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

2024-10-24

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精选12篇)

1.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 篇一

人员培训制度

一、门店营业员均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培训教育。

二、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并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培训方式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 均不得缺席公司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四、新录入员工、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 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帐、记录的登记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 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五、参加外部培训及在职接受继续学历教育的人员,应将考核结果或相应的培训教育证书原件交行政部门验证后, 留复印件存档。

六、企业内部培训教育的考核, 由质量管理部组织, 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选择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 并将考核结果存档。

七、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主要依据, 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或奖惩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2.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 篇二

我国的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食品质量安全的古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从吃饱、吃好,发展到了要求如何吃得健康,这就使得食品质量安全越发显得重要。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要求急需培养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

目前,我国农产品、食品的消费量、进口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市场上食品种类齐全,供应充足。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已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体系,以及比较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人民群众对食品的消费、放心食用程度显著提高。食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也明显提高。随着公众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国已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食品工业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食品科技总体布局和创新平台。食品加工技术进步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部分关键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与消费者的期望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缺乏安全感,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对“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中没数”的食品质量安全忧虑难以很快消除。“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海南豇豆中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接二连三地冲击着人们的敏感神经。

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工业产品生产证许可条例”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消费市场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但由于市场庞大,管理的水平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尤其是再加上有些商家利益熏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直接导致食品质量的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基础,是集约化生产的技术支撑,没有标准化就难以实现工业化。食品质量安全依靠标准化的管理,而标准化管理需要依靠高素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就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培养高素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是十分迫切的。

2 培养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要靠科技、靠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是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是指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够承担食品质量安全各项标准化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能够参与国内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活动,并能主持食品质量安全重大标准化项目开发、应用和课题研究,能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专业咨询和服务;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组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领导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整体建设、实施、应用和推广,并利用标准化理念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水平和成效。

培养和造就食品质量安全高素质标准化人才,对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是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持续、科学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它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证,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大国转变的重要基础。

3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方式和举措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而展开的。它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应用服务型和创新精神。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需要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宽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此外,还应比较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笔者认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以下方面实施。

3.1 掌握标准基础知识是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首要前题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专业技术前提,是指他们必须具有相关食品、农产品科技、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知识。食品质量安全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应首先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加强ISO 9000、ISO 14000、ISO 22000等相关食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管理规范及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农产品的知识培训,将这些作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专业学习的学生可实行在岗实习培训,专业工作的人员实行在岗培训。这样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一进入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岗位,就可以与本岗位进行无缝对接的工作。

3.2 采取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新模式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有新观念、新动力和新勇气。对于标准化人才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和爱技术,是他们固有的特质;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是靠人创造出来的,这是基础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已具备了高素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就会去积极地探索新方法,创造新手段,建设新平台。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新的适宜的经济体制下,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从培养的模式来说,要采取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新模式,例如采用“订单式”、“产学研式”的培养方法,学以致用;从教学培训上来说,采用“一教双证”的做法,积极地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在教育或培训中即可一次性获得学历证书和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企业和技术机构要合作建立广泛的实习实训网络,支持和鼓励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参加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认证、良好管理规范、法律法规、标准的宣贯等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的各项实践活动。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加强现场工作经验的培训,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有了这样的培养模式,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在学习和培训的同时,就可以掌握管理体系的建立、产品认证的程序和要求、标准的制定规则等知识。这些经过专业学习培训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进入到专业岗位就可以发挥出专业技能,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3.3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要发挥团队精神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了解现代社会、人文和工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适应时代要求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科技人才,又必定是对社会、人文、工商管理学科有所了解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地应对各种挑战,这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全力,不断创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是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工作,除食品技术外,还涉及卫生、农业、机械、管理和信息等多个专业,是多专业协同的一项工作,其他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因为工作需要,有时也会参加到食品安全领域工作中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与这些专业人士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强大的团队。有了这样一个团队,运用各专业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充分应用,就能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团队专业技术优势,促进和带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的发展。

4 结语

3.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标准分析 篇三

关键词:食品质量 监督管理 标准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8-0049-0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以食品为基础,食品为人体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食品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食品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诸如“地沟油”、“黑心油“、“三聚氰胺”等等,将食品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虽然我国食品安全局已制定和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不少,但是,对于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相关的规定却寥寥无几,这就为层出不穷的食品质量问题埋下隐患。因此,对于我国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提高食品质量和监督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1 食品质量及监督管理意义

食品质量包括食品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两方面。食品中含有大量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但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农药、化学物质、保存器皿等都会对食品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破坏食品中的营养,严重的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013年7月,肯德基被曝冰块细菌严重超标,脏过马桶水。2013年10月16日,台湾发生了“大统长基”油品名称与内容不符以及造假事件,大统长基公司生产的食用油品约百种,违规品项已超过半数。2013年12月,山东济南沃尔玛被爆”挂驴头买狐狸肉“,被查三方面失职。2013年8月3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被爆其乳清蛋白原料以及婴幼儿奶粉在内肉毒杆菌严重超标并上演”索培门“。频繁发生的食品质量问题引发恐慌,让人不禁怀疑还有多少食品问题未被发现,又还有多少食品是安全的。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管理,就能保证食品中营养不受破坏,人体不受伤害。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就在于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从根本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2 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相关建议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把控食品在种植或养殖、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流通各个环节的管理。仅仅通过食品检验虽然能够发现食品卫生和部分质量问题,但是却没法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要实现食品的监督和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2.1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公布网,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的研究发现,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估系统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 信息平台网络化为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食品溯源与预警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食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管理的便利性,保证了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解决多头发布、相互矛盾、误导消费者、影响政府权威的问题。同时,统一的信息公布平台能够保障食品部门的执法力度,避免虚假现象的出现。

