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与世界教案

2024-07-26

第二节中国与世界教案(精选12篇)

1.第二节中国与世界教案 篇一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潘灵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内型和区域性差异。

3、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 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国几种土地资源类型幻灯片,对上节课简单复习,同时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区域差异明显。

二【新课学习】

1、耕地(耕地区域差异一)

【教师指导】同学们拿出地图册,前后排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打到地图册19页“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20页“中国气候类型”、13到14页的“中国地形图”以及课本68页的图3-13“中国耕地分布”小组分工又合作,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那些干湿地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学生小结。

【教师引导】多媒体播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来说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归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己归纳“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耕地区域差异二)【教师指导】播放幻灯片,旱地和水田,以及我国的旱地和水田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旱地和水田的分布,以及主要农作物。

2、林地

【教师指导】播放我国林地分布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感知我国林地分布地区。

(教师点拨)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山区,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山区,东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和南岭山区。

(学生思考)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东北和西南林区属于——(2)东南林区属于—— 学生发言,学生小结。

3、草地

【教师指导】播放我国草地分布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感知我国林地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内蒙古)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教师指导】播放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图片

(学生思考)通过图片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导出下面的问题——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珍惜每一寸土地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学生根据以上图片来总结我国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应对策,并由学生来概括:

(教师点拨)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3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课堂检测】 出示幻灯片上的检测题。

湘 教 版 地 理 八 年 级(上册)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

潘 灵 仙 2013年10月21日

2.第二节中国与世界教案 篇二

上世纪90年代以前, 各国基本上都使用GNP这个指标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 说明其经济规模的大小。但自90年代之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很难找出一件完全由本国生产的产品,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用GDP代替GNP来衡量经济的总规模。1993年, 联合国统计司也正式宣布用GDP代替GNP。中国也不例外,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使用GDP统计指标来衡量经济总量。

从GDP指标来看, 中国作为全球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 经济总量快速增加。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国人振奋, 世人瞩目。但是, 从人均GDP指标来看, 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除此之外, 中国更应该从GDP指标背后探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清醒认识到自身成为经济强国的路途仍然比较漫长和艰难。

二、中国GDP经济总量衡量指标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 经济快速发展, GDP迅速增长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中国发展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国内很多问题需要通过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经济快速发展, GDP迅速增长, 才能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人均收入, 使人们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 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健康医疗条件, 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同时, 从国际上来看, 中国只有经济快速发展, GDP总量快速增加, 才能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升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 同发达国家进行竞争, 为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 中国经济发展, GDP总量快速增长, 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但是, 中国应该认识到GDP经济总量衡量指标存在的问题。

1、总体上忽视增长方式转变。

GDP作为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 只能说明一国经济的总体规模的大小, 但是无法反映一国经济为获得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经济增长方式。众所周知, 中国这些年的快速发展, 更多是建立在国内劳动力和相关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消耗的基础上, 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代价, 给经济的后续发展带来的很多负面的影响。当前, 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给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内涵上忽视竞争力提高。

GDP作为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 往往会忽视一国经济增长的内在竞争力情况。GDP主要是衡量一国在一年内使用本国范围的资源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但是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生产和竞争, 生产的技术水平如何, GDP指标并不能予以很好的反映。但是,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生产的技术水平往往代表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竞争力, 这无疑是GDP统计指标的一大缺陷。中国的GDP是增长迅速, 但资源使用浪费现象严重, 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很多产业都是在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处于分工价值链的低端, 内在竞争力有待提高。

3、所有权上忽视实际控制权。

众所周知,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GDP之所以增长迅速, 其中外资和外贸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GDP中很大比例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创造的产值, 虽然计入中国的GDP, 但是实际所有权仍然是外国企业和个人所有, 中国无权支配和使用。这部分GDP无疑增大了中国的GDP总量, 但是并属于中国所掌控的财富。这点在GDP指标中没有很好的反映。如果扣除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创造的产值, 中国的GDP总量将大大减少。

三、中国重视GNP总量指标的必要性

与GDP相对应的另一个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为GNP, 它系指一国所拥有的的资源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在一年所创造的价值总和。与GDP指标相比, 由GNP指标所衡量的经济总量能够很好的反映一国经济实际创造财富的水平和能力, 体现出其综合竞争力。因此, 中国用GDP指标测度经济规模时, 也应该考虑GNP指标的水平。

