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2024-09-07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10篇)

1.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一

如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按照XX省投资促进局X促投办【2011】74号文件《关于认真学习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强从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通知》要求,我办于11月7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XX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并结合我市近年来的工作实际情况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学习情况和如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提出如下意见和汇报。

一、学习情况

11月7日,我办召开专门会议,按照X投促【2011】74号文件精神,对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进行认真细致学习,特别是对X书记报告的第五部分“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进行逐条讨论。如:招商引资引智是首要任务,打造开放平台是关键环节,扩大区域合作是重要突破口,营造良好环境是制胜砝码。

(一)学习时间

利用一周时间从X月X日——X月X日每天利用半天时间学习。

(二)学习方法

我们要求在学习中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二是研读文件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谈感想,谈体会。

(三)学习要求

通过一周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志一要把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贯穿到各位的业务中去;二要通过学习使自己的自身素质有较大提高;三要通过学习提出我市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二、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一周学习,我们认为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回顾我市“十一五”以来的招商引资成就,我们深深认识到:招商引资对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要再造一个新XX、新XX,单凭我们自身是不可能,凭银行贷款很难,唯有继续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现将下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呈报给省局,如有不妥,请指正。

(一)强化环境招商,务求在政策上实现新突破

资金、技术、人才可以引进,环境却不能照搬照套地引进,必须靠自己去营造。环境,恰恰是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最为关键的因素。从XX的实际看,开展招商引资,必须打环境牌,强化环境招商,发挥政策的威力,提供一流的服务,争取更多的项目。

在政策上,要分析透、优惠够。“分析透”,就是要认真分析我省有哪些吸引外商的优势和不足。过去,决定环境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生产成本等客观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属性的环境日益趋同,决定环境好坏的因素已转移到政策、文化等软环境上,哪里政策优惠,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就往哪里流。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政策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优惠够”,就是要使政策有吸引力。资本逐利而动,外商到XX不是来扶贫,而是追逐利益更大化。这种盈利的目的性,决定投资环境的选择性。因此,我们制定政策必须解放思想,树立“你投资、我支持、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不要怕吃亏,不要怕别人发财,学会算大帐、算远帐、算活账,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财力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尽可能给予客商最大优惠。因此,建议省局尽快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如在招商项目落地后,如何给客商提供诸如土地、财税、规费等方面的优惠。

(二)强化产业招商,务求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上实现新突破

产业招商,是以围绕构成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招商方式。产业招商已成为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竞争手段,体现招商引资的新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如何强化产业招商,建议:要把大项目作为产业招商的重点。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产业,更谈不上大发展。我省这几年经济加速提质,得益于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还处于落后地区,主要原因还在于大项目少。事实证明,大项目才能促进大跨越。产业招商要把引进大项目,特别是工业性转型转产项目作为重点,通过大项目,建设大产业,进而推动大发展,但大项目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会无中生有,任何一个大项目都有其生长的土壤。因此,建议要明确发展重点,明确每个产业引进大项目的重点,通过包装推介项目,使项目招商有亮点、有看点、有卖点和投资兴奋点。

(三)强化载体招商,务求在基础设施配套上实现新突破 要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链延伸的主要场所。园区建设要围绕促进产业招商,因此,建议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集约化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产业定位。要按照产业招商集群发展的要求,按照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搞好产业布局和定位,促进关联企业、项目之间合理集聚,资源共享,配套协作,增强园区聚集力和吸附力。二是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在预留产业发展用地以及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要做好产业链延伸的准备,使各园区有足够的产业承载能力。

(四)强化专业招商。务求在招商方式实现新突破。经过几年的大型、大团队招商,建议从2012年起,在续建抓好国家、省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外要搞好两个结合:一是坚持专业招商与高层推动相结合,二是大型招商与专题招商相结合。

