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奉献中成长

2024-10-09

生命在奉献中成长(精选9篇)

1.生命在奉献中成长 篇一

生命在奉献中永恒

星星的永恒不仅因为它闪耀,更是因为它在燃烧,无私的把光明奉献。

--题记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有些人虽然已经不在了,可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的生命,用奉献谱写了一曲永恒的乐章。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这是对2009感动中国人物--年仅46岁的沈浩同志一生的光辉诠释。凤阳县小岗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倒在了任职的村子里。为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好、经济收入更多、出行方便留下了辛勤劳累的身影;六年了不辞辛苦为了村民,最终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岗位上。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即便他去世了,群众亦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汶川地震中表现英勇无畏,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塑造出伟大师魂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虽不幸牺牲,但他伟大的牺牲精神却能惊天地、泣鬼神、传千秋,和他同是为了救学生而遇难的教师的生命,都将成为历史抹不去的深刻年轮。

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学会奉献是为了分享幸福,你的奉献将为别人带来幸福。奉献是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有你的参与,彩虹会更加绚丽夺人,爱心之墙才会更牢固,世界将会更美好。

奉献的生命,犹如一首无韵的诗歌,在歌唱青春的热情;犹如一幅秀美的画卷,焕发着青春的活力;犹如一只欢快的乐曲,积聚着青春的激昂„„

让我们投身于奉献的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茏、繁茂,才能让生命这首乐曲得以永

1恒。

零八雪灾,众志成城抗灾难的奉献精神经世传承;汶川、玉树地震,舍己为人、用心搭建生命通道,用奉献创造奇迹;平顶山矿难,“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这种奉献精神感天动地。血气方刚的华夏儿女用奉献演绎了动人心弦、气吞山河的美妙乐章。

奉献,多么温暖的词语,相信只要我们积极的参与,爱的阳光就一定会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唱响奉献之歌,把我们的青春和才华、努力与拼搏奉献给这片热土,共同创造我们希望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让生命因奉献而永恒!

2.生命在奉献中成长 篇二

以往我们对课程的认识存着只重视课程的规定性, 忽视课程的“创生性”的倾向, 认为课程是一种规定好的东西, 只能不折不扣的完成。因此课堂上既不关注儿童的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也不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切照本宣科, 忠实地执行着教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是可以重新开发和整合教材资源的。所以,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 不仅要考虑课堂上的教学, 更应该关注通过教学带给儿童怎样的教育经验, 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什么样的内容最值得探求等等。如此我们追求的就远远不是课堂教学的行为, 有效的教学策略, 而更应关注课程实施的观念, 也就是说全新课程意识的树立。那么在课程实施中应确立哪些意识呢?

1. 创生意识

虽然这门课程是由国家规定, 专家设计, 是一种规定好的东西, 具有法规意义, 作为学校也必须贯彻执行。但是, 如果我们从课程实施的层面来思考的话, 就会发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蕴含丰富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是一个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 课程的实施不应该只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事实上, 儿童也总是在与课程的对话中, 用独有的眼光去理解、体验课程, 并在与外在的课程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生成新的经验, 同时丰富并发展着课程。从这一角度来看, 课程在价值取向应上是创生的, 即课程实施应在教师、学生及与课程内容的互动过程中得以生成。但这种生成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基础、文化背景、对课程的认识和对儿童的理解, 对生成内容筛选、整合的过程, 所以, 教师必须把握好两方面:

⑴把握目标, 关注经验。倡导课程的创生, 并不是忽视课程目标本身, 而是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 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新的课程生长点, 并依据现实的需要, 联系地区和儿童的实际, 拓展教学的内容, 实现课程内容与儿童经验的整合,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从而增进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如:在教学五年级《统计》时, 发现教材上只是传统的一些项目, 对于时事的一些内容是没有及时反映的。比如, 刚刚结束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 我们可以设计一组中国历年来金牌获得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和分析。还可以根据统计图表进行下一届奥运会的金牌数量的预测。这样的课堂, 既结合了爱国的教育, 又让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

⑵尊重教材, 超越教材。课程需要共建, 教学需要创造, 但不能无视教材的引导, 只有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教师才能从被动的执行教材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建构, 真正实现在教学中“做课程”的教育理想。教材的文本比较简约, 它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一种提示和引导, 给教和学都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教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抓住儿童的“兴趣点”, 发掘教材中的“空白点”, 寻找课程新的“增长点”, 不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 拓展课程的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数》时, 我们教师已经注意到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 通过学生生活中认识的数出发, 学会用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继而, 拓展成为生活里还有的一些常见的知识, 如:学号, 班级号, 鞋子号, 体重, 身高等等。而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数学。

2. 过程意识

当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 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 它已不再是“文本课程”“理想课程”, 而是能被学生体验到现实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理解课程, 通过课堂向学生呈现课程, 并以评价为依托, 反思调整课程。而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总是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和操作, 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课程, 产生新的课程体验, 得到新的知识积累, 并在与各种信息的相互交流中达成共识、产生共享、形成共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学生都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他们相互作用, 互相促进, 使给定的教学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使教学成为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成为师生生命涌动的过程。

二、聚焦课堂, 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分享彼此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情感、体验, 寻求得新的发展的过程, 因此, 新课程及其教学全程就应是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和谐共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应是“互动、对话、共享和发展”的,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宏观的视野, 要能从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的角度, 立足课堂, 开放课堂, 超越课堂, 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达成对课程的不断建构, 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者。

1. 整合观———目标要有厚度

在目标上要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因为数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生活之中的, 情感、体验在生活中获得的, 态度在生活中形成的, 能力在生活中不断提高, 它们共同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提升,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所以,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体的而非单一的, 在课堂教学中, 具体表现为:借助于一定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掌握技能, 习得方法, 培养情感, 获得整体发展。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们组织了“合作”的体验活动, 要求几个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用专业工具先画出一个圆来。这个体验活动做了两次, 第一次合作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教师请成功的学生谈经验, 引导失败的学生进行反思, 并在这基础上组织第二次合作, 使学生不断获得合作的经验。像这样的活动教师的着眼点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 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掌握合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今后成为社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再谈到用圆规画图的要领, 结合刚才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注意点进一步学习圆所得的知识会更加清楚。

2. 发展观———课堂要有宽度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应以发展人为宗旨, 以对话、体验、建构为主要方式, 因而, 教学应弥漫着一种特殊的人文气息, 课堂应成为学生凸现主体、张扬个性、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双发展过程。一是空间上拓展。教学不应完全靠课堂的40分钟, 课前的学情调查, 课后的活动延伸都是课程实施的过程, 是教学的过程。二是时间上的保障。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参与中习得发展的过程。

