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2024-07-10

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共9篇)

1.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一

《山东省高等学校党校教师职称评审表》填表说明

为方便高校教师准确无误地填写职称评审表,提高工作效率,现就《山东省高等学校党校教师职称评审表》中所有栏目逐一说明。

一、封面

单位:规范填写申报人所在学校全称。要求与学校公章字样完全一致,不得填写简称。

姓名:规范填写申报人姓名。注意与身份证、本人档案、学历证书等佐证材料姓名一致,尤其要检查姓名中同音字。如有不一致的情况,请以复印人事档案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等形式提供证明。

从事专业:与网上申报填写要求相同,填写规范的二级学科名称。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填写现聘任在岗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校职务任职资格:填写申请晋升的职称。填表时间:用阿拉伯数字。注意不要漏填。

二、第一页

姓名:同封面填写要求。

性别:注意不要填错,并要注意与身份证所示的性别一致。

出生年月:填写到月份,注意与身份证所示出生年月一

致。如确实有不一致的情况,另加说明。

民族: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政治面貌: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

行政(党务)职务:如实填写如 “副校长”、“院长”、“**主任”、“**处长”等行政职务(限填学校中层及以上职务)或“无”。任职时间写到月份。

参加工作时间:使用档案认定时间,填写到月份。高校教龄:按真实的工作经历填写,在不同高校任教的教龄可以累加。

现从事专业:同封面填写要求。

外语考试成绩:填写语种、级别、分数,如“英语 A 85分”,注意要与外语考试证书内容一致。免试人员填写“免试”字样。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情况:正常考试合格人员,在对应级别栏内填写“合格”。免试人员在对应级别栏内填写“免试”字样,免试部分模块人员在相应栏中填写免试模块和考试模块及成绩。对于免试部分模块人员,要求特别注意核查免试模块在专业模块和通用模块分布上,是否符合免试规定。

现专业技术职称:同封面要求。

获得资格时间:填写现聘任在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获得时间,应与现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上所填时间一致,格式

表示为年.月,如“2004.12”。可合并计算的同级职务任职时间可加括号注明,如“2004.12(2001.12)”。

首次聘任时间及年限:填写格式为“聘任年月/聘任年限”,如申报人2004年4月聘任,已聘任5年,表示为“2004.4/5”。可合并计算的表示为“2004.4/5(2001.4/8)”。

最后任期:填写到月份。

任现职以来各考核结果:填写结果与实际情况要一致,学校负责审查。

任期届满考核结果:同上。

高中以上学习经历:主要指学历教育学习经历。在职学习经历要注明“在职”或“成人教育”、“函授”、“业余”等字样。

进修情况: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按照学校(单位)安排,或经学校同意,参加连续脱产学习半个月以上的业务进修经历。

工作经历: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

任现职以来获市地以上综合奖励情况:指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综合表彰奖励,以及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综合表彰奖励。如“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限填三项。

三、第二页

任现职以来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情况:指任现聘任的职务

以来的情况。

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获奖情况:提交校级以上教学工作获奖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

学校教务部门审核意见:需填写是否属实,负责人签字并盖教务部门公章。

四、第三页

提交评审的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破格晋升人员需填写此项,提交相关材料原件,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表内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材料完全一致,职责位次以“位次/总人数”形式填写。

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其他论文、著作及编写教材、作品情况:正常晋升人员及按破格条件掌握人员需填写此项,要求同上。

申报教授人员提交的论文须为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提交的著作须为本人著或编著。

五、第四页

任现职以来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材料完全一致。

任现职以来科研获奖情况: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证书完全一致,位次以“位次/总人数”形式填写。

学校科研部门审核意见:需填写是否属实,负责人签字并盖主管科研工作部门公章。

六、第五页

任现职以来指导教师工作情况:根据申报人承担相关工作据实填写。

对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建议及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按实际情况填写。

七、第六页

个人总结:按要求填写。学校要负责对个人总结内容真实性的监督。

“个人总结”栏的最后须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并亲笔签名。

学校人事部门审查意见:要有简要的评价和明确的态度,负责人签字并盖人事部门公章。

八、第七页

学校推荐意见:由学校相关负责人根据申报人现实表现予以简要评价,要求评价内容精辟扼要、言之有物、恰如其分。杜绝官话、套话,要表明态度(“同意推荐晋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下同),负责人、申报人、审核人签字(下同)并盖学校公章。

呈报部门意见:省直部门(行业)属高校的,由省直主管部门(行业)审核呈报;省属高等院校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呈报;市属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高等院校由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呈报。由呈报部门填写并盖章。

对于填表时空白的栏目,要求必须填写“无”字样,不得空缺。

申报材料必须严格按要求填写,材料审收时严禁除申报人外任何人增删申报材料任何内容,否则拒收申报材料。

特别说明:此表为高校教师自然晋升人员填报,转系列评审人员填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

本说明同样适用于转系列评审人员填写《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

自然晋升人员和转系列评审人员均须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党校教师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本说明同样适用于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党校教师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其中“晋升方式”一栏从以下规范名目中选择填写为:自然晋升、破格晋升、转系列评审、非企事业单位调入,不得自创名目。

2.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二

以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丁建一理事长为组长,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李嘉建处长、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王福江会长、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张新明副处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徐启峰处长和山东省财政厅刘辉科长为成员, 组成专家组参加会议;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芦令超院长、付兴华副院长、济南市散装水泥办公室赵树祥主任、青岛市散装水泥办公室朱伟宾主任、淄博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左静主任、菏泽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张效民副主任及有关人员共计20余人应邀参加了评审会议。

会议由山东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于东威主任主持,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宫晨堔博士后向专家组及与会代表全面细致地汇报了《山东省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与会专家详细审阅课题研究报告, 并听取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 经质询和讨论, 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1、所提交文件完整齐全, 符合评审要求。

2、研究选题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与导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农村推广散装水泥作为国家建材下乡政策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探讨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助于今后农村推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研究方法科学, 研究过程扎实。课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借助深入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 数据来源真实有效, 保证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4、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预期, 为未来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散装水泥农村推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应用模式。

