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

2024-07-08

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共16篇)(共16篇)

1.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 篇一

浅谈幼儿园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训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训,是为他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基石。大班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学习、生活,而小学的学习方式是完全不同于幼儿园的,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而小学则是以学习知识为核心的学习活动,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其今后深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观察能力;倾听能力;任务意识;读写能力。

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的做,逐渐养成的活动。”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国内外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的好坏,百分之二十与智力有关,百分之八十与学习习惯有关。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训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训,是为他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基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大班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学习、生活,而小学的学习方式是完全不同于幼儿园的,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而小学则是以学习知识为核心的学习活动,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其今后深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大班时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要培养孩子遵规守纪的习惯。建议家长在开学初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尽量让孩子按时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开小差。

二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观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学会了观察才会去思考。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进行远足等活动,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孩子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会说,可以让他用符号记录,引导他说。

三要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有时,家长或老师说话时,孩子就喜欢抢着说,家长在家里也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四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早在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目前,早期阅读已形成全球化的趋势。美国的“阅读优先”计划、英国的“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活动、加拿大的“均衡读写能力”计划、日本的“读书起跑线”活动、新加坡等都很重视婴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在我国,有专家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认为0岁起步,3岁滞后。提出早期阅读“0岁起步”的主张。美国《建立一个学习者的国家》中提到:早期阅读投入一美元,成人教育费用减少七美元。看来,早期阅读不仅对人有好处,而且还可以减少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

北京有个优秀中学教师李圣珍老师,她的儿子王远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经李老师调教的50多名被他们的亲生父母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孩子,大半都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多为赴日本、欧美等大学深造。她总结出”让孩子每天坚持朗读一小时的书的教育经验。

大声朗读有很多好处。大声朗读需要人全神贯注,投入感情。汉语本身很有韵律感,长期坚持朗读,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为以后的演讲、说话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让书中美好的因素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读书当然要读好书,精神上长期受到好书的熏陶,孩子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有真对性的让孩子读书,效果比单纯说教要好得多。李圣珍老师那里曾有这样一个孩子,特别淘气,谁的话都不听,父母说他,它不但不听,而且老跟母亲闹别扭,没有办法,父母就把他送到李老师家。李老师在《青年文摘》上找了一篇文章。那个孩子读了以后很受启 发,非常感动,认识了自己的错误。那个故事的大意是:有一个妈妈特别疼爱的男青年却不孝顺父母,有一天,这个男青年找了个对象,这个对象很漂亮,但却是个魔鬼变的。这个魔鬼告诉男青年,你既然那摩爱我,那我让你干什麽你都会答应吗?男青年说是的。魔鬼说“我要吃你妈妈的心”青年就把母亲的心挖出来准备献给女魔。在他捧着那颗心急匆匆的去找女魔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在地,母亲那颗心也滚落到路边。当他站起来去捡那颗心的时候,那颗心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摔疼了吗?”母亲那颗拳拳之心依然没有因任何情况而改变。而这位男青年的心一下子颤抖了,从此,便沉了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通过朗读好书确实能提升孩子的精神世界。好书要大声读,反复读,要让孩子感觉到一种美,包括词汇的美、文章内在的美,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

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些适合孩子看的好书,比如:《经典童话故事》、《影响孩子的1001个道理故事》、《影响孩子一生的童话故事》等等,刚开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向孩子提问一些书中的问题,引导孩子说说这本书或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说的什么道理,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逐渐养成习惯。

五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指导和提醒,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除了在幼儿园,还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孩子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和画画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应掌握的方法。

(一)利用兴趣法

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例如:讲解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又如: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画彩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中的美——在雨后,带领幼儿去观察天边出现的七色彩虹,感受自然天成的色彩美;再如:教幼儿学画曲线,直接让幼儿绘画,孩子们会觉得没意思,而教师让幼儿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动,孩子们高兴地模仿波浪、蛇、水草、爬虫„„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动听的音乐、色彩明亮的彩带、美丽的舞蹈动作,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画出的曲线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二)大胆实践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结合一日活动中及各学科教学特点,从小事抓起,打好基础。一是在课堂上,教师抓住每一个活动环节,促进幼儿多想、多说、认真听、细心看。幼儿说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出是“怎样想„„”就是要求幼儿知其然;二是提供机会,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法、实践法、操作法,引导他们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插一插,养成爱探索、勤实践的习惯;三是抛砖引玉,激发创造。教师抛出问题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幼儿创新的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时创设“爱”的氛围,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交流合作,使幼儿产生积极学习态度。如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发展性思维,好的学习习惯,不满足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

(三)细微入手法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绘画、写字的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他的作业也很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了。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画、写。因此在幼儿练习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时要坐端正,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要要求幼儿遵守书写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所以说,幼儿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有目的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循序渐进法

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中班,要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 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理解图片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习惯等。

(五)持之以恒法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六)榜样示范法

正确地树立榜样,在各种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如专心认真听讲、动手能力强、积极动脑、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应适时给予表扬,使幼儿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动力,促使幼儿的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对幼儿所表现出的错误行为,通过严厉的批评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筑起防止违规行为的心理防线。但注意:批评要适时、适度、适量。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时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比如:给孩子提出早睡早起、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取放自如等等要求,成人首先要做到。此外,除了做好幼儿的表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家园同步法

对幼儿来说,家庭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又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讲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举办家长学校讲座、请家长进课堂、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进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开展主题亲子教育活动、家园同乐会、利用“宣传栏”、“家长园地”栏目、进行家访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时的习惯及教师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引导和要求,更多地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此外建议家 长参考幼儿园常规要求和方法,如什么时间进餐、什么时间睡觉、如何进餐等等,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学习常规,促进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家园要求基本一致,以便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三、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幼儿园方面

1、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A.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幼儿从其一出世起,就积极地向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纲要》指出:3岁儿童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但是,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如在自然角,我给幼儿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用追踪观察的方法间断性地观察和记录,了解种子从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

B.妙用动画人物,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对动画人物的喜好。福娃、大头儿子、孙悟空等等总是孩子们的最爱。可别看这些虚拟世界的动画人物,它们的力量有时是我们这些真实世界中的人难以达到的。所以,我总是以这些童话人物的口吻来要求孩子,“上课了,福娃请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大头儿子说小朋友要开动小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听着这些以动画人物口吻说出的话,孩子们总觉得特别的亲切,有吸引力,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教师还可利用游戏、故事等方法,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2、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幼儿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使以后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孩子可以直接吸收别人的经验,为己所用。如在体育活动后到午点前的短短十分钟里,我设计了一个“悄悄话”的小游戏。它不仅可以调节好他们活动后兴奋的情绪,让他们能安静用餐,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每天我请五个孩子分别和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然后由老师或者幼儿自己来表演说话的内容,用动作和口型来让大家猜他说的是 一句什么话。在别人表演和轻声说的时候,教室里安静得鸦雀无声,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看得特别仔细,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字眼。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小游戏。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分享和倾听的乐趣。每天十分钟,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倾听的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说一句完整、连贯的话。