XX市招商引资办公室

2.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二

去年, 五征并购了山东拖拉机厂, 接着整合了五征与山拖的技术优势, 成立了五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 组建了专门科研小组, 重点加强拖拉机、收获机械以及各种配套农机具的开发。同时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增进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 研发能力迅速提升。与国外知名研发公司联合开发大、中马力拖拉机新产品, 研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小马力拖拉机新产品。今年春天, 推出了“雷诺曼”1454大马力拖拉机, 目前已通过可靠性试验。今年秋天, 接着又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诺曼”1804大马力拖拉机, 该产品采用了进口前驱动桥、电液控制提升系统和传动系统, 配置全新全封闭宽视野空调驾驶室。据了解, 210马力和中马力拖拉机新产品的开发也在紧张进行中。为满足农民大棚和果园作业需要, 农业装备研究院还开发了园林王小型拖拉机, 该产品轮距更小、底盘更低, 作业效率更高, 方便大棚和园林作业。至此, 五征拖拉机产品涵盖了18~210马力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五征现代农业装备公司还发力向现代农田作业机械研发推进, 把玉米收获机械及花生、棉花、油菜籽等新型经济作物收获机械作为未来农业装备研发的主攻方向, 细分农业装备产品。在研制成功两行、三行、五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基础上, 今年又开发出了四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目前该机已完成田间作业试验。至此, 五征玉米收获机械已形成自走式、背负式、通用底盘式三大系列, 包括两行、三行、四行、五行等10多个品种, 其中, 两行、三行玉米收获机已形成批量生产, 市场反响良好。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研制的花生联合收获机试验成功, 顺利通过省农机鉴定站的性能检测, 即将进行可靠性试验和国家推广鉴定, 预计明年推向市场。

3.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三

2013年,仙河镇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共有新建、续建、在谈项目8个,总投资20.4亿元。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企业信息灵、合作面广、招商引资基础好的优势,重点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和节会招商,积极寻找项目线索。

二是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健全了考核奖惩机制,充实招商人员,经济发展办与专业招商组互相配合,从我镇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开展招商工作,积极推进德信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发电项目。

4.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四

农机工作以创建现代农机标准化管理创优达标活动为目标,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机管护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狠抓农机工人素质,加强农机标准化培训,强化农机生产作业质量标准,保证了全年农业生产农艺措施的实施,实现全年粮食总产新高。

三座标准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初具规模;完成219人次农机驾驶员考证培训,驾驶员持证率达98.6%,农机车辆挂牌率达98%,实现全年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 ;自主技术研发的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已申请专利,并推荐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打造现代农机示范区,构建现代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

现代化大农业生产需要现代化农业机械,现代化农业机械需要现代化农机管护体系,以“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为?酥镜南执?化农机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确定了“一个中心、二个场地、三个站点、四大功能”为目标的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体系。

一个中心:即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

二个场地:一个标准停放场和一个临时停放场。

三个站点:即油料站、维修站、配件站。

四大功能:生产指挥、维修保养、培训学习、停放展示。

2012年农机管护基础建设总投入2170万元。

1.1 新建三区25作业站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一处,占地面积4615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798.16平方米。

1.2 改扩建六区74作业站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一处,占地面积28432.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1.62平方米。

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坚持“六统一、七加强”原则,农机具管理达到“全、净、齐、松、卸、涂、垫、封、美、好”十字标准,确保了全年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检修、维护、保养及时到位,发挥了农机具的最大效率,检验合格的农机具才能投入生产作业,统一作业质量标准,严格按农业农艺标准要求验收,全面提升了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的使用发挥了“四地”作用,即:农机工人的培训基地、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园地、农机作业统一质量标准及农机维护保养的场地、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领地。成为农机工作者和农业机械理想的家园,展示现代化大农机的重要窗口。加强农机服务培训力度,提升现代农机工人素质

结合农机标准化管理创优活动,全面提高农机工人素质,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质量。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对农机工人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狠抓农机队伍建设,使驾驶操作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重点对农机技术人员和有机户进行农机技术和作业标准培训,加强农机管理干部素质培训作为提升农机标准化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机械厂家技术员集中办班操作培训,生产作业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方法的培训,冬季以集中培训为主,春、夏、秋开展阶段性农机生产标准短期培训,结合农业生产阶段进行现场培训,备耕生产主要进行整地和播种、插秧机械的服务培训,夏管进行喷药机械的作业标准,秋季进行收获机械的准备维护保养互动培训,2012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30余次,培训农机工人3000多人次,下发各种技术保养资料5000多份。强化农机新技术推广,完善农机标准化生产新标准

2012年农机部门紧紧围绕种植业生产要求,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更新投入力度,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全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达到7286万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929万元;政策补贴资金173万元;利用厂商和银行消费贷款资金1246万元;个人筹资4938.2万元。重点推广了水稻高性能插秧机,先进水稻、玉米收获机械,70马力以上拖拉机,玉米灭茬机等多项新机具,这些新机具的应用成效显著。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新措施,结合水稻工厂化育秧发展需要,从2010年开始调研和论证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农机部门自主技术研发,经过论证和试验营养土加工设备已从第一代机械人工控制升级为第二代电子智能自动控制,使水稻育秧标准有了质的提高,营养土加工车间实现了人力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现代化的转变。经过3年的研发和改进,2012年春育秧基地实现了由育秧营养土加工车间供土600立方米,可提供7千亩水田育秧用土量。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实现了营养土加工工厂化,生产的营养土经合理优化配置,可避免农户自由取土造成的营养不均衡,易发生病药害等情况,实现水稻育壮秧。生产设备为全程机械生产电子触控屏幕操作,机械化程度高,可统一控制生产作业,操作简单,节约人力。与普通土壤相比,壮秧率平均提高10%,亩均效益提高40~50元。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实现农机标准化生产无事故