3. 生命观———教学要有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需求、兴趣等参与课堂活动, 并成为课堂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而从某一意义上来说, 教学过程也就是“解读生命”的过程。所以, 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课堂环境, 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学生的生命, 从而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尊重, 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儿童对文本、对数学的独特理解, 尊重儿童对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理解儿童问题, 能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儿童问题, 用儿童的方式去教育儿童, 从他们的视角观察数学、认识数学, 用他们的方式探究数学, 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走进孩子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三、共享生命, 形成独特的文化观

数学力求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备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课堂教学要力求从儿童的生活情境出发, 为儿童营造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 用他们的心灵感受所到的世界, 使课堂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文化的特色。在实际操作中, 要处理好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关系。

在选择活动时, 往往我们只重视活动是否有教学价值, 而忽略了活动是否有意思, 儿童是不是喜欢。从儿童参与活动的现实状态来看, 儿童参与一项活动, 并不是看活动是否有价值, 对自己成长是否有意义, 而是这项活动自己是否喜欢, 有没有参与活动的兴趣, 而教育的价值是在儿童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来实现的。因此, 教学活动的选择应始终贴近儿童的生活, 反映儿童的需要, 激发起儿童的兴趣, 引起儿童的共鸣, 在有意思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意义, 使课堂成为儿童的课堂, 使教学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的教学。如:教学《可能性》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回想一下, 你们打乒乓球时, 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先发球?接着, 出示例1图, 问:你知道图中两名运动员在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吗?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小结:由于乒乓球可能在裁判员的左手, 也可能在裁判员的右手, 所以无论猜“左”, 还是猜“右”, 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 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有。追问: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学生也可以模仿着玩一玩。

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不单纯做游戏, 而是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地去发现、去思考、去研究, 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认识数学的价值, 掌握学习的方法, 获得综合的全面的发展。

3.让孩子在生命叙事中成长 篇三

升华道德情感

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其在生活、学习中情感的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个体生命成长的旅途中,成功、迷惘、失败、挫折随时伴随其左右,对于那些让内心世界发生过震动的事情,个体在心灵深处就有将其表达出来的愿望,并且在事情发生之后,他就处在各种可能的解释、说明,以及观照自己的内心空间中。如果他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不仅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助于消除负向的情绪,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生命叙事恰恰可以帮助叙事个体对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诸如困惑、羞愧、压抑等内心感受,在叙事中得以化解、宣泄,从而释放内心的压力,使内心获得澄净并走向平衡、和谐。

小刚,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上个月从临县的一个特教学校转到我班。他刚到班里不久,我就发觉,他有着与同龄人不相符的性格,孤独、冷漠和压抑。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想他的内心一定受到什么沉重的打击。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接近他。在一个寂静的傍晚,经过耐心的启发,我们终于开始了对话。

“我知道,你们都看不起我,我是个小偷,我偷了别人的东西。”说完,他突然失声大哭,泪珠像雨水一样涌出。我静静地看着他,心中阵阵发痛,“孩子,别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把以前所有的委屈都告诉我吧。”原来,小刚上学期偷了同学一只好看的卡通手表,被学校通报批评。这对于一向品学兼优而又性格内向的小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陷入了恐慌、羞愧和绝望之中的他,潜意识里认为所有的同学都在嘲笑和唾弃他。他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压,转到了我校。时间悄悄地流淌,小刚还沉浸在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中,只是他的表情不再压抑和紧张,而是慢慢舒展起来。听完他的叙述,我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只要他能够改正错误,仍然是好孩子,仍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落日的余晖透过窗户照进教室,看着他久违的欢悦,我如释重负。

融合人际关系

生命叙事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而只有在判断对方可以信赖,且自己可以被对方接受的情况下,生命叙事才有可能进行,所以说生命叙事体现了叙事主体对他人的信任。在叙事的过程中,讲者和听者交互影响,形成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双方可以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启迪。不仅如此,生命叙事还能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意识到彼此的信任,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而且在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这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说:“通过分享彼此的故事,获得彼此的了解、信任,以及一系列共同的价值与共同的理想,因此生命叙事有助于团体、集体的建设。”

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传统,每到“助残日”“六一”儿童节,都会邀请职小、实小等学校的孩子到校联谊。他们会拿出珍藏的礼物,会如数家珍地讲述那些乡间趣事,也会坦诚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梦想和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在他们欢乐的笑语中,我们看到了彼此的信赖、真诚。听者和讲者促膝交谈,氛围和谐、温暖。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分享着快乐和友谊,也分担着烦恼。另外,我们还会让在校孩子给已考上大学或已在社会自立自强的残疾人写信,叙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理想抱负。在这种来往书信的叙述中,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奋斗历程,期待着自己的成长,同时这种方式也促进了人际道德关系的融合。

接纳生命自我

生命叙事是对个体生命经验的直接关注,在叙事过程中,个体的经验不但得到了呈现、交流,而且获得了反思、深华。因此,生命叙事不仅有助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认识,而且有助于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和自我接纳。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曾经有一个男生孤独、自卑,乃至一个月里三次用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腕。这是一个典型的自虐症者。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人”,我想必须用特殊的办法。于是,在生活、学习上我用慈母般的温暖关爱他,一次又一次地试着接近他,给他讲述许多优秀少年的成长故事。慢慢地,他冰冷、固执的心开始融化。后来,他给我了讲述他的故事。在他的叙述中我了解了他不幸的家庭:父亲经常酗酒、打他和母亲,父母离婚后父亲娶了后母,家里像冰窖一样寒冷。叙述中,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后来,我不失时机地又为他制定了学习目标。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如愿考上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正是生命叙事让他走出封闭、阴霾和自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能够接纳自己的大男孩。

重建生命意义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意义的发现与追求是人类自古以来都要面对的永恒问题。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追求与建构生命意义,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其长久的价值。而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生命之中,它需要在他人的参与下,通过亲身活动来生成,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回到个体生命生活中遭遇的事件中来,回到个体生命的体验和现实的活动中来。生命叙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生命意义的追求,同时,生命叙事不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简单再现,而是借助所发生的事情,来理解生命,理解自己、他人或社会。生成性是生命叙事最具有意义的特征。

有一天,同学们在教室里安静地做作业,突然,一只小鸟跌跌撞撞飞进来,用惊悸的眼光望着四周。原来,它的一只翅膀已经折断,正耷拉着垂下来。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捧起它,呵护着它。放学了,同学们跑到食堂里拿来小米、馒头和水,有的同学跑到草地里捉来小虫。虽然大家精心照顾,但是小鸟毕竟伤得太重,第三天早上当同学们来到教室,看到小鸟已经闭上了眼睛,静静地躺在同学为它装饰的小盒子里。大家围着它,有的同学眼里噙着热泪,久久不愿离去。虽然我也很感动,但我不愿让大家的心情这样沉重下去,于是告诉他们:“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难过,但是有时生命真的很渺小、很脆弱。这只小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它一定会感激你们曾经对它的照顾。如果你们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它说,那就拿起笔写下来吧。”同学们回忆起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与小鸟朝夕相处的每个细节,一切都是那么深刻、难忘和留恋!一个生命的离去引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真切体验和关注,唤醒了孩子们对弱小生命的丝丝温情。

