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_pdf

2024-09-19

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_pdf(共2篇)

1.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_pdf 篇一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一、目的和依据(一)目的

制定本要点的目的,是指导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市政市容管理部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以及各参建单位抓住关键环节,对我区在建垃圾填埋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实施有效控制。

本要点仅列出关键环节的内容、技术要求及各种验收的主要技术资料,未列出的内容、技术要求及验收技术资料依照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二)依据

制定本要点的依据,是现行有关法律法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章、国家技术标准、国家行业标准(详见附则)。

二、监督与管理(一)政府监督

1、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登记手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对申报监督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工程办理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登记手续。

2.施工许可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申报施工的工程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定的工程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3.质量安全监督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对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安全行为进行重点监督,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关键部位进行抽查。对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部位的验收和竣工验收,监督机构应派出人员到场监督。监督应有记录,发现质量安全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应发出监督通知书责令责任方改正。

4.验收

垃圾填埋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二)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对工程的管理 1.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 1)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并在属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3)办理监督登记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必须办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登记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2.参建各方的资质和人员资格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检测等企业和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其从业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

3.现场管理机构、监理机构的人员配备和履行职责 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部、监理企业的现场监理机构应按规定、按专业配备足

额的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所配备的人员应有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并不得随意更换,工程项目部应配备专职质检员和专职安全员。须更换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职质检员、专职安全员的,应到属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登记备案,须更换项目经理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尚须征得建设单位同意。

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必须在施工现场履行职责。

4.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监理规划、监理细则 施工企业应按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需要专家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企业应组织专家论证并按规定程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监理企业应按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监督施工企业执行专家论证和审查批准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应对质量控制点、停止点、危险部位的施工或监理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5.设备、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应按技术标准的要求,对进场的设备、材料进行查验和见证抽样送检。

6.设计变更控制

设计变更应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文件,涉及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设计变更文件须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

7.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控制 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使施工全过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8.检查与督促

专职质检员、专职安全员、监理人员应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检查,检查应形成检查记录或监理记录。

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部、监理企业应对现场监理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的督促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关键部位、危险部位、施工企业应派出管理人员到现场督促检查,不得以包代管。

9.整改

对政府有关部门、监督机构提出的整改要求,施工企业应认真整改,现场监理机构应认真检查。整改和检查通过应形成记录。整改完成后施工企业应向有关部门或监督机构提交整改报告。

10.验收

参建各方主体应按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竣工验收。

三、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控制要点(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质量控制要点为场地选址、场地稳定、防渗系统和引流系统。1.场地选址

垃圾填埋场应避开洪泛区和泄洪道,避免污染地上地下的水体,避开易坍塌地带以及其他需要避开的区域或设施。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

2.场地稳定

场地稳定可分为场地基础层、边坡、垃圾坝及截污坝的稳定。1)场地基础层

场地基础层的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淤泥或软弱土的部位应清除淤泥或软弱土,换土。场地的压实度、平整度、库底纵横两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边坡

边坡不得有滑坡隐患,边坡上不允许有回填土,坡顶应设截洪沟拦排来自高处的雨水。对有地质隐患的高边坡,必须有保证四周边坡稳定的措施。

3)垃圾坝、截污坝

坝基础、坝的分层夯实应符合设计要求。4)场地(包括边坡)基础层验收及主要技术资料

由监理方组织,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共同验收。验收须具备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场地边坡坡度陡于1:2时必须有)、地基处理记录、压实度检测报告。

3.防渗系统

防渗材料、防渗膜的焊接与锚固、防渗系统施工是防渗的3要素。

防渗系统应整体设计,宜分期实施。分期铺设的库容及相应的使用年限应根据实地情况经过技术经济上的详细论证后由设计确定(专家建议:为防止防渗膜过早老化,一次铺设面积以足够容纳5年的填埋量为宜)。

完成库区防渗材料铺设的填埋场,应做好各防渗区域的保护工作,以减少防渗材料的损耗。

进入施工阶段的填埋场,应对尚未铺设防渗材料的库区土建构筑面采取保护措施。

1)防渗材料分为高密度聚乙烯防水膜(HDPE膜)、土工布、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土工复合排水网(宜使用HDPE材质)。