评审委员会认为, 该课题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一致同意通过成果评审。

建议对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存在的问题深入解析, 对相关政策作进一步综合归纳, 加大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

芦令超院长感谢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 课题组将按照专家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报告。

3.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三

一、教学是教师的主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第一位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旋律,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学是给学生系统地讲授基本理论的根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对教师来说,教学是主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因此,学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中应把教师的主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即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标准,而不能是其他工作任务作为主要的标准。然而,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成果,实际上否认教学是教师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普遍地存在着单纯看科研论文的极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把科研论文看作是评审教师职称的唯一的标准或依据,口头上是教学重要,实际上是不重要。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不少教师由于职称的压力,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而是放在科研论文上。这是因为,即使教学质量再好,但如果科研论文不够,就不能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相反,即使教学质量差或一般,甚至不搞教学,只要有一定的科研论文,就可以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不可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在教师中,由于科研论文级别和数量不够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多,但是因教学问题没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极少,几乎没有。因此,学校在今后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一定要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衡量标准,便于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努力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研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必要的条件,去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而且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科研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扎实的基本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通过科研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理论素质。科研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和本专业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才能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生动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并不否定教师科研的重要性,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但是科研对教师来说,必须是搞好教学基础上的科研,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因此,搞好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合格教师的第一位的或首要的条件,而科研是第二位的条件。

三、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不一致的、互相矛盾和对立的。

首先,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备课的过程对科研起促进作用。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知识储备,即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弄清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学派的各种观点和同一学派的不同说法等等。教师备课的过程并不是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原有知识的重新加工和整理,使知识体系趋于更加完整和严谨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较快的条件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本学科和有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否则,就不可能有生动而有效的教学。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思考和钻研的研究过程。第二,教学过程也促进科研。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总是渗透着探索的成分,常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利用他们了解和掌握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辨别是非,不断地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疑难问题。教师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第三,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也能促进教师的科研。在教学的实践中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途径。学生在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过程中,可以了解企业、农村和各行各业、各地方的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教师在批改这些社会调查和实验报告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科研信息,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其次,教学与科研又是互相矛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与科研又是两项独立的活动,它们有各自的目标、规律和要求。教学不等于科研,科研也不等于教学;教学好不等于科研也好,科研好也不等于教学好;优秀的教师不等于优秀的研究者,优秀的研究者也不等于优秀的教师,对二者的要求是不相同的。第二,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是一定的、有限的。因此,相对地投入到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多了,那么投入到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相反,相对地投入到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多了,那么投入到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二者是按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第三,教学与科研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主次的。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中,教学是第一位的、主要的,而科研是第二位的。教学是教师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而科研是第二位的工作任务。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因此,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的或第一位的条件应该是教学工作,而不是科研,科研是第二位的条件。

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互相促进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不一致的,互相矛盾的。因此,学校在实践中,既不能把二者绝对地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也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或并列起来,而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学来带动科研,以科研来促进教学。

4.山东中小学教师职称标准 篇四

[ 2012/12/20 8:45:00 | By: 尹明哲 ]

2012-12-19 10:01:21来源: 济南时报

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当教授了,18日,本报刊发了山东建立中小学教师统一职称体系的消息后,不少市民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都很关注教师职称评聘需要卡哪几条杠。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正高级教师必须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评为高级教师后继续教学5年以上。

正高级:教学领军人物学业水平高

根据规定,正高级教师应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尊重学生差异,既注重学生群体成长,又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驾驭自如,有创新点或新颖性,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教学效果突出,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普遍高于教育质量要求。

参评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为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在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指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有突出贡献。高级:城镇教师须有支教经历

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参评高级,需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2年以上且最近连续2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硕士、学士学位、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教学一线教学15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从事教学的经历。

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能够自如驾驭课堂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得到学生普遍认可;教学效果突出,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于教育质量要求;在本校或更大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是学校教育教学骨干。

一级:有博士学位可直接参评

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可直接参评;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2年以上,并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或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4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

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3年以上;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一般应具有讲授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的经历。

二、三级:不需要班主任经历

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可直接参评二级教师;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的也可以直接参评;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

根据规定,三级教师需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二、三级教师应协助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设计切合授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学效果较好,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教育质量要求。

“小学教授”不好当

小学老师也能参与正高级职称评选,这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从公布的评审标准来看,一名小学老师要想当上“教授”并不容易。根据评审规定,参与正高级教师的评选需要满足三条“硬杠”: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在高级教师岗位工作5年以上就能挡住绝大部分人。”市区一小学王老师透露,在他们学校大部分老师职称到顶就是“小学高级”,根据相应职称对应关系,这仅是新职称体系中的“一级教师”,在小学阶段满足“高级教师”这一条职称要求的老师属凤毛麟角。“其实正高级教师更像是一种激励,作为小学老师来说,工作起码有了更多的动力。”一位从事教师人事工作的老师说,可能在中学有老师会有“一步”冲击正高级职称的机会,对小学老师来说,前面还有“高级”这道门槛,所以一开始估计不会有太多的小学老师冲击“正高”。

在新的中小学职称体系中,对正高级教师标准要求很高,不仅在教书育人方面业绩卓著、教学业务精湛,还需要科研能力强,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据了解,正高级教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最终需要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核批准,比其他级别的教师评审更严格。

在编教师均进入新职称体系

山东中小学职称体系改革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等具有教师职称(职务)的在编教师都将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

根据规定,凡在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及设区的市、县(市、区)教学研究、电化教育和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

中具有教师职称(职务)的在编教师,都将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资格予以保留,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可按规定程序参加竞聘上岗。教师职称评审不超核定岗位

根据新出台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规定,山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和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符合岗位条件的教师均可参加竞争推荐。通过竞争推荐,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可由学校(单位)直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评审的,由学校(单位)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经拟聘学校(单位)同意,中小学教师可以跨校竞聘、申报,并根据推荐、评审情况,由该学校(单位)按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有关规定予以聘用。(完)

