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12篇)
1.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 篇一
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审题分两步:
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读材料包括“引言、正文、出处”(引言包括题头、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哪一类;正文包括表格的标头、图片内的清晰字迹;括号内的注解;明确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限定词,同时对材料能分出段落大意;出处包括文章的出处;出现的年代时间;涉及的事件人物)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要将试题设置的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是答原因还是影响意义等将试题“对号入座”);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根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还有时空等限定词;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后一问是前一问的答题依据。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一个要点2--4分
2、找(相关信息):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①找材料间的联系。主要是指有两则材料以上,问依据材料一、二作答的②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主要是指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③找出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针对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如: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有时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等;解答“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问题时,要找出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或变化。
3、接(嫁接):嫁接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环节。嫁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课本中去。
4、转(思维转换):思维转换也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综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转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史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转换;二是同一学科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在解答历史材料解释题中的比较说明题时,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显得非常重要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 篇二
第一, 要认真审“材”, 即读懂试题所提供的材料, 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以2003年高考文综 (全国卷) 第37题为例 (笔者认为其是近几年来高考文综试题中最典型、构思最好、结构最佳的一道历史主观问答题) , 此题图文并茂, 信息量大, 两段文字材料均为文言文, 四幅魏晋墓砖壁画画像均标以名称 (“沙漠之舟”、“犁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 。考生在审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 获取重要的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所透露出来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在该题所提供的材料中, 有提示时间的, 如, “汉武帝时期”、“明中后期”;有提示地理方位的, 如, “西北”、“长城沿线”;有展示史实的, 如, “ (匈奴) 攻之, 而不能害”、“置使者校尉领护”等。在阅读材料时, 考生一定要做到全盘把握, 并抓住重点, 重视细节, 领会“提示语”的含义, 做到“一切为我所用”。
第二, 要认真审“问”, 即要明确试题所提诸问的指向、时空界限等。此审至关重要。仍以上题为例, 其第二问是:“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 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 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这一问中又分为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的指向是要考查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发掘信息以印证历史的能力, 以及把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第二个问题的指向则是要考生参照所提供文字材料及所学课本知识, 分析汉长城对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因此, 在审“问”的时候, 考生要依其“问”构思答案要点。在构思答案时, 要体现出“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如果答案与材料毫无联系, 或者答案不是从材料中引申、概括出来的, 那么往往就是答非所问;二是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虽然答案不一定是课本中的原文原话, 但其本质是符合历史课本主导思想和基本历史事实的。不管高考答案如何出乎意料, 它总是与考生所学知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三是要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只要是考生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不妨答出, 不要犹豫不决。这些个人的分析和看法, 往往成为显示区分度的所在。
第三, 要认真审“答”, 也就是说, 考生要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消化吸收, 以及对问题的理解, 精心组织答案。高考文综试题答案要求具有简明、扼要、概括性强等特点, 所以, 考生在组织答案时, 要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不能漫无边际, 信马由缰, 答题要答在“得分点”上, 因为高考评卷人员就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如, 前述试题的“得分点”就是:使用先进农耕技术 (或农业发达) ;丝绸之路 (或道路) 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行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六个答案要点, 表述简练明确, 没有多余的废话。做这类题目时, 考生容易犯的毛病是, 将某一个答案要点写得详细而繁琐, 其他则不顾及;东拉西扯, 言不及义, 看似写了很多, 但答在“得分点”上的字句却很难找到;书写潦草。考生应尽力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 表述应做到有条理, 书写时字迹要清晰, 不要无谓犯一些技术性的错误、非智力因素的错误。
第四, 要认真审“变”。当前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既注重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 那种死板、毫无发挥性的主观性试题多半不会出现。题目虽然有所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其依托的基本历史知识、基本史学原理没有变, 考生思想上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应被出现的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所迷惑, 应镇定自若应考。回答这样的“变化题”, 实际上就是要依据自己所学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加以重组,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作答。
3.如何做好初中历史主观题 篇三
