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2024-09-27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13篇)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一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技巧

一、教育内涵的把握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教师们拿到的是教材内容变为教学过程,变为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创造,需要变。因此,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要能读出教材内容的内涵、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实施中得心应手。

例如:小班上册《一对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不少教师由于由于对教材的专研不透彻,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比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诀窍的技能。所以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如手工活动撕贴“柳条”,教师只提出一条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

2、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如:歌曲“小鱼游游”中的目标:(1)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3、主语不够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的目标:

(1)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幼儿主语);(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师主语)”

4、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如科学活动“这是什么车”中的目标:(1)说出几种常见汽车的名称及典型特征,了解不同汽车的用途;(2)学习仔细观察与大胆讲述。”又如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提出能力目标为“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发展想象力。”

5、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如制定美术活动时往往有目标为“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又如体育活动中第有这样的目标“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6、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师们在借用别人的教材时,照搬照用,因此往往一个优秀的教案,在实际运用中却无法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7、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本末倒置,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二)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1、教育目标: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幼儿掌握„知识”、“培养幼儿„能力(习惯)

2、学习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举例:“能够„„”“懂得„„”“感受„„”“体验„„” 三)目标的制定

第一,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决定着过程,影响着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要本末倒置,先有活动,再写目标)

第二,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①理解故事中词语:××、××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第三,目标主语要统一,表述前后要一致。可以是“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或是“评价目标”。但最好是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相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举例:语言活动

①看懂图片大意,能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图片,发展幼儿观察能力。②能用连贯的语言,简单讲述图片内容。③学习使用新词:××、××。

第四,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第五,目标制定要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需要和发展目标,课程组织的中心是儿童的发展,为了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心中应具有关于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理想目标,应了解每个幼儿现实水平这制定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的目标,既目标应体现层次性。

第六,目标制定应体现学科的系统性、结构性。虽然当前幼儿园倡导的是主题活动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但就教育现状而言,各领域学科的教学仍必不可少,而且儿童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更是与相关学科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所教领域出发,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潜值。

第七,目标制定要适宜幼儿发展需要。一些教学活动及其目标是可以让孩子所接受的,但要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势必要影响幼儿正常的发展需要。在幼儿期应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的、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从目标制定角度则更应考虑是否适宜幼儿发展。对幼儿可持续性发展是否有真正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实施教学目标的流程,教学过程的环节和步骤,都应该根据该教学活动的目标、特点和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来安排。

(一)教学过程应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次性 一次教学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梯,不管什么领域的活动都应该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性。以往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就反映了一般教学的流程。如今,如果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这样表述就显得太八股化了,但那种一个教学活动中环节、层次太多的现象也是值得反思的。

案例一:音乐活动“盒、碗、碟、杯在歌唱”

1.出示盆、碗、碟、杯。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歌唱》。

4.学习敲打节奏xx xx | xx x |。

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乐器玩具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行拍打、敲击、摇晃。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的名称创编进歌曲,同时创编出新的节奏。案例分析:

这个活动的过程看似很丰富,但我们应该思考: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后,幼儿到底发展了什么?是观察认识物品名称、特征,还是辨别其不同的声音?是欣赏歌曲,还是创编歌曲?这么多的环节到底让幼儿学什么?活动环节过多,想达成的目标过多,实际往往是欲速而不达的,那种热热闹闹走过场的丰富环节,不能成为幼儿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过程应突出重点,提高主要目标达成度 一个教学活动一般只有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即使大班后期也只有三十多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教学过程应该围绕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重点线索展开,努力保证幼儿在主体活动中有显著的收益。

案例二:综合活动“阅读广告”

1.谈话: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阅读。师:你们知道广告吗?在哪里看到过广告

2.观看电视广告。

(1)播放关于牙膏的广告。

(2)讨论:这是一个什么产品的广告?你看到了什么?(3)师:我们再来看一遍,广告里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幼儿创编广告语。

(1)为小朋友喜欢的产品做广告。(2)为产品创编广告语。案例分析:

这个教学过程虽然注意了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并在回忆、模仿后才让幼儿创编,但存着以下几个问题。

1.提问的内容和教师构想的第一环节不对应。“生活中的阅读”内涵丰富,而广告只是阅读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广告,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所以,应做一些调整,或修改标题,直接引导幼儿回忆关于广告的经验或修改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阅读过哪些广告。

2.关于广告语的创编,没能让幼儿感知、提升广告的特点。从整个活动过程我们看出教师在以牙膏广告为范例时仅仅引导幼儿说出:“有好几个人,动作滑稽,颜色好看„„”甚至在安排再看一遍广告前也只是提醒幼儿注意:“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对于广告语的特点,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生动幽默等却从未提到。

3.让幼儿创编广告,教师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编也可以自由结伴编,但是怎样创编广告语交代不清,在幼儿没有明确广告的特点的情况下又如何创编呢? 可见,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活动性及活动过程中为追求生动而生动,为多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的问题。案例三:语言活动“欣赏散文诗《白云》”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

师:你们知道白云的家住在哪儿吗?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3.大班幼儿表演(创设真实情境)。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播放幻灯)。5.幼儿练习朗诵(播放动画片)。6.幼儿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案例分析:

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及理解力。散文诗充满了想象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用多种手段让幼儿经历回忆经验一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这值得我们思考。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教师不是引领幼儿一步一步地前进,而是快速走过从感知到表现表达(甚至创造)的全过程。

2.教学形式太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每一次教学教师都要安排、制作四五种教具,教师哪还有精力投入到活动过程中? 3.教具的使用太过于直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杂了。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避免出现为直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而生动(丰富)等现象。(萧山区蜀山中心幼儿园)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二

在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中, 教育工作者多重视对幼儿的绘画技能进行训练, 教学模式过于死板, 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教育改革强调要对幼儿的个性化进行发展, 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开始出现相应的变化, 将全面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基本的发展目标, 诣在对幼儿进行个性化培养。

一、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 发现并尊重幼儿的独特性。

在进行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 由于每位幼儿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 因此在兴趣、爱好方面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将每名学生当做一个独立个体, 尊重幼儿的差异性, 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关课程活动的设计[1]。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对社会的认知情况以及理解能力进行美术教学, 可以出一个绘画题目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画纸上, 而教师不对其进行干涉, 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的个性化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 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自主性。

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还能够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自主性。个性化的美术教学可以为幼儿营造出相对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 使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幼儿还处于思想意识不成熟的阶段, 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停留阶段还较短,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了解设计出美术教学的活动环节, 可以有效的增强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进而加强对其美术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三)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个性化培养中的重中之重, 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对培养幼儿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创造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 但多数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被消磨或是遏制[2]。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 可以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与发展。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让其自主进行发挥。