道德教育遵循认知——内化——实践——升华的过程,脱离生命体验的道德是苍白的,而生命叙事恰恰可以为我们在道德建构与生命滋长之间找到平衡。我们相信,“叙事将会在新的视野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存在,而生命叙事,将可能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叙述形式而凸显于道德教育之中”。

责任编辑 余志权

4.银行演讲: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篇四

演讲的题目是《生命,在奉献中燃烧》。

每一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道德,医生要有医德,教师要有师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而职业道德是我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其内涵就是奉献。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是啊,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在岗位上所创造的价值,却可以与世长存。

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为了全民族事业而鞠躬尽瘁的仁义之士,又有多少在本职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默默无闻的创业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

5.生命在奉献中成长 篇五

--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半年工作纪实

2006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一行4人依依作别母校,怀揣一腔奉献西部的赤诚,来到位于祖国太行革命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壶关县开始支教。时至今日,支教团在服务地的支教工作已经开展了一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始终切实贯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牢记团中央和母校的重托,充分发挥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不畏艰苦、不惧困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创探讨出了“理性支教”的工作思路,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支教团忘我的工作精神、全面的工作才能和显著的工作效果得到了受援地和受援学校领导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队员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回报着母校的培养和信任。

迅速转变自身定位,勇挑教育教学重担

2006年8月底,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戚树明(团长)、刘伟、王璐璐、孙丫雯4名成员在上海同济大学结束了团中央组织的集中培训之后,按照学校的部署直接奔赴位于太行山东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壶关县进行支教。在当地团县委和教育局的安排之下,4名队员均被分在06年8月刚迁新校,教学硬件有所改善,但在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却极其匮乏的壶关县职业中学进行支教工作。

到职业中专进行职业教育,这对于一直准备到普通中学进行教育工作的支教团队员们来说,心理上有一定落差,工作上也有较大区别。但是支教团队员们迅速调整自身,积极配合受援学校的安排,并且主动请缨、勇担重任。最终,戚树明被安排担任计算机老师,刘伟担任语文和普通话老师,王璐璐担任化学和英语老师,孙丫雯担任英语老师。支教团队员们所带的这些课程都是学校的主课,而且队员们的教学量也达到每周20-30节,远远高于学校普通老师一周14节的工作量。

开始教学后,队员们针对中专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注重把新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戚树明在讲解计算机知识的时候,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使枯燥无味的原理在声情并茂的影像下让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并在教学设施简陋的条件下尽量的争取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使得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刘伟在讲解课文时充分发挥自己广博的知识,把文章的写作背景、文学史地位,文中涉及人物的一些趣闻轶事等融会在教学之中,风趣幽默的讲解给大家,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听课兴趣,同时在课前精心安排了“个人风采展示”、“我的课堂我做主”等小栏目,使得每一名同学都有上台锻炼的机会,也促使师生间的感情日益融洽。王璐璐针对大多数学生不愿学化学的情况,创立了“游戏教学法”,在课上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原子分子来进行“化学反应”等小游戏,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明白了复杂的公式,使化学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孙丫雯在教英语时通过给学生起英文名字,教唱英文歌曲等吸引学生兴趣,并且特别注重联系现实,把单词、词组巧妙的放在一个个与学生们息息相关而又生动有趣的句子里让学生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支教团的队员们还充分利用自己和学生们年龄差距小,共同语言多的优势,在课下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渐渐的吸引了很多不爱学习的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喜爱而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经过在教学上的不懈努力,支教团4位同学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期中考试中,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队员带的课程,计算机平均分73.5分、语文平均分65.8分、化学66.7分、英语62.1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的平均成绩。壶关职业中学教务处主任闫小红曾深有感触地说:“你们几个大学生教的课,是我最放心的”。在期中考试以“我的×××老师”为题的作文中,凡是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成员带课的班级,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支教团的成员作为写作对象,看着学生们一篇篇作文中表达出的对支教团队员们和所教课程溢于言表的喜爱,队员们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制度

进入支教工作岗位后,经过近半个月的磨合,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队员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新颖的工作思路,高效的工作效率赢得了受援学校领导的充分信任。在支教团提出成立学生会的想法获得校领导的肯定后,受援学校校长程开先在全校教工会上亲自任命支教团长戚树明为学校团委副书记,刘伟为学生会秘书长,王璐璐和孙丫雯兼任团委老师,4人负责组建壶关职业中学首届学生会,并负责组织学校的学生活动。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队员们迅速分工,短期内制定了学生会的各项章程和竞选程序,在壶关县历史上第一次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选方法成立了正规的学生会。学生会成立之后,队员们对学生会的成员在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活动组织、资料记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现在,壶关职业中学的学生会已经全面负责起了学校的早操、课间操检查,夜间人数清查、晚熄灯检查,教室、宿舍、卫生区卫生检查,餐厅纪律检查等各项管理工作,并每周召开例会进行总结和安排工作,具有了较强的内驱力,成为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有力助手。

在学生会工作步入正轨之后,支教团队员们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由于受援学校团委的主体由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构成,支教团在受援学校的工作便以团委为主体展开。近半年来,支教团的队员们参与了学校历次迎接上级检查、剪彩仪式等所有重大活动的组织和筹划,并与政教处一起全面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戚树明和刘伟还在每周末负责全校的安全检查工作。

针对受援学校今年新迁校址,各项制度均不健全的情况,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先后制定了《壶关职业中学教师考评细则》、《壶关职业中学优秀教师评选办法》、《壶关职业中学学生会管理条例》、《壶关职业中学优秀班集体评选办法》、《壶关职业中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壶关职业中学广播站章程》等规章制度,为受援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丰富校园活动

