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共16篇)(共16篇)
1.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一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和武夷。”这是著名学者蔡尚思对文化巨匠朱熹的评价。朱熹博览群书,融会诸家,体察社情民意,著述讲学,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被世人尊称为朱子。出生于尤溪的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武夷山一带度过,并在风景秀丽的九曲溪畔辟有一所书院——武夷精舍,在此一边写作,一边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从朱子思想中可以汲取什么营养?朱子学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本月初,武夷书院讲坛在武夷山开讲,“朱子学第一人”、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朱熹后裔、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朱杰人,从不同角度解码朱子思想。让我们跟随学者的脚步,穿越时空,亲近大师。
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
儒家思想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自觉,在不断传承五经的过程中,发展新的诠释,适应时代和文化的挑战。“宋代道学是儒家发展的新形态,以朱子为中心的宋儒理学特别强调传承道统的意识,对‘学绝道丧’特别忧患,‘学绝道丧’就是文化传承的中断,这对今天重续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有重要启示。”“文化传承最核心的是价值观。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一套体系是中华民族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陈来认为,朱子广泛继承了儒家的学术文化,对古代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对四书的集结和诠释几乎花费了毕生精力,是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这是近10来无人可与之相比的。
在陈来看来,朱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对儒家“学习”思想的一种哲学论证和展开。朱熹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
朱熹仕宦九载,立朝御前46天,上书请辞64次,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著述、授教之上,“绝意仕途,以继二程绝学为己任,奋发读书著述”。朱熹参与创建、修复、讲学、题记的书院有64所,其中自建4所。武夷书院原名武夷精舍,由朱熹亲自擘画、营建,宋淳熙十年(1183年)建成。据记载,自武夷书院建成后,武夷山理学学术活动空前活跃。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和朱熹的讲学与教育实践有关。
陈来认为,朱子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朱子学的对象主要是士人,朱子学的宗旨是为士人提供一套道德学问思想体系,因此朱子强调“学习”“读书”的性格,与其宗旨相一致。以古代朱子学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都超过小学而属于“大学”,所以重视《大学》的朱子学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几乎所有人。
在朱子思想中,其教育理念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参考意义。”陈来说。
为儒学补上宇宙论和心性论的缺口
康熙曾给武夷精舍赐一块匾额,上书“学达性天”。从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26载的朱杰人认为,这四个字把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写出来了,意思是朱子的学问达到了人性和宇宙的本源,为一度被边缘化的儒学补上了宇宙论和心性论的缺口。
陈来指出,朱熹论道德的`思想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朱熹关于理性与欲望、道理原则与个人私欲关系的看法。朱熹阐发了古代“道心唯做,人心唯危”的思想,认为“人心”与生俱来。但如果“无所主宰,留而忘返”,社会就会“危”。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会,就应该用“道心”主宰“人心”。朱熹认为道心的特点是公,即反映了社会公共的道德法则。
“朱熹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从加强法制以约束人的行为来考虑,所以朱熹的方法是完全诉诸道德,这是理学的局限性,但突出道德意识的重要性还是难能可贵的。”陈来说。
朱熹和理学还提出“天理”和“人欲”的问题。朱熹认为,欲望应当受道德原则的制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坚持道德不能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理性主宰、责任意识、美德培养之上,主张用反映社会共同要求的道德原则来克服违背公共道德的私欲,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人体的内在自觉。”陈来指出,这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方面,朱熹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并不完满,他比较忽视欲望和生命力的满足,未能重视理性和欲望也有统一的一面。”陈来说,整体而言,朱熹的思想对封建时代的精神文明和民族精神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 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 风俗, 精神的总称。[1]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 凝聚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 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 把个人与他人、与群体、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中国是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相互融合, 交互在一起, 凝结在一起, 有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二) 兼容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兼容之学。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 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体现。他没有走向极端化, 虚怀若谷, 纳天下之学, 才使他没有中断, 充满活力而且经久不衰, 在当代不断消化、吸收和创新, 仍然盛行。
(三) 经世致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 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 它究天人之际, 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方方面面。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 对现世世界有一个超脱的认识, 不迷惘。《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商业、销售等方面应用的更广。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一) 不能割断的历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曾有过许多文明, 像古希腊文化, 古巴比伦文文化, 古罗马文化等, 但是从没有一种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有韧性, 因为他们都曾一度中断或者消失, 而中华文化随着中国历史的长河不断流淌, 从不停息, 至今仍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与中国历史相伴相生。从夏朝开始, 国天下至家天下, 中国文化开始有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到了秦始皇合六国, 一统天下之后, 他统一文字促进后来文化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三国魏晋时期, 文风开放, 形成以建安七子为代表人物的魏晋风骨。南北朝时期, 佛学盛行, 甚至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现象。隋唐时期首创科举制, 兼容并蓄使得是文化大发展, 代表人物像有诗杰王勃、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宋朝尤以词盛行, 有苏东坡, 李清照, 辛弃疾等。到元朝时人们则喜欢传唱曲, 明清以小说为主。近代人们是比较推崇孙先生的三民主义, 当代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经历过几次重大的灾难。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些古文典籍失传, 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汉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文化单一, 缺乏活力;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 禁锢了文化的发展;近代五四运动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片面的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全部看成糟粕;当代文化大革命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大洗劫。虽然历经种种磨难,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凭借其深厚的根基不断生长, 在世界舞台上大方异彩。
(二) 中华经典箴言是终身追求
中华经典的箴言包含方方面面, 修身、为人、处事、追求等, 短小精悍即讲明大道理。对于现代人来说,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而精神食粮却缺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 往往会感到迷惘, 不知道一切为了什么。中华经典箴言就是我们的人生追求, 让我们活的更有意义。像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有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我们终生学习。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告诉我们要有高尚的品格,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要自强不息, 要有所追求, 而且这种追求是终生的。还有有志者事竟成, 苦心人天不负, 教我们要坚毅、拼搏等。中华经典箴言是我们终身的追求, 学习中华经典, 让其慢慢浸润我们的心灵, 内化为自己的灵魂, 外化为自己的身体力行。
(三) 知我中华才能爱我中华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才能让后代感知中华文化的神奇, 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更加了解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人民。要爱国, 首先要让我们的人民了解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文化的魅力, 在心灵深处是觉得他们是值得我们爱的, 并且值得我们为此付出的。只有热爱我们的国家, 才有决心, 有信心建设我们的国家, 能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只有国民心往一处系, 劲儿往一处使,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远吗!