------

首批“中小学教授”全省二百名

据了解,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淡化学历和论文发表情况,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更加注重教学业绩和教学能力,更加注重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鼓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在教育教学一线建功立业。根据新的评审规定,今后将突出学校一线教师在竞聘推荐中的作用,突出同行专家在评委会评审中的作用,注重遴选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工作,尽可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师德表现、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体现社会和业内认可。

5.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五

作的通知

粤教师函〔2012〕71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2012〕119号)精神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现就2012年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范围

我厅设立的广东省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第一评审委员会受理我省(不含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及顺德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在职在岗并取得中学教师资格的教师和教研员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我厅同时受理省直属中小学、幼儿园、电教馆、教研室符合条件的教师或教研员申报评审或认定中小学中、初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在省教育厅以外设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按相应的评审权受理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评审工作。

按照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精神,我省2009年开展的中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试点工作纳入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中统筹安排。有关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资格评审的有关文件由人社厅会同我厅联合印发。各地和各学校的申报评审工作,要按照国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提高申报和评审质量,并逐步实现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

二、申报评审条件和政策依据

中学高、中、初级和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执行《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999〕26号)。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2003〕178号)、《关于我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贯彻执行粤人发〔2003〕178号文的通知》(粤人发〔2004〕108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2005〕177号)、《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2007〕197号)。计算机条件执行《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176号)。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我厅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规定。

三、对职称申报若干问题的说明

(一)根据粤人发〔2005〕177号文件规定,申报材料有关学历、资历计算及论文、业绩成果的截止日期为今年8月31日。

(二)教师应如实申报近5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并提供由施教机构出具的证明。

(三)根据《关于做好2006年度我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发〔2006〕122号)文件规定,具有博士学位直接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高级资格条件规定的相关要求,其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发表论著等必须是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的方为有效。

(四)根据粤人发〔2007〕197号文件规定,符合专业技术岗位条件和资格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同时或不同时申报两个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但不得同时或不同时申报同一系列或同一专业的两个资格。同时或不同时申报两个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按资格条件的规定,分别提交申报材料,并把申报另一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表作为申报本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附件一并提交,不得以同样的业绩材料同时或不同时申报不同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

(五)申报人要按照“在职在岗”要求,申报相应的系列和专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转换后要申报现岗位专业技术资格的,应在现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并提交反映现岗位的工作业绩,同时把原岗位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表作为申报现岗位专业技术资格的附件一并提交,不得用原岗位的业绩申报现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退休人员(含机构改革离岗退养人员)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除按规定要求提交相关材料之外,还需提供受聘学校聘任证明材料原件。

(六)关于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工作。各地中小学校教师申请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的,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职〔1998〕15号)及当地人社部门有关要求进行;省直属及大学附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请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由其主管部门的人事处考核并确认;我厅直属中小学、电教馆、教研室教师申请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的,学校(单位)考核认定工作小组成员名单须报我厅人事处备案,考核认定通过人员报我厅人事处确认。

四、申报工作要求

(一)各市、县(市、区),各单位须按照《关于规范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申报和评审工作要求的通知》(粤教师函〔2011〕64号,以下简称64号文)要求,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做好教师职称申报、材料审查等工作,并按下述要求做好中学高级教师申报材料的报送工作。

1.《申报表》和《工作表》须按我厅规定的规格印制。《申报表》统一使用A4纸印制,双面打印装订,原件上报,复印无效;《工作表》统一使用A3纸单面印制并复印30份,原件留在送评材料档案袋中。以上两份表册均可打印或由申报者本人用钢笔、签字笔以正楷字体填写。《工作表》填写的有关内容必须与《申报表》中的相一致。《申报表》和《工作表》中的申报人个人承诺栏务必由申报人亲笔签名。2.做好申报人公开述职工作。按照64号文要求,述职的有关情况(会议范围、参加人数、教职员工及领导对述职者意见等)须在申报表“公开述职栏”中由申报人所在学校(单位)逐一明确填写。个人述职报告一般要求达到2000字以上,主要陈述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师德表现、履行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业绩及荣誉、开展教研活动等情况。申报者是学校领导的,其述职报告除反映学校管理和办学业绩外,还须着重反映其参与学科教学、教学业绩及荣誉、开展学科教研等情况。从外校(外单位)调入的教师须着重反映调入本校(本单位)后的师德表现、履行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业绩及荣誉、开展教研活动等情况。

3.教育教学论文除按粤人职〔1999〕26号文件的要求执行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至少有1篇是所申报学科的教学论文;(2)所送论文必须是申报者获现专业技术资格后自己独立撰写的;(3)已发表的论文须送原件;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应注明写作时间,并由科组长或教研室主任签名、学校(单位)盖章予以确认;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须提交由举办单位出具的会议通知、会议日程安排或论文汇编集等作为佐证材料;2011年以前的宣读论文须提交教研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4)所送论文要求达到1500字以上,教案、教学参考资料、教辅资料不能作论文报送;(5)从省外调入的教师至少有一篇论文是调入后所写;(6)按照《关于注意防范非法期刊欺骗教师发表论文的通知》(粤教人〔2005〕15号)要求,不得提交发表在非法期(报)刊上的论文。

4.报送学历证书、奖励证书、现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各一份。证书复印件必须复印全貌且清晰,凡残缺不全或模糊不清的要有学校(单位)证明并说明原因。各种证书必须由材料审核人验核原件并签名,再由学校(单位)加盖验证公章。对于遗失毕业证书的申报者,必须由原就读学校补发毕业证明,或由档案管理部门从其本人档案中将证明其学历的材料复印并加盖验证公章后附上。

5.申报人需提交学校近5学年教学计划表(课程表、工作安排表等)作为教学工作量的佐证材料。6.申报者是校领导(正副校长、书记)的,须如实填写行政职务,上级主管部门要对其在管理能力、水平、工作业绩(政绩)等方面提交考核评价意见1份。