2012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紧紧围绕农机安全生产为中心,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农场备耕、夏管、秋收农机安全生产的实际,有序开展“农机百日安全”、“平安农机”等活动,广泛进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全年设立农机安全活动方面的大条幅30条、字块式宣传标语72条、条式宣传标语350余条、印发宣传单8000张。积极开展场县共建,实现农机作业新突破

结合新一轮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我们将继续提高农机综合机械化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完善农机标准化作业优机、优质、优价制度,全面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统一管理,狠抓农机队伍建设,强化农机维护和保养培训,提升驾驶操作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内提素质,外树形像,使农机标准化管理成为现代大农业的重要支撑。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机标准化管理创新,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现代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机生产作业标准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五

铜陵市中职中心张志

摘 要: 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的要求。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德育工作创新举措。

关键词: 创新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新举措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法律教育、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临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中职学校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适应力、认知取向必不可免受到时代各种风潮的影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如何探索德育工作新的规律和特点,创新德育工作新的办法、举措,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摆在每个职教人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作用与意义

(一)有效的确认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中职生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对未来的追求。

中职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确认学生是学校与学习的主体。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中职生的知识储备、价值观念、精神面貌、道德水平等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以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培养为出发点,调动他们对于生命个体的充分尊重、热爱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引导他们养成文明行为规范,培养团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二)有利于提升教育者对中职教育本质的认识。

据调查,由于工作压力大,不少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放松了对教育本质和内涵的理解,简单地把中职德育工作定位于“稳定,不出事,不闹事”层面上。事实上,中职教育不仅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促进中职生人格和灵魂的完善,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社会公民。

(三)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第一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任务的完成,中职学校要形成自己的职教特色和品牌优势,其关键取决于一种内在的、软性的、文化性的精神内涵,取决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对用人单位、社会、国家所做出的贡献程度。中职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才能提升学校自身的软性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学校持续发展,也是改变目前中职招生难现状的一大突破。

二、把握当前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分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缺失。

目前中职生日常行为和精神状态令人堪忧。高校扩招和人才高消费引发了中职招生危机,许多学校处于“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的境地。导致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

齐。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偏颇,社会风气的不良”等多层影响下,中职生日常行为和精神状态整体上表现欠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法制观念淡薄;精神状态不佳,缺乏理想信念,缺乏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心理上不稳定、不成熟,特别是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容易自暴自弃。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的中职生要完成“社会人”、“职业人”的转化,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再从学校德育工作来看,目前,德育教师大多数在德育教学中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没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这一原则,有的甚至只讲条条框框,照本宣科,课程特色不明显,教育效果很不理想;有的教师工作经验,知识积累较欠缺,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只是凭借师道尊严在工作中靠灌输、威逼、利诱,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思想,造成工作成效不高,甚至适得其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全员育人的理念,片面的认为: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政治课老师和领导的工作内容,与专业课教学无多大关系,只要把学生的技能练好,有一技之长就行了,忽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缺乏。

中职学校特有的办学模式也给德育工作带来新挑战。中职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中的指导下,“实训教学”、“技能训练”、“专业比赛”、“就业实习”成了中职学校学生工作的焦点和中心。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结合特有的培养模式下,教育评价已由单一的学校评价转向为学校、企业二维评价,教育环境由相对集中、封闭转向为分散、开放.教育影响由单一的学校传统熏陶转向为社会、学校、用人单位相互影响,教育教学过程亦由封闭、虚拟转向为开放、真实.这些都对现有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探索德育工作创新举措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德育的八条途径:德育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家庭与社会。关键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开展创造性工作。

(一)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全体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每个教师都应行动起来,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和谐关系。我校目前开展的的党员、民主党派教师进宿舍与学生结对子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效果明显。可以进一步推广到每个教师,制定完善的德育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方案,定期检查,考核总结,把德育工作考核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德育工作成绩作为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参考条件。要根据学校经济条件提高德育人员的待遇,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对德育课、专业课等课程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的考核评比。真正让德育工作进班级、进实验实训室、进车间,从多个环节加大管理力度。我校目前对班级的千分制管理中德育考核分值需要增加;学校德育教师的培养、进修也要加强;专业课教学中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德育理念的渗透也要突出,例如我校与铜陵电视台合作举办的职业技能PK赛栏目“身手不凡”已开播第三季,其中重点突出了关注了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德育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二)、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拓宽德育渠道,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学校是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而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场所是家庭。因而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同时也获得信息,有利于抓苗头,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在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的同时,德育教育还必须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社区实践是学生德育的课堂,而且在内容和效果上往往比学校教育更生动。因此,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在积极