1.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首先是读,这是解题的前提。先读没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一般的材料题信息量大,比较耗费时间,如果一上来就盲目地先看材料,对材料的意思大概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再看问题的设置,就会发现已获得的与问题相关的指向性信息不够明确、充分,这样就得回过头再看材料,这种习惯很浪费时间。同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往往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价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次是找,这是解题的关键。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设问,但都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么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进行设置,要么是它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回答或确定大方向。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从材料与课本的链接处找出相似点。只需确定了材料与课本某方面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但是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的环境,千万不要自顾地表演,而忽略了材料要求。
最后是答,这是解题的归宿,答题时要注意看分数,低分值的一般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分值大的则要深入分析,详加说明;落笔时文字表达要言简意赅,用语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书写答案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图片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近年来,图片与材料相结合的题型出现在历史中考的史材释意中,该类型试题不仅丰富了试卷题材的表现形式,使卷面生动清新,时代感强,而且使历史试题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能力考省的空间更为广阔和适宜。
该类型试题答题的思路一般是
①根据设问多解度、多层次观察图像,提取历史有效信息。
②依把教材相关知识把图像信息与历史事实相结合。
3.历史体验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亲身去体验历史、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语言描述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评价历史,用亲身体会感悟历史,把握历史的真谛。
常见的题型有:
①新闻记者报道,导游人员解说
②模仿当事人出点子,做策划,统治政策。
③书信型
④材料分析型
解题思路及方法:
①以第一人叙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背景)、经过及结果(影响)
②不同类型的体验题有不同的格式。哪新闻记者报道、导游人员的解说要有开场白、结束语;书信型的要用书信的格式书写。
4.历史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在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基础上,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具备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该题型解题方法与要求:
①抓住主题,联系已学知道解答
②理解概念,避免混淆
③语言准确,做到史论结合
④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语,序号代,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子标出不同的序号。
4.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 篇四
王鹏
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
“三农”问题
1、(15分)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小岗村)全村适龄儿童还没有全部入学,上中学的很少。„„一位30多岁的妇女说:“念上个一两年,也和没念差不多,庄稼人靠劳动吃饭,读不读书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小岗村)同时也出现了与它们经济发展和不适应、很不相称的事情:一是他们在村头盖了个牌楼,花了不少钱。„„二是盖了气派的村公所办公楼。„„农村改革已经快20年了,小岗村至今也不过是停留在兢兢业业地把他们的那几亩地种好的水平上。因此生产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部发展。粮食生产是大幅度增产了,但比较利益低、卖粮难、农民收入低、经济不发达。
--摘自《万里与小岗村--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而作》
材料
二、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把全国的乡镇企业发展推向高潮。华西村办起了年产30万吨线材厂、30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20多个大中型企业。年产值一年翻一番,1992年为5.16亿元,1993年超过11亿元。
--摘自周大鸣《农民企业家的文化社会学分析》
材料
三、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订单、合约、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联合当地10多个镇和周边10余个县的2万多农户,建立了总面积20余万亩次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蔬菜基地,„„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使每亩土地的产值和利润比传统单一结构增长2-4倍,基本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两头富”的初始目标,成功地将千百万农户与千百万消费者进行了高效有序的链接。
--据人民网2006年12月25日
回答:
⑴依据材料,概括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小岗村:单一经营,发展速度缓慢。(2分)华西村:重视发展乡镇企业。(2分)浙江慈溪:发展现代农业。(2分)
⑵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9分)
启示:要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讲求实际,不搞形式主义;要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8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我国现在已取消农业税,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和前苏联的工业化的资金支持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靠对外掠夺,农业的高积累支持工业发展更是不可避免。结合史实说明前苏联在建国初期,中国在过渡时期,农村经济是如何服从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在这期间前苏联出现了哪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苏联在建国初期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国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
(2)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经济的破坏性特别大,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王鹏
过分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操之过急。
(3)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等。
3、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2分)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5分)新乐园:人民公社。(1分)
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出,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4分)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雇了农村生产力,(2分)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1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右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
材料二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材料三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王鹏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如何?(5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4分)(3)依据材料三、四,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4)上述材料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2分)答案要点:
(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4分)
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1分)
(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分)
(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2分)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2分)
