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教学说课

2024-08-21

随文识字教学说课(精选13篇)

1.随文识字教学说课 篇一

浅谈随文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帮助儿童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奠基工程,是为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促其全面发展的关键工作。然而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随文识字教学依据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心理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使他们不再感到语文学科是无味的,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会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一、初步感知阶段。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能较自然轻松地解决,比如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问老师或者同桌,或是听老师范读的方法自主识字。这个阶段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在读字音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我平时的操作方法是: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指着每个字认读,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然后在全班进行检测识字情况。

二、具体细化阶段。初步读准字音,此时学生对生字认识是模糊的,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接下来就要解决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边读文边识字这样很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学生把握生字较轻松,不会觉得乏味和枯燥。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打断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破坏课文的整体性。特别是在学习一些很抒情很有美感的课文时,不断穿插识字教学,这样就很难让学生能入情入景。对这一点,我觉

得非常困惑。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尊重他们自己的记忆方式,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再进行恰当的方法引导,老师随机地教给学生一些识字的策略和方法为他们以后识字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理解字义上,也要注意要与生字的字音字义及词语,课文的句子相结合。有了语言的环境,学生记忆更扎实,我想这也是随文识字最大的优点吧!

三、复习巩固阶段。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学生记的快忘的也快,所以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有时间一定要通过各种游戏再次认读生字。

四、指导写字阶段。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累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

教无定法,我觉得遇到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实际情况,对生字的处理方式也应不尽相同。比如生字的书写有时就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之中,在分析了字形字义后,就指导书写。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经过几周的实验,初步证明随文识字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

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事半功倍地收到识字教学的效果。

2.随文识字教学说课 篇二

一、移植情境,在随文中链接生活

汉字不仅仅是单独割裂的僵硬符号,更是融合了音、形、义等诸多元素的表意文字。如果单纯的集中识字,就会使得原本有丰富意蕴的语言文字变成呆板的“客观存在”了。因此,在随文识字过程中,教师要紧紧依托文本中营造出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韵中开展识字活动。

例如,《秋游》这篇课文中有一个生字“喊”,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这个生字的意蕴呢?教师先是引导学生回顾文本语言:“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文本的情境进行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呼喊什么呢?”此时,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上台表达内心的感受,表达过程中的声音、神态都与“喊”字的状态契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告诉学生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口”字旁表示形,需要用口才能“喊”出来。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现场书写汉字,让学生经历情境感知、观察字形、实践练习等思维过程,夯实识字教学的整体效益。此时,教师随文识字的教学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引导学生再度诵读含有“喊”字的语句,在情感浸润中关注生字的表达效果。因为学生已经完全扫除了生字带来的阅读障碍,其的把握也更为深刻,不仅读得入情入境,“喊”得也是情绪高涨。

在情境中引出生字、体悟生字,将生字和相应的生活状态链接起来,加速了学生对汉字的感知与品味,将学生内在的情感认知充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感悟生字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大道无痕,在随文中润物无声

有人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让教育对象意识不到教育的过程,真正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传统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将一大堆生字集中堆砌在一起,犹如一座生字大山,在学生还没有学习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识字教学的效益可想而知。教师应该结合文本情境,对学生进行艺术化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识字学习。

例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文中的“强”字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随文识字:

师: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你看到了怎样的太阳?

生:我看到了灿烂的太阳。

师:灿烂的太阳会发怎样的光呢?

生:强烈的光。

师:你们被强烈的光线照过吗?你会有什么反应?(学生纷纷模仿孙悟空,做出单手遮挡阳光的动作后,齐读:强烈的光)

师:风儿在干什么?

生:风一直在拼命地吹,吹得很大。

师:那是怎样的风呢?

生:强烈的风。

生:能把船儿吹跑的风,就是强烈的风。

师:太阳和风儿都这么厉害,我们来看看谁的本领才是最大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太阳和风儿两者之间的“强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理解“强”字的含义创设了具体感知的情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感觉到教师教学策略的刻板痕迹,而是在与教师愉快的对话中完成了对生字的感悟。

三、多维展示,在随文中丰富积累

随文识字教学策略的精髓在于运用文本中现有的情境,为教学的汉字创设可感的问题情境。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情境认知,还要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加以利用,在文本和生活的双重作用下,为学生的识字过程提供扎实有效的情境支撑。

还以《谁的本领大》一文为例,课文中出现了两个动词:“推”和“挂”,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两个汉字呢?教师在充分运用文本资源的基础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来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他们都有一个提手旁。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提手旁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提手旁表示一个动作,一般都是用手来做的。

师:你说得真好。让我们找找课文中的句子,看看我们猜测得对吗?

生:起风了!快挂帆吧!在我们生活中,“挂”是指用手把物体置于高处。

师:你能表演一下“挂”的动作吗?(学生表演平时挂衣服的动作)

生:只见风推着帆。我们平时“推”,也是要用手的。(该生说完,自己就做起了动作)

师:像这样有提手旁动作的词语,你们还积累了哪些,跟大家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教材课文为蓝本,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链接,引导学生真正感受了汉字的“动作要领“。学生在随文识字过程中,对具有提手旁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自主体验后,教师则以提手旁为圆心,引导学生积累同一类型的汉字,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在归纳中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四、实践练习,在随文中强化运用

在很多文本中,生字的价值不只是学生掌握的对象,有很多生字都承载着表情达意、展现文本情境的作用。针对这一类型的生字,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音、形、义,还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议论、练习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生字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内涵的洞察与体悟。反之,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意境的浸润下提升识字效益。

例如,《梅兰芳》一文中在描写梅兰芳练习眼神时就运用了“紧盯”和“注视”两个词语,将梅兰芳刻苦的精神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两个关键词语就有两个生字。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了语言情境:“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教师要求学生从句子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并相机对学生进行“盯”的教学: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可能与什么有关?课文中的“紧盯”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情境,说出自己对“紧盯”的理解,并用自己的动作加以形象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相同的方法学习了“注视”。最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自己还积累了哪些表示“看”的词语,创造适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从众多表示“看”的词语中进行辨析选择,提升学生感知同义词语细微差别的能力,夯实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语言情境,巧妙地将生字的形态、意蕴等元素融合其中,促进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随文识字,快乐教学 篇三

一、教育无痕,自然引入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低年段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更要做到教育无痕,自然而然。如《谁的本领大》以风和太阳的较量为主线,让学生了解风和太阳对人类的作用。在课程引入环节,我做了如下设计:

师:瞧这幅图,太阳在干什么呀?