防渗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场材料必须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使用。

2)防渗膜的焊接与锚固

防渗膜的焊接、焊接检测、防渗膜在边坡上和场地周边的锚固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的规定,焊接和检测应有记录。

3)防渗系统施工

土壤层的压实度和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应对现场以下条件确认后方可进行铺设防渗膜的施工:填埋场库区基础表面平整无凹凸、无尖锐物和可能破坏防渗膜的各种异物、防渗材料质量合格。

防渗膜铺设应一次展开到位,不宜展开后再拖动,铺设量不应超过1个工作日能完成的焊接量。铺膜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全过程旁站监理搭接宽度、焊缝质量和焊接检测。

土工布应铺设平整,不得有石块,土块、水和过多的灰尘进入,以免损伤防渗膜;在边坡上铺设时应先在上方锚固,再沿斜坡向下铺,不得折叠,铺设方向与坡面一致,在坡面上为整卷铺设,非特殊情况下不得有水平接缝;坡脚向场底方向1.5m范围内不得有水平接缝。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应自然松驰与基础层贴实,不应褶皱和悬空,不得

出现十字搭接,边坡上不应水平搭接,不应在雨雪天气下施工。

土工复合排水网的排水方向应与流水方向一致,在边坡上不宜存在水平接缝,在管道或构筑立柱处应特殊处理以保证排水畅通,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上面碾压,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已铺好的防渗膜。

4)防渗系统验收及主要技术资料

由监理方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共同验收。验收须具备的主要技术资料有:防渗材料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见证取样复检合格报告、土壤层压实度检测报告和渗透系数检测报告、防渗膜焊接记录和检测记录。

4.引流系统

引流包括渗沥液收集导排和地下水收集导排。引流系统的功能、使用材料和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的要求。

1)渗沥液收集导排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包括导流层、盲沟和渗沥液排出系统。所用材料的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应能及时有效收集和导排汇集于场底和边坡防渗层以上的垃圾渗沥液并具有防淤堵功能。

2)地下水收集导排

当地下水水位高并对场底基础层的稳定性产生危害时,或者填埋场周边的地表水下渗对边坡基础层产生危害时,必须设置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可选用地下盲沟、碎石导流层、土工复合排水网等导流形式。

选择碎石导流层时,碎石层上下宜铺设反滤层以防淤堵。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应能及时有效收集和导排地下水和下渗地表水,并具有防淤堵功能。

3)引流系统验收及主要技术资料

由监理方组织,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共同验收。验收须具备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土工复合排水网的材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见证取样复检合格报告、反滤层施工记录。

5.其他 1)调节池

池基底及边坡基底的清理、压实质量、防渗系统的材料及施工、满水试验等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的要求。

2)垃圾场道路

路基的压实度、弯沉值,基层和路面的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3)渗沥液处理站

工艺及设备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及CJJ150-2010《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

设备、部件、材料的规格、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并且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竣工验收可参照执行GB50334-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4)导气石笼及监测井

数量、位置及深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技术标准的规定[详见《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5)填埋作业平台及临时排水 进场道路、库区内的作业平台和临时排水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技术标准的规定,并便于填埋库区分区作业和有利于雨污分流。

6.竣工验收

1)竣工验收的组织单位和参加单位

在完成施工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规定的所有内容的施工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建设单位组织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管、环卫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2)竣工验收的资料

主要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场地、防渗系统、引流系统及各子项的质量验收记录,功能检测报告。

竣工验收应形成验收报告 7.工程质量保修期

工程质量保修期按施工承包合同规定,从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算。(二)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施工方案

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附计算书),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土方开挖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

2.填埋场基坑

基坑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并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控。应自上而下、分区分层对称开挖,放坡应符合方案及规范要求,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施工现场应设置合理的施工便道,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边坡顶应设置截水沟。不应在边坡潜在塌滑区超量堆载,以免危及边坡稳定和安全。

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到公安机关等部门申办有关手续。岩石边坡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

雨季施工前应建立防汛指挥系统,成立抢险队伍,明确岗位责任,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和原有排水系统制定排水方案及抢险方案。雨季施工应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

3.管道基坑开挖

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对基坑作支护,防止土体坍塌掩埋作业人员。基坑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