二、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设计思路探索

(一) 采用各种方式, 充分调动绘画兴趣。

在进行个性化美术教学时, 教师一定要成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只有所设计的内容可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才能够收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幼儿正处于意识发展不完全阶段, 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与兴趣维持时间较短。因此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与方式, 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持久, 培养其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促使其主动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3]。如教师教授蚂蚁飞上天的绘画课程时, 教师可以将图片展示给幼儿看, 并问学生为什么小蚂蚁不开心, 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解答, 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然后教师在将小蚂蚁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是想飞告诉学生, 并让学生帮忙想办法。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帮助小蚂蚁飞上天。

(二) 通过各类载体, 训练幼儿观察力。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进行的一项视觉艺术活动, 因此对其的观察力提升是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载体对学生进行观察力教育, 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 让其对校园的特点以及标志进行描绘;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幼儿放映各种图片, 让其通过观察在画纸上进行描绘;还可以开展“我心中的母亲”让孩子对自己的亲人进行观察与描绘。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对于幼儿的美术学习起到巨大作用。在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多举办这样的观察活动, 会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 进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 注重教学艺术, 鼓励创造性绘画思维。

作为教育工作者, 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 应学会耐心观察与等待, 在融入自身的合理想法进行创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总结经验不断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 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艺术。幼儿只有自己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 才能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多设计出新颖的教学形式进而吸引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望,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美术欣赏与鉴赏环节, 带领幼儿去自然中欣赏自然景物, 并依靠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欣赏自己的美术作品, 并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添加或修改。

(四) 采用激励手段, 培养绘画自信。

幼儿的注意力与意志力是极为薄弱的, 一旦遇到困难是很容易放弃的,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对其进行鼓励使孩子获得成就感, 进而激发创作欲望。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与性格都是不同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的幼儿表现出自信、积极, 有的幼儿却表现的胆小、怯懦, 这两种孩子的智力水平并无差异, 美术水平也差不太多。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中, 应对幼儿的绘画创作多多进行鼓励, 不要说出挫伤幼儿绘画信心的话来。同时对拿不定主意、胆小的学生, 要进行鼓励和赞言, 帮助其树立绘画自信心。如遇到经常问“老师怎么画”或是“老师我不会”等经常性半途而废的幼儿, 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 在孩子作品进行不下去的时候, 教师应适时地询问与开解。

结语

综上所述, 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是极为广泛的, 它具有方法多样、种类丰富的特点, 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对幼儿的个性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欧阳慧霖.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 2015.

3.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幼儿教育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强调课程的生活性和课程的生成性。绘本作为儿童读物,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中被广泛使用,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学性和艺术性,对幼儿的成长以及情感体验有促进作用,能够突破传统语言的瓶颈。本文对幼儿园绘本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分析研究。

一、教师学习绘本理论,提升绘本的选择能力

幼儿绘本的选择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强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要考虑幼儿的具体情况。例如,按照年龄段区分选择幼儿在能力以及思想上都可以接受的经典绘本,全面提升幼儿的绘本储备量。幼儿园的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基本学习水平,并且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的学习欲望得到有效满足,贴近幼儿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幼儿的长期发展,让幼儿对绘本产生兴趣,拓展幼儿的视野。关于文本选择要秉承以下原则。

1.選择和幼儿生活贴近的文本

教师在选择文本前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掌握幼儿的生活体验。单一的绘本风格会让幼儿有倦怠感,还会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选择风格不同的绘本能够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引起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提升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要选择图文统一的绘本,为读者呈现一个较为完美的故事意境。

2.制订更加合理有效的活动目标

绘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定值需要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以此体现绘本教学价值。幼儿园在教育上的重点就是让幼儿了解知识面宽度,广泛摄取不同的知识,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制订合理目标,提升幼儿学习效率

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幼儿的绘本学习更有指向性和方向性,还能够体现教学活动的多元性价值。教师要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绘本活动,例如,以“大灰狼娶新娘”为绘本活动,适宜的幼儿园年龄段为小班,具体活动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幼儿观察画面中的动物形象特征,初步感知绘本中的词句,从手、脚、嘴巴等局部猜测整体;第二部分,掌握绘本中的句式;第三部分,幼儿体验和参与游戏活动的乐趣,懂得关爱周围的人。

中班的幼儿可以举办绘本活动“甜津津的小河水”,主要活动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让幼儿对绘本中的线索理清楚,学习按照故事结构猜测故事内容的手法。第二,了解糖在水中可以溶化,并且对溶化产生影响的要素是水和搅拌速度。第三,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以此体验表演的乐趣。大班的幼儿以“我幸运的一天”为绘本内容,主要目标分为三步,第一,让幼儿对绘本进行观察,尝试按照画面的内容想象故事内容,并且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以及故事情节体验的方式,让幼儿感受绘本中的智慧。第三,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所在。

三、教师建立绘本活动模式,促进幼儿学习

绘本活动的模式对幼儿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也会更有序。因此,教师在制订绘本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幼儿的特点建立绘本活动模式。模式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幼儿的变化和幼儿的需求进行改编,如以“大灰狼娶新娘”为例,具体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教师先播放关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音乐,出示请帖,让幼儿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

第二,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猜一猜谁是新娘,并进行分段学说句式的教学,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说新的句式:新娘,新娘,请伸出XX让我看看。

第三,结合PPT,让幼儿复述故事。出示画面1,让幼儿说出句式,感知手;画面2,引导幼儿说句式,感知脚;画面3,引导幼儿说句式,感知尾巴;画面4,引导幼儿说句式,感知嘴。

第四,绘本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感受爱和祝福。幼儿说出自己的祝福语言。将爱画出来。

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论述。在以后的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做更多的思考,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4.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四

镇安县第二幼儿园

陈永梅

自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幼儿园采用的是建构式课程,建构式课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有着多渠道,可以通过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社会参观实践活动、游戏等实现我们建构式课程目标。可是我们基本上还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实施建构式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集体教学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下面我将西安市莲湖区进修学校苏晓芬教授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㈠ 概念界定

幼儿园“集体教学”,是作为和“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儿童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设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教师发起和幼儿发起的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全班一起同时进行的和分小组进行的活动。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利与弊:

利:高效、经济、公平;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引领性强(计划性、目的性,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系统性强(根据身心特点及教育大纲);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分享交流,启发互动)弊:教师主导,忽视幼儿需求;难以真正实现关注个体差异

(三)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要素:选材(内容的选择)、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 1.选材---有益

(一)《纲要》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一般教材内容选择的依据有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三)主题活动选择内容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核心理念——要将“真、善、美”传递给孩子!