参考文献
[1]朱雪.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西华大学, 2013.
[2]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东北林业大学, 2006.
3.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三
学习传统文化与转变工作态度
山西 高青东
有人说:工作的过程并不累,关键是工作时的心境如何,心境宽敞就轻松,心境狭窄时就负重。还有人讲到: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要常怀感恩心、敬畏心、恭敬心。作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爱好者、倡导者,谈谈学习传统文化与转变工作态度的联系。
工作更加严谨:记得有一年,在省里检查汇报会上,领导对汇报材料的内容没加修改,汇报时有部分语句不顺达。作为写材料的人,第一感觉是,上面有领导,材料还有人把关,因此,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没有给领导提供百分百的放心答卷。在随后反思此工作时,作为一份成功的汇报材料自己没有全部完成其程序。可能写的时候用了百分之一百的精力,但是汇报材料必须要自己读几遍才算完稿。也就是说,能力有限但对待工作的态度必须端正和严谨。
工作更加积极:今年局机关开展下乡支教活动,刚开始,有部分人例举了许多下乡支教的困难,如带不了课、学校放心吗、我是初中教师能带小学吗?等等的问题。我县教科局局长多次在机关会上强调,此工作落实的好与坏,主要看我们的态度是否能积极响应。通过几次的思想动员,再加上我们股室人员均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率先垂范立即行动,不再为工作进展找借口,凡事先做后总结工作过程的成与败。
工作更需借鉴:近一年来,总结其他股室工作,反思自己工作。如教师节庆祝大会,庆祝教师节文艺展演,面对面听证对话会,教师招聘工作的文件方案出台、组织、考试、政审;《今日翼城教育月刊》的采稿、编辑等等。作为组织者、参与者的教科局工作人员,无不付出全部的精力。兄弟股室的工作创新精神要我们学习,兄弟股室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也要我们学习。
学习传统文化,力行圣人圣行,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智更加成熟,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实际,对人对事的认识更加透彻。
传统文化——济世之良药
山西 石治国
反思当下,曾几何时,社会变革之机,人心浮躁,人们行事违背伦理道德,或事业受挫,或家庭不和,或人际失调,追求一时财富,而造致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大危机生成,自然灾害频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就连人自身身心都不平衡,自杀率逐年攀升,人们迷失在自我之中。暴富之后,人们扭曲的心灵在痛苦中挣扎,人们追求拜金主义的享乐观,价值观,社会上钱权交易、贪腐现象严重,权力不能正常运行在阳光下,可以说我们正身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大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频繁的地震、洪水、干旱、饥饿等重大灾难,小到许多人身心、家庭的焦虑、痛苦与日俱增,都使我们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感到困惑与不安。
多数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而重获幸福人生的老师们,现身说法,表达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力量。的确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古圣先贤们崇尚“法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而今,我们也只有通过大力弘扬学习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遵本循源,法乎自然,学圣贤之道,为圣贤之行,积德行善,好施社会,践行道德,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医治社会种种乱象的良药。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梦”的论述中也多次提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传统文化正可谓“济世之良药,医心灵之神方”。
感恩他人 改过自我
山西 张庆贤
怀着感动和感恩的心再次踏入“孝和林”家园,目睹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接受者一个个深情的90度鞠躬礼,倾听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聆听着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
1、感恩孝和林免费餐和“多陪”义工。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在这里,我们捡到了吃之不完用之不尽的馅饼;在这里,免费享用一日三餐,而且提供的是营养餐、健康餐。一日的生活起居用品全是免费,从早到晚每项集体活动都有服务人员义务陪同。每每看到这一切,内心总会不安,说不上来的感觉!
2、感恩久病床前的孝子。“亲爱我,孝何难。”天下哪有不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可真正能做到“孝顺父母”的又有几个呢?“久病床前无孝子”千百年来古人总结而得的“定论”,今天被大连市的王希海老师推翻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他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26年。看到有26年历史的植物病人身上没长一个褥疮,我的眼眶再次湿润。
3、感恩每一位同行者。校园里、教室里、餐厅里、寝室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却从未有一点陌生之感觉,人与人之间没有防线,一面之交却无话不谈,有福同分享,有难同担当,互敬互让,互帮互助体现出家庭般的暖意!不免发出感慨:我真幸运,世上好人都让我给碰上了。
“孝”字好写不好做
山西省翼城县小太阳亲子园 黄丽蓉
一、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nlc202309010643
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效,却不曾注重小节。而“孝和林”恰恰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念之想。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王希海老师用了26年的时间去照顾成为植物人的爸爸,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希海老师这样,又有多少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又回报给他们多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用他们的青春呵护了我们一生的幸福。
三、爱自己的亲人,爱我们周围的人。学会去感恩每一个人。当我回去那晚,是妈妈给我开的门。我抱着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对不起!妈妈,谢谢你!是女儿以前不好,是女儿以前太任性了,女儿以前做过伤害你的事情,请你原谅不孝的女儿。”说到这里,看到妈妈头上又多了几缕白发,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我的心里是那么的难受,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
山西省翼城县武池完小 谭君君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所以我们的心灵深处都应充溢着对国家沉甸甸的责任感。
要感恩所有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
弟子规——人生的指路明灯
山西省翼城县武池完小五一班 任玮娜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西游记》,这时正播着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热闹场面,我看了真是大快人心……突然妈妈让我给她洗澡,我听了,立马不假思索地回答:“妈,没功夫,没看见我正忙着看电视呢吗!”说完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弟子规》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突然想到:“上周体育老师才教导我们,要听父母的话,敬爱父母。体育老师问我们能否做到,我还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说能做到呢,做人可不能失信呀!”“可是,这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而且没有重播。”我又想到。“但老师说过,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还有资格爱谁呢?父母每天含辛茹苦地为我洗衣做饭,难道我不能力所能及地为父母洗一次澡吗?”想到这儿,我立马关了电视,高兴地为妈妈洗澡,搓背。为母亲卖力地洗完澡后,我汗流浃背。虽然特别累,但是我感到全身轻松,感觉像自己洗完澡一样,如沐春风,而且心里还特别踏实!