7.无单位核实盖章确认真实性的佐证材料,以及无相应佐证材料的资格、经历(资历)、业绩、论文和评价意见等均视为无效材料。凡发现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将对申报者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材料审核把关不严或者参与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二)各地、各单位应严格执行评前公示制度。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应在本单位内公示7天以上,所在单位应如实填报《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连同申报人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各地、各校可统一报送本地、本校所有申报人员的评前公示情况。公示期间凡经查实存在弄虚作假和其它违规行为的申报材料一律不得报送,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举报问题一时难以核实的,应如实注明,先行报送,但不得停止核查,核查结果应及时报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

(三)各市、县教育部门应鼓励幼儿园、民办中小学符合条件的在岗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在执行相关标准条件时,对民办学校教师和公办学校教师应一视同仁。

五、申报程序

(一)各市、县(区)中学高级教师申报材料按以下程序报送:

1.申报人及所在学校按要求完成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将审查完备的材料及时报送县(市、区)教育局。

2.县(市、区)教育局在受理申报材料时要逐份查对审核,确认规范、真实、齐全,加盖公章,送县(市、区)人社局审核、盖章后,报送地级市教育局。

3.地级市教育局要对每一位申报者的材料逐份、逐项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凡不符合资格条件要求或材料不齐全的,不得上送。经审核符合要求的材料,送市人社局审核、盖章。4.各地级市教育局按以下要求整理、装订所有申报人材料后,将申报材料报送我厅:

(1)分文科、理科两组按学科顺序用word文档格式打印表决票一式2份(式样见附件一4、5),连同电子文档报送。文科组顺序为:思想政治(品德)、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理科组顺序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电教、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职业教育专业课。

(2)各地级市申报材料的档案袋要统一在档案袋左上角鲜明标示“××市”,右上角标示“ ××学科”,并按表决票的顺序在档案袋上编号,档案袋的编号必须与表决票的编号相一致。各地市材料编号规则见附件一6,每位申报人对应唯一的6位码编号。

(3)按表决票的顺序,装订《工作表》(复印件)一式20份,另10份按学科分别装订成册,每学科一册。以市为单位在《工作表》右下角编号,工作表的编号必须与档案袋、表决票的编号相一致。

(4)用A4纸打印《2012年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名册》(附件一7)一式2份,连同电子文档报送。名册中的“何时何院校何专业毕业”一栏,必须清楚填写毕业时间、所读院校、所学专业和最高学历,所填内容必须与毕业证书相符。名册的顺序与表决票的顺序一致。

(5)填报《2012年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统计表》(附件一8)一式2份。

(6)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附件一9)按表决票顺序编号装订成册。

(二)省直部门、广州地区高校直属(附属)小学、幼儿园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的材料先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加具意见、公章后报送我厅。我厅直属中学、电教馆、教研室的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的材料由我厅人事处审核。各有关单位还应按下述规定做好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1.申报材料按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类别(中学高级、中学一级、小学高级)分别汇总报送,在档案袋左上角鲜明标示“××厅(局、单位)××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类别)”,右上角写上“××学科”和编号。

2.各单位按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类别分别填报《2012年申报××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类别)名册》(附件一7或附件二2)、《2012年××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类别)申报情况统计表》(附件一8或附件二3)各一式2份,填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附件一9或附件二6)1份。

六、收费标准

评审收费标准按原省人事厅《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2007〕35号)执行,即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每人580元(含市人事部门送审费),申报评审(认定)中学一级教师、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每人450元,申报评审(认定)中学二级教师、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资格每人280元。请各市(单位)在报送材料时,凭我厅师资管理处工作人员开具的职称评审有关凭证到我厅办公室财务室领取缴费通知单,并以现金或转帐方式付清有关费用。缴费或汇款、转账后请立即把银行的缴款回执或汇款凭证回单、业务委托书回单原件或复印件交或邮寄、传真我厅师资管理处。汇款、转账切勿以个人名义办理。

七、报送材料时间

各市、各单位务必于今年10月19日之前将申报材料及各种表格统一集中送达我厅师资管理处(广东工业大学东风东路校区,联系电话:020—37627294、37628623),逾期不予受理。凡不符合申报材料要求的不再通知补送材料。

本通知附件不随文下发,可登陆我厅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

附件:

一、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有关表格下载点击此处 1.广东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送审材料目录表 2.广东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基础教育系统)申报表 3.广东省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表 4.2012年中学文科组高级教师评审表决表 5.2012年中学理科组高级教师评审表决表 6.2012年中学高级教师统一编号基本规则 7.2012年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名册 8.2012年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统计表 9.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

10.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

二、省直属小学(幼儿园)申报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的有关表格下载点击此处 1.广东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送审材料目录表 2.2012年申报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名册 3.2012年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申报情况统计表 4.广东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基础教育系统)申报表 5.广东省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表 6.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

7.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

广东省教育厅

6.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六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成立的 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中人事从事新闻专业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 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和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新闻工作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坚持新闻工作的党 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联系群众,乐业敬业,尽职尽责。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3年以上。

(二)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后,受聘 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职务3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后,受聘助理记者、助理 编辑职务5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后,受聘助理记者、助理 编辑职务5年以上。

(五)中专毕业,从事新闻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

后,受聘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职务5年以上。

(六)虽不具备上述学历,但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后,受聘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后,受聘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职务3年以上。确有真才实学,专业工作业绩突出,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批准的优秀中青年专家、优秀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之其中一项。

2.获省金枪奖、金梭奖、金钟奖、其提名奖之一项者。

3.新闻作品获全国新闻奖三等奖以上或省新闻奖二等奖以上。

第四条 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现从事中文采编工作者,可选考外语或古汉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

1.获得硕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工 作需要,参加以政治理论和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 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规定要求,并提交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担过3次以上难度较大的采编任务,完成任务较好,在某一方面有所 突破或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完成各年度岗位职责目标工作量,采编业务有明显进步,得到过所在单 位的表扬或奖励2次以上。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省、市级报纸发表的独立撰写、编辑的文章或制作的标题、广播电视 节目等获省新闻奖三等奖以上1次。

