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验感悟

2024-09-01

职业体验感悟(精选17篇)

1.职业体验感悟 篇一

透过这次的的职业体验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针对自己的职位特点,具体到挫折时,不妨从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应对挫折。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持续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简单,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工作要求办文要准,办事要稳,状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务必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

在这一个多月中,我学到了一些在校园学不到的东西,即使都明白的事,但是刚开始有时还做不好。此刻做事,不仅仅仅要持有需心求教的态度,还要懂得取长补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忍”了,也就是坚持不懈。此刻,我工作的时间虽然不久,但是我发现自己真的变了点,会比以前为人处事了。

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高中生职业体验是高中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那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用心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2.职业体验感悟 篇二

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 以“三生教育”为突破口, 在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的基础上, 积极动员、加强宣传、落实培训、夯实课堂、注重实践、挖掘资源、争取力量、形成合力, 以此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建立网络, 明确教育目标

学校成立了“三生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少先队、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三生教育”骨干队伍;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 学校———家庭———社会, 校长室———党支部———少先队三条“三生教育”网络。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学校“三生教育”活动, 全体教师人人都是“三生教育”活动的实施者。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先锋小学“三生教育”分年段目标》。

二、抓实培训, 落实“三生”课堂

首先是强化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实施“三生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课堂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渠道。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珍爱生命、懂得生存技能、热爱生活的教师, 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生存的本领, 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体会生活的价值。因此, 我校分层次对教师进行了“三生”理念和“三生”实践的培训。对教师进行“‘三生教育’主题教学研究”业务培训;对教师进行“三生教育”理念培训;与专家一道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 我们坚持“两要”和“两个不一定”。每个教师都要提高, 但不一定是同步地提高;每个教师都要合格, 但不一定是一样的规格。

其次是利用“三生”教材落实课堂教学。结合教材内容, 采取“选定主题———集体备课———代表上课———集体议课———集体反思———再次上课 (打造成功的课例) ———展示课例———教师论坛”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研究形式, “三生教育”课堂扎实有效,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另外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结合学校“减负增效”的目标, 我们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教育切入点, 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如体育课中的“生存训练”、音乐课中的“情感陶冶”、美术课中的“美的欣赏”、英语课中“感恩节”、科学课中的“生命世界”, 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挖掘出“三生教育”的素材, 渗透“三生教育”。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 分析1~6年级教材, 结合学校、学生实际, 提炼出“三生教育”素材, 编写教育方案, 然后进行整合。例如六·二班的语文教师游成李在教学六年级下学期教材“习作二”的教学内容时, 结合“三生教育”对学生渗透了“爱的教育”等。

“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别人, 好好爱世界!”将双手放在胸前, 面带微笑, 打开双手。这是先锋小学每天课间都要进行的手语操。要让孩子们心中充满爱, 就要让他们能在日常行动中得到爱的熏陶。

三、开展活动, 诠释“三生”内涵

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 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三生”教育活动, 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例如,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改变的短剧“当同伴落水时”, 师生们投入的演出, 入情入境的表演, 让全场为之动容。清澈见底的湖水, 三个孩子在其间畅游嬉戏, 一人越游越远最终在呼救声中沉入水底。两位同伴由于惊恐, 害怕承担责任, 没有救助, 也没有求助他人帮忙, 而是慌忙逃走, 并藏匿落水同伴的衣物。一具裹着白布的“尸体”出现了, 在场的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呼。扮演孩子父母的何英周老师和周昆老师在台上悲痛欲绝的呼喊声, 深深揪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惋惜、悲痛, 会场一片寂静。此时主持人游主任适时引导互动活动, 在场的孩子、家长纷纷举手发言, 畅谈心中的感受, 也唤起了大家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又一次思考……

来自社区的鲍主任被现场的氛围所感动, 情不自禁为大家高歌一曲《母亲》, 并声情并茂地告诉孩子们:“珍爱生命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警官叔叔抓住契机为孩子们介绍了交通安全及安全自救知识等。最后, 全体师生在国旗下庄严地宣誓, 响亮而激昂的声音回荡在校园天空。

开展实践演练培训, 提升学生的自护能力。在各班进行“消防知识”、“地震自救知识”、“突发事故自救方法”等安全知识的培训的基础上, 各年级分段又对学生进行培训,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自我保护分年段要求”。内容包括:交通事故自护、自然灾害自护、权利侵犯自护、精神毒害自护、人生伤害自护、心灵伤害自护等。学校集中对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地震自救演练”、“突发事故紧急疏散”等实地演练培训, 学校与云南警官学校合作, 未来的警官们深入每个班级对学生进行“禁毒防艾”知识宣传和培训;与翠湖派出所合作, 对六年级学生进行法制及自救方法培训等。通过实地演练培训, 增强了学生的自护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护能力。

让学生在校本节日里享受快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 结合“三生教育”及学校自身的特色, 学校为师生设立了10个“校本节日”。二月亲子节 (构建和谐家庭) ;三月服务节 (增强孩子对学校、家庭的服务意识) ;四月科技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五月英语节 (提高学生的视野和语言交流能力) ;六月艺术节 (接受艺术熏陶) ;七月表扬节 (学会赏识) ;九月爱心节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十月读书节 (赏析经典与经典同行) ;十一月体育节 (强健体魄、健康身心) ;十二月感恩节 (感恩家庭、社会、大自然) 。在富有学校特色的节日里, 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 健康、快乐的成长。

积极参与社区实践。例如, 每天早上上学时间, 游动菜农在学校大门口做买卖阻塞了师生进出校门通道, 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而且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 写出了调查报告, 并向有关部门建言, 最终事件得到了解决。