鉴于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服务的学校是职业中专,学生基本没有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特点,队员们在支教之初就认识到在职业中学单纯靠课堂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同学们的实际需要。经过和壶关职业中学校长程开先的几次交流恳谈,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决定把通过组建学生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在当地团县委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支教团先后在壶关职业中学成立了广播站、篮球队、舞蹈队、武术协会等学生团体,并分别由孙丫雯、刘伟、王璐璐和戚树明作为指导老师。这些学生组织的成立,吸引了职业中学近200名学生的参与,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以这些学生组织为依托和载体,支教团成员带领同学们开展了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支教团还在受援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国庆中秋两节之际,精心组织开展了壶关职业中学首次大型文艺表演--“庆国庆、迎中秋、贺学生会成立文艺演出”,并邀请到了壶关县教育局局长牛庆芳,共青团壶关县委书记徐云开等领导参加,壶关电视台予以现场报道;为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组织了首届篮球对抗赛和师生篮球表演赛,并通过比赛选拔出了校篮球队的成员;结合学生们天真活泼、爱唱爱跳的特点,利用周六周日晚上的时间为同学们举办校园舞会和k歌会,广泛邀请在校老师参加,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的同时也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风采提供了舞台;在元旦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歌咏比赛以及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广大师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旦活动周”。另外,还组织开展了主题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相声小品比赛、“Super我型我秀”校园歌手系列比赛等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活动来锻炼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

这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仅使得受援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有了极大的提高,更使得参与其中的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锻炼,并逐步在改变着过去众多孩子们那种羞于在公众场合展现自己的性格。

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组织的各种的校园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广泛好评,每到周末,就有很多学生来向支教团的队员们打探这周搞什么活动,各班的班主任老师也纷纷邀请支教团的成员为本班同学做素质辅导。壶关县教育局局长牛庆芳在应邀出席支教团组织的庆国庆文艺演出时,更是对支教团的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支教团“给壶关县的教育事业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十分值得总结和学习”。

引入综合测评体系,科学全面评价学生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给受援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后,发现由于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在各种活动和评比对学生进行中的奖励和惩处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发现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生干与不干也体现不出区别来。尽管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有很大不同,但是学习成绩还是学校对学生的唯一评价。基于这种情况,支教团的4名同学深入思考、集思广益,从根源上找寻问题,从制度上寻求突破,最终认为根据壶关职业中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综合测评制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管理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之后,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受援学校“量身定做”了中西部职业中学里面第一套综合测评制度。这套制度由《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实施总则》、《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实施细则》、《学生会综合测评制度实施办法》构成,包括学习成绩和素质成绩两大块,学习成绩为学生其中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占综合测评的60%;素质测评是给每名学生60分的基本分,然后从德育、智育、体育、能力四个方面详细规定了加减分项目,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由各班班主任算出每名同学的素质成绩,占综合测评的40%。

经过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努力推动,这套综合测评制度现在已经以壶关职业中学校委会的名义在全校范围内下发执行,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成立了7-8人的综合测评小组,建立了《班级日志》,专门负责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加减分情况,并定期向学生公布,每月报团委审批;在班级量化积分和学生参加活动的加减分情况,支教团也带领着学生会负责定期统计,每月统计审批之后再将加减分单反馈到各班。

综合测评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们更多的参与到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中,并使所有的成绩得到体现,更加公正全面的评价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壶关职业中学校长程开先承诺,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不仅将作为为奖学金评定及一系列的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学生将来的就业推荐分配中,也将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切实贯彻志愿精神

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服务地的情况,贯彻团中央对研究生支教团“在完成好本职工作同时,力所能及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还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

在先后对壶关县城附近的城关村、常平村、杜家河村的经济和教育情况进行细致走访调研后,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11月2日至3日,远赴山西省平顺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深入了解了平顺一中等学校的教育现状,并联合在平顺县支教的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著名爱国廉政教育基地--西沟乡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当地团委领导的带领下,对西沟乡在李顺达、申纪兰带领下的创业历史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感人精神。

06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再次深入到壶关县较为偏僻、海拔1200多米的五龙山乡做调研,了解到这里很多困难群众家庭过冬缺乏保暖棉被、学生没有学习用具等问题。支教团及时将相关情况向壶关县团县委作了汇报,并通过当地民政局和团县委的帮助联系到了当地经济效益比较好的588、德丰两家超市,由两家超市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捐助了价值5000多元的棉衣、棉被、电热毯、学习用具等物品,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过冬问题和学生短期内的学习用品困难。

九九重阳节前夕,支教团组织受援学校的70余名师生来到常平敬老院慰问,为在这里安享晚年的老人们献上了一场名为“九九重阳节,爱献夕阳苑”的大型文艺演出,并由支教团的4名成员共同担任了演出的主持人。通过这次演出,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更使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形象在常平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树立。重阳节当日,支教团还协助团县委到壶关县敬老院进行文艺演出,慰问老红军,并组织学生们表演了深受老人喜爱的唢呐独奏等节目,受到县领导的好评。

重大活动勇于担纲,展现队员全面素质

在支教的这半年时间里,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四名成员不仅在活动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为受援地和受援学校带来了许多新东西,每逢重大活动来临之际,队员们更是敢于在关键时刻担纲重任,用自己出众的表现展现出山东师范大学学子的良好风貌。

2006年12月7日,受援学校壶关县职业中学进行剪彩仪式。由于剪彩仪式是壶关县的各个重点建设工程在各个分会场同一天举行,长治市、壶关县的主要领导均要走访出席,受援学校对这次活动极为重视。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成员主动配合学校领导承担起剪彩仪式的诸多准备工作,其中戚树明负责演出会场的舞台、灯光、音响的布置;刘伟撰写了剪彩仪式上的所有文字材料,并与孙丫雯一起担任剪彩演出的主持人;王璐璐负责重要领导的接待工作。由于支教团队员们的精心准备和良好发挥,壶关县职业中学的剪彩典礼顺利举行,并以喜庆隆重的舞台效果和新颖别致的节目编排得到了长治市、壶关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元旦来临之际,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成员结合当地重视元旦的风俗,在学校组织了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新年茶话会、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庆祝。尤其是在12月28号,得知原定于31号在常平钢厂举行的常平开发区元旦晚会改为29号在职业中学举行的紧急消息后,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4名成员在关键时刻再次临危受命,承担起了元旦晚会的筹备工作。戚树明短期内联系并完成了晚会现场音响灯光的布线调试工作;刘伟在一天之内创作完成了晚会的主持词、校长的新年致辞等4000余字的文字材料;王璐璐重新排演了曾获山东师范大学“十佳舞蹈”的独舞《天堂》;孙丫雯负责服装道具的筹备,四名同学还同时担任晚会的主持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成员再次出色完成了任务,高质量的元旦晚会使得作为壶关县致富带头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常平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忠孝同志看后非常高兴,对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后,还当场承诺给职业中学的所有老师每人发100斤大米、100斤面表示感谢。壶关县职业中学校长程开先更是坦言:“在这种时刻,只有你们支教的大学生能把这么重的担子给抗下来”!