4.管道安装

人工处理沟槽基础时,槽壁应作支护,应配有专人在现场监护。起重机架设的位置及管材临时卸放在沟槽边时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固定好管材,防止管材滑下沟槽。管材吊装就位时应配有专人指挥,坑内严禁站人。

5.坡道防浸材料铺设

在坡道上临时堆放的防浸材料应定位牢固,下方严禁有人员交叉施工,并应有专人在现场监护。

6.其他

配套房屋及施工临时用电等其他内容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检查。

(三)监督机构的监督 1.监督工作方式

监督机构对工程的监督,应以监督参建各方行为为主,以对现场抽查的结果印证参建各方履行职责的情况。

2.监督工作方法 1)验收监督

场地基础层(包括边坡基础层)验收、防渗系统验收、竣工验收,监督机构应派员到场监督。

2)巡查抽查

除验收监督之外,其余为巡查抽查。行为监督巡查抽查的内容以本要点所列企业管理内容为主要内容。

在质量行为方面,重点抽查工程项目部、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配备、人员资格和人员到位履职的情况,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情况,防渗系统施工由专业人员作业和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的情况,防渗膜铺设的焊接和检测情况。

在安全行为方面,重点抽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审、论证、批准情况和执行情况,以及施工方和监理方安全管理的人员配备情况、日常安全管理情况,企业对项目部的定期督促检查等企业和执业人员的履职情况。

四、附则

制定本要点的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4.《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91号)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7.《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0.《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13.《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234-2006)14.《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

2.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_pdf 篇二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科目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授课年级

高二

课时

一课时

设计者 顾炜凤

政治与行政学院 学号 20070301135

所在院系

思想政治教育

一、教学内容概要(列出知识点)

6.2.1-1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和地位 6.2.1-2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6.2.2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和表现 6.2.3-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表现 6.2.3-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

进入高二,学生普遍已经初步具有稳定的认知方式和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动机也趋于明确化、科学化和行动化,追求知识,渴望进步,在日常生活中 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所体验和感悟。并且,本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接受 能力较好,比较活泼,乐于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2、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

①先决技能的预估: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文化的基本理论有了 一定的认识,即具有一些共性的认识;同时通过上一节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 化》的课后小测和学生分享的有关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资料收集以及制作的文化 卡片,了解到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②目标技能的预估:在语文和历史科的学习当中,学生对我国的中华文化已 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开始上新课之前,通过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过的《文化生 活》内容和查阅相关考试成绩,了解学生掌握的目标技能情况;

③学习态度的了解:通过谈话法和观察法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容,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分享。

表格式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关系及其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各民族 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的内涵;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运 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结力之中。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表达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的思考;收集有关的 中华文化的相关资料,深入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民族的创造 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对比和分析古 今文化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 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2、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 自信心。

四、重点与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播放展示关于古代宫 廷梨园文化的图片以及文字 解释,接着播放一个关于“口 技”的音频;(独特性);

2、展示秦朝青铜兵器的 图片及文字资料;(独特性);

3、观看两首民歌视频;(地域性);

4、播放展示中华若干个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以

民族的建筑的风格特色的

及民族性

PPt;(民族性)

5、针对每个知识点适时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及思考 问题,加深对中华文化特征 的理解。

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1、播放国庆阅兵视频剪 辑——《民族团结舞》;

2、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 学生思考和理解中华各民族 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及其对 中华文化的贡献,使同学们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各民族 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 系,感受中华民族厚重的文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 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 知识,所以本教学主要采取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主要通过借助多 媒体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和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

通过案列、图片和视频的展示,结合板书,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调动学生理智和 情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讨论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和老师的适时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

4、练习-反馈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 评估,适当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

5、发现学习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6、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精神,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彼此的进步和发展。

(2)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本教学主要采取全班上课的授课形 式。

2、小组协作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本教学以小组学习为辅,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3)教学媒体