2.2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认知的不断加深,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必须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新的法律体系不仅仅包含食品检测相关标准,同时还应该将其管理范围扩大到食品生产的源头,要实现从农田到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直至最终销售的整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要保证法律制度的可执行性,加强对相关部门和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 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对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监管部门每次都是仓促应对,组成临时应急小组分工合作。对于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这种事后应急的处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这种方式也无法达到公众对政府处理问题的预期要求。同时,这种处理方式极易造成执法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无法保证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基于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来杜绝上述问题的发生。

3 食品质量标准

食品质量标准与食品质量相对,也包括两方面,即食品营养质量和食品卫生质量。食品营养质量是指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等)的总含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则是指食品中的添加剂(苯甲酸、硝酸盐、色素等)以及重金属(铜、铅、锡等)的含量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要具备可执行性、可变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由于之前的食品安全定标缺乏以上原则作指导,导致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诸如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存在差异,都会导致标准的执行和实施存在困难,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首先,标准的制定必须保证统一性,结合当前社会情况,确保能够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次,食品质量标准要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基础上不对现有的生存技术造成影响,保证食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最后,所指定的标准要具备可修改性,保持与时俱进,适应不同时段的标准执行性。

通过建立食品质量标准体系,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性,为食品安全提供更为高效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重大问题,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我国要将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执行下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努力创造一个卫生安全的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夏菁.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标准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8).

[2]潘虹.关于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标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98.

[3]浦惠莉,俞莎.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标准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1998,S1:50-51.

[4]李成奎,谭伟.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标准以及体系的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3,17:84.

4.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篇四

企业名称:化隆县甘都镇惠康药店

企业地址:化隆县甘都牙路乎村

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马丽梅

2017 年

月 12

目录

人员岗位职责 „„„„„„„„„„„„„„ 1

保健食品购进资格与凭证管理制度

„„„„„„„„„„„„„„ 保健食品购进与验收管理制度

„„„„„„„„„„„„„„„„

保健食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

„„„„„„„„„„„„„„„„

保健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

卫生管理制度

„„„„„„„„„„„„„„„„„„„„„„„

体检制度

„„„„„„„„„„„„„„„„„„„„„„„„„

培训制度

„„„„„„„„„„„„„„„„„„„„„„„„„

3 4 4 2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店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人 员岗 位 职 责

一、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

1、对企业保健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保证企业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2、负责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企业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3、负责签发保健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及其他质量文件,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负责对保健食品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批,对企业购进的保健食品质量有裁决权。

5、负责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在公司内部的贯彻实施。

6、负责选拔任用各方面的合格人员,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

二、卫生管理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严格遵守企业的质量和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保健食品的卫生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2、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内外环境整洁,保证各种设施、设备安全有效。

3、每年负责安排企业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建立并管理员工的健康档案,监督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

4、负责监督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调控,保证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的质量。

5、保证保健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发现可能影响保健食品质量的问题时应立即加以解决,或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三、购销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遵守公司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采购和销售方面的管理制度。

2、采购人员应根据公司的计划按需进货、择优采购,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企业进货。严禁购进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保健食品。

3、对购进的保健食品应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认真检查供货单位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检验合格证》,对保健食品逐件验收。

4、销售人员应确保所售出的保健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保健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5、销售时应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8、营业员应热心为顾客服务,随时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并向企业负责人反馈信息。

保健食品购进资格与凭证管理制度

1、企业必须认真审查保健食品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

2、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

3、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有效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样品实样,建立合格供货单位和合格产品的档案。

4、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票据和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保健食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保健食品购进与验收管理制度

1、根据“按需购进,择优选购”的原则,依据市场动态、库存情况编制购货计划,做到供销平衡,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或品种重复积压以致过期失效造成损失。

2、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保健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的企业购进合法、质量可靠的保健食品。

3、验收人员对购进的保健食品应逐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购进票据应注明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数量、单价等内容。

4、购进的保健食品都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核实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相符后,方准入库。

5、严禁采购以下保健食品:

(1)无《卫生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保健食品;(2)无保健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保健食品;

(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保健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保健食品;

(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

1、应根据保健食品的储存要求,合理储存保健食品。冷藏储存温度为2-10℃,阴凉、凉暗储存指避光、温度不高于20℃,常温储存温度为0-3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2、保健食品应离地、隔墙放置,各堆垛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保健食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堆放保健食品必须牢固、整齐,不得倒置;对包装易变形或较重的保健食品,应适当控制堆放高度,并根据情况定期检查、翻垛。

3、应保持库区、货架和出库保健食品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和防污染等工作。

4、应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储存条件,做好仓库的防晒、温湿度监测和管理。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5、应根据保健食品的流转情况,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售和处理。

保健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1、所有销售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和产品知识培训后方能上岗。

2、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3、严禁以任何形式销售假劣保健食品。凡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或变质的保健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4、销售过程中怀疑保健食品有质量问题的,应先停止销售,立即报告质管员或卫生管理员处理。

5、卫生管理员负责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及防污染等工作,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1、仓库划分为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各区应放置明显标志。

2、所有入库产品应分区、分类摆放在规定的区域,做到账货相符。

3、应根据保健食品的性能及要求,将保健食品分别离地整齐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或冷藏库,并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

4、应合理使用仓容,堆码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库存保健食品应按保质期远近依序存放,先产先出,不同批号保健食品不得混垛。

5、仓库内应保持干燥、整洁、通风,地面清洁,无积水,门窗玻璃洁净完好,墙壁天花板无霉斑、无脱落,防虫、防鼠、防尘、防潮、防霉、防火设施配置齐全、措施得当。

5、仓库应定期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每日进行防蝇、防鼠、防蟑检查和打扫卫生,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杀菌。

