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2024-11-29

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12篇)

1.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一

中国监狱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弊端

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另人瞩目的进步。然而,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一)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

新中国监狱初创时,出于政治安全及劳改生产不与民争利的考虑,许多监狱建在远离城镇的边远地区,监狱一律由省级政府直属管理,实行条条管理。这种做法在当时对于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实现社会稳定和对反革命分子的有效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事异时移,当年有效的制度在今天却严重制约了监狱管理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监狱布局不合理,且基本独立于地方社会,许多监狱形成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小社会,监狱办企业,监狱办社会,社会负担很重。

中国监狱企业设立的出众同其他国家一样,是为了实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但是,在实际实行过程中,由于监狱经费保障体制不顺,“生产经营几乎成了与罪犯改造并重的监狱工作任务,并由此形成了事实上的监狱经费的主要保障与来源”。在1994年《监狱法》颁布之后,虽然监狱警察的“皇粮”和囚犯的“囚粮”逐步由国家拨给,但是目前监狱建设发展的大量经费、监狱的管理教育经费、监管设施经费、工人工资、狱警工资的不足部分、罪犯生活费的缺额、监狱全部社会服务支出等仍由监狱企业负担。

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对它的期望是带来改造和生产的相互促进,实现社会效益与改造效益的双丰收。然而,实践证明,这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带来的是监狱工作的复杂和艰难。监企社合一使得生产经营活动过多的挤占了有限的刑罚资源,牵扯了太多的人员与精力,造成监狱警察角色的矛盾与错位,更严重的是,政府把企业作为监狱经费的主要来源的错误指导思想造成监狱经费没有稳定的可靠的保障。“当一个监狱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奋斗时,社会不能指望它高质量的完成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重任。”

(二)改造罪犯方式、手段落后

监狱管理制度始终都要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保证犯罪改造的质量。但仅有这个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良好的改造质量需要先进合理的改造方式作保证。我国监狱目前的改造方式和手段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落后的改造手段不能保证理想的改造质量。

改造方式和手段落后的第一个表现是片面强调自由刑的运用,非监禁刑的运用很少。自由刑代替肉刑、生命刑是人类刑罚史的巨大进步,目前自由刑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刑罚种类。但是,自由刑的弊端也是明显的,这在前文中已有论述。目前世界刑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限制自由刑的适用。限制自由刑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判决是就从源头上减少自由刑的判罚;另一个是对罪犯实施非监禁处遇,即以社会化的行刑措施替代自由刑。目前,社区矫正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以2000年的数据统计,加拿大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在全世界最高,达到79.76%,澳大利亚达到77.48%,新西兰为76.15%,法国为72.63%,美国为70.25%,韩国和俄罗斯较抵,但也分别达到45.9%和44.58%。而我国,由于长期受报应主义和重刑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犯罪和罪犯的看法往往披上了一层妖魔化色彩,迷恋监禁刑的行刑方式,认为只有把犯罪分子紧紧地关到暗无天日的监狱(监狱也随之被妖魔化了)才足以改造犯罪分子。因此罪犯大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被严格限制在监狱那几乎与世隔绝的狭小空间内进行“劳动改造”。

在这种封闭保守的“围墙”意识束缚下,监狱管理普遍的形成一种狭隘、封闭保守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据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有700多所监狱,大约47%地处县城甚至乡镇以下的行政区域,70%以上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的自由刑的执行过程中,对罪犯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思想教育和高强度的劳动实现。这种形式的改造其效果非常不理想。④

改造方式和手段落后的第二个表现是在监狱管理中片面强调安全。我国目前的监狱管理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只要监狱里不出什么乱子,没有犯人越狱,监狱工作就做好了,就达到目的了。不可否认,安全是监狱工作是监狱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强调安全并没有错,但是,对犯人的矫正(改造)是监狱的首要职能,要正确认识安全和改造两者之间的关系:安全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改造反过来也会影响安全,改造效果好可以消除监狱中的危险因素,营造安全的监管环境,安全和改造之间本应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但追本溯源,完成对犯人的矫正才是监狱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如果片面强调安全问题而忽略罪犯矫正,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正如美国的尤金·米勒教授所指出的:“把安全防范放在首位肯定是没有错的,但当安全防范措施变成一种实质上排斥着监狱管理的其他方面的主要作用时,这座监狱与其说是一种矫正机构,还不如说是一种关人的仓库。”

(三)分级分类体制的不完善

对犯人的分级分类是监狱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对入狱的犯人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才能真正体现刑罚个别化思想,才能有效地实施现代监狱制度中的最重要的制度——累进处遇制。监狱管理中的分级分类工作可以分为静态分类和动态分类两种,前者是指依照一定标准在入狱时对犯人的分类,后者是指在改造过程中根据犯人的改造表现对其进行的经常性的再分类。

在静态分类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监狱将罪犯分为财产型、暴力型、淫欲型和其他类型,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分类标准不统一。例如财产型和淫欲型是以犯罪侵害的客体特征为标准,而暴力型则是以犯罪手段的特征为标准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犯罪行为可划入多个类型的情况。如强奸罪既依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特征而归入淫欲型,也可因犯罪手段的特征而归为暴力型。

2)分类标准不科学。目前运用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从学理角度来确定的,然而实践中犯罪行为纷繁芜杂,现行分类标准很难体现这些差别。

3)分类标准的选择定位不准。传统的罪犯分类从犯罪学和刑罚学的角度出发,是以研究犯罪现象为着眼点的,罪犯以群体的形式成为其研究对象;而监狱对罪犯的分类管理则应从监狱学的角度出发,以改造罪犯为着眼点,以罪犯个体做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刑罚个别化。

中国监狱管理的分类分级体系不完善的另一个表现是只注意静态分类而忽视动态分类。如前文所述,这种动态分类是累进处遇制的实践基础,对累进处遇制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分级分类的缺失阻碍了我国监狱管理制度的先进化。

(四)监狱财政保障不足,罪犯劳动的经济化

罪犯劳动的经济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监狱生产的经济化,指的是监狱企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悖离监狱企业生产服务于罪犯改造这一宗旨。

监狱企业生产的经济化是我国监企社合一的多元化体制的直接后果。在监企社合一的多元体制下,监狱经费没有可靠的保障,社会负担又重,生存压力很大,监狱企业的收入是监狱开支的主要来源。这种情况下,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组织犯人进行生产,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努力实现企业营利,而改造罪犯这一监狱理应的唯一职能却被淡忘。

劳动,在监狱改造制度设计之初,是作为改造罪犯的手段,罪犯在监狱中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出狱之后更好的融入社会。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监狱被迫把罪犯劳动、监狱企业生产作为经济手段,监狱管理人员和犯人每天都被迫为生产营利以保障监狱生存而疲于奔命,又怎么能要求监狱保证改造质量呢?目前中国监狱管理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一些改革。