地人际交往中正确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应当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已建立起校领导与班主任一道利用节假日走访重点关注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机制,效果很好。下一步可以尝试多与社区开展合作,发挥社区贴近群众、贴近家庭的优势,在招生、宣传、教育上进行全方位合作,力争达到三赢局面。

(三)学校党团组织和学生会要发挥对学生凝聚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创新 校园文化具有陶冶功能、培养功能、娱乐功能和整合功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对中职德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中职德育途径创新的活力所在。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我们要结合校情,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赛、报告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还要重视到福利院、敬老院和参加义工组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学生不但能获得新鲜有趣的知识,而且能增进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自制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校园刊物、业余团校和党校,在教室内张挂名人画像及写有催人奋进、自省自励的警句或格言的条幅;注意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动态,保持校园整洁,以此唤起学生的爱美之心,陶冶学生爱美、创造美的思想情操,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我校每年举办的“五月花”校园文化节,青春之声文艺汇演,学生摄影大赛,学生校报和刚刚结束的学生关于正直廉洁教育辩论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手段。但是这些活动要常抓常新,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出新,不能因循守旧,例如文艺汇演能不能让学生当评委?各个班级之间能否搞一些有益的竞赛?或者利用我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与慈善机构、义工组织联合举办慈善演出?都是值得我们探究思考的问题。

(四)实训实习中德育管理创新

实训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要切实加强实训实习管理,在实训实习特别是离校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参加,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在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一个很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和学生一道写实习日志,及时记录并讨论实习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实习单位联系妥善解决。另外在学生业余时间安排一些与企业员工良好互动的集体活动,也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好办法。

(五)在不同学习阶段德育内容安排上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做到德育时间内容的转变,就是要善于结合德育的层次性特点和中职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科学、合理地施教。具体就是要在德育实施时间上.将学生在校及实习时间划分为人学前宣传与新生入学阶段、低年级日常学习生活阶段以及毕业实习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情感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德育内容。如新生入学期间至二年级上学期重点做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公民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高年级至实习期间,重点转向学生的思想精神层面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强学生的党课教育、社区服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等,逐步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真正的爱校、爱国、爱社会、爱家庭、爱自己的感情。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中职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存在种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教育和心理专家到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缓解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我们目前对于身处困境中的和遭遇生活中重大变故的学生等特殊群体还没有有效地心理干预措施。

(七)、德育评价创新学生品德评定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德育大纲》规定,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时,我们要着重考查学生校内外的实际表现,考虑德育评价主体问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评价过程应是动态的,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向的。评价方式要切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参与德育评价,了解德育评价和重视德育评价,促进学生认可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郑建中 创新中职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2012(9)

[3]胡华谦 浅析中学德育工作新举措 科教导刊 2012(8)

6.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六

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但是,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 处在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 安全生产领域各类矛盾、问题和隐患还很多, 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总量仍然过大, 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如何化解安全生产矛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如何提高和有效增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服务民生和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有关政策措施和研究理论的文章不时见诸报刊。但绝大多数是从强化安全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探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转变就是创新, 就是发展。本文拟从突破安全生产陈旧的思维定势, 切实转变观念, 进一步解放思想, 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新的角度, 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在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略陈管见。

首先, 应彻底摒弃“重安全轻经济”的思维定势。大家知道, 思维定势是指主体对象性活动前的先在意识准备状态。它是由于主体受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情感、需要、意志、价值观念和社会思维方式等的影响, 而在考察、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相对稳定性和程序性, 它反映着主体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同化趋势。也就是主体遵循已有的知识经验模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思维方式等, 按某种相对固定的程序或方法去实践和认识。思维定势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模式化[1]。思维决定思路, 思路关系生路。应当承认, 这几年来, 安全生产工作者都把“安全”记在心里、装在身间, 这是正确的思维。问题是, 当前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既有安全生产本身发展不够的原因, 也与经济社会宏观环境特别是发展理念不科学、规划制定不完善、组织管理不严密等有着密切关系, 从根本上讲, 安全生产领域诸多问题都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问题, 必须在发展中用发展的办法加以应对和解决。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 经济为两条边, 安全是一条底边,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没有安全保驾护航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经济发展需要安全生产前行护航, 安全生产发展壮大更需要经济发展来保障。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也关系着与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结构、速度和方式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尤其是安全生产工作者要科学分析和紧密研究经济发展, 从目前“重安全”、“轻经济”的思维定势中予以革新, 促进安全生产领域社会矛盾化解。