3.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篇三

一、有效开展小学品德教育的四大前提因素

1、教学内容要贴进学生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进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让课堂体现实效性。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2、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利用他们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同学,形成公正、正义、善良、勤劳、有责任心和良好的价值观;利用学生良好情绪的特征,使他们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形成愉快、开朗的心境,积极地对待生活和社会;利用学生意志特征,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和社会公德,更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利用学生理智个性,发挥他们在智能方面的长处,使他们在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得到发扬,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多用活动化的教学策略。

活动化教学指教师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场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场景中的活动,去进行体验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如在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时,课中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一是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中草药,让学生认一认,猜一猜,增强趣味性,摸一摸,闻一闻,亲身感受一番。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中草药名称及其作用。二是试一试,当一回小小中医师,体验中医的疗法。三是抢答,有老师出题,学生抢答,看谁知识丰富。通过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豪情感,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良好。在情境化的课堂中,学生感受自然深刻。

4、激励评价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好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多表扬,少批评,对于他们的点滴成功与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肯定、评价,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向更高境界攀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经常受到鼓励表扬的学生,进步都比较快,反之则影响进步,会产生对立情绪。教师与学生间增加无形障碍,当然会阻其进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鼓励性、鉴赏式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的关键因素

1、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主动积极性,培养有利的学习情绪。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倡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他们自己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参与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标的实现,更是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是学习参与教学经验即产生的行为变化。”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研究理论,而另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强调了,对于学生的学习,绝对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認知结构中。思想品德课的“动手动脑”尤为重要,根据理论提出小学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参与,比如“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等,他们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学会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允许下,设计一些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参与、主持、评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起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观察捕捉生活,培养理性认知能力。

目前,教材的设计也是比较生活化,就比如学习《火热的季节》中“互相提个醒”这一活动主题时,不是直接跟孩子们说炎热夏天是怎么样,我们自身又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只能是硬性强加给学生,老师应当是引导孩子们观察夏天来临,我们生活有哪些变化,自己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联系生活环境去思考。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们再发展下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夏天容易遇到哪些不安全问题,怎样解决好?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应当突出引导师的作用,让其从自身实际生活出发,学会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去看待生活遇到的种种问题。总之,从这个课例出发,教师应当为学生服务,树立一个尊重学生的理念。

3、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面对生活各种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思想品德的教育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首当其冲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最基本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生活,引领、鼓励、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提出来探讨的问题、现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情景,使学习情景生活化、实际化。说到底,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将知识和技能,引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环境中来,让学生在实际的调查、访问、体验、研究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品德。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体验中感悟,从感悟中逐渐认知、成长,并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课前自觉深刻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内容、方式,并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上转变到社会实践中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培养出全能发展的优秀学生。

4.济南未来支点职业体验感悟 篇四

上周六未来支点的电销实战课,一大早的六点多就起床,坐了很长时间的公交到了万邦海航开始一天的电销。当时我的心情呢,很平静,从第一通电话开始到下午三点不知道我打了多少电话,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电话一直在打,按着公司给的话术在说,每次当我一说到产品两个字,电话马上就被挂了,这么多电话我总结了两类人,一类是属于对理财什么也不懂的人,还询问是不是你打错电话了,第二类的是属于听到我说我们公司推出一款新的理财产品就说我没钱不要或是没时间。

我总结出打电话时首先要注意礼貌,然后是要吐字清楚让别人知道你在说什么,接下来要的是你要重点说能给她带来效益,而不是说我来推销我的产品,只要说产品保证就是拒绝。还有就是说话有底气,要传播你的正能量,要让他感觉到你的激情,不能说话闷闷的没有力气就想没吃饭一样。

5.感知-感悟-体验 篇五

感知―感悟 ―体验               ―― 语文新课标体会点滴

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以及在运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实践,我觉得: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能发展学生的认识,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得到提高。

一、让学生有所感知、感悟的重要性

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觉得学生是在被动的进行学习,总是等待着教师的灌输,没有多少自主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语文教学,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但是却戳伤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造成了人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失落。而如果让学生对所学的文章从表象的感知,到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就能使学生由知、而觉、而悟,由渐悟到顿悟,到融会贯通,这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因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充分调动感觉、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化语言文字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整体感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二、使感悟得到具体化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

读书感悟是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真正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认识。对教材的感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受,教师不应该也没有权利轻易否定,这是对学生的学习乐趣的最大保护。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就只能造就学生的唯唯诺诺,只会死搬教材,不会活学活用。这也是新课标中最不允许出现的问题。

(二)为锻炼学生的语感创设机会。

在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中,朗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了。北师版小语教材中有很多情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诵读,在形象和感情的融合过程中,加深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也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对一些优美词句,还可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一直到会背诵、会运用为止。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增进文字鉴赏力,强化语感。在学生有了良好的再现语言表象的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对文中语句具体情境化,这就是想象了。这个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进行感知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的特点,还应重视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心理感受。教学实践也证明:对于一些稍显深奥的文章,仅靠抽象的分析、综合,学生还是难以有深刻的理解。如古诗《咏柳》,学生不易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可引导学生画简笔画,使学生有个感性认识,也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就能够有语感。但是,光有还不行,还需要学生在习作的时间中,学习熟练的使用词句,才能进一步提高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可根据范文,联系实际进行小练笔。如第六册的《山沟里的孩子》中,作者详尽的描写了山沟里的

6.初中军训体验感悟总结 篇六

教官它教会我什么是团结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再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是要在行动上做出的。更让我们感悟:有种力量叫团结。于是下午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努力,让教官开心了起来。但是在会操那天我们虽然都非常的努力了,但是还是没能拿到前三名,非常的可惜。但是这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会有胜利。有一句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我们是刚分的`班大家都还不怎么熟悉,但是以后我们要一起学习三年慢慢的就能够团结起来。

在这里,我们尝到了种种滋味。那迎风不动的军姿训练中,我们磨练了意志,品尝到了难咽的苦涩;那倍受关注的会操,我们锻造了身心,品尝到了失败的痛苦。这让我们知道了一定要团结!