生1:发光。

师:太阳发出什么样的光?

生2:强烈的光。

师:你来表演一下,强烈的光照着你,你怎么做?(生眯眼睛或用手挡着眼睛)

师:嗯,太阳光真是太强烈了。我们再来看风,风在干什么?

生3:风在吹,吹得很大。

师:大风来了,会怎么样啊?

生4:很冷,船会挂起风帆。

师:风和太阳看起来都很厉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们谁的本领大。

我先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强度,从大风挂起船帆体会风的强度,带领学生走进语境,进入课文的学习,并引入生字“强”。学生在我营造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强”字的含义,并了解了“强”的写法和拼音,巩固记忆。这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多样展示,拓展内容

每一个字都扎根于生活的沃土,因此识字教学要从生活实践入手,将课堂教学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谁的本领大》中有“推”和“挂”两个字。我让学生上台表演两个动作:推小车和挂铃铛。

师:为什么要用提手旁?

生1:因为要用手来做动作。

师:哪些字也是提手旁的?请写出来。

生2:“拍”、“打”、“扛”。

生3:“担”、“扶”。

我从分类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字词的含义,根据字形理解字理,扩充识字量;从朗读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字词的情感色彩,感受字词表情达意的功能。如对“惊讶”一词,我这样设计:

师:太阳对风为什么会惊讶?

生1:因为太阳觉得自己的本领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它对风都说了什么?

生2:“看我的吧。”

生3:“这有什么难的。”

生4:“这个容易。”

师:太阳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生5:它觉得自己有强烈的光,很了不起。

学生从太阳的话语中感受到太阳很自信,通过朗读体会到太阳的心理变化,又从“惊讶”这个词,理解风的本领也很大,并通过“推”字感受风的威力。

三、满足内需,激发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只有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使学习变成持久性的行为。为此,王升博士指出,要从学生的现实性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证。

1.满足“我想学”的需求。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不懂就问,这是天性也是其求学的本真所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善学、多学,想学就学。如《蚕姑娘》中,我让学生根据“脱下”和“换上”两个词理解蚕的蜕变过程,并让学生识记生字“桑”、“蚕”。

2.满足“我想议”的需求。议论是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低年段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在课堂上看到新词新字就会议论纷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一需求,合理疏导,善于利用。如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考虑到课堂生字较多,我让学生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生字词。

师:现在大家一起看这几个字,一起讨论。

(1)“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变成( )、( )、( )。

(2)请用“幸福”和“辛苦”填空:

妈妈和我生活得很( )。

我们以前住在乡下,妈妈每天很忙,很( )。

(3)用“如”组词并说一句话。

随文识字教学是低年段识字教学的尝试,摈弃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孤立性,将每一个文字都放在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中理解和消化,使学生的字感有了敏锐的触角,不知不觉对文字有了领悟力,而这正是随文识字教学的目标。

4.四环节随文识字教学心得 篇四

本人从事低年级语教学,很欣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主张,一直把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把识字同阅读教学结合起,进行随识字的探索,觉得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办法。同伴们归纳为“四环节随识字法”。

第一环节初读本,自主进行识字。

程改革以,以读代讲的理念被我们语教师所接纳,把识字融于朗读之中以成为语教师的共识。低年级的,大多质优美,朗朗上口,我觉得教师的美读示范很有必要,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生字的读音,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范读之前,要提醒同学们关注中生字的读音,及时批注。之后,学生再读,圈画生字,借助拼音随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再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孩子们结合内容,特别要联系上下理解,或者猜想生字所在词语的意思,只要词语掌握了,生字的意思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第三,低年级本都用描红和田字格引导学生写字,给学生试着自写生字提供了便利,我也一直让学生在本上描红,试着在田字格上写一写。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中初步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环节同伴互助,交流识字方法。

堂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特别是当前把小组合作作为最常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被大多数堂所应用。识字教学也不例外,同样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上一环节主要是自主识字,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家庭背景不同等种种差异,会有有不少识字的好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经常让同学们在小组里进行互相交流,推广和分享好的学习方式。也通过小组自检自查,对问题和困惑最大化的展示出,进行“兵教兵”、“兵练兵”。通过长期的坚持放手,让学生及时归纳,同学们发现不少识字记字方法,如:加加减减识字,拆字、合字识字,辨析比较识字,据词定音识字,近、反义词识字,形声字等记忆生字。这一环节同学们兴趣盎然,乐不思蜀,表述自己独特的记字方法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环节充分展示,纠正识字问题。

学生是堂的主人,可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不可能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如果把以上两个环节看做是“先学”,更离不开教师的“后教”。后教要“教什么”呢?就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从而发现问题,有利于更充分的查缺补漏。我通常的办法有:指名让学生书写生字,为的是发现写字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读后面的生字,或者读的`相关段落,意在看学生是否对生字真正准确认读;利用词语转换等办法,看同学们对词语和生字的理解情况。也可以让识字方法好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好办法。这一环节更多的让差生当头阵,堂问题才会暴露的更多。才会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在纠正识字问题时,一定要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该示范的示范,该引导的引导,该点拨的点拨,该纠正的纠正,该整合的整合。

