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古井(10篇)
1.语文教案-古井 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
教学难点
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
课前准备: 钢琴曲《秋日私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
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交流初读感受
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
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
4.指导书写。
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熟读课文
检查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错误。
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幻灯片出示古井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那口布满苔藓,历经风霜的古井,这就是让离开故乡多年的作家魂牵梦绕的古井。以至于20 多年过去了,这位作家还经常这样深情回忆(幻灯片打出作家写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教学做一铺垫)
师:古井具有如此魅力,你们想知道原因吗 (想)那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6名学生分读课文
提出上节课梳理出的问题:为什么写古井?
三, 细读课文,把握重点
默读课文,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勾出哪些是具体描写提供泉水的句子或段落,哪些是具体描写陶冶品格的句子或段落。
小组交流,汇报。
四,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解决文章的重难点)
1.汇报勾画的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所汇报的内容.随学生汇报的次序引导理解以下句段: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他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他的儿女。”
A、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B、讨论:古井同母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C、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读出母亲对儿女的爱)
(2)“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的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只只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总是湿漉漉的,总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A、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到古井这里取水的人很多。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看出来的。
从时间上看: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
从人数上看: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理解“络绎不绝”)
从声音上看: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引导学生理解乡亲们伴着欢快的乡间小曲来取水的心情,指导朗读)
从路面上看:总是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引导学生理解“春雨”的特点)
B、这么多人到这里取水可能有什么用处呀 (做饭,洗衣服,浇田,洗澡……)
可见古井在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泛读这段话,生闭目想象画面.学生说说在老师的泛读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相继出示课本插图投影。
D、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自由读,展示读,齐读)
(3)学生汇报陶冶品格的段落(课文的3,4,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乡亲们淳朴,真挚的感情。
指导朗读乡亲们说的话,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a. (引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感恩的心)
b. 拓展练习:
当老人拿出钱给乡亲们的时候,乡亲们会怎么说呢?年轻人会说……假如你是帮老人取水的少先队员,当老人拿出礼物送到你手里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C.再读读乡亲们说的话,读出乡亲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d.小结:是啊。那口古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从爷爷那一代,也许从爷爷的爷爷那一代,或许是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开始就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没有一声表白,更没半点索取,只是默默地,一个劲地为人们奉献着。今天,我们为老人挑几担水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就是文中说的“多好的古井啊,……”(出示最后一段,引读)
e.这段话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总结)概括写出了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f.讨论:作者是重点写了提供泉水还是陶冶品格 (学生讨论,辩论)
五、教师总结: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作者把陶冶品格作为了写作重点,特别是重点写了那些同古井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乡亲们,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借古井赞扬了具有高尚品格的乡亲们。作者之所以写这口古井,就是因为它不只是一口能提供泉水的井,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精神,那就是——(生答:“无私奉献精神。”)正是它的奉献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乡亲,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让我们再次带着对古井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两段。
六、深情激励。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课文理解得非常深刻。我相信,那口古老的井体,那涓涓流淌的井水,定能与你们这纯洁晶莹的心灵融为一体,从你们的心泉里,一定会滚涌出不似古井而胜似古井的股股清泉!(出示古井图)
下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好吗?
