱一唱《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学生自己就会探究,什么样的鼓声像大鼓?用什么东西敲击更像雨声?第一单元就这样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

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内包含活动课《红眼睛绿眼睛》、唱歌《小蚂蚁》(集体邀请舞)、器乐《做个好娃娃》、唱歌《小胖胖》内容。这个单元中的“红眼睛”“绿眼睛”,就是指马路上的红绿灯,“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有的教师将教室的地上画上斑马线,设置情境:“热闹的马路怎样才会有良好的秩序?”学生们边演唱边表演,有的扮演小司机、行人、小交通警察等。学生们根据红绿灯的变化,进行表演唱。生活中的经验与规则在歌声中更得到证实。教师再巧妙地引申红绿灯的作用:红灯在音乐中可以用休止符表示;绿灯可以放声唱,红灯又可以默唱。音乐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了。《小蚂蚁》是集体舞,形式活泼,歌曲好听,学生非常喜欢。《小胖胖》学生们会分成小组,自己当小导演,扮演角色。有奶奶、叔叔和小胖胖。这又是采撷生活中的一幕,让学生在有礼貌与没有礼貌的小胖胖的表演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当然这也包括音乐课的情景设计的巧妙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及教师“导”而不露痕迹的教学技能。

再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单元。其中有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和欣赏《放风筝》《出发》。在这一单元结束的时候,书上有一个活动课的要求,教师们会设计这样一个音乐活动实践课: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到郊外去看一看,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面对美好的大自然,学生们的情感被激发与调动起来,他们快乐地

唱着歌,设计着到郊外游玩的情景:过小河、穿山洞、爬高山、听一听山谷的回音,唱一唱、喊一喊,再在普罗柯非耶夫的《出发》音乐中做一做开火车的游戏,体验音乐伴奏下集体合作表演的快乐,在音乐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这种音乐实践活动课的增加,无疑是传统教材中没有的。

《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通过各种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二年级下册《猴子蒸糕》一课中,有分角色的歌表演,学生不但会将饥饿、懒惰的小狗与勤劳的猴子扮演得很好,还有的小组合作,同学们会用身体造型:有房子、小树、磨盘,学生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充满活力。

在一年级下册欣赏《春天交响曲》一课中,春水、春风、春雷、春雨的声音,学生会分成小组用打击乐敲击表现,或者用自创的音响(人声、报纸、塑料板、饮料瓶装沙子)与音乐结合起来表演,他们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教师也同样,使用这样的教材,不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师也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地改变与进步。他们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将授课的过程视为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积极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他们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非常喜欢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尤其是一些角色扮演的小音乐剧或歌表演,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他们变得大方起来,变得愿意与人交往,变得更加自信。虽然最初有的同学表演会稚嫩些、缺乏美感,但是,学生在这种音乐活动的积累中,变得越来越好,变得有架有势。还有的学生喜欢将自己制作的各种打击乐器拿到课堂上参加演奏。教材中这种活动设计很多,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去做一做、演一演、敲一敲。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与研究,在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多设计受学生欢迎的音乐实践活动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儿童生活为主线,设计音乐实践活动