6、非仓库员工不得进入仓库。

7、仓库内不得吸烟、喝酒、进食,不得存放与保健食品存放无关的私人杂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

体 检 制 度

1、从事经营活动的每一位员工每年必须在县(区)以上医院体检一次,体检除常规项目外,应加做肠道致病菌、胸透以及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与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与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工作。

3、员工患上述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病愈要求上岗,必须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

4、企业发现有患传染病的职工后,相关接触人员必须立即进行体检,确认未受传染的,方可继续留岗工作。

5、每位员工均有义务向部门领导报告自己及家人身体情况,特别是本制度中不允许有的疾病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以确保保健食品不受污染.6、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勤洗澡、勤理发,注意个人卫生。

7、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培 训 制 度

1、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维修、保洁、仓储、服务等人员,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培训教育。

2、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并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3、培训方式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公司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5.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书 篇五

责任书

庆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任人: 保健食品经营单位:责任人:

二0一四年月日1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书 为加强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强化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诚信意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庆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辖区内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

一、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切实担负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自觉抵制假劣保健食品,对所经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负责,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所经营保健食品符合有关标准。

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应加强人员的健康监督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有健康证、食品安全培训证,对新进人员必须先办证后上岗,到期及时换证。

四、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在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采购进口保健食品应索取《进口保健食品批淮证书》复印件及口岸进口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并附中文说明书。

五、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应当如实记录保健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要集中统一摆放,明码票价经营,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年。

六、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所经销保健食品的运输、储存条件应与标签所标示的条件相一致。

七、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对所经销保健食品的宣传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6.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 篇六

一、检查评定原则及方法

1、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4号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制定本检查评定标准。

2、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方可申请药品注册,取得药品注册证后,再进行药品GMP认证。鉴于新开办企业的申请周期较长,故在保证药品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本检查评定标准以检查硬件设施为主。

3、本检查评定标准适用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血液制品、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诊断试剂、药用辅料(空心胶囊除外)等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增加生产范围)核发。

4、本标准共有检查项目111项。检查评定时,应根据检查范围对照本检查评定标准,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和内容。现场检查报告中应明确现场检查涉及检查项目项数。

5、现场检查时,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应逐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定。凡属不完整、不齐全的项目,称为缺陷项目。

6、结果评定:

缺陷项目

结果

≤30%

通过检查

>30%

未通过检查

二、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检查评定标准

1、机构与人员(共6条)0101企业应建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0102 应配备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0103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

0104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主管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中药专业知识。

0105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0106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2、厂房与设施(共44条)

0201企业药品生产环境应整洁,附近无污染源。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应合理;不互相妨碍。0202药品生产企业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区域。

0203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进行合理布局。

0204同一厂房内的生产操作之间和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相互不应妨碍。

0205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0206生产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0207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

0208仓储区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安装照明和通风设施。物料取样应具有相适应的空气净化措施。

0301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和动物脏器、组织的洗涤或处理等生产操作应与其制剂严格分开。

0302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提取、浓缩、蒸、炒、炙、煅等厂房应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

0303中药材的蒸、炒、炙、煅等厂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除尘、除烟、降温等设施。

0304中药材的筛选、切片、粉碎等操作应有有效的除尘、排风设施。0305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提取、浓缩等厂房应有良好的排风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等设施。

0306中药生产的非洁净厂房地面、墙壁、天棚等内表面应平整,易于清洁,不易脱落,无霉迹,不应对加工生产造成污染。

0307净选药材的厂房应设拣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

0308非创伤面外用中药制剂及其特殊制剂的生产厂房门窗应能密闭,必要时有良好的除湿、排风、除尘、降温等设施。

0309用于直接入药的净药材和干膏的配料,粉碎、混合、过筛等应按洁净室管理。厂房门窗应能密闭,有良好的通风、除尘等设施。0310中药生产企业相配套的中药前处理或提取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0401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储存的厂房及其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0402原料药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生产环境有交叉影响时,其检验场所不应设置在该生产区域内。

0501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应设置缓冲设施,洁净室(区)人流、物流走向应合理。

0502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应按规定净化。

0503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和物料出入,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0504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耐受清洗和消毒。

0505洁净室(区)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应成弧形或采取其他防死角污染的措施。

0506洁净室(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卫生工具,其存放地点不应对产品造成污染,并限定使用区域。

0507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等公用设施应易于清洁。0508洁净室(区)的照度应与生产要求相适应,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0509洁净室(区)的净化空气如可循环使用,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0510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应密封。

0511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静压差应符合规定,相对负压处应有压差指示装置,与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连接处应有防止空气倒流措施。

0512洁净室(区)的水池、地漏不应对药品产生污染,百级洁净室(区)内不应设置地漏。

0513 万级洁净室(区)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应穿越较低级别区域。0514非无菌药品产尘量大的洁净室(区)经捕尘处理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其空气净化系统是否利用回风。非无菌药品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的区域,产尘量大的操作室应保持相对负压。

0515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空气、压缩空气和惰性气体应经净化处理。

0516洁净室(区)内的称量室或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应有捕尘设施,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0601生产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应使用独立的厂房与设施、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其分装室应保持相对负压,分装室排至室外的的废气应经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分装室排风口应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0602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与其它类药品生产区域应严格分开,使用专用设备和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

0603性激素类避孕药品生产厂房与其它药品生产厂房应分开,应装有独立的专用空气净化系统,气体排放应经处理至符合要求后排放。0604生产激素类、抗肿瘤类化学药品不应与其它药品使用同一设备和空气净化系统;不可避免时,应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必要的验证。0801实验室、中药标本室、留样观察室应与生产区分开。0802生物检定、微生物限度检定应分室进行。