三、全球化过程中改革中国监狱管理制度的构想

积极参与全球化是中国同世界各国一起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新起点。而全球化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个与世界接轨的问题,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来看,这往往会是一个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早已习惯了的各种观念、政策、体制和做法,借鉴其他国家相应的较我们先进的观念、制度,通过理念的嬗变带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而能够有效地、从容的参与全球化这个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监狱制度是司法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国家刑罚权的顺利实现和刑罚目的的真正达到都有赖于科学、合理、先进的监狱制度的建立。在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比较统一的反映世界刑罚文明发展方向的刑罚观念和监狱制度,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的、相对落后的刑罚观念和监狱制度。何去何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这个行动本身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怎样通过监狱管理理念的嬗变来推动监狱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经过当代外国先进监狱制度的介绍和我国目前监狱管理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初步的探索:

(一)实现监狱职能单一化

监企社合一是我国目前监狱制度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弊端。监狱与监狱企业、监狱自我社会服务体系已经合体共生了几十年,相互之间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使得这一问题的改革和调整更显棘手。监企社合一的多元体制,监狱职能多元化的弊端在前文中已有论述,在此不再重复。改革是必然的,关键是怎样改。治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同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也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的现状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没有树立罪犯改造是现代监狱的唯一职能这一观念。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确立的原因是人们期望实现“改造与生产互相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从这个“善良”的愿望中可以看出来,人们认为监狱的职能不仅包括罪犯改造,还应包括生产创收,监狱除了要追求社会效益,还要追求经济效益。指导思想的错误直接导致了制度设计的偏差。

其次,监狱没有可靠的经费保障。综观西方各国的监狱制度,虽然各国基本上都非常关注监狱生产,但监狱所需经费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拨款,监狱生产的目的仅限于使犯人出监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英国的监狱企业公司(Prison Enterprises)到西班牙的“监狱劳动和服务组织机构”(OATPP)都强调监狱企业的非营利性,其全部人员的工资都由政府拨给。

在我国,虽然1994《监狱法》颁布实施后,狱警的“皇粮”和囚犯的“”囚粮逐步由国家提供,但是监狱建设发展的大量经费、监狱的管理教育经费、监管设施经费、工人工资、狱警工资的不足部分、罪犯生活费的缺额、监狱全部社会服务支出等仍由监狱企业负担。监狱迫于巨大的生存压力,只能把抓生产作为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没有精力和兴趣专心于罪犯改造。这是我国目前仍维持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的直接原因。因此,要实现监狱职能的单一化,笔者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1)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罪犯改造是监狱的唯一职能的观念,坚决摒弃“改造与生产互相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种看似“善良”但却非常有害的观念。

2)保证监狱有充足、可靠的经费保障。监狱所需经费应全部由政府拨款,强调监狱企业生产的非营利性。监狱企业组织犯人生产的目的限于有利于犯人释放后的再社会化,而不应是为监狱创收。

(二)行刑社会化的推行

行刑社会化是当代西方刑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是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要调动监狱外的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合力救助、改造罪犯,并保证和巩固行刑效果。从具体制度来看,最能体现行刑社会化思想的是开放式处遇制度。

中国监狱目前普遍存在改造方式、手段单

一、落后的问题,片面强调自由刑的运用,以致于“监狱化”问题很严重,犯人出监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现代刑罚的社会再适应功能在我国没有很好的体现。为此,在我国的监狱管理中应大力推行行刑社会化思想,明确监狱不应是隔离于大社会的“小社会”,而应与社会紧密联系。在具体制度上,一方面,借鉴英国做法,宜将自由刑分为社区刑罚和监禁刑罚两大类,在刑种建构中注意保留被判刑人与社会的联系。监禁刑罚的目的不应再以隔离罪犯于社会为能事,而是努力维护犯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促进犯人重返社会。另一方面,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引入“劳动赔偿”的方法,即让犯人无偿为社会服务一定时间,以此来替代部分自由刑。并可尝试引进“家庭监狱”制度,对一些轻犯不关进监狱,而是让其在家里服刑。

总之,行刑社会化的推行就是要求监禁刑的适当减少,给更多的犯人以非监禁处遇,通过开放式处遇制度,使犯人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避免“监狱化”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三)建立科学的分类分级体系

我国目前监狱管理中的分类分级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这在前一部分中已有论述,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改进静态分类制度。现行的静态分类制度(即入监时的分类)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不科学等问题,监狱管理者应对有不同人格倾向的罪犯的作案动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以罪犯的犯罪动机为标准进行静态分类,真正实现行刑个别化的分类目的。

第二,确立动态分类体系。动态分类,即犯人入监后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其其改造表现的好坏对其进行的持续的再分类。这种分类是实行现代监狱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累进处遇制的基础性环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⑤ 设立了台阶式的处遇级差后,就可以根据犯人改造表现的好坏,给予其自由程度不同的级差待遇。如果改造表现持续良好,犯人可以获得自由度越来越高的处遇,并有望通过假释等途径最终重获自由,但若表现不好或时好时坏,处遇级别也会相应升降。在动态分类(设级)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级要贯穿刑期的全过程,要根据行刑改造的基本运动规律来设级;

2)要注意各级之间的连贯性、统一性和衔接性,特别要注意升降级的环节,使服刑罪犯沿着级差阶梯动起来;

3)强调各级之间运动的灵活性,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不搞僵化的“论资排辈”、“轮流坐庄”式的晋升。

(四)在监狱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精神和落实人权保护

如果说前面的三个部分是属于具体制度方面的话,这部分则是贯穿于具体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过程中的精神或者说指导思想。行刑社会化、开放式处遇制度、累进处遇制这些代表现代文明监狱制度发展趋势的思想和制度,无不体现着监狱制度中的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光芒。

由于历史上长期对“人性化”的批判,现代监狱管理所需的人性化被表达为“感性”以及“人道主义”,加之对“人性化”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充分,“人性化”精神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在改造罪犯中,“人性化”处于一种外力推动的格局,真正的、自然而然的机制尚未建立,又加之狱警队伍的素质问题,“人性化”往往表现为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使“人性化”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大打折扣。虽然在监狱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罪犯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落后制度的制约和相关人员素质的欠缺,罪犯的人权保护工作在我国的监狱管理中还是一个比较很有争议的问题。

要在监狱管理、罪犯改造中体现人性化精神,落实罪犯的人权保护,笔者认为应确保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监狱职能的单一化。目前监狱实际存在的办企业、办社会的状况造成了监狱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放在罪犯改造上,更谈不上追求罪犯改造过程中的人性化和人权保护。