研究表明,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状况, 客观上反映了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阶段性发展水平, 也就是说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及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思考和研究经济发展与安全发展战略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实施经济与安全协调发展战略之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一方面, 我们应切实将安全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作为生产经营的基本前提, 并积极探寻“安全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把握工业化进程中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另一方面, 制定安全发展政策措施, 要立足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 着眼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需要, 又要考虑到企业、职工群众和全社会的接受承受能力, 形成经济与安全“一张皮”, 落实齐抓共管, 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二是进一步丰富安全发展理论。常言道, 政治上的清醒是最大的清醒, 理论上的明白是最大的明白。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在新的发展阶段强化理论武装, 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安全生产战线党员干部, 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衡量工作的标杆、破解难题的利器、谋划工作的指南。结合安全生产工作, 就是要不断丰富完善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 加强安全生产经济学、社会学基础、工业典型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力学、热物理问题以及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等的研究,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战略,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是用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安全发展。要以安全生产观念、制度、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 积极与经济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协调对接, 形成协调良性互动。要以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部署和要求, 积极推进广东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 重点在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公共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公共安全隐患治理督办制度、高危行业安全责任险制度、周边环境安全防护制度、区域安全综合防控制度、工艺材料技术设备安全论证检测制度等经济活动具有活力的领域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和影响大局的问题, 促进安全生产进一步稳定好转。

其次, 应注意克服“重推进轻预防”的思维定势。与先进国家相比, 我们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2007年我国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约为日本的8倍, 美国的10倍, 英国的20倍;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 同口径测算约为先进国家的4倍, 大致相当于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约为世界先进水平的3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为波兰、俄罗斯等中等发达国家的3到4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 是安全生产领域矛盾问题的凸显期和事故的“易发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人民群众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 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当前, 我国安全生产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网络初步建立, 但影响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错误思想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很有市场, 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和项目立项技改施工准入验收发证中安全把关不严, 企业在市场独立地位和经营自主权扩大、政府微观管理弱化、职工维权和社会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内部自我加压、守法经营内生机制不健全,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严格不起来、深入不下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事实上, 这几年来, 我们安全生产在强化推进、落实工作上力度大, 安全整治、安全检查成为“常规”工作, 也见成效, 但是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与行动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 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也是危机频发的时期。经验表明, 如果不能做好预防、及时处理, 一个很小的事件就可能导致一场全面危机。当前, 我国正处于此发展阶段。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 旧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控制机制、整合机制正在趋于解体, 而新的体系与机制尚未真正完善, 又诱发和加剧了一些特殊的社会风险。此外, 人口膨胀、流动增加、技术发展、环境污染、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等因素, 也将我国带进一个风险社会, 突发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大。

因此, 面对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 必须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强化公共安全防控治理。美国行政学家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有预见性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的治理模式, 认为政府事前的预防重于事后的补救, 政府应该重视战略思考和长期规划, 才能够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事前做出妥善的安排, 取得危机处理的主动权[2]。必须把防范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性任务,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排查治理公共安全隐患、提高事故防范能力上来,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 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强化风险防范治理。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风险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乌尔里希·贝克认为, 当今社会由于工业化带来的事故灾难风险不同于工业化以前人类所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风险源于人们的决策, 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社会成员、企业、国家机构、政治家都应该对工业化所造成的事故灾难风险负责[3]。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和矛盾凸显期, 正处于跨越式发展与和平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连带问题日益突出, 将安全生产工作转变到预防和治理风险为主以及依靠科技进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三是强化预防性治理。在安全经济学上, 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 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而工业实践中, 还可以得到一个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 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效果, 而能达到运行或投产时的1000分安全性效果。可以说, 抓好超前预防型投入效果优于事后型整改效果。因此, 要真正形成共识, 从重在事后查处, 向重在事先预防转变, 积极谋求和更好地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逐步并最终形成依法监管、科学监管、高效监管、长效监管机制。