1、GNP更加体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GNP指标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资源在一年中所创造的财富水平, 而不管这个财富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创造的。因此, 如果一国GNP所衡量的经济总规模比较大时, 往往说明该国企业“走出去”的比例较大, 其中很大比例可能是该国在国外利用当地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因此, 与GDP不同, GNP既包括对本国资源的开发利用, 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了对国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可以很好的节约本国资源,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GNP更能体现经济竞争力。

GNP能够很好地反映一国资源在国外所创造的价值, 这部分价值通常是由本国在国际上比较有竞争力的企业利用国外当地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是国外的劳动力按照本国的经营理念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本国企业则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中高端, 具有支配权。因此, 只有当一国GNP所衡量出的经济总量较大时, 说明该国的总体竞争力才有了较大的提高。当前, 中国虽然GDP增长迅速, 但是GNP的增长至少要比GDP的增长低3个百分点。中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点, 重视GNP指标, 通过竞争力的提高来改变多年来中国GDP和GNP不同步增长的局面。

3、GNP更能体现实际控制权。

通常, GNP所衡量的经济总量是一国所拥有的财富, 所有权归属于本国所有, 而不管这部分资源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因此, GNP指标更能代表一国的经济总量和实力, 体现出一国所实际支配和控制的财富水平。这才是一国真正经济规模和实力的体现, 代表一国在国际上可以用来和他国进行竞争的财富和资源。对此, 中国应该予以重视, 不能以GDP指标替代GNP指标, 忽视GNP指标所体现出的财富价值实际控制权问题。

四、结论

GDP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总量和规模, 但是存在很多缺陷。与之相比, GNP指标能更好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所拥有的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 体现出一国真正竞争力的高低。因此, 在用GDP指标所衡量的经济总量水平同他国进行比较时, 即使有较大优势, 也不能盲目乐观。尤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 由于经济发展对外资外贸依赖程度较大, GDP指标所衡量的经济总量中有很多价值是国外所拥有的资源创造的, 不属于本国所有, 不能体现本国的经济竞争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 外资外贸依存度都很高, 就更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意识到GDP这一衡量经济总量指标的内在问题。即使中国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 成为从GDP指标来看的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也不能盲目乐观。这最多只能说明中国已经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经济体, 但还不足以说明是一个经济强国。在衡量经济总量和说明经济总体实力方面时, 中国更应该重视GNP指标的情况。中国目前GNP的增长速度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 中国应该切实提高GNP的增长速度, 提高GNP指标多衡量的经济总量, 实现两者的同步增长, 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真正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郑志国, 刘明珍.从中国GNP与GDP差额看经济开放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3) .

[2]刘太忠.关于我国GDP与GNP的比较分析[J].理论界, 2008, (1) .

3.第二节中国与世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13—1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材料衣物洗衣前的准备工作及清洁方法和清洁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了解电熨斗和挂烫机的使用方法。

3、学习不同衣物熨料之处理方法。

4、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些清除不同污渍的方法。

5、认识各类洗衣标签并懂得如何按标签处理不同的衣物。教学重点:

1、了解不同材料衣物洗的清洁方法和清洁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了解熨烫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不同衣物熨料之处理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些清除不同污渍的方法。教学准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鉴别织物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衣物的清洁与熨烫的相关知识。

二、衣物的清洁

1、棉麻类衣物的清洁:适用于各种洗涤用品,既可手洗,也可机洗,最好温水洗。晾晒时要抚平。

2、毛衣的洗涤:毛衣适宜手洗,用中性或皂片洗涤。不能用热水洗,不能直接带水挂在衣架上。

3、丝绸衣物的洗涤

根据衣物洗涤要求进行洗涤。

4、内衣洗涤 :温水浸泡,用透明皂或内衣专用洗液洗涤。

5、羽绒服的洗涤:先浸泡再用温水手洗,晾晒前挤掉水,抖散、拉平放在阴凉处晾干。

三、衣物的熨烫

1、电熨斗分为普通型、调温型和蒸汽型。

2、熨烫方法:

(1)熨衣程序:熨衣物前首先检视衣物标签,调较合适温度,待灯号熄灭后,按衣物质料而决定是否需要打开蒸气,才开始熨衣。

(2)使用方法:注水(蒸气熨衣及喷水使用):初次使用时,请注入自来水。再次注入时仍可用自来水,也可使用蒸馏水。注水前,请先将插头拔掉。将熨斗竖起,然后在注水孔内注入约140毫升的水。请用注水杯注水。(3)注意:请勿自行修理;接触面避免接触硬体;电线勿绕在高温的接触面;使用后尚有余温,避免孩子碰触。