《弟子规》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同样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它是指引我们生活的典范,是指引我前进的良师,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以后,我更要认真学习《弟子规》,我相信它会带着我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师点评: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朗诵圣贤经典,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陶冶性情,开阔胸襟,走向圣贤之道!
指导教师: 王玉丽
4.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篇四
因为家家都要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年夜饭,有一个关于春节由来的小故事,现在就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野兽,在除夕夜出来伤人,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除掉它。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它的习性,发现它怕红怕声,于是在除夕点起鞭炮,放上红纸。年看到听到这些事,吓得跑开了。
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时我会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先拿起一块面团,用筷子挑了一点馅,小心翼翼的包好。不一会儿,饺子就像耳朵一样被包起来了,我就包了十几个。今年的春节好开心啊!
5.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篇五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味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6.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六
滕文生
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一年来,《讲话》在国内外反响强烈,嘉评甚多。
《讲话》围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两大问题,高屋建瓴地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指导原则。
一是阐明了和平与发展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的时代背景与服务对象。《讲话》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中国历史上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三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具有的和而不同、经世致用、与时俱进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确保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充分发挥出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而且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四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重要思想的价值意义。《讲话》指出: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为治国理政、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迪,而且可以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难题提供重要启示。
五是阐明了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讲话》指出:应该注重坚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等原则,不断推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这是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六是阐明了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应该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七是阐明了加强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讲话》指出:儒家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多向多元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八是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历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讲话》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总之,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它不仅是指引我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导南针,也是倡导世界不同文明正确互学互鉴的重要宣言。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历史性昭示:一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任何一种现实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既要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又要善于把发展现实文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只有不忘历史,才能正确开辟未来,绝不能搞割裂历史、违反事物发展辩证法的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会带有某些历史的局限性,不会都是精华,因此对它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采取这种有鉴别和有扬弃的继承态度和方针,才能真正达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目的。三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有它产生的具体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与历史阶段,都有它适应当时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的具体形式与具体内容;当它们传承到今天,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必然要使它们的形式与内容同新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就必须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四是当今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在意识形态即思想文化领域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一切进步思想文化成果的集大成,它在中国已经与各种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各种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结成了“一主多元”“和而不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而且会更好地促使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服务于文以化人的当今时代的任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未影响其他各家思想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一历史经验,对“一主多元”的思想文化统一体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作了生动的历史说明。
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进行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科学的认识:一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该国该民族的灵魂,要始终加以珍惜。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和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二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应该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只有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三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产生和存在的根据,都是世界文明大家庭的一员,都应与别国别民族的文明享有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只有姹紫嫣红之分,没有高低优劣之别。要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取长补短,而不能搞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文化霸权,那是自取衰败之道。四是进行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必须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这种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立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之上的。
国际儒学联合会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所阐明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努力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并将这两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文明传承发展的故事,讲好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故事,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促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扎扎实实地作出应有的贡献。(原文标题为《指导南针 重要宣言》)
7.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七
一、传承传统美德,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 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注重文本所蕴涵的思想道德教育, 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学生现有的道德认识水平展开讨论, 提高学生认识, 并内化为行动。教师要挖掘学科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人才、灿烂文化,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勤学、自强不息、求索创新的品质, 结合教学内容, 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及时渗透美德内容, 开展美德教育。
为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体验,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精神状态, 使学生不断积聚求真向善的内心力量, 坚持自我完善。
二、运用传统诗词, 营造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氛围
古往今来,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积聚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美文的宝库, 我们为什么不用呢?每当翻阅这些情真意切的美文, 笔者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当笔者把它们带到课堂深情地朗诵, 开始新课或最后点题时, 可以唤起学生深深的共鸣;当学生随机阅读时, 更是倾情投入, 整个课堂进入高潮。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受到感染, 得到启迪, 甚至犹如身心接受一次洗礼。故孔子说“兴于诗”。给人的是体会, 而非告知, 更不是说教, 是学生内心的体验和重建。这点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遵循教育引导、社会引导和主体建构相结合的德育途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通过引入朗朗上口, 富于美感的古代诗词, 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氛围, 使教育主题更为鲜明, 学生易于接受, 并受到感染, 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渗透传统思想, 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情感升华
孔子提出:“立于礼, 感于情。”情感因素在传统哲学中占及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哲学被称为情感型哲学。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体验、体会、体味都是情感的投入、性情的陶冶, 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是一致的。
孔子把真实情感看得比抽象的伦理规则还要重要, 希望把所有的道德原则都还原到真实情感的基础上, 这一点与西方伦理思想相比, 有极大的差异。由情来讲道德, 而不是以道德来克制压抑情感, 所以“立于礼”, 礼本身就是本乎人情, 也用以表达人情。
礼不是理, 而是情的适当化。思想政治新课程中关于如何融入新集体、如何认识自我等话题, 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 但从实质上, 整个课程无不渗透着一个情字。教师如不能牵住学生的真情实感, 不能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 不能教会学生真诚地面对自己、同学、师长, 不能深切体会到人伦的美, 只是一些老生常谈的空洞的条条框框, 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精心选择课程的素材, 课堂始终洋溢亲切友好的氛围, 洋溢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爱之情。因此, “立于礼”是由“兴于诗”始, 更重要的是“感于情”。