3、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例如,我在进行科学活动“聪明宝宝寻宝”时,就布置幼儿任务,回家找一些小电珠、电线、电池、电线拼路板等操作材料第二天带到班上来。目的是通过幼儿帮助老师准备教具,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果然,第二天,许多小朋友带来了“小电珠”、“电池”、“电线”等等,活动开展的很成功,孩子们的情绪很高。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面前进行榜样教育:“这些能从家里带来操作材料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又让孩子们说说如果大家谁都没带东西来,这次活动会怎么样?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意识,为幼儿今后的小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4、充分挖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提高读写能力。

良好的读写姿势是良好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读写能力又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儿歌、故事、连环画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儿歌朗朗上口,易读易懂;趣味性强的图书,幼儿对其百看不厌。在对幼儿进行读写姿势培养的过程中,一是利用图书阅览室的条件,发挥图书的教育功能;二是将对幼儿读写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作成幼儿喜爱的图书,使幼儿在制作图书、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提高幼儿的读写能力。如在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姿势方面,我们创编了儿歌《亮眼睛》:“眼睛眼睛亮晶晶,保护眼睛仔细听,看书学习身坐正,距离一尺要记清,时间长了向外望,欣赏远处好风景。”幼儿在反复的诵读中,不仅记住了正确的朗读姿势,还照样效仿。又如在培养幼儿的写字姿势时,利用儿歌《学习姿势》,(小小图书桌上放,眼离书本一尺远,铅笔卡在虎口上,手离笔尖一寸长,胸离桌子一拳宽,肩平腰直腿平放,读书画画爱学习正确姿势记心上。)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绘制他们喜爱的连环画,使幼儿在绘制这些小图书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写”姿。有了良好的读写姿势,也就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二)家庭教育方面

1、转变观念,增强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重智育轻德育,种技能训练轻习惯培养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及艰巨性,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反复强调,持之以恒。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通过长期的严格教育,严格要求,才能逐渐养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合理引导,有机渗透。比如: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A.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可以利用听故事来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在听故事前先向他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讲给你听。

B.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这样既影响孩子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又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凡是边看电视边吃饭的孩子,98%的孩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C.每次出游或做游戏之前要给孩子提出问题,游戏结束让他回答,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D.每天让孩子练习画画,既可以培养孩子坐得住,还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E.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当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时不要轻易打断他或问这问那,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合力培养。

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开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把家里的教育资源合起来,合力培养。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统一认识、统一做法。这样才能使各种教诲和规则不断得到补充和强化,使幼儿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巩固已有的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能使幼儿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乐于表现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的形成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3、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教育者要首先接受教育”家长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努力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家长要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结合,摸索育人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另外,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影响巨大。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读书、看报,必要时,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学习、读书或做一些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帮助的活动,以此加深幼儿的印象。只言教不身教的家长,是很难受到教育效果的。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空泛的说教,它需要幼儿园、家庭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孩子。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要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变成有儿子自身需要的行为方式,幼儿园和家庭还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吴晓岺《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九叶网;

2.郭延晓《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七种方法》,http>//34395.class.ankang06.org/; 3.柏 梅《幼儿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十要点》,九叶网。

2.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 篇二

但我们发现, 由于多年来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束缚, 在不少幼儿园里, 我们老师开始向孩子单纯地传授知识了。孩子上课主要是听老师讲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 课后背老师讲的知识, 做老师布置的习题。听讲、背知识、做习题, 一个目的:为了适应将来上学后的考试。而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老师讲得很累, 孩子学得很苦;更多的孩子不想学, 孩子感觉不到上幼儿园的快乐。原因何在呢?其重要方面是教育者没有注意到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试想, 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单纯地死记知识, 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 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收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还没有达到能够理解、接受这些知识的年龄。孩子只能一知半解地盲目记忆, 没有养成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 这样将来怎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笔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以供幼儿教育同仁参考。

一、帮助孩子养成勤思、善想的习惯

这里要引导孩子注意两件事:一是得其道, 二是得其要。得其道, 就是要找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路子, 以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其要, 就是要找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 寻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说要想获得前者则需勤思, 那么要想获得后者则需善想。勤思、善想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 是获得一切真知的重要条件, 因此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勤思、善想是要贯穿人的一生的, 我们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

二、帮助孩子养成多练、善练的习惯

习惯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但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就成自然了。俗语就有“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而良好的习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 我们要经常指导孩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帮助孩子养成多练、善练的习惯。

当然, 这种训练,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的。

训练要有条理、有步骤。良好的习惯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培养, 应有条理、有步骤地按计划进行, 欲速则不达。

训练要贯穿始终。训练应该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始终, 贯穿于园内外、各科学习活动的始终, 贯穿于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中学、大学后的始终。

训练要保证一定的数量。这里的数量, 既指不同内容的适量训练, 也指同一内容必要的重复训练。但是, 无论如何, 不能太多太滥。要时刻提醒自己, 这是在幼儿园,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

三、帮助孩子养成园内外结合的习惯

孩子在园里学得一些知识, 但孩子在园外能够学得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培养孩子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一贯重视让学生在课外广阔的天地里进行练习。拿课外的阅读来说, 他就认为“阅读要养成习惯才有实用, 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并且说:“我是赞成让学生读课外书的”, “学生读课外书要养成好习惯”。幼儿园课外练习的特殊价值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 知与行统一, 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心灵得到完善, 寻找“自我”, 等等。其教育效果之显著, 不亚于课内, 甚至远非课内所比。总之, 园外学习有利于孩子的自我锻炼, 自我教育, 它与课内互补, 相辅相成。

四、多渠道地创造条件, 培养孩子的 良好习惯

1.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如果对学习有了兴趣, 那么他们就有了内驱力。这样, 学习效果一定会非常突出。因此要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 有滋有味地学, 随时减轻学习的依赖性, 培养主动性, 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意识。

2.努力做好良好习惯的指导。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引导孩子自练本领;二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三要注意身教, 用教师自己的良好习惯去感染、熏陶孩子。