(4)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2分,答到两点即可)
5、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参考答案:①1953-1956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8-1964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浮夸风泛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③1966-19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农村经济遭严重破坏,农民四处逃荒要饭。
④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根据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两次会议的正确决策在贯彻过程中的不同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1)“八大”背景:①借鉴苏联教训,总结了“十大关系”,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②三大改造完成,国家经济结构和国内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③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已颁布,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全国人民面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
(2)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①长期的“左”的错误和十年浩劫,全国经济陷入困境,必须尽快改革。②文革虽已结束,但“左”的思想政策仍在继续推行,必须拨乱反正。③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禁锢开始被冲破。
(3)不同结果:“八大”的正确决策很快被从理论上修改,“左”倾错误随之迅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以全面落实,并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5.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 篇五
①评价正面的时候,答题基调与意义题基本一样;横向评价与其后相同(相似)对象关系的时候,答题基调与分析历史意义题基本一样。
例题一: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解析过程:
(一)题干关键词确定:
“简要评述”(题型:评价题+叙述题)、“清末”(时间-横轴)、“对德、才的新认识”(政治制度与思想-纵轴)
(二)解题关键信息:
材料三:
①取士概归学堂,且设立学堂者……乃以开通民智为主
②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最足为世诟讥
③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
④凡算学、地理……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教材: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推荐答案(评价部分):
评价:
①清朝对德才的认识继承了前代重视官员德才兼备的标准。(横向-较前评价)
②清朝对德才的认识适应了清末的形势,迎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横向-比后评价)
③清朝对德才的认识大大促进了教育、思想文化的进步与新式人才的选拔、培养。(纵向-相关因素评价)
例题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之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考制》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两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认为:“始于搅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始卷太平(世),为民主”。
(1)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解析过程:
(一)解题突破关键:
①要明白此题开放性较高,无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②要注意,该题为评价类题型。在评价历史人事物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客观,既要肯定正面,又要否定负面。
③本题只需客观公正的态度答题即可,但要注意尽量做到分层作答,分点作答。
(二)推荐答案:
态度如下:
①要具体分析与看待孔子与儒学。理由:我们对孔子、儒学要站在具体的历史阶段去对待,不能盲目肯定或否定。
②不要神化孔子与儒学。理由:我们要现实地看待孔子、儒学,切不可当成神灵去迷信,要把孔子、儒学现实化。
6.高中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六
特点设问类
特点(特征)指的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一般通过与同类事物的比较得出。设问时一般用语:主要特点、时代特征、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点等。设问角度一般有三类:一是针对历史阶段的相关问题进行设问;二是针对历史专题相关问题进行设问;三是针对历史概念相关问题进行设问。
答题方法
1.与历史阶段相关的问题
(1)考查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
(2)考查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征,可先按时间划分阶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
(3)考查某一历史事件在演变中所呈现的阶段特征,可从原因、性质、过程、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2.与历史专题相关的问题
3.与历史概念相关的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设问主体,然后根据材料中信息及问题分值,思考从一方面还是多方面回答。一般说来,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是否处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等。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等。
(5)内容(措施)——体现的思想、侧重点等。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等。
(7)数量及关系——设问主体发展快慢、比例增减幅度及以什么为主体等。
(8)范围——涉及的地域、领域等。
(9)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和双重性质、性质是否前后一致等。
(10)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原因、背景类
原因、背景类非选择题的设问通常分两种:一是限定性设问,即题目中设置限定词语的设问,如某一事件(或现象)出现的历史、经济或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根本、主要、直接原因,主客观原因或内外因等;二是宽泛性设问,即题目中没有限定词,直接设置为背景、因素、原因、条件、依据等。
答题方法
1.限定性设问
2.宽泛性设问
可从(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1)经济上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上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上可以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不论是限定性设问还是宽泛性设问,解答时,首先注意审清问题,明确答题方向;其次恨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背景(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原因回答角度也不同。
影响、意义类
一、针对影响类设问,可根据题干要求,从以下角度有选择地进行归纳。
1.分项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 考研政治主观题不容忽视的答题方法与要求
★ 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思路
★ 成人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 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 中级会计师考试主观题答题技巧
★ 雅思听力选择题答题攻略
★ 高中政治应试答题技巧平时训练攻略
★ 高中历史怎么学
7.政治主观题审题的“三步走” 篇七
第一步:确定设问的规定性。高考试题提出的作答要求是通过所设置的问题体现的, 认真审清题目的设问, 对于答好主观题至关重要。
第一, 明确知识范围。在试题设问中, 有的问答题明确指定知识范围, 有的没有直接指出, 但可以根据问题本身确定。在设问中常见的知识范围提法有:“请运用经济生活 (哲学生活、政治生活) 的有关知识说明……”“请谈谈……的经济意义 (政治意义或哲学启示) ”或者在知识类别上或者限制更小的范围, 如, 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用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等。政治主观题经常有一个情境设置, 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生活的不同角度都可以说明其中的道理, 但答案是不同的。只有在审题过程中准确把握所应运用的知识范围, 学生才可能有正确的答题思路和方向。相反, 如果在知识范围上审题有误, 就会“离题万里”, 不能得分。