(二)撰写、编辑的文章或制作的标题、广播电视节目等获市(厅)级以上新 闻奖二等奖以上2次。

(三)摄影的新闻图片有2幅获市(厅)级以上评奖二等奖以上2次。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理论文章)1篇以上。

(三)在市(厅)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理论文章)2篇以上。

(四)在市(厅)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理论文章)1篇,以及在省级以上学 术会议宣读论文1篇以上。

第九条 附则

(一)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或申报记者、编辑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 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7.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七

关键词:职称评审,灰关联分析,BP网络

0 引言

职称评审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客观、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做好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权威的导向性和指导性。职称系统是具有评审因素多,因素间相关性模糊、不确定,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其评审属于多因素综合评审范畴。

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解决职称系统评审的非线性问题,然而评审因素间相关性,会使得网络陷入局部最小点,导致评审结果存在很大的偏差。灰关联分析方法可在不完全的信息中,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找出评审因素的关联性,发现主要矛盾,找到主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1,2]。因此将灰关联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评审模型,神经网络解决职称系统评审对于非线性系统的支持,灰关联分析帮助神经网络找出主要的影响因子。

1 高校教师职称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1.1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影响因子的确定

依据某高校历年教师职称的评定标准,主要是从论文的级别数量、科教成果获奖(市级以上),是否承担科研科教项目等方面来综合评定教师职称的获得。针对该高校2012年数据中46名教师在承担科研科教项目都满足,而在有科教成果获奖(市级以上)上只有个别的教师有,所以本文考虑,以论文级别数量构建6个评定指标:SCI/EI篇数x1,一级核心论文篇数x2,二级核心论文篇数x3,三级核心论文篇数x4,一般期刊论文篇数x5,论文总篇数x6。

1.2 灰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的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序列的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序列的联系是否紧密,其紧密程度用关联度量化,曲线越紧密,其关联度越大,反之就越小[3,4]。

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分析步骤:

(1)将该高校职称专家评审结果作为参考序列x0(k),k=1,…,46,晋级职称的x0=1,被淘汰的x0=0,6个影响因子作为比较因素序列xi(k),i=1,…,6;k=1,…,46。

(2)根据表1求出Δ0i(k)=|y0(k)-yi(k)|,并找出Δmin=0,Δmax=27,由灰关联系数公式其中分辨系数ρ取值0.5,计算出6个影响因子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在46个样本点上的灰关联系数,如表2。

(3)计算关联度

由公式,及根据表2求得比较因素xi和参考因素x0的关联度,依次为r1=0.9345,r2=0.9625,r3=0.8360,r4=0.9108,r5=0.6545,r6=0.4984。

关联度排序:r2>r1>r4>r3>r5>r6

这一关联序直接反映了比较因素xi对参考因素x0的相关性强弱的顺序,即各影响因子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接近程度,同时也说明了这6个影响因子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关联序。

由以上关联排序我们可知:一级核心论文篇数x2,SCI/EI篇数x1,三级核心论文篇数x4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影响程度最大,关联度值都在0.9108以上,如果我们能在这三类级别的期刊上多发表论文,就可以大大提高通过职称评审几率。我们如在一级核心,SCI/EI上感觉发表困难的话,可把重点放在较容易发表的三级核心上,同样有效。二级核心论文篇数x3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影响程度也很大,关联度值为0.8360,论文总篇数x6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影响程度最小,关联度值只有0.4984。

2 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预测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表1归一化的46组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样本,任取前37个样本用于网络学习训练,另外的9个作为网络训练完毕后的预测样本。

为了验证本文灰色BP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实验中与单一采用BP的模型,在网络训练效率方面、网络预测的准确上分别进行比较。

灰色BP预测模型:根据上文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影响因子的分析,选用上述的关联度值在0.4984以上的5个影响因子作为输入变量,高校教师职称专家评审作为输出数据,将职称晋级(1)、淘汰(0),分别用“1 0;0 1”表示。隐含层经训练,结果表明:当隐含层单元的个数为8时,网络模型稳定且获得较理想结果,这样网络结构即可确定为5-8-2。训练函数采用trainlm,输入层与隐层、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传递函数选为tansig,logsig函数。训练次数最大设置为100次,网络收敛误差为0.001。

BP预测模型:表1归一化的数据作为BP网络的输入。BP输入节点为6个指标数值,BP网络输出节点为2,中间层的节点数选8,网络结构即可确定为6-8-2,其它参数设置同上。

从图1、2可以看出,灰色BP网络的训练只经过13步就达到了最小误差,这说明,选择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有较大关联度的5个影响因子作为网络输入,提高了网络训练的效率。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建立预测模型前未经过任何数据预处理的BP模型,预测准确率低,判错了2个,准确率77.77%,本文的基于灰色BP预测模型,判错1个,准确率提高到88.9%,预测结果与专家评审基本吻合。

3 结论

本文针对某高校2012年教师职称评审实际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各个影响因子对教师职称评审的影响程度;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教师职称评审进行预测,得出结论:

(1)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够考虑影响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因素,灰色关联分析表达出各个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为高校教师职称的晋级提供指导参考。

(2)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采取的定性分析评审相比,基于灰色神经网络评审模型实际操作简单、客观,这些使得评审结果更加趋于合理。

(3)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帅选了其中5个指标的本文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未经过任何数据预处理的BP预测模型相比,提高了网络的训练速率和网络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1]张吉刚,梁娜.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22):133-135.

[2]孙莉.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服装面料规格参数预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7):154-157.

[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5版.科学出版社,2010:62-90,211-213.

[4]肖新平,宋中民等.灰技术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

[5]刘军奎.高校职称评审制度的社会学思考[J].前沿,2011(05).

[6]朱霁.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程序的弊端及完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7]王勇强.关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02).