7.在实践中经历、体验、感悟数学 篇七

一、实践操作, 经历数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知的基础, 智慧从动手开始。”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 感性的知识理性化, 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 有的知识讲得越多, 学生越不明白, 而应给学生提供思维材料, 开放学生的大脑, 因此, 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技能技巧, 促进思维发展。

二、巧设实践, 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 要突出实践, 让学生自己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 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 体验乐趣, 培养能力。

在《找规律》这课中, 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规律, “看一看”让学生通过观察全面准确地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展示学生喜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 学生在极大的兴趣中发现自己喜爱的动物中也有规律;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学生在画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真正做到在享受中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感悟数学规律之美。

三、练习实践, 感悟数学

生活即教育, 数学的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教师要努力寻找生活和数学的结合点。因此, 在组织学习材料时, 应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生动有趣的素材, 课外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走进生活。回顾平时的数学, 自己也做到了这一点。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 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在活动中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 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对学生及时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跳出数学学数学”既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8.体验互动感悟 篇八

关键词:生活体验;探究体验;实践体验;感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过程性目标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动词,也强调小学数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下面笔者就从体验感悟人手谈谈小学数学中的体积概念教学。

一、生活体验,感悟物体有大有小

片段一:初始的生活体验

教师拿出一个小袋子很轻松地将一个苹果放人,接着要把一个西瓜放人,却犯了难。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产生初级的感悟:物体有大有小。

教师随手拿起两个文具盒,提问: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吗?学生举例说明。

教学一开始就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物体有大有小。初步架起体积大小与生活中物体大小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探究体验,感悟空间的存在

片段二:自主探究体验

1 教师出示一个桃子、一个荔枝,一个樱桃,提问:谁占的空间大?

2 把以上三樣物品分别放人三个一样大小的空杯中,并倒满水。继续引爆学生的头脑风暴:哪个杯里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感悟到:樱桃占杯子空间小,所以杯子中就剩下大部分空间来存放水,放樱桃的杯子里水比较多,也就是说在这个杯子里水所占的空间比较大。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不经过兴味盎然的尝试,不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不经过多次质疑、自主选择,不经过比较反思、独立判断,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很难说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体积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体积概念包含的子概念较多,学生积累的有关体积的生活经验不是太多,因此理解“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时有困难。在本片段中教师利用实验、设问置疑、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思考,启迪学生思维,积极建构知识。

三、实践体验,感悟体积概念

片段三:实践操作体验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空桌肚有什么感觉?把书本、学具盒放进课桌的桌肚里,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师问:是课桌桌肚的空间变小了吗?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东西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教师拿起学生桌上的文具盒,再取出一块橡皮,让学生依次说出橡皮、文具盒分别占据了谁的空间?

总结:我们的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学生、教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请大家想象,走出教室感到怎样?(感到空间更大了)整个宇宙是个大空间,万物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地球占谁的空间的一部分呢?(宇宙)由此,我们知道这些空间有大小。这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体积的概念,许多学生都能说: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从而完成了对体积含义的理解。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会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实,感悟数学的真谛。

9.运用生活体验 感悟长城魅力 篇九

感悟长城魅力

设计理念:

《长城》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是欣赏“世界遗产”。对于乡镇上的学生而言,长城仍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到过长城,对于它的认识也只是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因此,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长城的魅力,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把目标放在“气魄雄伟”这个词上,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学生才能和作者一样,“自然”地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那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去感知?我想,得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

一、从图入手,初步感知长城魅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了一组长城的风景图,绵延万里的长城让学生们深深陶醉其间,欣赏的过程中,有学生不禁发出了“哇__哇__”的赞叹声。借此良机,我借一步追问到:“你想通过这一声声哇,表达些什么?”

学生自由地发表言论,有的说:“长城太长了。”有的说:“长城太美了。”但是,这样的赞叹都是发自肺腑。

在具体教学中,我利用书本上的两幅插图进行教学。《长城》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是作者的联想,第四自然段是作者发出了赞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书本上的两幅图,并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长城? 学生自由发言

师:文中有两个自然段就是分别描写了这两幅图,请你找出这两个自然段。

二、长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你读懂了什么?对长城有没有更深的认识?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受到长城像一条龙一样

师追问到,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长城和长龙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生:他们都很长 师:长城有多长? 生: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你知道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吗? 生无奈地摇摇头

师:老师告诉你,像老师这样一个成年人,一小时可以走8里路,那请你算算,走完这一万三千里,需要多少小时?

学生拿起笔开始在书上计算,师在黑板上列式计算。13000/8=1625小时。师:1625小时,差不多等于68天,整整两个多月。学生在座位上发出阵阵惊讶声。

师: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也需要走整整两个多月,能不能把你的朗读送到课文里面。指名读

三、宽

师:长城的绵延万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气魄雄伟,那登上长城,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生:长城特别宽

师:班上有同学到过长城吗? 三个同学举起了手

师:那请你们说一说,你们登上长城后,看到的长城有多宽,你可以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做做比较。生:大概有两个走廊那么宽。生:大概有大半个教室那么宽。生:大概有一条马路那么宽。

师:是的,长城就是有那么宽,我们的作者是这样说的。

出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师: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差不多就有五六米的样子,我们大半个教室这么宽。有同学禁不住发出了声声赞叹,能把你的赞叹化作朗读吗?