第二, 明确设问指向。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指向主要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大角度。只有审清设问指向、明确题目类型, 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纳几年的政治高考主观题, 可以具体分类如下:图表类、体现类、措施类、依据类、探究类、意义类等。不同的题型作答技巧不同, 知识的整合、答案的结构和层次要求也不同。虽然有时不同题型的答案在语言表达上可能有相融合之处, 但如果对设问指向的审题有误, 就会“答非所问”, 也不会得高分。
特别提示:考生在审设问上, 切忌看错题、看漏题。
考例 (2010年全国文科综合新课标39题, 略改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 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 在很多地方, 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 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现了从“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9年以来,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值月均增幅达l7%, 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 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6分)
考例分析:根据阅卷教师反馈和考生反思, 在回答该设问过程中, 许多考生出现“看错题”、“看漏题”现象, 严重影响得分率。
(1) “看错题”的表现:设问中“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误为“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建议”, 没有看见“方法论”要求。答案变成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发展文化的措施。
(2) “看漏题”的表现:没有看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 只看见“方法论建议”。
参考答案: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 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4分) 制定文化强省战略, 可以借鉴经验, 但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
第二步:审读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资料为载体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整合的, 命题者会在背景材料中设计有效信息, 暗示考生调动和运用哪些知识。考生答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审读, 提取出关键词句 (有效信息) , 这有利于扩展考生解题的思路, 提高考生答题的速度。
考例 (2010年全国文科综合第38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 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 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 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 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 提出合理化建议161 656条, 其中142 390条被采纳, 实现经济效益10 588亿元。2009年1至5月, 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 利润近亿元, 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 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了这一活动的经验, 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最佳实践者”活动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 (12分)
考例分析:背景资料中为考生提供了“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等有效信息, 便于考生结合教材的相应内容, 整合答案。考生一定要认真审读。
参考答案: (1) 激发员工生产和革新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3分) (2) 采用合理化建议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3分) (2) 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分) (3)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3分)
第三步:审清设问与材料的结合点, 确定答案框架。考生要根据对设问的分析和对材料的审读, 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避免调动知识不全面。
考例 (2011年大连三十六中学高三压轴题, 略改动) :近年来, 中国出台的密集政策显示了对楼市调控的坚定信心, 但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对一、二线城市调查显示, 对于国家调控政策的执行结果, 获得好评的分别为11.2%和15.8%;认为未来房价变化不大或继续上涨的分别为49.2%和84.1%。老百姓对住房市场的消费信心依然不足。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 地方政府从本地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出发, 执行中央财政政策缺乏积极性, 使政策落实大打折扣。
结合材料, 运用哲学知识, 说明在楼市调控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正确处理与中央的关系。 (12分)
考例分析:要回答好此题, 考生一要审清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哲学知识”, 设问指向“如何处理”属于措施类, 设问关键词“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 因而调动教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相应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考生基本得分。二要审读资料。对材料中民意调查“老百姓对住房市场的消费信心依然不足, 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信息, 必须充分利用, 由此调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标准”等知识。这一部分知识点考生没有分析出来。问题所在是只看设问“处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 没看资料。所以特别提示, 设问中“结合材料”这一要求考生一定不能忽视。
参考答案: (1) 整体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2分) 某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 消极执行中央政策,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推动全国楼市的稳定。 (2分)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分) 当地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稳定房价。 (2分) (3)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分) 正确处理好自身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 稳定楼市。 (2分)
8.浅析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八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历史主观题以材料分析题为主,材料有文字材料,
也有图表或图片资料,并十分注重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与社会热点的结合。因在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主观题十分恐惧,一方面是他们的思路不够开阔,
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另一方面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造成了主观题得分率不高。作为历史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帮
助广大学子攻克这一难关。