[8]赵梁红.基于公平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8.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八

中小学教师 职称改革 专业发展

2009年,作为全国3个改革试点之一,山东潍坊和陕西宝鸡、吉林松原开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改革原来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并首次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其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明确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已成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最大亮点。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列入正式文件中,是一项重大创举,不仅打破了以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瓶颈,也弥补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初级、中级、副高级的三级体系)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相比的缺陷,进一步实现了我国各级教师在职称评审问题上的公平与平等,给予了中小学教师应有的尊重,提升了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为中小学校提供了利导性政策,中小学校可以借此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从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那么,职称评审与认定无疑就成为验证教师这一发展历程的有效手段与评价标准之一。“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新政策的出台,势必会给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深远的影响,将加速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职称评审改革前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国1986年在全国大、中、小学均设“高级”职称,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只相当于大学“副高”职称,而小学高级教师只相当于大学的“中级”职称,有人解释为不同学段职称设计之差异在于教师的学术水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是初级、中级、副高级的三级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结构已不能适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影响和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笔者对所在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情况作了一下调研,全市中学教师5776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926人,占16.03%;小学教师9693人,其中小学超高职称的教师有257人,占2.65%,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5466人,占56.18%。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职称评审的级别、标准与指标等关系,带给当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成长是滞后的。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下,中、小学教师职称是彼此独立、截然分开的,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低人一等”,工资待遇也相应较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明显不如中学教师,即使能破格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的也是凤毛麟角,于是很多小学教师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努力争取到中学任教,这已成了他们唯一可以改变目前状态的重要渠道。而在中学,通过与个别中学教师的交谈我们不难发现,评上相当于高校“副高”职称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职称评审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无上升与发展的空间了。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工作失去动力、失去奋斗目标后,职业倦怠便在潜意识当中悄然发生,逐渐形成,从而影响了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中小学高级教师认为,自身无论在学术研究上的成果,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因此获得的成果与荣誉并不比大学的教授逊色,如果自己是在高校就职的话完全有这个能力和资本参与教授的评聘。对于这部分群体的中小学教师而言,虽具有评教授的资本,却无评教授的机会和权力,他们自认为没有受到社会应给予的尊重和公平待遇,难免会产生伤心、失望和抱怨的情绪。试想,在这种情绪驱使与影响下,何谈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由于职称与工资福利待遇是挂钩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没有评上“副高”的中小学教师还在拼命地准备和积累一切与评审能挂钩的业绩,为职称能再晋升一级而努力和拼命工作,这部分人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是在自觉、压力与利益的驱动下主动获得发展的。由此可见,职称级别的认定与评审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激励因素。

二、职称评审改革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职称改革给予中小学教师尊重,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次改革在职称认定的等级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分别设置了从正高级教师到三级教师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目前高校职称等级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是相对应的,打破了原来小学、中学与大学之间彼此独立、分开、割裂的职称等级体系,以及不同学段教师职称评定的级别与待遇的不同,承认了处于不同学段的教师,无论在教育规律、教育对象、教育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都有着本学段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只要每个学段的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本学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都可以获得与大学教授同等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可以说这次职称改革对于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次改革使中小学教师坚定了立足本职工作的信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动力,成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有力保障。

2.职称评审标准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自主性发展

本次改革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在国家制定基本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各地区制定具体评价标准。从各地试点城市的相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和条件是不同于大学教师的。鉴于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特点,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更偏重于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鼓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切实扭转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采取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这些创新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性专业的发展,促使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更符合正高级教师的方向发展。在利好政策的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被动、被迫的,而是自觉主动、自主发展的,是教师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构建过程。对照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确定个人的发展需求,制定共发展目标。因此,职称评审标准是一个可以连续不断地激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因的机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职称评审改革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现代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在这一背景下,现代教育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空前提高。职称评审改革不仅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级别,更推动了中小学教师要符合现代教育的专业发展要求。今天,正处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尤其随着现代网络时代及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学生的信息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渴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学习,永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好学上进,勤于进取。职称改革又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要有知识、有学问,而是更要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追求和专业理想。它不仅要求教师更深刻、更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求教师掌握和获得新的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技能等。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4.职称评审改革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新的心理环境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职称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教师的职业价值、地位、前途、方向、标准都非常到位、非常清晰,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这种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教师形成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这些由政策、社会、上级教育部门、学校等构成的外部环境,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新的内在环境(心理环境),可以促使教师把情感注入到教育事业中,通过积极投身于教育的实践,从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怀着积极、上进、热爱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完备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教学风格,收获着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所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5.职称改革能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本次职称改革试点过程中,中小学“正教授”能不能“唯学术”可以说是最被大家关注和引发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的老师说:“自己平时的时间都花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上了,哪里还有精力去搞论文、科研呢?”也有人表示担心:中小学里评“正教授”,对学术水平如何要求?一些记者和中小学校长均认为,中小学教师的正高职称评审标准应有别于大学,要体现出教学实践的特色与导向。笔者在对上述观点持认同意见的同时认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具备符合自身教育教学特色的教育科研能力,因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不能在职称级别提高的同时教育科研能力还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或者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拒绝提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信息化社会,为了更好地认识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识,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研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在开展应用型研究方面,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每天接触学生,最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都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考机会,增强了观察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有解决问题的愿望,而探索解决办法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并把一些好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职称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我们相信随着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那些评上正高级的教师和未来将评上正高级的教师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中小学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中小学职称评审改革虽然在全国还未全面展开,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其改革的意义与价值而言,从各试点城市取得的效果以及与广大中小学教师交流中来看,它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7/30/1859314_0.shtml,2010.

[2] 张乐天.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杨艳蕾.教育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包国庆.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政策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5] 福州新闻网.福州中小学教师也可评正高,学校缺人可跨校竞聘[EB/OL]. http://haixi.cnfol.com/130328/417,1940,14733391,00.shtml, 2013-03-28.

[6] 新闻中心新浪网.上海中小学教师将评正高职称.http://news.sina.com.cn/o/2011-08-22/064123028788.shtml,2011-08-22.