“兴趣是进入学识领域的敲门砖”。音乐教材必须一改过去用枯燥无味的语句

罗列知识、陈述内容的旧风格,而应以多种有创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富有童趣的图画,形象生动的语汇,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等,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也应是儿童、少年所爱好的,短小精悍,易记易学。但同时也应渗透一定的知识量,并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降低知识难度,又有知识量积累,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范本”。人教版的音乐教材,正是这样的优秀教材。在我们已经实验过的几个年级的教材里,能清晰地看到教材中尊循儿童身心成长特点,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的完美体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成长特点,选用很多这种学生们喜欢的题材,如《动画城》《可爱的动物》等。还有古诗新唱《咏鹅》《江雪》等作品,优美的旋律、流传百世的诗句,深受学生的喜爱,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对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好地传承。我们区教师在授课时,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教学中,学生运用绘画、舞蹈、诗歌朗诵、创造音响等许多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意境,美的熏陶使得学生变得更高雅,增加了文化修养。教材中还选编了我国各个民族的优秀民歌与民间音乐,选材也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四川民歌《数蛤蟆》,幽默、风趣。教师在教授中,介绍了四川方言、风土人情,再让学生分成小组数出两只蛤蟆、三只蛤蟆、四只蛤蟆几只眼睛,几条腿?有的教师还介绍了山东民歌《花蛤蟆》,这一堂课中所包含的相关学科真正很多:数学、地理、语文和有地方特点的方言。这种音乐中的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为未来的音乐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在《下雪啦》这一单元开篇,编者深情地用几句诗,把学生带入雪花飞扬的世界(教师问)“小雪花,一身白,请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学生答)“我呀本是江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学生在和老师的对答中,了解了雪花形成的科学道理。教材中选的音乐欣赏《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又是充满了童趣的优秀作品。最后一课是歌表演《小动物告别会》,我们教师更是具有人文内涵地来设计:冬天来到,要和冬眠的小动物告别;寒假就要到来,要和同学老师告别,开一个小告别会,相约明年春天相会。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爱同伴,爱小动物,爱大自然。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述“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

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三、音乐知识融于教学实践中

低年级教学重点是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主。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新教材里被巧妙地设计融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又是我们区使用新教材后探索的教学新特点。

如:音的长短,教材中在《可爱的动物》里,以小动物叫声的长短,引入教学,真的是很好的设计。教师们会准备很多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自己根据头饰上的动物叫声的长短,来组成小组。你看吧:青蛙、小狗、鸭子成一组(四分音符);小猫、老牛、小羊成一组(二分音符);小鸟、老鼠和小猪又成一组(八分音符)。老师说:小动物音乐会开始了,大家同时唱了起来。教师引导:这个音乐会有些混乱,你们能根据小动物叫声的长短,分别演唱吗?这样就组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接着再用打击乐器将音的不同长短组成三个声部的伴奏。教师会让学生自己根据打击乐器声音长短的不同,自己再一次组成小组(第一次是根据小动物叫声的长短,自己组成小组),声音长的有碰钟、三角铁;稍短些的铃鼓、沙球、响板、双响筒等为一组。看着黑板的节奏合奏谱敲击,再为一段好听的音乐配上伴奏,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音的长短与打击乐器合奏谱和敲击方法。

再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唱歌》,怎样唱出力度不同的动物叫声?教师用两个力度记号的牌子“f”“P”指挥学生来演唱。也可以让学生来指挥。有的教师用狮子和小猫的叫声对比,有的教师用红、绿灯再加上强、弱的提示,也有鼓励学生创编歌词的,“将你喜欢的小动物唱出来”“几只小动物在唱着歌„喵喵、汪汪、喔喔、叽叽……‟真快乐!”一切都是自然地掌握了。

音的高低认识更有趣了。学生带来很多物品,同样材质的组合一组,有大盘与小碟、大锣与小镲、大钟与碰铃,比较一下音有高低,再唱一首歌曲,用手势将音的高低表示出来(旋律线有高低),最后,老师放一段《猫和老鼠》动画片段(无声的),怎样配音?为猫和老鼠的脚步配音(学生选大鼓和小鼓区别);为猫和老鼠的说话配音(学生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用钢琴怎样配乐(学生会用高音区为老鼠配音,低音区为生气的猫配音)。学生是快乐地学,教师有了更多的灵感,给教学赋予了智慧和个性,音乐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我区