四、弘扬传统价值观, 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教育强调回归生活时,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 他们要面对的是未来的生活。所以, 教育面向未来, 也就是说, 教育所论述的不是日常的平凡琐事, 而是永恒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和人类存在的“价值”。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事物实际的状态, 而是事物可能的或者应该具有的状态, 也就是理想中的生活, 即重新建构的生活。这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各种社会现象, 并引导我们的教育对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
这样他们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这样才能保有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才能使校园成为中学生向往的精神殿堂。我们必须始终抱有一颗赤子之心, 才能克服因种种局限带来的职业倦怠和心灵的枯竭。
纵观我国的历史长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深深地浸润在民族的血脉里, 其人文教育领域的价值观, 与我们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强调社会人伦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提出“乐之务在于和心, 和心在于行适”, 强调既通人我, 又和天人。这种合一形态, 是中国思想的最特殊之处, 很值得我们深思。也只有朝着这一方向, 才能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难题并取得成效。
8.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八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又说:“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为祖国疆土的开发建设,为文化传承创新做出了贡献。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积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个精神家园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独特性的认识,应将其表现形态、内在本质、文化精神和形成原因等几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既加以区分,又看到其间的联系;既注意其广度,也注意其深度。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丰富内涵,总会有新的发现,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认识也会提出新观点。因此,深入研究和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
9.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篇九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从小就认识了几位艺术家,比如,书法家潘杰和画家蒋耀辉。我很崇拜他们,他们还送我一些毛笔、宣纸,蒋耀辉伯伯还精心给我刻了一枚篆章。
我的爸爸妈妈都喜欢书法。我家的书房里摆放着一个砚台和许多毛笔,只要有空,爸爸妈妈都会练习一会儿。爸爸最喜欢临写“柳体”。妈妈最喜欢临写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妈妈告诉我这是天下第一行书,与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清明上河图》一起被称为“书画双绝”。著名书法家丁梦周爷爷还专门为我爸爸妈妈题写了一首《白梅》。有时爸爸妈妈还教我写,要我从楷书写起。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爸爸妈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他们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
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2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风飞扬,当万里山河披上绿装,在光辉下显得格外妖娆,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在这金风送爽的佳节,我们迎来了国庆佳节。
忆古夕,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祖国繁荣时有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有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当祖国饱受战乱时,唐有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岑参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宋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祖国美丽的山河让多少英雄“竞折腰”祖国大地人才辈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并和儿子祖目恒一起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祖冲之在三十六岁时修改了历法,编制了先进的大明历。他还设计制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制造了“千里船”等。
忆往昔,中国曾,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西方也高得多,可繁华如烟,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昔日母亲的面貌,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母亲重新焕发光彩。
绵延的祖国山河中,我看出了您的磅礴,广袤的草原上展现着您的胸怀,汹涌的大海诉不尽您的气魄,祖国是东方初生的太阳,是亚洲的.明珠,是腾飞的巨龙。在这特殊的日子,我衷心祝愿:妈妈,节日快乐!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3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做好弘扬中华美德,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因此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树立健康的社会美德。让我们一起奔向现代化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4“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提到了“孝”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具备的行为品格。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上,姜老师给我们上了关于“孝”的一课。
前半节课,姜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很快了解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很多。一个人的五个行为境界,以及自古以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姜老师一直在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致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姜老师没有作答,而是迅速地讲起了有关亲情的动人故事。当听到白猴妈妈在临死前还一心想着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顾好后才放心地让猎人开枪;当听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地震中舍命护住自己的孩子,并留给他一条感人的短信;当听到两位父母在灾难来临之前分离把孩子托举起来让他得以存活时,很多同学都流下来感动的泪水。
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心中,孩子比自己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只要孩子平安,他们在所不惜。我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父母,深感惭愧。我的生活,虽没有大起大落,但谁说父母不是在为我默默地、辛勤地付出?身上穿的衣服,口里吃的饭食是从哪来的?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又是谁给你的?有两个人,一直在我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我怎么不感谢他们的信赖,反而有时要不听他们的话呢?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渐渐明白,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只有做到了孝亲爱亲,在心中播下一颗孝的种子,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5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10.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篇十
枣花馍是过年较为隆重的仪式之一。腊月二十八有“二十八,蒸枣花”的习俗,大人们会聚在一起,一家接一家的蒸好多好多的馒头,还有各式各样的“枣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和我一样,不知道什么是“枣花”,内心充满着好奇。妈妈说,枣花是以小麦和红枣作为主要的原料,然后用发酵过的白面捏成不同的样式,比如活灵活现可爱的小动物。最后将做好的枣花样式放在做好的圆形面团上,用红枣做点缀,就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枣花”就做成了。妈妈说,这些“枣花”是大年初二特殊的礼物,是女儿带给父母的“专属”礼物。枣花寓意着子女和父母之间心连心。听了这些,我才明白为什么以前妈妈会说我是他们的“枣花”,是他们的“小棉袄”。
接下来就是除夕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久违了的饺子和只有办喜事才能看到的饭菜。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因为在那天晚上会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那时的拜年可不会像现在一句“爷爷奶奶新年好!”这么简单的,是中规中矩的那种拜年哦,是要真的跪拜的,感谢长辈们一年来的辛勤劳苦,最重要的是,长辈们会给孩子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很少很少的,只有一元、两元、妈妈说谁要是能得到五元、十元那可就不得了了。孩子们看着手里的“压岁钱”,心情无话言表,默默的盘算着自己的钱能不能买到向往已久的笔记本或者明星画,又或者是漂亮的小头花….零星的压岁钱也给孩子们新年带来无穷的快乐。
而我们现在呢,压岁钱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衣服也是数都数不过来,可是过年我们却没有妈妈说的那种快乐。虽然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但年味却没有了。除夕的晚上家里的人每人拿一手机,目不转睛的盯着小小的屏幕沉浸其中!去长辈家拜年,大家也都是抱着手机不说话,小伙伴们也不再因为压岁钱而开心的睡不着,而是聚在一起一起玩电子游戏。
11.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十一
石仲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是让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中国实际,既包括中国的现实斗争实际,也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实际,即让它汲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它根植于中国土壤,最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是,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思想境界和把握得炉火纯青、取得伟大成就,是不容易的。在党成立以来9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曲线过程。
参与缔造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都谙熟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其深厚的“国学”底蕴。但是由于儒学文化长期被统治者用以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因而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对于导致中国走向衰弱甚至濒临亡国灭种边缘的封建儒学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少先进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中坚力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进行革命造反,推翻旧制度,砸烂旧秩序,因而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十多年间,对于主流经典儒学文化基本上取否定态度。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方面,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学文化对于号召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经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核心地位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辩证认识,因而从这时起改变了五四以来对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过激批判态度,强调既要批判,还要学习和利用。这集中地表现为毛泽东在1938年的那段著名讲话中。他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在1943年整风期间,中共中央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采取了更为实事求是的辩证态度,强调要充分学习、利用和改造,使之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服务。
记者:那么,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都有哪些原则?