主题的价值是什么?本节活动的领域核心价值是什么?能给予幼儿什么样的发展?眼前—本节活动;长远的发展或影响是什么?)可涵盖哪些内容?(擅长的领域、熟悉的课程、信手拈来教学资源有哪些?)能整合幼儿哪些已有经验,引发哪些新经验形成或提升哪些能力,等等,幼儿有兴趣、现有经验、易操作吗?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

把活动思路设计成文本,活动设计转化为实践,每一环节要怎么做?如何实施,选择什么方法,时间分配„„思路是混沌还是

精细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一)命名 —有序

活动名称顺序:课程模式(主题活动、领域活动、综合活动)、课程内容、类 别

领域活动的命名:例如 不适宜的命名 歌曲:《大树妈妈》

讲述活动:小猫生病了

故事:春天的电话

计算活动:5的组成 适宜的命名

中班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曲)小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讲述活动)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故事)

(二)设计意图(活动的由来,凸显本次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设计意图应表述的内容:

1、本班级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发展状况(现有经验、兴趣)。

2、材料价值,结合《纲要》《指南》中相关领域中核心价值。

3、活动开展对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影响,此活动在现有基础上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4.活动开展的大致想法。

(三)目标---有据 活动目标全面、规范、具体、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指向性明确,活动目标合理,体现领域的核心价值,目标数量不宜过多,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目标的制订按顺序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写: 三维目标常用表达词语: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体验、有好奇心、喜欢、乐趣 能力技能目标:能主动、能听懂、能努力、能运用、知识目标:理解、学会、接受、知道

问题二: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摘橘子”

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橘子成熟的简单过程,萌发爱护植物的情感。

建议调整为:1.愿意积极参加采摘活动,尝试2-3种不同的采摘方法,积累解决困难的方法和经验;2.发现并讲述橘子成熟和采摘的过程,进一步萌发探索植物生长变化的愿望。

(四)资源—有备(是有效组织活动、实现目标的载体)不仅仅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如何挖掘,利用这些资源达成教育目标,经验的准备(知识、能力),学习情境的创设、课件的制作直观呈现支持幼儿发展的内容,教师自身经验和物质准备。让幼儿参与准备过程,努力让准备过程成为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五)过程---有效(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性)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价值取向)

思考:从哪里切入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可操作性和真实可靠性有多少?挖掘什么内容,帮助幼儿获得哪些发展?教师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或目标的达成。教师要有目标意识。

1.活动环节要围绕目标:教学基本过程的实施要与教育目标相符,过程的表述要科学完整,简洁明了。例如:我是这样长大的(科学、社会)

目标:

1、了解宝宝在母体内简单的生长过程,对于生命现象产生兴趣。

2、能够大胆讲述自己身体的成长变化。

3、体验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萌发对于父母的热爱之情。

过程:

一、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宝宝在母体内孕育的简单过程。

二、观察发现身体的成长变化。

三、了解并讲述生长过程中的趣事。

四、体验活动。

2、要为实现目标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操作法、直观法、口语法、游戏法)操作法: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直观的方法:观察,示范,范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口语的方法是一种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讲解法、谈话法(提问---关键性设问---追问)

游戏的方法是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例如: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我是小小的木头人)

3、活动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活动性原则: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获得发展;直观性原则:运用多种感官,直接具体感知。发展性原则:贴近最近发展区,促进认知、情感、个性、道德、艺术等多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原则

(六)表述—有序,使人一目了然

在表述时既要既表述清楚各预设环节的活动目的;又表述每个环节如何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更要表述老师在每个环节中如何回应孩子。表述清楚幼儿如何活动,又表述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活动。在小结的部分要明确表述教师最终要梳理什么内容。案例分析《移动》

1、幼儿初次玩移动游戏。1)玩法:将乒乓球从这个碗移动到那个碗,但是不能直接用手拿球,要想办法移动球。(——表述如何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遵守游戏规则和用了哪些方法。(——既表述清楚幼儿如何活动,又表述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活动。)

3)幼儿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移动了球,成功了没有?

(——幼儿如何活动,教师如何引导)

2、幼儿再次玩移动游戏(材料变动,增加难度)。

(——表述幼儿如何活动)

1)玩法:再试试新的材料。把尝试的方法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如何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

(——既表述清楚幼儿如何活动,又表述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活动。)

3)幼儿交流,教师贴出幼儿的记录,请幼儿介绍自己用了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表达要清晰,教师如何回应)

(七)延伸活动(区域活动,家庭中、生活活动)树立大教育观;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

(八)活动反思: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

三、案例评析:设计与组织活动过程关注几个问题: 1.导入

2.兴趣的挖掘,环境的营造

3.时间合理分配,节奏控制

4.环节安排,内在逻辑性,层次清晰。

5.过程组织:落实师幼关系---观察、引导、合作

6.组织与介入:

7、多一分预设,少一点随意。(预设希望幼儿达到怎样的状况 ? 如果幼儿出现与活动目标一致反应如何回应以提升、整理幼儿的经验?而不一致又该如何?)

四、基本格式

1、页面设置按电脑默的认格式:

上下边距: 2.54厘米 左右边距:3.18 厘米

2、字体

宋体字,标题选黑三号位置要距中、小标题四号不选黑位置要距中,正文四号、后面附的表格为小四号字,段落为1.5倍行距。文章每段的开头全部要空两格。

3、活动设计中数字序号的运用

级别顺序为“一”“二”“三”——“ ㈠”“㈡”“㈢”——“1 ” “2”“ 3”——

5.教学设计优秀的幼儿园 篇五

1、通过华盖山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护送”玩具去医院的游戏活动中进行走、跑、跳、钻等动作练习。

2、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知道爱惜玩具。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狗熊一个,小兔、小鹿、小猫各一个。箭头指示牌三块。活动过程:

一、交待任务,激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手中的玩具都受了伤,让我们一起护送我们的玩具去医院好吗?让我们成立一支“小小玩具护送队”,护送我们的玩具。可是,在护送玩具的途中,我们会碰到许多的困难,要过独木桥、走弯曲的山路、还要跳下石阶、钻过山洞,其间,我们或许还会碰到可怕的狗熊,你们一定要紧紧的跟在我的后面,听老师的口令知道吗?

二、护送玩具去“医院”。

1、过独木桥。

师:你们看,我们的前面有一座小桥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玩具过这座桥呢?请个别幼儿示范。提醒幼儿别掉到“水里”。开始游戏。为表现好的幼儿欢呼。

2、走弯曲的山路。

师:前面出现了一条弯曲的山路,过这条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大狗熊,大狗熊可喜欢我们手里的玩具啦,碰到它我们该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玩具?把玩具藏到哪里?(引导幼儿将玩具藏到自己的身上)大狗熊也会伤害我们小朋友怎么办?(看到大狗熊出现,原地不动就可以。)开始游戏。为表现好的幼儿欢呼。

3、跳台阶。

师:我们轻轻的跳下台阶,这样狗熊就听不到我们的脚步声了。那怎么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玩具轻轻的跳呢?请个别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双脚并拢跳)。

游戏开始。为表现好的幼儿欢呼。游戏结束小息片刻。

4、过山洞(石凳)。

师:你们瞧,前面有三个山洞,都是谁的家呀?这个山洞这么小我们怎样过这个山洞?山洞上面还有箭头标志,引导幼儿看着箭头的方向钻。可是我们手里拿着玩具,这样钻过去会弄脏的,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示范。

游戏开始。引导幼儿先钻小猫的山洞,再钻小鹿的山洞,再钻小兔的山洞。提醒幼儿保护好自己的玩具。为表现好的幼儿欢呼。

5、走小沟(山沟)。

师:我们在大路上一定会被狗熊发现的,走那里过呢?引导幼儿走山沟。请个别幼儿示范。开始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保护好玩具。