音乐教学呈现的另一大特点。

二年级有“五十六朵花”的单元,其中有《乃哟乃》,土家族民歌。教师和学生一起找来玻璃杯、瓶子敲一敲,加上水再找一找,找到三个音高sol、mi、do。根据教材的提示,边唱边敲击,在钢琴和玻璃杯的伴奏下,在教师和学生领唱、齐唱中,sol、mi、do三个音高被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完成了歌曲难点的掌握。在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教与学同样是充满了乐趣。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号手之歌》,教材有一情景设计:画面中有“小号手的一天”。我们的教师在授课中,将学生分为:军号小分队、冲锋小分队、大刀小分队、机枪小分队,学生自己选择书上所示的节奏型(十六分音符、后十六音符、四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进行综合训练与表演,学生很快进入情景。你听“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冲啊……”的喊杀声;“的的哒的哒”的军号声;“刷刷刷刷”的脚步声,整齐而有秩序。接下来的《小号手之歌》当然是充满激情,歌声嘹亮。综上所述,教师们依据新教材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转化为愉悦的音乐教学过程,那么,个体参与音乐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地就是来自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又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兴趣与动力。学生体验、感受、学习的过程是一气呵成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是不露痕迹、顺其自然的。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毫无疑问是快乐地学习、体验过程。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更多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观念的转变,显现在课堂上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都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如《小雨沙沙沙》一课,学生在会唱歌曲后意犹未尽,教师及时启发:我们知道了,春天的小雨落在哪儿,哪儿就快乐。你们想想,小雨还会落在哪儿呀?学生创编出歌词:小雨落在大海里,海水乐得翻浪花;小雨落在校园里,我们乐得笑哈哈……事实证明: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和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课程标准》)

6.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篇六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平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

课题

第1周至第3周诚信,从我做起

第4周至第6周请爱护我们的眼睛

第7周至第9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第10周至第13周美丽的月季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在七到八岁之间。由于学生较小,在习惯养成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选编的的教材其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例如观察能力、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和别人相处的能力。内容由浅到深,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一、我的一家人,通过活动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二、家人的爱,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学生装在家里的活动内容,感悟家人的爱,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爸爸妈妈多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活动三、春天在哪里,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通话水平,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世界的美好。

活动四走进春天,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大自然的能力。

活动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认识眼睛的重要,要保护眼睛。

活动六夏天,我们注意什么,本次活动主要是鼓励小朋友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七风儿吹呀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

活动八超市购物,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平的观察,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自己的体验,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奋斗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装良好的各种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跟上教师的步伐。

3、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德育行为。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比较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以参加活动形成各种技能。

五、教学特点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各种能力。

2、综合性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标。

7.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七

一、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现象一]有一位老师上有关服装的课, 课中领唱了一首《Number Song》, 师生边唱边做, 场面非常热闹, 气氛也很活跃。然而这首歌跟教学内容毫无联系, 这类活动就属于无目的的活动。又如, 在教学中, 有部分老师为了体现课程的“活动性”, 一节课安排了大量的活动, 一个接一个, 形式力求新颖, 可是对活动的目的性、必要性以及内在逻辑关联等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有不少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对达成教学目标没有多大的意义, 出现了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归属, 教学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活动是老师引领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途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 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教学中, 教师设计和安排的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每一个活动都必须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虽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新的目标, 但是生成的目标也是根植于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 应该是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的。

二、活动方式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吗?

[现象二]一位老师在“Halloween”上完后, 让学生介绍一下关于万圣节的知识, 课堂上出现了一片沉默。教师灵机一动, 说:“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多渠道地收集关于万圣节的内容, 并分小组讨论, 明天将关于万圣节的知识用英语表达出来。”到了第二天, 学生一改昨天的沉默, 热烈地讨论起来, 并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发言, 遇到不会表达的立即向老师请教, 气氛非常热烈, 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选择活动方式时, 要有儿童意识, 即活动方式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 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比如说低年级的活动宜以具体形象为主, 可采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活动, 师生一起开展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快乐的、充满童趣的, 是学生喜爱的、积极参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教师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可以逐渐增加难度, 如调查访问、汇报交流等活动方式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 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活动过程中全体学生参与了没有?

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力求人人参与, 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 往往只有部分学生参加, 而很多学生则成为观众。

[现象三]一位老师在教完“Shopping”这一课后, 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对话:让一位学生做售货员, 三位学生做顾客, 来操练新学的购物用语。虽然老师要求其他同学必须“Listen carefully”,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显得无事可做。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 儿童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 也才是有效的。因此, 在教学中, 如果活动经常只有部分学生参加, 就会产生一些后果:一些学生没有机会参加, 活动实际上成为了部分学生的专利, 由此, 活动体验、活动感受也只是部分学生所拥有的, 活动乃至教学的效果也只能是局部的;常常没有机会参加活动的学生就会对活动产生距离与疏远感, 容易成为活动的观众或旁观者。而且, 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看,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剥夺了部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四、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现象四]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六大组, 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自我介绍和互相询问等手段, 尽可能多地了解本组成员的个人情况, 其中包括age、hobby、family;最后, 对本组成员情况了解最多的一组将获得奖赏。很明显, 这位老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增进了解, 并练习英语口语, 但是有个别小组的成员干脆用英语交流, 还有的学生直接把别人的资料抄下来, 完全违背了这位老师的初衷。