3.使整个幼儿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使其变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宜人天地。这样, 孩子通过耳濡目染, 养成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良好习惯。

4.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孩子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还跟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关, 跟社会上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良好氛围有关。对孩子来说, 在园外影响的诸多因素中, 家庭教育又起着很大的作用。

3.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三

一、提出合理要求,积极引导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习惯,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已有的经验,对其提出一些行为要求,并加以积极引导,这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而且做到我们所提出要求,正是幼儿所需要的。所以,提出的要求要由少到多、从简到难,在一点一滴中对孩子进行要求,边教边帮,进行教育,使得孩子们能够理解、接受我们提出的要求,并在他的坚持下,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比如刚刚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还不太熟悉,这时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活动中,让孩子们知道每个时间我们要做什么、知道入園互相问好、有事情要告诉老师等细处入手,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中大班的孩子,我们则要在活动中提出高一些的要求。

二、坚持用好“八字原则”

1. 以身作则。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幼儿永远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折射给幼儿。

2. 赞扬为主。我们要走进幼儿的心灵,去了解孩子,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许,尤其要表扬那些能够自觉按照规则进行活动的孩子们,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好习惯对他们的影响,并且持之以恒,从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例如,经常性的口头表扬,小红花,老师的一个亲吻等等,都能够在此起到积极的效果。

三、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现代的家庭模式,造就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对孩子平时的习惯培养缺乏正确的引导,而孩子就在一些小的错误中,逐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孩子不讲道理,有的孩子在要求没到达满足的时候就大哭大闹,还有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会把玩具等据为己有,不允许其他小朋友玩等,所以,老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时,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时时刻刻纠正其不良习惯,使孩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改正自己错误的习惯,向我们预期的目标前进。

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能一件事情,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在改来改去中,孩子往往会无所依从,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要积极地同孩子的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把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行为规则,通过家长会或是家长接送孩子的空暇时间,向家长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使我们的教育活动作用得以延伸,并向家长介绍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幼教书籍等,使家长跟我们一样,用同样的科学教育观念武装自己,让家长跟我们步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把对孩子的教育作为我们和家长共同的任务,齐心协力,达到最好的教育目的。

同时,我们也要虚心地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借鉴家长在教育中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从而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达到一个更好的水平。

总之,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长期坚持,才能够获得成功的“工程”,只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定的态度、和蔼的语言、丰厚的知识底蕴,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而促进其一生的健康发展。

4.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 篇四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以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但是,学前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而应该是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和个性心理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讲,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个性心理比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对其今后的发展更有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在幼儿教育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面临着一个转折,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活,生活和学习上的摩擦碰撞和磨合衔接,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进入小学不仅要求幼儿准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只要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就可以微笑着学习,也能为幼儿的小学学习甚至一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在幼儿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中发现,大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写字姿势不正占大班幼儿比例的70%,握笔姿势不正也占20%,缺乏良好倾听习惯的占10%,不能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也有近8%。另外,有个别幼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做事拖拉;不会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活动和需要;不会用学习用品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根据新《纲要》精神和幼儿身心特点,力图通过系统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区域活动等,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现状分析,制定具体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与要求。

2、探索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使在园的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措施及方法

(一)研究措施

1、问卷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学习习惯养成状况。

2、观察法: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活动,成人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建立个人档案,并分析了解幼儿的所做所想,以此为依据制定教育目标及措施。对特殊儿童采取跟踪观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特殊方法进行教育。

3、反思教研法: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对活动情况进行讨论、反思,发现问题讨论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及时调整下一次的活动目标。

4、行动研究法:结合教研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践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5、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幼儿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二)具体方法

1、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教育。

(1)讨论法: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思考如何纠正不良行为。

(2)讲解法:通过对良好行为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其含义,真正掌握正确的良好行为。

(3)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情绪中,认识并学到正确的行为。

(4)活动法: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反复训练,巩固强化。

2、家园配合。通过各种家教活动,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争取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学会准备上课需要的学具和物品。

2、听到指令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

3、学会正确使用学具和物品,用过后能收拾整理好,不乱扔。

4、学会正确的握笔与书写姿势。

5、活动时坐、立姿势正确,不乱动,不找人说话。

6、活动中回答问题或发言讲话时先举手。

7、清楚地记住并完成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不懂就问。

8、在教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做到不拖拉,不边做边玩。

9、学会认真独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结果。

10、学习是爱动脑筋,独立思考,并愿意寻求问题的答案。

11、喜欢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12、懂得爱惜自己的东西,不弄坏、不弄丢。

13、学会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活动和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场合如厕)。

14、学习计划或安排做事的程序,努力把事情做好。

15、做事有信心,学会克服困难,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不半途而废。

16、会修补图书,整理书包,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17、了解简单的用眼卫生,不在强光和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不躺着看书,不在行进中的车上看书,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8、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发言前会有礼貌地示意。

19、能够独立作业,在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坚持独立完成。20、能够与别人合作做事,有合作意识。

21、喜欢读书、会主动读书。知道好书推荐给同伴,互相学习。

22、培养幼儿的耐心、毅力、能够坚持读完一本书。

23、知道讲话时语意明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4、培养幼儿勤于思考,好问乐学和主动创新能力。

2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五、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

1、调查研究。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组课题方案及各班级具体实施方案。

2、理论研究。主要是研究确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3、家园联系。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配合教师参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要通过多种方式面向家长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中心内部、外部积极营造重视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边学习边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涵,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开展养成教育。

3、积累资料、形成阶段实施成果、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充实。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评比、观摩及家园活动保证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见到实效。第三阶段:

1、召开研讨交流会议,撰写相关论文,征集优秀案例,征集自编故事、自编儿歌、创编游戏、情景表演等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总结积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5.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篇五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作者:

[摘要]新入园孩子的午睡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老师所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往往有些孩子不喜欢睡觉或者睡眠不足。幼儿午睡的环境、入睡方式、午睡姿势等方面都会影响的午睡质量,我们分析产生午睡不良习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关键词] 托班 孩子 午睡 质量

一、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幼儿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午睡习惯是分不开的。幼儿不喜欢午睡,睡眠不足,会感到精神疲倦,烦躁不安,吃饭不香,爱发脾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睡眠充足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精力充沛,情绪愉快,食欲好,长得健康。

二、幼儿午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喜欢睡觉及睡眠质量的不足 不睡觉的孩子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不管睡得着还是睡不着,都是乖乖的躺着,偶尔的翻翻身,动一动,但不影响别人。这就是很乖巧的孩子。确实是睡不着。

2、一直哭着要回家。

3、假装睡觉,趁老师不注意,就为所欲为,甚至要把所有的孩子们吵醒!