一、抓住材料的主旨,首先就要找到题设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历史的材料分析题往往篇幅很长,信息量大,并且有时候会引用古籍中的句子,学生读起来困难,容易抓不住重点。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题设和材料中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并且用笔勾画出来,从而快速把握出题者的出题思路。以2014年高考文综北京卷为例,第37题的材料二给出了四幅世界主要贸易路线时代变迁图,要求学生以世界洲际贸易发展为视角,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该题考查得十分灵活,一些学生看到后会不知从何下笔。事实上,学生可以用笔圈出图示的历史时期,是在公元1400年以后,然后看图名的变化,如,图18的图名多了“航海”和“铁路”两个词,图19则多了“电子商务”和“网购”两个词,据此,学生就可以把贸易手段的多样化趋势作为答题的一
个点。
二、答题要规范化,注意分点答题,并要有必要的
提示
许多学生的思路很开阔,答题字数很多,而且有史实有论据,思路也比较正确,但答题不规范,习惯用“一段式”的答法,这让许多老师在阅卷时不容易找出重点,得分也就不高。因此,规范的答题对于文科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分点答题,并且在一题多问的主观题中,要求学生写出必要的提示语,如
原因、意义、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将答案呈现
出来。
三、字数答得多不如要点分得全
因为高考文综判卷往往是采点给分,只要学生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且史实正确、论点合理而且有必要的说明,那么判卷老师会合理给分。倘若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点,即便是把其中一点说得再全面、再详细也没有办法得高分。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答题中,让他们学会多列几个点,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免在高考中造成时间不够用。
主观题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它不光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主观题的恐惧,规范答题方式,快速找准信息,使主观题的得分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关键是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和训练,而不是仅靠一天两天的集中训练就能形
成的。
参考文献:
尚海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特点及复习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9.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 篇九
(2011年)
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要求,“密切关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请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谈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繁荣法学事业的要求。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根据材料,***同志在讲话中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要讲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重实践,努力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实践,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彻底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法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法学事业,就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法学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繁荣法学事业,就必须使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系统的科学性和充分的开放性。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重要阵地,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兴衰成败。繁荣法学事业,就必须不断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2010年)
材料 据新华社2009年12月1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18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注﹡三项重点工作
①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②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③ 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在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步,进一步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
请结合当前政法领域的三项重点工作,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依法治国基本内涵的理解。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和论述,照搬材料原文不得分;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权力制约四个方面。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2.在政法领域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当前社会矛盾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政法工作的关键环节。
3.在政法工作领域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巩固依法治国政治基础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创新实践。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是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规范、各项权力依法约束的必然遵循。
(2009年)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问题:
请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法的现代化、中国法的现代化、中国法治现代化);
2.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3.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基础,是指导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2008年)
材料:据新华社4月13日电:200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
《法制日报》2008年2月1日报道:2007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法和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法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一方面要强调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强调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强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又必须包含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涵义和价值,必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从法和政治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统一。
2.法的作用泛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法不仅具有规范作用也具有社会作用,其社会作用是由法的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具有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10.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 篇十
此类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高中政治某观点的具体,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2020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主观题精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城市千年荒芜、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如今变成了富饶文明的“经济绿洲”。库布其治沙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荒漠变绿洲,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历史在兴衰演替的变迁中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人类文明进步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治国理政总体布局中的重大战略,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1)根据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9分)