三、休息整理放松活动。

6.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六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

闫雪

上周我园苏欣老师至榆林参加了为期五天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于2013年12月9日下午,苏欣老师就这次培训内容对孤山镇第二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的二次培训。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由于二次培训的时间关系,苏欣老师就这次培训内容中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活动设计这方面的知识,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也逐渐受到很大的重视,幼儿教育受到的重视越大也就说明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高,这也就是说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需要努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本次培训分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与评析三大板块。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至关重要。本次培训说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分为: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依据有: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 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2、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如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应该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教育教学的活动内容。

(二)、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

而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则是要通过三步来完成:1、选择活动内 容的依据;2、选择主题;3、确定具体活动内容。在教育活动内容 设置方面,应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从这部分我明白我们在准备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的命名要规范化,改变从前错误的模式。例如:歌曲:《大树妈妈》,这种模式是错误的,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中班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曲)。而教学活动目标的描述也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是可以观察到的幼儿的变化,可以具体操作的;其次,不要把活动的方法写入目标,例如“通过„„让幼儿掌握”;再次,掌握、了解、知道、懂得、体验、感受、学会;最后,学会(行为)按照形状和颜色两个特征分类(标准)。

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幼儿教师,我会尽快将这次培训内容消化,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7.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七

一、围绕目标, 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

教师设计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 有明确指向性和针对性。所以设计提问时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切忌提一些与目标无关的问题, 使每个问题都成为达成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如在语言活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中, 活动目标是了解“胡子”变通的多种用途, 寻求多种帮助别人的方法。为此,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胡萝卜先生有着什么样的胡子?”“一路上, 胡萝卜先生看到了谁?他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胡萝卜先生是怎么帮助别人的?”“你喜欢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吗?为什么?如果你有一根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你会用它干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使故事变得有趣;又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入故事的本身。教师抛出带有迁移性的问题更是让孩子直接与生活经验挂钩, 直面生活中的问题, 让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文学本身产生碰撞, 擦出火花。

二、找准核心, 问题设计要突出重点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重点问题, 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 使幼儿学习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 使幼儿认知过程发生质的飞跃。为此, 教师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 着力去分析、研究教材, 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发展最具价值的核心, 有针对性地设计能够突破重难点的重点问题。如:中班诗歌《家》这个教学活动, 重点是帮助幼儿找出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尝试仿编诗句。当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幼儿的回答如下, 师:“要把草地当成家, 会是谁的家?”幼甲:“草地是小鸟的家。”师:“为什么说草地是小鸟的家?”幼甲:“小鸟本来是在天上飞的, 下雨时, 它就飞落到草地上, 藏到草丛里去了。”师:“是什么样的草地呢?”幼乙:“绿绿的草地是七星瓢虫的家, 还有毛毛虫的家也在草地上。”……从幼儿仿编的诗句看, 幼儿普遍不能正确地将小动物与“什么地方是它的家”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问题在于教师对诗歌内容的研究不够透彻, 重点没有把握准。如果教师能找准核心, 精心设计重点问题:“为什么说××是××的家”, 就能促使幼儿将思考的重点落在“为什么”上, 帮助幼儿理解这一对应关系并唤醒幼儿原有经验, 那么幼儿的仿编诗歌活动就会变得高效。

三、抓住关键, 问题设计要有选择性

每次语言教学活动中, 能发问的地方有很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提问, 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因此, 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选择, 将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提问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并针对最关键性的知识点有选择地设计问题, 把活动的“筋骨”抽出来。

如在阅读活动《小猫的生日》中, 虽然故事情节简单易懂, 但一个又一个隐藏玄机的身影却能够自始至终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 激发幼儿动脑筋的欲望, 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积极思考的快乐。教师可抓住这一关键有选择地设计问题:“为什么觉得是小猴, 说说你的理由?”“你从哪儿看出来是小兔?”“你是怎么看出刚才来的朋友是小刺猬?”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幼儿运用想象、推理, 从局部到整体进行了猜测, 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

四、清晰明了, 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1.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有递进的提问能帮助幼儿梳理思路, 迁移并提升经验。教师的提问须根据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 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 由粗及细循序渐进地展开, 以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分析想象。如:故事《青蛙和绿色的伞》中, 为引导幼儿理解青蛙的行为举动和小动物的体会感受, 教师在小动物们撑着相同的荷叶伞在桥上相遇时依次提出:“ (1) 大家彼此看着, 为什么都感到奇怪?”“ (2) 你知道这荷叶伞是从哪儿来的?怎么知道的?”“ (3) 小青蛙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伞?这个秘密小动物会知道吗?如果知道了它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层层展开, 步步引领, 将讨论引向深入。

2. 因材施教, 因人施问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贯彻“因材施教、因人施问”的教学原则, 要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适合平时比较胆小、不爱表现、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 这样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而需要探讨、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就适合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回答;需要归纳总结的问题则可以请理解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如在大班绘本阅读《彩虹的尽头》活动中, 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 教师就设计了提问:“獾和狐狸找宝贝的路上, 先后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的宝贝分别是什么?”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 教师设计的提问是:“他们俩怎样赶路?为什么跑那么急, 那么快?”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 教师则提问:“猜猜松鼠自言自语地说什么?为什么松鼠把松果看做宝贝呢?”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五、扩展思维, 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式的提问, 没有现成答案, 不受言语和情节的限制, 既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又具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 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活动中, 可以这样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风, 你怎么知道风在那里的?”仿编诗歌时可以这样提问:“除了树、草地、小河, 还有哪些地方也是风儿的家?风儿来了, 这些地方会怎么样?可以怎么说?”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看似简单, 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却很大, 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开展思维想象, 作出不同的回答, 以发展其扩展思维的能力, 并引导幼儿尝试运用“飘”、“摇”、“转”等动词进行表述, 大胆创编诗句。

六、跳一跳能摘到, 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幼儿有所认识, 而又不甚完善的, 能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对幼儿有新的挑战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或障碍来引发幼儿思考而让其“跳一跳能摘到”, 从而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 让幼儿在自身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若孩子回答出错, 教师也不要着急, 而是要善于发现、及时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在讨论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判断, 从而建立新的认识。

8.简论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原则 篇八

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驿站,这里应该是快乐的殿堂。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来到这里,不是为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处世,而是为了玩乐、结识小朋友。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也不要求什么,只是为了孩子有同伴玩耍,快乐地成长,说白了就是让幼儿园给自己带孩子。那么他们要求什么呢?他们大多数要求孩子能得到老师照顾,不受委屈,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鉴于家长的要求,孩子的需要,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快乐、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幼儿园是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关键在于园长和教师设计活动的能力。一般幼儿园都设计了较多的活动,但有些活动内容缺乏一定的原则,我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原则,以资参考。