4、在被子里玩游戏,扎头发的橡皮筋在手指上绕来绕去,或者在被子里面脱衣服。

前面一种孩子,老师说一说还好管理,后两种孩子,老师往往要批评几句,但是批评后的结果是让孩子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心理!老师的心里也是不舒服!如此一来午睡成了幼儿们的心理负担,而管午睡又成了教师的包袱。那么正视幼儿午睡问题,消除不良现象,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就成了幼儿教育工作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午睡质量

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午睡质量,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在睡眠时间上,任由孩子高兴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不想睡就不睡,多久都可以,让孩子学会了睡懒觉,醒了还是赖在床上不起来。有些家长由于太忙根本就没有时间陪幼儿午睡,还有些幼儿的午睡是由家长来安排的,今天有空就陪孩子睡,明天没有空就把孩子的午睡丢到一边去。这样一来就造成幼儿不按时作息的习惯养成。

(三)、教师忽视对幼儿的午睡教育

教师没有纠正幼儿的不良午睡习惯,有的甚至恐吓,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不把幼儿的午睡当一回事,总以为幼儿困自然就会睡,谁想睡就睡,不睡算了。还有用惩罚的方法,孩子午睡没有睡着,就罚他不许起床,造成他睡眠时精神紧张,越紧张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担心被老师批评。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大脑皮层活动的特点是兴奋胜于抑制。在活动过程中,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既容易兴奋又非常容易疲劳。孩子们经过一上午的一系列的活动已经感到疲劳,所以安排中午的午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午睡可以使脑细胞得到适当的休息,良好的午睡可以让孩子精力充沛,积极愉快地进行下半天的活动。另外,从医学保健的角度去分析,幼儿在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所以幼儿睡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长、健康、精神等方面的情况。

三、应对措施

对于问题的显现,我对它进行归纳总结后,就如何改善幼儿午睡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睡前准备工作,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当然包括寝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

1、室内布置要得当。很多幼儿园寝室环境的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寝室的布置应给孩子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易于稳定孩子情绪。如:可以在睡觉房里贴一些星星、月亮、小猪睡觉等图案。

2、光线要柔和。幼儿寝室的光线直接影响幼儿的入睡速度。午睡时我曾做

过对比实验。观察发现,光线过强时幼儿普遍入睡较慢,而且近年来不断有科学证明睡眠时光线过强会引起视力下降,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睡眠还会引起免疫功能的下降。因此,教师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各种因素,为寝室配置合适的窗帘,以保证寝室的光线适宜。

3、温度要适宜。幼儿的睡眠环境以温度25度左右为宜。温度较低、较高都不利于幼儿的睡眠,教师要保证寝室的温度。例如天热时,进入寝室前半小时打就打开空调,确保幼儿一进入就感到舒适。我认为,只要教师有心,午睡的寝室就会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

(二)、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午睡。

1、播放轻音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提前在睡眠室用较低的音量播放轻音乐,当幼儿走进睡眠时听到轻柔、舒缓的音乐,受音乐的暗示,他们的脚步变轻了。轻轻走到小床前、轻轻打开小被子、轻轻躺在小床上,这时老师用较低的声音说:“闭上眼睛听音乐会更美。”慢慢地,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甜甜的睡着了。如:班得瑞的《雪之梦》、《初雪》。

2、利用游戏语言组织幼儿安静午睡。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因此利用游戏性语言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案例:一天,小朋友上床后,我说:“我们玩个小手机冲电的游戏吧。”“怎么玩?”孩子们的兴趣点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掏出手机说:“小手机、来充电,快快藏好小天线,关上开关闭上眼,安安静静电充满。”现在你们都变成我的小手机,开始充电。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马上藏好了天线,(把胳膊放在被子里)闭上了眼,安静充电了。

3、利用故事,组织幼儿安静午睡。午睡时,给幼儿讲故事,也是组织幼儿安静的好方法。因为幼儿喜欢听故事,老师讲故事的声音可以相对小一些,幼儿为了能听轻故事,自然要静静地躺好,当有的幼儿说话时,幼儿间就会相互提醒:“嘘,别出声,我都听不见了。”有时,故事讲不完,孩子们就已经睡着了。如:《睡前故事》。

(三)、保证睡眠姿势的正确。

开学初,幼儿睡眠的姿势可谓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弓着身体扒着睡的,有把头蒙在被子里的,有把大拇指放进口里吸吮的,有光着腿子睡的幼儿的有张

着口打呼噜的„„。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列为保证幼儿午睡质量的关键。我们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形式引导幼儿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睡眠,并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设备,多媒体电脑,通过放“电影”的形式,让幼儿直接观察错误的睡眠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予经常性的提醒,在巡视中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姿势。

案例:开学初,幼儿的睡眠姿势千姿百态,我们通过讲故事《教我睡觉》、多媒体教学《正确睡觉身体好》以讲道理、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睡眠。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予经常性的提醒,在巡视中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姿势。我们要求家长也这么做,工夫不负有心人,新入园孩子的午睡姿势渐渐地好起来了,孩子们的睡眠质量也提高多了。

(四)、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养成,不是在一个小时或几天之内养成,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想从“怎样与家长共同携手培养”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看法。

1、在入园前一个月,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因为孩子在家一般都是什么时候想睡就什么时候睡。好多孩子也都是在小朋友睡醒以后,而他自己却睡得很香,那是因为他在家都是这个点入睡,他自己已经习惯了!所以我觉得“与幼儿园午睡时间同步”这一点很重要!

2、提前发调查表,调查孩子的睡眠习惯。如有喜欢抱妈妈睡觉的,可以提前和家长交流,让孩子先抱着妈妈的衣服或者妈妈的一样东西入睡。一定要柔软的,避免伤着孩子。等孩子熟悉养成睡觉习惯后,慢慢的就不用带了。

3、来园后有午睡不好的孩子,教师应及时和家长联系,找到问题的根源,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孩子为什么不午睡!

4、通过“宣传栏”、“QQ群”、“家园联系册”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和幼儿园配合,要求幼儿在家休息时采取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不要去破坏幼儿的生理习惯及“生物钟”,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相互配合,不间断地共同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

四、论文总结

总之,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按照规定的睡眠时间、睡眠环境以及成人的正确态

度和方法,经过多次反复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成人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使孩子吃饭、睡眠、活动都有一定的时间,达到让孩子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的目的。让天下每一个宝宝都有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身体健健康康的,成为国家的栋梁!