第四环节回归,落实识字目标。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识字就是阅读,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阅读。”学生识了字以后,我指导他们回归,认真朗读,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这样,就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在讲读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加强对字词的理解。复述时,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字词,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造句,在说话、写话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使学生有机会反复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样,既有利于字词的巩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得落实识字目标。

5.低年级“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 篇五

“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理念: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整篇课文的教学当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总的来说,就是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现结合具体的教学例子,说说我们学校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模式:

一、新课导入,讲究“新、奇、趣”

新课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堂语文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讲究“新、奇、趣”,要瞬间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激发求知欲望,取得最佳的导入新课效果,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

当然,新课的导入还有很多方法,比如:读课题质疑、看情境图设疑、讲故事等等。总之,优良的语文教学导入要讲究“新、奇、趣”。让学生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很新鲜、很奇妙、很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学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初读课文时,我们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包括读准字词的读音,读好某些重点字词或短句,感悟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读通顺每一个自然段,以求达到读通顺整篇课文的目标。

把课文读通顺后,就要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概述文章大意及段落结构。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完课文后,就问:小画家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分别送给谁了?学生通过多次的朗读,一下就明白到,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是绿绿的太阳、黄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和彩色的太阳,分别 送给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而且,她还告诉学生文章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一个太阳。这样,文章的脉络就整理出来了,而且非常清晰,什么叫做分段写作,在一年级的教学就开始慢慢渗透,也为以后的写话训练做好了铺垫。

三、读中识字,趣味盎然

因为是随文识字,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老师就要渗透识字的教学。我们开展识字教学,讲究的是学得扎实有趣、生动灵活。读中识字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随文正音

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因此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学中,我们注意让学生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在生字教学的时候,随机抽出容易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第三声等。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务求把字音读准。

2.随文记字形

低年级识字量大,一年级每一课都有十几个二类字,还有五六个要会写的一类字;二年级的识字任务就更加重了,一类字十几个,二类字也是十几个,加起来就是三十多个生字,如果集中识记字形难度较大,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识记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

除此以外,还可以用编故事、编顺口溜、猜字谜、加减偏旁部首等方法识字。学生认识的字越学越多,就发现熟字与新字的异同点,学会了用汉字加减 法来记住新字。方法多了,识字快了,也变得有趣了,课堂上往往是一个新字学生们会想到好多种识字方法,教师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

3.理解字义

学完了字形,就开始引导学生理解字义。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多种方法:可以①组词说句子短语等运用式理解字词,可以是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也可以③借助图片、动作直观理解词语,还可以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

五、运用汉字,灵活多样

学习生字词语,除了会读、会记字形、了解意思,还是不够的,还得教会学生把字词运用到语言环境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老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出示了两次选字填空练习,第一次是让学生区分“元、园、圆”的不同用法,第二次的填空练习是让学生知道“常”和“尝”的读音一样,字形相似,可意思却完全不一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好好区分它们的用法。这样的填空练习,不仅让学生区分了字义,还学会了如何运用。

汉字的运用有很多种方法:①串词语说话或编故事,②选字词填空(短语填空或者给句子填空)③补充词组或短语„„例如:可以出几个学过的生字词语,让学生用生字词语串起来说话和编故事;也可以利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形容词,例如:()的太阳;()的河水;美丽的();光彩夺目的()等等。当然,怎样生字词语,还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而设计。

六、写字训练,扎实有效

学完生字以后,我们就要进行写字的训练,学生通过自己动笔写字的实践 训练能有效地巩固生字的记忆。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写好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

2.认识字的偏旁部首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部首,而这些偏旁部首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部首旁的书写特点,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部首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例如:“木”字和“木字旁”的书写就有区别,一捺要变成一点;“提手旁”和“反犬旁”在外型上有点相似,但它们的书写笔画却完全不一样,这些看似简单的书写要点,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写字的时候,我们比较重视偏旁部首的教学和书写。

3.区分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等宽。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而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我们也是会提示学生注意的。这样教写字,是希望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 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6.随文识字教学说课 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更多地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这样编排的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即在阅读中认识汉字和通过识字帮助阅读。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随文识字是一条提高低段语文课堂效率的最好途径。随文识字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在采用随文识字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们又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课文比较长,怎样处理课时的问题?在教学中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边学文边识字又怎么来体现识字教学的重点?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识字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读音不准确;

2.形近字难区别;

3.各个字的部件位置易颠倒;

4.同音字运用易混淆。

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学生识字能力发展的途径,需要在随文识字中找到一条符合本班学生识字的有效措施。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随文识字同样是一种不够完美的教学方法,它忽略了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缺点,优化随文识字教学策略呢?

我把孩子的识字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初读感知阶段——随文理解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指导写字阶段。根据这个情况,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初读感知阶段

1、激趣导入,随题识字,揭示课题。

比如《秋天》,题目中“秋”是会写字,我的教学步骤是复习“禾”——学习“秋”禾苗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秋”——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板书“秋

天”——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齐读课题。

这一过程,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巧妙地渗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题目中“植物”两个字都是要求会写的字。因为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植物的比较少,我先出示几张植物的图片,让孩子们先认识什么是“植物”。他们看图后明白,“植物”是生命的主要之一,并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我问:“为什么‘植’字是木字旁?”孩子们回答说“因为植物包含了如乔木、灌木等”。“谁有好方法记‘物’字?”孩子说:“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用 ‘请勿打扰’的‘勿’加个牛字旁,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植物’的‘物’。这样教学生字,把学字和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渗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使生字不孤立于课文之外。

2、借助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适当留些读读课文、记记字形等口头作业。这也为课上读准、读通课文节省时间。

预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进行: ①回顾预习,自读。

②认读生字词、轻声词、多音字、长句。③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此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几个小步骤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整合。比如诗歌类的课文,就可以直接读课文,根据读书情况再纠正读音;有的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就可以舍去这一环节。

第二,可以结合有特点的字的形来记住读音。二年级可以结合预习和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比如《我真希望》中的“晶莹,芬芳”这两个词语,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可以在此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意思。