七、拓展延伸: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 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古井取水图”。
(以上练习任选一项)
八、板书设计:
古井 哺育 乡亲们 无私奉献
陶冶 乡亲们 帮助老人 别无所求
2.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6-6
教学内容:人教版修订本语文教材第七册第8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并从中受到启迪,不计报酬地为生活有困难的二老挑水的事,体会到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泉水,而且还用无私奉献的陶治了人们。 教学重点 学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从古井的高尚品格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结尾一段话。 教学准备: 把插图、重点词句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从“导读“部分入手,整体感知单元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多种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速读课文,理清思路。从内容体会思想。想一想:作者远离故乡多年,对故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小组讨论,互助探究,自主学习。自读全文,边读边找出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圈出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古井无私奉献的句子。想想你有什么问题和老师同学们讨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将问题和提出的难句(段)归纳: ①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②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③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四、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1、细读第一段,渗透学法。 (1)请同学们默读“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边读边思考:你有什么问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老师罗列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分成“为什么,是什么”两类。 (3)引导学生说出:“甜美的乳汁”“哺育”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4)引导学生圈出重点词句,解答问题,最后整句思考:从句中读懂了什么? (5)学生交流后读懂了古井具有母亲无私高尚的品格。 2、精读第二段,继续渗透学法。 (1)齐读难句②“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提出问题,归纳为:春雨有什么特点?“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怎样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2) 联系本段和上段内容,从句中读懂了什么? (这环节学生提出了“怎么样”一类的问题。知道学完一个 自然段应该想一想,联系上文也要想,懂得了古井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毫无所求。) 3、精读第三段,实践学法,领悟中心。 指名读难句③“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边读边想,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陶治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治乡亲们的品格的? (这一环节教学是学生独立实践阶段,同时学习了读完全篇也要想的方法。联系全文体会到古井不仅养育人们,而且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人们,教人们学会做人。) 五、再读课文,回归整体 齐读最后一段,老师小结: 文章最后一段呼应了开头,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同学们现在知道古井是怎样哺育乡亲们吗?这种哺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提供泉水”,这就养育了乡亲们的生命,第二方面是“陶冶品格”,这一点,启发和教育乡亲们要无私助人,无私奉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做人要勇于奉献,要对社会,对人民有一种奉献精神。 六、评价激励,拓展阅读 老师收集一些有关古井的文章,和同学们一起欣赏。鼓励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古井的资料,拓展教材内容。
板书: 提供泉水 养育生命
古井 -- 哺育 奉献精神
陶冶品格 无私助人 〈〈井〉〉教案
3.语文教案-古井 篇三
庆封宅古井行
作者:陆龟蒙朝代:唐体裁:七古 古甓团团藓花碧,鼎渫寒泉深百尺。江南戴白尽能言,
此地曾为庆封宅。庆封嗜酒荒齐政,齐人剪族封奔迸。
虽过鲁国羞鲁儒,欲弄吴民窃吴柄。吴分岩邑号朱方,
子家负固心强梁。泽车豪马驰似水,锦凤玉龙森若墙。
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脑涂地。因知富德不富财,
颜氏箪瓢有深意。宣父尝违盗泉水,懦夫立事贪夫止。
4.古井优美散文 篇四
儿时小伙伴们经常在小河里钓鱼、捉虾,记得有次同村的小胖子被一只大虾夹住了手,痛得死去活来的,怎么丢也丢不掉,最后硬是把虾的钳子给掰断了才脱离魔爪。
听父亲说家乡的变化挺大的,以前的石板墙式结构的房屋已经不多了,现在都是砖、混凝土一类建造的,跟城市里一个样。不过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找不回那乡村清秀的模样。
上次回去已经是春节的时候了,差一点都不认识路了,变了许多。乡村周围被几条铁路围绕,小时候玩乐的山也少了一半,昔日那块桃园也不见了踪影。原本清清的小河也一去不回,很少能再钓到鱼,更没有肥大的虾了。我总感觉弯弯的小河像是面颊上没有擦干的泪痕。
古井还在,井口那古老的花纹禁不住岁月的流逝已经若隐若现。井不深也不大,据乡里的老农说,这口井一直没干过,不论多么干旱的天气井里的水总是满满的。时至今日整个乡村都变了,唯有古井还是那般清澈,里边的水还是那般甘甜。每次回去我都会去井口边站上一会,用手捧起水来美美的喝上几大口,顿觉神清气爽。水很甜!
5.《古井》读后感 篇五
当我读到“古井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这句话时,我思考着它的含义:因为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它为哺育儿女可以无所求。那口古井就像一位母亲向人们贡献着全部力量,而对人们无所求。我们的母亲不也像古井那样,为了我们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春天,为我们做漂亮的衣裳;夏天,为我们打扇,让我们能睡个好觉;秋天,又为我们起做秋衣;冬天,来给我们盖被子,怕我们着凉……这难道不是古井精神吗?