6.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篇六

合理安排幼儿零食

正确选择零食品种,合理安排零食时间,既可利于补充能量,又可避免影响正餐食欲和进食量。给予零食的时间最好在两正餐之间。零食应选择水果、乳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控制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高的食品,以利于维持儿童能量平衡,使儿童保持合理体重增长,避免儿童瘦弱或肥胖。

如何选择幼儿饮料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1-3岁幼儿每日需水总量约为1250-毫升,幼儿需要的水除了食物中所含的水分(特别是奶类、汤之类食物含水较多)外,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额外补充来满足,约需600-1000毫升。幼儿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应该严格控制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重视幼儿饮食卫生

7.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七

一、了解幼儿所需

一些幼儿因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完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幼儿各阶段的成长发育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掌握幼儿的成长所需,有科学合理的营养观念。

二、积极利用榜样示范力量

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通常都充满了好奇,而且特别喜欢模仿。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进餐习惯,起码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暴饮暴食或是挑肥拣瘦等。因为孩子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或是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家长要多示范一些健康的、正确的进餐习惯。

三、多夸奖、鼓励孩子

幼儿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均衡、科学的饮食,所以,对于幼儿每天的饮食安排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还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年龄虽小,但幼儿期的孩子们也能听懂什么是夸奖,什么是批评。他们也同成年人一样,喜欢听一些赞美或鼓励的语言。家长和老师的鼓励通常会让孩子们将自己更好的一面努力地表现出来。如果他们听到老师夸奖某个小朋友“真棒,一口饭一口菜,吃得小盘里都干干净净的……”这样一些话时,他们一个个都会争先恐后地做给老师看。

孩子们进餐结束后,我通常会组织他们坐在一起做个进餐情况小总结。先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进餐时谁的表现好,然后老师再说出自己心中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表扬鼓励的同时奖励给他们一些小红花,小卡片等,让其他孩子都积极向他们学习,不断纠正偏食、挑食及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

四、创造轻松愉悦的就餐气氛

幼儿进餐时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都不要训斥幼儿,使进餐气氛变得紧张。家长或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食物,比如看看食物的颜色,食物的形状等,吸引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告诉幼儿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好好吃饭个子就会长得高高的,身体棒棒的,会变得更聪明等,使幼儿体会到好好进餐的重要性,高高兴兴地进餐。

五、适量盛饭,少盛多添

幼儿看到盛得过满的饭,常常会感到很害怕,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责;相反他们更喜欢一点点地添饭,还可以自豪地说,我吃了两碗、三碗。因此,在给幼儿准备饭时,要根据幼儿的胃口盛量适中,留下他们自己添饭的机会,培养吃饭的自信和动手能力。

六、要排除和避免干扰进食的因素

如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看电视或玩玩具或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或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说话的坏习惯。

七、不要总是强迫幼儿吃饭

父母在喂孩子吃饭时催促孩子快嚼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发脾气,或用威胁的口吻及方式强迫孩子吃饭,使孩子十分反感。孩子不进食时家长不必强迫,等孩子感到饥饿或有食欲时再进食。不要强制幼儿吃某种食物,以免幼儿在饮食上产生逆反心理。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易出现饮食上的逆反心理,并且形成总是不能好好进食的习惯。

八、在幼儿园中,老师要用正确合适的方式指导幼儿吃饭

对于厌食、偏食、慢食、挑食的幼儿要耐心指导,而不能像有些老师在遇到幼儿厌食或慢食时就强令幼儿说:“吃不吃,不吃就再给你添一碗。”或屡次呵斥“快吃,还聊哪?”“你吃不完了?”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老师应做到遵循幼儿的心理规律培养其良好的进食习惯。

九、做好家园合作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宽容”,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所以家长与教师要做好示范,幼儿园和家庭要一致要求孩子定时、定量、定地点进餐,细嚼慢咽;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饭、不撒饭,饭前做好准备;幼儿进餐时间每次至少半小时,也不易太长。纠正幼儿的进食问题,老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家长在指导幼儿进餐时,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要及时给予一定的纠正。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进餐习惯,要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小班是引导阶段,中班是巩固常规的重要阶段,到了大班就应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对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8.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八

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

鉴于幼儿发育特点,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等做起,为各类良好习惯的建立打下基础。

而作为幼教工作者,我平时是怎样做的呢,我想在这里总结—下,与各位家长分享。

向幼儿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幼儿能力,向他们提出任何要求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而且事先要经过考虑,以便提出合理要求。开始的时候,我只要求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妨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别人的礼物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道谢等。

当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

比如,要求幼儿对久要有礼貌,我这样说: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注意倾听。

要求幼儿讲卫生,我这样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要求幼儿午睡守纪律,我这样说:睡前要把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不断鼓励和练习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有点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于是他很小心地走路,我马上微笑着点头鼓励,表示他做得对。

借助于游戏和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及时发现,给予纠正。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及家长,对老师和家长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对于幼儿,老师和家长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时这样说:“爸爸妈妈就是这样说(做)的……”由此,成人应对自己的言行做出较高的要求。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也不能违反,一旦违反,就要勇于在孩子们面前承认错误。

家园配合共促进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幼儿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庭应与幼儿园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9.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 篇九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在,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孩子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一生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在幼儿时期就养成诚实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培养出热爱学习、乐于钻研的热情,那将会帮助他顺利的登上人生的成功之巅。

首先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除非不做,一旦做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可半途而废,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要勇敢面对,绝不可在困难面前退缩,要具备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学习看作人生的一种乐趣,能够主动地的去思考、去钻研、去讨论、去求索,能够使自己孜孜不倦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攀登与科学的高峰之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并且要培养他们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改掉磨磨蹭蹭、三心二意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睛和书保持合适的距离,还要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作业要保

持干净、整洁,写完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写作时要专心致志,绝不允许边写边玩。从小培养孩子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为孩子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能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作为家长还要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乐于交往的性格,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活动,遇到困难不气馁。

1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

宝轮四小

王琴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鲜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年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作好榜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孩子的口里听到“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这说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重要,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反

复练习而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美国经过调查发现,一个好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才能形成,要纠正一个坏习惯,需要更长的时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的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

三、家庭与学校配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对于正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地,家庭的学习环境也决不能忽视。家庭这个基地的学习环境如何,对孩子学习的好坏及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安静的住所、明亮的书房、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等物质条件,还应包括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和合理的生活安排等。父母的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的直接从父母那里“复制”或学过来的。因此,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以身作则的言行来影响。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会自觉的模仿父母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