从06年12月上旬起,共青团壶关县委开始策划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年标兵的评选,并要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对青年标兵进行表彰,通过多方了解,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得知这是在我国县级政府中首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进行表彰,意义十分重大。于是支教团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团县委,承担起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刘伟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情况下被借调到团县委,作为活动组委会评奖组的专职人员负责撰写颁奖典礼的主持词、颁奖词、电视短篇拍摄提纲和介绍词、宣传画册人物简介等文字材料。戚树明、王璐璐、孙丫雯三名同学也根据自身特长,在议程安排、音响布线、舞台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意见并做了大量工作。在支教团和团县委的共同努力下,这项活动举办的极为成功,共青团长治市委书记吴小华和壶关县各主要领导均现场观看了颁奖典礼,壶关县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颁奖典礼结束后,壶关团县委的各位领导对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成员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了衷心感谢,团县委书记徐云开还在第二天专门致信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再次对支教团队员们表示感谢,认为队员们富于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务实高效的实干精神为活动的成功举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理性支教智者先行,宣传母校光辉形象

注重从根源上思考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力求从制度上为各种现象提供依据和保障,善于通过组织培养各种学生机构来激发受援对象的造血机能。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得自身支教工作逐步呈现出“理性支教”的鲜明特点。这种支教方法也是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一直在探讨总结的一个课题,队员们在半年的服务时间内普遍认识到,理性支教将比单纯的奉献支教更能促进受援地区的发展。

在为受援地和受援学校建立制度、培养人才的同时,支教团还十分注重活动材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在受援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之前都要填写《活动申请表》,详细说明举办活动的意义、报请学校领导审批,活动结束后再详细填写《活动登记表》,记录活动过程、活动总结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会各部门的日常检查情况也都需要详细记录在《学生会检查成绩表》中,广播站每天的播音情况也要做详细记录。到目前为止支教团已经整理了《组建学生会相关文件资料》、《壶关县职教中心团学活动档案》、《学生会各部门常规检查成绩档案》、《国旗下的讲话》、《组建校园广播站相关文件资料》、《学生会各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学生会成员民意测验》、《广播站播音材料》等档案。这些文字档案的整理,不仅使得支教团的工作得到忠实记录,更为受援学校以后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借鉴的方法。

对于辛勤培育并时刻关注支教团的母校,支教团的成员们更是始终牢记在心,在受援学校支教的同时,一直与母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随时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接受学校的领导。并十分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对母校进行宣传,在受援学校组织的所有活动中,队员们都统一着装,打“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旗,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的向当地县政府、学校师生和新闻媒体介绍母校的情况。

支教团的工作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在06年10月份山东师范大学56周年校庆之际,支教团向学校领导寄发贺信并汇报了工作情况,校长赵彦修亲自给支教团回信,充分肯定了支教团的工作,并勉励队员们用爱心和青春谱写出山东师范大学学子西部支教的华美篇章;07年元旦之际,学校副校长王志民、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初乐娟、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杜景川等领导同志向支教团寄来贺卡表示慰问和祝福。学校领导的关怀让支教团的队员们在遥远的太行山下深深体会到了来自母校的温暖。

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服务地展现出的全面的工作才能受到了当地领导和受援学校师生的一直肯定和高度评价,受援学校壶关职业中学也在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活动上都跃居到了壶关县的前列。支教团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长治市、壶关县新闻媒体多次对支教团组织的活动进行报道,并与山东师范大学支教团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中青网、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机关网站更是先后12次报道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活动新闻,占团中央网站对全国72所高校支教团新闻报道量的近1/3(共报道38篇)。现在,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作为一个特殊团队正在参评“感动长治”十大人物的评选。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年的支教工作已经过半。回顾这段时间,支教团的队员们深切的为自己的青春选择而感到欣慰和满足。西部这片广阔的天空里有着太多“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的机会,支教队员们也在忙碌和奉献中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感动,收获着成长。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山东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4名成员将继续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在受援地开展多方位服务工作,用真爱点燃梦想,用真情播撒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无悔青春!

6.让生命在快乐中成长 篇六

王泽

“高效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传输和交融的课堂,师生间融洽的情感会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还应该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在多年的工作中,自己也是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孩子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他们,使其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和大家共享:

1.利用实物激发兴趣。运用实物充当教具,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乐于接受,印象也较为深刻。只要可能,尽量将实物带到课 堂上来。采用实物教具直观易懂,形式活泼有趣,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使教与学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不失为教学上的一种良好手段。

2.利用图片激发兴趣。教师应拥有大量的词汇图片,一面是图,另一面是单词在四线三格中的规范书写。还可要求学生自己画出图片充当老师的教具或自己的学具,当在教学中老师用到了某位同学的图片时,他会兴致很高,学得很专注,这样会调动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图片的积极性和迫切想知道图片所表示的英语含意的欲望。对于每个新词,学生见的实例越多,概念便掌握得越好。

3.利用肢体语言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小学生好动、爱模仿的特点,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现情感(如愤怒、悲伤、疲倦等);也可用手指表示数字。例如:教学生演唱歌曲“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时,可以一边唱一边做手势,还可将歌词换为“Ten Little Fingers Dance”,“ Ten Little India Boys ”学生在不断的变换手指中很容易掌握数词1-10的发音。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他们喜欢。

4.利用歌曲激发兴趣。一段优美的音乐,它的感染力是美妙又持久的。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不仅仅是在感受乐曲的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学好英语。歌曲不仅能强化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降低教学难度,更是教师提高亲和力,和学生轻松交流的好方法。

5.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爱玩、好胜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游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6.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多媒体不仅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还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以及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示范作用,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学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就出现了老师在台上津津乐道、学生在台下索然无味的尴尬情境。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打破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孩子。

首先,转变我们的身份。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由老师的身份转变成孩子们的朋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互动者、激励者,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情感交流、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共享生命体验的过程。其次,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轻松、和谐、融洽、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虽小,但,是生命成长的田园,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尊重的课堂。尊重个性,尊重人格。第三,唤醒学生潜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确实把课堂变成是学生愿学习、会学习的 学堂。

三、坚持以任务型教学为构建高效课堂的主线

任务是与目标密切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是个人活动,也可以是集体活动。任务的定义为:给学生机会使他们能够体验、发现和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有实际目的的各种教学活动。例如:让六年级学生做类似于“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这样的对话练习,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一个任务,因为学生并不关心对方所说的内容(由于是同班同学,这些信息早已熟悉)。但是,如果让初学者在自制的名片上记录下真实的名字、年龄等信息,就成为了一个任务。用通俗的话讲,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如:穿衣服、买东西、填表格、从图书馆借书、寻找某人、某物等,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任务。我们不能通过讲授语法来教孩子们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用语言做事情来学习语言,这才是掌握语言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增进语言的习得,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于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知识的生长点以及自主实践中,以“疑”为“诱”,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思维得到有益训练,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四、坚持以情境创设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