开展有效的活动教学, 还要求始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活动成为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 因此, 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和调控。在活动前, 要提出明确要求, 仔细周到地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针对问题制订适当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 要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 保证活动质量。同时, 教师还要意识到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 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灰心丧气, 走入误区。因此, 教师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 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8.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活动课;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42-01

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研活动,就面对全体学生的班级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教育性是指活动课的内容应有鲜明的教育导向。即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当前,还应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渗透“国情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望。科学性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选择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认知领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渗透“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实践性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学具制作、数学的实践与问题解决等,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思考性是指选择的内容不是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而是它的引伸与发展。如计算技巧的传授,要注重思维训练,开发潜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以提高思维水平。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出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9.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九

一.课题名称:我能控制自己吗

二.执教者:袁倩

三.授课年级:三年级

四.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明白什么是自制力;

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自制力不足的方面和寻找解决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制力和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自制力不足的方面及解决办法。

六.教学方法与过程:

 开门见山,板书课题:我能控制自己吗

 听故事,引思考:

1.教师讲故事:一只饥饿的小老鼠在四处觅食,突然,它掉进了一口米缸。小老鼠非常高兴,他就大口吃起米来,吃饱了就睡觉。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米缸里的米越来越少。小老鼠每天都想,今天吃完了就出去,不然到时候米缸空了的话,就出不去了。可是,每次吃完之后,他总是贪恋着香喷喷的大米,不肯出去,总说:“明天,明天一定出去。”最后,米吃完了,可小老鼠再也出不去了。就这样,他饿死在了空空的米缸里。2.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明道理:

教师讲解什么是自制力:从字面上理解,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

 同学有困惑,老师来支招:

(1)小明的困惑:写作业时不能专心,总想吃零食或摆弄小玩具;老师的建议:训练自己专心做一件事,从坚持5分钟,到十分钟,甚至更长。同时,做一件事情,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完成一个,可以奖励自己一下。(如一块奶糖)

(2)小红的困惑:自己这几天肚子不好,可看到别人吃冰棍,也忍不住吃,结果病情加重;老师的建议:当我们面对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想吃却不能吃的东西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可以先想点别的或干点别的。

 想一想,动动脑

1.想一想:自己在自制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2.动动脑:尝试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 老师点睛:

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就算是大人有时候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所以,孩子们不必自责。

 课堂回顾:今天同学们从课堂上收获了什么?(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课后作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做一张小卡片,并写上一句话,贴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什么。

10.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篇十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将劳动制作材料分成三部分:一、制作方法和步骤:二、看看想想做做:请你欣赏。另外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一些学生自我服务劳动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劳动的制作和自我服务劳动等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观念和提高学生劳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年级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了劳动技能,但有不少学生劳动技能差,劳动观点不强,家长有偏爱现象,要针对实际坚持不懈地做好劳动教育。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劳动的光荣感。

2、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3、初步培养爱劳动的观念。

4、使学生争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5、指导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美。

四、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每个人都有义务参加劳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学生实践材料。

2、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

3、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项目进行训练和实践。

5、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整体教育功能。

6、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确保劳动实践安全。

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手工制作、种植技术、家庭烹饪、模型制作等四个板块。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编织、种植、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等内容。劳技课的范围很广,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天空,也为学生的基础劳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大部分都是民工子弟,在家在校的劳动积极性高,创造性强。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不会种植基础技术、烹饪、小电器的制作、纸艺手工等技术。但他们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帮父母分担家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孝心,有助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劳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

了解种植基础知识,常用烹饪技术,手工工艺制作技术。

3、能力目标:

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劳技课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他们发自内心感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他们再次感受到劳动的美。