2)实现监狱制度的法制化。我国现行的监狱法律制度一是不完善,与1994年颁布的监狱法配套的法规仍未出台,一些有关具体操作的法律法规也还欠缺;二是比较落后,满足不了现代监狱制度发展的要求;三是没有体现人性化精神和对犯人的人权保护。应当按照人性化要求,对犯人权利进行专门立法。

3)监狱警察队伍素质的提高。监狱警察是监狱管理中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监狱警察的现代化毫无疑问应是现代制度的核心,是罪犯处遇人性化的核心。” 要全方位提高狱警队伍的素质,在监狱警察中普遍确立现代监狱理念,并实行监狱警察的分类管理,主要分成管教型、看守型、生产指导型、保障型,对不同类别提出不同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

由于刑罚思想的落后和监狱体制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监狱管理中普遍存在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改造罪犯方式、手段落后;监狱财政保障不足,罪犯劳动的经济化以及分级分类体制的不完善等问题。面临箭在弦上的全球化形势,笔者建议我国的司法狱政部门对于服刑罪犯应当转变刑罚思想,吸收国外行刑社会化、行刑个别化等先进刑罚理念,可以借鉴或移植开放式处遇制、累进处遇制和分类制等现代先进监狱制度,坚决抛弃监企社合一的陈旧体制,实现监狱刑罚执行机关性质的纯化和刑罚执行职能职能的单一化,以人性化的精神顺利完成对罪犯的矫正工作,借全球化的“东风”推动我国监狱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2.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二

建筑工程测量在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抄平及地形测量等的职业能力。对于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在采用传统教学的同时,结合课件讲课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对于基础理论性的内容,采用直观性强、条理分明的多媒体现代教学。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测量操作的要领,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1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弊端

1.1 采用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

在高校目前采用的建筑工程测量的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规范较落后,只注重与理论内容的讲述,而对于实训内容比较忽视。现实当中教材的内容重点仍以学习光学测量仪器为主的方法,对于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只做一些表面上的介绍,看不到具体的实例,这样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远远达不到目前工程测量发展的要求。

1.2 采用落后的教学仪器

学校用于教学采购的测量仪器比较古老,而且在数量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度,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多个学生使用一台测量仪器,而且初学者的水平不高,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难免不能严格按照仪器的正确操作程序进行,结果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对测量仪器要进行修理、校正,即使修理好,仪器的精度也达不到起始的准确度。

1.3 实验场地不确定

好多学校里面没有已知的测量实训点,在说测量实训时场地很难固定,就是代课教师在自己的校园里根据当地的地形定出一些自由点让学生来观测。在学生完成测量实训以后,对于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教师很难判断进行测量检核;又因为测量实训场地的不确定,就会使哪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为了不要返工而进行重测的这个问题,就进行测量数据的刻意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因此,一些学生在做实训时就提问一些的实质的问题,咱们进行这样的观测对不对都不能判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2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进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测量实训两个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是教学的基础,而实训是教学的体现形式;实训过程是对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分析是否对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掌握的方法。

2.1 理论教学的改进

在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理论讲授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采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提高课堂的教学环境。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根据个人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最后采取不同的途径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在讲测量仪器时,一方面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观摩;另一方面由于在室外进行实训演示时学生在外容易分心、再加之过程比较烦长,对一些示范操作过程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一些视频,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各种测量仪器操作过程以及程序采用的新型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指出多数学生容易轻视甚至出错的地方,就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2 实践内容的改进

目前社会测量仪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发展速度及其之快,但是用于学校的教学仪器的型号非常落后,教学仪器的使用永远跟不上生产的步伐;再说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短缺,购置的程序非常繁杂,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各种用于教学的实训仪器,更谈不上新型的型号。

在实训教学上要重点突出,合理分配。对于实训的操作环节要重点加强,达到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的实践部分几乎达到50%比例。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效率来直接体现的。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效率是实践教学达到目的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测量实训是重点之一。测量之前首先对仪器要仔细检校,才能进行教学实训,学生在实训之前必须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外业施测的各个程序来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在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内业整理,并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核,只有一切满足精度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测图或定位放线的施工测量。

2.3 考核方式的改进

学校的考核方式包含理论和技能两种方式。考核不过是手段,目的是要求学生怎样在现实的实际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考核的理论部分多采用试卷出一些题目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到理想的成绩,但不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体现。技能考试结合拟定的具体项目,每个学生单独进行,根据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所用时间评判成绩,突出了技能培养,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根据学生两方面的完成状态在做综合的考评。

3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在工程上根据实际的需要总结出主次得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现阶段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做了初步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采用理论与实践双重结合的教学方法。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目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的各种分析,提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进,既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采用理论与实践双重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存在弊端,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5(1).

3.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三

一、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

1.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其总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能反映原值,未能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从而产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情况,致使报表使用者不能准确的.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另外,医院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定,按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来维修或者采购固定资产,但是由于财务管理方式的缺陷,造成医院资产不实的现象,而且,随着医疗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许多医院的医疗设备已经贬值甚至报废,然而由于归账、清查的不及时,致使医院的账面固定资产数额远远多于实际资产[1]。

2.坏账准备提取不合理

医院兼具有企业性和社会公益性,因此,医院的“病人欠费”账户,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再加上随着近年来我国医保制度的完善,“医保欠费”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难以有效的开展。虽然医院可以根据相应的补偿规定,采取坏账准备提取的方式,但是,由于所需的时间较长、手续繁琐等原因,致使医院的资金不能有效运转,给投资者的决策造成困扰。

3.资产计价不及时

药品、材料、固定资产等是医院财务报表中需要设置的账户,其主要目的是反映货物采购的价格。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医院固定的电子设施已经严重贬值,再加上实际使用中的损耗,造成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

4.财务核算不真实

随着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的实行,医疗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准确的核算医院的资金,可以为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外投资核算上,医院没有进行明细的分类核算,对外投资核算方式单一,未能真实的反映出医院实际的经济状况。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的信誉、医疗技术专利权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而一些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具体化无形资产,核算方式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医院的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着问题。

二、解决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弊端的改进建议

1.规范固定资产的折旧

医院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以确保医院能够准确的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医院可以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增设或者删减会计科目,以便于管理固定资产。例如,医院可以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增设专门的累计折旧账户,简化财务报表项目,确保医院的财务报表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其净资产、收支结余以及资产。

2.做好坏账准备提取工作

充足的资金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因此,医院应该做好坏账准备提取工作,以确保资金的充足,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在资产负债表上,医院可以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协调好目前的资金情况,把一些无法收回并且数额较大的坏账适当的冲销,以减轻财务管理工作的负担[2]。

3.及时的进行资产计价

医院的资产负债报表是一种静态报表,可以反映医院在一定时间、地点上的财务状况,所以,医院应该及时的进行资产计价,以便于医院掌握具体的资产情况。医院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在会计期末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并且合理的预算各项资产可能产生的损耗,做好计提减值准备。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报表,医院可以及时的了解资产的实际情况,便于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调控,同时,医院的管理者也可以根据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医院的发展。

4.准确的进行财务核算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医院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准确的进行财务核算,以确保医院资金的有效运转。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有投资风险意识,合理的增设“投资收益”科目,以便于医院正确的评价投资收益。另外,医院需要准确的计量、核算自己的无形资产,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例如,医院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免费检查、体检等活动,大力宣传医院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赢得较高的声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医院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准确的进行财务预算,重视医疗设备的维护、更新,适当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用优质的医疗服务,换取人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口碑,从而帮助医院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兼具社会公益性和企业性的医院,需要积极的改革创新,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促进医院的发展。医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固定资产折旧,做好坏账提取准备,准确的核算医院资金,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3]。

参考文献:

[1]韩翀.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进建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0,01:58-59.