“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表现力强、很少害羞,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作为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我们还可以把课内的虚拟购物情景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到超市完成采购任务,回来后再把购物情景再次呈现,这样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情景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

五、坚持以语言交际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追求

众所周知,语言的社会属性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人们必须要看场合、时机和对象,根据整个语言环境以及双方的身份,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就是交际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我们要利用现行 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培养情景对话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表情自然到位。然后熟记关键语句,强化常用口语。其次,我们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在课堂中,教师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渗透文化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

六、坚持以多元评价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评价。教师要转变课堂评价观念,高度认识课堂评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课堂的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把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一是积极营造公正评价环境。课前,要围绕教学目标,对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个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课堂评价环境,把握评价时机,讲求评价艺术,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认可和理解,让学生在平等、开放、和谐的环境中开展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信,在评价中明确方向,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要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特长评价与基础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灵活地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 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反思与提升,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7.生命在奉献中成长 篇七

在讲授《生命的意义》这篇课文时, 我先拿出20多分钟对文章主旨以及环境描写、抒情言志等写法, 提纲挈领地作了简单点拨、引导, 然后就让学生做随课训练。在做题过程中, 我发现, 有大部分同学面带难色。经询问知道, 他们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够理想, 尤其对人生的意义理解肤浅, 大都搬用课文中保尔有关生命思考的原话来回答。针对这一情况, 我觉着应将保尔有关生命的思考, 在理解他本人看法的同时, 再联系实际拓展开, 使学生能真正明白“人生的意义”的现实社会意义, 为今后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于是, 我让学生停下来, 化难为易, “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保尔有关生命思考的第一句:人, 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同学们各抒己见:“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 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动和精彩, 所以我们要倍加珍爱生命。”“我们要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发现, 于东同学眼睛红红的, 有些湿润, 便柔声问他:“于东, 你对生命有何看法, 给大家说一下好吗?”他呜咽着说:“世界上许多东西没了还能重新拥有, 可命要没了可就没了。”接着他讲道:3个月以前, 一个跟我很要好的大哥哥死了……他才刚刚20岁, 真可惜啊!我赶紧安慰了他几句, 请他坐下。

“同学们, 生命是极为脆弱的, 可是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去精心呵护了呢?”我扫视了一下, 发现几个男同学面有悔色, 便示意让他们发言。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常和几个玩伴到水库塘坝游泳, 还在深水里打水仗玩, 有一次腿抽了筋, 差点淹死。可我仍旧不警惕。听了于东说的事, 我很后怕, 今后可再也不能拿着生命开玩笑了。”紧接着, 又有几个同学发言, 有谈玩火的, 有谈玩电的, 有谈在公路骑英雄车的, 不一而足。总之, 都把这些不讲安全的举止, 归结到了不珍爱生命上, 并表示了今后要时时处处讲究安全, 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是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可是这还不够, 如果一个人只把性命看得很重要, 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那与行尸走肉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下面, 我们再一起来想一下自己是否‘虚度年华, 碌碌无为’了?”一个叫孙鹏的男生站起来说道:“上小学时, 我迷恋上了网吧。爸爸发现后, 狠狠揍了我一顿, 说不想念书就不念了, 就干苦力活挣钱吧。晚上, 我睡不着, 思前想后, 终于明白, 只有好好学习, 用知识武装头脑, 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打那以后, 我痛改前非, 不再浪费青春年华, 努力学习了。这应该算得上没‘虚度年华’, 没‘碌碌无为’的‘初级阶段’了吧?”

他的发言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接着又问道:“我们大家是否也像孙鹏同学现在一样, 做到了‘不虚度年华, 不碌碌无为’呢?”很多学生陆续站起来真诚地检讨自己:“放长假就知道玩, 最后只剩一天才想起写作业, 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结果有时作业写不完, 开学后挨老师的批不说, 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都是不珍爱生命, 贪玩惹的祸。”“上课不认真听讲, 尤其星期五最后一节课, 只想着早些下课回家玩。”“写作业, 往往心不在焉, 写着写着, 就玩起来。”“写完作业就玩, 不知道复习一下功课。”“在一二年级时常逃课。”“上自习时, 趁老师不留神就偷着玩, 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

接着, 我继续引导他们:生命之旅, 没有双程票。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 但可以通过努力来增大它的宽度,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因此, 保尔想到在临死的时候, 可以自豪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保尔具有远大崇高的理想, 他也是以这样的行动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大家想一下, 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 能激励人奋发有为, 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但是不是说只有像保尔那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人生才会有意义呢?“不是的。”有同学站起来说, “城市清洁工庄玉荣20多年如一日, 清扫街道, 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 只是像许多清洁工一样把打扫好卫生当成生活使命, 然而她给大家送去的却是城市的洁净, 受到人们的赞誉, 有‘城市美容师’的称号, 这样的人生同样是有意义的。”“许多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 照亮了别人。虽然他们名不见经传, 可是他们却桃李满天下, 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这样的人生值得称道。”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人物虽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业, 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们的人生也都很有意义。大家发现没有, 他们都具有什么精神?”思考一小会儿, 不少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奉献。我及时鼓励了他们。

至此, 我看他们已基本理解了保尔有关生命的思考这段话的内涵, 就问到最后一个根本的、实质性的问题:“同学们, 我想借保尔‘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这句话问大家, 也就是说, 你们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何打算, 怎样让自己短暂宝贵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呢?”学生陆续站起来说:“好好学习, 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 用科学知识破解那些不解之迷, 再研制出一些能为人类造福的机器。”“努力学习, 当一名警官, 除暴安良, 让社会清明安定。”“我长大想当一名出色的运动员, 为国家争得荣誉。”“要为人民服务, 向雷锋叔叔学习, 从日常小事做起, 处处为他人着想, 帮助他人, 快乐自己。”“多做有益他人, 社会的事”……

“作为中学生, 你们能不能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具体说一下?”我问道。“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孝敬父母……”“在学校努力学习, 关心帮助同学……”“在社会关爱他人, 主动给老弱病残等人让座……”

最后, 我加以总结:美丽的青春需要一笔一笔去描绘, 生命的价值需要一点一点去创造, 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每一次锻炼, 每一次活动;在家中, 在学校, 在社会努力做有益他人, 社会的事, 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添上亮丽的色彩!