3、熨衣(自动清洗)请务必检查所熨的衣物上是否有熨衣指示。在任何情况下,均请遵循熨衣指示。

温度:先将衣物依熨衣温度分类,各毛料衣物一起熨,棉料衣物则分别一批一起熨。熨斗加热的速度比冷欲速度快,因此,先由最低温度之衣物熨起,如人造织维衣料。含混纺的衣料,则请选择质料中最低的温度来熨。如不知衣物是由何种织维组成,找一处穿时看不见的地方熨,试试何种温度最适合。(先由低温试起)。纯毛料(100%羊毛)可用蒸气熨平。将蒸气钮转至最高的位置且用块干的熨布熨衣。当你熨毛料时,布料可能会发亮。可将衣物的裹面翻过来熨,以避免发亮的情形产生。熨衣时需常移动熨斗。

四、常见的污渍清除法

(1)血渍:用冻水加洗衣粉搓擦,由于血液主要成份是蛋白质,遇热即会凝固,因此勿用热水浸洗。

(2)汗渍:以清水湿润后加一小杯氨水搓擦,然后过清水份,或可加些少食盐浸洗后再过水;但毛衫及绒衫之汗渍则宜用柠檬酸开稀揉洗。(3)墨汁:可用白饭或白果肉搅碎涂在污渍上一起搓擦,让污渍散开,然后用洗衣粉水清洗几次,或可清除;因现时使用的墨汁除胶质外尚含有其他的化学物质,所以难于撤底清除。

(4)饭汁豉油渍:可用酵母粉撤在污渍上,滴水洗净,洗净时加入少许氨水溶液效果更佳。

(5)唇膏渍:因口红的成份复杂,而主要是油性,如沾在棉质布料上的话,只要用温暖之肥皂水、酒精、四氯化碳或挥发油等任何一种液体搓揉均可以除去;如污渍是沾在织维上就先用纱布沾些酒精在口红的渍上擦试,然后放入温洗衣粉水里搓洗,并用清水过净即可。

(6)果汁渍:不同的果汁渍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首先辨别果汁的性质,来选用适合的方法,甜味的果汁可用生姜或白萝卜汁洗涤,酸味的可用碱性洗涤剂除去,苦涩味则可用醋洗去,如果是有色素的果汁如西瓜汁、芒果汁等,可以用酒精清除。(7)泥渍:可待泥渍干后先把泥巴除去,然后才用洗衣粉浸洗,泥渍亦可用马铃薯肉擦洗。

五、拓展学习:通用的服装洗涤标记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衣物的清洁与熨烫

1、衣物的清洁

2、衣物的熨烫

4.第二节教案纸 篇四

【复习旧知】

1、选材时关注从养生和健康的角度:天人相应的饮食观念,尽可能做到“四季不同食、四方不同食”,保证食材的新鲜;

2、刀工技艺的运用将原料加成一定规格形状,不仅便于烹制和调味、美化和造型、更利用食用和消化吸收

3、美食搅动味蕾,人类通过舌尖品尝各种滋味,但美食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扑面而来的怡人香气、一次全身心的愉悦之旅。【引入新课】

烹饪是艺术,是人类对食物选择、烹调、供应和享受的艺术。肴馔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重要内容。中国肴馔的烹调过程是烹饪艺术的创作过程,它主要塑造的是味的开锅、也塑造辅助的色、香、滋、形和味外之味的形象,表达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道佳肴就是一个美妙绝伦的艺术品,更是一道倾注作者情感的回味无穷的篇章。【讲解新知】

一、美食与美名配合

面对美食,人们往往是“阅读”与品尝并重:在进食前,谈论它、想象它、观赏它,产生强烈的餐饮审美感受。中国美食历来注重“味外之美”,菜肴的命名是重视文学美的表现。菜名之于菜肴,有时就如文艺作品的标题一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菜肴平添魅力。

1、祝贺型

2、典故型

3、趣味型

4、数字型

5、质朴型

给菜肴取美名是一门学问,名称太实则可能乏味而缺失想象空间,太虚又令人茫然,必须做到虚实的和谐统一,做到名实相符。

二、美食与美器配合

俗话说,好马须好鞍配,红花须有绿叶配。

只有美食与美器相互呼应、完美地结合,才能各显其美,相得益彰。

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提出,在食与器的搭配时,“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 1

