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2024-08-14

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19篇)

1.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一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研究》

中期总结

2013年3月本课题组确定并申报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研究》这个微型研究课题,4月份立项,经过三个月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利用图形、图像使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物理情景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学和易于学;

2、通过课堂渗透的方式养成物理情景图形、图像化描述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物理情景和图形、图像互换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初步形成利用图形、图像定性把握物理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识图、作图能力;

3、探索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

二、课题实验的管理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由教科室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及实施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

2、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实验,扎实深入进行的基本保证,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措施。增强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使命感,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促使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教学观;鼓励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之中。

3、重视课题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学校教科室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应围绕课题进行研究,举行经常性的教学漫谈,搞好业务学习,并做好业务笔记,认真收集资料,做好个案例分析,写好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举行观摩活动,使其他老师也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写一份阶段性试验成果报告或小结,三、开展的研究工作

1、查找资料、调查问卷和个案分析,分析学生在物理识图、作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课题组成员教师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3、对学生进行专项识图作图技能的辅导及方法指导。

4、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5、以竞赛形式促进学生提高识图、作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6、要求学生写有关识图作图心得体会。

四、一些成绩

1、使学生初步养成物理情景图形、图像化描述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物理情景和图形、图像互换的思维方法,并使他们初步形成利用图形、图像定性把握物理过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物理识图、作图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目的。

3、提高了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

4.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增强,识图、作图的正确率有所提高,也知道了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

五、一些困难

1.时间不够用,有些活动难以找到开展活动的时间。

2.班上人数太多,识图、作图的任务还难以在每个人身上完全落实,对少数落后生的关心和帮助不够。

3.竞赛没有奖品,只是口头上的表扬,对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打击。

六、今后计划

1、继续提高学生识图、作图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增强学生识图、作图的能力。

2、课题组成员教师继续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3、对学生继续进行专项识图作图技能的辅导及方法指导。

4、课题组成员继续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5、继续要求学生写有关识图作图心得体会。

2.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二

实践活动就是以问题为中心, 初步训练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 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的过程。物理实践活动应是组织学生围绕与物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如能源、交通、环保、生态、饮食、住房) 进行专题研讨的实践活动。这些实际问题既是科技问题又是实际的社会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讨论, 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及培养其运用价值观处理问题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物理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严肃认真, 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自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科学严密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物理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1.活动构思。

确定活动课题, 拟订活动目标与方案, 并作好活动实施前的准备。

2.活动实施。

按预订方案进行实践活动。组织者指导协调各组活动, 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发现问题, 释疑解难, 引导活动深入进行, 指导学生写出实践活动报告, 并相互交流评估。

3.活动小结。

包括交流评估学生的活动成果, 并根据物理实践活动的纪录与学生交流讨论尚待改进的环节 (即活动内容、形式、安排和效果)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等, 为以后的活动积累有益经验。

四、实例分析

下文, 笔者就物理实践活动中的社会调查为例对活动的具体操作做一概述。

社会调查在物理实践活动的参考课题中所占比例最大, 这些课题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 涉及生活、交通、通讯、环保、能源、农业等与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方面, 涉及科学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笔者结合物理课的教学内容, 提出实践活动的课题。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教学目标, 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 可以激发学生实践兴趣的材料, 创设出特定的情景, 向学生提出社会调查的课题,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 我在讲《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节时, 提出“我身边的噪声污染的调查”这一活动课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并写出调查报告。又如, 在讲《热现象》这一章时, 提出“厨房里的热学”这一活动课题, 要求学生对厨房里的一些设施、用具及烧水、做饭、炒菜的过程进行观察、分析, 注意厨房里包含哪些热现象, 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再如, 讲完《热机》一节, 笔者让学生分组查阅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发动机的资料, 分组制作关于发动机的相关手抄报, 进行全校性的展览, 同学们互相阅读学习, 提高见识。还有:讲完《光的折射》以后, 特别针对中学生近视眼较多的问题提出课题“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通过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调查, 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交往能力, 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适应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增强了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增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下就“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课题为例, 总结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的具体操作情况。

1.活动内容。

调查本校学生近视眼情况。

2.活动目的。

(1) 初步学会调查方法。

(2)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近视眼产生的主要原因。

(3) 提出预防和矫正近视眼的措施。

3.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

眼睛视物的光学原理, 眼睛的调节原理。

(2) 器材准备。

设计近视眼调查统计表 (内容包括视力情况、发病原因、发病率) 。

(3) 组织准备。

分成若干小组, 明确调查对象。

4.活动过程。

(1) 统计近视眼发病情况。

(2) 查找资料, 分析近视眼产生原因。

(3) 分析对症预防和矫正措施。

(4) 写出专题调查报告。

5.活动小结。

因为近视眼问题与学生联系密切, 也是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因此该调查活动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1) 调查工作情况。

调查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统计时要设计表格, 统计后要进行数据处理, 找出视力的分布情况, 还要分析研究近视眼的发病趋势。这个过程既要调查, 又要研究, 培养了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2) 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近视眼产生原因。

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很少, 需查找相关资料, 用到生物学科的知识, 笔者就从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资源查找运用资料。

(3) 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

活动后, 笔者收到很多调查报告, 同学们互相评比, 笔者将比较好的投到笔者所在校的校报《小记者报》发表, 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本次活动,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平时注意用眼卫生, 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

五、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以实践性、创造性、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物理实践活动, 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快、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改善了创新思维品质, 加强了创新实践等各个方面的有效配合, 有效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

2.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岚清同志指出:“人们不再认为智力是成功的唯一因素, 事业的成功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实践表明, 物理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心理、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局面, 让学生团结协作,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增强的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培养。

3.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正迁移。物理实践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 学生在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时, 必然要对相关的各科知识进行整合, 从而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对各科知识进行渗透融合的能力。

六、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思考

笔者在开展物理实践活动中, 面对许多从未见过的新问题, 有许多体会与思考, 笔者认为要适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一定要在理念、教法、学法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1.理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由管理、评判、解惑者转变为组织、参与、引导者。在物理实践活动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学生自觉规划和设计发展、主动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来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形势, 组织积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参与到物理实践活动中, 引导学生积极奇思妙想, 鼓励学生反驳约定成俗的说法。

2.认识的转变。

充分认识物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不再是“填鸭式”, 转向素质的培养, 物理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能力发展,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3.知识观的转变。