二、随文理解细化阶段

通过第一时段的教学,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具体细化阶段。在什么时候细化合适呢?有三种处

理方式,一是放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文之后再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但对字义的理解尚欠缺;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乏语境,认读记忆很死板。当代的识字训练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注重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这要求识字训练应当有机地和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结合起来,在整体发展中求得最佳效果。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解字义,随理解识字,感受汉字的奇妙。

1、精读课文,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我在备课时尽量做到 “三个心中有数”。这一步是随文识字的核心环节。这三个心中有数是:一是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要心中有数;二是每个生字的形、义和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的联系要心中有数;三是朗读指导的任务要心中有数。这三个“心中有数”决定整个随文识字教学的关键。切忌每个字都要随文而识,每个自然段都进行朗读指导。

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共有7个生字:甲、伞、豆、植、物、轻、粗,三个新偏旁:牛字旁、车字旁、米字旁。根据“三个心中有数”,把这些识字任务进行归类:植、物、粗、轻、进行随文,因为它们的形与义与文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随文有利于识字,识字有利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对话。而其他的字则定位:会读,感知形和义。第二课时再给予集中强化。

2、研读文本,把握重点;研读生字,找准结合点。

不是因为随文识字了,就忽视了文本阅读的重点了。要根据文本的重点确定随文识字点。

如《我是什么》第三自然段中,在句子“平常,我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要认的字有“奔、洋、舞”;“江”是要写的字。我把这几个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读通;然后我出示奔跑、海洋、跳舞的图片,认识“奔、洋、舞”这三个字;而后,出示“江”字让学生观察学习。学生发现,“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在学生会认会写这几个字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这几句,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抓住这几个关键句子,很顺利地从字过渡到到句的教学,又从句过渡到到篇的教学。

汉字中的每一个常用字,几乎都蘸满了文化琼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三、复习巩固阶段。

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要经历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我主张每课都识字,每课都认读,要不断的强化识字过程。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根据本课的生字,进行重组,形成一篇包含课文生字的又一短小的文字,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认读情况,又使学生多了一次接触语言文字的机会。如我教学完《保护庄稼好卫兵》一课后,自编了一首儿歌,涵盖了本课大部分生字,又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可谓是一举两得。

《保护庄稼好卫兵》自编儿歌:(红色字就是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有水方说清,日出天气情,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有目是眼睛,有虫是蜻蜓。

四、指导写字阶段。

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

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

7.随文识字提高实效 篇七

随文识字是为了降低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难度而采用的一种识字方法, 意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也就是说, 学生所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具有一定的语境。让学生从文入手,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 避免了生硬的单个学字的场景。有了语言环境, 大部分生字学生能自己解决, 比如练习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 它抛弃了传统识字方法的片面性与孤立性。这种识字方法对于孩子们打好识字基础是十分有益的。这种方法通常采取以下三步走来进行。

一、随文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年级教学中, 必须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首先, 初读课文时, 学生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其次, 初读课文后随机抽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 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可以先出示带词的句子, 再出示词, 最后剩下单个字, 先给这些字、词、句注上拼音读, 而后去掉拼音读, 这样反复、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 加深了学生对读音的准确把握。最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还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巩固, 比如摘苹果游戏, 击鼓游戏等, 做到形式多样。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 就没必要强调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生字进行梳理, 分析重难点, 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读准单个字音后, 再把词语放进课文中继续认读。使生字一步步走出来, 而后又回归本位。

例如, 教学《爬山》这篇课文时, 可以先让孩子们听范读录音, 同时提醒:一定要听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试着读课文, 再与同桌合作, 把课文读通顺。接着将课文中的难点字词“星期、欢迎、山顶、终于”带拼音、带句子找出来读几遍, 去掉拼音、去掉语境, 再多读几遍。突破了这个难点后, 让这些“字宝宝”再重新回到课文中, 在具体的语境中再来认读。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训练, 在孩子们眼中, 这些“字宝宝”已由生面孔变成熟面孔。

二、随文识记字形

汉字字形虽然难记, 但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里面, 学起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因此, 如果孩子们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具有一定的记字方法, 记字难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现在各版本低年级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识字量都比较大, 如果集中识字难度会大大增加, 由于枯燥无味, 会让孩子们失去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在学习课文时分散识字, 降低识字的难度。

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学期, 逐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 如加减笔画、或加去偏旁、编顺口溜、猜字谜、想画面、编故事等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 让孩子们在一边学课文时一边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 这样会大大提高识记效率。

如教学《电视塔》一文时, 教师可以把要认识的字分散到读题和学文中。教师先出示“电视”两个字, 让学生联系生活识记“视”字, 再出示“塔”, 齐读课题,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电视塔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可以随即画简笔画帮助解题。初读课文后, 把识字分散到各句话中。接着图文结合识记“高”和“尖”两个字, 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 甚至给“高”字编出顺口溜。比如:“一点一横长, 口字在中央, 大口张开嘴, 小口里边藏”等。然后, 让学生给“高”组词, 在锻炼孩子们构词能力的同时, 进一步加深对“高”字的记忆。识记“尖”不仅看图领会, 还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你见过的什么东西是尖尖的, 总结出尖的东西都是上边小, 下边大。教师再提问:“尖”字怎么组成的?学生会立刻说出“上小下大尖尖尖”。接着,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简笔画旁边指导书写“尖”字。这样把生字与文本与图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记忆会非常深刻。

三、随文理解字义

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 除了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还要理解字义。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一个汉字可能有多种解释, 一个词也可能有多种解释, 如果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来理解,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 难度太大了, 因此, 在理解字义时, 必须将字词放回到原文中, 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做实验、做动作、想像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 《蜘蛛织网》一文, 文中最后说“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为了让学生体会“终于”一词的含义,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前文三次“重新织网”的段落, 并想像每次网被砸坏后蜘蛛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感受它织网的决心和遇到困难不退缩, 勇敢地战胜困难的做法, 从而理解蜘蛛把网织成功的不易, 所以用“终于”一词。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终于”说话。这样, 不但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更让学生学会了运用。