石仲泉:经过遵义会议以来十多年的总结,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第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极其丰富,但这些文化主要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因而也异常庞杂,良莠并存,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所以,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有很多好东西,但是也有许多毒素和糟粕。这些东西对于今天的中国不仅不适用而且有害,必须抛弃。清理古代文化遗产,“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这里讲的“封建性的糟粕”,就是那些毒害青少年、毒害人民的迷信文化、腐朽文化、厚黑文化、邪恶文化和反动文化等;“其民主性的精华”,主要是那些属于“真、善、美”,对教育人民有益无害的文化,对推进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正能量文化;要发展的“民族新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这样的新文化,无疑是“提高民族自信心”,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这是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基本原则。
第二,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属于“民主性的精华”的许多好的东西,是否就可以照抄照搬了呢?当然不是这样。毛泽东说:“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这个“批判地利用”,就是他讲的“推陈出新”。怎么“批判地利用”或“推陈出新”?他本人对孔夫子给予的总结,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毛泽东对孔子的认识尽管多有变化,但在“文革”以前总的说是肯定的。一方面,毛泽东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特别是他办学校,教出了颜回等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著有《春秋》历史书,贡献不小。毛泽东还说:孔子参加造反,“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杀,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我们共产党看孔夫子,他当然是有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但说是圣人,我们也是不承认的。”“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另一方面,毛泽东又认为孔子有不少缺点,不注意人民的经济生活,不民主,没有自我批评精神,有些恶霸作风,法西斯气味;毛泽东也不赞成孔子的许多思想,但又不采取简单否定态度,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在1939年曾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一是认为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从哲学上说是唯心论。如果在“名不正”前面加一句“实不名则名不正”,承认实为根本就不是唯心论了。二是认为对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在毛泽东看来,孔子讲的“知仁勇”,其“知”(理论)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唯心论的;则其见之于“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其“勇”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知仁勇”被称为“三达德”,是历来的糊涂观念。“仁”这个东西在孔子以后几千年来,为唯心论的昏乱思想家所利用,闹得一塌糊涂,害人不浅。对“孔子的这类道德范畴,应给以历史的唯物论的批判,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三是认为孔子基本上是形而上学的,又有若干辩证法因素。毛泽东对“中庸”思想做过详细分析。他说:依照我们的观点说来,“过与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过”或“左”倾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就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右倾,是“不及”。毛泽东认为,孔子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的这个思想,是“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同时他又认为,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发展的思想,乃是排斥异端树立己说的意思为多”;“孔子在认识论上和社会论上的基本的形而上学之外,有它的辩证法的许多因素,例如孔子对名与事,文与质,言与行等等关系的说明”。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性的精华”,应该如何“批判的继承”,经过改造后“充分地利用”,是长期困扰学界的一个难点。就学术研究言,或简单化地“一分为二”,或贴标签后全盘肯定的现象比较多。像毛泽东这样深入地分析,丝丝入扣地讲道理进行剥离,是太罕见了。即使对毛泽东关于孔子的个别观点在学界可能还有不同意见,但这种分析问题的辩证方法运用得这样到位、精准,是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们也不能不叹服的。只有这样,才能既做到对历史文化的“充分地利用”,又能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中国化、民族化。这就是学术领域的推陈出新。
第三,古为今用,百花百家。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采取这样深入分析的态度,固然是其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显示了其革命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集革命精神与科学精神于一身,对于传统文化也是努力将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毛泽东说:对于中国的优良的历史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时代的历史文化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因此,他明确提出“古为今用”原则。
当然,“古为今用”是总原则,怎样体现这个原则,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毛泽东提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实,“双百方针”的提出,本身就是古为今用的绝佳体现。毛泽东在1956年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和在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必要的。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两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总体上践行了这些原则,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中国共产党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线过程,但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在大多数时间形成了与那个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那么在您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何鲜明特点和重要贡献?
石仲泉:就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而言,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方面至少有三大重要贡献。
第一,站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平台上与时俱进地阐明了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采取了与时俱进的方针。习近平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继承毛泽东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制定的方针,同时又明确了与时代进步相协调、与世界发展相适应的新要求。
就继承言,习近平仍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他多次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因势利导,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他解释“古为今用”说,这就是以古鉴今,对于“古”,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对于外国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学习借鉴中,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审慎的鉴别和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些思想无疑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原则的科学坚持。
就与时俱进和与世俱进言,习近平更加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和吸纳中发展。他说: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从来认为,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基因和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任务。同时,他还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习近平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和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原则,将会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第二,高度评价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进步作用。基于上述基本原则,习近平第一次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份比较系统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对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作了高度评价。他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话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指出:在绵延两千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党的历史上,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孔子学说和儒家思想作这样高度的评价还从未有过。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三,充分运用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经纶安邦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助于解决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思想作了系统梳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关于治国理政、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话中例举了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15项。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思想。讲道德建设,习近平特别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将核心价值观归结为“德”的这个思想,把多少年没有讲清楚的问题一语破的,让人豁然开朗。据此,他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在我国古代就有核心价值观,即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他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里,习近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揭示得一览无遗。
三是关于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思想。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和在一些出访国家的讲话中阐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指出: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自觉的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追求和平、和睦、和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近平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发展国际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坚持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一代代地薪火相传,不但创立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蓬勃向前发展,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展现它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励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2.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十二