课后仔细回想, 我深刻认识到, 语文课堂教学中尽管有重点和非重点篇目之分, 但凡是重点、难点内容, 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 正如本堂课自己遇到的这类能够迸溅起学生思想火花的问题, 如果一掠而过, 便会坐失教学育人之良机。今后, 凡是重点内容一定要重点讲解, 决不能因为一些思想性的东西属于非考内容而视而不见, 应该从良好的师德出发, 以提高生命质量为己任, 对那些凡是能使学生开启心智, 纯洁心灵, 陶冶情操的内容, 不论考与不考, 都能在备课, 授课等教学流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以期学生个个都能有一个不但珍爱生命, 而且讲求奉献的大写人生。

摘要:美丽的青春需要一笔一笔去描绘, 生命的价值需要一点一点去创造, 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只有从小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 才能激励人奋发有为, 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8.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生命成长 篇八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体验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千克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袋1000克的盐或其它物品,让他们用手掂一掂,拎一拎,感觉一下1000克的重量,再让学生把这个物体放到台秤上称一称。然后再请同学从书包中拿出学习用品(如课本、练习本等),猜一猜多少本数学书重1千克,多少本练习本重1千克等等,再放在台秤上称一称。这样,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又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在三个口袋里分别放了“红球”、“绿球和黄球”、“红球和黄球”,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讨论“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吗?”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些操作实践活动同学生的生活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体验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实践感知、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例如在“最小公倍数”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元旦那天乐乐的爸爸妈妈同时休息在家,然后爸爸每隔三天休息一天,妈妈每隔二天休息一天,再过多少天,他们又可以同时休息?乐乐周六、周日休息。三人要一起去野外郊游,选哪些日子比较合适?学生们对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备感亲切,因而兴趣大增,纷纷主动去寻求答案。同学们把爸爸、妈妈的休息日涂上不同的颜色。在涂色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日子涂上了两种颜色,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继续去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学生很快找出原因所在,这些特殊的日子是他们其中两个人或三个人的共同休息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公倍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经历体验过程

“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获得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他们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例如“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学片段: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要求他们动手“搭积木”,并明确:用几块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来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然后让他们自己取“积木”,自己搭长方体,并作好实验记录,如下表:

接着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从你刚才的操作以及记录表中,你能发现什么?有学生发现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为我们摆出的三个长方体的体积正好与他们长、宽、高的乘积相等。在其他各组发表意见后,教师追问:“你们摆成的长方体体积都可以用‘长×宽×高’来计算,那么其他长方体的体积是否可以这样计算呢?你能进一步说明理由吗?”各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一小组的一个学生,拿出他画的长方体说:“我画了一个长方体5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我用公式计算得出它的体积是20立方厘米。然后我把这个长方体长、宽、高里都分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数了一下小正方体正好是20个,就是20立方厘米,所以我认为这个公式是正确的。”另一小组的学生说:“不管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长可以看成一排里小长方体的个数,宽可以看成有这样的几排,长乘宽就可以算出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高是几厘米,就可以放几层,再乘以高,同样算出它的体积,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公式是正确的。”……这一片段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教师的教完全顺应了学生的学路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些知识,重要的是经历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发现和创造。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创造而获得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数学是一种活动,就象要在游泳池中学习游泳一样,学生必须在亲身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

9.生命在奉献中成长 篇九

——汉阳区江汉二桥小学在全区班主任论坛上的交流材料

现代班主任理论认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更是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因此,班主任的幸福感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班主任的幸福感,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是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校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成就班主任幸福人生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班主任生命成长的实践活动,全面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优秀班主任到哪里去了

现代学校教育生命关怀的迷失与班主任幸福感的缺失。

教育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学校教育是基于人、为了人、发展人的事业,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和学校管理者的生命质量,都应该进入学校教育“关怀”的视野之中。浓郁的生命期待,真挚的生命关怀,是现代学校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

近年来,“关注生命”在教育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呼声,从叶澜教授呼唤“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到呼唤“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从倡导教育“关注个体生命存在”到倡导“教育关涉人生幸福”,无不表达着教育者对生命真谛的深切领悟和诗情守望,它表明了理解生命、关爱生命、滋养生命已成为一种理性的呼唤。然而,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关怀多,对教师的关怀少,而对班主任关怀更是少之。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接近七成的班主任教师不愿再当班主任。很多人认为当班主任太苦太累、工作压力大,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既要上课,又要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此外学生安全更是时刻挂在心头,真是操不完的心。在学校中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都得由班主任来解决。班主任当中普遍感到工作重、压力大、待遇低,成就感小,缺少幸福感。班主任身心疲惫,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在每学年聘任班主任时,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我们老师本人,都希望优秀班主任教自己的子女,而自己死活不愿意当班主任。我们在感叹“优秀班主任都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们到处拉人当班主任。如何让教师愿意当班主任,如何让教师做优秀班主任,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反思,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关注班主任工作质量多,关注班主任教师思想感受少;关心班主任专业发展多,关心生命成长少;关爱学生多,关爱班主任教师少。

经过学习与思考,我们认识到,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我们要把学生和教师都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也在成长,我们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能够真切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从而焕发生命的活力。“每一片茶叶都是泡在壶里才能还原,才能湿润,才有作为茶叶的生命意义。”,因此,我们提出了“办生命成长学校,育健康幸福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办学理念,努力地为师生成长造一个“极品壶”。

二、努力提升班主任教师生命的质量

教师的高尚和尊严,就在于他是用生命点燃生命,教师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他是用生命享受生命。

现代班主任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对象、新任务,必然需要新理念、新思路,生命成长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只有从精神生命的高度去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统整“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多种角色,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我校根据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1、专家引领。先进的教育必然源于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为了让班主任获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每学期组织两场专家报告会,并纳入《学校校本培训学分制》管理,先后组织班主任观看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报告,并邀请市教科院李光杰主任、湖北大学谭细龙教授、市首届功勋班主任桂贤娣教师来校进行讲座,指导班主任工作,引导班主任努力做“学习型、情感性、智慧型、阳光型”的教师。教育专家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老师们;他们独到的教育思想,启迪着老师们;他们的教育智慧之光,照耀着老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班主任老师认识到,做优秀班主任有事可为、有事能为,有事想为。在学习实践专家的思想方法后,班主任老师体味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2、同伴互助。我们觉得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积淀。经过若干年的办学之后,要有自己可以纪念的人,有自己可以传颂的事,有自己可以珍藏的物,有自己可以流传的话。为了营造同伴互动交流的氛围,我们将每月召开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与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论坛结合起来,每次班主任例会选择有较丰富经验和一定理论修养的本校优秀班主任作为中心发言人,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奉献出来。这种同伴互动式交流使班主任扬长避短,不断丰富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宝库。近两年有十几位班主任分别介绍经验,分享工作的快乐。