当我读到“那古井为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要过报酬”这句话,我知道了:乡亲们主动为老人挑水,是受了古井的启迪,古井用它的生命泉水无私地为人们做贡献,而对人们无所求,它的精神启发了人们怎样帮助人。这表示古井好似也在学雷锋,现在我们正需要发扬雷锋精神,我们也应该像古井,像母亲一样去为人们作贡献,去做出让人们感到满意的事。故乡的古井啊,你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泉水,还陶冶着他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无私地为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贡献。
6.古井教学设计 篇六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字音 ⑴ 读准生字读音: “报酬(chó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⑵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 “扁担(dà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 “单薄(bó)”的“薄”不要读成“báo”的音。 “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读成“sì”的音。 “日子长着哩 (li)”的“哩”应读轻声。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òng”的音。 “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é” 的音。 “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边是“日”。 “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 “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二、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再由老师归纳,顺便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1、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第4自然段:老两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乡亲们劝说两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帮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想一想,议一议:按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联系比较紧)为全文划分四个结构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进一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从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从而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使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及结尾一段话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阅读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写了四句话:有两句话是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还有两句话是进一步说明井水的质量和古井与乡亲们的关系的`。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把前两句话画下来。后两句话中“清凉可口”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凉可口的井水。“哺育”是养育、培养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三、阅读分析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没有“很多”这个词?如果没有,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挑水的人很多的?(不用“很多”,而用时间长、人数多、路面湿表现。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2、春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下过一场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点是雨水少,有“贵如油”之称。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一般刚能润湿路面。) “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样的? (湿漉漉的。) “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说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来人往,免不了会有井水洒到地上,路面总也不干。)