再次, 应尽快转变“重监管轻主体”的思维定势。安全与生产具有“一体化”特征, 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才能生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生产及其利益是企业的, 企业就要承担起保护从业者 (劳动者) 身体生命和身体健康的责任;若疏于保护, 就要承担疏失的责任。政府正是代表特定的从业群众和不特定的人民确保企业履行保护责任和追究企业的疏失责任。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法定监管职责, 确保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及相应追究之责任的落实。但归根到底还是企业主体责任和企业资产者责任、企业经营管理者责任。应该说, 近几年企业生产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主要原因还是政府和社会给予了较大的压力:一是政府加的政策法律压力, 二是社会加的舆论性道德压力, 这种主体意识增强, 从目前看普遍还是外在安全压力大于内在安全动力。从中说明, 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非常重要, 但企业这种安全生产主体意识并非完全健全的, 不是内生机制形成的, 脆弱性大、依赖性强。事实上, 这几年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全力搞安全生产大检查, 甚至将企业安全隐患实施政府挂牌, 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倒挂”, 也使政府往往直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某种程度上造成“政企一家”的局面, 极大混淆了各自职责, 既干扰了企业生产管理的自主化, 又阻碍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也影响了政府履行安全监管监察的效能。

坚持依法行政, 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内容, 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而效率是任何谋求发展和进步的社会所必然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 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找准职能定位, 进一步转变政府安全监管职能, 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制。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从注重政府加强安全监管向强化政府安全监察转变, 从注重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出详细规定, 并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和处罚转变。我国一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么规定过于笼统, 实施找不到具体或者互相冲突的依据;要么过于细化、理想, 操作性不强。而美国的安全生产法制中, 所规定的责任或者处罚都是以安全生产业务和活动为基础, 每一条责任和处罚都有明确的解释和依据, 这一点是我国在制定安全生产立法中所应该学习的。二是进一步落实企业隐患治理责任。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 最熟悉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 理应承担企业内安全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的职责, 充分调动其安全监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发达国家, 安全措施做得不好的企业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制裁与制约[4], 见图1。

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制约机制的建立模式, 完善政府、法律、保险、舆论等的制约机制, 将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与相关的金融、税收、财政政策相结合, 建立企业危险源监控情况公告、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强化企业保护无形资产的意识。同时, 要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监督的重点是对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不是替代和包办企业具体的隐患检查行为;管理的重点是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政府层面上的行政管理措施, 不是替代和包办企业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行为。三是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同志创新积极性。因循守旧、照抄照搬不仅省心省力, 而且没有争议、没有风险。创新需要付出艰辛劳动和极大努力, 甚至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们应探索和建立工作创新激励机制, 以改革创新精神, 创造性开展工作, 并运用SWOT分析法 (也叫态势分析法, SWOT分析方法有助于组织在即将变化的环境中找准定位, 通过对系统或机构的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 寻求最佳的趋利避害的对策, 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发挥优势, 以取得最佳的效果。[5]) , 鼓励和引导基层同志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实践, 强化依法履职。我们既要鼓励探索创新, 同时也应当允许犯错误, 对于创新中偶然出现的一些失误, 只要动机是好的, 主观上没有权力寻租、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故意, 就应当受到保护。同时, 在事故责任追究方面, 必须自觉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做到依法依规、客观科学分清责任, 尽一切可能保障安全监管部门尤其是基层安全监管同志, 切实研究解决当前普遍感到精神压力大、法律风险高、工作难安心等状况, 以良好队伍建设及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等精神, 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社会管理, 进一步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实现安全生产“十二五”及长远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丘有光.论思维定势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J].哲学原理 (人大复印资料) , 2000 (1) :3-5。

[2]宋毅, 张红.发展战略学引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3.6。

[3]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 全球性与风险社会 (薛晓源, 周站超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3月。

[4]范维唐等.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7.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七

摘要: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是现阶段所有煤矿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如何在煤矿企业中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助力煤矿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是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全新课题。本文围绕新常态下煤矿党建工作的一些特点,结合党建工作实际,探析新常态下做好煤矿党建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以进一步增强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实效,使党建工作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煤矿;党建;思路;创新煤?V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挑战

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换档回落,供给侧改革亟需加强,过去几年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目前煤炭行业的形式转好,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党建工作是国有煤炭企业的政治资源。近年来,党建工作在促进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国有煤炭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建工作也出现了新特点、新要求,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综合当前煤矿整体形势,煤矿党建工作存在以下特点和挑战:

1.1 党建工作实效亟需方法创新来提升

新常态下,随着煤矿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加强,工作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落实好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形式。

1.2 党建工作开展亟需平台拓展来推进

在全球网络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影响下,拓展企业党建工作平台十分重要。党建工作不再局限于作报告、喊口号、贴标语,新传媒工具在党建工作开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3 党建工作中心亟需大局意识来把握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一些煤炭企业党员,特别是一些年轻党员党性意识出现了淡化的现象,对党的一些大政方针学习不足、理解不透、感悟不深,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容易出现思想摇摆,甚至触碰底线。所以,只有增强党性意识,才能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更好发挥标杆和带头作用。这也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需要企业党组织树立宏观和大局意识去把握和推进。做好煤矿党建工作的思路与举措