教师要从偏重于知识传授向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转变, 从局限于基础知识向广博的知识面协调发展转变, 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能力、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4.学法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向的“教师讲, 学生听”转向“教师引导, 学生参与”的双向交流, 教师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 同时也亲身体验学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将学生视为填充知识的容器和工具, 而是更多地看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 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的探索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三

关键词:科学探究;猜想;能力;方法

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很多环节,如果在探究伊始就以一个猜想作为探究的方向,那么探究活动将会非常有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猜想、推测和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寻求对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的解释,同时猜想应该明确方向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构建桥梁,把握猜想的方向

科学探究有很多环节,其中对于研究结论的猜想与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一种已经深入教师思想的想法是只要是学生猜想的都值得肯定,并去探究一番,哪怕学生猜想是错的。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即使猜想错误,学生也会有收获,这种观点应该没有错,甚至值得肯定,但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实验器材、学生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真正按照学生的猜想进行课堂教学还是有切实的困难。

为了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更好的科学探究,也为了提高学生猜想的有效性或者说方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把控方向,搭建经验与新知的桥梁。

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积累猜想的素材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的过程应是对头脑中已存信息分析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因此在猜想之前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例如:在学习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让学生猜想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和支路中电流的关系。如果学生对水流中干流与支流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则猜想较容易。再如:在猜想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如果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则很难猜想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是学生进行猜想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猜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对于书本上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掌握合理的猜想方法,提高猜想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猜想,经常会出现学生怎么猜也猜不到要讲的要点上,或者天马行空到处想。出现这些情况,都会使课堂教学的预设打乱,同时也会偏离教学的重心。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掌握一些猜想的方法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

1.对比猜想法。对两个不同的现象(或过程)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行猜想。

2.归纳猜想法。归纳猜想法就是通过某类物理对象中一些个别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猜想该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属性。新课改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物理学的很多知识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进而归纳得来的。如在学习降低温度是使气体液化的一种方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由学生自己归纳并提出猜想。

3.类比猜想法。利用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性,进行类比猜想,这是常用的猜想方法之一。例如:前面我们谈到的利用水流来类比电流,从而猜想出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4.联系猜想法。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已有的与其相似知识相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功率时猜想怎样来比较一个力做功的快慢,如果让学生联系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的猜想方向自然就明朗了,马上就会想到可以用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来比较。

5.逆向猜想法。逆向猜想法就是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倒着思考问题,来猜想产生这一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或条件,即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实现猜想。物理学史表明,逆向猜想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建立和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例如:在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时,可以从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入手,分析有用功和总功分别包含哪些部分,就可以找到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6.推理猜想法。推理猜想法就是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出发,对研究对象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推理过程,得到对问题可能性的解释。

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科学探究的教学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事实上,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注意强化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但很多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究其原因,学生在猜想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因此猜想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重大。

4.初中物理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背景: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自然现象中电闪雷鸣、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都与物理科学息息相关,我们人平时的吃、穿、住、行当中更是蕴含着很多与物理相关的奥秘。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伴随着长大,很多玩具都有利用到物理方面的知识,只要适时加以引导,孩子们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奇妙之处。而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这么一个平台。

二、活动目的: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扩大学生视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激起学生更深一步探究的好奇与决心,故开展以物理小制作的形式的竞赛活动。

三、活动主题:智巧制作之能手

四、活动形式:物理小制作。可以是玩具,小发明,现场演示,并能叙述其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五、活动对象及要求:全体初中学生(建议初三的学生踊跃参加)

1、以各年级为单位,号召各班学生积极参与,统一竞赛时间,以小制作的形式进行活动。

2、参加本次竟赛的学生为自愿参加,每个学生都拥有参赛资格。

3.本次竞赛时间安排60分钟的时间进行。

5.初中物理科技节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的主题:体验、创造、成长

二、活动的宗旨: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宗旨,在校园内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以此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同时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组织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升我校科学教育的水平。

三、初中部活动的组织机构:

组 织:梁冰李峰王昌来

参 与:许成才八年级所有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和内容:第3周—第6周1、2月25日活动培训2、2月25日——3月11日 作品制作征集3、3月12日集体活动 利用自制气压计测量山高4、3月12日——3月17日作品完善、班级内评比5、3月18日——21日 初中部评比

五、活动说明:

1.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科技活动,每位

同学至少要参与一项活动,每位同学最多参与两项活动

2.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项活动既统计个人成绩,也统计班级成绩。每个项目评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对班级各项活动计分,总分前4名的班级给与表彰、奖励。

6.初中物理研修总结 篇六

在这次学习过程当中,每位专家、教授在讲座交流中都说到了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就说明了这是很重要的。课程是关注我们实施教育中“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内容,我们通用的教材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自身认知素养、教育能力也是隐形的课程资源,这一点对我感触很深,也正是我们往日教学中所忽视的问题。

物理课程中三维目标要求我们物理教学只有“重知识技能、重过程方法、注重生活”,才能解答难题,这样才能最终达成教育目标。

二、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提升

物理也是一种智慧,以实验、思维和数学作为方法;物理实验是“理论的判据”,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验我们才能得出结论,要打破“眼睛为实,耳听为虚”的目的,

三、课堂的高效认识

其实要上好初中的每节物理里都不简单,有些课你会觉得上得很好,觉得自己很满足,但是有些课会觉得上了一半就上不下去,这样感觉非常的不良好。在上课时,每位老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要怎么去教才能上好这节课,学生们怎么样才能听得懂等等。

课堂能否高效,最终还是归结到学生的学习上来,学习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首先老师得让学生学得懂,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目标是达到热爱的程度,能独立思考,并且及时约束帮助兴趣转移较快的学生;基于学生成长中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课堂应利用互动来帮助学校把新知识建构至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最终将知识提升到与生活、科技、现实的联系上来。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还是在老师。如果教师可以的将一些知识拔高,学生是不能理解的,由此也会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因此,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了解分析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培训生活磨炼了心智

7.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评价,矛盾

杜威提出:“教育基于行动”, 说明现在的教学应该以活动为主线, 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具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大多数学校没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为什么教育专家十分欣赏的活动到了物理老师这里却不买账呢?为什么编写教材的专家的“言”与我们一线教师的“行”不一致呢?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一、只关注知识目标, 导致目标理解的偏差

从生活到物理, 从物理到社会, 是我们物理教师的宗旨, 也就是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只是片面地强调认知目标, 在课堂上仅仅关注于教师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 面对学生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的关注很少, 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关注得更少了, 这样教师自然会逐渐放弃开展这种教学活动了。