3、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阅读分析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呢?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样表示?乡亲们又是怎样“劝说”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外地教书,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2、“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说成“老人的水缸满满的”有什么不同?“总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直是满满的,大家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3、乡亲们这样不间断地、热情地帮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给乡亲们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于是,“老两口带着歉意说: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自出力气啊。”老人的话里“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那么,不“白出力气”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报酬) “总让”的“总”跟“总是满满的”的“总”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一样,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换个意思相近的、同学们口头上经常说的口语词是什么? (老是)
4、乡亲们是怎样表示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这句话点了问号,应该怎样读?是有疑问而提出询问的语气,还是强调古井为乡亲们做了巨大贡献的一种反问语气?连同下面一句话试读一下看看。
5、“乡亲们总是劝说两位老人”,“劝说”是什么意思? (劝解、说服) 为什么还要“劝说”两位老人呢? (因为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要给帮助挑水的人一些报酬。乡亲们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讲道理,让老人安心接受帮助。) 这种“劝说”是不是只有一两次,还是多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每次老人表示,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的。“总是”)
6、这一段出现了两个“总是”,一个“总让”,查查工具书,这里的“总”是什么意思? (经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为了表示乡亲们对两位老人的无私的热情的帮助,一是为了说明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感激乡亲们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试读这一段,再指名读。要读出乡亲们的关怀热切和体贴的感情,还要显示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五、阅读分析第四段
1、先齐读,再自由读课文结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话,说明了“多好”:
⑴ “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这句话跟开头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再读读开头段。 (这句话跟开头段呼应了,是开头段内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开头一段和结尾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们的联系密切不密切: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它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来,“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⑵ 古井“多好”,好在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书上是怎么讲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来的意思是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用来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品格”是指人的品质、风格。) 小组(或同桌)议论,然后全班讨论: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古井源源不绝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乡亲们以什么影响?换句话说,这种精神乡亲们学到手没有? (学到手了) 表现在什么地方? (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2、小结: 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2、学习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自由读、教师范读和指名读的顺序进行。要求:读得连贯,节奏自然,强弱恰当。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句、段及全篇的意思,以及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课文的语调、速度、停顿及重要字词的重音。着重注意: 第二段,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欢悦情感和热闹气象。 第三段,读出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挑水的热情和关怀,以及两位老人的不安与歉意的心情。 第四段,读出结尾段的归结语调和感慨气势,“多好”、“古井”、“生命的泉水”、“陶冶”、“怎样做人”应该读重音。