从煤矿新常态党建工作的特点和挑战可以看出,做好当前煤矿党建工作,关键在于“求实、求新、求变、求活”。“求实”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求新”就是要有新的工作方式、有新的活动载体、有新的工作平台;“求变”就是党建工作要有突破性;“求活”就是党建工作要有活力,围绕中心服务职能要有新高度。

2.1 强化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受市场经济和价值多元化影响,许多煤矿职工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甚至是一些党员的党性意识也在弱化。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要让广大党员真正在思想上硬起来,就要在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认清当前煤炭形势的基础上,强化三个教育。一是要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教育,提升广大职工、党员干部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武装自己的能力。二是要强化作风意识教育,提升广大职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执行力和实效力,形成脚踏实地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作风。三是要强化廉洁意识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党员干部知廉和守廉成为的煤矿生力军。

2.2 创新党建载体,提升工作实效

党建载体是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党建载体的选择要体现在强化教育、服务中心、发挥作用方面上。而党建载体的设计要达到创新的效果则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紧密贴合党建工作的难点、热点和关键点;二是要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广受活动者喜欢。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为了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党委紧紧抓住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激励党员“在讲政治上作表率、在讲道德上作表率、在讲贡献上作表率”。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3 紧抓时代脉搏,贴近形势需要

在过去几年国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煤矿党建工作要取得效果除了要有新突破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销对路”,也就是要紧抓时代脉搏,要贴近形势需要。针对煤矿职工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并加强广大职工的思政政治教育。这样既可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又可以及时化解职工中存在的矛盾,理顺情绪,维护和谐。

2.4 强化制度建设,发挥党建正能量作用

党建制度是党建工作的基石,没有党建制度或党建制度执行不足、落实不到位,党建工作就会流于形式。“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等都是党建工作的制度,这些制度在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党组织更应该充分利用好党建工作制度,做实做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制度的正能量作用。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关键要做两点:一是要把党建工作制度的落实列入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目标管理考核中,形成一对一挂钩考核制度,让党建工作制度成为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发挥党建工作制度增强党性修养、服务安全生产中心、服务员工群众的作用。

2.5 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17年3月,安徽省出台《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启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旨在通过规范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组织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等方面工作,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各项工作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煤矿当前的整体形势,党建工作除了要大力夯实基础外,也应该针对形势任务的需要,开展“适销对路”的活动,既要在党性修养上做实,又要在发挥作用上做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如何做好“新常态”理论宣传[J].郝艳杰,王二军.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2]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思考与创新[J].陈浩.中国盐业.2017(06)

[3]新常态下做好煤炭企业党办工作的几点建议[J].刘小敏.经营管理者.2017(30)

8.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八

贵州省册亨县委组织部工作员、原大学生村官赵一飞

2011年09月16日08:4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E-mail推荐: 错提交分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社会问题日益增多,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迫在眉睫。农村既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主战场,也是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地。那么,大学生村官如何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做出积极贡献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到位”。

认识到位。农村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线,是创新社会管理最前沿,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主阵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因此,大学生村官要认识到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只有认识到位,落实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学习到位。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包括矛盾纠纷、公共服务、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人口管理、计划生育、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民生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网络信息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等内容,大学生村官不但要自己要学好这些内容涉及到的政策和法规,还要通过邀请领导或专家、远程教育、村“两委”会、村组干部会、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村“两委”一班人学深、学透、学全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知识,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打牢基础。

宣传到位。宣传是落实的前提。在宣传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的形式上要通过横幅、标语、广播、宣传栏、群众会等有效载体。在宣传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的内容上既要宣传中央精神,又要宣传地方经验,也要宣传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管理重点、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同时,大学生村官与村“两委”班子要深入到各村民小组和群众家中宣传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知识,力求做到人人知晓、户户明白,从而增强广大群众的社会管理意识,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营造氛围。

落实到位。大学生村官要利用“局外人”的优势协助村“两委”班子认真、细致、扎实地落实好、执行好、贯彻好上级关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多办顺民意、解民愁、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贯穿到工作各个环节,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从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的角度做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就

业创业政策,抓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让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协助村委会制订村规民约,实现农村社会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小湾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三举措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来源:小湾镇党政办 | 作者:黄天鸽 | 日期:2011年11月10日 | 浏览238 次] 字体:[大 中 小]

在深入开展突出主旋律执政为民、增强凝聚力创先争优、提高执行力狠抓落实“三句话”主题实践活动中,小湾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三举措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一是开设农家书屋。为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在具备条件的村委会开设3个“农家书屋”,以“看得懂、用得上”为原则,为广大群众提供科技、生活等各类书籍5200余册,为广大农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扎实做好居民健康保健工作,小湾镇由镇政府牵头,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组成居民健康体检随访队,深入各村寨,通过服务调查、健康体检等方式为全镇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