材料二 9月9日,北京互联网正式挂牌成立,该院电子诉讼平台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互联网是紧随互联网大背景应运而生的。网上的纠纷就在网上解决,互联网开庭时,原告、被告以及法官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通过在线交易记录提取证据,调解、宣判等也直接在网上进行,诉讼全程网络化,只要有网络有电脑,足不出户就能打官司。
司法审判乘上“互联网+”的东风,使网络维权插上了翅膀,路途遥远、时间漫长不再成为阻碍。网络维权将像网购一样方便,这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网络维权步伐加快,将倒逼商家和网民规范网上行为,促进互联网健康生态的形成,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互联网成立的意义。(8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月,农业部出台《关于进农业供给側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見》。意见指出: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現代种业创新,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法律制度修订,积极推进农业联合执法;加强培有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实施“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行动,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农业部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4分)
3.(12分) 209月4日《浙江日报》报道,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工程,以“党建+自治”为基,育乡村振兴之花。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将党的领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紧密结合。通过法定程序选举村干部;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主体作用:建立规范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全力推行“片组户”民情联系卡和服务百姓档案工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田村是怎样完善乡村治理的。(12 分)
4.(12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之后,年6月2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7月28日。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采取两种方式征求意见,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点击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栏目: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寄送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截至7月28日,中国人大网站显示,一个月来共收到意见数超过13万条。社会公众对个税改革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之高,可见一斑。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把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分)
5.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A市B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推进了B村的乡村振兴。
(1)请结合材料,运用基层民主的知识,说明B村村民是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的。(8分)
(2)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请你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农村写两条宣传标语。(4分)
6.材料近年来,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坚持以“互联网十政务服务”为主抓手,探索形成了数字质监、智慧质监的“湖北模式”。
把质监门户“一网两微”(网站、微信、微博)作为政务公开、公众服务的展示窗口和沟通载体,主动公开案件查处、文件资料等接受监督类信息,及时公开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质监数据、质量警示、湖北名牌等服务公众类信息,力求做到公开信息和数据应有尽有。全力建设互联网服务大厅,对全部服务事项以指南形式,就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方面,进行精准的清单式表述,力求做到让办事对象一看就懂。严格落实权责清单制度,逐项清理出348项行政权力,保留158项,精简幅度达54.5%,力求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湖北省政府是如何树立政府权威的。(8分)
7.通过“村规民约十制度规范”,推动自律自约。在村党支部指导下,村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情况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进行签字确认,营造了“我签的村规民约我遵守”的诚信氛围。同时,按照“有位、有责、有为”的工作要求,建立事管委或自治会履职承诺制度、会议制度和参与村级事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应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0分)
8.材料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来,成员国之间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8分)
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回顾历史,每一部宪法都反映不同的时代需求,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大变革,此次宪法修改将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升为宪法规定,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
宪法竖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此次宪法修改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此次宪法修改对治国理政的重大意义。(8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习近平同志尖锐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党和政府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政府和公民应该怎么做?(16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互联网+公共服务”,助力政府开启政务服务新模式。
总理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让政府服务变得更“聪明”。“聪明”表现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信息化技术,让网上能办的事项不再必须到现场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重点要解决的诗众服务领域“办证多、办事难”、材料重复提交、往返跑路的现实问题,采用“一号申请”——解决办证多办证难的问题、“一窗受理”————减少部门间推诿扯皮问题、“一网通办”——解决重复跑跨地跑问题。总结起来对老百姓的价值就是:“随时、随地、随需、随行”地提供政务服务。以往到部门办事要一家一家地跑,现在需要结合政府的权责清单,精简办事环节,做到分类审批、并联办理。通过线上线下资源重组、渠道方式多样选择,进而解决不同群体在不同时间就近办、优先办、窗口办、快递办、网上办等模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体验。比如采用自助服务、智能引导等应用,建设高度现代化、智能化的政务大厅;比如汇总挖掘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方面的海量数据,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积极影响。(10分)
12.材料二 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强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加强分类指导,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协同治理,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是怎样履行职责的。(12分)