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中国饮食器具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馔品的谐和。从最早的陶钵、陶盆、陶豆、陶碗,到商周时期专门盛饭用的簋,盛肉用的豆,盛放整羊、整牛用的俎,吃肉挟菜用的匕、箸,均用金属、玉石、牙骨、漆木等制成。可见,中国古代食具之美,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中国最早出现的彩陶是在红色器皿的口沿部绘一周带状红彩,或是在敞口器物的内表点缀一些简单的几何纹饰。这些彩绘标志着人类追求美器的传统,首先表现在饮食上。它同时标志着人类的饮食早在远古时代已不仅仅是解渴充饥,它又是愉悦精神的重要仪式。生活在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居民,更以高超的陶艺创造了薄胎彩绘食具,称为旦壳彩陶,看到这类精巧的饮食器具,可以想像史前先民的饮食活动已进入到相对高雅的艺术境界。制器不俗,用器一定文雅。彩陶的粗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铜器的庄重之美,漆器的秀逸之美,金银器的辉煌之美,玻璃器的亮丽之美,是配合美食的另类美的享受。美器与美食的谐和,是饮食美食的最高境界。

综观今日饮食之器皿,一是不讲究艺术之精美,要么追求质地的昂贵,如用器皿材质命名的“金银厅”、“玉瓷阁”。要么追求时尚的返璞归真,如大盘(大盘菜)、大桶(农家鸡)、大锅(百鸟归巢)均作为器皿。大而不雅,精而不美,不但不美观,也很不实用。三文鱼刺身用大木盘上,除了造噱头外,有多少西餐文化的优雅可言?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提出,在食与器的搭配时,“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铜,煨煮宜砂罐。”也就是说,美器之美还不仅限于器物本身的质、形、饰,而且表现在它的组合之美,它与菜肴的匹配之美。广州的餐饮器皿,不管以古朴为美,新奇为美,还是以珍贵为美,简素为美,都不应该陷入“唯美”的怪圈,一定要信守“美器配美食,美食不如美器”的原则,立足美食“选”美器,美器一定要“配”美食。

1、根据菜肴的造型选择配搭器具

2、根据菜肴的用料选择配搭器具

3、根据菜肴的色彩选择配搭器具

4、根据菜肴的风味选择配搭器具

5、根据筵宴的主题选择配搭器具

三、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 就餐环境与美食的配合  就餐情景与美食的配合  就餐者心境与美食的配合 【课堂训练】

饭店的经营管理者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中具体可以控制的因素是哪些?为什么? 【小结】

5.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了解电解质电离的含义,能识别并记住常见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的写法,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及电离方程式的写法。教学过程: 引言:(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我们初中时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提问讨论:(幻灯)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分析:(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做书上习题2,3。

设问: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

+-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第二条方程式)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给第二个试管过滤,取滤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同样地,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

2+2- Ba+SO4=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

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6.第二节中国与世界教案 篇六

(1)市场需求持续放量。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提升,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一直呈现出迅猛的态势,虽然这2年经济受宏观政策的调控,增长速度趋于放缓,但是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势头。从近10年的中央空调市场发展来看,多联机产品大体上一直保持着快速且稳定的增长步伐,这也正说明了市场需求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只要经济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那么从历史的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未来的多联机市场仍然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各厂家加大对多联机市场的投入。

从每一年的中国制冷展就可以看出,多联机都是各厂家花大力气宣传推广的产品之一,而且各厂家每年都会推陈出新,或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或针对寒冷地区的强制热空调市场。此外,多联机产品竞争品牌之多,也是达到一个高峰,无论是传统的日韩系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和新加入的欧美系品牌,市场竞争者的不断加入,也保持了多联机市场全新的活力。

(3)家装零售市场成“香饽饽”。

可以看到,2014年市场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则是家装零售专卖店的异军突起,也反映出各大厂家对于家装零售市场的重视程度。之所以重视家装零售市场,也是缘于房地产配套项目保持萎缩以及“钱袋子”不断收紧,更多的经销商不愿意承担项目过多垫资的风险,而是愿意投入到现金流比较充足的家装零售市场。而且,家装零售市场本身门槛较低,经销商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各厂家又十分愿意大力开拓渠道,二者一拍即合,因此在市场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4)挖掘三四线市场潜力。