随文读准字音、随文识记字形、随文理解字义这三个方面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这样大大降低了低年级孩子识字的难度, 有效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摘要:随文识字包含三个方面:随文读准字音、随文识记字形、随文理解字义, 他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能够大大降低低年级孩子识字的难度, 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

8.随文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随文识字;小学语文;应用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本身属于一种语言,汉字只是构成语言的一个组成单位,脱离了汉字,就无法形成语言,而脱离语言,即使再多的汉字也没有用,因此,我们在教小学生学习汉字时,一定不能脱离语句这个大家庭,让学生在文章中逐渐认识汉字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汉字。

一、初读课文,将生字一一画出

在讲授一篇新课文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初步的默读一遍课文,将课文的大体意思掌握清楚,并将课文中不认识的汉字一一标识出来,并对着汉语拼音将这些汉字拼读出来。

比如,在讲授《月亮湾》时,教师先让学生将课文初读一遍,学生大体掌握了课文主要讲的内容是在描述作者的家乡月亮湾,接下来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将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标识出来,班级中的学生大致将“湾、绕、缓、映、烂、朝、坡”几个字标了出来,当学生标出来之后,学生这一阶段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一步尽管简单,但是学生却将文章中的大体意思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后期学生学习汉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将生字一一理解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并对文章中的生字都画出来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精细的课文学习,并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语句的学习中加强多生字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月亮湾》时,当教师讲到“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影音,一个原本非常寂静的小山村中,大家都在享受着生活,突然洪水爆发了,湍急的洪水将大家吓得到处乱跑,于是有的上了房,有的爬上树。当教师放完这段视频后,询问学生:“大家看到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触?”“可怕。”“洪水千万别来。”这水好急啊,我们遇到肯定没处躲。”教师继续引导:“对啊,大家想想,如果月亮湾的水是这样的,那作者还会夸他们家乡吗?”“不会。”学生回答,“那么大家想想文章中缓缓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纷纷表示肯定,是褒义词,于是大家纷纷将缓缓的含义猜了出来。

汉字离开文章就会脱离它的意思,而教师如果能将课文的理解在更加直白的画面中进行还原,学生理解汉字就更加轻松。

三、朗读课文,将生字一一记忆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对生字的理解也基本到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一一的记忆汉字,有了前期的理解,学生再进行汉字的记忆就比较简单了。教师只需让学生熟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想想教师讲过的汉字的含义,很快就能将汉字记住。

比如,在记忆“烂”这个字时,学生在读到“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而每当学生读到这句话时,学生就会想到教师在为了让学生理解“烂”这个字是给学生创设的情景——五彩缤纷却又有些刺眼的阳光,于是马上就想到“火”字旁,同时“烂”与“兰”字同音,于是学生很快就能将这个汉字记忆清楚。再比如,学生在记忆“缓”这个汉字时,当学生读到缓缓流动时,故意用手做出慢慢的进行移动的动作,学生立刻想到“缓”就是“慢”的意思,于是想到“缓”这个字的笔画肯定很多,因为只有多写得才会慢,这样学生在边朗读课文的同时,汉字也就渐渐地记忆清楚并书写正确了。

总之,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将汉字与文章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千万不要将其与文章这一整体脱离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汉字的同时,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和含义,使学生在学习汉字初始阶段就能正确地把握汉字,保证以后继续接触汉字时不会出错。

参考文献:

刘梅.随文识字之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09).

9.随文识字课怎么上 篇九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如何将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识字教学的目标?这是值得每一位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老师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本学期,在继教中心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年级组与一年级老师合作交流,进行了课堂随文识字教学的探讨。对识字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集中识字与随识字的区别。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识字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识字,二是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往往以《丁丁冬冬学识字》为课题,根据汉字的特点,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造字规律对汉字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学习,特别是充分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采取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以突出汉字的字形规律。如:第三册教材《丁丁冬冬学识字》分别以学习与建筑有关的字和人体有关的字,体会汉字表义的特点,渗透字理的方法,把握部首识字的规律,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集中识字的优势在于:教学任务单一明确,充分揭示汉字的特点及规律,学生易于科学识记、举一反三,加快识字速度。不足之处在于:集中识字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单调枯燥之感,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识字,使学习文字与阅读中运用文字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当堂识字效率高,但遗忘率也较高的弊端。

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它一直以主流识字方法的显赫身份在小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魅力来源于它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串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其优势在于: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不足之处在于: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两种识字形式有利有弊,如何针对利弊,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益,成为本学期我们课堂教学研究主要内容。上一周,我们到棕北小学听了一堂研究课,她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趣盎然的教学情景,不仅将集中识字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成功解决了“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单调枯燥之感”的不足,大大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二、随文识字三个阶段

这段时间针对随文识字教学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我们也有了新的体会。

首先,我们明确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学双重的目的:第一,在阅读中识记汉字;第二,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二者不可偏废。随文识字,生字随课文出现,边识字边阅读,识字阅读两不误。接着,我们结合查阅资料及平时教学实践,总结出:随文识字课堂教学三个阶段

1、寓识于读,即:在随文识字中,要注意。通过朗读,读通全篇的文字,然后结合汉语拼音,进一步确定字音,再通过朗读来巩固字音。

2、寓解于读。汉字的表义性,决定字义教学的实质是词义教学。寓理解字义于语意之中,通过与词句的联系,理解生字(词)的意义。

3、观察临写。随文识字中一个相对集中的识字,目的在于巩固识字成果。“寓识于读、寓解于读、观察临写”既扫清了阅读道路上的“拦路虎”,又借助汉语拼音这个“拐棍”及朗读掌握了生字,理解了字(词)义,还通过老师的提醒、示范、指导强化了写字训练,可以说是立体识字。