[2]冀燕.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J].山西财税,2011,09:46-47.

4.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四

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化必然带来大量的同质化的电视综艺

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所引领的婚配交友类节目已经大量的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湖南台的《我们约会吧》,安徽卫视的《缘来是你》等等,很多地方台都陆续被这类节目的风潮所吸引。同一类型的综艺节目过剩地出现在观众视野当中,这种模仿和克隆造成了收视拥挤。节目的类型化带来了节目模式毫无顾忌的抄袭。表面上呈现出一种表象的浮华.而从本质上综艺节目离不开娱乐.观众看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之中寻求精神娱乐和精神慰藉,娱乐是电视综艺节目满足受众需求的重中之重。电视综艺节目既要满足电视观众放松身心,发泄情绪的娱乐功能,也需要传承传统艺术形式,设置积极的舆论话题。这就要求电视综艺节目不能流于娱乐层面,电视从业者必须正视自己文化传播的责任,做有品位、高格调、雅俗共赏的电视综艺节目。高格调和通俗化、有品位和平民化是不相矛盾的,《开心辞典》等益智类的综艺节目曾经引领的收视风潮充分证明了知识性很高,格调清新的节目只要保证质量,同样能博得观众的眼球,尽管益智类综艺节目的高潮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停止了对高格调节目的需求。

(三》创造品牌。本土化中求发震讲。这种克隆在某种程度上缩短了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当大量类型同质的电视节目同时出现时.很大程度的消减了电视节目的新鲜程度和观众的期盼度与兴趣度。由于这些电视节目质量不统一,同类型中劣质的电视节目会激起观众对这类电视节目的冷漠甚至反感。从而伤害其他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竞争力,加快了这种类型电视节目的衰老速度。

(二)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化加尉了媚俗倾向

媚俗化倾向是电视节目病态发展共有的特点.而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化的趋势加剧了这种负面效果。当某一类型节目成功的引领收视率的时候,必将带来大量的跟风者,这种类型的综艺节目的密集出现会引起媒体议程设置的偏差。根据美国著名的专栏专家和政治家李普曼“虚拟环境”的理论可知,类型化的电视节目在某一时期集中的出现,会带来虚拟环境。

电视节目品牌化是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收视率,拉动广告、赞助等项目发展的必然要求。否则,电视台将会由于资金实力局限难以发展。甚至难以生存。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国外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都将是国内节目模式的风向标。如何完成引进节目的本土化.如何打造同类型节目中的金字招牌,是国内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卫视能否成功突围的关键。《非诚勿扰》在与湖南卫视的同类型节目《我们约会吧》的竞争中胜出,就要归功于江苏台本土化做的非常好,节目反映了迅速发展转型的中国社会所表现出的多种价值观和人生观。反映出住房、养老、就业等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让《非常勿扰》与英国的原型节目区分开来.而不仅仅是一档普通的婚配交友节目。综艺节目品牌化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收视群体。延长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解决类型化下节目带给观众的审美疲劳所的失衡以及人们对现实价值取向的失衡。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出于对利润的考虑,必须以收视率作为节目生存力竞争力的首要指标,特定类型的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高,那么就有引发这一类型的电视节目成为某一时期内的紧俏商品。这种收视率至上的情况引发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媚俗倾向,感官化、异质化的意识形态被高度集中的宣扬.电视节目的审美品格则被搁置在一边。比如《星光大道》作为与真人秀结合的综艺节目,同《超级女声》一样强调对草根平民偶像的挖掘,选秀类的综艺节目以此为节目的价值核心,全国上下都掀起了选秀的热潮。这类综艺节目的火爆和集中排斥了其他综艺节目的正常发展,对平民偶像的趋之若鹜构成了一种病态的价值取向。

二,改进策略及建议

{一)加强创新,共性中凸显个性

导致的关注度下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林侠.目前综艺节目的文化病症与突围fJl.中国电视,2004(10).

[2】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化的弊端及改进策略.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苗棣.电视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4】狳敏.电视节目类型偏好调查叨.中国广播电视学干寸,,

2002(8).

【5】张凤铸,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M1.北京:北京

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节目创新是防止类型化所导致的电视综艺节目同质化的重要手段。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的创新从技术手段上讲有三种:

128

5.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弊端及解决方法 篇五

1、测试人员介入太晚,基本上都是等代码开发完成时,才介入。

改进建议:在项目需求开始启动时,就能有相应测试人员跟进,并随之开始测试的一系列活动;由于在需求阶段可能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可能较少;可以让其同时兼顾其它项目任务;到测试用例编写阶段才全职投入。

2、需求变化太多太乱,相关文档没有随之更新,文档与项目实际功能不相符;造成很多时候最新的需求都只是藏在个别人的脑中,而测试人员总是最后一个知道需求变化的人。

改进建议:能够建立需求变更体系,到什么阶段时必须停止需求变更(必须在项目前期就让需求提出人明确这一点);每次需求变更必须让需求提出人员确认;需求变化后必须由专人更新相关文档(这些文档都是测试人员编写计划及用例的依据);并能知会相关人员。这样才能做到程序人员修改相应的程序,测试人员修改相应的用例,且能对需求变更后的程序进行正确的测试。

3、项目无分阶段送测,造成无法对阶段性的开发成果进行测试,测试任务积压、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改进建议:在项目前期制定项目计划时,将各阶段性送测纳入到计划中;开发人员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开发,而测试人员可根据项目计划来安排自身编写用例的先后顺序以及在各阶段性送测时间要求送测(此阶段性送测可视项目的大小、项目与其它系统的关联来定好每个阶段送测的内容);