1、PPT——授课内容的课件

2、视频——民歌和《民族团结舞》的视频

3、音频——《口技》

4、图片——宫廷梨园文化、秦朝青铜兵器和民族建筑的图片

表格式教学设计

六、教学媒体及资源准备

使

知识点学习媒体媒体内容教学用 编号 目标 类型 要点

作用方所得结论

媒 占用体 时间来

自 制、网 上 下 载 自 制、网 上 下 载 自 制、网 上 下 载 自 制、网 上 下 载 自 制、网 上 下 载

文学艺术的

文本、地位、特点和 识记、图片、6.2.1-1 BHIB 理解 作用,宫廷梨

音频

园、口技文化

反映精神生活 的作用;特点是 历史悠久,内容

6′

丰富,风格独 特;具有重要的 地位

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实用 A性、整体性;民4′ 族生命力、创造 力的体现 地理历史因素 使各地区文化 E

带有区域性特 征

科学技术的

识记、文本、地位、作用和

6.2.1-2 CH 理解 图片 特点,秦朝青

铜兵器

中华文化区 域性的成因,滇黔文化和GH 吴越文化的 视频 6.2.2 识记、文本、理解 视频

8′

6.2.3-1 识记、文本、理解 图片

各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的CH 表现

E

民族文化异彩 纷呈

3′

中华文化呈现 着多种民族文 化的丰富色彩,识记、民族文化与

文本、6.2.3-2理解、中华文化的BHIF各民族文化都13′

视频

掌握 关系 是中华文化的

瑰宝,并共同创 造了中华文化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 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 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表格式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文学艺术

独特性

科学技术

地域性

各民族文化

VS 中华文化 民族性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巩固学生对上节 课所学内容的识记和 理解

与教师

引导学生归纳回忆上节课

一起回忆上

所学的知识点,理出其知识结

节课所学内 复习旧课

构体系

展示案例:

2009年2月4日,中华文 化走向世界恳谈会暨汪国新国 画《朋友》创作介绍会在英国 伦敦举行。通过案例导入新

课,使学生对中华文 全英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

进会总会长在会上说:“中华 化有一个较为形象的 文化走向世界是提升中华民族 思考,结合上节课的

内容“源远流长的中 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中阅读案例

国的国画、油画、音乐、舞蹈思考问题 华文化”,过渡到“博

导入新课 深受海内外各界欢迎。” 进行小组讨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论 这一框题。

提出问题:中华文化为什回答问题 么受到海内外各界的欢迎?

引导学生围绕“中华文化 资源准备: 的博大精深”分小组进行讨论 计算机演示文稿 对学生讨论给予及时的指导(PPT)

表格式教学设计

1、通过播放PPT 和图片,设置学生喜 闻乐见的教学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通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听一段音频

趣;

猜测声音的 来源。

2、通过运用宫廷

2、感悟

梨园文化和民间口技

6.2.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宫廷文化和

文化两个不同方面表

6.2.1.1文学艺术

民间艺术的

现中华文化中文学艺

1、播放展示关于古代宫廷不同特点,概

术的特点,并利用

梨园文化的图片以及文字解括出中国文

“口技”音频让学生

释;

学艺术的特

猜测声音的来源,有

2、播放一个关于“口技”点:历史悠

种意想不到的惊喜,的音频,引导学生领略中国文 久、内涵丰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学艺术的风韵,体会中华文化 富、风格独

极性。的“独特性”; 特,并认识到

3、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我国文学艺

3、通过提问和讲

中的文学艺术还有哪些方面,术所处的地

解引导学生思考和感

并请举例说明。位。

悟中华文化中的文学

3、举例

艺术的风采,突出体

说明中华文

现中华文化的“独特 讲授新课 化中的文学

性”。

艺术还有哪 些方面。

资源准备:

计算机演示文稿(PPT)

设计意图:

通过PPT展示秦

1、观看

朝青铜兵器并进行相

图片和相关

关的说明,能引起学

文字资料,感 6.2.1.2科学技术

生的兴趣,吸引学生

通过图片展示和相关文字受秦朝青铜 的注意力。

资料,让学生了解秦朝青铜兵兵器的强大 器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战斗力。

资源准备:

收集秦朝青铜兵

2、举出

器的相关图片和资

其它类似的

料,并进行筛选。

例子。

表格式教学设计

1、根据

老师所提出设计意图: 的问题有意

1、提出能激发学 识的阅读课生求知欲的问题,学 本,从中找出生为了了解问题的答

6.2.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相关的答案,案,便会对教师的讲

1、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对这一知识解加以注意。目的地阅读课本相关的文字描点有初步的

2、运用多媒体技 述,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快速认识。术使文字、声音、图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解

2、融入形、图像、视频、等 答疑难,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到变化的教多种信息交互传递,华文化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学情境当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

认真聆听民动形象的氛围,激发

提问:造成一方水土、一歌和观看视了学习的兴趣,调动 方文化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同频,从中辨别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区域文出所需的信动性。化的具体表现?