3、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无论是对榜样自己和其他班主任都有积极的心理效应。学校建立了校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每年对优秀班主任获得者,在教师节给予隆重的表彰,并作为骨干教师给予相应的待遇。我校杜辉老师,以她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对学生的真情,对工作的激情,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家长的尊敬,带出了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武汉市金奖的口琴特色班,荣获“区十佳班主任”光荣称号。学校号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通过榜样激励,使班主任教师学有典范、行有表率、惑有人解,为班主任队伍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环境感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今社会,人口以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定居、活动。我们的老师,并不了解所有学生的生活状况,学生有很多难处,教师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到。为了让我们的班主任教师看到学生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也使学生们看到一个具有坦荡磊落胸怀和人格的班主任,多年来,我们根据学生中流动人口子女多,单亲家庭多的特性,组织教师进行“访千家门、知千家情、帮千家困、解千家难”的家访活动,在活动中,使我们的班主任从生涩趋向成熟,从浅薄走向厚重,家访伴随着班主任成长的心路历程。五年级二班张万嫣同学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天没有到校上学,班主任陈慧敏老师家访了解到,这位活泼可爱的女孩子,突然牙齿出血,血流不止,后来到医院检查,确认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血癌”吗?望着年幼的女儿,爸爸妈妈心急如焚,老师同学扼腕叹息。为了挽救同学的生命,学校师生慷慨解囊,捐助两万多元,还上医院慰问,送去她心爱的书籍和熊娃娃。在爱心卡上,同学们写满了鼓励与祝福的话语。六(4)班的同学写到:雄鹰依旧飞翔,鲜花依旧绽放。等待你的归来,等待你欢快的脸庞。微笑的天使摇着铃铛,美丽的未来闪着光芒。你的课桌还是如此闪亮,你的身旁我们为你歌唱!书声朗朗,伴随着乒乒乓乓,美丽的二桥期待你快乐的飞翔!在给予爱和得到爱中,我们师生一起成长。

5、心理减压。班主任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育人的重担,其职业角色决定了班主任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针对班主任这一特殊群体,开展了心理氧吧、图书阅读分享、外出参观、文体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使班主任能坦然面对压力和心理困惑,缓解紧张、调节情绪,学会一些自我调节心理保健的方法。同时,在班主任工作上真正做到政策投入、资金投入、管理投入、情感投入,使班主任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

三、在生命成长教育中感受幸福

班主任生命成长的内容十分丰富,途径多种多样。但班主任多样性、独特性的生命成长,需要凝结到班主任丰富多彩的日常工作中;同时,班主任自身的工作实践本身,内含着班主任生命成长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创新教育活动,在独创性的活动中践行生命成长教育,让班主任在生命成长教育中感受幸福。

1、在赏识凌霄花开的美丽中,感悟生命的成长——“每天进步一点点,争当凌霄美少年”特色主题教育。

在二桥小学的校园里,盛开着美丽的凌霄花。凌霄依物攀高,可达百尺,犹如游龙直上云霄。它迎风而立,凌空绽放,一朵朵,一簇簇,宛若朝霞。凌霄花被誉为自立之花、优雅之花、友谊之花、智慧之花和慈爱之花。我们以凌霄花为校花,期望广大师生像它那样“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由此,我们深入开展“每天进步一点点,争当凌霄美少年”系列特色主题教育,还为活动专门设计了校币。

各个班级也轰轰烈烈开展争章活动。有的班级进一步创新,引入金融运行机制,校币可以储蓄,可以借贷,可以换购等。老师们在交流分享活动经验的时候,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评选出凌霄美少年659人次。让每一位师生都在活动中人人能为,天天可为,自主参与,努力地为师生的生命健康、快乐、和谐成长创设一种“好的生活”、“好的教育”、“好的体验”、“好的发展”,并以此为动力带动教师、家长、社会去体验生活、感受真爱、感悟生命。我们先后创办了两期《凌霄花开》校刊,刻印着师生们成长的足迹;由教师、学生及家长自编自演的《凌霄花开》情景剧在汉阳区《阅读的美丽》读书赏析会上荣获金奖。

2、在尊重多样性中,展示生命风采——“一班一特、一班一品”的班级特色创建活动。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前提。为了充分展示各班主任的个性特长,增强班主任的创新能力,在生命成长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开展“一班一特、一班一品”的班级特色创建活动。我们在学校每个教室门口都布置有一块班牌,它成为了每个班自已的班级名片,每个班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餐巾花特色班”、“彩泥特色班”、“小报特色班”、“轮滑秀风采班”、“风彩十字绣班”等等。各班利用午间管理时间开展活动。再看教室内,有的班级让绿色植物、课外读物进教室,建设良好的环境文化;有的班级将班级的班规、班训、班级精神张贴在教室内,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打造班级制度文化;有的班级在学习园地中展示学生作品,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学校每学年的新学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各位班主任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教育资源,依物借势,打造班级特色。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让每一位师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我们的班级文化创建得到区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小组的一致好评。

3、在团结拼搏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凌霄杯”快乐乒乓体育节活动。

多年的办学特色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学校精神,编排了特色操“快乐乒乓”,编写了“快乐乒乓”校本教材,开通了学校乒乓球网站。我们每年坚持举办学校快乐乒乓体育节,广泛开展师生之间的爱生乒乓、家庭之间的亲子乒乓、同学之间的友谊乒乓、教师之间的协作乒乓活动,使之成为了师生人人参与,家庭、社区积极参加的乒乓盛会。我们让获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班主任老师戴奖牌、捧奖杯、走红地毯,像奥运盛会一样荣耀,让生命教育蕴涵于活动之中,寓教育于无形,寓教育于快乐自信之中。

4、在反思交流中,分享生命成长的幸福——“如果·爱”的博客团队活动。

早在2006年,学校举行了《做一个快乐的教师博客》的知识讲座,建立了江汉二桥小学班主任教师博客群,通过开展创建网上班主任论坛互动平台,让班主任教师通过网络互动互助培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班主任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与同行、专家、家长、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四年来,我们博客群上传作品2600余篇,点击量达到百万人次。博客群的有效利用,搭建了班主任教师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挖掘了班主任教师内在潜力,让我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其对班主任教师成长发展的突出作用。网名为“清雨清新”的老师一篇《倾心育花朵,芬芳满天下》博客叙述了班主任潘望梅等老师的感人事迹;“杰西卡”老师以《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该做些什么》为题作了系列讲述。在博客群中,通过对知识进行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班主任教师专业自主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

近几年来,在学校的整体推进下,一批优秀班主任逐步完成了对自身素质的塑造和突破,其专业形象得到全面展现和升华,学校先后涌现出了汉阳区“十佳”班主任杜辉,区优秀班主任唐蔚、张蓓„„

幸福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班主任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是班主任道德情感的核心,更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成就江汉二桥小学班主任的幸福人生,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上一篇:亚马逊注意事项下一篇:做一名平凡的医生,做好不平凡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