四、教学措施

1、从劳技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劳动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尽可能考虑学校的经费承受能力,节省开支,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尽量进行废物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6、利用在每班评选”巧手之星”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11.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会让小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建立,更会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小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在课堂活动中的发挥。实践活动,是推动小学生语言素养提高,给小学生提供语文实践学习机会的重要教学活动,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更能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健康成长。在教育新时期,落实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类型

(一)吸收性的实践活动

吸收性的语言活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只有进行有效的积累,才能够成为语言的应用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阅读书籍与报纸,让学生浏览相关网页,通过看电视与电影等方法吸引生活中的语言。在这些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冲关活动,每周加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有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书籍。教师要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下每次读书的读后感,从而让读书行为产生直观的效果。对于读书认真且收获较大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表扬。

(二)输出性的实践活动

积累的目的就是应用,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有利于让学生成为语言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安排一些输出性与应用性的实践活动,会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快速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从职业出发,让学生通过模仿相关职业完成语言的输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一名编剧,根据自己所读书目或者日常的积累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一位导游,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

其次,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些重要的语言应用点,像让小学生针对学校的环境问题写一写倡议书,或者创办一次黑板报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都会大大激发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方法十分丰富,教师要尽可能选择与小学生学习能力相符,可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下面,我们就来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方法进行几点分析。

(一)突出口语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口语训练是促进小学生应用所学语言知识的重要训练活动,加强口语训练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可以让小学生有输出语言的机会,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的掌握者与应用者。口语训练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从读课文向说话转换,从片段性的语文学习到篇章性的语言学习转换。通过口语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口语技巧,也可以从传统的单项练习过渡到综合练习中去。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或者是小学生的口语实践活动表现融入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中去,给小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动力。

比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升国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升国旗”作为一个主题,让小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与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国旗,说一说自己对升国旗这一行为的看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形象与生动的情境,让小学生融入真实的情景中,抒发自己的主观看法。实践活动会因为良好氛围的烘托而显得更加自然,小学生更愿意张口去表达,从教师要学生说变成学生想要说。口语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最大化。

(二)加强写作实践活动的开展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很多学生较为头疼的部分。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写作为重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会让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还会直接提高小学生对作业的喜爱。无论是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应用到写作。写信、写留言条、写总结、写报告,甚至是演讲,都要用到写作技能,学生在写日记、写留言条、写信时,都需要对语言进行组织,才能更好地传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满足当代小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写作竞赛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小学生一个主题以及固定的时间,让小学生们进行写作比拼,并通过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优秀的作文、最具创意作文以及最具文采作文,促进小学生积极融入实践活动中。

(三)加强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将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往往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以及语文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文学习。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宠物或者植物,并经常与其进行互动,例如给宠物喂食,帮助植物晒太阳或浇水,让学生对其成长过程或者日常趣事进行记录,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综上所述,给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小学生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乐趣的提高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根据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分类,以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设计学习活动,会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也会让教学更加新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12.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篇十二

一、结合多媒体实施趣味教学法

进入21世纪以来, 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融入, 让我们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彩, 小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亦非常感兴趣。基于此种情况, 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趣味教学法。

例如, 执教“洗红领巾”一课的时候, 当同学们亲手洗好自己的红领巾之后, 我要求同学们动脑想一想, 这些红领巾究竟以怎样的形式晾晒才更美观。问题抛出之后, 有的同学说可以拉一条直绳, 把红领巾依次晾晒, 这样看起来不仅整齐而且美观;有的同学说可以把绳子围成一个圆, 把红领巾晾晒成一个大圆形, 这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圆形的火环一样;有的同学说可以把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然后再把红领巾晾晒在上面……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为了验证到底哪种晾晒方式最好看, 我用多媒体一一演示了同学们所提出的晾晒方法。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效果, 同学们最终一致认为把红领巾呈圆形晾晒最美观。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 同学们看到我居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他们的晾晒方案觉得非常好奇, 学习兴趣也浓厚了很多。这就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魅力———不仅生动而且快捷。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话, 同学们就需要亲自动手实践, 这样则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家长参与实施趣味教学法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它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兴趣, 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 让家长配合实施趣味教学法。由于有家长的参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