同学们,这就是长城,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长城,它高大坚固,它气魄雄伟,怎能不让人为之惊叹。

四、高大坚固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师: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时修建的,那距离今天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那长城为什么这么坚固呢?(条石,城砖)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条石是一种怎样的石头?(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师:你有多重?(采访学生)

我们同学差不多五六十斤重,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四十几个同学这么重。

师:哇,我们四十几个同学才抵得上一块石头!长城就是由这样的条石一块一块修筑而成,难怪它这么_______高大坚固。

正因为如此,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历经上千年的沧桑岁月,我们的长城依然高高地耸立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本课时的教学,我牢牢抓住“气魄雄伟”展开,长城的气魄雄伟体现在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体现在它的长、宽、高大坚固。在让学生理解“长”时,我把一万三千多里这个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跟我们日常的走路联系起来,学生拿起笔一算,走完长城需要2个多月,对于长城的绵延万里自然有感于心。在理解“宽”时,我首先让到过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用生活的熟悉的事物做做比较,有学生说大半个教室,有学生说像马路。我们没有到过长城,但是教室、走廊,我们再熟悉不过,运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在理解“高大坚固”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条石的认识,学生马上找到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单说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两三千斤,学生依旧没有概念,我从他们的体重着手,采访三个学生的体重,再计算了多少个学生加在一块儿,才抵得上一块石头。从而,让学生惊叹,原来修筑长城的一块石头竟然有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块儿那么重,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的朗读就自然而然到位了。

10.体验与感悟--成功作文的翅膀 篇十

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因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时,才能自然地说话写话,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 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本人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精心组织作文教学,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和剖析生活与世界;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教做人,让孩子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一、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精心组织作文教学,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感受生活,认识事物。

有人说,如果能让学生从厌恶作文到喜欢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说完成一大半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一旦激发各培养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地写,刻苦地练,写作能力就能主动得到发展,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感悟。我们可以这么说:兴趣是成功的向导,有兴趣的学习能消除紧张畏难情绪。进行体验与感悟的指导,正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让孩子一边无拘无束地进行情境体验,一边发展其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我在教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习作时就是根据孩子好动、好奇、好玩的个性。让他们放下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生活环境尽情欢乐,尽情观察,尽情交流,如:一阵西风刮过,操场上落叶飞扬,课堂上的孩子们,心忽地飞到了那里,我及时引导说: 到操场上去,让我们尽兴地沐浴在落叶中尽情地感受秋之美吧。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像鸟儿们一样飞向操场各个角落,有的欢笑着,在操场上飞奔,像在追逐飞扬的彩蝶;有的蹲在地上,一边观察一片片形状各异的落叶,一边交谈;有的抬起头思索着,像在欣赏天空中每片落叶的舞姿;有的拿着几片树叶,寻找着,也许要为落叶对号入座„„孩子们沉浸在秋色里已经渐渐进入表达层次,我就及时叫孩子用自已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想,这一下子连平时不爱作文的孩子也表达的言之有物,方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剖析生活与世界。

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明显的缺陷,追求形式,束缚思想,反复仿写,压抑兴趣,缺乏创新,活动限制过度。孩子发挥不够,老师指挥过分,引导过头,要求太多,面面俱到,孩子无所适从,无法有自己的独特思维,不能产生个性化的语言,而总想怎么要去完成教师的任务。体验与感悟式作文以创新的形式,适合了孩子的好奇、求异心理,又善于变换角度,开拓思想,让孩子兴趣盎然,乐于接受,真正投入生活体验情境,自主又自由地从观察到表达。如;我指导周记,没有指定观察目标,观察方法,观察顺序,观察重点,仅仅告诉孩子们,你自己想写哪里就写哪里。怎么说怎么写,用自己的语言,具体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在这样完成周记的过程中,孩子尽情的去玩,尽兴去找。有的悄悄一个人,来到小河边,感受小河的迷人,想象河水夏之清凉与秋之晶亮;有的三五成群爬上茶园,观察茶工的工作,展望家乡的未来和自己的明天;有的呼朋引伴,游览毛主席旧居,描忆旧居的摆设和伟人的足迹;有的邀上亲友,登上漂流的竹排,欣赏珠砂河畔的秀山丽水和动听的客家山歌„„ 我没有料到井冈山下的小镇黄坳,在孩子们的眼里竟是如此迷人。由此可见,外界环境的体验撞击了孩子的创作涌动的心灵,产生了表达需要,就用自己的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极具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也就达到了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培养人,让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学,理应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作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写,还要教学生为谁写,为什么写,写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思想观写,如果我们脱离思想教育和儿童个性品质的培养,而只教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这要求作文教学时,把握呈现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为谁写,为什么写的过程中,端出写作动机,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确定“写什么” 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在指导学生“怎么写”的过程中促进思想交流。其实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赖言语活动来展示。俗语说“文如其人”,孩子是最富有个性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千差万别,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也就不同,教师要以时代要求和创新观念,用“四有 ”人才的育人标准引导好孩子的感受,做到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个格,同时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把育人作为重要任务。

11.体验· 感悟· 探究 篇十一

【摘要】初中学习阶段是每一个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初期,处于叛逆阶段的开始萌芽时期,如何将初中作业通过体验、感悟和探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改革中学会实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初中课后作业的改革对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案。

【關键词】体验 感悟 探究 初中作业改革 实践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2-02

初中课后作业在实际课堂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个适合初中生课堂发展实际需要的方案即缓慢式评价。初中作业缓慢式评价方案主要是以学生之间的反向思维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理念为一体的改革实践、思考方式,该方式主要强调老师和初中生共同参与作业评价,通过对初中作业放慢评价节奏、对初中生延时评价作业的一种行为,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引导初中生开展合作式的学习互动模式。