4、测试人员没有独立的稳定的测试环境,无法控制版本更新;造成太多重复无效的测试,也常会因为提交无效的BUG。

改进建议:最好可以给测试人员提供一个独立的测试环境(包括数据库以及应用程序都是独立的),以保证测试人员所有的BUG都是稳定的、可重复的环境下发现的;如果不能做到独立测试环境情况下,也尽量做到能让测试人员去控制版本更新的频度,以控制测试的有效性。

5、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BUG跟踪机制;造成BUG提交重复、回归不及时,或

不能正常被回归。

改进建议:项目中的所有成员都利用同一种方式去进行BUG提交、跟踪;BUG分发人员需做到BUG的过滤,来达到BUG的有效性;在BUG表单中需要能及时体现BUG的最新状态;这样项目组人员才都能对项目中已发现、已解决的BUG做到心中有数;项目管理人员也可以对整个项目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6、无完善的测试用例检查机制,无法对测试过程进行检查,也即无法保证测

试结果的真实性。

改进建议:测试人员之间对测试用例进行走查,或开发人员分配时间出来对测试用例进行走查,以保证用例对需求的覆盖率;测试用例能与BUG对应,使用工具管理用例在每个阶段的执行情况,以对测试过程进行跟踪。

7、开发人员与专业测试人员比例严重不合理,而非专业测试(用户测试)介

入太早。

6.会计集中核算弊端及改进 篇六

第一, 有悖于《会计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对会计机构的设置、职责要求和资料保管均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计法》规定,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必须依照本办法办理会计业务”, “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上述规定可见, 《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设置会计账簿, 必须办理会计业务, 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不设账目, 取消了会计人员, 会计核算和报表制定工作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替代, 各单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回报单据, 由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兼任多家单位的会计, 负责记账、算账、核算、报表、装订、保管、接待检查等, 由此使《会计法》所要求的“必须”变为“无须”, “负责”变为“无责”。

第二, 管理失控、家底不清。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谨的事业, 要求会计人员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会计业务技能外, 还要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及过程相当了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最熟知情况、了解过程的人欲管不能, 而由隔着行当、不了解业务活动过程的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代为管理。而因为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关注账面的数字符号, 而对财产实物的变更、磨损、推销等真实情况并不知情, 直接造成了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第三, 权责不明、差错难免。部分单位认为单据进入了中心能核销就合法, 但事实上核算中心每天面对上百张单据不可能一一核实, 见票据有经手人和审批领导签字即予以受理, 因而常常导致相互扯皮、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产生。同时, 由于各行各业经济活动复杂, 其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很细, 而核算中心人力有限, 不可能对所有制度一一精通, 导致核算质量较低, 极易造成呆账、死账、错账频发。

第四, 矛盾集中难解、中心疲于应付。各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以后, 凭证、账册、报表等的编制工作都集中在中心, 加大了集中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且财务检查、审计、工商税务清查、纪检、监察机关办案都要求中心配合提供资料, 致使核算中心忙上加忙, 难以招架。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改进建议

首先, 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要求单位必须设置会计机构, 由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 把《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各单位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去, 以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

其次, 重塑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模式。该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中心管收付, 会计局或会计职能科室管业务, 彻底解决各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多头管、管不顺、管不住等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应把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职能还权于各单位, 把会计执法监督职能还权于会计专业处室。会计核算中心作为收付中心, 应按照财政部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要求, 取消单位过渡户, 将资金存入国库, 支付由国库直接将钱划拨到部门或供应商;启动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 使单位账户真正实现零结余。

7.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七

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剥夺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二)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如,我市某大型幼儿园在受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曾经一度使学额下降到五十余人,迫使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多成立几个学前班。这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这所幼儿园广泛地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并在社会上全方位地宣传幼儿教育理论,结果仅仅过了三个月,这所幼儿园的学额一下子又达到了三百余人,出现了入园难的可喜情况。

可见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8.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八

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

余文森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也就是说,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本文拟对此作具体分析。

一、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书本知识的学习(或曰学习间接经验)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以下弊端。

1.重理论 轻实践

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的,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理解性的学习。相反,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即记忆性的学习。重理论、轻实践亦即是重文字符号、轻实际内容,这种教学过早、过份地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直至陷入语言文字的魔圈难以自拔,变成文字游戏。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有的教师会设计出十几种题型来训练和考评学生!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最终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因素

2.重理性 轻感性

重理性、轻感性,从认识论角度讲,即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感性认识被认为是低级的、粗糙的、不可靠的,它只能提供认识的具体材料,惟有理性认识才是高级的、精确的、牢靠的,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样,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被人为地设置一道鸿沟。这种重理性、轻感性的观念导致教学凭空追求理论化、抽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形成理性认识及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反之,要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就比较困难。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性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理性是指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制与功能。感性和理性具备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决定了两者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对人的生长而言,两种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人性的丰富完满性的必然要求。为此,教学不仅要关注和发展人的理性因素,同时也要关注和发展人的感性因素。重理性、轻感性只能造成对人性的肢解。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从而也使其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

3.重结论 轻过程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形式与内容、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把知识看成是认识的结果和经验的系统,抑或是认识的过程和求知的方法,这是传 统静态知识观与现代动态知识观的对立。重结论、轻过程正是传统静态知识观的反映和体现。

首先,就知识本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传授知识绝不意味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其次,就认识活动而言,它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以发展为本位并非不要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此必须着眼于更新知识观和学习观。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活动化、智慧化是通往素质的必经之路是教学通向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它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教与学双方的工作关系(教学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它源于我国封建教育中的师法和家法,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与学”本未倒置、越俎代庖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主体本位的转移即由以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并不否认教师的主体性,而是要摆正两个主体的位置和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

三、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

以教案为本位,是传统计划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按教案上课。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是不重要的。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

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封闭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封闭必然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课堂教学的开放主要表现在教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

第一,教材的开放。教材知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体。作为绝对真理,它具有确定性、惟一性、静止性等特性;作为相对真理,它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传统课堂教学过份强调教材绝对的一面,将毫无遗漏地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和惟一的目的。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正视教材相对的一面出发,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

第二,教学过程的开放。封闭的过程是预设性的,开放的过程则是生成性的。教学要有计划,但不能搞成计划教学,更不能搞成过度严谨的计划教学。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应该为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支柱,而不应该成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紧箍咒”。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学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要以开放代替封闭,而开放的目的则是使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写教案,甚至不备课,而是强调工作重心要转移,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人”;教案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强调发展,强调学,强调开放,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大基本特征或三大基本走 向。

主要参考资料: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朱佩荣编译:《学校没有分数行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3]桑新民、陈建翔著:《教育哲学对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9.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九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混合型税制结构模式,税率结构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严重,调节力度不够,明显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弊端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征税制模式,由于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分项征税,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征税标准和方法,结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造成了“管得住工薪阶层,管不住新生贵族”的现象。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合理。