一、深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新的时代条件下,为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宝库,它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作为中华文化精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包含着利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丰富资源。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发奋进取、永不懈怠、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习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德育功能。他深刻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理论渊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生产力、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的结果。同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特别离不开文化的助推力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习总书记认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中华文化绵延至今,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如今中华各族人民能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这与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以改革开放为核心时代精神分不开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内在支撑。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其实是聚合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在国家民族层面的文化体现,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竞争力的有机要素。纵观世界,放眼当下, 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之一。其中的中华文化,由于是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符号和文化内涵,也就决定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质量和水平。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更是最根本的文化软实力。换言之,在当代它的价值能否得以彰显将会直接影响着中华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发展。总体说来,如果想要达成强化和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竞争力的目标就尤其需要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从而在骨子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
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文化体系之一, 但它绵延不断,历久不衰,经过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发展, 至今保持生命力,这与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很大关系。下面主要归纳了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提到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
弘扬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有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伟大民族,面临内忧外患,各族人民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栓在一起,历经战乱而不气馁,屡经挫折而不懈怠。古代有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了近代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政治抱负和报国情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魅力,这些爱国主义情感也随时代发展而升华,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习总书记指出,对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弘扬勤劳勇敢的优良风尚。从《尚书》的“克勤于邦” 到《左传》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奋是中华民族沿袭至今的优良品格,人们经常把勤劳勇敢当成修身养性的参照、陶冶情操的标准。习总书记也特别重视勤劳勇敢的时代价值,他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2]习总书记还数次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说明勤奋对青年、党和国家的正能量。一方面勤奋在我国广大青年坚持学习和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的青春动力上有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表明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上的决心和信心。
弘扬宽广豁达的和谐理念。诸子百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倡导国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也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融合。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居天下之广居”,到墨子的 “兼爱非攻”,无不包含着“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 “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和而不同”“天下太平”的和平思想。可以说,“和”理念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也是指导中国人行为实践的思想准则,同时也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理念。如今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习近平高度看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的功用,在与它国交往时,多次讲到“和”的思想内涵,并积极倡导建立了一个在“和而不同”基础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向各国展示了中国是一个历来爱好和平,尊重和而不同的民族。
三、科学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总书记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弘扬什么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而且明确指出“怎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弘扬。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指导。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坚持我们先人的科学文化观指导。有学者认为,马恩在著作中没有明确用到“文化”一词,也没有对“文化”做一个具体的概念界定,但提到了 “精神生活、文学、艺术”等词,实质上从文化的内容上涉及到了“文化”的相关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马恩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揭示了文化的实践性、批判性和发展性。列宁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即使是不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大多数还是黑帮的和教权派的),而且这不仅表现为一些成分,而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文化。”[4]列宁看到了不同的阶级有自己不同文化,而无产阶级要在吸收、批判、改造无产阶级文化基础上掌握文化领导权,文化革命的胜利才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习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我国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立文化强国等等理念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生动写照。
其次,辩证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对这份遗产既不能完全抛弃,又不能全盘搬用,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化。”[5]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意蕴深厚,但毕竟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产物,有落后性和狭隘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应防止对传统文化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错误倾向,要继承与现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观念相一致的传统优秀文化,剔除和改造那些封建性,与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传统糟粕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体来说,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升华的典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根基、生命源泉,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转换。例如,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与孔子的“爱民”、“使民富足”、孟子的“民贵君轻”、《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相契合。又如,“仁”是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其内容是“仁者爱人”,如何“爱人”就要做到“修己以安百姓”。“仁者爱人”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修己”、“克己”,首先要完善自己的内在修养,与人相处要懂得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价值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仁”的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没有“仁者爱人”,社会就会动乱不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会缺乏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国家所倡导的 “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古代“民本”、“仁本” 思想的延续和超越。
再次,不断地拓展传播渠道。通过理论研究、学校教育和文艺作品等形式,在国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以化人,文以育人”的作用。第一,理论研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基础。中央、地方和高校都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注重阐释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资源,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聚集了中华传统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实践的各级各类工作者,成立了文化研究机构,如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武汉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教育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等等,也出版了相关文化书籍,如张岱年、方克立两位教授主编并出版的作为高校公共课教材的《中国文化概论》。第二,学校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行为规范、 风尚习俗,是中国人民的珍贵精神食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一方面要本着层次性和全面性的原则,注重不同教育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整体推进大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让传统文化进学生头脑,进而转化为学生思维和实践的思想武器。第三, 文艺作品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6]文艺作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理念,要创作符合人民群众喜好的作品。“做好图书出版、规划创作,出版一批青少年喜爱的影视片、 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7]
13.孝道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作文 篇十三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中国人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两者比较,孝比忠更基本。《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做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本体,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张岂之:研究中华孝文化应当结合历史实际
今年是1919年“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草拟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活动方案中有这样的话:“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孝文化曾经被用来维护封建统治。五四运动反对封建旧文化、旧礼教,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传统文化包括孝文化的精华也曾受到冲击”我赞同这个提法。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有历史功绩。例如吴虞对家族制度的批判,就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家族制度中,“孝”被用来维护封建家长制,失去了“孝”本有的道德光辉。在五四以前蔡元培写的`《中国伦理学史》就指出,“孝”是中国优秀的伦理道德,后来成为了家族制度的装饰物,因此,应当区别“孝”的正面意义和反面作用。正如学者们所说,今天研究中华孝文化,应当结合历史实际,区别什么是孝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孝”的本质是出于人的“仁爱”的自然本性,它是不带有“功利性”的。在此,我们需要把孔子的“仁者,爱人”的“仁学”展开来讨论。先秦儒家认为,“亲亲”必须扩大到“仁民”,才是完整的“仁学”,《郭店楚简》中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孝”必须扩大到“爱天下之民”才叫作“仁”,所以又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继之以爱人,仁也”。“仁”不能只停留在“爱父”,必须扩大到“爱天下之民”上,所以“孝”必须扩大,必须“推己及人”,这就是说作为家庭伦理的“孝”(亲亲),从其以“爱”为基础这点说,必须扩大为一种社会伦理(仁民)。从而“仁民”,意即为“博爱”,《孝经·三才章》中说:“(君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如果能使“博爱”(即推己及人、及物之爱)成为社会伦理准则,那么就不会出现违背家庭伦理的“孝”。这就说明“孝”在“仁学”体系里是十分重要的观念。因此,从“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到于“爱物”,我们是否可以说中国古代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从一个方面说它体现了孔子“爱人”(博爱)的精义。所以朱熹说:“仁者”,“在天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也。”(《朱子语类》卷67)可见,“仁”对儒家的意义十分重大。