一、初中生作业改革的缘由

初中作业评价是对老师课堂教学质量检验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初中作业的布置即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老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验收,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度增加,优秀的初中作业评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初中作业改革的实践和思考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在传统的初中作业评价中,老师针对同一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和讲评,学生在后面仍然犯错误不断,这种方式下的作业评价忽视了学生对整个解题思路上的独立思考行为,在解题结果上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体现,也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对初中作业实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初中作业改革的实践和思考设计

缓慢式作业评价方案是指老师对初中生在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延缓时间的一种评价方式。本文中所指的缓慢式评价方案主要是指以初中生之间的反向思维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理念为一体的改革实践、思考方式,该方式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作业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率的学习和提高老师教学水平、质量的一种新型作业评价方法。在作业评价实践和思考中通过对学生实行缓慢评价作业节奏模式,给初中生充分的时间和个人空间,给初中生搭建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使得作业评价方案成为学生之间的一个新动态、开放式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新方法。

作业缓慢式评价方案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评价作业时的延缓时间性,通过对学生作业时间的延缓,让初中生主动参与到老师评价作业的过程中去,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解题的思维方式,在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时学会改正错题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中寻找规律,提升学习能力,完成新知识的构造能力。作业评价缓慢式方案的本质是强调学生在评价作业过程中的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评价,而不是让初中生对解题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缓慢式评价方案中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初中生在评价作业中的反思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从而促进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三、初中作业改革在体验、感悟、探究中的实践和思考

传统的初中作业评价都是老师一个人独揽证券进行修改,从而不能让初中生充分了解到自身在疑难问题上的解决方式,因此对初中作业的改革让学生在体验新方案的感悟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实践和思考。初中生在新方案的适应下,逐渐开始进行合作交流式的解决问题,并且自行评价和互相评价,调动每一个初中生学习积极能动性增加。初中生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时,通过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听取其他同学解题的经验,每个学生都分享了自己在新方案中收获到的成果,使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类型的问题时,能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解决。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加,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合作中,并且参与到作业评价中,使得作业评价从单一性逐渐走向多样性,激发出学生内在学习知识的潜力和爆发力,重拾初中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每一个初中生学习兴趣。老师从作业评价的主要地位转变为初中作业评价活动中的一个响应者和指导者,从传统的包办评价到现在学生自主进行评价的一个转变,为老师和初中生在互动交流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向老师展示自己学习和思维的整个过程,老师从中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协调和整理。

笔者通过对初中作业在体验、感悟、探究中进行改革的实践和思考,让老师和初中生都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变为课堂教学、作业评价中的重要一份子,为学生学习积极能动性,合作交流都提供了很大的作用,如何让这种缓慢式作业评价方案在初中校园中实行,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不间断的配合和创新,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畅游在新课改下学习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2.在生活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篇十二

一、启发诱导,回味生活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根植于现实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作为教师应适当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依法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尝试成立环保小组,针对经常出现的停水现象,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世界缺水现状及将来出现生活用水严重危机,人类要为水而战的严峻压力。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目前的停水现象?又如何把它与整个人类的缺水危机联系在一起?经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停水现象不是人为的、偶然的现象,而是将来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普遍现象。于是,我引导学生对周边居民进行节水调查,并向学校提出节水建议。通过调查,学生初步学会了写调查报告,并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对浪费水的现象流露出的愤慨之情,着实让我感到敬佩和可贵。

二、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神圣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成生活体验。例如,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给学生播放了青海玉树地震的视频,学生目睹了一个个消失在废墟中的鲜活生命,一幕幕失去亲人朋友的悲痛场面,在震撼心灵的情境中,同学们无不深深感到生命的脆弱。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情境,并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

三、活动参与,探索生活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全身心动起来, 在动中体验, 在动中感悟, 在动中生成。学生的道德认识通过各种活动体验逐步内化为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在讲《家,温馨的港湾》一课,如果我们采用单纯讲授,或只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母亲的关爱,势必收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独具匠心地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让班上学生在肚子上绑上十几斤重的沙包,坚持一天。结果很多学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连声喊累, 教师就顺势引导, “你们的妈妈生下你们, 需要托着这么重的‘累赘’怀胎十月;而你们一天都没能坚持下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之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有了这种生活体验, 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就可以很快转化为内心世界,内化自身的道德认知。可见在思想品德课堂采用新颖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显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能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

四、课外延伸,拓展生活

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在社会大舞台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共识。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养料,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

13.暑假劳动的体验和感悟作文 篇十三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在白驹过隙间,在利箭飞过时,我们又送走了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迎来了一个又轻松,而又快乐的暑假生活。“从今天开始放假了,你们踏出这个校门,就跟三年级说再见了!”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欢呼起来:“放假啦!放假啦!”老师还说些什么,没谁听清了,大伙像放飞的小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一拥而出,奔向回家的路。

放假之后,我千方百计地取得妈妈的同意,终于可以轻松一天了!这一天不用跟书,打交道了!

我就和暑假作业展开了漫长的“赛跑”,我在和暑假作业不断的赛跑中,一点一点消耗它的“体力”,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打败了暑假作业,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的暑假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当然不是只有写作业这一种色彩,我也有放松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一家会和同班同学一起出去玩,有时候我会跟“百科大全”——电脑交“朋友”。我在电脑上干的事情可多了!例如:看电子书、看电视、学英语、听音乐等。

我的暑假生活中还有做家务这个项目,不过,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拖地、叠衣服、叠被子等。

这个暑假让我明白:一个人必须既学会学习,也要会劳动,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丝不苟!