二、造句练习向学生说明“哺育”的本意是用乳汁喂养的意思,一般比喻培养教育。“络绎不绝”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当作状语修饰谓语“来到”的,另一个直接当作“谓语”使用(语法术语教学中不必出现)。 出示示范句,再做练习: 1、哺育: ⑴ 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和饲养员的照料下,渐渐长大了。 ⑵ 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都在哺育我们成长。 2、络绎不绝: ⑴ 清晨,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街心花园体育场。 ⑵ 清晨,到街心花园体育场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 三、课文第二段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尽情享用的热闹情景。下面有一种写法和原文比较,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段写形象生动的 出示: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里来远。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连续不断地从我们家门前走过,桶响着,扁担响着。门前的路总是湿的。 和原文第二段比较,有什么差别:
原 文 一 般 写 法 比 较 说 明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原文用“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用拟物“降临”,表示暮色来到。这就把从早到晚的时间,形象地表现出来。“络绎不绝”是成语,比一般说法简洁扼要。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像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桶响着,扁担响着。 “叮叮当当”、“吱吱悠悠”是桶和扁担的拟声,用“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比喻、联想取水的人们的欢悦心情。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门前的路面老是湿的。 “湿漉漉”是湿的拟状,用“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联想,表示路面湿得不大,给人一种舒适、滋润的感觉,透出乡亲们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这一段用形容、拟物、拟声和比喻、联想等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的欢悦心情。读了给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亲切的。 重点读这一段。 下面有一段直接描述的话,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写法,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看看怎样修改、补充可使这一段活生动、形象。 (注意:划横线的词语可以改动、变换。)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早晨,赶集的人多极了,肩碰肩、脚碰脚的。市场两旁摊位上,菜是绿的,米是白的,鱼是银的,果子是红的。鸡也叫,鸭也叫,卖主不停地喊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修改后是这样的(供教师参考):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清晨,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市场两旁摊位上,菜绿莹莹,米白花花,鱼银闪闪,果子红艳艳,鸡叽叽咯咯,鸭子呱呱呱呱,卖主不停地吆喝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目不暇接地挑选着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像奏起一支欢乐的晨曲。
7.《古井》读后感作文 篇七
古井这篇文章写的是: “我家门前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我们的邻居是一位六旬的老人。其中,男的是个老党员,抗日时腿负过伤,乡亲们总帮着这位老人挑水。老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谁也不肯接受。”文章作者最后赞道“多好的古井呀!,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 我想是,古井不辞辛苦,提供着乡亲们生命的泉水,多好的古井呀!它这样的品格,使乡亲们也知道应该怎样做人。要做一个助人为乐,帮助他人不要报酬,有用的人。我从这篇文中受到了很的启发,要做古井那样帮助别人,而不要报酬。《古井》读后感作文250字