[作者:王辉(1972-),女,吉林通化人,吉林通化师范学院分院高级讲师。]

9.山东省教师职称评审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主要依据

A.V4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

B.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QRS波群呈QS型

C.Ⅱ、Ⅲ、aVF、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D.V3~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

E.V3R~V6R导联QRS波群呈QS型

2、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按记录时间分为

A.磁带记录器、固态记录器和闪存记录器

B.模拟记录器和数字记录器

C.连续记录器和间歇记录器

D.磁带记录器和闪存记录器

E.实时记录和远程信号传输

3、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可见于

A.高钾血症

B.高钙血症

C.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D.口服地高辛

E.以上都是

4、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心电图特点为

A.QRS波群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

B.左侧胸导联表现为S波为主的不典型左束支阻滞图形

C.在V5、V6导联表现为以R波为主的宽QRS波群

D.左束支阻滞图形+左后分支阻滞

E.右束支阻滞图形+左前分支阻滞

5、心电图如图3-3-1所示,应诊断为

A.急性心包炎

B.变异型心绞痛

C.前壁心肌损伤

D.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E.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6、影响QT间期离散度的因素是

A.电解质

B.心肌缺血

C.抗心律失常药物

D.自主神经活性

E.以上都是

7、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的检测点一般设定在J点后

A.40~60ms

B.50~70ms

C.60~80ms

D.70~90ms

E.80~100ms

8、有关冠状动脉痉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ST段抬高或压低

B.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在某支冠状动脉血管的多个节段上

C.冠状动脉痉挛可同时发生于多支冠状动脉

D.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胸痛通常采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之缓解

E.乙酰胆碱可诱发出节段性冠状动脉痉挛

9、患者女性,55岁,晕厥待查。心电图检查见图3-7-7,应诊断为 A.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B.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C.窦性停搏

D.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0、关于等张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举重、搬运重物、握拳都是典型的等张运动

B.做功时,肌肉张力相对恒定而肌肉长度有规则地舒缩

C.等张运动时骨骼肌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D.对心血管患者不利

E.运动试验时不宜采用等张运动 11、3通道动态心电图CM1导联的正极应放置在 A.左腋前线第5肋骨

B.右锁骨下窝

C.胸骨右缘第4肋骨

D.胸骨左缘第4肋骨

E.胸骨左缘第5肋骨

12、关于心电图产生原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任何一部分的心肌纤维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电偶并形成一定的向量

B.心脏在除极和复极的任一瞬间,不同部位的心肌可出现无数对电偶,产生无数方向不同、大小不等的心电向量

C.某一瞬间心电向量的总和,称为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D.探查电极在体表某部位记录到的心电变化实际上是多个瞬间的综合向量

E.某一瞬间各处心肌的除极向量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

13、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时,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入的部位常为

A.左心室心尖部

B.冠状静脉窦

C.左心室室间隔部

D.左心室流出道

E.以上均可

14、以下为CK升高的原因,但应除外

A.心肌炎

B.剧烈运动

C.脑损伤

D.心肌梗死

E.肺炎

15、患者女性,36岁。体检心电图见图3-9-6,应诊断为

A.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

B.窦性心律-心房游走心律

C.交界性逸搏心律

D.房性逸搏心律

E.逸搏夺获性心律

16、洋地黄中毒的心电图改变不包括

A.窦房阻滞

B.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E.ST-T呈鱼钩样改变

17、关于Mahaim纤维心电图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R间期正常或延长

B.QRS波群时限正常或延长,起始部可见delta波

C.可出现ST-T改变

D.可引起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也可引起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仅能发生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8、以下情况可能会引起心电图记录出现交流电干扰,但应除外

A.地线连接不当

B.周围有电磁波影响

C.开关接触不良

D.患者呼吸急促

E.电源电压异常

19、符合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是

A.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二尖瓣前后叶呈镜像运动

B.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二尖瓣前后叶呈同向运动

C.二尖瓣前后叶呈双峰镜像

D.二尖瓣前叶CD段向后移位,呈“吊床样”改变

E.以上均不对

20、患者女性,65岁,糖尿病史6年。因上腹不适2月余就诊,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心电图如图4-1-1所示,部分导联可见锯齿波,应考虑为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干扰

D.房内阻滞

E.房内差异性传导

21、关于心肌缺血引起ST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

B.细胞内K+外溢

C.细胞外Na+内流

D.静息膜电位降低

E.4相等电位线(TP段)下移

22、梯形图中AV代表

A.心房区

B.心室区

C.窦房区

D.交界区

E.窦房结

23、关于生理性起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保持房室同步功能或按机体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一种起搏方式

B.频率应答、睡眠频率、双心室起搏等功能属于生理性起搏

C.右室心尖部起搏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属于一种生理起搏模式

D.VVI起搏属于非生理性起搏模式

E.可有效减少竞争性起搏,预防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

24、需要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相鉴别的是

A.窦性停搏

B.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C.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D.窦性心律不齐

E.以上都是

25、关于预激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常规心电图delta波可间歇出现

B.常规心电图delta波可持续出现

C.常规心电图可不出现delta波

D.常规心电图可见delta波表明旁路具有前传功能

E.常规心电图无delta波表明旁路不具有前传功能

26、关于高钾血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复极3相时间缩短

B.除极0相上升速度减慢

C.R波振幅降低,S波增宽

D.ST段不下移

E.可引起ST段抬高

27、正常人心室激动的顺序是

A.从外膜向内膜,从心室中下部向心底除极

B.从外膜向内膜,从心室中下部向心尖除极

C.从间隔开始扩展至心底,前壁,侧壁,最后是心尖及下壁除极

D.从间隔开始扩展至心尖,然后左、右心室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同时除极,最后是心底除极

E.从前壁开始扩展至间隔,侧壁,心尖,下壁,最后是心底除极

28、以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室间隔厚度>13mm

B.左心室后壁厚度与室间隔厚度比值>1.3

C.最常发生在室间隔上中部,亦可累及心尖部

D.合并梗阻时可有SAM现象

E.左心室顺应性减低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食管心房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刺激方式为