14.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篇十四

――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之体会

在小学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相对别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如个别咨询、专题讲座等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要紧紧地以活动为中心,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动。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一些经验,我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方法和体验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具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

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例如班级曾出现过学生耻笑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就利用活动课给学生讲另外这个故事:动物王国里,动物们愉快地生活着。因为大象是动物王国的盟主,所以什么事它都想逞能,其它动物拥有的本领它都想拥有。有一次,大象独自去河里游泳。可是大象没有鳃,不能在水里呼吸,结果被活活淹死了。通过这个故事向学生说明了:我们都有不如人的地方,不能要求自己在所有的方面都要超过别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对待类似的现象,结果效果很明显。

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如老师可以利用录像播放“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学生勇敢得和别人真诚沟通。我在五年级教学《当你被人误解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误解的含义以及误解人带来的麻烦和影响,也为了学生能尽快地走进话题,投入兴趣,我把学生熟悉燕喜爱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师徒二人产生误解导致孙悟空被赶走,而师傅差点被妖精害死的情景作成碟片播放,作为引课,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生动的录像画面,来渲染、引导、启发,一定会让学生马上进入情境,有话可说,最后在结束环节,我又把他们师徒二人合好及至取经成功的情景也制成碟片播放,更加触动了每一

名学生的情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一握手拥抱,此时此刻,每个人的心理就像一片净土,误解烟消云散,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

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去年,我偶尔发现高年级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而自卑对高年级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问题,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做事的时候,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而又总是怕别人笑话他们,投入不够又会给他们带来不断的失败,使得别人对他们真的有了不好的看法,不断的恶性循环最终使他们的信心越来越弱,不仅在学校落后于他人,走上社会也难于取得成就。因此,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精心设计了译介活动课《自信“不倒翁”》。我在引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发一个带有哈哈大笑的不倒翁,发现怎么推打它们都不倒,一直是哈哈大笑,让学生体会到不倒翁的自信,这样的情境引入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自然、流畅,明理浅白。

这节课中间我设计了“优点轰炸”这一活动,就是让一个学生站起来,其他学生分别指出他的优点,尤其重视落后生,尽量给他们找优点,这使平时常常受歧视、冷落,享受不到正常儿童应有权利的那些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从而找回了属于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二、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1、角色扮演训练法

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班主任、教师、服务员、主持人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角色扮演训练法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困扰,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扮演者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开展行动。这样,从扮演者来说,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他人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我在辅导以训练学习问路技能为主题的《迷路的羔羊》一内容时,按照教材要求,需要让学生边看活动设计课件,边观察迷路的小羊是

怎样问路的。由于受条件限制,我便请了几位同学分别饰演黄牛爷爷、黑猫先生、小羊等,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中,用表演的形式展现这一过程,学生逼真的表演感染了同学们,他们随着表演融入了情境,活动效果并不亚于单纯的由课件带来的效应。

2、游戏法

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这种游戏法尤其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3、情境创设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4、认知法

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例如:以“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活动最后出示课件制作的“笑脸”,并出示图文并茂的字画寄语给学生。在具体操作时,我绘制了一张笑意盈盈的脸蛋,涂上红红的色彩,做成了一张甜美的“笑脸”。还绘制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字画,学生见这两份礼物,顿时喜笑颜开。我利用了美术的形式弥补了由于缺少课件带来的不足,还学生以美的另一种形式。

三、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体验。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近几年来,我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淡化学科体系

首先要明确,心理活动课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但并不是说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经过处理后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的,并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

我们以小学三年级的一堂心理活动课《多变的情绪》为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情绪”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而我们有一位

老师却巧妙地设计了这一课。首先,她抛出问题:人有哪些情绪表现?小学生们回答非常踊跃:激动、愉快、愤怒、轻松、惊讶、恐惧„„然后该老师通过游戏让几位同学即兴表演,其他同学猜测表演的是哪一种情绪。第三步通过模拟几个典型情景,如爸爸妈妈吵架时,孩子害怕的样子;考试没考好时,情绪低落的样子等,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情绪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老师抛出问题:当我们心情不好时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了几条克服消极情绪的常见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寻找朋友倾诉等等。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情绪”理论,但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绪”。

2、选择适当话题

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根据小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误会,设计了《被人误解时》一课;根据同学们考试前易紧张的毛病,设计了《放松助你成功》一课等,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3、创设心理情境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

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活动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心理活动课可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1)、活动内容,以优化为主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以“活动”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因为,没有活动,学生的体验就不深刻。借助恰当的活动设计,使学生体验情境,用心感悟,深入反思。

但是,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既生动有趣,又极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形式的别开生面,热热闹闹,而忽略了应有的感悟和认知行为的改善,选择优化的活动,就是为了通过活动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的明白某种道理。比如,我在三年级《走出依赖的城堡》一课中,设计一个“包书皮”的活动,这正是三年级的学生在自理能力方面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但现在的孩子什么事都是父母包办代替,他们肯定包不上,那么,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失败,这样学生就很直接感受到自己需要走出依赖的城堡,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情

绪一点也不高涨,都是手忙脚乱,但它让学生感悟深刻,轻松的突破教学难点。所以说,就教学效果而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时的表面效果,决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感悟。从而,促进心理素质的内化。

(2)、活动角色,以学生为主。

学科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主导地位明显,在课堂上相对主动,而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心育课的课堂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交流为中心,因而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心灵的倾听者,积极的旁观者,是一个配角。