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调动学习兴趣。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的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喜欢表现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1、上“有形”课。

2、上“有声”课。

3、上“有情”课。

五、耐心答疑,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其实,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细致、耐心的回答各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每一位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甚至是学生提出的一些古怪的、莫名其妙的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

六、从小培养,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七、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挺起自信的胸膛。

11.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十一

关键词:培养幼儿卫生习惯方法途径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广大幼儿教师从幼儿的喜好以及特征出发,利用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内而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灌输正确的卫生习惯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教师要想办法以幼儿所能够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说,幼儿的特点是对生动形象有趣的事物比较有兴趣,比如一些色彩鲜明的图片,一些有趣的漫画、动画和舞蹈、歌唱等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视频,比如一只小兔子在吃饭前没有洗手,吃完饭就肚子疼,兔妈妈把小兔子送到醫院,这才明白是小兔子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生动形象的漫画能够将饭前洗手的卫生知识宣传得十分到位,让幼儿印象深刻。幼儿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卫生习惯编成顺口溜或者儿歌,让幼儿耳熟能详地记忆并且规范幼儿在生活中的卫生习惯。

二、教师、家长以身作则

教师和家长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在很多习惯上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对身边人和事物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经常接触的人和常见的事。所以说,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首先自己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要求幼儿在饭前洗手,那么家长和教师就应该做到饭前洗手;如果要求幼儿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那么教师和家长就应该严格规范自己。教师和家长还需要做到及时沟通,在学校,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家长,在家里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一种互补的形式,通过督促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

三、实行奖罚制度

对于幼儿来说,应该从小给他们制定一定的卫生规矩,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卫生习惯。一定的奖罚制度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学会自我规范。比如说,当幼儿有随便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时,作为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明确对幼儿提出批评或者是进行一定的惩戒,比如让幼儿试着站墙角或者是自己反省,这样能够让幼儿从小明确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卫生习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于做得好,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幼儿,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对他们提出鼓励和表扬,让幼儿的进步表现得到肯定和赞扬,这样有利于鼓励幼儿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习惯。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在游戏中让他们既保持游戏的乐趣,还能够准确分辨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对于进步大的幼儿,家长或者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实质性奖励。比如说,一个玩具、一朵小红花等等,这些都能够让幼儿保持好习惯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幼儿就像是一块没有雕琢的璞玉,如何让幼儿从小培养起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有赖于广大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在研究幼儿爱好和特征的基础上,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培养。作为家长,一定要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要配合学校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补互成,互相完善,共同监督。只有家校联手,才能够在幼儿塑造时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让这些好习惯对幼儿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张丹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J].小学时代,2010(06).

12.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行为,德育教育,习惯,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如果在儿童的早年, 不能合理地教育儿童, 使幼儿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如今的独生子女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 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但生活上的优越环境, 家长的溺爱、缺少理智的教育又形成了儿童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国家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篇幅较多的也正是强调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将之渗透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之中。无数事实证明,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 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人们常说:“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 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好的行为习惯将造福一个人的一辈子。可见,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健全人格及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何等的重要。现在的幼儿都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 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一、注重幼儿德育, 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

德育教育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就是要突出能力的培养锻炼, 要面向全体幼儿, 教幼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自治、自护能力, 懂得“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通过能力的培养锻炼, 加强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 促使幼儿做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如早上来园要求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 摆脱哭闹的现象;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能主动与老师问早, 与爸爸、妈妈说再见, 下午放学离园与老师、阿姨道别。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 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来园、离园活动中, 要培养幼儿大胆、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不仅为幼儿提供各种区域性游戏的材料, 更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一入园, 教师应该以鼓励的话语与目光, 引导幼儿进行交往, 向老师、保育阿姨、小朋友问好。小班尤其刚入园的孩子, 对幼儿园都存在着一种害怕心理, 教师就更应用耐心与爱心来引导他们进行最初的交往。在接任小班的这个学期中, 为了培养幼儿有礼貌地与人交往的习惯, 我尝试着各种方法。对于哭闹的孩子, 老师会主动迎上, 抱着哄着;对于有进步的孩子, 不哭闹的孩子, 老师同样要给予肢体、语言上的鼓励, 比如:摸一摸孩子、搂一搂孩子、竖一竖拇指等等。我还会收集一些特别有趣的、有的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儿童歌曲, 每天播放一两首送给有进步的孩子们。有时还会捏出一些可爱的小东西送给孩子们。先让孩子们喜欢老师, 再慢慢喜欢上我们的幼儿园, 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都能够大胆、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二、采用多种形式, 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道德教育规律, 幼儿期的品德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 我们只有采用多种形式, 寓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 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1. 抓环境创设, 让幼儿在潜知中感知。

《指南》指出:“适宜的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要为儿童创设积极的、富有支持性的环境,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与主动探索中, 获得有益的经验, 形成良好的习惯。”儿童社会学家罗伯.索马说过:“离开环境即无行为可言……”对孩子而言, 环境是会说话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的天性, 决定了环境的创设与改变不仅有利于幼儿行为的改变, 也有利于激发幼儿认知的发展。因此, 我比较注重抓环境创设, 尽力让幼儿在潜知中感知。从日常的接触中去接受最粗浅最原始的自然知识———摆放东西要整齐、美好的事物靠人去创造……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不是空洞的说教所能替代的, 它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 平时特别好动, 做事有点丢三落四。一次他在玩玩具时, 把自己搭建的小东西随处摆放, 有的甚至还放到了地上。当我发现一块积木掉入到了美术作品区时, 我提醒他捡起来, 并注意观察他, 当他一抬头却被那些漂亮的美术作品给吸引住了。我马上迎了上去, 引导他观察作品以及作品的摆放, 让他知道这些漂亮的作品因为整齐地摆放出来才漂亮。这时, 我让他回头看了看, 就那么一回头, 在他小小的心灵中激起了一波小浪花。他马上奔回去, 将他搭建的作品一件件捡了起来。非常细心、有序地摆放在桌上。还来问了一句:“老师, 可以把这个作品放上去吗?”“当然可以!”从此, 他也改掉了自己的这个小缺点。因此, 创造整洁、童趣、优美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能较好地激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2. 抓教学活动,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悟。