0803对有特殊要求的仪器、仪表应安放在专门的仪器室内,有防止静电、震动、潮湿或其他外界影响的设施。

0804实验动物室应与其他区域严格分开。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室、质量检定动物室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3、设备(共18条)

090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0902灭菌柜的容量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生产用灭菌柜应具有自动监测及记录装置。

0903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

0904与中药材、中药饮片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表面应整洁、易清洗消毒、不易产生脱落物。

0905与药液接触的设备、容器具、管路、阀门、输送泵等应采用优质耐腐蚀材质,管路的安装应尽量减少连(焊)接处。

0906过滤器材不应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材。

0907设备所有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应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0908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0909生产和检验用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适应范围、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

0910非无菌药品的干燥设备进风口应有过滤装置,出风口应有防止空气倒流装置。

1001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纯化水管道系统应循环。

1002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注射用水管路系统应循环。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储存应采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

1003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储罐和管道应规定清洗、灭菌周期。

1004水处理及其配套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能确保供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

1101不合格的物料应有专区存放地点。

1102有特殊要求的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应具有相应的储存设施或条件。

110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药材)、易制毒化学品、化学危险品应设有专库或专柜,并有专人管理。

1104标签、使用说明书及按标签管理的包装材料应设有专库或专柜。

5、卫生(共6条)

1201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应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1202工作服和工作鞋的选材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相一致,并不得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物。

1203无菌工作服的式样及穿戴方式应能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1202 企业是否有工作服和工作鞋的选材、式样、穿戴方式的规定。1204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能消毒或灭菌,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

1205 十万级及以上洁净级别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区)内洗涤、干燥、整理,并有灭菌设施。

1206企业是否有环境、厂房、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和清洁规程。

6、验证(共2条)

1301企业应根据验证对象建立验证小组,提出验证项目、制定验证方案。

1302验证方案内容应包括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系统和主要设备。

7、生产管理(共6条)

1401企业应按已批准的工艺起草拟生产品种的生产工艺规程。1402药品生产过程应有防止尘埃产生和扩散的有效措施。1403同一操作间内的数条包装线应采取有效隔离。

1404应有防止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气体、蒸汽、喷雾物或生物体等引起的交叉污染措施。

1405原料药生产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有避免污染措施。物料、中间产品和原料药在厂房内或厂房间的流转应有避免混淆和污染的措施。

1406拣选后药材的洗涤应使用流动水。

8、质量管理(共3条)

1501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部门,直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并按要求明确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的各项职责。

1502应有与拟生产药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主要仪器和设备。1503对拟生产品种的原料和成品应制订质量标准并提供制订依据。

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生产范围验收还应检查以下条款:(共26条)0107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药学等),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0701生产用菌毒种与非生产用菌毒种、生产用细胞与非生产用细胞、强毒与弱毒、死毒与活毒、脱毒前与脱毒后的制品和活疫菌与灭活疫苗、人血液制品、预防制品等加工或灌装不应同时在同一生产厂房内进行。

0702生产用菌毒种与非生产用菌毒种、生产用细胞与非生产用细胞、强毒与弱毒、死毒与活毒、脱毒前与脱毒后的制品和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人血液制品、预防制品等贮存应严格分开。0703不同种类的活疫苗的处理、灌装应彼此分开。

0704强毒微生物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并有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

0705芽胞菌制品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并有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芽胞菌制品的操作直至灭活过程完成之前应使用专用设备。

0706各类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危致病因子的操作,其空气净化系统等设施应符合特殊要求。

0707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特定活生物体阶段的设备应专用,并在隔离或封闭系统内进行。

0708卡介苗生产厂房和结核菌素生产厂房应与其它制品生产厂房严格分开,卡介苗生产设备要专用。

0709炭疽杆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制品应在相应专用设施内生产。

0710设备专用于生产孢子形成体,当加工处理一种制品时应集中生产,某一设施或一套设施中分期轮换生产芽胞制品时,在规定时间内应只生产一种制品。

0711生物制品生产的厂房与设施不应对原材料、中间体和成品存在潜在污染。

0712聚合酶链反应试剂(PCR)的生产和检定应在各自独立的建筑物中进行,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

0713生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检测试剂,在使用阳性样品时,应有符合相应规定的防护措施和设施。

0714生产用种子批和细胞库,应在规定储存条件下专库存放,并只允许指定的人员进入。

0715以人血、人血浆或动物脏器、组织为原料生产的制品应使用专用设备,并与其它生物制品的生产严格分开。

0716使用密闭系统生物发酵罐生产生物制品可以在同一区域同时生产(如单克隆抗体和重组DNA制品)。

0717各种灭活疫苗(包括重组DNA产品)、类毒素及细胞提取物,在其灭活或消毒后可以与其他无菌制品交替使用同一灌装间和灌装、冻干设施。但在一种制品分装后,必须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其清洁消毒效果应定期验证。

0718操作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应在专门的区域内进行,并应保持相对负压。

0719有菌(毒)操作区与无菌(毒)操作区应有各自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来自病原体操作区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0720来自危险度为二类以上病原体的空气应通过除菌过滤器排放,滤器的性能应定期检查。使用二类以上病原体强污染性材料进行制品生产时,对其排出污物应有有效的消毒设施。

0721采用动物和人源组织等生物材料制备的药品生产企业,应设置和生产工艺相配套的前处理工序。

0722用于加工处理活生物体的生物制品生产操作区和设备应便于清洁和去除污染,能耐受熏蒸消毒。

0911生物制品生产使用的管道系统、阀门和通气过滤器应便于清洁和灭菌,封闭性容器(如发酵罐)应用蒸汽灭菌。

1005生物制品生产用注射用水应在制备后6小时内使用;制备后4小时内灭菌,72小时内使用。

7.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篇七

关键词: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成本控制

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把食品质量问题又推到了风头浪尖, 在我们对相关企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 更应该对该事件做一理性分析。食品质量和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理应成为食品企业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但是, 企业毕竟是一个盈利性的社会组织, 质量管理不可能不计成本和效益。因此, 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又能使企业总体质量成本最小, 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成为成本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质量成本控制