1. 分类所得税制无法充分体现“税负公平”原则

分类所得税制对于不同来源和性质的个人所得采用不同的计征标准和方法。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体现不了量能负担的原则,容易造成纳税人的税负不公。例如,某人每月“死收入”(工资性收入)2万元,每月要缴纳3225元个人所得税;另一个人每月“死收入”(工资性收入)为2000元,另有其他劳务报酬收入1.8万元,总收入加起来也是2万元,其工资性收入部分纳税(2000-2000)×5%=0元,劳务报酬收入部分按收入16%的税率计算缴税为2880元,共计2880元。这不难看出,前者与后者虽然月收入一样,却比后者多缴纳345元的税。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2. 税率设计不合理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计征模式下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并存的形式。在征管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累进税率既损害效率,也违背公平。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环境分析,累进税率会带来以下问题:一是过高的边际税率不利于我国民间投资资本的形成,不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成长阶段;二是税率设计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与现有的征管水平不相适应;三是级次过多的边际税率,在实际执行中形同虚设,反而由此使许多人为了降低税率档次而想方设法隐瞒各种所得,在某种意义上,助长了纳税人的偷逃税意识;四是在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水平下,真正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处于中下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这加剧了纵向不公平;五是税率在时间跨度上有违横向公平原则。

3. 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实行的是综合扣除方式,采用定率扣除与定额扣除相结合的方法。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既不符合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惯例,也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脱离。首先,费用扣除标准的规定对纳税人的各种负担考虑不够周全,对净所得征税的特征表现得不太明显。纳税人的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婚否、教育子女及赡养老人的多寡都是影响家庭开支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负担的相关费用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规定所有纳税人都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比如:北京一个三口之家,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按北京现行的免征额为2000元,他们不用缴1分钱的税;而另外一个三口之家,老婆下岗、儿子上学,一家之主每月挣6000元,扣掉2000元免征额后,就要从他那4000元中征收475元的个人所得税。两家同样是3口人,一样的收入水平,纳税后却是不一样的生活水平。如果承认他有抚养妻子、儿女的义务,在征税时就应当有所区别。其次,费用扣除的确定忽略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个人纳税能力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个人维持基本生计所需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而现行税制中尚未实行费用扣除的指数化,费用扣除标准长期不变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

4. 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明确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对于一些高收入者来说,税务部门很难管理,这些人的隐形收入、灰色收入上不了台面,当然也就谈不上纳税。因此,工薪收入者就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其次,权大于法的现象在征税领域也照样存在。一些地方的税务部门执法不严,在对待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主观臆断,“关系税”、“人情税”现象比较普遍。应该足额缴纳的,只要拉拉关系,走走后门就可以少缴;相反,对那些不善于“世故”的百姓却是照章办事。按税法规定,两次偷税者应该被判刑入狱,但是,人所共知,有的歌星、影星光是被媒体曝光的偷税案就有过两次以上的记录了,但至今还是照样在舞台和屏幕上频频亮相。

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措施

1. 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型税制结构模式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型税制结构模式。实行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是对某些应税所得,如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实行综合征收,采用统一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对其他的应税所得分类征收,或对部分所得先分类征收,再在年终时把这些已税所得与其他应税所得汇总计算。凡全年所得额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即按规定的累进税率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并对已经缴纳的分类所得税额,准予在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内抵扣。这种征税制度,兼有分类所得税制与综合所得税制之长,既能覆盖所有个人收入,又能避免分项所得税制可能出现的漏洞,还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公平征税原则,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

2. 简化税率结构

在统一各类应税所得适用税率的基础上,减少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以减少税制的复杂性和纳税人偷漏税的可能性。参考美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所得税税率,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劳动所得和经营所得应采用相同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级次可削减为3~4级,最多不能超过5级,最高边际税率也应向下作适当调整。如: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具有较强连续性或经常性的收入列入综合所得的征收项目,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率,可以改为5%、10%、20%、30%的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财产转让、特许权使用费、利息、红利、股息等所得,按比例税率实行分项征收,税率统一定为20%。顺应世界税制改革“低税率、宽税基”及税制简便的浪潮,应尽可能的与国际税制改革接轨。

3. 健全费用扣除制度

在个人所得税制建设中,费用扣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与其他税种相比,按照纯收入征税是个人所得税最为显著的特征。因此,也就有必要对有关的项目进行必要的扣除。一般来看,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计费,二是为取得收入所必须支付的有关费用。就前者来看,允许纳税人扣除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计费,目的是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制度规定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为此,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实行费用扣除指数化,根据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对扣除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障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并允许物价指数和生活水平偏高的地区,生计费适当上浮,做到因地而异;逐步根据纳税人的婚姻状况、年龄大小、健康状况、赡养老人及抚养子女的多寡确定相应的扣除标准,同时考虑社会各项改革所引起的个人负担费用差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近年来各类学校的教育收费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有子女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纳税人,应允许其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费用作为特殊项目予以扣除。对于取得收入所必须支付的有关费用的扣除,主要是为了将纳税人取得收入所消耗的必要费用和支出扣除掉,如财产转让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可采取据实列支的办法进行扣除。

4. 建立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体制

首先,应加大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的力度。采用不同形式深入宣传个人所得税法,使每个公民懂法、知法,增加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其次,要修改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第三,全面提高征管人员素质,改善征管条件,加强执法刚性,严厉惩处偷逃税行为。第四,建立和健全对税务征管工作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纳税人举报制度,严厉打击征管工作中的违法乱纪现象,减少和避免执法中的随意性。

除此之外,还要同时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舆论的综合手段,辅之完善的外部配套措施。如加强现金管理;建立个人财产实名制度;完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实现收入完全货币化。总之,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协税护税网络,实现税务机关与银行、工商、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间的个人收入信息和交叉稽核系统,形成对征收个人所得有利的社会环境。

10.谈谈中国足球的弊端 篇十

足球,一项古老的运动,它最早起源于齐国,被称为“蹴鞠”。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为现代足球。所以说,中国是足球的故乡。但是,近几年来,国足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作为足球的发源地,中国男足的战绩为什么总让热情的球迷失望呢?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导致国足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 1.中国足协的无作为和无能。

国外是从俱乐部理事中选出足协主席,实行市场化运作,足协与俱乐部有机地结合。而在中国,足协是政府任命的机构,中国足协与俱乐部是分离的,互不沟通,矛盾重重。任命的足协主席尽职尽责,真正为足球服务是最好的,但像谢亚龙和南勇竟然混进了辽宁派出所。中国足球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秀和稳定的领导班子,实行市场化运作,实心实意为足球发展而努力。2.中国足球环境黑暗。