息,再根据刚

2、播放两首具有地方特色已知的知识资源准备: 的民歌,观看相关的视频,为将思维从感

1、搜寻体现地域 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性上升到理差别、具有代表性的 导学僧观察两段视频的差异性,概括出吴图片 性,说出吴越文化以及滇黔文越文化和滇

2、查找吴越文化 化的不同之处。

黔文化之间以及滇黔文化的资料 的差异,从而

3、两首民歌:吴 更深入了解越文化民歌《采茶

该知识点。歌》;滇黔文化民歌

《山间铃响马帮来》

表格式教学设计

6.2.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观看各 6.2.3.1.中华各民族文化民族建筑的 异彩纷呈 PPt;思考为

1、播放展示中华若干个民什么各民族 族的建筑的风格特色的PPt。文化都为中

2、引领同学思考:各民族华文化的形 文化异彩纷呈,它们为什么都成和发展作 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出了贡献;表 了贡献? 达自己观看

后的感悟。

6.2.3.2.中华各民族共同 创造了中华文化

1、播放国庆阅兵视频剪辑 《民族团结舞》;

2、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各民 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观看视 各民族文化既有本民族的特色,频;理解各民 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中 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博 华文化之间 大、深厚。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PPT和 视频,设置学生喜闻 乐见的教学情景,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中华各民族丰富多彩 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中 华文化的贡献,使同 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感 受到各民族文化与中 华文化的密切联系,感受中华民族厚重的 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

资源准备:

图片,视频,PPT 演示文稿

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所 学内容,理清思路,加深理解。

2、展示练习题:

(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 帜,独领风骚。下了内容能够 体现这一观点的有(D)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 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

巩固新课 完成练习

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 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 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 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 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 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掌握基 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资源准备:

PPT演示文稿

表格式教学设计

(2)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 文化”理解正确的有(A)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 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 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 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 色,不相融合

(3)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 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 化特征。这说明(A)

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 征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

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 散集合

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

(4)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 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 大英雄史诗,都使用本民族的 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 学。三大英雄史诗(D)

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 和斗争

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 展水平的差异

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 雄标准

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 呈

(5)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 体,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创

表格式教学设计

造了中华文化。简要说明你对 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 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都是 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 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 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布置课后作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这些都是针对中国古代文 化而言的,现代中国文化一直 不能超越古代文化,国人一直

布置作业 以传统文化沾沾自喜时,我们完成作业

需要思考做的仅仅是抱着传统 文化自喜吗?通过以上一段 话,组织小组讨论对中国传统 文化以及当代中华文化的理 解,并以感想的形式上交。

设计意图:

通过对当代中华 文化的发展进行思 考,使学生全面了解 中华文化的现状,从 而培养全面看问题的 能力;同时可以培养 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为国贡献的决 心。同时,通过小组 交流合作,可以培养 学生沟通能力。

表格式教学设计

八、教学流程图

开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音频口技 图片古廷梨园 图片青铜器

感受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 感受中华文化的科学

归纳概括

设问

阅读教材

P68

视频民族歌曲

归纳概括

图片各民族的建筑

视频《民族团结舞》 剪辑

感受中华民族文化

归纳概括

课时小结

PPT形成性练习

结束

表格式教学设计

九、学习评价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进行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指的是要突破 对学生单纯认知评价,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评价。

本次课按照多元思想进行对学生评价。

1、形成性评价:这方面侧重于在课堂上体现。课堂上,学生通过选择题和简 答题对新课进行巩固学习,定量评价自己知识的掌握水平,教者也能定量评价学生 知识掌握程度,能够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和调整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个 人回答问题相结合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检查自己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增强,与人合作交流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上一篇:人民调解文书规范论坛活动简讯下一篇:岭南版第三册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