比如在八年级物理第20 页“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 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调查, 网上查询资料, 让学生从液体的密度、保温材料来认识。在前面学习密度的基础上, 让学生设计实验检验该容器的保温性能。而学生对于密度的测量已经学习, 本次活动并没有实现从液体密度和保温材料的密度这个角度考虑, 所以教师就会有意识的忽视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了。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旨在通过活动和具体问题的探索解决,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获取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增进学生利用物理的信心,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只关注考核评价, 导致教学评价的缺失。

教育专家认为, 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 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方式获取知识与方法, 学习能在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是现在的考试中只注重成绩的评价, 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很少。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调查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只是让学生调查了解中学生视力下降的现状, 分析其原因,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并问卷、分析与交流三个环节来进行, 从而增进学生应用物理的自信心, 但这样的教学目标很难在平时的考试中出现, 更不要说在中考中了, 虽然这样的经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却不能唤醒具有强烈应试意识的教师的行动。

【反思】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价值中得不到有效评价, 导致教师放弃活动, 而且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到位,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改革尝试。我们可以给学生制定一张“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对学生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学生的活动态度、技能把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做出公正与激励性的评价, 指出发展的方向, 还可以将活动课的表现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学生关注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 除了老师的评价外, 我们建议采取成长记录本评价, 里面包括活动方案、调查表以及老师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级评价等等。

三、只关注常规课型, 导致组织能力不足

我们的物理教师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的上课环节已经很熟悉, 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会感到非常生疏, 这门课可借鉴的经验不多, 所以大部分老师觉得这门课“不好上”“难教”。究其原因, 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出现的新课型, 缺乏教学经验;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的力度很大, 看似给物理老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实际上却给物理老师带来了很多实际教学中的困难, 比如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中, 要让学生市场调查, 要让学生从网上查找关于保温材料的资料, 而学生对于网络的兴奋点在游戏中, 教师很难把控学生, 教师在担心惧怕中最终选择放弃这个综合实践活动。

【反思】“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大家所接受, 然而,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的教学感受到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的确,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更多的动手, 需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共同的交流讨论, 克服难关。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往往是课堂上嘈杂混乱, 一节课下来, 通过活动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

1.我们需要明确活动课的目标, 将目标分解, 通过几个阶段来落实教学目标。

2.小组成员的分工需要明朗, 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指导小组分工, 这样, 学生各司其职, 完成的效率自然提高。

3.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遇到难题, 先不要立即告诉学生的解决方案, 待时机成熟时, 给学生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就够了。

8.浅析初中物理课堂科技活动的设计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活动 设计

1物理课堂科技活动

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厲于活动课程的一种。中学物理科技活动课程与物理学科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两类课程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有机融合。物理学科课程为物理课堂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知识、能力基础。而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弥补了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特长、动手能力等方而的不足,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丰富了其感性知识,发展了多方面能力,又将会极大地促进物理学科课程的学习。

初中物理课堂科技活动是依据中学生兴趣设计的物理科学教疗活动,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内容上打破原存学科界限,融合物理知识、科技前沿和其他科学知识。形式多样,分为科学探究、科技制作、课题研究、及实践创新等等。此类课程不难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开始有意地关注身边的科技,多动脑筋瑞摩涉及的科学内容。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因而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物理课堂科技活动教学设计目标

2.1.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研究表明,似乎刚开始的初中学生对科学还蛮有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继续,由于无意义的记忆,感觉沉闷乏味,加之少有机会能在课堂上动手,许多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可见“动手去做”的经历,与学习兴趣息息相关。此外,周围是否有对学习感兴趣的同伴,也是影响个人对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参与实验,尽力让每一个人都对物理产生兴趣。

2.2训练学生物理技能

在物理实验中每一项创新,都需要相应的,能将头脑中创意逐步“物化”的物理技能,而操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认知性物理技能和操作性物理技能这两种。认知性物理技能是操作性物理技能的指导者和调节者,而操作性物理技能又是认知性物理技能的体现者。

我们常规教学对学生物理技能,尤其是操作性物理技能的训练不足,导致学生一些新奇的想法无法付诸实施,这也是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通过开展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可以对这方面加强训练,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一方面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另一方面掌握一些必要的物理技能,为创新提供可能。

23.开放式培养科学素养

活动的每一环节,无不渗透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秉特质。不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而且是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更是指人们在科学实践中表现出的符合人类价值取向的科学态度、品质。在物理课堂科技活动中,学生拥存史广阔的空间,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制作、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反复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这些基本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足之处,提倡改进创新。也可按照个人风格,重新设计作品,使之成为自身另一种独特的“指纹”,从中感受美学,以此激发、锻炼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发展。

3物理课堂活动的设计的集中体现

3.1设计要选定在“发展”,体现在“发展性”上

在苏科版物理教学中,要选择于发展,其中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第一,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进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亲自获得体验,通过思考、感悟逐步寻找到新的观点,得出结论;第二,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的方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会形成很新的学习能力,会为他们终身受用的学习和发展技能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上时代的进步,他们自己才会进步。

3.2.在设计课程活动中,要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个性、智力、情感、品质都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激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我曾担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影响了我在课堂上的活动开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度,事实证明了,同学们在物理课上学习时,他们从活动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对物理的学习也更有了自信。

3.3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多样性”

无论是课外还是在课内,课堂活动应该展现多样性,可以是围绕教材的活动,也可以是其它综合性活动。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活动的方式也不同,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还要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要善于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4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要“创新”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方法上给与引导、帮助,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鼓励自己参与活动,通过一些富有创意性的题目,引发他们的思维开放,进而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4结束语

中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新奇的生活化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应该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观,进而去探究物理的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却又为实际的生活服务,二者互相依存,互相紧密地联系,缺一不可,从生活中开发的物理知识是源源不断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样的生活中也会不断地提升,希望物理知识能够不断为学生带来新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徐阳,籍金艳卢慕稚.关于中学物理科技活动课程的一个案例[J].科教文,2011,(03):110-111.