李汉秋:异质文化的母亲节难于传承中华孝道
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初衷,在发展中注入强烈的伦理内涵,但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很有表达这种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趁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母亲节难于承担传承以上两方面中华传统之任。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
美**亲节是美国文化的产物。最初提出此想的贾维斯夫人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美国南北战争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述美国南北战争中捐躯英雄的故事,她提出应当设立一个母亲节,以慰藉为国贡献出英勇战士的母亲们。她的愿望未实现便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M·贾维斯(1864—1948)终身未婚,一直陪伴母亲身边,1905年她母亲逝世,1907年开始她为母亲遗愿正式发起创设美**亲节,得到教会、教堂的支持,她的纪念活动与教会仪式相结合于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在教堂举行。经过七年的努力,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亲节就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天。从上述可见,美**亲节同美国历史、美国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欧洲文化跟美国文化很密切,但许多欧洲国家仍有自己的母亲节:英**亲节在三月份。法国1928年才设立母亲节,也没有跟着已有的美**亲节,而是定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瑞典也是。匈牙利、葡萄牙等也没有跟美国。亚洲国家印度尼西亚、韩国等都没有取同美国,泰国到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自己国家的母亲节。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以3月21日“春分”为母亲节,都植根于自己的文化。
14.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初三作文 篇十四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无论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到“火树银花触目红,揭无鼓吹闹春风”的元宵节,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到“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或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都有着不止一种的民间传说,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优秀传统诗词。同样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写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样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血,为有暗香来。”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未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回苦多。”这些诗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国的对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著名的对联有“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初次见到这幅对联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是中国人,对联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有责任与有义务学好它,运用它。像这样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漂东坡诗。”相传是东坡与佛印在河上乘船游玩时,东坡看到河边有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听罢立即将东坡的诗稿往河里一丢,说“水漂东坡诗”,我们在叹服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会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15.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十五
一、高中美术教育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
高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中美术欣赏课是进行美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在这方面, 高中美术教育应做到如下几点:
1. 深入挖掘教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 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在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这节中, 就能充分体现出这一思想, 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华, 体现我国民族艺术的魅力。在作品的赏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 这种朴素美所表现出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 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体系, 无论精神内涵还是形式风格, 都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成体系。还有, 从中国古代绘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所体现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 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等, 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 并结合新形式, 结合自身, 强调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美术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 这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的直观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喜爱传统文化, 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如我校在举办书法艺术知识的讲座后, 紧接着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参加比赛,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练得一手好字,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如, 在版画一课的学习中, 我利用我们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和资源, 以纸板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版画的创作, 课堂上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善美, 感受到了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为加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好普及工作。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方面内容在我们的课本中涉及的也很多。不同地区可以结合自己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如我在介绍七朝古都开封的历史名胜、民间文化、夜市小吃等古都风情时, 学生的反应就非常强烈, 这些都是他们身边所能真实感受到的传统文化, 教育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通过教学, 使学生懂得这些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 是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 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这就同时在为加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做普及工作。
二、高中美术教育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功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 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 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努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华文化的旗帜下。
1. 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和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前者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抗日战士英勇战斗, 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后者是徐悲鸿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 作者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两幅作品都表现了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师在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 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内涵并结合自己引发思考, 完成自我教育, 感受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 有着说教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
2. 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增强感染力, 体验中华精神。
例如《折栏图》, 它反映的是汉成帝时, 忠君爱国的武将朱云冒死进谏, 在被推出斩首时, 用力拉住大殿上的栏杆据理力争以至栏杆折断, 后成帝被感动赦免了朱云, 且下令不准换去折断的栏杆, 以示朱云忠贞、耿直的品质。像这类以内容感染人的作品还有《归去来图》、《苏武牧羊》、《地道战》等, 不胜枚举,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向人们传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引导, 那么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又得到了德育的洗礼。
3. 利用作品的影响和命运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举世瞩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瓷器》、《敦煌石窟》、《昭陵六骏》、《中国民间美术》、《中国古典园林》等。这些例子, 无不润物无声的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的精辟讲解与学生的深入思考再相结合, 使我们的美术课堂上澎湃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学生还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16.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十六
吉林农信经过五年的努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过去的五年,是吉林农信夯实基础,规范管理的五年,我们在建章建制、产权突破、三年补亏、市场拓展、科技研发、企业文化等重要方面,创造了吉林农信崭新的发展局面。
展望未来的五年,我们更是信心满怀。省联社高瞻远瞩,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四大目标”和“四大战略”。可以说我们前方有蓝图、有愿景、有措施,接下来,需要我们两万农信员工做好的就是实践、执行,需要我们做到同心协力向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建设一流金融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比尔·盖茨说:“在未来十年内,我们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执行。”可见,“执行力”作为企业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已经成为“大管理”的共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执行力的核心就是“干”。那么,未来五年,在我们吉林农信要“干好”、“怎么干”,关键在执行,关键在提高执行力。
在吉林农信,“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遇到困难不修改目标,只修改手段”的执行文化已经建立,未来五年,我们要在“至诚至善、自律自强”的吉林农信企业精神指引下,忠诚践履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全力推行诚信文化、风险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品牌文化的同时,牢固树立“贵在执行、重在执行、赢在执行”的理念,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实现吉林农信科学发展。
一、执行力是吉林农信的生命力。
生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是生存发展的能力。那么,我们吉林农信的生命力是什么?答案是两万农信员工付诸于政策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执行力,所以说执行力就是吉林农信的生命力。