例如,在《寻找快乐》这一活动中,我设计让学生写烦恼,说烦恼,解决烦恼,总结经验的一个系列活动。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中倾诉自己的烦心事,交流自己成功战胜烦恼的经验,积累了许多消除烦恼成为快乐的人的方法,体验到消除烦恼后的轻松愉快。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活动向深层开展,协助学生解决烦恼。最后,学生还能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情绪的调控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心灵的成长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心育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做塑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人。

(3)、活动引导,以体验为主。

学科课程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着重训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原理等本质规律的把握,而心育活动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

例如,在《好朋友、手拉手》活动中,我利用生活中学生交往的两个片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应的情绪体验,通过学生对主人公的评价,感悟到热情、大方的人会更让朋友喜欢。课中有这样一个游戏,(游戏的其中一条规则是:每次由一名同学邀请他的8个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有些同学被请到多次,这说明他的朋友比较多,他感到很快乐。而有些同学一次也没被请到,说明他的朋友比较少,他感到很扫兴。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觉得朋友多真好!这时我让学生总结升华,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我还应努力做到些什么。于是学生将感悟写下来,同时也写进他们的心里。

(4)、活动范围,以面向全体为主

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是实验课题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活动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有的课堂用“角色扮演、心理短剧”等形式,这种形式,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必须利用的,但它只是几个人参与的单一的活动,也就是一部分活跃的学生唱主角,而冷落了另一部分同学,这样不能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亲身体验,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尽量满足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还说

那节《走出依赖的城堡》一课,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包书皮这种体验,就是依据这一理念设计的。

心育课的课堂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体验在这里生成,感悟在这里形成。不要概念也不要原理,只要有心灵的成长。

4、教会技巧方法

心理活动课还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宣泄等,最终达到“助人自助”,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例如上《被误会时》一课时,执教教师就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解除误会的几种办法:①主动进行解释、澄清事实;②寻求他人的帮助;③谅解、宽容别人,不予计较;④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等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15.让体验和感悟充实思想品德课 篇十五

一、创设情境, 有效促进感悟

思想品德的知识比较抽象, 这就需要教师要将深奥的知识转化为浅显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例如, 在讲到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 因为学生对这一社会性质不理解, 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化矛盾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上课铃响后, 两名课代表因给老师交作业迟到了。笔者非常严肃地告诉大家, 这两名学生迟到了, 要想上课有条件, 必须把他们今天所有的东西交给笔者, 包括身上的钱。学生们都很惊讶, 但笔者仍一本正经地说, 若不交东西这节课就不上了。在笔者的“威胁”下, 这两名学生极不情愿地交出了自己的东西。然后, 笔者开始讲课, 但同学们对笔者产生了抵触情绪。一名迟到的课代表举起手说:“老师, 我可以拿一下书吗?”笔者回答说“不行”。学生们的情绪开始激愤起来。笔者提高嗓门说:“我已经决定了, 你们没资格再和我讨价还价。”这下学生全都愤怒了。这时, 笔者让学生谈对笔者做法的看法。学生个个站起来慷慨激昂。笔者如释重负地向学生讲到: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民的处境就像今天他们在课堂上的境遇, 我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无领土自主权、无人权尊严, 广大人民受帝国主义国家的奴役、压迫, 国家四分五裂, 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恍然大悟。笔者接着分析为什么当时中国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得出结论:中国必须强盛, 否则会重蹈历史覆辙, 而国家的富强须靠我们的不断努力。这样的情境充满“火药味”, 但通过矛盾冲突, 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知识的真谛,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比资料, 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 他们的事非观不太明确, 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 仅凭说教是不够的, 教师还需通过对比鲜明的资料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 在讲到《珍爱生命》的内容时, 资料呈现了一学生因与父母发生一点小矛盾而自杀, 学生看完后不但没有表示惋惜, 而且说太爽了。因此, 笔者播放了5·12大地震中的一些生命奇迹, 重点播放了一个残疾乞丐在银行把乞讨来的钱换成一百元钱捐献给灾区的资料。通过鲜明的对比, 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活着, 还应该为社会作贡献, 因而要珍爱生命。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中辨别了是非, 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想易偏激, 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 对一些问题教师如果说多了, 他们更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 在讲到“学会竞争与合作”这一问题时, 笔者一改过去谈论说教的方式, 让学生续写“瞎子和瘸子遇到火灾应如何逃出去”。大多数学生一开始都写了他们各自利用其优势逃了出去, 但经过大家的讨论, 这样他们无论如何独自也逃不出去。学生最后一致认为, 只有两人合作, 发挥各自优势, 才是唯一逃生的办法。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一般情况下较自私, 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通过续写这个故事, 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并尝试与他人合作。

16.在体验中感悟数学魅力 篇十六

一、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化的数学中感受数学的可用

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如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等都可以寻求其生活源头,合理地利用它们的“原型”,可化抽象为形象。例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学生会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得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就会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对接下来学习的新知就产生一股莫大的兴趣,从而推进自身的学习动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使数学知识为学习、生活服务。如学习“除法”以后,可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24个同学到公园划船,每只大船可以坐4人,每只小船可以坐3人。坐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假期到公园划船是学生们喜爱的一项活动,把数学问题放到这一现实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而且在实际运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二、让学生在体验活动化的数学中感受数学的有趣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活动化数学,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认识“米、分米和厘米”后,安排“折折、剪剪、量量”这一实践活动。先让学生量一量长方形各边的长,然后让学生把长方形纸折一折再剪开,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通过再次的量一量,学生会欣喜地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这一新知就有了最深刻的理解。二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广泛参与的机会,充分地探索与思考。如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有2至6的乘法口诀基础,因此可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留给学生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创编出口诀,并在小组里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而且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实践中去,并充分地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三是突出学生的合作交流。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尊重、接纳、信任和互助,而且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四是突出学生的质疑问难。如教学“乘加、乘减”一课时,将例题4+4+4+2改为乘加算式4×3+2后,有学生提出:“4+4+4+2可改为4+4+4+4-2,所以不也可用乘减算式4×4-2吗?”此提问立即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进而提出更独特的见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并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让学生在体验开放化的数学中感受数学的启智