抓教学活动, 就是要抓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设计符合幼儿心理的有趣的教学方式, 寓幼儿的日常行为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悟。如欣赏故事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 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 得到了美的享受, 又从故事中接受教育。我就时常根据不同的情况, 选择不同的故事, 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感悟。另外, 经常带幼儿外出参观或鼓励家长在空余时间带孩子外出, 开阔幼儿视野, 丰富幼儿原始知识的积累, 从社会上、家庭中学习一些日常行为知识, 无疑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也是大有益处的。

1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三

一、习惯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三)因人制宜,耐心引导。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二、习惯培养的内容

(一)行为训练

1、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留意这些细节,如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又如问道( )<6,括号可以填哪些数?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安静并坐好后,再交流。

2、读书习惯的训练。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数学课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读懂数学语言。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让学生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

3、坐姿的训练。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我们在恰当的时机予以提示。比如按照约定教师呼叫:“一、二、三!”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比如老师手背后,身体站直,学生看到老师后也会自觉坐直。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注意力的训练。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或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参加班上的共同学习活动。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5、动手操作的训练。一年级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习惯培养

1、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首先,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时刻关注、提醒,形成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范写的作用。如在抄写生字前,教师常常进行范写,并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与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还要注重作业的评价,采用激励机制。比如采用“画☆法”,五颗星是最好,反之就逐渐减少。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可有意识地提醒与评价,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培养认真思考和语言表达的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或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然后交流时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要完整,让别人能听明白。允许学生保留有不同的意见。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补充、评价。对于有独特的、表达精彩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的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4、培养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孩子将终生受益。

5、 培养善于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我注重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题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三、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身作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学生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一旦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后,切忌不能忽视,一定要及时给予教育、指导,避免以后的再次发生。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好习惯。

4、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适时指导,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

6、统一行动,协调配合,共同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与各科任课教师密切联系,经常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在其他学科课上的表现。并及时与家长交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班主任的常规教育与各科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14.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篇十四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我在西城区一所比较不错的小学做过一个调查,这个学校有一千个孩子,我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迟到情况,一千个学生竟然一个迟到的都没有。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看见有八个孩子慌慌张张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拦住他们问他们干什么去。其中一个小男生说:“我妈没把我的语文书装我书包里,我得回家取书”。我又问另外一个:“你干吗去?”答:“今天有体育课,我忘记穿运动鞋了”。我问你们都是几年级了,他们说是四年级了。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你们早应该在一、二年级就养成这个习惯。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有一个小男孩,挺聪明,但是数学总是80多分,没得到一回满分。我就觉得奇怪。后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个小男孩到四年级的时候,班上刚换了一个男班主任,这个班主任老师看了这个小男孩的数学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边来,说:“过来过来,我考你一道题”。老师问:“7×8=?”小男孩说:“这太简单了,7×8=58啊”。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老师说:“你错了,你都错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个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说:“怎么7×8=56啊,我一直以为7×8=58呢。”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所以孩子才会一直把错的当对的。学习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识上的错误,所以家长和孩子不要怕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错了要马上改过来。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六一节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质量、时间。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北京的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小学生要从二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这个对学习非常重要。我这里提倡单元复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学习的应用个更为有用。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注重单元的复习,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知识。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复习方法:正向复习法、横向复习法、重点复习法。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生要阅读145万字。对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要求,对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看5万字,三、四年级小学生各看20万字,五、六年级小学生各看50万字。学会查找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

一、两个习惯。

比如我们给小学的建议是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我们在总结习惯形成的时间上发现,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一学期培养好三个,那么一年下来就是六个,这个成就就不小了。

(二)明理激情

用教育者自己的体验或名人的故事讲点养成好习惯的道理,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少讲点,对年龄大的儿童可以多讲点。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格言,贴在孩子房间的明显处,时刻提醒孩子。过去我们的教育迷信讲道理,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的道理并不少,你说的时候他都不爱听了。所以道理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

(三)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字词,当学习到“中”这个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给我用“中”字组成一个词,有的同学说“中国”、“中间”、“中华”,我都说好,有一个小朋友也用“中”字组成了一个词组:红中,我就问,“红中”是什么呀,他说“红中”就是麻将牌啊,这你都不知道啊。我说你怎么这么熟悉啊?他说,我妈我爸特爱打麻将,天天打到半夜。我说这影响你学习吗?他说当然影响我学习了,后来我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现在他们“三缺一”的时候,我还能补缺。大家想想,这样的父母还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嘛。另外同龄伙伴的榜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向同龄人中优秀典型的伙伴学习。(四)激励强化

心理学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就是负强化。下面我介绍几种对儿童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代币券法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了,老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榜中奖励给这个孩子一个纸做的小红花,这样就会激发这个小朋友继续表现出好的行为。这就是“代币券法”。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连续表现很好,就可以规定,孩子在得到几个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家长要对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要事先规定,要合理,要能激发孩子想要的动机。这个方法对小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合适。影响力黄金表

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日期就是一个月,让孩子把想在这个月养成的习惯写上去,然后让孩子自己每天在日期下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当天做到了,就划对号,如果没有做到,就划错号。然后让孩子月底写一下当月的体验和感想。亲子契约

爸爸和妈妈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

(五)行为训练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做,训练方法要多样、活泼。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有个“教-扶-放”的过程。

(六)注重体验

抓住儿童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习惯的养成就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关键因素。

(七)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习惯。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家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以后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

(八)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九)家校配合

15.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感 篇十五

一、鼓励幼儿自我要求、自我督促,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学期是大班下学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与幼儿谈论小学话题。以教师介绍和幼儿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小学的学习要求,包括小学科目的分类、课堂上的要求、作业完成和考试等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情况,鼓励大家以小学生的要求衡量自己, 以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要求自己的学习情况。另外,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做自我评价,以此促进幼儿在学习中自我督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水平。

二、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习惯的养成

1.教师的肢体语言和提问的力量

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对于这部分幼儿,我们通常采用走近幼儿、摸一摸幼儿的头这样的肢体语言提醒幼儿关注教学内容。有些幼儿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一种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内向、胆小,另一种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性不强,没有思考老师的提问。对于举手和不举手的幼儿,我们都会选择性地提问,让那些不善言辞、比较胆怯的幼儿有表达想法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 让那些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的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2.多采用正面引导

个别幼儿存在坐姿不端正、随意发言的情况,这时我们较多地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表扬那些坐姿端正、举手发扬的幼儿,如“我喜欢请坐得端正、举手举得好的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机灵的幼儿一听老师的话就明白了老师的用意,马上坐得端正,手举得更高,因为他们非常想争取这次发言的机会。