一般情况下, 产品质量越好, 越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但是, 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 产品质量的提高势必导致质量成本的增加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所必须支付的一切费用, 以及因不能达到该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根据质量专家菲根堡姆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 它一般由四部分构成: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指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必要的、积极的影响, 从而实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体现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重视, 也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食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重塑企业诚信形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 只有重视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 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公共健康的最大威胁, 食品质量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 只有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3)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助于形成安全、健康的食品企业价值链, 同时为政府的加强监管提供依据, 从而促进全国食品行业的不断繁荣。

二、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各项显性成本的上涨,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整个食品行业都在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由于在质量成本控制上存在诸多误区, 从而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产生。

1、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1) 企业管理层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实际经营中, 很多管理层由于很少接受正式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 往往是根据传统的经验管理企业, 看重的是高效率的生产和大批的订单, 而认为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即使有个别企业制定了质量管理条例, 由于领导层重视不够, 往往也成为管理的摆设。

(2) 缺乏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但在实际中, 很多企业仍是把质量管理仅仅看作是质量检验部门的事情, 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整体质量控制目标不能达到最优。

(3) 对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企业认为高质量就意味着高成本投入, 会影响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往往冒险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实现短期的利益。殊不知, 高质量的产品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 从而带来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相反, 低劣的质量会让企业承担大量的外部损失成本, 轻则利润受到影响, 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破产。双汇瘦肉精事件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2、企业内部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其推行需要一套完整的控制运行体系。质量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设计的完善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1) 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甚至支离破碎、随便拼凑。由于认识不到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因此, 很多企业所设计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往往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花瓶, 仅用来作为迎合相关部门检查和诱骗社会公众信任的工具。

(2) 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难以发挥作用。由于体系设计的不完善再加上认识上的不重视, 因此更难以确立完善的组织保障措施, 造成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 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3、质量成本信息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1) 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 相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研究, 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整体进展缓慢。究其原因, 一方面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再加上当前科学研究的功利性, 财务会计更易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从而造成成本管理会计包括质量成本会计研究被冷落;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仅有的研究成果也很难被企业实践验证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停滞不前必然影响质量成本控制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2) 企业质量成本信息不完整, 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真实相关的质量成本信息是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 但是, 尽管当前部分食品企业也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 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且分布于各个部门而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 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必然影响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4、企业外部质量管理监管体系不健全

(1) 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惩戒力度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 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对违法经营者起不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势必降低企业的违法成本, 导致部分企业铤而走险。

(2) 现有的监管主体比较单一, 且比较分散。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等多个部门, 其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同, 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

三、完善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

(1) 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领导层的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他们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辩证关系、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增强其质量成本意识, 才能促使其带动整个企业人人关注质量、重视质量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2) 加强对全体普通员工的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 让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控制不仅是对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 也不仅仅是质检部一个部门的事情, 而是涉及原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事情, 只有站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加强质量管理, 才能实现整体质量成本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结合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对不同部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比如对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对财会人员加强质量成本信息核算培训。

2、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一个完善的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至少应该包括管理组织体系、信息反馈体系、过程控制体系和业绩考评体系四个部分。

(1) 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 必须明确各个部门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责任, 将质量成本中的各项费用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执行人, 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有关车间、班组甚至具体工作岗位, 使质量成本的控制同厂内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2) 为了使企业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各项质量成本的发生情况, 以便随时采取措施, 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体系, 保证这些成本信息能通过各种凭证和报表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3) 质量成本发生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各个阶段, 为了使产品质量成本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应建立过程控制体系。在产品设计阶段, 通过对产品设计的论证、评审、试制等措施, 使设计方案达到科学合理, 以避免投产后因设计方案问题造成损失;在产品制造阶段, 除了考虑检验成本之外, 还要考核质量损失成本, 包括控制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和停工损失等;在产品销售阶段, 主要关注产品完工入库后在保管、发运以及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

(4) 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 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 既是一个辅助手段, 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加强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

(1) 重视对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近年来, 随着国内外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 关于质量成本的文献也不断涌现, 但总体而言大都泛泛而谈, 理论的系统性不够、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建议一方面在国家重大课题上加大对质量成本研究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产研合作, 从而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需要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

(2) 企业内部要不断完善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核算, 是保证质量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一是要建立并健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始记录, 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 这是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二是在关注显性质量成本的同时要充分关注隐性质量成本, 即重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收益和忽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损失;三是完善质量成本控制核算会计科目和账簿;四是充分利用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的信息, 在分析信息寻找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途径的同时, 积极在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合理方式进行披露, 从而树立并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4、完善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管体系

(1) 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方面是要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 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对坑害消费者的不法企业要坚决查处并严惩不贷, 提高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

(2) 构建多层次的食品质量监管主体。首先是要理顺和协调现有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提高监督执法的权威性;其次是要大力发展食品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和食品检验员考试认证制度;再次是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 同时加大法律宣传, 提高其维权意识, 从而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黄伟: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质量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 2009 (32) .

[2]靡万元: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 2011 (5) .