9.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总结 篇九

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两年了,自我总结下我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又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动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做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高效教学。

1.课前充分准备。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2.师生角色科学分配。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就要有根本的改变。

3.提高教学艺术性。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性。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一节好课会使人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4.妙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但切忌过分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言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像看了场电影,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5.激励机制面向全体学生。

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补差,首先是“治懒”,学困生的成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等。针对以上情况,要施以有效的措施,一是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促进学生成绩进步,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就要及时地鼓励。适当地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高效做准备。

6.时刻关注学生主体兴趣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的主科地位我们是撼动不了的,学生往往因为做这些所谓主科作业而忽略了我们这样的学科。因此,要实现高效教学,就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学生自选的作业,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等等,一定要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的做法是,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或不布置作业,不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厌烦。我采取的是“一日五分钟”的战术,让学生在心理上认为“物理作业最少,我得先做完物理作业再写别的作业”,从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还是挺好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真正落实,实现了“减负增质高效”

10.初中物理作图方法总结 篇十

1.光的反射

(1)找入射点O(2)画法线,是虚线并且需要与反射平面画垂直。

(3)利用发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到反射光线的方向。(4)按要求表明角的度数和光线的方向。2.平面镜成像

(1)等距。物距等于像距,需要标明。

(2)垂直。物与像的连线为虚线,并且要与镜面垂直,垂直要注明。(3)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所以利用虚线来表示。3.光的折射(简称一点、一面、三线、两角)(1)找到入射点O(2)画出法线,法线是虚线。法线与折射平面垂直,需要画出直角。

(3)折现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折射光线是实际光线,所以用实线来表示。当遇到反向延长线时,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

(5)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6)注意按要求表明角,光线的方向,实线还是虚线,以及法线的垂直。4.光的直线传播

(1)物上下端发出的实际光线交点必须在小孔上,并且用实线表示。(2)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像需要用实线来表示。

1.2力学作图

1.力的示意图

(1)首先,确定受力物体。

(2)然后,确定所要画的力,注意符号,重力用G表示;摩擦力用f表示。其他的力用F表示。

(3)明确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从而进行表示。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大小为G=mg,作用点为重心。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符号f表示即可,作用点在主要看研究对象。2.杠杆平衡

(1)找点:即杠杆的支点O(2)画线:画出力的作用线,并且为虚线。

(3)连距离: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用实现来表示。

(4)标注:按要求标出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并且注意力臂要用大括号,力臂要与力的作用线垂直。3.组装滑轮组

(1)首先,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的股数。(2)然后,确定绳子的绕行的起点和终点。(3)最后,确定绳子自由端的方向。

1.3电路的连接

1.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

(1)明确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2)电路图的连接及其连接方式要与实物图一一对应。(3)元件符号不能画在导线的拐角处。

(4)导线要化成直线,做到横平竖直,拐角处为直角,导线不允许交叉,尽量做到简洁美观。

(5)除开关外,其他元件要处处连通。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2)找出电源的正、负极,根据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连接各元件。

(3)对于电路有多条路径的实物图可以选择一条单一的回路,在实物图中将相应的元件连接好。然后将回路以外的元件分别不到实物图的相应位置。

(4)实物图中各元件的连接顺序必须与电路图中各元件顺序一致,并且连接的线不能交叉。(5)在实验室连接实物图时,只有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时,才能闭合开关。3.安全用电

(1)家庭各个用电器之间并联。

(2)控制用电器的开关与用电器串联。

(3)开关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需要接地。(4)两脚插孔左连零线(N),右连火线(L)。三孔插座,左连零线,右连火线,中间接地线(PE)。

(5)熔丝连接在火线上。

(6)白炽灯中心的金属片与相线(火线)相连,螺丝套接中性线(零线)。

1.4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1.通电螺线管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

(1)找到电源的正极,从而确定电流的流向。

(2)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四指弯曲,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指向电流的流向,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方向。另一端则是S极。

11.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十一

關键词:探究活动;物理教师;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17-01

《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提出了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它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要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积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按照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要求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合作学习的开展;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学生能象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让学生顺着预定的途径“走”下去或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换言之,探究活动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教。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活动特别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物理教学活动中要设计探究式的研究性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

在新授课中,一般要经过“设立情境确立主题—收集信息科学预设,控制变量实验探索—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通过怎样最容易把一铁丝折断来确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实验时有的学生用刻度尺,有的学生找来一根弹簧,也有学生用自己的文具盒做实验,积极地交流、讨论,实验时能相互合作,这样就把原来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变成了学生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亲历探究过程。

二、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基础

所以实验老师课前要认真准备,每次实验课前应该先试做一下,只有这样才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认真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课上再做就会成功了。另外课本上提供的实验若先做一下还会发现有的实验是可以进行改进的。例如,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书中是用硬卡纸刮梳齿,通过快刮、慢刮让学生体会音调的不同,学生快刮时往往用力也大导致响度也变大,学生误认为是引起了响度特性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可以多做类似的实验如撕开旧棉布,让学生先慢斯后快撕;把一小木尺一端用细线系住,再用手抓细线另一端慢甩、快甩感受音调变化,多次实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一些现象的认识就会更清晰。

三、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会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大声讲话同时用手摸喉咙感受振动,认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可以让学生敲学桌一端用耳朵贴在学桌另一端听。书中中安排了不少小实验、小制作,很多时候会忽略,其实安排学生课后去完成,课上再进行展示和评比,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四、物理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发展”,体现“发展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相长。因此,物理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于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两方面的发展:一方面是对知识的发展,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亲自体验。通过思辨,畅想,感悟等个性化的探索,逐步形成新思想,新观点,得出新的结论;另一方面是方法和能力的发展,其表现为合作探索,动手实践,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学生才能与时俱进。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交流,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合作,引导和参与”,而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思维,也必然促进了教师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拓展,观念的变化,知识的更新。

五、不同的学生个性、心理、智力、情感、品质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和研究的深度也往往不同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课堂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引导,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挖掘潜能。

12.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探究 篇十二

一、勤于观察, 多做实验

细心的观察和严谨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的好方法。我们任课教师讲授的物理知识毕竟是书本上的僵化的定理、定律,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知识呢?那就是要勤于观察, 多做实验。

1. 要通过观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我们的认识规律是, 我们最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凡是自己看到, 自己亲自参与的事情才能够更好地记忆。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量地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观察情境和各种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 使课本中的物理知识鲜活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我们的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走进社会, 关注生活, 靠近自然, 通过观察和实验, 获得无穷的课外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需要我们用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 正视现实, 摒弃迷信。在指导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决不能走马观花, 任何敷衍不负责任的态度都是对科学知识的亵渎。事实上, 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态度存在问题, 观察敷衍了事, 实验只求结果, 这种验证式的观察和实验已经束缚了我们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 只是把书中现成的知识点写在实验报告中交给教师, 使实验和课本知识严重脱节, 更有甚者还得出错误答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观察实验的科学性,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先让学生自己写出观察和实验的目的, 带着目的在观察和实验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所得, 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课堂上活起来。