一是安全性原则。

安全问题是各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忽略。一个人本事再大,没有安全保障,随时都可能失去一切能力;一个人钱再多,没有安全保障,有可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幼儿园办得再好,出一例安全事故,都会让幼儿园在劫难逃。幼儿园安全要更上一层楼,比任何行业要求都高出千倍万倍。孩子在幼儿园吃喝拉撒睡,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重大安全责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幼儿园要保证孩子安全度过一分一秒。因此,安全性原则包含孩子行走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休息安全以及回家安全。

行走安全要求孩子缓步慢走,不挤不抢,靠右行走;礼貌为先,注意避让。做到有序过往,安全快乐。

饮食安全要求孩子喝水、吃饭坐好坐稳,小口喝水、小口吃饭;吃喝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说话,不左顾右盼,避免噎着呛着,吃饱为好,别吃得太饱,避免伤胃。

活动安全要求孩子按照老师的指令做,不挤不抢,不能乱成一团,像蚂蚁搬家一样各司其职,各走一条路,看似纷繁复杂,实则有条不紊。

休息安全要求孩子保持安静,脱掉鞋袜、外衣,盖好被子,闭目静睡,不哭不闹。若有需要,及时坐起,尽量避免尿床。

安全原则要求教师少说多做,尽量示范。

二是快乐性原则。

快乐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升官还是发财,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快乐。不管我们通过怎样的手段、怎样的方法,追求的其实不是金钱、权利,而是快乐。平民百姓之所以感到不快乐,是因为生活所迫,需求随着攀比提高;贪官之所以感到不快乐,是因为欲望无穷尽,想当更大的官,想拥有更大的空间。

幼儿园活动设计如果失去了快乐原则,相当于人生失去了终极目标。

快乐性原则包含自由的快乐、参与的快乐、被关注与表扬的快乐等等。

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相当于阳光对于植物一样重要,能左右人的成长。幼儿园的孩子更需要自由的空间,他们不希望被约束,希望随心所欲,想玩就玩,想喊就喊,绝没有成人的纪律意识。因此,有限放飞幼儿的性情,便是对他们的尊重。

参与的快乐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情愫,小至幼儿园的baby,老至耄耋之人,不论智商如何,身体好坏,都愿意参与活动。幼儿喜欢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的外在显现,因此,随其性情,让其快乐是幼兒园最大的收获。

一个孩子成功与否,主要在于自己努力,同时适当的关注与表扬也是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

鼓励能使孩子具有阳光快乐的性格,批评会使孩子具有羞涩内向的性格。幼儿园孩子最需要关注和表扬。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回家路上,告诉妈妈老师今天表扬他了。我回头看了看那个笑成一朵花的孩子,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老师不能天天给予孩子足够的表扬呢?是表扬要钱还是费力费神,以致于老师那么吝啬,很少给予孩子表扬。

表扬的力量相当于金钱的魅力,有道是“三句好话当钱使”,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表扬孩子,自己也快乐啊。

三是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活动是针对每一个孩子设计的活动,活动要有广泛的参与度。那么怎样的活动才能让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呢?我认为不管是大活动还是小活动,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这就要看教师的组织能力,会组织的教师可把一人活动变成多人活动,不会组织的教师可以把多人活动变成一人活动。优秀教师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某个活动之中,教师要做到让全体幼儿参与,必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是鼓励孩子大胆参与;二是相对限制个别孩子;三是合理安排,认真布阵;四是及时跟进,防止意外;五是收放自如,调控有度。

幼儿活动的成功与否,不在于秩序井然,而在于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人,个个参与其中,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表情。

四是操作性原则。

幼儿园的学生都是baby,对于他们来说,看似简单的活动,可能都要经过教师反复示范,才能引领他们动手去做,因此,操作性是活动的关键所在。

活动的操作性是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方法上对活动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设计转换成可动手、可实施的具体过程。这些过程包含语言说明、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全体活动等。

语言说明是教师组织活动的基础,教师要用恰当的适合幼儿心理的语言,说明某项活动的行为范畴、特征要求以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基本明白老师的要求,大脑里初步具有活动意象。

教师示范是对活动的进一步的语言说明,示范要标准、规范、缓慢,便于学生接受、模仿。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同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老师在给自己单独教。受到关注是心理满足的外在刺激,学生得到这种刺激后,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活动意识,快乐地参与活动。

如果说教师示范是高台教化、明星表演,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学生示范则是平民活动,平易近人,易学易懂。教师抽调几个学得快的学生,模仿示范自己示范过的活动程序,更容易让全体学生观察学习。因为,同类活动的传导性远远大于异类活动的教化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感染的作用,其实有些教不会的东西,在某一群体内,互相传导比苦口婆心、声嘶力竭的教化作用强百倍。

全体活动是在教师语言说明、教师示范,学生示范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全体学生在观察、模仿之后,跟着音乐节奏自然而然地活动起来,至于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教师心理要求不是十分重要,只要全体学生动起来,大致能够完成某一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就是成功的活动。

原则是一人立身之本,是一个单位管理的基础,是一个民簇独立于世界民簇之林的标志。有原则则有精神、有方向、有目标、有奋斗的毅力、有成功的保障。

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园的主体课程,不管那一项活动都应该遵循安全、快乐的原则进行设计。只有安全、快乐的活动,才能唤起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学生只有拥有这种热情,才能去看、去想怎样操作某项活动。

美国的幼儿园不同与英国的幼儿园,是因为它具有美国的原则;中国的幼儿园不同英国的幼儿园,是因为它具有汉民簇的原则。各国幼儿园各有所长,不可强求一致。

9.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 2.了解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3.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

4.会制定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班级月工作计划、班级周工作计划、班级一日活动计划,单项活动计划 教学时数:2学时

一、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 1.体现《纲要》精神 2.符合幼儿特点 3.保持系统性和统一性 4.具有可行性 5.坚持创新性

二、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全面了解分析情况 明确任务 选定内容 安排时间 编写计划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

(一)班级学期工作计划

1.定义:班级学期计划反映班级学期教育的具体任务、内容和要求,是教师学期教育 工作的依据。2内容: ①本班情况分析

②本班幼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对个别幼儿的教育要求,教材内容的确定意见要求完成教育任务的具体措施,家长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联系方式等。

③班级学期教育的总目标:包括身体发展目标、认知发展目标、社会性发展目标以及个别教育目标等;

④新班级幼儿的接待工作或大班幼儿的入小学前的准备工等。

案例:

(二)班级月工作计划

定义:在每学期开始前按年龄班,由幼儿教师根据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紧密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制定的月工作计划。

案例:

(三)班级周工作计划

定义:根据班级月工作计划指定的周教育工作计划(或活动安排)。它是在上一周计划执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般是在前一个周末设计完成并有园长审阅后执行。它是通过每日活动安排体现一周的教育工作重点、内容要求和具体措施,是各年龄班教师每周教育工作的依据。案例:

(四)班级一日活动计划

1.定义:按周工作计划的安排进一步详细制定的每日活动计划。2.设计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充分开展游戏活动 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活动结构要紧凑,各环节转换要自然 案例1: 案例2