例如, 在执教“凉拌豆腐”一课的时候, 我就邀请了班里所有同学的家长参加。在家长的指导下, 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 制作出了多种多样的凉拌豆腐。有的小学生在豆腐中添加了榨菜、皮蛋, 有的小学生在豆腐上淋上了香喷喷的麻油, 有的同学变换了很多种切豆腐的方式, 有的切成片状, 有的切成块状。看着自己做出的豆腐还有几名同学馋得直流口水。当同学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 我还请其中的几位家长做评委, 对同学们做的凉拌豆腐做出评判, 最后评出10名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很多欢乐, 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

家长的参与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刺激。为了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 兴趣非常高, 这就是让家长参与的初衷。这次活动之后,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我还陆续邀请很多家长参与, 在家长的协助下, 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同学们的参与兴趣也非常之高。

三、结合实地考察实施趣味教学法

除了上述两种趣味教学实施方法之外, 我们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实施趣味教学法。同学们通过相关的实地考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 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劳动与技术学习兴趣。

例如, 在执教“笔筒制作”一课的时候, 我联系了一位做笔筒的民间艺人朋友, 让他配合我的教学, 把工作场地开放给同学们进行参观。得知这一消息之后, 同学们显得非常兴奋。当同学们实地看到笔筒有那么多制作方式之后, 眼睛睁得老大。同学们仔细参观了朋友的工作场地, 在朋友的指导下, 同学们还纷纷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笔筒。这次实地考察之后, 同学们回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 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笔筒。这一点也让我感到非常吃惊。当我对其中的部分同学进行访谈的时候, 有同学表示:“做得太难看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自从上次参观了王师傅的工作场地之后, 我就一直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可以制作出更多精美的笔筒。”

实地考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同学们的心灵产生更大的震撼, 对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因此, 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结合实地考察实施趣味教学法, 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持续不断地提高。

四、结语

如今, 我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实施趣味教学法已经多年, 通过长期的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班里的同学对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兴趣非常之高。看到这一点也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孙彩红.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J].成才之路, 2013 (36) .

[2]陈玉良.制约劳技课发展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 2012 (36) .

[3]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群文天地, 2012 (04) .

13.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十三

呵护心灵,健康人生

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三、活动流程

(一)初赛及复赛:

各学院要认真组织、层层选拔,确定2名选手参加决赛,大学生心理协会从复赛优胜者中确定1人,于5月18日前把决赛选手的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及演讲稿上交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护理学院2219室)。

(二)决赛:

1、时间、地点:5月25日晚7:00,地点:明德讲堂。

2、5月19日(周二)上午10:00参赛选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演讲顺序抽签。

四、奖项设置

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7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五、评分标准

(一)仪表形象:(15分)

1、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动作适度。(10分)

(二)演讲内容:(50分)

1、主题鲜明、深刻,观点正确,见解独到,符合主题内容。(25分)

2、内容充实、新颖,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5分)

3、行文流畅,用词精练,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10分)

(三)语言艺术:(35分)

1、要求脱稿演讲,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减0。1分。(5分)

2、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10分)

3、节奏处理得当,演讲技巧运用自如。(10分)

4、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10分)

14.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篇十四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10册第三主题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设计思想】

《劳动的开端》节选于作者吴运铎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文章叙述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表现了作者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教学本文,我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设计思想。

1、抓住重点,注重实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解决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面面俱到,必然面面不到。阅读教学亦是如此。要善于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的疑点,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求点上开花,以点带面,每课有得。本文教学拟抓住作者“挑煤的艰难” 和 “坚强”这两个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感悟。这两个点将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苦难的童年,感悟作者对家人的爱和勇挑生活重担的顽强不屈的形象。

2、强调自主,注重开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能包办代替。教学中,坚持开放自主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初读感受,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后找出写“挑煤艰难”和“我的坚强”的词句,引导学生读、议、思、悟,最后教师适时补充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对小作者诉说自己的心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主读书、自行思考、自由交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体现人文,注重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任。本文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人性的光华,是对当今娇生惯养的学生进行吃苦教育、磨难教育、价值观教育良好教材。抓住这一点,我在设计时紧紧牵住学生的情感这一主线,注重适时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真正感悟作者苦难而坚强的人生,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苦难的人生、顽强的意志,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仰、爱戴之情。