3. 注意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指导。

只有学会正确的方法, 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去完成各种观察和实验, 达到观察和实验的目的, 取得最佳的实验效果。要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做到有的放矢。 (2) 要勤于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3) 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许许多多的现象, 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 物理任课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认真地思索分析、总结、概括。相对于学生来说, 这项工作很难, 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必要时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科学家的故事, 将科学家为了寻求真理不畏困难和挫折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生活实践

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只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 不是目的, 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 重视对既得知识的运用, 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让物理知识回归社会, 指导生活, 还原物理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本来面目。

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

美丽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赋予我们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漠然视之,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它们, 揭示它们的内在的规律。诚然初中学生还不能对每一个现象都作出合理的解释, 但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是, 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 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在学生的心理埋下求知的星星之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正是我们学习自然知识的根本目的。现在我们的中学生特别是城市里的中学生, 文化知识储备不少, 可是生活经验匮乏, 只知道死读书。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 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生活, 造成生活实践和知识的脱节。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学会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知识运用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尽量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这才是知识的灵魂所在。比如, 我们现在农村盖房和城里人装修新房都要用到电工知识, 这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和电工配合对自己家的新房进行整体电路设计。以上的种种努力,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物理知识应用的范围从课本、课堂引申到生活实践当中。

三、开设创新实践性活动

目前,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我们当今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初中物理教学除了进行基础的课本知识教学外, 还必须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1. 学生自己设计科学小实验。

在讲解到某节知识的时候,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有长足的发展。

2. 设立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活动。

开放性实验不外乎三种形式, 其一是条件开放性的实验;其二是结果开放性的实验;其三是条件和结果同时开放性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能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 我在讲解“物质的密度”一节课时, 我设计了测量小木块 (不吸水) 的密度。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 在这种开放性的实验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自主意识得到了提高, 摈弃了教师演示实验中的被动接受局面, 改变了人云亦云的尴尬局面。

13.物理活动总结 篇十三

在这些讲课的老师中,既有老教师又有新教师,但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他们的上课方式都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深刻的感受。整个听课活动共安排了四天,针对教材中的两节内容进行了讲解:《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做功的快慢》。第一节是科学探究课,第二节是实验验证课。各位老师执教的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课堂理念各有所长,处理教学问题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首先,老师们自身的素质非常高,不论是专业功底,还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都很过硬,在课堂上,各位老师的自身修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处理《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节时,来自日照新营中学的崔维英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最有活力。崔老师在新课导入时,采用一个学生动手小实验,首先创设物理情景,想办法来完成泡沫包装盒的切割;接着让学生来动手试一下通电的电阻丝能否完成切割的任务。当两个同学将泡沫板放到电阻丝上时顺利完成了切割任务,接着提出问题什么通电后电阻丝就可以切割泡沫。顺理成章导入新课。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里学生用物理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十分融洽,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十分的融洽,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给了学生知识,同时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生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是学生的合作促进了老师的“发挥”。

对于这节课在学生猜想时,往往会给出U、I、t、R这四个物理量,一般老师会运用已学知识欧姆定律R=U/I来解释,应为这三个量存在关系,只用研究做功W与U和I的关系就可以了。而山东师大二附中傅晶老师采用展示科学前技术图片-超导电动机,其电阻为零,接入电路中时仍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说明电流做功与电阻没有关系。从而巧妙的解释了w与R无关,还可让学生从感性上接受,不会对其产生疑义。潍坊广文中学王京强老师在处理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偷偷”的将煤油的量给改变了使得一组学生的数据出现了“错误”。从而提醒学生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量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所有老师的课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准备的,无论从仪器还是课件。因为这套教材是新课标下出版的,里面的探究实验仪器省内的各个学校都没有配备。所有的仪器都是老师自己设计的,既新颖又实用,体现了老师科研动手能力。在听课的整个过程中,针对每堂课每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处理,教研员张老师真真细心的给我分析每一个老师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以及应该怎样来处理这一环节会比较好,更易让学生心领神会。同时要想到达这节教学目标,张老师告诉我要训练学生的常规,引导他们怎样去猜想,教他们怎么去思考,怎们用物理的语言说话,怎么进行小组活动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听课。为什么每个老师都能在一节课内将如此多的内容进行完?在听了这些话的时候,我深有体会,因为自己上课精力都用在上课上面,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考虑太多别的,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即使备课备的再好,学习的效果都不会十分的理想。但是学习常规的训练并不是通过一二节课就可以养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我只有在平时每堂课中慢慢的训练。

14.物理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十四

俞开锋 戴金泉

九年级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与生活相结合的实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做的许多探究实验,既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强烈的兴趣。现总结如下:

1.活动及时,兴趣小组初具规模,我们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在学习之前便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的培训,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获得了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并熟悉了基本的实验操作。

2.在内容安排方面,此次给予学生准备的物理实验都是针对学生经过挑选的趣味性实验,同时又结合了物理的学习内容,既学到了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其中有几个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例如:“物体的惯性”,由于该实验现象非常直观非常有趣,所以一开始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跃跃欲试,其实该实验就是应用到了课本知识,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又如实验“难舍难分”、“无法漏掉的果汁”、“跳动的盐粒”、“水乐”、“叠加成像”等等。

3.及时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在活动中,兴趣小组的成员表现出来很高的积极性,从实验的准备到现场演示场地的布置等方

面给予了老师很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了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一种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学校活动的支持,应该说,没有了学生的参与,我们的活动是没可能获得成功的。我们将现场演示活动安排在课外活

动时间,并且由于活动成员之前在各班的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充足,所以活动现场的气氛还是比较热烈的,很多学生对我们所演示的实

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多项目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并且很

多同学现场就向演示的同学请教实验的原理等。

4.不足之处:在我们的活动取得成功的同时,有很多的不足之

处我们也不能忽略,例如:由于各种比赛或活动的时间冲突,一部

分学生缺席了我们的实验培训。另外,也有部分学生起初兴趣大,后来活动不够积极,出现比较散漫的现象等。

15.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十五

怎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物理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动起来?使探究实验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呢?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

粤教版物理在很多章节的安排上都是以小活动开始的。教材设计的一个基本的模式:列举生活现象———得出物理概念———实验研究。

教材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体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直接经验,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扫清障碍。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学校的不同情况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物理的概念、原理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做铺垫。例如,笔者在《9.1浮力》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先设计了两个物理的体验活动:

活动一:倔强的皮球活动。

需要的器材有:大水桶、篮球(胶球)。

活动的步骤是:1.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2.让学生将皮球逐步压到水中,感受一下,球在浸入一部分及全部浸入时需要的用力感觉怎样。3.当球全部浸入后,在压入到桶底的过程中手的用力又怎样,有没有变化。

活动二:男生女生谁的力气大。

需要的器材有:大水桶、实心球(或者铅球)。

活动的步骤是:1. 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分男女两队。2.让男生把铅球从地面单手抓起来0.5米高,让女生从桶底将同样的铅球单手抓起来0.5米高(没有露出水面),看那组做得更轻松。最后,思考为什么,谁帮了女生的忙?