(五)单项活动计划

定义:主要指教师根据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它阐明在一定的活动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什么目标等。教学活动计划应在教学活动之前完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

1.教学活动计划(课时计划或教案)(1)活动名称

指本次活动的具体名称或主题,如“小马过河”“有趣的动物”注意应标明班级、幼儿人数、活动日期等。(2)活动目标

是整个教学活动计划的核心部分,工作前是指导思想、工作中是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工作后是检验活动效果的标准。

一般包括情感态度或行为习惯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等方面。

目标的叙述要具体明确、突出重点、操作性强。(3)活动准备

主要包括幼儿的经验准备、活动材料准备、场地的安排等方面。(4)活动过程:主要体现目标的实施过程和步骤

开始部分:又称导入部分

基本部分:是完成各项活动目标的主要过程

结束部分:主要是归纳、整理本次活动的内容(5)活动评价

一般是在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本人或其他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给予客观的评价,主要从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活动中方法的运用、各环节的衔接、材料 的使用情况、师生关系以及幼儿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记录。教学案例:

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我换牙啦》 活动设想:

大班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同时,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本班开展《我换牙啦》的主题学习活动。由于这一内容较为枯燥,因此我们着重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是从孩子熟悉的事例入手,帮助幼儿体验龋齿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从而逐步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二是利用实验材料、图片等多种操作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活动目标:

1、了解保护牙齿的一般常识,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2、懂得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的方法,养成每天早晚在家刷牙的好习惯。

3、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中张贴“保护牙齿的资料”,展示有关保护牙齿的图片、照片等

2、牙齿模型、牙刷、小镜子、食物(饼干)、龋齿形成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谈话:(1)小朋友的牙齿为什么会掉下来?请已经换过牙的幼儿向大家介绍牙齿脱落及长出新牙的过程。

(2)在换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幼儿以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开展讨论。2数牙齿。

(1)把准备好的小镜子发给幼儿,请幼儿拿着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自己有几颗牙?(2)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有几颗牙齿掉下来?其他的牙齿怎么样?

3、讨论:牙齿活动了怎么办?怎样保护刚刚长出的新牙?乳牙还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怎么办?

二 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结合学过的儿歌《刷牙歌》,利用牙齿模型示范讲解正确的刷牙的顺序及方法:刷门牙竖刷几下,左边、右边各刷几下,向左上右上刷几下。

2、学习《刷牙歌》

(1)欣赏歌曲,教师给歌曲按刷牙顺序加入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跟唱歌曲。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幼儿跟着歌曲表演刷牙。

三、预防蛀牙,保护牙齿。

1、组织幼儿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吃完饼干后,用小镜子观察牙齿上有什么?(2)回答问题;牙缝里多了什么?饼干什么滋味?饼干为什么会甜?(3)出示龋齿形成的图片,讲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2、通过课前调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四、活动延伸:

1、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刷牙。

2、鼓励幼儿早晚刷牙,看看谁的牙齿保护得最好。

五、活动评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我换牙啦》这一主题活动,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注重从生活中生成教学资源,像“照镜子、吃饼干、演示刷牙”等等都是在生活中生成、提炼的教学资源。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教学使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幼儿刷牙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提高。

其次,教学过程呈开放性,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让孩子在有趣的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向我们展示了乐学的可行性。

第三,这是一个开放的主题,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他们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一方面体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如本主题中通过早晚刷牙促使孩子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在这类教育中突出生活的特点,如随机自然地在相应的游戏环节中开展刷牙的练习活动。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幼儿学习的科学知识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变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这样科学活动就变得富有生活气息。让科学源自生活,又走到生活中去,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并具有鲜活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具有价值的科学知识,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喜欢学,乐于学。2.家长会工作计划

全园性家长会(一般安排在学期初或学期末)年级家长会(本年级教育工作计划)

班级家长会(具有针对性,汇报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

案例

3.运动会工作计划

10.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十

小班活动:新年的糖果

(赠送视频+ PPT课件、教案)

设计意图:

糖果是小班孩子们最喜欢、最容易接触到的一样食物,特别是要过新年了,超市里的糖果品种更多了,在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也搜集了各式各样的糖果,对糖果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并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糖果,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过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了解糖果的基本特征。

2、体验共度新年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熊毛绒玩具、橡皮泥、糖纸若干、每组一只盘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新年礼物

师:马上要过新年了,有只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它的新年聚会,我们送礼物给它好吗?送什么礼物呢?(幼儿讨论:糖果、蛋糕、玩具、衣服等)

*价值分析:以参加小动物新年聚会的情境吸引孩子,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孩子积极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做糖果

1、出示糖果,幼儿观察

老师拆开做好的糖果,让幼儿观察糖的形状以及糖纸。

*价值分析:通过观察使孩子们对糖果的形状等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操作活动作铺垫。

2、讲解示范制作糖果的方法

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

A:取一点橡皮泥,搓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然后用糖纸包起来,两端旋转紧。

C:把做好的糖果放在中间的盘里。

*价值分析:小班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经验很少,教师必须对孩子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在模仿基础上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D:请个别幼儿尝试包一包。

3、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差的幼儿一起完成作品。

三、送糖果:

把做好的糖果送给小熊,并祝小熊新年快乐,一起唱歌曲《新年好》。

*价值分析:与活动开始部分相联系,让孩子们体验一起分享、一起过年的乐趣。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各种制作糖果的材料,使孩子们的技能得到巩固、游戏得到延伸。

11.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设计;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21-02

一、单元主题活动的内涵

单元主题式活动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主要是指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以某一事先选择的主题为中心组织教育活动。这一活动首先就体现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即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的“小世界”之上,而不是以抽象的学科知识为本位。这就可以看出,主题活动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线索,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是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有益的系列活动内容。

我们也可以说主题活动将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事先计划某主题的系列活动,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完成,其线索始终是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因此它的开展可能受主题自身特点、领域目标与内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幼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时,需要将各种学习内容、各种影响因素之间有机的联系,而不应该机械的拼对、组合。

二、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

“我的家乡”是一个已被多次采用的主题,主要目的是打破以往单纯的教学形式,通过三个阶段:搜集整理阶段、知识竞赛阶段、知识运用阶段,层层提高难度,环环相扣。不断鼓励幼儿在亲自的参与中去切实了解认识我们的家乡,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以新颖的方式与幼儿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自豪感。

1.搜集整理阶段——“这是我的家乡”。在幼儿园具体的教育活动实践中,因为受到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单元主题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一教学形式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新疆有关的图片、照片、书籍、磁带、影碟、事物等,使幼儿在亲自参与中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同时指导和协助幼儿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家乡的美,从而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豪感。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和协助幼儿给所有的物品进行正确分类。

这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以下活动形式的支持:

(1)此活动不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幼儿爱平时的生活中做有心人,去搜集材料,内容可以是挂历、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实物等。

(2)在活动室内设置四个展区,及时协助幼儿将搜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

(3)鼓励幼儿课余多到这四个展区参观,可以对实物进行操作,组织幼儿品尝特色小吃,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展品,鼓励幼儿充实展区的物品。