假球,黑哨,赌球等问题在中国屡见不鲜。虽然足协近年来不断提高打假的力度,谢亚龙、李玮峰等人的案件也显示出足协打假的决心,但我想或许这只是中国足球黑幕的一部分。中国足球要改善整体形象,良好发展,就必须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这样,踢球的人自然会多起来,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也会逐渐提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不给力。

目前,中国缺乏顶级足球运动员,而且许多足球队员缺乏顽强拼搏的毅力,每到比赛最后关头时,许多运动员就掉链子,战术混乱,导致失败。还有球员思想不正,无敬业感,禁不住利益的诱惑,迷失自我,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球员平时的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坚定球员的毅力,端正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足球的良好发展是百利无一害的。4.校园足球的现状不容乐观。

搞好校园足球,这对重视升学率的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校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足球比赛,让足球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方式。其实,踢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不是课本能办到的。学校还要健全与足球相关的设施,因为许多学校缺乏足球场,更不用谈踢足球啦。

11.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十一

2008年3月28日07点54分,110 k V盘梓I线发生C相接地故障,约868 ms后发展为BC两相接地故障,因220 kV盘古石站盘梓I线1511开关机构故障,开关拒动,致使220 kV盘古石站母联1012开关、#1主变变中1101开关、#2主变变中1102开关跳闸;110 kV坑梓站110 kV盘梓I线1511开关跳闸,重合不成功;110 kV工业区站110 kV盘区I线1513开关跳闸,重合成功;110 k V南布站盘布I线1515开关跳闸,重合成功。造成220 kV盘古石站110k V I M、II M失压,110k V南布站、110 kV工业区站、110 kV坑梓站和110 kV坪地站全站失压。

1 事故分析

1.1 事件前运行方式

220 kV盘古石站两台主变带110 kV南布站、110 kV坑梓站、110 kV工业区站和110 kV坪地站运行,220 kV盘古石站#1主变变高、变中中性点接地运行,运行方式详见图1。

1.2 相关间隔的保护配置详见表1

1.3 相关保护动作报文摘要详见表2

1.4 保护动作分析

3月28日7点54分,110 kV盘梓I线发生C相接地故障,后转为BC两相接地故障。

110 kV坑梓站为负荷侧,部分故障电流经盘梓Ⅱ线流向110 kV坑梓站,再沿盘梓Ⅰ线流向故障点,因此110 kV盘梓I线两侧主保护动作,但由于盘古石侧盘梓I线1511开关机构故障,开关拒动,坑梓侧跳开盘梓I线1511三相开关后,重合闸动作,因故障未消除,后加速保护动作再次跳开三相开关。

盘古石侧#1主变提供的故障电流直接流向盘梓I线故障点,#2主变提供的故障电流经母联1012开关流向故障点,#1、#2主变后备保护动作,延时0.9 s跳开110 kV母联1012开关。

盘古石站110 kV母联1012开关跳闸后,110 kV母线分裂运行,故障电流重新分布情况详见图2,#1主变提供的故障电流路径保持不变,#1主变后备保护保持动作状态,延时1.2 s跳变中1101开关;#2主变故障电流路径有变化,由盘布II线、盘区II线流至南布站的110 kV母线、工业区站的110 k V母线,经盘布I线、盘区I线流回盘古石站110 k V IM,再流向盘梓I线故障点,#2主变后备保护保持动作状态,延时1.2 s跳变中1102开关;从图2电流分布图可以看出,盘区I线工业区侧、盘布I线南布侧开关保护均感受为正方向故障,距离II段保护动作,延时0.3 s跳闸,这0.3 s是从母联1012开关跳闸后开始计时,也就是说#1主变、#2主变变中后备保护跳变中开关和工业区站盘区I线、南布站盘布I线保护动作跳闸几乎是同一时间,跳闸后故障点切除,工业区站盘区I线、南布站盘布I线开关重合成功。

盘古石片区整定方案:主变变中后备保护是作为110 kV出线的后备保护,变中零序Ⅰ段大小、时限与110 kV出线零序Ⅱ段大小、时限相配合;另需考虑双回线间的时限配合,110 kV双回线的负荷侧零序Ⅱ段时限要比电源侧零序Ⅱ段时限少一个时间级差,即:110 kV出线电源侧零序Ⅱ段时间为0.6 s,负荷侧零序Ⅱ段时间为0.3 s,主变变中零序Ⅰ段0.9 s跳母联1012开关,1.2 s跳变中开关。同理,110 kV出线电源侧距离Ⅱ段时间为0.6 s,负荷侧距离Ⅱ段时间为0.3 s,主变变中过流Ⅰ段0.9 s跳母联1012开关,1.2 s跳变中开关。110 kV出线零序Ⅱ段与主变变中零序Ⅰ段时间配合情况详见图3。从整定方案的角度分析,本次事故中所有保护均正确动作。

在本事故中,因220 kV变电站110 kV出线断路器拒动,造成了220 kV变电站两条110 kV母线和四个110 kV变电站失压,虽然继电保护都正确动作,但事故扩大范围太大,停电面积太大。那么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传统的运行方式都是将双回线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母线上运行,如图1所示,在220 kV变电站110 kV出线断路器或保护拒动时,都会造成这种结果,也就是说,220 kV变电站站内采取传统运行方式存在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事故扩大范围尽量缩小,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呢?

2 反事故措施

我们可以从整定方案、运行方式、保护配置等方面考虑,尽量使事故扩大范围缩小、停电范围缩小。

方案一:将变中后备Ⅰ段Ⅱ时限调整到1.5 s。

在运行方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主变变中后备Ⅰ段Ⅱ时限(跳变中开关)由现在的1.2 s调整到1.5 s,时间配合情况详见图4。

110 k V出线对侧(即坑梓侧、工业区侧、南布侧)后备II段时间保持0.3 s,虽然盘区I线工业区侧、盘布I线南布侧距离II段保护仍然会动作跳闸,但重合后开关会再次跳开,#2主变变中后备保护不会跳变中1102开关,坑梓站、工业区站和南布站不会失压,减少了停电范围。这种整定方案存在的弊端是:220 k V主变隔离110 k V电网故障的时间增加了0.3 s,这不满足省中调的相关要求。

为防止220 kV变电站110 kV出线保护或断路器拒动,造成220 kV线路越级动作,使事故范围扩大,影响主网供电可靠性,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下发了广电调继[2007]22号文,明确了对220 kV变压器110 kV侧后备保护定值的时间要求:“变压器110 kV侧能作用于110 kV线路的、可以反应接地故障和相间故障的后备保护应分别配置两段,第一段动作延时不大于1.2 s,第二段动作延时不大于2.7 s,动作出口要求能有效隔离110 kV电网故障”。本着局部电网服从整个电网,下一级电网服从上一级电网,局部问题自行消化的原则,主变后备保护跳变中的后备Ⅰ段Ⅱ时限只能保持现行的1.2 s。