三、随文识字操作办法 我们是这样做的: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老师范读,同学相互教读(借助拼音),多次复现,读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尝试拼读在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情况,教师范读或学生之间纠读。在学生读生字时,要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直观演示,理解字义。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要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要求学会的字,不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 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借助字典,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注意音形义的联系。

在此环节中可适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在识字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播,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可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如:实物演示:适时直观的物体演示,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者形体演示让学生运用肢体动作生动活泼地记忆生字等

3、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记忆书写汉字。

在讲读之后,分析字形,指导写字,是针对随文识字“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而为。

记忆字形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我们可采用结构记忆法、笔画笔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最好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讨论,学生自我发现的要比教师教好的多。

写字教学要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训练。一年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可以这样进行:先让学生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想一想笔顺,数一数笔画,特别注意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纠正、讲解、范写。写字指导需注意:

A、抓住重点。字形的记忆与指导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自己来挑选出比较难记的,集中进行指导。

B、有重点地指导书写。书写,一方面是为了强化记忆,另一方面,“把汉字写得端正、美观”是写字的要求。在这里,需要教师抓住重点,针对性地指导。

10.《最大的书》教案(随文识字) 篇十

余江一小

许玲菊

教材简析:

《最大的“书”》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告诉我们: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本课的教学主要加强朗读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中认识人物形象,感悟语言内涵。同时,实施资源整合策略,借助相关资料,在感受自然奥秘、培育科学精神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教学理念:

《课标》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演示、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合作解疑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以“刨根问底”为线索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朗读对话,由扶到放指导角色朗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指导写好左上包围结构的生字,读好人物的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师:书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读懂一本好书就如同认识一位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懂这本(板:最大的书)

2、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名读读,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书为什么加双引号,书是指什么?)

3、看来你是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就我们一起从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从课题质疑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中也有一位爱思考的孩子就是(生:川川)他提了哪些问题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

3、生汇报,师出示川川的问题,指名读。

像川川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就叫(生:刨根问底)出示词卡,指名读。

4、面对川川的刨根问底,叔叔又是怎样耐心解答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

5、生汇报,师出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现在谁来当刨根问底的川川?我来做叔叔,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6、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该环节教学以“刨根问底”一词为切入点,重视引导学生在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阅读理解能力,让这一个小小的词语更加生动,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朗读问句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1至8自然段,随文识字,读好人物对话

(一)学习课文第1至4自然段

1、生汇报: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所以要加双引号。你真会读书,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吗?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

2指名读,师评价:你的语气多肯定呀!你一定特别喜欢这本岩石书!认识“岩”:这句话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呢!你能读准它吗?指名读。

3、岩石哪里像书呢?谁能把答案说完整?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认识“册”“厚”:这段话中还有两个生字宝宝想考考你呢,第一个生字谁会读?指名读册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册是平舌音)咱们一起读准它。

古时候人们把字刻在竹片上叫竹简,把这竹简用绳子串起来,就是一册书。你们看,小小两块竹片,一线从中串起,虽然它不说话,却有千言万语。你还在哪里见过册?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是二年级哪一册?

第二个生字宝宝要和坐姿最漂亮的孩子交朋友,指名读厚。你们看,我们的语文书很厚,写字本很薄,你发现了什么?(厚和薄是一对反义词)

把生字宝宝送回句子,谁还能读好它?指名读。

师:咱们把目光聚焦在岩石上,这岩石是(板:一层一层的),我们的书是(生:一页一页的),难怪叔叔说:(生:岩石就是书啊!)认识“地质勘探队员”:你知道叔叔是做什么的吗?(地质勘探)

出示词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出示插图:图上谁是地质勘探队员叔叔?你能抓住动作或衣着

打扮来介绍一下吗?

是的,像叔叔这样到处寻找祖国矿藏的人就是地质勘探队员。【设计意图:采用字理教学、实物演示和图文结合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揣摩造字规律,理解字义,有机地将音、形、义教学进行了整合,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顺利有效地完成难点字的教学。】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岩石天天陪着你,请你来读。指名读句子。

师评价:如果你把“一层一层”、“厚厚”这两个词语放慢读,会更

好,再试一试,好吗?

多有耐心的叔叔呀!

我听出来,你可喜欢岩石这位老朋友了!

你对岩石了如指掌!

3、川川是个小问号,谁来当川川?其他同学作叔叔。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里是一个读段的训练,通过朗读式的问答,让学生能充分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利用课文的文字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再进行朗读的指导,这样课文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课文5至8自然段

1、岩石除了一层一层的像书,还有哪里像书?

2、生汇报,出示:

川川认真地问:“这书上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他们都是字呀!” 认识“印”“痕”:在这段话中藏着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脚印、足迹)出示词卡:脚印,指名读。

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出示词卡“波痕”,指名读。受伤了,皮肤上会留下(伤痕、疤痕)所以痕的部首是病字头,那泪水流过的痕迹叫什么?(泪痕)车子留下的痕迹又叫什么?(车痕)

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丰富!送回句子谁能读好它?指名读。师:通过你的朗读,我知道了原来岩石上有字(板书:有字)师:老师把岩石上的字单独拿出来,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雨痕、波痕、矿物图片,指名读。

雨痕图:活蹦乱跳的小雨点留下一串串脚印,多可爱呀!请你来读。波痕图:波浪一层一层地涌上来,谁来读? 矿物图:这闪闪发光的矿物,谁喜欢它?指名读。把岩石书的字连起来,谁还能读好它? 读得真流利!还有谁试试?指名读

你慢慢的读,老师仿佛看到叔叔一边指着岩石,一边耐心地为川川介绍。

如果我是叔叔,对这些岩石我太了解了,我一定会如数家珍,越说也兴奋,越讲越快,谁再来试试?指名读。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试试。师生合作读。

哪位小朋友能上台给大家介绍介绍岩石上的字?指名上台介绍。通过你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岩石书上有(贴卡片:雨痕、波痕、矿物),它们都是岩石书上的字,难怪叔叔说(生读:岩石就是书啊!)除了岩石上有字像书,还有哪里像书呢? 生汇报,出示: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你真会读书!谁再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岩石中的图画?指名读 原来岩石书中不仅有字,而且(板书:有画)咱们赶紧来欣赏欣赏!出示:树叶、贝壳、小鱼

岩石中的图画和咱们书本中的图画有什么不同?