A.S1S2

B.S1S1

C.S1S2S3

D.RS2

E.S1S2S3S4

2、患者男性,40岁,活动时心慌、气短伴胸痛、晕厥2次。听诊在其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上显示:左心房稍大,室间隔厚度为28.8mm,凸向左心室流出道,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有前向移动(SAM征),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轻度反流。其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应为

A.冠心病,乳头肌断裂

B.风湿性心脏病

C.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

D.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性)

E.主动脉瓣狭窄

3、运动负荷试验普遍采用Mason-Likar改良后的12导联系统,该改良导联系统可引起

A.电轴偏左

B.下壁导联电压增高和Q波丢失

C.aVL导联Q波丢失

D.aVR导联Q波丢失

E.以上都不对

4、患者男性,47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电图如图3-1-3所示,应诊断为

A.右心室肥大

B.左心室肥大

C.右心房肥大

D.左心房肥大

E.双侧心房肥大

5、以下为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特征,但应除外

A.可表现为广泛导联(aVR、V1导联除外)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B.常出现房性期前收缩

C.心包积液患者可表现为QRS波群低电压

D.心包积液患者可出现电交替

E.常伴有窦性心动过速 6、1957年,首先研制出动态心电图仪的学者是

A.Willem Einthoven B.Norman J.Holter

C.F.N.Willson

D.Frank

E.Arthur Master

7、前壁心肌梗死出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是 A.V1、V2、V3

B.Ⅱ、Ⅲ、aVF

C.V3、V4、V5

D.V5、V6

E.Ⅰ、aVL、V5、V6

8、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B.发生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有关

C.对腺苷敏感

D.可发生晕厥

E.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9、患者女性,65岁,冠心病。心电图如图3-15-3所示,应诊断为

A.左心室肥大

B.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C.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D.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E.预激综合征

10、关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约占95%

B.折返环的组成包括心房和心室

C.可表现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也可表现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D.房室传导可为1:1或2:1

E.可采用射频消融术根治

11、引起高钙血症心电图表现的机制是

A.动作电位3相缩短

B.动作电位3相延长

C.动作电位2相延长

D.动作电位2相缩短

E.与总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关

12、以下最容易引起晕厥或猝死的综合征是

A.Brugada综合征

B.SⅠSⅡSⅢ综合征

C.早期复极综合征

D.X综合征

E.预激综合征

13、以下不属于阿托品试验禁忌证的是

A.前列腺肥大

B.青光眼

C.高温季节

D.窦性心动过缓

E.窦性心率为160次/分

14、在标准心电图纸速(25mm/s)的情况下,测相邻两个R-R之间的大格数为8大格,其心率为

A.30次/分

B.33.3次/分

C.37.5次/分

D.42.8次/分

E.50次/分

15、关于正常额面QRS心电轴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少数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可位于-90°~±180°

B.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的范围为0°~+90°

C.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的范围为+30°~+110°

D.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的范围为0°~+110°

E.少数正常人额面QRS心电轴可位于+100°~+110°

16、与肺源性心脏病不符的X线征象是

A.肺气肿

B.右心室增大

C.左心室增大

D.右前斜位见肺动脉圆锥明显突出

E.右下肺动脉直径>15mm

17、患者男性,9岁。因行斜视手术检查心电图。心电图及梯形图如图4-5-11所示,应诊断为

A.三度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加速性交界性心律、干扰性房室分离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E.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未下传

18、关于额面QRS心电轴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电轴位于+90°~+120°,为电轴轻、中度右偏

B.心电轴超过-30°,为电轴左偏

C.正常人的心电轴范围应为+30°~+90°

D.心电轴超过+120°,为电轴显著右偏

E.心电轴位于-90°~-180°,为不确定电轴

19、有关起搏器感知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B.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期的间歇

C.调高感知灵敏度值(降低灵敏度),可消除感知过度现象

D.调低感知灵敏度值(提高灵敏度),可消除感知不良现象

E.感知T波,可通过调高感知灵敏度值来解决

20、患者男性,34岁,因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术后2天心电图示delta波消失,但多个导联T波仍倒置,其原因可能为

A.心肌受损

B.射频消融未成功

C.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D.急性冠脉综合征

E.心血管神经症

21、关于食管心房调搏起搏阈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食管心房调搏的起搏阈值常≥15V

B.起搏电极导管的位置与起搏阈值无关

C.药物和体位均可影响起搏阈值

D.测定起搏阈值时,采用的刺激频率一般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

E.起搏阈值是指能全部有效起搏心房的最低电压

22、关于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心电图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额面QRS心电轴明显右偏

B.左前分支阻滞被掩盖,仅表现为下壁心肌梗死的图形

C.QRS波群时限<0.12s

D.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可呈rS型,但rⅢ>raVF>rⅡ

E.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可呈QS型

23、患者男性,66岁,高血压病史10年。自觉心悸、胸闷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7所示,应诊断为

A.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B.双侧心房肥大,双侧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C.右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D.左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E.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24、患者女性,16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因下肢无力而跌倒。心电图如图3-6-6所示,应考虑为

A.正常心电图

B.高钾血症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ST-T改变提示心肌炎可能

25、患者男性,48岁,因突然发作心悸半小时就诊,听诊心率约为150次/分,急查心电图如图3-16-1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B.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

26、关于高钾血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复极3相时间缩短

B.除极0相上升速度减慢

C.R波振幅降低,S波增宽

D.ST段不下移

E.可引起ST段抬高

27、正常人心室激动的顺序是

A.从外膜向内膜,从心室中下部向心底除极

B.从外膜向内膜,从心室中下部向心尖除极

C.从间隔开始扩展至心底,前壁,侧壁,最后是心尖及下壁除极

D.从间隔开始扩展至心尖,然后左、右心室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同时除极,最后是心底除极

E.从前壁开始扩展至间隔,侧壁,心尖,下壁,最后是心底除极

28、以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室间隔厚度>13mm

B.左心室后壁厚度与室间隔厚度比值>1.3

C.最常发生在室间隔上中部,亦可累及心尖部

D.合并梗阻时可有SAM现象

上一篇:责任班会主持稿下一篇: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四至六年级级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