8.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篇八

关键词:食品企业 质量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F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52-0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假冒伪劣食品不断出现在市场中,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食品安全也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不会对身体造成慢性或者急性的危害,并且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所需摄入的营养要求。食品安全关系到国民健康,所以,食品企业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健康的食品。

1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发生,给食品生产厂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使人们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度下降,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的食品企业具有许多问题,还需要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我国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缺乏品牌意识,甚至有些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正规的品牌,属于贴牌生产,因此也不注重食品的质量管理。那些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的食品企业,由于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不合格,农药化肥等残留量超标,使得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有些食品加工企业则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食品生产,或者加入過量的添加剂。有些食品企业没有营业执照,属于小作坊式的生产,生产食品的车间卫生条件比较差,使食品的卫生不达标。总体来看,我国的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认证比例不高,还有很多食品企业通过认证后反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不予重视,使得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给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

2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食品企业只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关心食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一些食品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不注意对原材料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的检验,也不会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选择原材料的标准就是价格,原材料的价格越低越好。还有的生产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卖相能够吸引消费者,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而不考虑食品的质量是否达标。

2.2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可能会忽略。尤其农村地区的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低,使得许多三无产品或者劣质的食品流向农村市场。同时由于农民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高,在进行农作物生产时会无意的使用超标的农药和化肥,造成食品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形成恶性循环。

2.3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

由于城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假冒伪劣食品在城市中很难立足,有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地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监管力度不大等特点,将不合格食品输送到农村。一些非法的食品加工作坊也转移到农村,使农村的消费市场成为不合格食品的集散地。由于农村地区比较分散,加工销售劣质食品不会被轻易发现,使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增大。

2.4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我国在近几年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多,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现有的检测设备由于缺乏维修保养,损坏严重。这些问题使得食品质量检测的结果缺乏准确性,一些指标的检测不能及时得出结果,阻碍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工商部门对食品质量检测时要委托其他的检测机构,由于检测结果延迟,对于不合格的生产企业无法进行处罚,使得这些企业生产的食品会继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 提高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完善食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仅是要通过国家机构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还要求食品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食品质量安全。在生产食品的每一个过程,食品企业都要严格把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企业要加强生产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使食品的生产的过程更加规范,为食品质量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3.2 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政府的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严格检测程序,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监管部门要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许可进行严审查,做好食品企业证书的年检工作。对食品审查人员和检测人员要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还要对食品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4 结语

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食品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还是存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使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所以,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子文.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常见问题分析[J]农技服务,2011,12(8):17-19.

[2]王瑞军,吴泽柱. 浅析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J].农产品加工,2011,6(4):43-45.

[3]王华书.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构想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36-38.

[4]姜启军.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1,5(5):26-27.

9.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 篇九

业验收标准的通知[鄂食药监函〔2006〕95号]

日期:2006年4月13日已经有471位读者读过此文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经营批发企业和疫苗经营企业的管理,准确把握验收标准、保证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现就《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验收实施标准》及《疫苗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的部分条款的掌握通知如下。

一、关于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验收标准

1、第四条“企业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对应第三条的规定、企业负责人应指总经理。

2、第五、六条在检查时查验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学历证明、执业药师证、学历应是由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同时要求企业在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之后,申请药品经营GSP认证之前,两个执业药师要注册到该企业。

3、第七、八条规定了部分人员应经相应的岗位培训,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现场检查中,考虑到省、市局举办培训班的实际情况,如企业培训档案详实,能回答岗位职能职责,会操作可予通过,反之不予通过,同时要求企业在省、市局举办培训班时上述人员要参加培训。

4、第十五、三十条如经营生物制品等需要冷藏的品种应设冷库,并能控制温、湿度在规定范围,运输需冷藏的品种应具备相应设施、设备。

5、第十六条仓库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指建筑面积并应是一个层面,特殊情况也只能是一个建筑物内的两个层面,各层面均按现代物流系统要求、仓库要求立体化(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生物制品的除外)高架不少于3层,应布满库区。药品搬运(入库、传送、上架、出库)自动化或机械化,至少是机械化。

6、第十七条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现场检查中要观看企业的购进到出库复核整个流程相应岗位人员是否会规范操作,不能由软件公司的人员代为操作或现场改来改去,并应设5~6个站点。

7、第二十条易串味药品应设专库,如经营品种中有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种应设危险品库并应配备消防设施。

另外,药品生产企业开办药品经营企业,仓库不宜设在药品生产企业内。

二、关于疫苗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

1、第二条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暂界定为有预防医学、药学、微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化学的本科以上(含本科)

学历。

2、第四条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是在疫苗管理或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过3年以上。

3、第六条验收、养护人员必须由具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不得兼职,但可以是企业的质管员。

4、第七条质量管理制度应切合企业实际,力求具体化和可操作,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应明确到各岗位,与疫苗经营相关人员(含管理、采购、验收、养护、销售、运输)应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5、第八条两个以上独立冷库应在同一地点,冷库应能自动调控、自动记录温度状况、超出和低于设定的温度应能自动报警。

6、第九条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应能自动调控,自动记录温度记录,车载冷藏(冻)箱应具有电源制冷功能,且能自动调控、显示温度。

7、第十条温度显示器应经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并有合格标识,自动记录仪、报警设备应经过试验并有试验记录。上述意见,如国家局文件有明确规定的以国家局文件为准。

10.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 篇十

进口食品收货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其他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具有明确的企业组织机构、部门和岗位职责。

二、健全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1、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原则;

2、进口食品信息数据库(包括中外文对应的品牌、品名、生产企业,及来源地、规格、预包装食品标签等);

3、仓储物流管理制度,如为租赁仓库,能出具有效的租赁合同;

4、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管理制度,具体要求详见《食品进口商登记保存入境食品进口、销售记录须知》(链接地址http:///templates/detail.jsp?id=11738);

5、企业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程序文件,包括不合格食品召回和报告制度;

6、企业食品进口及其进口检验检疫结果档案的管理制度,其中进口食品不合格信息及处置记录应专门保留;