3.榜样作用的力量

许多教学活动中,我们较多地发挥榜样作用,让大家向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幼儿学习,养成安静倾听、仔细观察、积极探索等好习惯。例如,我们表扬珠珠,因为她能够在其他幼儿表达想法的时候安静倾听;我们称赞了柠檬,因为她很快发现邮票的边缘还有锯齿状的齿孔;我们给轩轩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最早发现了哈哈镜的镜面有凹有凸。榜样作用,让幼儿在身边找到学习和超越目标,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增强幼儿向同伴学习的动力,能够有效、快速地让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纠正自己不专心、随意说话、不积极思考等问题。

三、在操作、练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1.操 作活动

大班幼儿有许多操作活动, 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在操作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操作。许多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整理习惯养成, 有助于幼儿在小学生活中自主打理生活、学习用品。

2.数 学 、计算练习等活动

大班幼儿有许多书写、计算练习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书写姿势,培养一定的任务意识。书写活动中,我们先介绍正确的书写坐姿、握笔姿势和部分数字的书写方法,在幼儿书写过程中, 又采用个别指导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正确书写姿势和书写方法。

3.时 间概念

无论是在操作活动还是练习活动中, 我们都提供充足而有限的时间,鼓励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可以造成一定的紧迫感,促使幼儿安静、专心地投入活动,提高效率,培养幼儿的任务感。幼儿进入小学后,会面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考试问题,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幼儿按时完成作业,在考试时间内完成各类题目。时间的限制让幼儿对时间有一定的概念, 让幼儿了解学习时就应该认真学习,游戏时就应该自由畅快地玩耍,只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才能学得好、玩得乐。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学习分为在幼儿园学习和在家庭中学习两部分,因此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 而且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们经常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交流方式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了解幼儿目前学习习惯情况, 与家长达成共识、统一要求,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完成家庭作业练习时,我们请家长关注幼儿的书写习惯,纠正幼儿错误的握笔姿势。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一对一指导, 弥补学校教育中一个老师面对许多幼儿的不足。家长帮助幼儿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练习,有助于幼儿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为幼儿适应小学回家作业做好准备。我们还鼓励家长每天问一问幼儿在幼儿园学了哪些新本领, 一方面促进幼儿更专心投入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达到帮助幼儿复习巩固的目的。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潜移默化地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如果家长要求幼儿坐姿端正,那么家长必须任何时候在幼儿面前都坐端正; 要求幼儿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喜欢阅读,自己就要学会在幼儿面前静下心来安静看书……

许多家长已经为幼儿准备了铅笔、橡皮、练习本、文具盒、小书包等学习用品,家长鼓励和指导幼儿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这也是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学会合理、整齐地整理学习用品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工作。

16.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十六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家园合作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重点。在刚入园的幼儿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拒食、偏食、厌食等情况,而且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关键,而且可以避免许多幼儿常见病,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生活学习中最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人,也是与孩子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人。作为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从细节处入手,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

习惯。

一、了解幼儿所需

一些幼儿因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完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幼儿各阶段的成长发育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掌握幼儿的成长所需,有科学合理的营养观念。

二、积极利用榜样示范力量

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通常都充满了好奇,而且特别喜欢模仿。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进餐习惯,起码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暴饮暴食或是挑肥拣瘦等。因为孩子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或是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家长要多示范一些健康的、正确的进餐习惯。

三、多夸奖、鼓励孩子

幼儿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均衡、科学的饮食,所以,对于幼儿每天的饮食安排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还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年龄虽小,但幼儿期的孩子们也能听懂什么是夸奖,什么是批评。他们也同成年人一样,喜欢听一些赞美或鼓励的语言。家长和老师的鼓励通常会让孩子们将自己更好的一面努力地表现出来。如果他们听到老师夸奖某个小朋友“真棒,一口饭一口菜,吃得小盘里都干干净净的……”这样一些话时,他们一个个都会争先恐后地做给老师看。

孩子们进餐结束后,我通常会组织他们坐在一起做个进餐情况小总结。先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进餐时谁的表现好,然后老师再说出自己心中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表扬鼓励的同时奖励给他们一些小红花,小卡片等,让其他孩子都积极向他们学习,不断纠正偏食、挑食及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

四、创造轻松愉悦的就餐气氛

幼儿进餐时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都不要训斥幼儿,使进餐气氛变得紧张。家长或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食物,比如看看食物的颜色,食物的形状等,吸引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告诉幼儿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好好吃饭个子就会长得高高的,身体棒棒的,会变得更聪明等,使幼儿体会到好好进餐的重要性,高高兴兴地进餐。

五、适量盛饭,少盛多添

幼儿看到盛得过满的饭,常常会感到很害怕,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责;相反他们更喜欢一点点地添饭,还可以自豪地说,我吃了两碗、三碗。因此,在给幼儿准备饭时,要根据幼儿的胃口盛量适中,留下他们自己添饭的机会,培养吃饭的自信和动手能力。

六、要排除和避免干扰进食的因素

如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看电视或玩玩具或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或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说话的坏习惯。

七、不要总是强迫幼儿吃饭

父母在喂孩子吃饭时催促孩子快嚼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发脾气,或用威胁的口吻及方式强迫孩子吃饭,使孩子十分反感。孩子不进食时家长不必强迫,等孩子感到饥饿或有食欲时再进食。不要强制幼儿吃某种食物,以免幼儿在饮食上产生逆反心理。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易出现饮食上的逆反心理,并且形成总是不能好好进食的习惯。

八、在幼儿园中,老师要用正确合适的方式指导幼儿吃饭

对于厌食、偏食、慢食、挑食的幼儿要耐心指导,而不能像有些老师在遇到幼儿厌食或慢食时就强令幼儿说:“吃不吃,不吃就再给你添一碗。”或屡次呵斥“快吃,还聊哪?”“你吃不完了?”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老师应做到遵循幼儿的心理规律培养其良好的进食习惯。

九、做好家园合作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宽容”,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所以家长与教师要做好示范,幼儿园和家庭要一致要求孩子定时、定量、定地点进餐,细嚼慢咽;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饭、不撒饭,饭前做好准备;幼儿进餐时间每次至少半小时,也不易太长。纠正幼儿的进食问题,老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家长在指导幼儿进餐时,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要及时给予一定的纠正。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进餐习惯,要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小班是引导阶段,中班是巩固常规的重要阶段,到了大班就应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对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马燕琴.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6).

上一篇:青春积极向上的句子下一篇:感恩的心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