方案二:将变中的后备Ⅰ段Ⅰ时限调整到0.6 s。

在运行方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主变后备保护Ⅰ段Ⅰ时限(跳母联开关)由现在的0.9 s调整到0.6 s,为了保证主变与110 kV出线之间的选择性,110 kV出线后备II段时限必须由现在的0.6 s调整到0.3 s。在此整定方案有两个弊端:双回线间失配置;220 kV变电站110 kV第一级出线和第二级、第三级出线后备保护失配。

因此,地区电网整定方案只能采取现行的整定方案,试图从调整整定方案的角度来缩小停电范围是行不通的。

方案三:110 kV变电站110 kV母线分裂运行,并加装110 kV分段备自投装置。

由双回线路供电的110 kV变电站,将其110 kV母线分裂运行,并加装110 kV分段备自投。这种运行方式可以使事故扩大范围大大缩小,不会出现任何一个110 kV变电站全站失压,仅会使110 kV坑梓站一段母线(一台主变)失压,这一点还可以利用110 kV分段备自投进行补救。

早在2005年,110 kV进线备自投在深圳电网试点运行,目前已全面进入推广阶段,在功能也较由最初的进线备投增加了分段备投的功能,所以此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方案四:将双回线路安排在220 kV站的同一条110 kV母线上运行。

由双回线路供电的110 kV变电站,将双回供电线路安排在220 kV站的同一条110 kV母线上运行。这种运行方式同样可以使事故扩大范围大大缩小。只是当母线故障时,会造成相应110 kV变电站全站失压。

近些年,随着变电站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变电站从室外敞开布置已经逐步发展为室内站或室内GIS站,220 kV站的110 kV母线故障几率大大降低,而因保护直流消失、电源异常、采样异常、开关机构故障造成110 kV保护拒动、开关拒动的概率逐年上升,因此,将双回线路安排在220 kV站的同一条110 kV母线上运行,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方案五:配置110 kV断路器失灵保护。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中提到:“线路保护采用远后备,如果由其他线路或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切除故障将扩大停电范围(例如采用多角形接线,双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等时),并引起严重后果时,可以装设断路器失灵保护。”如果必须保持目前的运行方式,在220 kV变电站配置110 kV断路器失灵保护,可以使停电范围大大缩小,弊端在于增加了保护装置、电缆等投资,回路较复杂,增加了运行维护工作量。

3 结束语

目前,深圳供电局正在创建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供电可靠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根据各片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各片网安排最可靠的运行方式、设计最优的整定方案,这是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基石,也是强有力的保障。为此,对于双回线供电的110 kV变电站,我们推荐方案三,将110 kV变电站110 kV母线分裂运行,并以110 kV分段备自投装置作为补救措施,此方案比较容易实现,方案四次之,方案五再次之。

摘要:以一起110kV线路开关拒动引发220kV站110kVI、IIM和四个110kV站全站失压的事故为引言,详细地分析了保护的动作行为,揭示220kV变电站站内传统运行方式的弊端,并从调整整定方案和站内运行方式的角度提出缩小事故的反事故措施,并在文章最后择优推荐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拒动,整定方案,运行方式,分裂运行,失灵保护

参考文献

[1]DL/T559—1994,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S].DL/T559—1994,The Regulations of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Running and Setting About220~500kV Power Network[S].

[2]DL/T584—1995,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S].DL/T584—1995,The Regulations of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Running and Setting About3~110kV Power Network[S].

12.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篇十二

2011届会计班----廖龙招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本文章针对此弊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弊端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建时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这项规定对于必须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同时又要考核经济效益的单位来说,其最大缺陷是,由于费用和收入不配比,因此无法科学,准确地考核经营结余。固定资产账面所反映的价值是其购建时的原价值来反映资产的成本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其次,由于不折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很容易被各方‚遗忘‛,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固定资产,等到国家组织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时,由于平常疏于管理,最终会计部门很难寻找到其‚踪迹‛。因此,这非常不利于国家资产实物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购臵时一次性列为支出,而在其使用期内不计提折旧,也不做减值测试,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原值,在处臵和报废时,处臵收入和报废时间没有相应会计资料作为严格的依据。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得不到正确反映,有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工作实践中,因为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臵较为‚宽松‛,可能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

低价处臵,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于一般企业,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须与相应的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套,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要不要计提折旧的问题,目前尚不能急于定论。但为了正确反映其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状态,同时使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能够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可在报表附注中对固定资产的现时状况加以披露。即每年年末对各项固定资产做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会计上不作损失的确认,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减值的原因及扣除减值后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减值判断与企业会计略有不同,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这里的‚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原值。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臵,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能为求方便或其他原因随意低价处臵;同时,按照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处臵国有资产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新规定,处臵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不应再作‚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而是作‚应缴财政专户款‛。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处理方法

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使其既能体现国家资产的经济特性又符合事业单位的资产特点。

(一)购臵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购臵固定资产,现行管理办法是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

列支,会计分录如下: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货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人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货记‚固定基金‛科目。这两组分录之间不存在勾稽关系,不能确切明了地反映业务内涵。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往往只作了付款分录,忘记作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导致账外资产形成,甚至给不法分予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制度如此硬性规定的依据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拨款形成的。

对于完全实现财政预算管理或不实行结余考核办法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法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事业单位支出与财政支出保持一致,同时还能反映国宝资产的真实价值。

实行结余考核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代记‚长期等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平时,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分期摊销长期选择费用,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长期选择费用‛。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固定资产费用与收入能够配比,且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的,就没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臵固定资产

不再按资金来源列支,而是比照企业会计,只通过一组分录反映,即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科目。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按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臵费中各列支5 O%。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着三个缺陷:(I)价值背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净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2)成本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支出不真实、成本不完整;(3按收入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计提依据。

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具有公共事业和产业双重性质,其固定资产也需要保值增值,故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会计处理上,应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计提的折旧基金取代修购基金。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人中得以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现行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时,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种会计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但上述分录的对应关系显得有些牵强,未能直观反映各单位对外投资的增加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加有什么必然联系,令人费解。同时,造成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与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不一。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使事业单位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同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趋于一致。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和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购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趋增加。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可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这无疑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改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完善核算方法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核算方法。

从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资产保值增值角度看,应当正确看待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通过建立科学的投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投资程序。投资管理办法应根据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和投资项目实行

有差别化管理,以促使事业单位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核算思想来完善事业单位投资核算方法。进一步体现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和拟投资时间,确保投资核算能反映投资行为的真实目的,从而有助于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程序。

上一篇:今天,我们如何教育创新?下一篇:青春励志演讲稿:点亮人生