1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的要求,不断突破体制障碍,部署推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方案》《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不断突破人才激励机制,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
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党在新时代下应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9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通过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制度化水平,从而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从严治党的深远意义。(14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广东省推出《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结合本省实际,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4个要求:一是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制度建设,给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促进企业的质量升级。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检查评比事项、清理并废止不合理收费、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等,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务实有效地推进实体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从审批前准入为主到准入后进行全链条监管,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到全面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为新经济的成长提供保障支持。四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各部门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动能,为企业发展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广东省政府是如何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的。(10分)
答案
1.(1)①増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环保观念,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分)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3分)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決策,为绿色发展建言献策。积极行使监督权,敢于与破坏环境的违法失职行为作斗争。(3分)
(2)①互联网的出现,使维权更加方便快捷,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形成人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推进依法治国。(2分)
②诉讼全程网络化,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动司法公开,维护司法公平,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分)
③司法审判乘上“互联网+”的东风,有利于降低司法审判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公正司法。(2分)
④网络维权步伐加快,将督促商家和网民规范网上行为,利于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促进互联网健康生态的形成。(2分)
(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1.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 篇十一
历史启示类题目以历史为镜,对照现实,为解决现实问题寻求依据和解决对策,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教育功能。那么我们应如何解答历史启示类题目呢?
首先要“读懂”。一是要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要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这两个方面是解答好题目的前提。
其次要“找出”。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出现的原因;二是找出课本中有关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这是解答好题目的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只有结合所学知识,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精练的答案。
再次要“提出”。就是根据前面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1)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变化的。
(3)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我国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
前两问参考答案:(1)罗斯福新政。(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变: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完善。
12.中考思想品德主观题的破解之道 篇十二
攻略一:未雨绸缪, 提高认识
对思想品德中考开卷考试, 一方面, 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提高学科能力是成功应试的关键。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后, 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题目很容易, 就是翻翻书, 抄抄答案就行了, 平时用不着花时间去学习思想品德, 这是对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误解, 必须予以摒弃。实际上, 纵观南京市2001年以来中考政治主观题部分的试题, 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比较注重考查考生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有阅读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运用政治术语表达观点的能力以及尝试实践操作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 才能成功应试。另一方面, 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解答好主观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取得高分的前提条件。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分为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卷面满分60分, 主观性试题35分, 占试题总分近六成。主观题在中考思想品德中的份量决定了答好主观题的重要性。
攻略二: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首先必须对考生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考主观题答题失分的原因进行分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 (1)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答题时大段抄书, 没有一个总结提炼的过程; (2) 忽视思维的过程, 往往拿到题目就写, 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 (3) 欠缺良好的思维习惯, 审题不清, 读不懂问题, 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4) 分辩材料时思路狭窄, 只看点, 不看面, 不能多角度、多层面、辩证地理解材料, 分析问题; (5) 政治术语运用能力较差, 回答问题“口语化”较重, 答案组织混乱, 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了这些原因, 我们就可以对疹下药, 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其次要帮助学生明确评分标准。主观题评分标准分为A、B、C、D四种等级:即A、优秀类:有创意, 有观点, 能按照试题设问, 结合所给材料进行较好分析, 学科术语运用恰当;B、较好类:有观点, 能按照试题设问, 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 学科术语运用一般;C、一般类:能回答问题, 表述基本正确;D、不合格类:分析错误, 答非所问, 不作回答等。现在中考评卷对主观题主要采取“采意给分”的方式, 即对考生答案的评价着眼于考生政治立场、观点是否正确, 运用知识是否得当, 阐述是否合乎逻辑,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 而不是死扣要点, 死抠字眼。考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 持之有据就酌情给分;即使要点不够齐全, 只要某些要点分析相当透彻, 富有创造性, 在不突破满分的情况下, 还可以酌情加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将自己所做试题同A类答案标准相对照, 找出差距, 并进行总结, 防止由于解题的不规范而失分, 保证会做的试题不失分。