通过“巧设物理体验活动”,从学生参与的活跃度看,学生是有了参与的热情,从问题的回答的正确性上可以看出,学生对浮力的方向这一难点有了很好的理解,同时对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了初步的了解:浮力与浸入体积有关,完全浸入后与深度无关。同时也理解了浸入体积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这就为后面的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内容的侧重点提供了依据。所以在体验活动后,任课教师对后面的实验研究的侧重点做了调整,不再完全按教材设计,而是重点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研究过程任课教师作如下安排:1.猜想,通过体验活动学生已经猜到了与体积有关,与完全浸入后与深度无关。2.实验设计,因为有了体验,所以设计上也就很快设计出研究与体积和深度关系的实验,重点引到与液体密度实验。3.进行实验,选用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水、浓盐水、小铁快。实验步骤:1.探究浮力与浸入体积关系(已经可以不用太多说明)2.探究完全浸入后浮力与深度无关(已经可以不用太多说明)。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关系(重点研究)。这样通过体验活动,可以分散教学难点,同时突出重点。这样不但缩短了实验探究时间,而且学生也不再感觉到实验探究“难”了。

“巧设物理体验活动”教学,不但使学生活跃了起来,课堂学习气氛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前发言只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专利,现在每个学生都有了可以说的话,无论是物理基础比较差的还是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困难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体验然后实验探究,不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并得到了锻炼,而且还更有利于突出了重点和分解难点,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不再害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设物理体验活动”的物理教学方法我在其他的章节也有过许多尝试,比如在“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设计了让学生在跑道上测自己的速度的体验物理活动;在“8.1认识压强”设计了让学生体验了一回“气功”大师———人站在鸡蛋上的表演活动;在“4.2探究汽化和液化特点”设计了让每个学生在手背上滴上一滴酒精,让学生感觉蒸发的吸热和猜想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等。这些设计,在教学上都起了明显的效果。

“巧设物理体验活动”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是:(1)设计好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体验活动;(2) 组织体验活动;(3)根据体验中没有突破的难点重新设计探究实验;(4) 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探究。

“巧设物理体验活动”的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设计内容上与实验探究没有层次;(2)课堂太活跃无法控制,达不到预期目的;(3) 体验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考虑教室空间的限制;(4)在器材选择上要考虑便于在课内或者在校园内开展。

摘要:八年级的学生在想象思维能力方面比小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还只是起步,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实验探究对山区学生尤为困难。但如果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而且还分解了知识难度,使后续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16.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80-02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提升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这一背景之下,综合实践已经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能够有效地消除物理学习的不足,同时又能够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使得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物理实验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的选题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启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为目标设计的基础。所以进行目标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目标实现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实践的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科学文化探究的兴趣。

二、合理布置任务和分组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通常建议学生分组合作、细化分工。这样既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活动的挫败感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任务分组和细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减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畏惧情绪,即使在实验失败的情况下,对于小组内个人的打击也会减小,因为大家会觉得这是小组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心理会让学生实践学习失败情绪大大减轻。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化分工,有利于各个小组实践计划顺利完成,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后会更清楚当前自己的责任,这样在提高教学实践效率的同时,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分工协作精神。这样在细化分工的条件下,老师的从旁指导会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参与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三、细化实践环节

在进行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固然实验能够达到效果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切实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理論实践,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而要真正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就应当合理布置实验任务,充分细化每一个实践活动的岗位.对于很少接触实验,或者刚刚开始接触实验的初中学生来讲,一个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诸多需要考量因素的物理实验,对他们来说是复杂的,无从下手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物理实践积极性,对于他们长期的物理学习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对物理实验进行细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实验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分块,并在这个小的局域内完成合理的任务布置.与此同时,对于每一个物理要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专门负责这些任务的同学.在这样一个全员参与、相互协作的物理实验综合实践环节当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存在的价值,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对于物理实验成功的体验和享受.另外,小组的合作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两个重要的物理精神元素,对于他们今后的物理实践活动来讲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优化设计实验报告,强化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凸显物理学科严谨的科学体系以及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是过程较长的实践活动,在尽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全程参与后,终点须回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本色,一份设计优秀的实验报告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起到的指引与启发作用尤为重要。初中物理学生探究实验要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等各环节的能力,实验报告的设计需紧贴教学目标,系统完整地体现实验探究全程或突出某一环节,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以及阶梯架设的思维线均需师生共同反复研究。实验报告不仅是小组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更是将活动推至一定科学高度,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点睛之笔。不仅要凸显物理学科严密的理论科学、精密的定量科学,更要充分体现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特色。让学生初步体验物理学科知识类别化、贯穿实验化、模型理想化的完整科学系统,感受思维想象能力、抽象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一体的物理学科方法论。

五、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凸显初中物理应用性、科学性,评价激励提升学生兴趣、信心及合作成就感,再次彰显物理学科的自然魅力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指导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在实践活动课中,对于物理实验教学,除了以专业的实验报告来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活动过程的生动记录和实验作品的推广应用也能极大地激励学生。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乐趣,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其物理学习是有用的,对其物理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用的,才能真正激发出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实践活动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合理评价,提供最佳的机会去发掘学生的兴趣、归属感、合作成就感与积极的自我认定。成果展示与评价也是再次彰显初中物理学科魅力的好机会,精密的仪器设计,巧妙而实用的小发明,神奇的实验探索,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周密而巧妙的逻辑推理,无一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完美的知识体系和高超的科学思维方法。初中物理趣味性、应用性、科学性的学科魅力的自然彰显,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物理学科情感和学科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自觉生成。

六、结论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会调查和劳动实践活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不仅丰富和补充了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且还使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学科课程整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Z1).