生汇报:岩石中的图画是坚硬的,像石头一样,书本中的图画是用颜料和纸画出来的。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岩石中的图画,他们也叫(生:化石)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岩石书中的图画?指名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岩石书中的图画是什么吗? 谁还能说说什么是岩石书中的图画?

原来岩石书中不仅有字,而且有树叶、贝壳、小鱼这些图画,难怪叔叔说(生读:岩石就是书啊!)

岩石中的字和图画还有很多很多,你能选择其中的几个学着叔叔的样子介绍给川川吗? 出示化石图片:句式1:你看,这是();这是();

还有()。

句式2: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有()哩!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此环节的教学,我以“读”切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体现了让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念。通过换位体验,让学生把自己当做叔叔,使学生入情入境,成为剧中人,既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又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五、小结板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岩石书上有字,指的是(雨痕、波痕、矿物)岩石书上有画,指的是(树叶、贝壳、小鱼)外形是一层一层的,难怪叔叔说(生齐读:岩石就是书啊!)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岩石就是一本怎样的书吗?(岩石就是一本----的书啊!)岩石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知识,它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总结全文,深化教材,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奥秘。】

六、指导写字

1、这节课我们认识很多生字,下面我们来写几个生字。出示:质

首先,从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半包围结构,而且都是左上包围)其次,我们观察包围部分的外面和里面。谁能提醒大家它们的外面有什么不同?里面都有一个笔画突出了包围圈,谁发现了?

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们请进田字格吧!师范写,生书空。请大家摆好写字姿势,注意头正肩平背直足安,把它们美美地请进你的田字格吧!展示学生的字,点评。

首先我们来看看每个字的外面有没有写好,其次看看有没有突出包围圈。请大家检查检查自己的生字,只要你们能注意汉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你们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有相同点的字的指导上,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写字能力。】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

岩石就是书啊!

一层一层

有字

雨痕、波痕、矿物

有画

11.浅谈随文识字 篇十一

一、让识字伴随着快乐的体验.

随课文分散识字“以语言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让识字伴随着快乐的体验、交织着语言的熏染、刺激着心智的发展,至今仍散发着芳香醇郁的创新气息。随课文分散识字让识字不再枯燥、单调,而是一个充满快乐、充满求知欲的探索的过程。这种“寓识字于读书活动”之中的教学举措,精妙之处就在于让儿童动态、立体地识字而不是静态、孤立地识字.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就能够把生字记住理解,识字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让识字交织着语言的熏染。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识字只是个手段,是为了掌握工具,提高读写能力,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随课文分散识字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儿童随时可以受到课文中规范化语言的熏陶。刚学过的生字新词就在课文中出现,学习课文,既巩固了生字新词的识记,又进一步领会了生字新词的运用,这就有助于儿童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为培养读写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随课文分散识字还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生字新词时,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组成新词,造句说话等等是语言训练;讲读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等,也都结合着语言训练。学生边识字边进行写字、造句、说话、写话、朗读的练习,自然而然地便会读、会写、会默、会用了。

三、让识字刺激着心智的发展。

最让人欣喜的是随课文分散识字还改变着儿童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刺激和引导着儿童心智自由而生动地发展。就一堂课来说,随课文分散识字是“识读说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正是这样的交织,使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儿童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去学去记。尤其是怎么记住字形,怎么组词造句说话,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所以,随课文分散识字时听说读写完全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

四、识字是一个永远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我们不要孤立的让学生集中识字,而是要随课文分散识字,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生可以随时可以受到课文中规范化语言的熏陶。他们刚学过的生字新词就在课文中出现,学习课文,既巩固了生字新词的识记,又进一步领会了生字新词的运用,为培养读写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随课文分散识字还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教生字新词时,也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组成新词,造句说话等等的语言训练。学生可以边识字,边进行写字、造句、说话、写话、朗读的练习,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然而然的学习生字,真正做到快乐的识字。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边识字,边阅读的方法,就会让识字不再枯燥、单调,让生在识字中充满快乐、充满求知。学生识字由原来的静态、孤立地识字变得动起来。他们大声朗读,他们大胆的说话。他们在联系上下文初解字义,体验着读书识字的快乐。生字因鲜活的课文内容而变得活起来,儿童也从中体验着阅读识字的快乐。

12.让随文识字也能形散神聚 篇十二

一、看图画, 随文正音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缺乏一定的学习意识, 因此, 当他们面对需要识记的生字词语时, 单一的笔画汉字已不能激发他们认读识记的兴趣, 这时候, 识字教学就需要借助某些媒介的帮助, 而图画, 正是随文正音的好帮手。如, 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中, 我从文中捕捉到了这样四个词语:风伯伯、小松树、大山爷爷、孩子, 把他们组合为一组。我选择了图与词相结合的方法, 先问学生:“课文中有谁呀?”让学生边寻找边汇报, 在一一出示图画的同时出示相应词语, 再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这时候的学生, 不由自主地被词串吸引了。图片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强烈直观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同时, 图画与词语的对应, 让他们识字更轻松自如。此时的认读生字就不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学习任务, 而是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内心需求, 识字效果当然更好。