8.《古井集团形象手册》提案 篇八
P1定位——古井集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一、知名企业
二、国际名酒
三、历史悠久
四、文化厚重
五、勇于创新
P2 酒与音乐——美酒馥郁天籁音
醇香的口感,厚重的文化,未及沾唇,心已醉了。音乐与酒,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芬芳的美酒,是热情酿造的泪水;美妙的音乐,是真情凝成的精灵。音乐与酒,上演了多少逸闻趣事,成就了多少才子佳人。
P3 创意释义——美酒飘香乐绕梁
用与酒与关的中国古典名曲作为古井集团的象征,制作成既古色古香,又具有时代动感的效果页。名曲以历史发展作为线索,点缀于形象手册之间,使数字与文字不再枯燥。
P4 拟选古曲
《酒狂》
此曲相传为曹魏末期名士阮籍(210—263)所作,目前见到最早的《酒狂》为1425年的《神奇秘谱》。乐曲写当时在司马氏的恐怖统治下,名人学士难以自全,阮籍叹曰:“道之不行,与时不合”,只好“托兴于酒”,借此来掩饰自己,以免遭当局寻衅迫害。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内心烦闷不安的情绪。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谱写的一首琴歌,以后遂有琴曲传世。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醉渔唱晚》
《醉渔唱晚》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目前流行的谱本传自张孔山。
《倾杯乐》„„
附注: 根据篇幅多少再定古曲具体数目。
P5手册目录
第一部分 集团之根
第二部分 集团之魂
第三部分 集团之果
注:每一部分有一效果页,图片及文字内容皆与酒、音乐有关。文字为一散文诗,将此部分内容作高度抽象概括。
P7 集团之根
董事长致辞
集团公司简介
文字简介
组织结构图
公司主要产业领域介绍
酒 酒店房地产制药金融高新技术其它
P8 集团之魂(CIS)
理念体系(MI)
企业精神 古井员工价值观 警语行为体系(BI) 古井行为判定标准 公司战略规划介绍视觉体系(VI)
P9 集团之果
公司主要业绩及历史大事记
重要招商事项
P10 我们的团队
P11 成功案例之一
P12 成功案例之二
P13成功案例之三
P14《古井集团形象手册》封面
P15《古井集团形象手册》效果页示例
P16《古井集团形象手册》内页示例
P17 相关工艺简述
P18 联系方式
古井之根
那扭曲和斑驳
记录了怎样的生长
表面悄无声息
在地下
却进行着多么激烈的不屈和抗争
一寸寸延伸
一根根分行
密密的根网
造就了
花的娇 叶的媚 果的香
古井之魂
民族烙印与国际潮流并存
历史悠远,个性鲜明
古井
你守旧却又时尚
你古老却又年轻
刀砍斧削的一个井
厚积薄发的一个井
汩汩琼浆,永不干涸
潺潺玉液,代代传香
古井之果
硕硕迎秋风,累累傲霜雪。
摇曳神州歌,逶迤九州行。
传唱大风曲,壮志冲凌云。
古井之根
沐雨经风千余年,根深叶自茂。 玉液琼浆流不断,古井自无言。 金牌创,名牌立,旧貌换新颜。
再创光辉看古井,豪情千万年。
古井之魂
酒中牡丹正值春,花团团,锦簇簇。 浓香兼香,千杯仍不足。
经济报国国宴酒,滴滴香,杯杯浓。 酒酣胸胆又上路,大步走,不回望! 持节云中,何曾停留驻!
痛饮千杯又何妨?放眼望,再图强!
古井之果
硕硕迎秋风,累累傲霜雪。
摇曳神州歌,逶迤九州行。
9.那口古井的优美散文 篇九
家门前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冬暖夏冷。村里人都爱来这里挑水喝,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人渐渐地远离了那口古井。挑水的人少了,井水满满,只需一个瓢子就能轻易的舀到水。井水还是那般的甘甜,清澈见底,可见那微波荡漾开来,犹如一朵盛开的花儿。
小时候,常常在家门口看见村里人络绎不绝来井里挑水。水桶左右摇晃,便打湿了家门前的石径小路。而我常常坐在家门口,看着这稀疏的村里人来来回回。
这口井供村里十几户人家。遇到天旱之时,井水便供不应求,而村子里的人便一大清早起挑水,就怕喝不到这井水。
村子里不只这一口古井,有些有钱人家,也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了井,水总没有古井里的好喝。
这口古井,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只见那层层石头砌成的井沿有些落脱,而村里人修修补补,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也不见谁组织修补,谁看见破损了,就会很自觉的去补补。
有些淘气的孩子总放些鱼在里面,井里的鱼有红鲤鱼,也鲫鱼。鱼儿一般早上都躺在石缝隙里,等村里人挑完水之后,聪明的鱼儿便游出来活动活动。我至今很奇怪的是,井里没有水澡,不知鱼儿吃什么,一年下来,可见鱼儿明显的大好几倍。等鱼儿长大,村子里调皮一点的孩子便自己找来大头针弄弯钩再穿上自己从泥土里挖出来的蚯蚓,钓起鱼来。那鱼儿显然是饿了,愿者纷纷上钩。不管调皮的孩子如何钓,井里总还有些鱼儿在游荡。
要是被自家的大人看见了,大人便会吼两句,要是被村里人看见,村里人也都一笑而过,谁家没有一两个调皮的孩子。
井旁边挖了两条水沟。是村里人洗衣服时用来排水的。洗衣服便落在了大点的女孩子身上。大点的孩子都很早起来,把一家的人衣服洗好,便回家吃早饭,然后又相约一起去上学。而我却时常幸运,洗衣服是极少的,因为有姐姐在。
清晨,早起的时候,便可以看见成群的孩子围着井沿边的水泥地上洗衣服。这些勤快的`孩子总是成群结队的的来,成群结队的回家。洗衣服时,古井可热闹了,欢声笑语。涮涮的洗衣服声、言谈的欢笑声,偶尔还能听见鸭子的呱呱声……此起彼伏。
冬天的时候,便可看见一层层的热气往上冒。而冬天,这些勤快的孩子便在家里洗衣服,井沿变得空荡荡。季节变化也影响到了古井的热闹。