多联机产品发展到如今看来,一二线城市无疑已经成为“红海”市场,市场竞争足够成熟,市场要想取得大幅度增长已然十分困难。很明显,各厂家也意识到一二线市场的难度,于是纷纷将视线转移,譬如以前并不受重视的东北、西北市场以及县市、乡镇等三四线城市。由于不少厂家在渠道上的匮乏,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主要被国产品牌牢牢掌控,国产品牌凭借广泛的家用空调渠道进行融合转型,保证了对市场渠道的极大控制。

(5)政府采购为多联机注入活力。

其实早在2013年,政府采购对于多联机产品的需求保持极其快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中,多联机产品再次成为政府采购青睐的对象。一般而言,政府采购项目往往强调质量和技术性能,比如“空调室外机应具有良好的防尘、防雨、防腐蚀和安全防护功能”、“多联机空调采用的电气元件及保温材料应具有防潮、防霉、防腐能力。安装在室外的电气开关等应带有防水、防撞的保护设施”等,这些限定对于多联机厂家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6)多联机制热技术突破北方市场。

众所周知,多联机产品普通的制热能力一直为一些水机厂家所诟病,尤其在北方区域寒冷的冬季,多联机产品完全满足不了用户的充分需求。这一缺陷也导致了多联机产品在北方区域很难全面地打开市场局面。但在2014年,艾默生研发的“喷射变频涡旋增焓”(VVI)技术攻克了极寒环境下空调制热衰减的难题,将制热效能提升45%,这也为不少的空调厂家进军北方市场提供了技术上的强大支撑。

在产品方面,多联机产品的变频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这从数码涡旋多联机组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就能看出。从2014年市场来看,虽然数码涡旋产品已经逐步被市场边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厂家在“坚持”,比如麦克维尔、开利、特灵、EK、美的等一些品牌,在数码涡旋产品上收获了不错的销量。毫无疑问,由于众多厂家的力推,当今市场变频多联机大行其道,变频多联机产品俨然已成为“万金油”、“全能选手”,数码涡旋产品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从未来市场来分析,数码涡旋产品增长潜力不大,甚至可能逐渐被厂家所淡忘,被市场所抛弃。而另一方面,众多厂家对于变频技术的推广不遗余力,相关行业机构如经销商、设计院、业内媒体、用户也都为变频多联机产品保驾护航,变频多联机产品已经成为厂家扩大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

在品牌格局方面,大金的市场地位仍然无可撼动,凭借着32%的占有率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日立(青岛)依靠在家装零售市场的快速成长以及在传统工装项目的传统优势取得较为不错的发展,目前占据着多联机市场上第二的位置。而国产品牌的“领头羊”美的、格力通过广泛的渠道优势在家装零售和工程项目均不断侵蚀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海尔和海信中央空调在2014年市场销量取得较为不错的增长。其次,2014年中,东芝持续加大对家装零售市场拓展,颇有斩获。此外,三菱电机、三菱重工、三星、LG、富士通、松下等日韩系品牌也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欧美品牌如江森自控约克、麦克维尔、特灵、开利、顿汉布什、EK新进入变频多联机市场行列,正蠢蠢欲动;国产品牌如奥克斯、志高、TCL、天加等也都纷纷加大对多联机市场的投入,并取得一定的收获。未来,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多联机市场仍然值得行业人士期待。

7.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教学过程[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3)作为防腐剂(4)消毒剂[投影]

资料2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投影]

化学性质[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石蕊,溶液变红[投影]

So2+H2oDH2So3

(可逆反应)[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试管的水不多,晃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现象2]

品红褪色[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学生讨论]Na2o2,cl2(Hclo),o3,H2o2等。[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投影]

So2+Br2+2H2o=H2So4+2HBr[分析]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投影]

So2+2H2S=3S¯+2H2o[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2

0

+4

+6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

[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

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即So2+NaoH=NaHSo3

(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催化剂[投影]

2So2+o2=====2So3(可逆反应)Δ

So3+H2o==H2So4

[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投影]

小结: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投影]

比较So2和co2名称So2co2气味刺激性无味ca2沉淀、过量消失沉淀、过量消失品红褪色不褪色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学生阅读思考]

(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投影]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小结]