攻略三:大处着眼, 理清思路
解答主观题不能随心所欲, 想到什么就答什么, 而要形成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形成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 主观题大都给出一定的材料 (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等。涉及范围广泛, 可以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次的生活) ,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主观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要仔细审题, 弄清题意和要求。读懂题目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如果这一步搞错了, 就往往答非所问。要像做几何证明题一样, 将问题中的每一个信息都考虑到。否则就不可能拿到满分。二要回归教材, 寻找知识的落脚点。从设问入手, 多问几个为什么, 向课本知识逐渐靠拢、找出其解答问题的知识落脚点, 思考与哪些所学知识有关。关键考虑要用到哪些学科术语。三要结合材料, 多角度回答问题。从知识体系 (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 寻找知识, 综合思考问题, 还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综合思考。在综合思考时, 须一分为二看问题, 即能看到事物积极与消极的两面。四要组织好语言, 科学答题。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 根据一定的逻辑 (并列、递进、总分或分总等) 进行排列。可尝试分点回答, 注意分值, 有几分就答几点。
攻略四:有的放矢, 各个击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观题的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简析题、图表题、关系题和活动探究题等, 主观题的类型不一样, 解题的方法与策略也应也所区别。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症下药。
简析题:是针对具体言行、具体事件或具体观点进行的评析、判断、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可分为三步:1.作出判断 (注意辩证地看待问题) 。2.分析理由。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 有针对性分析试题中的观点, 无论题中观点是对是错, 都要分析其对或错的理由。3.得出结论。如果题中观点错误, 就提出一个正确的观点作为结论、以及对自己的启示等。例如: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3624亿元, 1997年/74772亿元, 2001年/95933亿元, 2004年/136515亿元。材料二:截至2002年, 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 我国为454人, 而日本为4909人, 美国为3676人。在科技工人中, 我国高级技工仅占3.5%, 而发达国家为40%左右;2000年美国硅谷的产值是5000亿美元, 相当于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而我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问:面对我国的快速发展, 有些西方人惊呼:“中国强大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已不再是初级阶段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认为“中国强大了”有一定的道理, 从材料一看,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再是初级阶段”是错误的。从材料二看, 同发达国家相比, 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低,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还不高, 这些说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建设特色主义的首要问题。
关系题:根据所学知识, 谈谈A与B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回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 (1) 总述, 用一句话介绍两者关系密切; (2) 坚持 (做到、实施、发展……) A对B的好处; (3) 坚持 (做到、实施、发展……) B对A的好处; (4) 小结, 强调两者缺一不可。例:2005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96票赞成, 2票弃权的结果, 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完全支持和理解, 全国各地群众和海外华人华侨纷纷表示支持和拥护, 普遍认为这部法律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问:“国家统一与青少年成长关系密切”,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1) 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也是青少年的神圣职责。 (2) 国家统一有助于国家发展, 能为青少年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3) 青少年维护国家统一, 同分裂国家行为作斗争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
图表题:其内容的构成一般有三部分:标题、数据、设问, 主要是对图表信息进行分析。图表题的解题步骤:1.浏览图表的所有数据, 特别是图表的题目、注释等附加信息;2.横向、纵向对比图表数据, 描述图表;3.解读图表反映的问题及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4.小结, 为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等。如:
问:该图表说明了什么?答: (1) 说明了该市2004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 该市2004年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 (3)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4) 城乡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活动探究题:依据教材设计的活动课的内容, 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 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察而设计的创意活动。该类题型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写倡议书、小论文、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等。对此类试题的一般解答要求是: (1) 熟悉并掌握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2) 结合主题, 设计步骤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 答案组织要符合逻辑, 条理清楚, 多元开放。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 学校要求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一次调查, 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调查方案可这样设计:⑴调查课题:学校周围环境问题。 (2) 调查目的:认清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提高环保意识, 自觉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 (3) 调查内容: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性。 (4) 调查对象:学校周边工厂、居民、中学生、环保部门等。 (5)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6) 调查结果。 (7) 调查建议。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题】推荐阅读:
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aaaa10-30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10-20
中考历史主观题训练11-13
历史中考论述题11-15
历史评述题汇总11-29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07-03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07-29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受11-17
八年级历史材料题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