(4)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协助幼儿分类,并请家长予以配合,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如果发现展区内的物品不够全面,教师应给予帮助。

2.知识竞赛阶段——“我爱我的家乡”。这一阶段的活动目标首先是通过竞赛活动,巩固幼儿在第一阶段所了解的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其次是在竞赛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亲子的快乐。培养竞争意识;最后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品、布置竞赛的环境,同时邀请幼儿家长的参与。教师则在总结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展区中的内容,并提出任务,让幼儿通过说、唱、跳、画、写等表现形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最后教师在幼儿表述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之后再真正进入介绍竞赛规则、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3.知识运用阶段——角色游戏:“小小旅游团”。这一活动是为通过旅游观光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新疆乡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记忆,学习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幼儿爱家乡、夸家乡的情感。

教师可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再通过让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当一名好导游”,通过自由报名的形式,组成导游团,提出游戏要求:导游要负责向游客介绍美丽的风景、有趣的风俗、优美的舞蹈、土特产和特色小吃。之后幼儿开展游戏,教师客串角色指导。最后还可进行集体作画: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景象画出来。

这样,一个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就比较完整了。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主题的选择与确定、确定单元主题的目标及每个活动方案的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内容、“区域活动”、“环境资源”、“园外资源”等方面的配合,最后设计具体活动方案这几个环节。

三、单元主题活动的评价

我们可以发现,在上述活动设计中,为了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活动所必须的材料、幼儿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教师还需考虑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哪些相应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中需要投放哪些材料,需要创设怎样的环境,需要以及如何利用园外资源等问题,还要考虑如何使这些方面围绕主题形成教育合力,如“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就这些方面可提出一些建议。

1.区域活动方面。

(1)美工区。除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新疆有关的图片、照片、书籍、磁带、影碟、事物等,我们还可陈列收集的各种泥制品,张贴各种泥塑作品的图片,如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可塑性不同的土,各种简易的雕塑工具,以及幼儿做泥塑时的各种围裙、袖套等,便于幼儿开展泥塑活动。在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特别是指导幼儿学习捏、塑、雕等用泥进行新疆少数民族艺术造型的方法与技能。同时还可为幼儿提供各色颜料,供幼儿为他们的泥塑作品上色,做彩泥。

(2)阅读区。将幼儿收集的有关新疆民俗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图画书资料整理起来,建立一个可供幼儿进行查阅与阅读,并分享各自的发现的阅读区,此过程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对于一些幼儿不懂的地方及时进行指导。

(3)科学探索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因此在这个区域,教师可以将收集的关于不同少数民族服饰方面的图片为幼儿一一展现,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感受、体验与交流不同少数民族服饰、习俗方面的不同。

2.环境资源方面。整个活动设计都建立在教师引导和家长参与的基础上,因此可利用幼儿收集的图片或自制的各种泥制品等设计布置幼儿园环境。

3.园外资源方面。一般在幼儿园开展单元主题活动时,家长的参与仅仅是停留在提供资源或材料的层面,并未有深入的参与。因此,幼儿园应向家长进行宣传,积极争取家长的参与和支持,积极参与单元活动的生成、选择和设计。在活动进行中,积极调动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亲子游戏。活动之后,家长还要积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幼儿一起谈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启发与帮助幼儿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幼儿成长记录袋。

当然,园外资源还包括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幼儿园周围的各种相关资源,如少数民族服饰店、少数民族用品店,等等。

四、总结

作为目前幼儿园中重要活动形式的单元主题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多种理念的影响,也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诸多变化。在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有得也有失,正确认识单元主题活动的长处和局限,是不断完善单元主题活动所必须的。

通过“我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可以看出单元主题活动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不同学科知识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主张通过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儿童,建构起儿童内部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期间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所有的儿童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专题中的同一内容,主题教学变成各学科或领域的“大拼盘”;把主题当作“箩筐,只要相关的,教师都往里装”,这样就容易出现讲蝴蝶的故事、跳蝴蝶的舞蹈、唱蝴蝶的儿歌、画蝴蝶、剪蝴蝶……

因此,我们要求:单元主题活动的整体性、综合性应是自然、有机的,水到渠成式的,不能将注意力过多地引向活动之外,而忽视主动建构的过程,不能为准确地执行设计好的活动方案而不顾幼儿的反应等。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春燕等.幼儿园课程论[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5.

12.幼儿唱歌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 篇十二

一、内容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特点

(一) 素材的选择:以歌曲之“有趣”激发幼儿之“兴趣”

一首歌曲能否让幼儿认真演唱, 关键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因此在歌曲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着力在“有趣”字上下功夫, 以歌曲之“有趣”激发幼儿之“兴趣”。这里所谓“有趣”的歌曲, 主要是指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切近幼儿生活和情感的作品。这样的歌曲更利于孩子感受音乐形象, 产生与其相一致的情感共鸣。孩子带着兴趣去触碰音乐的意境美、旋律美, 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演唱活动之中。

因此, 在实际的唱歌教学中, 选择歌曲在内容上要尽量做到“四性”, 即:趣味性、情境性、故事性、生活性。小班歌曲 《毛毛虫》, 虽然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 但里面毛毛虫与大叔、爷爷做游戏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可爱的孩子们, 孩子们都饶有兴趣地一边演唱一边游戏, 脸上满是俏皮、专注的表情, 肢体动作更是丰富多样、滑稽可爱。不用过多言语的引导, 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被里面的情景感染着、激发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 以高涨的兴趣演绎着一场“毛毛虫与大叔、爷爷逗乐”的情景剧。

(二) 音域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幼儿喜欢唱歌, 但他们唱歌时常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如: 不用自然的声音唱;大声叫喊式的吼唱;脱离曲调, 象说话一样“说唱”等等。产生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幼儿所唱歌曲的曲调超出了他们“音域”的发展水平。一些音域过高或者过低的歌曲, 用自然音唱是困难的, 高音唱不上去, 只有吼唱, 低音唱不出来, 就变成了说话。所以, 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音域适合幼儿声音特点的歌曲。

一般而言, 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 他们的喉头比成人的小一倍半, 声带柔嫩且较短, 音域比较狭窄。从整个幼儿期来说, 不宜唱音域较宽的歌, 一般来讲各年龄班歌曲的音域可参考以下要求: (1) 小班: c1—a1; (2) 中班:c1—b1; (3) 大班:b、c1—c2。

另外, 在歌唱教学设计中, 教师还应该注意保护幼儿的嗓音, 教育幼儿懂得保护嗓音的重要性。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善于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孩子正确演唱, 严格防止幼儿练唱成人歌曲, 以免损害幼儿的嗓音。

二、伴奏设计:分析歌曲风格, 对症下药

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功中, 老师们拿到歌曲后没有认真分析歌曲风格和调式, 随意而简单地进伴奏, 整首歌曲听起来单调、空洞、缺少强烈的色彩感, 不能很好将孩子带入应有的意境。因而, 在歌唱课堂中, 要么老师一人唱独角戏, 孩子傻愣双眼;要么, 孩子们很听话全力配合, 演唱时却面无表情, 没有充分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和肢体语言。这让一节节富有情趣的音乐活动课以“失败”而告终。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要注意分析把握不同风格的歌曲, 根据风格对症下药。