(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So2的漂白性;(3)So2对环境的污染。[反馈检测]、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A.H2S

B.So2

c.S

D.H2So42、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原气体中肯定含有Hcl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HBrc.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D.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有无So24、下列左边是污染原因,右边是污染产生结果,试用短线将有关因果联系起来:氟利昂(氟氯烃)等排放物

酸雨乱砍滥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So2

破坏臭氧层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

5、为了降低硫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方程

8.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教案 篇八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

提问变体有:

①“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请找出诗眼,结合全诗分析。②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③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④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例1 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解析】(请注意)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总结】(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问题】“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总结方法】

1、读诗句,定“诗眼”。(“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例3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问题】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价。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答案】 “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强化主题)。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统领全篇)。【总结】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例4 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总结】(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补充)鉴赏语言常用术语 特色:

豪放雄奇 沉郁顿挫 直率天真 婉约含蓄 诙谐风趣 叠字叠词 明白如话平淡无奇 词藻华丽 质朴清新 苍凉雄浑 抑扬顿挫 形神兼备 穷形尽相 行云流水 明快晓畅 作用:

深化主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深沉动人,发人深省;言近意远,蕴藉含蓄;音韵和谐,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一气呵成,琅琅上口;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考点对应直练 训练二 鉴赏语言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三首诗,做后面两个小题。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陶渊明《问来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王安石《道人北山来》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试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人格特点。

(2)从风格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说说这三首诗的共同特点。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酬 张 少 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8.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

②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

(2)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阙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⑴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________,;其“诗骨”是__________。⑵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2答案示例: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4答案示例:(1)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分别是菊、梅、松,体现了他们高洁坚贞的人格情操。(2)风格平易(风格平淡),语言浅近(语言质朴)。(意思正确即可)

5答案示例:(1)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言之成理亦可)(2)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②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6答案示例: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7答案示例:(1)“空”:徒然。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意思对即可)(2)、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

8答案示例:⑴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⑵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②上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9.第二节中国与世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2、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 长江大约长6300();

(2) 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3) 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120();

(4)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5) 课桌大约高80()。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题目:有一块长15米、宽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块)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和《同步练习》。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自己填写后集体核对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学会检查。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2400÷4=600(块)2400÷1=2400(块)

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节复习课 课时 49

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进行辨认,会辨认八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判断轴对称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85页第6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

(1) 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出示由4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方块。

(1) 出示书本上的小木块。

4、下面是5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 出示5路车的路线图。

(3) 然后根据路线图填写书上的内容。

5、下面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课堂总结

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20×15=300(平方米)

问题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20+1+1)×(15+1+1)=374(平方米)

小路的面积=374-300=74(平方米)

2) 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的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搭一搭。

(3)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 让学生回顾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思考怎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判断,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20×15=300(平方米)

(20+1+1)×(15+1+1)=374(平方米)

10.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篇十

3、回声的运用:可判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发现沉船、鱼群及敌人的潜艇等。

播放有关回声的影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去过的同学将来有机会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定要到天坛好好地感受一下那美妙的回声现象。北京天坛是驰名中外的杰出建筑,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

4、进行德育教育:回声现象映射的道理:“你的态度决定了环境对你的态度”。

七、小结:

八、课后思考: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结论是1次2次3次都有可能,对应情况是:1.短管、2.长管无水、3.长管有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开放性作业: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四、声速

1、声速:V固〉V液〉V气

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15℃时,空气中V声=340/秒

五、回声

11.初中物理第二节 电功率教案 篇十一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一

《电功率》教学设计

山东省惠民县李庄镇第二中学 关学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教学难点】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

由学生讨论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

先让学生猜想: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

(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2.实验演示: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谈话与引导: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引导得出: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3.谈话导入课题: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

2、电功率

二、学习新知:

(一)电功率

1.通过讨论和让学生对比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投影: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启发:如果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

(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让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

得出: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

(特别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时间?在课堂中应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

2.投影:电功率的定义公式:P=W/t 注意: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谈话: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另一个公式:P=UI。

3.投影展示:电功率的单位:瓦(W)千瓦(kW)要求: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 4.解决导入本课时的问题:

告诉学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前提:在220V的电压下)。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亮的原因。(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质:能量的转化)5.谈话:这两个公式各有什么用途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应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P=W/t和P=UI各有其用途,当知道P、W、t中任意两个时,可以求出另一个(此时应指出: 这样我们可以求出电功率,只要知道W和t即可,而W是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的,t可以用秒表来测量,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就可以测量,也为下一环节进行电能的节约的讨论做好准备);对于P=UI也是这样,此时应让学生掌握:这又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实验探究(电灯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做好准备。6.投影:

例题(做一做):一个1kW的用电器当工作1h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此处不用课本上例题,用意在于为下一部分进行节约电能的讨论做好准备,而关于电功率的计算第四节将有专门的计算课)

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这个结果3.6×106J正好是1kW·h电能,告诉学生知道:除了用标准的国际单位以外,还可以直接用kW、h和kW·h来直接运算,这样在数值比较大时更方便。7.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口算一些生活中电能计算的题目,提高学生兴趣,为转入下一部分做铺垫,如100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消耗一度电。

8.讨论(交流与合作):如何来节约电能?

投影展示:根据W=Pt这个计算公式,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如何才能节约电能(减小电功W的值)? 9.布置课外的调查报告:投影展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要求同学们观察(或调查)在学校发现过哪些浪费电能的现象,你(或你班)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电能的?你对我校(或我班)如何进一步节约电能有何意见或建议,请课下继续交流讨论,写出调查报告或意见建议书(汇总后将择优提交学校有关部门)。

10、简要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二)实验探究:额定功率

1.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

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教师的实验思路:

(如学生已说出,最好,如果没有说出,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思路;但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别的方法,这只是教师设计的思路)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应告诉学生:实验所用的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2.5V)投影出示实验表格:

提示学生:将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灯泡两端的电压(v)

经过灯泡的电流(A)小灯泡的功率(w)发光程度

1.5v

2.5v

12.第二节 儒学的兴起教案 篇十二

知道汉人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和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

二、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提问:

1、“焚书坑儒”发生的时代背景?经过?影响?汉代以来的主流文化对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2、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在确立儒学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谁? 你对罢黩百家的文化政策如何评价?

3、太学建立的意义?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 新授:

一、“焚书坑儒”批判

1、复习提问必修一的相关内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哪些?

2、完成基础知识提问的相关问题?

3、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答案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导入下一目: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儒学思想,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并对其做出了重大发展。

二、罢黩百家

1、由学生介绍有关董仲舒的情况

说明: 董仲舒的名字是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的

2、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问题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问(1):根据材料分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并认识其目的 问(2):根据其含义,再思考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可能有各种说法)看法一致、认识一致、思想统一 问(3):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补充说明: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问(4):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想?他是为解决西汉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面临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内犯、诸侯王国反叛等)进行点评并指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此时国家既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协助治理,也更需要有一套广泛的治国方略。于是汉武帝便招纳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思想,称为“贤良对策”。董仲舒便三次回答了汉武帝的策问,并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因此,任何时候,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产物。问(5):这种思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认识:“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的发展。

3、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问(1):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他将天道和人道相比附,论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问(2):在这个问题上,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巩固政权,加强统治„„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给秦始皇创建的皇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地位摇不可动。但同时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4、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问(1):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是什么?(学生)讨论:三纲五常(可能还会得出做人的原则等说法)

点拨:他的这一思想仍然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他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哪一位同学能举出这样的事例来? 问(2):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孝”呢?在他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之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留的东西呢? 问(3):根据以上讨论,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董仲舒的基本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问(4)对于上述思想,当时的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呢?

(引导阅读教材)找出相关内容并得出:汉武帝通过重用人才、兴办教育、确立儒家经典的地位等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使它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共同完成第9页的学习思考

三、太学的出现(安以下条目理清线索即可)

1、太学的建立和发展

2、太学兴立的影响

3、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4、太学的清议及影响 例:《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学经典的内容相互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亦即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王位世袭制 察举制

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各方面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出现鼎盛局面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前后有所变化。初期主要依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唐时被废除。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汉代的察举制度无法继续实行下去。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

第一,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隋朝兴起: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唐朝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第二,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也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还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1、重点强调科举制的实行、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并对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2、共同分析第10页的学习思考 课堂练习:

1.汉代儒学怎样成了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推动儒学方面,采取了三点具体措施: 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试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重要内容?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解题关键: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思路引领: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四个方面内容,积极可取的仁政思想,五常和孝道中的部分主张。

答案提示:内容:略。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上一篇:苏轼《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诗词鉴赏下一篇:中班综合:最奇妙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