在我们吉林农信,执行就是全心全意的立即行动,只有执行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成份,才能让优秀的吉林农信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才能让执行力成为团队合作的基础,成为能够打胜仗的保障,成为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成为优秀的发动机与终极文化。吉林农信的执行力,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新企业文化工程的系统、体系、组织、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是吉林农信人“锐意进取,无限创新”的表现,是吉林农信企业文化践行、推广的源泉,更是吉林农信的生命力。
企业执行力低下,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黑洞。执行力决定企业的成败,任何企业的失败都是执行的失败,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必然是执行力的成功。执行力差的企业,必然软弱涣散,难有作为,难有激情,难有创新,难出亮点。可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如何提升执行力?治本之道,是建立一种执行文化,因为所有企业文化都以改善执行效果为最终目的,执行文化更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同样,对我们而言,就是用吉林农信企业文化的终极——执行文化来影响执行者——员工的意识,进而改善他们的心态,最终让他们自觉改变行为,完成预期目标。当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被充分而科学的利用,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被排除后,就会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样的吉林农信团队,就会战无不胜。
对两万农信员工而言,执行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当前,正是吉林农信新一轮五年计划的起始之年。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进程,迫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尽早把吉林农信的美好愿景实现。目前,执行文化在吉林农信已经落地生根,只要我们再接再厉,打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保持抢前、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按照各项工作部署,着力抓工作推进、抓工作落实,提质、提效、提神,把全省上下的执行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就为促进吉林农信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吉林农信的生命力也就会更加蓬勃旺盛。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提升全员执行力的前提。
杰克·韦尔奇说:“执行力就是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 在我们吉林农信,某种程度上存在的对上级文件不消化理解,不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不真实汇报,不敢碰硬较真,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等现象就是应该彻底消灭的“官僚文化”。可见,执行是一门学问,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组织经营管理的始终; 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在我们吉林农信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工作部署的操作实践能力,是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其核心就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和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可见,执行力是吉林农信的关键性要素,提升全员执行力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春来秋去,大雁为什么要结队飞行?因为,大雁编队飞行能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学的作用,一群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远。这就是著名的“雁行理论”。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更突出了每只雁的重要性。同样,提高执行力,加大贯彻力度不仅要求几个人或一批人素质高、能力强,而是全员、整体、全面、全方位提高素质的问题。执行力的核心是人,提高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组织各个层面的配合,而不是某个个体或部门的改变。
员工的执行力,是员工将要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是员工理清思路、创新思想的认知能力,是看准问题、找准对策的判断能力,是提高效率的运作能力,是上策下行、确保效果的执行能力,是提升把握形势、驾驭矛盾的应变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吉林农信,如何把企业文化从“形似”到“神似”转变?需要行动,需要在科学发展的态度引领下提升执行力,需要强化重在执行、赢在执行的观念,需要有统一的思想,用全新的执行理念武装员工的头脑,使执行力成为全体农信员工共同的信念、目标和行为,使我们的工作更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三、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是提升执行力的核心。
未来前进的路上,困难将会层出不穷,提高全员素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是我们提升执行力的核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人才的问题。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吉林农信面临的最大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要大力推行人才培养和成长战略,以实施“人才兴社”战略为目标,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营造充满活力的内部环境。要完善人才成长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进一步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创建出“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增强执行力,才能保证吉林农信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到执行力的发挥。要使员工的执行力适应吉林农信科学发展的要求,就要从提高素质抓起。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发展观,保证干部权力的干净运行,勤政、廉政,自觉把好防线,清廉、朴实;要提高员工的知识素质,树立良好的学风,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善于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经验科学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改善工作氛围的途径,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能有效地提高执行力;要提高员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保持沉着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冷静处理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以饱满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去,使每个人的自身素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执行力的核心就是“干”。吉林农信团队的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就是促进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作为农信人,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一个积极主动的执行者,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者。只有把全体员工都培养成“机械执行少,创造性执行多”的高素质员工,两万员工才能成为与吉林农信同舟共济的人;成为心中装着整个事业的战略目标,能把高端愿望解码成步骤、行动、细节的人;才能明确自己身处的岗位,成为把自己的工作与大目标紧紧相连的人;才能认同并融入企业文化,将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顾大体、识大局,自觉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用企业文化规范约束自己,成为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能在执行、贯彻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一丝不苟,并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在执行力方面有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荣誉感的人。
四、建章立制、优化流程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也就是说执行能力、执行动机、执行态度是执行者的行为能力、意愿和态度,光靠这些不能把事情落实好,还需管理者进行有效促进与有效控制,来调整执行者的行为,才能保证事情的发展不偏离正常轨道。
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增强执行意识,规范工作行为,统一执行目标,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吉林农信已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那么,未来五年,如何充分发挥员工的集体智慧,增强吉林农信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需要我们要坚守信念,保持昂扬的斗志;需要我们提高修养,养成优良的品德;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掌握精湛的技能;需要我们打造出清风正气的和谐农信系统;需要我们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执行情况与享受经济待遇挂钩的考核机制,加大奖优罚劣的力度和幅度。同时,也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范围,加强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外部评价制度,逐步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工作跟着目标走,责任跟着职位走”。
执行力不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还是一个能力问题、制度问题、党性问题。找不到、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满足于当“太平官”,做表面文章,这些都是制约和妨碍执行力的突出问题。只有把局部自觉放在全局之中,强化执行的驱动力,才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执行需要有一种激情、一股子锐气,真正的激情不是豪言壮语,不是蛮干乱干,而是需要有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往无前的韧劲和执着精神,还需要营造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让那些敢于碰硬的干部壮起胆子、挑起担子、迈开步子。
五、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
未来的五年,我们吉林农信要继续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坚持“三农”方向不动摇,走商业化、市场化道路。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关键是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执行有力的员工队伍。
现实工作中,我们检验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成效,关键看工作落实了没有、问题解决了没有、发展搞好了没有。诚然,要想达到这样,各项工作就要下决心、花气力、用实招,确保解放思想的成果真正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到吉林农信的发展实效上。当前,我们更要强化与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把实干作为检验和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一定能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所以,我们要大胆使用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闯敢干、善于打开局面的干部,使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并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干成事,让吉林农信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迎接未来挑战,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就是紧紧围绕吉林农信改革发展的大局,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破除旧观念,打破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局部利益,以科学发展观理念为指导,走出一条新路,才能切实提升执行力,实现科学发展。我们要把工作目标分解细化,明确目标的责任层次和内容,通过对具体目标的管理、控制和落实,来确保总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努力实现任务到岗到人,责任到岗到人;坚持“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成才靠学习、业绩靠努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执行过程的控制,在执行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求实效,促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作文08-1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知08-30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开头12-2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10-12
弘扬民族传统传承文化精髓作文07-24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10-26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演讲稿11-27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有可为06-15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德行修养12-18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