[2]董凤兰.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J].物理教学探讨,2011(11).

[3]李秉军.强化实验教学突出物理学科特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17.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 篇十七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1

在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认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教室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教室结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基本能在教室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教室效率——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主动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度。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式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度,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本学科组同事们一道,认真研究《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反复解读《物理新课程标准》,跟进了解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动向,尽量熟悉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价值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质。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2

一个学期以来,初二物理备课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全体成员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帮助,目的明确,圆满地完成了学部交给的教学任务,物理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强化目标管理

为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目标明确化,思路清晰化,效益最大化的工作原则,初二物理备课组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

备课组根据学部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初二物理的教学目标。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保证了学部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2、抓好备考工作

贯彻落了初二年级组“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的工作思路,牢记学校对初二年级提出的“为育才70周年校庆锦上添花”重托,备课组一直以来将眼光盯在中考上,牢固树立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着中考这一中心展开的意识。

协助班主任加强班风、学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备课组成员尽早地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抓好优秀率和合格率。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制度

大力配合学部,进行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4、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发挥备课组的优势,科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备课组活动做到了“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做好每周的定时训练)。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5、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在教研组的领导下,初二物理备课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汇报课、评优课活动;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学习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狠练基本功,努力提高全组成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

6、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期初,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初学物理的实际情况,组织了物理趣味竞赛(电路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电视台、各种媒体都有所报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素质,为物理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各成员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提高了自己。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承担初中二年级的物理课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主动要求进步。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工作。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教室,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服从领导,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主动承担教研组内的服务性工作。身受学校领导、同志的好评和同学们的欢迎。

二、教学方面

1、做到了精心备课。

一个学期以来,我主动参加集体备课。认真与组内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研究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与组内同志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一起落实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确定科学的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到了集众家教学之长处,克己之短处。非常明显的提高了自己的备课质量。

2、做到了认真上课

上好课是干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我非常重视上课这项工作。每节课都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以自己的行为扼制了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的“上满40分钟课”的要求。教室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尽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度。努力做到课开始,趣以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尤存。教室上我注重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尽努力让每一名学生的天资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室上得到利用。同时,让同学们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得以培养和锻炼。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部分学生真正充当了教室上小先生的作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各方面水平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主动参加物理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地区的说课比赛,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对于我个人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一个学期的工作做了许多,回顾起来确实有许多工作值得我去回味。有成功让我高兴的地方,也有失败让我痛心的地方。成功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发扬光大。失败的地方就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补充完善。以上,是我一个学期工作的总结。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4

我担任初二年级物理教学工作刚好两个学期,由于初次接触初中物理教学,本学期我抱着边学边教的态度认认真真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现结合本学期期末考试,就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校八年级共一个班,29名学生。本班学生的优点:比较活跃,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够互相帮助,班集体意识比较强,学习氛围相对较浓。

本班学生的缺点:理科基础差,计算能力比较弱,理科学习的信心比较缺乏。班内有几个问题孩子,容易对班级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差,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还有待培养。

二、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学业质量测试题考查内容紧紧联系课标,联系生活,注重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易适中,面向全体,是一份高质量的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优质试卷,具体体现在:

1、试卷结合课标,注重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估测的能力考查,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结合课标,对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考查,也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有所体现;

3、以课标要求,对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体现在超声应用、光学知识应用等方面,体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中。

4、本试卷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比如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合理提出问题及猜想,并举出生活实例,题目形式多样,角度独特,可体现学生能力。

5、本试卷注重学生实验的考查,关于实验的考查在试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

6、本试卷重视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体现了课标思想。

7、本试卷注重对学生分析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合理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教学质量分析

本学期我坚持学习课标,钻研课本,研究实验,研究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培养好学生的学习技能,打好物理学科的基础。虽然尽了力,但通过这次测试也能暴露出一些教学中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1、教学中有细节未引起重视。比如课本中的插图中的知识点,只是点过,未在教学中真正起到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的作用,导致个别学生在做题时不知所以。

2、教学方法不灵活。通过试卷上实验的考查,我发现我的实验教学只是遵循课本实验,只是课本实验在实验课上的照搬或者简单的演变,没有在多种实验设计上、不同操作效果上下功夫,以致在实验方法改变的情况下学生出现盲区。

3、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及补充提升做得不到位。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一些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基本术语学生也出现了不少错误,这说明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心中没数,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致教与学出现脱节的现象。

4、从计算题看,学生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不少同学将简单的计算算错,导致失分,不少同学还是分析不出做题的方法。这说明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不够,平时所教的画图分析法效果不佳,说明平时的练习没有抓住重点题型、重点突破,没有做到高效练习,以致学生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分析解题方法。

四、改进措施

1、继续深入钻研课标,体会课标的要求及其所渗透出来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

2、深入钻研课本,优化教学设计,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争取更实用、更高效的教学。

3、注重实验教学,不仅要高质量完成课本实验,还要针对实验进行多样性再设计,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实验,体现实验思想,提高动手能力及分析能力。

4、面向全体教学,及时反馈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反思及再设计,巩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我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辅导不同的学习方法。

总之,我将不断学习,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争取以更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5

时间总是匆匆面过。随着假期的来临,5月又接近了尾声。这是一个温暖宜人、百花盛开的月份,也是同学们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好时机。这个月我们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并且效果不错。现将5月份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5月初,学校开展了“夸一夸你身边的老师------我心中她最美”的活动。全体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在每个老师悉心的准备下,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油然而生。听着老师们的演讲,一阵百感交集。特别是湛老师那首小诗《是谁》,“是谁踏着破晓的晨光奔波在上班的路上;是谁踩着黄昏的霓虹奔波在回家途中;是谁扯着本已嘶哑的喉咙还在滔滔不绝……”听完心里很是激动,一方面感叹湛老师的文采,把老师的工作分析的如此透彻,另一方面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教师这个行业决定了教师的性质,从根本上要求老师是个多种角色的人,不但要“授业、解惑”而且还扮演着“半个父母、朋友、知己”的角色,然而老师们从来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老师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郑州航空港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并荣获一等奖。我们也有幸看到常老师给我们再现比赛时的情景,她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真实而感人的事迹充分展示了人民教师的风采。犹记得上年学校刚成立时,除了教学楼,都还是一片废墟,教室的一千七百多张桌子和椅子都是所有老师一个个搬过去的。我见证了我们学校从那时的什么都没有到现在的什么都有,这一路走来校领导和每个老师的付出与艰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现在想来是万般感慨!