4.进一步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比较等理解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表现作者挑煤艰难和顽强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真情对话中与文本、作者实现心灵的沟通交融,从而悄无

声息的受到熏陶、感染、激励、教育。【教学准备】

1、制作以课文重点词句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体现开放性、随机性,可以随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点放相应词句。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文中字词,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3、教师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筛选有效信息,以备课堂适时补充。【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整体感知,走近文本。

1、直接导课,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什么?(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小结语:总起来看大家的感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挑煤”(板书)的,一个是关于作者“我”(板书)的。这些感受从何而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这段人生。

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一)自主品读,感悟“挑煤的艰难”。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标画出表现我挑煤生活的词句。

2、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

◆重点词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疼”、“换来移去”“都”、“只好”等词语感悟挑煤太累、太苦、太难。

◆重点词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想象一下,我当时可能是怎样走路的?引导学生结合“滑极了”、“一步三滑”、“像是打秋千”等感悟路滑难走,感悟挑煤不仅太累、太苦、太难,而且太险。

◆重点词句(3):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会栽倒?栽倒以后我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结合“一不留神”、“好几道口子”、“撒了一地”等感悟挑煤的艰难、作者内心的焦急、无奈、失落、伤感、委屈及作者对家人的爱。

3、学生交流三四个句子以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它标画出的句子,进一步感悟“艰难”。

4、小结深化,板书“艰难”。

提问: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挑煤的情形,你选择哪个词语?

(二)自主品读,感悟“作者的坚强”。

1、提问:面对艰难,“我”如何表现的?

2、学生自主浏览课文,标画作者表现的词句,思考感悟。

3、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词句(1):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1)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引导学生结合“肩也肿了,皮也破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面对艰难表现的坚强不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从多个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深入体会作者的坚强。(2)教师小结,指导方法。

小结语:上下文结合品读人物的动作,可以感悟到人物的思想。◆重点词句(2):“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1)教师引导: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多个学生感情朗读后,教师提问:比较一下,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指导学生用“平静、淡淡”的语气集体诵读后,提问:从看似平淡的话语中看出什么?(坚强、懂事、决心……)

(2)教师小结:结合上下文品读人物的语言,可以触摸到人物的心灵。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感悟。

1、教师深情叙述,创设情境。

叙述语:多么坚强、多么懂事的孩子!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肩膀依然红肿,山路依然难走,煤筐依然在晃,可是,我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大屏幕及时出示拓展练习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把句子补充完整,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

“从此,我。”

三、总结课文,补充材料,激发情感。

1、教师补充材料,点出文章主题。

教师补充语:苦难磨练了这位12岁的少年。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军械修理和制造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各种炸弹、地雷的试制实验。左眼被炸瞎,左手4个手指被炸掉了,两条腿也落下了残疾。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被解放区人民誉为“中国的保尔”。1953年,他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至今,这本书已经再版了44次。在书中,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板书此句)

2、引导诉说心声,激发学生情感。

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12岁的少年说些什么?

3、教师总结全文,强化英雄形象。

总结语:让我们永远记住作者这段不朽的人生,记住他对家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记住他掷地有声的话语----“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记住他平凡而响亮的名字---吴运铎。(板书名字)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吴运铎

挑煤:艰难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我”:坚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堂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预设。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自主读、议、思、悟创设了充分的时空天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有理有据,朗读有情有色,充分体现个性的张扬;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与作者、文本实现了心灵共振;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在40分钟内游刃有余地理解感悟了作者的人生,实现了教学的优质高效。

不足之处:

1、教师教学机智不够高明。教学要注重预设,更要注重生成。如果教师有高明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可以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比如,课堂开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初读的疑惑,课堂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教学中也可以左右逢源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理解感悟。这样,就避免了许多宝贵的生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教学也会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省时高效。

上一篇:机械工程材料论文报告下一篇:网球社团发展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