9.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九

2012年, 江苏省扬中市医疗保险将重点做好“三类”人群的挖潜扩面工作, 确保实现户籍人口覆盖率达99%以上。

一是学龄前婴幼儿。由于0~3岁学龄前婴幼儿未上幼儿园, 他们一直是医保覆盖的“盲区”。特别是新出生的婴儿, 由于参保时间限制, 当年不能缴费参加保险。2012

2012年, 青岛市创业引导基金年该市医保部门主动与医院沟通, 及时了解生育信息, 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下, 打破参保时间限制, 采取“即生即保即享受待遇”的举措, 让新出生的婴儿也能及时享受到医疗保障待遇。二是流动性人口。随着人口流动速度、频次的加快, 让参保职工的医保关系“进得来、出得去、续得上”成为提高流动人口部门出台细则明确规定:凡调入扬中的工作人员, 在外地的医保关系、缴费年限视作本地认同;凡调出扬中的工作人员, 在扬中的参保信息、个人账户资金也可随同转移。从而实现参保职工医保关系的“随身携带”。三是临时用工人员。借助该市镇 (区) 人社服务中心平台, 重点扩面建筑行业、大型商业服务业、船舶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临时用工与季节性用工人员,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优惠政策。 (蔡刚) ■

10.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十

发布时间:2011-10-25信息来源:《舟山渔业》

作者:徐明

2011年嵊泗海洋与渔业工作将根据刚刚召开的县二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和现代渔业建设这两大主题,确保渔业经济稳步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新的起色,海洋渔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新突破。

第一,要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上求新突破。一是优化提升捕捞业。淘汰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多、资源破坏严重的捕捞方式,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决渔船更新改造步伐,进一步引导渔民调整作业结构,建设一支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捕捞队伍。二是构建多元的养殖业。继续巩固贻贝养殖优势,开展规模化、多元化和生态化的海水养殖方式,扩大海参、大黄鱼等海珍品养殖规模,全面推广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尤其要稳步推进马鞍列岛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休闲渔业。重点扶持菜园、五龙休闲渔业基地项目进一步上档次、上规模,并向枸杞、嵊山等东部乡镇延了电,逐步改造休闲渔船,并使之成为亮点,通过努力,力争把我县建设成全国著名的海岛休闲渔业基地。四是规范发展海钓业。继续加大对海钓的管理力度,打造符合嵊泗实际的海钓休闲模式,逐步实现马鞍列岛海洋牧场项目与休闲海钓基地对接。五是加快发展流通业。充分利用“中国贻贝之乡”的优势,不断提高嵊泗水产品知名度。

第二,要在渔业块状经济建设上求新突破。一是加快推进渔业强乡强镇建设。坚持推进重点区域优先发展、率先发展,通过市场、经济、行政等手段,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之成为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渔业强乡强镇。二是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嵊泗中心渔港、嵊山渔港的集聚功能,强化规划布局,着力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发展渔港经济的平台。三是打造鲜活水产品基地。充分利用嵊山、枸杞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鲜活水产品交易市场的集聚能力,努力打造长三角绿色水产品供应基地品牌。

第三,要在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上求新突破。一是抓好渔业“三大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机制,强化渔区基层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渔船灾害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进一步加强渔船船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渔业船员的安全素质;继续开展渔业安全“集中教育专项整治”活动,使之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开展“渔业平安县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渔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以专项整治、执法检查、质量检测为手段,重点抓好渔业捕捞、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从源头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大岛礁资源保护力度,马鞍列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有实质性启动;有序推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强化海洋环境、海水水质的监测。二是抓好海洋综合管理。创新用海机制,超前规划建设用海,确保我县重大项目的用海需求;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和海域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开展无居民海岛现状调查,适时启动无居民海岛权属回收和出让试点工作;继续抓好海洋工程环境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做好“三同时” 验收工作。

第四,要在渔业体制机制创新上求新突破。一是进一步完善渔业经营管理体制。逐步推进村(社区)与基层渔业管理组织机构相分离的组织机构建设,鼓励渔民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渔业公司等新型渔业管理服务组织。不断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推动有条件的渔业专业合作社实施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建设,提升渔业发展水平。二是进一步创新科技体制。开展新型渔船集成技术研究,倡导渔民推广节能减排、新渔具渔法的开发以及养殖新品种的引进、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技术,加快推进渔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上一篇:英语片段教学的感悟下一篇:TTT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