二、学方法, 随文记形

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不能简单地只是让学生认字, 还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记形的方法。每次的识字教学中, 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 我总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一记, 每当这时, 学生的思维火花就被点燃了, 高举的小手、精彩的发言, 让各种识字方法不断闪现。记得教学“聪”字时, 就有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有耳、有眼、有口、有心, 那就是‘聪’。”呵呵, 好一个对“聪”的精妙分析!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是这样让我们惊叹。其实, 伴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 有不少汉字孩子是可以自己认识记忆的, 方法也有很多, 如, 拆部件记忆、换部分记忆等, 学生习得方法, 才能记得更多更牢。当然, 作为识字课, 对于字的美观书写也要关注。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书写“多”字时, 就让学生自己把两个“夕”摆一摆, 让学生自己发现部件布局的要领。识字教学就是要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不断积累学习的方法, 形成宝贵的学习经验。

三、换词语, 随文解义

学习生字还要能体会字的意思, 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 怎样为学生搭建一级一级的学习阶梯, 让学生能循着阶梯渐渐深入, 在随文情境中领悟字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多”字时, 就耐心地引导学生把“我长得多高啊!”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学生一开始不明白我的用意, 后来, 我进行了调适:“你能把‘多’字换掉吗?意思不变!”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我长得真高啊!”“我长得太高了!”……在此基础上, 我并没有满足, 还给学生补充了一些:“我长得特别高!”“我长得十分高!”经过这样的一“换”, 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多”这个副词的含义。由此可见, 随文解义, 需要教师找准突破点, 并巧妙适时地帮助学生搭建学习阶梯, 让学生拾级而上, 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

四、练说话, 随文运用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 这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理念。随文识字就要注重对汉字的运用, 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说话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拓展思维, 练说句子。在理解了“多”字意思后, 我让学生用“多”字说一句话, 我进行了引导:“谁长得怎样?谁的字写得怎样?”学生在运用“多”字说话时, 就对“多”字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巩固, 同时, 在运用词语过程中锻炼了说话能力, 建构了句子的概念, 提高了语文素养。

13.小松树和大松树随文识字教案 篇十三

时间:

地点:一年级语文组

参与人员:柳霞 刘伟

代双萍

赵春玲

李琰 执笔人:于申英 附教案: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定 稿)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学目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习铺垫。课文课件

教学课件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

2、随文识字“松”

松树的“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在读音方面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

(1)我请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它呢?(渗透偏旁加部件方法识字)

(2)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什么(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你们来书空,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来,你能给松再找找别的朋友吗?组词,读词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知道吗?那就马上轻轻打开课本46页,自由地读读课文吧!老师有要求:看着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藏在课文中的生词宝宝找出来,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将你刚才找出来的生词宝宝大声读给同桌听,读不准的同位之间要互相帮助一下。

3、现在可爱的生词宝宝要从课文中跳出来跟你见面了,你能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词:

学生认读(先带拼音读,然后去掉拼音读)

4、字词宝宝认识了,读课文就容易多了,我想请四位同学起来合作接读课文,这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加字,漏字,读错音,读破句子。(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随机正音)

三、识字、释词、悟读。

(一)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师:孩子们都会读了吗?会读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它们找到家。出示大山的贴画。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瞧,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师: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尊重朗读体验,注重生成,学习第二段。

1、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小松树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你们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小松树?(太骄傲了!)

为什么骄傲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a、它觉得自己长得很高,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b.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长得很高课本上用的是哪个词?(多高)这个多也是我们的字宝宝,怎么记住它?(上下两个“夕”)来,再给它找找朋友。

师:“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 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感觉自己怎样?

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我们可以加上什么表情和动作?自己试着读一读吧!注意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2.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和“很远”比较(出示词语)

3、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师: 这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全班演。大家都来当回小松树。注意看这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我们知道朗读要读好还要请谁来帮忙?(表情和动作来帮忙)评读指导朗读,注意“?”“﹗”)

5、师:大松树听后是怎么做的?难道大松树听不到小松树的话吗?

出示词语:“回答”,大松树没有回答,也就是没有说话,(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书空,组词,你能用回答说句话吗?

(三)自学品悟,学习第三段。

过渡: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孩子明白大松树没有回答是因为心胸宽阔不和小松树斤斤计较。)

师:可风伯伯听到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大声读第三自然段。

此时课件出示词语:孩子、爷爷、伯伯

师: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

风伯伯是怎么说的,你找到了吗?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注意只读风伯伯的话。其他同学仔细数一数

(1)风伯伯说了几句话?(两句)

(2)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风伯伯说的第一句,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小松树不应该骄傲)出示课件: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比呢是两种事物之间进行比,可以比的东西太多了,还可以用什么比什么?用比来说一句话?

(3)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风伯伯说的第二句,第二句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的高)

托(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那么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强调“惭愧”

师:(出示: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师:你知道“惭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难为情的意思。)师:不错,那么我们学着小松树的样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是呀,小松树好惭愧呀?此时此刻他会想什么呢?(我错了。我不该嘲笑大松树,太丢脸了。我以后不能再骄傲了。我要向大松树道歉,向大山爷爷道谢。我还要谢谢风伯伯,要不是他,我还不懂道理呢!)

延伸:师:是呀!此刻的小松树想了很多很多。现在小松树想明白了,我们小朋友呢,你们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小松树,你以后可别再骄傲呀!小松树,你现在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小松树,你要谦虚,你要知恩图报,报答大山爷爷对你的恩情。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不错,相信小松树一定会接受你们的建议的。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课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整体回归,朗读课文。

今天学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说到做到。

2、拿起书来,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下课文吧!

五、写字

1、课文读得真棒,那写字的本领也很高吧,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宝宝漂亮吗?(课件出示生字)来,再叫一下他们的名字,(学生齐读)你觉得要想写好它们得注意什么?

2、范写(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那我们就写这个吧)

3、学生临写(师巡回指导)

4、多元评价。(㈠同桌互改,㈡实物投影学生写的字,师统一指导

上一篇:洞口封堵施工方案下一篇:央行文化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