数学新课程要求设计灵活的开放式题,为学生构建一个开发的思维空间,改变过去一题一解一答的局面,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应做到四个“开放”:一是条件开放。条件开放题可以是条件多余或条件不足。当条件多余时,就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问题;当条件不足时,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并解答。这样创设了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能促使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二是问题开放。设计问题开放的习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三是策略开放。这类题是让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从而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从中发现最佳方法。这样不仅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四是结论开放。这样可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17.大学生骨干培训角色体验心得感悟 篇十七

雁塔校区

物业服务中心

雁塔六组李宁

莫惧艰难,勿忘坚持

原以为,军训会是大学里唯一一段不会被磨灭、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但是,参加过大学生骨干培训角色体验活动、参与了为期十天的绿化保洁工作之后我才知道,这短短的十天,远比军训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绿化保洁还真就不是这么回事。你不亲身去体验一下那每一次弯腰下蹲、每一次手指紧扣拈草、每一次用力将草连根拔起,你永远不会知道,原来拔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在鼓吹拔草有多么辛苦,只是说想要把这项工作干好并且干到底确实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悍,更需要意志上的坚持。

我会用新奇来描述第一次拔草的经历。的确,第一次拔草那天,小伙伴们都兴致勃勃,加上身着代表先进与荣誉的红色战袍,光是看起来就干劲十足,像极了一个个誓要以血荐轩辕的战士。在领班阿姨的介绍下,小伙伴们第一次知道了哪些是需要保护的草,哪些是杂草,需要坚决予以拔除。小伙伴们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这草坪里居然有这么多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杂草,之前都不曾注意过,更加无从发现过,这时候我们都变成了哥伦布,抑或是被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夫子。一阵惊奇过后,在领班阿姨的带领下,战士们都三个一群五个一拨儿形成了割据势力,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策略,由四周向中间扫荡。那天的两个小时过得真快,小伙伴们说自己的轶事,调侃他人的趣闻,听阿姨诉说自己的故事,在青春与沧桑的气味的相互碰撞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第二次拔草的时候,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小伙伴们都已不再像上次那样激动,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了那种青春昂扬的斗志,却也是略显疲态与厌烦,至少是有着些许的不耐烦。我们下蹲的动作不再做得如之前那般潇洒,拈草的指尖也不再如之前那样有力,将杂草连根拔起之时也不再有之前那样的如虹气势,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被下了咒语一般。是啊,太累了!如果你参加过军训,你就知道,被教官罚下蹲两个小时是什么感觉。如果你玩儿过某款类似找不同物品的游戏,你就知道,在大片大片的草坪中找出那么几根杂草是什么感觉。如果你参与过拔河,你就知道,当你用力捏住草叶使劲往出拽使其被连根拔起是什么感觉,这个比喻不怎么形象,但不管是拔河还是拔草,当你用力的时候,手指都会被勒得生疼。我还没有说周围环境对小伙伴们的为难呢!从那天起,太阳就好像也被咒语影响到一样,突然就变得很毒辣,小伙伴们不得不时不时挪

一挪换个地儿,觅得一片阴凉的工作地点。即使这样,即使小伙伴们东挪西挪,还是不免会被太阳洒下的光辉狠狠砸中,汗水也不停地从额头、脖颈之间如暗涌一般沁出。如果你以为只有太阳的为难,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草丛可是各种昆虫的夏威夷。这各种昆虫里就包括蚊子!所以自那天之后,小伙伴们都心照不宣地穿上了诸如长裤之类的防蚊装备。也就是从那天起,小伙伴们不再像之前那样侃侃笑谈、谈笑风生,而是各种表达着拔草这项工作有多么艰难,有多么辛苦。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往后的每一天皆是如此。

还记得我说过的拔草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悍,更需要的是意志上的坚持吗?之前很少提到领班阿姨,那这里我就用领班阿姨的工作状况来阐释什么叫做意志上的坚持吧!在我的记忆中,上班时间里阿姨没有休息过,只是极少的偶尔停下几秒来给小伙伴们指导指导,或是笑着问一句“累了吗?累了就多歇一会儿再拔”。有时候,我们都在休息,就看见阿姨一个人“沐浴”着阳光工作着,并且总是矫捷依旧。这时候我就会想,论身板,大部分小伙伴都要比阿姨强,为什么阿姨能一直如初地工作着,我们却做不到呢?有一回我就找了个机会和阿姨探讨这个问题,阿姨给了我答案。阿姨说,你们小孩子嘛,也从来没做过这些事,开始觉着有意思,但其实拔草挺单调无聊的,慢慢就烦了坚持不下来了。对,坚持,就是坚持。拔草不同于吃饭,每天吃米饭你怎么都不会觉着无聊感到厌烦,但是让你每天八小时里几乎每秒钟就重复做一次相同的动作并且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你能不觉得年轻奔放的心灵受到了折磨。阿姨之所以能一直如初地工作着,就是因为她用意志、用坚持克服了拔草本身的单调无聊和这项工作对身体的损耗。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都算坚持过来了,可能是因为阿姨给大家的鼓舞,也可能是小伙伴们也像我一样领悟到了什么。

结束那天,新闻组的小伙伴过来录了视频,听到阿姨对着摄像机亲口说出“同学们干得好”这几个字时,我心里五味杂陈。

上一篇:生日会策划方案推文下一篇:法律的作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