这个月我们还进行了本学期的期中测试,相对月考来说,这次试题更加灵活,考察点比较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容易拿满分或者高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灵活掌握的能力,养成“认真读题,细心答题,做完检查”的好习惯。有些易出错的知识点在考前虽已经复习到了,但到考试时还是出错,不是不会,而是马虎,急躁!

周三家长会开放日,家长们可坐在孩子旁边一同听课,这也让家长充分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课堂表现,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走进孩子的内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期中测试卷评过后让孩子拿回家父母看着再次订错反思,从家长写的意见来看,其实都还是挺关心孩子的学习的,但很少有家长能花费时间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上。

5月结束了,半个多学期也过去了,在剩下的这两个月内,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有机会多和家长沟通,做好补差工作。全力迎接期末考试!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6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18.初中物理活动课教案有哪些 篇十八

(二)教学条件

(三)教法选择

教材难度适中,适宜用探索法展开教学,由于摩擦实验用文具可以进行,本课以实验探索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悬问征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在不使用任何工具情况下,用手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的同时,将另一本书也“粘”起?

学生:边思考边动手实验,探求可行方案.

教师:演示下图中做法的同时问学生,为何一本书能“粘”起另一本书呢?从而引入摩擦的课题,说明两书接触处有摩擦.

学生:自己动手用两本书做该实验,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握两本书的边缘用力向外拉一拉,这为下面“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动手实验总结规律

学生实验(1):用力将橡皮擦在写有铅笔字迹的纸上滑动.

教师:指出橡皮擦与纸之间这种形式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讲明概念并举例后提出问题,橡皮擦与纸摩擦后留有尾迹,这尾迹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观察尾迹中的橡皮沫,以橡皮沫中有铅笔色素和纸被擦白这些现象中,分析出滑动摩擦本质,摩擦的过程中,相互摩擦物体的互相啮合的凹凸部,相撞碰被破坏形成了尾迹.

学生实验(2):用小刀在橡皮擦上切一根细长橡皮条,用手拿住橡皮条顶端在纸面上做滑动摩擦.

教师:提出问题,橡皮条弯曲方向与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后得出橡皮条弯曲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开展讨论得出,在滑动摩擦过程中有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学生实验(3):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桌面上物理书做匀速直线运动.

接下来教学活动,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问:书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哪些力作用?

答: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问:其中哪些力是平衡力.

答:重力与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分别是一对平衡力.

问:如何测量这时的摩擦力大小呢?

答: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

问:为什么这时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

答:因为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学生实验(4):把物理书的一端架在笔盒上成一斜面,先把一支圆珠笔从斜面上自由滚下,再把笔竖放在斜面上,用手轻碰笔滑动一小段后停止滑动.

教师:指出前者笔从书面上滚动而下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同时提出问题:这两种摩擦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再次动手实验后总结出摩擦形式不同,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应用知识解题(学生独立完成)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_________叫做滑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_____的力叫做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

3.笨重的机器底部常安装上小轮,搬动时更为省力,这是应用了______道理.

四、教学测评

1.下列几种关于摩擦力的说法,哪一种正确? [ ]

a.物体只有在很快运动的时候,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静止时一定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人的手握住东四,原因之一,靠的就是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用水平力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其原因是: [ ]

a.木箱有惯性.

b.木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d.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 ]

a.100牛顿

b.10牛顿

c.50牛顿

d.55牛顿

五、教学反馈及矫正:

19.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 篇十九

1. 奖励式授课

(1)授课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要触动他们心中的那根向上的弦,使他们也能弹奏出美丽的明天。

(2)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答对者,统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奖励他们一道题,或一个小小的礼物,或带他们搞一些小试验、小制作。目的是抓住他们爱动手的特点,使他们能得到有利的发展。如:班上一位学生勤奋好学,笔者就指导他做针孔照相机、利用可乐瓶做有关大气压强及浮力实验、利用塑料袋做热气球、利用易拉罐加热后放置水中显示大气压强实验等等。这一做法带动了不少学生。

(3)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但又不能伤了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讲评时,要有一个度,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2. 渐进式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功不可没。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好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笔者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学生。这样先提问讲后再回答的措施,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

3. 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教师都应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学生们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同学的意见我至今记忆犹新:“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对了吗。再有,在学习简单机械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你找得不是都比较准吗?”“真的很希望你努一把力,别给咱班拉分。”……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他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我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记得在学完杠杆的应用,他拿来筷子、钳子、剪刀、镊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问:“这些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杠杆?”“你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真好。现在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4. 反馈式聊天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生活、学习、工作等)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地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问卷调查,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长为主体,及时地发现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式的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激励性评语

评语本来是班主任的特权,任课教师不时地在反馈内容或形式上(作业、试卷、问卷等)给出适当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有的学生开篇写道:“老师,作文我不会写,我只写了一下学好物理的方法及建议……”“太好了。”实质上,写方法的同时,作文也就顺理成章。总结了方法,有了目标、前进的方向,不也是收获吗?还有的学生写了一篇与物理毫无关系的所谓作文:“老师,我心里有一个秘密,你能帮我吗?好多人都说我笨,我是不是真的笨得出了头,我是不是真的不行?我怎么办?我就是学不会……”我认真地写道:“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信心加上努力、辛勤、汗水、科学的方法,一定会成功的。你不要气馁,别灰心,我会帮你的。你知道吗?你很勤奋,也很用功,你虽然不很聪明,但你手中有一把金钥匙呀!基本功很扎实。……”后来,他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

6. 击掌式相约

经常开班会,搞文艺活动。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活跃了气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此情况下,给他们讲一些伟人、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有所成绩。暂时走在别人后面的人,只要有恒心,鼓起劲,迈大步,终究会后来居上的。故事鼓励了他们,鞭策着他们,他们的心中有了方向,及时地举起手与他们短时或长时相约“作业见成效、月考见真招、期末见效果、十年之后有成绩……”“叭!”的一声,时间就此定格,相互信任、相互承诺……凝在了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中。

总而言之,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我们要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激励学生。本文总结了几种初中物理激励性教学方法:奖励式授课、渐进式提问与追问、赞许式评价、反馈式聊天、激励性评语、击掌式相约。

上一篇:学校领导岗位职责及教师管理制度下一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