(一) 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如 《国旗国旗多美丽》 《小小兵》 《小海军》 《玩具进行曲》 等, 这类歌曲节奏鲜明, 旋律进行较平稳, 曲调明快, 坚定有力, 速度适中, 能伴随行进的步伐, 表现出气势磅礴、奋勇前进的英雄气概。这类歌曲一般选用坚定有力地柱式和弦, 左手常用八度弹奏根音, 在用原位和弦的同时, 也可用一些转位和弦, 使音响获得新鲜感, 增强行进的气氛和动感。

(二) 欢快风格歌曲

比如说欢快风歌曲 《小老鼠上灯台》 《数鸭子》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火车呜呜叫》 等, 这类歌曲情绪欢快, 热烈, 常表现生动活泼, 跳跃喜悦的动人形象。这类歌曲常选用正三和弦为主, 适当加以副和弦, 一般选用半分解和弦为主。弹奏时, 多用断奏或跳音。

(三) 抒情风格歌曲

《大树妈妈》 《迷路的小黄鸭》《摇篮曲》 等属于抒情类的, 这类歌曲旋律优美, 流畅, 富于诗情画意, 而且节奏自由, 平衡, 速度一般较慢。这类歌曲的和弦在选用正三和弦的前提下, 可较多的选用副和弦和变化色彩的和弦, 以烘托柔美歌唱的情绪。常以分解和弦用的最多, 在右手带旋律或部分旋律时, 左手配弹分解和弦, 左手弹旋律时, 右手弹分解和弦, 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特点。

总之, 在确定把握了歌曲风格后, 伴奏要力求明确, 简单, 和弦和音型应层次清楚, 变化分明, 跨度性不宜过大, 遵循就近原则, 避免过度的繁琐与花哨, 影响幼儿演唱。

1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十三

一、根据作品的体裁设计活动

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魅力,每种体裁带给幼儿的阅读乐趣不能互相替代。如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父与子》是一部漫画作品。塑造了一对可爱而有趣的父子,他们善良、诙谐、乐观、懂得生活,有幽默感,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意味深长让人感到浓浓的父子情感。

《父与子》一书中描述的故事,开始时似乎都很平常,但随着情节的展开,矛盾与冲突随之出现,且愈演愈烈,可结局往往又出人意料。我们对其中一篇“百密一疏”进行解读,它描述的事件是:儿子不小心砸碎了镜子→儿子把镜子全部砸碎→儿子在砸碎镜子的木板上画上戴领结的父亲画像(随着情节的发展,画面从一条主线转变成了两条主线),其一是父亲全然不知照镜子,儿子很得意;其二是父亲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儿子逃走。

这个漫画故事的特点是幽默。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事态的发展,充分发挥想象,以肢体动作和语言结合等策略感受、理解、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们运用了以下的策略:

1、营造氛围

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营造了一个幽默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故事形象的有趣,感受其中的幽默元素。如我们引导幼儿观察这对父子的形象特征:“这是谁?他们长得怎么样?”让孩子体验故事中形象的幽默。如幼儿说到“爸爸的头发很滑稽,两撮,长在额头上”时,教师可以用幽默的口吻:“是呀,爸爸长得真滑稽,连眉毛都象头发,怪不得你这么认为,真有趣!”

2、鼓励想象

在阅读幽默作品时,我们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感受故事意想不到的结局。如针对故事中“儿子打碎镜子以后,想出画爸爸肖像的办法”这一情节,我们把重点放在让幼儿大胆想象还有什么幽默的办法可以不让爸爸发现儿子闯下的祸,而不是让幼儿讨论:“儿子现在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3、推波助澜

在阅读幽默作品时,我们运用“推波助澜”的策略会增添幽默的味道,如,一开始当孩子讲到“儿子和父亲在踢球,后来儿子把爸爸的头当成球,踢到爸爸头上了”时,教师更应通过自身夸张的语气语调来推波助澜,渲染这种幽默的氛围,“是的,儿子看到从阴井里冒出一个圆溜溜的东西,猛地一脚,‘哎呀’怎么啦?原来踢到的是爸爸的脑袋!有趣吗?”

通过推波助澜,把幽默的情节放大,激发孩子对幽默情节的回忆,充分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

4、启发思考

在阅读幽默作品时,我们运用“明知故问”的策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如,作品第一幅是“儿子一开始不小心把镜子打碎了一点”,第三幅是“儿子索性把镜子打得粉碎”,我们通过提问:“为什么儿子要把镜子都打碎呢?他究竟要干什么?”把矛盾显性化,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并体验儿子的各种情感:不小心敲碎玻璃的紧张,自以为想出妙计的得意,被父亲发现后的狼狈,感受幽默故事的魅力。

二、根据作品的结构设计活动

每个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设计、组织。如《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在结构上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为此,我们设计了能体现循环往复特点的教具。我们在一件围裙上用雌雄粘扣缝制了房子轮廓,又在广告纸上剪下与故事相关的物品图片(如饼干、牛奶、麦管、镜子、剪刀等),并贴上雌雄扣。在活动中,我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沿着轮廓依次贴上老鼠所要的物品图片,以此为复述故事、创编故事打下基础。

三、根据作品主线设计活动

一般来说,图画故事都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情节线,一条是情感线。活动前,我们通过解毒作品整理出这两条线,然后引导幼儿围绕主线理解、体验作品。

如故事《大西瓜》的情节是小老鼠在看望奶奶的途中遇到的困难(过不了河、碰到狐狸等),故事的情感线是小老鼠对奶奶的关心和面对困难的机智。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情节,体验情感。

1、观察理解

在这个故事中,狐狸要吃小老鼠时的凶狠(张大嘴巴,口水直流等)和小老鼠的害怕(吓得浑身发抖等)在画面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边看边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如“你从哪里看出狐狸要吃小老鼠?小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符号转译

在这个故事画面中有一些符号,如狐狸摔跤后,画面上出现了“ ”符号和螺旋型的线条,分别表示“眼冒金星”和“头晕眼花”。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符号,帮助他们建立图画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提高阅读兴趣和技能。

3、启发想象

在故事中往往会有一些情节转折点,我们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启发幼儿在情节转折处展开合理想象。如在故事《大西瓜》中,就有“小老鼠能不能过河”“小老鼠会不会被狐狸吃掉”这两个情节转折点,对此,我们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有没有过河?它是怎么过河的?”“小老鼠会不会被狐狸吃掉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老鼠?”这样,不仅引导幼儿发展故事情节,也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4、角色表演

在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的画面与动态的体验表达相结合。如我们问幼儿:“狐狸想吃小老鼠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小老鼠会怎么想,怎么说?”不仅让幼儿回答问题,而且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内容和情感。

5、贯穿体验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参考下一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