收稻子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群孩子从稻田里回来,满身泥巴,便站在井沿边打水洗洗衣服,洗洗脸,渴了就喝几口井水。大热天的,那冰爽的井水还可以解渴呢,消消暑。不光孩子们这样,连村子里的大人,也把衣服脱了,用一大桶的水往脖子倒下来,凉快凉快……更有趣的是一群的孩子要在井边凉快,那就成了泼水节,大家也不客气,硬是用大桶、小桶、瓢、脸盘往对方身上泼。把对方从头到脚淋成湿漉漉,看见水从头上、衣服上滴落下来,便会笑得合不拢嘴。那时候的我们,也不见感冒,身体都好的很。
前段时间回家,特意去看了一下古井。古井的水还是清澈见底,一群鱼儿在畅游,只是井沿边长满意了杂草、青苔,有点衰败的气息。
想想曾经的古井带给了村里人多少快乐的往事,而今人们把它荒废了。那石径小路也杂草丛生,自家的老屋也被新农村建设给拆了。而我的记忆却粒粒在目。曾经的往事又犹如眼前,只是无法想象这十多年的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记忆之中的那口古井是永远都无法被落迫成这样。我永远都无法相信儿时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清凉的那口古井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一声叹息。
10.古井韵味散文 篇十
离我家房子二三十米的地方,有一口无名的大水井,直径足足有150公分以上。为何将这口无名大水井称其古井?我无从考证它的准确生日,挖掘于何年何月,又出自何人之手。听与我世代为邻的老年人说,从他们爷辈的父辈起就有了这口水井,时间上推算起码存在了近2。若按我国时代分界线,1840年前称之为古代的话,那么,这口无名的大水井便是名副其实的古井。
古井虽无名,但井水很神奇,给人以冬暖夏凉的真切体验,这一点并非浪得虚名。每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严冬,早上井里就会升起热气腾腾的迷雾,井水简直就是温泉。在农村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母亲常常一大早起来,习惯性地到井岸边提井水洗衣服。母亲说,外面的河水冰冷刺骨,双手浸泡下去就会冻伤,而用井水来洗涤,反而驱寒,暖手如春。进入夏日酷暑,无论气温怎样炎热,阳光如何曝晒,古井里的水总保持着“冰水”一般,清澈无暇,纯净透明。记得小时候,我常常跑到井边,提上大半桶的井水,将手伸进去,再捧起井水泼打在脸上,便会感觉非常的凉爽。
对于古井,我并不觉得陌生。毕竟,井水也是构成一方水土的成分,用于养活一方人的一部分,无疑伴随着一方人的成长,无论经历漫长岁月的流变,让一代接一代的人连同古井一起慢慢变老。古井连接着一个弯曲的特大池塘,村人称池塘为“蓄池头”。记忆中,池塘岸有人工木水车,用于灌溉农田。水埠头边有大树遮阳,早年水域面积至少在十几亩,很可能更大,现仍保留约5亩。假如在水埠头向水里撒把米糠,布“网具”于漂浮的米糠下面,定能诱捕到许多前来觅食的.游鱼。然而,古井的井水与“蓄池头”的池水相互“通婚”,有违“井水不犯河水”规律,但却是掘井先人的智慧所在。
古井十几年前才修了二三十公分高的井拦,井深约三四米,从井底到四分之三部位的井壁,由多块长条石板立砌而成,再在上端平铺一层石板,与立砌石板凸出10公分左右,并用青石灰膏泥封死石板衔接缝。剩下的四分之一部分的井壁,即是无规则的岩石块相砌,也许给井水与河水的“通婚”保了个媒,体现了掘井先人“流水不腐”的智慧。事实上,古井的四分之三处水位正好与“蓄池头”平时的水位持平,当井水的水位高于四分之三时,井水就会漫漫溢进池水,避免溢出来井面井水横流。遇上下雨时,池水水位猛涨,自然也渗入井水。这样有来有去,井水与河水都是活水,永远不是“一潭死水”。
我知道,以前农村经济落后,自来水连想都别想,当时张家里的百把口人一直享用古井甘泉,即便是百年一遇的久旱无雨,这眼古井从没有枯竭过,往往还引来附近不少村民前来挑水洗衣。可有关古井的说法也不少,母亲听张家里的“老太爷”说,这眼古井底下有三路“水生”(地方土话,指水脉),分别来自于附近的山脉,是“水生”的汇集点,让我既好奇又半信半疑……
有一次,发现古井的水质稍有异样变浊,张家里就自发组织十几个壮汉后生,抬来小水泵,后生们一面装水泵抽水,一面用水桶不停提水,总算让古井见底。这时,一人坐进小谷箩下到井底,用铁勺刨挖井底淤泥垃圾,然后再用竹扫帚洗刷井壁的藓苔污垢。值得庆幸的是,井底下果然有“水生”,犹如清泉翻涌,出水量相当于现在家里的两三个自来水龙头那么大,这是我亲眼所见,印证了当年老辈人真实的“传说”。
饮水不忘掘井人。在古井边洗东西的人天天络绎不绝,有的由于贪省力不大注意卫生,往往随手乱丢塑料袋、烂菜叶、鱼鳞鱼肚肠等垃圾污物,弄得古井岸边一圈脏兮兮的。于是,一位被母亲称他“三哥”、积德行善的老邻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做起了义务护井的无名英雄。每次天露白,他一准到古井岸边忙于“洗刷刷”,扫扫垃圾,冲冲污物,保持古井岸边清洁,整整坚持了好几十年,直到上年离开了人世。
尽管护井的老人走了,各家各户也装上了长潭水库的自来水,但那些习惯了到古井里提水回家、洗衣洗菜的左邻右舍,对井水似乎“情有独钟”,对古井的依赖性一如既往。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为节省自来水费,更是改不掉农村朴素的生活方法。我的母亲年事已高,却常常一手提着小水桶,一手拿上放小菜的筛米篮,到古井岸边忙活,等菜洗好后,又拿上筛米篮,顺便还提桶水回家。我每次回家,一再叫她别井里打水,怎么劝她都听不进。她对我说,去井岸边忙活,能常与邻居们聊上几句,有的年轻人还帮她打水……
【语文教案-古井】推荐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11-26
语文优秀教案比尾巴教案11-02
语文散步教案09-21
《望月》语文教案09-06
《祝福》语文教案09-17
《看戏》语文教案09-20
桥(语文教案)09-25
初中语文教案11-09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09-05
小学语文《称赞》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