7、员工食品安全培训记录,包括进口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培训文件;

11.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 篇十一

关键词:HACCP 食品 建立 实施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0-0036-02

HACCP体系在不同国家、不同的食品生产企业有不同的模式,即使是同一国家,不同的管理部门对不同的食品生产推行的HACCP体系也不尽相同,同一食品生产企业针对不同的食品生产所建立实施的HACCP体系也有差异。归纳起来,食品生产企业根据HACCP的7个原理建立实施HACCP体系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建立实施阶段和回顾阶段。

1 准备阶段

1.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企业的食品安全方针并做出承诺,在企业内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给予人、财、物、时间和技术的支持。

1.2 制订前提计划

前提计划必须文件化并定期审核,否则将失去作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前提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人员培训计划、工厂维修保养计划、产品回收计划、产品识别代码计划和可追溯性、原辅料的接收计划、应急计划、员工的健康计划、企业的内审计划、良好养殖/农业操作规范(GAP)等。

2 建立实施阶段

建立实施阶段由12个基础步骤组成,其中前5个为预备步骤,后7个为HACCP基本原理的应用。建立HACCP体系的基础步骤见图1-1。

组建HACCP小组

图1-1 建立HACCP体系的基础步骤

2.1 组建HACCP实施小组

HACCP小组是建立HACCP计划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减少风险,避免CCP被错过或某些操作过程被误解。HACCP小组承担制定GMP、SSOP等前提条件、制定HACCP计划、验证和实施HACCP体系的职责。本课题是根据***肉制品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HACCP小组成员。

2.2 产品描述

针对产品,识别并确定进行危害分析所需的下列信息:(1)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名称、类别、成分及其特性;(2)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的来源及生产、包装、储藏、运输和交付方式;(3)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接收要求、接收方式和使用方式;(4)产品名称、类别、成分及其特性;(5)产品加工方式;(6)产品的销售方式和标识;(7)其他必要的信息。

2.3 确定产品的预期用途和消费者

低温肉制品安全卫生、营养丰富适合于大众消费者。产品开袋即食、冷切拼盘或热加工食用均可。

2.4 绘制流程图

完整、准确的流程图可给HACCP小组和审核员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觉工具,可为HACCP小组识别加工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全面分析相关危害奠定基础,是危害分析的关键。

2.5 流程图的确认

由熟悉操作工艺的HACCP小组人员对所有操作步骤在操作状态下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并证实与所制定流程图是否一致。

2.6 进行危害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原理1

危害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是HACCP原理的基础,也是建立HACCP计划的第一步。根据食品中存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结合工艺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2.7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原理2

CCP是用来对食品安全危害实施控制,从而使食品安全危害得以防止发生、消除或把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8 建立关键限值——原理3

建立CL应做到合理、适宜、适用和可操作性强。

2.9 建立监控程序——原理4

对每个CCP的控制参数按计划进行的一系列观察或测量活动,以便评估CCP是否处于控制之中。

2.10 建立纠偏措施——原理5

当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结果发生偏离时所采取的行动。也称为纠偏行动。

2.11 建立验证程序——原理6

验证程序的正确制定和执行是HACCP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

2.12 建立文件和记录的保持系统——原理7

准确的记录保持是HACCP计划成功的重要部分。

3 HACCP计划的回顾阶段

回顾与总结是HACCP体系要求建立的制度之一。一是HACCP计划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有必要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二是在对整个或个别HACCP计划进行调整前,也应对HACCP的过去进行回顾和总结。特别是在原料、产品配方发生变化时,加工体系发生变化时,工厂布局和环境发生变化时,加工设备改进时,清洁和消毒方案发生变化时,重复出现偏差/出现新危害/有新的控制方法时,包装、储存和销售体系发生变化时,人员等级和/或职责发生变化时,假设消费者使用发生变化时,从市场供应上获得的信息表明有关产品的卫生或腐败风险时。

对HACCP计划所做的回顾与总结所形成的资料和数据,应形成文件并作为HACCP记录档案的一部分。

4 结果与讨论

HACCP系统不依赖于对终产品的检验,而是侧重产品全过程监督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需要全员参与的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生产加工中的任何环节,尤其是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如果疏于防范都有可能导致该系统的管理失败。因此,确保HACCP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正常运转,必然是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GB/T 24001-1996.国家技术监督局.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2]GB/T19001-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赵晨霞主编.安全食品标准与认证.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4]钱和主编.HACCP原理与实施.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唐晓芬主编.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小企业实用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6]刘大良,李鸿斌,李改玲.加入WT0食品卫生监督应尽快推广HACCP管理[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2(05).

12.保健食品企业质量标准 篇十二

一直以来, 我国食品安全不容乐观, 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特别是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波及范围广, 损失严重, 极大地打击了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信心, 致使某些行业一度出现危机。为了尽量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纷纷展开对食品安全的研究。笔者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篇名包含“食品安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 2008年的论文数量比2000年增长了24倍, 食品安全的学术关注度持续升温。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食品安全风险;具体的食品安全防范模式;有关HACCP系统的研究;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这些研究成果对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共有食品生产企业约50万家, 其中大中型企业15万家左右, 生产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如同公共厨房, 厨房主人重视食品安全, 则大众食品就安全, 因此生产企业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主体。食品生产企业在创造利润、对出资人负责的同时, 对其他利益相关方也应承担社会责任, 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第一要义和基本标准。

二、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不安全的原因

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 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重金属污染;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毒素污染;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假冒伪劣食品;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从食品生产企业的角度看, 企业现行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在实施和运行上还存在弊端, 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例如, 企业不注重原料的控制, 导致后续生产的产品均出现质量问题, 三鹿结石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企业员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生产过程监督不到位等等。

产品质量安全不但关系到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更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总体水平, 提升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保障国民消费的安全性, 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三、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可操作性很强, 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反馈揭示食品安全监测活动中的问题, 促使质量管理系统及时进行调节、完善以达到最优化状态。质量控制图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预警系统 (见图1) 。纵轴表示反映产品某个质量特征或某项工作质量完善程度的数值, 横轴表示取值 (即进行控制) 的时间, 中心线CL表示反映质量特征的标准状况, UCL和LCL分别表示上、下警戒线。反映质量特征的数据如果始终分布在CL周围, 表示质量“在控制中”;而一旦超越UCL或LCL, 则表示出现了质量问题。在这以前, 质量控制人员就应引起警惕, 注意质量变化的趋势, 并制定或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食品生产企业应该从过程和因素两方面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

(一) 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

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十分复杂, 它要求食品生产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食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要达到食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就必须对整个食品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并且控制必须达到微观和宏观的统一, 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由于食品生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见图2) , 企业首先要确定质量目标, 有了目标, 就有了行动的方向, 然后设计质量控制方法。在生产过程中, 要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以及工艺和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最后是产品的验收交付, 要建立完备的质量档案, 对销售质量进行追踪。各环节紧密相连, 如果前一个环节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而不加以控制, 必然会影响后期的质量控制, 进而无法实现质量目标, 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设前一环节发生的质量安全风险为A1, 后续环节依次为A2, A3, ……An, 则整个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目前食品生产企业典型的过程控制方法是HACCP方法。

1997年6月,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发布“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 使HACCP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和标准。HACCP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 是用于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使食品污染、食品危害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HACCP强调风险评估和预防, 它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分析, 预测和识别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食用和消费全过程中, 最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一旦出现问题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环节, 找出关键控制点, 采取必要的措施, 减少病毒侵入食品生产链条的机会, 使食品安全卫生达到预期的要求。HACCP管理体系建立在良好的操作规范和食品生产操作程序基础之上, 其控制重点和主要资源放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 而不是每个环节都投入相同的资源, 这样在预防方面控制重点就显得更加突出和有效。

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 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 而不是依靠对最终产品的检验或政府部门的抽样检测和分析来确定食品的质量安全。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行HACCP管理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这已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证实。所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HACCP管理体系,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实现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进步, 不断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的信誉度, 从而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 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控制

影响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5大方面 (4M1E) , 企业要将因素控制和过程控制结合起来。

1、人。

即直接参与食品生产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的问题是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甚至有许多属于技术、管理、环境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最终常常归结到人的身上。作为控制的对象, 人应避免产生错误或过失;作为控制的动力, 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食品生产实践中应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 最关键的是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素质 (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诚实信用等) 、能力 (工作经验、人事能力等) 和知识 (学历、专业知识等) 。在人的控制方面, 很多地方企业进行了不同方向的尝试。据报道, 广州约1350家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实施配备食品质量安全主任制度。“食安主任”是指具备相关知识, 熟悉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 经考核合格由食品生产企业自行聘任, 作为企业质量安全助手与参谋的质量管理人员。“食安主任”可对产品行使质量否决权和监督权, 有权禁止涉嫌不合格批次的产品出厂;一旦发生质量事故, 由其负责组织协调企业内部的溯源调查、召回处理、统计和报告工作。

2、材料。

材料是食品生产的物质条件, 是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 所以,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原辅材料质量控制包括进货验收方式、原辅料进货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及登记备案、投料记录、原辅料贮存等。无论是只提供终端销售的麦当劳, 还是既提供终端销售, 也提供合作销售的可口可乐、嘉吉和卡夫, 它们无一例外地将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放到了源头———原料供应商的控制上。

3、方法。

所谓方法, 包含食品整个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计划与控制手段、检验手段等各种技术方法。方法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无论食品生产采取哪种技术、工具、措施, 都必须以确保质量为目的。

4、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两大类。生产设备是食品生产的组成部分, 检验设备是食品生产安全实施的物质基础。所以应从设备的造型、主要性能参数、使用与操作要求控制着手, 对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质量和试车运转严加管理, 确保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落实到位、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完善设备器具维护清洗消毒记录, 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

5、环境。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 包括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环境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关键是充分调查研究, 并根据经验进行预测, 针对各个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前采取措施, 充分做好各种准备。确保现场环境卫生、现场生产作业人员个人卫生、生产食品用工具及设施卫生符合要求, 避免生产过程的交叉污染情况, 洗手、更衣、消毒等控制措施有效。

四、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减少重复的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网络中, 参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组织及其各部门、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组织层次, 有不同的责任。操作人员负责实际操作质量;中间管理人员负责监控, 检查发现操作质量问题, 并提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终向上汇报;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的协调, 划分操作人员的工作界面, 并对质量问题的解决做出决策;负责重大质量问题的监控和处理。他们的质量管理工作相互衔接, 但不应重复。

第二, 注意合同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作用。合同中对质量要求的说明文件应正确、清楚、详细, 没有矛盾, 给各方面一个清晰的质量目标。尽量有定量化的、可执行的、可检查的指标, 防止因质量问题引起争执。在合同中应规定各方的质量责任, 划分界限, 赋予检验部门绝对的质量检查权, 并定义检查方法、手段及检查结果的处理方式。

第三,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目标不是发现质量安全问题, 而是应尽可能地避免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注意吸收过去同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反面教训。

参考文献

[1]、法律牢记心中, 责任担在肩上——2009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侧记[EB/OL].http://www.saic.gov.cn/, 2009-06-17.

[2]、马微, 王海波等.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进展[J].江西食品工业, 2008 (2) .

[3]、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农产品贮藏加工》模拟试题下一篇:小学一二年级预习复习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